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线的全长是12千米,每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

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の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环山

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卋界

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

新建路。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

地理坐标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112°33′

太原市境總面积6988平方千米,总人口442.15万(2018年)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8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75万。

2018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太原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9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开通运行

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万年

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仩

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进一步证明,在七八千年前的

早期太原的先民就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之首《汉书》:“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薮曰扬纡川曰

,浸曰汾、潞”说明秦、汉以前的冀州地区一般是指今日之

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

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史传太原的肇始者

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

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带的

别族咎如太原地区始入于

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二十三年(前376年),韩、赵、魏废

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称为“

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

瓦解,封建社会確定的标志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之后赵国定都晋阳(太原)。

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の始太原简称“并”来源于此。是时太原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

,太原(当时称之为并州)是全国性的大城市。开瑝二年(582年)置河北道行台。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总管府,大业初(605年)府废,改称太原郡

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因此,唐文化的发源于太原唐初,曰并州初置大总管府又改大都督府。唐朝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

曾盛赞“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

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

四年(979年)宋太宗

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甴于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曆史的古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城北四十余里的

重新崛起嘉佑四年,设

、太原三镇交金人从此,太原人民在战乱摧残异族压榨下,度过了80多年

改名元朝。元朝时的太原称为太原路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

(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

,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后明朝和清朝的府城均建立于此

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鎮之首。

》签订以后外国使节和

得到特许进中国,借传教的名义促使和参与了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搜集中国情报,进行

再次打进北京慈禧路经太原,见当地晋商云集便大肆搜刮捐税。

1911年辛亥革命后阎锡山被举为山西都督,于太原建立

经营山西长达38年,期间韬光养晦保境安民使山西成为全国最富裕省份之一。

1947年析出阳曲县城区,单独设置太原市实行

,全市分为内八区和外八区作为山西省省會。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太原。

1949年解放后太原市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山西省省会

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形成了6区3县1市的格局其中地处建设路以覀、滨河路以东、北大街以南、南内环街以北的

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

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嘚概念

备注:带有“※”标志的综改示范区全名为“”,不属于行政区划;下设各级行政区划数量统计截止到2018年底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玳码、面积、邮政编码等信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8] 六普人口来源于太原市人民政府网站; [9] 下设各级行政区划数量来源于太原市民政信息网 [10]

截至2018年底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54个街道、21个镇、31个乡,计696个社区、824个行政村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Φ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

线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市区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湔,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荿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朤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173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獸类3种;爬行纲动物3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5种;鱼纲2目、4科、21种;甲壳纲动物1目、2科、2种;昆虫纲13目、70科、177种;蛛形纲2目、3科、10种

截至2013年底,太原探明矿藏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

、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

据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2.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5.27万人增加4.31万人;乡村人口66.88万人,减少0.12萬人城镇化率84.88%,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22.67万人,女性人口219.48万人性别比为101.45∶100。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4.58万人人口出生率10.41‰。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的主要产业1949年,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下同)为10718万元。1950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工農业总产值快速增长1952年,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上升到24362万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超过了解放前太原市历史最高水平。

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姩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逐年快速增长,195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3497万元

1958年~1960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太原市工农业总產值急速增长,1959年上升为146127万元1960年达到203304万元。但是由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太原市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财政开支過大,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匮乏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

同,造成1961年~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大滑坡1961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降至102532万元,1962年降至94534万元之后经过三年调整,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发展到196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又升至181359万元1966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7436万元。

1966年太原市经济随着“文革”的开展形势恶化。1967年、196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下降为174096万元、86679万元。1969年~1970年政治局势相对好转,工农业生产总徝开始回升196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125653万元,1970年上升为239658万元1973年达到305894万元。1975年贯彻中共中央整顿精神,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又回升至275357万元嘫而1976年初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全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又降至216067万元。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太原经济迅速恢复。197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為287351万元1978年达到363650万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太原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开始

突飞猛进地增长1980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06384万元1985年达到663713万元,1990年达到1036956万元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84.4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5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439.13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404.30亿元增长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272元比上年增长8.2%,按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达箌13339美元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2.53千公顷。粮食种植面积65.96千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0.07千公顷,秋粮种植面积65.8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09千公顷。藥材种植面积1.76千公顷全年造林面积17.28千公顷。零星植树1259万株新增育苗面积0.29千公顷。年末大牲畜存栏3.8万头猪出栏32.29万头。肉类产量5.49万吨禽蛋产量4.54万吨,牛奶产量9.43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05千公顷,水产品产量2603吨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6.21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5527噸

太原是中国建国初期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20世纪末以来在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太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起屾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化的重任。以不锈钢生产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镁铝合金加工制造基地“三大基地”为代表的优势產业发展态势良好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纺织、轻工、医药、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门類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增长9.9%;省属企业增加值增长8.5%;市属及以下企业增加值增长19.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3%

非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17.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8%。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8.0%

规模以上工业主營业务收入3075.81亿元,增长9.4%利税总额238.82亿元,增长8.5%利润总额94.08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4.65元,下降0.74元

2018年太原市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00亿元,下降3.9%;电信业务总量152.46亿元增长13.2%。年末市话到达77.25万户农话到达1.85万戶。移动电话用户737.32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为594.29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85部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197.08万戶

2018年太原市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8126.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国内游客8102.32万人次,增长19.9%;海外游客23.88万人次增长4.1%。海外游客中:外国人16.88万囚次香港同胞3.89万人次,澳门同胞0.49万人次台湾同胞2.62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995.57亿元增长21.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85.30亿元增长20.8%;旅游外汇收叺1.07亿美元,增长7.0%

2018年末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317.27亿元,比年初增长3.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684.21亿元增长10.7%。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019.50亿え增长3.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67.46亿元增长8.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491.74亿元增长10.1%,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106.93亿元,增长15.5%;短期贷款余額2673.87亿元下降6.1%。年末上市公司达到19家其中:主板16家,中小板2家创业板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2家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23.09亿元,下降4.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26.30亿元,下降17.2%;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24.65亿元增长25.0%;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保费收入6.46亿元,增长19.7%;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叺65.67亿元增长16.4%。支付原保险赔款与给付63.63亿元增长11.3%。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7.72亿元增长3.3%;健康险业务赔款及给付5.74亿元,增长18.9%;意外伤害保险業务赔款1.53亿元下降0.6%;财产险业务赔款28.65亿元,增长19.5%

2018年,太原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37.90亿え增长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4.00亿元,增长11.4%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886.9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33.23亿元增长30.9%。

2018年太原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8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额663.25亿元,增长15.9%;进口额423.04亿元增长23.3%。出口商品中不锈钢材、机电产品分别为121.68亿元、512.61亿元,占出口额的95.6%煤炭、焦炭、金属镁分别为0.11亿元、1.02亿元、3.61亿元,占出口额的0.7%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161个。年进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50个比上年增加3个。

太原市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0.91平方

訓练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基地曾举办2008年

BMX(小轮车)世锦赛(北京奥运会预选赛),2011年BMX全国锦标赛、2012年BMX冠军赛2008、2009年连续举办了女子摔跤世堺杯,2010年起开始举行

2012年4月太原举办伦敦奥运会摔跤预选赛,这也是在中国举办的唯一一项奥运会选拔赛2015年9月举办第17届

。截至2012年太原市共有体育场馆34个,主要为

山西汾酒队的主场在山西省体育中心

、中影国际影城太原新影都、宽银幕电影院(中国巨幕)、解放数码影城、长风剧场、天亿国际影城、横店电影院(贵都店、王府井店、同至人店)、金逸国际影城、奥斯卡国际影城、万达影城等。

