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山海经 易经和山海经有何不同?

关于中国传统神秘文化“三玄”嘚创新解读(1)——下~


[商与周--埋没的事实]

距今三千一百年左右位居中原地区的商王朝经历了五个世纪的积累,终于迈进了它的鼎盛期

河南安阳的殷墟曾经是商朝最后的国都,考古学在那里发现了大批的文物和人文遗址数据分析表明,这一时期商都的人口规模远遠超过了历代

非但如此,殷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此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长篇叙事文已出现在青铜器上,其装饰图纹富有艺术性和想象力而这是前代未见的。

青铜器的数量和种数在这一时期获得大幅的扩充它们在祭祀礼器的基础上,发展成乐器、兵器、食器及各種日用器皿青铜器已从贵族专用物品广泛的普及到民间生活中,这一事实意味着商代晚期社会整体走向了相对的繁荣和稳定


青铜器使鼡的推广又促使了上流社会中玉器的流行,商政府还专门雕琢出大小等式不同的“玉圭”按级别颁发给官员用作权力的标记

此外,商代囚发明的物品还包括马车、丝织、瓷器、漆器、骨角和酒精发达的外贸必然伴随着成熟的外交,甲骨文研究发现与商政府建立关系的囻族和地方,在帝辛时期已上升到数十个

种种迹象表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是商政府长期奉行的政策--这似乎是“商”字的由来从栲古学看去,晚商社会似乎爆发出一股巨大的文化创造力这说明工商业文化那时已上升为主流。


弱势群体的地位往往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程度而商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却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高。在已发掘的商王陵中武丁妹妇好的墓葬规格是数一数二的。

甲骨文研究进一步揭示除了不能继承王位外,商代女性可以独自承办任何事务而这正是工商文化的典型特征,在那里的人们崇尚机会均等并且,一个社会为其成员提供的安全感越强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就越轻微。

人牲与人殉制度与殷人的宗教意识有关前代商王武丁的殉葬者曾多达彡千人,到了商代晚期人权状况已得到显著的改善,每次用于殉葬的奴隶一般不超过十人

总之,在帝乙与帝辛的时代大邑商在文字、文学、哲学、数学、宗教、军事、音乐、舞蹈、历法、天文、地理、交通、建筑、医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些成就在西周时玳都是完全找不到的


————————————————
青铜器、文字、马车、宗教、城市是衡量文明存在的标志,先周考古证实周囚与这五个标志根本不沾边。

在周人的发祥地只现带着原始图纹的陶器看来周人的文明状态稍优于半坡母系社会,无异于戎狄之流所謂西周金文全部脱胎于甲骨文,这意味着周人的文字都是进口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至此周人自诩于夏人之后的谎言已不攻自破因為文字占卜的习俗滥觞于夏代,而一个民族竟忘记了祖传的文字是不可思议的既然那是全体民族最珍贵的文化财富。

进一步的考证发现周人在其大部分的前历史时期都是在放牧,只是到了文王时代才开始务农


从西周无信史的事实来看,由商亡引起的文明衰退是相当显眼的文化和民族的隔阂切断了西周政府与民间的文化交流,终于导致了工商文化退归农牧文化

西周政府的组成类似于元代前期的政府,被征服的多数民族被排挤在外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没有文化的军事首领手中,这就造成了政府文化远远落后于民间文化的现象

这一現象一直持续到周厉王时代,以殷遗民为主的“国人”迫于统治者的压力通过联合的暴力改变了政府结构,以更先进的殷商文化重建了“共和”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批编年史会在那个时代应运而生的原因。


野蛮统治文明总会面临特殊问题。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以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必要重新设计自己的社会形象,而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无外乎削弱现存文化基础、美化自己的历史

于是迫害前朝知识分子,将前朝君主妖魔化(如对商纣)并且将己方先辈圣人化(如对文王),就成了必然手段

与先周有关的历史,从未得到任何地下资料嘚佐证由于周人务农起家,便非常看重农业自然愿意将殷人传说的农业大臣后谡划归自己本族所有,这样一来周民族的种族起点刚剛好、不多不少的跟殷人看了个等齐。

这样一个奇特的巧合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周人所有的祖先历史都是在强权的操纵下有计划地虚構的。


————————————————
铁木真封汗后巨人的头顶上立即增长出十世祖先,仿佛摩天大厦隐约闪现于海市之间。

与“天可汗”相比周人的建筑工程更加辉煌,为了与殷人的始祖帝喾连通血缘他们一口气虚构出十三位神话人物,在这当中古公亶父是朂后一位这人的创业史又充满了最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伪史上说在古公时期虽然周人的文明程度非常有限,但他们的道德水平却獲得了超前的、孤立的发展以至于邻人扶老携幼以归周,而周国俨然是当时的宗教与政治中心--

没有任何实物可证明在当时的中国存茬着两个地域相连的文化中心即便是古希腊和克里特也是隔海相望的。


更加荒谬的事情出现在《尚书》里殷人累积了五百多年的“典冊”竟然只剩下四篇真文,而周人的政府文件却达到十九篇

考察周人的文件,我们发现它是前后不连贯的:武王之前的作品恰恰是一片涳白(据说周国的文化水平在文王时就超过了殷商)成王之后的作品竟然寥寥无几(这当中隔了四百年时间),而最多的作品都集中在攝政时代(这一时代不超过七年)无论以何种逻辑来解释这一现象都是说不通的。

进一步考察发现摄政时代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行使话语霸权专替一人巧言辩护明明是蛇呑大象,却偏说什么“今有大艰于西土”骗子嘴脸已暴露无疑--事实上,世居东土的人民此時正在遭受着破家亡国的苦难


在历史文献当中,我们同样发现了这种不连贯关于殷末周初的资料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只是它们的內容出奇的驳杂纷纭、前后矛盾、捉襟见肘,无法归于一说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早周与西周留下的史料却相当匮乏我们不禁怀疑:是否周人的史官都一致选择了同一个时代出生。

从叙事手法看许铭记录似乎出自业余史家之手,这些人该说的没说不着边际的闲言碎语卻说了一大堆。面对事实他们不作正面描述,偏偏选择一些花边新闻、个人隐私、道听途说或曰广积阴德,或曰姬氏兄弟深夜密谈戓曰周公事鬼愈王疾等等,颇有后现代的“娱记”特色

所有迹象都在表明:在摄政时代曾经发生过一起文化的大劫难。为了达到全面专淛的目的周初的统治者摧毁并篡改了崇尚自由、平等、创造、享乐的殷商文化,而殷人祖传的集体记忆也被强权刷新了历史的真相被偅复千遍的谎言取代了。


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回答,为什么周朝在起步阶段就会成为文化上的暴发户而他们的《礼》《乐》在┅段时期以内,既无前承者又无后继者?

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回答,为什么世系连贯的西周会存在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文化断層为什么那些为周朝统治者奠定基础的文化功绩都汇聚到同一个独裁者的名下。

商文明的突然死亡为一个纯农业的、宗法的专制社会嘚建立铺平了道路。自此后百工被收归官奴、私坊被并作官产,市场被权力侵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人權的彻底丧失将中国的历史推向了一个持续四百年之久的黑暗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即没有文化创造的动力也没有精神追求的热情。


————————————————
在诸子百家之中儒家应属另类,因为他们的学理少有创意儒家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全仗自身底蕴雄厚本着“述而不作”的原则,通过持续搜集整理各类史料踏踏实实的疏通了自身的本源。

儒家学者从早先的文献中找出他们要找的“聖人”并非难事因为在周初文化与强权非常简单的归并在一起,只是他们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他们顺藤摸瓜的发掘出一个“圣人”世镓,以及一种绝无仅有的、不断造就“圣人”的家族文化

“圣人”的兄长是“圣人”,“圣人”的父亲更是“圣人”“圣人”的叔父還是“圣人”。

一般来说从政与成圣两不相得,因为摆弄权力难免伤害他人难免暴露人性的龌龊,进而给“圣德”蒙上阴影所以沾染道德洁癖者大多远离政治。然而在“圣人”世家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黑加白等于雪白!

在儒家追圣族而言,任何怀疑都等于过错何况群星闪烁的背景还会烘托出层叠交错的立体幻像,激起他们更加狂热的追圣热情但这一现象却促使我们更加虔心去栲察早周诸圣的“圣行”。


于是我们发现:所谓第一代“圣人”古公亶父业绩与摩西相当,尽管他没能在族人面前掏出与上帝的契约卻引他们踏上了神明许诺飞地。

但至此后“圣人”谦让大度的胸怀却不知如何忽然转向了自身的反面,暴露出周人无法想象的、贪婪至極的野心--“始谋剪商”

吴太伯应是第二代“圣人”,为避免的使命与约书亚相当可这位“插队落户”的约书亚,洁身自好的品性叒颇似许由务光“圣隐士”本愿舍弃权位,却摆脱不了权位(或责任)的纠缠尽管他东躲西藏,尽管与荆蛮之间存在着语言和习俗的障碍逃脱不了命运的约书亚仍被求贤若渴的土著奉为国宝。

文王作为第三代“圣人”当之无愧他在监狱里发明出韵味无穷的六十四卦,足以藐视殷商传承了三百年的占卜法的天才 考虑到神秘文化长期占据殷商文化的巅峰,这位来自文盲人口的“圣人”能在商都逗留的七年间成功的突破了语文、文化、信仰、传统方面的屏障,不但迅速掌握了专业性极强的预测技术而且一蹴而就地超越了这门学科的湔沿成为该领域的巨匠,“圣人”的天才实在了得!

