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张辽上真实的张辽是怎样的,为何说张辽就是为东吴而生的?

  ――湖北南漳水镜庄联 佚洺

  “水镜庄”在南漳县城南门外千米处。相传为东汉末年水镜先生司马徽隐居之地司马徽,字德操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縣)人。清雅善知人《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写刘备“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慌忙进前施礼”交谈中,水镜先生向刘备荐举諸葛亮、庞统上联“彝水环绕”为实写,指山庄多有清泉喷涌汇成彝水而环绕四周。下联“明镜高悬”典出《西京杂记》卷三称秦始皇常用以照人,以辨忠奸后多以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平无私联中“明镜”亦隐寓司马徽的名号。庞统缯说:“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所说之“鉴”,即指镜也故庞统称其为“水镜先生”,也就是誉赞其有知人之明联语用燕颔格嵌“沝镜”二字,既写景美又喻人杰,堪称妙笔《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在描述北海孔融时,特意提及他的抒怀联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三国演义》徐庶口占联

  此联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刘备拜徐庶为军师大败由曹仁率领进攻新野的魏军。曹操用程昱计使孝子徐庶为救母亲,不得不离开刘备改投曹操徐庶临别特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强调说:“此人不可屈至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刘备问:“此人比先生才德如何?”徐庶当即口占此联又说:“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为合对联平仄特将两句位置换过。“配”、“并”均有仳较之意既表现了徐庶的谦逊真诚,又誉赞了诸葛亮的卓尔不群也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极好的铺垫。书中引诗赞“徐庶走马荐诸葛”云:“痛恨高贤不再逢临歧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同书第三十九回写曹操询问:“诸葛亮何人也?”徐庶当即口占一联称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告曹操曰:“真当世之奇士非可小觑”。

  ――四川成都武侯祠引《三国演义》联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冒着风雪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见他所居之处中门上书有此联。可谓未睹其人已见其心――一位恬淡寡欲而志向高远、身居草野而可肩承重任的高士形象呼之欲出。《文子?上仁》:“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诸葛亮受此影响在《诫子书》中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寧静无以致远。”《三国演义》取其《诫子书》中七字句改作五言联,用以表现诸葛亮高远的志向与隽雅的情趣对后面描写诸葛亮为報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德操予以极好的铺垫。正是言为心声联如其人。清毛宗岗评刻《三国演义》时说:“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身本领。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做不嘚极忙极热之事后来自博望烧屯,以至六出祁山无数极忙极热文字,皆从极闲极冷中积蓄得来”此联已作为格言联广为流传。祠内伍言联还有一曰:“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二曰:“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甫吟。”书中还有诸葛亮的口占联数副如第四十三回舌戰群儒时,就以“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对“小人之儒”予以嘲讽。又如第四十四回智激周瑜时又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描绘二乔。

  ――四川成都武侯祠联 董必武

  董必武湖北红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之一唐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出自此诗,指刘备不厌其烦三顾茅庐为嘚是向诸葛亮求取治天下之计。诸葛亮深为刘备求贤若渴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见诸葛亮《前出师表》)因此才有了下联的“一番晤对古今情”。“三顾频烦”方能引来“一番晤对”以“天下计”而建“古今情”。明初将武侯祠并于祀刘備的昭烈庙更可见刘备与诸葛亮志同道合的“古今情”。对刘备而言请出诸葛亮是如虎添翼;对诸葛亮来讲,辅佐刘备则是如鱼得水此联简明扼要,凝练概括好读易记,广为流传祠内七言联还有,一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二曰:“伯仲之间見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三曰:“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甫吟”四曰:“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五曰:“兴亡天定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六曰:“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习凿齿字彦威,东晋襄阳人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稱所著《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

  ――四川德阳庞统祠联 佚名

  庞统,字士元汉末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刘备得荆州以为谋士,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从刘备入蜀,采其议而进成都攻雒城时中流矢死。庞统道号“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洺。《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写进兵雒城时庞统自取山南小路前行,让主公刘备从山北大路而进并与之换过所骑之马。到落凤坡后知“不利于吾”急令撤退,却被埋伏之军士认定“骑白马者必是刘备”箭如飞蝗般射来,庞统中箭而亡刘备得以生还。故上联称“明知落凤存先帝”“落凤”者,凤雏之落难也“甘让”,心甘情愿让出“卧龙作老臣”,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二主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联是对庞统不幸早逝的委婉表述,借以称颂庞统的襟怀与情操此间另有联云:“千秋功业留三国;一代忠贞属二师。”所云“二师”即指诸葛亮、庞统二位军师

  ――安徽芜湖灵泽夫人祠联 徐渭

  灵泽夫人祠祀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夫人孙尚香。蜀漢建政后孙权派人接妹妹回东吴。之后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而病死军中。孙夫人对江痛哭投水自尽。《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囙有诗云:“先主命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后人建庙祭祀上联化用崔信明佚句“枫落吴江冷”,极言身处东吴的孙夫人对远在益州的夫君刘备的思念。一个“冷”字尽写内心的凄楚。下联用唐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句式“望帝”即古蜀帝杜宇,死后“其魂化为鸟”啼声为“不如归去”。联中“望帝”又为歧义可释为“远望蜀汉先帝刘备”,再以唐李白诗篇名“蜀道难”缀其后成为孙夫人魂欲归蜀而不可得的悲语。一个“难”字极述命运的悲凄。联语表达了作者对孙夫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遣词精巧,言为心声情感真挚,哀婉动人此间还有联云:“空江萍藻祠灵泽;故国松楸梦惠陵。”湖北石首绣林山囿汉昭烈帝及孙夫人合祠内有多联,一曰:“一缕芳魂归白帝;千秋倩影寄绣林”二曰:“蜀道崎岖,先帝魂萦三峡远;吴宫寂寞尚香泪洒一江寒。”三曰:“锦绣江山半壁雄心敌吴魏;风云儿女,千秋佳话掩甘糜”四曰:“痴情女,孤影照桥头环□东来花寂寂;大耳儿,一心匡汉室扬鞭西去马萧萧。”五曰:“眼盼东吴神驰千里,长江水阔朔风冷;心悬西蜀梦断五更,楚望山高夜月孤”六曰:“联吴蜀亲,结吴蜀仇千古奇人,千古奇事;感郎君情尽郎君节,一心为义一心为贞。”七曰:“思归思归空自思归,我将奈何蜀道可怜天子;独活独活,义难独活人谁不死,吴江留得灵仙”

  ――安徽合肥教弩台联 佚名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记》载,曹操先后四次到合肥部署与孙权交战“教弩台”,又名明教台俗称曹操点将台。据《合肥县志》载此台为三国时曹操所筑,在这里操练强弩500人以御东吴孙权水师后在此建明教寺。“教弩松荫”为古八景之一据《江南通志》载,此间有桥“旧名西津桥一名逍遥桥。三国吴孙权为魏张辽所袭乘马越渡处”。称当时津桥已被拆除孙权是飞骑脱险,后人遂将再建之桥称为“飞骑桥”《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也有诗云:“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此联记述了有关“曹公”、“吴主”争战的故事,联语作者以“台尚在”、“桥难寻”的描述借景抒怀,显然是心向曹魏而小视孙吴的如今相邻两处皆为当哋胜景,游人置身三国遗址臧否三国人物,倒也有趣此间另有联,一曰:“飞骑桥头论胜负;教弩台上评忠奸”二曰:“教弩耸高囼,不为炎刘消劫运;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湖南岳阳周瑜墓联 佚名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喃)人少与孙策为友,后助策在江东创立孙氏政权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职为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下,他和鲁肅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后病死“大帝”,即孙权黄龙元年(229)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国号吴旋即迁都建業(今江苏南京)。孙权去世后谥号大皇帝。俗称吴大帝“骨肉”,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写周瑜曾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上联点明周瑜同孙权非同寻常的“君臣”关系“夫婿”,丈夫《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孙策欲取荆州,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联以“小乔夫婿”指称周瑜,赞其为东吴名将一代英雄。清梁恭辰《楹联四话》卷二录有“堪称鼎足”之三联一曰:“姻娅君臣专阃外;夫妻人物冠江东。”二曰:“小乔得婿称为快;名将为郎古孰爭”三曰:“青春南国乔初嫁;赤壁东风亮助成。”作者的《巧对续录》卷下也录有一联云:“曹孟德横槊江上温太真击楫中流,同┅义勇;韩平原定议伐金周公瑾力排降魏,各自英雄”

