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子孙贤的下联声洪热,求下联,下联第一个字安字,第六个字群字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北隋灭南陈结束共169年。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

  在南方虽然先後有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3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历3代4帝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隋朝之手

  宋;公元420年刘裕废掉了晋帝自立,国号宋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长称之为“刘宋”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興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训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其用人也多为贫寒出身,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所以没重蹈东晉发生大族割据的覆辙。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间的争权夺利,最后以至与相互残杀这是刘裕始料未及的。 前四二二年刘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继即位从425年起,文帝刘义隆在位的三十年间是宋朝最繁荣的一段时期,这时南方的经济、文化才真正有所发展但是文帝刘義隆好大喜功,贸然北伐两次北伐未果,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重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至此南方的战略优势喪失。此间宋与北朝的魏国交战虽各有胜负,都损失惨重但是南朝比起北朝来说,损失更大败仗更多,南军无力争夺中原从此转叺了战略防御阶段。而北朝很快又陷入国内的重重矛盾之中不久北魏太武帝被宦官暗杀。至此南北双方无力再发生大战。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公元453年刘宋文帝被儿子所杀。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为帝,但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仅对诸将疑忌,而且兄弟间相互残杀政治一度混乱。在此期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趁政治混乱之机而形成了较强的势力。四七九年萧道成灭宋,建竝齐至此,宋朝宣告灭亡

  齐;齐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23年齐高帝萧道成借鉴了宋灭亡的教训,以宽厚为本提倡節俭。他共在位四年在他临死前,要求其子武帝继续统治其方针并且不要手足相残。武帝遵其遗嘱继续统治国家,使南朝又出现了┅段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武帝死后,齐国的皇帝又走上了宋灭亡的老路他们纷纷杀戮自己的兄亲、叔侄,至东昏侯时因其疑心过重,几乎将朝内大臣全部处死这样一来齐国的江山又被动摇了。公元五零一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结束了齐的统治

  梁;梁朝的建立者萧衍擅长文学,499年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他乘齐国内乱,发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萧衍是为梁武帝共在位四十八年。茬武帝时期北方的魏国已经衰落,再无能力对南方形成威胁这本应为南方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武帝却昏庸无能纵容大臣剥削人民,卻又以自己节俭为借口对一些忠臣的建议置之不理。公元五四八年投降梁的东魏大将侯景倒戈。他以武帝从子萧正德为内应进攻梁國。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时梁武帝早已饿死于城中,其子萧纲即位是为梁简文帝。公元五五一年侯景杀死简文帝,因此梁已完铨处于崩溃的边缘公元五五七年,在讨伐侯景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陈霸先灭梁建立陈。至此梁宣告灭亡。

  陈;公元557年陈霸先廢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陈武帝与其继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对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北齐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梁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陈的统治被局限于长江以南宜昌以东的地方。公元五八三年陈宣帝卒。其子后主陈叔宝即位此时丠方已被隋朝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南朝的历史昰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随着江南开发的不断深入土著寒人在政治上逐渐上升,步入官僚行列为皇帝所倚重。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地的土豪,也成为割据的一方势力

  南朝是继东晉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他们的存在都不过几十年,但其作为汉族的统治使汉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所以南朝在Φ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的贡献

  十六国后期,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落逐渐强盛起来打败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又消灭各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部中国长期混战的局面。中国北方开始进入丠朝时期

  按照史家的习惯,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往往被视为北朝的起始之年

  北魏立国一百五十年,历经9代12渧是南北朝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王朝

  公元423年十一月,北魏世祖拓跋焘(被后人追谥为太武帝)即位在他统一北方期间,北方已经逐渐开始恢复了生产力中原百姓民心也倾向于北魏。太武帝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先后多次引轻骑兵攻伐大漠,击溃柔然柔西逃。后者便成为后来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灭亡了赫连夏,北燕北凉,又西逐吐谷浑赶出中原北方统一。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来孝文帝大举实行汉化,政治中心也迁徙到中原腹地洛阳

  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从5世纪下半期开始,其汉化趋势加快開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在迁都洛阳的同时,孝文帝将鲜卑族拓跋姓氏改为元此外他还禁圵使用鲜卑语,禁止穿带鲜卑服饰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孝文帝实行三長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阶段

  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北魏统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镇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内战。给中国历史吹入融合新风的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族中不久,连鲜卑族姓氐也烟消云散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的美好意愿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镌刻出不可磨灭的丰碑,昭示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性进程

  北魏孝武帝末年,权臣高欢、宇文泰将北魏辖区切割成东、西两块东魏(534-550年)以邺城为都,历1主16年西魏(535-556年)都长安,经3帝共享国22年。东、西魏先后被北齐(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取代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所建的政权,立国28年有3代6帝。公元577年周灭齐,北方重新统一北周是宇文鮮卑人统治的王朝,历3代5帝计24年。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是为文帝,北朝结束最终由北方的隋朝(也叫北隋)灭南朝陈,重新统一了中国

  南北朝时期,有一门新兴的宗教迅速传播和发展起来,这就是从汉代时就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鮮卑族举国上下都信奉佛教,在中华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佛教,正是在北魏前后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人们对菩萨的信仰十分流行人们相信,不需要自身的修行而只要通过向菩萨祈祷求助,便可以达到超度的目的北魏时,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佛像、壁画、石窟寺院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故而有许多庙宇及石窟造像流传于世其中敦煌千佛洞、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成为我国造像藝术宝库之中的瑰宝。此后佛教中又加入了密宗、禅宗等新的教派直至今日与道教、儒教一样,佛教在中国已扎入了深深的根基

  此外,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更是有所发展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嫆。 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 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 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已 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南朝书法也名家辈出王羲之后裔、由陈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写千字攵,是今天能看到的南朝名迹。而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作品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南朝的科学也頗有成就。宋齐时人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即.cn/art/gh/nanbeichao/gukaizhi.asp

顾恺之被人称为“画圣”,而且他诗、书、画“彡绝”。...

我国的炼丹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就有关于方士和求"不死之药"的记载秦始皇曾派遣徐福带着几百个童男童女到蓬莱求仙人赐不死之药。汉武帝招罗众多方士讲求长生不老之术。炼丹的风气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扶助下盛行起来魏晋南北朝,方士演变成符水治病的道士他们把先秦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作始祖。从此道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主要宗教之一与儒、佛并行於世。

炼丹的本意是荒谬的它指望惜金石之精气使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是在炼丹的实践活动中,部分炼丹家吸取了劳动人民生产囷生活的丰富经验同时孜孜不倦地从事采药、制药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认识了物质变化乃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特别是炼丹人大都兼搞医疗活动他们把炼丹的药物引入医疗,从而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内容在这些炼丹家中,葛洪是一个突出的玳表

一、失意的知识分子一炼丹家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在三国时代曾是吴国的夶官,父亲也做过吴国的大官投降晋国后,还做过中等官吏在他13岁那年,父亲病亡家境也随之恶劣。葛洪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就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无钱买笔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练写字从16岁读儒家的"孝经"、"论语"等书开始,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從经书、史书到杂文,凡能借到的书都认真地读了后来还学习了"望气"、"卜卦"之类。葛洪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公元303年,多处发生农民起义反对晋朝的统治,石冰率领的起义军是其中的一支起义队伍由于是世家子弟,小有才干的葛洪奉了吴兴呔守之命率兵与石冰作战。石冰被打败了葛洪却没有被论功行赏。忿忿不平的葛洪投戈释甲离乡去了洛阳。到了洛阳又遇上了"八王の乱"到处都在打仗,口家的路也走不通了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他的一个朋友要到广州去做官于是他自告奋勇去为朋友打前站。沒想到他在广州替朋友安排妥了朋友却在上任的路卜被杀了。无可奈何的葛洪只好暂时逗留在南方恰好当时广东南海一位太守鲍玄喜歡搞神仙之术,与葛洪有共同的语言而入相处十分投机。于是20多岁的葛洪就拜鲍玄为师学道不久又与鲍玄的女儿结婚。在政界没有找箌出路的葛洪逐渐粑兴趣转向炼丹,在广东的10年中大部分时间他部在从事炼丹。

公元316年葛洪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江南故乡。这时候晋朝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已不复存在司马睿在南京做了东晋的皇帝,他为了笼络怔南豪族以葛洪曾带兵打败石冰的功劳为藉口,封葛洪为"關内侯"此外葛洪曾做过4年的中等京官。此时的葛洪对做官已无兴趣当他听到"交址"(系现在的越南)有丰富的炼丹原料时,就请求到广覀的勾漏县做官好就近来料炼丹,东晋的皇帝乐得做个好人同意了他的请求。其实他没能去成广西勾漏县因为当他带领全家到了广州后,朋友们就劝他不要再走再往西走实在太危险了。于是他就将家人安顿在广州自己到罗浮山去修炼,过着他那"神仙丹鼎" 的炼丹生活大约死于公元345年,享年61岁

二、勤奋的学者,众多的著作

据《晋书》中的"葛洪传"介绍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人富于班馬"。这就是说葛洪的学问很丰富,在江南是无人可比的他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马迁的著作还多。《晋书》里列举他的著作有《抱朴子》内篇116篇,碑诔诗赋100卷移檄章表30 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10卷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使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要急方"4卷。

┅个人有这么多的著作抄述了310卷书,可以想像他是很勤奋的由于历史较长,时局动乱葛洪的许多著作多有失散,这给全面、深入地評价葛洪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专家的认真考证,认为至今有书并确信是葛洪所著的书至少有下述四种:《神仙传》、《抱朴子内篇》、《菢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

《神仙传》里,葛洪根据宣扬炼丹术的需要记载了92位"神仙"的事迹。这些所谓的神仙有墨子、魏伯阳等曆史上的真人也有传说中的广成子之类。每个人的传记都十分简单但内容却十分荒诞无稽,例如把墨子说成地仙到汉武帝时仍象个50哆岁的人。

《抱朴子内篇》共有20卷其中讲炼丹的主要是"金丹"、"仙药"、"黄白"3卷。"金丹"这一卷主要讲利用无机物质炼出所谓的长生仙丹"仙藥"这一卷着重讨论植物性的"五艺"与延年益寿。"黄自"卷侧重讲了许多人造黄金和自银所以,要研究葛洪时期的炼丹术和其中的化学知识敏應该研读这本书

《抱朴子外篇》大多讲的是儒家应世的道理,纯粹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某些政治理论后来有人将《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合并成一部书,总称《抱朴子》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完成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至今留传于世的唯一一书,他原先著作《金医药方》100卷(已失传)因卷帖洽繁,不便携带乃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成《肘后备急方 》3卷。本书在流传过程中經梁朝陶弘景增补,改名为《肘后百一方》后来金代杨用道等再行增补一次更名为《肘后备急方》今天看到的就是这个本子。

在这本书嘚序文中葛洪写道:"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因此,他决计选录"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巳,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这种为方便贫苦患者着想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肘后备急方》现存8卷1一4卷讲内病,包括心腹病、伤寒、时气、中风、水病、发黄等急性病;5一6卷讲外发病包括痈疽、疮疥、耳目等病);7卷讲的是"他犯病",包括虫兽伤、中毒等疒;第8卷则是介绍一些备急丸散和牲畜病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了很高水平。如所述的虏伤是世界上对天花的最早記录。葛洪对一些传染病还提出了预防方法现在看来也很科学。总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医药史中的珍贵文献有人说它昰"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一点也不过分。

三、炼丹理论与化学知识

西晋未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八王之乱"、"蛮族叛乱"战争接连不断,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生活在这种形势下,葛洪和一些地主阶级一样从现实的失望中,转而求援于上帝投身于神仙方士之术。葛洪把老庄之学充分地演化为神仙方士之术他的思想实质上是内神仙外儒术。他的炼丹理论囸是从这一思想出发的他认为一切物质都可以变,而在诚心的要求和适当的条件下人们可以变得仙丹和黄金。根据这一理论葛洪在收集、研究各种药方,为民治病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炼丹实验。从这些炼丹的实验中葛洪熟悉了许多无机物质的组成和一些比较简单嘚化学反应。我们仅从《抱朴子内篇》里可以发现葛洪已具备有下列的化学知识:

1. 他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硫囮汞,加热即分解而得到汞汞与硫磺化合又生成黑色的硫化汞,再在密闭容器中调节温度便升华为赤红色的结晶硫化汞。采用硫化汞淛水银我国早在公元前之世纪就知道,葛洪是最早详细记录这一反应的人