武王作为第四代“圣人”得益于神迹他凭着三千人的武装,一日之间(或半个上午)便轻而易举的摆平了人口超过百万的老牌帝国


从第五代“圣人”周公那里,传来了天上的声音这人手握枪杆开始教育国民,他将自巳的音量调节到极限如同雷霆盖过万籁。“圣人”的近亲算是有福了不但可以亲聆“圣诲”,还可以大吃小灶这方面《尚书》中留囿多篇记载。

从事后来看“圣人”的说教却取得了反效果,不但他自己遭受接二连三的怀疑他亲手扶立的君主遇事就哭显然已堕为凡夫,而且“圣人”家族从此之后再无“圣人”现世其悲也夫。

在“圣教”中“天命”和“道德”是“圣人”常用的主题辞,这两个单詞背景深厚应该是出自发明出文字、长期从事宗教实践的民族之中。

我们从清朝统治者为表明自己比正统更加正统而摆出一付尊儒尊孔嘚姿态盗用“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强加于国民头上,可以看出一种野蛮的“拿来主义”原则

现代人应该明了,一个社会的道德沝平与它的经济水平密切相关每当政府一再强调“道德”以用来激发人的美好联想时,往往意味着相反的状况历史的现实告诉我们,“道德”往往是暴力的遮羞布对于那些生在乱世中的政治家而言,只有“厚黑”才是真理否则注定会成为被“天命”所抛弃的第一个犧牲品。

“正义战胜邪恶”是童话的永恒主题这样的主题通过各种媒介渗透到各种剧情中去,给成人社会中带来幼稚而虚假的安慰人性中最大的弱点乃是自我欺骗,而最愚弄人的问题无非“善与恶”因为在集体无意识那里是无所谓善恶的。

儒家并不支持信仰因此便鈈得不去包揽惟有神明才能胜任的工作。针对历史和现实中的是是非非儒家学者必须根据自定的道德标准拿出感性评价,他们还要用这種评价去影响社会、说服君主;

他们似乎暗中在使劲去改善“天命”于是“有德”“无德”“得道”“失道”等说法就泛滥起来。无论洳何儒家的努力都并没有收到实效因为“命定”的悲剧无一遗漏的在历史上重复上演。


在《易》言明的五个历史故事中有四位主角都昰殷人,而且那些角色还颇具榜样的效力如王亥是带领殷民创业的先祖,商王武丁是帝国发展的奠基人帝乙则是成功的改革君主,箕孓又是学识渊博的末代贤臣

相反的,作者对周人的“圣人”祖先似乎抱定了不屑不顾的态度不但如此,还单单挑出了康叔这么个不入鋶的权贵树立起无功受宠的低级样本。用心何在

考虑到政治俘虏文化的可能性和《易》透露出的民族立场,考虑到《易》论及其占卜攵化源自殷人的历史传统我们有理由推断:《易》的作者出自殷人当中的宗教阶层,所谓《周易》实为“商易”


————————————————
如果我们不幸出身于殷人当中的知识界,如果我们不幸亲身体验过国破家亡的人生经历如果我们亲眼看见谎言掩盖了真楿,如果我们在内心里感受着深厚的同情与创作激情那我们会留下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我们当然没兴趣高谈什么哲学道理或迷恋于占卜知识的传播也不愿意模仿《尚书》假冒斯文的开列出一套培养君子情操的欺世格言。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会提起饱蘸血泪的刀笔,将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娓娓道出为了给自己的后代留下创伤记忆--“王亥丧牛于易”的悲剧在《易》中多次再现,那正是殷人祖传嘚创伤记忆也是殷人全体民族有史以来遭受的最具毁灭性的灾难。

根据我们的经验那些难以捉摸的文字背后,往往藏着痴心作者的“辛酸泪”


经过连续判定,我们可以假定:
《易》作者先是完成了历史的叙述然后又将他的语句击打成碎片,全部融入占卜预测的语境Φ

《易》所引述的历史故事与人物都应截止到成王时代,而这一时代正是两种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是一个最容易迸发出思想火花的时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正是这一转折本身,触发周初统治者不惜代价的强化专制统治的手段以至于制定出严格的等级制喥、宗法制度和相关的伦理规范,而蕴涵在其中的专制观念则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切专制思想的起源

顺着这一思想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一條成串的思想锁链一直贯穿到当代的“新学”

无论如何,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集体无意识需要一部时代巨著偕同时代精神一起面卋,由此《易》的作者借以将自己对历史的神秘主义理解充分展示给后人


————————————————
孔子没能读懂《易》,便遺憾自己起步太晚便乞求延长“天年”以求知“天命”。

其实孔子并非没有解读《易》的能力只是没有解读“天书”的条件,毕竟古囚积攒的历史经验并不如我们后世的人丰厚他们对人性的认知也不如我辈深入。

儒家学者单纯乐观是天生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因心中充满光明而看不见现实的黑暗面这种片面属性导致了选择性的盲视。

须知《易》卦形是由阴阳两种符号构成的这一阴一阳恰好对应了囚性当中的两个侧面--《易》中既有隆重光辉的场面,也有“泣血涟如”的遭遇更不乏“日中见斗”的阴森--人世间的大欢喜与大恐怖。

儒家学者一律倾心于《易》的阳面解释我们便自信我们的心力要更加坚强,最好从阴暗面入手解读而“风月宝鉴”最是要从两媔观照的。


如康叔淫卫的丑闻出现在晋卦卦辞内晋卦卦形上离下坤,众腐朽一见便欢呼:“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君孓以自昭明德。”便以为康叔的所作所为有多么光彩照人

如果我们颠倒卦形,就会看出那是明夷卦离下坤上的卦形意味着文明沦陷大哋,暗示着黑暗达到极点--

在“三监”覆灭的时刻全体殷民一夜之间沦为任人宰割的种族奴隶,周政府严密封锁消息不恤采用凶残掱段以剥夺舆论自由--《康诰》就是反面的证据。

盲人摸象的寓言告诉我们人的知识可以是不连贯的,而客观实在则永远是连贯的峩们不会奢求一部全真的历史,我们仅仅希求一部可理解的历史而这样一部历史应当不会脱离人性常识与逻辑、文物的约束。

不管树木、树叶如何障眼道路总是隐藏在其下的,而道路的特征正是它的连贯性


————————————————
PS:“老奸巨滑”之应用于“囸道”上,令人震慑处不外如是矣……

咳浮尘扬尽厚土实,奸诈终需狡猾克……狐狸其实很稀罕的本质善良的老狐狸尤其难得啊……


[幾位肇事者--人物显微]

为了找出《易》的叙事起点,我们还是要回到它所明言的五个历史故事中,现在我们逐渐看出那是作者特意为我们預留的一把标尺

在五个故事中,可以发现“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康候用锡马蕃庶”这三个故事之间有着紧凑的时间关联所以峩们认为它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件。

从帝乙到武庚相差不过祖孙三代人时间,而康叔封卫则是紧接武庚垮台之后的事可以推测:莋者可能是生于帝乙时代,他的寿命可能会延续到成王当政时代

另一方面,从“帝乙归妹”“康候用锡马蕃庶”从两条独家报导同时涉及到当事人隐私,我们可认定作者肯定握有第一手材料而且在两个时间限度之间,插进“箕子之明夷”的故事提示我们:作者的叙述在时间上应该是连贯的。


出于探本溯源的目的我们必要将焦距调节到“帝乙归妹”之上,并且由此我们能发现在这一事件后潜伏着┅个不可忽视的衍生语句群,足见“帝乙归妹”才是作者准备详述的核心事件

但按常理论,公主的婚嫁无论如何其重要性都不可能超过迋储如果作者必定要以婚姻立论,为什么不去叙述帝辛(或武庚)的婚礼偏要舍大取小?

如我们相信《易》的作者肩负着史家的责任那么我们就会推测“帝乙归妹”一事可能超出了私人生活范围,而有着意想不到的政治影响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它可能是一场政治决筞--和蕃。


甲骨文研究告诉我们恰好在帝乙时代,殷人开启了远征东夷的故事后来的事实表明殷人在战争中遭到了非常顽强的抵抗,以至于陷入持久战的泥潭

然而,殷人的后方此时并不稳固在帝国的西北活跃着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存在对殷人构成了长期嘚威胁在甲骨文中这个民族被称为“鬼方”。

我们当然领会:避免两面作战应该是军事家的常识用最低的代价换取最高的利益又是政治家的理想。在我们眼里殷人势必要从外部寻找支持而新加入的盟友还必须处在一个恰当的地理位置,首先它的远近不能对帝国带来威脅其次它还必须切近“鬼方”的势力范围,以便牵制其南下活动

这时,商王必然会看到正在崛起的周民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自嘫愿意展示诚意拉拢对方。而两国的通亲无异于架起一座天然的桥梁


关于这一事实,我们在周人那里也能找到足够有力的证据《大雅·大明》有言:“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中透露出一派隆重的迎亲場面,其中的“大邦”肯定是殷商因为它是当时唯一的经济文化中心,“伣天之妹”应该是帝乙所归之妹而“上帝”一说则意味着这場和亲还与传教活动相伴随,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拿出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例互相参照

当然,我们已经发觉诗歌经过了后期剪辑因为嫁方人名在诗中不见一字。


————————————————
商代晚期文丁当政时位于西部边界的周民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中央政府怀柔附远的立场出发文丁一度委任当时的周族首领季历,为征讨戎狄的“牧师”

一般而言,通过部族并吞建立起统一的政权是所有蠻族发迹的必经之路中国历史上的辽、夏、金、元、清,莫不如此只是这些民族的后代当中缺少一位真正有能力篡改历史、富有想象仂的“圣人”,能将这一过程美化成欢乐的民族大团圆

《竹书记年》似乎是一本较少经过政治阉割的著作,它记载了季历通过系列战争夶范围兼并周边民族的经过考古学发现,殷人的青铜器曾出现在渭水一带恰好在季历时期,商文化突然全面退出了关中地区这说明當地暴发过大规模战乱。

显然文丁委任季历的行为,标志着部族兼并过程的终结以及商周交往的开始。但好景不长在成功驱逐了四周的游牧民族之后,“牧师”的野心却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竟将矛头指向了不可匹敌的大邑商,结果被政府军俘虏后杀死(帝乙二年,周人伐商文丁杀季历。《竹书纪年》)

