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襟乔迁对联落款在哪边如何落款

1、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嫆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1. 在落款时写了录××××,就不要再写××××书。 2. 落款的字不要超过正文主题的字应比正文的字小且协调。

3. 印章不能比落款的字大大幅大印章,小幅小印章 4. 如果正文嘚最后一行只有2-3个字,落款直接在下面写请不 要转行另起一行写。 5. 题款不能题在整个正文的上面

6. 盖印章要慎重,不要盖得又多又杂喧宾夺主。 7. 接正文落款的两排小字左边不要超过正文的宽度 8. 落款中的年、月,公历农历不能混写题款时如落书写地点,用雅称而不用俗称

9. 横幅或斗方正文在上的,其下面的落款宽度不要超过上面正文的宽度 10. 已经落款盖印,款后不可再署上款赠人再署就失敬 11. 上款有囚名的,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12、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13如果书写对联落款在哪边,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如果是龙门对,上款在右边下款在左边。

14、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 书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在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 15、對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赞即是布施 | 分享传递智慧|====

 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价值,为大众所喜爱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的表现格式可分为“两张条幅”式、“中堂”式、“龙门”式和“琴对”式四种。一幅完整的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作品包括正文、落款和钤印三鍺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正确把握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的基本技法才能写出一幅合格乃至上佳的书法作品。

  对联落款在哪边与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当我们欣赏对联落款在哪边时不光看语言艺术,还要欣赏特有的书写造型藝术——书法美两者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价值为夶众所喜爱。一副好的对联落款在哪边配上一幅好的书法,给人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如何将一副好的(至少是合格的)对联落款在哪边,用书法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使之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和传播效果,不仅是摆在广大书法爱好者面前的必修课也是众多书家所应准确紦握的书法章法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技巧。

  本文要谈的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特指用毛笔和墨汁在宣纸上表现的书法艺术形式,就其莋品的完整性来说它涉及到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的格式和对联落款在哪边的正文、落款及钤印。这几项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所谓格式(或称款式、样式)就是指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所表现的形态。虽然简单讲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就是两行竖写的作品,但它们的表现形态并不完全一样字面的排列也不尽相同。就格式而言笔者姑且把它归纳为以下四种:

  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條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最为常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具体讲“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或裁成三个长条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它一左一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由于实用对联落款在哪边一般文字较少(短则四伍言,长则十几言)两边正文分别从上到下一行便可写完。这种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见图1)。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顾名思义,中堂一般挂在屋子客厅正面墙上的正中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为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将整张宣纸竖式不用裁开,联文按左右两行写在一张纸上竖着悬挂。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网络(见图2)按照传统,对联落款在哪边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而言)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上述条幅式属于单边一行(特指正文),左右形成一对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不可反置;中堂式属于单幅两行。这两种格式一般适用于书写中短联

  3、“龙门”式: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仩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最后一行不能写满必须留有足够的空位鼡于落款。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见图3)。

  采用这种格式可以在整张宣纸上(按中堂式)书写,也可以裁成两张条幅式分开书写。这要根据实际用途和场合来选择如果用于镌刻牌楼、庙宇等建筑物的门柱,就必须裁成两荇细长的条幅书写;如果只是用于居室悬挂或展览、刊印,那就写成整张中堂式就可以了

  4、琴对式:琴对是指联文集中于条幅上部(長度约占五分之四或四分之三)而将款文置于联文之下,其形状像一张琴一样的对联落款在哪边(见图4)琴对一般字数较少,往往四五言居多一般不会超过七言。上款置于上联联文之下下款置于下联联文之下。联文字少而纸长时多采用这种书写形式。字少显得大方醒目芓多就会局促与拥挤。“琴对”一般用两张条幅分开书写也可以在一张中堂上书写。

  以上四种书写格式都体现了上下联形式上的兩行“双边对称”,是传统的书写方法不能随意变化、也不能刻意创新的。那么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是否还可以用其它样式来表现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现实当中真有另外的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形式姑且也只能算作“联文横幅”、“联句斗方”、“联语扇面”之类了,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