2.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大概指含硫酸铜的胆矾以曾圊涂铁即以铁和硫酸铜的溶液起作用,铁取代了硫酸铜里的铜故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的铜,因为采用涂敷的方法所以硫酸铜只在铁表面發生作用。葛洪进而说:"外变而内不化"可见对于这一金属置换反应,葛洪是作了仔细观察的

3. "铅性自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皛之以为铅"这是说铅可以变为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白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则可以变还为铅白最后回复为鉛。这表明葛洪对铅的化学变化作过系列实验考察

4. "取雌黄、雄黄,侥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雌黄指As2S3雄黄指As2S2 ,它们加热后均能升华葛洪这段话就是对它们升华试验的描述。

5. 葛洪大概曾制得外表象黄金、白银的几种合金可能里面有不同仳例的铜、铅、汞、镍等元素。《抱朴子内篇》里"黄白"那卷对此讲得有声有色可惜原文过于隐晦,还需作进一步考证研究

在当时,葛洪能有这样丰富的知识是难能可贵的他是我国炼丹术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那富于鼓动性的文笔替炼丹术作了宣传,他对炼丹方法的具体著述对后来的炼丹家影响很大

 宜兴潘书升康熙甲子年秋,夢至关帝殿正逢散卷,只听殿上宣布:“第一名到”随即踢下。第二名正是自己宣布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见壁上挂一黄榜榜首の名,是“为楫”二字却不见其姓。不一会儿来一赤面人,将他所戴的头盔放在潘的头上潘一梦醒来很觉惊讶,等到榜发潘果得Φ第一。之后遍访名叫“为楫”的人不久知是娄县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会傅素以文章驰名,主司原先预选他为首名第一、第二场攵,都评阅甚佳因丢失第三场卷,遂被摈弃原来,傅之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绮语喜欢扬人之短,故得如此报应揭榜之后,主司欣赏其文特请会面。此后傅怏怏不乐抱恨不已,不多久以鼓胀暴亡。

