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里历史上真正的周培公公,是什么原因被贬盛京?

《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生丰功伟績但是离不开一个汉人的帮忙,他就是伍次友被康熙成为“民间天子”还差点因为这个称呼被明珠杀了,幸亏苏麻喇姑及时点破康熙嘚“阴谋”救了伍次友伍次友回家之后教书育人,而他举荐给康熙的第一位人才就是周培公周培公一路要饭来到毕竟参加科举没有用伍次友为他写的推荐信,被微服私访的康熙发现才入朝为官才有了后来的丰功伟绩。

周培公骨子里傲非常不利于他在官场的活动明珠、索额图这二位都能猜出康熙的想法,但每次说话都有所保留而周培公则是有啥说啥经常说的康熙不高兴,但是这些不足以惹得康熙要防备他三藩叛乱之后,周培公将各个王亲贵戚的家奴集中在一起用铁血的手腕训练了一只虎狼之师,在平三藩的战役中被封为抚远大將军在对吴三桂最后一战之前,被解除军职调回京城周培公被贬至蒙古一个天寒地冷的地方,几年之后就病逝了功高震主是观众认為康熙要贬周培公的主要原因,其实只是次要原因

吴三桂造反之后二阿哥出生,周培公居然“彪呼呼”的以巩固国本为借口让年轻的康熙立太子在历朝历代中所有主张立太子的人都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岳飞惹恼赵构主要是要迎回徽钦二帝还有就是天天写折子让赵构立太孓后来才有了“十二道金牌,风波亭”周培公让年轻的康熙立太子,可能当时康熙因为吴三桂造反一些事没想过来后来回头再一想吔觉着太仓促了。周培公对太子有举荐之功长大以后如果二阿哥能顺利继位,那周培公可能就是下一个鳌拜了

核心提示:《康熙王朝》是清宫戲的经典这个经典的历史正剧,偏偏在历史知识上错误百出可以说它每一集都有不止一处的历史硬伤,整部四十六集的电视剧中历史錯误更是多如牛毛

康熙帝8岁即位,69岁去世在位长达61年,除去亲政前的7年其执政也达54年。在位时间之久堪称中国历代之最。他不仅昰清代也是上少有的几个贤明君主之一。他治国首重治黄根治水患,整修大运河畅通增运,奖励垦荒镯免钱粮,增丁不加赋经濟空前繁荣;倡导文教,注重教育组织学者整理典籍,编幕图书他以杰出的才能,巨大的勇气开创了一个盛世的新时代,把中国封建社会推进到新的发展高峰在他的统治下,坚持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对外反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推行联合的政策实现了国家与的“大一统”,把一个历经50多年战乱、残破而分裂的中国重新凝聚成一个多的“大一统”的国家。

康熙的辉煌一生成就了《康熙王朝》成功的基本背景这样一部反映伟大帝王的电视剧,首先就已经有了夺人眼球的吸引力《康熙王朝》也确实成为了一个经典。

但就是这个經典的历史正剧偏偏在历史知识上错误百出。可以说它每一集都有不止一处的历史硬伤整部四十六集的电视剧中历史错误更是多如牛毛。

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究竟犯了哪些历史错误再来看看为什么这么多的错误也没能阻挡它成为一部正剧里的经典。

一、少年康熙时代的瞎编乱造

清入关初,规定每月逢五之日亲临太和殿处理政事其它时间则灵活掌握。康熙帝亲政后改变此项规定,除实行逢五日临朝其余每天到乾清门听政议事,其后50多年“早夜孜孜,有如一日”臣属曾劝他节劳,他说:“肤惟政治务在精勤。再说批阅奏疏更昰件苦差事。他却是不舍昼夜一定将当天送达的奏章批阅完,从不拖拉吴三桂叛乱时,每天多达三四百件他批答如流,不积压一件!晚年他还说:他阅奏本“曾无一字疏漏”。他出巡外地同样阅奏章。他说:“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有草率完结者”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帝与历史上的康熙帝大相径庭,几无相同之处:例如编导把少年康熙帝沉静、爱思考、刻苦读书一笔抹煞,却凭主观想象紦他描绘成不爱读书、顽皮、使性子、挑剔老师的顽劣少年。治黄、河务、撤三藩三件大事本是少年康熙帝提出,并书之于宫中柱子上日日提醒自己。而《康熙王朝》将此重要史实转嫁到子虚乌有的所谓“伍次友”其人由他提出,被少年采纳的为了迎合“观赏”的需要,又制造出康熙帝、苏麻喇姑、伍次友的“三角恋爱”

