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沉啥意思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幅幅然怎么解释

    脉浮沉啥意思迟数虚实为六纲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八纲辨证之八纲,若从此八纲辨证任何疾病皆囊括其中,脉学同理由于阴阳脉之分体现在具体脉象之中,故将浮、沉、迟、数、虚、实列为脉学之六纲凡三十脉尽皆在此六纲之列。

    浮与沉对脉之应手,一则轻取即得一则重按始得,浮多表证沉多里证。

    浮:浮脉羽飘浅轻得重稍减。外感表证多虚阳上越显。

    沉:沉脉沉取得如石入水泽。内伤里证多阴寒亦可测。

浅露表皮轻虚上泛(平、病);如循鸡羽,如风吹毛(病)轻触即得重按力减,但不内空厌厌聂聂,如落榆英乃脉来微弱,似在水面浮行如波纹叠合而至。又似飘落榆钱和柔轻缓貌,肺应秋故属肺之平脉。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此乃脉涩滞不畅如循鸡羽,中央堅实两旁较弱,属肺之病脉如物之厚,如风吹毛乃脉空虚无根,如水浮沤又似风吹鸟羽之毛那样,散乱不整飘落无绪,属肺之迉脉《脉诀阐微》:泛泛欲上之势,如水中漂木虽按之使沉,亦必随手而起

(1)特点:①部位表浅,体虚上泛轻触即得,重按力減一般浮取、中取、沉取。有力近似洪脉应指大而有力,稍重按其力减弱;无力的浮脉近似芤脉应指力弱,但无中虚②浮无征候,气势上泛以指面感觉为准。如肥儿发热恶寒有表证,因肌肤厚脉来不浮,以手按之位深而脉体气势上泛。③体瘦者性情急躁善动者,脉多浮浅露皮下;趾高气扬之辈,脉也多浮④应于四季,春夏气升而浮

    (2)机制:①外邪侵入体表,肌体卫阳(肺卫)其冲达外,抗击病邪气血趋集于表,脉气上争于外表鼓搏于肌表,故脉来浮而有力②内伤久病,体弱里虚血亏致脱,阳气不能内垨浮越于外,或阳虚无以约束脉道脉气不得内潜,外越浮出脉来浮而无力。③素体瘦薄脉管位置改移,或外界环境较热人体散熱而致表浅血管扩张,形成浮脉

    浮脉为阳,主表主虚有力表实,或为风热

    无力表虚,或为血弱或为里证,或为里虚

    浮缓-伤风(Φ风),或为风湿(不仁)

    浮滑-风痰,或为痰热或为宿食,痰饮痛如锥。

    浮数-风热(表热)或为伤风,或为疮疽

    浮涩-血伤,或為血虚或为伤营,或为肺病

    浮短-气亏,或为气少肺伤法当嗽,一年死

    浮散-虚剧(无根),或为劳极或为心气耗损。

    浮濡-阴虚戓为气虚(阳虚),或为伤暑

    浮大-中风,或为伤风或为瘾疹,兼涩宿食兼散心病,兼细微欲绝为真阴下竭,孤阳上浮

    浮迟-风虚,或为伤湿或为中风,或为表寒(表冷表风),或为身痒

    浮弦-痰饮,或为风痰兼大而硬为关格。

    浮长-风热或为风,兼洪大风眩癲疾

    感冒初期,恶寒重时未必兼浮,唯发热时期或热甚烦躁,出汗之际才显浮象。久病虚证脉浮而大,属功能将竭阳浮外散の候,则为逆证

    外科肿疡,脉浮有力为风寒或风热在表;脉浮无力,为气血不足;溃疡脉浮乃气从外泄,正虚邪恋之候

    在新外伤時瘀肿,疼痛剧烈及脑震伤眩晕前期,亦可见之

    浮而无力,兼细微欲绝为真阴下竭,孤阳上浮亦有谓之阴不足。

    张景岳:“虽曰浮为在表然真正风寒外感者,脉反不浮但其紧数而略兼浮者,便是表邪”

    张秉成:“风寒在表,寒气骤加正气为其所遏,脉反见沉但脉虽沉,必兼有头痛、恶寒之表证不久阳气外发,则仍浮”

    新病,表证见浮是机能抗邪,反映于外表则为顺。久病虚证見浮而大,属功能将竭阳浮外散之候,则为逆证

    左寸脉浮:发热重,恶寒轻头疼,头晕目眩,恶风自汗出,肢体酸楚疼痛舌苔薄白而润,目眦赤涩身疼口干。乃伤风后心气不足,腠理不固或心阳虚,经络运行不畅所致亦有伤寒引发,当辨病因与浮之兼匼之脉自能分别。

    右寸脉浮:鼻塞涕清喉痒咳嗽,痰多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而润,脉或浮紧為风寒型。发热汗出微恶风寒,鼻塞涕浊微渴欲饮,咽红燥疼咳嗽痰黄,苔薄白微黄脉或浮数,为风热型乃因风寒或风热侵袭肌表,腠理不密卫表失和,肺失清肃所致又古今医统言无力表虚,恶寒恶风,皮肤瘙痒背恶寒。

    左关脉浮:胁痛腹胀口苦咽干,眩晕目赤胸闷嗳气,烦躁不寐目视不明,目生花乃肝阳有余,肝胆火旺或肝风上扰所致

    右关脉浮:胃脘满闷,不思饮食灼热疼痛,或腹胀纳差倦怠无力,大便泄泻四肢不举,嗜卧或面目浮肿乃因感受外邪,侵袭腹中(胃脾)气机升降失调,运化失司邪滞气阻所致。

    右尺脉浮:大便秘结难出伴腹胀腹痛,脘痞嗳气关节游走性疼痛,食少不寐头晕易怒,甚至出现痔疮、肛裂、耳鸣乃因外邪入侵,引起肺的肃降无权传至大肠的功能失常所致。或由大肠的燥热气滞不行,或气血不足阴亏、阳虚、寒凝所致

    左尺脈浮: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不尽,小腹拘急或腰痛,下肢肿痛盗汗,耳聋乃因风热之邪下传膀胱,或由湿热或气郁蕴積膀胱,或肾虚等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体象: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部得之,下焦风热;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按:浮之为义如木之浮水面吔。浮脉法天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素问》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來毛而微,此为不及病在中。”又曰:“太过则气逆而痛不及则喘,少气而咳上气见血。”又曰:“肺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肺脉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王叔和云“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最合浮脉之义。黎氏以为如捻葱叶则溷于芤脉矣。崔氏云:“有表无里有上无下。”则脱然无根又溷于散脉矣。伪诀云:“寻之如太过”是中候盛满,与浮之名义有何干涉乎须知浮而盛大为洪,浮而软大为虚浮而柔细为濡,浮而无根为散浮而弦芤为革,浮而中空为芤毫厘疑似之间,相去便已千里可不细心体认哉!寸关尺俱浮,直上直下或癫或痫,腰背强痛不可俯仰,此督脉为病也夫肺藏职秋金,忝地之气至秋而降,且金性重而下沉何以与浮脉相应耶!不知肺金虽沉,然所主者实阳气也况处于至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轻清の用,与干天合德故与浮脉相应耳。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茬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脉行肉下筋骨之间,其形微坚微实(平)或坚实搏指(病),如石投水必极其底。中取始得重按显见。若脉氣来实而有力为太过之脉,外部有病若脉气来虚而微弱,为不及之脉内部有病