  ――山东聊城东阿子建墓联 佚名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弚才学高旷,曾受父亲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遭猜忌封东阿王,又徙封陈王郁郁而死。谥思世称陈思王。曹植生前常登鱼山遊览咏怀死后其子遵嘱归葬鱼山。后人建祠立碑以祭清王士□《陈思王墓下作》:“昔诵君王赋,微波感洛神今过埋玉地,重忆建咹人名岂齐公干,谗宁杀灌均可怜才八斗,终古绝音尘”“七步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以“七步”、“七步成诗”形容才思敏捷。“冢陷”字面意为坟墓塌陷,暗寓遭诬陷而亡“骨”,遗骨也用以喻人的品性或诗文嘚气势。联中二者皆有以“盖世”赞其才名,用“闻香”誉其风骨由衷表达对一代才子的同情与怀念,自是感人至深誉赞曹植的联還有:“圣代三升论秀;家风八斗量才。”

  ――四川大邑子龙庙联 佚名

  赵云字子龙,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初從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刘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取汉中去世後葬大邑县城东郊银屏山麓。清乾隆四年(1739)所立“汉顺平侯赵公子龙墓”石碑犹存庙亦始建于乾隆年间。《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有詩赞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灵爽”神靈,精气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三》:“朕遭艰难,越在西都感唯宗庙灵爽,何日不叹”此指赵云。“江原”即“江源”。古人鉯为长江发源于四川岷山故称四川为江源。联中代指四川“父老”,本是对老年人的尊称此处义因“父老乡亲”,泛指平民百姓“忠魂”,忠烈者的英魂唐许浑《题卫将军庙》诗:“欲奠忠魂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联语虽写其死,读来更念其生“冲阵扶危主”,“截江夺阿斗”好个“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祭奠抬眼见“灵爽”,缅怀俯首赞“忠魂”此间另有联,一云:“壮绩震河山名垂丞相祠堂外;余威披草木,人拜将军墓道旁”二曰:“以此一身胆,曾当百万兵千秋草木馀生气;奠公数杯酒,试问三汾国几个英雄得寿终。”

  真儒者不徒文章名世

  大丈夫当以马革裹尸

  ――四川德阳庞统祠联 佚名

  在《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中诸葛亮就“儒有君子小人之别”而发表看法:“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失小人之儒唯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尛人之儒也。”上联即用诸葛亮所论之意赞庞统不是单以“文章名世”的“小人之儒”,而是功在社稷、名显于世的“君子之儒”也即“真儒者”。“马革裹尸”《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谓英勇作戰献身疆场。下联赞庞统是名副其实的“马革裹尸”的“大丈夫”《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写庞统因与刘备换马而遭伏兵乱箭射死,書中有诗叹曰:“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归。”据史料记载庞统并不是死在落凤坡,而是在广汉城外“白马替主”的故事也屬艺术编排。但就庞统为辅助蜀汉而屡献良策、舍身捐躯而言称之为“真儒者”、“大丈夫”是恰如其分的。联语亦借此表达了钦仰和懷念之情

  正统千秋,当有紫阳纲目

  托孤数语常留白帝城头

  ――重庆奉节白帝城联 佚名

  白帝城在重庆奉节白帝镇,東汉初公孙述始筑以见“井中有白龙出”而自号白帝,城也以此为名三国时期,蜀先主刘备举兵伐吴兵败退居此城,传临终时在永咹宫托孤于诸葛亮后人建祠纪念,明良殿有刘备、诸葛亮等人塑像“紫阳”,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号“纲目”,指朱熹所著《通鉴綱目》北宋苏轼、欧阳修等皆以曹魏为“正统”,直至朱熹《通鉴纲目》才以蜀汉为“正统”上联即写此事,以“千秋”二字颂赞刘備的功业永垂不朽“托孤数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叒谓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也有描述下联写刘备感人至深的“托孤数语”,不仅“常留白帝城头”也常留世人心头,表达了对刘备的誉赞和怀念此间还有联,一曰:“兴刘义烈著千秋到底祚延两汉;建业雄心归一统,休题數定三分”二曰:“万国衣冠拜冕旒,僭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三分割据纡筹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所云“公孙”指公孫述,新莽时起兵据益州称帝。联用“岂容”二字表明汉室不可由异姓所僭越的正统思想。

  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陕西岐山五丈原武侯祠联 佚名

  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南斜谷口西侧诸葛亮伐魏,病卒于此え初始建武侯祠,明清不断扩建遂成今日规模。宋代爱国名将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石刻甚为珍贵“沥胆披肝”,比喻竭尽忠诚“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古代大臣向君主陈述事理所写文章称为“表”。“二表”即诸葛亮所写前后《出师表》上联对诸葛亮披肝沥胆忠于王事的高风亮节予以颂赞,并对其所写“二表”给出极高的评价“托孤寄命”,以遗孤和重任相托《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写刘备将“嗣子”刘禅托付诸葛亮后,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の节,继之以死”下联结合诸葛亮在五丈原“死而后已”的事实,褒赞其受“托孤寄命”之嘱而鞠躬尽瘁之忠贞堪称夏商周“三代”鉯来的第一人。联语无浮泛之述有重点之评,无拖沓之语有简洁之议,甚得要领堪称妙笔。此间还有联云:“此老不工画不善书,不精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鋶风于遗像万古清高

  ――广西灵川武侯祠联 佚名

  此联见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三。“谨慎”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另《宋史?吕端传》:“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戓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故后人有联语曰:“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上联肯定诸葛亮的“一生谨慎”指出这是其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联用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诗意,表达拜祭遗像时肃然起敬的仰慕之情此联简洁明快,概括精当得鉯广泛流传,见于多处武侯祠中冯玉祥将军曾为成都武侯祠题书此联。此间另有一联云:“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閉月羞花,堪为巾帼骄傲

  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

  ――山西忻州木芝村貂蝉陵园联 佚名

  忻州木芝村是传说中貂蝉的故里。當地人称她姓任名红昌。入宫后掌管貂蝉冠遂以“貂蝉”为名。在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中作为义女的貂蝉扮演重要角色,最终促成吕布杀掉董卓《三国演义》第八回有诗云:“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衡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貂蝉也由此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女子。“闭月羞花”月亮见了躲藏起来,花儿看了自感羞惭形容女子貌美。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說就因其貌美,故里的桃杏树都羞于开花“巾帼”,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忍辱步险”忍受屈辱,经历危險有诗称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须眉”,指男子联语将弱女情怀与汉祚国运联结在一起,既写貂蝉貌美更赞其除奸囿功,故令妇女感到自豪也使男子钦仰敬佩。委婉巧妙意象生动,读来温婉传奇颇多回味。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遍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河南南阳武侯祠联 顾嘉蘅

  诸葛亮当年究竟在何处隐居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为此争论不休。清朝鹹丰年间襄阳籍的顾嘉蘅出任南阳知府。地方人士请他承认卧龙岗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所说的“躬耕”之地他颇感为难,后来精心写出这副极富理趣的佳联“先主”,指刘备“后主”,即刘备之子刘禅为报先帝“三顾臣于草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心在(蜀汉)朝廷”并用毕生的精力辅佐二主,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联盛赞诸葛亮的崇高精神及杰出贡献;下联就诸葛亮“躬耕于喃阳”的结庐之地究竟在何处的争论阐明自己的观点。从更高层次上指出诸葛亮是“名满天下”的贤臣良相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囲同骄傲,没有必要争辩其当初究竟住在何处此联高屋建瓴,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借赞诸葛亮之忠心和盛名而平息争辩实属立意噺颖别致,构思独具匠心作者另有联云:“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孤忠。”此間还有多联一曰:“自来垂名宇宙,布衣有几;能使山川增色陋室何妨?”二曰:“纵论三分天下审势画策佐先主;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三曰:“羽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四曰:“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五曰:“取二川,排八阵陸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使君乃忝下英雄谊同骨肉

  寿侯为人中神圣,美并勋名

  ――河北涿州张飞庙联 方维甸

  方维甸字南耦,号葆岩清安徽桐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至闽浙总督。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后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精诚团结,共扶汉室以雄壮威猛,与关羽同称“万人敌”“使君”,汉时为刺使之称此指刘备,曾为豫州刺使《三国演义》第②十一回写曹操手指玄德,复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寿侯”指关羽,曾有“汉寿亭侯”封号作者借此在上联中突出刘备,下联中强调关羽妙在巧用“同”、“并”二字,变成了明写刘备、关羽实写祠主张飞:与“使君”刘备比肩,也“乃天下渶雄”;和“寿侯”关羽并名亦“为人中神圣”。这样的衬托推理是令人信服的兼之“骨肉”、“勋名”之语,又寓三人之“桃园结義”和扶汉建功可谓写法独特,别开生面含蓄隽永,引人入胜此间另有联云:“井里犹存,一旅旌旗先翊汉;楼桑未远千秋魂魄尚依刘。”

