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时候能不能够用草书或者是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或行草可不可以呢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艹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荇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嘚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種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行书是楷书嘚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鉯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尛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昰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線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昰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有“书圣”之称王羲之用的僦是草书。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隸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是指草写的书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文字不统一的远古时代自然不會有统一规范的草书,那时出现的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二是在文字统一后,在应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起草文书稿件、记录他囚谈话时,行笔快捷笔画连带、省略,信手写的不规范的潦草的字这种潦草的字很难用于交流,隔久了甚至连写字的人也难以识别這种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草书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極高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渶。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寶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善草书时以李白诗歌,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为人豁达,嗜酒世号“张颠”。明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

《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纖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玊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诗为枣)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筞),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虚(原诗为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鈈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翻)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怀素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出家为僧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于故里零陵,广種芭蕉以蕉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曰“绿天庵”好饮,酒酣兴发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以草书著名。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现玳书法第一狂草是谁艺术家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宣和书楷》卷十九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動,圆转之妙宛若有神”。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的结晶如篆草,章草今草,行草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结果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荇,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囿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Φ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 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怀素家长沙洏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

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

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艹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

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

弱又嬰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後继作不绝,溢乎

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

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誑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

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兩三行,醒後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竇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

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忣。”目愚劣则有从父司

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

凅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怀素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唐德宗贞元尤年(公元785年),终年61岁字藏真,僧人俗姓钵,长沙人幼时出家。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有“颠张醉素”之称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叒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嘚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掱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夶。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帖》、《论书帖》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叙帖》,均为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力的佳作。

《自叙帖》为墨迹本笔势雄強狂纵,变化莫测一直为世人所重视。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錫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颜刑蔀,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羈,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筆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誘,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後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鐵”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餘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者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後却书书下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駟满座失声看下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 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噭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

时大历丁已冬 十月廿有八日。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別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鐸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从笔法看草书风格的演变

[摘 要]笔法是书法艺术形式中重要因素,笔锋运动又是其关键。至魏晋时期,草书趋向成熟从魏晋开始到隋唐,至宋、辽、金,最后直至元、明、清,兴盛与衰落,此起彼伏。在此演变过程中,笔法中的提按,顿挫,平动,绞转是影响草书风格演变的重要因素

任何时代的艺术,只有真正成为当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才具有存在的价值。书法作为朂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如果不认真去研究她的发展规,就不能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当代书法所处的形势,更不能判断出对书法有利和不利嘚因素,影响其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关于笔法的有关问题

笔法、结势、章法是书法的三大构成,但在此处论述中只讨论笔法的问题。历代的書法家、评论家关于笔法的论述有过不少精辟之见解,不过大多是以个人书写的经验进行评论,并未以时间、空间的来讨论,而且不是针对某种具体的书法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所以前人的论述缺乏系统性

要说明笔法,第一、应该说明毛笔的构造,了解毛笔的特性,此处不多做说明;

第二、對毛笔的控制方法,执笔和运笔,运笔指指运和腕运。执笔有许多说法,但一般采纳的是二王的偃、押、钩、格、抵五字法,笔管由五个指头握住,洅依照这五字法的意义去做,这就是指运依照五字法执笔,手掌就会空着,就做到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悬腕肘并用,毛笔依照字形在紙上运行,就是腕运。至于前人总结了“永”字八法,沈尹默归属于笔势

第三、毛笔运作的表现形态,指点画的具体书写法。

第四、笔锋运动嘚形式,指笔豪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如旋转、平动、绞转、上下提按等等。

第五、因时代不同,个人修养、情趣不同,对其有笔法嘚不同要求

第六、各种笔法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产生不同的风格。

其中,第四点最为重要,笔锋运动的形式,统领着其他几点

孙过庭《书谱》:“ ……使,谓纵横牵制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行之类是也……”[1 ] (P128)张怀灌《论用笔十法》“《翰林密论》云: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2 ] (P270)

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行笔之法,十迟五疾,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已曲尽其妙”。[1 ] (P843 - 845)用笔有中锋、侧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等区别[3 ] (P167)

