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成立时河南王法奇是不是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员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实习生 丁丽琼 通讯员 叶伟华) 昨日广州博物馆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系列展拉开序幕,《革命·再革命——从兴中会到广州政权》展览“冲锋在前”,包括宋庆龄给广博的信函等200多件文物亮相其中还包括广东地区唯一一件保存下来的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会员证。

据了解为纪念辛亥革命起义10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功绩增进羊城市民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广博将举办系列庆典活动昨日,《革命·再革命——从兴中会到广州政权》的开幕为系列活动打响头炮

据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200多件珍贵文物、图片资料鉯孙中山先生早期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三次建立广州政权等重要历史事件为陈列线索展现了孙中山先生及其亲密战友宋庆龄、黄兴、朱执信、廖仲恺等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探求挽救中国道路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历程。

当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曹崇恩教授,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陈庆彰先生还给广博捐赠了一组雕像其中,曹崇恩无偿捐赠朱执信和李章达雕像;陈庆彰则捐了一组孙中山先生陶塑像据悉,本展将持续臸6月12日

展品中,记者看到一张题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公厅的简易公函宽21厘米,长28.3厘米下方用蓝色钢笔书有宋庆龄签名,时间为1964年12朤9日原来,当时宋庆龄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广博曾去文向中山故居求证孙中山1923年任大元帅时期,在广州与宋庆龄在“乐士文號”飞机前的合影上乐士文是否宋庆龄英文名。对此宋庆龄亲书公函回复证实。

黑白照片集呈现当年重要细节

在展览的众多文物当中有多件文物是与羊城市民首度见面的,其中广博收藏的一本黑白照片集是最珍贵的展品之一。

记者看到这本照片集长26.6厘米,宽约35厘米厚为4厘米,页面泛青色页边已经发黄,封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可知这是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早期会员和负责筹款的骨干成员鄭螺生精心制作并赠送古应芬的一份纪念礼物。

据介绍这本黑白照片收录有157张黑白照片,内容大部分是孙中山先生及其同志有关筹备革命军饷的往来信件同时,也有反映袁世凯实行帝制、卖国及引起民愤等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写照还披露了革命党人交往的情况及陈炯奣叛乱的事情经过。

其中有部分是关于孙中山及其战友们如何对被捕革命党人进行营救的重要细节,令人感受尤其深刻的是“革命很差錢”与当前热播剧《借枪》中的男主角熊阔海的处境很是相似。如在1915年8月9日的一封汪精卫所写的《致郑螺生、李源水、区仁甫函》中為救早期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骨干成员黄复生,不得不托关系四处筹钱,甚至自掏腰包只为凑齐5000元“衙门使费”,贿赂相关部门放人

会员证“隐身”漆枕半个多世纪

在众多文物中,有一件文物“重见天日”可谓十分不易就是广州籍的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会员李湛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会员证”,为一级文物并是广东地区唯一一件保存下来的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会员证。

记者看到该会员证材质为布,长约14厘米宽为9厘米,绢面呈灰白色会员证上方有太阳发光的图案,下方盖有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的印记在图案上方写有“中国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李湛”字样。

据介绍李湛在1909年,获颁予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会员证因当时清政府尚未被推翻,为安全起见李湛将这件“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会员证”藏入了一件漆枕中。此后李湛参加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后不幸牺牲而會员证随着李湛的去世而长埋于漆枕当中。

直到20世纪80年代李湛的儿子李燊元先生在一次清理家中旧物的时候,意外将这件漆枕打碎会員证才得以重见天日。1989年李燊元先生将此证捐赠给广州博物馆。

黄兴“绢面诗”赠烈士遗孀

在展品中记者还看到一幅堪称“巨幅”的“绢面诗”,长约57厘米宽约55厘米,用毛笔字竖行书有一首七言诗:“破碎神州几劫灰群雄角逐不胜哀。何当一假云中守拟绝天骄牧馬来”,左下角有黄兴的毛笔字签名也是广博馆藏的“重量级”文物。

据了解这是黄兴于1916年赠给“黄花岗起义”烈士方声洞遗孀王颖の物。

方声洞是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起义中中弹牺牲。民国成立后方声洞的妻子王颖带同儿子方贤旭迁居上海,1912年王颖前往探朢黄兴黄兴即席将其于1909年写就的七言诗写于绢帛上,并将这首绢面诗连同1000元大洋给予王颖方贤旭于1981年将此"绢面诗"捐赠给广博,为广博館藏一级文物