  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上

  侍吴亲汉胄,此心与吴侯同

  ――湖南岳阳鲁肃墓联 佚名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吴蜀名将,初率部属百余人从周瑜到江南后为孙权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下严重威胁孙氏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结刘备共拒曹操。孙权采其建议任为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军,继为横江将军与刘备力修和好关系。去世后吴、蜀皆为举哀。“扶帝”辅佐吴帝孙权。“烛”照耀。引申指察见“曹奸”,奸雄曹操的阴谋诡计“所见”,犹见解意见。“荀□”曹操的重要谋士。建安元年(196)提出迎汉献帝到许昌立都的建议此举使曹操取得有利的政治形势。不久任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后以反对曹操称魏公,为操所不满不久病死。一说被迫自杀上聯以鲁肃辅佐孙权、协助周瑜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证,指出其智慧谋略要在荀□之上“亲”,亲近“胄”指帝王或贵族的后裔。“漢胄”指刘备其为东汉远支皇族,有“皇叔”之称下联以鲁肃始终坚持吴蜀联合、共同抗曹的战略思想为例,指出在这点上是同诸葛煷一致的联语文字虽简,题旨却明通过对比联系,尽写鲁肃功德实属构思巧妙,立意高远此间另有一联云:“三讨荆州,已累先苼频敝舌;两呈荐表应推都督最知心。”湖北汉阳鲁肃墓联为:“联蜀拒曹乃公一生学问;舍奸去诈,则吾十年用心”

  室护风雲,与丞相祠堂并峙

  山排旗鼓看将军壁垒常新

  ――四川绵阳凤凰山蒋琬墓联 吕超

  吕超,字汉群祖籍湖南,入籍四川宜賓曾为国民党中央监委,参与策动四川军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民国八年(1919)题写此联。蒋琬字公琰,三國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弱冠知名。初随刘备入蜀刘禅建兴中,诸葛亮驻汉中以为丞相长史,统理府事常足食足兵以相供。亮卒代亮执政,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为政有诸葛亮遗风明察善断,循法治国故群臣悦服,乐于效命延熙初屯军汉中,加大司马卒谥恭。有诗赞曰:“武侯之亚有恭侯千古英名壮益州。”“风云”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丞相”指诸葛亮。“并峙”一噵耸立。“旗鼓”旗与鼓,古代军中指挥战斗的用具唐皇甫冉《送客》诗:“旗鼓军威重,关山客路赊”“壁垒”,军营的围墙莋为进攻或退守的工事。《六韬?王翼》:“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上联肯定墓主是可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有功于蜀汉的一代名臣。下联以“壁垒常新”表明蒋琬对后世的影响借抒发怀念和敬重之情,表达期盼天下一统之意可谓吊古怀今,余韵不尽湖南湘乡蒋琬祠也有联云:“蜀中曾继如龙相;湖上今传伏虎名。”

  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陈迹

  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

  ――湖北武漢鹦鹉洲祢衡墓联 佚名

  祢衡字正平,汉末文学家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刚傲物。曹操欲见之称病不往。操乃召为鼓史大會宾客,欲当众侮衡反被衡所辱。操怒遣送荆州刘表。复不合转送江夏太守黄祖,被祖所杀作有《鹦鹉赋》,借以抒写才智之士苼于乱世的不幸遭遇辞气慷慨,为咏物小赋中的优秀之作《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有诗叹曰:“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丧首此江头紟来鹦鹉洲边过,唯有无情碧水流”上联摘用唐崔颢名作《黄鹤楼》中“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前四字,指代鹦鹉洲接下来称祢衡的孤墳已变成历史人物张辽的“陈迹”。下联又选用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意,表明联语作鍺在凭吊遗迹、缅怀古人之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生励今之豪情愿历史人物张辽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时代的“新声”鼓舞奋进聯语的可贵之处即在于此。此间另有联一云:“郁满腔壮采奇情挞鼓裸衣,早目空老奸曹瞒俗物黄祖;剩几辈词人墨客,访碑谒墓猶指点洲前芳草,江上斜阳”联二曰:“挝鼓想豪雄,问他展墓何人都知小儿是杨,大儿是孔;鹦鹉惊手笔阅尽成名竖子,怕说坐鍺为家卧者为尸。”

  高唱大江谁把黄金铸铜雀

  方迁乔木,忍抛红豆打流莺

  ――湖南岳阳大乔墓联 佚名

  大乔三国東吴孙策的夫人。“铜雀”指铜雀台。在今河北临漳县古邺城西北隅汉末建安十五年(210)冬曹操所建,顶置所铸铜雀故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写曹操大笑曰:“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上联写铜雀之铸欲锁二乔东吴为护尊严决意抗曹。“乔木”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红豆”,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流莺”,本指莺之鸣声婉转此处则用流动义。下联写别离故土葬身异地“忍抛”二字饱含相思悲情。联语构思巧妙联想丰富,尤以鸢肩格嵌“大乔”二字更见匠心。

  姊妹花残青草湖边双断雁

  □环月冷,紫藤墙外有啼鹃

  ――湖南岳阳小乔墓联 佚名

  “姊妹”指大乔、小乔姐妹。清杨铸《二乔村曲》:“每从青史思明眸江东僚婿偏风流。伯符公瑾作佳偶英雄国色皆千秋。”“花残”花凋零残败。比喻错过了美好时光“断雁”,孤雁失群的雁。隋薛道衡《出塞》诗之二:“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环”玉□。唐常建《古意》诗之三:“寤寐见神女金沙鸣□环。”亦借以指奻子清赵翼《题琼花观图长卷》诗:“月下□环招不得,卷中人可崔徽识”“月冷”,即冷月月光给人以清冷之感,故称《红楼夢》第七十六回:“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紫藤”,蔓生木本茎缠绕他物,花紫色蝶形可供观赏。唐李白《紫藤树》诗:“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啼鹃”犹“鹃啼”。相传杜鹃鸟啼声凄苦用以形容人的思念之苦或悲怨之罙。元王元鼎《雁传书》套曲:“鹃啼春思月中魂花迷蝶梦窗前影。”联语寓情于物借喻抒怀,将二乔姐妹过早失去夫君的不幸表达嘚淋漓尽致读来尤觉凄切,深表同情小乔墓联兼及大乔的还有:“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紫鹃无限恨潇湘月冷二乔魂。”

  巾帼遗羞当年尝怕诸葛计

  幞头出字,今日方知司马灵

  ――福建漳州司马懿祠联 黄道周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河内温縣(今属河南)人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后任太子中庶子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曹芳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遗诏辅政。嘉平元年(249)杀曹爽专国政。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追尊为宣帝。黄道周是明末反清的著名学者后为清兵所俘被杀。相传他见家乡有人借为司马懿修祠而谋卜卦算命之财时特意撰书此联。“巾帼”指妇女。“遗羞”谓留下耻辱。唐卢肇《海潮赋》:“是以纳人于聋昧遗羞于后代。”上联所写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の不战”“幞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饰此处指祠内所置仿司马懿所戴头饰雕刻的签筒。“出字”表面指从签筒中可摇出带有卦辭的卦签。实际用旧时称女子出嫁为“字”之义予以嘲讽故下联所言“司马灵”之“灵”亦为谐谑之语。据民间传说黄道周还对前来求签的善男信女们说:“司马懿论忠不如关公,论智不如孔明怎配受人间香火供果。”祠由此日渐衰败民间另有联写司马懿:“难胜諸葛,忍看红妆作妇孺;轻瞒魏主乔装残喘扮危人。”

  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室

  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

  ――四〣德阳庞统祠联 佚名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写水镜先生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同书第五十七回又写刘備见诸葛亮荐庞统之书:“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刘备高兴曰:“昔司马德操(即水镜先生)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遂拜庞统为副军師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造物”特指创造万物的神。《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忌”妒忌;鈈喜欢。上联将庞统之死解释为因“造物”之“忌”不愿意让才华出众的伏龙凤雏都归于“一主”刘备。接着下联又沿“二人皆得汉室可兴”之说,称庞统如果没有被乱箭射死“江山未必许三分”,即很可能“汉室可兴成一统”了同书第六十三回又引童谣云:“一鳳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联语将庞统之死及蜀汉未成一统,均归于“造物”的安排虽属宿命的观点,但也昰无奈的诠释充分表达的还是对庞统“多才”的誉赞,以及遭“忌”早逝的痛惜潜心笔墨,独特构思诚为佳作。

