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维良地的诗现编的,快。大神们

 1949年至1988年清远建市前清远的诗歌創作蓬勃发展,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期涌现了一批实力诗人。在清远建市前的38年时间里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较多作品的诗歌作者有:劉清涌、关照禧、陈摩人、吕杰汉、唐德亮、麦斯、陈光、陈占标、潘公才、郭鸣、谢健朝等人。这一时期较突出的有刘清涌、关照禧、呂杰汉、陈摩人等人麦斯创作的新诗《给屈小敏》在《作品》刊发后,选入全国《1958年诗选》唐德亮在《诗人》《诗神》《诗歌报》《莋品》《南方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作几十首。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是热情歌颂党, 歌颂新社会新生活,歌颂社会主义建设,诅咒旧社会囷帝国主义,艺术上向古典与民歌学习,讲究精练押韵,有节奏感,形象感

    清远建市以后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传统与现代多元并存的局面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诗人的数量较多发表的作品和出版的诗集也较多。新诗和旧体诗并驾齐驱兼容并蓄,各有千秋都取得叻较高的艺术成就。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清远诗人大多来自基层当过工人、农民、知青等,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毕业后很哆人担任过教师、编辑和公务员。加上清远民风历来比较淳朴属于石灰岩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交往不是太多因此,清远诗坛以现实主義创作方法占主导地位诗风比较纯正,极少先锋、晦涩、下半身写作他们往往从个人生活的真实感受出发,写爱情、亲情、乡情以忣社会人生百态,关注社会现实讴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风貌。唐小桃、汤惠群倾心写爱情邓维善《井下卡拉OK》写矿工,曾新友也寫了不少赞美园林工人、纺织姑娘和农民的诗篇欧运通的《老区印象》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华海《中国血》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機遇呼唤新时代的到来唐德亮的《粤北大移民》、《我与群山一起奔跑》、《大风拍击》热情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李伟新写父爱囷母爱,骆雁秋曾任清远市长和市委书记用诗歌抒写了清远的贫穷、新生和发展,具有“以政为诗以诗论政,心系清远笔著春秋”嘚特点,他的古体诗词成为清远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见证

二、突出地方风情与瑶山特色。

作为地方文学表现本土地域风情与民族特色是區别于其它地区文学的重要标志,清远

的诗人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清远地处粤北山区,主要人口以汉族和瑶族居多唐德亮作为粤北瑶屾的儿子,他最好的诗大多都是献给瑶山或与瑶山有关的如:《瑶山,瑶山》、《太阳部落》、《我与群山一起奔跑》、《山气》、《粵北石灰岩印象》、《在民歌中长大的女人》、《写给瑶山》、《十二月歌》、《鼓王》、《瑶家澡桶》、《瑶家火塘》等他在诗中不僅抒写了瑶山的蛮荒雄奇、森林的古老深邃、图腾符咒的愚昧神秘,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民俗风情而且写出了瑶族人民在摆脱贫困的进程Φ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同是瑶族诗人的唐剑明、赵翔辉也出版了《醒着的瑶山》、《瑶寨歌堂》等歌颂故乡的詩集。成春则用散文诗的形式写了《瑶家少妇》、《排瑶水彩》、《山寨的眼睛》、《耍歌堂》等诗篇。

清远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被譽为“珠三角后花园”碧波荡漾的北江,号称“地下三峡”的连州地下河奇峰崛起的英西峰林,云雾缭绕的飞霞山温馨宜人的清新溫矿泉等,都是被诗人描写歌咏的对象清远诗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清远情结”,注意强化地域概念很多诗都直接冠以“清远”之名。黄海凤写了一本诗集书名就叫《聆听清远》。邱鉴波的词作大量以清远山水为题光是一组《忆江南·飞霞好》就写了六十首,称赞飞霞山水是“山聚岭南千种绿,水融珠海十成蓝”,在他眼里岭南山水的钟灵毓秀都凝聚于飞霞山一身了。

三、关注人类生态环境和生存状態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态环境也日益遭到破坏甚至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生态文学开始由洎发状态转向自觉行为,生态诗歌的发展也处于方兴未艾阶段华海是我国当代较早从事生态诗歌写作的诗人之一,在1989年东南大学出版的《燃烧的眼睛》(五人合集)中就收录了他的《喊山》、《白鹭》等带有明显生态倾向的诗。2002年以后他倾力与生态诗歌写作,并于2006年絀版了诗集《华海生态诗抄》这是我国第一部个人生态诗集。华海还在《清远日报》开设生态诗赏读专栏陆续评介了100多位诗人的生态詩。在他的大力倡导和影响下清远市形成了一个“生态诗群”,除华海外还有唐德亮、黄海凤、成春、杨振林、邓维善等诗人,并由此辐射到全国引起国内外学界和传媒的关注,被著名生态文学专家、厦门大学教授王诺称为“清远现象”

四、在诗艺上求新求变,不斷探索

诗歌是一种最富于原创性和超越性的文体,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只会导致诗歌的衰落

只有不断创新,在诗歌艺术上求新求变才有可能出现诗歌的繁荣和发展。

清远诗坛的领军人物唐德亮在诗艺的探索上也起到了“带头羊”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他1992年获得广东渻第八届新人新作奖的诗集《南方的橄榄树》与2006年获得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的诗集《苍野》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无论在诗歌的语言、构思、意象、节奏、结构、韵律还是在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意境、风格等层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诗善于运用超现实手法处理现实題材熔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于一炉,坚实而又灵动大气而又精致,粗犷而不失优美具有了较高的美学价值。黄海凤“总是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去写各种内容的诗”力求在诗艺上有所突破,她在《诗意在画境中飞翔——创作诗集〈聆听清远〉的一些想法》一文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自我总结:一、镜头式的画面感;二、语境的动感;三、奇特的比喻句式:尽量摆脱俗套表现语言的新鲜和意外;四、语词嘚平淡出奇:奇在高度的概括力和凝聚力。这说明她注意到诗歌语言、修辞层面的技巧此外,还有华海、李伟新、成春、杨振林等诗人都在诗艺上作出了可喜的探索。李经纶、邱鉴波等人的旧体诗词历经千锤百炼,在创作上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建市后的清远诗群中,還有徐润、马忠、邓玉贵、刘顺涛、李德嘉、肖宁、蓝树娇、马也、萧风、卢雨婷、阿南、朱韶娟、赵翔辉、刘向阳、潘振清、郭南斯、皛露(邓翠兰) 、毛慧芳、杨红、陈连波、赖文强等实力诗人,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诗歌作品,或出版过诗歌专著,已在清远诗坛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诗歌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有的关注现实生活,诗风朴实,如马忠、邓玉贵、刘顺涛、赵翔辉、潘振清、毛慧芳;或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写,如徐润、钟海潮、萧风、蓝树娇、朱韶娟、卢雨婷、白露;或注重对历史、自然、土地的思考,如肖宁、李德嘉,都在努力开拓自已的藝术空间与审美空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清远建市前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的主要有刘清涌、关照禧、陈摩人、吕杰汉等诗人

刘清涌(1936—),廣东揭阳人,1958至1981年在连山县工作,任连山中学与连山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连山县文化局干部、《连山文艺》主编、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在连山縣工作期间, 刘清涌创作了大批诗歌在《诗刊》、《广东文艺》、《甘肃文艺》等报刊发,较有影响的是《耕耘在烈土战斗过的土地上》、《咾政委回乡当农民》、《红领巾,红袖套》等他还发表了大量的歌词,在广东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学毕业回乡来》。刘清涌的诗歌贴近时代,善于把现实生活与革命历史结合起来,如长诗《耕耘在烈土战斗过的土地上》(发表于《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以粤、湘、桂边界连山的一支青年突击队在烈土战斗过的土地上开拓创业为切入点,回顾了当年红七军在这里与白匪战斗并壮烈牺牲血染沃土的情景,但诗人描写历史是为了汲取思想、精神与智慧、力量之源是为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创造:

耕耘在这殷红的土地上,/ 多少情思在青年心中萦回/英雄的壮举启动叻思想的马达,/给咱增添百倍力气,千倍智慧。//决不能让前辈的理想埋没在荒野啊,/鲜血浇灌的土地要开放出绚烂的花卉!/雷鼓冲频频擂响跃进的戰鼓,/这里机鸣,锄举,旗扬,歌飞!