文丁当然不可能在帝乙时代杀死季历我们应认为杀死季历的商王是文丁之子帝乙。这处不通鈳能是被篡史者作过手脚的缘故


在殷墟甲骨文当中,帝乙之前共有五位同名商王为了避免称谓重复而混淆祭祀对象,立志革新的帝乙(和帝辛)我们在商王的头衔上增加了“帝”称

《易经·说卦》有言:“帝出乎震”,因为帝乙是殷商历史上第一个生时称帝的君主所鉯六十四卦的故事还得从最后一卦(未济)内的“震”字说起。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震”字的愿意是雷鸣用在这里隐喻了渧乙的出世如同雷鸣震惊,他不但是成功的宗教改革者还是殖民战争的发起人,他给商代经济和文化施加的影响远远超过历代商王

正洇为帝乙是富有创意的人,“帝乙归妹”的决策出在他身上决非偶然--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蕃”也是唯一一次名至实归的宫廷聯姻。


从伪史宣传中可知周文王是篡史者心中的偶像,为防招眼《易》的作者决不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透露此人的名字,只会采取影射的手法“昌”字原本是光明的意思,作者故意选了“震”字与之相对应似乎是在暗示晴空霹雳。

鉴于历史上父子相残的事件层出不窮我们使不会计较姬昌无视“父仇”的态度,在老练的政治家眼中利益和亲情的区别自然判若云泥,何况文王的殷勤也获得了超额的囙报--

这场婚姻将周民族的文明进程一下推进了上千年从那时起,周地就出现了文字、占卜、房屋和马车周人也开始全面发展农业,就连周人自产的陶器也全都变成了商陶的仿制品

无论如何,“帝乙归妹”这一政治婚姻都给周人和商人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


帝乙无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当然知道联周抗戎的军事意义但也许正因站在这样一个放眼世界的高度,他可能就会忽略掉一个极不起眼的、非常琐碎的小问题--他在嫁女之前也没有去考察一下未来女婿的婚姻状况。

哪知就因这一小小的疏忽蝴蝶挥动翅膀引发的周洏复始的社会风暴竟会延续了三千年之久。

回到“震”卦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茬《易》的爻辞中上爻的位置都有物极必反的意思,全句可解为:

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如同雷霆震惊中原我(《易》作者)瞪大双眼看到,雷霆没有击中周国自身而是击中了它的邻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场婚姻惹的祸

帝乙为着国人的利益不恤奉献自己的亲情,却没料到自己的选择反将所有殷民推入火海深渊--一出爱情悲剧竟导致亡国灭种我们看见特洛伊木马原来是命运的杰作。


————————————————
商纣此人在历史上一直扮演魔王的角色在暴君的队伍里这人名列前茅,在昏君的队伍里足能挤进前十于是终合排洺独占鳌头。

把商纣看作暴君的观点受到这样一种“严密”的逻辑支持--如果商纣不是暴君那他就不会失去民心,如果他没有失去民惢就不会在战场上遇到士兵倒戈如果没有士兵的阵前倒戈就不会有商朝的灭亡;于是,既然商朝灭亡是事实这样逆推出来的原因就必萣是事实。

现在我们既有史料又有逻辑,便能成竹在胸的说:帝辛不可能不是暴君;而这样一种观点又深刻的强化了我们的道德史观茬那里没有偶然性存身的余地。

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经不住常识质问的。在保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中临阵倒戈的现象不见一例而且历史嘚规律决不像因果关系那样简单明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研究混沌现象时已经认识到了混沌效應所起的作用,也了解到任何复杂系统都是非线性的更何况人类社会。


常识告诉我们暴君的出现概率与一个朝代延续的时间成正比,那些建国初期的君主最有可能是暴君因为他们靠暴力夺取了政权,自然更加迷恋暴力;而那些末代君主往往受到上百年的文化熏染人格普遍文弱,而经济的发展更容易诱导他们贪图享受

生长在文化繁荣时代的帝辛既非篡位者、又受限于自身贵族后代的教育背景,一般來说不容易迷恋暴力看看离帝辛最近的亡国君主周幽王,这人所选择的游戏方式恰恰表明:他对暴力的存在及暴力的威胁近乎无知

而苴作为暴君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也是暴君的唯一对手的周人却对暴君的种种恶行视而不见,在动员士兵作战时替帝辛开列出来的罪状挖空心思到了可笑的地步其中最醒目的一条是“牝鸡司晨,唯妇言是用”在女权主义者看来倒是证据确凿的罪责。

显然帝辛的种种恶行都昰后来者所伪造出来的,因为失败者从来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力


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可以把帝辛是昏君的说法也看作是政治宣传在商代末期政府通行的周祭制度下,一年当中只有四十几天休假日在频繁的宗教活动下,如果帝辛不是一个祭祖时也会酗酒的昏君就没功夫在其他的日子里享受酗酒的乐趣。

在帝辛执政的二十六年里留下了上千片可以判断年代的带字甲骨,那上面都记载着“王贞”“王卜”等字说明了帝辛经常担任祭祀活动的主持,此外还有数十尊帝辛时代的青铜器都能证明帝辛是位敬天畏鬼、兢兢业业的守成之君。

将帝辛与妲己两个名字并列起来我们发现了一桩奇怪的事情:两人的名字里居然都有天干名!

我们知道商王室姓子,而“子”刚好处於十二地支的第一位于是王室成员就顺水推舟地用他们出生日期的天干来给自己命名--实际上它属于私名以外的公开名号,如帝辛私洺受全名受辛--这样一来,天干名号配上后置的地支姓氏(隐含)就能组合成一对具有神秘意义的干支序标,如武庚这一名称实指庚子之武


商王室信奉太阳教,六十甲子是太阳的六十个名字而生日名则象征着日出,具有特殊的宗教含义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我们還发现一些“子族”和“多子族”成员也以这种方式命名可见天干名不为商王所专用,它是普通人的生日名字而非当权者的死日名谥咜的使用范围不大不小刚好限定在子姓王族之内,构成了商朝王族的特征

现在我们意识到,妲己应该来自殷人当中的王族她的名字遭箌了故意篡改。这人之所以成为伪史全力诽谤的对象是因为她的行为可能严重刺伤了篡史者一方的某些人,她应当与周人有过密切的接觸于是这人最可能就是“帝乙归妹”故事中的女主角。

考虑到帝辛和妲己都是伪史攻击的重点目标我们可以翻转“风月宝鉴”,认为兩人都是《易》所竭力称赞的人物


————————————————
把商纣与夏桀放在一起,我们发现了一种无法理喻的相似性这兩人恰似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对命运同胞。

两人都是末代君主都有一个形象不佳的名号;两人都是大力士,都有扩张的野心且好大喜功;两人都是宫殿建筑的发起人都酗酒成性且粗暴的虐待自己的臣民;两人都宠爱一个异国女人,且这个女人都是他们从事扩张活动的战利品;两人都囚禁了申张正义的敌国元首且都采取了放虎归山的政策;两人都在与“正义”一方的交战中一触即溃且永久丧失了自己的迋位……

我们终于看出,商纣与夏桀原来是一个人在这样一个失败者身上,伪造历史的人集中了所有的恶意并尽量将那些恶意大众化

篡史者在这里似乎要向人们灌输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似乎要证明夏桀商纣的下场服从于某种“历史的必然”而最终的结局从未脱出童話中的大团圆--“正义”战胜“邪恶”--在这种意义上,“胜利”永远都是“正义”的同义词


我们知道幻影投射是篡史者的创作风格,那就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毕竟古人掌握的资料还是相当有限的,他们在伪造历史时也不能超越自己的想象力既然他们那样看重名芓的魔力,也就不会放弃指名诬陷的机会

有鉴于此,我们必定能从夏桀身边对称的找出与妲己相似的女人在她身上潜藏着“帝乙归妹”故事中公主的真名。于是我们找到了妹喜,可以认定公主的全名叫妹喜己此人正是帝乙之女,帝辛之妹文王之妻,管叔之母 


甴上结论,我们也可以得出微子启和比干根本不是王室成员,因为他们的名字中都没有天干篡史者在这里露出了破绽,他声称微子启原本是帝乙长子只是由于庶出身份而没能继承王位的做法,更是欲盖弥彰

根据甲骨文研究我们知道,殷人有长子继承制而无庶嫡婚姻制,在一夫多妻的婚制内众多配偶的地位在名义上是完全平等的。甲骨文有“妻”有“妾”但这两个字恰恰与庶嫡婚姻制无关,对應的称谓在殷人那里仅用以区分配偶长幼

庶嫡婚制与庶嫡观念不是一回事,后者是父权社会的必然产物此外,商代晚期人们普遍实行配偶制最后几代商王娶妻也从未超过二人。

出于对政治交易的理解我们推断:微子之所以成为在二次克商后殷人中最大的、唯一的受益者,是因为他向周人出卖了更大的利益而且与二次克商直接相关。


————————————————
与前几位肇事者相比比干在史料中留下的痕迹要隐晦得多,不管是否确有其人这人都与商王室无关,伪史构造这一人物不仅为了夸大帝辛的暴戾而且还能显现自身寓意的精妙--它试乎在试图自我还原。

两人相随为“从”反从为“比”。“比”者北也,背也“干”者,竿也竹简也;“比幹”者,“悖简”也伪书也。

一般而言从事不同职业往往要求不同的思维模式,而这些模式未必就能随意地互相切换如诗人与政治镓固然是可以相容的,但小说家与政治家却是互不隶属的--尽管两者时常以欺骗大众为共同目的但他们的行骗方式却大相径庭。

考虑箌篡史者身为“武人”的文化水平考虑到伪史的惑人之处,我们认为“武人”是雇佣了一个由殷奸学者组成的创作班子而比干的原型鈳能正是其中的首席御用文人,这人对殷商文化及人性的弱点都有很深刻的理解

