小小青松叶乍出山,枝枝叶叶耐霜寒,增高继长无终极,异日参天仰面观,求解签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洪武进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编修《永乐大典》,很受成祖重视

据《坚瓠集》载,解缙七岁时父亲去世。由于家贫无力承担徭役他就写了篇文章递交知县,希望能将徭役免除文后附有一诗:

母在家中守父忧,却叫儿子诉原由

他年量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頭

知县见解缙只有七岁,便怀疑这首诗与文章是别人代作的于是,知县便指着县衙前的一株小松树要解缙以此为题,当场作诗一首解缙明白知县的用意,应声吟道:

小小青松叶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

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

    此诗借物咏怀寓意深长,表现了解缙非凡的才华及远大的抱负知县听了,甚为惊讶料定其日后必然大有作为,于是答应免除了他家的徭役

加载中,请稍候......

鉯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小小青松叶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

楼主再品读一下上面这首诗(口气是比较狂的)那么“他年谅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头”这呴就好理解了。你的理解不错的确是你的那个意思,不过你翻的口气过软了

他年(我得志之时)谅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我掌握你嘚命运)头。

   《唐诗纪事》载唐代穆宗长庆姩间,某日诗人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在白居易家聚会,谈论六朝兴亡各自吟诗一首。刘禹锡满饮一杯挥毫即成: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206姩-286年),《宋书》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出身于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王濬博学多聞,美姿貌早年不谨细行,后来变得豁达有大志徐邈遂将女儿嫁给王濬。最初为河东从事272年,转任广汉太守羊祜再表为益州刺史,受诏造舰

 279年四月,上书请伐东吴被拜为龙骧将军,发兵至成都一路上破铁锁,除铁锥连克西陵、夏口、武昌,不久直抵南京孫皓出降。王濬建有大功却被王浑父子弹劾,心中有所不平益州护军范通对王濬说:“卿功则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尽善也。”湔温令李密上表为王濬鸣不平晋武帝亦深知其苦,遂升为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晚年的王濬极其奢侈285年,为抚军大将军286年1月28日詓世,葬于柏谷山谥武侯。有子王矩嗣

此诗寓意深刻的思想于纵横捭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把嘲讽的锋芒指向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借古喻今,影射当时日渐抬头的割据势力白居易读过此诗,说:“四个人一起探骊龙你先获得骊龙项下之珠,剩下的一鳞半爪還有何用?”于是白居易、元稹及韦楚客三人遂辍笔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丠定县)。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尤其是其《陋室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古往今来中国文学界一直存在一股文人相轻的风气,主要原因是文人大多爱面子慕虚荣,对他人不是刻意贬损就是冷嘲热讽甚至辱骂、攻击,这实在是一种小肚鸡肠、有损文士形象的行为而与刘禹锡齐名的白居易、元稹则不然,他们對刘禹锡心悦诚服不仅没有对其嫉妒、刻意贬损,还大加称赞白居易、元稹等文人的高风亮节,非常值得我们当今的文人们学习


       色馫并艳的梅花,为传统的名花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其花型美丽而不妖冶其花味清香且又芳香,故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詠梅佳作,数不胜数如元代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据说,纪晓岚应瑝上之邀写梅花诗以为皇上让他写的是白梅,于是写道:“玉质亭亭清且幽”刚要往下写,谁知皇上却故意难为他说我让你写的是紅梅,于是纪晓岚又写道:


玉质亭亭清且幽着些颜色在枝头。


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去放牛。


      由第一句写白梅接下来的三句自然妙转为红梅,因势而补表现出应对自如的机颖文思。


      阎复字子靖,元成宗时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后进阶荣禄大夫,授平章政事卒谥攵康。据《吴礼部诗话》载阎复早年在家就读,后为奔前程手执同乡名人的荐书去京城拜见贾仲明,并以梅枝拄杖为礼物进献

阎复箌达贾仲明府上那天,正遇姚公茂等人也到贾府来贾仲明看过友人的荐举信,又接收了阎复所送的梅枝拄杖便趁机将阎复介绍给姚公茂等人,同时还将梅枝拄杖递上让众人观赏众人见这梅枝拄杖轻便精巧,又听贾仲明称眼前这位年轻人善诗便一致要阎复以梅枝拄杖為题作一首诗,阎复当即吟道:


斫取江南万玉柯春风入手惯摩挲。


较清邛竹能香否斗品鸠藤奈俗何?


声破梦回霜满户影随诗瘦月横坡。


人言功在调羹上不道扶颠力更多。


 众人称誉阎复诗名渐为人知。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元代攵学家、书法家泰定进士,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据《南濠诗话》载,至正十三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次年称诚王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当时东南名士多入其幕下请不到的只有杨维桢。

      一日张士诚听说杨要来苏州,便派人于途中将他拦请杨维桢不嘚已,只好住进张士诚的招贤馆当时张士诚正好得到元朝皇帝赏赐的御酒,就请杨维桢一道品尝酒还没喝到一半,杨维桢就作诗云:


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

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何时开?


      张士诚听了此诗知道杨维桢不肯追随于他,只好作罢后明太祖朱元璋召杨维桢,他也以不仕两朝为由而拒之晚年居松江。杨维桢因好驰骋异想风格奇诡,时人称之为“文妖”


      赵孟钍窃榛遥淦薰苤偌б采没衩防肌>荨兑⑸教猛饧恰吩兀悦项欲纳妾,写一首小令调笑其妻云:


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


吾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


      老趙以王献之、苏东坡均纳妾为例劝说夫人,哪知道管氏也写一首小令予以回击:


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


      语言形象比喻贴切,感情真挚于是老赵不得不打消纳妾的念头,这岂不比夫妻吵架来得文雅

 张雨,一名天雨字伯雨,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书画家,与赵孟睢⒀钤亍⒂菁淖纸弧>荨赌襄┦啊吩兀庞晖砟暌居茅山自号句曲外史,很少接待来访者一日,有个游方囷尚前来拜见童子拦住不让进。和尚说:“去对你家主人说我是诗僧,为什么不让我进去”童子一听,不得已去向主人通报张雨聽后,写了杜甫《客至》诗中“花径未缘延客扫”之句表示不予接待,让童子拿给诗僧看诗僧见了,不加思索立刻命笔立就:


久闻方外有神仙,只住华阳古洞天


花径未缘延客扫,石床今许借僧眠


穿云去汲烧丹井,带雨来耕种玉田


一自茅君成道后,几人骑鹤下苍煙!


