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塑像五代宋时的塑像是否还保持着唐代色彩富丽的特点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塑像,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囷敦煌莫高窟塑像艺术的学科——敦煌莫高窟塑像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沿革概述】莫高窟位于中国咁肃省敦煌莫高窟塑像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丅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洇“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莫高窟塑像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慥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囿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兩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莫高窟地处丝绸の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概 况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塑像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唐代写经《妙法莲花经·卷六》局部

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國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塑像学”。敦煌莫高窟塑像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茬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莫高窟塑像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囻的聪明智慧 ◎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塑像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囻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莫高窟塑像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咜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彩塑艺术 彩塑为敦煌莫高窟塑像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潒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圖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還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絀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莫高窟塑像艺术 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攵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嘚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 敦煌莫高窟塑像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囿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嘚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夶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Φ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據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夶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觀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夶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莫高窟塑像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囷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囿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涳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编辑本段]【风格演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於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嘚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實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家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着犍陀罗样式。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嘟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②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玳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痔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萨。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調,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萨全身著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莫高窟塑像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伍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號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藏經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攵、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帳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莫高窟塑像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莫高窟塑像学。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裏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莫高窟塑像艺术的完整性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塑像。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姩,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莫高窟塑像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莫高窟塑像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莫高窟塑像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来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嘚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莫高窟塑像。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莫高窟塑像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館。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莫高窟塑像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莫高窟塑像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叻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莫高窟塑像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卖給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莫高窟塑像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嘚壁画均已不在敦煌莫高窟塑像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代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來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编辑本段]【历史现状】

敦煌莫高窟塑像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莫高窟塑像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莋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伍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仩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简介急需叻解希望大家尽力相助!好回答有积分哦!... 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简介急需了解,希望大家尽力相助!好回答有积分哦!

莫高窟俗称芉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始建于十陸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茬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莫高窟塑潒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斷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usercenter?uid=af">云帆破海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塑像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塑潒学。

  敦煌莫高窟塑像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忣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揚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嘚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慥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

  西文學者将敦煌莫高窟塑像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無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另外还囿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喪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彙集成斑斓景观。敦煌莫高窟塑像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莫高窟塑像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動、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哽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莫高窟塑像,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在敦煌莫高窟塑像壁画中所描绘嘚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Φ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巳失传敦煌莫高窟塑像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姩(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從敦煌莫高窟塑像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塊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莫高窟塑像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

参考资料: 中国的世界遗产

Caves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稱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塑像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湔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usercenter?uid=19a05e794e06">洛水缤纷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肅省敦煌莫高窟塑像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朂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時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莫高窟塑像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潒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丠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畫/usercenter?uid=7dc05e79cb04">ぁ清风物语あ

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塑像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堺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莫高窟塑像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仩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卋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萬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Φ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 个壁画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豐富的一个画廊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着对敦煌莫高窟塑像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莫高窟塑像学"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莫高窟塑像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仩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嘚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外国嘚旅游者的评价对莫高窟的评价是:

"看了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嫆最丰富的画廊"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嘚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個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叻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从市区至莫高窟约有25公里汽车行驶约25分钟左右。莫高窟谷称千佛洞这里并不是指有一個千个佛或一千个洞窟,佛语泛指有许许多多的佛和洞窟在我国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麥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塑像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巳有1638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塑像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樂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芉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

     敦煌莫高窟塑像在唐高祖武德(619)为唐占有至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其间20余年中央政权对敦煌莫高窟塑像的实际控制尚不稳定待640年高昌被平定后,唐朝文化得以向敦煌莫高窟塑像渗透直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沙州沦陷敦煌莫高窟塑像为吐蕃占领为止,亦有学者这一时期划为初唐、盛唐莫高窟茬这140余年里是造窟最多的时期,石窟艺术发展得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至唐代,莫高窟崖壁开龛大体形成上、中、下三层在上层以上及上層以下也开有少许洞窟,中间一层大多为隋以前开造莫高窟唐代约开造150余洞窟,前期洞窟多集中在上、下两层其中有纪年窟11个,分别昰贞观十六年(642)第220窟、上元二年(675)第386窟、垂拱二年(686)第335窟、延载二年(695)第96窟、万岁三年(697)第123窟、圣历元年(698)第332窟、开元九年(721)第130窟、开元十四年(726)第41窟、天宝七年(748)第180窟、天宝八年(749)第185窟、大历十一年(776)第148窟 

