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与刘勰文体论的异同是什么呢

第五章 曹丕、司马迁、王充、钟嶸论 一、曹丕的学思想 二、司马迁论选读 三、王充的学思想 四、钟嵘《诗品》 一、曹丕与《典论·论》 曹丕(187—226)是汉魏时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学理论批评家。他撰写的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典论·论》。《典论》是曹丕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一共20篇,《论》是其中之一后来《典论》一书失传,《论》这一篇幸亏被选入南朝时期的《昭明选》而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论著作,在中国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学理论专著(我们讲过的先秦两汉的一些论都不是专门的论章),它是第一篇是中国古代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論·论》中正式提出或者触及了不少新鲜的重要的论课题,我们要掌握的主要有: 1、“章不朽”说 2、“气”说 3、“体”说 1、“章不朽”说 這是曹丕关于章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观点他在《典论·论》中说: “盖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②者必至之常期未若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当时以怹们父子为核心周围团结了一大批诗作家,形成了所谓的“邺下人集团”曹丕在这篇《典论·论》中所评论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除了孔融之外都属于这个集团。 2、“气”说 “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喑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就是论史上著名的“气”说这个理论颇为新鲜,而且重要 3、“体”说 在《典论·论》里,曹丕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 “夫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悝,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这里曹丕列举出八种章,分成四类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后世学界称之为“四科八体”说 “雅”、“理”、“实”、“丽 曹丕的学观 首先,在《典论·论》中,曹丕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学和其它著作的区别,研究了体对风格的要求,从而第一次提出了体论其中说道:“夫,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賦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即是从根本上说章具有共通性,但因体裁不同又各有要求和特点且看曹丕の前,先秦时代史哲相互夹杂,浑然一体着眼点在“本”而不在“末”;两汉时期,虽然儒家著作被排除在了学之外但也没有系统性的提出学的体裁和类别。把“本”“末”结合起来提出体论的这一创造性观点的,就是曹丕 曹丕的学观 第二,在《典论·论》中,曹丕提出了“气说”:“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抽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 在此曹丕提出了以“气”来论作家及其作品的观点在《典论·论》中他就以“气”来论建安七子:“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察之匹也。如粲之《初征入《登楼》、《槐赋》、《征思》,于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应场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悝不胜辞至于(作“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时有]所善扬、班〔之〕俦也”。 曹丕所说的“气”到底所指为何呢 刘勰《心雕龙·风骨》中说道:“夫 翟备色,而 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之乏,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囿。唯藻耀而高翔,固笔之鸣凤也”这里刘勰所提出的“风骨”其实就是对曹丕的“气”的具体阐释,纪均评道“气即风骨更无本末”。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学家。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志》还著录赋八篇,今仅存《悲士不遇赋》一篇和有名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一)突出《离骚》“怨”的特点 司马迁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鈈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种对黑暗现实的怨愤情绪和“直谏”精神乃是中国古代学思想史上进步的传统。 二、司马迁论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

我国著名的小调《鲜花调》是()调式 ["宫","商","徵","羽"] 有毒和刺激性气体放出的操作应在()操作。 柴油机燃油系统的精密偶件的常用材料有() Ⅰ.滚珠轴承钢; Ⅱ.不锈鋼; Ⅲ.合金调质钢; Ⅳ.耐热钢; Ⅴ.高速钢; Ⅵ.低合金工具钢 ["A.Ⅱ+Ⅲ+Ⅴ","B.Ⅰ+Ⅴ+Ⅵ","C.Ⅱ+Ⅴ+Ⅵ","D.Ⅰ+Ⅵ+Ⅵ"] 管子是汉代由()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波斯","龟兹","伊朗","土耳其"] 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与()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曹丕《典论·论》研究了不同类型体的特点,指出“()同而()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余新城镇出大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