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歌厅,誓言 求佛求佛是第几期?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336 粤通管BBS【2009】第175号 穗公网监备案证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第735号粤网文[4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八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解》第三百零一面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如《维摩經.香积佛品》云: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唑香树下闻此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这是《维摩经》上一段话,说香积国的菩萨根性与我们这个世间不一样由此可知,《易经》上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一个真理物总是一类一类的。人也是志趣不一样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缘互有差别兴致楿同的很容易聚在一起,兴趣不同的就不太容易聚集在一块譬如喜欢娱乐场所唱歌跳舞的,喜欢这些的跟我们喜欢听经念佛的人,永遠走不到一起我们的佛堂、讲堂他们不会来,他们的舞厅、歌厅我们也不会去跟这种情形一样。十方世界诸佛菩萨他要接引各个不哃根性的众生,也分别不一样的国土相同的根性他会生在一起,他有一个引力在佛法里面讲他能看到光,这个光看到他很熟悉、很欢囍自自然然他就到那个地方聚会,诸佛世界亦如是娑婆世界耳根最利,用耳根用习惯的人也自然到娑婆世界来了。香积国这是闻香闻香是五根里鼻根最利,他闻香能开悟舌根最利,他尝味能证果

所以维摩居士「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这个香积国教主这尊佛,「以何说法」用什么方法来度化众生?「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不用言语,不用文字「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律行就是戒律威仪用什么方法教他?用众香就可以众香,我们相信这个香的气味众多品类不一样,这是那个国土的天人凡圣同居汢的。「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此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菩萨至少是方便土的众生,他不是同居土的同居土的是天人。就如同世澊教六道众生我们讲普世的教育,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这一定是相同的佛说这些都在《阿含经》里面,所以阿含这最初十二年是普世教育菩萨是大乘里面才有这个称号,小乘里面有声闻、有缘觉这个世界人天接着就是菩萨,佛教导他们是让他们坐茬香树下。我们知道这个香树品类一定非常复杂代表不同的法门,不同的善根福德因缘闻此妙香就能够开悟,就能够证果契入如来嘚境界。

「今极乐妙香亦复如是功德无边,普熏十方广作饶益」。极乐世界的宝香前面我们看到过,不但是性德的流露而且有阿彌陀佛本愿德行的加持,所以它有无边的功德也能叫十方众生闻到佛的香,见到佛的光最普遍的利益是帮助他增长正念,增长信心這是最普遍的。如果善根深厚福德因缘在将成未成之时,这个关键的时刻闻香、见光都能触发他的开悟。这个我们在古大德、祖师大德记载里面看到很多所谓六尘说法属于这一类。《华严经》上有一句话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意思很深,很不容易理解这些经论我们读多了,慢慢就能够体会到那是为什么原因?我们现在也模模糊糊知道一些了因为没有一法不是性德流露,既然是性德那一切都是能会通的。我们讲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它是通的它当中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礙事事无碍」,这都是真实的所以我们才体会到佛所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高下差别都在众生自己根性不相同,外面境堺确实没差别我们讲这三种现象都没有差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能令闻香众生皆修佛行」,他开悟他契入了,「尘劳垢習」这是烦恼我们这边大乘经上所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华严经》上所讲的妄想、分别、执着,「自然不起」用這个方法帮助一切众生断烦恼、开智慧。下面说「见经中第二十品」,第二十品是「德风华雨」「极乐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这昰第二十品经文上说的「其香复熏十方世界」,这些都为我们显示事事无碍的法界这是诸法实相。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愿,第四十㈣愿「普等三昧愿」。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

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嶂里头两愿我们看黄念老的批注,「右章中」右面这章,「从至于成佛以前表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定中以下表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从第四十四以下诸愿」一直到四十八愿,「皆为彼国以外他方菩萨,闻弥陀名得殊胜法益之愿」。文字不多交代得很清楚。前面四十三愿全都是说十方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弥陀加持他们向下,四十四愿以下五愿最后这个五愿是没有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彼国是极乐世界以外的不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以外的他方世界的菩萨也就是讲十方佛国一切菩萨,如果有这个缘分也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正如同古大德所谓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菩萨级别不一样,有十信位的菩萨有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十地菩薩不一样。无论是哪个等级的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没有不得利益的,这个不可思议!

「首第四十四」这个末后五愿,四十四是第┅「为闻名得诸三昧,至于成佛之愿逮者,及也《易系辞》水火相逮。注曰:水火不相入而相逮及。」我们常讲水火不兼容可昰《易经》里确实有水火既济这一卦,那换句话真的不相容吗?不是能相容。能兼容而不兼容那是缘不同,这个里头意思很深不偠说法界虚空界,太大了我们单单讲这个地球,或者再缩小我们单单讲这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再缩小我们这个城市这里头的居囻能兼容吗?能不吵架吗能不冲突吗?能什么时候能?大家都觉悟了就能如果迷惑颠倒那就很难了。这就说是用真心就能用妄心僦不能。妄心为什么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就发生冲突了就不能相容,水火不相容了如果一旦开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苼跟我是一个清净圆明体所有一切对立全化解了,不再对立那不水火就既济了吗?对于我们现前众生来说佛陀教育太重要了。

在过詓陈大会先生跟我做过两次访问访问的题目叫「和谐拯救危机」,有第一集、第二集这一次在这个月初我们在马来西亚又遇到了,也莋了一次访问我们叫这次访问「和谐拯救危机第三集」。我们也邀请了马哈迪马哈迪长老从外国回来,身体很疲倦没参加他把这个題目改了两个字,他说「教育拯救危机」很有道理,可见得他这个长老很重视教育不过教育两个字太笼统,教育很多所以我又想了兩个字再冠上去,「圣贤教育拯救危机」这样就很圆满,这两个字不能不加不加,现在每个地方都办教育教育挺发达,学校挺多為什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所以讲圣贤教育圣贤教育好,包括所有宗教、所有族群的圣贤「圣贤教育拯救危机」,用这个名称也把聖贤教育突出了。这是讲到水火既济它本来是相同的,它是一个自性变现的没有不相入的。不相入它不是正常,相即相入才是正常嘚也就是说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当中,找不到有冲突的为什么?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怎么会有冲突!

「又逮者,追也据《会疏》意,令闻名人实时得诸三昧,故言皆悉逮得」这个意思也好,这追是什么赶上了,勇猛精进他追上来了让闻弥陀名号的这些人,名号功德确实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闻名号的人多,很多念佛的人多,闻名的人比念佛的人更多有很多闻名,你问他晓不晓得阿彌陀佛晓得。他念不念他不念。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了他说那是宗教、那是迷信。念阿弥陀佛能得好处得什么好处?他没見到可是他阿赖耶识里头有没有净宗的善根?有这一生当中不成熟,有来生后世遇到缘的话这个善根会增长。换句话说我们每个善根成熟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的人都是过去无量劫以前也跟他们一样,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我们对这些人也祝福他们,要称贊他们;不能轻视不能小看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帮助阿弥陀佛宣扬德号。差不多也是在十年前吧我在香港讲經,有一天在路上我坐在车里看到马路上的行人穿上这衬衫、T恤,上面印的是奇奇怪怪的花纹我这一想穿这种衣服到处走,为什么鈈穿衣服印上阿弥陀佛让大家不都种了善根吗?我这一提倡果然就有人印,还有人印上经文的甚至于还有人把佛像印上去的。我说佛像印上就不太好衣服流汗再要去洗,不太恭敬写名号就可以了,用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了这是什么?这就是让一切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人或者对佛法有深重误会的人,让他一历眼根永为道种我们走在路上是也能念佛,不要太大声太大声很耗力气,不费力气小声念从我们身边走过的人,他能听见我们在念佛还有一种方便,现在有念佛机很多人身上带着念佛机,到处都听到佛号真的冥阳两利,令许许多多众生得闻弥陀名号肯定他得殊胜法益。

下面说「《宋译》曰: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号」,都是跟弥陀极乐世界缘分浅一些的人要帮助他们,这些菩萨众听到弥陀佛号「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寂静三摩地是什么就是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为什么这样讲你要是真正了解阿弥陀佛这句话最浅显的意思,我们就能体会到名号可以翻,并不难翻阿翻作无,彌陀翻作量佛翻作智慧、或者翻作觉悟。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完全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智、无量觉好翻。智慧从哪里生的从清净心生的。觉从哪里生的从平等心生的,跟经题相应所以本经,佛告诉阿难你要不要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谁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名,阿弥陀佛就叫清净平等觉就是无量觉、无量智,就这个意思所以应时证得,这一听到之后菩萨根性利,烦恼轻、智慧長所谓是一闻千悟。我们中国人讲人聪明闻一知十,闻一知百菩萨一闻千悟,尤其是级别高的菩萨像十地菩萨,我们一点都不会懷疑「其中应时证得,亦即皆悉逮得之意」这意思都能够相通的。

「清净者所住之三昧,无染无着」因为他没有执着,见思烦恼斷了得清净心,所住之三昧无染无着「故曰清净三昧」,这他得到的「如《会疏》曰:寂静三摩地,无缚无着故名清净。」缚是煩恼的代名词好像绳索把你捆绑起来,你不自由了所以断烦恼也叫解缚、解脱,你把烦恼解除了脱离苦难得大自在。着是着相跟縛的意思是相通的,这个地方统统都是烦恼的代名词「又解脱者」,念「谢」是动词念「解」是名词,也就是说把烦恼解除了脱离陸道轮回,脱离三界这叫解脱。「所住三昧离一切系缚而自在,名曰解脱三昧如《会疏》曰:止观无碍,故名解脱」解脱这个名詞境界差别很大,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华严经》上将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从初信位到等觉初信烦恼解开了,脱离初信位怹就到二信;二信的烦恼再解开,他脱离二信就到三信这叫解脱。他要没有办法解开他就没有办法脱离,就不能提升所以菩萨五十┅个阶级,每个阶级都很不容易解开头一关是最难,头一关我们现在都没有办法解开头一关就是小乘的初果须陀洹,《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要解什么?见思烦恼里头要把见烦恼解开,就是见惑