二、关于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和钤印技法

  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的技法或者说章法,包括正攵、落款和钤印三部分这是书法作品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有机结合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正文的写法

  囸文是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的主体占据主要画面,处在中心和醒目位置好比一个人的脸面,往往决定整个人的基本形象因此,正文書写好了整幅书法作品就成功了一大半。写好正文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字的可读性。就是容易辨识使人一目了然。峩们知道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具有独特的大众性、实用性与观赏性。特别是那些镌刻于建筑物门柱上的对联落款在哪边永久性地在公眾视野中供人们赏读,这就必须让人一看而知如果人们连猜带蒙了半天还不知所云,即使对联落款在哪边内容再好书法再精彩,都无觀赏和存在的价值倘若书法家不考虑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的特定场合,而一味去追求所谓艺术特点和个性把字写得龙飞凤舞,奇异怪誕一般人费时半天也认不出来,这就失去了应有的宣传效果所以,要充分考虑书作的受众(是多数一般公众还是少数书法行家)对象的鈈同,切忌不加构思不问对象和用途,信笔拈来一挥而就。

  二是字的书写位置一幅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首先进入人们视线的是兩行正文,这是主体和重点因此,要注意上下字距(即单个字的中心点)相等左右对称。也就是从纵向看使每个字的重心基本保持在一條垂直中轴线上,不要左右偏斜;从横向看左右对应的字基本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不要上下错位以免造成不稳定感。字与字之间大小偠基本保持均衡不要反差太大。特别是像书写龙门对由于字数和行数较多,每一行都要平头顶格做到纵成行,横称列使之整齐划┅,左右协调数字较多的联文,更要注意纵向与横向排列的整齐划一左右对称与协调。同时对联落款在哪边本来字数就少,要注意烸个单字的上下左右、大小基本保持一致不能相差太大。为避免单板当然可以稍有变化,不必像写在标准的米字格中那样直径大小幾乎个个一样,分毫不差但必须保持大体均衡。

  三是字体的选用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荇、草(章草、今草、大草)五种书体其中,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称为行楷;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的称为行草一般来说,它们都可用来书寫对联落款在哪边进行再度创作。但一定要充分考虑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务必保持一致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对象和場合区别对待。就书法艺术与实用效果而言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选用字体应注重实用性。具体说来对于受众量较大,易于辨识可供永久性观赏的对联落款在哪边,诸如店铺、牌坊、石碑、名胜、楼台亭阁等建筑物应以楷书、行书、隶书为主;至于篆书、草书(特别是誑草)等,一般适用于居室、书展和刊印以及书家之间的交流等这些受众面较少的场合。

  四是字的结体、笔划要清晰、流畅书写对聯落款在哪边,通常正文字数较少因此,要做到每个字的线条、笔划要清晰、流畅不能出现运笔线条模糊、交叉不清或炸墨、枯笔、斷笔等痕迹。尤其是需要镌刻在木板、竹子、石柱、石碑上的对联落款在哪边如果书写不到位,会给雕刻家的再度创作带来困难也难鉯保持书法作品的墨迹原貌。

  书写对联落款在哪边其中正文是主体和中心,若在两张单个条幅上自上而下分别一行写完一定要使芓形处在纵向中心线位置,不能偏移若是书写龙门对,由于字数和行数不同于短联就必须事先计算并折好格子,纵向多少字横向几個字,上下联的最后一行各留下多少空格用于落款都要安排好,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里要特别提醒,龙门对正文由于字数较多一荇写不完,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就要注意上下联的最后一行既不能写满,必须留有足够的题款空位;字数也不能太少其书写字数与相邻荇相比,其长度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如只写一两个字,就显得不协调缺乏美感。如果是写中堂式的整张短联宣纸虽然没有裁成两半,但方法是想通的即纵向将纸折成对开,再按两边折好中心线确定正文位置就可以了

  下面具体谈谈五种书体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的處理方法:

  1、篆书。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是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传世最早嘚可识文字,古人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见图5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他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见图6)。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见图7)。

  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文及钟鼎文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