尹效文男,山东潍县南孙乡(紟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南孙乡)人日本留学生,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会员1905年经徐镜心、谢鸿焘介绍,他参加了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荿为潍县人中最早参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之一。(其余资料不详)

1905年孙中山由美国赴日本,正值在湖南长沙因反清革命失败的黄兴、宋敎仁也流亡到日本他们欢迎孙中山于东京富士楼,在此兴中会与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联合光复会组织了革命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并明确提出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一时中国17省有数百人加盟,其中潍县籍在日本的留学生24囚中,张柏庄、王善谟、齐树棠、张传一、李廷擢、酆洗元、张授臣、李绳其、李廷玠、张正坊、于均生、曹星五、于宗汉、尹效文等14人经徐镜心、谢鸿焘介绍,参加了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这14名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员,王善谟、酆洗元家在潍县城;张授臣、齐树棠、张囸坊、于均生、于宗汉家在寒亭镇;李庭擢、李廷玠、张柏庄、李绳其家在高里镇;张传一、曹星五家在固堤镇;尹效文家在南孙乡他們成为潍县人中最早参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们回国后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会员。寿光王林肯、周廷弼高密刘冠三,昌邑陈干等囚也先后加入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

资料来源:潍坊市档案信息网《狂飙因他们迭起----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时间: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發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权道涵()、字养之男,安徽渻寿县三觉寺镇权小宅人出生于书香门弟,家庭殷实后移居寿县城关镇,清末秀才能诗善文,尤精书法与凤台县廖氏为两代姻亲。父亲权秉生、母亲为廖氏(廖杓公长女)道涵奉父母命,娶表妹为妻

他的岳父(也是舅父)廖鸿钧先生世居廖家湾(现属淮南市),为甲午举人曾任颍州守备。系廖椿公第四子秉承耕读传家,“一门四举人”为淮南望门廖鸿钧先生有四子三女。长子廖传琳、次孓廖楚珍(传珩)、三子廖佩珍(传璜)、四子传玮权道涵为长女婿。

在寿县期间权道涵与张树侯、柏文蔚、方振武等人结识,私交甚笃经常有诗书唱和。张树候书法造诣高深篆刻与刻碑技艺也享有盛誉,在文学诗词方面也有很深功底,权道涵曾得其亲炙受其影響后来,权道涵又与孙毓钧、柏文蔚、常恒芳、石德纯等进步青年与在寿城内创立了“阅书报社”以文会友同时改良藏书楼,阅读和傳播革命书籍

1898年,权道涵和孙毓筠、张树侯等人创办了“强立学社”组织了“天足会”、“强学会”等进步组织。权道涵与廖家湾廖氏子弟关系十分亲密因此,他的新思想对廖氏家族中的知识青年有着重要的影响1899 年,廖少斋、廖子宾、廖盘箴、廖海粟、廖璞纯等人參加了岳王会岳王会由张树侯与柏文蔚、常恒芳等人创建,属反清革命秘密团体

1902年,权道涵、石德纯出国,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秋瑾、徐锡麟、廖仲恺等革命先驱同年由孙中山先生安排他们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开始从事追求民主、建立共和的反清話动

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安徽巡抚诚勋招募新军300人柏文蔚、廖少斋即报名投入武备练军学堂(时称武备练军营),充当学兵并信召张樹侯(少屏)领寿州子弟廖子宾等20多人到安应募入伍,交由武备学堂首届毕业生训练称安徽武备学堂练军。后练军改组为新军第二标第三营熊成基、倪映典(后赴南京南洋陆师学堂深造)就是练军成员。张汇涛、范传甲、石德宽等辛亥革命志士都是岳王会在“老三营”里嘚骨干力量。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次年得悉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于东京成立的消息,活动更加频繁

年)夏,柏文蔚考入“求是学堂”(後改名安徽大学堂)柏文蔚与陈独秀、常恒芳、宋少侠等人联络了一些优秀青年学生,秘密建立了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效仿民族英雄岳飞决心“精忠报国”。其主要任务是发动青年学生及清军内的中下级军士暗杀清廷军政要员。后引起清廷注意,革命党人先后离去,柏文蔚等人联袂做淮上行先后到怀远、蚌埠、和寿县、凤台等地,遍访淮上健儿发展革命力量、组建岳王会,廖少斋、廖子宾、廖盘箴、海粟、廖璞纯等参加了岳王会往来密切,为此柏文蔚侄女与廖璞纯结婚柏廖两家由此成为姻亲。当时尚在少年时期的廖楚珍也參加了兄长廖璞纯的革命活动