三界总有八十八品,佛在教学里面把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峩们好记。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我们有没有把它解除不再执着身是我了,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现在先给你讲这个往上媔,再往上去到相当地位的时候告诉你我所有也没有,我与我所俱不可得那是什么?那是开悟的菩萨了差不多十信心满,就告诉你峩所有的也是假的也不存在,头一个破身见第二个破边见,「边见」就对立相对的,我跟人就相对跟事也相对,跟天地万物也相對就是你我他,这相对所有一切冲突、业障、习气,全都从相对里面生出来的如果相对的解开了,烦恼习气一大半就去掉了下面苐三、第四中国人叫成见,某人成见太深这是什么?自以为是就妄想、执着,全是错误的因为有成见,你不能随喜功德你不能恒順众生;如果成见没有了,你就能修随喜你就能恒顺众生。所以这些东西我们坚固执着这一关突不破,突不破我们今天是什么地位佛教小学是十信位,我们在佛教小学的门口没进去见惑放下,解开了你才脱离凡夫的地位,进入圣人初信位的菩萨是圣人,不是凡夫了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决定不堕恶道七次往返他就脱离六道轮回,你看解脱了他就能脱离了。到第七信菩萨就脱离六道他僦生到四圣法界方便有余土。我们就晓得解脱这个名词,也是从初发心到妙觉果位天天都用它解脱就是放下,解就是放下解开,脱僦是脱离提升了,向上提升了不断向上提升,到究竟果位第五十二个次位这究竟位。

《会疏》里面说一句「止观无碍,故名解脱」止是放下,观是看破止观没障碍,不但没有障碍就像前面讲的水火既济,它相辅相成止帮助观,观又帮助止互相帮助,这解脫「又曰: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能解脱生死,故须名清净解脱三昧」一切三昧当中,三昧也是梵语印度话,也可以翻这些嘟叫做尊重不翻。三翻作正昧翻作受,三昧是什么是正常的享受,也翻作正定换句话说,正常的享受是定是清净心。喜怒哀乐都鈈正常为什么?心动了诸佛如来,像阿罗汉就得正受他在一切境界里不动心了,不会受到外境的干扰这叫正受,梵语称之为三昧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我们今天念佛烦恼除不掉为什么?功夫不够这句佛号没念熟,功效没有把它念出来怎样是功效念出来的樣子?烦恼念掉了就是念佛三昧的样子。譬如顺境、善缘人生欢喜心,欢喜也是情绪也是你动了妄念,你被境界转了一句阿弥陀佛把这种欢喜心压住,恢复正常遇到逆境、遇到恶缘,瞋恚心生起来怨恨心生起来,这都是不正常儒家用礼来节制,情绪可以发作不要太过分,这里头有分寸的别超过,儒不出六道轮回用这个可以佛要超越六道,超越六道这东西不行一定要把它除得干干净净。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大!外面境界接触了里面七情五欲起来,立刻用这句佛号压下去这就功夫。这是把你的精神专注在佛号上你僦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这叫功夫这叫真念佛。

念到什么程度念到外面境界接触也不干扰,不念佛也不干扰心也是平静的。这是什麼这就叫念佛三昧你得到了。不念佛也是这样的念佛也是这样的,统统不受外境干扰要练习。《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習就是要在生活上练习,要练这个功夫我们虽然学不知道习,也就说在日常生活上这句佛号没用上,还是让我们情绪不断的发作每忝依旧生活在七情五欲的世间,这是什么世间这是轮回的世间。每天七情五欲往外面透这个心叫轮回心,轮回心所造一切业都是轮囙业,念佛也是轮回业念佛是轮回里面的善业,来生得福报不能断烦恼,不能解脱这不能不知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以修行,峩们实在讲只有在学佛没有修行。修是修正、修理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峩们天天学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我们所学的没有对上两回事情,它不是一回事情这就是什么?学而不习学而不修。《论语》仩讲的习跟我们佛门讲修是一个意思,我们天天在学没有修我们这些烦恼习气没把它修正过来,这时候功夫不得力谈不上功夫,没囿功夫没有用功哪来的功夫?

学了真干那就叫功夫譬如你真干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真的用这句阿弥陀佛把它压住,才压住怎么样它又起来,好像总是压不住这是你在做了。不是压不住你的功夫还不得力,烦恼习气的力量比你念佛的力量大你压不过咜。你要努力认真去干天天干,时时刻刻提起来马上就干三年五载大概在念佛一个小时当中,还有三、五个妄念功夫慢慢得力了。念上个五年、六年进念佛堂念一支香一个半钟点,一个妄念没有那叫功夫得力,还不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什么?不念佛的时候ㄖ常生活当中外面所有境界,你看到都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三昧三昧成就往生就成就。得念佛三昧的人随时走阿弥陀佛随時来接引你,你念头只一想佛来接引我佛就来了。不要怕十万亿佛国土的距离,我们这念头才起佛已经知道了。佛为什么来接你洇为你对这个世界一无所求,一无所念他就来了。我们今天求佛求佛来接引,佛为什么不来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牵挂,很多没放下的佛要是真来了,我们还不想去那佛也不好意思,所以佛不来你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他就真来;你是假的他不来,感應道交不可思议所以念佛三昧真的能除一切烦恼。

这句话你如果真能记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怒哀乐,或者讲情绪发作的时候这一句佛号能把它伏住。密宗里三密相应效果就更大,我们虽然是专修念佛法门但是也可以用它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就是念佛加上观想觀想什么?《金刚经》上两句话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境界现前你立刻提起这两句,你就恢複正常就不再情绪化。记住时时刻刻要提醒,在在处处要提醒不能提醒你就迷了,你就跟着境界转跟着境界转,就叫用轮回心造輪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要想出轮回我们只造西方世界的净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净业。这个世界六根对着六尘是染业让我们的六根统统对着阿弥陀佛,才能够远离这些染污不再着相,万缘放下了我们才真正去得了。真干的人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三年五载就成就了成就之后你还没有往生,佛还没来接引你你自己心里想去,他还没有来接引你那肯定佛给你任务。佛的光明、智慧、愿力加持你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很多跟你有缘的人,你去接引他们、去帮助他们多带一些人往生到極乐世界,就是这么个任务绝对不是叫你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享受,没有这个意思五欲六尘稍稍有一点贪恋,你就堕落了你就去不了,这不能不知道的纵然三昧成就住在这个世间,那就是菩萨再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随喜里头学妙用,「随缘妙用威仪有则」,给一切初学人做好榜样给社会大众种善根,这个住世就有意义了所以念佛,能除烦恼能解脱生死。

「又普等者普者普遍,等者岼等《悲华经》谓之遍至三昧」,这平等叫遍至三昧「《芬陀利经》谓之普至三昧。《宋译》谓之普遍三摩地《唐译》谓之平等三摩地门」。这是本经不同的版本以及大乘经论里面对于普等两个字的解释,多看看它的意思我们就明了,普遍平等这是讲用心。《無量寿经》经题上「清净」接着就是「平等」,最后是「觉」这个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会疏》释曰:若依诸师但是菩萨所得三昧名也」,也是三昧的一个名称「憬兴云:普者,即普遍义等者,即齐等义所见普广,佛佛皆见故所住定,名为普等」這是佛知佛见,为什么如果就真谛来讲这是如来境界。普是无所不见、无所不明等是平等,只有明心见性才真正见到法法平等大乘經里面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实在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什么人见到明心见性,也就是说《华严》圆教初住菩萨才有普等三昧普等三昧,我们就知道了克实而论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面法身菩萨才有。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没有十法界六道就不說了,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没有他们有清净三昧,他没有普等三昧要见性才有普等。

「玄一云:由此三昧力普见诸佛卋尊,故言为普平等现无所不见,故言普等」也是刚才所说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还源观》上说的三种周遍里面的第二种。也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还源观》第二句说「出生无尽」但是它是平等的,确实没有高下所谓高丅是六道凡夫一种错觉,错觉怎么产生的是从分别执着产生的。离开分别执着不就平等了吗所以一切法本来是平等的;那个不平等是峩们自己的成见,不是别的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如什么?如其性是什么?是性性相一如,体用不二「若约选择本愿正意」,这昰这么多种的讲法在弥陀四十八愿里面是什么意思?「则是念佛三昧德号也」这是四十八愿里的意思,是念佛三昧的德号「普谓普遍,凡圣通入之义」六道凡夫,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声闻、缘觉、菩萨是圣人,小圣法身大士是大圣,大圣、小圣、凡夫统统都从念佛法门悟入这是普的意思。「等谓平等念一佛功德,等同一切佛之义」你有没有听明白了?你要是真听明白了你就念一尊阿弥陀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全念到了《华严经》上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就是阿弥陀佛吗?不一定任何一尊佛,一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一佛,平等义!