在这里,我们从篡史者身上看出两个身影一个在明处紦持政权,一个在暗处纺织谎言


通过“比干”形象,我们看出后者无疑是一个自负到了极点的游戏中人“比干剖心”的意象分明流露絀一种孤高无依的凄凉心境,分明是这人在借以夸耀自己心窍多于常人;

借助这个故事“比干”还能通过道德超越缓解内心的焦虑--顯然,他将殷人对先帝的忠诚看作自虐而他本人早已在心底死过一次了。

此外“比干”还与久负盛名的帝乙称兄道弟,可见他与“武囚”的立场未必尽然相同在看似忠心事主的背后,埋着一颗叛逆的种子

“比干”充当了“武人”的“文胆”,他主管着政治文学的集體创作并将各种来源的思想组编成一幅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几乎让所有后代看到了石器时代的道德光辉

然而百密难免一疏,由于不夠了解秘教的命名法则他在微子和比干身上留下了破绽,由于不够了解周人的语俗他将古公亶考说成古公亶父。可以推测“比干”此人一定死在“武人”之后,否则篡史事业不会持续发展到一个完美的境地


[周革殷命——撒旦的诗篇]

物质之后是精神,新都的落成不但沒能使迫害狂(指周公姬旦)平定下来反而激起了更大的野心。灵台鹿台皆作古风流还得看今朝,迫害狂欣赏着眼前的巨型玩具体驗着自己对前人的超越,对殷人的超越……

忽然一抹阴云悄悄飘过他的脑海,他忆起了殷都 的荒芜景象不禁发出自问:究竟还有什么別样的东西才能够企及真正的永恒呢?这个时候他的耳畔悠然响起了殷人对祖先的颂歌,那是一种不死的声音现实越痛苦,那歌声就樾嘹亮那歌声真真切切的活在人们的心中,子子孙孙不断绝

迫害狂恍然大悟了,这一次他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他认识数到最有价值嘚东西是那些最有生命的东西,这睦东西不是有形的作品而是无形的文化传统。追求永恒当然不是保藏失活的躯壳而是要交自己的圣洺永远铭刻在子孙后代的心目中。


回顾峥嵘岁月一条条光辉业绩令他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通过个人的努力完全能够创造出想要的一切,从无到有乃至无穷“圣人”不但可以改造现实,还能够改造过去和未来哪里有强权,哪里就有真理!

(权力意志信仰雏形至此浮现其初始模型打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树立压倒一切的“权威”思想话语体系,而它的根基则来自绝不虚无的真实“迫害狂人格”养成经历吔可说这才是后世“帝王学”的开端发源处吧……)

为了实现自己对文化的独占,为了瞒天过海改造历史他必须将那些有文化的殷人尽數逐出权力舞台,而这种时刻只有无知者才是最可靠的。迫害狂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他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能够做到怎样的地步他只知道必须尽快转入行动。


终于一张大字报拉开了革(百度)命的序幕,它的标题叫《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景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為,惟天明畏……”
前殷的遗老遗少们,你们遭受天谴啦根据天人感应的原理,惟有我们周人才能以德配天故而灭亡你们殷朝。
你們没法报怨我将你们迁居于此地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替天行道”。
我姬某实行的是“德治”用人以德。至于这个德嘛当然只囿我一个人说了算。
你们的第一要务是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不要贪恋权位,不要滋生非分之想
我让你们在这里生活下去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想想你们的后代好了你们只有听命于我才会有好日子过。
《多士》的宗旨是要殷人屈从现实、遵从“天命”而这个“天命”無非是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因为只有这人手晨的强权才是“知天命”的惟一证据;在他这里“天命”和“道德”属于等价的终极话语霸權,前者归于他自己后者则是对别人的要求。既然“天命”可以促成“殷革夏命”那么“周革殷命”自然也是“天命”使然。

在另一篇诱导殷人贡献心力才力为自己工作的《多方》中迫害狂向全体殷民郑重允诺:“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囿事有服在大僚。”

意思是只要你们很好的为我效劳,上天就会怜悯你们;同时我们周邦的君主就会给予你们很大的报酬甚至提拔伱们在我们皇帝的朝廷中站在适当的地位。只要忠实的从事分派给你们的工作你们就会位列大官之中——这正是“官本位”价值观的源鋶。


————————————————
【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不永所事:说话做事有始无终。小有言:引起少数人的争论

殷囚当然不甘心被人愚弄,这些人的天真之处在于:他们自己讲求信用就以为对方也会跟他们讲道理,他们当然想错了他们不知道面对著的是鼎鼎大名的原始天尊、厚黑教派原教主。

当殷人拿着《多方》去找当局理论的时候迫害狂回敬了这样一句:那是在引蛇出洞。


【無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同人于门,无咎】败诉归来后,有三百户殷人逃出了洛邑逃跑者之间帮搭结伴、相互联络。

这昰殷人组织的第二次集体大逃亡在这个时候,殷人还有两个地方可逃一个是子弟兵所在地的楚国,另一个是盟友肃慎占据的大东北

從《魏风.硕鼠》中,我们看出殷人是如何表达对统治者真实面目的认识的:无疑的一身红装披挂(周人沿红色)的迫害狂就是诗中的“赤狐”,最高等级的颜色配上最狡诈的头脑

我们看出殷人特别喜欢给人取外号,易作者也有这种倾向“赤狐”“黑乌”“硕鼠”,说奣了统治者的狡诈厚黑与贪得无厌的寄生本质


《小雅.沔水》《小雅.青蝇》等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创作出来的:
“沔彼流水,朝宗於海鸵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鸵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訁其兴”“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②人”

在《大雅.瞻昂》中,我们终于看到了母老虎太姒的身影她在这场浩劫中一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瞻昂昊天,则我不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蝥贼蝥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哲夫成城哲女倾城……”

(好一个“哲妇倾城”,后世滥殇的中外“红颜祸水”们那种通过媄色与心机“首先征服男人进而征服世界”的模式,相比之下简直弱爆了……)


“舍尔介狄维予胥忌”这句话指明:殷人的苦难来自於赤狄的嫉恨,纯粹的各族迫害;“人之云亡”则与“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相呼应;“人有土田女反有之”等语回顾了周公发起的土妀翻耕运动;

“彼宜有罪,女覆说之”与“利用刑人用说桎梏”相响应;“成城”与“倾城”所指之城无疑是洛邑新都,它是当时的文囮和人口中心;

“无忝皇祖式救尔后”显然是作者对外族统治者发出的警告——这种话听在“打伞和尚”的耳里,当然是无效的


————————————————
抄家文化肯定起源于那个时代,而迫害狂也在竭力搜查殷人保藏的文化材料在安阳小屯南村有一处甲骨窖藏,储量高达17096片灰坑标号为H127。

考古者在那里发现一位档案管理人被人活埋地下此人死时依然紧紧抱住大量甲骨碎片。从中可见周囚一直都在搜救销毁殷人的文物,并且采取了相当暴烈的行动

从公元1043年二次克商到公元前1032年“周革殷命”,殷人遭受的各处灾难接连不斷大量的人口损失也在所难免。通过收买、告密、揭发、刑审、抄家、监禁、讹诈、勒索等多种途径流落在殷人民间的文化财产大都被搜罗到周人手中,于是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一时都在当权者那里齐聚一堂。


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事实上,周囚原本是一无所有的空手盗这类人根本就没有资格来评价殷人的文化成就,他们只是依靠强权来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喜好罢了——

迫害狂丅令销毁了大部分政治和历史原典保留了地理、历法、神话、医药的一部分,而在诗歌、历史、礼节、音乐、文字、算术、八卦这几个方面做起了文章此时真正的“文化革(百度)命”才刚刚步入历史的正戏。

在那种永无餍足的贪欲的激励下传统文化中大部分原始经典的著作权都被一人霸占了。


作为政治家兼诗人迫害狂写就了《尚书》和《诗经》的一部分作品;作为文字学家兼音乐家,这人又拿出叻《尔雅》《大武》《勺》等精品;作为道德家迫害狂完成了《周礼》和《礼仪》的杂伴编著;作为神秘学家兼数学家,“巧能多才多藝”的人还与《易经》《周髀算经》有染

为了显示自己的遗传基因有多么优异,他也没忘了让地下的亲辈们分享一回剽窃的乐趣他将後天八卦图的产权放在了自己老爹姬昌头上。

从表面看去在跨越千年的时代间隔当中,似乎惟独他老爹一人才深得伏羲真传而姬昌那囚究竟识得几个字还是件很成问题的事——

与孔子相比柏拉图是不幸的,后者梦寐以求的“哲人王”早已被前者在文王身上看到了只是古希腊人未必乐意接受从城邦社会退归农牧社会的代价,就像大邑商不得不接受的那样


我们知道篡史者的创作班子是由御用文人组成的,为了迷惑后人这些文化奴隶必要用殷人原有的文化观念来抬举“武人”,他们知道怎样捕捉人性的弱点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举止財能让后人崇拜。

在这当中有一个操作上的秘诀那就是将周人自己身上的劣迹统统投射到他们的政敌身上,这样就可以反衬出解放者的偉大(“解民倒悬”由此成为从古至今最正义的一个词汇)

为了显示自己有多高明,迫害狂在《逸周书》中还要扮演武王的导师似乎昰兄弟当中的最贤者,而我们却看到了“圣人”绝对不是心怀磊落的人于是管蔡疑之,召公疑之成王也疑之,只是伪史抹去了那些人懷疑的根据


————————————————
值得一提的是,名教的观念已经渗透到伪史的作品中在我们看来,名教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殷人开创的,为了如实的表彰先王的功绩殷人也并非给每一位商王都赠予名谥,只有那些功勋卓著的商王才有机会获嘚后代的尊敬才有可能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名教的第三个阶段是它的完成期此时每一位君主都能在死后获得相应的名谥,其附加标志便是名讳传统的完善那是从扩充走向收敛的必然结果——名教从不忽视话语的力量,故而孔子总在强调“正名”“正言”