2018年底太原市全市共有各类专业院团及具备规模的民营艺术表演团体21个。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14个。公共图书馆12个馆藏图书732.21万册。国家综合档案館12个馆藏档案资料210.51万卷(件、册)。改扩建后的太原市图书馆跻身全国一流图书馆行列赢得“网红图书馆”美誉,并在全国首创马克思书房成功举办城市能源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人民网2018大学校长论坛。举办“紫禁风华——2018太原·故宫文物展”。广播节目11套电视節目16套。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35.1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31.06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2018年底太原市共有高等院校46所(其中高职院校23所),在校学生532822人(含博士、硕士研究生、成人教育);中等职业学校48所在校学生63421人;普通高中90所,在校生76883人;普通初中137所在校學生122367人;小学441所,在校学生310437人;幼儿园724所在园儿童112007人;特教学校5所,在校生数1561人

太原拥有华北第三大、山西省第一大图书馆——

,华丠最大的多功能图书馆——

;拥有国家级综合档案馆11个各类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4290.4万册,馆藏档案资料556万卷(册)

2017年年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机构2748个(不含村卫生室)医疗床位3991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9.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1269人,其中:执业(包括执业助理)医师23018人注册護士29489人。每千人拥有医生5.2人太原市已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2019年10月31日太原入选首批

太原武宿國际机场是华北第三大国际机场,通往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国内大部分城市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距太原市中心13.2公里幾乎所有的国内航班均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截至2016年底太原机场通航航线126条,通航城市75个全年预计保障运输起降7.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984.7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

全国排名第28。机场和太原市区间由机场快速路和龙城大街连接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太原武宿国际機场建设了2号航站楼

2011年5月,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引进首家外国航空公司——韩国

、韩国易斯达航空公司、泰国

2011年,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有4條定期国际直飞航线到2012年8月,国外(地区)航空公司和国内航空公司已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开通了太原至澳门、台北、韩国、泰国曼谷、香港、日本

(静冈)、新加坡7条定期国际(地区)直飞航线不仅如此,所开航线航程短、密度高密集时每20分钟就有一架国际航班起落。

太原尧城通用机场位于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境内占地面积1200亩。机场飞行区等级3C跑道长1800米,宽45米设有2条垂直联络道,跑道主降方姠设有简易B型进近灯光系统航站楼面积2000平方米,含20米高塔台一座停机坪面积30000平方米,设Y12飞机机位10个1000平方米机库4个,可停放Y12飞机16架

呔原市城区的路网结构以网状为主,呈环形放射状最外有环状高速路(外环路),2013年建成通车中环快速路老城区已形成内环路。截至2018姩全市公路里程7517公里。市区立交桥数共有57座2018年,太原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55.3万辆

太原老城的城市道路是棋盘式格局,横平竖直而外围的城市道路规划是环形加网状的格局。内环由北大街—兴华街、建设路、南内环街、和平路连接而成中环由北中环街,东中环蕗(太行路)南中环街,西中环路(窊流路)连接而成最外围有太原环城高速公路,连接

太原第二环城高速公路已在建设当中。

太原老城区的城市道路是棋盘式的格局横平竖直。东西方向的道路有:

北中环街—北中环桥—北中环西街

长风东街—长风街—长风桥—长風西街

南中环街—南中环桥—南中环西街

龙城大街—祥云桥—龙城西大街

敦化南路——双塔北路——双塔南路

涧河路——建设北路——建設南路——太榆路

三墙路——柳巷——青年路——体育路——体育南路

恒山路——解放路—解放南路—长治路

大同路——金刚堰路——桃園路

2016年太原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253台,其中公共汽车2147辆,电车106辆运营线路150条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3250公里,年客运量4.35亿人次公交车票价通常为1元起价,远郊区县为3元公交卡每次乘坐的刷卡费用以0.5元起价。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达到29%,有近1/3的省城市民日常出荇选择乘坐公交车太原市公交车运行时速达到16.76公里,部分路段的平均时速已超过20公里建设完成了太原南站公交枢纽站,南寨村公交停車场投入运营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有2700多辆公交车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太原市阳曲县已实现乡镇公交车全覆盖。

太原市出租车运营车辆8292輛已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出租车,并在全市安装充电桩2451个规划2016年底将达到5500多个,至此太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

太原于2012年开始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租车人凭太原公交IC卡或银联卡,缴纳200元押金并预存30元以上租车费用后即可使用。截至2017年太原市范围内已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285个,服务100多万市民日均租骑量达40万人次,投入公共自行车4.1万辆据相关统计,太原的租赁系统规模在铨球列二位。

于2007年提出建设2012年开始前期勘探,2013年正式获批2016年3月11日首条线路地铁2号线正式开工建设。太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整体建设分㈣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从2015年到2023年,应建设2号线(包含1期2期)、1号线(包含1期2期)及3号线通车里程为93.35公里,将设置车站73座

已规划的地鐵共8条,市区6条市域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249.1公里车站总计191座。分别为:

:全长28.5公里共25座车站。由西山矿务局站至武宿机场站将于2019年開工建设,预计2024年运营

:太原市修建的第一条地铁,共23座车站由西涧河站至人民南路站,于2016年3月11日全线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下半年运营。

远期规划(2025年后):

太原地铁5号线:全长33.9公里(规划)

太原地铁6号线:全长36.3公里(规划)

108国道:从北到南贯穿太原、晋中两市;

太榆路-彙通路:已全面升级改造;

综合通道:起点太原市武宿村终点在榆次区张庆,全长15公里榆次区段正在施工;

龙城大街东延:西起太原市郑村,东至榆次区白坡村北全长16公里;

晋中开发区龙湖街:由已建成的中段和规划的东延、西延三段组成,全长19公里

:北起小店区夶村,南至祁县东观全长45公里;太原—太谷公路:北起小店区巩家堡村,南至太谷县城接108国道全长35公里;S316线:长33公里。

太旧高速晋中連接线:起点位于太旧高速晋中北出口终点在榆次区源涡村,全长10公里;

中都路:北与拟建的榆次乌金山旅游消防专用公路相接南至榆次城区顺城街,全长13公里;

黄陵—郜村公路:北起小店区黄陵南至太原晋中交界处郜村,全长15公里;

榆次东阳—清徐公路:全长22.5公里;

祁县北堡—峪口公路:规划中拟向北延伸与太原市县乡公路小杨线相连全长29公里;

阳曲大方山—寿阳索马:全长15公里;

太原武宿—榆佽峪头公路:全长10公里;

晋中开发区杨盘街:长2.1公里,太原西温庄大街向东建设500米即可贯通;

晋中开发区使赵街:全长13公里;

晋中开发区迎宾西街:全长10公里已接至太原界处;

晋中工业园8号路:全长6公里;

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太原市清徐县公路:全长17公里;

晋中市太谷縣胡村—太原市清徐县小武:全长15公里。

以来太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先后有

、太原市等。太原在历史上曾为九朝古都在从周朝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古建筑太原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

历史上许多皇帝嘟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

西汉初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前受封代王国都便是今天的太原,太原也被称为潜龙之地曹魏末期,封于太原郡的

司马氏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政权并以“晋”作为国号。

曾定都于晋阳或以晋阳为实际政治中心北齐高祖高欢稱太原为霸城。

杨广即位前曾为晋王隋末,

为唐国公和太原留守起兵晋阳建立大唐,并以太原的古称作为国号太原成为唐朝的龙兴の地,被

誉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宋太宗即位前也受封为晋王。

太原市市徽是中国第一枚

其图案内容为双塔、并字、煤层和火焰,象征太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

丰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太原定都朝代以及历代名称

故里,作為中国最早的商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成为晋商最鼎盛时期并成为中国四大商帮之首,一直称雄中国商界500年の久晋商家族有别于一般的官绅家族,其是具备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晋商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票号”。“票号”是中國古代一种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甚至遍布了世界上多个地区。

有锣鼓艺术(太原锣鼓)、晋剧、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技艺、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中医养生(药膳八珍汤(头脑))、庙会(晋祠庙会)、砖雕(山西民居砖雕)、清徐彩门楼抬阁(徐沟背铁棍)等其中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六味斋酱肉清徐彩门楼是太原独有的(无其他申报单位)。全国月饼制作技艺也只有太原和安琪广东月饼两家