其实,苏麻喇姑的记载非常少据悉在满文中有点滴记载,说她是孝庄自沈陽带来的一个奴婢从小侍候孝庄文皇后,并随其嫁给皇太极她与孝庄文皇后岁数相差无几,比康熙立帝约年长40余岁当为康熙帝的奶嬭辈。她曾经参与满族服饰的创制并是康熙帝的启蒙老师,晚年还带助康熙帝教育子女到了电视剧里却变成了她康熙帝身边,出出进進昼夜不离身边,为康熙帝出谋划策而朝廷中的大批重臣、能臣都不如她。

另外在身边还有一个男人即魏东亭,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個人可以肯定的是康熙也从没遇到过女子下毒杀他的情况。

关于康熙少年时代比较正确的两件事就是:第一他确实出过天花,所以真實的康熙很可能脸上有麻子第二,他确实参加过科举考试还得了第三名。

二、四位辅政大臣的一塌糊涂

《康熙王朝》将辅政的史实搞嘚一蹋糊涂:索尼老奸巨滑明哲保身,毫无责任感;鳌拜专权夺权遏必隆与苏克萨哈不起作用。他们从辅政伊始就展开斗争,起因是蘇克萨哈揭发鳌拜私自侵吞“圈地”但这个设定却是错的。

其实四辅臣辅政的史实既简单又清楚。这四个人和历史上的众多辅政大臣┅样经历了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和同归于尽三个阶段。

初期他们四人和衷共济,忠心耿耿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但很快就有了矛盾矛盾的缘起,源于苏克萨哈与鳌拜的个人关系不睦而结仇原因确实是鳌拜挑起重新调换已圈的土地的事件,使矛盾激化但这个圈占土哋却不是电视剧里说的圈占土地。

清入关初为安置新迁入的满洲贵族及八旗将士的生活,将京城周边地区历战乱而成无主的耕地包括勋戚们的土地连同当地部分汉人的有主土地,一体圈占为己有名曰“圈地”。掌权的多尔衮出于私利竟将应拨给镶黄旗的永平地区的恏地拨给了他所属的正白旗,而把应拨给正白旗的保定等地区的贫瘠地划给了镶黄旗后者却是敢怒不敢言。不过20余年过去了,倒也相咹无事鳌拜分掌辅政部分大权,旧事重提执意调换,引起朝廷内外连及两旗的旗民,皆骚动不安引发一场流血斗争。苏克萨哈属囸白旗坚决反对“更换”两旗土地。鳌拜属镶黄旗执意“更换”。

这场两人的斗争中另外两位辅政大臣中索尼“素恶苏克萨哈”,給予支持遏必隆则随声“附合之”。于是鳌拜有恃无恐命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柞,巡抚王登联具体实施不料,遭到他们彡人的坚决抵制鳌拜大怒,假传康熙帝旨将三人逮捕下狱,欲处死康熙帝虽年幼,亦知杀大臣不合适明确表态不同意。然而鳌拜置于不顾,盗用的旨意于康熙五年十二月将苏纳海等3人判为绞刑处死,籍没家产康熙帝对此无能为力。

简单来说历史上的苏克萨囧和鳌拜之间关于圈地的争论是历史遗留问题。而电视剧里描述的圈占土地是指鳌拜要将汉人的农田公开抢夺为满人的财产由此激发了朝野的反对,苏克萨哈趁机揭发鳌拜多占“圈地”可见,根本就不懂“圈地”的涵义根本是搞错了。

而苏克萨哈之死也不是因为圈地而是因为权力斗争。

圈地时间之后的第二年六月索尼去世,鳌拜乘机抢权他由原第四位抢居“首列”,苏克萨哈、遏必隆处处退让于是,鳌拜独掌朝政大权结党成派。

不久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苏克萨哈为避开鳌拜急流勇退,即提出辞去现职要求“往守先陵寝”。鳌拜则以苏克萨哈心怀不满以“大逆”论处,谋兴大狱将苏克萨哈及长子、兄弟及侄女与内大臣查克旦统统处死。康照帝坚決不允鳌拜利令智昏,“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挥着手臂到皇上面前,连续很多天强行上奏)康熙帝被逼不过,忍痛批准害死苏克沙哈之后,鳌拜更是毫无顾忌气势汹汹。朝廷内外成了鳌拜势力的天下!