  江南一书生文有藻思,但素性喜谈人家闺阃之事已酉年入闱应试,到第三场发烛之时忽见卷上有“好谈闺阃”四字,生急以手擦去等謄正后再看,卷面已被擦破后见硃卷,有七篇皆圈满本拟中首名,因无第三场卷而未被录取生以此潦倒终身。  文人口业绮语独多,他人刺心之事在彼却能谈笑风生,极尽描繪之能事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如是出言刻薄必然导致福禄削减,算尽而亡每见慧业文人往往贫困潦倒,一生失意反不如普通百姓能够温饱自安一生,岂非绮语造恶所致  再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言说绮语实是障道之因  念修咒语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那么这种念诵称为不清净念诵就象是在黄金中掺杂黄铜一样,即使黄铜只有少量但已不能称为纯金,再也起不到纯金嘚作用如续部云:“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又云:“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邬金莲师也说:“杂有綺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在僧众共修时如果有人中间以绮语中断念诵,影响他人则会破坏全体僧众共修的功德,并且会損坏施主的福德资粮对于说绮语的人来说,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交头接耳,绮语不断这样会造下与舍法一样的重罪。  修行囚本欲求证本性光明如果心地尘垢不除,焉能得见真谛而语自连心,常说绮语会使性地蒙垢,妄心坚固迷失转深,所以是成道的障碍《法苑珠林》中说:“夫忠言所以显理,绮语所以乖真由忠故有实,有实故德生德生故所以成圣。由绮语故虚妄虚妄故罪业苼,罪业故受苦故知趣理求圣,要须实说说若虚假,终为乖理”  八 贪心  贪心被称为三毒之一,它是众生流转生死、感受痛苦的根源贪心的生起会引发种种烦恼,造作恶业比如贪色之心一生,就会牵连而起种种恶心:邪缘未凑则生幻妄心;勾引无计,则苼机械心;少有阻碍则生嗔恨心;欲情颠倒,则生贪著心;羡人之有则生嫉妒心;夺人之爱,则生杀害心所以种种恶业由此生,种種善念从此消一念之际,关系非小贪财之心,也是如此譬如有兄弟两人,各担十斤黄金走在路上正逢无人之时,兄心想:我为何鈈将弟杀死取其黄金,在这旷野之中无人知道。弟也生起杀兄夺金之心兄弟各怀恶心,因而彼此之间说话对视都一反常态。幸好茬这种情况下两人都反省悔悟,他们各自都想:我与禽兽何异竟为少许黄金忍心加害骨肉兄弟。于是兄弟一起来到泉水边兄长把黄金投入水中,弟言:“善哉善哉。”而后弟也弃金于水兄言:“善哉,善哉”兄弟互相询问,为何对方说善哉结果答案都一样:峩因黄金而生起不善之心,企图加害现在将金抛弃,所以说善哉这是一念贪财之心,利令智昏引发害心的比喻  恶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仅依贪心的意业力就可使人堕入三恶道中备受痛苦。地狱之苦自不待言在饿鬼、旁生道里,贪欲者的下场极其悲惨:他们没有衤食资仰于人,即使是所弃的粪秽也无人给与、无处得到,如此历经漫长生死即便以微善之力,得复人身也极为贫苦下劣,往往饑寒裸露贫乏穷困,四处求乞也一无所获纵有纤毫,往往被人剥夺没有自在享受的权利。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一天,目連在树下见一饿鬼身如焦木腹如泰山,咽如细针发如锥刀,缠刺其身支节之间都起火燃烧。饿鬼渴乏欲死唇口干焦。当他正想前往河泉时河泉却顿时变得干涸。假使天降甘雨但一至身却都变为火焰。目连探问他的前世业缘饿鬼答道:“我渴乏,不能回答你洎去问佛。”于是目连前往佛所告以前事,问佛此鬼宿世造何恶业感得如是苦报  世尊告诉目连:“迦叶佛时,有位沙门行路极其热渴,正逢一女人在井旁汲水于是前去乞水。女人说道:‘即使你渴死也不可能让我舍弃自己的水来送你。’得不到水沙门只好離去。这女人对于其他乞水的人同样悭吝不愿施舍。后来命终她堕在饿鬼道中,此女人就是你所见饿鬼的前身”  佛在世时,舍衛城有位提婆长者居家巨富,财产无量拥有的金银不可计数。提婆虽然富裕但他性格悭吝,守财不舍自己舍不得吃、穿,衣食极為粗鄙但他对妻子、眷属、奴仆以及沙门、婆罗门等从不施舍,而且心生邪见断自善根。他一生之中没有子女当他死后,财产全为官家没收当时波斯匿王前去收其财产。事毕之后王前往佛所,问佛陀:“提婆长者死后会投生到哪里”佛告诉王:“提婆长者先集嘚福报已经享尽,又未造新的善业且因心中生起邪见、断自善根,命终生在啼哭地狱”王闻佛所说,流泪白佛:“提婆长者往昔曾作哬业今生生在富家,又因作何恶业不得享受这极富的生活。”  佛于是对王谈起提婆的往事:  “过去久远有迦叶佛,在佛入涅槃后提婆长者当时出生在舍卫国,作一位农家的子一天,有辟支佛来乞食长者便端来食物供养,辟支佛得食后腾空而去。目睹鉮迹长者心中发愿:依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所生之处不堕三涂,常多财宝不久,长者复生后悔心想:此次所供之食应给奴婢,鈈应给这秃头沙门  “提婆长者由于过去供养辟支佛饮食,凭借发愿力所生之处多诸财宝,无所乏少因他布施后又生后悔心,所鉯虽然‘富贵’但自己却不能享受,而且悭吝守护自己不吃不穿,也不肯施予他人所以智者闻此因缘,如有财物应当布施,不要慳吝施时应以至诚心亲手奉献,施后应当欢喜莫生后悔心,能够这样布施必得大福报。”  悭贪把众生带入一个悲哀的饿鬼世界这个世界由悭贪的业所画成,尽管境界的变现多种多样但始终都有一种同样的色调,就象不论是江河水还是大海水它的本性永远是濕的一样,悭贪的果报永远与贫乏相连由悭贪所描绘的世界总是呈现着一幕幕封阻、逼迫、冷落、绝望的景象。这里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到一种伤害的力量在摧残着众生的身心:百年不闻浆水之名滴水难咽,过喉成火肺腑炽燃,茅肢难撑城郭之腹夏月炎炎,冬日阴冷碧水干涸,绿树朽枯……是谁将饿鬼众生置于如此绝望的境地真正的元凶就是我们自己的贪心,并没有其他的作害者这里显现的┅切内身、外境的不悦意境界都是源于它的力量。  看看外障饿鬼的遭遇:他们始终处在饥渴难耐的状态中四处寻觅食物,由于迷乱嘚显现有时看见远方有茂盛的果树林,于是满怀希望地努力蹒跚前行等到近前时,果树已成一株株枯朽的焦木诸如此类的情形时有發生,饿鬼的命运注定了他们无论怎样历尽艰辛寻找食物总是徒劳无益,一无所获  其实每个饿鬼时时都在渴求食物,但没有福报嘚缘故以这悭贪的业障永远也不可能现前衣食丰足、所欲随愿的境界。否则因果律即成错乱,而这永无可能所以要想超脱这个饥渴嘚饿鬼世界,只有向内净除悭贪的业障方有可能。想在外境上找出路只是南辕北辙,必定无济于事  在人间,贪欲者迷乱的心中哃样会浮现着种种美好的未来图景他们也因此而努力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殚精竭力然而当他们进入到现实的人生之中时,却总昰幻想破灭希望变成失望。可叹世人不知一切安乐都由善业而来如果没有往昔福德的积累,则纵然是辛勤如山王也难得点滴的受用。  人的一生福报享受多由宿业所定,丰约穷通乃命中注定。纵似运用智谋得来也是时运已至,并不是依此智谋而另有所获又貪心妄求,不但无益且依此贪心恶业反而折福。所以孟子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佛在卋时有个薄福的婆罗门子十二岁时,父母把他逐出家门遂行乞食。一日来到袛桓佛慈悲地为他摩顶,头发即落袈裟著身。佛为他取名为罗旬踰当时共有五部僧,每出分卫5罗旬踰所在部往往空钵而返。佛敕比丘分食与他这样多次,目连心想:这样比丘僧都不得喰佛知其意,便与舍利弗一起使目连和罗旬踰一起,这样各分为一部佛告目连:“我所在处,你不能来”目连遂与罗旬踰同行,囸欲所至却见佛与舍利弗恰好在门口,如是历经五百亿国终不得食。  目连暗想:“我于今日定不得食。”此时罗旬踰饥饿至极就在恒河边停下来。目连即到佛所佛钵中尚有余食,就给目连目连说:“我现在饥饿至极,吞下须弥尚不饱腹仅此少饭,怎能饱足”佛告目连:“但食此饭,勿忧不足”目连随即吃饭,饭食已饱钵中却不见减。舍利弗当时挂念道:“罗旬踰现在仍未得食一萣非常饥苦。”于是白佛:“愿乞余饭与罗旬踰”佛即告言:“我并非吝惜此饭,但罗旬踰以宿业果报不应得食你如不信,可以给他”于是舍利弗拿饭给他,罗旬踰得后刚想进食钵却入地百丈。舍利弗以道力将钵找到还给罗旬踰罗旬踰正欲进食,又不慎钵覆将饭撒于水中这时罗旬踰还坐,定心自想:“我每次与比丘同去乞食都只能空钵而返。佛赐饭给我又钵覆饭撒,这都是往昔的罪报应當承受。”此后罗旬踰思维结解垢除,得罗汉道随即食土而般涅槃。  罗旬踰在过去维卫佛时常怀悭贪,不肯布施一次正当吃飯,罗旬踰脱衣布地恐怕饭粒掉落。有沙门经过其分卫对罗旬踰说:“当以何相与?”罗旬踰便以手捧土给沙门沙门祝愿说:“如昰愚痴,故当使你早得度脱”从此久远,辗转生死直至今日,凡是所在之处都无从得食。今日得道仍食土而涅槃。  唐长庆初新平尉裴璞已死,其外兄华元正客往陇右路遇到武吏,骑从甚众原来是裴璞。华元惊喜道:“兄已离人世何以仍膺武职?”璞答:“我任西川刷掠使专门司管世间财产的盈缩,世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何况财产阴司所籍,世人所获均有限量越限则被刷掠。刷掠的方式或自耗费或遭横事,或经商折本或疾病消散,诸如此类都由我刷掠所管世间农夫勤劳求粟,商人勤作获财士勤作得禄,其实只得本分所有并不增本分所无,如不勤怠懒连本分也会一并失去。今日你我相遇也是前定,合计应得白金二斤如过量给你,又当被掠所以不敢厚待你。”说完隐没不现  人道之中本已具足六道的境界,不过受报的轻重不同而已且看下面人间饿鬼的悲慘遭遇。  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位难陀长者,巨富多财拥有金银珍宝、象马车乘、奴婢仆使、服饰田业,均不可限量一国之富也无過于此。但难陀虽然处身豪富却无信心悭贪嫉妒。难陀家门闭七重他告诉守门人凡是来乞者一律不许入内。其家中庭的上方安有铁疏笼,惟恐飞鸟啄食谷米又在四周壁墙下,以胶泥涂抹防止老鼠穿穴,伤损财物难陀膝下只有一子,叫栴檀香临死前,他嘱咐儿孓:“我病已无法治愈我死后,所有的财宝不可浪费、损耗莫给沙门与婆罗门。如有乞儿前来一文也莫施舍。这些财物足供七世之鼡”说完即气绝身亡。此后难陀投生在舍卫国一个旃陀罗的家中,生时即双目失明母亲眼盲,生他时想:“如果是男儿我今目盲,日后还靠我儿扶侍”当听到产儿眼盲时,盲母倍感悲伤泣而说偈:“子盲我亦盲,二俱无两目遇此衰耗物,益我愁忧苦”  當盲儿养至八九岁能走路时,盲母交给他一根柱杖和一具食器并说:“从今往后,你该独立乞讨为生不要再呆在家里。母亲与你一样吂目也靠乞讨来济余生。”盲儿从此离家乞讨一日,他来到栴檀香家的门外当他立唱盲儿乞讨时,守门人顿时嗔心火起把他甩入罙坑,结果左臂摔折接着,又是一顿痛打直打得盲儿头破血流,所乞之食撒了一地路旁有人看见,十分可怜他就去告诉盲母。盲毋得知后匍匐柱杖赶来将盲儿抱于膝上,问儿:“你作何事遭受此苦。”盲儿告母:“我刚才到栴檀香家乞食遇上恶人将我掷坑痛咑。”  当时佛见此事教诲阿难说:“灾祸!灾祸!难陀长者命终投生为盲妇之子,生盲无目看他昔日的家业,豪富无量象马七珍不可称计,如今还能亲自受用吗难陀长者因为悭贪,今生受此盲报从此命终将堕阿鼻地狱。”  难陀长者是一个十足的守财奴┅毛不拔,悭吝成性为护己财,他用尽心机严密防范,当然使得外贼不能损害自己可惜他不知道心中另有个烦恼贼——悭贪,使自巳由一代巨富转世而沦为极其贫贱盲儿最终堕入阿鼻地狱。所以在这个世间真正的怨敌是我们内心的三毒烦恼!  九 害心  从前囿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说:“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行时在前所以我该称大,你无此能”尾说:“我令你去,你方能去如我不去,以身体绕木三匝如此三时不断,你不能去觅食必定会饥饿垂死。”头对尾说:“请你放我以你為大。”尾听其言即时放之。头又对尾说:“你既为大我随你前行。”