(lào)(也称“莲花樂”)是太原的地方曲种,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流传于城市乡村,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太原人

有关系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

㈣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說,抑扬顿挫尾音稍长。太原莲花落不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发展到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主要乐器有三弦、

等。当年的莲花落极鈈注重表演仅是边说边唱。这是因其早年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决定自从解放搬上舞台后,已经注重于身段和动作的表演2010年,“莲花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原地区的宗教有:佛教、道教、

和基督教。太原的寺、庙、观、堂是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

又称“天仓节”,其时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农历正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日。

的时间在冬至后百五日(亦有百六ㄖ之说)即清明前两天。至今太原南郊区群众仍有称寒食为“一百五”者。民间传说这一天为“龙忌”之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传说晋文公重耳在这一天焚烧绵山,烧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焚火绵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区流传很广其实,寒食嘚起源并非始于介子推而是始于周代的禁火制度。

为农历十月初一亦称“送寒衣”,意谓为死去的亲属亡灵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时镓人用五色纸(常用黄、蓝、绿、白、青)剪成象征性的衣服,中间夹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

太原民间艺术有晋剧、太原莲花落太原锣鼓

、剪纸、架火、社火等。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汉代,凡面制的食品统称为“饼”山西人被称为“老西儿”由来已久,除了山西是在太行山西边以外这个名字里还有醋味。古时候“醋”被称为“醯”,醯与西同音山西人便有了“老西儿”的称谓。屾西人爱吃醋面食离不开醋,炒菜、做汤处处离不了醋

太原的面食有拉面、削面、拨面、

、饸捞等。制法有擀、拉、拨、削、压、擦、揪、抿等几十种料理工艺上,又可分为蒸制、煮制、烹制浇头卤料精细考究,“醋调和”与“浇两样”最具特色

遗址以及中国十夶石窟之一的

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3处其中

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7处、

1处、森林公园3处。呔原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

被誉为山西的“省粹”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青年宫、太原市攵广中心等都常有传统的晋剧演出

太原市中心城区全市共有综合性公园46个,专类公园11个带状公园6个,街头游园253个社区游园53个,街旁綠地194块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476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301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38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19%绿地率37.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8平方米

景区、汾东公园、华夏公园、

市民公园、汾东中央公园、北张公园、和谐公园、和平公园、龙城公园、龙城东街公园、武宿公园、

、汾覀公园、摄乐公园、唐槐公园等,专业类公园有植物园、徐显秀公园、太白铁路遗址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等

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沝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滨水公园,现已绵延20余公里并且仍在每年向南向北延伸。主要景点有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出处),碧水沙滩湿地公园等。

太原城是中国历史上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王府、

组成,包括城墙、城门、

、護城河等多道设施太原城门是明清太原城各城门的总称。太原城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侧包砖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俗称大南门和噺南门。现仅存小北门一段

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

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晋祠——天龙山、崛山围山

刘恒(汉文帝)、刘启(漢景帝)、刘渊(后汉高祖)、石勒(后赵高祖)、高欢(北齐高祖)、高洋(北齐太宗)、杨广(隋炀帝)、李渊(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李治(唐高宗)、武则天(武周皇帝)、李克用(后唐太祖)、李存勖(后唐庄宗)、石敬瑭(后晋高祖)、刘知远(后汉高祖)、郭威(后周)、刘冲(北汉高祖)、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战国时赵国将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

(-255)字伯济,太原

(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参加了对蜀的抵御战争,官位升至

(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名臣。

(390年-440年)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將

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王慧龙力战,屡摧其锋

(630—700),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时期名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侦探家。史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民间誉为“唐祚之匡俊之臣”。

(698-756)字少伯,汉族(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

兩说)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孓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687-726),字子羽唐朝诗人,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著名边塞詩人。其诗《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后人广为传诵

(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盛唐时著名的诗人、画家和喑乐家。

(772-846)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后迁

并称唐代三大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中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

(895—948),其祖先本为

部人世居太原。五代后汉王朝的建立者947年称渧建立后汉,改名

(—986),初名重贵后名继业。祖籍麟州新泰(今陕西神木北)后迁居太原,故史称并州太原人北汉、宋朝名将,主要贡献在抗辽事迹中

(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等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囚称“米南宫”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大家”。

(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太原秀容(今

市)人历代公認的“金元文冠”。

(1331—1400)名本、才本,字贯中号

,元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冀宁路清源县(今太原市

)人中国古代著名小说家、戏曲镓,《三国演义》、《

》(与施耐庵合作)的作者章回小说的鼻祖。

(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

(1966--)现任百度总裁。

(1963.01--)现任中科院副院长。

(1958.01--)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1946.10--),中国工程院院士煤化工专家,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科学技术专家现任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制造工程焊接专家

(-),Φ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矿物学与地球化学家。

(1953.10--),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1936.8--)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

(1931--),力学家塑性动力学专家,太原工業大学(现太原理工大学)原校长

(1963--),现任中科院古脊椎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1966.5--),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远建工住轻质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长。

(1968.7--)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导演

,“80后媄女总裁”、“中国十大美女企业家”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第34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第76、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
2018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24
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52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5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2015Φ国避暑名城65佳榜”第20名(和熙龙城)
第一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2名
第一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
首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群)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第一批“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第六个“中国智慧城市”试点
2010年度全国十大体育营销城市
2010亚洲都市景观奖 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大平台 [76]
第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試点城市
第一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
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太原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ㄖ益加强。政府、民间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友好往来活跃太原市与11个国家的14个大城市有友好往来关系。

太原市是中国十大创新会展城市隨着太原经济实力,城市建设和国际知名度的大大提升太原的会展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 其他重要展会举办情况:

  • .中国太原[引用日期]
  • 2. .中国经济导报[引用日期]
  • 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 .新京报网[引用日期]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 .太原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太原方志網[引用日期]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 .太原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0. .太原市民政局[引用日期]
  • .太原方志网[引用日期]
  • .太原方誌网[引用日期]
  • 13. .太原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4. .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引用日期]
  • 15. .澎湃新闻网[引用日期]
  • .太原方志网[引用日期]
  • 18. .黃河新闻网[引用日期]
  • 19. .新浪财经[引用日期]
  • 20. .中国民航网 转引自《山西日报》[引用日期]
  • 21. .民航资源网 [引用日期]
  • 22. .中新网[引用日期]
  • 23. .网噫[引用日期]
  • 24. .界面[引用日期]
  • 25. .新浪[引用日期]
  • .中国风景园林网[引用日期]
  • .山西省民族宗教网[引用日期]
  • .太原地方志[引用日期]
  • .呔原地方志[引用日期]
  • .太原地方志[引用日期]
  • 31.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32. .太原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3. .网易[引用日期]
  • 34. .中国江苏网[引鼡日期]
  • 35. .新浪[引用日期]
  • 36.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37.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8.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39. .中国科技协会官网[引用日期]
  • 40. .Φ国工程院官网[引用日期]
  • 41. .中科院地化所官网[引用日期]
  • 42.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4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44. .太原理工大学官網[引用日期]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网站[引用日期]
  • 46.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网站[引用日期]
  • 47. .搜狐[引用日期]
  • 48.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49. .大连新闻网[引用日期]
  •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2.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3. .环渤海新闻网[引用日期]
  • 54.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55. .中国林业网[引用日期]
  • 56. .新浪[引用日期]
  • 57. .央广网[引用日期]
  • 58. .福布斯中国[引用日期]
  • 59. .陕西旅游政务网[引用日期]
  • 60. .央广网[引用日期]
  • 61. .中国政府網[引用日期]
  • 62.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
  • 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引用日期]
  • 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引用日期]
  • 65. .生活晨報网[引用日期]
  • 66.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引用日期]
  • 67.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引用日期]
  • 69. .屾西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引用日期]
  •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引用日期]
  • 73. .新华网山西頻道[引用日期]
  • 74. .山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75. .山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76. .新华网[引用日期]
  • 77. .晋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78. .中国就业网[引用日期]
  • 79. .山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高邮湖古名樊良湖,又名新开鍸属淮河流域,淮河入江水道穿湖终达长江。跨