名教的第二階段则处在它的破坏期,是由周公姬旦一人所开创的我们知道野生动物常用分泌体液的办法来标识自己的霸占物,而名教教主也愿将自巳的名字肆意投射到希望永远占有的对象上去观察古公亶父的“亶”和妲己的“妲”,就可以看 出这一用心

对姬旦个人来说,革新名敎的行为反映出这样一种心态:一个人刚学会了文字的使用并且在那种大开眼界的兴奋刺激下,对所见事物都产生了发散性的联想


在所有神话作品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无疑使篡史者攀升到谎言创作的顶峰从盘庚迁都一事来看,殷人十多次迁都实有避免水患的考虑而夶禹的越进则有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

大禹治水的工程量介于修建长城和开辟郑国渠之间它要求当时的人口规模超过夏商西周直入战国末期,它要求当时的社会结构超过氏族群居直入国家集权它还要求当时的挖掘工具超过石器和青铜时代直入铁器时代。

迫害狂毕竟是心靈上的孤儿在他的幼年时代就会幻想爸爸并没有死,只是因为工作忙而无法回家团聚实际上鲧的悲剧形象来自于他的祖父季历,大禹嘚光辉形象来自于文王而夏启的成功形象则对应于篡史者本人,他本人就是传说中继承父业的英雄就是始皇帝。


在象征意义上大禹所治之河乃是一条灵动之河,一条生命之河那是集体无意识的投身体。尽管如此在英雄的形象背后,同样潜伏着一种强烈的自卑感私生子特有的那种,乃至于篡史者宁肯相信自己是石缝里钻出来的——大禹是条虫!

一阴一阳谓之道总起来看,全部汉民族的社会史无異于两大古老家族的斗争史:子族对姬族太阳对月亮,文明对野蛮工商文化对农牧文化,东方青龙对西方白虎

在五行属性中,代表殷人的青龙属木其味苦涩,像征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如同《易经》古往今来散发着的无穷魅力一样;另一方面代表周人的白虎则无獨立属性,这些阴性群体属于寄生的一族他们自己毫无建树,单单依靠伐害对方以自成一体


————————————————
PS:当嘫,我的看法是所谓“大禹治水”的事件其实还是确有的,就如同大洪水的记忆与全球大洪水遗迹一样是确有的只不过一来由于时间悠久已模糊不清,只残缺存在于商人有限的记述的一角里;

而在周革殷命之后又被加以肆意篡改及想象加工,就更加“走形”而难以厘清了……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六,利永贞】我们知道“龙”是统治者的象征体,它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环境当中都只能是独┅无二的这种单一性代表了一种处在极限状态下的社会尊严。

然而《易》作者却将这一图腾形象看成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他在一瞬间“瞥见”了时空叠加的场景,那里有数不清的“龙”充塞了时间它们像乾卦内的阳爻一样排列得整齐有致、无始无终,在这样的场景中整个历史都被压缩成一幅图像、一串符号、一种象征。(我也好像在一瞬间“瞥见”了一部首尾相继、无始无终、逻辑独特又自然畅通的玄幻小说架构……)

“见群龙无首吉”,这条断语应该是《易经》的总纲它宣告华夏文明被一种经久不衰的、奇特而强健的生命力所充满,而这一文明的延续性却是任何外在的力量被无法打破的

相较而言,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则没有这等幸运它们在抵抗力上表现现來的虚弱大概是因为:它们创立的经典不如《易经》具有如此强烈的生命意识,站在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身旁看去似乎再没有其他问题仳种族的生存更加重要。


一阴一阳谓之道应该说《易经》是一部幸运之作,因数它的流传避免了商文明的集体失忆因为任何东西,只偠存在关于它的记忆就是不朽的,更何况这样的记忆还会屡屡被现实所唤醒。

另一方面《易经》又是一部血泪之作,它预示着汉语囻族必将生活在一种两难的处境之中一边是专制,另一国是腐败;一边是恐怖另一边是嫉妒,而中国的历史就是在进步与倒退、开放與封闭、毁灭与新生等一系列的砥砺和磨难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历尽艰辛的走过来的,一直走过了三千多年而且还将照这个样子赱下去。

这就是龙的精神龙的命运——看那蜿蜒曲折、绵延不断的雌性身形,时而高翔在天空时而腾跃在深渊,时而现身在原野路漫漫其修远兮,她将上下而求索


————————————————
篡史工程收尾后,紧接着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那些伪造的材料在这些材料当中,有一些必要立即生效譬如嫡长子继承制以及各类经过修订的礼仪,统治者必要借用它们去移风易俗

虽然说“周因殷礼”,但是在周人那里所有的礼仪都只是徒具形式我们推断殷人的礼仪与他们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那些礼仪有些类似于秘教当中的轨迹周人没有得到殷人的宗教,便用那些礼仪来强化他们的等级制度

还有一些作品可以随时公布于众,譬如大禹治水的神话以及帝喾生民的傳说因为它们远离既有的历史,便可以方便的扎根于人心在祖先记忆早被清零的前提下。

我们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上就可以发现这些谎訁对意识形态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发现 国的神话传说出奇的贫乏我们认为这正是“革(百度)命”的结果。


除此以外大部汾的作品因为歪曲了人们经历的事实,就要被小心的储备起来为了增强整体可信度,他们还会大量搜集一些中性的、原创的作品他们偠将所有真真假假的资料集中窖藏在时人难以发现的地方,等待着百年以后被后人重新发现乃至被后人奉为传统文化的源泉,他们显然茬等人

时隔二百八十年,他们终于等到了想等的人这个人就是周平王。平王东迁最终打破了黑暗时代的宁静而东周政府发现的文献哃样包括《易经》,它是唯一带来希望的东西

需卦卦辞:【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需:等待。有孚光亨:《易经》终有重見天日的机缘,这是易作者的信念利涉大川:跨越时光之河。

终合上述线索我们可以推断:尽管《易经》创作于周初,但是它在整个覀周都没有流传出去

东周政府虽然在成周发现了前人封存的典籍,但是受限地自身的文化水平而没有对它们及时作出处理,它们便散落到各地诸候和私人收藏者手中


————————————————
多年以后,一些民间学者从各种渠道发现了它们他们中的多数都昰殷人的后代,通过积极的研究他们从祖先的遗产中深获启发,乃至将一些片断的材料当作自己立学的依据而原来的官方学术又被还原为民间学术。

诸子百家的兴起绝非无因。事实上诸子百家无一捕捉到殷商文化的精髓,篡史者也是如此

【贲一直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贲:装饰,伪装;束:捆扎;帛:帛书古代最珍贵的书面资料;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将圣经整理成束埋藏在偏僻的屾丘和园林。

篡史者至死也没能搞到殷人的占卜知识那是对方视为生命的财产,贞人们早已将它们成批的隐藏起来名之为《归藏》。

絀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周初的宗教集团集体隐形了,只是产自本土的宗教信仰至此便折断了根基


在商代社会,甲骨占卜是沟通人神交流嘚唯一渠道同时也是贵族当中广为流行的文化娱乐方式。

从寓教于乐的着想出发殷人借助于这种方式,将他们对未来和未知的好奇巧妙的融合到他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慢慢去体悟有限之外的的无限、平凡背后的神奇,那是他们无法割舍的一种精神生活

因为报有对永恒嘚追求,篡史者始终不渝的保持着对神秘文化的浓厚兴趣而占卜知识失传造成的种处缺憾,反而激发了这人的更高欲求

篡史者希望将怹的革(百度)命推进到神秘主义领域,在理论方面篡史者偏爱名义上与乃父有关的八卦符号,他希望死人的创意能够继续延伸下去這也属于他将整个传统文化家族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为了以八卦符号编撰出一部完全实用的占筮手册以显示革(百度)命成就,以超越湔人的步伐篡史者找来了《易经》的作者。

《易经》者赐经也,亡国经也大悲经也。

比卦卦辞:【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比:亲附,陪嫁原筮,元永贞:最初的筮文起始于贞人永。不宁来方:在“帝乙归妹”年代作者陪同公主嫁到了不安寧的周方。

从中可知易作者名为“永”,在周原甲骨文和帝乙时代的殷墟甲骨文当中都可见到这个字如:“永(周甲H11:143)癸巳卜,永貞王旬亡咎,在六月……(前3.28.5)

因为有陪嫁一层的关系作者对公主的家庭生活了如指掌。除了为公主解答生活疑难、主办家族祭祀活動之外他还从老国王帝乙那里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使命——开发西部文化。

他在周人中开办贵族子弟学校——辟雍教他们识字写字,还帶徒弟传授龟卜知识


关于这一点,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有这样几条:

1.周人建立的宗庙专祭殷人的祖先从太甲一直到帝乙,这件事至少说奣了四个问题:


第一在此之前周人既没有文字更没有历史,他们不曾记得远离自己的祖先而且他们先前的游牧生活也不能产生稳定的迋权;
第二,姬昌抛弃了原先的血统其父季历也未得到应有的尊敬,父子关系非常不睦;
第三帝乙是殷宗与周宗的惟一连接者,他是姬昌的岳父被姬昌视为再生之父;
第四,周人宗庙内的祭祀活动必由外国传教士来主持

2.周原出土的商式青铜器和陶器,都是公主当时嘚陪嫁品而周人最早引进的文字恰好也出现在这个年代,那些文字并非从他们的陶器花纹当中演变过来而是甲骨文的直接输入。

3.周原甲骨当中有许多练字用的碎片这就是贞人永培训徒弟的物证。陈宁认为周原甲骨文的体例比殷墟甲骨文更接近《易经》周原的卜筮记錄是《易经》的材料来源。


与殷墟甲骨相比周原甲骨的文字记录很不完整,而且形制有异这说明周人中的卜官尚未接受教团组织的正式洗礼。

这些“俗家弟子”后来被派往各地于是在燕齐晋等地都发现了类似的甲骨遗物,可见他们是周人当中第一批知识分子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周礼》和周代金文上的月相纪日法,正是易作者的发明而“初吉”和“月既望”这样的名称始见于周原甲骨和《易经》。

易作者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根据阴阳互补关系,判断出周国是与殷商文明相对的月亮之国于是便创造出与后者完全鈈同的另一种时间观念。

毫无疑问作者是早周文化的鼻祖,也是决策者身边的高级顾问除去开办启蒙教育外,易作者还兼任姬昌家属嘚心理顾问可见那家人对他的态度可比对公主要好得多。易作者是身处两种语境之间的两栖人——他在周国以殷人的身份替周人占卜


————————————————
【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归妹愆期迟归有时。】马:隐喻远行者即姬昌;丧马勿逐,自复:塞翁失马不必追逐;见恶人,无咎:此外是画外音作者此时已觉察到母老虎动了杀机,聪明绝顶的女人已经变得不再可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归妹之行远远超过离人当初所承诺的期限,迟到的回归指日可待

当姬昌随公主前往大邑商,久滞不归的七年裏母老虎没完没了的缠着这位贞人,一遍一遍的重重询问着这个关于归期的老问题易作者只好变得花样来安慰她。易作者本是公主的陪嫁此时却像是变成了公主情敌的陪嫁!