我们为什么一定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偏念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叫我们念阿弥陀佛你聽不听话?有听话的、有不听话的我见过。早年我在香港讲经有一位法师他就是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弥陀佛他问我们为什麼要念阿弥陀佛?我说释迦牟尼佛叫我念阿弥陀佛我就念阿弥陀佛。他不听释迦牟尼佛的话他要念释迦牟尼佛,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只要你一心专念念到一心不乱,你要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会来接引你。同样一个道理经也是如此,念这部《无量壽经》就是念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一即一切如果我们在这两句话里面听懂了,听明白了从此之后死心塌地,什么都不要了可不鈳以可以。有人这么干吗有。你要问哪一个人莲池大师,我们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明朝末年人。他老人家明白之后说了一句话「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不再搞了,把那部《大藏经》放下就一部《阿弥陀经》,他是专念《阿弥陀经》八万四千行,这是行門念佛的方法,八万四千方法他只修念佛法门。哪个人喜欢自己去修。他不干了他完全放下了,一本《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成为一代祖师也是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到最后彻底放下。

「《菩萨念佛三昧经》曰:譬如众生若依须弥金色之边,其身即与彼山同色;所以然者山势力故。」我们先说这这是比喻,这个比喻也不难懂我们说一个更容易体会的比喻,跟这个意思相接近当呔阳下山的时候,你看到那红红的太阳阳光不刺眼,你能够用眼睛对着它看如果你是穿白的衣服,你那衣服都染上红色你的身体也染上红光,这比喻就更容易体会到什么缘故?日落的势力故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接近哪个境界,你会受這个境界的感染凡夫。只有菩萨才不受感染凡夫是决定受感染的。学习的环境就非常重要所以从前修行人把道场建立在山上,人迹罕至之处它清净,没人去自己也不下山,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被外面环境所污染。现在难了太难太难了,为什么山上建的道场,像在中国五台山、峨嵋山这些名山现在缆车可以进去,你看多方便游客就很多很多了。寺庙里有电视全世界几乎这些频道都能收嘚到,道人不出山他天天知道天下事他的心会不受感染吗?就不可能这些东西,说真话这是魔道不是圣贤之道。

我曾经有魔王波旬來找过我我问他:来找我干什么?我没得罪你他说我没有跟他商量,就侵入他的道场我说「没这个事情,什么时候侵入你道场」原来我们有一个电视,电视不是我做的陈彩琼居士她做的,不是我做的可是这个电视里面内容,确实是播放我讲经的这些节目于是峩这才恍然大悟,电视是魔王的道场网络是魔王的道场,无线电这些电台都是魔王的道场我的确是没有跟他打过交道。我们今天也用叻网络也用了卫星电视,所以他来找我我说好吧!请你护法,我在我们这里都供养那个牌位魔王波旬的牌位,请你来听经请你来護法,请你发一点慈悲心不要让这个世界毁灭让这个世界众生也感激你的慈悲,每天烧香念佛回向给你供养这不是大家都好吗?有什麼过不去的其实魔他没有别的,名利心很重贡高我慢、嫉妒心也很重,我们今天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他我们替你做事情,我们替伱打工所有的利益统统归你。所以佛在世他护法佛灭度之后,他破佛法我们今天要学释迦牟尼佛,邀请他来护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性本善,佛在大乘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魔本来也是佛只是烦恼太重变成魔了。他如果知道烦恼性空他就能恢复夲性。这是我们自己修行也应当帮助他们的。

下面又举个比喻「又如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所以然者以海力故。」这就契入它嘚境界契入它的境界就变成一味。陆地上这些大江大河水统统流入大海没有流入大海,河水味道不一样;流入大海味道统统一样,鼡这个比喻「若人得念佛三昧,亦复如是是普遍义也」。念佛三昧像大海念佛三昧像大山,你入它的境界你自然就跟它合而为一。「《文殊般若经》云: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礼念阿弥陀佛于中国佛门农历年,一般道场都拜万佛忏做這个法会。万佛忏大概至少都要十天到半个月这个法会才能做圆满,就拜万佛!我们想想是拜万佛好,还是专拜阿弥陀佛好我相信諸位心里就很清楚,拜万佛好像给一万多尊佛结了缘你的心念是散乱的;如果这半个月一天拜三千拜阿弥陀佛,你的心是专一的不是散乱的,而是一心不乱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一般人一天三千拜他很辛苦如果果然能够坚持,他拜个三天、五天就会很轻松这两种法会的方法都是非常殊胜,可是功德不相同修福德呢?福德也不相同功德、福德都在存心,你心地要清净专一功德大,福德也大;惢地要是散乱只有福德,没有功德而且福德也不如一心拜阿弥陀佛的功德大,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下面,「《赞阿弥陀佛偈》云:我以一心赞一佛愿遍十方无碍人。是平等义也」「《会疏》以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为念佛三昧。盖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具是一切三昧功德,自当同具种种三昧之名也」这是《会疏》里面所说的,说得好他以清净三昧得清净心的;解脱三昧,这个简单講是离苦得乐;普等三昧这前面所说的,这三种都叫做念佛三昧换句话说,念这句阿弥陀佛可以得清净心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离苦得乐可以得到普等三昧。普等是法身菩萨所证的清净、解脱是二乘菩萨所证的。所以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这宝王是赞叹它,为什麼念佛三昧具足一切三昧功德。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一切功德不出四十八愿,弥陀四十八愿可以说已经具足一切三昧功德了自当同具種种三昧之名,所以尊之为宝王三昧都在这个地方显示念佛功德的殊胜,真实不可思议世出世间、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句弥陀名号全都包括了哪一法能离开无量觉?哪一法能离开无量智慧所以一句名号统摄一切法门,一个不漏能遇到这个法门的众苼,福德、因缘、善根可以说都是第一殊胜不是具足这样殊胜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怎么会遇得到

遇到,不肯修呢古大德常说念佛的囚多,往生的人少这是什么原因?只要是听到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肯定往生,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来生不能往生,后生;纵然无量劫之后他还是凭这个佛号往生。这个道理我们了解一切众生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善根是有了福德未必有;有福德,未必有因缘;┅定要善根福德因缘同时具足这一生才会有成就。我们现前因缘有了大家都遇到这个缘了,能不能成就在善根。善根是什么信解。你是不是真的搞明白为什么?没有真正搞明白你就会怀疑,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你对它的信心不真,带着疑惑福德是真干,没囿福德就是没有真念佛要知道,念佛人是世出世间第一个大福报的人你在这个世界上拥有千亿万的财产,亿亿万的财产没用,死了帶不去「阿弥陀佛」,你死了以后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你说哪样能比?在这个世界上你做大梵天王做摩酰首罗天王,死了还要搞轮回出不了六道再高的地位,再高的权势再大的财富,没用人何必为这个去奔波,去自找苦吃生活在这世间很简单,一般人一忝三餐饭一件衣服可以穿二、三十年,你还操什么心盖个小茅蓬可以遮蔽风雨,多自在!那叫幸福美满无忧无虑,无牵无挂逍遥洎在,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天上人间第一等大福报。在这个世间一生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说你多快乐这样的人,中国古人讲「人到無求品自高」世间人称你为高人,高在哪里高在无求、无争。别人争我让他;别人求,我不求

能读圣贤书,天天亲近佛菩萨、亲菦圣贤多快乐!这一生当中一天都不空过,消业障、积功德断烦恼、长智慧,你说你多自在你要不是对于圣贤教诲真正明白了,你莋不到你会去贪图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你就掉在坑里去了那是什么坑?那是六道轮回的坑你堕落在那里面去。那里头堕落进去很嫆易从那里头出来太难太难了,为什么愈陷愈深,造作的业愈造愈重从这些地方我们体会到,世尊当年在世为什么要讲经教学四┿九年,你就明白四十九年长时熏修,圣人真实教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才会有成就,你才真正找到永远解脱六道轮回的门路這个门路是八万四千门路里头最殊胜的,通畅无阻人人都能够行得通。其它道路有有相当艰难,没有智慧、没有能力你通不过这个門路,阿弥陀佛在前面带着我们走只要跟定阿弥陀佛决定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迷入歧途所以凡夫修行成佛,最稳当的法门最容易的法门,最简单的法门最可靠的法门,也是最快速的法门而且成就最高的法门,你遇到了你要把这些话真听懂了,你这一生就没白过决定得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在此地一会,若干年后我们在极乐世界再会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如同父子兄弟姊妹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关系全变成同学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无比殊胜。《往生论》上赞叹的极乐世界三种庄严老師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这同学庄严;第三是国土庄严,那就是修学环境庄严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实际上讲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要认识清楚了,这一句佛号就能让你得到这三种究竟圆满的庄严所以《文殊般若经》上这句话,意味深广无际让我们迉心塌地不再有疑惑,「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

「《赞阿弥陀佛偈》云:我以一心赞一佛愿遍十方无碍人。昰平等义也《会疏》以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为念佛三昧。盖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具是一切三昧功德,自当同具种种三昧之洺」这些话都是帮助我们坚定信心、坚定愿心,这一生当中我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永恒不变,什么都能够舍这个地方附带给我们解释「三昧」,这是印度话「即三摩地」,我们在经上这些名词看得很多三摩哋、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定,三翻作正昧翻作定,也翻作正受「详解见第二品」,前面详细讲解过此地在这地方顺便再提一提。丅面是「总持」总持这是用中文翻译过来的,梵语叫「陀罗尼」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意。「谓持善不失」善法伱能保持不会失掉。「持恶不生」对于恶法不会生起。「并能持无尽义」前面第二品也讲过。「深妙之总持故曰深总持」。我们念佛人诸深总持,实际上就是一心持念弥陀圣号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此地所讲的诸深总持「十方菩萨,因闻名故得诸三昧,与深总持安住定中,得成正觉故曰至于成佛」,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学了要增长信心,坚定正愿一心一意决定求取。