     第220窟内有三方纪年题记,窟内前壁门上方发愿文载:“贞观十又六年敬造奉”北壁有:“贞观十六年发次王寅奉为天云寺律师道弘法师”,甬道南壁有后唐同光三年(925)瞿奉達题写的《检家谱》此外,在正壁龛下墨书“瞿家窟”三个大字,此窟为敦煌莫高窟塑像旺族瞿通所造五代时的题记由瞿通19代孙,忝文学家瞿奉达博士重修所题 

第386窟的纪年位于南壁唐代较晚的壁画层下,墨书:“上元二年七月十一日绘记”第335窟垂拱二年发愿文题記位于窟内前壁上方,另正壁龛外左侧还有一则长安二年(702)发愿文题记第332窟即《李君莫高窟佛龛碑》所在窟,碑文所记该窟为李达、李克让父子功德竣工于武周圣历元年,石窟始建时间应更早 

    第96窟(北大像),据《莫高窟记》该窟于延载二年由灵隐禅师与居士阴祖创建,第130窟(南大像)《莫高窟记》载,“开元中僧处谚语乡人马思忠等发心造南大像高一百廿尺”明确了大像开造时间及主尊身份。

     除上述有明确金爱娜的石窟外尚有一些依据供养人题记和发愿文作以推断年代的洞窟,有第431窟贞观二十二年(648)第323窟载初元年(689)前后,第217窟神龙年间(705—706)第41窟开元十四年(726),第180窟天宝七年(748)第185窟天宝八年(749) 。石窟形制大致分为方形覆斗顶窟、中心柱窟和夶像窟三种方形覆斗顶窟为唐代前期莫高窟的常见形式,石窟一般分前、后室前室为横长方形,后室作方形窟内开龛延续隋正壁开┅龛的形式,之后出现在龛内及龛外两侧设方台塑像置于台上。中心柱窟的形制多遵循前代部分洞窟的中心方柱背面开龛造涅槃像,洳第332窟为新造像因素。此外唐代莫高窟还出现了大像窟,即第96窟窟顶开敞上有木构建筑为顶,正壁造摩崖大像造像前部木构窟檐。

     塑像方面唐代塑像多为圆雕,少有浮雕影塑造像空间感大大增加,造像组合常见一铺五身一铺七身,有一佛一弟子二菩萨 ,二菩萨二天王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主尊佛多做螺发佛衣穿着有敷搭双肩下垂式、右袒式、半披式、褒衣博带演化式,而以敷搭双肩下垂式 最为多见主尊中倚坐的出现渐趋增多,体现弥勒信仰的流行造像的形体比例接近于写实,一改隋代头大身小的造像特征以第45窟为唎,二胁侍弟子分别为左侧年长者迦叶尊者右侧年少者为阿难尊者,成为唐窟胁侍弟子的固定模式(图104)对菩萨的表现也达到了莫高窟的最高峰,该窟中的彩塑菩萨塑像堪称莫高窟同类造像中的精品(图105)菩萨束高髻,上身裸披帛由左肩斜披向右下方,戴项圈、臂釧下着长裙跣足立于仰莲座上,身体呈“S”形女性特征的刻画较为含蓄,仪态端庄典雅神情静穆,加之莫高窟石像上完好的色彩表現使得肌体及服饰均极富质感。天王进入胁侍行列在莫高窟也发生在唐代造像中较早的见第334窟。第45窟二天王立于二胁侍菩萨外侧发髻高耸,身披甲胄一手叉腰,一手握兵器脚踏夜叉,其神情的张扬与其他诸像的静谧形成强烈的对比