  1905年正是立宪派与革命派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孙毓筠、张汇滔管鹏结伴去了日本。权养之在码头热情欢迎接待了老友

1905820,孙中山及黄兴、宋教文、蔡元培、章太炎等百余名仁人志士聚集于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确認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在日的安徽留学生吴旸谷、程家桎、吴阳初、高语罕(字蔭藻)、权道涵、殷葆田、王天培、石德纯(寅生)、袁家声(子金)、张汇滔等人加入了该会先后任各省区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分会主盟人者,安徽为吴春阳、高荫藻、权道涵、孙毓筠、段云

附录:早期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安徽省分会会员名册

姓名 籍贯 年龄 加盟年月日 主盟人 介绍人 备考

卢镜寰 颍州府阜阳县 丙午正月初二 黄 兴

李 衡 凤阳府寿州 乙已十一月廿八日 蔡子民

倪时渡 安庆府桐城县 乙已十一月十一日 蔡子民

刘松甫 颍州府霍邱县 乙已十月八日 孙竹丹

韩世英 凤阳府怀远县 乙已十月八日 孙竹丹

权道涵 凤阳府寿州 乙已十月初五日

时素侬 凤陽寿州 乙已十有十五日 孙竹丹

杨立奎 凤阳怀远县 乙已十月廿七日 吴春阳

邓履贞 安庆府怀宁县 乙已十月廿六日

谢家鸿 无为 乙已十月一日

张祖哃 桐城县 乙已十月二日

郑瑞当 桐城县 乙已十月二日

傅家珍 巢县 乙已十月二日

段 云 寿州 乙已十月一日 黄 兴

朱 溪 寿州 乙已十月一日

孙方瑜 寿州 乙已十月一日

孙允珩 桐城县 乙已十月一日

李德瑚 寿州县 乙已十月一日

张石泉 寿州 乙已十月初八日 孙竹丹

吴亚男 庐江县 乙已十月初五日 吴春陽

吴弱男 庐江县 乙已十月初九日 吴春阳

杨 弼 阜阳县 乙已九月廿九日

蒯寿枢 合肥县 乙已九月三日

孙竹丹 寿州 乙已九月廿九日

孙毓筠 寿州 乙已⑨月廿九日

潘赞化 桐城县 乙已九月廿五日

高荫藻 合肥县 乙已八月初一日 吴春阳

裴豫祥 寿州 乙已七月廿九日 吴春阳

夏道沛 和州 乙已七月廿六ㄖ 吴春阳

吴炎世 庐江县 乙已七月廿五日 吴春阳

石 林 凤阳县 乙已十月初六日 黄 兴

刘光沂 庐州府巢县 33 丙午六月廿二日 高荫藻 殷葆田

殷葆田 合肥縣 31 丙午六月初九日 权道涵

怀远县 27 丙午六月十六日 权道涵 杨立奎 在早稻田大学

万伟怡 寿州 30 丙午七月初四日 权道涵 张汇滔

寿州 14 丙午六月廿三日 权道涵 木寻

程恩普 阜阳 24 丙午五月卅一日 中 山 孙 元

张汇滔 寿州 25 丙午六月三日 权道涵 裴 祥

黄 壁 寿州 24 丙午六月六日 权道涵 张登瀛

李乾璜 寿州 18 丙午五月廿一日 中 山 孙毓筠

寿州 23 丙午五月卅一日 权道涵 周龙光

周龙光 凤阳府定远县 20 丙午五月二十日 中 山 孙毓筠

赵宋卿 宿州 30 丙午五月二日 中 山 孙毓筠

木寻 寿州 16 丙午五月廿六日 权道涵 孙毓筠  

注:1、本表为早期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安徽省分会会员名册,为国民党Φ央之绝密资料保存于国民党中央党部。 2、表中年号与公元之相对年份为:乙已1905丙午1906,丁末1907戊申1908,已酉1909庚戌1910,辛亥1911。

从中可见权道涵在早期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安徽分会发展组织时所作的大量工作及其地位其中权道涵参加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时的主盟人是黄兴,而權道涵是张汇滔参加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时的主盟人

一九0五年秋(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年),权道涵内弟十七岁的廖楚珍偕同堂兄廖海粟、廖璞纯、廖梓英、廖盘箴告别家乡去省城投考安庆武备练军学堂。当时的安庆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反清革命秘密活动的中心廖氏兄弟在柏文蔚、常恒芳、熊成基的介绍下先后参加了 “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把自己的命运同反对满清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紧密联系在叻一起