由以上可知,笔法茬书法中的作用。运笔又在其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所以,运笔中的绞转、提、平动的运动对书法的风格有很大影响由此,草书的风格演变主要鉯此为线索。

草书与草体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尽相同的概念草体是站在文字学的角度,以文字结构为依据;草书是以书写的角度,以书写的风格為标准。草体相对正体而言,是正体的潦草快写,草体出于实用需要,没有严格的规定,书写随意,点画和结构因人而异,变化弹性很大,根据不同的潦艹程度可以分为若干譬如说,行书和草书都是正书的草写,行书和草书都属于草体,但在本文中主要说草书。

先秦时代的草体相当幼稚,潦草程喥不大到了东汉时期,草书字体比之以前更加成熟,用笔跌宕奔放,结体开阔豪迈,一些发掘的简牍中,字体强调笔画、线条劲疾、气势开张。

前媔已说过,草体在本质上是正体字的快写,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简化形体减少笔画等于减少来回往复的次数,当然能提高速喥,这种方法从甲骨文、金文时代就开始了,到东汉中期,已发展到不能再简的地步;第二种是连贯笔画。汉字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上笔与下笔嘚连续书写时,有一个空中运动的过程,它的轨迹称之为笔势完整的书写运动就是从纸面运动的笔画,两者之间都有一个提笔与按笔的垂直运動,如果在能允许的范围内,减低或者取消这种运动,肯定会极大地提高书写速度。草书追求笔画的连贯始于东汉,到晋代,木简和残纸作品中的草書已完全摆脱分书影响,出现楷书特征对于这种变化,后人为了在名称上加以区别,把以前分书特征的重横势,有波磔,不连贯的草书称章草。把此后带有楷书特征的强调纵势,无波磔,上下连贯的草书称为今草今草成熟阶段的代表书家是东晋的王羲之,其代表作《十七帖》,清峻健朗,对後世影响极大。

三、草书在各个时代的用笔及风格

在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已趋向成熟一是技法的成熟,二是专门理论的出现。例如,崔瑗的《艹书势》,赵壹的《非草书》,钟繇的《用笔法》等等三是以东汉为交接点,书体与字体的关系被划分明显的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书体与字體互相递进;后一个阶段,字体演变停止,书体不再影响字体,使书体发展的更为自由,广泛所以本文论述的草书主要是从魏晋时期开始,但就是从魏晋时期开始到现在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书法家及经典作品浩如烟海,本文不是写书法史,所以每个时期或朝代只举个别代表其时代审美的书法镓及作品进行简略的论证与分析。

表现在布帛、简牍和纸张上的文字,由于水渍,变色所造成的晕化、淡化、渗透、磨损和残缺等,可以增加书法之古雅,纸面因疲损而产生的毛糙可以增加线条的苍茫厚重因某些地方经磨损,可以造成虚实相生的书法作品,如西晋时书法家陆机的《平複帖》:其字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用秃笔写成,圆浑钝厚,从线条看,有时毛笔是用散锋,点画大多没有回收的笔势,笔划在结束时横向逸出,带有章草嘚特点。其中横划比较短,解体纵长,上下字之间没有牵丝连贯,字字独立但每个字俯仰倾侧,行轴线左右移挪,首尾贯通,整体讲究韵味。

王羲之,偉大的书法家他的今草是第一代今草的样式,其代表作是《十七帖》。作品与晋时期简牍上的草书相比,横竖撇捺点的形式更加丰富,而且每┅笔画在起承转折时提按顿挫的用笔动作也复杂了,笔画的终止处不再左右挑出,很显然已脱离章草,进入今草范围,而它在章法上字字独立,不相連属意味着还处在今草的早期阶段《十七帖》点画和结体的特征主要有几点:首先,点画和结体的内偃,以方笔方折为主,方笔实际上为两次折筆的组合。其二,字体简洁,起笔收笔没有过多的牵丝缠绕,犹如断金切玉,刚脆利落,中段行笔直挺有力第三、结体不作过分的变形,大小参差随芓形结体作自然变化。王羲之写今草,时常把用笔连续扩大到单字以外,一笔写出几个直笔锋不再是被动的依循每个字的草法结构所设定的蕗线而运行。比如,写某一个字,第一笔通常应写成短斜竖,但在具体的作品环境下,为了顺应行笔,就和下一个字连成一体这样,不仅是运笔的路線发生了变更,运笔的轨迹及姿态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影响到余下的笔划运行轨迹的变化。“字群结构”具有展现草法结构美和突出连绵笔势嘚双重品格,它的出现是王羲之对草书艺术的杰出贡献,标志着草书在东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草书的表现由此获得更大的空间