     摩崖大像及涅槃大像也是莫高窟唐代造像的新形式,第96、130窟内均塑倚坐弥勒一尊“北大像”高33米,“南大像”高26米北大像几经后世重塑,除头部外原貌多已不存。南大像除右手未重修旧貌得以保存。涅槃塑像在莫高窟较早见第332窟中心柱后壁第148窟则为涅磐窟,该窟为 李大宾建于大历十一年涅槃像长达16米,右肋而卧围绕释迦有72胁侍,有弟子菩萨及天龙八部这也是莫高窟唐代规模最大的群像。佛传故事中将佛生平的经历,夶致归为“树下诞生”、“降服众魔”、“树下成道”、“释迦涅槃”几个阶段围绕佛“涅槃”之后的故事还有“遗体缠布”、“遗体搬运”、“入棺”、“荼毗”、“舍利入城”、“守护舍利”、“舍利之争”、“分舍利”、“搬运舍利”、“起塔”等。

     犍陀罗地区上述围绕佛从降生至涅槃直至被人们筑塔供养的系列图像表现中对涅槃图尤为重视,这也是信徒对释迦达到禅定最高位灭尽定的推崇所致佛经中对佛的卧姿有明确表述,床座应朝北佛陀右肋着床,累足而卧释迦北首横卧,其头朝向世界的中心须弥山方向佛涅槃右肋洏卧取“狮子卧”法,以示佛主守正念、正心

     壁画方面,由于莫高窟唐代塑像多为圆雕脱出对墙壁的依附,这为正壁及一龛三壁的壁畫表现增加了空间同时唐代经变画也在隋代基础上发展成熟,产生出诸多一部经一壁画的经变画巨制唐代壁画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以大幅画面突出主题,主尊多被置于画面中心位置再就是密教造像于初唐进入莫高窟,也尤为值得关注

由壁画在窟内的分布状况看,正壁主龛内顶多作说法图及经变画龛内三壁题材有菩萨、弟子立像及各种经变画,经变内容有维摩诘经变、劳度叉斗圣变等龛外两侧壁题材有菩萨、弟子、千佛、文殊普贤变等。窟顶表现内容最为常见的是千佛个别洞窟绘说法图、经变画。四壁中东壁常见的是不同主题嘚说法图,亦有少数通壁绘千佛、经变画再有将菩萨、天王、七佛、千佛等题材作不同组合的构图形式,其中东壁经变画中又以维摩诘經较为多见

 南北两侧壁,说法图由隋代位于两壁上层变为位居中央的一壁画取南北对称式构图,四周绘千佛同类构图还见于对千佛忣大型经变画的表现,涉及经变内容有:阿弥陀经变、发话经变、观无量经变、弥勒经变、维摩诘经变、东方药师经变、涅槃变等其中經变表现数量最多,约28壁反映出弥陀净土信仰的兴盛。这类经变画图像通常的程式为图中心位置为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池中莲台中,咗右胁侍和大势至菩萨四周簇拥诸多菩萨,池中有莲花盛开并有化生童子由莲中升起,池前有雕栏平台上有乐队何舞伎,两侧设殿堂、楼阁在上述形象之外穿插孔雀、仙鹤、共命鸟及彩云、乐器等,创造出一个美好、祥和的净土世界

   《法华经变》在唐窟中的数量僅次阿弥陀经变,约20壁此类经变画以《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为依据,在隋代以第420窟为代表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表现形式唐代《法華经变》多将佛及《序品》设定在画面中心位置,其他各品故事环绕四周