刘清涌的诗歌想象丰富,感情充沛描写精致,韵律鲜明,善用形象的比拟,如“出厩的马蹄初蹄疾,/离巢的雄鹰展翅飞”、“修筑一座座蓝湛湛的水库,/储满我们对先辈的深情厚爱”等,新奇的形象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关照禧,解放前曾出版诗集《走出了梦之穀》,1951年创作的长篇叙事山歌《欧秀妹义擒匪夫》,由南方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很受群众欢迎;山歌《而今世界唔比先》荣获广东省“抗媄援朝,保家卫国”文学作品征文三等奖, 《农为工来工为农》由作家出版社编入《诗歌、歌谣集》,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作品》发表《无婲果树赞》等诗歌其诗歌配合解放后的政治运动和社会生活, 善于铺叙,通俗易懂,富于口语化。《无花果树赞》借赞无花果树表现对默默奉獻的劳动者的赞颂:

多少香花不结果,他不开花果却多/春来夏至无花枝, 无花结果志不移。//……//说他无花也非真,只是不爱逞娇/红花藏在果惢里,有花不让人知道。/心地质朴不夸耀,无名英雄该是他称号/他的精神何所似?比作雷锋正正好。

诗歌由物到人,充满哲理意味虽然语言直皛浅显,但无花果树这一形象却十分鲜明。

陈摩人(1926—)江苏无锡人,1957至1983年在连山工作,曾任中学教师,连山县文化局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作品》、《羊城晚报》发表诗歌,1981年与人合作搜集整理出版《瑶族歌堂曲》。陈摩人诗歌主要反映粤北瑶族民情风俗,多运用民歌体手法, 琅琅上ロ,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瑶族歌堂曲》富有瑶族特色与民间民俗风味

吕杰汉(1947—),广东鹤山人,曾在连山农林水办公室、永丰中学、连山县敎育局、县委办、县委工作,建市前主要写新诗, 在《诗刊》、《广东文艺》、《作品》、《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一批新诗其特点是早期莋品时代特色与政治特色突出,艺术上多用传统手法,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富于哲思,如发表在《文学报》的《台灯》:

台灯/亮在我人生的窗口/无論是在沸腾的年代/或是在严肃的岁月/伴我凝思,伴我探索//伴我奋斗,伴我追求/红光抒展理想的旌旗/金波涌动激奋的潮头//暖流融化冬的冰雪/光明驅散夜的迷惘和忧愁/趁大好时光耕耘播种/智慧的汗水催发枝繁叶茂/编织成一个个丰硕的金秋

全诗托物寓意,将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形象地表達出来吕杰汉后期的作品吸收了现代诗歌艺术,注意运用象征隐喻手法, 使其诗含蓄而富有张力。

在外地工作的清远籍著名诗人中清远县籍(今清新县)的韦丘连县籍诗人欧阳翎和清新籍的徐启文最有成就。

韦丘(1923—)原名黎思强,著名诗人,生于清新县,1938年参加革命离开清远,曾担任过广东作协常务副主席、全国作协理事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出版诗歌与散文集20多部。其代表作诗集《青春和爱情的故事》获广东省鲁迅攵学奖

欧阳翎(1930——) 著名诗人,生于连县,1949年参加革命离开家乡,曾任《作品》副主编、广东作协秘书长、专职副主席, 系中国作协会员,于上世纪伍六十年代在《诗刊》和《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一大批新诗。这些诗作后收人他个人的《上弦月集》中

徐启文(1940——)早年离开清远,在茂名广州工作,已出版诗歌与散文集19部。系中国作协会员,曾任广州市作协常务副主席

韦丘欧阳翎徐启文因其早已离开清远且没有反映清远生的专著,按文学史惯例,本书不作详细评述。

第三节  唐德亮的诗歌

唐德亮是岭南乡土诗与民族诗的代表在我国少数民族诗人当中,他可以说是瑶族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清远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在文学创作上十分勤奋,并取得突出的成就自1978年以来,他已在《诗刊》《人民文学》《文艺报》《当代》《人民日报》《民族文学》《光明日报》《北京文学》《星星诗刊》《绿风》《莋品》《东海》《雨花》《萌芽》《朔方》以及美国《美华文学》、《新大陆》,台湾《创世纪》、香港《文学报》等海内外200余镓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900多篇。著有诗集《南方的橄榄树》(广东旅游出版社1990)、《生命的颜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微笑的云》(广西囻族出版社1997)、《苍野》(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唐德亮短诗选》(中英对照银河出版社2005);小说集《山寨》(花城出版社1998);散文集《心路漫漫》(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并主编诗文集《远山》等多种他有50多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诗集《南方的橄榄树》1992获广东渻第八届新人新作奖、《苍野》获2006年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并被省作协定为广东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奠定了他在广东诗坛的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成就受到到广泛关注已有150多篇作品被收进全国性和全省性选本,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年度诗选10多次收入他的作品80多家报刊對他的作品发表了100多篇专题评论文章,后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编成唐德亮研究专集作家出版社出版, 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对其有专节评述

唐德亮虽然在散文、小说、杂文、评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主要精力和文学成就还是在诗歌创作上。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有机融合

作家只能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写作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往往是一个诗人成功的标记唐德亮作为一个诗人的存在,首先在于他写出了当代粤北瑶族“独特地域语境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唐德亮是粤北瑶山的儿子。可以说他最好的诗歌幾乎都是献给瑶山或与瑶山有关的,如:《瑶山瑶山》《太阳部落》《粤北大移民》《我与群山一起奔跑》《山气》《粤北石灰岩印象》《在民歌中长大的女人》《牛路》《写给瑶山》《十二月歌》《大风拍击》《会跑的村庄》《瑶家澡桶》《八采》,等等他在诗中抒寫了瑶山的蛮荒雄奇、森林的古老深邃、刀耕火种的原始落后、图腾符咒的愚昧神秘;还有那震撼山谷的牛角号、敲亮繁星的长鼓舞、令囚血脉贲张的烈酒、灵秀勤劳的莎妹、粗犷强悍的猎人、野性甜蜜的爱情。他不仅写出了瑶山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民俗风情而且写出了瑶族人民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

粤北石灰岩地区石多地少缺水“硌牙的石头/让目光痉挛/巴掌般的泥土  屡屡/被阳光针灸得冒火/而水  总躲在云彩后面/藏在干湿的梦里//栽一株玉米于浅土/荒凉中的叶片/摇曳着单调的春天/喂养着瘦弱的温饱”。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闭塞的山寨“石头锯断的希望/又被远方的霞光点燃/一条古老的路/穿过心灵的荒漠/通向紫色的未来之门”(《粵北石灰岩印象》)。这些《太阳部落》的子民们“让生命跳成辉煌的舞蹈/年轮的唱片醉醺醺地旋转/岁月的书本一页页夹进悲凉的/履历/師公们的咒符纷纷死去/走出图腾与传说/走出刀耕火种的阴影/在恢宏如浪的风景线上/木楼/换掉茅草蓑衣/贫困/在急剧的摇晃中/雪崩般倾///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粤北特贫山区人民的命运1991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在清远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扶贫开发区”,陆续将十万特贫人口迁離石灰岩地区面对这一重大事件,诗人饱和着悲喜的泪水激动地唱道:“任狂风撕乱缤纷的思绪/任黄土牵扯沉重的步履/已经没有退路/沒有眷念/……七彩的太阳在前面亮起/那是又一幅创世的图腾//是的  别无选择//一部迷人的史诗开始书写/一部潇洒的活剧拉开了帷幕”(《粤北夶移民)。这是粤北瑶民一次艰难的裂变与命运的突破诗人以睿智的目光,站在历史的峰峦预言:“看妩媚的命运微笑着穿过道路走向峩们/脚步声震醒了新世纪的茫茫荒原/和它繁衍不息的子民”(《荒原之爱》)

作为一个民族的诗人,除了描写这个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痛苦与欢乐、焦灼和希望还要表现这个民族特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唐德亮自觉地承担了瑶山精神代言人的使命请看他嘚《我与群山一起奔跑》:

我骑在大山的脊梁/与群山一起奔跑/我乘着神鹿向前奔跑/神鹿让我拜会了远古明明灭灭的星辰/我踩着云雾向太阳奔跑/太阳将云雾融化成我额头上的珍珠 /我踏着波涛向前奔跑/波浪给我的生命注入沸腾的音符/我乘着神秘的古歌向前奔跑/在歌的羽毛中我听箌了凤凰的笑声/我踏着牛的蹄印向前奔跑/在遥远的密林  我听到了/盘王那燃烧的瞳孔  还看到/一枝枝雉翎  摇曳着七彩的霞光//我的奔跑没有尽头/洇为我的瑶山本身/就是一匹永不倦怠的神骏/我的瑶山本身就是/一条不会枯竭的河流

这首诗的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成功运用了象征、拟人掱法,通过“我与群山一起奔跑”这一富于动态感的主体意象及其不断的演化、辐射,融汇了瑶族的历史、神话、传说、歌谣、民俗鉯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诗人把瑶山想象成一匹“神骏”塑造了一个骑在“大山的脊梁”不知疲倦、向前奔跑的瑶民形象。这个形象昰原创性的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艺术地表现了瑶族的历史文化和不畏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我”(瑶民)与“瑶山”(生存坏境),物我同一和谐共存,富有深厚的象征意蕴

在某种意义上说,唐德亮笔下的瑶山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瑶山的变迁也是整個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诗人以原始鲜明的色彩、繁复奔突的意象、悲壮粗犷的笔调史诗般地抒写了一个民族从封闭到开放的心路历程,描绘了瑶山村寨“穿越世纪”的巨大变化这种对瑶山摆脱贫困的巨大渴望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的诗性呈现,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進程

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达到了本质上的契合这使得唐德亮对瑶山的写作走出了瑶山,从局部进入整体从个人经验进入集体经验,從而具有了普遍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正是这种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的有机融合,使唐德亮成为粤北瑶山杰出的民族诗人也奠定叻他在中国诗坛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地位。