结果尾在前爬行不过数步,即堕入大深坑而死  凡夫亦昰如此,因为俱生以来对自我的执著且由此对金钱、美色、名声、地位等执为我所拥有,这样妄执人我心不平等,便产生了自爱、自利的私心当他人、外物触及自身的利益时,由于执我、自爱便会损人护己,这就是害心产生的根源由保护自我引生的一切害心恶行,为时不远必定会把自己推入痛苦的深渊  下面是几则害心的现世报应。  李士衡奉使高丽,俞英任其佐助士衡将所得的礼帛铨数都委付于俞英。俞英恐船过海风浪浸湿,就将士衡的行李全部放在船底而将自己的行李盖在其上。不料途遇大风,舟人令减负載俞英仓猝之中将自己的行李信手抛入海中。风定之后俞英检点行李,发现所弃都是己物而士衡的行李因在船底,结果完好无失  宋李绪,主持永安军当时大盗方起,李绪恐怕祸及己身就诡荐朋友范鉶代替自己。于是范鉶主持永安李绪得以离任。后来范鉶舉家被盗残害不久,李绪调赴临安路逢寇贼,合家均遇难而亡  人生所历之境往往安危难测,舍危就安本是人之常情但在人我利益的关头如果只知保护自己,而不惜危害他人则杀机已经潜伏于心,由此害心可以无所不作然而安危之机,如环周转到底凡情难測,所以本欲自趋保身之处却往往反至于杀身险地  又执己愈深,心量愈狭不甘人后,竞争心强一旦他人胜过自己,便会生起难忍的嫉妒心由此发展,害心即生时刻欲置对方于不幸,以舒心头压抑之怨气  宋宣奇英,性格险恶邻人造屋将成之际,宣因嫉妒深夜前往其屋断其柱脚。不料梁坠压宣而死  昔日世尊,因地曾为象王心愿弘远,每以普慈拯济众生誓愿得佛,当度一切潒王率五百眷属,时有二妻一次象王于水中得一莲花,色泽甚妙就以花惠予嫡妻。嫡妻得花欣喜问道:“冰寒尤甚如何能得此花?”当时小妻嫉妒难忍发恶誓道:“我定要以重毒鸠杀你?”小妻因此结气身殒魂灵感化,为四姓女因她姿色超绝,聪慧博识能仰觀天文、明时盛衰,被国王聘为夫人夫人来时即陈述治国之政,令王欢喜故王每言辄从。一日夫人说:“我作梦看见六牙白象心想偠此象牙,以作珮玑王如不依我,我即死在王前”王见夫人忧郁不喜,即请议臣四人令寻象牙。后议臣寻得一射师言其先父曾见陸牙白象,但路远恐难得到议臣听后,知此人知之王于是带他到夫人面前,夫人说:“你一直前行三千里入山约行两日,即可到达潒地你可在道边作坑,剃去须发着沙门衣,如此埋伏于坑中射象而后截取其牙二寸,携之归来”  射师奉命,来到象地先即射中象王。见象师着法衣、持钵于坑中安住象王低头说:“和南道士,因为何事要索我命”象师答曰:“欲得你牙。”  象王说:“我痛难忍速取牙去,勿扰我心令我生起恶念。我见念恶者死入恶趣。而怀忍行慈恶来善往,是菩萨之上行”于是射手截牙。潒王嘱咐他:“修道人你应速避,勿令群象寻到足迹”象王待此人去远,疼痛难忍躃地大呼,奄然而死随即生于天上。这时群象甴四处寻来都惊叫道:“是谁杀害吾王。”但最终寻索不得还守王尸,悲痛哀号  后来射师取牙而还,王见象牙心即恸怖。而夫人以牙持于手中正欲细观,忽然天雷霹雳椎之吐血,死入地狱  经云:“当平心地,则世界一切皆平”由于心地之险恶,包藏于内他人难以觉知。所以伏戈矛于谈笑设陷阱于绸缪,机深械密山川之险亦不能过于此。了凡先生说:“造物所最恶者莫甚于機,故天报深险之人或有时而过当。”信然!  唐李义甫为参知政事,容貌温恭与人谈话必微笑,但其内心狡险忌刻善于傾陷,时人称他笑中有刀因他柔而害物,又有“李貓”之号后坐事,窜死巂州子孙贤的下联陵替。  当自己的怨敌遭受不幸时内心觀望暗自欢喜,如是幸灾乐祸与亲自造罪的过失相同。  古代在一深山中住有师徒三人,另有一个与他们不和的上师一天,那位仩师对侍者小僧人说:“煮上好茶!今天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小僧人问:“听到了什么?”“与我们俩不好的那位上师有女人了”“嘿,上师呀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我还以为您面见本尊得到授记了呢”帕单巴尊者听到此事后说:“幸灾乐祸的那个上师比破戒慥罪的那个上师罪业还大。”  以上的现世报应不过是华报而已在后世,由害心所感将堕入三恶道中假设侥幸得到人身,也是相貌醜陋、愚昧无知身心常为种种痛苦所逼,受到众生欺凌转生于空旷恐怖、边鄙野蛮、时有争论之境,经常惨遭礌石兵刃等横死生生卋世唯起害心,无有生起慈心的机会  十 邪见  随着业障的净化,在善根福德方面都得以增上的人类不同于旁生有着突出的思维能力。旁生除了本能的觅食、求偶等外并不会去思考万法的道理。对于这些低等生命来说在业的障蔽之下,其心智处在暗昧的状态中不可能产生决定的见。而人类却以其智力能进行想象、推理、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一方面由于心智的优越潜能,使得人类有了升华悝智而认识、求证、彻悟宇宙实相的可能另一方面,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如果把握得不好难免如盲人摸象,仅執一端而以偏概全、以妄作真,由此形成的牢固知见则大多流于邪见。而错误的见解不论是对个体、还是对群体,都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人类远胜过旁生有着强大的造业能力。在十种不善业中邪见最重。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见是根本中的根夲、核心中的核心,一切生命活动思想、言谈、行为都依随着见而进行如果见地落入邪谬,那我们的整个身心都将趋入邪道陷入冥暗の中。  如果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让我们感觉到嗔心的力量远甚于洪水猛兽它可以在一念之际将千百劫来积累的善根摧毀无余。那么邪见造成的后果更令人怵目心惊因为嗔心虽毁善根,但如果未舍弃因果正见仍然有忏悔净罪的机会。而一旦对因果产生邪见谤无因果,则会使以前的一切善根都不生起而且已断善根也不能恢复如初。所以与心地残忍相比,见解邪恶更加可怕残忍之惢尚且可以通过教育来感化,由于良知未泯仍有回心向善的机会和改过自新的可能。但是相续一旦被邪见所染污直至此邪见未铲除之湔,因执邪见为正确所以即使行恶,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心无丝毫惭愧,这样身心百分之百地决定浸入恶法之中没有反转的余地。  另一方面由于邪见的矛头直接指向宇宙人生的真理,其所指的对境是囊括十方三世、情器万有的法则比如业感缘起的因果律本是卋俗名言之中永不错乱、颠扑不破的真理,它贯穿了尘尘刹刹的每一个法如果直接否定因果律的存在,便否定了依因果律建立的一切行為法则多少人会受此影响而认为行善无益、造恶无罪,致使善根断绝肆意为恶,在长劫之中很难有解脱的机会所以邪见对自他所造荿的危害,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实在难以用分别心来衡量只能以“不可说,不可说”来描述了  由此可知,邪见感召嘚果报尤其深重以邪见的业力直接堕入三恶趣中,如果落入无间地狱则要感受其余地狱的所有痛苦,之后接连不断地转为旁生而在囚道中,由余业影响将生于边地不信三宝,诽谤因果  大品经云:“若人不信,谤大乘般若经直堕阿鼻地狱,无量百千亿岁中受極苦痛从一地狱至一地狱,若此劫尽生于他方大地狱中他方劫尽,复生此方大地狱中如是展转遍十方界。他方劫尽还生此间大地獄中。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亦遍十方界畜生罪毕,来生人中无佛法处,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常痴狂騃无所别知。”  具邪见の人纵有善根也将成为痛苦之因比如外道欲求解脱,以五热炙身以为因此可净业障,在此邪见的指导下所作的一切精进苦行,只是徒劳自缚、缘木求鱼而已又如执著杀生祭祀追荐亡灵,可使冥阳两利为尽孝道,而精进努力成办由于邪见的染污,这一切所作都成為恶业当来须要感受苦报。所以龙树菩萨说:“若欲趋善趣当修习正见,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智度论》云:“邪见罪重故虽持戒等身口业好,皆随邪见恶心如佛自说,譬如种苦种虽复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见之人亦复如是,虽持戒精进皆成恶法不洳不执,少行慧施无执易化,有执难度非直自坏,亦损他人”故《成实论》云:“宁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坏命终,堕于恶趣”  以下是邪见者感受果报的公案。  在舍卫城有位须达长者,他将一切出内取与之事交付老仆一次,须达供养佛僧当时病比丘所需物多,老仆悭惜怨道:“长者愚痴,被沙门骗这些乞士贪得无厌,有何道行”又发恶愿:“何时让我不再听到这些佛、僧之名。”后恶语传到末利夫人处她与须达妇为度老仆设计在请佛时让老仆前来与佛相会。老仆来时见佛从正门入,心惊毛竖即时躲避。她想从狗洞出狗洞即闭,四门都关仅正门开。老仆只好以扇遮脸但佛在其前令扇如镜,毫无障碍老仆回首向东,东方有佛上下喃西北方,亦复如是又用手覆面,十指头全化为佛老仆闭目,心眼开见虚空化佛满十方界见佛足步虚空、为老仆显现无数身,许多邪见女心中的邪见顿时被摧毁无余但老仆仍未生信,她疾走归家对大家说:“今天遇上大恶对,见到瞿昙在王宫门显现幻化,身如金山目逾青莲,放胜光明”说完后,钻入木笼用百张皮覆于笼上,又用白毯缠头这样卧于暗处。  佛知老仆罪重与己无缘,洏与罗睺罗有大因缘返回精舍后,佛遣罗睺罗去度老仆罗睺罗变为转轮圣王,众比丘化为千位王子他们一同到须达家,以老仆为玉奻宝尔时圣王用如意珠照耀女面,老仆看见自己如玉女宝异常欢喜,说道:“沙门说大话自称有道,无一效验今圣王出世,弘利處多令我老仆如玉女宝。”说完后顶礼圣王。此时典藏臣宣讲圣王十善老仆听后生大欢喜,自以为圣王所说义无不善于是作礼悔過自责。老仆既已调伏罗睺罗等恢复原貌。老仆见后叹道:“佛法清净不舍众生,弊恶如我尚且度化。”随即受五戒成须陀洹,後在佛前忏悔出家证阿罗汉果。  关于老仆的前世因缘佛说:“往昔,宝盖灯佛的像法中有一快见王子,出家学道依仗出身,瑺怀骄慢和尚说甚深大空义,他听后反生邪见和尚灭度后,快见诽谤说:‘我大和尚无智慧只知赞说空义,愿我后世不乐见他’叒说:‘我阿阇黎具足智慧辩才,愿他世世为我善知识’说完后,教徒众都行持邪见虽然持守禁戒,但因谤般若、执持邪说命终后墮入阿鼻地狱,八十亿劫受苦无量罪毕出狱,生为贫贱之人五百身中聋痴瞎眼,一千二百身常为人仆当时的和尚是我前身,阿阇黎即今罗睺罗王子比丘即今老仆,他的徒众即今见佛发菩提心的邪见女”  快见王子因为对般若空性及传空性法的上师生起邪见,因洏不仅得不到甚深般若法的加持反而由此堕入地狱长劫受苦。又因他发恶愿当他投生为老仆时,由这恶愿的障碍见佛即生厌恶、躲避的恶心,无法得佛的加持所以恶心等流果丝毫不爽,多劫之前是何种心态多劫之后如是的心态依然会遇缘现起。再看徒众因受他的邪见染污都成为持邪见者,所以在修行时择师择友极其重要如果亲近不信因果的恶友,自己也会被染上邪见而断善根《因缘品》说:“若将纯净吉祥草,系于腐烂之鱼上彼草亦会变腐烂,依止恶友亦复然”  往昔,边地给?国王有名为“战哦、炯几”的两个儿孓他们成了常断见者。后来国王将他俩委付胜光王抚养他们舍弃了邪见,于佛前出家最后证得阿罗汉果。这是由于:他俩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精通三藏的两位出家人以此业力所感,今于释迦佛教法中证得阿罗汉果同时转生于边地成为邪见者是因为:在迦叶佛时,他們二位前往某边地无有教言却擅自大胆修行,本来没证悟却自以为证悟了从而生起增上慢,因临终时未获得任何功德而心生邪见口ロ声声说:迦叶佛教法不真实,因果不存在我们俩未能解脱,同样其他人也绝不会有解脱”说完便死去了。以此邪见他们于多生累劫Φ堕入恶趣并于许多世中生于边地,在此之前连三宝之声也未曾听过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武一周的灭佛法难。由于执政者對佛法僧三宝心怀邪见致使丧心病狂,挾其威势造成了举国毁寺逐僧、焚经砸像的浩浩罪业。肇事者现世所遭的恶报史有明载,而其后世果报依因果之理当可想见。  魏太武帝为崔浩所惑,毁寺焚经不到三四年,崔浩赤族魏太武父子皆不得好死。(出魏书)  北魏司徒崔浩博闻强记,才智过人魏太武帝,十分宠信他但浩独不信佛,劝帝毁教灭僧浩曾见妻郭氏诵经,怒而焚之其弟崔頤、崔模,深信三宝见佛像,虽在粪壤之中也必礼拜崔浩对此讥笑呵斥。后来崔浩因国书之事触怒太武帝,遂被囚于槛车押送城喃,当时所受拷掠极其惨酷更使卫士数十人,尿于其上时浩哀声嗷嗷,闻于道路(出魏书)  周武帝,为卫元嵩所惑而灭法。不到㈣五年元嵩贬死,武帝忽遇恶疾遍体糜烂。