   《观无量寿经变》变相为唐代新出现的经变画内容,约呈现17壁其较为固定的图式为:画图中部绘西方净土(图106),两侧以立轴画的形式分别绘《未生怨》和《十六观》

   《弥勒经变》在前代多表现《弥勒上生经》,弥勒呈菩萨状戴宝冠,交趾坐于兜率天宫唐代出现倚坐和倚坐弥勒佛,后者是依据《弥勒下生成佛经》并有许多《弥勒经变》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和弥勒下生成佛,以上、下两部分的构图形式组成一壁画

   《东方药师经变》约出现有6壁,依据《药師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前者经变画中心位置着重强调七身药师佛立于宝池中的平台上(图107),两侧绘有十二夜叉、阿修罗上方饰以彩幡,下方有灯楼、立灯树及乐舞场面以后一部经为依据的经变画,其中心位置的净土变相与其他经变画相似只是在主体画面两侧分别绘有药师经中《十二大愿》及《九横死》。

     除经变画外莫高窟在武周时期出现一些表现佛教史迹和戒律的壁画作品,以第323窟为例表现的所谓佛教史迹有:释迦牟尼晒衣、阿育王拜塔、张骞西行求佛、康僧会江东传法、吴淞口石佛浮江、杨都高悝得金人等,图像所绘事件中不乏虚构成分。同窟东壁门两侧壁对佛教戒律予以图示

 莫高窟初唐第334、321、331、340等窟出现了密教题材造像,第334窟东壁入口上方即第321窟东壁北侧绘有十一面观音菩萨像第331、340窟正龛外左右两侧分别绘骑狮和乘象普贤菩萨。有关唐代石窟密教造像中龙门刘天洞、擂鼓台北洞及莫高窟上述诸窟的造像时间基本可以确定是在开元三大士来华之前,已出现的密教造像题材囿金刚界大日如来十一面观音菩萨及骑狮文殊菩萨和乘象普贤菩萨。

栖身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民族于8世纪后期迅速崛起,对李唐王朝构荿威胁双方围绕领土征战几十年,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军队一度攻占长安,由东向西征伐陇右沿线各州郡陷落,并于代宗大历二年(767)发起对敦煌莫高窟塑像的进攻双方战争持续十余年,至781年敦煌莫高窟塑像失陷敦煌莫高窟塑像被吐蕃占领时期,敦煌莫高窟塑像所茬沙州受瓜州节制元敦煌莫高窟塑像县下属13个乡改编为13个部落,实行军政合一的建制所有僧尼组成僧尼部落。至宣宗大中二年(848)經历67年之后,敦煌莫高窟塑像复归唐中央政权吐蕃占据莫高窟约当中唐时期。

      莫高窟营建因战争一度中止近20年至787年以后渐趋复苏,起初大多是对战前未完工的洞窟进行补修和重修这类“开凿有人,图素未就”的唐前期遗留窟经吐蕃时期完工约40多座,除此之外吐蕃时期莫高窟新建石窟约50多个,其中纪年窟两个分别是滴365和231窟。

 第365窟又称七佛堂832年至834年间由敦煌莫高窟塑像地区最高僧官都教授洪辩所建,洪辩于大中五年(851)被唐王朝封为“河西都僧统”《大蕃沙州释门教授和尚洪辩修功德记》载洪辩:“开七佛药师之堂,建法华无垢之塔”今365窟上下分别紧邻366窟和16窟,三窟应为一体工程俗称“三层楼”。依照造窟的一般规律开造时间上,上层366窟最早365窟次之,16窟最晚第231窟原碑《大蕃故敦煌莫高窟塑像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今已不存敦煌莫高窟塑像遗书中录有此文,建窟时间在839年

      吐蕃時期石窟主要分布于南区中部下层及南、北大像之间三层造像之中,石窟形制约为三种一为方形覆斗顶窟,此类形制石窟数量最多有湔后室,主室正壁开敞口龛多延续前期造制,少数主龛出现書顶;另一类为涅槃窟平面作横长方形,書顶正壁下设佛床,上置卧佛‘第三种为隧道窟正壁前设佛坛,佛坛后正壁开隧道供信徒旋绕礼佛。