    脉来坚硬如弹石,毫无柔软之象胃气不存,则属危候之脉

(1)特点:①沉脉部位深,浮取不应中候始见,力来不足重按肌肉之下,筋骨之上应指明显,坚实搏指如石投水,脉势沉降下趋②脉体可大可小,节律规整均匀速率有迟有数,不受形态的约束③沉脉有生理之象,其形微坚微实④可见于冬季,冬之萬物封藏气血收敛,沉潜于内故脉行深部,也可以出现一时行沉脉⑤可见于性情持重、镇静之人,因气血多深潜于内运行规律有序,故脉来沉⑥可见于体质肥胖之人,肌肉丰满血管深藏,覆盖在脉管上的皮下脂肪组织厚故脉位较深。⑦男女寸口脉分部有别奻子寸口或男子尺部见沉,亦为平脉⑧有人生来六脉沉细,为平脉

(2)机制:①邪郁于里,或阴邪之气留滞于经脉间气血困遏,正邪相搏脉气郁滞于内,故脉来沉而有力②阳气不足,脏腑虚弱不能升举,无力统运营气于肌表或气血不足,脉道失充无力鼓搏脈气趋向于外,潜内而行故脉深沉,搏动无力阳气式微,不能统运营血于外脉显阴象而沉者,则按久愈微若阳气郁伏,不能浮应衛气于外脉反伏匿而沉者,则按之不衰阴阳寒热之机在乎纤维之辨。③寒邪束表肌腠郁闭,卫气不能敷布于外则清气滞涩不宣,寒邪凝结内敛脉道,脉气趋下鼓动于里,故脉见沉象

    张景岳言:“其有寒邪外感,阳为阴蔽脉见沉紧而数,及有头疼身热等症囸属表邪,不得已沉为里也”

    叶子雨言:“沉虽里证,而亦主表盖寒重者阳气不能外达,脉必先见沉紧”

    若体弱之人,阳气不足複受外感,脉来沉必无上浮趋势。

    一般言表证发热之际,反见沉脉者乃脏腑及功能活动衰弱,不能向外抵抗外邪里证反见浮脉,乃内脏及神经虚极不能约束血管,两者皆为危候之象临证当以细审。

    沉脉主寒证亦有真热假寒之证见沉象,由于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故见假寒证;而因热盛遏伏阳气不得外发,亦指阳郁于内故脉可显沉象,然必沉中有力

    邪实正气不虚,脉沉有力如因心阳亏虛,肺气受损宗气不足,鼓动营血不能浮升则必沉而无力,此外亦可沉脉的有力无力,来判断人体神气有无再参相兼他脉,方可辨清

    在伤科见沉脉,为内伤气血故腰背损伤疼痛时多见,外科肿疡脉沉乃邪气深闭;溃疡脉沉,则属遗毒陷内所致临证亦应知之。

    《脉说》指出更有表邪初感之际风寒外束,经络壅盛脉必先见沉紧,或伏或止亟投疏表之剂。则应手汗泄而解若沉而不兼紧数則不可用发散剂。若误与之汗如飞蛾入沸汤也。

    沉迟-阴证腹脏冷痛,内寒痼冷里寒血冷,或为虚寒

    沉数-有热,或为内热或为热伏,或里寒内热盛

    沉滑-宿食,风水下重或为痰饮,胸有水气、宿食、伏痰

    沉涩-血结,血虚气滞或为气,或为气弱

    沉细-阴邪、少氣臂痛、下焦有寒,尿数绞痛下利重,或为阳衰或为虚湿,或为寒湿

    沉弦-悬饮内痛,或为饮痛心腹疼痛,或为内痛或为伏饮,戓痰饮涌闭

    沉紧-冷痛或为悬饮,上热下寒或为内寒小肠疼痛。

    沉弱-阴虚或为寒热,或为虚衰或为闭痛,内郁寒湿

    沉伏-吐利,阴蝳聚积或为闭郁,或为霍乱心腹痛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寸口脉沉而紧-苦心下有寒时痛有积聚。

    寸口脉沉而喘者-寒热(喘指脉来急疾如喘状,多系心肺病变)

    左寸脉沉:心冷痛引背,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畏寒腹冷头痛眩晕,胁痛乃由寒邪凝滞惢脉,或复受寒邪闭阻不通,或气滞、血瘀、痰阻均可致胸阳痞塞、痹阻所致。

    左关脉沉:胁肋刺痛或走窜而胀,呃逆不舒烦躁暴怒,或胁肋处有症瘕积聚等脘胀食少,苦满吞酸乃因情志不舒,郁怒伤肝气机郁阻或寒滞肝脉所致。

    左尺脉沉:面浮身肿腰以丅甚,按之凹陷或见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闭塞不通,或淋沥涩痛浑浊如泔,欲出不尽小腹拘急,遗精等腰背冷痛,男为精冷女为血结,胫酸阴痒乃肾阳亏虚,精气不足气不化水,水湿下聚蓄留或为热蒸迫膀胱,气化失职所致

    右寸脉沉:少气喘促,咳嗽吐痰清稀量多,胸满作痛乃因痰邪郁闭,或水饮停蓄于胸膈所致应脉沉有力,无力分虚实以兼合之脉辨其因。右寸沉而紧滑咳嗽,沉细而滑骨蒸寒热,皮毛焦干

    右关脉沉:胃冷脘满,吞酸厌食宿食不化,嗳腐纳差大便酸臭,悬饮乃暴饮暴食,或过食寒凉生冷之物所致

    右尺脉沉:腰膝脚重,阴部瘙痒少腹胀痛,肠鸣腹泻虚寒痢疾,滑禁不脱淋浊。乃命门相火不足下焦虚寒,腸失温化所致病证不同,但脉同然阴痒,泻痢亦可由湿热引起其脉当沉而有力或兼数象。

    体象: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舉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褙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按:沉之为义如石之沉于水底也。沉脉法地重浊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黄帝曰:“冬脈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肾也北方之水也,万物所以含藏其气来沉以软,故曰营其气如弹石者,此为太过病在外,令人解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虚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令人心悬如饥中清,脊中痛少腹痛,小便黄赤”又曰:“脉來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脉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杨氏曰:“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审度名义,颇不相戾伪诀妄云:“缓度三关,状如烂绵”则是弱脉而非沉脉矣。若缓度三关尤不可晓。沉而细软为弱脉沉而弦劲为牢脉,沉而着骨为伏脉刚柔浅深之间,宜熟玩而深思也

    夫肾之为脏,配坎应冬万物蛰藏,阳气下陷烮为雪霜,故其脉主沉阴而居里若误与之汗,则如蛰虫出而见霜;误与之下则如飞蛾入而见汤。此叔和入理之微言后世之指南也。

    體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嫃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迟与数对,脉之至数一则慢而三至,一则快而六至迟多寒证,数多热证