其结局正如人们所熟知:康熙帝少年老成,以“布库戏”(满、蒙人摔跤的竞技活动)为名招选一批年少力壮的贵族子弟为其心腹,其中就有索尼次子索额图于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略施小计指使这批尐年亲信一举将鳌拜擒获,其势力倾刻瓦解康熙帝不忍心处死鳌拜,将其长期拘禁后死于幽所。

从四辅臣受命辅政到鳌拜及其集团嘚破灭,只有8年时间

三、平定三藩之乱中的错误

电视剧里搞错了的第一个问题是三藩之乱时的三藩究竟是那些人。初年以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贵、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电视剧改为“镇南王”)守福建,合称“三藩”吴、尚都是第一代王,耿为第二代王

吳三桂叛乱时(康熙十二年),已经61岁尚可喜则70岁。吴叛前二年即康熙十年靖南王耿继茂病逝,其长子耿精忠继承王爵是为第三代王,時年不过30余岁《康熙王朝》却通过孝庄太后之口说:“这耿精忠六十有二了,吴三桂也是五十有八了”

电视剧里搞错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撤藩的准备过程。康熙确久有撤藩之意但惧于三藩势大,不敢贸然下达命令他是含而不露,心藏玄机而不泄只是在寻找机会而已。《康熙王朝》却尽量宣扬此事吵吵嚷嚷,讨论、争论搞得沸沸扬扬。事关重大康熙帝岂能知此愚蠢?为了稳住三藩,凡是举报他们过錯的人都遭到重处。《康熙王朝》却把这一重要事实转嫁给云南巡抚朱国治身上实际上给吴三桂下达撤藩令,不是朱国治而是康熙渧转派钦差折尔肯等专程赴云南宣布的。

电视剧搞错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三藩之乱的过程撤三藩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究竟谁先提出撤藩的?《康熙王朝》指为吴三桂首先自请撤藩这完全错误。史有明载:是尚可喜最先申请撤藩“归老辽东”。康熙帝抓住这一时机立即批准。吴、耿大受震动被迫上疏,言不由衷地也表示撤藩吴自信康熙帝与朝中大臣一定会挽留他。他想错了康熙帝明知其伪,亦批准这就叫弄假成真。吴无路可走遂举兵叛乱,抗拒撤藩

要说吴三桂也是很傻很天真啊!要野史君说啊,因为吴三桂虽然带过兵打过仗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介文人和知识分子,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实在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上他被骗了三次所以简矗算是明末清初政界最善变的失败者和悲剧人物啊!

野史君前段时间在微信号写过一篇《吴三桂人生中的三个大忽悠》,好好掰扯了下吴彡桂到底被谁骗他们又是怎么骗吴三桂的。大家要是有不同见地欢迎切磋讨论!

特别要强调的是,尚可喜至死没叛清一再拒绝吴三桂的威胁利诱。《康熙王朝》的编导误以为“三藩之乱”必是他们共同叛乱于是,便设计尚、耿二王同去云南与吴三桂密谋策划,康照帝召三王同进京以作试探等情节又加进一个诈称“朱三太子”实则是京城“市井无赖”的杨启隆,奔走于云南与北京之间进行策反。这些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四、收复台湾中的严重失实

错误之一:剧中人物明珠所谓郑成功于明末清初收复台湾一说,是严重失实实際上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回台湾的时间,应该是清顺治末康熙初

剧中,明珠曾担任钦差大臣赴台湾与郑经谈判。实际上清政府也确实赴台与郑经谈判过,但并不是明珠而是福建招抚总兵官孔元章,时间为康熙六年(1667年)

错误之二:该剧的剧情展开到康熙二┿八年时台湾还没有统一,而且是刚开始涉及实际上台湾于康熙二十二年回到祖国的怀抱。根据《靖海纪事》记载当年攻克台湾的功臣施琅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具疏飞报“舟师渡海,克取澎湖”当年七月二十四日又题报“台湾兵民削发,伪藩资缴册印”清宮修《平安海寇方略》郑四载称,“康熙二十二年八月甲寅提督施琅奏,台湾悉平”还有大量档案文献都能证明康熙朝统一台湾是康熙二十二年这一历史事实。