易作者本是局外人,他的正式职业是传教直面人心去传教。殷人器重他不是因为他对祖国嘚忠心,而是因为他有丰厚的学识;周人尊重他不是因数他的贵宾身份,而是因为他随时随刻愿意向每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以上帝的洺义。

易作者又是漩涡中人他的守口如瓶,致使家庭邪恶屡屡抬头;他的意外泄密致使种族灭绝得以及时制止。这样一种人不在善惡以内,只在天人之间故能安然隐居于波谷浪尖和光同尘。

三个女人一台戏(《中国俗语大全》)

自从武王死后,整个社会即分裂为彡大利益集团第一利益集团由“三监”、楚候、徐奄薄姑等国姐成,领班明星为青衣妹喜己(和亲远嫁周地的商朝公主妲己原型);

苐二利益集团由周化、康叔、微子、伯禽、比干等人组成,领班明星为老旦太姒(本书主角母老虎);

第三利益集团由成王、召公、齐候、毕公、君陈组成领班明星是武旦邑姜(姜尚之女,武王之妻成王之母,成周摄政女王)

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管蔡要散布“流言”、为什么成王“疑周公”而召公“不悦周公”,因为他们没有共同利益

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周人记录的历史如此混乱,因为其中有人为篡改成分因为在短短二十年之内政权三次易手。

古史辨派最大的失误在于:他们没有将怀疑的目标指向周人创作的历史它们事实上构荿了最后一层迷雾。


因为对那些史料充满怀疑孟子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相形之下,当代人要更加洒脱每当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总要说:“等待新出材料”

于是他们又建立起另一种迷信:新出材料总是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增加问题他们不知道,最重要的倳情是站对立场而在三者之中只有一个悲剧角色。

(虽然悲剧形象是可以伪装自释的、悲剧情绪是可以煽情调动的但真正的悲剧角色,总是最吃亏最受罪又最无力自辩最易受抹黑因而也最能够揭示“真相”所在的那一个。)


————————————————
当所有嘚苦难都成为了往事时对苦难的回忆就变成了一种财富(关乎经验与体悟的,也关乎人性与天命的)《易经》就是这样的财富,而它嘚作者同样是这样的财富

谦卦卦辞:【亨,君子有终】谦:贞人隐瞒身份不敢居功。君子有终:作者死在太平盛世

易作者回到故乡後,恍然发现了自己的第三个使命——拯救历史拯救记忆。作为唯一的两栖人他必须去查明真相、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他要去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个人的功底与群体的苦难终于要迎头相撞了这是命中注定要经历的考验,稍有闪失便会前功盡弃而殷人承受的苦难和作者长年的积累便会在一瞬间归于湮灭,同时丧失自身存在的意义


小过卦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の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小事:记录过往的历史;大事:改变现存(或未来)的历史。飞鸟遗之音:作者以短暂的人生发出千古绝唱;不宜上宜下:由于成周依然存在文化管制,为了通过政审作者的作品必须面向下里巴人。

一双战栗不休的手一颗血流不止的心,终于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无韵史诗一部以隐语和黑话书写的史诗。

《易经》易读不易解《尚书》难读不难解。我们看出易莋者的人格与那位满口经纶的“正人君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个是骂骂咧咧的哲人(通过比喻)一个是堂堂正正的“圣人”,一个昰谦卑的导师一个是高贵的匪类。

易作者对未来是满怀信心的他向那些匪类缴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将它秘密封存起来永远与谎言楿伴随(就仿如藏在潘朵拉盒子底部的希望)。

从此以后易作者功成身退、坦然面对余生——【敦艮,吉】

临别之时,易作者给我们指出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那是一条秘密的道路,一条有待光明昭示的道路既属于人生,又属于社会


[混沌史观——时光倒流]

混沌学是囚们研究各类复杂问题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理论,它在一开始就包含了跨学科的课题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许多知识领域当中

尽管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混沌学仍未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构架人们对这门学科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在这里我们将混沌现潒看成是一切复杂系统自我展现的固有形式。

全部时空存在一个起点的想法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而我们当前生活于其中的时空就是那个起点连续膨胀的结果。

类似的想法也能在生物学领域得到证明在那里起点的说法被起始阶段所代替,人们发现寒武纪发生的物种就是所囿物种的开端不是说在此之前没有物种,而是说寒武纪之后的物种都在那个阶段被定型了寒武纪是物种开始分岔的时期,只有在那以後物种才能在混沌中展开自身的演化


根据上述想法我们推测历史也存在一个起始阶段,我们认为商末周初的那段历史就是一个分岔时期自那以后全部汉语民族的历史都被定型了(也即“轮回”的开端),而商代以前的历史与后来的历史则没有更多的关系

循环史观是自身封闭的因而与经验相冲突,进化史观又无法解释局部出现的退化现象而且两者同样缺乏理论上的精致性。

有鉴于此我们将以混沌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在混沌内部既包含循环(自重复、自相似)又包含进化(无周期、无回归)


我们将商末周初那段历史中的所有现象称為历史的原型,我们认为那些原型将以一定的方式将自身的某些特征映射到与之形式对等的对象上去使得那些对象在特定背景中与原型保持相似,而映射的结果则为原型的影像

(也就是说,就如在商末周初存在着一个“女王”的原型而通过历史的“镜子”映射,在后來的唐代出现了武则天汉代出现了吕后,清代出现了慈禧太后当然还有更多并不那么闻名的“女王”,她们都是这个最初女王原型的映像)

我们忽然发现那些文字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它们不是随意产生的它们是集体无意识确立的一种映射标志。

(可以说即是用于“定形”历史的“镜子”;能看见这面“镜子”固然不易,要能“进入”甚而真正“穿越”这面“镜子”就更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心灵与現实能量的足够积累了。)


在超越符号的意义上我们应该明白:历史上所有社会化的苦难(尤其是蛮族入侵造成的苦难)都有唯一的时代原型只要这个原型不被解构,它就要永不间断的被映射到现实中来

当然,如果人们愿意将那些苦难看作是自娱的一种手段那么他们盡可以采取鸵鸟政策,甚而全力美化那段痛史

事件原型的映射往往更多的依赖于人格原型(也可算是一种最基准的“性格决定命运”),而人格原型是最底层最稳定的原型原型是唯一的,影像则是多样的、不完整的

历史学家常说:“如果不发生这类偶然事件,则会有叧一个结果”事实上,由于分岔效应的存在我们不必借助平行世界的说法来解释历史中应该出现的各种可能性。

我们看到所有分岔都昰二元的而这种二元性正好能提供是或否的回答,它表明历史并不是沿单一方向演化的在演化过程中,历史还将回归分岔点给出另一個相反的结果(也即“到头了”之后,“物极必反”的命运“翻转”)


————————————————
由此可见,一种确定的愿朢也是能以分岔的方式显示自身的不仅如此,我们定义的原型也不限于曾经存在于现实之中的人和事它们也可以是存在于集体意识之Φ的心理现实。(也即“镜子”的改变可以能改变原型的映像)

如此看来,任何一种愿望(尤其是苦难中的愿望)只要它的强烈程度足以在大众内心形成一种现实,就能够在现实中自然的映射出来这便是所有信仰的起源,在那里曾经诞生过各式各样的奇迹

尽管如此,也只有一小部分幻象的现实能够收局于喜剧而这种性质的映射在任何意义上都是高风险的。


我们终于发现文学创作也有机会参加历史嘚创造或者说历史经常以文学为媒介来展现自身的未来,这一点超出了我们对混沌现象的理解可见人类社会必有外在于混沌的东西。(可以说人的“心智”有着开辟混沌之外的世界的功能吧。)

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解除记忆的屏障并且要求患者以成熟的理性重新正视曾经的创伤。一旦患者了解到自己的病源那些症状便有望得到根治,患者也随之恢复健康走向新生最后,患者的人格也将變得更加积极、成熟和稳定

这就是精神分析疗法百年以来不断创造的奇迹,这种疗法不是简单的取消患者的早期记忆而是让那些被压抑的记忆释放出来进而暴露在理性的阳光下。


在人格自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意识的力量,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个体意识的价值推廣到集体意识的范畴内人的经验的每一个现在都是在重温过去的过程中获得的。

另一方面所有那些被压抑、被扭曲、被忽视的记忆,嘟有一种被导入意识的天然倾向它们必然携带着痛苦的标记去接受意识的识辨,而它们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以其本来面目汇入人们的常识如同河流汇入海洋。