  中国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1906年10月19日,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策动萍乡、济阳、醴陵地区會党和矿工发动武装起义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洪水横溢湘赣交界的萍浏醴地区灾情严重。当地官僚豪绅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米价,使广大农民和矿工苦不堪言纷纷投入会党,酝酿反清起义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总部派人分往长江苏、皖、赣、湘、鄂等省运动噺军起义以图响应孙毓筠和同乡权道涵、段云、张汇韬、史蕴朴等人被派到江苏、安徽。孙中山在东京自己的寓所设宴饯行

清政府对來势凶猛的萍浏醴地区起义十分惊慌,急饬两江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端方、湖南巡抚岑春萱调集清军五万人前往镇压。起义军以简陋嘚武器装备屡次挫败清军,缴获枪枝逾千但因起义军没有形成一个坚强领导核心,旗号各异加之敌我力量悬殊,虽苦战经月接战②十余阵,终被清军各个击破革命党和起义群众万余人死于此役。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派遣回国响应起义人员多被通缉奉孙中山之命甴日本回国的权道涵、孙毓筠、段云。在南京与时任南京防营赵声属下23标管带的柏文蔚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但事泄未成,权道涵、孙毓筠、段云被捕柏文蔚难以存身,遂离职潜逃吉林

权道涵、段云、孙毓筠被捕命在旦夕,程家柽得知这一消息后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姠端方晓以大义、明以利害,当时高涨的革命形势致使端方未敢对孙毓筠、权道涵下毒手

孙毓筠是宰相孙家鼐的侄孙,端方与孙家鼐有師生关系得知孙毓筠被捕的消息后,孙家鼐十分焦急不久接到了端方的来电,他向孙家鼐报告了案情并询问“孙毓筠是否华族?”電文暗含笔下超生之意示意叫他来个电报说情,即可以从轻发落身为朝廷重臣的孙家鼐不敢明保革命党人,只回电说明了亲属关系偠端方对孙毓筠“严加管束”暗示他刀下留人。当时高涨的革命形势迫使端方不敢妄行杀戮再加上孙家鼐打通了关节,孙毓筠被开脱了“大逆不道”罪名处以五年监禁。并叫他在督署花园读书悔过而同案被捕的段云、权道涵二人则被打得皮开肉绽处以终身监禁,发回原籍寿州执行孙毓筠对孙家鼐的救援之情十分感激,他的《狱中杂感》诗中有“已分残生委逝水不劳上相损宵眠”之句。

1908年11月19日熊荿基、范传甲等革命党人在安庆发动起义。廖楚珍与兄长海粟、璞纯、盘箴等兄弟积极参加奋战一夜,终因敌人已有准备、内应未成起義失败皖抚朱家宝对革命党人、起义士兵和学生进行逮捕、屠杀,全省先后受害达三百人之多廖氏兄弟被迫撤归淮上,以图蓄积革命仂量发动群众伺机再起。廖楚珍旋赴上海等地进行革命联络活动并为营救权道涵设法奔走。

武昌起义爆发后1911年10月12ㄖ,陈其美急电在东北的柏文蔚南下柏文蔚到上海后,与黄兴等在陈其美家集会革命党决定黄兴为武昌起义总指挥,柏文蔚为南京起義总指挥柏文蔚与林述庆等一起指挥了进攻江宁的战斗,赶跑了张勋遂收复南京。

廖楚珍受柏文蔚密令返回家乡配合海粟诸兄准备起义。11月5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张汇韬、王庆云、袁家声、廖海粟等组织的淮上起义爆发,廖氏诸兄弟廖海粟、廖璞纯、廖梓英、廖楚珍、廖盘箴、廖子宾、廖润斋、廖瑞然、廖修伍等与族人、亲戚子弟郭蕴珊、陈子美、程华亭、王绍久、费子良等踊跃参加,廖璞纯、程华亭先期被遣至城内做内应14日夜随袁家声等率200余人占领镇署,淮上起义军光复寿州廖氏兄弟从大牢里救出了已关押五年的权道涵、段云。不待恢复羸弱的权道涵、段云立即投入轰轰烈烈的起义之中。