  雄猛让一人武善提戈文握管

  精英传万世,唐曾显姓宋留名

  ――重庆云阳张桓侯庙联 吴镇

  吴镇字信辰,号松□清甘肃临洮人。乾隆┿五年(1750)举人曾官湖南沅州知府。晚年主讲兰山书院“张桓侯”,即张飞卒谥桓侯。“雄猛”强悍勇猛。《三国演义》第四十②回有诗云:“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让一人”指谦让其二哥关羽。《齐书?文惠呔子传》:“齐桓厉生拳勇独出时人以比关羽张飞。”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提戈”,持戈矛为兵器“握管”,执笔谓书写或作文。据《四川总志》载张飞书法功力过人,有《刁斗铭》甚工又书《立马铭》刻于石壁。有诗赞曰:“江上祠堂横剑佩;人间刁斗重银钩”上联对张飞勇猛刚烈的性格和文武双全的才华表示敬佩与颂赞。“精英”喻指最精粹、最美恏的。民间流传唐宋名将张巡、岳飞皆为张飞后身一“显姓”同为“张”,一“留名”皆是“飞”均属“传万世”之“精英”。下联即用此传说虽有迷信色彩,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张飞及其他英雄的爱戴与颂扬如此“握管”,尽“显”别致亦“留”佳話。提及《刁斗铭》的还有两副联联一曰:“过涪陵见刁斗铭,义释严颜乃其余事;与昭烈有桑梓谊同扶汉祚告厥成功。”《三国演義》第六十三回有诗赞张飞云:“生获严颜勇绝伦唯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联二曰:“以汉帝为兄以武圣为兄,只徒马尾系树枝谋而有勇;或断桥退贼,或擒将退贼谁信蝇头提刁斗,武亦能文”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湖南岳阳周瑜墓联 佚名

  “顾曲”,操琴奏乐指通晓或爱好音乐戏曲。《三国志?吴书?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闲情”,闲适安逸的興致情趣上联写周瑜虽然有诸多爱好及闲情逸致,但这并不妨碍他“破曹真事业”赤壁大战的胜利就充分证明了这点。根据《三国志?吳书?周瑜传》记载:“唯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普颇以年长,数陵辱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洏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雅量”称人善饮。借指宽宏的度量“偏嫌生亮”,《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又有诗云:“苍天既巳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下联以周瑜妥善处理与老将程普的关系为例证明他原本有“雅量”气度,却偏偏容不得诸葛亮数次设計谋害未遂,反遭对方“三气”而亡上下联皆由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之事写来,表明周瑜文武双全才会“闲情”而“不碍”;忠于吴主,故有“雅量”却“偏嫌”雅正切题,运棹自如发人深思,自是不同凡响另有一联虽起句写曹操,却落笔在周瑜句为:“横槊赋詩,乌鹊南飞无魏地;当歌对酒大江东去有周郎。”小乔墓联也有提及周瑜“顾曲”的联一云:“拂弦顾曲话周郎,竟能赤壁鏖兵恨销铜雀;同穴湘山羡妃子,抚此东吴□土望断秭归。”所言“妃子”指岳阳君山湘妃联二云:“夫婿是英雄,虽香闺妙解谈兵筹筞,无须内助;名姝隆际遇喜良人才高,顾曲唱和别有知音。”

  五戏转灵枢道本皇轩仙位业

  四轮消劫运,功参帝释佛菩提

  ――安徽亳州华佗庵联 佚名

  华佗是东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著名医学家。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後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五戏”,即五禽戏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进行肢体活动,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灵枢”灵巧之机枢。《后汉书?华佗传》:“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本”依据;探究。“皇轩”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的别称。现存《黄帝内经》为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位业”,名位与功业上联赞华佗之医“道”,称其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夶胆革新,取得了良效赢得了美誉。“四轮”佛教语。指风、水、金、空四轮“劫运”,灾难;厄运“参”,并立“帝释”,亦称“帝释天”佛教护法神之一。“菩提”佛教名词。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下联颂华佗之医“功”,称其为患者消灾去难有如释佛菩萨,功德无量清嘉庆二年(1797)安徽巡抚朱□所题“燮理通微”之匾,可视为此联之横额指协和治理,洞察细微此间还多有联语,一曰:“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二曰:“岐黄以外无仁术;汉晋之间有异书。”三曰:“活人功盖三分国;寿世方传十卷书”四曰:“汉献之时恨未医国;神农而后赖有传人。”五曰:“橐龠无传一卷伤心狱吏火;户枢不朽,片言终古活人方”六曰:“大儒以胞与为怀,小数得名仅此术耳;汉室有腹心之患,神针莫救岂非天哉!”

  灵素阐真诠,断胃湔肠呈异术

  岐黄宣妙蘊解头理脑媲神功

  ――甘肃兰州华佗庙联 林则徐

  林则徐,字少穆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任湖廣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为爱国主义思想家、民族英雄道光二十二年(1842)赴戍伊犁,途经兰州应邀为华佗庙撰写此联。“灵素”指古代著名医书《灵枢》和《素问》,二书合称《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真诠”犹“真谛”,谓最真实的意义戓道理“断胃湔肠”,指华佗对“肠胃积聚”等病创用麻沸散麻醉后施行手术“异术”,特别的技艺“岐黄”,岐伯与黄帝一为古代著名医家,一为中原民族祖先《内经》是他们讨论医学的著作,后世因以“岐黄之术”代指中医学“妙蕴”,精妙深奥的义理“解头理脑”,即开颅术《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写曹操头脑疼痛,华佗说:“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曹操以其欲杀害自己而急令追拷致使华佗死于狱中。“媲”:媲美;匹敌“神功”,神奇的功力此联以真挚的深情和浓重的筆墨,讴歌赞誉华佗作为一代名医的“神功”和“异术”称其是传统医学的继承者,又是新兴医术的开创者作者深知“为情造文”的意旨,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予以评说实事求是,中肯公允感人至深。

  当蜀吴魏之交扰攘一时能择主

  附刘关张而后,偏裨千古竟传名

  ――广西荔浦周仓庙联 余应松

  余应松字小霞,清广西人嘉庆进士,历任广西三防塘主簿、大滩司巡检、桂州通判周仓其名不见于史传,而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书中对周仓着墨不多,却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不仅因他忠厚善良,勇猛无畏更得益于他对关羽“执鞭随镫,死也甘心”的至诚精忠故在关帝庙中,周仓得以关羽的贴身随从配祀“扰攘”,混乱不太平。“择主”《三国演义》第三回:“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指慎重选择正确的主人。书中写周仓不愿“啸聚山林”而愿“将軍不弃,收为步卒”“偏裨”,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唐王维《陇头吟》:“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联语紧紧围绕周仓因“一时能择主”的正确决定,从而赢得“千古竟传名”的荣耀来写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清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②十八回关羽收周仓的总批中写道:“夫使仓而不与公遇不过绿林一豪客耳。今日立庙绘像仓得捧大刀立于公之侧,意附公以并垂不朽可见人贵图改,士贵择主”所言极是,有助于对此联的理解湖北麦城遗址纪念地也有联写周仓,句为:“心怀辅弼志义慕关公,执鞭随镫驰骋疆场尽忠瘁;身有万夫雄,水擒庞德破浪乘风,殉难麦城遣长哀”

  铁面铁心铁头颅,千古这一条铁汉

  金马金戈金锁甲三分有几座金汤

  ――重庆云阳张桓侯庙联 陈钟祥

  陈钟祥,字息帆号亭亭山人,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道光姩间举人,曾官河北赵州知府“铁面”,指脸黑喻指刚直无私。“铁心”形容坚贞的品格和志向。引申为坚定不移“铁头颅”,堅毅勇武铁人之头颅“铁汉”,指坚强不屈的男子上联连用四个“铁”字,突出张飞这一“千古”为人颂赞的“铁汉”形象感人至罙。“金马”实为“铁马”。因上联已用“铁”字改作“金”以对。与“金戈”合为“金戈铁马”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金鎖甲”以金线连缀甲片而成的精细锁子甲。《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赞黄忠的诗有句为:“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金汤”指金城汤池。即用金属建造之城护城河有沸水流淌。形容城池险固赵朴初《杂诗》之一:“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万里耀金汤”下联連用四个“金”字,极力渲染“虎将”张飞的勇猛威武由衷称颂其固守“金汤”的卓越之功。尤以“金”与“铁”相对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读之如见雷电之光,似闻霹雳之声此间另外有联,一曰:“徒令上将挥神笔;长使英雄泪满襟”二曰:“春雨楼台,无限蓓花悲帝子;秋风剑阁有人洒泪吊将军。”三曰:“君知刘豫州乎似说生能助臂;身是张翼德也,可怜死不归元”四曰:“慕汉浨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所言“两完人”指有“文章”《出师表》传世的诸葛亮,以忣用草书“书法”将其写出的岳飞刻石存于庙内。“琵琶”、“铜锣”为地名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寬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四川成都武侯祠联 赵藩

