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的中堂是什么官官

清朝中堂是什么官_百度知道
清朝中堂是什么官
中堂之说起于北宋(一说起于唐),唐、宋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元代沿称。明清时成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明代大学士实际掌握宰相的权力,其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清代大学士原系空名,为满足大学士对权利的要求,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清代包括协办大学士均用此称。后来中堂成为一尊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相当于古时的宰相。清朝的内阁首辅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都可以被称为中堂。中堂只是个虚名而已,并不代表权力很大,实权是军机处的。所以军机大臣们几乎都兼有大学士的头衔,被称为X中堂大人。
中堂就是宰相
清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反清复明_百度百科
反清复明,指的是在清政权期间,民间所采取的对抗清政权的行为。国语辞典记载所谓反清复明是指:“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明朝王室。”后引申为推翻统治,拯救中华。如:“以前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反清复明,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反清复明是明朝政权被李自成颠覆,清朝继而灭亡李自成,确立政权以后,中国境内一系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而要求恢复明朝汉族政权的运动。其中有在台湾的郑氏和清初朝鲜李氏王国的“反清复明”,还有时打出的反清复明旗号。
清军入关后,对关内人口占大多数的汉人采取了高压的政策,汉人为了恢复自己的政权,而为对抗清政府的高压统治而自发展开的民间运动。为了巩固对全中国的统治,清政府颁布了“”等政策,使汉人被迫脱掉汉服而改穿满人衣冠、强迫汉人发式改为满洲发式。面对汉人的激烈抵抗,清军在关内,尤其是江南等地展开多次屠城,如、、等。此外,清政府还通过对汉族文人进行迫害。
满清为了对付汉人的一系列反抗活动,对等反清复明集社的阻止,在关内推行了一系列迫害政策,对它认为“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士进行逼迫,统治全中国期间与汉族进行此起彼伏的明争暗斗。在整个清朝时期,满族对于汉族保持着相当的戒心。在政治上采取怀柔与阻止进入高层的多种方式来进行打压汉人。汉人进行秘密结社,混同宗教,进行了多次地反抗。
自从满清入关之后,明朝的遗臣拥立一些宗室建立一系列的小朝廷,史称。但最终被满清各个击破。
1648年,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遣使臣出使,请求教廷出兵协助抗击满清,并且带领皇室成员皈依天主教,当时确实获得澳门葡萄牙人武器上的帮助。但此次出使罗马并不顺利,且辗转十年之后教皇的回书才被带到(),自此下落全无,而此时南明政权已濒临覆灭。
南明灭亡后,不少遗臣不愿臣服于满清,流亡海外。例如流亡日本,、、流亡安南。中国出现了天地会、等等一系列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组织。
“反清复明”
是一个家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时,曾吸纳大量明朝的遗臣为自己的下属,并且奉明朝正朔。[1]
由于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的缘故,在1645年至1674年期间,郑成功及其继任者曾经先后十次遣使赴日本,请求日本出兵增援,史称“日本乞师”。但江户幕府当时秉承的政策,因此没有接受这个请求。
郑经在位时,要求清朝让(台湾)和朝鲜一样,能有成为清朝自主权的要求,这项要求在1669年被拒绝了。
据说曾化名为“”,以“”信仰为掩护,成立这一秘密组织。该会以异姓结盟,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尊化名为“万云龙”的郑成功为龙头大哥,从事反清复明的行动。日后并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成为让清廷头痛不已的秘密社会势力:天地会。
陈永华(陈近南)——台湾教育的倡导者,字复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父名。陈永华明朝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为员。清军入城后,陈永华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推荐陈永华
,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但据考证,陈永华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