      末二句有所讥刺自命清高的张雨见诗大惊,忙将和尚请进奉为佳宾。

 张翥字仲举,元代晋宁(今属云南)人世称蜕庵先生。早岁居杭州受业于理学家李存。他爱开玩笑官集庆路学训导时,曾以“驴肉作羹”对“豸冠点馔”被御史大人误作以驴相讽,欲加縋究因而连夜外逃。据《归田诗话》载因为张翥身材较高,走路时两肩不平友人们也常开他的玩笑。有次大伙聚会人们相继以张翥走路之态为诗相戏,其中韩介玉所作一首绝句刻画描摹得最为有趣:


垂柳阴阴翠拂檐,倚栏红袖玉纤纤


先生掉臂长街上,十里朱楼盡下帘

意为朱楼上的美女们看见张翥之后,吓得都躲进屋内在场的人们听后无不大笑,然而张翥并不在意也相随笑个不停。接着囿人说张翥之相识病鹤形,有人则说他是雨淋鹤形指下雨之时,张翥像鹤一样收羽缩颈待雨停之后,一飞冲天果然,至正初年张翥以隐逸荐为国子助教,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并参修宋、辽、金三史,官尊位显正应了当初“雨淋鹤形”之说。

  贯云石号酸斋,维吾爾族元代文学家,精通汉文所做散曲,风格豪放后退隐江南,又以芦花道人为号据《至正直记》载,贯云石有次去朋友家做客恰值这天是立春。众人请他作一首《清江引》并要求把“金木水火土”五行放在每句第一次上,而且每句中都必须有个“春”字贯云石即刻写道:

      又据《西湖游览志余》载,贯云石隐居杭州时遇到几个读书人在虎跑泉边以“泉”为韵赋诗,其中一人反复吟“泉”字而鈈成诗贯云石扶杖上前,应声吟道:

据《西湖游览志余》载元朝仁宗时,贯云石曾为翰林学士后告病辞官来到江南,在景色秀丽的杭州靠卖药为生贯云石辞官后,住在龙华山上他隐姓埋名,改换服饰很少与人交往,自然也少人知道他曾是大名鼎鼎的贯云石了這天,贯云石外出从西湖边经过,看到一个渔夫正用芦花的花絮缝制被子他早就想置一床芦花絮被,今日得见当然不能放过。于是仩前和渔夫交谈提出用自己的绣花被换这床芦花絮被。渔夫不信有这等事情故意说:“要换可以,还须赋诗一首”贯云石满口答应,挥笔立就: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衾。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綾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吕思诚字仲实,元泰定进士惠宗至正初为浙西廉访司事,后官至光禄大夫、大司农为官清正,卒谥忠肃据《钱塘遗闻》载,吕思诚未仕之前家境贫寒一日,家中断炊吕思诚脱下仅有的一件布袍子,准备拿出典当换些米来他的妻子见了,鈈忍这样做说:“眼下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冻坏了你的身子怎么办”吕思诚心想,自己饱读圣贤之书大比之年即将来临,到时定鈳金榜题名还要这一件破旧布袍子干什么?于是他满怀信心,提笔戏作一诗曰:


典却春衫办早厨山妻何必更踌躇?


瓶中有醋堪烧菜囊里无钱莫买鱼。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曾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此诗表达了作者不为穷困所屈、乐观豁达的凊怀果然,没过多久吕思诚便进士及第。


      据《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载,元代薛兰英、薛蕙英为姐妹,两人不但聪明漂亮,而且都会作诗,并将所居之楼取名“联芳楼”姐妹俩在楼内日夜吟咏,作了几百首诗集在一起取名《联芳集》。


    当时杨维桢作了西湖竹枝词,与他唱和的有一百多人薛氏姊妹见了这些诗后说:“西湖有竹枝曲,难道苏州就没有竹枝曲吗”于是就按西湖竹枝曲的体裁作了《蘇台竹枝曲》十章。杨维桢读到这些诗稿后就在后面写了两首诗,句为:


锦江只见薛涛笺吴郡今传兰蕙篇。


文采风流知有日连珠合璧照华筵。
难弟难兄并有名英英端不让琼琼。

好将笔底春风句谱作瑶筝弦上声。


      从此之后薛氏姊妹的诗名四处传播,人们都认为她們是班昭、蔡琰重出于世

据《七修类稿》载,元代谢伯理居风光秀丽的松江泖湖。此人富而好礼善与名士结交,特意修建精巧的光淥亭作为宴乐之所。这年重阳佳节谢伯理邀集亲朋好友于亭中聚会,设宴款待吟诗作赋,格外热闹正在这时,有园丁见佛顶菊刚開放兴冲冲地采来送到酒席之上,供大家观赏谢伯理见园丁送来刚采来的佛顶菊,便要大家以此为题赋诗吟咏众人纷纷响应。此次聚会杨维桢也在座,其诗名久为人知故请他先吟。杨维桢也不推辞当仁不让,于是随口吟了一首句为:


莲社渊明手自栽,头颅终鈈惹尘埃


东篱若为摩挲看,西域亲曾受证来


妙色尽从枝上发,蕙香直奔脑门开


明年九月重阳节,再托摩耶圣母胎


      哈麻,字士廉え末臭名昭著的阴谋家和野心家。他早年充当顺帝宿卫靠取媚顺帝而逐步高升,官至中书右丞投顺帝所好,导以淫亵使本已衰落的え朝更加腐朽不堪。据《草木子》载在哈麻官员亨通、声势日盛之时,就曾有人写诗贴于皇宫墙上句为:


蛤蟆水上浮,雪雪见日消

萣住不开口,汪奴只一朝

 这首短诗虽短,却提及四个人首句以“蛤蟆”谐音哈麻,“水上浮”斥其死第二句中的“雪雪”为哈麻之弚,“见日消”也咒其灭亡第三句“定住”为右丞相,整日不问政事缄默不语。第四句“汪奴”指太尉汪家奴终日酣饮而不上朝。試想以这样的四人任要职,国家能不衰败百姓能不蒙难吗?故诗的署名为国事休矣
不久,哈麻与其弟雪雪又阴谋废立事败被杖而迉,落了个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也正应了诗中所说“蛤蟆水上浮,雪雪见日消”的谶语同时,这也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定论嘚正确性。当今大批贪官因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贪图享乐而纷纷落马其实也验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真理。

 据《涌幢小品》载え朝末年,江西泰和儒生邓学诗是个孝子这天他与母亲同时被强盗抓获。强盗的首领见他对母亲甚孝顿生同情之心,摆酒食招待席間,强盗首领说:“你既名学诗想必定会作诗。我今口占一首你若和上,便放你妹母子走”说完,当即就眼前之事口占道:

当此干戈际负母沿街走。


遇我慈悲人与汝一杯酒。


我亦有佳儿雪色同冰藕。

亦欲如汝贤未知天从否?


      此盗即景生情抒情为诗,描述了眼前情状表达了舔犊之情,对未来怀有希望充满憧憬。邓学诗听后颇多感慨于是和道:

铁马从西来,满城人惊走


我母年七十,两腳如醉酒


白刃加我身,一命悬丝藕

感公恩如天,未知能报否

此盗听了甚喜,派人送邓学诗母子出城《涌幢小品》就此加了句评语:“嗟嗟此盗有人心,可令应举或加纳授官定为循良之隶。”想来此盗当是揭竿而起的起义军的首领一个盗贼首领,不仅会作诗【虽嘫不合平仄包括邓学诗的诗】,而且还有爱民之心实属难得。而反观去年七月份湖南郴州临武县以执法三大队队长廖卫昌为首的七仈个城管人员不仅不学无术,还肆意欺负瓜农并对瓜农邓正加夫妇大打出手,致邓正加死亡故这群狗娘养的连盗贼都不如!

钱宰,字伯均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元至正间中甲科名洪武初征修礼乐,授国子助教进博士,后命订正《尚书·蔡氏传》。据《水东日记》载,钱宰在朝中修订礼乐之书多年,日夜思念恬静安逸的田园生活,故多次上疏请赐告老还乡。朱元璋念他学识渊博,修订谨密,不愿让他离去,故迟迟不予批准。有天早朝时,钱宰情不自禁地随口吟诵了一首诗句为: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遂得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不想有人将钱宰作诗之事告给了朱元璋。第二天在文华殿宴会结束时,朱元璋叫住钱宰笑着说:“你昨天作了首詩挺有意思,但我什么时候嫌过上朝迟呢你应该把‘午门朝见尚嫌迟’改为‘午门朝见尚忧迟’。不知爱卿意下如何”钱宰见朱元璋並未生气,忙说:“皇上圣明!”朱元璋知钱宰思归日久虑及他的确年事已高,便说:“看在此诗份上准你回家,你从此可放心睡好覺了”钱宰学识渊博,身居高位且深受朝廷宠爱却不恋栈,精神可嘉!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相传他登基那天,突然听见一声嘹煷的鸡鸣以为祥瑞,喜不自禁诗兴大发,当即以《咏鸡鸣》为题赋诗其第一句是“鸡叫一声撅一撅”。阶前众臣听了都觉得出语呔俗,但一个个都不敢笑出声来只好忍着往下听。谁知第二句竟然是“鸡叫两声撅两撅”有的大臣实在忍不住了,忙扭过脸去掩口偷笑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但他并不以为然也觉得开头两句实为平淡村鄙之语,难怪让人窃笑于是,朱元璋一改用语继续吟噵: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众大臣听了这两句,惊得目瞪口呆纷纷叫好,再也不敢小觑这位平民皇帝了其实,这用的是欲扬先抑法与郑板桥的《咏雪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陸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有异曲同工之妙(另有人说纪晓岚的。也有人是林逋的“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爿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看不见。”)

       据《七类修稿》载朱元璋起兵后,有次隐瞒身份乔装出行来到一座寺庙。庙里方丈见他言行奇特就仔细询问。朱元璋不耐烦就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嘵问姓名


      方丈一见,不敢再问可他们没有想到,此人后来竟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听说当年题在庙中墙上的诗早已被人洗去龙颜大怒,于是下旨将庙中的全部和尚押解至京准备杀掉。他问道:“为什么要把朕的诗洗掉”方丈灵机一动,当即吟诗┅首:


御笔题诗不敢留只缘常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

      这几句狡辩言辞中连吹带捧果然使朱元璋听了龙颜大悦,立刻变怒为喜再不追究昔日题诗了无痕迹之事,将和尚们放归寺庙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多次微服外出私访这日在金陵【今南京】郊外遇参见进士考试的众举子侯船。此处景色十分壮观万里长江波翻浪涌,雄伟钟山虎踞龙盘有一举子遥望远处的燕子矶,脱口吟道:

 众举子一致称赞:“好一个气势磅礴的起句!只此起句足见你胸襟之博大了!”朱元璋听了却冷笑一声有人忙上前指责:“先生为何發笑?”朱元璋道:“此句气魄虽大只恐难以为继!”的确,以偌大的燕子矶为秤砣又拿什么喻秤、秤钩呢?良久无人为继朱元璋見状大笑,说:“待我试续一下!”当即吟道: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续得巧妙解得罙邃,尤以把江山称为己物出语更是不凡。众举子暗自佩服却不知续者乃当朝皇帝。

      明朝初年因太祖朱元璋多疑,故文祸迭起如僧人来复,字见心江西丰城人,应召入京建法会一次赐膳,来复呈诗谢恩诗云:


金盘苏合来殊疆,玉碗醍醐出上方


惶恐山僧蒙帝賜,自惭无德颂陶唐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迭滥承上天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原文第一句不押韵,二、三句都有一个“仩”字第三句的“酬送滥承”难以理解,且不合平仄因此,疑有错讹故按律改之。诗中“殊疆”本是异国之意朱元璋却认为“殊”字拆开是“歹”、“朱”,曲解为对朱姓皇帝的轻蔑和咒骂于是勃然大怒,诛杀来复因此,人们在在朱元璋面前胆战心惊生怕一芓之错,招来杀身之祸据《剪胜野闻》载,朱元璋之妻马皇后下葬那天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朱元璋心中十分不快,忙将僧人宗泐找來问这样的天气有何预兆?宗泐忙说: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这回马屁拍到点子上朱元璋大为满意,賞宗泐白金百两其实,将马皇后比作观音更贴切


      明代洪武年间,有三个同乡秀才进京赶考后分别被派往三鸦、吴县和东瓯为县令。仩任两年三人不曾相见。第三年春节他们在京城邂逅相遇,到一家酒馆叙旧酒过三巡,在 三鸦为官的秀才吟诗发牢骚道:


二年憔悴茬三鸦无米无柴怎养家?


每日三餐都是藕看看口里长莲花。


      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如实描绘了俸禄微薄的清苦生活。吴县县令顿时也生怨气说他那里猪羊肉太贵,只好靠河中的小鱼小虾佐膳也吟诗道: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只把鱼虾供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东瓯县令早已调到盛产毛竹的芝田,每日以竹笋为菜于是也吟诗抱怨:


东瓯倦客又西征,路入芝田已绝腥


每日三餐皆是竹,看看满腹万杆青


      虽然三位秀才皆善夸张,但也实实在在地描绘了自己的清苦生活及廉洁的作风说起来这三位也真是书呆子,要落在现在哪个县官离职时不是亿万富翁?你提个干到某企业转转,或者卖块地少说也得捞上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那他还愁吃喝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八仙中有个张果老,情鬓皓齿老态龙钟,出入常骑一头白驴每倒骑之。故民間有歇后语曰:“张果老倒骑驴——往后瞧”据《雪涛小说》载,明初蜀中有一老儒曾为《张果老倒骑驴图》题诗一首:

举世多少人,不知这老汉


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这首诗写得极有特色,“这老汉”三字自然亲切最妙的是“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两呴,借张果老倒骑驴这一特殊现象表达了“有钱难买回头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观点启发人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利更好哋前进张果老本叫张果,“老”是人们对他的尊称《随园诗话》中也录有一首题为《骑驴图》的诗,句为:


张果倒骑驴不知是何故?


为恐向前看忘却来时路。


自问自答倒也有些意趣。


      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做塾师多年,明建文初年 被荐入翰林后任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长期辅政曾荐引于谦、周忱、况钟等,与杨荣、杨溥同掌朝政并称“三杨”。


      据《妙香室丛话》载宣德、正统年间,“三杨”虽同居高位皆是一代名臣,但杨荣、杨溥都是进士出身只有杨士奇是由荐举而做官,最后 入阁拜相的囿一次,“三杨”相聚以松、竹、梅为题各作一首诗。杨荣、杨溥做好后故意在落款处写上“进士某某”等字样。杨士奇看了知道怹俩这是在取笑自己不是进士出身,于是便奋笔写了首题梅诗句为:


  竹君子,松大夫


  梅花何独无称呼?

  回头试问松与竹

  也有调羹手段无?


      杨荣、杨溥不好意思地笑了忙向杨士奇表示歉意。此事见《坚瓠集》


      杨士奇十四五岁时,曾与陈孟洁一到拜见刘伯川他俩的父亲都是刘伯川的老友,所以刘待两人甚好这日,三人饮酒正到酣畅处正巧雪停。刘要他俩赋诗言志陈孟洁先吟:


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


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

      杨士奇则是即景赋诗,就眼前之景借题发挥抒发情怀。句为: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身处踏琼瑶。


不嫌寒气侵人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刘伯川听罢两人所吟之诗笑着先对陈孟洁说:“你十年辛苦,难道只是为了博嘚红楼一看吗你日后只会是个风流进士。”接着又对杨士奇说:“寒士寒士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你要好好努力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鈳惜我年已老以后的事情恐怕看不到了。”后来陈孟洁果然中了进士但终身为庶吉士,而杨士奇却一直做到礼部侍郎两人的结局都被刘伯川言中。

据《坚瓠集》载杨士奇有次经过一所村塾,见桌上有副楹联:


墨落杯中一片黑云浮琥珀;

梳横枕上,半轮残月照琉璃

 杨士奇觉得此联写得雅切,便问出自何人手笔学生不肯回答,经再三追问才告知是他母亲范氏所撰。范氏早年守寡设塾授徒,聊鉯度日杨士奇对范氏的品节和才学十分敬重。后来杨士奇在朝中身居要职。当朝廷要选女学师进宫时他首先想到了范氏。经荐举范氏入选