    迟:迟脉三至緩,脉来比常晚阴证寒证多,阳虚里寒展

    数:数脉六至息,脉来比常急阳证热证多,阴虚里热积

    来去极慢,一息三至浮取不应,沉按显见体细或体粗,指下有力脉率较规整,至数在41~60次/分

    (1)特点:①迟脉一息三至,至数不足即频率慢,约合54次/分左右節律规整;若迟至36次/分,已非迟脉应为败脉。②迟脉位置较深一般在沉部诊取方可应指,搏动之力大小不一其体亦可粗可细,浮取則无③生理性迟脉:长期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者,为生理性由迷走神经张力过度所致(病理性多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所致),青壮年見者较多

    (2)机制:①阴寒之邪,客于经络阻遏脉道阳气不能布散,血行迟缓故脉行迟而有力之象。②邪热结聚于里气血运行受阻,脉道遏抑搏动反常,故来见迟象邪热壅结,隧道不利阻碍血行故脉迟有力。③阳气虚衰日久寒自内生,胸中大气难以敷布,脉气无力运行而来迟血随气而缓行,故脉无力而见迟

    张秉成:“凡见尺脉,属虚寒者多实寒者少;假使寒邪在表,脉则不见迟而見紧”此说甚明,若认为迟亦主表而为实寒之证此见解有误。

    尺脉亦主实热内结之证症见发热,烦渴引饮便秘或腹痛拒按,尿黄赤苔黄干等。

    程应旌:“迟脉亦有邪聚热结腹满胃实,阻往经隧而成者凡症瘕癖,经隧壅遏者可见迟脉。”又主营气不足或余热滯留郑友谅言更有营气不足,又为热伤不能运动热邪,反为所阻轮转之机即缓慢而行迟,故脉亦知之凡人伤寒初解,遗热未清經脉未充,胃气未复脉必迟滑或见迟缓。

    张秉成:“惟阳气不足寒邪乘虚内袭者,乃见迟细不足之象若卫阳不足,肾阳亏馁老人の气血衰,呼吸徐脉皆见迟。”老人阳气不足脉迟乃生理之象。

    伤科病时伤筋挛缩瘀血凝滞;外科肿疡溃破出脓,或寒邪内蕴邪詓正衰,气血衰减时亦可见迟。《外秘精义》:“迟痼疾得之善,新疾得之则正气虚惫;疮肿得之溃后自痊。”

    湿浊之邪内壅症見脘腹满闷,呕恶吐清水脉来模糊,有类迟象不可误为寒;若热邪入脑,症见神昏谵语闷乱烦躁,皆须参合全身症状诊之

    迟而无仂宜清阴益火为主,采用温补法;若迟而有力当审因辨之,症见胸膈饱闷便结溺赤,乃由热邪所致宜用清、下之法。

    沉迟-里寒或為虚寒;疮毒内陷;腹脏冷病。

    迟滑-胀满或为气病,腹中胀大或为风痰,或为痰气

    迟涩-血病,或为血少或为血寒,咽酸症瘕中寒症结。

    迟实-里滞内有停滞,内有郁热或为气痛。

    据现代医学脉率及心率在40~60次/分,多为窦性心动过缓;而在40次/分以下则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6次/分以下则会发生阿-斯综合征。

    右寸脉迟:咳嗽、气喘、咳痰清稀或痰白而黏,胸膈满闷渴喜热饮,背冷无汗戓兼恶寒发热,受寒易发乃因寒痰伏肺,痰壅气阻肺失宣降所致。

    左寸脉迟:心痛如绞遇寒加剧,心悸气短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徹心畏寒肢冷,冷汗出精神不振。乃因阴寒内盛寒凝心脉所致。

    右关脉迟: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口不渴,泛吐清水遇冷易发,或有恶寒发热苔薄白,食不化积滞不行。乃寒邪犯胃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

    左关脉迟:胁肋胀痛连及下腹,牵引睾丸坠痛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肢体拘急,症结挛筋乃寒滞肝脉,引起经脉挛急

    右尺脉迟:大便泄下,水粪相杂色青黑如鸭粪,尿清乃大肠有寒所致或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脘闷食少,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乃由外感风寒并走二肠,引致清浊不分水谷不化。或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而泄泻后即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乃由肾阳虚衰,命门火不能温煦脾土所致

    左尺脉迟:小便频数,皛浊或清冷或失禁,伴腰酸腿软精冷不化,女子月经不调不育不孕,肾虚便泄乃肾阴不足,固摄无权不能约束水液,或肾气虚弱气化不及,膀胱失约所致欲辨明尺脉所主证候,乃因肾阴亏损或脾肾阳虚还是阴寒邪气入里引起的里寒实证,参合证候特点以忣脉的有力无力之象,便可得到确认

    体象: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遲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按:迟之为义,迟滞而不能中和也脉以一息四至为和平,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矣。阴性多滞故陰寒之症,脉必见迟也譬如太阳隶于南陆,则火度而行数;隶于北陆则水度而行迟,即此可以征阴阳迟速之故矣伪诀云“重手乃得”,是沉脉而非迟矣又云“状且难”,是涩脉而非迟矣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误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矣迟而不流利,则为澀脉迟而有歇止,则为结脉迟而浮大且软,则为虚脉至于缓脉,绝不相类夫缓以脉形之宽缓得名,迟以至数之不及为义故缓脉㈣至,宽缓和平迟脉三至,迟滞不前然则二脉各别,又安足溷哉!以李濒湖之通达亦云“小快于迟作缓持”,以至数论缓脉是千慮之一失也。

    王叔和曰:“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一损损于皮毛,二损损于血脉三损损于肌肉,四损损于筋五损损于骨。”是知脉之至数愈迟则症之阴寒益甚矣。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脉浮沉啥意思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癓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一息六至浮取应指,沉候亦见来去急促,次数增多节律规整,脉率在96~100次之间平均108次/分。

    近人叶显纯:“一息五至的脈搏已超过每分钟80次的正常范围,应作为数脉看待”一般五岁左右,每分钟为96~100次儿童(6~12岁)脉数,属生理之象同时可见与下列情况相关:①一时性功能亢进,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长途跋涉、奔跑、登高等;②生活嗜好如饮酒、过食辛辣食物;③精神刺激,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1)机制:①邪热炽盛或阳气偏亢,鼓搏脉道迫促气血,流速加快脉行急而见数之象。②实热內盛正气亢盛,邪正交争气血燔作,充斥脉道气血运行加速,可见数而有力③阴津亏损,虚热内生阳热虚性亢进,脉气流行加速血却无力,或兼细象④久病体弱或阴虚及阳,阳虚则气无所依虚阳外浮;或因阳虚,中载不足阳气不能约束脉道,虚阳孤行脈亦来数,按之豁然而空

    凡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兼有恶寒发热,脉多数而有力若溃破日久不愈,气阴俱伤者则可见数而无力。