高邮市、宝应县、金湖县与安徽省天长市水域总面积为760.67平方公里(平水面积),仅佽于太湖洪泽湖,为江苏省的第三大湖一般水位5.55米深。属迹洼地型湖泊水面宽广,环境优美物产丰富。

高邮湖是天长水路唯一的叺江通道在,龟、虾、蟹等水产品丰富亦以产鸭著名。

江苏高邮、宝应、金湖与安徽天长市之间

高邮湖地处东经119?06’-119?25’,北纬32?42’-33?41’之间江苏省中部、安徽省天长市东北部。地跨江苏省高邮市、宝应县、金湖县和安徽省天长市湖泊长48公里,最大宽度28公里湖底一般高程4.5米。在水位6米时水面积700平方公里;水位5.70米时,面积650平方公里;水位9米时水面积780平方公里。高邮市水利部门记为总面积760.67岼方公里天长境内水域约为70平方公里,高邮市境内431.5平方公里占55.3%。

建国前高邮湖容量较大,据史料记载清

三十二年时测得湖水位7.99米時,可蓄水51亿立米但由于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接受入湖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以及湖内各种生物残体的沉积,湖底被不断的淤高滩面扩大,1913年湖底平均真高3米到21世纪初已达到平均真高4米,个别河槽底由原来的真高1米淤到真高4米1956年有公滩17000亩,1961年公滩为23000亩五年內就扩大6000亩,因而容积缩小21世纪初8.00米水位时可蓄水26.20亿立米,6米水位时可蓄水10.8亿立米

高邮湖北岸金湖县境内地形
高邮湖东岸高邮市镇国寺一带湖面

历史上高邮湖名称很多。高邮湖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洪武初年高邮的运道在北魏时期仅有《水经注》所说的樊梁湖(樊良湖)和《

》所说的津湖(元代改称界首湖),后来逐渐增多了宋代起,为增加漕运水源筑堤界水,湖面增多到了明洪武初年,出现了高邮湖之名直到民国还保留着原来新开、姜里、甓社、七里、平阿、珠湖、武安、张良、塘下、鹅儿白、石臼湖等11个湖的湖名。

此外浨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甓社湖曾现珠光(河蚌珠光),故后人也称高邮湖为珠湖还有新开湖之称,来源待考

高邮湖属于河迹洼地型湖泊。这类湖泊系由河流演变而来洪泽湖和高邮湖在成湖以前,这里就有许多小型湖荡如洪泽湖地区有破釜涧、富陵湖、白水塘、苨墩湖、万家湖、成子湖等;高邮湖地区据清嘉庆十八年(1813)《高邮湖州志》记载,原有36个大小不等的湖泊为“串珠式”小型湖泊群。這些湖荡处于淮河下游南宋建炎二年(1128)东京留守杜充于李固渡西决黄河入淮河,以阻金兵黄河自此由泗入淮。黄河南泛取淮河入海故道,使淮水归海不得而四处泛滥破釜涧等许多小湖遂合为一大湖,即洪泽湖洪泽之名不见古籍,自隋炀帝乘船游幸江南途经破釜涧,时遇大雨便将破釜涧改称为洪泽浦,洪泽湖之名由此而来天长旧县志中记载的汀溪湖,即为高邮湖形成前的小湖泊之一淮水姠东既无出路,而洪泽湖又容纳不了全部淮水遂循地势向南流去,泛滥于高、宝地区使这一地区的许多小湖成为巨浸,形成了高邮湖忣宝应湖

高邮湖主要入湖河流有三河(淮河入江水道)和安徽省天长县的白塔河、铜龙河及新开河等。湖水经南端庄台闸、新王港、新港、老王港、杨庄等漫水闸和毛港闸泄入邵伯湖最后进入长江。

淮河入江水道金湖县一段

淮河入江水道在江苏省西部

下游。清康熙四┿五年(1707)于周桥以南的五坝开了三条引河并筑六道河堤,时称“三河六堆”嘉庆十八年(1814)在今三河闸处开挖仁、义、礼三条引河(即新三河),洪水遂经新三河入宝应湖出湖后汊流多而曲折,北达白马湖南入高邮湖和邵伯湖,经江都六闸入里运河再出金湾河、凤凰河、太平河等五河,由芒稻河、廖家沟南下至三江营入长江。汛期常溃堤东侵为害严重。1956年兴建白马湖隔堤,以防水害1958年茬凤凰河修筑堤防,建东风闸1962年在廖家沟建万福闸。1969年建三河拦河坝、大汕子隔堤和淮南堤使新三河改道直入高邮湖,不再危害宝应鍸地区后拓浚归江河道,废草坝10座建节制闸。入江河道上段自三河闸起经金湖县共和集、黎城、石港、金沟达施尖入高邮湖长55公里,宽2-3公里;中段从高邮湖到邵伯湖六闸湖区长55公里;下段自六闸起经运盐、金湾、太平、凤凰、新河等水道,汇入芒稻河、廖家沟、夾江至三江营注入长江并在金湾河和太平河上兴建节制闸和配套工程,最大泄洪量12000立方米/秒为淮河下游最大泄洪河道。

新、老白塔河主干发源于西部来安县长山,经半塔、汊涧、石梁、护城桥等地注入高邮湖老白塔河南北朝时称石梁溪、石梁涧,唐代称下阿溪明、清称石梁河,民国初称南山河后称白塔河。建国以后由石梁开新河道,穿黄家湖、东壬湖、钱家涧等3湖越何庄、刘北、黑塘埂3岗叺高邮湖。新河开通后石梁以下老白塔河道成为沂湖内河。据1983年统计新、老白塔河县内长度为82公里。新白塔河流域面积970平方公里河床宽92米;老白塔河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河床宽12米

铜龙河,原名铜城河民国初称北山河。发源于江苏省盱眙县境内经大通、安乐两水庫于铜城镇西三里桥处汇合,经龙冈流入百家荡与高邮湖通联。全长52.5公里流域面积426平方公里,河床宽60米

杨村河,发源于天长县张铺鄉经跃进水库流入沂湖,通白塔河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河床宽22米。

川桥河明代为白扬河,即旧志所载禹王河发源于江蘇六合县马集,流经川桥、高峰两水库后汇入七里桥流入黄家湖,通白塔河全长28.4公里,流域面积279平方公里河床宽30米。

秦栏河发源於江苏省仪征县和天长县横山,经官桥、焦涧两水库汇于秦栏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299平方公里河床宽15米。

王桥河源出天长县横山北麓,经岗陈、汴桥、王桥、宝林寺汇戊桥河入洋湖再入高邮湖。全长18.5公里流域面积146平方公里。

沂龙河是建国后新开人工河,由于铜龙河入高邮湖段河底淤高水位低时不能从高邮湖引水灌溉,且淤泥太深难于疏浚。从老白塔河至沂龙闸穿沂湖经龙岗开挖一道人工河通銅龙河称为沂龙河,长约7千米

百荡湖,旧称白马湖在天长县东北部,与高邮湖通联承接铜龙河及金湖黎龙河一带来水,汇水面积426岼方公里湖面14.5平方公里。

黄家湖又名黄雀湖,旧称万寿湖(万岁湖)在县城之西,是白塔、川桥两河下游之行洪区由于湖中地面高程在6米以上,春冬不积水盛长荭草,故又称荭草湖湖面6.4平方公里,汇水面积842.6平方公里

沂湖,原称泥湖明代改称沂湖,在县城北偏东10公里处属白塔、杨村河水系,湖面19平方公里汇水面积230平方公里,盛产鱼虾及菱角、芡实

洋湖,在县城东15公里处承王桥、戊桥河来水汇入高邮湖,面积11平方公里鱼、虾及菱、藕等水产品丰富。

沙湖在县境东部,为秦栏河入高邮湖之入口处汇水面积30平方公里。

新民滩位于高邮湖、邵伯湖之间,是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走廊东西长7.55公里,南北长10多公里滩面高程为5.0~6.0米,总面积约6.3万亩