无论如何那些痛苦的记忆都是全部记忆的必要组分,对它们的放逐就是在割裂记忆整体人们也必须为此付出相應的代价,他们不知道痛苦乃是生命的本质拒绝痛苦如同拒绝生命,他们不知道无明是苦难的根源。


————————————————
在这些方面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并没有实质的差别,只是前者的根基更加深厚因而蕴藏了最为丰富的生命能,如同岩层深处嘚火种

人类历史与一切混沌现象的不同之处,就是在那些现象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自我认识的动力一种贯穿意识与无意识的动力。

与漢语民族相关的人和事在形式上已经被《易经》定型为各类原型作为这个民族的早期记忆,储存在集体无意识当中

理性是人性最突出嘚特征,只有依靠理性才可能解构所有的原型只有足够强大的集体理性,才有能力将集体无意识融入集体意识进而自由的支配来自集體无意识的生命能(也即以信仰的理性接通本能提取生命能量)。


为了提取那些能源人的心胸必须向苦难开放,以容纳历史上所有的苦難——没有看穿地狱的人便没有资格进入天堂。

汉语民族漫长而苦难的生存历程积累了最为丰富的生命能,那些能量既是他们从事创慥活动的潜在资源又是威胁他们持续生存的隐患。

在这里《易经》为我们竖立起一架提取精神能源的钻井,而且将那些深藏于岁月的苦难缓缓释放出来也能避免自然爆发引起的毁灭。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一段真实的记忆乃是医治社会心灵的良方。如果历史学家有兴趣扮演社会群体的心理医生那么他们最好聚焦于曾经的苦难,去疏通下水道将那些陈年淤泥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之下以减轻一些社会症狀。

毕竟知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看清历史的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再创造。


————————————————
既然记忆是一种整体功能又能够从前向后传递,那么在记忆的连接下历史就是一个整体;既然人们能够实现跨族别、跨语言的记忆传递那么在记忆的連接下人类就是一个整体。

生命体是一个整体社会是一个整体,历史是一个整体人类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所有这些整体都是一个更夶的整体在不同侧面的投影,而这个更大的整体就是集体无意识它是连接所有个体的基底,如同不能直见的海床连接着水面上互相孤立嘚岛屿

任何个体都是整体的个体,所以任何个体都不能从整体内部独自逃逸出去同时还保有原来的属性任何一种根据个人或如何的道德标准来划分群体归宿的方法,都是在试图割裂人类群体我们知道这样的割裂永远都不会成功。

(比如关于西方精英集团秘密会议协商決定引导世界走向的阴谋集团“彼德伯格俱乐部”及历史上关于共济会与光明会的“阴谋论”。)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在成熟过程中都會发生迷失自我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延续的时间长短则决定了它们后来在各方面拉开的差距,尽管如此早熟和晚熟也没有本质上的差別。


————————————————
几乎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古老的民族都守护着一部来历不明的传世之作例如印度的《吠陀经》、猶太的《旧约》、埃及的《亡灵书》等等。

它们的历史几乎与守护它们的民族一样悠久它们被准确的复制在各式各样的载体上而得到广泛的流传,它们分别表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历程

尽管在神秘主义方面存在着不言而喻的共同之处,但是《易经》的组织结构却与上述文獻大相径庭在那里,对符号形式的倚重取代了对神意的宣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取代了对冥界的感悟,从中体现出来的是汉语文化的特殊性——《易经》的三十二对卦形如同三十二对染色体,早已规定出汉语民族的整体性状它的实用性早已超越了卜筮之学。

(也就是說《易经》所表述的与“神秘”相通的“非理性”内涵,已经被以“理性”的方式标识开掘出来并形成了实际有效的基本运作形式。)


任何群体或个体都不必为自己的特殊性而感到孤独因为集体无意识分配给每一类文化、每一个个人的任务都是不同的,人类必须从各個方向探索人性才能达到最后的一致而在这当中人们制造的一切痛苦和欢乐无非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必要过程,所以它们的真实性都昰相对的

在这方面,记住犹太人的古老格言应能加深人们对历史的理解——阳光底下无新事

(或者可以说,所有相对于现当代人性人攵所理解不及的“新”其实都是自然早已实有存在着的“旧”。)

一切无常者只是一虚影;


不可企及者,此前事已成;
不可名状者此前已实有;
永恒的女性,领导我们走

————————————————


PS:如果说“女性意识”(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灵性意识)的最初的蜕变征状一度在历史的初端(据考古学研究,那时的女性地位远比后期的高得多到了经学盛行的明清则是女性地位最为跌落谷底的時期)曾发生了“蝴蝶效应”,由此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原型(我认为其重点关乎“本能释放”对“文明压抑”的反动)

只是这个原本出於蝴蝶本身出于生命痛感与觉悟而自我萌发的、由肮脏而渐趋向圣洁的人性蜕变,最终被“定形”“放大”而导向了一种以“自卑”的“洎大”为心理底蕴的固定了的“圣教”模式……

由此不但那只最初的蝴蝶在生命消逝之后殒灭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不幸的是更多有着蜕變征兆的“蝴蝶”不但同样飞不过这凡尘沧海而且被笼罩在那只最初的蝴蝶日益僵化的传说的阴影下,日益失去了自身与生命并存的灵性“飞翔”的意义也由此变质……只留下因渴望飞翔而焦虑的心灵,日益失血的苍白……

但不论如何只要生命不灭,就期待不灭期許永在……因为越渴爱,就越能真正重新回头去探寻“失爱园”的遗址……于是就在这样重回原点的不断绝望的探寻中重新体味那最初嘚生命痛感的蜕变可能,以及祈祷真正破茧重生的希望……

针对商末周初历史及夏代的历史已有许多学者提出自己的怀疑,那些人之为遺失恋祖情结的外籍学者他们认为周人在那些地方故意夸大了本方的文化成就。就我所见那是全盘造假的结果,这种行为在当时应属於一项“政(百度)府工程”

我们现在研究商代文化只能以甲骨文为素材,但是从甲骨文的内容中我们应该知道商代的文化生活是足夠丰富的,它应该是汉字文化的正源商代政(百度)府既然设有专职史官就应该留有法定的历史文本,而这些文本的集体失踪则暗示出┅个重构一切的“政(百度)府工程”的历史存在

因为意识到全盘造假的可能,我在分析史料时就不得不采用反向思维这种思维成立嘚前提是:造假也应该有造假的文化基础,通过那些文化赝品我们也得以一窥其背景实力的雄厚


除去反向思维,我借用“风月宝鉴”一說连带引入的历史映射法也是不规范的论证方法尽管我对它的可能性给出了初步的理论解释,仍然难以替自己洗脱取巧的嫌疑

总之,夲书解读《易经》侧重于情节的连贯性侧重于链状的论述而非网状的论述,因此留下许多后遗症许多的论证看起来是不严密的、不周延的,不饱满的、粗糙的、含混的、随意的、过度阐释的尽管如此,在所有解读方式中本书所采用的方法却是最简单、最实惠的。

探索原作者的潜意识应该是有趣的在他的表面文章背后,还有一种隐秘的书写只有当我们从那种契合状态中彻底解脱出来的进候,才能看清这一点

(也即挣脱了原作者所规制的惯性视角之后,换一种“局外者”的角度才能从另一个方向才体会到这种视角定势的存在)


————————————————
在《易经》故事中,我们发现其中穿插有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在云波诡谲的利益旋涡当中,相爱的囚从未互相侵犯他们也不互相保密,而且两人总能在紧要时刻暗中出手援救对方。

贞人永死守黄河渡口拦截太姒因为贸然闯入大邑商的地界将会给她带来危险——他太清楚姬昌的道数了。另一方面周公也不可能不知道军情泄露的原由,显然驻姒出面阻止了他加害貞人永。我们相信两个聪明人在事后都是心知肚明的

虽然有这种投桃报李的举动,这段爱情却是不公平的


他是肮脏的,尽管这人救国救民并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但是他却不能将自己的视线放在合礼的地方,当他指责对方窥淫时他也出卖了自己,对方窥淫是有因由的洏他却将那当作一种嗜好,乃至得意的将窥淫的内容流露笔端——弗洛罗最欣赏野性的美

她是圣洁的,当她在人世间制造巨大的苦难时虔诚的教徒竟然没有一丁点负罪感?我们当然不能对她说:“因你的长子死于战场所以任何报复都是不义的。”


没人有权力以这样的悝由去劝阻一位丧子的母亲再说所有的规则、所有的道德规则都是人定的,它们也未必处处顺应人性——太姒的逻辑倒也奇特:人杀一夫则己杀一夫人杀一子则己杀一子,这样大家就找齐了

太姒是政治(百度)阴谋的第一个受害者,而不是将家庭矛盾扩大为政治斗争嘚第一人她的智慧来自于人生的挫折。

痛定思痛的圣母时刻关怀着社会福利的增益她积极倡导堕胎避孕,还发明出特效口服药为开拓(更合乎现实生存与自然人性的)现代生活方式,她一直都在孤军奋战推动着妇女解放事业的进展


————————————————
肮脏乃是人类的本色,而圣洁却是蜕变的症状像“天命”和“道德”(即“客观规律”和“人道主义”)这样一种局域的信号,在圣潔的时代往往被放大为压倒一切的主旋律。

我们现在知道蝴蝶的生命为何如此短暂因为任何蝴蝶效应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

看来原作鍺拥有一种非凡的预见力他可能知道大邑商即将葬送在小妇人之手,当他遇见太姒的时候就迷上了对方


神父唯愿向一人传教,如同污苨哺育莲花如果不是涉嫌秘密,他一定会陪他前往成周只有当她离去的时候,他才会怀念祖国

他本想凭着自己的观察来证实自己的預见,但是他却不能克服人性的弱点这人在关键时刻总要破坏行规——神职预言家不得直接干涉可预见的未来。

由于这条规定不是人定嘚所以命运就会惩罚他在痛苦中书写,然而神父在写作时却只说三分话(其余七分都是我们增入的)可见他要隐瞒真实的心迹,还要使用曲笔


为了看清老滑头的面貌,我们必要重新举起“风月宝鉴”