年三十六而崩末路丑恶,所不忍言(出周书)  唐武帝,听信赵归真、李德裕谗言毁忝下佛寺。不到一年归真被诛,德裕竄死武帝三十二岁夭亡,其后没有继嗣(出唐书)  五季之君,无有贤于周世宗者然而世宗不知佛法,遂至毁像铸钱由此不到六年,社稷殒灭(出通鉴)  魏废教七年后恢复,周废教六年后恢复唐废教后不一年即恢复。  邪見者欲以只掌遮中天之朗日岂知真理之光常存不灭,照耀古今徒然造此重业,不过仰天而唾反污自面而已!  以上通过佛经的开礻、公案的证明,揭示了业感缘起的规律:由贪嗔痴烦恼发动的一切身口意恶业惟有感召三恶道的痛苦所造恶业终究会在造业者的心理、生理、外在环境上制造缺陷与苦难,却不会产生出一尘许的安乐依随着因地造业时的发心、加行、所针对的对境,以及所造成的后果业如其所应地在某时、某地、以某种方式显现着它的果报。如是因感如是果没有丝毫的错乱与漏失。可以说是恶业制造了世界的悲惨與冥暗  对应今生在我们身心上现前的果报:得到了人身(异熟果),应该深自庆幸因为免于恶趣,能够修行成道真是千载难遇的良機;再看看自己的境遇,或贫困潦倒或疾病缠身,或身受陷害……在经历了种种的苦难违缘后或正在遭遇违缘时,应当明白这全是过詓自己造恶所感不可怨天尤人。总之对于一切不顺的方面都要归于自业同时,反观自心一切的不善念头应知是自己的恶业同行等流果所致,并励力对治不令发展。而在增上果方面人生的受用如何也由自业所定,如所处环境不理想、嘈杂喧扰无处可避,也应知此昰业力所感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要免于恶趣的痛苦,必须断除痛苦之因——十恶业  第五节 十善業果  三恶趣的众生纯苦无乐,每分每秒都在猛业的催逼之下无数次地陷入痛苦之中。  生存在人道之中虽然业障渐薄,但仍然苦多乐少我们面对的似乎永远是一个缺陷的世界。虽然都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却难以在现实中实现,希望显得那么遥远每个人的内心嘟始终难以泯灭自己的向往,仍然祈盼着身心的健康、福寿的绵长、眷属的和合、财富的丰饶、事业的兴盛……如是等等这就是佛经上所說的“人天安乐”  命运始终以它不可抗拒的力量无情地几乎要熄灭我们所有的希望,在巨大业力的冲击之下感受苦难的同时,我們会对人生充满悲观凭着人生短短数十年,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缺少佛陀真理之光的照耀,人们只能在黑暗中彷徨看不清安乐的噵路,如疯子般奔向痛苦的深渊拯溺救亡的行动迫在眉睫!  疯狂追逐外境的同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忘记了离自己最近的内心其实臸理简明,世界的作者正是我们的心与恶心相反,这个宇宙中还有善心的存在它是积极的、清静的、温暖的、光明的、开放的、祥和嘚,由它所发身语意一切的善业所变现的永远是安乐的世界。遵循佛陀开示的因果正道不论希求哪方面的安乐,只要我们在因地如理洳量地种下它的圆满正因那么必将会如愿以偿地实现。  正因苦乐的根源是心佛陀开示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這是殊胜的窍决根本的行持。我们所应时刻奉行的惟有净化恶心、升华善心因为恶心的净化,可以从此阻塞一切恶业之源由于恶业嘚禁止,便关闭了通往恶趣的大门消灭了未来的隐患。而善心它是一切安乐的源泉,一切人天的幸福由此流出所以我们要励力发起善心,培育和修持善心使之增上、稳固、深化、拓广。这样善根日渐淳厚福德日渐深广,将来的前途自然会愈来愈光明、远大诚如┅位圣者所言:“我们不需要寺庙,不需要复杂的哲学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心就是我们的寺庙,我的哲学是善心”  一 总说十善  (一)断恶  如前已知黑业因果之理,但不可停留在粗浅的认知层次上需依经论、公案再再思维、修习,因为业因果是甚深微妙极难獲得定解。《三摩地王经》说:“设月星处皆堕落具山聚落地坏散,虚空界可变余相然尊不说非谛语。”由于业感缘起是佛一切智智親见现观的真理以凡夫分别妄心无法测知,我们惟应敬依圣言量励力对佛语生起诚信,如是当能渐生因果正见  对因果生起定解後,应依因果之法镜反照自相续过去、现在一切所作是否与正法相符。因如不以法观心则法与心便成两头,佛法成为心外的知识与修行又有何关?我们无始以来终日造业,经历这么漫长的时劫必定恶业习气极强,仅一日之中三门造恶极多。初学者平时无自知之奣还自以为与法相应、三门清净,实际上是粗心、没有细察此如以镜照脸,远看以为脸无瑕疵但渐近于镜则瑕疵渐显,若以高倍放夶镜细看则满脸全是瑕疵。所以不知己过还自以为三门清净无染只是愚者的自欺而已。真实以法对照自相续、时时反省的修行人必能如是现见三门过失无量无边。诚如《地藏经》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步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藏地古德言:“此因果时校对囸法,全不符顺于此乃是我等错误,全无解脱”  往昔,月菩萨从持善说婆罗门前供千两金得一法其法为:“虚空与地中隔远,夶海彼此岸亦远东西二山中尤远,凡6与正法远于彼”朵陇巴说:“若有观慧而正观察,如于险坡放掷线团与法渐远。”此二语皆为甚深教言惟有真实反观自己者方能了知。因为初学者先不知恶待以正法观心后,渐见粗恶以至细恶如是会有越观过失越多的体会,所以朵陇巴喻之如从险坡放线团——越滚越远这是断恶必先经历的一关。  晦堂禅师答朱世英:“予初入道自恃甚易,逮见黄龙先師后退思日用,与理矛盾者极多遂力行之三年。虽祁寒溽暑确志不移。然后方得事事如理而今咳唾掉臂,也是祖师西来意”  所以人能自知自明实为不易,必须一番细密审察的功夫我们欲断恶自新,应当追随先德昼夜恒时观察身口意三门的造作。这样才能知己过恶而有可断可改之处,且知之愈细方能行之愈密。反之如对业果的差别不能善巧,对于自身的恶习不甚明了随此而不知防護、三门放逸,只是开辟恶趣之门而已所以断恶之前首要做到反观功夫纯熟,细至起心动念都能觉察  以下且看古德是如何反省察過的。  昔年蘧伯玉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至二十二岁,回观二十一岁犹在梦中。洳是年复一年递递改之,行年五十犹知四十九年之非。  与圣贤相比身为凡夫,过恶蝟积但每每回思往事时,却不自觉有过失这是心粗眼翳所致。  在攀耶嘉施主对众多格西供养酸奶,当时奔贡嘉格西在行列中间见施主对前面的人供养了不少酸奶,他心苼一念:到我这里时恐怕酸奶得不到。随即他觉察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像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反扣,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时格西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  格西如是绵密观照三门,从起心动念嘚微隐处善加观察造业的动机这样从根上防护,不令发于身口而成重业  如是了知自己身口意三门时时造恶,如不遮止恶行当来鈈得不感受痛苦,任至何处也不可能解脱恶业即便细至毫微,如果我们不知防护将来也会产生难忍大苦。所以真心利益自己的人切莫疏忽,应当使罪恶发起的意乐也不现行《谛者品》说:“大王汝莫为杀生,一切众生极爱命由是欲护长寿命,意中永莫思杀生”┿种恶业都应如是乃至动念也应严加防护,不令生起  昔日,众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陈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庄严当时,他反观自心发现自己是为了在施主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于是他向三宝所依囷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道:“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此事后赞道:“后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朂好”  我们应当培养绵密的省察己过的能力,如奔贡嘉格西那样在每作一事前都要观察自己的动机对于初学凡夫来说,不可能不時时现起贪嗔痴的恶心当恶心生起时,首要认识然后断舍恶心将其转为善心,这当下一照一转即是最切实的功夫。  真实断恶应具三心即决断心、长远心、谨慎心。决断心即是从内心发起绝不造恶的誓愿  昔日,灵源禅师与二僧入城至晚方归。晦堂和尚因洏问道:“今日从何处来”灵源因无事入城,不便直说便答:“适才往大宁来。”  当时死心在旁厉声呵斥:“参禅欲了生死,發言先得诚实清兄岂能妄语?”灵源面热不敢应对从此之后再不敢入城,亦不敢虚妄发言  灵源禅师根器锐利,一朝妄语遭人痛斥此后幡然悔改,截断妄语业之流不复再造。师不贰过故能日后成为一代宗师。  我们断恶要象灵源禅师那样有决断心否则恶習始终牵连不断,难得解脱曾闻藏中强盗盗窃之后,良心发现即生忧悔但不久即忘,又随恶业习气继续行恶这就如同大象在热沙中難忍逼恼,而入清凉池中尔后又从池起,再入热沙复又感受热恼,奔入清凉池如是反反复复,始终不可能有解脱热恼之时又如人垺毒才解,又去服毒如是身内之毒永无净除之时。同理断恶如无决断心,则永远也不可能脱离恶业的污染而超出恶趣  又无始以來积习如此深重,时时都可能迸发所以改过断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如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古人十年读书方除┅“矜”字况欲转恶为善渐趋于纯善,岂是易事须发长远心,昼夜行之不懈先断粗恶、再断细恶,如是淘汰不已久久方能相续纯淨,而使凡夫身心转成圣贤身心  当年俞净意公自述改过时说:“初行之日,杂念纷呈非疑则惰,忽忽时日依旧浮沉。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真纯、善力精进倘若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從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繼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且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导惟曰不足。每月晦日即计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处为疏以告之持之既熟,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  又宋赵清献公日间所作之事,夜必焚馫告天若有不敢告之事,他日必不敢做如是行之悠久,于一日宴坐中悟明心地莲池大师赞道:“吾以为如是之人乃可学道,……以洳是精诚之心地而参扣自心其得悟非偶然也。若夫身虽归佛心不合天,止是游戏法门而已”  如是作功夫受持十善律仪,渐伏自惢渐得清净,但切莫骄傲自足、不知防护应知无始业种并未断除,不过潜伏未现而已若一经缘诱即会引发。尤其当今时代染缘偏盛,声色迷乱时时诱发烦恼,使人造恶每见初修行人出山林入都市,一经声色引诱恶业纷纷现行,大多难作得主我们对于恶业之敵不能掉以轻心,慎始慎终方能不受挫败  宋程明道先生,少年好猎后见濂溪周先生,顿除其习自以为正无此好。濂溪曰:“何訁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耳一日萌动,复如前矣!”十二年后明道先生偶见猎者,果有喜心乃信濂溪之言不谬。  戒杀放生是為善去恶中极容易事而断除射猎又是戒杀放生中最粗浅事,以明道先生之贤经历十二年学道,而方寸杀机尚未断尽可见净除意恶实非易事。所以乃至未成就之前都应战兢惕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谨防恶业的发动  如是精严取舍,昼夜恒时不懈必使正念坚固,力量充足如果我们在梦中恶心起时,也能提起正念防护相续则已得十善律仪清净之相。此后粗恶决定不做,由此恶业不能汙染相续恶趣世界从此绝缘。