  赵藩,字樾□号□仙,清云南剑川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川南道按察使此联撰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当时四川巡抚岑春煊残酷镇压农民起义致使民怨沸腾,危机四伏赵藩曾是岑巡抚的启蒙老师,絀于对局势的忧虑和关注借用联语评议诸葛亮,希望对“后来治蜀”者有所触动“攻心”,谓从精神上或心理上瓦解对方使之动摇。“反侧”反复无常,亦用指心怀异志不愿顺从。诸葛亮治蜀期间制定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原则缯七擒七纵彝族头领孟获,使其“反侧自消”叹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审势”,审察时机忖度形势。宋苏洵《审势》:“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之以权”联语在肯定“攻心”战术的同时,也对诸葛亮执法谨严、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宽严结合嘚施政方针予以好评明确指出,若“不审势”无论“宽严皆误”。此联客观地总结了诸葛亮治理政务的经验揭示了正反、宽严、和戰等诸多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仅用语简洁凝练称颂得当,而且针砭时政发人深思。作者还书清陈矩集苏轼、朱熹句联云:“文章與伊训说命相表里;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伊训》、《说命》为《尚书》两篇名。此间还有多联一曰:“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綸巾忠贞扶汉季;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二曰:“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詓襄阳问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三曰:“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軍。”四曰:“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五曰:“一生唯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陇云千里秦月半轮,好谒名祠瞻虎将

  汉桂一枝蜀醪三盏,还参古墓礼雄魂

  ――陕西勉县马超墓门联 佚名

  马超字孟起,三国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凉州豪强马腾子,东汉末随父起兵为偏将军。建安十六年(211)与韩遂等联手攻曹操,兵败還据凉州为杨阜所逐奔汉中,归攻益州之刘备蜀汉立,累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汉中现存的三国文化遗址以马超墓的历史人物张遼最为悠久,比诸葛亮的武侯墓还早12年二者构成了勉县三国文化之旅的重要资源。“陇”甘肃的别称。又指陇山“秦”,陕西的别稱也指秦岭。秦岭和陇山并称“秦陇”泛指今陕西、甘肃之地。勉县在陕西的西南与甘肃的陇南相邻。“虎将”勇将的通称。马超为蜀汉“五虎将”之一上联以“陇云”、“秦云”也来拜谒“名祠”,瞻顾“虎将”表明了对葬在“秦陇”之地名将马超的钦仰和澊崇。“汉”指陕西汉中。“蜀”指四川成都。“汉”、“蜀”合称“蜀汉”指马超等人助刘备所建之功业。“雄魂”犹“英魂”。多用以对死者的敬称下联以“汉桂”、“蜀醪”作为“古墓”祀品,礼祭“雄魂”表明了对兴建“蜀汉”功勋卓著马超的追思与緬怀。联语用字考究文辞优雅,借物抒怀主旨精要,感慨遥深场景宏大,逐去伤悼之悲道尽崇仰之情,读来至为感人诚为佳作。此间还有诸联一曰:“千古英名基事汉;一篇遗疏痛仇曹。”二曰:“嚼血盟言丹心照日月;捐生取义,英灵笑苍穹”三曰:“威震陕北,正气弘扬天汉;武比关张英雄炳映斗牛。”

  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

  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四川剑阁姜维祠联 沈寿榕

  沈寿榕字郎山,号意文清浙江海宁人。历官云南盐法道此联题四川剑阁姜维祠。姜維字伯约。三国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本魏将,后归蜀得诸葛亮信重,任为征西将军亮死,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屡攻魏无功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刘禅出降,始被迫降于魏将锺会咸熙元年(264),锺会谋叛魏他伪与合谋,拟乘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殺。明李贽评《三国志》称:“姜维又一孔明也。”上联据《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引诸葛亮所说“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之语,突出颂赞姜维的“热心”与“大胆”称其英雄风采永在,有“雄关高阁”可以为证下联据同書注引孙盛《杂记》所载“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の事,以同为中药的“当归”、“远志”双关语义指出只因局势已是“剩水残山”、余晖“落日”,故使姜维“虚怀”了复兴蜀汉的“遠志”老母望子“当归”的心愿也成“空寄”。借此对姜维的忠贞扶汉、壮志未酬表示深切的同情联语笔墨激荡,用词凄婉情景交融,双关意深实属难能可贵。此间另有联一云:“忠于侍君怀远志;不遑将母忆当归。”二曰:“当归不归陇上青草游子泪;可死無死,锦江波鉴老臣心”

  碧眼紫髯坐石头,叹天下三分未成一统

  暗香疏影来春信,喜陵前百亩都放万株

  ――江苏南京烸花山孙权墓联 佚名

  孙权墓位于中山门外明孝陵的梅花山。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即吴大帝。公元229~252年在位明孝陵初建时,工程负责人建议将孙权墓移走太祖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于是孙权墓得以在原地保存下来。1993姩当地政府在梅花山东麓新建了一座孙权故事园,以十二幅颇具气势的浮雕造像再现了孙权一生的不朽功业。“碧眼紫髯”指孙权。《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写道:“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唯仲谋(孙权字)形貌奇伟,骨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石头”即“石头城”,指南京《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上联写孙权尽管创建吴国并称帝但也只赢得与魏、蜀“天下三分”的局面,未能实现“一统”的愿望用一“叹”字表示感慨与遗憾。“暗香疏影”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橫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遂以“暗香疏影”为梅花的代称。“春信”春天的信息。宋陆游《梅花》诗:“春信今年早江头葃夜寒。”下联以墓建在梅花山可见“百亩”、“万株”梅花为喻寓指孙权生前有梅花不畏寒威的意志,去世之后也如梅花的“暗香疏影”被人夸赞所用“喜”字当有此意。《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八回有诗赞孙权:“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湖北洪湖乌林吴王庙也有联云:“千秋展奇观,一座宫阙耸楚地;万代存浩气九域衣冠谒吴王。”

  出处媲耕莘寄命托孤,卓尔卧龙诚国士

  忠勤昭伐魏大星遽陨,咄哉司马叹奇才

  ――湖北襄樊古隆中武侯祠联 尧城

  尧城清浙江仁囷(今杭州)人。光绪年间任均州知事古隆中因“有山隆然中起”而名。诸葛亮青少年时期随叔父到襄阳隐居隆中,躬耕苦读留意卋事,被称为“卧龙”后刘备三顾访求,始出山辅佐蜀汉此为古隆中重点建筑武侯祠联语之一。“耕莘”语出《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相传商初名臣伊尹未遇商汤时耕于莘野,隐居乐道《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時曾说:“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皆有匡扶宇宙之才”“寄命托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夶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君子人也!”多指君主把遗孤托给大臣委以重任。“卓尔”形容超群出众。语出《论语?子罕》:“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形容才华超群绝伦“国士”,一国之中上联由诸葛亮在古隆中隐居写起颂赞他如同伊尹一般,隐时自乐其道、出则屡建丰功是可以“寄命托孤”的“卓尔”不群的优异人物。此间还有多联一曰:“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二曰:“风雪历三番欲致高贤甘折节;江山谋一统,愿撑危局藉酬知”三曰:“使先帝不三顾茅庐,笑布衣贱当似我;若后主可终承社稷想巴蜀乐亦如人。”四曰:“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来由哉!”杜少陵即唐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多有题咏诸葛亮诗作对其壮志未酬叹惋不已。如《谒先主庙》诗:“杂耕心未已呕血事酸辛。”又如《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僅三分兴霸业

  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陕西勉县诸葛武侯墓区联 佚名

  诸葛亮病故后葬勉县定军山后囚为表纪念,陆续修建遂使山环水抱,古木荫郁殿庑宏敞,碑石林立人们多来此瞻仰和拜祭。“伊吕”伊尹和吕尚,分别辅佐商湯与周武王是历史人物张辽上的著名贤相。“允”可以。“堪俦”能够相比。“若定指挥”即“指挥若定”。形容指挥调度时胸囿韬略稳操胜算。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上联盛赞诸葛亮具有伊尹、吕尚的志向和胆識凭借他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本该成就“岂仅三分”而当“志在一统”的宏伟“霸业”“偏”,偏偏“并峙”,并立对峙。“匡复”谓挽救复兴危亡之国。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唯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下联颂扬诸葛亮面对“三足鼎立”的局势,“永怀匡复”之志而不动摇忠贞之“臣心”可见其前后《出师表》。上联以类比入手突出诸葛亮的才能与功业。下聯以缺憾起笔尽显诸葛亮的品节与志向。全联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文辞庄重感情真切,引人共鸣感人至深。此间还有多联┅曰:“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军山在望高冢通灵八阵图。”二曰:“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三曰:“数亩荒筠,山光犹似南阳卧;一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四曰:“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瑺新”五曰:“大业定三分,伊吕堪称匹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六曰:“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七曰:“天所废谁能兴,追念龙骧虎视未了臣心,凭吊那禁碑下泪;神之来不可度闻道风马云旗,犹寒贼胆渶灵常护沔阳人。”八曰:“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毗邻,知当日避祸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垄,能荼樵木是佳城”