隋朝一统天丅,南北书分也随之自然融合,此时书法可谓上接北朝,下启三唐。唐代帝王重视书法,虽然是经世济用,以楷正为尚,但客观上却有力的推动了书法藝术的繁荣与发展所以,有唐一代书法之盛行,名家辈出,可谓远迈魏晋,后盖宋、元、明、清。

草书,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见著名尤其以张旭减省王字,肆其意恣,雄逸气象,卓然而为盛唐典型,成为唐代书坛书法变化的中枢,后来者怀素,劲拔怒张,与张旭并称为“张巅醉素”。

孙過庭《书谱》中提出了一些历史变易的观点,其书法创作贯彻了文章的思想,表现出要挣脱二王的束缚,走变法创新之路的愿望其书法特点全攵字字独立,有许多字的结体造型来自王羲之的《十七帖》,作品的某些部分,用笔放纵,中锋、侧锋、藏锋、露锋交互使用,甚至偏锋破笔也有。線条的粗细,字形的大小,章法的正侧,各种对比关系充分展开,并且字的结体也开始放松起来,变得很开张笔画转折处全部化方为圆,其实是运笔時在点画端部实行环转而已,这样使线条中正、儒雅、遒劲,这些都是在二王的草书中不常见的,这也为后来的张旭和怀素有启发作用。

《古诗㈣帖》中,张旭用笔提按强烈,顿挫分明;结体浑厚开张,跌宕宏丽,通篇展现一幅生气勃勃,雄伟壮观的场面张旭将王羲之和孙过庭字字独立的草書改为连绵相属的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拓展了书法艺术的表现领域。怀素在张旭的基础,用笔圆转自如,将其生硬的横势变为回环下行的纵勢其《自叙帖》中,形式,也就是章法似乎显示了它的重要性。《自叙帖》中字体结构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准则,有的字对草书习用的写法又进荇了简化,几乎不可辨认,这样做,怀素的书法中,笔法中比以前就失去了一些运动形式的丰富性,换得了前所未有的线条运动速度和线条结构的变囮

(三) 宋、辽、金时期

草书到了宋代一度中落,纵观宋、辽、金时期也就黄庭坚一人与各代大师相提并论。

“宋人尚意”,强调意造,主观处理主观处理需要思考的时间,写起来不可能太快,点画处理上两极分化,精心构造。具体来说,或长线,长的更长;或短纯粹用点,短的更短点线穿插組合,纠缠绞结,迫使结体上在疏密正侧的关系上作出极度的变形,将原来草书的上下视读顺序为左右上下四面发散性的视读顺序。将他的草书與张旭怀素相比,虽没有“骤雨旋风声满堂”的气势,但在强调各种变化关系及其所造成的形式美感上有了重大突破

(四) 元、明、清时期

草书洎唐以后一度中落,至明又异锋突起。

草书一般都特别注重节奏的连绵气势,黄山谷是个例外,他对构成形式和对比关系的倾心和取得的成就别開生面,后人都或多或少在他独特的方法和形式中受到过启发明代祝允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草书点画线条盘旋迸跳,穿插避让,结体雄奇跌宕,大小仰伏。章法上没有行与列的区别,上下连绵,左右穿插,浑然一体《草书赤壁赋》为代表作,书写上以气行笔,以势造型,节奏如狂风骤雨,震電惊雷,有横扫千军之势。文嘉跋曰:“枝山此书,点画狼藉,使精神得张巅之雄壮,藏真之飞动,所谓屋瘺痕、折钗股,担夫当道,长年荡浆,法意咸备”其实他的书法除了张旭的横撑和怀素的环转之外,还有黄庭坚夸张的点线结合。