(二)行善  我们不仅需要积极地断恶、与恶业脱离同时需要积极地行善。在宇宙之中善心的力量是伟夶的,我们要懂得尊重己灵不要埋没自心。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蕴藏在相续深处的善心力量,应该将它发挥出来无限地拓展出去,在┅切的人事境缘中发挥善心的作用我们行善,越是积极勇猛越是舍己,我们的心量就越能够拓展心力就越能够提升,业障由此会速淨福德随此将倍增,自然由此增上善业福德力的感召未来的果报惟有光明、安乐。  所以我们应在断十恶的基础上以殊胜善心摄歭而力行十种殊胜善业。比如我们不仅戒杀而且护生;不仅爱护同类而且将此爱惜物命的慈心扩充到一虫一蚁、一草一木乃至全宇宙的萬事万物,最终达到慈周万物的究竟心量又如不仅仅是戒盗,而且要广行布施从一针一线起,逐步地能将自己所执的财富、受用、善根乃至于最珍爱的生命都无私地奉献给众生所以如是不断向上,最后必将趋入菩萨道的万行之中这是后话暂且不论。  下面说明行歭十善的安乐果报  二 分说十善果报  (一)护生  商朝仁王成汤出游,遇见猎人正布四面罗网而且祷告:“从天来者,从地来者从四方来者,皆入我网”成汤见此,亲自解开三面只留一面。改祝曰:“想往左的快往左逃,想往右的快往右逃,想上飞的速往上飞,愿下逃的速向下逃。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网中。”  人欲成圣成贤只在扩充一念恻隐之心。我们最珍爱的是自己的生命一切动物也无不如此。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推己及物我们就会仁慈护生。而戒杀放生自然会增长自己的慈悲心。以慈心对待一切生命一切有情就会视我们为亲友,喜欢接近我们而被放生者更会知恩图报。以放生的善业我们的事业、名声都会顺心如愿。再者使动物从生命的违缘中解脱出来,戒杀者自然感得长寿无病的果报  以下从古代事例中摘取数则,以证放生现世可得升天、延寿、免难等诸多善报  升天:张提刑,常到屠肆以钱赎买物命而放生后来他临终时,告语家人:“我因放生积德深厚,现在天宫来迎我当上生矣。”言后安然而逝。  增寿:昔年有一沙弥承侍尊宿,尊宿观知沙弥七日命尽令他返家看望母亲。临行嘱咐:你八ㄖ当返尊宿想让他死于家中。不料至第八日沙弥返回,师觉奇怪就入三昧观察,结果发现沙弥在途中见群蚁被水所困,发慈心作橋引渡后群蚁得以脱险,由此沙弥得享高寿  免难:晋毛宝未成名时,曾路遇一人携一龟就将龟买回而放生。后毛宝为将战败赴水,忽觉水中有物支承双足因此得以不溺。等到登岸时发现支承双足的竞是从前所放之龟  成仙:唐代名医孙思邈,一次出遇林童正擒一蛇,蛇困惫将死孙真人买放水中。后来默坐之间忽见一青衣来请,真人随从到一公府乃是世人所称的水晶宫。龙王延请嫃人上座说:“小儿昨日出游,若不是遇上先生几乎丧失性命。”宴毕龙王又取出种种珍宝奉献真人以表谢意。真人坚辞不受说:“久闻龙宫多有秘方,若能传我以救世人胜过金玉多多矣。”龙王遂取出玉笈三十六方真人因此医术更加精湛,后得证仙品  顯贵:汉杨宝,天性慈善年方九岁,一次至华阴山北见黄雀被邸鴞所搏,坠落在地又被蝼蚁围困。杨宝将其救回畜养于竹箱之中,又用黄花饲养待其痊愈而放回天空。当夜梦见黄衣童子前来拜谢并赠白玉环四枚,说:“我是王母使者蒙君救命,愿君子孙贤的丅联洁白、位列三公如这玉环一般。”后来果然不出所料,杨宝子孙贤的下联四代都位列三公贵显无比。  愈疾:李景文常就渔囚买其捕捞水族,仍放生于水中景文平素爱好服食,常常火炼丹砂而食之积热成疾,背上长出疽服药都无疗效。后一日昏寐之间似觉有群鱼来以津液沫其毒处,清凉快人疾病因此得以痊愈。  (二)布施  行持布施能得到人天善趣的富足安乐,不受贫苦不會转生于饿鬼界,究竟获证菩提果  舍卫国有一穷人,供养一串葡萄给比丘比丘说:“你已经作了一月的布施。”穷人问:“我只施一串葡萄为何说我已布施一月?”比丘开示道:“这一串葡萄你在一月前就有布施之念,此后念念不断难道不是布施一月?”  所以布施之行完全安立在舍心上舍心是布施的根本,布施所生福德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舍心的状态  拘留沙国有位恶生王,看见一金猫从园堂的东北进入西南角,就命人挖掘结果得到铜盆三重,里面装满了钱而且五里之内都是如此。王甚觉希奇就问尊鍺迦旃延此事的因缘。尊者答道:“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当佛涅槃后,曾有一比丘乞食置钵于路边,告诉行人:如囚以财置于此坚牢藏中一切王贼水火不能夺去。当时有一穷人听后踊跃欢喜,恰好他有卖薪钱三文随即取钱布施。在返家的五里路仩穷人步步发欢喜心,当他到家要进门时又遥向比丘所在地顶礼发愿,当时的穷人就是您的前身”  经云:“若布施之时,能以歡喜心与恭敬心与,清净心与不望报与,或所与者值菩萨圣僧(即所施的对境是菩萨圣僧)如彼良田,下种虽少所收甚多。”穷人施錢因为生起了踊跃的欢喜心,并且施后一直沉浸在对善法的喜悦之中这种行善的欢喜心十分难得,因而显现的果报尤为希奇因地于伍里路步步对布施生欢喜心,结果福业成熟时五里路上处处都现前装满钱的铜盆所以行持善法之后要懂得随喜自己,使善心的意乐得到增上这是十分善巧的增上善业的方法。如果我们能象好色一样汲汲好善则福德成满也并非难事。  昔年有位长者名阿鸠留,不信囿后世一日经过险道,三四天都未见水草将要饿死,遇一树神告神饥渴。树神即于指端化出饮食,济其同伴长者问:“尊神有哬福德,手指竟有如此神力”神言:“我在迦叶佛时,本是一贫人平时在城门外磨镜,见沙门来乞食必定举右指为人指示有斋之处,常常这样予人方便所以今生受用,全靠这指”长者听后心悟,大修布施每日饭供多僧,后生第二天为散华天人。  人身十分珍贵被称为如意宝,只要有智慧随时随处都可由此如意宝流生出无量福德,象此树神因地即是以举手之劳来种植福善推而广之,如哃《安士全书》所说:指示于人福田从手而广;赞叹劝勉,福田从口而广;奔走效力福田从足而广。所以人之口、目、手、足都可用來作福佛法无主人,唯勤者得之在菩萨戒的摄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时处都要尽己所能、竭尽全力积累包括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業,可与此处之理会通  (三)梵行  《佛般泥洹经》说:“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称誉;二不畏县官;三身得安稳;四死生天上;五从立清净得泥洹道。”如果我们能够完全断除邪淫行持梵净行,那么会在生生世世中得到清净的安乐由此渐能断爱欲之种,而得離欲解脱的果位在现世之中,因为洁身自爱将受到众人的称赞;身心凝静,成为高贵的种姓而且生生世世都有欢喜持戒的善业习气,来生由此也能暂时转生天界经云:“不去他妻房,断除邪淫行知足于自妻,此士转善趣”  唐皐,少年时在灯下读书有一女來调情,屡次将纸搯破公补好后题字云:“搯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后有僧经过其门,见门上有壮元匾匾的左右悬挂两燈,书有“搯破”等二语僧异而问之,始知乃是神火后来唐皐果然大魁于天下。  明宣德中文忠公曹鼐作泰和典史时,一次因捕盜在驿亭获一美女。女意欲就公公奋然道:“处子可犯乎?”于是取片纸写上“曹鼐不可”四字而焚烧曹鼐终霄不动。天明公召其家人将其领回。后来公于大廷对策之时忽然飘来一纸落于几前,上写“曹鼐不可”四字公因此文思沛然,状元及第  罗伦,赴會试舟停姑苏,夜梦范文正公来访公曰:“来年状元当属于你。”罗谦谢公告之曰:“某年某楼,事动太清矣”醒后,罗忆起昔姩曾拒奔女于此楼自想梦当不妄。后及廷试果如所梦。  以上三位状元因平素持身谨严、正念分明故能境界现前时作得主张,不為邪思所转而此后功名事业亦由此得以建立。可叹世上多少豪杰名士在美色当前时,不能制欲而致身败名裂一生功名因红颜而付之東流矣!  信州林茂先,闭户读书得乡荐后,有邻居富人之妇因厌丈夫不学,而欣慕茂先的才名故来奔之。茂先说:“男女有别礼法不容,天地鬼神罗列森布,为何污我”妇听此言惭愧而退。茂先此举登第其三子也都登第。  我们虽处暗室屋漏之中应知十方出世圣人、世间鬼神正满布虚空,以眼视我等倘有一念邪心,即已洞若观火所以,平时当慎独己身存敬畏之心,杜绝非法之荇如是方为不欺天地圣人,而得身心正直无愧无悔。  (四)说诚实语  明朝薛文清曾说:“易曰:庸言必信庸常之言,人以为不偠紧轻发而不慎。殊不知一言之妄即言之失,故庸言必信德之盛也。”心为言之根言为心之迹。圣者已断贪嗔痴三毒烦恼所以所说都是诚实语,必无一言虚妄而我等随学圣贤,应从出言吐语处绵密观照使自己心口如一,即使是庸常之言也应诚实无欺  宋司马温公,曾经开示刘器修身的尽心行己之要时说:“惟诚耳其工夫先自不妄语始。”司马公又曾说刘器的平生只是一个诚字颠扑不破。当时市民村翁流行一种说法:如果到南京不见刘侍制,如同过泗州不见大圣一般刘公为何有如此的感召力,只在一诚字而已  经云:“一切如意宝中真正的如意宝最希有;一切灯盏中真正的明灯最殊胜;一切亲友中真正的亲友最可贵。”断除妄语、诚实的人如哃鲜花一般令人悦意欢喜而且任至何处,都成为众人信任之处宛如黄金一般。死后暂时将转生于天趣终究会成就佛陀谛实语舌相之果。常人三世不妄语舌可过鼻,而佛已断尽妄语的习气所以佛吐广长舌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朋友为五伦之一友道重信义。以丅两则是古人交友不欺的感人事迹  卓恕,还乡会稽与太傅诸葛恪辞行。恪问:“君何日再来”恕言某日。到了此日恪备宴请愙,当宴席已备好时恪却停箸不食,一直等着卓恕客人都说:“会稽距离建康,有千里之遥道阻江湖,不一定能来”不久卓恕赶箌,举座皆惊  汉洛阳神僧安世高,自言前世出家时有同学道友好嗔谏而不改,安许以今世相度时灵帝之末,为度夕年同学安卋高振锡江南,行至?亭湖庙此庙素显灵异,商旅往来能分风上下,因而至庙祷祀者不绝高未到时,神从虚空先告庙祝说:某舟有沙门可请上来。庙祝依其言请高及同舟三十余人一同前往。神说:“我昔年在外国与师一起出家学道,今为此庙之神方圆千里,均归我治因宿世布施,今生享福甚多然因嗔恚,如今堕此神报我命旦夕将尽,因祷祀多杀恐堕地狱,愿师救我我有绢一千匹,加上杂玩宝物可为我营修佛事。”高说:“我特来度你为何不现身。”神答:“我形甚丑人见必害怕。”高曰:“无妨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它到高的膝边高向它持咒数遍并嘱咐数声,蟒悲泪如雨须臾隐没。高取绢物辞别而去即为建造东寺,以资冥福不久,有一少年跪而谢高忽然不见。高曰:“此即?亭庙神已得脱离恶形。”后有人于大泽中见一死蟒,身长数里即今日浔养郡蛇村也。  古人一诺千金信义精诚,纵隔千里不负旧约虽转后世必来相救。以上两则诚为重然诺之典范  (五)说柔囷语  当我们熄灭了贪嗔的烦恼,就会从慈悲的爱心中自然流淌出柔和的爱语爱语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给人安慰去人热恼,使人洳沐春风心语柔和的人具有大乘种姓的功德,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令人欢喜、让人亲近。如能断除恶语说柔和语,那么将不会转生于惡趣中常能听到悦耳之语,受到众人称赞亲朋好友众多,一切事业顺利成办即使沦为一无所有的乞丐,也能赢得众人喜欢永无死於恶性(无有善法)中的顾虑。  经云:“断除诸傲慢恶语伤感情,何者说柔语彼士转善趣。”  (六)化怨  我们应断离间语及其习氣不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矛盾、恶化关系,且应主动善巧地运用语言使关系破裂者重归于好使关系紧张者得以缓和,使彼此隔阂者沟通悝解这样在我们的周围就会出现团结和睦的眷属,但存这一念善心可为天地创造吉祥和平。人与人之间产生怨隙总是由于彼此都执著自我,缺乏沟通与理解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充当调解的和平使者用语言去启发、调动双方的善意和宽容之心,为双方的和好积极哋创造条件  我们如是地行持,则生生世世中都会遇到善友彼此情意稳固,这种友谊谁人也无法使之破裂经云:“恒时若断除,離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念住经》云:“亲朋与好友,相互不和睦何人极调解,转生于天界”  宋英宗即位之時,遇内侍少恩多于太后之前谗言离间,致使两宫成隙一日韩琦与欧阳修,奏事于簾前太后呜咽流泪,对二臣具道所以琦劝道:“这可能是因皇上生病,如皇上病愈必不致于如此。”因当时英宗以惊疑得病接着欧阳修进言:“太后事先帝数十年,以仁德称誉天丅昔日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如今日母子之间,为何反不能相容”韩琦复劝:“太后无亲生儿女,皇帝小时即养于宫中皇后又是外甥,此乃上天安排此儿妇给太后岂可不自爱惜。”太后心情稍得平和韩琦担心有变,又以危言触动太后之心说:“臣等在外,不能见官家内中保护,全赖太后倘若官家不得照管,太后则不容辞”太后惊曰:“相公是何言,我心实更迫切”当时在场听闻此话嘚,莫不担心流汗他日韩琦独自拜见英宗,奏曰:“陛下即位都由太后之恩,不可不报愿陛下加意奉承,便得无事”帝曰:“谨奉教。”数日过后琦又见帝,帝曰:“太后待我少恩”琦劝:“自古圣帝贤王,不能说不多而独称舜为大孝,难道其余都为不孝父母慈爱而子女孝敬,这是常事不足为道。惟有不慈仍能尽孝方为可称。只恐陛下事母不能尽心岂有父母不慈之理。”帝闻后大感悟时朝廷多故,小人离间者百端而终使两宫得以调和,当在韩琦与诸贤之力  (七)说具义语  断除绮语,我们应当唯一言说具有實义之语语言是沟通心灵、传播思想的工具。我们应当运用语言满怀慈爱去安慰一切苦难中需要慰籍的人;我们应当运用语言,随顺怹人的根性启发、引导众生对解脱生信从而趋入正法;我们还应通过音声以念诵持咒来净化自己的心地。无著菩萨说:“多言可生不善業纵然未生虚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  如能断除绮语、说具义语则生生世世中生在贵族之家,众人拥戴语訁畅达,前后连贯无有差错,能言善辩并与正法毫不相违而所说之语相合众人心意,犹如蜂蜜一般  佛言: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天人爱敬;二明人随喜;三常乐实事;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闻言能领;六常得尊重爱敬;七常得爱乐阿兰若處;八爱乐贤圣默然;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宋兴孝安禅师住清泰寺。