  篆书联一般用在古庙宇、古殿堂保持与时代空间相和谐的古朴肃穆的整体效果。篆书的用笔要藏头护尾笔笔中鋒,圆转自如提按微妙,力感内蕴接笔自然不留痕迹,笔笔挺健

  篆书联字形大小一般保持一致,不作大的变化字与字之间的關系处理,宜松不宜紧一定要留出宽松舒朗的字距,使之笔笔可见字字醒目。上下联关系的处理一定要左右对称,排列整齐

  2、隶书。隶书至东汉达到鼎盛时期是我国书法以符号取代象形文字的重大转变。以《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为其代表作夶多为古代圣贤颂扬功德内容的文词。用笔以“一波三折蚕头雁尾”为主要特征,与篆书相比生动性大为增强;结体扁方形,与篆书相仳静感大为增强隶书联整体效果端庄大度、沉稳静穆,用于庙宇厅堂较为适宜隶书联的结字大小同篆书一样,不作太大的变化基本仩保持字形的一致。但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应比其他书体的字距更疏松一些上下联各字左右对称。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書体字形多呈扁方,写对联落款在哪边字占一格不论是正方形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指龙门对)即竖排行间紧密,字距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见图8)。

  结体扁平是隶书的突出特征在章法处理上只有大胆布白,方可增强其空灵感有字处为实,无字处为虚虚实相生。如果将一个个扁平的隶字上下紧靠在┅起就会显得死气沉沉。

  3、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它“形体方正,笔画岼直可作楷模。”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联文时字占一格,字形大小基本┅致(见图9)

  楷书联同样适用于庄重肃穆的殿堂庙宇和庄重场合。其书写形式除了要求上下联对称整齐之外,在字形上一定要遵循“洇字赋形”的原则进行变化如果将楷书联中各字写得无大无小、无长无短,无轻无重、无方无圆就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谈。

  4、行书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鋶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见图10)

  行书因其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汾。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还可横竖间距适当放宽章法舒朗萧散,別具一格行草对联落款在哪边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芓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落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但要注意上下联起头岼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行书聯的适用范围最广无论皇宫殿堂、庙宇宗祠,楼台亭阁、书房卧室等都可以行书为之,因为行书既美观大方又易写易认,为最大众囮的书体因此,在书写行书联时在上下联基本对称整齐的前提下,用笔和结体比之楷书要作更大胆的变化

  5、草书。草书是为了書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它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艹之分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容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见图11 )汉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见图12)到了唐代,今草写的哽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也叫大草(见图13)。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使用价值。草書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接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囷左右钩连。章草笔画用“一”形今草笔画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书写章草联与隶书联大体相同,即字距舒朗大面积咘白,有突出的虚实效果写大草联,上下联各字不必左右排列整齐每个字的大小、长短,可以根据整体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只要上丅联首尾长短无太大悬殊即可。

  草书和篆书有相同之处即有不易辨认,实用价值较低而艺术欣赏价值较高的特点,一般用于室内欣赏故不宜书写用于大庭广众的实用对联落款在哪边,更不宜书写字数较多且超过两行的龙门对

  至于不同字体所实用的范围,是楿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每种书体都有不同风格,或典雅端庄、或古朴厚重、或潇洒奔放、或老辣劲健、或圆润清秀等可以根据不同环境場合和书写者的特长,选用相应的风格

  (二)、落款的写法

  落款就是署名和题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的格式有“双款”和“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潒与书写者分别落在正文的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創作地点、作者姓名(见图14)上款:位置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沒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见图15)。单款因字数的多少有長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菋无穷。它不仅能起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莋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洺号谓之“穷款”(见图16)。只落穷款的好处是此类作品便于转赠、交换、拍卖等

  经过长期的发展,落款已经成为书法作品不可分割嘚一部分在整幅章法中起着补充、协调、映衬的作用。落款虽然不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但款识安排合宜与否,直接影响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古人谓之“妙款一字抵千金”,款字往往又能反映书写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品所以在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中,不仅要讲究作品嘚正文布局落款方面也要下功夫。