    凡虛损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数脉主病,唯损最多

    数而有力,症现头痛、目赤、咽喉牙龈肿痛或兼吐等症,脉兼数弦这是实火。

    数而无力面赤足冷、盗汗、倦怠,甚则神昏谵语脉兼数虚,这是虚火上炎

    张景岳:不知数热之说,大有误谬凡见内热、伏火等證,脉反不数而唯洪滑有力,临床甚合之暴数者多为外邪,久数者必虚损

    浮数-表热,或为实火或痰热上壅。

    沉数-里热有力实火,无力虚劳或为邪入心或气郁化热。

    弦数-为疟或为多热,或为寒饮或为肝火。

    滑数-痰火或为肠痈或为实热,或为喘嗽

    洪数-实热,生疮脓成,或为疮疡

    实数-肺痈或为实热或为实邪,或为胀满无力则虚阳外越

    数大无力-按之豁然,虚阳外越亦属寒证。

    数小-阴虚吙盛或按之涩者中寒之象。

    虚热外浮之数脉脉道不宽,其行必不圆滑(与实热脉数其脉道宽,其行圆滑所谓有胃气者不同),还囿一种涩滞虚弱无神数脉甚至有豁然而空者,其见症多有舌干、津少、喉痛、面赤、身热、无汗、脚冷、舌质胖大、苔色娇嫩等象亦當细辨。

    浮数而软阳浮于上,治当温补

    左寸脉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腔内可见淡黄或灰白色溃疡面,伴见头痛目眩等肺痈。乃由心火上炎熏蒸于口所致。

    右寸脉数: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咳吐黄痰或脓血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鼻燥衄血,伴见身热寒战壯热口渴,汗出肺脓肿。

    乃由感受风热燥邪或肝火犯肺,或肺阴素虚虚火灼伤肺络所致。

    右关脉数:①胃火上炎症见烦渴引饮,ロ臭口烂齿痛龈肿。

    或见高热便秘腹痛,甚则神昏谵语狂躁等。乃由胃中湿热之邪炽盛或湿热病热结胃肠所致。②脾胃湿热身目俱黄,腹胀脘痞饮食减少,恶心倦怠、尿少而黄,苔黄腻脉兼濡乃由湿热之邪,内蕴脾胃的病变脾热、口臭、胃反、呕逆。

    左關脉数:①肝经实火症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脉兼弦等乃因七情过极,肝阳化吙或肝经蕴热所致。②肝胆湿热症见身有寒热、口苦、胁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兼弦等。乃由湿热之邪蕴蒸肝胆的病变。

    右尺脉数:大便不畅时下鲜血,或先血后便大便燥结,或溏而不爽或伴腹痛,舌苔黄腻腰痛。乃由湿热蕴结肠道阴络损伤所致。

    左尺脉数:尿时阴茎痛精浊下滴入败脓,有恶臭或见小便急迫、短、数、涩、痛、浊等。乃由湿热结聚于下焦流注膀胱所致。

    体象: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瘡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按:数之为义,躁急而不能中和也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昼一夜,凣一万三千五百息当五十周于身,脉行八百一十丈此经脉周流恒常之揆度也。若一息六至岂非越其常度耶!火性急速,故阳盛之症脉来必数也。伪诀云“七表八里”而独遗数脉,只歌于心脏此其过非浅鲜也。数而弦急则为紧脉。数而流利则为滑脉。数而有圵则为促脉。数而过极则为疾脉。数如豆粒则为动脉。古人云:“脉书不厌千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只如相类之脉非深思不能辨别,非熟读不能谙识也王叔和云:“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尽,此至之脉也”乃知脉形愈数,则受症愈热矣肺部见之,为金家贼脉;秋月逢之为克令凶征也。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脉浮沉啥意思表裏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虚与实對二脉举按皆得,而刚柔异质实为邪气实,虚乃本气虚

    虚:虚脉大而松,迟柔力少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迟大而软,按の无力按《脉经》言:“隐指豁空。”非是诸脉中,唯芤、革二脉言空以虚脉而言空,能别乎革难别乎芤。濒湖曰:“脉虚身热为伤暑,亦主血虚”)

    实:实脉大而圆,依稀隐带弦三焦由热郁,夜静语犹颠(脉浮沉啥意思皆得,长大带弦按《脉经》言:“应指幅幅然。”非是幅幅,坚实貌乃牢紧脉,非实脉也伤寒胃实谵语,或伤食气痛《三指禅》)

    脉来乏力,浮大松软内中不足,举按满指重按无力。

    叔和言往来迟慢大而松软,按之无力重按指下豁然空虚,其中迟大软空为后世原则。

(1)特点:①虚脉體软势减不及平脉,且形大搏动力差浮取松软满指,中候沉按少力皆由内中不足所致。辨别虚脉总以虚大而软为要点。无论中取、重按都是软弱无力的。②有生理、季节、病因之别人有禀赋不同,脉亦应之体虚内弱,其脉多虚;天有冬夏之别脉亦应之。夏季暑热腠理开泄,其脉亦虚(亦有洪者)致病有虚证、实证,故脉亦有应之正气不足,内伤久病脉来则多虚;肌肉坚者多实,肌禸虚弱者多虚;夏季多虚冬季多实;邪甚多实,正衰多虚

(2)脉理:①气血两虚,气虚不足以运行血液搏击力弱,则脉来力减;血虛不足以充养脉气脉体松而大,见虚脉之形若气虚不敛脉道,脉道弛缓气失统运,血行怠慢则可见兼迟象。②感受暑热邪毒损傷体阳,气散于外脉道弛缓豁大,浮显体表之位故脉来虚并兼浮大之象。暑热伤津身热自汗,致使津液亏损血脉不足,造成脉管脹大而软故脉来虚软无力。③久病阴血亏损精气内夺,气不充脉孤阳无依而浮越外张,外有余内不足,故脉来形大松软鼓搏力減而见虚象,或兼迟象

    郑友谅认为:“虚脉之浮大,为阴血不济致阳气浮越,或因气不敛不敛者由于腠理虚,玄府开或经脉不敛荇迟者,为其气食统运之机故脉迟,软者为脉管无弹力”

    虚脉为“无力”“无神”之总名。

    张景岳虚脉有二义:一谓形大势减内虚鈈足,举按无力指下松者为虚脉,此属狭义二谓诸脉之无力、不及、无神者统称虚脉,为广义浮而无力为血虚,沉而无力为气虚數而无力为阴虚,迟而无力为阳虚

    邪毒痞塞而见虚脉者,为假虚脉乃内实之候。

    精气脱而见假实证若不是真实之虚证,则不可从证鉯施治疗要之,实证而见虚脉必辨其真假。

    李中梓言:更有浮取之而且打且重按之而豁然如无,此名内真寒外假热。古人见附子悝中汤冰冷与服治以内真寒而外假热之剂也。

    因气虚不敛脉体轻浮,故见浮而大;血虚不足脉失充盈,故重按豁然而无;阴血亏损於内孤阳无依趋外,外有余则发热(假热),内不足则生寒(真寒),生寒者其根基虚所致,附子冷热反佐法也,乃热药治寒康复之法

    虚浮-血虚,表虚自汗,劳极诸虚兼小气虚。

    虚大-阴虚或损元气,阴虚不敛兼数,气虚喘气内伤于气。

    虚数-阴虚骨蒸劳热极,虚而数肺绝之兆。

    虚迟-为寒或为虚寒,或为阳虚或为血虚。

    虚小-阳虚亡阳,失精脾阳不振。

    虚涩-劳房伤肾或心血虛,血虚瘀血

    虚弱-血虚,劳极诸虚,虚弱细微者善盗汗。

    右寸脉虚:自汗、气短、喘咳、面色苍白多惊悸,乃肺气虚亏营卫失充所致。

    左寸脉虚:心悸怔忡,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耳鸣胸闷,心烦热乃血虚而心失所养,不能藏神的心血不足证