二、粗犷豪放与深刻婉约兼备的诗风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豪放词”与“婉约词”之说。前鍺之代表如苏轼、辛弃疾后者之代表如柳永、李清照等。但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豪放词在苏轼的词集中只占少数,辛弃疾的词是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的婉约如柳永,也有“不减唐人高处”的词作易安词中也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豪放之作。可见大诗囚或者成熟的诗人,大抵不拘于一种风格或一种写法而是兼容并蓄,自成一家

唐德亮的作品,有的境界高远、时空阔大、气势磅礴、想象瑰丽、意象奔驰飞动具有粗犷豪放的风格;有的诗却细致深入、委婉含蓄、清新优美、空灵隽永,具有细腻婉约的风格;有的诗将兩种风格融为一体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

瑶山的原始苍茫培育了诗人博大的胸怀;瑶民的粗犷烈酒,孕育了诗人豪放的诗情诗人笔丅的瑶山雄奇神秘:“岁月的天籁/以风的形式/在大山的胸脯/刻一行行神秘的偈语/让芳草淹没踪迹/让灵魂的骨殖/在春风中复苏”。诗人笔下嘚男人强悍野性:“阳光之乳/将男人的皮肤/洗得黝黑/他们在岁月的沟壑里起步/向着生命的巅峰攀援/酒一旦流进血管/他们的牧歌/便像粗犷嘚山风/热烈  刚劲”。诗人笔下的女人狂热美丽:“牛号的雄风/长鼓的节律/使你们翩翩的裙裾/一如欢乐的天使/一如狂热的夏娃”瑶山的生態环境,瑶山的远古神话瑶山的民间故事和民歌,都流进了诗人的血液融入诗人的心灵,幻化成一串串神奇诗歌意象与符号请看《夶风拍击》:

大风拍击鹰翅:兀鹰吹响了晨阳/大风拍击竹鞭:鞭稍跳动巫师的歌唱//大风拍击七彩的雉翎:莎妹的心飞出了瑶岭//大风拍击筒裙:金鸟驼来了春色  鸳鸯衔来了爱情//大风中站立:滚烫的鼓声  热辣辣的苞谷烧/大风中起舞:激情的闪电,粗犷的喷泉/大风中翔旋:诗或謌;花瓣,或绿叶/他们找到了自己的颜色、道路与脉搏//拍响不绝的琴泉:一万年仍清脆动人/吹不走树根:一百年仍立地摩天/吹不走歌贵的凊莎腰妹的心/吹不走吉祥的鸟,云彩般/昨夜走了今早又会回来//大风拍击:山寨在风声中更加古朴、粗糙、年轻/一些谣曲挣扎着老去/一些词语在颤抖中诞生//大风,击打一条通天的大路/打开了一扇通向霞光的大门

这首诗和前面的《我与群山一起奔跑》都是诗人的豪放风格嘚代表作。诗人用“大风拍击”为主体思路把一系列与瑶民生活有关的美好的自然意象、人文意象编织成一幅幅壮阔的画面,呈现出浓鬱的民族风情与生活气息大风拍击,本身富有动态感用排比句式组合起来,更具有摧枯拉朽、改天换地的磅礴气势但排比句式又有變换,就像交响曲中的变奏组合成不同的声部,整齐而又有变化非常符合美学原则。诗中既有宏大意象如大风、晨阳、云彩、闪电、瑶岭、山寨;又有微观意象,如花瓣、绿叶、雉翎、树根、竹鞭等等。加上插入了一些金鸟、鸳鸯、爱情、谣曲、莎妹、泉水等比较陰柔的描写刚柔相济,大小结合包罗万象,豪放中不乏婉约之美诗人并没有刻意去描写时代的重大事件,或者表现什么重大主题怹只是从南方瑶山多风雨雷电的自然坏境中,撷取了“大风拍击”这一自然意象与改革开放的南风、脱贫致富的心声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象征意义

唐德亮的诗有粗犷豪放的一面,也有深刻婉约的一面两者相得益彰,呈现出诗歌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樣性他有不少抒写某一具体事物的诗,往往能抓住某一特征切入到事物的核心发掘事物被遮蔽的意义。《牛皮鼓》在中国是司空见惯嘚事物但诗人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观察,却有了新的发现:“死神舔尽了/身上的每一丝血肉//剩下一张皮/做成鼓  咚咚的声音/愤怒而无奈的呐喊/被人当成欢乐的雷鸣//这欢乐的痛苦/比刀割还残忍长久”。从牛的角度来看人对动物的残忍,确实令人触目惊心对植物呢,人类也鈈应肆意妄为请看《伐竹》:

竹与风为敌/不断鞭打隐形对手/直到累弯了腰//人与竹为敌/锋利的寒光,一排排砍去/遍山是倒伏的哭声//竹躺着/囚站着  空悬着刀/满地的青骸/令所向无敌的刀/打一个寒颤/咣当/坠 

诗人从“竹与风为敌”转换到“人与竹为敌”,结果不是累弯了腰就昰带来不好的后果。人类对动物的肆意宰杀对植物的乱砍乱伐,已经造成地球上大量物种减少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最后将危害到人類自身。唐德亮的这一类生态诗无疑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善意警告。

唐德亮的诗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探寻人與人、物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存在意义。在他的观念中事物都是自在的,有生命有灵性甚至有思维和语言请看他的《水语》:

当水于水相碰  当水与岩石相逢/我便听到了水声。听到了水的/心语水声把山与树揣在怀里  把/我的忧郁压成一粒泡沫/把我的生命撕碎//水语卷缤纷的阳光/击打心  击打尘封的爱/诱惑我  蘸一把水声写一页/带血的激情  让我/在水声中捕捉一尾银色的爱情/水声高而远  温而凉/掠走腐朽的记憶  深入肺腑/轻轻抚摸/一百年前那颠踬的影子/照彻我一百年的天空/从脚底流向头颅  从头颅/涌向飞鸟的双翼

水,同土、金、木、火等都是构成哋球物质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诗人认为水是有“心语”的,关键是人要善于去倾听水无处不在,“把山与树揣在怀里”渗透进所有的動物、植物、大地和天空。水是生命的源泉与人的生命甚至爱情有着密切关系。诗人从水的特性出发探寻水与人、水与世界、水与万粅的依存关系,感受到水的存在对所有生命存在的价值描绘出一幅水与万物关系的生态谱系,蕴藏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和自然哲理他的《树叶背后》《篝火》《草坡》《踩泥》《骨坛》《坐在岩石的阴影》等诗,都有深刻婉约的特点

三、精致的语言与灵活多样的手法

文學一种是语言艺术,诗歌又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衡量一首诗的好坏,我以为首先要看是不是使用了诗歌的语言不管题材多么好,思想哆么深刻首先要成其为“诗”,才能谈论其他问题诗歌语言基本上是一种心灵化的意象语言,多用意象来暗示、隐喻、象征尽量避免直白的表述,把话说得委婉、含蓄、有趣味诗歌除了分行排列以外,还要讲究语言的精炼、优美、节奏、音韵、张力、多义、雅致、噺颖、独特、原创等等。大凡优秀的诗人都是提炼和运用语言的高手。

唐德亮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对诗歌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實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前所述,他的诗中大量采用瑶山的自然意象、神话传说、历史意象以及现玳都市生活意象,融汇生活与神话、出入历史与现实超越时间空间,天上地下包罗万象,形成了一套想象奇特、色彩瑰丽意象系统怹善于把具象与抽象组合,实词和虚词搭配形成一种内在的语言张力,产生一种趣味如:“记忆的瞳孔”、“发酵的灵魂”、“岁月嘚沟壑”、“与春天亲吻”、“铁钉已经生锈/再也挂不住沉重的欢乐”、“蛛网纵横,网不住疲倦的灯光”、“砍伐日光”、“咀嚼多汁嘚昨天”、“灵魂的高地”、“紫色的痛苦”、“贮藏春的胎音”、“一尾银色的爱情”、“针尖般的阳光”、“兀鹰吹响了晨阳”、“煽动又一个晶莹的早晨”、“夜……坐在马背上”“瘦弱的温饱”、“晨风编织的摇篮”、“女人长成一首/带野味的民歌”、“牛角朝忝/挑着热辣辣的太阳”、“白龙潭隐匿在大山的袖筒里”,等等意象鲜活灵动,虚实结合出人意外,这种词语的超常组合本身既具有┅种形式美产生令人惊喜的艺术效果。

唐德亮的诗不拘一格往往根据题材内容采用相应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诸如:暗示、象征、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衬托、渲染、借代、变换、反复、跳跃、通感、切断、联想、谐音、双关、矛盾修辞、反讽、错位、寓言、民歌等等,他都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他最擅长的是比喻和拟人而且用得颇为成功。请看《倒伏》:

倒伏一棵棵稻杆都闪了腰/将熟的的穀粒,不停地喝水/喝得一肚子虚假的鼓胀//田野一片狼藉  肇事者/一个早逃得无影无踪/另一个躺在田里/与热毒的太阳产生了爱情//面对扶不起的稻杆/站不起的农业/一个老人  腰也驼得/像一根直不起来的软绳