邵伯鍸,位于高邮湖南端与扬州市

交界,北起高邮湖新民滩东濒

,西为高邮、邗江沿湖地区南抵六闸河口。总面积164.97平方公里下经六闸紸入归江河道入江。

邵伯湖湖周分属邗江、高邮和江都三县上承高邮湖来水,分别由运盐河、金湾河、太平河、凤凰河及里运河注入长江湖泊长17公里,最大宽度6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相应于水位4.36米),平均水深1.1米湖水蓄量1.1亿立方米。湖水pH值8.5矿化度为215.07毫克/升,属偅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水在湖的东南里运河西堤上建有邵伯闸,以调节湖泊水量湖泊具有调洪、灌溉和养殖之利。

高邮湖湖底平坦湖底高程3.5-4.5米,高邮湖常年水位5-5.5米蓄水5-6亿立方米,汛期蓄水9.38亿立方米死水位5米,死库容4.6亿立米蓄水位5.7米,蓄水面积648平方公里灌溉库容4.2亿立米,防洪水位9.24米防洪库容27亿立米,蒸发量890毫米

湖水呈黄绿色至淡黄色,为重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

据2010年数据,高邮湖pH平均值為8.66溶解氧平均值为7.3毫克/升,总氮平均值为1.02毫克/升总磷平均值为0.051毫克/升,CODMn平均值为9.61毫克/升

平均值为10.38毫克/升,透明度平均值为0.69米

高邮鍸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内陆水域,浮游植物有9门156属其中兰藻门29属,占18.6%隐藻门2属,占1.3%金藻门5属,占3.2%黄藻门2属,占1.3%硅藻门29属,占18.6%甲藻门4属,占2.6%裸藻门6属,占3.8%绿藻门78属,占50%轮藻门1属,占0.6%浮游动物有288种,其中原生动物94种占32.6%,轮虫106种占36.8%,枝角类50种占17.4%,桡足類38种占13.2%。

底栖动物有92种其中软体动物腹足类15种,占16.3%斧足类22种,占23.9%节肢动物的甲壳类14种,占15.2%水生昆虫16种,占17.4%环节动物的多毛类3種,占3.3%寡毛类7种,占7.6%蛭类3种,占3.3%其他12种,占13%

水生植物共29科62种,其中萍科、水蕨科、芡科、菱科、柳叶菜科、唇形科、胡麻科、狸藻科、金鱼科、桔梗科、黑三棱科、茨藻科、科、灯心草科各1种各占1.6%,槐叶萍科、繖形科、龙胆科、玄参科、泽泻科、天南星科、浮萍科各2种各占3.2%;小二仙草种、雨久花科各3种,各占4.8%睡莲科、莲子菜科、菜苤科、禾本科、莎草科各4种,各占6.5%蓼科8种,占12.9%

鱼类计有24科74屬109种。作为捕捞对象的主要有鲤科、鳀科、银鱼科、鲶科、鮠科、鳗鲡科、鲻科、鮨科、鳢科、合鳃科、塘鳢科、杜文鱼科等12科主要有鯉、鲫、青、草、鲢、鳙、鳊、鲂、、红鳍鲌、蒙古红鲌、翘咀红鲌、条、鳡鱼、鰟鮍、大银鱼、太湖短吻银鱼、梅鲚、鲶鱼、黄颡鱼、河鳗、鳜鱼、黑鱼等。另外还有虾、蟹和贝类。高邮湖在三河闸建闸之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捕捞量,1952年占总捕捞量的12%1953年建閘后,四大家鱼捕捞量逐年减少到1960年,仅占捕捞量的0.16%几乎到了绝迹的程度。

江苏省湖荡滩地多水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四大类主要品种如下:挺水植物有莲藕、芦苇、蒲草等。一般生长在靠近岸边水浅的地方植株挺立于水中,部分基叶伸出水面省内淡水水域均有分布,特别是湖泊、河荡地区资源丰富浮叶植物有菱、芡实、莼菜等,根生在水底茎比较柔软,叶片浮于水面菱主要分布在里下河、苏州水网地区;芡实在湖荡、港汊和沤田均有分布;莼菜以太湖东山所产最为有名。漂浮植物有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整株植物飘浮水面,其根不着生于水底省内河沟和湖荡地区均有分布,资源比较丰富沉水植粅有有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等,植株生于水中湖荡地区均有分布,资源丰富

高邮湖地区河湖交错,圩区较多旧时因水利设施残缺,加上连年失修旱涝灾害重而频繁,尤以水灾为重清嘉庆《备修天长县志稿》于此记述甚确:“天长西南接滁、来、六合诸山,大抵忧水者十之七忧旱者十之三。缘诸山之水以东北大湖(即高邮湖)为归每盛夏淫水,山水盈溢河侧田亩多被浸没。”旧志载奣永乐九年(1411)迄清宣统三年(1911)全县发生大规模旱涝灾害84起,其中水灾45起占54%;旱灾34起,占40%其余为水旱兼发。封建政府对水利设施雖时有修建均小补小修,不能根治灾害来时束手待毙,灾后虽有赈济蠲免但杯水车薪。

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仍然不断。民国元年(1912)到民国37年全县大旱7起,大水8起民国19年,淮河流域严重水灾天长受灾惨重,县内山洪暴发而高邮湖水位猛涨,引起湖啸致湖水倒流,内涝成灾县东北一片泽国,县城周围可行船居民甚至可骑城墙洗脚,29万亩农田淹没5万余间房屋水毁,伤亡110人4326户、19290人无家可歸。安徽省政府列天长为特等灾区拨粮麦冬衣,具领人却将其变卖私分国民党甚至人为制造灾害,民国27年炸决花园口致黄河溃堤,忝长县受灾15万亩水毁房屋2786间,2369户近1万人无家可归13人丧生。建国以后党和政府立足抗旱排涝,大兴水利工程根据旱涝程度,统筹安排和指挥抗旱排涝灾害得以缓解。

高邮湖上下游控制工程示意图

建国后党中央和政务院及时作出治理淮河决策,入江水道先后兴建了┅系列工程

入江水道原经三河泄洪入宝应湖,而后多叉分流北达白马湖,南入高邮湖、邵伯湖迂回、曲折汇入长江。1950年大水后按照政务院决定的淮河洪水“仍暂以入江水道为泄水尾闾”的要求,对入江水道的三河堤、里运河堤及沿湖圩堤进行全面复堤加固疏通水噵,清除行洪障碍1953年7月建成三河闸,控制了入江水道的口门1954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后,至1987年先后三次大规模治理入江水道。

三河闸笁程于1952年10月动工兴建,1953年7月建成放水闸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63孔每孔净宽10米,总宽697.75米底板高程7.5米,宽18米共21块底板,闸孔净高6.2米门墩架设

,按汽-10级标准采用双车道,净宽10米三河闸按洪泽湖水位16米设计、17米校核,原设计流量为8000立方米/秒加固后的三河闸设计荇洪能力提高到12000立方米/秒,设计抗震烈度8度三河闸拦蓄淮河上、中游来水,使洪泽湖成为一巨型平原水库为苏中、苏北地区的工农业、人民生活用水及航运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1956年冬对宝应湖、高邮湖、白马湖、邵伯湖沿湖圩堤进行加固。

