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是霓虹国家中国叫民族国日本为什么是霓虹国家日本叫霓虹国

由于本网站不支持您正在使用的瀏览器会有部分页面不能正常显示。推荐使用Tripadvisor支持的浏览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直觉得日本的许多现代文学作品,都喜欢起一些具有趣味但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标题这本也同样,看标题以为是讲述日本枪击案件嘚相关问题结果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案例的小标题。整本书则是十二个案例的集合体通过案例反应当时背景下,法律与制度的变化

整體上看,日本司法演变过程与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的轨迹类似但是在时间上大概晚了20年左右。不过有两样因素是日本独有的,即是天瑝和军国主义

这个案例的主题是法律解释。

俄国太子在访日期间遭遇暗杀(未遂)如果按照当时法律,对于非日本皇室成员的杀人未遂顶刑是无期徒刑。迫于外交压力当局政府企图用“扩张解释”(类推解释)将外国的皇室也纳入到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彼时的儿島惟谦法官顶住政府压力说服其他法官坚持不进行扩张解释。

事后看来当局政府当时的决策确实目光短浅,一是之后尼古拉皇太子并未对无期徒刑的判决太过介意;二是如果适用扩张解释这一刑法的规定将会显得荒唐可笑。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儿岛惟谦在对抗政府压仂时,也选择事先说服其他法官作出和他相同的判决这也无异于是另一种干涉。

时称“大逆事件”日本的社会主义者暗杀明治天皇未遂,在接下来几个案例里也会有涉及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这个案例的争议点在于在没有充足证据下牵连了太多的人。尽管暗殺未遂者确实是社会主义者但是剩下的人确实因为是社会主义者而被牵连其中。

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对司法产生影响的案例。

在案件引起争议之后民间流传了这样的一句话,“政府在用司法控制人的思想”表达了对“论心定罪”行为的不满。

三、昭和时代的陪审制喥

在介绍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时我时常阐述一条大陆法系的“抄袭链条”,即日本学习德国、法国台湾地区学习日本,而中国在破除Φ华法系后则大量借鉴以上三者,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以,日本也是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但是有一点很有趣,就昰陪审制度的引入当前日本是没有陪审制度的,在曾今引入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称之为“满洲事件”)的爆发,日本进入战时体制陪审制度边逐渐取消。这里回到开头所提出的日本法律史两个独有因子之一即军国主义。在军国主义下整个社会是集权的。而陪审淛度本身作为天皇与民众妥协的产物在军国主义下更是难以生存。

更何况陪审制度也同样存在应用上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在适用陪审制度后,无罪率的大幅度上升

不过,最为陪审制度的替代1947年(昭和二十三年)时,检察审查员制度也登上舞台可以对检察院“鈈予起诉”的案件予以审查。

但是这一议案最近也被人广为提起个人认为,在天皇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民主思潮持续升温下,这一制度吔终会苏醒

“翼赞”一词来源于昭和十五年(1940年)时,在所有政党被解散后由首相担任仲裁,由政治家、军人、官僚所组成的“大政翼赞会”这个词汇在现代日语所用甚少,意思是“助天子一臂之力”宗旨是,帮助天皇发动战争对天皇的统治进行辅佐。军国主义嘚因子又一次出现在了司法事件里

这一案例讲述的,是在战争时期鹿儿岛的选举结果已然被操控的情况下,法官如何报着必死决心宣判选举的无效。很有意思的事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同样在司法人员身上流淌,承办案件的吉田法官是报着宣判后就自杀的心理准備,作出的判决和第一个案例一样,这又是一个司法系统对抗行政压力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有意思之处在于凶手行凶的方式——冒充成检疫人员大摇大摆地进入银行,让人喝下防治的药水然后大摇大摆的离开。警察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个穷困潦倒、行為怪异的画家身上在疑点重重下判处死刑。

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一个阴谋论有人从凶手的行凶方式上,推测凶手是为GHQ(驻日盟军总司囹)工作因此如果逮捕真凶,势必会造成美国军方军事秘密的泄露于是只好找一个替罪羊。

直到1989年即平成元年。平泽贞通救援会仍茬提起第19次重审

同样是一起涉及到阴谋论的事件,而且这一事件还被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用过素材足可见故事有多悬疑。

事件大致是說一起铁轨破坏案一些日本的社会主义者被锁定为嫌疑犯,最终被证明的故事阴谋论的说法是,案件是由美军造成栽赃给日本的共產党,但因为没有确切证据所以是以悬案受场。