陈永华建设台湾,以“足民食”为起点。他亲往各地,教军屯田,储备粮食;教民煮糖晒盐,以利民生;教匠烧砖,改善民居。同时划定行政区域,励行里甲互保,使民众安居乐业。衣食俱足后,又兴建台湾首座孔庙,奖励教化。同时规划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来培育、拔擢人才。
郑成功以台湾数十万军民为根本,在陈永华一干人等的策划下,郑成功在台湾开始和日本、、安南各地通商;开通闽、浙、粤等地的通商管道。陈永华死后,葬在今柳营乡,后来清朝把他的迁葬回泉州,现存的仅是空冢。此外,民众为感念他的德泽,还设庙祭拜,就是今日上的“永华宫”。
永历十二年(1658),郑成功与诸将讨论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认为不行,只有陈永华力排众议,认为可行。郑成功很高兴,于是派他留守厦门,并辅佐世子郑经。郑成功对郑经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1662年,郑成功攻克台湾,授予咨议参军。1662年5月,郑成功病死台湾,其子郑经继位。郑经很是倚重他,军国大事必询问他。永历十八年(1664),、厦门丢失,陈永华随郑经回到台湾。第二年,晋升勇卫,并加监军御史之职。陈永华亲自考察台湾南北各社,弄清开垦情况,回来后颁布屯田制度,进行屯田垦殖。土地刚开垦时就一年三熟,不仅戍守之兵,而且当地居民都可以丰衣足食。在农闲时候又进行军事操练,所以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后私。
1665年陈永华向郑经提出“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但郑经认为:“荒服新创,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暂待之将来。”陈永华引经据典,力陈教育之重要。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纯朴,若能举贤才以助理,经过一段时间教养生息,便能赶上中原地区。应当择地建立圣庙,设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郑经被说服,同意设立学校,发展台湾文教事业,并授命陈永华负责有关事宜。
明郑经时期陈永华府衙
陈永华创建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台设立“”,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设立“”、“州学”、“县学”。还要求同胞居住区的各社设立“小学”,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为了减轻高山族同胞的负担,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推行大陆的。规定台湾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州试有名送府,府试有名送院,取中,准充入太学,仍按月月课。三年取中试者,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于是,台湾人民“自是始奋学”。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施行,促进了在台湾的传播。
陈永华在宁南坊择地建造圣庙学院。1666年春正月,圣庙建成,旁建明伦堂。三月,又建学院,陈永华亲任主持,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学校初建,急需大量的教育人才。陈永华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延聘大陆知识分子渡台,“以教秀士”。另一方面,当时迁居台湾的明代遗臣“多属鸿博之士”,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协助传播。
1674年,陈永华任东宁总制使。这时叛乱,受约,郑经率师伐清。郑经子监国,陈永华于是协助女婿郑克臧总管台湾政务,遂遭、嫉恨排挤。1680年3月,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因忧悒成疾,当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谥。清翰林学士听说陈永华病逝,向皇帝上疏祝贺说:“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
《台湾外志》
冯锡范同郑经回台,见永华把握重权,而诸事方正敢为,且又屡受微讥,心实忌之。姑为阳好,阴与国轩奸谋。轩教锡范解辞兵权以许之,范喜其善策。一日,会永华于公所,范曰:“自愧扈驾西征,寸功俱无,归来仍居其位,殊觉赧颜。诸凡检点明白,即当启辞,杜门优游,以终余年。”永华信以为实焉,归来即先上启,解辞兵权。经以示锡范,锡范曰:“伏甫勤劳数载,形神已焦。今欲乞休静摄,情出于真,宜俯从之。但其所部将士,可交武平伯焉是。”经依锡范议,允永华告辞,将所辖部旅交刘国轩。轩启辞者再,经令命至三,轩始统永华军,而锡范仍任侍卫如故。永华方悟为锡范所卖,悔之无及,心大悒怏。
永华退居无事,偶尔倦坐中堂。有顷,左右见永华起,揖让进退,礼仪甚恭,似接客状。宾主言语,唯唯应诺,徐而睡去。逮觉,即唤左右将内署搬徙,让居客。左右问其故,永华曰:“瘟使者欲借此屋,吾业许之。”左右曰:“瘟使者欲何为?”华曰:“到此延请诸当事者。”左右曰:“谁?”