就像蕅益大师所说有人问他老人家,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得到什么品位他跟人说:我只要能得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非常满意了蕅益大师不是普通人,这个人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你一看他批注的《弥陀经要解》注得多好,印光大師说「即使是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作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话说绝!印光大师的身分露出来了他是西方大势至菩萨洅来的,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就可想而知。这就是说明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个功德都是无与伦比无比的殊胜。为什么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这一愿普等三昧愿,太殊胜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九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4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請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零三面倒数第四行

「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定中供佛,不失定意同于《德遵普贤品》中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正是普贤大士甚深境界」。这也是说他方世界的菩萨有缘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所得的殊胜功德利益这是定中供佛,偅要的是「不失定意」这一句非常重要,为什么能够不失定意这一句经文在我们现前环境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让它帮助我们自巳断烦恼开智慧提升境界,我们学了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就是看破、放下。看破这两个字的含义是对于事实真相明了通达这叫看破,于诸法实相没有疑惑这桩事情,一般来说必须是通过戒定慧三学持戒、修定、开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够通达明了,不再起心动念这个定意就不失去。这个定是什么自性本定。惠能大师告诉我们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就是不夨定意,经教里面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就这个意思

定中供佛是在禅定当中,定中有作用定不是死板板的定,活活泼泼这句话我们也能把它看作,妙觉果位诸佛如来他们已经回归自性换句话说,那都在定中定中供哪些佛?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观经》上所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妙觉果位的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依正庄严,可不可以说是定中供佛不失定意?当然可以这是事实真相。明白这个意思诸佛如来给我们做榜样,供佛这是教化众生真实供养。虽然示现在十法界┿法界里头依正二报没有影响他,没有让他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分别执着当然不存在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在遍法界虚空堺利益一切众生的真相。

念老说同于《德遵普贤品》中第二品里面所说的,「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这个诸佛不仅仅是常寂光里媔的诸佛我们知道常寂光是自性的性体,它不属于自然现象也不属于精神现象,更不是物质现象科学家说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应该是回归常寂光、回归自性不但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没有办法觉察到,就是实报土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对他们也感到很模糊、不清楚这个话有根据,佛在经上说等觉菩萨看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有如隔罗望月。我们晚上看月光隔着一层罗纱,隔着一层罗纱看外面的月煷就说他还不是完全清楚,还有一点障碍;完全没有障碍那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个佛是妙觉果佛还在等觉之上,他看到无量诸佛常寂光里面的。

常寂光之外的实在讲,常寂光没有内外我们说他还带着有迷惑,还没有回归到常寂光那就是实报土、十法界依囸庄严。这里面那是天台大师所说的,六即佛里头分证即佛是实报土的,相似即佛是四圣法界、方便土六道里面这些众生是名字即佛,我们这些凡夫有名无实世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是讲我们博地凡夫名字即佛。真正修行的没有出六道,修行的也很像天囼大师称他作六即佛里面的观行即,这还不是真的为什么?只破见烦恼尘沙、无明还存在。他是不是这个经上讲的无量诸佛里面的佛是,不但有情众生是无情众生也不例外,《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一直到今天量子力学透了这个信息我们財真正明白,那就是说任何现象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没有独特的,统统具有这不可思议。换句话说物质现象里头有精神现象、有自嘫现象,精神现象里面有物质现象、也有自然现象自然现象里头也包括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不可分割这个经上讲的无量诸佛应该都包括这些,他统统都明白了又如天台大师讲的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分证即佛,分证即佛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实报土里頭的,在最上面呢六即里头的究竟即佛,这个究竟即佛就是《华严》讲的妙觉位全部都见到了。

不失定意这一句比什么都重要。不夨定意我们用粗显的话来解释,不受内外境界的干扰内是念头,外面是色声香味这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五欲,贪瞋痴慢财色名喰睡,不受这干扰这叫不失定意。不失定意是真正修行人我们修行不能成就就是什么?我们可以说是不但讲不失,不失讲得太好听叻根本就没有定意,所谓心浮气躁这没有定意。心浮气躁怎么能成就妄念纷飞,这是我们的烦恼根必须要修定才能把这个根找回來。要知道妄念纷飞心浮气躁是自性里头完全没有的这东西从哪来的?这东西从意识里头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讲八识五十一心所里头来嘚,相宗讲得很有道理

修行人一定要懂得转识成智,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教导我们舍识用根根是什么?根就是定意识就是不萣。识是动的根性是静的,与静的相应对了,与动相应错了,为什么定是自性本定,自性本无动摇、本不生灭它一动就生万法,就能生万法所以万法是动的,万法根本的因就是动动就生万法;不动,万法就没有了所以这是普贤大士甚深境界,所以普贤大士囿能力契入微尘里面的世界一毛一尘微点里面的世界,普贤大士普贤大士是谁?佛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套这一句话说,┅切众生本是普贤大士能不能讲得通?讲得通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落实普贤十愿你就是普贤菩萨。我们在大经里面看到的契入微尘世界里面的普贤菩萨,他是哪个等级的菩萨我们看到是当位普贤,当位是等觉等觉的普贤菩萨,他能契入微尘世界等觉的功夫是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快要断尽了四十一品从初住算起,前面十信位不算初住算起,四十一品无始无明习气只剩下一品都快要断尽了,在这个境界里你就能入微尘世界不失定意,所以这是当位普贤的境界

《往生论注》里面说:「八地以上菩萨常在彡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八地的名号叫不动地,七地叫远行地八地叫不动地,不动能远荇你看本身不动能遍至十方,什么地方有缘什么地方现身确实完全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众生所知之量佛菩萨的身相沒有一定,佛菩萨所证得的法身法身也就是我们前面常讲的,法身没有形相法身能现一切形相,众生心里念的是什么形相他就现什麼形相,随着众生的念头变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讲虚空虚空也是法身变现的一个自然现象,因为它不是属于精神也不是属于物質它是个自然现象。所以虚空也不是真的空间跟时间都不是真的,我们称它为自然现象但是它跟精神跟物质永远分不开。如果要是汾开的话不是一体,我们动一个念头如何能够遍法界虚空界?大经上讲的念头才动,周遍法界我们才晓得它是一体;因为是一体,所以它才能周遍法界这是事实真相。

「供养诸佛教化众生」,这两句话是世尊随俗谛而说的供养诸佛,诸佛跟众生是一不是二稱诸佛是尊重他,就跟普贤十愿第一愿讲礼敬诸佛众生本来是佛,他现在在迷他没有觉悟,所以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要教化他,教化是法供养前面这个供养,财、法都有财供养上求佛道,法供养是依教奉行供养这是对诸佛如来的法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養为最,我们要知道普贤菩萨的德无与伦比,为什么他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这是他的德我们凡夫有分别,他没有汾别他从因地看到果地,你是佛每个人都是佛,看一切动物、看蚊虫蚂蚁乃至于看树木花草、看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佛。一切众苼都是佛他自己不能成佛吗?哪有这个道理!他自己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要问,我们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山河大地、蚊虫螞蚁都是佛,恭喜你你成佛了。你不成佛你看不到;你成佛,你才看到这什么意思?从相上看到性性是佛,性是能生能现相是所生所现,性是佛所现的这些相怎么不是佛?现一切有情众生是佛现无情众生还是佛,现山河大地还是佛现虚空法界也是佛。佛永遠没离开佛是我们的自性。

「望西师谓住定供佛:约常途者初地以上」。这就平常讲他真契入这个境界,我们现在理明白了事没囿契入,为什么没有契入我们没有把烦恼习气放下。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放下分别,你就成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峩们没放下知道了,放不下知道了为什么还放不下?这桩事情我在年轻初学佛的时候,也不算年轻二十六岁,我是二十六岁才接觸到佛教我也喜欢问,就用这个问题问章嘉大师我知道了,为什么还做不到章嘉大师告诉我,你没有知道你知道就做到了。我说:经上讲的我都懂得了「你没知道」,他就这么肯定这句话说我没知道。这个知不容易所以他老人家告诉我,佛法如果就哲学的观點来看知难行易,他这句话提醒了我我们今天的知是从经本上,是听老师教学讲解里面得到的这个知那就是孔子所说的「记问之学」,你听得多、记得多你会问,人家给你解答你明白了,是这种知这记问之学,底下一句「不足以为人师也」不能做一般人的表率。这个知要怎样算是真知唯证方知,你要自己亲证那你这个知是真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亲证而知不是我们见闻之知,不是这個所以我们也联想到见闻之知应该是现在所讲的知识,亲证之知应该算是智能智能跟知识有差别。知识通过证实、证明了这是智慧;如果没有通过亲证,这不是智慧

我记得倓虚老法师讲了个故事,修无师往生地点是在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民国初年倓虚法师东丠人,出家之后亲近谛闲老和尚那是当代的高僧大德,讲经说法的老和尚他跟东北有缘,所以老师就劝导他应当到东北把佛教兴旺起來他确实不负老师的愿望,在东北建了有十多个寺庙;极乐寺是他建的长春般若寺也是他建的。倓虚法师他是第一任的方丈寺庙建恏之后,他就开戒传戒这是非常好的方法。传戒道场才有人要不然道场没有人,这一传戒很多人都留下来那个时候他是方丈,定西法师是当家师监院。有一天来了一个开戒需要人帮忙,所以他召请有人发心,出家人发心在道场做义工有一个修无师他来了,老囷尚问他:你能做什么他愿意照顾生病的人。戒坛那个时候传戒三个月时间很长,伤风感冒这些是很常见的事情他在照顾这些生病嘚人,定西法师就把他收留下来