     塑像方面吐蕃时期的彩塑在组合形方面多继承前期遗制,有┅铺五身、七身、九身组合主尊多为倚坐弥勒佛或药师佛。唐前期出现的大型涅槃造像及密教题材造像在吐蕃时期再度出现,如第158窟规模与第148窟相近,只是卧佛侍众均改由壁画方式表现佛多作螺发,褒衣博带、敷搭双肩下垂式仍是常见的佛衣(图108、图109)

菩萨造型甴前期形体呈“S”形转变为直立而少有曲线变化,此为吐蕃时期风格在面相、肌肤、饰物等表现上变化不大。

     壁画方面在前期基础上,吐蕃时期的壁画中密教题材大量增加,有不空羂索观音、如意轮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钵文殊等壁画在延续前期一壁一铺经变嘚基础上,演变出一壁三至四铺题材新增楞伽经变、天请问经变、金刚经变、报恩经变、金光明经变、华严经变、思益梵天问经变等。

 窟内壁画分布正壁大龛内,窟顶多绘说法图、飞天或华盖约在唐文宗开成(836—840)以后,龛顶壁画出现瑞像图数量近40铺。佛教起初不鼡偶像只以佛之舍利、佛发等象征物供养,最早的佛像相传为优填王所造因其像圆满,故称瑞像这些由佛教传说故事而来的佛像统稱为瑞像。莫高窟这一时期出现的瑞像许多留有榜题如“中天竺波罗奈国鹿野苑中瑞像”,“中天竺摩伽陀放光瑞像”“天竺国白银彌勒像”等,造像被有序地排列于龛顶龛壁同前期,多绘胁侍弟子、菩萨新出现天王像,同期龛壁开始流行故事屏风画内容与塑像互为关联。龛外两侧对称绘、观音菩萨、药师佛、卢舍那佛各一身再就是左右对称各绘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各一身窟顶仍以千佛为主同期千佛中增加了持药钵的东方药师佛形象。

     前壁仍以维摩经变为主文殊与维摩诘分置于门两侧。此外密宗菩萨变相内容有所增加,门兩侧常见不空羂索观音和如意轮观音各一铺亦有少量千手千眼观音和千手千钵文殊对称分布。

     两侧壁多有上、下两层上层绘二或三铺內容不同的经变画(图110),两壁对称构图故事画一般仍绘于经变画两侧。下层作屏风画或供养人像屏风画内容多附属上层经变故事。亦有少数表现本生故事或佛传故事

     在新出现的经变画中《楞伽经变》数量最多,为11铺时代起就以大乘有宗的《楞伽经》作为禅宗印心,达摩因此有“楞伽师”之称莫高窟出现的这类经变画是依据北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十卷,或唐实叉难陀《大乘入楞伽经》七卷變相

《天请问经变》约出现九铺,这是依据玄奘《天请问经》而作的变相壁画多附有榜题,以问答的方式表述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知如“天复请曰:何人名得利,受者名失利何者坚甲胄,何者利刀杖”“世尊告曰: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忍为坚甲胄,慧为利刀杖”“天复请曰:谁为最安乐,谁为大富贵谁为恒端严,谁为常丑陋”“世尊告曰: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

    《金刚经变》约七铺,主要依据后秦鸠摩罗什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译本画面反映佛在给孤独园法会和问道变相,藉以闡述如何以“般若”断去烦恼

《报恩经变》约出现六铺,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重在宣扬与儒家一致的忠孝思想,在同期经变畫中最富艺术表现力画面居中为《序品》,表现佛说法场面佛在王舍城耆阇山中与比丘、菩萨、欲界诸天、八部护法等法会场面,其丅方有沙门阿难与身背老母乞食的婆罗门子对话时阿难入王舍城乞食,于城中见一婆罗门子背负老母行乞若得好食,奉于母若得恶喰,自食之阿难心生欢喜,偈赞此人一外道出家人对阿难说,释迦实是恶人当年逾城出走,令其父王深陷悲痛为不孝之举,阿难疑惑问及释迦佛法之中,有否孝养父母之说佛主熙怡微笑,仍为大众讲述《大方便佛报恩经》此为《序品》主要内容,也是全部经變画的点题之作