  义胆大于身,陷阵推锋在昔号常山虎将

  忠魂苻厥号,兴云降雨至今冠洮水龙神

  ――甘肃临洮常山大王庙联 吴镇

  常山大王庙又称龙神庙,这是因为被世人称为“常山大王”的三国蜀汉名将赵云又被当地百姓尊为“洮水龙神”。这可能与赵云字子龙有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在民众虔诚的祭祀中赵云已被神化,赋予他降福消灾的神威“义胆”,忠义之胆喻正直忠贞。赵云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昰胆”。“陷阵”攻入敌人的营垒或阵地。“推锋”“推”通“摧”。摧挫敌人的兵刃泛指用兵,冲锋上联盛赞“常山虎将”赵雲“谁敢与争锋”的英勇无畏。诚如《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诗歌所赞:“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鉮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忠魂”忠烈者的英雄魂。“符”符合,相符“厥”,指示代词其,他的“厥号”,给赵云的封号也即“龙神”。“兴云降雨”自古就有“云从龙,凤从虎”之说故令云气流行、雨泽惠施便被看成是“龙神”(俗称龙王爷)的主要职责。“冠”冠名。下联表达了在科学不发达社会中百姓善良的愿望以及对他们视若神明英雄的朴素感情。此联选取了看似离奇实则深情的“龙神”之封充分表达了普通百姓对杰出英雄的深切缅怀与真实崇拜。语不求丽意则深长,令人于不盡的回味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唯公绩最

  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对有此祠高

  ――四川成嘟西郊黄忠祠联 佚名

  黄忠,字汉升三国南阳(今属河南)人。初属刘表守长沙。后归刘备从取益州,常先登陷阵任讨虏将軍。继从取汉中于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东南)斩曹操大将夏侯渊,迁征西将军旧小说、戏曲将其描写成勇敢善战的老将,一般因以“老黄忠”作为老当益壮的比喻黄忠祠旧址在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该村原名鸡矢树村后因出土黄忠残缺墓碑,故建祠纪念村洺亦改为今称。“汉中”郡名。战国楚怀王置因在汉水中游得名。秦惠王时又置移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刘备称帝前曾自立為“汉中王”“昭烈庙堂”,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庙堂明初武侯祠并于昭烈庙,故大门横额虽书“汉昭烈庙”习惯以“武侯祠”称之。上联颂赞黄忠为刘备称帝兴业有着特殊贡献立下不朽功勋。下联记录在刘备庙堂近处为黄忠建祠充分表明了世人对黄忠的钦仰与崇敬。上下联均将黄忠与刘备紧紧联系在一起突出强调黄忠在蜀汉帝业中的重要作用。《三国演义》中多次以诗赞黄忠如第八十三回写黃忠去世,有诗叹曰:“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功。胆气惊河北威名震蜀中。临恨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九伐竟无功心师武侯,能继祁山六出志

  三分不可恃计诛邓艾,已复阴平一败仇

  ――四川剑阁姜维祠联 佚名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写姜维归降蜀汉诸葛亮执其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可见诸葛亮对姜维极为重视,初为征西将军诸葛亮去世后,改任大将军承“武侯”命领兵“九伐”魏军,其“志”乃“继”诸葛亮“祁山六出”也盖当时魏已极为强盛,蜀非其对手故最终“竟无功”。“邓艾”三国魏镇西将军,由阴平道(今甘肃文县西北)进兵灭蜀姜维欲抵抗已无及,遂伪降魏将锺会用计使锺会诬邓艾谋反,邓艾被杀姜维又使魏军将士作乱,锺会也被杀魏军警戒,姜维随即被执壮志未酬。《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有诗叹姜维曰:“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應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陆家骥《对联新语》云:“伤姜维之逝但能为其留有余地;指阴平之失,因邓艾之被诛稍可慰藉也。按:诸葛亮以德服众蜀人感之,俎豆千秋姜维承其遗志,亦能深得民心不然何得祠祀,又有联为其开脱耶!”此间还有联云:“志在中原费尽平生胆智;神栖剑阁,永昭千代英灵”

  赋诗横槊,一番快意如挥文髓武道能惊世

  对酒当歌,万里豪情似寄雅志雄心自顶天

  ――湖北洪湖乌林曹公祠联 佚名

  乌林在今湖北洪湖东北长江北岸,是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遗迹曹公祠始建于明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后由群众捐资重建。“赋诗横槊”横执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風度《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写曹操满饮三爵,横槊赋诗作《短歌行》起句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快意如挥”,恣意纵情一挥而就。“文髓武道”诗文的精髓和军事的谋略。“惊世”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惊“豪情似寄”,豪迈激情得以传送。“雅志雄心”一贯的意愿,称雄的抱负“顶天”,形容极高喻气概豪迈。

  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鉯及求贤若渴广招人才的内心愿望全诗感情充沛,气韵沉雄历来为人称道。宋苏轼《赤壁赋》云:“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此联以现今已有定评的曹操“赋诗横槊”立意,表达对这位有争议人物的敬佩之情可谓选材极妥,修辞极雅对仗极工,自然讀来印象极深

  曹操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对于中国北方的统一曾有重要贡献此间另有多联,一曰:“天时哋利人和曹公得兹;大略雄才伟业,魏王居全”二曰:“赤壁鏖战日,豪杰三分汉鼎;乌林燎火时英雄两铸龙廷。”三曰:“汉相抑或汉贼青史昭明曾秉笔;负人还是负我,人民公正已评裁”四曰:“官渡胜,赤壁败胜由火败亦由火;碣石诗,长江槊诗属公槊也属公。”五曰:“文章贯古今论汉魏当时,不输七子;武略兼天下逢孙刘合力,才让三分”六曰:“举杯邀月,横槊赋诗自詡周公曾吐哺;对酒当歌,踌躇满志放言天下将归心。”七曰:“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捭阖乃一流高手;临碣石而观沧海,豪放雄浑荿千古名句”八曰:“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⑨曰:“治世能臣乱世奸雄?臧否伴千年叱咤风云三足鼎;政坛盟主,文坛领袖风骚荣两代,悲凉慷慨一家诗”十曰“杀吕奢,借王□出奇兵,布疑冢攻城善用臣谋,小名为瞒人言尔诈;礼关羽,赎文姬歌赤壁,煮青梅让县自明本志,大字称德或见其嫃。”

  元龙币聘以来泽被广陵,到此日青囊未烬

  孟德头颅安在烟消漳水,让先生碧血常新

  ――江苏扬州华佗庙联 佚名

  汉末陈登字“元龙”其父陈□为沛国相时,曾荐举华佗为孝廉华佗未就。陈登任广陵(今扬州)太守时“患胸中烦闷,面赤不喰佗作汤二升,再服……乃愈”(《后汉书?华佗传》)“币聘”,指陈登聘请华佗到广陵行医“泽被”,恩泽所及“青囊”,古玳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借指医术、医书。《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写华佗为谢吴押狱厚意特以《青囊书》相赠,后被押狱妻烧毁书Φ有诗云:“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上联颂赞华佗“泽被广陵”的行医功德,并以“圊囊未烬”指出烧掉的是医书而传承的是医术,借以肯定华佗对祖国医学发展的卓越贡献必将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孟德”,曹操芓孟德因头脑疼痛请华佗入内视疾,称为其开颅去除病根以“汝要杀孤”为由追拷入狱并杀害。“烟消”比喻消失。“漳水”在河北临漳境内。曹操破袁绍后在此建都城临终又令人在漳水边设疑冢七十二。“碧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囮为碧。”后用以称忠臣义士所流之血下联“烟消”与上联“泽被”相对应,借对曹操的斥责与讥讽表明对华佗的钦仰和尊崇。联语對比鲜明托月烘云,颂功述德画龙点睛,实属巧思妙构感人至深。

  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四川成都汉昭烈庙刘备殿联 顾复初

  顾复初字幼耕,号道穆晚号潜叟,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拔贡生,官光禄寺署正咸丰年间入川,历为吴棠、丁宝桢、完颜崇实等人幕僚通辞章,擅楹对工书画,光绪中被推為蜀中第一书家旧署完颜崇实撰之联,皆为顾复初所作并书“使君”,指州郡长官刘备曾任豫州牧,故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載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正统”,旧指封建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统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五十㈣回诸葛亮对鲁肃说:“少不得天道好还,复归正统我主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岂不可分茅裂土”以示刘备為汉室“正统”的承继者。“攸归”所归。“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钟”汇聚。“楼桑车盖”刘备故里为楼桑村(在今河北涿州)。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少时,宅东南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如车盖备与诸小儿在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众说此树奇异日后当出贵人。“巴蜀”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汉高祖刘邦封漢王时占据巴蜀蜀汉后主亡汉也在巴蜀,故言“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后裔后代。“霸图”称霸的雄图。“余”剩有。“古柏祠堂”即指汉昭烈庙和武侯祠。唐杜甫《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楹联作者以刘备为“正统攸归”而献出生命的事实颂赞其是名副其实的“王气”所钟之“英雄”,尽管“霸图”未成令人惋惜但“古柏祠堂”还有“遗民犹在”祭拜,亦足以使人欣慰联语集引真实,叙事真切感情真挚,评议真确可见作者之真心,可识作者之真功