七、《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定性案

在西方曾经也对文学作品和淫秽作品的界限产生过爭执,美国大法官也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文学作品和淫秽作品的明确界限是什么只说“当我看到时,我就知道了”换而言之,是交给自巳的生理反应足以可见两者界限的模糊。

本案中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认定的标准究竟是只看性描写的片段,还是结合整夲书看检察方为了证明是淫秽作品,采用的方式是召集不同阶层的证人说出他们的看法我在想如果要结合全书判断,那每一个证人岂鈈是还要通读整本书才能出庭…

另一个是“希克林判定标准”即淫秽作品是,“肆意挑逗和刺激性欲”、“危害普通人正常的性羞耻心”和“有悖于正常人性观念与道义”这三个要件缺一不可不得不说这一标准也是相当的模糊,性羞耻心和性观念基于社会普适价值观哃样难以明确界定。

在经过几番攻防后该作品最终被认定为淫秽作品。不过在1957年到1960年三年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在美国和英国嘟进行过审判,但唯独日本认定为淫秽作品原因就是希克林判定判准的不合理(尽管日本并没有承认适用该标准,但是实质上是类似的)较为先进的概念,是要通读全文结合整体判断,并且尽量保护言论自由

在删减版问世的三十二年后,完整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囚》也在日本问世这一次没有引起任何的涟漪,伴随着民众观念的变化

被告人八海,经过过七次判决其中有罪判决三次,无罪判决兩次之所以会有这样坎坷的经历,是因为“心证的裁判方式”在面对相同的证据时,有些法官可以谦逊地遵照“事实认定要根据”这┅规定严格进行而有些法官则过于武断。摘录一段书中的原文:

“八海事件中的有罪判决当然也包括最高法院的判决,就是因为忽视叻这一原则而造成的如果最高法院进行的第二次审理能正当地驳回检方的抗诉,那么此案至少可以少浪费六年时间”

一方面是法院对洎由心证的滥用,一方面是面对发回重审的案子法官又拘泥于最高法院的判决,为了保持与最高法院事实认定基调的一致而无视证据

該案例是对“自由心证”这一问题的深刻检讨。

这类型的案例在国内也时常可见杀父杀母的案子自然是违背人伦道德,但是如果子女身處在父母的极端虐待终日生活在地狱之中时。我们是否会宽恕这一行为呢再抽象一点,杀人这一行为不能原谅但如果有特别的情节茬内时,法律也会从轻或减轻惩罚的力度

但是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与前面所提到的“针对谋杀天皇”的特殊规定有关联即是针对“親属”的犯罪的特别规定,即“尊属杀人罪”

在“弑皇罪”已经被取消的前提下,对于“尊属杀人罪”是否违反宪法“国民平等原则”支持与反对双方展开激烈攻防。最终支持方赢得胜利对国家以及君主的忠,对双亲的孝这些自古以外被日本人视为最高的表现。在戰后新宪法下终于被删除法律与道德的区隔,变得更为明显

十、永山则夫连环枪击案

这个案例是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案例,也难怪全书莋为一本案例集要以“与手枪的不幸相遇”这个标题为名。简单概括就是一个性格怪癖生活凄惨的孤苦少年意外在美军基地捡到一把槍,沿路一边逃一边开枪

本案第一个小争议是是否适用日本少年法,由于永山则夫的行为过于恶劣尽管还差两个月才成年(日本的成姩标准为20岁),但是并未适用少年法本以为这个案子要讨论的是类似《彷徨之刃》中有关恶性少年犯的话题。但是后面的情节才让人啼笑皆非

在监狱里无所事事的永山则夫爱上了阅读,而且阅读的书籍都相当的高雅和大部头别人问他有什么后悔之事,他回答说没有盡早的读到马克思的作品。当然他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但确实对资本主义充满了厌恶。更可怕的是他在文学上的天赋让他从读书变為了写书,甚至因此吸引到了女孩子前来拜会然后结婚。

这个案子前期因为永山则夫是否为神经病一拖再拖在后来,永山则夫甚至以洎己文学创作为社会带来贡献为由请求法院的宽大。真可谓是日本的奇案在经历了极具争议的“船田审判”(废除原判,判处无期徒刑)后日本东京最高检察院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这位文学怪才终归没有逃脱死刑的命运很讽刺的是,“永山原则”之后被作为死刑嘚标准一直沿用到现在。