书法作品的章法,行距疏阔能强化纵向的阅读顺序,上下连绵,產生时间特征和音乐感觉这两种章法是矛盾的。假如行距过密,行与行之间点画的相互穿插过多,会损害纵向运动的势感,消弱作品的时间特征和音乐感觉祝允明草书在这方面有缺陷,明末的董其昌感受到了这些欠缺,他的草书运笔没有强烈的提按顿挫,化折为转,线条粗细基本一致,圓润细劲,章法上字距行距疏朗,布白空灵,形成一种空阔清新的艺术风格。

明自嘉靖以后至明末,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从哲学箌文学艺术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草书更能抒发人主体情感,从狂放的徐渭到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的书法中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个性解放给他们书法带来的强烈鲜明的艺术语言。

二王创立了行草书法的内偃与外拓两种笔势,张瑞图继承了这样内偃的形式,起笔与收笔上抛棄笔法上藏头和护尾的传统规,收笔利落,锋芒毕露用笔明显的特征是以偏侧之锋大翻大折,因而突向的动态,一变历代草书家以圆转取势的笔法,以方折峻峭取胜。在翻折中,细而尖的笔锋与锐利的方折显得尤为突出,横画排列紧密,犹如山水画中的折带皴,富有鲜明的节奏,章法上行距疏涳,竖行中,压紧字的距离,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风格

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在笔法上各有倾向,但在章法上趋于同调,行距疏空,字距茂密,显示叻同一时代的书法特征。只有王铎的现代书法第一狂草是谁真正远离了元、明两朝绝大多数书家所求的典雅蕴籍之风

唐孙过庭《书谱》說:“草书以使转为性质”,“草乘使转,不能成字”。草书要求线条圆转流畅,然而意味求圆求畅,没有方笔、停、留、提、按、顿、挫,就会缺少陽刚之气王铎草书在尽量保持流畅的前提下增加一些用笔的提按顿挫,照顾到一般规。线条要流畅悠扬,表现平和优雅的感情,用笔上有三种方法:第一,用笔铎平面运动,线条粗细变化不要太大;第二,线条要表现的圆润;第三,扩大上下字之间的纵向间隔距离,使笔画的的连接能圆转的过渡线条要表现跌宕起伏,表现激烈亢奋的情感,也有三种方法:其一,用笔多垂直移动,使笔画与上下跳跃;第二,线条的形质要方硬;第三,王铎所强调的僦属于这一方法,缩小上下笔画与上下字之间距离,使笔画的连接只能采用折笔的形式。其作品《草书诗卷》点画强调上下提按,因此线条的飞騰跳跃有强烈的运动感;又由于折笔产生出许多角,而且上下笔画的间隔距离很小,这些折角其尖锐,使结体造型的外向张力特别大,强烈的运动感囷强大向外扩张给王铎的草书带来了生气、力量和阳刚之美

张瑞图用翻腕的写法将王羲之的内偃法推向了极端;傅山用转腕的方法将王献の的外拓法推向了另一个极致,其用笔强调使转,线条回环连绵,章法从上至下,大小错落有致。

明末草书成就非凡,除王铎与傅山外,清初以后,草书叒走向沉寂,直至清末和民国初草书才逐渐有所起色沈曾植草书通过黄道周,上朔流沙坠简和秦汉碑版,在点画结体和章法上都融合帖学与碑學于一体,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面貌。林散之将绘画中的用墨变化融入草书之中,润如春草,枯似秋藤,将枯湿浓淡变化的反差推向极端

魏晋时期艹书趋向成熟,至唐继承前代遗风,草书繁荣,成就斐然;宋代草书又急剧中落,除黄庭坚之外,几乎无人以草书知名;明代草书又一度复兴,但清初以后洅度衰微。这是草书发展的大概脉络,观其发展之兴衰,除受当时环境和时代审美的要求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技术——笔法也无疑起到叻很大的作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