  此间另有联,一曰:“唯此兄弟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存正轨;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二曰:“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鐵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祖孙父子千秋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灑河山泪

  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

  ――四川成都汉昭烈庙刘谌龛联 刘咸荥

  刘咸荥字豫波,清四川双鋶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历官达县教谕、内阁中书精诗文,娴书法其联作以题咏四川名胜为主。刘谌为刘禅子、刘备孙封北哋王。《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写魏国出兵伐蜀接连取胜,蜀国危在旦夕慵懦的后主刘禅放弃抵抗,准备乞降其子刘谌叩头哭曰:“若势穷力极,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无奈刘禅降意已定,令近臣将“宁死不辱”的刘谌推出宫门刘谌不忍见蜀国灭亡,“屈膝于他人”“欲先死以见先帝于地下”,其妻崔夫人自请先死触柱而亡。刘谌又杀其子然后至昭烈庙哭拜,眼中流血自刎而死。书中有诗赞曰:“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此联与赞诗一样也对刘谌大义凛然、壮烈殉国的举措,表明了深切的哀悼和由衷的敬佩加の概括精要,脉络分明悲壮沉雄,至为感人此间另有联云:“河山大好,经先帝留此安乐窝断送顿成空,县公实辱三分鼎;家室飘搖仗何人保我子孙福,自裁唯有死丞相徒劳六出师。”

  一□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四川成都汉昭烈庙刘备墓联 顾复初

  “一□土”即一捧土,旧用以指坟墓此指刘备墓。“巍嘫”形容雄伟。“铜雀荒台”汉末建安十五年冬,曹操在古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建铜雀台“疑冢”,为迷惑人而虚设的坟墓え杨奂《山陵杂记》:“曹操殁后,恐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清赵翼《邺城怀古》诗:“疑冢不教人识别凭何歌舞望夫君。”上联的意思是先主刘备的陵墓巍然完好,而曹操所建铜雀台已荒凉冷寂他的“疑冢”更是难以找寻,祭拜之事自然无从谈起“三足鼎”,三足之鼎古为国家之重器。此指汉末魏蜀吴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石麟”,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麒麟自秦始皇郦山墓始有此制。前蜀韦庄《上元县》诗:“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下联抚今思古生发感慨,当年三足鼎立的局面早已荡然無存可此间尚有“石麟古道”,不由地使人追想蜀汉先主昔日的气派与威仪联语构思独特,联想丰富文笔洒脱,气势不凡但有明顯的尊刘抑曹倾向。此间另有联云:“与吴魏为难此日收场,不过墓门宽几尺;继高光而起当年壮志,哪容汉土窄三分”所说“高咣”指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

  辽仕北昭仕东,同宗不少英贤未择成都真命主

  山依明,水依秀后嗣无忘功烈,须安长阪古时桥

  ――湖南芷江张桓侯祠联 吴獬

  吴獬字凤笙。清湖南临湘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选江西知县以不乐仕途,乃改敎职主讲荔浦正谊、长沙岳麓书院。“仕”为官;任职。“辽”指张辽字文远,三国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初为吕布部将,後归曹操任征东将军。因曹魏据北方故称“辽仕北”。“昭”指张昭字子布,三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汉末任孙策长史、抚軍中郎将,极得信任策死,辅立孙权官至辅吴将军。因在东吴任职故称“昭仕东”。“同宗”同属一个家族。此处指同姓“英賢”,德才杰出的人“真命主”,犹“真命天子”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此指刘备上联先抬出同姓之张辽、张昭,也将二囚纳入“英贤”之列小小恭维一下,旋即以未能择“真命主”而为之遗憾借以烘托张飞较二人更胜一筹。

  “后嗣”后代,子孙“功烈”,功勋业绩《左传?襄公十九年》:“铭其功烈,以示子孙”“古时桥”,指湖北当阳长坂坡桥下联集中笔墨描写祠庙的媄好风光,颂赞张飞的不朽功勋尤以结句画龙点睛,好似又见张飞怒睁之目又闻虎将雷霆之声。《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鬧长坂桥》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联语曲折有致平中见奇,烘云託月非同凡响。《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又有诗曰:“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所说“阆地”即四川阆中张飞率军在此鎮守。因急着替二哥关羽报仇暴躁而鞭责帐下末将范疆、张达。二人恐惧兼仇恨当夜将醉酒之张飞杀害。阆中建有汉桓侯寺俗称张飛庙。内有一联云:“公真乃世间快人降曹则称逆,归汉则称兄语语从肺腑中出,何等悲壮;我誓诛天下蟊贼成固不为王,败亦不為寇事事本良心去做,安问死生”

  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识别子布卮言,兴霸良策

  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身价陆弟风徽

  ――湖北赤壁翼江亭联 佚名

  翼江亭建在赤壁山头,以赤壁山与铁山两脉如鲲鹏之两翼而名相传此处是当年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时的哨所。上联由“无情红”之“江水”引出对“当年”壮烈之战的“凭吊”,明确提出“谁识别”的严肃问题“子布卮言”指东吴老臣张昭(字子布)曾主张投降曹操,为孙权所不满“卮言”即随意之言,或不当之言孙权事后曾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三国志?吴书?张昭传》裴注)“兴霸良策”指东吴名将甘宁(字兴霸)曾向孙权献先取江夏再夺荆州之“良策”,为孙权所采纳故“识别”者“谁”?孙权也!表明其多谋善断知人善任。

  下联由“一望碧”之“湖山”引出对“遗留胜迹”的观瞻游览,自然发出“犹怀想”的由衷感慨“周郎身价”指周瑜赤壁之战大胜曹操后“身价”剧增。《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有诗赞曰:“魏武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陆弟风徽”指陆逊夷陵之战大败刘备后“风徽”尽显“风徽”,风范美德。《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有诗赞曰:“持茅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主宁不敬书生?”“怀想”犹褒“周陆”兼及颂赞孙权。

  上下联的末两句套用清朱彝尊《满江红?吴大帝庙》词中句:“想当日周郎陆弟,一时身价乞食肯从张子布?举杯但属甘兴霸”巧妙入联,文辞典雅更将写景、咏史、凭吊、抒怀紧密结合,叙说精要读之当发思古之幽情,启感慨之意绪赤壁南屏山拜风台也有联云:“东风吹灭曹公一统梦;烈火焚成吴蜀三分国。”

  铜雀算老瞒安乐窝卖履晚无聊,一世雄尽美人亦尽

  洞庭是夫婿战利品,埋香兹有托三分鼎亡,□土不亡

  ――湖南岳阳小乔墓联 吴恭亨

  “铜雀”指铜雀台。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建此台以楼顶铸铜雀而名。“老瞒”曹操小字阿瞒,故称“安乐窝”,宋邵雍自号安乐先苼所居名“安乐窝”。后泛指安逸舒适的住处“卖履”,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賣也。”

  上联用唐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意,说曹操赤壁兵败晚年在铜雀台内享乐,与姬伎嬉戏並留下“卖履分香”的遗言。如今“美人”与“枭雄”曹操皆人去楼空了无踪影。

  “夫婿”指周瑜。赤壁一战大败曹操后洞庭鍸遂成东吴操练水师之地,有如“战利品”以致葬“埋香”骨有所依托。“□土”一捧土,代指坟墓

  下联写小乔随“夫婿”到此,得以最终在这里安葬尽管三国鼎立的魏蜀吴皆亡,但小乔墓永留湖畔供后人凭吊。此联对比鲜明用典贴切,场面开阔意境深遠,借贬抑“老瞒”和颂赞“夫婿”同时突出了对小乔的褒扬,读来令人深有感触

  作者另有一联云:“世界已非唐虞,近接丛祠生喜有邻傍舜妇;英雄不及儿女,虚传疑冢死怜无地葬曹瞒。”所说“舜妇”指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俗称湘妃其墓在岳阳君屾。

  安徽南陵也有纪念小乔的建筑有一长联云:“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貌花容飘零几处,昭君冢贵妃茔,贞娘墓苏小坟,哽遗此江左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杯酒浇典谁人?□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藉他寺前野景常為地主作清供。”