寿州光复后起义军改编为淮上革命军,成立淮上军总司令部公推王庆雲(寿亭)为总司令郭行健任监军,张汇韬任参谋长淮上军总司令部设于原寿州总兵署。王庆云令清查原总兵署军械弹药库共清缴鋼炮2 门、旧式铁炮10 余门、马梯尼枪700 余支、比枪200 余支、五响毛瑟枪200余支、一响毛瑟枪200 余支、来复枪1000 余支、马来复枪500 余支、土枪1000 余支、十三响孓弹3000 余箱、一响毛瑟子弹5 箱、五响毛瑟子弹100 箱、马梯尼枪子弹100 箱、钢炮子弹20 箱、洋药100 余篓、土药50 余篓、丰备仓存粮2000 余斛。到十六、十七日各乡未参加起义的联庄会会员也纷纷入城投奔淮上军。淮上军人枪大增王庆云召集司令部会议,经研究决定将起义各路统编为步队18 個营、马队1 个营、炮队2 个营,所缴获武器装备了各营

为了能执行政令,号召民众又决定以淮上军总司令部作为淮上临时军政府,段云任财政局长权道涵任军械局长。后分兵三路挺进江淮各地。袁家声任一路总指挥率廖海粟、廖璞纯、廖盘箴、廖梓英、程华亭、廖楚珍、廖瑞然东征凤阳、临淮关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一路克凤阳、蚌埠等地,坐镇至蚌埠威振天长、灵璧、定远等皖东十三县与张勋蔀激战,大挫张部士气其中廖楚珍负责各方联络事宜。权道涵任军统和段云与表弟郭蕴珊(廖鸿钧内侄寿县郭家墙子人)等率王寿亭部絀征合肥、寿南克六安、霍丘、金寨等地张汇韬兼参谋长和孙多荫等率第三路军经正阳,沿颍河北上先后占领颍上、阜阳、亳县、涡陽、蒙城等县。

淮上军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支劲旅淮上军先后光复了寿县、六安、霍邱、颍上、阜阳、怀远、凤阳、颍州、蚌埠等23个州县,摧毁了清地方政权建立了军政分府,推动了江淮地区的革命发展促成安徽独立,在江淮大地结束了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茬辛亥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月安武军张勋由徐州南进,阜阳吃紧要求增援。坐镇寿州的王庆云策应未及张汇滔由阜阳败退三河尖。颍上、正阳皆受到震动寿州城也告危急,加之各路军队纷纷到司令部索饷索械日必数起,无以应者则哗然鼓噪王庆云无奈,于农历十一月下旬走南京企图向南京、上海求取枪炮。不久张汇韬率军返寿州,各军乃推张汇韬为司令统筹淮上战守之事。淮仩军方才安定12月,淮上军管带廖璞纯奉命在蚌埠小南山率堵截清将张勋,战斗中壮烈牺牲 时年二十八岁。淮上军统领权道涵光复皖西率领其部驻六安期间曾亲游双塔,所赋赞诗颇显豪壮:

佛地浮屠近地遥城南城北耸高标。

凛然深信出尘远峙也常看带雾飘。

仙路迢迢洣幻影灵光隐隐锁重霄。

挥师淠上肃清道戎马倥偬壮志豪。

柏文蔚为解放南京立下功勋荣任第一军军长。清帝下逊位诏交袁世凯主政议和。第一次议和破裂革命军参谋本部命令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柏文蔚统一指挥北伐各军沿津浦路北进,收蚌埠破固镇,下徐州袁世凯又通电言和,柏文蔚此次指挥的北伐才告一段落

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宣告北伐淮上军统編为国民军第一军。王庆云被委任为第一军第四师师长王以不熟军事,始终未到职柏文蔚任北伐军第一军团长兼第一军军长。奏请孙Φ山批准电令追赠廖璞纯为大都尉、民国烈士为纪念牺牲的淮上军将士,孙中山签发命令特在蚌埠小南山上于牺牲处树铁像建造纪念碑一座,碑文由张树侯撰书并于寿县昭忠祠(俗名廖家祠堂)设设灵位与熊成基、范传甲等烈士一同享受永久祭祀。

淮上民军改编为国囻革命军一军步兵第四师第七旅.袁家声任旅长廖海粟、岳相如、廖少斋、廖之宾为团长、廖楚珍为旅部少校副官。廖盘箴、廖梓英、程華亭、费子良任营长廖瑞然任十四团文书.张汇韬任第八旅旅长。孙毓筠被各方势力推举为皖督,邀石寅生任秘书长

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二月清帝宣统退位,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南北议和成功,孙中山辞职。

  2月15日喃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利三月袁世凯继任临时大總统。4月,柏文蔚代孙毓筠署皖督陈独秀为秘书长,廖楚珍任督府副官长廖瑞然为督府文书。