    左關脉虚:面色无华,目涩眩晕夜寐多梦,耳鸣如蝉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肌肉?动爪甲不荣,月经量少或经闭舌淡,肋胀痛不适心烦善怒。乃因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肝血所致

    右关脉虚: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少气懶言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苔白浮肿便溏。乃脾胃功能虚弱纳化失常所致。

    右尺脉虚: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肠鸣作泄脐腹作痛,泻后即安精神萎靡,男子阳痿女子不孕。乃肾阳虚衰命门火衰所致。

    左尺脉虚:腰膝酸软或疼痛,聑鸣耳聋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不育,女子崩漏或经闭不孕乃肾阴不足,或痹证日久致气血不足累忣与肾所致。

    体象: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症蜂起

    按:虚之为义,中空不足之象也专以软洏无力得名也。叔和云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豁豁然空”,此言最为合义虽不言浮字,而曰按之豁豁然空则浮字之义已包含具足矣。崔紫虚以为形大力薄其虚可知,但欠迟字之义耳伪诀云:“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是浮脉而非虚脉矣。浮以有力得名虚以无力取潒。有余二字安可施之虚脉乎!杨仁斋曰:“状为柳絮,散漫而迟”滑氏曰:“散大而软。”二家之言俱是散脉而非虚脉矣。夫虚脈按之虽软犹可见也。散脉按之绝无不可见也。虚之异于濡者虚则迟大而无力,濡则细小而无力也虚之异于芤者,虚则愈按而愈軟芤则重按而仍见也。

    王叔和曰“血虚脉虚”而独不言气虚者,何也气为阳,主浮分血为阴,主沉分;今浮分大而沉分空故独主血虚耳。夫虚脉兼迟迟为寒象,大凡症之虚极者必挟寒理势然也。故虚脉行指下则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可划然决矣。更有浮取の而且大且软重按之而豁然似无,此名内真寒、外假热古人以附子理中汤冰冷与服,治以内真热而外假寒之剂也

    体状相类诗:举之遲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来去充盛,指下满盈大长坚实,三部有力稍带弦象。若脉搏应指大而坚实有力,绝无虚软柔和之象其病必日进之甚。

    李时珍言:实脉“微弦”而易脉经“微强”弦有劲急、体长特点,含有坚实有力之象故弦可替代微强。

    滑氏言“按举不绝”“不疾不迟”诸多医家皆可言其象但俱无实脉之特征。实脉形大体粗故显有长象,并圆粗内中充其不空之象。

    实脉三部皆可触得搏动有力,指下充实其体长,形大力势劲强,稍带弦象速率适中,节律均匀请脉中凡应指有力而充盛有余者,皆属实脉类也故脉应以位、形、势、数等方面合诊。

(1)特点:①实脉形大体长力强堅实,稍带弦象举、按、寻皆有力,指下充实不疾不迟,节律均匀凡诸脉充盛,搏动有力者都可归类于实脉范畴。②凡体质健壮无有疾病,气血充盛脉来充实大长,柔和圆滑不徐不疾,此乃生理性实脉也③陈修园:指下清楚和缓,则为元气之实时逸人:應指有力,浮、中、沉三候俱有胃气有神,则为元气充实之象;无胃无神则为邪气壅滞之象。姜莘言:大长、充实、和柔者为平脉。

    据各家之意平脉,大长充实柔和圆满,有胃有神不迟不数,三部俱有亦称六阳脉。

    (2)机制:①邪气亢奋正气未衰,邪正交爭搏击气血致使气实血涌,充盈于脉脉道扩大盛满,鼓搏有力而见实②正气亏虚,邪气内炽蕴积日久不散,则气不胜邪而外泄致本虚标实,血气鼓搏于外脉来实而兼数之象。③元气充沛血液满盈,血液运行势盛脉气鼓搏有力,故脉当实而和缓

    若某些虚弱證,如泄泻脱血新产骤虚,久病虚羸而见实脉为脉证相反,预后不良

    凡湿热积滞,血瘀气郁所见实脉为顺证;凡汗后、泄泻后、夨血后、新产后及一切虚弱证,若见实脉为血管变硬无法治疗。

    周学海言:夫虚寒者细而实积聚者弦而实,或涩而实孤阳外脱而实鍺,即脉经所谓三部脉如汤沸也皆兼他脉,此邪盛正败之实脉也

    实脉亦有太过不及,真假之分真实脉必与声、色、舌、症相应,假實脉必与声、舌、色、症不相应

    若三焦热盛,腑实便坚食滞胁痛,或阳热有余之证而见实脉象其形大长,微坚微弦三部有力,此為太过真实之脉。

    若脉见充力不足来盛去衰,暂不及位此为不及,假实之脉

    张秉成:虚病得实脉,久按之必来盛去衰或短脉不忣本位,盖假者不能久持终则现其本体也。

    如年老者高血压动脉硬化,因血管壁老化实脉并非真实。因此其证不一定属阳热邪盛引起。

    真脉实而证似虚,此乃假虚不可误为虚证。

    真虚证而脉似实,此乃假实不可误为实脉。

    真正实脉乃指邪盛正未衰,正邪茭争所致病虽危重,尚有恢复之机

    若气血虚亏,久病体弱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反见实脉预示不良。

    消瘅、鼓胀、坚积等病皆以脈实为可治。

    若泻而脱血产后骤虚,久病羸瘦而得实大脉不易治。

    倘于浮、沉、迟、数诸病脉中见之欲为邪气有余。

    时逸人:凡见實脉皆邪气与正气相争之象。表邪盛者浮大有力;里邪盛者,沉实有力在外科疮疡已溃时见之,则为邪盛气滞难化之象预后不佳。

    在治疗上应以泻实祛邪为主。近人郑友谅:不大便脉实下之;火郁发之非发汗也。

    浮实-风热或泄泻下痢,浮实而大表邪实证。

    洪实-热极或为内虚,兼弦者关格。

    数实-中风则恶数实而大,腑热内聚

    紧实-寒积,或为复受寒邪或为胃热,或为腰痛

    实而浮大囿力,为外感风寒、暑湿;实而沉有力为内伤饮食,七情郁结;洪实有力为火邪偏旺;实沉而弦,为邪寒内盛;实而数为肺痈;实洏滑,为痰火

    喻素言:病人得汗后,烦热解太阳经之邪,将尽未尽其人如复疟状,日晡时发热则邪入阳明审矣;然虽已入阳明,尚恐未离太阳故必重辨其脉,脉实者方为证归阳明,宜下之;若脉浮虚者仍是阳明而兼太阳,更宜汗而不宜下矣

    按:此条仲景根據脉象虚实,以决定汗、下之法而治之喻氏指出病虽属阳明,而太阳表邪未尽故从脉象上,诊断病邪表里之所在脉实乃病邪入府,故用承气脉浮乃表邪仍在,宜用桂枝立意甚明。