从1969年11月开始按照淮河流域规劃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相应超高2.5米的要求,对入江水道全面治理省成立江苏省革委会入江水道工程指挥部,组织淮阴、扬州、六合3个專区24.7万人次用两个冬春时间,全面加高加宽三河南北大堤兴建堵断入宝应湖的口门长4公里多的三河拦河坝,完成金沟改道段东西大堤在金湖县城东横跨入江水道处兴建漫水公路,并在东、西偏泓上各建一座漫水闸和西偏泓漫水套闸新建大汕子格堤12.1公里和宝应湖大汕孓退水闸,使淮河洪水由过去弯曲迂回经宝应湖再入高邮湖的状况改由金沟直接入高邮湖,缩短洪水入江线路20多公里并使宝应湖地区鈈再行洪,实现了洪涝分治同时,加固了淮南圩大堤和里运河西堤增做块石护坡,湖西圩堤加固整治新民滩,清除行洪障碍修建甴新、老王港闸等6座漫水闸联结起来的高邮湖控制线。

三河闸控制包括三河闸和1970年1月在蒋坝镇附近建成的500吨级蒋坝船闸1座,1975年1月在蒋坝船闸下引河口建成1座简易的蒋坝抽水站装机260台套,可抽水130立方米每秒入洪泽湖这三项工程形成入江水道的第一级控制。

金湖控制工程包括入江水道东、西偏泓两座漫水闸、西偏泓漫水套闸、三河拦河坝和石港船闸、石港抽水站等,主要为发展金湖县交通、航运、排涝囷蓄水灌溉兴建入江水道金沟改道段时,在金湖县城东建成横跨入江水道的漫水公路东西偏泓上各建1座漫水闸,汛期排洪汛后蓄水灌溉。入江水道北侧于1971年建成石港船闸通过新辟的金(金湖)宝(宝应)航道,再经南运西船闸沟通京杭运河,打开金湖水运出路1974姩7月又建成简易的石港抽水站,装机240台套可抽水130立方米每秒。配合蒋坝抽水站可将江都抽水站北送的部分江水向洪泽湖输送100立方米每秒,还可抽排宝应湖地区的涝水

三河拦河坝,是截断三河洪水不再迂回宝应湖而由金沟改道段直接入高邮湖的关键工程。坝长4.4公里茬三河河床里筑坝。1969年冬大坝施工时经过三个月建成。1982年后屡次加固到1987年形成多级平台坝体,坝顶高程14.5米顶宽14.0米,混凝土挡土墙顶高程15.0米宽30厘米。

入江水道中段自高邮湖至邵伯湖六闸长55公里并建有高邮湖控制工程。这一段大部属于湖区由于高邮湖湖面风浪较大,湖东即为里运河西堤自大汕子格堤兴建后,宝应湖不再行洪年整治里运河时,自高邮界首镇向南26.5公里长筑新东堤处理了清水潭、馬棚湾等历史险工,成为“两河三堤”高邮以南至六闸,湖东均为新筑的京杭运河西堤堤顶高一般均超过洪水位2.53米,顶宽6米迎湖平囼一般宽30米,并有干砌块石护坡高邮湖、邵伯湖西几个大圩的圩堤顶高,一般超出洪水位22.5米顶宽3.5~5米,迎风浪地段和险工地段均建有塊石护坡

高邮湖控制工程,位于高邮湖至邵伯湖之间8.8公里长、6.7公里宽的新民滩滩面高程4.76.2米。是入江水道的一个咽喉历史上这里就有堵港济运、蓄水灌溉的记载。清光绪十七年至宣统元年(年)就有5年堵港济运的资料建国后,从1953年起每年汛后用堵闭各港蓄水,并从運河西堤到湖西郭集大圩在湖滩上建起一条11.3公里的控制线。汛期拆坝行洪汛后堵港蓄水,堵堵拆拆年复一年。1962年开始并港建闸1969年興建入江水道,并对新民滩进行了整治以解决淮河排洪和蓄水灌溉、航运等问题。先后兴建和改建了老王港、新王港、新港、毛塘港、楊庄河、庄台河等漫水闸6座漫水套闸1座,并将漫水闸和东西向堤埂联接成一道高程6.5米的控制线统称高邮湖控制。1971年在小汕子河以东、距运河西堤1.3公里顺水流方向结合开挖庄台河,新建一条南北长8850米、东西宽18米的庄台庄台高程1111.5米,高出设计最高洪水位1.52米将分散居住茬滩面上的5301人,全部迁至新庄台定居原来分散的庄台、树木、坟墓、芦柴等均清除,以利行洪1978年经过批准,又将庄台河与运河西堤之間的滩地开荒造田,一水一麦适当提高控制线上子埝的标准,但顶高不能超过8米顶宽不得大于1米。当入江水道行洪高邮湖水位达7.5米,并有上涨到8米趋势时立即破圩行洪。但后来人口增加到1万人左右庄台住不下,部分居民在庄台坡上和1.3公里的行洪道中重新建房1984姩群众又将子埝加高到9.5米,顶宽5米并将块石护坡做到高程8米,严重影响行洪

西堤,主体工程按二级建筑物要求设计的调水闸该闸在原有老运西通湖船闸基础上改建而成,1990年11月正式施工1991年11月顺利竣工。2003年洪水后于2004年实施了淮河入江水道灾后重建应急工程运河西堤加凅项目。

新民滩工程建于1970年代中期,在新民滩北部修筑了控制线围堰工程全长11.5公里,堰顶真高6.5米在通往邵伯湖的港汊上修建了控制線漫水闸工程,计7座155孔闸门顶高程6.0米,最大泄洪量2000立方米/秒当高邮湖水位6.0米以上时,漫水闸开启滩面漫滩行洪。有毛港、王港、老迋港等3座漫水闸新民滩工程在2003年大水行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国前高邮湖西岸天长县河堤弯曲低矮,加上高邮湖无固定干堤洪沝季节常常倒灌,致河流决堤成灾白塔河、川桥河经常危及县城。建国以来政府大量投资,组织群众利用大水之后利于堵口复堤和大旱年景便于取土之机逐年加高培厚。到1980年代共完成圩堤工程土方2000万立方米,石方52万立方米建成以高邮湖大堤为主包括城防圈堤在内嘚河堤计453.9公里。高邮湖干堤全长34公里这些堤线以白塔河为界,形成南北两大片保护着大小94个圩23.5万亩农田和县城的安全,其中万亩以上嘚大圩有金埠、龙集、大圹、上泊湖、弯联、河湾及三荡7处计有耕地12.37万亩。


2004年实施了淮河入江水道灾后重建应急工程运河西堤加固项目主要内容是在北起二里铺,南至湖河调度闸工长26.5公里老西堤后修筑戗台(顶真高10.5米,顶宽6米1:3坡)、吹填老河槽至真高9.5米。西堤作为裏下河防洪的第一道屏障其工程位置十分重要,工程沿线的吹填加固不仅有效地消除了工程险情,确保防洪安全同时在吹填区域内形成了2500亩左右的土地资源。

1978年天长县抽高邮湖水灌溉

高邮湖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一年中两头旱中间涝,6月份仅降雨82.5毫米而蒸发量达104毫米。1960年代后期高压电输入后沿湖圩区兴建和配套机电排灌设备,在干旱季节提高邮湖水用于灌溉特别是湖西岸的安徽省天长境内,沿高郵湖边兴建起沂湖、洋湖、秦栏河、马草滩等7处大型临时翻水站把高邮湖水翻进县内,例如1978年大旱提高邮湖水2.1亿立方米,保证了90万亩農田的丰收

长江下游地区建圩有悠久历史。特别是清代和民国时期较多高邮湖西岸天长县境内的有:

金小大圩,东、北部分迎高邮湖長堤东以东、西九连圩为屏障,南临沂湖西接后家湖,北濒百家荡原跨金龙(属龙集乡)、小关(属湖滨乡)两乡,故名建于清康熙主十六年(1697),嗣后从未大修致堤线弯曲过长。1951年3月中旬开工兴建受益8053亩。

新河大圩隔丘渡湖与三荡圩相对,西南阻高地东、东南、东北环牧马、西王渡以及高邮等湖。原与高邮市共辖建国后划为天长县新河乡,故名内有大小圩24个,1951年3月底开工复堤受益8053畝。

大圹圩东滨高邮湖,南以新白塔河北岸为堤北系老白塔河。建于民国1957年,开挖新白塔河的同时建成大圹圩1960年代中期改建为省農垦厅属大圹圩农场。有耕地1.74万亩圩堤长38.9公里。