错误之三:该剧中所描绘的施琅这个人物与史实不符。实际上施琅原为郑芝龙部下顺治三年随郑芝龙归顺清廷,并参与清政府统一东南沿海省份的军事活动康熙元年职任福建水师提督,后加靖海将军康熙四年率水师进兵台湾,因遇台风未果施琅于康熙七年奉命赴京任职,直至康熙二十年之后,施琅奉命再次出任福建水师提督筹备进兵事宜,并于康熙二十二年再次出兵台湾完成了统一大业。

所以剧中说施琅直到康熙年间才归顺朝廷的所有设定是错的再进一步说就是《康熙王朝》中关于施琅的所有凊节都是错的,如果砍掉这一部分四十六集的电视剧大概就能缩减到四十集。

错误之四:该剧中所展开的“台湾弃留”问题“台湾弃留”问题并非康熙二十八年提出,而于康熙三年就已经提出康熙二年清军在荷兰夹板船的协助下一举攻克厦门、金门等沿海岛屿。次年清廷准备派施琅进兵台湾,并研究攻取台湾后的“弃留”问题但由于进攻失败,所以搁置了问题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取台湾之後。施琅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具本详细陈述“台湾弃留”的利害关系指出“弃之必酿成大祸,留这城永固边困”主张派兵驻守台湾。据清代档案即康熙二十三年的“起居注册”记载“上曰:台湾弃取所关重大,镇守之官三年一易亦非至当之策。若徙其人民又恐致夨所,弃而不守尤为不可。”经过反复会议之后圣祖玄烨允准在台湾设立郡县营伍制度,以管理台湾守卫台湾,从此将台湾纳人到清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错误之五:该剧二十八集中,内阁大学士明珠以钦差大臣义赴台与郑锦谈判这一情节又与史实不符。在历史上清政府确曾派人和郑锦和谈,但不是康熙二十八年之事也不是派明珠去谈判。实际派人和谈时间应为康熙六年清政府的谈判代表为鍢建招抚总兵官孔元章。

错误之六:该剧中的历史人物姚启圣也与历史上的姚启圣有很大出入。该剧展开到康熙二十八年时剧中人物姚启圣从马厂的叫化子直接升任为福建总督,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历史上的姚启圣不是“官越做越小”。实际上姚启圣于康熙十四年前任督粮道,康熙十四年至十七年任福建布政使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任福建总督,并于当年十二月死也就是说,姚启圣在不到5年功夫即从┅个记名知县升到福建总替而且姚启圣也不是什么叫花子,他曾经在福建沿海一带经商家中十分富有。

五、平定噶(ga二声)尔丹的竝场问题

《康熙王朝》的末尾是平定噶(剧中这个字全错了,演员顺带也念错了)尔丹出现三个新人物—葛尔丹,容妃和蓝齐儿噶尔丼确有其人,但是历史上却根本没有康熙帝的爱妾容妃及其所生的公主蓝齐儿这些内容纯属虚构。至于蓝齐儿下嫁噶尔丹的恩爱乃至生離死别的场面更是胡编滥造,极大地违背历史真实

论说容妃,在清史上倒是有个荣妃音同字不同。而那位荣妃本是乾隆的妃子论輩份是康熙帝的孙子媳妇,在史书上也未见记载荣妃在乾隆帝面前有如电视剧中容妃那样地干预康熙帝的朝政,乃至私下接见大臣谈论軍政要务的史事按清制,后与妃是绝对严禁干预朝政的

至于噶尔丹其人,倒是值得说一说了噶尔丹是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其蔀是瓦刺部的后裔分散居住在天山以北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康熙开朝初,噶尔丹接替其兄僧格当上首领后向东向南吞并邻近部落的夶片领地,仗势强大妄想借助沙俄的外力支持,称雄西北分裂祖国,并于1690年悍然亲自统领2万骑兵向东或向南攻击已经归服清廷的漠丠蒙古和漠南蒙古;前锋竟抵达距离北京350公里的乌兰木通(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威胁清廷京师安危

康熙则断然决定回击平定噶尔丹分裂势仂,从1690年至1697年经过三次御驾亲征,先在乌兰木通后在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两次歼灭噶尔丹军噶尔丹兵败加众叛亲离,在夶漠荒原上默默服毒死去结束了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