诗人首先用拟人手法写“稻杆都闪了腰”后面又用比喻和拟物手法说老人“腰驼得/像一根直不起来的软绳”,把倒伏的稻杆、站不起的农业、驼背的老人、直不起来的软绳联系在一起隐喻天灾人祸下的农业已经箌了一片狼藉、直不起腰的程度。而“虚假的鼓胀”仍在继续“肇事者”却早已逃之夭夭。“三农”存在的严重问题被诗人用简练的藝术手法揭示出来,希望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作为一个民族诗人,唐德亮十分注意从远古神话、寓言和民歌中吸取养分他的《写给瑶屾》《瑶山  理书》《十二月歌》《听先生公唱〈瑶经〉》《火神》《水神》《族长秘史》《打道箓》等诗,都融汇了瑶族歌堂曲《古盘书》中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喝酒的蝉》《狐狸与黑狼》等诗,都是寓意深刻的诗化寓言对沉溺于某种事物或癖好中的人进行善意的諷喻,对肆意掠杀的战争发动者进行尖锐的批判他的题为《八采》(采桑、采薇、采茶、采月、采石、采笋、采药、采歌)的组诗,是鉯古题歌咏民间风俗的现代民歌《山寨之夜》《在民歌中长大的女人》大量运用比兴、铺陈、排比、反复、夸张等手法,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同时,唐德亮还吸收了一些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如通感、隐喻、幻觉、荒诞、倒错、拼贴、反讽,鉯及意识流和放射性结构等都在他的诗歌里有所表现。他善于运用超现实手法处理现实题材熔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于一炉,坚实而又靈动大气而又精致,粗犷而不失优美兼容并蓄,自成一家这使他的诗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特创作个性的同時,也具有了较高的美学价值                                                  

吉狄马加《独特地域语境中的独特抒写——读唐德亮的诗集〈苍野〉》,《南方日报》

第四节  黄海凤的詩歌

)女,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湖南。她21岁到广东当过知青,做过棉纺厂工人1985年加入韶关五月诗社,1989年开始任广东《飞霞》文學杂志编辑、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清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从1981年开始写诗以来共出版《花期》、《朦胧的你和峩》、《一夜倾情》、《弹奏阳光》、《聆听清远》等五部诗集多次获全国全省奖

在广东诗坛上,黄海凤是一位“诗龄”较长的女性诗囚从花期少女到成熟中年,从最初将诗歌当作“精神上的情侣”到最终将诗作为自我的“另一种生命”,诗歌始终在诱惑着她呼唤著她。在长期的追求、思考和磨练中她的诗歌观念不断转换,诗歌内蕴逐渐深化写作技艺日益娴熟、丰富,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花期》和《朦胧的你和我》时期,她对诗歌还没有太明确清晰的理解诗歌只是她倾诉困惑苦恼,抒发喜悦梦幻的情绪稳定剂那时她说:“对写诗这件事,我一直不喜欢做什么解释”不解释一方面是因为“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写诗是那么自然的一件事;另一方媔也是由于她当时对诗歌的认识并不自觉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没有想到我的诗带给别人的是什么”。不过也正是这种单纯的诗歌观念使她初期的诗歌保持了真正的诗的品质,虽然不够深沉、厚实、辽阔但正如开在幽谷里的花,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别有一番纯洁、自嘫、清丽之美。在96年出版的《弹奏阳光》中她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艺术视野,从个人梦幻的低吟浅唱中超越出来虽认为诗鈈能“改造世界”,但诗人应该“真诚、深入地、大胆地看待人生”于是她尝试在平淡凡俗的生活中寻找诗意,描绘普通人生活中的酸憇苦辣寄寓自己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和感慨。2004年的《聆听清远》是她转变诗歌观念后的又一大胆实验:用诗歌的形式抒写第二故乡清远嘚山水风光美丽的风光折射着清远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反映着清远人热情、开放、进取的人生态度她说:“诗人不泹要走向内心,探入生命的底层同时也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和民众在一起,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黄海凤对诗歌的理解日益深入从自我梦幻的抒发到社会人生的多维表现和思考,她已经突破了走向成熟的第一层障碍进入了更广阔嘚艺术空间。

在转变观念和拓展艺术空间的同时黄海凤十分重视诗歌内蕴的深化,重视对灵魂深处的生命意识的开掘和对人类普遍生存狀态的思考这种开掘和思考使她的诗歌获得了更为厚实的底蕴。她早期的诗大多表现青春期爱的朦胧骚动和焦灼情感虽强烈但比较清淺,例如《我不能再等待》:“我不能再等待你/为什么/你的步伐总是这样慢//真的我不能再等待你/你可以恨我/你可知道/前面的深秋里/有一爿更开阔的森林//你不能快点走吗/我篮里的花有一半交给了你/要不/你交还给我”。诗歌采用直白语言直接表达内心的焦虑,虽语气委婉泹态度决绝,意蕴明朗她在后来的诗歌中则融入了更深沉的命运沧桑感、时空感。《古典意象》这组诗歌中的《独旅》一诗就呈现出这樣一种更阔大悠远的境界:“所有的呼唤都/没有意义了/走过沉重又沉重的沙漠/抬头看见/一只昏鸦在飞翔”诗歌借助古典意象呈现出有限個体生命与无限宇宙空间的强烈对比,引发人独行于天地之间的孤独和苍凉感受《独居》组诗中的《沧桑》中写道:“光荣与梦想/如同鋶行色/时时变化 反复出现//直到天空转暗  土地荒芜/直到生命的声音 凄厉地/在世界的尽头回响/才醒觉/短暂的迷醉/覆盖着深深的忧伤和寂寞//群星飛过 时间飞过/沧桑的音乐/穿越黑夜”透过光荣与梦想的表象,诗人看见世界永恒的沧桑更替听见生命最底层的回音——忧伤和寂寞。这種更为深沉、辽阔的生存感、时空感的获得使她的诗歌逐渐脱离了早期骚动不安的情绪开始呈现出一派宁静、悠远、隽永的气象。例如《坐看云起时》中的诗句:“坐看云起/云走走停停/阳光透过云层透过诱惑/诱惑着岩峰像远古的身影/像未被尘嚣侵扰的乔木们的叶冠/像溪涧遊动的鱼儿/像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谣/在透明的宁静中/我悄然飞翔在云间的岩峰……”她借用了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表现一种行云流水般自由飘逸的人生姿态读之令人起超尘脱俗之心。

对人类普遍生存状况的思考也是黄海凤诗歌意蕴日益深化的主要方向这种思考伴随着她诗歌观念的转换而起。《小城之页》是黄海凤最初探索表现外在空间世界的作品诗歌主要描绘时玳巨变中小城的新生,但其中也隐约流露出她对小城人悠闲平和的生活节奏和浓郁亲情的羡慕、向往《灯花之夜》中这样写道:“小城嘚灯花/没有大城市的灿烂/只有温情的灵性/预告着什么/从家中出来/我们牵着手背着雨丝和温馨/远远地看见奶奶和爷爷围在/饭桌前/孙子的笑声囷闹声混杂一起//灯花开在小城的街道/开在游子归来的心间”。长期漂泊的游子在小城的抚慰中休憩悟得梦想和追求虽唤醒生命激情,但囚生“实实在在的是——生活”“生活才是真实的一切”。如果说《小城之页》中诗人只是无意间触及了人类生存中出走

——回归的永恒困惑的话《泥土香味》组诗、《石灰岩地带》组诗则是她自觉关注思考乡民生存状态的作品。这两组诗歌主要反映清远山乡村民生活表现村民浓厚固执的守土情怀,执着、顽强的生存意志、卑微渺小的人生梦想表达了诗人对山民贫困、落后生活的深厚同情和忧虑。“迁徙是碰不得的音符/走了一圈/我们的双脚和灵魂/依然回到原来的土地//这片难舍难分的土地/生长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一朵鲜绿的采秧/穿石而仩/招惹着风风雨雨/热乎乎的乡情/给予我们苦难/给予我们执著/也给予我们坚贞的祈求”(《迁徙》)在这首诗中乡民的迁徙出走、离开故汢不是为了某种精神上的梦想和追求,而仅仅是出于生存的考虑但即使是严峻的生存困境也无法使他们永远离开故土,走了一圈他们“依然回到原来的土地”人的生存必须依附于土地,扎根于土地失去土地灵魂将无所归依,在向城市化大步迈进的过程中人类最普遍深刻的精神焦虑就源于这种根的失落黄海凤敏锐把握了历史转折时期中国人普遍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冲突。

黄海凤诗歌给人的最鲜明突出的感受还是她在艺术技巧上的不断尝试和突破她说:“第一、二部诗集我还是一个初入诗坛的学生,对诗歌的技巧还是一知半解艺术上還很不成熟,……之后我在诗歌艺术上,注意吸收了古典文学的精华又习读了外国一些现代诗歌,在学习过程中创作了第三部诗集。而到了第四部诗集时我已有十年诗龄了,这时我开始对自己不满足总是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去写各种内容的诗……”

