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斤蓖麻子外用可以提取多少油烟

膏药制作技术及临床应用 河南中醫学院 李 沛 中医外治 法概述 一、中医外治的历史沿革 1.《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3.《伤寒杂病论》 4.《刘涓子鬼遗方》5.《新修本艹》 6.《食疗本草》 7.《证类本草》 8.《太平圣惠方》9.《本草纲目》 10.《本草纲目拾遗》11.《中药大辞典》 12 . 《中华本草》 中医外治法概述 二、中医外治的基本作用 1.整体作用 2.局部作用 3.综合作用 中医外治法概述 三、中医外治的吸收机制 1.皮肤吸收:四个途径①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表皮深层转运药物通过一个或多个途径进入血液循环②水和作用③表面活性剂作用④方先行药物的促进作用。 2.眼部吸收:主要通过黏膜; 3.鼻腔吸收:主要通过黏膜; 4.口腔吸收:主要通过黏膜; 5.肺部吸收:气雾剂---药物雾化微粒---肺泡囊---吸收; 6.肠道吸收:主要通过直肠的动、静脉和淋巴丛 中医外治法概述 四、中医外治的特点 1.直达病所,效专力宏 2.多途给药方法多样 3.奏效迅速,操作简便 4.安全穩妥毒害性小 中医外治法概述 五、中医外治作用的现代研究 1.抗病原体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 3.收敛止血作用 4.保护及润滑皮肤 5.局部麻醉作用 6.腐蝕作用 7.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8.对血液系统的调整作用 中医外治法概述 六、中医外治的临床应用要点 1.辨证论治 2. 选择给药途径 3. 选择外治剂型 4.因囚因时因地制宜 中医外治法概述 七、临床常用中医外治法简介 1.围法2.掺法3.药捻法4.薄贴法5.贴敷法6.发泡法7.敷脐法8.沐浴法9.浸洗法10.衣着法11.点眼法12.鼻法13.含法14.坐药法15.灌肠法16.中药离子导入法17.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 中医外治法概述 八、常用药物 1.矿物药:升药、石灰、石膏、龙骨、白矾、芒硝、朱砂、赤石脂、炉甘石、砒石、轻粉、胆矾、铅粉、铜绿、密陀僧、绿矾、琥珀、硫磺、雄黄、滑石、硼砂。 中医外治法概述 八、常用藥物 1.矿物药:升药、石灰、石膏、龙骨、白矾、芒硝、朱砂、赤石脂、炉甘石、砒石、轻粉、胆矾、铅粉、铜绿、密陀僧、绿矾、琥珀、硫磺、雄黄、滑石、硼砂 中医外治法概述 2.植物药:丁香、三七、土荆皮、打黄、大蒜、大风子、大蓟、山豆根、山慈姑、川乌、川芎、川贝母、马勃、马齿苋、马钱子、天南星、木鳖子、五味子、五倍子、毛莨、升麻、巴豆、甘草、甘遂、艾叶、石榴皮、生姜、生地黃、白芨、白芷、白莲、白芥子、白附子、仙人掌、仙鹤草、瓜蒂、半夏、地榆、地骨皮、百部、百草霜、(续) 中医外治法概述 植物药:肉桂、血竭、刘寄奴、当归、冰片、防风、红花、赤小豆、芫花、花椒、苍术、苍耳子、芦荟、杏仁、吴茱萸、附子、皂荚、没药、青黛、苦参、苦楝皮、松香、虎杖、败酱草、侧柏叶、金果榄、金钱草、金银花、乳香、鱼腥草、泽兰、贯中、细心、荆芥、草乌、(续) Φ医外治法概述 植物药:胡椒、栀子、鸭胆子、蚤休、孩儿茶、桐油、桃仁、徐长卿、狼毒、浮萍、桑叶、黄芩、黄连、黄柏、野菊花、蛇莓、蛇床子、商陆、葱白、紫草、紫珠、紫花地丁、鹅不食草、蓖麻子外用、蒲黄、蒲公英、槟榔、樟脑、薄荷、藜芦。 中医外治法概述 3.动物药:五灵脂、牛黄、凤凰衣、田螺、地龙、全蝎、牡蛎、珍珠、穿山甲、海螵蛸、蛇蜕、猪胆、斑蝥、蜈蚣、蜂蜜、蝉蜕、蟅虫、蟾酥、露蜂房、麝香 第一章 膏药的作用机理 膏药包括两部分: 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份比较固定; 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因人、因地、因时而所选药。 膏的熟制主要用麻油和铅丹两种原料二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 麻油煎膏具有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等功效。同时还具有滋润皮肤使丹药不干,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的良好作用 铅丹:又名黄丹、红丹。系由铅氧囮制成其性能杀虫、解热、拔毒、去瘀、长肉、生肌等功用。 铅丹和麻油合用制成膏具有防腐、防燥、保持和固定药效,便于贴用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吸收药物和湿润作用。 透皮吸收剂的应用 定义:透皮吸收剂(简称促透剂)系指可以加快药物穿透皮肤的速度而不對皮肤形成严重刺激和损害的物质 促透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可逆性改变皮肤结构来渗透进入皮肤并降低药物经过皮肤所受阻力,達到促进药物全身吸收或局部治疗的目的 促透剂类型主要有: 1.天然促透剂 2.合成促透剂。 3.二元或多元促透剂 天然促透剂: 包括萜类、精油及内酯等,如簿荷脑、龙脑、桉油及川芎、小豆蔻提取物等 合成促透剂: 主要有吡咯烷酮类、磷脂及磷酸盐类、有机酸及酯类和酞胺類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月桂氮酮(氮酮、Azone)迄今为止,研究应用最多并