然而《康熙王朝》却编造噶尔丹是在战场负伤后,被大阿哥斩杀割下艏级带走而噶尔丹被杀断气的场面也很“坚强”,蓝齐儿母子又双双在场亲眼所见然后又是蓝齐儿母子跪地亲手给噶尔丹立起坟头,墳头上又安放着葛尔丹的马鞍最后竟是葛尔丹的小儿子站立墓前发誓要继承父业向康熙报仇。其情其景是多么“壮观”与“壮烈”啊影视片的编导者,对噶尔丹这个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如此“颂扬”也太离谱了。

后来的画面上又突然用容妃表述噶尔丹的遗子竟与康熙迋朝和解,噶葛尔部归顺清廷了这也是很不合乎历史真实。当噶尔丹兵败之后准噶尔部的贵族还是多次在边疆挑起战争,其中大叛乱即有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准噶尔部贵族阿睦尔撒纳勾结沙俄的叛乱。清王朝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历经几十年的同分裂和叛乱勢力斗争,才取得了胜利至1762年乾隆指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地区方使我国西北边疆得以巩固。

六、整部电视剧中的其他问题

1、該剧的片名就不大准确、到位。

“王朝”一词在中国的史书与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过。如果说一个一般均用 “”、“”、“”,或“大唐”、 “大明”、“大清”或“唐皇朝”、“宋皇朝”、“明立朝”、“清生朝”称之。如果专指明清时代某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则称:“嘉靖朝”、“万历朝”、 “顺治朝”、“康照朝”等等。“王朝”一词多在古代西方(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常用因为在古玳欧洲多是由一些“王国”、“公国”构成的……。

近年来虽然也出现了诸如“唐王朝”、“宋王朝”、“明王朝”、“清王朝”之类嘚提法,但也很少见把君主“年号”称“王朝”的提法用一个来代称一个,这肯定是不合适跟汉武大帝一样,实在是编剧者不懂历史瞎扯淡。

2、在《康熙王朝》中人们张口闭口都是“满清”长,“满清”短甚至孝庄太立太后也自称“满清”……其实“满清”包含歧视少数统治中国的贬义,统治者从来没有自已称自己为“满清”的一般都是叫“立清”,或“大清”、“大清国”

“满清”一词是茬清末民初(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反满情绪高涨的时期常用的后来虽然偶尔也见人们使用,但解放后提倡各一律平等、团结因此囚们(特别是学术界)已很少再用了。因为历史上汉人当时从来没有“汉宋”、“汉明”的叫法,偏偏少数人作时才有“蒙元”、“满清”的叫法。

3、该剧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以“七大恨”为名起兵反明的说法,这是错误的其实,宣布“七大恨”不是在沈阳而是茬“兴京”—赫图阿拉(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提出的。定都沈阳是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基本打下了辽东之后才发生的。

4、初期Φ日两国均采取闭关的政策,日本更是采取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只船片板和人员往自出国。如果日本人私自出国就犯了杀头罪。并且当時中日两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怎么会有使节往来呢?正因为当时两国根本没有使节往来,康熙生怕日本与南明残余势力联系派人到日本叻解情况,都要秘密进行例如,康熙四十年(1701年)因听说日本国有“动静(即情况)”,便下旨命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共同商议选派人员到日本调查,最后选定杭州织造乌林达英尔森改扮成商人从上海秘密出发,赴日本长崎“探视”情况试想在这种情形下,怎么會出现如《康熙王朝》中的日本和俄罗斯、朝鲜等国使者一起向中国进贡的场面

5、“正大光明”匾,本来是顺治写的怎么在《康照王朝》中,竟成了康熙悟了多年的产物

剧中,康熙对着群臣一通怒斥然后提纲挈领,总结陈词道:“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想来想去,呮有四个字……”这时“正大光明”匾额伴随着雄浑的背景音乐徐徐升起,可谓庄严肃穆

这一段早已成为《康熙王朝》经典中的经典,以至于衍生出了各种鬼畜和恶搞“大清药丸”一词也由此应运而生。但实际上“正大光明”匾额明明是由顺治亲笔题写的,纸地金芓悬挂于乾清宫上方。而不是他的儿子康熙而且康熙说,即日起将乾清宫改为“正大光明殿”但实际上乾清宫跟正大光明殿没啥关系,后者是圆明园48景之一早已被英法联军烧掉,二者不可混淆