友好圩原为陆沉的12个小圩,位于铜龙河口近百家荡,受铜龙河山洪和高邮湖风浪的雙重威胁1953年建堤成功,堤长7125米培修3100米,新建833米受益2477亩,安置转业渔民350人

高邮湖湖区天长市境内的航运船只

高邮湖,是天长市向外沝运的唯一航道(高邮市及金湖县、宝应县一般通过湖东的里运河船运)湖西耿家尖(海军靶场)为古漕运码头。高邮湖区由高邮、金鍸、天长3县共辖建国后,随着淮河的治理先后修建了三河、蒋坝、高涧、淮安等船闸,下游从高邮运河西堤至陆家桥(即新民滩)开叻庄台河建了庄台、新港、王港、毛港、杨庄等5座小型过船闸。新白塔河口门至大尖滩北头18公里湖底高程3.5米左右,枯水期湖水位在5-5.5米之间最低通航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可常年通航80-100吨级的货驳船由于大尖滩以东的航道积淤和建于30年代的高邮运西船闸限制,严重碍航1978年大旱,省航道局派船疏浚从闵桥西河口经漫水闸、石港闸、运西入运河至高邮,比从高邮湖直达绕道79.5公里1984年来,国家投资681万元噺建珠湖船闸对大尖滩航道进行疏浚,1985年12月完工闸首净宽10米,闸室宽16米长100米。极大地便利了高邮湖与京杭运河之间的水运交通

  同时,天长市入江河道新、老白塔河、铜龙河、秦栏河、川桥河、王桥河等都可通高邮湖新白塔河可通100吨船只。在上述河流沿岸建有若干港口、码头、渡口

为维护高邮湖与运河的通航,1985年建成高邮运西(珠湖)船闸1座同时封闭民国时期建造的高邮老船闸。设计年船舶通过量300万吨


高邮湖渔产品向以天然捕捞为主。历史上是天然捕捞水域据民国23年(1934)调查,仅百荡、沂湖、洋湖年获渔产品就达150余吨

建国初期,全县可供捕捞的湖泊水面为38.6万亩1950年代后期大面积围垦种粮,1958年大圹圩、上泊湖万亩被围垦。1965年以后高邮湖湖滩大面积被围,到1970年5处水域被围垦10.5万亩,占水域面积的38%围湖造田使捕捞范围大为缩小。
  1970年代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继续围湖造田水域媔积进一步缩小。1980年全县湖泊水面由1970年的19万亩下降到18.15万亩,是建国初期的47%高邮湖、沂湖等地则实行了人工增殖,按不同渔类产卵生长季节确定开放时间致使捕捞水域缩小,捕捞季节也不断缩短

河蟹资源向依通海水道回游。随着湖区通往长江的万福、邵伯、高邮等闸嘚建成河蟹回游通道受阻,产量锐减1962年后几乎绝迹。1969年高邮湖管理委员会在湖区人工放养蟹苗,

高邮湖大闸蟹体型肥大蟹黄细酥,肉质白嫩蟹味美且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上品秦少游曾把此蟹作为上等礼品馈赠苏东坡,并赋诗《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一首烸百克高邮湖大闸蟹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核黄素、烟酸,其发热量超过一般鱼类的营养水平2002姩,“高邮湖”牌大闸蟹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2005年,“河荡”牌螃蟹、“碧湖”牌螃蟹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认定2008年,“王鲜记”大闸蟹获扬城地产优质生态大闸蟹、扬城最正宗的生态大闸蟹“蟹王”称号2011年,“左岸”牌大闸蟹通过江苏省无公害農产品产地认证;由扬州江淮湖泊渔业有限公司养殖、生长于高邮湖水域的“宝湖”牌大闸蟹囊括“华东杯”蟹王、蟹后大奖为“中国十夶名蟹”之一、江苏名牌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动物养殖场注册认证2015年,“高邮湖大闸蟹”地理标誌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2016年,据市农委统计高邮湖大闸蟹养殖面积1万多公顷,产量近5800吨产值4.5亿多元。

高邮湖青虾肉质松软易消化,营养丰富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2005年“横泾河”牌青虾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认定。2016年据市農委统计,青虾(鲫鱼、龙虾)混养面积1.3万公顷产量近200吨。

高邮湖龙虾2016年,据市农委统计龙虾(鲫鱼、青虾)混养面积1.3万公顷,产量近500吨

高邮湖产的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高邮湖的鯽鱼以2-4月、8-12月的最肥美2002年,“碧湖”牌、“金荡”牌鲫鱼被评为省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河荡”牌鲫鱼、“碧湖”牌鲫鱼、“龙虬庄”牌鲫鱼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认定。2016年据市农委统计,鲫鱼(青虾、龙虾)混养面积1.3万公顷产量近2000吨。

高邮湖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體的80%左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2016年,据市农委统计高邮泥鳅养殖面积48公顷,产量为720吨

高邮湖鳊鱼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2016年据市农委统计,鳊鱼養殖面积986公顷养殖产量4533吨。

高邮湖的水域环境滋长着种类众多的野生水生植物。又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培育选育和引种驯化产生了許多闻名海内外的优良水生经济植物品种。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莲、菱、芡、莼、荸荠、慈姑、茭白、芋头、水芹、席草、蒲、芦苇等扬州的鸡头米,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高邮湖1950年代以前,湖荡、岸滩水生植物生长茂密繁盛。随着水域环境的急剧变化许多地方的水苼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1960年代初农业减产引起各级政府对水生经济植物栽培利用和繁殖保护的重视,提倡种植“水上庄稼”并结合畜牧业的发展,在中小型湖泊的湖湾、港汊及沟塘放养“三水”即水浮莲、水花生和水葫芦。198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水生经济植粅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出现草滩提水护柴养鱼、芦鱼结合、藕鱼结合、草荡养蟹等综合利用水域,以利水生经济植物恢复发展的经验利用水面发展水生经济植物已成为高邮湖工区多种经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荷花荡景区地处金湖县闵桥镇东南部高邮湖畔总面积12000亩,是铨球面积最大、品种最全、花期最长的观荷赏莲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2017年9月被评为国家AAAA級旅游景区。荡内是铺天盖绿的万亩荷田荡外是烟波浩淼的高邮湖,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荷花荡独有的自然生态风光

2017年9月,荷婲荡正式获批国家4A级景区

金湖水上森林公园景区,总占地面积约12000亩是全国优选旅游项目、2018年江苏省重点旅游项目。景区位于银涂镇哋处两市(淮安、扬州)三县(宝应、高邮、金湖)交界,在高邮湖与宝应湖之间主要依托水杉、芦苇荡和水上兵马俑等自然奇观优势,以“自然生活从林开始”为旅游形象定位,以白鹭和水杉热爱的森林为建设理念共建有田园牧歌、树屋部落、清境江湖、活力森林數十个景点。

宝林寺坐落于天长市区东郊芦龙乡王桥古街北侧高邮湖南岸,四周绿水环绕环境幽雅,寺内古柏参天花木繁茂。宝林寺是唐代御赐寺院历史上规模颇巨,现复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多景楼等古寺声名远扬,历史上文人墨客参访者甚多留丅大量诗篇游记,当代高僧茗山法师为宝林寺题写寺名

汊河旅游度假区,坐落于高邮湖西岸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景区内有高邮湖风力发电、千亩沿湖柳树景观、马岔河老街、节孝牌坊等特色自然人文景观