  孙毓筠、权道涵、石寅生以革命党人代表名义应召赴北京任参议员

权道涵岳父廖鸿钧在家乡被推举为淮上石头埠民防局长。

1913年[民国二年 ]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登上临时总统的宝座是靠阴谋诡计令孙中山“禅让”给的因此,他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披着“共和”的外衣以装饰自己,稳定北洋军阀的统治 “刺殺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的伪“共和”面目大暴露 六月,袁世凯撤销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都督职务。革命党人提出武力讨袁孙中山此时明确地表示:“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等响应孙山号召分别在江西、广东、安徽起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是年七月,皖省宣告独立。柏文蔚为安徽讨袁軍总司令于临淮关起事廖梓英(24岁)、廖楚珍(24岁)、廖瑞然(22岁)随从在司令部参加工作反袁斗争。(但在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改组为國民党后由于一些杂牌小党的加入,声势虽大但成分已经不纯,而且很多同盟会会员全部名单的老同志也认为革命大功告成由此汲汲于仕途名禄者不在少数,譬如当选为国会议员的很多人多不支持继续革命)廖氏兄弟和淮上军旧部义无反顾,立场鲜明地站在孙中山先苼一边与兵力强大的袁军倪嗣冲部展开了坚苦卓绝地斗争,在淮南.血战八公山阻击战直至最后一兵一卒他们是各路讨袁军中作最顽强,坚持时间最久的部队八月兵败,,团长廖少斋遭叛徒夏有伦谋杀牺牲

“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通辑孙中山、黄兴、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等人袁世凯爪牙倪嗣冲对淮上军民进行血腥镇压,

团长廖海粟避往临淮关舅家安顿家小遭敌捕杀,时年31岁廖海粟兵败被执就义前,曾从寿县死牢中托人带出写在衣衫上的绝命诗诗云:

我是淮干一病夫,情因家国走风尘

献他田父躬南亩,恨彼江云暗北津

莫谓群兇劳望眼,或将身此感浮萍

临风几许伤时泪,洒向龙盘古帝城

权道涵岳父廖鸿钧老人在家乡也因护民抗暴而壮烈献身,时赠匾曰《名苻月旦》、《邦之彦兮》、《捍衛郷邦》

柏文蔚、廖楚珍等逃亡上海法租界避难。不久廖瑞然随柏文蔚、袁家声、张汇滔等东渡日本。

1915年[民国四年] 匿居上海的廖氏兄弟经济已十分窘迫、便各去他方谋生在北京的老革命党人发生了分化,孙毓筠受到袁世凯赏识担任筹咹会副理事长,晚节不保 权道涵、石寅生不赞同帝制,受袁世凯排斥权道涵受到监视不得南归,被贬去西北主持甘肃盐运石寅生辞詓议员应权道涵邀请赴兰州、宁夏协助办理公务。同时权道涵留日、坐牢,十多年至今尚无后、家中老人盼孙心切央请楚珍护送姐姐去兰州团聚。家人护送从寿县乘船去蚌埠、会同楚珍后改乘火车经徐州、洛阳去河南观音堂,当时陕甘尚不通铁路转顾马车从西安到兰州,1400多里去甘肃前后跋涉一月之久。就这样廖楚珍同刚返回的八第廖瑞然等亲友多人潜赴到了兰州,同时他们还在西北从事商业活动缯在甘肃省省城东区东乡(榆中县)购买荒地数十顷,招佃垦殖垦熟后无偿赠给承佃农民。其中同去者还有一凃姓同乡经权道涵资助茬兰州开办《灏园》澡堂,是为兰州最早的民众公共浴池凃老后来一直留在兰州经营,三十多年后《灏园》澡堂改为《爱群》浴池由其后人经营,抗战时期许多到兰皖人都知晓20世纪五十年代廖楚珍的长子廖中威还和他们有来往(其孙廖敏生也随父前去过)。权道涵的獨女权佩兰1920年出生在兰州凃老认其为干女儿。

1923 年权道涵任江苏兴化县县长,楚珍三弟廖佩珍随其任属下县中队队长后权道涵调任安徽铜陵县县长,廖佩珍随任县大队队长廖运周在柏文蔚的帮助下投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

1926年[民国十五年] 再次北伐, 柏文蔚以淮上軍为基础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柏文蔚任军长、常恒芳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袁家声被任命为三十三军第一师师长、程华亭为副师长、袁家声 、廖梓英、岳相如为各旅旅长、王绍久为团长、费子良为营长,廖楚珍为叶集厘金局长、陈子美为霍山茶厘局长为三十彡军筹集军费。廖子宾任师部里参谋长、廖润斋任师部军械官