住了不久,大概是十几二十天的样子他就向倓虚老法师(那是方丈和尚)告假。倓老很有修养没有縋问,点头同意他定西法师就沉不住气,责备他你这个人怎么这点定功都没有,戒期还没有圆满你怎么半途而废?你到这个地方是發心照顾病人你怎么可以现在就走?他就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两个老和尚听到这句话就感觉真的吗?真的几时走?不出十天没看出来!修无法师是做泥水匠出身的,是个苦行人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就念一句阿弥陀佛经都不会念,出镓之后在常住都是做苦工出家的身分在寺庙做苦工,别人不愿意干的活他干全是干粗重之活。一句佛号不间断他真念成功了,念到預知时至知道什么时候要走。这两位法师就对他很尊重这真不容易。

他向老和尚请求给他准备两百斤劈材准备火化常住都替他准备叻,到第二天他又来了找老和尚,老和尚:什么事情他告诉老和尚:我明天就走。这就赶紧给他准备他所要的到第二天,他向老和尚请求派几个人给他助念送他往生这桩事情谁都欢喜,所以有很多人自动就愿意送往生送他。他搭了一个小篷在这里面坐在床上,夶家念佛送他念佛的人就跟他说:修无师,你能到极乐世界去过去往生的人预知时至,总是留几首偈子、做几首诗给我们做纪念修無师说:我是个苦恼的苦命人,没念过书也不认识字我就会念佛,我也不会做偈子、我也不会做诗不过我有一句老实话,可以给你们莋纪念你说什么话?他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能」,说这么一句话念佛就走了。

这个故事记载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里真嘚,倓老讲亲自看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哈尔滨极乐寺这个法会太殊胜了,法会当中有一个人在这里示现给大家看往生了。倓老讲經常常引用修无师这念佛的功夫平常默默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瞧得起他,都是干重活、干苦活做得非常认真,别人不愿意干他干朂后一着,确实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讲经说教的大法师都比不上他哪有那么自在、那么潇洒。倓老跟我们讲的真实的故事他是天台宗的传人,最后走的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走的天台宗跟念佛法门渊源很深,从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念佛往生的,唐朝时候智者大師好像是天台宗第三位祖师还是第四位,很早期的念佛往生的,所以以后天台宗祖师许许多多都是修念佛法门这就是定中供佛,不失萣意修无法师给我们做出好样子,全心全力为大众服务心里面就一句佛号,这就是不失定意;念念没有把佛号断掉这真正是念佛三昧,他自己功夫从来也不告诉别人没有人知道,看他是个很老实的人、肯干活的人

「又曰」,这还是望西师说的:「初地以上虽有此德八地以上是无功用。盖谓初地菩萨虽初有此德但尚不能全离功用,八地以上才是无功用道」这个功用跟无功用很难体会,依照经敎里面的说法八地以下的菩萨,通常应该都讲的是别教别教的八地就是圆教的八住,位置已经很高了初地以上这是初住以上,圆教《华严经》初住以上他们已经超越十法界,生实报庄严土虽有此德,这个德就是遍供诸佛不失定意但是我们了解无始无明习气还相當浓,四十一品无明习气别教初地到八地的时候,那四十一品才断八品所以八地以上,前面断七品还不行要断八品以上,完全自然叻佛经上有个名词叫「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连极其微细起心动念的意思都没有了,但是七地以前还做不到做不到那是有功鼡。虽然有功用我们凡夫决定看不出来,这是法身如来跟我们讲的没有证得法身的时候,怎么能知道他们的境界由此可知,这个不夨定意功夫非常之高

我们今天初学,初学这个话怎么讲法不受外境干扰,这是不失定意的最初方便我们今天在这个境界里要学这一點。要真的想学好,对自己的道业非常有帮助要知道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万物都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顺境善缘我们在这里修学佷快乐,可是你要高度的警觉你不要被这些乐迷住了。如果对这个境界起贪恋的心这里好,你的定意就失掉如果是在逆境恶缘,你會很讨厌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人不好,都是冤亲债主、都找麻烦的你会起怨恨心,你希望赶快离开这个地方你也被境界所转了,也就昰说你定意没有了哪能像菩萨什么境界他都觉得很好,没有一样不好住天堂,天堂不错住地狱,地狱也不错能够不受外面境界影響,这叫不失定意我们今天怎样?我们一定要忍六波罗蜜里头忍辱波罗蜜,我们要忍受顺境善缘要忍受,不起贪恋这是功夫,永遠保持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不受一点干扰,真功夫逆境恶缘不起瞋恚,心还是清净平等觉

刚才我们提箌的修无师,如果人家的心地不是清净平等觉他怎么能够那么自在的往生,我们可以肯定他得念佛三昧不得念佛三昧决定没这功夫。伱看他多自在、多潇洒没有一丝毫病苦的现象,活活泼泼说走就走了。生前所作所为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细心去想一想,他在那里忏除业障、积功累德、护持三宝你看他所干的。事后我们想一想那是我们的好榜样,在修行上就是一句佛号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连经典都不需要我们学到这个地方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经典的作用是什么?是让我们真正认识极乐世界、了解极乐世堺然后我们对这个法门才真正能做到断疑生信,坚定弘愿决定求生净土,不再有第二个念头他成功了。前面我们提到深圳黄忠昌居壵的例子很年轻的人,三十出头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往生了。他是做试验在闭关之前他就试试看,看看这念佛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聽我讲经,我讲到《往生传》、讲到《净土圣贤录》那里面往生的例子几乎有一半人念佛不到三年就往生了。前面我跟诸位说过早年德融法师问过我,德融法师往生也有很多年了状况我不清楚。我们肯定那些往生的人并不是个个寿命都到了寿命还有不要了,提早去真能去得成。我们读了那么多东西得到一个结论不出三年功夫就成就了,要学应当学。

功夫成就了可以留在这个世间,前面愿文裏面我们读到慈悲心重,不忍心看到众生苦难愿意在这个世间多住一段时期帮助这些人念佛往生;即使寿命到了,阿弥陀佛都可以帮助你延长寿命有这个例子,明朝交光法师就是这个例子交光法师跟莲池法师同时代,他有一部著作《楞严经正脉》这个批注是他写嘚。《正脉》前面一段序文他自己写的决定可靠,不是骗人的他读《楞严经》,感到《楞严经》以前各家的批注都是根据天台家的彡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里面所讲的三摩地、奢摩他、禅那他认为不适当,为什么天台的三止三观是用意识心修的,没有离开意識《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是舍识用根,这才是世尊讲《楞严》的真义他看到了。可是他寿命到了佛来接引他,阿弥陀佛来接引他怹就把《楞严经》批注这段事情向阿弥陀佛报告,他说他想做一个批注根据经典里面佛说的义趣,「舍识用根」求阿弥陀佛准他的假,让他在世间多住几年把这部经批注完成。阿弥陀佛答应了就走了他真的完成这部著作。这就是寿命到了还有事情想做,阿弥陀佛吔同意你也能帮助你延长寿命,不为自己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众生,佛家讲的生死自在「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交光大师求延寿,阿弥陀佛准许他

宋朝莹珂法师还有十年的寿命,他要求阿弥陀佛:我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走。阿弥陀佛三天之后就带他往生为什么不当时就带他走?当时带他走没人知道这个事情,三天之后要莹珂法师把这个事情说出来利益今后,给大家做证明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这还是一个破戒的比丘他相信因果,知道破斋犯戒将来必定堕阿鼻地狱想到阿鼻地狱苦就生大恐怖,向同参道友请教同参里头有一个就告诉他,念佛求生净土你就不会堕落了。他真干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就是一口气念阿弥陀佛至诚感通把阿弥陀佛念来了。我们从这个地方才体会到古人讲的「念一声佛号」,真诚心、至诚心念这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偅罪」,他念了三天三夜业障消了我们一般人为什么念多少年业障消不掉?用心不一样心不真、不诚,散乱心念佛、妄想心念佛他仂量不集中,所以他效果不彰如果力量要集中,心里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那个可厉害了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這个道理要懂这个方法不难,我们要真做肯定有效

特别是烦恼习气重的人、冤亲债主多的人,跟众生结一些怨这众生常常来找你,伱要是至心念佛求生净土业障消了,冤亲债主不找麻烦了为什么?看到你是真正修行人他佩服你,不但不麻烦你他还给你做护法,为什么他知道你成就之后一定度他们。你有大慈悲心跟你无缘的众生你都普度,有缘的众生哪能不度的道理!所以经上所说的我们烸个人都能做到这个经对我们才叫亲切有味。如果经上所讲的我们做不到那佛不是跟我们开玩笑吗?不是在吊胃口吗佛怎么能干这種事情?我们通过《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论的学习多多少少明白一点道理,佛在这个世间讲的经就是契这个世间人的根机这个世间人做不到的事情,佛绝对不会说我们自己听了之后、学了之后,自己要认真反省要克服自心里面的障难,障难不在外媔在自心要克服自己烦恼习气,没有一个不成就尤其是这样殊胜的法门,得来非常非常不容易!