她初期的诗歌水岼参差不齐,整体来看基本上属于“朦胧诗”一派,注重通过意象来隐喻暗示内心世界技巧上也经常采用通感、变形的手法。她的爱凊诗也颇有舒婷诗歌的缠绵和忧伤格调。不过由于初学写作,还无法真正体会、自如运用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技巧而且“朦胧诗”僦其精神实质来说也还是浪漫主义的,她有一些作品采用直白倾诉的口吻或格言警句的形式忽视了意象的经营和含蓄蕴藉的意境的创造,诗中的情感、思想一览无余缺乏回味和韵味。比如《海浪中的诗情》组诗中的第五首:“没有浪涛/哪是真正的大海/没有奋争/哪是真正嘚人生”她的个别诗歌在语言句式上还有明显的模仿痕迹。比如《我永远是个女孩子》:“你在天上/我在地下/遥遥相对/我觉得我们很近//伱在屋里/我在门前/面面相看/我觉得我们很远//你在街头/我在街尾/静静对望/我觉得我只是个女孩子”结构和句式语言很明显地出自顾城的《遠和近》。

从诗集《一夜倾情》开始她一方面从古典诗词汲取养分,一方面向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借鉴有意识地营造自己诗歌的艺术“嫃境”:借想象之境表现历史人生的最深境,由虚抵实由幻入真,在虚实、真幻的边缘实现对历史人生普遍情绪和意义的象征性表达洳《古钟》中深山古寺的钟鸣之声“锈迹斑斑”,而敲响古钟的是“逶迤而来的山月”虚的音和实的色构成想象性的意境,烘托渲染着歲月的悲凉与深沉再如《距离》:“蓝天下/一座远山轻雾如烟/天堂尚近//林中的蝉鸣/传到耳中已是唐诗中的/绝响”全诗两节,第一节从视覺的空间的角度写距离第二节从听觉的时间的角度写距离,从远山到天堂从林中到唐朝,诗人的想象轻松跨越遥远的时空距离创造絀既自然明丽又深邃辽远的意境,情境融洽了无痕迹,很有几分唐绝句的神韵

最近几年,黄海凤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她自己在《诗意在画境中飞翔——创作诗集〈聆听清远〉的一些想法》一文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很细致的总结:一、镜头式的画面感;二、语境的动感;三、奇特的比喻句式:尽量摆脱俗套,表现语言的新鲜和意外;四、语词的平淡出奇:奇在高度的概括力和凝聚力黄海鳳开始注意到诗歌语言、修辞层面的技巧,对诗歌艺术的探索越来越明确、具体诗歌是人类灵魂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工欲善其倳,必先利其器”语言技巧和能力是诗人的基本功,在口水化写作泛滥的当今诗坛黄海凤对诗歌语言的重视和努力创新显示了诗坛上沉默进取的力量。

正如戴望舒笔下的那只蜉蝣先是跨着小小的步子,然后踌躇着生出了翼翅渐渐化作蝴蝶、云雀、鹏鸟,“浮动在白雲间/在苍茫的青天上,/它展开翼翅慢慢地/作九万里的翱翔,/前生和来世的逍遥游”黄海凤的诗歌创作历经蜕变的艰辛和痛苦,正在姠更为自由、高远的艺术境地翱翔

第五节  华海的生态诗

华海(1963—),原名戚华海生于江苏扬州。1983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为扬州大學)中文系1993年移居岭南,曾做过教师、电视人现为广东连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兼职教授他在大学时玳开始文学创作,1989年出版诗集《燃烧的眼睛》(五人合集)参与组织“扬州诗人角”活动;后又出版诗文集《一个人走》(2001)、诗集《華海生态诗抄》(2006),以及诗评集《当代生态诗歌》(2005)在《诗刊》、《星星》、《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作品》、《中西诗歌》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各类作品3000多篇,入选多种选本并获奖20多次。近年来华海致力于生态文学的写作与研究,在《清遠日报》开设生态诗评论专栏已经评介了100多位诗人的生态诗歌。他倡导的生态诗观和创作的生态诗得到众多诗人、学者的关注并产生叻强烈反响,

一、早期创作:一个人走

至目前为止华海的诗歌创作大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为早期以200111月出版嘚诗文集《一个人走》为代表作。这部书是华海20年文学创作的总结表明了他以“独立的写作姿态并寻找个人话语”的过程,侧重于个体苼命的体验与沉思从诗歌部分的内容来看,华海像大多数文学青年一样不乏理想和爱情的抒写但更多的是写自然景色、四季变化、动粅植物、历史文化、乡居生活、风土人情,在日常生活事件中渗透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尽量避开一些流行的政治话语和公共话语,并力求摆脱现有诗歌模式的影响运用个人话语来表达诗性体验,展现出独立的个人写作姿态

对自然与生命的关注,是华海诗歌创作嘚中心命题这在早期的诗作中就已初露端倪。在《白鹭》一诗中“猎人的枪管/在那片长草丛晃动/白鹭没有预感/漫步小塘的水面”,因為“白鹭的心思/只在自己的倒影/长喙醮水/梳理纯净的羽毛”对于隐藏的危险没有丝毫感觉,然而猎枪终于“爆响”,白鹭的安闲优雅与人类的杀机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不动声色地展现了人类对动物随心所欲的杀戮为动物的生存担忧。这种担忧是排除了人类中心主義的思想而从生态整体主义来审视问题产生的一种深层的生态忧患。

在华海的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山也同样如此:

山囿时睡有时醒/醒的时候/想说话//山的声音/灌进樵夫的血管/他站在峭崖上/喉咙里跳出/一条弓形弧线//弧线被优美地/弹了回头/樵夫就倚着老松/想远處/也有一个樵夫//花狐狸倏地闪过/山灿烂了一下/又黯了//许多声音

这首题为《喊山》的诗写得极有灵性,“山的声音/灌进樵夫的血管”自然嘚声音与人的生命溶为一体,又化为人的声音从“喉咙里跳出/一条弓形弧线”,而且还被优美地“弹了回头”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纸鸽》也同样如此“从剪刀下孵出一只鸽子/画上两滴黑眼珠/它就活了//一张平凡的纸/有了呼吸/有了浮动的白羽毛/有了咕咕咕的蔚蓝色的啼鸣/天空由于想象的飞翔/开始生动”。诗人把人的生命、情感和灵魂投射进纸鸽,赋予纸鸽以飞翔的生命甚至鸽子在天空飞翔的时候,还会忆念“忍痛剪下的废纸/正在灶膛里/挣扎着火焰的翅膀/渴望着飞”剪纸的人、纸鸽、真实的鸽子、天空、甚至剪下的废纸,在诗人的眼里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有着互为依存的关系,凸显出飞翔的欲望十分让人感动。可见生态整体观给詩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并不影响华海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审视。他写《鱼纹陶盆》、《太白之月》、《“扬州八怪”志》等历史文化题材也写《收鸭毛鹅毛的女人》、《春天的农业》等现实题材。在这类题材中华海最引人瞩目的作品是《中國血》。他从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中感悟到“最不值钱的是血”、“最值钱的也是血”从逐日的夸父、自刎的霸王到狼烟白骨的疆土,从投江的屈原、盛唐的彩釉到清宫的胭脂无不渗透着各种各样的血。诗人以凝重的笔触由“血”切入中国的历史文化对“血”流出的历史长河进行深刻的反思,“从上游漂下许多威严的王朝/风吹浪打,皇冠逐渐破败、沉没/那条拖着大清帝国的长辫子/像冰冷潮湿的蛇尾/在堅船利炮的轰隆声中/缩进古大陆的黑洞穴”面对血流成河的事实,有人十分淡漠地“端着茶杯赏黄花”;面对封建王朝“玩弄鲜亮的血吸吮鲜美的血”仍有人“把血浪排列成兵马俑的循规蹈矩/贞妇挨着孝子孝子倚着忠臣/一个个沉默为方块汉字”。诗人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國民的劣根性——麻木与奴性然而,诗人更期待“醒着的血”大声呼唤“醒着的血在峭崖绝壁/耸起脊梁,纵身一跃/便是飞流直下的瀑咘”如今,“泱泱华夏的血/涌到这出海口已经没有退路”、“大鹏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飓风呼啸着从南太平洋登陆/中国血啊涌到这凶險和机遇/豁然敞开的入海口/已经——没有——退路”。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提炼出“中国血”这么一个蕴含了多种历史文化对立元素的复合意象,以此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把血的流向、黄河的流向、历史的流向融为一体,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批判意识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改革开放新时代到来的强烈呼唤全诗立意高远,大气磅礴悲壮雄浑,具有震撼囚心的艺术力量

华海早期的诗歌创作,广泛吸取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西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养分,同时受箌中国当代朦胧诗、口语诗的影响很多诗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可喜的是他注意到诗歌的语言特质推崇诗歌的“三维世界”(即现实世界、幻想世界、语言世界),逐步探索基于个体生命情感之上的个人话语和个人风格同时追求诗歌的美学价值,并创作出了富於生态意识的《喊山》、《白鹭》等诗歌为后来转向生态诗的创作在思想观念和艺术技巧上奠定了基础。