华曰:“刑官柯平、户官等,余尚有不可言者。”嗟吁而已。数日,永华死,继而柯平、杨英等亦死,悉如永华言。(清《台湾外志》 等点校 齐鲁书社2004年1月版)
儒家文教与陈永华
台湾依儒学而建构儒家文教形式的空间,是陈永华始创的。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驱荷开台,以陈永华为咨议参军,于是陈永华乃为初辟的台湾展开城乡聚落的空间规划。他首先区分东宁(今台南市)为、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同时又制定郊野为三十四里,每里都设有社,社立小学。
除了东宁中以圣庙学校为神圣中心之外,依陈永华所置村里的构画,则有社。社者即社祭与社学,以教村里聚落中之子的小学也。因此,在第二圈的空间中,遂亦建构了散布各地的村级聚落的神圣中心,而亦是以儒家教化为其性质。而在这两圈的教化空间之基层,就是生产富庶谷类和甘蔗的肥沃大地,即第三圈空间,因此以三层空间圈而托庇了明郑黎民百姓的身心一如之安宁。
陈永华为明郑台湾的空间规画,其理念乃源自儒家传统,合于《系辞传》所标举的生生大化的天地空间之大义。
父子和陈永华在台湾振兴的儒学,属于,其时甚短。台湾入清版图之后,台湾儒学以及因之而推展的儒教,基本精神和格局,变成闽学或儒学……
综合上面本章论述,大体上可以勾画出一个的儒家空间实践示意图:最内圈表示文教的神圣中心,包括庙学、书院、文昌祠、关帝庙、等,是台湾黎民之心灵得到德教空间;第二圈表示聚落,是台湾黎民之身心得以避风雨躲灾害的安居空间,由于儒家主张仁慈应及于矜寡孤独废疾者,也应从阳明透达于阴幽,所以聚落空间包含了善养所和;第三圈表示圳水灌溉的农耕大地,是台湾黎民之身心得以获得滋养而不饥馑的生生丰厚空间。
“反清复明”
朝鲜孝宗忠宣大王,早年跟他哥哥朝鲜昭显世子一起,曾经被入侵朝鲜的掳到盛京当了很久的人质。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定鼎中原。11月9日,清朝在北京武英殿召见作为人质的昭显世子(李淏的哥哥,当时的朝鲜王储)和凤林大君(李淏),说:“未得北京以前,两国不无疑阻。今则大事已定,彼此一以诚信相孚。且世子以东国储君,不可久居于此,今宜永还本国。凤林大君则姑留与麟坪大君相替往来……”同时,清朝还宣布减少朝鲜的岁贡币物。
1645年3月,久居满清做人质的昭显世子返回,随行清使勒令朝鲜仁祖出城迎接“天使”到来。忠于明朝的朝鲜两班朝臣对此心生忌恨。5月21日,昭显世子被宫人在饵饼中下毒,暴毙于昌德宫中。李倧虽心知肚明,但是讳言此事,怕多尔衮深究,向清朝上报“世子病亡”。6月7日,被多尔衮释放的凤林大君回到汉城。
昭显世子在清廷为质近十年,历尽艰险,目睹了满清入关这段历史,成为了满清的傀儡,因此多尔衮对其逝世“深为惊悼”。虽对其暴毙觉得可疑,但是在朝鲜使臣众口一词的“确系病殪”的说辞下,也不得不接受事实。日,清朝册封李淏为朝鲜世子。
朝鲜李朝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除对清朝的公文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仍用崇祯年号。朝鲜《仁祖庄穆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仍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儒家最看重的“正朔”问题,朝鲜就是这样处理的。由此可见,朝鲜对于大明的忠心,对于满清狄夷的蔑视[1]
孝宗的“反清复明”战备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李朝孝宗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倡议北伐。他对大臣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对大臣“万一蹉跎,有覆亡之祸,则奈何”的担心,他说:“以大志举大事,岂可保其万全也。大义则明,则覆亡何愧,益有光举于天下万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为似无覆亡之虞也。”
为了北伐,孝宗首先采取措施,扩军备战。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军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编为骑兵。御营厅增加了大炮攻坚部队,还计划将守卫汉城的训练都监军增加10000名,御营厅军增加20000名。由于财政困难,未能实现。(韩国姜万吉《》)
李朝君臣确信“胡人无百年之运”的儒家格言,将地震、彗星等自然灾害视为清朝灭亡的征兆,对南明政权、和三藩分裂势力、台湾郑成功、准噶尔蒙古等反清势力寄以厚望,准备派使臣渡海联络,策划夹击清朝。台湾郑氏多次请日本联合出师伐清复明,朝鲜对日郑联合乐观其成,甚至建议“假道朝鲜,出送援兵”(《仁祖大王实录》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午)。
李淏的儿子显宗和孙子肃宗李焞,对联日伐清之事也很积极。1650年,李淏向清廷奏报“日本近以密书示通事,情形可畏,请筑城训练为守御计”,企图以防御日本为由扩军备战。清朝警觉到朝、日、南明联手组成军事同盟的危险,于是派遣密使前往朝鲜核实情况。结果查明朝鲜与日本素和好,奏折不实,顺治皇帝下诏斥责朝鲜国王,罢其用事大臣。这就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六使诘责”事件。
“反清复明”与清朝与朝鲜的关系走势