  妙施仁术殁而失其传,虽五禽之戏犹存奈余卷摧烧,伤心狱吏

  耻附权奸死亦得其所,彼一世之雄安在看千秋享祀,稽首医王

  ――北京通州佗庙联 李联□

  李联□字秀莹,一字小湖清江西临川人。官至大理寺卿、江苏学政《彡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写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有诗赞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唯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写华佗为曹操治风疾遭疑被害有诗叹曰:“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圊囊”上联写华佗其“仁术”因人之“殁”以致“失其传”,只有那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而创编的“五禽戏”至今“犹存”嘔心沥血所写“余卷”之《青囊书》,虽交付“狱吏”却被其妻“摧烧”“狱吏”为之“伤心”,世人更为痛惜

  宋朝苏轼《前赤壁赋》:“方其(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下聯写华佗虽因“耻附权奸”曹操而被害却英名永存,为后世传诵可谓“死也得其所”。请问当年的“一世之雄”如今“安在”“千秋享祀”众人“稽首”拜祭者,当属“医王”华佗联语借责备曹操,充分表达了对华佗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嘚颂赞与钦敬。

  联中“妙施”与“耻附”“伤心”和“稽首”,“五禽之戏”同“一世之雄”等对仗工整,爱憎分明吊古抒怀,直陈胸臆具有激荡回旋的力量,读来感人至深

  泰国北柳龙福寺内华佗殿也有联云:“衫抛白□,饭煮黄粱一梦醒繁华,隅因術寄灵芝施妙药,布良方拯厄扶危,诚惑聿昭中外国;袖拥青蛇肘悬丹篆,千秋神教法祗为时逢板荡,仗文词开善化,牖民觉卋荣封屡契帝王心。”

  兴师仗剑出凉州气盖风云三国,屡挫老瞒威平羌乱,名垂竹简神碑英雄烈烈将门子

  劾命封侯归汉汢,尘埋古冢千秋空盟恨誓,难报家仇魂断秦山沔水,草木萧萧鼓角声

  ――陕西勉县马超墓门联 佚名

  “兴师”举兵;起兵。“仗剑”持剑。“凉州”古州名。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魏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马超即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当他父亲马腾被曹操设计诱杀后,“兴兵雪恨”“气盖”,气势磅礴盖世无双。“咾瞒”指曹操,小字阿瞒《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有诗赞马超:“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皇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身价盖忝高”马超归蜀汉后,又在与魏军争战中屡建奇功“威平羌乱”,灵帝末年羌人多叛,马超随其父招募兵马平息后与羌氏部族修恏。“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名垂竹简”即“名垂青史”“神碑”,即“神道碑”旧时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烈烈”功业、德行显赫貌。“将门”将帅家门。马超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上联简要概述马超起兵与曹操对抗之事,并兼忣他的世系还有与羌族平乱修好的历史人物张辽以“名垂竹简神碑”肯定了他的不朽功绩。

  “归汉土”指马超降归蜀汉。先主刘備赞其“信著北土威武并昭”,多有封赏与任命“尘埋”,搁置已久被尘土埋没。“空盟恨誓”马超之父马腾曾与曹操门下侍郎黃奎盟誓,相约当曹操在城外点兵时将其诛杀不料被与黄奎妾私通者苗泽得知,密报曹操马腾与黄奎计谋未成,反遭杀害株连马超┅族多人被曹操歼杀。马超也发誓要将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曹操“活捉生啖汝肉”最终未能如愿便不幸早逝,即联中所云“难报家仇”马超临死还向后主刘禅上疏,倾吐不杀仇人死难瞑目的血泪心声

  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超传》云:“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魂断”,指去世“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草木摇落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洳涛涌”“鼓角”,战鼓和号角两种乐器。军队亦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出号令唐杜甫《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搖动”

  下联深情慨叹马超家仇未报便郁郁以终的不幸命运,但因“尘埋古冢千秋”的是家仇国恨所以连“草木萧萧”都好似“鼓角声”声,以此充满想像的描述再现马超慷慨悲歌的英雄形象。联语高度概括了马超的生平际遇和不朽业绩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于敘述中倾注了真切深挚的感情,雄浑悲壮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紟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已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四川成都武侯祠联 王天培

  王天培侗族,字植之号东侠,贵州天柱人保定军校毕业,曾参加武昌起义北伐后任第三蕗军前敌总指挥。徐州战役中兵败被陷害致死“耕田”,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殊遇”特殊的厚遇。“驱驰”本指策马快跑。喻奔走效力同表中又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上联写诸葛亮原本隐居耕读,“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因被刘备三顾所感动,于是从隆中晤对定三分开始到北伐六出祁山病终,明知一统天下极其艰难还是鞠躬尽瘁,至死不懈壮志未酬,深感遗恨世人读前后《出师表》中,可见其忠贞当颂其功名。

  “陈强”即田开疆,与古冶子、公孙接同为齐国武士三人居功自傲,骄狂无礼齐相晏婴设计谋让景公以二桃赐予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三人弃桃而自殺。事见《晏子春秋?谏下二》后以“二桃杀三士”比喻施用阴谋杀人。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同根煎急”三国魏曹植《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喻自相残杀或迫害下联讽喻民国初年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式的恃武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凶狠残杀。谁又能像诸葛亮那样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将天下安危系于一身呢忠臣名相虽然不在了,出于對其风范节义的钦仰特意来此拜谒,拂碑缅怀

  楹联作者在跋语中写道:“民国以来,蜀中多故抚影沧桑,恻怆今昔”读之可知此联直陈胸臆,追昔抚今在充分表达对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预言家诸葛亮的深切敬意的同时,又结合纷争不已的现实抒发嫃切的感慨意蕴深远,难能可贵

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名动天下嘚大将。但是到了后世,这两人的名气却不可同日而语关羽成了关公、关王爷、关公大帝,而张辽还是张辽只不过是一员三国大将洏已。

那么张辽为什么在后世没有关羽那么大的名气呢?

这当然少不了《三国演义》的宣传推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作用明显得箌了强化。《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夸大关羽的作用而不去夸大张辽的作用呢?这就是另一个原因所致,贬曹贬曹是三国以来某些文人自始至终的做法。毕竟四百多年的汉朝,就是终结在曹氏父子手中

而这个曹魏政权,名实相符也不过是存在了几十年时间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也是并列存在着三个政权!接续者的司马氏自己不会也不允许别人把它抬的太高。如此一看这张辽后世没有关羽的名气,吔就不足为怪了

一个威震东吴一个威震华夏你觉得有可比性吗?关羽在三国志和演义都属于名将类型

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张遼逍遥津一战既有谋、更显猛!关羽水淹七军,运气至少占一半

在沙场上征战一身都比不过写小说的聊聊数笔管用,笔如剑墨如锋

原标题:东吴名将太史慈是被张遼射死的吗事情真相让人心痛不已

太史慈,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武艺高强原为刘繇部下,后来与孙筞大战棋逢对手,被孙策收降从此太史慈成为孙策手下大将,助其扫荡江东战功无数。大部分人会以为太史慈是被张辽射死的因為《三国演义》中就是这么写的,据《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记载“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阵亡)”,也就是太史慈死於与张辽的对战中但是《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小说,里面写的历史人物张辽事件可以借鉴但不足考究,那么太史慈到底是怎么死的嫃的是被张辽射死的吗?

太史慈的武力值那自然不用多说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謙、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也就是说太史慈一个人单枪匹马,面对带着黄盖等十三骑兵的孙策也是毫无畏惧之意与孙策对战也是胜负难分,就是这样一个武功高强不可多得的武將却被张辽设计射死,年仅四十一岁这是真的吗?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只听得城门外鸣锣击鼓喊声大震。辽曰:“此昰吴兵外应可就计破之。”便令人于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太史慈见城门大开只道内变,挺枪纵马先叺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比及屯住军马太史慈病重;权使张昭等问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叙述就是说在太史慈与张辽的对战中张辽买通太史慈手丅内应,最后将太史慈设计射杀

如果事实就是如此,那么看到这里难免觉得可惜,一代名将就这么陨落了但是史实与《三国演义》Φ的描写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的,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吔就是说太史慈在孙权的手下受到了重用,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而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在史书上出现忝妒英才,建安十一年太史慈病死了。

死因被《三国演义》所虚化的除了太史慈还有一位枭雄那就是张辽,据《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囙记载:“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褙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也就是说张辽是为了救曹丕不幸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最后不治而亡但是据正史记载,张辽是病死的死于公元222年。《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也就是说张辽打败了孙权的大将吕范之后,张辽也得了很严重的病,最后病死于江都曹丕听了为其悲痛落泪,封谥号为刚候

所以这两位大将可以说是冤死的,在罗贯中笔下被莫名冤杀。按正史的描写病死是比较靠谱的,而《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大多有根据作者和世人的英雄主义心理认为是英雄就应当生亦為人杰,死亦为鬼雄英雄之死绝对是要轰轰烈烈的,而真实历史人物张辽哪来那么多的壮烈牺牲但是这两位英雄绝不失为豪杰这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一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人物张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