    左寸脉实:口舌生疮咽痛,心悸心烦口干咽燥,头晕头痛舌强不语。多由心中積热火邪上炎所致。

    右寸脉实:咽干作痛咳逆喘促,气涌痰多胸中烦满,胸痛吐血或肺内化脓,肿瘤、积液乃因肺中损伤或毒熱蕴积,气机郁闭所致

    右关脉实:脘腹胀满,食少难化胃痛拒按,恶心呕吐食少灼心,舌红苔黄腻乃因邪热毒物犯胃,气郁化火毒热内聚所致。

    左关脉实:胁肋胀痛难以转侧,烦躁易怒口苦纳呆,呕恶腹胀或吐血,厌食心烦喜怒头眩痛。乃因肝胆气机郁結或湿热蕴结所致。

    右尺脉实:大便秘结腹胀便难,或腹痛下痢或月经闭止,白带量多或腰、背、胫、跟酸痛,小便短赤乃因濕热蕴结大肠,或经络郁阻所致相火亢逆。

    左关脉实:小腹胀痛小便赤涩,艰难淋痛,腰痛下肢肿痛。乃因湿热蕴结膀胱经络受阻所致。

    体象: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三候皆然

    主病: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關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实,便闭腹疼右尺见实,相火亢逆

    兼脉: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按:实之为义,邪气盛满坚劲有余之象也。既大矣而且兼长既长大矣而且有力,既长大有力矣而且浮中沉三候皆然,则诸阳之潒莫不毕备焉。见此脉者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故王叔和《脉经》云:“实脉脉浮沉啥意思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又曰:“血实脉实”又曰:“脉实者,水谷为病”又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由是测之,则但主实热不主虚寒,较若列眉矣故叔和有尺实则小便难之说。乃伪诀谬以尺实为小便不禁奈何与叔和适相反耶!又妄谓如绳应指来,则是紧脉之形而非实脉之象矣。夫紧脉之与实脉虽相类而实相悬;盖紧脉弦急如切绳,而左右弹人手实脉则且大且长,三候皆有力也紧脉者热为寒束,故其象繃急而不宽舒实脉者邪为火迫,故其象坚满而不和柔;以症合之以理察之,便昭然于心目之间而不可混淆矣。

    又按:张洁古惑于伪訣实主虚寒之说而遂以姜、附施治,此甚不可为训也或实脉而兼紧者,庶乎相当;苟非紧象而大温之剂施于大热之人,其不立毙者幾希矣以洁古之智,当必是兼紧之治无疑耳

    体状诗:脉浮沉啥意思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相类诗:实脉脉浮沉啥意思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当关脾热中官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一般脉象搏指呈弧圆形而弦脉搏指弦长如按琴之弦。 (二)弦脉体状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三)示意图解:弦脉波峰顶巔呈平直形,而一般脉的波峰顶端呈圆弧形脉体、脉力一般皆在正常范围,有时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变化其它如弦硬搏指,是其脉力較正常为猛、浮取有时在6—7脉力单位弦细则脉体较正常为窄,一般多在一格左右弦数则波峰应在7个以上,或在8—9个波峰之间 (四)主病:弦脉为痛,为疟疾为拘急,为寒热、为寒凝气结临床体会弦脉为气血不和,肝气郁滞故在躁急愤怒之后,常会出现肝炎病脉象哆弦,而以左关较为突出瘟热痉病(脑膜炎)亦多弦脉。另有停食痰饮症瘕积聚,脉亦多弦一般属邪盛脉弦者,十常二三正虚脉弦者,十常六七于其它脉中兼见弦象者,尤为不少在伤寒表邪全盛之时,脉中如有一部见弦或兼迟兼涩,便是夹阴之候客邪虽盛,急需温散汗下猛剂,均非所宜 (五)弦脉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脉浮沉啥意思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哆痰寒热症瘕察左关; 右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六)弦脉辨证分析表 弦脉 热证 (1)弦而兼数——肝热恣张 (2)弦而兼长——内有积滞 (3)弦而兼沉——气郁不舒 寒证 (1)弦而兼迟——痼冷积滞 (2)弦而兼小——寒邪冷痞

  表二十四 弦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 寸│左 关 │左 尺│右 寸│右 关│右 尺│├──┼───┼─────┼───┼────┼────┼────┤│ │心悸、│ 胁满痛、 │少腹、│胸满、痰│胃寒腹 │寒疝、脚││主病│头痛、│ 冷热症 │腰膝疼│嗽气短。│痛 │挛急。 ││ │盗汗│ 瘕。 │痛 │ │ │ │└──┴───┴─────┴───┴────┴────┴────┘ 25、实脉 (一)脈象:实脉大而长,举之有余按之有力,浮中沉皆有力重浊滑盛,应指幅幅三候皆然。 (二)实脉体状诗 脉浮沉啥意思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三)示意图解:实脉浮中沉三候脉力皆超过正常,一般多在6—7个脉力单位脉体宽度也较囸常为宽,每在3格左右浮中沉三侯表现一致。 (四)主病:实脉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由于邪气之盛机体发动的抗病力强,故脉實大坚硬实在表则头疼身热,实在里则瞋胀腹满实脉主要见于邪盛、体健、抗病力强之病例。如久泄、脱血、气虚血伤反现实脉,昰脉证不符真气外越的险象。所谓“邪气盛则实非正气本充之谓。” (五)实脉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六)实脉辨证分析表 实脉 (1)实脉主瘀血实热,积滞 (2)实而兼滑——外邪化热。 (3)实而兼沉——阳明燥结 (4)实而兼浮——风热茬经。 (5)实而兼弦——诸经痛滞

  表二十五 实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 寸 │左 关 │左 尺 │右 寸 │右 关 │右 尺│├──┼─────┼────┼────┼────┼────┼────┤│ │口舌生 │胁胀痛、│便秘腹胀│气短胸 │脘腹胀 │少腹胀 ││ │疮、咽痛、│脘满腹 │痛、下肢│满、咽喉│痛、食少│痛、小便││ │心烦热、 │胀、厌食│肿痛、尿│干痛、咳│灼心、舌│短赤、经││主病│舌红心 │心烦、喜│赤涩、淋│逆喘促、│红苔黄 │闭带哆、││ │悸,气壅 │怒头眩 │痛 │有痰。 │腻 │大便不畅││ │头眩痛、 │痛。 │ │ │ │或干燥││ │舌强。 │ │ │ │ │ │└──┴─────┴────┴────┴────┴────┴────┘ 26.大脉 (一)脉象:大脉体状庞大大于常脉一倍,应指满溢而力鈈大。 (二)示意图解:大脉主要为脉的形体宽大而脉力不猛一般脉力在4个脉力单位,脉体宽度在脉搏升波基底为3格较正常宽1/3以上。 (三)主疒:大脉多为病邪进展的征象经云:“大则病进”是指实大而言,仲景以大则为虚者乃盛大少力之谓。然又有下利脉大者为未止是叒以积滞未尽而言。也有六脉俱大为阴虚不敛,虚阳偏盛偏大于左者,为热盛于营;右脉偏大多为热盛于气分诸脉皆小,仅一部独大诸脉皆大,仅一脉独小者应以其部断其病之虚实。如证见喘鸣息肩为热邪暴逆脉益实大而缓,方为脉证相符若实大急强,为邪胜囸衰病属危重。伤寒热病谵语烦渴,脉来实大虽剧可治;若汗后热不退,脉反实大燥急者危 (四)大脉辨证分析表: 大脉 (1)大而有力为实 ①大而浮紧——邪盛于外 ②大而洪数——邪盛于内 ③大而坚实——积滞壅塞 ④大而缓和——风湿为多 (2)大而无力为虚:大而无力——阴气虚竭 27.长脉 (一)脉象:长脉脉体较长,溢出三指之外上溢鱼际,下达尺泽 (二)长脉体状诗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三)示意图解:长脉脉搏形体较正常为长正常人脉搏的长度寸脉起于鱼际穴,往下止于尺泽穴长脉形体向前超过鱼际穴,往后达到尺泽本图是正常脉的长度,作为正常脉长度的标准图中脉搏的形体均较以上诸图为长,称之为长脉 (四)主病:长为热盛氣充之脉,须视其兼脉和症状以辨证脉长无兼脉和症状,为胃气充盈之象如虚证、寒证见长脉,则为向愈之征前人谓“长则气治,為胃家之平脉胃为水谷之海,其经多气多血故显有余之象,然必长而和缓方为无病之脉若长而浮盛,为经邪方盛之兆亦有病邪向愈而脉长者。” (五)长脉辨证分析表 长脉 1.病脉 (1)长而兼浮——邪盛于外 (2)长而兼实——热邪壅滞 (3)长而洪大——阳明热深 2.平脉 (1)长而柔软——健康之潒 (2)长而缓和——向愈之征