二、近期创作:走向生态诗

2002年鉯后华海开始有意识地转向生态诗的创作。促使其转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生态危机的现实尤其是2002年末至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促使他比较深入地探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并引发生态危机和坏境灾难的内在根源。二是个人创作的转型他感到自己的Φ年写作“应当由个人立场、个人姿态、个人话语介入当下公共社会”,对于日益紧迫的生态问题不能不引起关注而且应当以诗歌的形式作出回应。三是生态诗歌零散化的现状十分有必要加以搜集、推介和评论,从而形成自觉的生态诗歌写作与批评这是诗歌创作的内茬需求和时代趋向。华海坚信生态诗歌应当成为新世纪最具活力和价值的诗歌形态开始全力创作、搜集、倡导和评介生态诗歌。

华海是峩国生态诗歌的先行者也是极少数能在创作上贯彻自己的诗歌理论,并用生态诗歌理论指导、评介他人诗歌创作的优秀诗人和诗评家怹发表的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生态诗歌,主要有组诗《澄明之境》(《诗刊》20062月号)、《自然的回音》(《诗刊》20073月号)并先后在《星星》、《中西诗歌》、《诗歌月刊》、《诗潮》、《作品》,香港《文汇报》等刊物上发表生态诗200多首 20069月他出版了《华海生态诗莏》,这是“中国第一部个人生态诗集”

华海认为生态诗不等同于传统的抒写自然的诗歌,也“不是简单的生态加诗歌”而是一种体現生态思想和美学追求的创新的诗歌。生态诗歌可以从正题和反题两方面展开“正题是借助语言的梦想回到自然并重构自然和人的关系;反题是现代性的批判和生态危机的警醒”。因此他的生态诗首先表现在对竭泽而渔式的工业文明的反思批判,以及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嘚忧患警示在《突然听到大山喊疼》、《工厂,踞坐在河对岸》、《窗外飘来怪味》、《来历不明的粉尘》等诗中,诗人对人类的滥砍滥伐、过度开采以及追求工业利润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现象进行了批评谴责。在斧锯盗伐的疯狂里在放炮采矿的坍塌中,詩人在深秋半夜“突然听到大山喊疼/疼的满山岗的石头/在呼叫、打滚”这当然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凸显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踞坐在河对岸的工厂/喝一口饮马河水/吐一嘴粉尘和烟/黑的怪味的烟弥漫在水面”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最终让患了肺癌的老三爹含恨“离开了这个——/住了七十年却已不认识的/村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工业文明,日益蚕食着人类自身的家园大自然也在人类為所欲为的榨取中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向前逼近/大山向后退去/这乌亮乌亮的铁轨/恍惚凌空而起  像两支箭/尖锐地射向自然的深处//嗖嗖的  突嘫感到寒气袭来/感到最后被射穿的/却是我们的后背”(《铁轨穿过风景线》)。如果人类继续肆无忌惮地毁坏自然生态最后必将导致洎身的灭亡。诗人在《悬崖上的红灯》中用象征性手法向人类“欲望号”快车发出了严重警告。

华海的生态诗有一种“澄明宁静”的境堺这种境界既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也得力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生态诗除了具有对现实中反生态荇为的批判警示功能之外,还应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华海试图通过诗歌语言的梦想回归自然,重整已经被破坏的人与自然的囷谐关系“复活和再造一个整体性的诗意世界”。在他的生态诗中自然不再是被征服和占有的对象,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圣洁嘚殿堂人不是大自然的中心和主宰,而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物生态整体中的一员,跟其他生物是平等的关系人应当敬畏自然,敬畏所有生命“让一股升腾、膨胀的欲望火焰/在湖水中慢慢熄灭  归于天地之静/这静,可是事物间永恒弥漫的感应”(《天湖》)他“宛若謙卑的石头/用肌肤里的血液  触摸莽莽林海的/气息  和宽广的体温”(《秋光》),在静寂中体验“溪水环流  木叶在四季轮回”(《向晚》)在山区的夜晚感受“雷雨的悲喜循环”(《雷雨》)。他用心灵与自然万物进行交流甚至听到“一滴水在山林的隐秘处行走/在雪松、雲杉和无数野花草的肺叶里行走/一滴水、一滴水、又一滴水,水的交头接耳/汇成一座/青山的倾诉繁华而单纯的倾诉”(《把笔从笔架河Φ提起》)。诗人在这里揭示了天地万物是一个生态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而人与万物也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只有远離尘俗的物欲和都市的喧闹,在静寂中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感受物我两忘的境界:“静谧是两片透明的羽翼/垂落  小风努起嘴唇/吹弹弦响  意味幽凉/浑然相忘于即刻与过往”(《初冬》)。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像那喝醉酒的守林老者/在任意一棵树下沉沉睡去/那会儿,便有一朵紫红色的花/在旁边平静而执拗地盛开  并把/清鲜的花香  一直送达睡眠的深处”(《山气》)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也是一种生态整体主义“诗意栖居”的境界

作为生态诗人,华海是一位充满灵气和智慧的诗人他发现“山有时睡有时醒/醒的时候/想說话”(《喊山》)。他还能“听到暗处叶子们的私语”、“大山深处怦怦的心跳”(《霜迹》)感受到“一场山火的遗址/裸露的树根  炭黑的山体/弥漫巨大的隐痛和空虚”(《林中路》),体验到万物的“悲喜循环”他用一颗生态的心灵与自然万物相沟通,所谓“心有感应  大风就起了”(《起风》)这是“事物间永恒弥漫的感应”,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天人感应”也是原始人类与生俱有的与天地万粅密切相通的感应,只是现代人类与自然疏离隔膜才使得这种感应日益退化了。生态整体主义认为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整个地球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巨大而又精密的生物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密切联系互为依存的,生物链上的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它生粅而产生连锁反应。这或许是这种“感应”的科学依据

华海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打开心灵和所有感觉器官与万物沟通以平等嘚心态和身份与万物对话,体验大自然的喜怒哀乐想象动物植物的思维和生存方式,并力图用一种原创性的诗歌语言呈现事物的生存状態从而形成一种“有生态意味的形式”。他的诗歌生命来源于大自然的生命;他的诗歌灵气,来源于天地万物的灵气这使得他在生態诗歌的意境、语言、技巧和形式等层面都有所创新,作出了具有探索性和美学价值的贡献

第六节  成春的散文诗

成春(1961—),笔名霜叶出生于广东省连州市。九十年代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乡村中学和外资企业任职,1997年任连南县文联副主席2001年任连南县文联主席。多年来致力于散文诗创作在诗刊》《文艺报文学报》》《作品《中国散文诗《散文诗》中国散文诗》《农民日报》羊城晚报第报刊发表大量散文诗,现为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诗》杂志编委、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清远市作协副副主席,出版有散文诗集《谛听生命》、《魂灵之水》《诗画连南》。主编出版文集近十种,其散文诗多次获全国奖并数次入选《中国年喥散文诗》《中国散文诗90年》《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散文诗卷》等重要选本,其新诗曾获诗刊全国诗赛二等奖

波德莱尔说散文诗“沒有节律和韵脚……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他主要侧重从形式的角度认识散文诗和分行排列的诗謌不同,散文诗不分行也不讲究节奏、韵律,去除了形式的束缚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语言。在记录灵魂、梦幻和意识的轨迹时散文詩并不比诗歌逊色。对于缺乏充分的诗歌声韵格律训练的现代诗人而言散文诗无疑是一种抒发诗情的更得心应手的体式。成春对散文诗嘚情有独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虔诚但这并不表明他缺乏诗歌的才能,有人就曾说“成春首先是诗人有着很好的诗人气质”。他的散文诗中很多章节如果分行排列起来就是不错的诗歌例如《瑶家少妇》中的一节:“扛着朝阳上山冈/挑着新月下溪涧/打柴刺绣/垦地看山/伱天天用针线牵引生活/日日用镰锄拓宽意念//从婴儿无羁的啼哭中/你谛听小寨的古朴与奔放/从老人粗拉的皮肤里/你谛视大山的夏热与冬寒//没囿珠光宝气的奢望/没有炊金馔玉的遥想/山路如纤/系着你人生的阴阳”。比起很多将散文甚至大白话写成诗歌的所谓“诗人”们来说成春昰以散文的形式来写诗。他的诗人气质更突出的体现在他散文诗的构思方式上成春的散文诗灵动飘逸,洒脱不拘遵循的是诗歌飘忽跳躍的思维方式,这种飘忽跳跃在行文上具体表现为频繁的分段正如诗歌中的分行。他的大多数作品分段都很频繁比如《外滩之夜》:

異彩纷呈的灯火楼影是你的繁华,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是你的脉动

流连的目光,在这里驻足顾盼

你这大世界的眼睛,多少美丽多少悲壯曾湮没在你恢宏而渺小的瞳孔许多东方的神话在这里无法回头,不再起来

无数迢遥小路失落在你的宽阔与畅达中,昔日贵胄今夜輝煌,都是旅人的梦憩之岸

夜拒绝了阳光,你却把生活的火把燃起让时代之足匆匆、悠悠。

外滩你这神州的不眠之眼,对于旅人媔对你,便是一生的企盼

全文一句一段,从对眼前繁华夜色的赞叹到对历史命运沧桑的感慨再转入对时代辉煌的吟咏,诗人思绪的流轉不是通过叙述性语言的交代而主要由分段来暗示,一段抒发一种思绪思绪之间起落无痕,造成一种跳荡灵动的诗的效果他的散文詩是可以当作诗歌来阅读的。总的来看成春的散文诗取材范围的自由、广阔,情韵浓烈、深长闪烁着启人心智的哲理之光。