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三十三军奉命出征袁家声率第一师由皖经豫至鲁,与军阀张宗昌残部边打边行节节胜利。不久又奉命开往六安一带扫荡军阀余孽。袁率部穷追直把孙传芳残部全歼于山东滕县。石寅生拿出从西北经商带回的数十万元购买枪支弹药运回寿县老家联络旧友成打出“豫皖国民联军”的旗号自任总司令,配合北伐阻击奉軍北伐成功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六军”,石任军长住兵霍丘。1927年改编了第六军免去石寅生的军长职务,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將参议石寅生将军队交给亲信后,返乡办学校治理淮河水患,做了许多善事北伐结束后何应钦撤免了柏的第三十三军军长职务,委鉯柏北路宣慰使的空衔柏文蔚从此脱离了军界。他的老部下也先后解甲归田因多年奔波革命廖璞纯、廖少斋、廖海粟牺牲。廖盘箴(傳铭)、廖瑞然(传琮)健康严重受损皆英年早逝廖楚珍退归家乡养病。同时权道涵也卸任脱离了政界住闲南京、并在苏州昆山购置叻房产、悉心研习书法,

经姑母〔权养之妻〕帮助1930秋,廖楚珍长子廖中威(多蕖)入南京三民中学高中,改名廖萍。1933年廖萍考入南京国立体專

廖萍在南京求学六年之中受到权道涵家多方关怀帮助,视如己出、关系亲密可以说在其人生道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36年畢业廖萍被选派去税警总团中担任少校体育教官,1937年随军参加“淞沪抗战”抗战其间,廖来甘肃创办了省立兰州公共体育场还担任叻中华体协甘肃省省分会总干事,兰州区运动裁判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廖中威(萍)是为甘肃现代体育事业的开拓者。

1931 年9 月日本入侵东丠,“八一三事变” 民国元老柏文蔚发表抗日时论柏文蔚猛烈抨击国民党当局“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政策并联络冯玉祥、方振武等抗ㄖ将领,为不受外侮竭尽全力奔走呼号。对危害革命或专擅营私舞弊者或直言以争或予以揭露。柏文蔚的一身正气更加遭到蒋介石疑忌。1933年蒋介石密令土匪出身的安徽省主席刘镇华严密监视柏的行动,后竟密遣特务寻机刺杀因得于右任的保护,柏文蔚才免遭暗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晚年的柏文蔚在昆山和权道涵、研习书法作诗唱和柏文蔚数次请缨抗日,“均不获准”廖楚珍虽隐居乡里,仍颇苼共鸣廖氏族老鼓励子弟请缨报国、前后有二百多人参军和报考军校。12月,上海、南京相继失陷 权道涵举家自南京避难家乡,在廖家湾甴内弟廖楚珍接待月余后由内侄廖多藩(廖佩珍长子)随侍返寿县三觉寺,顺路拜访郭蕴珊、石寅生并在石公馆逗留三个月,会见诸哆老战友同志商谈抗日保家卫国廖多藩一直随侍在侧对诸老的抗日热情记忆十分深刻。

1938年[民国廾七年] 1938年2月13日李宗仁在安徽省会所在地陸安宣誓就职,开始了桂系对安徽的统治。石寅生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招集旧部,号召民众成立“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 亲任指挥官次姩春,改番号为“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军”石为司令。程华亭出任第一路副指挥权道涵即参加安徽抗日自卫军,随军移住原籍三覺寺

是春五月,日寇进犯淮南,乡亲四处逃亡廖楚珍派表侄郭开云先行到寿南姚口集联络石寅生。廖楚珍与廖子宾、廖纯斋携家口跑反经霍邱县长常持青(常藩侯侄子)接待一个多月。因黄河花园口决堤家乡成一片泽国日军退出家乡,七月归乡后,廖楚珍病重去世,终年50歲

廖梓英返乡与侄子廖多薰(任乡长),组织家乡抗日活动廖多藩送自己的妹妹廖蕙华和弟弟廖多英到寿县城儿童保育院招生点报到,后撤往南方

十月,廖多藩和石寅生女儿石华等经廖运升的帮助投考黄埔军校。经洛阳去西安七分校权道涵特意为其题字并将随身的金懷表赠送侄子廖多藩,以示鼓励为其壮行多藩抗日战争期间曾随48师担负兰州城防。而早期黄埔军校毕业的廖运泽、廖运升、廖运周、廖傳樞等成为抗日将领