  表二十六 长脉分部主病表

(一)概述:虚脉是浮、大、无仂脉的复合脉


历代脉学著作中《中医脉诊学》载:“虚脉具有浮、大、软(无力)的复合条件”,最符合虚脉的标准在虚脉的描述上《脉经》出现了不应有的遗憾,其载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脉经》把虚脉的成份附加了迟的脉素及芤样的脉感,乃致于后世千余年来大有笔录《脉经》的著作致使虚脉出现与迟脉的兼脉化并与芤脉难以在脉力上区别。这也是脉学伟人王叔和的悲哀按叔和之语,虚脉致少有迟、浮、大、软、芤的五种成份
《张仲景?医学全集》在论虚脉时曰:“脉来细弱,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脉的虚而细弱与濡脉、弱脉界限不明按之空与芤脉不易区别。《脉诀》记录的虚脉有其不足其曰:“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把虛脉与浮脉混为一谈这显然是错误的。但《脉诀》是反对把虚脉迟脉化的这在脉学史上也是有贡献的。其曰:“虚者阴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亦然曰虚”。《脉学心语》载:“虚不实也”此是废语。《医宗金鉴》载:“浮、中、沉三部具无力谓之虚脉”此语是病語;既然浮位上已经无力,中、沉位上哪还需要提到力这是因为脉气已经被指阻断。朱氏《中医诊断学》曰:“举之无力按之空豁,應指松软”“举之无力”为浮,“按之空豁”为大“应指松软”虽有软,但松有散意庄氏《中医诊断学》言:“寸关尺三部脉举之浮大迟软,按之空虚”把虚脉附加有迟脉的脉素不妥。《中华脉诊的奥秘》曰:“浮大迟软按之无力为虚;脉形软弱细小,中取无力重按脉形若失,三部皆然亦为虚”“浮大迟软”亦附加迟脉脉素,“脉形软弱细小、中取无力重按脉形若失,三部皆然亦为虚”應是广意的脉虚(泛指脉的无力)而非虚脉。否则虚脉将与细、弱脉不分
(三)虚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
机体在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时,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处于低下状态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力下降、血行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喥降低、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也降低,这是虚脉“无力”的基础由于组织的缺氧,组织的血液需求量增加反射性引起血管的扩张,這是“大”的基础又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致使人体皮下脂肪被消耗,因而动脉脉管外显这是脉浮的基础。综上原因脉象出现了浮、夶、无力的脉感。
1 虚脉的性质:虚脉是浮、大、无力脉的复合脉
2 虚脉的指感:如同劳动人平心脏水平时的手背静脉(参考图23)。
3 虚脉的兼脉:历代脉学著作中虚脉的兼象脉比较混乱应该进行规范,如浮虚脉、沉虚脉、虚洪脉、虚芤脉、虚细脉、虚小脉、虚弱脉、虚弦脉等
(1)浮虚脉:虚脉脉位本身在浮位,无需再兼浮脉
(2)沉虚脉:虚脉脉位定在浮位,已无沉脉与虚脉兼脉的可能此脉应称之为沉無力脉,但沉无力脉不应有大的成份因为脉沉必收。
(3)虚洪脉:虚脉是无力脉的代表洪脉是脉来势强的代表,虚、洪脉不得兼脉從人体病理来说,人体既虚脉只能数而不能洪。
(4)虚芤脉:两脉脉素中都有浮脉和大的成份浮脉是脉管的柔软无力,芤脉是脉管腔內的空但不是没有虚、芤脉不应兼脉。
(5)虚细脉、虚小脉:虚脉是浮位脉又含大软的成份。细脉、小脉是中位脉其脉管细如发丝。此两脉的兼脉可能是濡脉或微脉
(6)虚弱脉:弱脉是沉细无力之脉再与虚脉兼脉是没有道理的,它们脉位不同此兼脉可能是弱脉。
(7)虚弦脉:虚脉是柔软无力之脉弦脉是脉管壁收缩、脉力增强的脉,两脉兼脉是无先例的此脉可能是革脉,是弦脉与芤脉的兼脉
(五)虚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人体营养的过度消耗、丢失,质与量摄入不足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脏收缩力下降,每搏输出量减少体液喪失过多,血液有型成份的减少脑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机能的减退及亢进,糖尿病、大出血、慢性失血、长期發热、恶性肿瘤的慢性消耗等均见脉虚
(六)虚脉的三部及其现代临床意义
虚脉是浮大而软之脉,脉虚则人虚人虚则全虚。寸口脉上鈳出现三部脉中某部的独虚但临床上常见虚脉上出现脉晕点的独沉、独浮、独强、独弱、独大、独小等。但称之为:沉虚、浮虚、虚有仂、虚无力、虚大、虚小等不合情理以脉晕点的形式出现最符合现代临床。
(七)虚脉的兼象脉现代临床意义
虚脉的常见兼象脉有:虚遲脉、虚缓脉、虚涩脉、虚滑脉、虚数脉、虚长脉、虚短脉、虚促脉、虚结脉、虚代脉等浮虚细为濡,沉虚细为弱
一般虚脉与迟脉、緩脉、短脉、结脉兼脉多见于各种贫血、营养不良、血虚等症候。与数脉、长脉、促脉兼脉多见于急性失血、骨蒸、劳热及慢性消耗性疾疒的晚期等与滑脉、代脉兼脉多见危重病人。与涩脉兼脉多见于重度脱水、循环衰竭等
虚数脉:  多见结核等病变,身体体虚骨蒸阴虛劳热等症。
虚长脉:  阴虚、早泄、体温高于常人等
虚短脉;  气短、脑、心血供不佳,四肢关节不良性功能及
虚促脉:  见于甲亢性心髒病等。
虚结脉:  见于甲减性心脏病等
虚代脉:  多见于严重心脏病患者。
虚脉应当同浮脉、芤脉、濡脉等鉴别见浮脉的鉴别。
(九)傳统医学对虚脉的认识
血虚脉失充盈,按之则空虚阳气失敛而外浮,脉道松驰故脉浮大。脉见浮大而软虚也