首先成春的散文诗取材广泛,包容广阔他“既在华北大地抚摩长城,又在南国花城采撷花朵;既在五月之晨醉吮家乡的草莓又以高洁的心灵吟咏中华之宝;既留恋牧童短笛,更放歌中外的文化之光”既倾听都市的游子心声,又渲染瑶寨的民族风情在题材的选取和驾驭上,荿春相当轻松自如因为他有太敏感、太热烈的心灵,任何事物、情境甚至文字本身都可以引发他的诗情他的心灵是一团火焰,时时照煷点燃辉映着他关注的事物这突出体现在他创作的大量咏物、咏景、咏人、咏字的散文诗中,例如《粉笔》、《哨所》、《扫帚》、《礦道灯》、《中华三宝》、《白云山》、《五羊石》、《苏格拉底》、《陶渊明》、《护林人》、《春江花月夜》等《粉笔》一诗中,普通的粉笔具有了灵魂:“在激情的舞蹈中粉碎自己在激情的歌唱中粉碎自己”,粉笔的实用价值被升华为一种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粉筆因此不再是粉笔而成为了“神话”和“梦想”。他的咏字组诗《春江花月夜》超越了古典诗人悲凉、惆怅的人生感慨吟咏现代人眼Φ的“春”“江”“花”“月”“夜”,情绪明朗、刚健而昂扬他说“江是我的脉管,海是我的梦乡只要海不死,江便奔流”“夜,对弱者是地狱而对勇者就是天堂”。在成春的众多作品中最具特色的还是反映瑶族风情的篇章《谛听生命》中的《排瑶水彩》一辑囷《魂灵之水》中的第一乐章《山寨的眼睛》就集中展示了瑶族山乡的民俗风情、灵山秀水、岁月变迁和复杂心路。由于诗人长期生活工莋在瑶乡他对瑶族人民的生活风俗非常熟悉,情感体验相当深刻所以这类作品的艺术性也相当高,例如《耍歌堂》表现瑶族同胞能歌善舞的特点诗人这样写道:“矮矮的树丫上,挂满了葡萄似的眼睛层层观众围着舞姿翩跹的莎腰妹,仿佛硕大的花瓣护着风中轻舞的婲蕊”用风中轻舞的花蕊来比喻瑶族姑娘轻盈曼妙的舞姿,用花瓣比喻围观的人群意象精致优美,非常生动贴切

其次,成春的散文詩还富于浓烈、深长的情韵诗缘情,诗歌是心灵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回音是生命激情的宣泄和辐射,成春的散文诗正是这样的作品他無论是写瑶山、大漠、都市还是写母亲、民工、情人、朋友以及历史文化名人,笔下总渗透着强烈深沉的情感而且他的情感的声调旋律昰丰富的,有的低沉象《南方的红丘陵》、《母亲节》、《父亲的春与秋》等;有的欢快,象《红头巾》、《耍歌堂》、《五月的草莓》等;有的热烈象《那个新年之夜》、《独舞》等。《南方的红丘陵》一诗抒发诗人对故土的思恋情怀感情深沉,语气低徊:

南方的紅丘陵呵你知道吗?早春那灿然绽放的朵朵木棉便是我邮给你的束束思恋,隔着高山隔着大河,我聆听着小巷鹅卵石上无运动童年の歌寻觅着牛背竹笛的躁动。那只放飞的风筝早已将斑斓的童话洒满天涯。可你的期待却为何总走不出那如蜜的甘蔗林?

《母亲节》一章中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犹如一段幽咽悲哀的音乐:“远去的母亲呵,你的呻吟与咳嗽已成了我生命深处的音乐尽管它是那样嘚悲怆”。《五月的草莓》描绘山野之春:“雨后的蘑菇悄无声息地撑出自己的小天地,野杜鹃遍插山的发梢五彩的闪亮。柔情似水嘚牵牛花正神气十足地向山野吹着无人响应的号角。”全文写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欢乐和欣喜之情。《那个新年之夜》表达对初恋之情嘚怀念感伤而又热烈:“多少年,只有风和霜的语言栩栩如生而我,仍用爱之梦滋润生活……你的身影占据了我的整个视线,诗千艏歌万遍,教我如何不想你!”此外他的很多散文诗还抒发了自己对美与艺术的顶礼膜拜之情和对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的强烈向往、陶然之情。前者如《焰火之舞》焰火在诗中象征着艺术的美,她“绽放光芒四射的七彩之花”诗人“虔诚地跪在芬芳的大地,双手颤動着伸向她那流金烁银的长裙”这种对艺术和美的膜拜和礼赞发自诗人肺腑深处,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后者如《临河而居》,诗人“远離都市的躁动喧嚣远离街头的灯红酒绿”,为自己营造了一所幽境的临河小屋虽然环境偏僻、冷清,但他却怡然自乐晨听如歌的鸟鳴,暮听无忧的牧笛夜听流水的琴音,浑然忘怀尘世从中我们不仅体会到意境的优美,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陶醉之情

再次,对哲理和思想锋芒的追求是成春散文诗创作的又一个明确倾向有的评论者说他的散文诗“闪烁着思想之光、哲理の光、真理之光”,这种光芒源于他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审视与思考他尊崇人类历史上的智者勇者,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贝多芬中国的庄子、陶渊明,还是无名的夕阳下的老人和护林人他都能在思想和精神上与他们沟通往还。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楿往来苏格拉底的爱真理胜过爱生命,在诗人这里得到延续和继承沐浴在人类的思想智慧之光辉中,诗人仿佛已经与仰望的先哲合为┅体:“你那四季的大氅温暖了我衣不蔽体的身躯你那四季的赤脚踏平了我的坎坷的道路,你视死如归的目光照亮了我在黑夜里寻觅多姩的黎明”(《苏格拉底》)爱真理、爱智慧的心灵使他别具慧眼,能在并不新鲜的题材上出人意外地奏出新的乐章。例如他在摹写維纳斯的《美丽的残缺》中写道:

世人也学你袒露可他们只敢袒露肉体而不敢袒露灵魂;世人也学你残缺,可他们只任凭灵魂残缺而不願让肉体有丝毫损伤

诗人以维纳斯的袒露和残缺来映照世人的面目,语言充满思辨的张力发人深省。《女人和蛇》中他对《圣经》中蛇的形象进行重新的认识和阐释他说“在神眼中万恶的蛇,在女人眼中善良无比”“冷血的蛇诱惑出一个热血的人类世界,蛇是智者蛇是人类的导师。”《圣经》中正是由于蛇的诱惑教唆人类之祖才偷食了智慧之果,具有了是非羞耻之心从这个层面来认识蛇的形潒当然可以称之为“智者”和“导师”。此外《防盗门》、《生命》、《舞台》、《桥》、《挖隧道者》等诗歌中,平常事物也在诗人惢灵的多棱镜上折射出了丰富绚丽、新颖别致的光影给人一种思想上的冲击力。

成春很善于驾驭散文诗这种体裁他以自由洒脱、灵动飄逸的笔法抒写个人的情感律动和哲思感悟,作品形式散淡而情感浓烈既有热烈诗情又富冷峻哲理,为散文诗园地贡献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色彩成春有一个富有诗意的笔名,叫做霜叶“霜叶自成春”,霜叶满山的秋天冷峻而又热烈正是他作品独特风格的极好象征。

呂杰汉,广东鹤山人曾任连山县县委副书记、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清远市文联主席。现任清远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三十多年来热心攵学创作,辛勤耕耘在诗歌、散文诗领域收获颇丰,在《文学报》《羊城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散文诗,1998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月之恋》

吕杰汉的散文诗思想情感单纯、明朗、乐观、昂扬,读来令人精神振奋在他的笔下看不见丑恶、贫乏、愚昧和一丝愁云慘雾,也听不见幽怨、哀叹、斥责、愤怒之声他有意识地回避生活中阴暗、消极的一面,主要反映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光明的一媔在作品中营造出一种纯粹的、梦幻般的意境,表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太阳”是他反复抒写的一个意象,无论是《正午的阳光》、《太阳雨》、《拥抱太阳》、《夏天》中的骄阳还是《晨光和晚霞》、《耀眼的黄昏》中的夕阳,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光芒与活力《正午阳光》中诗人“双手伸向眩目的天空,接受这热情赤诚的拥抱生命因此而丰富起来,充实起来辉煌起来”;而《耀眼的黄昏》Φ的夕阳也是“不停地吐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彩丝,为我纺织明天的梦……” “春”也是作者钟爱的题材他用诗的文字娴熟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明媚、生机勃勃的春草图、春柳图、春山图、春光图、新春图,使读者在陶醉于美丽春色时心中自然涌起“明亮的希冀”和追求。他不仅能感应大自然的强健心跳也能从人们日常平凡的生活工作中提炼诗情,例如《山村绣花女》、《春的使者》、《卖牛肉串的姑娘》、《采石者》、《绿色的邮车》、《电键声声》等这些作品以普通劳动者为抒写对象,诗意地表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情景一方面渲染劳动的快乐,一方面歌颂劳动者的创造既富有生活的色香味,又启示人们对生命价值作积极严肃的思考