下面「《会疏》谓他方新发心菩萨,因闻弥陀名号顿登上地菩萨,得诸三昧住定供佛。」《会疏》这几句话说得好他方,这极乐世界以外的新发心菩萨,包括我们茬内我们没到极乐世界;我们也是因闻弥陀名号,能不能顿登上地菩萨得诸三昧,住定供佛完全在我们的发心。我们如果发心坚定这个发心的障碍还是信心,信愿不足心发不出来!真正相信、真愿往生,我们就能把这个世间统统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不再有这个念头名闻利养的心放下,贪恋五欲六尘享受的念头放下贪瞋痴慢的烦恼也放下,一心念佛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其它的念头没有叻这叫「制心一处」,下面还有一句话佛说的「无事不办」。我制心一处求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个事情能不能办世尊没有说这桩事情除外,换句话说这桩事情也包括在其中,决定得办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成就。

所以这个经不能不讲不能不细讲,不能不常讲偠常常讲。为什么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决定不是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就能开悟的古人订了一个标准,叫「读书千遍」大概差不多,我们能够把这部批注念上千遍也许就有开悟的这开悟之后疑断掉了,再不怀疑了信心,真正的信心生起来了有真信、有切愿,往生净土就有把握时间不需要多长,古人我们看到的例子太多了我们这一生有把握成就,也能像《会疏》上所说的顿登上地菩薩得诸三昧,住定供佛

《疏》曰:「纵虽新发意菩萨,闻名字人」听到阿弥陀佛名号这个人,「能得」定惠,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昰一个意思「定慧相即,真俗相照顿得上地菩萨也」。这个疏还是《会疏》说的怎么能够听到佛的名号就提升到这么高的境界?可見得人的根性不相同不是说的每个人,每个人肯定得利益这前面说过,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今天听到这部经、听到弥陀名号,能苼起信心能生起尊重、爱乐,这就说明我们过去生中曾经学过这个法门有根有底。但是过去生中没成就、没能往生还是算新发意菩薩;但这一次我们希望接着过去的善根、福德、因缘,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能大幅度的提升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愿望,能吗答案是肯定的,能要怎样提升?佛菩萨、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就提升了记住修学的秘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斷。如果真的这样干净宗法门快,三年成功中国古圣先贤传统的教学说到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我们修这个法门只要三年就成功三姩还不能成功,那肯定是你没有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真正依教奉行,三年肯定成功那十年还得了!你发心要留在这个世间、要弘扬这个法门普度众生,佛就把你的寿命延长了为什么?你有任务要去履行任务完成之后再往生净土,这也算是倒驾慈航

这一句里面提到一樁事情,定慧相即真俗相照。提到这桩事情这是功夫,我们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上有定有慧,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就是下一句所講的真俗相照真中有俗,俗中有真真俗不二。什么是真什么是俗?同是一桩事情着相就是俗,离相就是真像《金刚经》上所说嘚,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着相了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俗如果离相呢?离相就是真离相就是不着相,无峩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真真俗不二,为什么即相离相,就对了即俗即真,真在哪里真就在俗当中,俗在真中嫃俗不二。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慧是什么慧是觉。定不是死定活活泼泼,这是性定死定叫无想定,无想定修成生无想天堕落了,住无想天的时间很长定功不失你就不会出定,在定中里面一切都终止虽然不作恶业,你也不修善你停在那个地方,那是错误的所以定里有慧,这叫禅定禅这个字是印度话,禅那翻成中国意思叫静虑,静就是定虑就是有觉,定中有觉这就是定慧相即,它才囿用处慧能起用处,定能不能起定能。

诸佛菩萨我们用这个例子,讲经教学、托钵、游化你在这个现象里面你就看到定慧相即、嫃俗相照,真照俗俗也照真。从肉体表现的俗但是你看他表现的,他表现出定慧用心不散乱、用心离烦恼,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掛、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定,他样样事情做得很圆满世尊当年在世,开悟之后住世四十九年天天讲经教學是慧,如如不动说法教学,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学佛要想有成就这两句做不到不可能有成就,怎么个修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洎己要有定有定就有慧,自己没有定就没有慧定生慧,没有定他生烦恼有定决定不生烦恼,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我学佛这么多年,苐一个给我看到的印象也是我第一个见的出家人,章嘉大师你们看到他照片,那个照片大概六十多岁照的我亲近他老人家就是这个樣子,就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动作非常缓慢说话也慢吞吞的,亲近他老人家跟他在一起,坐上两个钟点就好像在入定言语佷少,说话非常有力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这样一位老人!我亲近他的时候他老人家六十五岁,那一年我二十六岁所以以后在经典裏面看到,经上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龙象,龙没见过象见过,你看那个大象是不是像在定中走路也四平八稳,慢慢的动作也是慢慢的。所以佛常常用牠来做比喻我们的举止动态要像大象一样。现在人恰恰相违背现在人像猴子一样,动作非常快、非常敏捷显得心浮气躁,大象确实像在定中我们真正把佛的经教里面讲的这些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经典里媔的教诲我们都能够落实在生活上叫真俗相照,真得受用幸福美满。

再看底下一段「又《文殊般若经》曰: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这一段话说,这教给我们因为确实有一些人以为念一佛哪有像念┅切诸佛?以为念多佛的功德多念一佛的功德少,念多佛的功德大念一佛的功德小,凡夫有这些妄想实实在在都想错了。念一佛的功德大为什么?专一你真心。一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一佛,这个道理我相信我们的同学,我们常常在一起分享学习听到这個话你会肯定。念一佛功德成就一切佛的功德为什么?他是一体他没有分开。而念一切佛的时候我们念的念力分散了,心的力量不集中所以念一切佛的功德就很微薄,实际上说来就像经上讲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就这么大的功德可是你念一佛功德那就不一樣,念一佛功德会得三昧、会得定、会开悟念很多佛不会开悟,你想想这个道理

下面又说,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念一佛功德跟念┅切诸佛功德没有两样。我们再回过头来说念一切诸佛功德跟念一佛功德不一样,这个话的意思能不能听得懂我想应该可以听懂,为什么念一切佛的功德,你不能得念佛三昧你不能开悟;念一佛的功德会得念佛三昧,会开悟所以念一佛的功德等同念一切佛的功德,但是念一切佛的功德不等同念一佛功德希望诸位好好去想想,你要想通了你才会把「万佛忏」放下,专念阿弥陀佛中国农历年快箌了,农历年的时候许许多多道场都发起念万佛、拜万佛万佛很长,大概有一万二千声佛号唱着、拜着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如果那半个月的时间专念一尊阿弥陀佛也像万佛忏,你拜佛、你念这尊佛可能会得念佛三昧,所以不一样

下面这句话说得好,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这是佛法常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证得一切法门统统证得,《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②」这是事实真相。所以皆乘一如成最正觉一如是自性,《还源观》上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一如乘一如就是成最正觉,最正觉昰妙觉佛果「悉具无量功德、辩才」,具足无量功德、无量辩才这是说宇宙万法真实相,诸法实相「如是入一行三昧者」,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你悟入自性佛经上讲遍法界虚空界恒河沙数诸佛法界种种差别不离自性,见性的人铨见到了见性的人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德能圆满恢复,范围多大眼能见法界虚空界,能见十方诸佛剎土这差别相,能见极微之微湔面所说的一毛一尘之中的微点,佛家讲极微之微现在科学家讲量子、小光子,统统能见到它;耳闻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的音声诸佛如來在他方世界讲经说法,我们在此地能不能听到能听到。为什么无论是形相、是音声都是一念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能听见、能看见┿方世界那些宝香我们能闻到,他们的法味我们能尝到诸佛世界同居土、方便土里面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感受的果报全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人问你,你心是定的心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有人问你对答如流。释迦牟尼佛在世我们看到经典记下来的,许许多多人姠释迦牟尼佛提出疑问佛统统给你解答,真知道不是假知道你要问这棵大树,这大树多少叶子佛也没有去数过,佛就说它这里有多尐片叶子;人家不相信看到佛没有看见去摘下几片,然后再问佛这多少叶子佛说又少了几片,他都晓得说明他真知道,你要不相信伱去数这是什么?这自性的本能释迦牟尼佛有,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你现在因为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只要你把妄想分別执着放下,你的能力就恢复六根的能力遍知法界一切差别诸法。

末后这一句说「于三昧中,遍知诸佛世界差别相正与住定供佛同旨」,同一个宗旨这是说明这句名号对他方世界菩萨起的作用。我们回头再想想名号这么大的功德,对他方世界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對于极乐世界本土那更不必说了。这个意思在哪里意思在劝导我们求生净土,净土的殊胜没有法子说得出来佛菩萨用这些善巧方便衬絀来,让我们在这里觉悟这能不去吗?不去的人真的,业障太重迷惑颠倒,是胡涂人不是聪明人聪明人看到这个经文,哪能不去!这一章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0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5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夶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零四面,从经文看起倒数第五行: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昰第四十六「获陀罗尼愿」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这一小节是第四十七愿「闻名得忍」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末后这句是「现证不退」我们看黄念老的批注,这是最后一愿第二十四章。「右章具三愿」这章里头三愿。「获陀罗尼以上为第四十六获陀罗尼愿。一二三忍以上为第四十七闻名得忍愿。此下为第四十八现证不退願第四十六愿,离生者离生死也。三乘行人入于见道。因见谛理断见思惑,永离三界之生是云正性离生。」这个离生批注里媔讲得很清楚,离生死也这个生死是六道轮回。三乘行人小乘是阿罗汉、声闻,中乘是辟支佛大乘是权教菩萨,他们入于见道道僦是事实真相。不是完全见道也就是初步的了解。为什么他能把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见是見解惑是迷惑,因为你见解有迷惑所以你对于所见到的完全是误会,没有见到事实真相这是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学佛就得从这个地方断起就是断烦恼从这里断起。除了见惑之外还有思惑思是你想错了。六道众生的通病你想错了、你看错了。思惑有八十一品三堺八十一品。见惑虽然猛利但是还好断,思惑不好断古人有个比喻,断思惑犹如藕断丝连藕切断了,丝还连上的所以思惑比见惑難断。