由于朝鲜财政困难,军备薄弱,北伐大计难以实施。而且由于新兴的清朝连续有顺治、康熙两位善于权术的皇帝,为清朝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鼎盛定了基础。朝鲜反清派期望的汉民族武装反抗、满清统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没有实现。1683年,清朝攻占台湾,南明残存势力灭亡,影响清、朝、日关系的不确定因素消失。作为实际行动纲领的朝鲜北伐计划,寿终正寝。朝鲜没有介入战争,也没有铤而走险联合日本跨过入侵辽沈,冒犯正处于全面上升和旺盛时期的新兴满洲军事强权。这是朝鲜的大幸,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北伐虽没有成为事实,但是加重了朝鲜的财政负担,延缓了中朝关系改善的步伐。满清,大肆破坏中原文化,这个时候朝鲜以小中华自称。明朝灭亡后,李朝王室一直进行各种追思活动。仁祖不忘宫中焚香望阙之礼。1704年甲申,明朝灭亡六十周年,李朝肃宗自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又命汉城府在后苑春塘台设“”,祭祀神宗皇帝。“大报”出于《》郊特牲,是郊天之义,而兼有报德之意。1749年(乾隆十四年)又以明朝太祖、神宗(万历)、毅宗()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这种祭祀活动每年进行,直到李朝末年。
朝鲜的反清复明计划和北伐准备是在隐蔽状态下进行的。清朝政府知之甚少。对清朝的鄙视仇恨和恪守朝贡制度同时并存。由于以追求实利为标准的外交传统始终在朝鲜起作用,清朝政府又主动采取种种善意举措,1683年台湾沦陷满清后,与朝鲜的关系出现缓和,但朝鲜忠心于大明之心仍不会改变
“反清复明”
清末的“反清复明”即清朝后期的反清复明。清末政府特别腐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入总是割地、赔款求和。因此,反清复明再度引起了热潮,当时最大的反清复明组织就是。洪门创于明末清初,以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清末出了不少名人,国父孙中山就是最著名的一个。洪门是国民党的成立的源头,是推翻满清的主要力量,洪门对中国的贡献,可以把它分为出钱和出力。出力的是国内的尽力最多,出钱的以国外华侨洪门会员最为踊跃。
孙中山自1894年在广州发动第一次革命起义,在筹备的时候,就利用会党的力量为基本干部,在农村表面是一个振兴农业团体,实际上还是做些秘密联络三合会志士的工作,多活动在、、北江和潮汕一带,有会党志士陈锦胜、李杞、候艾泉、、吴子材等积极响应孙中山的革命。1898年孙中山发动第二次革命起义,又有、三合会、的志士分赴长江一带活动,开始参与了中国。后来、出力为多。
1904年,孙中山赴美国进行革命活动,抵达时,致公党的元老发动当地洪门人士热情接待,并安排孙中山在他家住过一段时间。
1909年,失败后的夏天,孙中山经过日本与黄兴等商计卷土重来,急需经费15万元,10月12日在开秘密会议,南洋各地的洪门会党成员也到会参加,得知将策划在广州发动起义后,当场认捐八千余元,几日内达五六万元。后来孙中山曾有一信写给美洲致公堂同志请筹款以应起义,接信后美洲致公堂立即发动筹募捐款,当时以加拿大华侨最为热烈(因孙中山在和洪门关系密切),以致公堂的楼房抵押款三万元,共七万元汇国内。当时孙中山看到了海外华侨的力量,曾命美国的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以便于合作,而利筹饷救国(因入堂手续繁重而难)。同时,南洋各地也派遣洪门成员到内地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工作。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工作,后期并非真的反清复明。他的成立了国民党推翻清朝后,认为中国落后不但是满清造成的,也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所以他反清成功后并不恢复明朝而是建立汉族为主的中华民国。
黄天健,1950,《海天孤愤:郑成功复国史纪评》。台北:正中书局。清朝乾隆年间有几任中堂大人?都是谁?_百度知道
清朝乾隆年间有几任中堂大人?都是谁?
提问者采纳
张廷玉、刘统勋、傅恒、阿桂、和珅。
能详细介绍一下他们吗
张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 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刘统勋()字延清,号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刘墉之父。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傅恒(约)字春和,富察氏,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谥文忠。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时,耻与和珅同列。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第一任中堂傅恒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出了名的大才子,曾官拜侍郎一职,和珅曾时任中堂之职。
傅恒、和珅
张廷玉和珅阿桂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乾隆年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清朝中堂是几品官?_百度知道
清朝中堂是几品官?
中堂不是官职,是尊称,清朝多称呼丞相职。因为明朝以后就没有丞相了,以内阁大学士代丞相职,清朝又设立了更高的机关-军机处。中堂就是称呼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中堂的来历:大学士的公作地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清代大学士原系空名,为满足大学士对权利的要求,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明代内阁阁臣员额不固定,少则几人,多则十余人,同称辅臣或辅相,但实际上有主要柄政者,习惯上称之为“首辅”而清朝的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是一一品官一个满中堂一个汉中堂满中堂是兵部尚书汉中堂是玉部尚书
就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和副总理.