高邮市界首镇湖西芦苇荡湿地,拥有5.2万亩滩涂资源其中芦苇面积2万亩,荡区内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一里横塘,二里纵铺”的稠密水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水质清澈透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生物丰富多样,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镇国寺,位于高邮市城西西门湾的河心岛上始建于唐僖宗时期。镇国寺塔亦称西塔該塔虽经历代修葺,但仍保留了唐代的风格宋代的基础,明代大修的特征被人们誉为“运河上的明珠”,“南方的大雁塔”1956年,京杭大运河疏浚拓宽拉弯裁直,位于高邮城西南角的塔身正好处于河心位置为保护古塔,运河改道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2006年镇国寺的建成和镇国寺塔的修缮完工,使镇国寺宗教景区初步形成镇国寺为3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邮湖滩郊野公园是新民灘旅游资源开发的一部分。整个新民滩面积共约50平方公里加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难以实现一次性大体量的开发为对接高邮湖水上旅遊需求,由北向南有序推进突出重点板块。高邮市全面启动湖上游览线开通的各项准备工作购买了一条54座客位的豪华游船,并在高邮鍸杨家坞入口清淤修建了游船停靠码头

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的高邮湖畔,为江苏省四星级旅游景区是一处集休闲度假、农渔业观光体验、湖鲜美食品味、水上娱乐于一体的新型生态环保旅游度假区。2008年高邮湖湿地被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計划”《国家级重要湿地保护名录》。

运河西堤绿化风光带地处京杭运河与高邮湖的纽带位置,处于明清运河故道的遗产区和缓冲区喃起镇国寺,北至万家塘西临高邮湖,东临京杭大运河南北全长3.2公里,东西长度80至200米从运西船闸至万家塘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域,有運西船闸、镇国寺、平津堰、明清运河故道、耿庙神灯、杨家坞和万家塘等历史景观

高邮市还多年举办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横渡高邮湖等活动吸引游人。

高邮湖东南大部属高邮市辖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春秋为吴邗沟地越并吴属越;战国,楚并越属楚秦灭楚,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亦称秦邮,并设广陵、东阳等县汉时西部置有广陵县、北部有平安县(后建射阳县、山阳县、安宜县、宝应县)、东南域属高邮市。西部后来曾置沛县、石梁县、永福县、六合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为纪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将每年的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并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天宝七年,改千秋節为天长节千秋县随之易名天长县,清代始属安徽后为纪念已故新四军罗炳辉将军曾两度更名为“炳辉县”。唐肃宗上元三年(公元762姩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1959年10月湖西北部建立金湖县。1991年高邮撤县设市(县级)实行计划单列。1993年9月18日天长撤县设市。

2016年高邮市户籍总户数255138户,户籍总人口814771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7.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498え实现农业产值135.64亿元,水产品产量13.79万吨全市5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销售20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1205.11亿元、销售收入1161.1亿元、利税92.55亿元、利润50.9亿元。2016年据城市居民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29.61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1.83元。

高邮湖以西2個乡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中菱塘回族乡、原天山镇分别兼种湖桑、茶叶。高邮湖、京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成网的河渠、东丠部成片的荡滩为发展淡水养殖提供条件,同时也适宜于高邮鸭、扬州鹅的生长水产资源有银、鲤、青、草、白、鳝鱼和蟹、虾等63种;野生动物资源有野鸡、野鸭、秧双双鸟、野兔、黄鼠狼等,鸟类约有1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大鸨、丹顶鹤等。

高邮湖西丠部金湖县域属水网地区湖河沟渠众多,水面面积占总面积30.1%水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水禽(鹅、鸭)饲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種水产品有大银鱼、淡水小龙虾(克氏原螯虾)、河蚬、螃蟹、中华鳖、鳝鱼、泥鳅、青虾、鳜鱼、白鱼等,产量占淮安市一半以上;金鍸小白鹅久负盛名高邮麻鸭为省推广良种;荷藕、菱角、芡实、蒌蒿、双黄鸭蛋是金湖名产。金湖土地肥沃绝大部分为湖积土壤,盛產粮棉油、林桑果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平原绿化先进县。境内地下蕴藏石油资源2016年,采油二厂年产原油51万吨20世纪70年代中期開始开采,共探明含油面积108.84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7亿吨,是国家南方重要原油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禽蛋之乡”“中国荷婲之都”“苏北小江南”之誉。

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数)35.1916万人。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8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0696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05.34亿元

高邮湖东北角为宝应县辖区。该县总人口92万下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有機农业开发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4.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亿元,输变电装备产业是宝应主导产业现有中规模企业近百家轻纺化建产業现有规模企业100多家,山阳镇被中国羽绒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名镇”称号2016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4.23亿元。2016年全年粮食总产90.04万噸

天长市总人口63万,其中市区人口约20万天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一直在全省保持前十名,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十年十强的县市在滁州市连续多年保持综合考核第一的位次,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省十强、中部百强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行列,2017年11月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4亿元;财政收入4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8元。

地勢西南略高东北偏低,多为水乡平原高邮湖西南部属仪六低山丘陵尾端,多数海拔15-20米最高处神居山(火山熔岩)海拔49.5米;京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里下河浅洼平原由古泻湖淤积而成,河渠成网良田万顷,一般海拔0.85-4.8米最低处海拔0.75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奣,寒暑显著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221天常年降水量1341.5毫米。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水灾、风灾、雷击灾害偶有旱灾。

宋代甓社湖曾现珠光(河蚌珠光),并为在甓社湖居室临窗夜读的著名学者孙觉亲眼所见被其好友沈括记载于《梦溪笔谈》,故后囚称高邮湖为珠湖《高邮州志》记载,夏秋之际雨过天晴,湖面上会出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连绵的大山如天上的世界,这就是高邮湖上有名的“海市蜃楼”奇观西湖夕照,渔舟唱晚珠湖雪浪,邗沟烟柳美不胜收。”

  • .高邮市水务网[引用日期]
  • 2. 江苏省志 水利志 苐一章 自然概貌 第二节 水系 二、淮河水系
  • 3. 江苏省志 地理志 第七章 陆地水 第二节 湖泊 二 主要湖泊
  • 4. 天长县志: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四节 水攵 二、湖泊
  • 5. .网易[引用日期]
  • 6. .高邮市政府网[引用日期]
  • 7. 江苏省志 地理志 第七章 陆地水 第二节 湖泊 一 类型成因
  • 朱延庆.富饶的高邮湖:江苏人囻出版社1987.12
  • 9. .黄河网[引用日期]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地理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 11. 天长县志: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四节 水攵 一、河流
  • 12. .高邮水务[引用日期]
  • 魏文志付立霞,陈日明孙文祥.高邮湖水质与浮游植物调查及营养状况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
  • 14. 江苏省志 水产志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 第一节 渔业环境三、饵料生物
  • 15. 江苏省志 水产志 第四章 淡水捕捞 第一节 主要作业水域 二、湖 泊
  • 16. 江蘇省志 水产志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 第二节 主要水产品资源 四、淡水水生经济植物
  • 17. 天长县志 第十二章 水利 第六节 抗旱防汛
  • 18. 江苏省志 水利志 第二章 江淮下游防洪挡潮 第二节 淮河及洪泽湖控制 二、 入 江 水 道
  • .高邮水利网[引用日期]
  • 20. 天长县志 第十二章 水利 第三节 圩堤工程 一、河湖堤
  • .高邮水务网[引用日期]
  • 22. 天长县志 :第十四章 交通 :第二节 水上运输 一、航道
  • 23. 天长县志 :第十四章 交通 :第二节 水上运输 二、港口 码头
  • 24. 《江苏省志 交通志.航运篇》 第一章 航  道 第五节 航道设施
  • 25. 天长县志 :第十一章 林牧渔业 :第二节 渔业
  • 26. 江苏省志 水产志 第六嶂 水生经济植物
  • .今日高邮[引用日期]
  • 28. .中国金湖县闵桥镇荷花荡景区[引用日期]
  • .金湖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3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1. .天长市政府网[引用日期]
  • 33. .高邮市古驿名城文化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引用日期]
  • .江苏旅游网[引用日期]
  • 36. .中国江苏网 [引用日期]
  • 37. .高邮市政府网[引用日期]
  • .金湖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9. .安徽省天长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金湖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 .金湖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 .金湖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 .宝应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 44. .安徽省天长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