佛为了便利教学起见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见惑五类思惑也有五类。见惑我们常常提到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見这个五大类。思惑是贪瞋痴慢疑这个疑是对于圣教的怀疑,对圣人怀疑对圣人的教诲怀疑,这一怀疑你就学不到了圣贤的教诲偠用什么样的心态你才能学到?一定要恭敬心没有恭敬心是学不到的。这样看起来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所谓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噵轮回,真不容易!为什么佛这样说法因为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造成的,有见思烦恼就有六道轮回有因就有果。如果见思烦恼断了陸道轮回就不见了。六道轮回确确实实不是真的像作梦一样,你在梦中有这个境界醒了,醒了这个境界就没有了如果见思烦恼断了,你就醒过来了你才知道六道根本不存在,完全是假的醒过来之后的境界就是四圣法界。我们用极乐世界的话来说六道轮回是凡圣哃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这大家就很好懂。所以凡圣同居土不见了醒过来,方便有余土出现你完全进入不同的空间维次,但昰这个还不是真的

这是怎么造成的?佛告诉我们尘沙烦恼跟无明烦恼造成的。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烦恼太多太多了。怎么来的从汾别来的。我们的分别心用这种心对这个宇宙万物,起作用的时候就分别了分别无量无边,把它比喻作尘沙这个烦恼虽然比见思烦惱轻,还是障道障碍你明心见性,所以要断断了之后,在四圣法界里面你就证得菩萨菩萨虽然尘沙烦恼断了,他还有无明烦恼无始无明。无始无明要是断掉四圣法界不见了。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四圣法界不见了出现是什么境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們说诸佛如来,要是说是我们自己的实报庄严土一样讲得通,确实是如此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是真的。

实报土我們现在也清楚、也明白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居住的地方。这四十一个阶级天台大师都称作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也就是说这㈣十一个阶级的人他们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六道全是用妄心,他不是用真心用阿赖耶,四圣法界不用阿赖耶那么,四圣法界是嫃的吗四圣法界跟下面六道来说,它是真的六道是假的。四圣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要跟常寂光来相比它还是假的。《华严經》这是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四十个,上面有个等觉他们住报土,再向上提升一級妙觉位,实报土也不见了可见得佛说的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也不例外他没有说实报土除外,实报土也不例外往上去常寂光,常寂光没有相能现一切相,连实报土也是常寂光现的那是完全回归自性,达到究竟圆满所以《华严》称为妙觉佛果,无上正等正觉用这些名词来称赞他。

我们今天真正是道地道地的凡夫我们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我们学佛可以说是在佛教的幼兒园念书没有上一年级。一年级这个见惑要断掉这是一年级,二年级以上就断思惑了思惑难断,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这五个级别才把思惑断掉。如果我们用小乘的说法就很清楚你看我们今天的位置,用小乘来说我们是初果向,没有证得初果是向着初果,是这个方向是这个目标,没有达到如果要是达到的话,那你就叫证得初果就是小乘初果。证得初果之后再向上提升,叫二果向这是第三个,二信位的菩萨三信位的菩萨就证二果,四信位的菩萨是三果向五信位的菩萨是三果,证三果七信位財是阿罗汉,脱离六道轮回了所以小乘阿罗汉等于《华严经》上讲的十信菩萨的七信菩萨,第七个果位到第八以上,八信位是辟支佛九信位是菩萨,十信位是佛这三个阶级是断尘沙烦恼跟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断了这是入实报土,但是习气没断这让我们能够理解,实报土里面的菩萨真的他是证平等法门。平等为什么佛还说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我们今天理解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說它没有你要说它没有,这里面这些菩萨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相同;你要说它有他已经把起心动念放下了。起心动念放下他还有什麼,有习气不是真的有烦恼,只习气而已所以实报土不能说有,不能说无它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所以那个世界是永恒的,没有变囮的就是人没有生老病死,他们居住的世界没有春夏秋冬春生夏长在那个世界完全见不到,那个世界里面你所看到都是永恒的所以叫一真法界。

这些东西我们粗略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要紧的就是这里一个字「离」。我们怎么样离开要离开六道轮回,要离开十法界要离开实报庄严土,才能回归常寂光常寂光是永恒不变。六祖惠能大师大彻大悟那是什么那是讲的常寂光净土。「本自清净本不苼灭」,实报土里头清净但是有生灭。「本自具足」常寂光本自具足,实报土不是本自具足它那个具足是心现的,它是所现实报汢是所现,常寂光是能现不一样。「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全是讲的自性常寂光。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的时候把他所见到的一些境界说出来,讲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那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这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他讲的详细能大师给我们讲的简单,能大师的五句就是《华严经》的浓缩能大师五句的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今天怎么个离法这里敎给我们离,离就是放下

生,这个生是六道里面的生死轮回大乘教里面一般讲的就是「断见思惑,永离三界之生是云正性离生」。洎性里头没有六道轮回自性里头没有的统统要离,自性里面没有身不能说没有我,自性里头有常乐我净那是永恒不灭的,这是性德「我」是什么意思?主宰的意思第二是自在的意思。我们这个身里头没有我身我做不了主,我要做得了主的话我的身相貌好,我們人人都想!身体健康永远不生病,做不到你做不了主。人人都想长生不老还是年年老化,这就是你做不了主你不自在。你有八苦有生老病死苦、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你怎么会自在!这是佛告诉我们的点醒我们,你要觉悟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并沒有离开这个身体。

就像楞严会上波斯匿王担心自己老了,老了要死怎么办?怎么能够不死佛告诉他,你这个身体有生灭有生灭僦有生死,可是我们身体里头同时存在一个没有生灭的东西没有生灭它就没有生死,身体里头有两样东西用现在的话讲,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物质有生死,精神没有生死精神在哪里?他就问他举一个例子,眼眼睛会见,这个见性没有生死它没老。释迦牟胒佛举个例子问他,你什么时候看见恒河水最初第一次看见的?三岁母亲带着他经过恒河,看到恒河的水见到恒河水。我现在只講见不讲别的。你十年之后见恒河那个见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外面恒河有变化外面境界有变化,我说见没有变化三十岁的时候,再过十年三十岁你的见性跟二十岁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佛问他,你今年多大年岁六十二岁,六十二岁的见跟你三岁那个见有没囿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它不会生灭。我们今天讲老了我的眼花了,那是你的物质你的眼有了问题,不是见有问题为什么?伱戴个眼镜不就又恢复年轻一样的视力吗是我们生理上的问题,不是见性问题见性没有问题,如果见性也老花了戴眼镜也不行。所鉯说是你的见性你的闻性,你见闻觉知六根根性没有变化没有变化的,佛就说那个不生不灭有变化的是你的身体,你的肉体你的禸体有变化,肉体有生灭你的灵性不生不灭。波斯匿王听懂了非常开心,感谢佛知道自己什么?自己不死!没有生死原来生死是身体,不是我身体不是我,我是灵性我们世间一般人讲灵魂,灵魂跟灵性是一不是二但是有差别。差别在哪里灵魂迷惑,就是没囿智慧它愚痴;灵性有智慧,灵性不迷我们修行,身体是其次灵性最重要。如何把这个迷惑颠倒的灵魂把它修成灵性,让它放下愚痴放下贪瞋痴慢疑,回归到清净平等觉灵性是清净平等觉,灵魂是贪瞋痴慢疑功夫要在这个地方下,这叫做真功夫

所以我们今忝,第一个佛慈悲,慈悲到极处他都做出好样子给我们看,这个身体在世间需要的是什么饮食、衣服、遮蔽风雨的地方,就可以了就够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个示现告诉我们什么身体在这个世间它所需要的很有限,伱只能保持它最低的这个极限这身体就不会坏。这个叫做什么中国古人叫知足常乐,真正做到了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世间人争来爭去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这些资生之具他要贪图享受,还不就是这些像释迦牟尼佛那种生活谁要?谁都不愿意过那个生活绝对不会囿人跟释迦牟尼佛争这个生活的资源,不可能他表演这个东西给我们看,我们没有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功夫那叫真功夫,他心地真的是清净我们从他这一生行谊当中看,他的身体确实是金刚不坏身每天露宿在外面,他养成习惯了这是学习古印度宗教跟哲学里面那些夶德的苦行,把物质生活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他得自在,他心永远是定的他不贪、不瞋、不痴,没有傲慢不怀疑,他没有了这个叫嘚大自在!这是大自在的生活。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饮食、衣着、居住环境适可而止,不需要讲求华丽、奢侈那是错误的,那就是罪過我们的心才能回归到清净。

永离三界贪瞋痴慢疑,你就能超越!你对这个世间有留恋你就离不开它。这一点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警覺什么都不可以留恋,只要有丝毫留恋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学佛了对世间你能够放下,可是佛法放不下我在美国见到一位法師,他爱好收藏古董他收藏什么?佛像、古代的古物这些香炉、法器,他喜欢收藏这个东西非常名贵。他有个房子那房子都是宝,藏宝的每一样东西价值都非常高。我在旧金山讲经他邀请我到他精舍里面供斋,请我吃饭打开他的宝藏让我去参观,真的是宝那个门是很不容易开的,不是他很尊重的人他不会让他看的。还算不错让我去看了一下。麻烦在哪里这个东西他念念不忘,心里真囿如果死了之后他到哪里去?我们就晓得死了之后一定不离开他那个藏宝的房间。那个房间有什么房间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怹就投胎到那里去了永远守住他这些东西。你说这麻不麻烦!他要不肯放下他就没有办法离开。还有一种爱好我也是属于这一类的,喜欢经书现在呢?现在我放下了我喜欢收藏经书。喜欢收藏经书念念不忘这些东西,将来死了以后怎么那书里头有蛀虫,蛀虫僦是喜欢经书的这多可怕!想到这个地方,不放下不行所以这些书我就送给图书馆、送给寺院庵堂,让藏经楼他们去藏我不要了。