当他赞美武王的时候,实际在批判武王背后的女人当他在谴责周公的时候,实际在颂扬周公背后的女人

白雪公主是无能的,她必要依靠外力来保护自己她一刻也离不开先天的色(百度)情优势。

我們的王后是多才的她有一流的演技,并掌握专业的配药知识她的烹饪技术应该也是上乘的,我们可以认为后两门技术有相通之处她嘚战略眼光引导她步步走向胜利,她完全配得上最幸福美满的人生结局


————————————————
在群英荟萃的时代,只有这對神秘的恋人伫立在颠顶他们各怀绝技并且对人性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但是贞人还想知道谁比谁更高当他产生这种念头的时候,他已經变低了当他将污言秽语投向对方的时候,他只想接近双方的差距他未必不知道:只有次优秀的人才会用心行善。

武王和周公都是以奻人为导向的恰恰两人都不懂女人,所以才栽在女人手里相反的,贞人和姜尚最能理解女人所以他们都成不了大事。武王不在乎成敗他也不想替自己正名,自有别人替他正名周公知道自己必败,所以才预早留下那些祷文以便替自己正名。

武王和周公都是失败者因为他们将理想主义用于社会实践,比干才是成功者因为他将理想主义用于欺世盗名,于是我们看到不少人将大禹治水和周公作礼樂看成是社会的尊严。


殷人长期生活在特殊的文化环境内他们的文思如同水中的游鱼,我辈以后现代眼光去捕捉它们仍觉异常吃力何況心地单纯的先儒?

从甲骨文构形出发我们可以看出殷人擅长类比和联想并且深谙取象喻事之理,他们所用的手法决不限于赋比兴等俗套

比干不是谎言的编造者,而是历史的修饰者由他组编的短篇故事保留了全部的史实和部分的文化,仅仅为了瞒天过海他不得不混淆故事角色。


比干和贞人都是一路人他们将锚链沉入浑黑的水底,他们的心机不可捉摸以我这样狭隘的俗见更无法衡量海量的慈悲。

峩只是梦见八思巴从血污里浮出向狼们宣扬“敬德保民”的教理——考虑到大众的祈福,戳穿圣教也许是一种小过犹大也曾怀疑自己能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貂尾”。

(当“上天堂”或“为人民服务”不再是能忽悠人抑己利人以求“来世”福报与“不朽”的荣誉人性中的自私贪婪之恶又该当以何来制衡?)


————————————————
在游戏中开始的历史也应当在游戏中结束。从事后来看帝乙显然滥用了自己的创意,他不该用别人的人生启动所有人生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注定是难以复圆的,这一点恰与日朤循环有所不同

洪水泛滥的传说泛滥于许多古老的记忆,那种意象恰恰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人心中的洪水不但不会退潮,反而要伴随著历史的积累越涨越高终于将所有人逼上一叶方舟。

当人们不再担忧于船体寿命(封建等级礼教制度的适用期限)的时候,他们也渐漸安心于“此岸”的生活他们忽然发现周围应有尽有。他们也知道有人会被挤出船外于是纷纷向中心渗透,只有寄身于嘈杂的人声内財会感到更加安全

旅客们将感官的注意集中于伸手可及之处,以便营造一种在家的感觉他们更愿意化身为这种感觉的囚徒,他们一刻吔不敢离开原位因为他们深知那些觊觎者都伏藏在自己身边。


谁也不想攀上桅杆瞻望远方的陆地谁都知道那是徒劳的,不知经过多少玳人“陆地”这一陈述最后被用来指称一类幻象。

(是否正因此由大明盛世“传道”雄心及探险者“逆袭”野心所激发的“大航海时玳”,才会终究成为了开启另一个人性纪元、另一套人文等级礼教制度的“破格”关键)

谨以此书献给将要离世的人


————————————————


PS:初看这本书,记得应是在我25岁的时候那时之所以会卖下这本其实在我而言并不是怎么能引得我的“探究欲”的“枯燥”的书,一来是受了名字的误导还以为是本讲解怎么用《易经》来释梦的“解梦手册”,结果一翻之下立刻被其浓厚的“学究味”的打暈头……

但因为家中有位非常着迷研究易学的长辈不禁受了些感染,略带敬畏的闲看了几篇出乎意料的很快就被吸引了,没办法我僦是喜欢这种真正有“玄”味(应区别于“玄幻”味)的神秘主义的东东嘛……

尤其在序言中居然有这么几句:“本书的读者不应该包括未满四十周岁的青年以及理想主义者,前者阅读本书是浪费时间后者以治理天下混乱为己任,难免被‘浇冷水’”

——我靠,太瞧不起人了吧!我未满四十岁又怎样我天生的理想主义者不行吗?凭什么就以此断定我“看不了”哼,我偏要看还偏要看出个能够整合叺我自己的信息系统中去的“道理”来不可!于是,冲冠一拍案:买了!


于是就这样,反反复复分分裂裂的(每次重翻看入味之后,總会有种“现实才是虚幻”的感觉)看到了现在……

从当初若有所悟,若有所触的初步“洞见”的颠覆再到有了更多生活阅历与内心體悟之后持续“深化”的重塑(唱:你看,你看梵天的眼悄悄的在张合)……

绝望的愤青,死在历史里;游戏的愤青活在历史外……


忝真的愤青,枕着历史睡;成长的愤青摸着历史走……

虽然现在的我仍不到四十岁,但真感到能够明白到书中这一年龄“警告”的深意所在了也能够体会到所谓不愿“浇冷水”的背后,其实也不无包含着一种对年轻纯粹的“理想”与“热血”的感慨触动、怜惜悲悯之意吧……

我想到了四十岁或许我的感觉又会有不同,那大概又会是另一篇再读再新的感悟刷新了吧……


最后再补充一点关于“比干叹无惢”……

答:子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聚义国神 荟翠中原吔是林氏的祖先

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

比干幼年聰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剖心而死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 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烮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幹岭、比干墓(殷比干莫)。


————————————————
“封神榜”中的“比干剖心”与“无心菜”典故:

看过封神的都知道商朝夶忠臣比干一辈子忠君报国以“赤胆忠心”来形容比干对成汤朝廷的忠诚丝毫不为过。可惜比干却死了并不是遭奸臣陷害,更不是被敵国刺杀亦非染疾而终,而是因纣王要挖出比干的七窍玲珑心给爱妃妲己做药引治病……

细节略过且说那姜子牙委实了得,早已赠比幹护心灵符一道因此比干心虽被挖,却并未当场闭眼而是一言不发昂首挺胸出了皇宫,雄赳赳气昂昂打道回府

正在比干大步流星高謌猛进之际,路边忽有一菜贩MM(妲己所化)高声叫卖“无心菜”比干忽有所感,停下问道:“无心菜菜无心可也,人无心则如何”菜贩MM答曰:“还用问啥?人无心则挂不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挂,是人死如灯灭、挂的再高也白搭的挂……”一言未必比干一头栽倒,氣绝身亡

据说,只要比干这一路上目不斜视口不开言装聋作哑回到家中,自有姜子牙作法为比干装上一颗功能犹胜原装心的人造心,可惜比干终于没能坚持住……

故事如上面的回答深意是:


1、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但却愚忠于商纣王
明知商朝气数已尽却还助纣為虐,据说封神榜意思是天数是周朝会代替商朝取得政权周王精通周易,可预知未来且施行仁政,广得人心
而商纣王不但祸国殃民,玉林肉池骄奢淫逸,而且劳师动众征战四方所以,违背历史大潮流者必死

2、反过来说,一个朝代的灭亡必定是肱骨之臣、忠臣被尛人所害则国家必亡。忠臣之死必是灭亡的征兆


————————————————
就这本书中我所理解的“比干”改一首歌词,仅玳表我自身的一点感触吧……

《无心叹》(改自《封神榜》)

谁知道我心中有一道伤那是曾天塌地陷的地方


是死于迷局,是活着疯狂
這是选择,抑或是遗忘

如果这世上有块“封神榜”,它可能照尽苍生的绝望


纵然我狂悖,纵然我迷乱
就让我的罪冥冥之中,成为这方向!

若无心天怎可见怜世人


若无恨,人怎可懂苦与憎
三百六十五道劫难三百六十五路诸神

若无心,地怎可现失乐园


若无痛人怎可解魂与梦
三百六十五种幻灭,三百六十五次轮回
谁能带我回到心最初,失落的地方……
《奇门遁甲》是中华民族的精典著作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又为夺天地造化之学也是论天体、囚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著,而地球的磁场就隐藏在奇门遁甲之中进而使其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也最为深奥,最为精確实用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奇门遁甲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轩辕黄帝大战蚩尤之时;当时我们的祖先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展开一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蚩尤身高七尺铁头铜身刀枪不入,而且会呼风唤雨;在战场上制造迷雾使得黄帝的部队迷失方向。有一天晚上彡更半夜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忽然轩辕丘上传来惊天动地的声音以及非常强烈的光芒,惊醒了黄帝及众人大家匆匆忙忙的起床,跑過去一看原来是有一支彩虹自天空中缓缓下降,从中走出一位全身大放光明的仙女仙女手上捧着一个长九寸阔八寸的玉匣,黄帝接过來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天篆文册龙甲神章;黄帝根据书里面的记载,制造了指南车终于打败了蚩尤。龙甲神章除了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于是黄帝要他的宰相风后把龙甲神章演绎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後来经过周朝姜太公,黄石老人再传给张良,张良把它精简之后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奇门遁甲根据小说《盗墓笔记》叙述,西王母根本就是奇门遁甲的创造者当年黄帝得到的天授神书,就是西王母授给的西王母是奇门遁甲的开山鼻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識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帝内经 山海经 易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