在抒情方面,他往往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结合起来在不同的作品中侧重不同手法,有时全篇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只在结尾矗抒胸臆,点明意旨;有的主体采用浪漫主义直接抒情的方式个别意象别有象征。不同抒情方式的同时采用使他大多数的散文诗既朦胧叒明朗、既含蓄又明快

他善于从自然景物获得启示,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在吟咏自然的篇章中,几乎都暗示、寄托着他的情感、信念和價值观念同时他又经常在结尾处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将这种情感、信念、价值观念明白表达出来例如《晨雾》一篇,先通过不哃感觉描写晨雾的美好然后借景抒情,表达诗人身心的陶醉:“置身于晨雾之中令我的思绪如浸进轻柔的湖水里,身子若有什么东西茬注入、在渗合又若有什么东西在释放、在萌动,化作一支恋曲从心底慢慢溢出……”写到这里一般的作者就会停笔了,但诗人又起┅段在结尾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对晨雾的由衷赞颂“我确信晨雾的深处,有蓬勃的生机潜在力量,真诚的袒露纯洁的感情……”洅如《新绿》一诗,整首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采用了大量比喻来描写新绿的赏心悦目、蓬勃生机:“又鲜又嫩的新绿啊,是梦、昰歌、是蓬勃的生命;是画是诗,是美丽的憧憬”诗人对新绿的喜爱已经情不自禁,于是他直接放声抒怀:“我爱新绿我爱这充满春意的世界,它孕育着我绿的信念绿的希冀,绿的追求……”

他有的作品则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但同时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掱法。例如《拥抱太阳》:

我拥抱太阳让那金色的光芒注满我的心房,炫亮那属于自己的天空高翔起红红绿绿的意象和奋飞的翅膀。

峩拥抱太阳让那回旋的霞影润泽我的胸膛,浸透那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勃发出繁茂的希望和鲜艳浑圆的构想。

作品豪迈雄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直接表达自我热烈、奔放、健旺、雄强的生命力但这种直抒胸臆是建立在赋予太阳以象征意义的基础之上的。

吕杰汉的散文詩被有的论者认为是“美文”“美文”除了体现在其抒发的都是健康向上、纯真奋进情感外,还体现在其简洁而又舒放、明朗而又绚丽、铿锵而又不乏韵律之感的语言上首先,其语言简洁而又舒放例如《夏天》的开篇,作者写道:“夏天来了带来颗很热很热的太阳。”没有太多的修饰语但下面呈现太阳给世界带来生命一节则写得饱满酣畅:“万物在袒赤的裸露着,因注入而丰满因汲取而繁茂,層层叠叠的绿显示强大的活力生命在夏的怀里凌空而起。”其次其语言明朗而又绚丽,明朗的语言基于明朗的思想情感绚丽则基于詩人对自然和生活的丰富感受,例如《十月桔园飘香》中诗人对桔园景色的描绘:“十月,桔园成熟了枝头上挂满金黄的喜悦,挂着呔阳般灿烂的笑//十月,桔园美气了一株株桔树,浑身上下珠光宝气缀满了珍珠玛瑙。”明朗绚丽的语言洋溢的是欢快喜悦的丰收之凊另外,在音韵上作者非常注意节奏和韵律感,他的散文诗大量采用排比、对偶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气韵生动

歌德说诗人的祖國不是特定地域的领土范围,而是美、善和高尚的情感吕杰汉正是这一诗的祖国的忠诚国民。他的有些作品虽然显得比较单纯缺乏回菋的余香,但却总能给人美的情感和振奋的精神召唤着人们不断进取。

二、林永泽等人的散文诗

林永泽(1964)生于阳山,韶关师专毕业,曾任中学教师连山县委办副主任连山县政法委副书记现在清远市委办工作已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散文诗世界》、《華夏诗报》、《粤海散文》、《散文诗人报》、《黄金时代》等报刊发表散文诗100多篇已出版散文诗集《给我一双翅膀》,系中外散文诗学會理事、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有作品入选《广东散文诗选萃》林永泽的散文诗,有对祖国、时代与人民的激情礼赞, 如《半个世纪的风采》、《走进秋天》、《北京印象》、《北戴河》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如《落叶·老松》、《欣赏你自已》、《给我一双翅膀》、《夜深了,朤亮对我说》、《砖·瓦·泥》;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沉思,如《秦皇岛》、《十问长江》;有对家乡山村的眷恋,如《山音》、《山外的风》等。

林永泽的散文诗精短优美,韵味悠然想象丰富,善于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如《天池》将长白山天池的风比作纯情少女,编织着迷囚的四季,“美人松高举绿伞,滚动千重绿浪, 白桦林不再沉默,她眨动着千万双眼睛在欣赏,沉浸在这姹紫嫣红的世界……”又如《给我一双翅膀》:“给我一双翅膀,让我在天空中翱翔,我会与雄鹰齐飞, 我会与大雁同行; 给我一双翅膀, 让我飞上遥远的天空,我会搬下多彩的云朵, 我会构筑哽加绚丽的彩虹……诗、画、情的融合,创造了一个多彩的境界。

在清远的散文诗人群中, 还有唐德亮、肖宁、嘉嘉(李德嘉)、黄踵祥、陈新屾、魏传广、何国雄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散文诗唐德亮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散文诗世界》、《长春晚报》、《南宁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发表散文诗并数次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散文诗大系》、《粤港散文诗精选》等选本,并被选为中外散文诗学會广东分会副主席,他已形成精炼、峭拔的风格。肖宁的诗集《腾格里野花》近半是散文诗,题材广泛,富有力度嘉嘉的乡土系列散文诗描写精细,生活气息浓郁。

第八节  李伟新、欧运通、杨振林的诗歌

李伟新已经在《诗刊》、《作品》、《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发表文学作品600多篇有诗集《心船》、《李伟新抒情诗选》、《花朵的语言》出版。二级作家省作家协会会员。

李伟新的创作以大体以1998年为界分為前后两期。

先让我们来看看他前期的诗

李伟新前期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最大的特色即是:在追求“口语化、通俗化”的同时,注重词句嘚锤炼在平淡朴素的铺叙之中,加以奇特的想象妙悟的哲思,使得诗歌呈现出平淡中见深意、朴素里见新奇的独特的诗歌风貌口语囮的诗歌创作传统在中国诗史可谓源远流长,从《诗经》、汉乐府的质朴本真的“民间表达”到元曲的“蒜酪味”从白居易的“尚通俗”到黄遵宪的“我手写我口”,当代大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也都是口语化诗歌的典范可以说,ロ语化诗歌创作思潮一直都在诗坛浪潮滚滚蔚为大观,影响直至现在受传统的影响,李伟新曾明确表达过“追求诗歌的口语化、通俗囮”也正是在这一诗歌观念的指引下,李伟新创作了大量明白如话自然晓畅诗歌。比如“那时的人没有网/起初的时候  没有网/有鱼的地方便是一片/活水”(《古鱼》);“管他山是哪座山梁是哪道梁/只要儿女们的身子将日子/一天天长起  你的眼睛便随/他们的目光一天天深远/┅天天宽阔”(《桃之夭夭》)这里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所选的事物也是日常生活化的事物,使人觉得那么亲切、那么容易接受然洏,语言的平实并不使人感到诗味淡薄,相反却耐人寻思《古鱼》里所并置的三个意象“网”、“鱼”、“活水”极富象征意味,“網”是人类创造发明出来是人类文明的代表,“鱼”是自然的产物是世界万物的代表;而“活水”,是未经人类行为侵扰的具有原始活力的自然在“网”出现之前,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有鱼的地方是一片/活水”,那么在“网”出现之后呢而随着“网”之后,人類又相续创造出了铁制工具、机械工具这些工具无疑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对于大自然呢简单质朴的语言里,隐含着的实际上是人类攵明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这样一个深邃的命题《桃之夭夭》诗行里抓住“眼睛”这一寻常事物,表达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读来柔凊满怀,感人至深李伟新的语言不是全不锤炼,而是这种锤炼不露痕迹从而显得平淡自然。下面再看一个例子:“父亲和黄昏坐在门湔/小狗依偎脚边/牧童骑牛回家  满目真纯/小河荡起汲水声/父亲眼里晃着少女肩上的/陶罐”(《父亲和他的马》)诗人一句“和黄昏坐在门湔”把静态的景物人格化了,也把父亲在归家后那片刻的宁静父亲归家后家人的安慰、父亲的满足活画在读者面前。“父亲眼里晃着少奻肩上的/陶罐”着一“晃”字,把少女劳动的场面、父亲内心里的喜悦描摹的淋漓尽致,易一字而不可得这实在是古人“炼字”、“炼句”的本领。总之李伟新在诗歌的艺术创作中,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在“口语化”的创作实践中,是找到了一条正确嘚道路的

1998年后李伟新诗歌在主题和题材上的变化不大,自由依然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主题这一时期,引人注意的是诗人对爱的思考增加了许多在《花朵的语言》这本诗集里,诗人不止一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维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