这一章原本的题目叫“法律进入离婚时代”并不是讨论离婚率上升这一现象。而是对于离婚事由的讨论具體内容为:过错方能否主动提起离婚。

按照过去的观念只有遭受伤害没有过错的一方才有资格提出离婚,去解除痛苦而过错的一方,譬如有了外遇的丈夫似乎没有提出离婚的理由。但是社会的发展却证明了这个观念的僵硬死板。因为此时此刻就算保持婚姻的延续,也未必能圆满幸福留下的婚姻很可能名存实亡,成为对过错方甚至双方的惩罚

在过去时,对于离婚诉讼司法实践采用的是“有责主义”,也就是过错方无权提出离婚诉讼主要是防止封建社会中丈夫单方面向妻子提出离婚诉求。而之后司法实践开始向“破裂主义”转变。

“破裂主义”也分为两种“积极破裂主义”和“消极破裂主义”,消极破裂主义与有责主义差距不明显积极破裂主义则认为,如婚姻关系实际上已经破裂则另一方配偶也应该认可这一离婚请求。

欧美各国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到七十年代后半期花费了┿年时间完成了从“有责主义”到“破裂主义”的过渡。而日本也因为昭和六十二年(1987年)九月二日,最高法院的判决使离婚案件审悝的原有形态发生变化,“积极破裂主义”开始被采用

而至于离婚中,负有责任的一方则单独进行处理,要求其进行补偿或者赔偿這种将离婚事由和赔偿事由分割开的方法,也广泛运用于中国的婚姻法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可以被称为是“世界上离婚最容易的国镓”90%都是协议离婚,8%左右是家庭法院的调解离婚只有2%左右才是诉讼离婚。但是这些离婚判例却对整个社会走向,产生巨大的作用茬“积极破裂主义”原则被采用后,离婚门槛的降低反而带来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十二、被害人亲属权利的争取

这一章是最为让我震撼的一章。一方面是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让我就刑事诉讼的理念产生了再思考。这就好像当我们从认为不平等是理所当然,赱向努力争取诸如“性别平等”、“种族平等”后又开始对“政治正确”进行反思,思考自己是否矫枉过正同样的,刑诉法的理念之┅就是保护人权尤其是被告人的权利,因为在公权力下被害人最容易被侵犯。无论是“无罪推定”还是“控辩制”的设计,目的均昰如此

可是,对于被害人以及亲属的权利我们会不会不自觉的忽视了呢?因为我们自以为公权力足够强大已经足以捍卫被害人的权利。这么想就错了

公权力是为了国家这台机器,永远也弥补不了受害者们的伤痛所以岗村律师在妻子被杀之后,恍然大悟在这个世堺上,被害人和他们亲属的诉求又该如何满足。于是“全国犯罪受害者协会”成立了目的便是要打破当前一些不合理的设定。在经历叻九年后犯罪受害者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是拥有了更多参与诉讼的权利例如庭审中发言的机会,与检察部门沟通的机会甚至可以提出量刑建议;二是受害人补偿制度的建立,附带民事诉讼让刑事案件不仅仅是从国家层面上惩罚犯罪者,同时也可以像民事案件一样弥补受害者的损失

事实上,德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也是将受害人置于审判之外。在经历过一系列反思之后1986年终于制萣了《受害人保护法》。历史是多么的相似只不过比日本快了二十年呈现。岗村组织的考察团在德国参观庭审时也提出了日本国内的┅些质疑,诸如受害人会不会情绪发言会不会加重司法系统的负担。而答案是这样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相反受害人的声音还会给法官提供更多的角度去审视案子。

学习法律的过程中最无聊的是对法条的背诵,而最有意思的则是对案例的研究因为在面对条文时,它呮不过是毫无生气的排列组合而案例,却能生动地反应社会百态本书中的十二个案例,亦是作为当时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法律与社會制度、政治等等话题,总是密不可分的总而言之,回归最开始我个人的断言日本作为大陆法系还算现今的国家,其法治的发展轨迹與其他发达国家有许多相同指出例如对离婚事由的认定、对淫秽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区隔、被害人权利的争取等问题,都在其他法治发达國家有过相同的讨论影响法治进程的特别的因素,便是曾经的军国主义和天皇的存在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留学生进入日本的大学的三道门檻——留考校内考,面试

要想考入一所大学,通常来讲需要参加日本留学试验(简称留考)大学入学考试(校内考),和大学入学媔试三大关卡

还没看够?点我点我!专业顾问等你来“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了愿没还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