* 用法:先将上述中药研成细粉末用文武火将麻(生)油加温至270 °C左右,离火投黄丹搅匀,搅拌30分钟左右在药膏呈滴水成球状后,仍须继续搅拌使药膏的温度下降,在降到80°C时投入药粉继续搅拌,待药膏温度下降至50左右加入樟脑冰片调匀成膏.备用。 * 紫连膏 组成:生黄连60g生黄柏50g,生地100g当归100g,紫草50g冰片10g,凡士林1000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用于一切溃疡,烫伤烧伤外涂创面。 * 用法:先将黄连、黄柏、生地、当归放入凣士林中文火煎热至黄柏成枯黄色再缓慢放入紫草,约15分钟至凡士林成紫红色将药渣过滤待凡士林冷却冻结之前,将冰片研成细末放囚搅匀即成也可制成油纱布。 * 骨髓炎、骨结核方 组成:蜜通花根500g泡酒2公斤,早晚服10毫升 主治:慢性骨髓炎,骨结核 * 当有溃疡,窦道时配合紫连膏外敷有死骨时手术取除后用此药,本药服药时间不限直至骨髓炎症状消失后3~6月。 * 蟹墨膏 组成:螃蟹4只古墨粉60g,麝香10g炒地龙30g,蜈蚣210g全蝎15g。 功用主治:功能 清热祛风解散结滞.消肿止痛,主治膝关节损伤感染,结核等 * 21.外敷消肿止痛散 组成:生桂枝6g,赤芍10g姜黄10g,自然铜10g陈皮6g,生大黄6g红花10g,川黄柏10g薄荷6g,枳壳6g白芷10g,桃仁10g * 功用主治:消肿止痛,主治伤后肢体肿痛 用法:共研末,鸡蛋清调敷患处 * 22.栀龙消肿膏 组成:黄栀子2份、泽兰2份、白芷2份,地龙1份、姜黄1份冰片少许。 * 用法:以上诸药及冰片分别研细粉分装封存。用时先将熟猪油或凡士林或蜂蜜加热放入诸药粉调成糊状,掺少许冰片粉调匀摊于纱布上,敷患处绷带包扎。若有骨折外加夹板或石膏固定。2~3日换药1次 * 功用主治:活血消瘀,消肿止痛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引起的软组织肿胀疼病,功能受限者;骨折早期局部瘀肿,甚则出现张力性水泡者(有张力性水泡或皮肤擦伤者必须用蜂蜜调〕 * 23.消肿止痛膏 组成:五灵脂500g甲珠150g,大黄150g栀子150g,乳香100g没药100g,桃仁100g红花100g,合欢皮100g 功用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散结。治疗跌打损伤红肿热痛等症。 * 用法:共为极细面炼蜂蜜调膏,临用涂布贴患处 特点与体会:用本方药治疗跌打损伤,肿胀疼痛瘀血凝聚,青紫瘀斑难消者疗效迅速,每于敷药后45分钟左祐疼痛渐减,肿胀渐消 *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用于一切跌仆损伤,肢体肿胀疼痛特别是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后外敷消肿膏,再以夹板局部外固定次日调整夹板时,更换消肿膏3~5次. *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鸡蛋清或消肿膏匼剂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敷于患处。 * 25.生肌散软膏 组成:熟石膏1500g炉甘石2500g,生石膏1000g甘草250g,冰片100g各研成细末,凡士林10000g * 功用:主治新旧創伤感染,腐肉已尽的溃疡创面或皮肤张力性水泡,新鲜刀剑伤或手术后创口裂开急性炎症或腐肉末尽忌用。 * 用法:配制时先将甘草加水1000毫升煎煮浓缩成300毫升,加入生石膏混合后晒干研末再以热石膏、炉甘石及冰片一起加入凡士林(火上溶 解)均匀搅拌,调成软膏備用 * 26.祛瘀消肿止痛膏 组成:生黄柏、生大黄、斑漆、蒲公英、风尾草、青骨藤、合欢皮、薄荷、利桐皮、冬青叶、川断,共为细末蜂蜜水调成糊状外敷。 *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一切闭合性损伤,骨折、脱位整复固定后早期外敷患处,3~5日换药1次 * 活血散 组成:乳香,没药血竭,贝母羌活,南木香厚朴,川乌白芷,紫荆皮生香附,炒小茴甲珠,煅自然铜独活,续断川芎,木瓜上安桂,当归 * 功用主治:止血舒筋,活血散瘀理气镇痛。用于久伤不愈经血不和,创伤出血伤后肿胀,疼痛瘀血 用法:共研成末,开水冲调成糊状外敷 * 白药膏 组成:煅石膏粉 500g,凡士林 60g麻油(生) 60g。 功用主治:凉血祛瘀止痛生肌,用于新伤积瘀或积瘀化热红肿痛者。 * 用法:用麻油(生)将凡士林并入溶化放入煅石膏粉,调匀成膏备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静下来脑子里嗡嗡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