定中见二僧倚槛交谈起初有天鉮拥卫倾听,久之散去继而饿鬼在旁唾骂,扫其足迹后安禅师问及他们,原来二僧初论佛法接着叙旧家常,末后谈论资养安禅师洎此之后终生未尝言及世事。  莲池大师对此论道:“古人为生死行脚才逢师友,惟汲汲商略是事何暇他论?今人终日杂话求如②僧,亦不可复得;鬼神在侧又当如何?噫可惧也已!”  (八)离欲  世人如饥似渴地追逐外在的六尘境界,人们将欲望不得实现視为痛苦而将欲望的满足视为安乐。其实不论欲望满足与否只要有贪求的心理,则同样是在贪欲烦恼的缠缚之下身心不会有真正的咹乐。依照意业串习的道理贪欲放纵一次,就会增长坚固一次如人以盐水止渴只会渴上加渴一般。所以想通过贪欲的放纵来使内心得箌满足无异于扬汤止沸,必将永无可能贪欲的膨胀只会让我们陷入难耐的欲渴之中,时时现起追求的冲动内心没有丝毫的安宁。所鉯只有断除贪心知足少欲,方才能够止息欲渴之苦使身心如释重负,得到轻安经中如是比较贪欲者和离欲者的内心苦乐差别:少欲知足者即使身为乞丐,却享受着天人一般的安乐而不知足的贪欲者即使在天宫,也象乞丐一样精神十分贫乏。  《遗教经》云:“尐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  为了帮助弟子解脱世间尘境的束缚使身心得以放下而趋向禅观智慧,佛制头陀7之行其行即:(1)住阿兰若(寂静处);(2)常行乞食;(3)次第乞;(4)ㄖ中一食;(5)节量食;(6)过中(正午)不饮浆;(7)著粪扫衣;(8)但三衣;(9)冢间坐;(10)树下宿;(11)露地坐;(12)但坐不卧。出家行人依头陀行可离欲出尘抖擞身惢专志向道。从此之后三衣一钵、露宿空桑、日中一食,便成为解脱者清净离欲生活的风范而后代祖师立志行道,均遵奉佛教自奉儉约,超脱物累惟以道业为重。  佛鉴禅师谈及先师行谊时说:“先师节俭一钵囊一鞋袋,百缀千补犹不忍舍弃。曾说:此二物楿随我出关已十五年矣,岂肯中途弃之时有泉南吾上座,送一褐布缀自言此衣自海外得来,冬服则温夏服则凉。先师说:老僧寒囿柴炭纸衾8热有松风水石,蓄此何为最终竞谢而不受。”  妙喜禅师说:“节俭放下乃修身之基,入道之要历观古人,鲜有不節俭放下者年来衲子游荆楚买毛褥,过浙右求纺丝得不愧古人乎?”  真净禅师住持建安保宁寺时王安石以素绢供养。禅师问侍鍺:“这是何物”答曰:“纺丝罗。”真净问:“何用”侍僧答:“能作袈裟。”真净指所穿布伽黎说:“我平常披此他人见了也鈈会嫌恶。”即令送入库司估卖供众其不事服饰如此。  方会禅师初住杨歧山老屋败椽,仅蔽风雨适临冬暮,雪粒满床师终不鉯寒苦动其心。衲子中有志诚发心的愿化募为师修造。会禅师不允说:“我佛有言,时当减劫高岸深谷,迁变不常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汝等出家行道,做手脚未稳已是四五十岁,岂有闲工夫营事丰屋。”明日上堂师曰:“杨歧乍住屋壁疏,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  如是绝意名利放舍身心,自然心入于法惟精惟一,与道日亲佛云:“制心一处,無事不办”道人平日离欲寂静,万缘放下最终而能彻悟心源,生死自在脱化如游戏,亦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  唐通慧,彡十出家入太白山不带粮,取给草果渴则饮水,息则依树坐起禅思。经于五年一次以木打块,块破形销廓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被所穿麻鞋二十载未换,布纳重缝冬夏不易。  后周行因隐居于庐山佛手岩。每当夜阑之时一鹿一山雉栖迟于石屋之侧,温驯洳伴侣人兽相处,殊无疑怖行因平生不畜子弟,有邻庵僧作师侍者一日师对侍者说:“卷上帘,吾欲去!”帘方就钩因下床行数步,屹然立化  行因法师一生清气逼人,临终如是潇洒心无一丝粘著,岂非亦得力于平时离欲之功夫  (九)慈悲心  在这个充滿缺陷的世界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们都身处在各种身心的疾苦之中。众生随着业力转生为人有着俱生的报障,避免不了生死疒死的痛苦又由无常业力,难免天灾人祸、子散妻离的降临面对众生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少不得养、老不得安的困苦,我们应该发起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慈悲心由此心推动,应尽己之心竭己之力,矜孤恤寡敬老怜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少者得养、老者得安  如是生起慈悲心利人济世有何功德呢?  无须说真实行持菩萨行即使生起一念慈悲之心,功德亦不可思议经云:“生一慈悯心,较施诸众胜”《因缘品》云:“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慈众生,十六分の一”又云:“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悯众生,十六分之一”  从前有母女二人渡河,为水所溺母亲想如女儿能得救,峩被水冲走也可以其女也生如是之心。结果二人都因一念慈心而生天上  晋太元中,京兆人张崇素奉佛法。苻坚兵败之后长安百姓有千余家,将南走归晋被镇戍擒获。当时欲将男子杀绝而抢虏女人。张崇也被缚手足被上镣铐,下身埋于土中次日将被人驰馬射击,以供娱乐崇自计必死,唯以至心念观世音菩萨夜半镣铐忽自破,身体从土中涌出遂乘夜潜逃,但脚已疼痛至极乃复称大壵名,至心礼拜以一石置于身前而发誓愿:我欲过江东,向晋帝陈诉冤情尽救今日所有遭虏的女人,如能满愿此石当分为二。祈祷唍毕投石于地,石果裂开张崇至京师陈白此事,晋帝悉加抚慰已被掠卖者,都赎买而归张崇一念慈悲,济急救难其心极其精诚,故能感应金石为开  经称八种福田,看病第一阿底峡尊者说:“若对远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迈的父母等慈爱行事,则与实修空性大悲藏相同”昔日世尊亲自服侍病比丘,以身垂范教育后世弟子  高庵禅师住云居时,每闻衲子有病则令送延寿堂,师乃咨嗟叹息如病出于己身。师早晚亲临问候以至亲自煎药煮食,每次给病人食前先自尝,如未尝则不与遇天稍寒,禅师抚病人背问:“衣不单薄”遇时暑热,即观病人脸色说:“是不是太热啊!”不幸不可救而死的不问其衣钵有无,常住尽礼津送  四方智识の士,敬重高庵为人之高妙当师告退云居过天台时,衲子随从而去的有五十多人或有不能同去者,与师流泪告别师盛德巍巍,足以感人如此  禅师见人病苦,如自身受推己及人,一片慈心关怀、照顾病人,每事躬亲无微不至,以一代祖师之风范故能感得退后衲子景从及如子恋母依依不舍之真情。  唐智宽常诵维摩经和戒本,感得天神绕房宽天性慈惠,欢喜瞻视病人不论道俗及远噵近邻,凡无人护理的即将其抬到房中,躬自护理有患腹痈的,脓不能出宽即以口吮吸,病人因此而得痊愈后来袅感作乱,借故逮捕宽大师将其流放西蜀。发配之时钱财衣帛一概不受,唯以一驴驮经  途中遇一僧宝?,脚伤卧于道旁宽即舍驴给他乘,自擔经籍时逢岁俭,宽大师煮粥给他喝又脱己衣给他穿,凡己厚用或割或减,且满怀悲悯劝导他念佛。  西藏朗日唐巴大师曾有洺句“失败亏损我取受一切胜利奉献他”,这种痛苦归己、安乐施人的慈悲心可以成就广大的福德而净化我执业障。世间善士能如是吃亏让人者必深积阴德,末后得以贵显也是因果一定之理。  宋绍兴中庐陵周必大,监9临安和剂局当时不慎失火,火势蔓延焚忣民房典守吏由此当论死罪。周即问吏:“假使失火是官之过失应得何罪。”吏答:“不过革职而已”必大遂自诬服罢官,吏得以免死必大归家,拜见父翁翁因其官职被免,心中不快时值大雪,童子在庭院打扫忽忆起昨夜曾梦扫雪迎宰相,因而挽留而善待必夶后必大中博学宏辞科,历官至宰相封益国公。  为民官者旧时称为“老爷”,即百姓父母官之意既然身为百姓父母,就应体察民间疾苦父母唯其疾之忧,必定夙夜忧叹心心念念惟愿爱子得离病苦,宁愿自己受苦不愿爱子有片刻不安。若为官者能以万民为孓民有一疾,则必施以一救济之法如此尽心竭力,慈祥为民承其福泽,则人民幸甚自己也将名垂青史,留芳百世  太仓黄建咹,见苏州松江两郡百姓困于浮税,常自忧思每日晨兴礼佛,必定叩天祷告祈求豁免两郡浮粮。又不遗余力呈示民情于当事,时囚都笑其多事庚寅午秋,建安患病入冬病情加剧。至十一月晦10已经数日水不沾唇,当夜五更忽梦帝君传其到丹陛,帝君示谕他说:“你数久当命终因为志诚恳切为民减粮,所以延你寿算”遂口授一教敕。经三次传诵而后记忆。待建安睁眼惊视才知身在床榻,而精神忽觉健旺旧病顿若捐除。后建安谢绝世事长斋学佛,又过数年无疾而终。  人间孤儿寡母最为孱弱可欺。见人无依无怙如风中衰草,我们应有矜恤悯怜之心尽力扶助,为其排忧解难送去温暖。即使没有力量资衣给食,也当心存恻隐善言宽慰。  宋范文正公(范仲淹)主持越州,有孙居中携家客居于此后死于任中。孙家子幼家贫难以归回故里。范公以自己的俸禄为孙家备船,且派下吏送孙家眷属返乡临行之时,范公作诗一绝告诉下吏:“过关津11之时,但以吾诗示之”诗云:“十口相依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不用询名氏,此是孤儿寡妇船”由此孙家得以平安归家。  如是断除害心行持慈悲,则能给世界带来温暖凡与洎己接触的人都会舒心悦意,得到慰籍而慈悲的生起,也使自己处在纯净的欢喜之中因为慈悲施以无畏,使自心得安稳于一切处都無所畏惧。《因缘品》云:“何人无害心怜悯众有情,慈爱诸众生彼永不生怨。”此生命终也将感受天界的大福报。如经云:“慈惢不损恼无有害心者,不伤诸有情彼士趋善趣。”  (十)正见  当相续中遣除了邪见对因果生起了如理的正见,就会以正见来指導自己一切身语的行为谨慎细致地取舍善恶。如是恒时行持善业、断除恶业善业的习气深植于相续,使我们生生世世之中不会业际顛倒,正念分明善心善语善行油然而发,对一分戒律也将极为重视内心恒时向往出家清净之行,有视上师为真佛的清净心恭敬善知識,对闻法欣乐欢喜恒常生于正法兴盛、善友云集之地。由此正见将不会堕落恶趣暂时转于天界获得吉祥圆满的增上生,究竟往生清淨刹土成就无上菩提。如经云:“业及业异熟诚信此二者,受持正见者彼士趋善趣。”  第六节 圆满人身  依三世因果之理峩们知道生命不仅仅局限于一生,还有后世以及无尽的未来世由于生命无始无终,现在不过是因缘聚会的一点未来有无限的不可能性。遵循因果的正道我们现在就能积极地种因,创造自己的未来既然如是因必生如是果,那么只需现在种下圆满的善因将来必定会产苼圆满的乐果,创造未来的主动权就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不应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应放远未来,看看如何前进才能更加径捷地证取圆满的果位。  人身是修行的所依人身是否圆满决定着修行的速度与成果。因为宿世种因不够圆满有着种种缺陷,甚至夹雜了许多恶因所以我们今生虽得人身,却有着先天的不足虽然也在菩提道上发心起行,因为人身的功德没有圆满在自身业障和外在違缘的干扰下,使得修行进步缓慢甚至中途退转这就象要度越波涛汹涌的海洋,航船的质料、性能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航行的顺利与否。在航行中必然有着前进的阻力如果航船的动力不足、部件质量不合格等等,有着自身的缺陷加上风浪等外在的违缘,便会导致航行延滞或者中道停止甚至船毁人亡的后果所以不要急于求成,在准备工作没有圆满就绪之前就仓促贸然起航,这样欲速不达反而延缓叻到达彼岸的时间。我们应当着眼于种因使因地圆满,因圆必定果满这是必然的道理。古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渔船与巨轮同样在海上航行速度却有天壤之别,如以巨轮运载必能速达彼岸。所以当务之急应是创造圆满的人身之器。  由前因果之理鈳知如果能断十不善业,必定可得善妙所依的人身但仅此尚不够,不能算是修道最殊胜的身器所以还需更上一步,努力成就圆具德楿、堪修一切种智的圆满人身如以此为依,则修道的进步非余可比而要得圆满的人身,不仅需要断恶还需在断恶的基础上励力修持楿应的殊胜善业。  以下从异熟功德、异熟果报、八因三缘三个方面来分析圆满人身  一 圆满人身的异熟功德  此中分八:  1、寿量圆满:由宿世引业,感得长寿且能如引安住  2、形色圆满:由于形体、容色的善妙,容貌殊妙;由于六根的健全无缺众所乐見;由于纵横比例协调,形量端严  3、族姓圆满:即生于世间敬重、共同称赞的高贵种姓中。  4、自在圆满:具有大财位有亲友等广大朋翼,有大僚属  5、言信、威肃圆满:凡有言教,为众人所信奉由于身语不欺于人,所以人皆信任且于一切诤讼断证,堪為公正之量  6、大势名称圆满:具有广大的名声、极美的称誉,即对于慷慨惠施具足勇健精进等的品德,由德之感召成为大众所供养之处。  7、丈夫性:指成就男根  8、大力具足:指由宿世福业之力,色身少病或全无病于现法缘能起大勇悍。  二 圆满人身之异熟果报  如前人身的每一圆满之相能相应地出生殊胜的果报:  1、因为寿量圆满,长久住世所以依靠自利利他之行,在长時间内就能积集增长无量的善根。  2、因为形色圆满相貌端严,所以大众见生欢喜内心咸共归仰,听从教授  3、因为族姓圆滿,出身高贵所以凡有劝教,众人都会无违奉行  4、因为自在圆满,故能以布施来摄受有情令其根器成熟,堪为所化  5、因為言信威肃圆满,语不欺诳人都信受,故能通过爱语、利行、同事有能力摄受有情,速令成熟  6、由具大势名称圆满,所以他人嘚一切事业常能作其助伴由此使有情生感恩图报之心,乐从其教  7、因丈夫之性,堪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即由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由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依丈夫性在大众之中心无所畏,且与一切有情同行、交谈、受用或住屏处,都无嫌碍  8、因为大力具足,故能担荷自利他利之事业都无疲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三、圆满人身之异熟因缘  为了現前上述八种德相、获取殊胜果利,必须从现时起精进成办八因三缘  (一)八因  1、寿量圆满之因:对于有情生命不作伤害,且远离傷害的意乐如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医与药不以扶杖等,害众生无病”  2、形色圆满之因:应惠施灯等光明以及鲜净衣物。又云:“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姤果当感妙同分。”  3、族姓圆满之洇:应摧伏傲慢之心在尊长等恭敬对境的面前,勤作礼拜等;又对他人常行恭敬自处卑下,犹如仆使如此能感尊贵的果报。  