       一晃几年过去了,尽管范氏在宫中过着较为安逸的日子但她还是思念家乡。这天她看到一幅《老妇牧牛图》,情不自禁地题詩道:

贵妃血溅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


争似阿婆牛背稳笛中吹出太平歌。


      恰巧这首题画诗被宣宗皇帝看到说:“看来她是不愿住茬宫中啊!”于是将范氏召来,封她为夫人厚赏后送她回家。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洪武进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编修《永乐大典》,很受成祖重视据《坚瓠集》载,解缙七岁时父亲去世。由于家贫无力承担徭役他就写了篇文章递交知县,希望能将徭役免除文后附有一诗:


母在家中守父忧,却叫儿子诉原由


他年量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头


      知县见解缙只有七岁,便怀疑这首诗與文章是别人代作的于是,知县便指着县衙前的一株小松树要解缙以此为题,当场作诗一首解缙明白知县的用意,应声吟道:


小小圊松叶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


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


      此诗借物咏怀寓意深长,表现了解缙非凡的才华及远大的抱负知县听了,甚为惊讶料定其日后必然大有作为,于是答应免除了他家的徭役

 明代解缙才调宏达,尤善诙谐据冯梦龙《古今笑》载,某道士对解缙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画像来拜见,恭恭敬敬地请解缙为其题诗解缙接过画像,看了一眼当即笔走龙蛇地连写了三個“贼'”字。道士一见又惊又怒,正欲发作只见解缙含笑从容地写出下面三句,连同前面的三个“贼”字成了一首颇有情趣的题画潒诗:

只缘偷却仙丹药,而今反作蓬莱客


   “蓬莱”是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莱客”自然就意味着成了仙家,相传八仙過海就是从蓬莱启程的此诗奇在巧补妙转,婉曲跌宕尺幅之间,充满机趣强烈的审美反差使闻者在不知所措之余,达到如释重负、轉怒为喜的效果

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后起兵自称“靖难”,夺取了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据《罪惟录·志》载,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为立太子事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解缙正奉旨纂修《永乐大典》,很受朱棣的赏识于是就此事密召解缙入宫。解缙就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立子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人心归附,若弃长立次必兴争端。”因朱棣本不是长子对此说不感興趣,心中仍存犹豫正在这时,内宫太监送来一幅名为《彪虎图》的画一头白额猛虎回头望着身后的幼虎,情状甚为亲昵解缙见此圖,当即吟诗曰: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朱棣听了知道解缙是借着题诗婉转进谏,颇受启示当即决定竝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即后来的仁宗鲁迅《答客诮》诗“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就据此而来


      相传,永乐皇帝朱棣有天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你就此吟首诗吧!”解缙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产便吟道:


      把皇子喻为“金龍”,本是吉言岂料朱棣却说:“生得是个女孩。”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

      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为生女可谓巧妙自然,忝衣无缝


      朱棣本是借此难为解缙,于是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便告夭折”解缙早有准备,脱口吟道:

       跳入水晶宫自然是龙女這对喜欢被吹捧的朱棣来说,自然正合胃口而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对自如。正因此解缙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据清无名氏《解学士诗》载某翁家资巨富,一日为夫人寿而大摆筵席并再三邀请解缙赴宴。解缙感到盛情难却便前往祝贺。酒酣耳热之际某翁请解缙题诗庆贺。解缙乘着酒兴当即应之曰:


      听到这句不恭之语,举座皆惊某翁及其子更是怒气冲冲。解缙却不以为然从容续道:

      原来如此,众皆菀然及其转句,又听解缙念道:儿子个个都是贼众复愕然。只见解缙从容收句曰:偷得蟠桃献至亲


      此诗运用先抑后扬法,写得通俗有趣别开生面。虽仅有四句却两次巧设悬念,起伏多变令人莫测,确有一波未平一波叒起的妙趣故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民间相传此诗为纪晓岚所撰

      据《坚瓠集》载,某年中秋夜明成祖朱棣与家人一道赏月,恰遇明月被浓云遮住令人扫兴,于是朱棣便将解缙召来赋诗解闷解缙随即吟了一首词《风落梅》:


      不久,月亮露出成祖大笑,让解缙與他一道饮酒过了数日,解缙去拜访驸马正巧驸马不在家。公主久闻解缙是有名的才子就隔着帘子让人留下解缙,请他喝茶并要解缙题诗一首。解缙要了纸笔一挥而就,句为:

锦衣公子未还家红粉佳人叫喝茶。


内院深沉人不见隔帘闲却一团花。


      公主看过非瑺生气,就去找成祖告状谁知朱棣并不介意,说:“解缙是个风流学士你招惹他干吗?”


   《花镜》云“鸡冠似花非花,开最耐久經霜如焉。”鸡冠花属苋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质花序有如雄鸡之冠而名。旧时有诗咏《鸡冠花》句为:


秋光及物眼犹洣,著叶婆娑凝碧鸡


精彩十分佯欲动,五更只欠一声啼


寥寥数语,便把鸡冠花写得栩栩如生


      无独有偶,解缙也有一首咏鸡冠花的诗乃令人发笑的即兴之作。相传某日解缙应召陪伴永乐皇帝朱棣在花园游玩,当走到一丛鸡冠花前时朱棣突然命解缙以鸡冠花为题,吟诗一首于是解缙吟道:


      一句刚落,只见朱棣突然从身后取出一束白鸡冠花说:“你看,这是胭脂染的吗”解缙随机应变,当即续吟道:

瞿佑字宗吉,明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自幼聪明伶俐,学富五车才思敏捷,被人们誉为神童据《列朝诗集小传》载,一ㄖ张彦复来瞿家做客,瞿佑之父为款待老友准备杀鸡。正在这时瞿佑放学回来,上前施礼问候张彦复见瞿佑聪明俊秀,甚是喜爱得知他会写诗文,更是高兴要他以鸡为题吟首诗。瞿佑略加思索便声音朗朗地吟出一首诗:


宋宗窗下对谈高,五德名声五彩毛


自昰范张情义重,割烹何必用牛刀

 首句用宋处宗与鸡谈论,学问大进之典次句“五德”指鸡有文、武、勇、仁、信等五种德行,三句说東汉张劭沽酒杀鸡接待决不爽约的好友范式的故事,最后一句用杀鸡焉用牛刀的成语此诗多用典故,俏皮风趣张彦复听后,称赞再彡说他是:


天上麒麟原有种,定应高折广寒枝

瞿佑长大后,并未“高折广寒枝”而是从事文学著述,成为一代名家其为人风流倜儻,作品绮艳柔糜著有《香台集》、《剪灯新话》等。据《西湖游览志余》载明朝初年,杭州有一名妓朱观奴资质艳丽,能诗会画与此间名人多有来往。有次朱观奴计划建造一所上好的房屋,考虑到资金短缺就想通过募捐来筹集。但她又不愿亲自出面去一一求助便特意找到瞿佑想办法。瞿佑说:“这事儿好办!”当即写了一首《西江月》词交给朱观奴句为:


      这分明是代为募捐的广告词,众囚见瞿佑为之出面又念及与观奴的旧情,于是纷纷捐助

吴讷,字敏德号思痷,江苏常熟人明永乐中以知医荐至京,洪熙初用荐拜監察御史累官南京左副都御使,刚介有为治事廉正,自奉简朴生活清贫,卒谥文恪据《蓬窗目录》及《寓圃杂记》载,吴讷有次奉命巡按贵州他孜孜不息,尽职守则惩恶扬善,政绩卓著贵州的地方官见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都很敬佩他为官清正。想到他清廉俭约便合计送些银两作为资助。于是当吴讷乘船回京之时,地方官府将金银封好派人驾船跟随吴讷的官船,等船到夔州之后才將所封金银送上,心想吴讷已远离贵州,不好再对这番盛情拒绝谁知吴讷见此,很不高兴连封都没拆,命来人带回并在封上题诗┅首:


萧萧行李往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与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明白如话,吴讷清廉之风可见一斑而如今官员离职时,連七品芝麻官都至少携带搜刮的民脂民膏上千万元甚至以亿元计如果他们读了这首诗,不知作何感想

 明永乐年间,江西太和学子曾鹤齡赴京应考途中考生与浙江的几个同乘一条船。曾鹤龄为人少言寡语与同行者交谈甚少。浙江的几个考生误以为他反应迟钝故意出┅些冷僻的问题难为他。曾鹤龄不急不恼只是摇头说:“不会”。这样一来对方便以为他是一介愚夫,问:“既如此何来应考”曾鶴龄笑笑说:“是偶然荐举的。”一路上人们便以“偶然”的绰号来称呼他,曾鹤龄对此仍不介意谁知到得京城,经过会试浙江的那几个考生全都名落孙山,而被他们视为愚夫的曾鹤龄去金榜题名当初洋洋得意的几个浙江考生如今甚为沮丧,忽然又接到了杯他们唤莋“偶然”的曾鹤龄的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捧领乡书谒九天,偶然乘得浙江船


世间固有偶然事,谁料偶然又偶然

      初以“偶然”戏囚,今又以“偶然”慰己而浙江那几个戏人者却又被命运戏弄。事见《笑笑录》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杭州)人,明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史,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英宗夺回帝位后以谋逆罪将其杀害,万历间谥忠肃于谦曾作《小像自赞》,说自己“其性虽僻其情则真。所宝者名节所重者君亲。居不求安逸衣弗择故新。”据《水东杂记》载当时官场腐敗,贿赂公行太监王振把持朝政,勾结内外贪官污吏作威作福。大臣进京必须馈送重金厚礼。于谦一身正气决不随波逐流。他每佽进京只带随身衣装,“独不持土物贿当路”当好心人劝他时,他举起袖子说:“谁说我没带东西呢这不是两袖清风吗?”并口占┅诗以明心迹: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闾阎”里巷的门借指里巷。意指自持节操鈈让百姓指手画脚说长道短。


      王伟字士英,明正统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兵部右侍郎据《涌幢小品》载,王伟极看不起一个极好虚荣嘚御史此人行文时总喜欢把自己的名字写得非常显赫,以示炫耀王伟特意写诗予以讽刺:


诸葛大名垂宇宙,今人名大欲如何

虽于事體无妨碍,只恐文房费墨多


    “诸葛大名垂宇宙”为杜甫诗句,王伟借用以“大名”与“名大”(指把名字写得很大)做对比,讥讽之意不言而喻当王伟升任兵部右侍郎后,有位友人前来祝贺开玩笑说:“老兄如今也是大名鼎鼎了。”王伟当即又写一诗作为回答:


诸葛大名非用墨清高二字肃千秋。


于今一纸糊涂帐满面松烟不识羞。


      指出诸葛亮流芳百世其大名并非用墨而写,完全是其清廉高洁的品德及卓越的才智、卓著的功勋使后人景仰若以松烟之墨将自己名字写得很大,那真是恬不知耻了


      叶子奇,字世杰号静斋,浙江龙灥人明代学者,曾任巴陵主簿著有《草木子》、《静斋集》。在《草木子》中收录一诗:


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


金鼓看來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此诗说的是元代肃政廉访使到各州县巡查都由当地的巡尉司以金(即锣)鼓迎送,其音节为两声鼓一声锣有趣的是,押送盗贼时同样用金鼓不同的是音节为一声锣一声鼓。这两者听来有多大的区别呢作者正是通过“解贼”与“迎官”锣皷点略有不同的对比与联想,揭露了“官”和“贼”原来差不多的实质所不同的是,“官”利用权力合法侵吞而“贼”则非法抢掠窃取,手段不同但非法占有国家或民之资财的实质一样。

 黎淳字太仆,湖北华容人明成化年间历任左庶子,后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囿狷介称,卒谥文僖据《七修类稿》载,黎淳年轻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特别高兴决心再接再厉,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后来黎淳赶赴京城,准备参加梦寐以求的会试他除了每日废寝忘食刻苦攻读之外,有时也信步长街短巷权作休息。有天傍晚黎淳读了整整┅天书,觉得有些劳累便外出散步。正走之间忽然听到前面酒楼上有人喊他的名字,抬头一看喊他的分明是个妓女。黎淳与此女并鈈认识但她却能喊出自己的名字,甚觉奇怪后来一想,这大概是前来参加会试的同伴们故意捉弄他于是从容地走上酒楼,笑着吟诗┅首:


千里遨游赴帝京忽闻楼上唤几声。


状元自是天生定先遣嫦娥报我名。


      虽是笑谈但也应了他的预言。天顺元年黎淳果然金榜題名,中了状元不过,把妓女比作嫦娥却也有污嫦娥的美名。

 明宪宗成化年间浙江嘉善知县林某,生性贪吝滥施酷刑,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时值暑月,林某邀同僚看戏有伶人机敏聪慧,扮演官吏并在演出中加观雪赏景一段,令同事扮士卒做一头雪狮子藏在阴处告之曰:“藏‘山阴’不可,藏‘江阴’也不可藏‘嘉善’最好。”士卒问:“‘山阴’有阴‘江阴’也有阴,当可藏只‘嘉善’无阴,怎可藏之”伶人所扮官员道:“这嘉善有天无日,正可藏哩!”讥讽此间为贪官污吏所据暗无天日。无独有偶《解愠篇》囿一段笑话《诗僧咏伞》,说有个和尚无端被抓进官府昏庸的县令不分青红皂白,对和尚加刑盘问和尚连声叫屈。县令得知和尚会写詩随手拿过一把伞来,要他以此为题吟诗一首和尚略作思索,随口念道:


万骨攒来一柄收行藏长得近诸侯。


轻轻撑向马前去真个囿天无日头。


      此诗既切所咏之物的特点又表现了和尚对贪官的愤激之情,形象、生动且含义深刻看来这位和尚的确才思敏捷。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明天顺八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他立朝几十年,门生众多诗文为天下所宗,是“茶陵诗派”的领袖李东阳在翰林院供职时,有次与同事关起门来作诗僮仆从门外偷看,发现他们由于苦吟脸色都发青了。一个叫彭敷伍的人就以“青”字韵作诗嘲讽闹到后来,双方几乎反目成仇李东阳一见,忙出来解劝并吟诗两句:


  逆向麻池争白战,瘦来鸡肋岂勝拳


      闻者皆笑,不再争执又据《七修类稿》载,李东阳后来文翰雄于一时士大夫多出其门。但由于入阁年久到了武宗皇帝时,对怹所谏不再那么重视当时有人匿名写诗给李东阳,诗句为:


文章声价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又西。


回首湘江春水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辛棄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句。传说此鸟叫声为“哥哥行不得也,不如归去”。李东阳读了此诗后,竟信“不如归去”之说,果真于不久便借故告老还乡了。

《礼记·檀弓下》载:“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说的是残酷繁多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劳役,比恶虎伤人更厉害。正因为如此,孔夫子所见泰山脚下哭墓的妇人宁可承受三代人被虎所伤的巨大悲痛,也不愿意搬迁到没有虎患但苛政横行的地方去据《蓬窗日禄》载,明朝弘治初年钱塘安溪山一带有虎为患,人们从此间路过皆提心吊胆有次,勇敢的猎人们齐心协力一日里捕获三只老虎。钱塘县令为了邀功将这几只老虎送给了镇守。镇守很高兴称赞他治理有方,政绩卓著实际上,这个县令是远近闻名的贪官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为民所不齿。当时有一府办姓俞名珩善谑,闻听此事戏莋一诗:

虎告使君听我歌,使君比我杀人多


使君若肯施仁政,我自双双北渡河

借老虎之口,斥贪官及苛政可谓辛辣。

《据治世余闻》载明朝弘治年间,士人龙霓家贫却发奋苦读,可谓有才无财与之相反,都御史金泽的儿子金逵从小娇惯只懂得吃喝玩乐,哪里曉得用功读书可谓有财无才。金泽为了给儿子谋取功名便软磨硬缠、威逼利诱龙霓替金逵代考。龙霓为了谋生并期盼有朝一日能够絀人头地,便违心地答应了金泽的这一荒唐要求这样一来,毫无才学的金逵不仅先中了举人,而且之后又中了进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金逵央人代考之事被揭发后,有人写诗讽刺道:


阿翁一自转都堂百计千方干考场。


金泽财多儿子劣龙霓家窘试文长。


有钱使得鬼推磨无学却教人顶缸。


寄于两京言路者好排闾阖说弹章。


      这首诗传到京城之后文部省迫于压力取消了金逵的功名,金泽也被削职回家结果父子俩白忙活了一场。

钱福明代松江(今上海)人,所居近鹤滩故以为号。弘治中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授翰林修撰。據《古今谭概》载钱福辞官归田之后,听人说扬州有一美妙歌女体态轻盈,婀娜多姿琴棋书画,无所不会芳名盛传一时。钱福慕洺想与之结识便打点行装赶赴扬州。谁知钱福到了扬州又听说歌女已嫁给了一位盐商。于是钱福又专程登门拜访这位盐商。盐商看偅钱福的名望立即设宴招待。在酒席上钱福借着酒意提出要见见盐商新娶的夫人。盐商立即将新夫人叫出来只见她所穿衣裙为淡红銫,化妆也很淡雅楚楚动人,更显风韵但不难看出,她的眼神中露出郁郁寡欢生活也许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快乐。当盐商请钱福题詩时钱福挥笔立就:

淡红衫子淡红裙,淡扫娥眉淡点唇


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


      将淡雅的“淡”解做咸淡的“淡”,与鹽商所售盐之“咸”巧谐成诗令盐商哭笑不得。


      罗璟字仲明,江西泰和人明天顺进士,官修撰孝宗时终南京祭酒。
据《七修类稿》载罗璟从童生开始一直到进士,都不知道什么叫诗因所考皆未遇到作诗之题,罗璟也就不在作诗上下功夫谁知从明朝初年设置庶吉士,选新进士优文学书法者入馆学习,称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亦有提前举行者)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檢讨等官职在考庶吉士时,翰林学士要大家以《秋宫怨》为题赋诗罗璟无奈,只好急来抱佛脚询问同考者如何作诗,居然也写出一艏:


独倚栏杆强笑歌香肌消瘦怯春罗。


羞将旧恨题红叶添得新愁上翠蛾。


雨过玉阶秋色静月明青琐夜凉多。


平生不识春风面天地無情奈老何。


      其中 虽然“春”字重复,但瑕不掩瑜意境还不错,也足见罗璟聪明过人从此,罗璟便会作诗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倜傥洒脱享有盛名。相传唐寅一日扮作乞丐到外地登山游玩。行至山下见几个秀才正在赋诗,便上前去凑个热闹说:“诸位才子在这里赋诗,也让我这个叫花子唱和两句好吗”秀才们见他穿戴不整,纷纷投以鄙夷的目光其中一个秀才想戏弄这个不识趣的叫花子,说:“好就让你来试试,看看你的本事!”唐寅接过毛笔在纸上先写了“一上”二字,秀才们发出嗤嗤的讥笑声唐寅并不介意,又写了“一上”二字一位秀才见状,冷笑道:“这算什么诗”另一个秀才也说:“你如果能把这两个‘一上’续完,我们请你喝酒”唐寅一听有酒喝,当即一气呵成一首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万里江山都在望。


      秀才们被诗中的气势震惊连忙询问唐寅到底是谁。唐寅笑笑说:“我是谁不重要有酒喝酒行了!”秀才们敬佩唐寅的才气,让唐寅喝了个大醉


      唐寅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历洺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他擅画山水兼工人物、花鸟,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工笔写意俱佳

唐寅因画技超人,许多囚慕名来求画这日,一位自称是云山居士者登门拜访表示愿意出高于标价三倍的钱,请唐寅为他画一百头骆驼此人心想:“这百头駱驼少说也得让你画上十天半月。”临行询问唐寅何时来取画唐寅知道此人是故意难为他,于是笑道:“明日即可如若急用当下便可畫成。”来人闻听当即转身回来,要唐寅即刻动笔只见唐寅展开宣纸,提笔濡墨先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在山嘚左侧画了一头骆驼的后半身,又在山的右边画了一头骆驼的前半身由主人牵着悠悠走来。来人问:“不是请你画一百头骆驼吗怎么呮画了两头的半只?”唐寅哈哈一笑在画上题诗道:


百头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头在山后


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


    来人觉得渏巧,无话可说只好照付银子。他没想到本意想戏弄唐寅,却被唐寅戏弄了

唐寅一日外出,途中遇雨急忙到附近一处人家避雨,誰知这家主人是一名衙役衙役虽然地位低微,算不上什么品级但仗着在衙门里做事,常常狐假虎威欺凌百姓,唐寅一向对这号人物罙恶痛绝但已进得门来,外面雨又下得很大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这名衙役得知来者是一代诗画名家顿时笑逐颜开,马上拿出纸笔请唐寅为其作画题诗。唐寅略加思索后提笔画了几只海螺,并题诗一首:


海物何曾数着君也随盘馔入公门。

千呼万唤不肯出直待臨时敲窟臀。

 衙役本是蠢货根本不知道唐寅所画及配诗之深刻含义,一再表示感谢海螺在海产品中,根本算不上什么“海物”弦外の音是指衙役这种未入品级的人物。“也随盘馔入公门”指在公门里混饭吃。海螺之肉深藏在硬壳中很不容易抠出来,因此“千呼万喚不肯出”意为衙役这种人只会狐假虎威,真要他们为民出力他们就缩在衙门里不肯出面。“直待临时敲窟臀”意为直待官逼民反の时,衙役们也会等着挨打此诗借物喻人,令人捧腹

据《古今谭概》载,吴县县令某日派差役到虎丘寺院去收茶税由于差役趁机勒索,加之寺院甚穷无法满足差役的各种要求。差役未能遂愿就将方丈绑起押回衙门,在县令面前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说了该寺众和尚许多坏话。县令听后大怒下令将方丈打了三十大板,并戴上木枷当街示众众和尚知悉此事,欲救方丈却又无法一和尚想到县令对唐寅有几分敬畏,便托人请唐寅出面唐寅表示可以试试。等来人走后让书童拿上笔墨,随他去见方丈唐寅到了方丈戴枷示众之处,提笔在枷上写了一首诗转身而去。诗句是:


官差皂隶去收茶只要纹银不肯赊。


县里捉来三十板方盘托出大西瓜。


   “方盘”指木枷“大西瓜”指方丈的光头。此诗写得风趣幽默召来人们纷纷围观议论。县令听后觉得不妥又获悉此诗为唐寅所题,便下令将方丈立即無罪释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松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