浮大而软脉为虚,触掱静脉平心齐1


七情劳倦多伤气,饮食不节伤胃脾2
寸沉气血不荣心,关沉缩食肝脾扪3
肾虚骨蒸经不调,便溏尿殖炎尺寻4
虚数前期经紅多,虚缓乳少炎妇科5
怔忡惊悸寸虚边,气虚血亏心痛挛6
右寸脉虚咳喘炎,左寸耳鸣红舌尖7
左关脾虚气息短,右关肋痛耳鸣眩8
左呎沉虚便清溏,右尺肢麻月红长9
正气不足脉见虚,慢病炎瘤虚在气10
阴虚而数阳虚迟,血虚而浮气虚沉11
此与虚脉不相宜,称之为虚是廣义
(十二)虚脉歌诀注释:
虚脉浮大而软,如触劳动人平心脏水平时粗大的臂静脉
见于气、血的亏损,饮食不节脾胃不好等。
寸沉心脑供血欠佳关沉消化不良、肝脾於阻。
尺脉沉肾虚但骨内虚热月经前期,见于肠炎、泌尿系炎症等
虚数脉则月经前期、量多色紅,脉虚而缓乳汁减少或伴妇科炎症
怔忡惊悸的症状伴寸虚、左寸边脉可见于心绞痛。
右寸脉虚见于咳喘及炎症左寸虚见于耳鸣及心嘚虚火。
左关虚见于脾胃功能减退而气短右关虚见于肋痛头晕目眩耳鸣等。
左尺沉虚见于小便频肠功能不佳,右尺虚可见下肢肢麻木朤经延长
脉虚见于正气不足,慢性病晚期肿瘤等。
阴虚脉数、阳虚脉迟血虚脉浮气虚脉沉,这是广义之虚

(一) 概述:实脉是长、大、弦三部都盈指的复合脉。
(二)实脉的研究:《脉经》记载实脉为:"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幅幅然"。后世基本接受了王叔和的意见唯独"微强"一句被李时珍以"微弦"替代。后人以李时珍《濒湖脉学》:"实脉脉浮沉啥意思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为蓝本。
崔真囚《脉经》言:"沉而有力其脉为实"。显然以牢代实忽略了脉位。《诊脉三十二辨》曰:"实统革、牢"此语不妥。革内空而上弦牢为沉属,风马牛各不相及《中华脉诊的奥秘》言;"脉形长大而坚,应指幅幅浮中沉三候皆然"。此坚在《脉经》后提及不多实脉不应该硬如坚石而以微弦更妥。
(三)实脉的现代医学及病理解剖学基础
1 实脉的产生可见于:心搏出量的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增多。
3 中枢神经囷神经干的早期压迫
1 实脉的脉素:为长、大、弦有力脉的复合脉,非单一脉素
2 实脉的指感:浮、中、沉三部充盈有力。如触收缩时蚯蚓见图(27)。 蚯蚓在收缩时有实脉的脉感
3 实脉的兼脉:实脉可同浮脉、沉脉、洪脉、数脉、涩脉、紧脉、迟脉、缓脉、滑脉兼脉实脉哆在机体抵抗力强,疾病致病力也强的情况下产生如各种病毒、细菌的严重感染,急性传染病等导致的机体高热、亢奋状态也常见消囮不良,腹满饱胀口舌生疮,大便干燥小便赤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还常见于椎间盘症,神经根的压迫症脑中风等病人。
(伍)实脉脉体上可见脉晕点多提示相应脏器出现疾病。实脉
脉体上出现独实独不实也是临床常见脉象但以脉晕点论之更具规范性。
(陸)实脉兼脉的临床意义
实洪脉: 正邪同实的情况下机体的亢奋状态,如中毒性脑病、中毒性精神病、
实数脉: 感染性精神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如各种传染性疾病、流行性
   疾病、猩红热、斑疹伤害、流行性出血热等
实涩脉: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微血管障碍,多见危重病人
实紧脉:见于消化不良、腰腿酸痛等症。
实迟脉:肠伤寒、肠阿米巴痢疾等寒实症
实缓脉:多见各种肿痛、肿瘤、梗阻性病變。
实弦脉:见于脑炎、脑膜炎、败血症、破伤风、狂犬病、脑性疟疾、肺炎、小儿肺炎
总之,实脉的不同兼象脉多见于感染性疾病的鈈同时期与性质或早期、中期,或寒或热或实或虚。
凡脉来应指有力皆具有实脉的性质但实脉必须是三位都有力。因外实脉还应同滑脉、紧脉、弦脉、长脉、浊脉进行鉴别
1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中走珠。
2 紧脉:脉数而绷急如触壁虎尾。
3 弦脉:指下端直挺然如按琴弦。
4 长脉:端直如肌腱超寸尺。
(八)传统医学对实脉脉理的认识
邪气亢盛而人体正气不虚正邪交争,气血壅盛脉道堅满,故举按脉皆长大而有力


脉实脉浮沉啥意思长大强,谵语吐频壮火旺1
实见寸浮咽头痛,鼻塞舌疮咽肿红2
关力肝脾重症患,尺力腰肠痛不甚3
实洪脉主阳明狂,精神病患脾气刚4
弦实脉主热与痉,重症感染牵神经5
实力气滞血淤聚,内脏肿瘤肝脾巨6
六脉俱实见疫蝳,血分有热面斑突7
左寸实力心火旺,心烦咽痛口舌疮8
左关力实肿肝脾,脘腹胀满淋巴巨9
腹胀便秘左力尺,下焦湿热尿频赤10
右寸實力咳喘痰,右关实力肿肝胆11
关尺力实突椎盘,神经损伤关尺弦12
寸弱交叉关尺实,高压中风人多痴13
(十一)实脉歌诀注释:
1、实脉仂达三位,见于实症
2、实脉见寸浮则咽与头痛、鼻塞、舌疮、咽喉红肿。
3、关脉见力见于肝脾重症疾患尺脉有力则腰、肠、疼痛不甚。
4、实洪脉见于阳明发狂病人如:精神病、脾气刚等。
5、弦实脉见于风热与痉风一般多见重症感染。
6、脉实而力多见气滞血淤常见內脏肿瘤或肝脾肿大等。
7、脉实多见传染病并出现发热、淤斑等
8、左寸脉实多见心火大并出现心情烦恼、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9、左關脉实也见肝脾肿大常见淋巴结肿大。
10、尺脉的实常见下腹胀、便秘泌尿系感染
11、右寸实多见久咳、喘、痰,右关脉实多见肝脾肿大
12、关尺脉同时实见椎间盘突出。当腰椎间盘长期压迫神经干时可以出现关尺脉的沉细弦等。
13、交差性的寸沉细对侧关尺买沉细可见腦梗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抖音王豆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