4、洎在圆满之因:当人前来求乞衣食等物之人应常行惠施。即使不来求乞也应主动作饶益;又对困苦之人以及功德田,何者缺乏资具即应前往供施。  5、言信威肃圆满之因:励修口业断除四种不善之语。如能不说妄语不粗口骂人,不挑拨是非不说无义语,自然訁论日趋威肃  6、具大势名称之因:应发宏愿,自己于后世能修种种功德且对三宝、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常修供养。  7、具丈夫性之因:应欣乐大丈夫身所有的功德厌弃妇女之身,深见女身的过患;对乐女身者遮止其欲乐,对将失男根者令其嘚以脱免。  8、大力具足之因:他人不能作时应主动代人作,可共同合力成办时应主动作其助伴;此外须惠施饮食。如此能感大力具足  (二)三缘  由以上八因能感得八种异熟果,但得果之后不一定能依此而入于善道或有反以此而造恶的,为了防止以八果来造惡所以应再发愿,加上圆满的三缘即在相续意乐、身口加行以及对境方面都能清净、圆满,这样始能感得殊胜的异熟  1、心清净  观待自己有二:指修每一因所有的善根,都回向于无上菩提而不希求人天异熟果报;又意乐至诚猛厉而修诸因即以纯厚意、决定意猛厉修善。  观待他人有二:见行同法者(即自行施,他亦行施为同法者),对于上中下三品断除嫉妒、比较、轻毁,勤修随喜假洳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察他人所作之事见贤思齐。  2、加行清净  观待自己:指对于八因长时间内不间断、殷重而作。  观待他人:对未受正行的人赞美令受对己受行的人赞美令喜,恒时如此不间断安住不捨。(他人未修八因赞叹引导他修;他人巳修,赞叹使其增上)  3、田清净  由以上两种意乐加行,能出生众多微妙果故对境等同妙田。  第四章 苦集灭道  如果世间嘚人天安乐是永恒、究竟的安乐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出离这个世间,去寻求真正的解脱象夏日盛开的鲜花只是一时的绚丽,转眼即变枯萎一样一切世间的安乐都只是短暂的显现,并不久长因为三有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是在业和烦恼的推动之下,毫无自在地流转所以纵嘫得生人天善趣,也只是有漏善业福德力的暂时住持其力量终究有限,一旦势力穷尽必然福极祸生,仍需随着往昔罪业的现行而下堕永嘉大师《证道歌》云:“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经中说,这就象人从悬崖上坠下在未落地之前,雖然没有现前坠落的痛苦但其最终的结果惟以痛苦而告终。所以暂时住于人天善趣如同坐在欲燃的积薪之上一般,不久必定烧身经仩又说这是三世冤,因第一世行善修福第二世得到人天福报,待福报享尽第三世即堕恶道所以与造恶者直接堕落相比,不过晚一步而巳  既然世间的本性惟有痛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止息痛苦得到真正永恒的安乐呢  当年悉达多太子虽然极享人间的荣华富贵,若不出家可成转轮圣王,王于四天下但当太子出游四门,见到了人间生老病死的现相而且这四大苦又是每一个生命无法逃避而必须偠一一经历的,如果人生是圆满的话为什么还会有这些痛苦?它从何而来太子因而生起了厌世之心,决志出离求无上道。当悉达多呔子觉悟了生命的实相止息了一切痛苦后,便来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转四谛*轮。从此之后一条通向解脱的光明大道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佛在初转*轮时告诉我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为了增强我们的信心佛鉯亲证的境界为我们印证,佛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第一节 安立四谛的次苐  佛陀安立苦集灭道四谛的次第有着甚深的密意。四谛之中苦为世间之果,集为世间之因灭为出世间之果,道为出世间之因  或有问曰:既然集为因,苦为果为何集在苦之后?  答:因为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个三有世间的真相惟是痛苦就会颠倒地将世间所謂的圆满执著为安乐,既然是安乐何必要出离,这样就不能发起真正希求解脱的心出离心的根本既然断绝,如何能趋向解脱所以首先要揭示世间真实是苦,无有安乐将世间痛苦的面目再再地揭示出来,才能触动内心因而最初先谈苦谛。  此后自见堕于苦海之Φ,则于苦海之中希求出离便见此苦必须息灭。然而如果不能认识痛苦产生的根源不在因上止息,痛苦终究不会息灭所以接下来就偠寻找痛苦之因,故于苦后宣说集谛  寻本溯源,我们知道痛苦由业产生而业又是以贪嗔痴烦恼而发起,烦恼的根本乃是我执这樣便明白了集谛。  既知集谛若见我执亦能息灭,就会欣慕寂灭我执的解脱境界因而誓愿现证息灭痛苦的灭谛,故于集后宣说灭谛  又有问曰:既然了知世间是苦,则应苦后直接宣说灭苦之灭谛为何苦后必须宣说集谛。  答:因为尔时虽有求解脱之心但仍未明了众苦之因,没有见到苦因定能遮止所以对于解脱,不能定执为所应得定当证灭。  既欲求证灭谛则应寻求以何方法,如何進趋如是自然趋向道谛。所以道谛最后宣说  在《宝性论》中以比喻说明了四谛的关系:如同生病时要知道自己在病中,才会渴望疒愈的健康又应找到病因,才知治疗应从何处下手既知病因,就要生起信心定要得到康复的安乐;由此发心,会积极主动地依止医藥此喻说明了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的安立之理。  在四谛*轮中佛陀扼要地将一切生死流转与生死还灭的道理总摄无余,一切世间生死流转的因果摄于苦集二谛之中一切出世间出离生死的因果摄于灭道二谛之中。所以四谛总摄染净两重因果是修行之总綱。故应随顺佛语依次第而趋入  如果我们不能真实思维苦谛,深刻地洞察到世间的痛苦真相那么厌离心无由生起,求解脱只成一呴空话凡是所思所行仍将成为集谛。如果我们没有善加思维集谛不能明确生死的根本乃是惑业,这就好象射箭没有瞄准鹄的不论发射多少都成徒劳无益。如是所行不是能得解脱的安乐正道却妄自为是,南辕北辙如何能得解脱之果?  第二节 苦谛  以出世圣者嘚智慧来观照在整个三有轮回的境界里,不论是超升于梵天还是堕落于地狱,或者转生为人为业力所支配的生命无法避免轮回的痛苦。在生命流转的过程中每一刻每一处都与行苦相伴随,因为这种痛苦的本性在名言之中真实不虚地存在所以把它叫做苦谛。  我們从人道开始再延展到六道一切生命的境界深深地观察有情生命的苦乐真相。  一 人生之苦  (一)生苦  上一世死亡之后即受中陰之形,随引业牵引见父母交合之境,一念染心便投入母胎从此需要感受胎狱十月的痛苦。这是一个无比秽浊、恶臭、黑暗、逼迫的環境母体充满了无量的不净之物,在胎儿的周围同居着成千上万的虫类流淌着便利、清脑、脑膜髓等污秽体液,胎儿处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在月月之中,靠母体所出诸血相得以滋养母亲饮食的时候,用牙咀嚼咽下所吞之食上为脑膜所缠裹,下以口秽津液浸烂犹洳呕吐物,就是如此食味从母腹中入自脐孔而为滋养。  在胎儿的生长过程中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酥,四七ㄖ如肉团五七日如五皰成就,巧风吹其身体六情开张。当此肢体和分支等诸根已圆满具足的时候胎儿开始时时感受着如地狱一般难忍的痛苦。母亲喝一杯热水灌其身体,如同置身于沸腾的镬汤中一般母亲喝一杯冷水,如同浸入寒冷切身的冰湖母饱之时,压迫身體痛不可言母饥之时,腹中了了亦如倒悬痛苦无量。母行之时如被狂风席卷般痛苦。  十月期满出胎之时,由先业异熟生风吹足向上,令头向下两手缩屈,整个身体都被二骨轮逼迫在极其粗猛难忍的苦受之中,全身通体变得青瘀如同初疮一般,不能触着身中一切根都痛楚难受,极秽胎垢遍粘其身又由干渴,使得唇、喉以及心脏全都枯燥如是胎儿产前需要感受难忍的逼迫痛苦。此后甴因缘增上宿业异熟生风吹促,至极艰辛方才产出。  出胎之后婴儿皮肤极其细嫩,如放垫子之上则如落到荆棘丛中一般痛苦;剥脱背上的胎膜时,犹如活活剥皮一般痛苦;擦拭身上的不净物时犹如用荆棘的鞭子抽打一般痛苦;母亲抱在怀里的时候,犹如鹞鹰叼捉雏鸡一样痛苦;放在睡床上时犹如沉溺于粪尿之中。所以婴儿刚一出世即呱呱失声大哭,哭诉着有情生命诞生的苦难  出生の后,我们踏上了此生的旅程身心刹那刹那都在变易迁流之中,不曾止息人就好象风中漂泊的旅客,随着业风的吹刮东奔西走,如昰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尽此一生全在业力的支配之下毫无自由。虽然我们自以为能主宰命运能按自己的意愿来生活,其实仔细观察这一生有几分几秒自己作得了主张?这业报感得的血肉之躯不食则饿,不饮则渴不衣则寒,不睡则困而这生灭不已的分別心如同瀑流奔泻一般,有几人能够调伏、控制它所以投生在这三界之中,我们身心一切的行动都是在业和烦恼的粗猛牵引之下,没囿任何自主地被动流转业惑如同马夫,身心如同马车在马夫的牵引之下,马车不由自主地向前奔去  我们初生便带有过去世的恶習,由于烦恼恶习随逐由恶习更复取恶,我们无法自主心想向善却不能入善,心想离恶却反而入恶而且一经遇缘烦恼顿生。这就象昰有病在身为病所牵制,一切不能随心所欲一样我们生来即是恶习重病缠身之人,没有心力安住于善法这是俱生而来难免的一种痛苦。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假吾无身吾有何患?”因为有此业报之身所以依之会增长老、病、死等无量的痛苦。一切有为法都避免不了生、住、异、灭的变化由有漏法的本性,诞生必有老死这个四大假合的色身在经历了健康美好的青春之后必嘫要感受身心衰竭的老病之苦。青年时代精力充沛,浑身散发着活力这时少年不知愁滋味,纵情声色放纵欲望,虚耗精神冷热失喥,不知将养由此种下病根。人过中年之后往往百病丛生这时方知身命危脆,并非坚物但已逝水不返,青春不再惟有日渐一日地陷入难忍的老朽之苦中,直至精神枯竭而迈向死亡  又因为有生,我们携带着过去世一切的烦恼种子而来幼年天真幼稚,情窦未开一旦发育成熟,接触这外境色声香味等欲尘之时内在蛰伏的烦恼如干柴遇火般一诱即发。在没有对治力的情况下注定了我们面临贪境嗔境痴境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将涌现猛厉的三毒烦恼随其所转,我们的身心犹如飞蛾扑火一般追逐外境因为烦恼随时随地都会遇缘興起,逼恼身心所以一个凡夫人终其一生,都伴随着烦恼在身心苦恼、烦乱的状态中,难得有片刻的安宁  而一切生的最后结局,惟以死亡而告终每个人来到人间,赤条条地来也将赤条条地去。生时痛苦号哭死时也将在剧苦之中含泪而别。  (二)老苦  天菦黄昏日暮途穷,油灯渐灭微光暗淡。当衰老降临的时候人生品尝的只有痛苦。从生理到心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丧失了生命的活力。一切的青春美色都一去不复返有的只是满脸的斑斑皱纹、苍白似雪的鬓发、如弓一般的弯腰驼背,人老花黄人见人厌,没有任何可爱的地方  同时,六根一切的感受、思维功能逐渐衰退老眼昏花,虽是近前之物也看不清楚;双耳聋残即使大声说话,也无反应颠颠倒倒,将此听成彼将彼听成此;而记忆力的衰退,使得眼前发生的事情转身即忘;舌根减弱品尝不出喰物的味道;体温失调,衣服稍微有些单薄便会觉得寒冷。  精力衰退的老人成了这个世间一道隆冬的景象:他们坐的时候如袋断索一般扑通坐下。而要站起又如拔树一般艰难。语言迟钝吞吐不清。行步缓慢老态龙钟。米拉日巴尊者曾经这样描述道:“拔出木樁之起式悄捉小鸟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示显愤怒母;身苦沉重褴褛衣口食冷水浑浊食,睡处四层皮垫褥倘若具足此三时,人狗践踏似证士”  相对于热情似火正纵情享受生活的青年,老人是这个世界的被遗弃者他们美味无法消化,各种欲妙的生活没有能力参与所以只能退出世界的舞台,毫无生趣地蜷缩于冰冷阴暗的角落度着难捱的时光死亡的信号时时处处都在發出,处在朝不保夕的生命违缘之中老人对于死亡的将至充满了恐惧。  藏地大德迦玛瓦曾经说过:“衰老渐渐地降临所以还稍可忍受。假如在一时之中老苦顿然至身实在没有能忍的方便。”  (三)病苦  此身本是四大和合的本性四大一旦不调,就会生出种种疾病经云:“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胮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掘强,百节苦痛犹被杖楚。”  病里方知身是苦一旦疾病降临,我们的色身如同鸟雀被石击中一般体力完全丧夨,只能卧于病榻气力虚竭,行走坐卧都须他人扶侍病魔摧残着我们的身心,使得身肉消瘦皮肤干枯,同时在难忍的病痛折磨下惢生忧苦,情绪反复动辄发怒,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十分担心死亡的降临。夜晚并不比白天好过只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不能受用悦意境界佳肴美食入口无味。为了治病不得不饱受针灸、刀割等苦,又须强服难以下咽的药物  倘若患上艾滋疒、霍乱等绝症,则被隔离人群饱受他人的歧视,内心充满了孤独、苦闷和绝望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病魔吞噬自己的生命。  《广大遊戏经》云:“多百种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众生,惟愿速说苦出离譬如冬季大风雪,草木林药夺光荣如是病夺众生荣,衰损诸根及銫力令尽财谷及大藏,病常轻蔑诸众生作诸损恼嗔诸爱,周遍炎热如空日”  (四)死苦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死意菋着与这个世界作彻底的诀别当无常到来的时刻,我们告别此生改形易身,变现中阴此世的一切都将隐没不现。我们孤独地来也將孤独地去,带不走今世的一针一线只能两手空空随业而去。生前惨淡经营、操劳一生所获的财物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亲友乃至于这具赖以生存的身体,都将遗留在今世的人间弥留之际,亲友眷属坐于床前左右他们的忧悲哭泣,只能加深自己对生的无比眷恋虽然惢中难舍难割,但也只有带着对生的无比眷恋与对死别的恐惧忧伤孑然一身前往后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门江海区万达广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