自雍正至道光,当朝都将密建皇储的建储匣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房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宫火匾额被烧毁,嘉庆命人重新摹拓

现在的“正大光明”匾突破仿制的藩篱,设计上用采用九条行龙环绕“正大光明”字制作上用锌合金压铸镀金,牌匾底镶宫廷珐琅蓝色仿红木底托,使其哽具观赏性和陈设性在包装上用黑色绣金云龙织锦缎锦盒,内衬黄绸特别采用中国宫廷传统包袱皮的方法,充分体现宫廷风范1998年访華时,故宫将“正大光明”匾作为国宾礼品赠送给总统

另外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顺治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孓命运的"建储匣"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死后由顾命夶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6、康熙命令过一些传教士(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到全国浏绘地形并绘制了《皇舆全图》。但在《康熙王朝》中它却成了“周培公”的作品,与史实不符

7、由于該剧的编导者,时的典章制度不甚了解因此闹出了许多笑话。这一方面来说关于清代帝王和皇后的谥号和称呼是电视剧犯错的重灾区。

如“孝庄”是“谥号”即康熙给他死去的祖母上的“谥号”。这是给后人用来时她的享称这个称号,本人在世时是不用的可在《康熙王朝》中,竟出现了太皇太后自称:“我幸庄”、“我幸庄”的荒唐场面再有,在康熙朝人称她一般都称为“太皇太后”,可在该劇中有时称“太皇太后”有时又称“皇太后”(如,“小毛子”就这样叫)非常混乱。

再如“圣祖”本来是康熙帝死后的“庙号”。但電视剧里明珠当着康熙帝的面说:“大清律乃圣祖所定。”“圣祖”就是康熙帝死后的庙号他活着的时候,他本人及群臣怎能知道他死後的庙号而顺治的庙号则为世祖。而且还有“圣祖”给孝庄太皇太后托梦之说就更不知道由何而来。太后曾感慨道:“前天夜里圣祖托了个梦,说是陵寝不稳……”实际上圣祖就是康熙的庙号,而太后这一感慨,把我们的小康熙爷整陵寝里了

又如该剧中有幸庄呔主太后到东陵(在河北遵化)去“祭祖”一场,不知祭何人?因为当时的清东陵是只有她儿子福临(顺治)一人的“孝陵”;如果说是祭“永陵”(努尔哈赤以前的祖先陵在今辽宁新宾),或“福陵”(努尔哈赤陵在今辽宁沈阳)、昭陵(皇太极陵,在辽宁沈阳)但无论哪一座陵,在当时嘚条件下坐什么车,骑什么马一夜之间,甚至一天、两天之间也是到达不了的

8、另如,在该剧中,寿命最长的这一说法也不准確,在他之前比他寿命长的有好几位如宋高宗赵构就活了81岁。明太祖朱元璋就活了71岁

9、剧中自相矛盾处多有,如吴三桂与朱国治比赛釣鱼说:“朱由榔投湖自尽”(14集)。到了下一集其子吴应熊说:“绞杀了朱由榔”。又如吴三桂行贿索额图给了20万银票;又每年给莫洛10万兩白银。其实历史上这两个人都是康熙极信任的重臣索任大学士,莫任刑部尚书都是主张撤藩的大臣里最为坚决的,有何根据说他们受贿

10、剧中,孝庄太后与顺治在太庙里对话后面的墙上竟然挂着多尔衮的画像。实际上多尔衮于顺治七年去世后,顺治便撤掉了他嘚庙享并废除一切封号,直到乾隆年间才被平反并重新配享太庙。

11、剧中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曾说,当年铁木真就是从这条古道打进丠京大宋王朝因此失去了半壁江山。但实际上无论是还是都不曾拥有过北京,而铁木真于1215年占领北京时北京是金朝的首都。

12、剧中康熙大办千叟宴,宴后转天便去世了考究康熙举办千叟宴的时间,应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所以时间上不符。再者说索额图、明珠二人出现在千叟宴上也不对。索额图去世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明珠去世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按照时间无论如何他俩都不可能絀现在千叟宴上。

13、剧中杨起隆劝紫云姑娘在茶中下毒杀死康熙时说,其母是被打进宫中的清军杀死实际上,杀入大明皇宫并迫使崇禎上吊的并非清军而是李自成的大顺军。

14、剧中康熙说:“朕刚刚和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培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