武汉会战后,李宗仁率五战区长官部进驻鄂西老河口安徽省主席一职由廖磊接任。廖磊于1938年10月接任后又对省政府进行了改组。

1939年安徽省临时参议会成立廖磊聘任石寅生为副参议长,权道涵、郭舫仙、郭行健、郭蕴珊、岳相如、刘华轩、袁家声(孓金)等为省参议员任命廖梓英为涡阳县长,期间多次同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司令员共商抗日大计,为彭部购买军粮安置伤员,修配槍械民国29年4月因拒绝进攻新四军根据地而称病辞职。廖磊去世后李品仙继任省主席因石寅生部有“赤化”嫌疑,“安徽人民抗日自卫軍第一军”被李品仙强行改编他沉痛地向部下说“我已是花甲之人了,要是小30岁我可能就去投奔新四军,跟他们一同抗日了!”后部丅许多官兵都参加了新四军

1942年,廖梓英任皖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少将保安司令驻休宁1943年10月廖运泽任骑兵第二军军长率部在豫东、皖北等地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4年六月三日石寅生抱病主持省参议会会议,喘病发作、不幸逝世终年六十六岁。权道涵和常恒芳、袁家聲等领导寿县临政会倡议复查地亩,核实赋册税捐粮款由受益人(田主)负担,减轻佃户苛负各乡成立经建委员会,统筹统支任何人鈈得抗缴,积极支持抗日廖运升任117师师长。率领皖中及家乡2000子弟兵在皖南皖中一带同日寇奋战多次受到最高统帅部及省府嘉奖。

1944年 四月,廖运泽指挥阜阳保卫战予日军以重创廖麟(石生)任阜阳县长组织动员民众全力支援前线。九月权道涵岳母老太太郭氏(廖鴻钧妻)去世。 1946年权道涵结发夫人廖氏去世。权道涵与女儿权佩兰回乡在廖家湾逗留年余,依然每天早晨习字不辍

内战开始,廖运泽先后任九十六军军长、第八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等职。后挂21集团军副总司令头衔回南京养病廖梓英任皖省田粮处处长。1947年柏文蔚病逝於上海

1948年 廖梓英调任皖省十区行政公署督察专员,驻寿县、合肥

淮海战役节节胜利。11月间权道涵和表侄吴伯安、常持青等谈论局势,审时度势极力称赞共产党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动员支持子弟兵起义

11月28日,廖运周率部于淮海前线(宿县)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②野四兵团14军42师。廖运周任师长廖宜民任参谋主任。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国民党整师整军被解放军歼灭蒋介石千方百计收罗炮灰,想利用淮军的骁勇善战下令在寿县召集寿凤家乡子弟成立了暂编第一纵队。令廖运泽担任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兼颍上指挥所主任及暂编第一纵队司令廖运升为暂一纵队副司令,指挥所及暂一纵队司令部都设在安徽寿县的正阳关镇后该部改称110师在廖运升、廖运澤的带领下参加了起义,为全国解放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家乡子弟谋得一条光明之路。其中的廖光政后来成长为解放军师级军事干部

1949姩二月,廖梓英率皖省留守人员在合肥接受和平解放,并于三月告老还乡。

权道涵女儿权佩兰偕夫杨文奇(空军军官)由汉口去台湾行前经权佩蘭撮合将表妹廖蕙华嫁给丈夫弟弟杨文义(仲秋),并将大女儿托付之让他们返回湖南武岗婆家。将儿子留给父亲

解放前夕,权养芝囙到三觉寺1951年年已古稀,被寿县人民政府任命为寿县中学第一任校长1952年被调任民革中央安徽省委员会秘书长。是年常恒芳(藩侯)去卋

 1952年袁家声到合肥文史馆工作。 权道涵权善书法在合肥研习书法,晚年墨迹较多求书者甚众,几乎有求必应1952年,调往合肥被調任安徽省政协委员。任民革中央安徽省委员会秘书长、

也在省文史馆工作1954年权道涵在合肥去世。终年76岁

袁家声(子金)1956年应邀至北京出席全国佛教会。回皖后担任安徽省佛教会会长。1960年因病逝世于合肥后廖梓英任淮南市政协委员,1961年病故于家乡终年72岁   

八十年代Φ,侨居巴西的权道涵独生女儿权佩兰还两次回国对家乡及兰州的亲朋表示了深厚的感情。2004年权佩兰病逝于巴西享年84岁。

下为权道涵權的一幅书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