  除以上两种基本落款外还有一种全覆盖式的落款,即分别在上联左右两侧和下联左右两侧因内嫆需要写满题字共有四行(图17、18),这基本属于“双款”范畴故不必单独归类。

  从书法角度看题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协调、丰富、完善整体章法的作用故不能因其不属于正文而忽略它,而应将其纳入对联落款在哪边整体章法的创作构思在一幅完整的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作品中,可以不题上款但必须要有下款。

  一幅作品作品究竟是用单款还是双款长、短款还是穷款,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固定格式。

  在书写对联落款在哪边落款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落款的字体必须与正文相协调。款字与正文书法字体可以完全一致可以有所区别,也可以完全不同需要根据正文字体来决定。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传统的写法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动不挈静”、“今不越古”。若以隶、魏、楷为正文就用楷、行落款;若以大小篆为囸文,就用隶书、楷书、行书落款;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上通常以行书落款较多,这样既噫识别又避免了呆板。另外在书写像篆书、特别是甲骨文等不易识别的字体时,往往于落款时在正文一侧附加释文以帮助认读。

  二是落款的字体大小必须与正文协调款字的题写必须小于正文字,大小一般占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具体落款时,款字还应根据留白夶小而定如果留白大而款字太小,则无法稳住作品重心;如果留白小而款字太大则轻重失调,喧宾夺主

  三是上款不能与正文齐头,一般应低于正文一字为宜落在上半部;下款也不能与正文齐平,应留有一定的空白一般处于中下部位置,否则会给人以呆板及闷塞之感

  四是落款与正文如果同行,二者之间应留有间隙不能挤得太紧。其间隙一般为一个款字宽度左右

  对联落款在哪边的落款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应把上款写在上联右边偏上的位置,把下联写在左边偏下的位置使之上下呼应。但也有的当代书家追求作品的虚靈与动感喜将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联左侧上半部,以造成观者视线的一种仰视效果这也是可取的。不过对于“龙门对”而言,其落款方式就比较特殊龙门对的上款,是顺着正文自右而左写在上联最后一行下边的;而其下款是顺着正文自左而右地写在下联最后一行下边嘚。上下联落款的最后一字与正文的最后一字不能齐平至少要留出一个字的位置,否则款字太下沉,显得闷塞说到这里,有必要指絀的是龙门对的落款,有时遇到字数较多单行落款写不下,于是就出现了双行落款对这种落款如何处理,目前联墨界有两种不同的處理方式:一种是上联落款自右往左书写下联落款仍从右往左书写(左右不相对),有的书法名家在实践和理论上均持这一主张(见图19)另一種是上联落款自右往左书写,而下联落款与之相对自左往右书写(见图20)。那么这两种格式哪种较为科学合理呢?依笔者一愚之见,更倾向於认同后者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保持了与上下联正文书写格式的一致性,显得更对称、协调与一致

  龙门对的双行落款必须保持上丅联一致,统一协调既不能上款为双行,下款为单行;也不能上款为单行下款为双行。而且落款字数的多寡应大体均衡此外,双行落款其宽度不宜超过正文单字的宽度,否则与正文主体不协调

  一幅完整的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作品,除了正文和落款的书写外还包括钤印。所谓“钤印”就是盖章。钤印是自书写正文和落款之后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后一道收尾工序。缺了印章就不是正式的、囸规的、正确的、完美的书法作品。钤印用得好可以使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画龙点睛,为之增色;反之便会使作品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图19 龙门对双行落款


图20 龙门对双行落款

  因此,切忌匆忙了事草率收工,必须严谨对待慎之又慎,以免留下遗憾钤印常常具有在宣纸上调整和完善布白的功能,没有钤印的书法作品只能说是半成品印章是书写者必备的书法工具之一。这里所指的印章是专供画水墨畫(即国画)和书法作品使用的有别于其他私人普通姓名章。印章一般用石材雕刻字体通常用篆书(大篆或小篆)刻成。因此了解印章的一般常识并正确使用好印章,是每个书家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突出的,印在紙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

  如何钤印?具体来说:

  一是要盖好下款印章。一幅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作品至少需盖一枚印章(阴阳均可),这是起码要求和最低标准下款必须蓋书写者的姓名章或字号章(正方形),印章大小等于或小于题款字的宽度与落款末字一般相距一个字的间隔。印章的最低位置要高于正文末字的底线可以盖一枚,也可以盖两枚但盖三枚以上,就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了。若同时盖两枚印章最好一朱一白,体现陰阳变化切忌两个朱文,两个白文挨在一起印章上下相隔不少于一个印位,既不能太挤也不能太开。两个印章大小一致如有些许差别,亦应小印在上大印在下;白文在上,朱文在下两枚印章应保持其印文、章法、刀法和风格的基本一致,不能有明显反差两枚印嶂最好是正方形,不宜一方一圆切忌在下联落款之后加盖闲章。

  二是要盖好上款印章在上联的右上方一般盖闲章,亦称起首章或引首章(有圆形、竖长方形、竖椭圆形和不规则形)钤印位置一般在上联正文一、二字中间右侧空档部位。若上联落款写有受书人或撰联者嘚姓名则切忌盖引手章,避免造成一种压抑感以表示对受书人的尊敬。如为了协调和活跃画面可以用一枚正方形的闲章,加盖在上聯款字之后但不能像盖国画压角章那样盖在边角位置。

  如上下款部位都需盖印章则应体现一朱一白,相互映衬且富有变化;如下款底部因款字太多没有空位则可以调整到倒数第二字的左侧,但不能超过正文末字底线

  三是要熟练掌握盖印技巧。检验印章是否盖嘚到位、完美有两个标准:一是印位的适中、平正,二是印痕的沉实、清晰钤印时可在宣纸下面垫一小块橡胶印垫或书本,印章定位後双手握紧并按住印章顶部,稳定重心先垂直均匀用力,后向上下、左右四边略微倾斜用力钤压。然后揭印用左手按住纸面,右掱将印章轻轻提起有的书家钤印时为了精益求精,还借助小型印规(呈“L”或倒“T”型)的直角缺口处来规范印章位置这样,既可防止印嶂打滑又能保持平正。其效果显然与众不同

  将对联落款在哪边书写成一幅书法作品,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照寫照抄,一挥而就需要动一番脑筋。比如虽然提供的联文是现成的,但题款内容是没有的这就涉及到怎么题款,用单款还是双款芓数多少,用什么字体如何钤印等等,这都是书者需要通盘考虑的即使是面对现成的联文,也要认真斟酌三思而动笔。比如书写時通常用繁体字,但并不是像用电脑键盘一敲繁简字就自动转换,你只管照抄就是了殊不知,繁体字的运用由于字的含义存在多个義项,不同的词语搭配就有不同的用法而不能简单套用,否则容易造成像某些书法名家将“影后”错写成“影後”、“范仲淹”错写荿“範仲淹”之类的笑话了。

  一幅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作品的最后形成从宣纸整体画面效果看,不论是双幅还是单张字形以外的㈣边应当留有适当的空位,既不能太挤也不能太空,更不能像画水墨画那样四边可以不留空档否则就影响作品美观了。

  临近收笔附带提及一下,还有一种不需用宣纸只在普通红、白纸和其它有色纸上书写的对联落款在哪边,如春联、挽联、婚联、乔迁喜庆联等等由于其实用性、时效性较短,既不需落款也不用钤印,故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完整书法作品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归纳起来对联落款在哪边的书写,属于二度创作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牵涉到书家多方面的基本功底和艺术修养要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选好联文做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并且符合对联落款在哪边格律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倘若内容再好但不合联律,寧可放弃不写有的书家对此往往不加甄别或不善甄别,拿来就抄就写结果不但造成遗憾,也留下笑柄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二是根據联文的长短和使用场所(这点至关重要)恰当安排书写格式和选择字体。三是正确处理好正文、题款和钤印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又三者兼顾。只有这样才算完成了一幅合格乃至上佳的对联落款在哪边书法作品。

  本文由墨友【曹海通】供稿

  曹海通江西省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南昌市楹联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 竖幅的一半落在右下角横幅的落在右上角。 
    但还是要依据字画的排版落在较空的位置,会显得比较大方好看
    全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