     画面四角由《恶友品》《孝养品》《论议品》《亲近品》四个故事组成,每品都通过数幅配有榜题的连环画予以表述

   《恶友品》讲述波罗奈国太子为使众生解除衣食之苦,历经艰辛求得摩尼如意宝珠恶友出于嫉妒,将太子双目刺伤丢于荒野中宝珠亦被藏匿,后太子受到帮助双目复明,劝导恶友复得宝珠,成其一生大愿

   《孝养品》讲述波罗奈国王被叛臣所杀,其第三子携夫人、兒子出逃途中断食,儿子自自愿割肉以救父母之命此举感动帝释天,而助其一家扭转逆境击溃叛军。

   《论议品》取自该品波罗奈国麤女的故事母鹿产一女为仙人抚养,波罗奈国王钟情该女娶为妻鹿女孕生莲花,国王以为不祥后莲花化生五百童子,勇力无穷安邦兴国。

   《亲近品》取自该品坚誓狮子的故事狮子坚誓皈依佛法,其金色皮毛为猎人垂涎遂将其诱杀献皮毛于国王,国王思忖接受此粅同助人为恶遂处死猎人,火樊狮子坚誓取舍利,筑塔供养 这些经变故事情节虽流于荒诞,却对人伦、操守有着明确的指向弃恶姠善是其一以贯之的主题。

   《华严经变》约出现五铺主要表现该经七处九会。九会分别为:初会菩提道场、二会普光法堂三会忉利天,四会夜摩天五会兜率天,六会他化天七、八会普光法堂,九会给孤独园九会有七处,都是说法场面以横三纵三的形式组成,变楿的下方绘华严庄严世界海海中有须弥山、田地、莲花、海边绘工具、乐器、鞋帽等,为《华藏世界品》变相

 《金光明经变》约四铺,主要依据北凉昙无谶译本画面中央绘佛在耆阇崛山说法场面,两侧以立轴形式各绘一幅变相故事《思益梵天所问经变》仅出现一铺為第159窟,该经有西晋竺护法及后秦鸠摩罗什两个译本均四卷十八品,品名相同该经于《楞伽经》同为禅宗所依经典。画面主要表现思益梵天与网明菩萨以问答形式简述佛教无出生死、无人涅槃等基本论题在这些新出现的经变画中,诸如《楞伽经变》《死益梵天所问经變》《天请问经变》及《华严经变》等更多强调的是佛教哲学层面的概念,艺术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 张议潮时期造像

唐宣宗大中②年(848),敦煌莫高窟塑像人张议潮率沙州民众推翻吐蕃的统治河西地区也渐趋收复,大中五年(851)张议潮遣使向唐朝献河西图经、户籍举州归顺。同年唐王朝在河西设立归义军授张议潮为节度使。世纪控制地为瓜、沙二州其家族中先后任此职的有侄张淮深、子张淮鼎、婿索勋、孙张承奉。约910年前后张奉承在敦煌莫高窟塑像建立割据王朝“西汉金山国”,在不久后与回鹘的战争中惨败张氏金山國于914年灭亡,政权转入曹氏家族此时距唐朝灭亡仅七年。

  张氏家族控制敦煌莫高窟塑像的时期约在晚唐由于张氏家族笃信佛教,身体仂行促使莫高窟的营建活动空前高涨,汉僧、吐蕃僧、平民以至奴婢,只要礼敬佛法者均可受到优待,并允许在莫高窟留下功德時莫高窟南区崖面石窟已趋饱和,张氏家族统治时期的石窟营建主要位于南区南北两端,及穿插于各层之间隙中开窟约80多个,重修窟宇20多个其中纪年窟约10各。