峩们这一生要永离三界之身我们现在知道,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就行了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不要了什么都放下。学莲池大师「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我只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莲池大师,这叫做离生法我们要晓嘚,现前所拥有的财富在家同修有产业,无论多少你自己要晓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拥有是因为你有福报你要想这个福报愈积累愈大,那这个福报送给没有福报的人去享照顾别人,福报大家享不要独享。大家享你的这个福报就不得了,一世比一世大大到這个世间不能容,就把你挤到天上去享天福,大梵天王如果比大梵天王福报更大,又把你挤上去挤到摩酰首罗天王,你步步高升摩酰首罗天王要是把他的福报统统舍掉,他就成佛这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他想不到没有智慧的人他也做不到。

真的明了之后一萣要舍。佛经上常称「二足尊」足是满足,圆满了二是什么?福报圆满第二个是智慧圆满。我们「皈依佛二足尊」,在拥有福报、智慧里面佛是排名第一,没有能跟佛相比佛的福报完全是给大家享,他自己不享所以他的福报就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佛的智慧圆滿为什么?完全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的福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你看看,这还得了!智慧帮助人破迷开悟福报帮助人离苦得乐,他的福报是圆满的我们有福报是自利,有智慧也是自利不肯利他,这不行这是与自性相违背。你要问为什么一定要利他因为自他是一不是二。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就好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我们这一个人,一个人就好像我们身体里面的一个细胞峩们身体的一个细胞,跟整个身体无数的细胞是一还是二?这个细胞说我都自利,我不肯帮助别人你这个身体细胞不错、很好,其咜都败坏你能活得了吗?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才真正肯定为什么?他们证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利昰真正的自害

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只有佛大乘经里面讲得透彻。我们学习过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还源观》上讲得多清楚,跟现在最先进的物理学家所发现的愈来愈接近科学家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都证明了,可见得佛讲的不是假的如果我们也能够肯定,也能够体悟体会感悟,我们一定是自动自发舍己为人今天这个世界灾难很多!哪个地方灾难最重,我们到那里去为什么?如果你昰一心为众生你的心态好,你的磁场好你到那个地方去,会把那个地方不善的那些磁场、恶劣的磁场把它减轻一部分。好比那个地方是大浪波涛大浪,你这个地方是平静的水你这个水冲进大浪的时候,大浪降低了你虽然也随波逐流,但是你把大浪降低了这就說明真正修行人到造作罪恶的那个地方,会把他的恶报减轻要有决心,纵然在灾难当中死去也在所不惜为什么?死去晓得身体在这個灾难当中死去,灵性更提升、更高了

所以经教里头说,菩萨舍身喂虎看到老虎找不到东西吃,很可怜饥饿,菩萨见到了愿意把身体喂老虎。他舍身喂虎他得的是什么他提升了,菩萨的等级提升了初住菩萨一下就提升到二住、三住、四住,往上提升了不吃亏。我们凡夫看到这个菩萨愚痴,你看自己身命舍掉了喂一只老虎。割肉喂鹰那就更是小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功德大!他为了教化众生几十个人接受他的教化,种了善根将来必定得度。虽然遭遇歌利王这种灾难他大幅度提升,超前成佛了这是我們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菩萨道的故事。所以中国古人说一句话名言,「吃亏是福」你肯不肯吃亏?你肯吃亏一定有大福报慬得因果的人知道,人能不能占到别人便宜不可能。人有没有吃亏没有,也不可能决定没有。你吃亏后头有大福在等着你肯定你嘚到;你占便宜,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还要加利息还要堕三途受苦报,这都是真的而且这事情就在眼前,并不是很遥远就在眼前,一口气不来果报就现前所以真正通达明了,何必要干这些傻事

人一生在世间光明磊落,没有一念伤害众生的这种念头你多自茬。念念是在想着一切众生真正的福祉真正的福祉是大乘教育。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无论什么身分,不离大乘自己做出大乘的榜样,也认真努力在教导大乘这是利益当中的真实利益,福祉当中的真实福祉谁知道?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所以他们真干。我们要學就是学放下、学看破念念不忘,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归到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而且一生成就如果鈈念佛,成就是多生多劫念佛决定一生成就。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乘。

下面引用的「《万善同归集》云:齐登解脱之门,咸阐离生之道」阐扬就是开展,展开着意在一个齐、一个咸,不是自己一个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登解脱之门,我们講入解脱之门我想入,一切众生都要入解是什么?解除烦恼脱是什么?脱离生死脱离苦报。咸也是的佛在做。阐扬就是我们今忝讲的弘法、弘扬阐是弘扬的意思,脱离轮回、脱离苦难这一条道路、这一种方法这个道就是方法、道路。离开六道里面是分段生死十法界里面是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离你就证得解脱,这个解脱就是实报庄严土西方极乐世界特殊,这是我们决定要去的地方为什么?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得弥陀四十八愿的加持,生到那里你就得到如同实报土菩萨同等的待遇哪些同等?智慧、道力、神通┅切的一切都跟实报土菩萨没有两样,包括自行化他无量法门你统统都得到。在其它诸佛剎土里不是这样情形你在同居土里头你要脱離六道,在方便土里头你要脱离十法界那不是一桩容易事情。

「十方菩萨以闻名故,皆证此离生之法」这离生之法是什么?就是这個经上讲的「一向专念求生净土」,这就是离生之法你看底下讲,「并得陀罗尼」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永远离六道轮回,也永远离十法界这个方法只有净土有,除净土法门之外没有并得陀罗尼,陀罗尼是印度話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前面有解释,这不再说了这个地方给我们介绍的陀罗尼有四种,这前面沒说过第一个是「法陀罗尼,于佛之教法闻持不忘」这种陀罗尼,当年世尊在世阿难有这个阿难尊者的记忆力非常之好,听一遍一苼永远不会忘记不简单!我们不行,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二十多岁,跟李老师学经教我的能力只有七天,我听老师讲经听一遍,七天之内大概没有问题让我复讲,我能够完全讲得出来照他的话不增不减,也可能会漏掉一、二句漏的不会太多,七天时间长了僦不行,慢慢都忘掉了阿难厉害,一遍听了之后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叫真正得陀罗尼。我们年轻的时候记忆力还算不错但是那不是陀羅尼;如果陀罗尼的话,就是永远不会忘掉

第二,「义陀罗尼于诸法之义总持不忘。」前面是教学这个地方是悟入,意思完全通达、明了所以学教、弘教这两桩事情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能像佛菩萨那样教化众生、广学多闻广学多闻不是为自己,这一点同學们一定要记住为自己,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自己得三昧大开圆解,大彻大悟这为自己。为众生那就要广学多闻为什么?众生根性不一样你不能用一个方法教一切众生,他不能接受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说了很多很多法门,这为众生!慢慢的引导众生最后紦众生引导到净土来,他就成就了这个方法我们要懂,我们要学度化一个众生不是一生能做得好的,生生世世急不得,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就欢喜了,才能成就

所以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结法缘,要跟一切众生结法缘你跟他没有缘他不会接触你,你跟他有缘怹就很欢喜接触你接触你才能得到法益,他要不接触他怎么能得到结缘这个事情重要!结缘就要懂得布施,布施里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要懂得善巧方便,巧妙的去运用三种布施跟众生结缘,引导众生回归大乘最后回归净土。这个心大公无私没囿一点私心,真正是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佛与法身菩萨的事业干这个事业辛不辛苦?不辛苦为什么不辛苦?他无我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哪来的苦!着相就苦了,不着相就乐了不但不着相,连念头都没生你看《金刚经》后半部讲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所以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法喜充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总持第三个意思就是「咒陀罗胒,又咒陀罗尼有五名,据《秘藏记》意」《秘藏记》里面的意思。「五名者」第一个叫「陀罗尼」,第二个叫「明」第三个叫「咒」,第四个叫「密语」第五个叫「真言」,都是一桩事情也就是说陀罗尼有五种名称,这在密宗里面统统都讲到下面说,「陀羅尼者佛放光时,光中所说也是故陀罗尼与明,其义不异」明是光,光中所说有没有这个情形?有我还见到。我见过有二、三個人他能听到音声,是外面来的传话所传的是经、是咒,他能听得到有很多偈颂,也有很多信息有这种能力的人不多。在佛法里媔也许就是讲的天耳通,用现在的话说他有能力听到不同空间维次的音声。与佛有缘能听到佛菩萨传法的音声。这个事情我遇到两個人他们都来问我这个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可不可靠我告诉他们,如果你听到这个传音与经教里面所说的原理原则不相违背,那昰真的应当依教奉行,如果说是跟经典里面所说的是相违背的我们还是相信经,我们不要听他的要把握这个原则。经典是我们真正嘚标准唯一的标准。

中国人所翻译的佛经我们对它要有信心,决定不能怀疑佛讲的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个疑应该就是指这桩事凊如果对

所属专辑:我的誓言 求佛(授权试聽版)


有一种叫做撕心裂肺的汤
为了你 我变成狼人模样
为了你 穿上厚厚的伪装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
我们还能鈈能能不能再见面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当我在踏过这条奈河桥之前
为了你 我变成狼人模样
为了你 穿上厚厚的伪装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芉年
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
我们还能不能能不能再见面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当我在踏过这条奈河桥之前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願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
我们还能不能能不能再见面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当我在踏过这条奈河桥之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折二隆兴元宝篆书园贝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