清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大清李中堂 穿越回家乡(图)
李府打造“性格李鸿章”4幕情景剧 黄金周期间每天演出两场 昨首次面向公众彩排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头戴红宝石花翎官帽,身穿清朝一品官服,脚蹬黑缎白底官靴&&昨天上午,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李中堂&在位于合肥淮河路步行街的李府大门口一亮相,立即就被路人围观。这可不是穿越剧,而且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寻找李鸿章&活动(商报曾连续报道)之一。经过海选面试、20多天的培训和排练,昨天,李府为&十一&黄金周精心打造的&性格李鸿章&系列情景表演&首次面向媒体和公众彩排。
  现场 上演4幕情景剧
  &中堂大人到! &穿着马褂长袍的李府大管家陪着&李中堂&走到李府门外,只见&李鸿章&抬头看了看大门上方的牌匾,对着围观的市民朗声感叹:&少荃今日回来,一路上看到咱们家乡变化太大了,让我这个老合肥都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这是四幕情景剧里的开场&念家乡中堂回合肥&。随后,&李鸿章&又走进李府,表演了接下来的三个小情景剧,分别是&会恩师挥毫展胸襟&、&惜人才父劝女嫁郎&、&求养生自创保健方&。
  &演出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主题,一是李鸿章的乡土观念和人才观念,二是李鸿章的养生,都是李鸿章生活的真实事例。&据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副馆长吴胜介绍,李鸿章既重用人才,同时又任人唯亲,李鸿章爱才心切,甚至不惜将年仅22岁的掌上明珠嫁给年逾四旬的&马江罪臣&。&我们希望通过表演,展现一个生活化,更真实、更立体的李鸿章。 &
  演员 &一号&是李家后人
  面试时,50岁的李健强曾让评委们眼前一亮,183厘米的身高、身材高大,说话声音哄亮&&&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玄孙&的身份,更是让大家觉得他相貌、气质与李鸿章相似。经过20天的培训,李健强当之无愧成了&李鸿章一号&,穿上官服,难怪有人以为李中堂&穿越&了。
  &李鸿章二号&是合肥市民许庆明,面试时,他巧妙地将《肥东县志》上记载的一则李鸿章&毒瞎四弟&的轶事,融入评委临时出题的表演,被评委们称赞&表演有内涵&。&最终确定两位出演李鸿章,主要考虑是保证演出,一个如果不能到场,另一个还能顶上。 &吴胜说,面试时&最年轻李鸿章&张傲已经回美国继续学业,而64岁的老人郭道田现在则成了李鸿章的老师&&合肥名士徐子岑。
  幕后 避免&穿帮&剃光头
  吴胜告诉记者,清朝男子发型是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编成粗长发辫,耳朵上方&露青皮&。在一次彩排中,化妆师提出假发戴上后能看到扮演者原先的头发,认为有点穿帮,&结果第二天,他们3个人齐刷刷地剃了光头来。&20多天的排练中,3位扮演者都调整自己的工作、生活,每天都按时到场认真排练。
  64岁的郭道田老人是入选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冲着李鸿章来但最终演的是李鸿章的老师,这样的结果却一点都没有打击到老人家的热情,家住合肥东陈岗的郭老每天上午都乐呵呵地赶到李府&听课&,还笑称&自己离得近,不麻烦&。
  预告 假期每天演两场
  昨天,不少在李府游览的游客有幸目睹了首场完整彩排,这样的情景剧表演在他们看来非常新鲜。来自四川的刘女士告诉记者,退休后她和几个老朋友经常外出旅游,到过不少景点,像这样的情景剧还是第一次看到,&感觉像看电视剧,又有点时空穿越的感觉。 &
  &从9月30日至10月7日,每天都会表演两场,时间分别是上午9:30,下午3:00,其间,还特别设计了一些中堂大人与游客互动的环节。 &吴胜透露,第二幕表演结束后,李府大管家扮演者会拿着李鸿章临摹的《兰亭序》复制品送给游客,每天送20份;而在最后一幕情景剧结束后,中堂大人将会换回官服与游客合影留念。
  吴胜表示,此次情景剧表演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如果游客反响较好,今后还会筛选其他的历史事件进行创作,将表演进行下去。让博物馆传统的静态、固化参观方式,变得真实、亲民。(郑慧/文 卓也/摄)&[1]&&
            编辑: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培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