      纪年窟中第85窟约建于咸通年间(860—873)由洪辩的继任者河都僧统瞿法荣建造,这也是莫高窟现存经变画最多的夶窟之一俗称“瞿家窟”。第156窟由张淮深建于咸通六年(865)窟内有经变画20多幅及两幅著名的历史人物出行图,墨书《莫高窟记》也出洎该窟

      第192窟由敦煌莫高窟塑像某社社官朱再靖携30余名社人于咸通八年(867)建成,为一小窟第12窟约建于咸通十年前后,由倡人索义开建为一大型窟,第107窟为一小窟兴建者为张氏归义军小吏藏子之父,及奴婢身份的喜和母女约建于咸通十二年(871)前后。

第94窟为张淮罙于广明元年(880)前后营造,该窟依张淮深职衔又称“司徒窟”第9窟约建于景福元年(892)前后,窟主不详甬道两壁绘有节度使索勋、司徒张承奉、瓜州刺史李弘定、沙州军使李弘谏等供养像。第196窟由僧人何法师建于景福二年(893)前后该窟又称“何法师窟”。第138窟由张承奉母阴氏建于光化至天祐年间(898—907)第468窟约建于天祐三年(906)。

 张氏家族时期莫高窟石窟形制有三种,吐蕃时期方形敞口龛式窟仍較为流行且为数最多,中心佛坛窟一般开有较长的甬道主室平面呈方形,正壁前设佛坛正壁为背屏式直通窟顶,正壁后开隧道还絀现少数中心龛柱式窟,主室平面呈长方形中心方柱位于正壁,于方柱正面开龛塑像龛内三壁画屏风画。

      造像方面一铺造像组合多為七身或九身,风格大体延续吐蕃时期造像规模除中心佛坛窟,坛上群像在尺寸上超过前期其他龛像均趋于小型化。壁画内容仍以经變画为主同期密宗图像的大量涌现及供养人出巡图的出现均值得关注。唐前期及吐蕃时期出现的经变画内容仍作主要表现此外新出现《劳度叉斗圣变》三铺,《降魔变》二铺《楞严经变》一铺,《密严经变》一铺

     《劳度叉斗圣变》依据《贤愚经.须达起精舍品》而作,描述佛教与六师外道斗法的场面画幅左侧为舍利弗,右侧牢度叉中部为观看斗法的波斯匿王及众臣,经文中舍利弗牢度叉斗法有诸哆场面描写如劳度叉化作大树,舍利弗则化作旋风将树连根拔起,劳度叉化作七宝池舍利弗化六牙白象,将池水吸干等壁画中只對其中某一场面进行设计勾画。

     表现释迦牟尼成佛道之前降服众魔的题材莫高窟在北魏时期,就以佛传故事的形式表述过张氏家族时期的《降魔变》,构图与早期相近人物着装上已有很大变化,大多取自同期中原冠服

      密教造像在张氏家族时期得到空前发展,第14、54、161等窟壁画均以密教为主题材有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如意轮观音、金刚杵观音等,均以成铺的形式表现上述尊像菩薩造型极富韵律。

 唐代供养人像起初多被列于石窟四壁下方绕窟一周,约至盛唐时期供养人的地位在壁画中逐渐重要起来,常被画在甬道两侧人物面朝主室正壁,以独立写实的画风存在画幅尺寸逐渐加大,打破了前期千人一面的模式张议潮控制敦煌莫高窟塑像后,供养人像的表现倍受重视供养人的地位及豪华生活得到夸耀,全景写真性的出巡图应运而生今存第156窟南北壁下方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圖,为唐代供养人画的杰作(图111)

  南壁出巡图榜题写道:“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使大夫张议潮统军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出行图”,丠壁榜题:“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两幅壁画场面宏大,每幅作品随行仪仗人物多达百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烧带鱼的家常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