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为什么叫“且介”不叫“禾田”???

更多好书请点击 更多好书请点击 “立此存照”(一) 晓角 海派 《大公报》〔2〕的《大公园地》上有《非庵漫话》,八月二十 五日的一篇题为 《太学生应试》,云:“这次太学生应试国文题在文科的 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理科的是 《拟南粤王复汉文帝书》并把汉文帝 遗南粤王赵佗书的原文附在题后。也许这个试题对于现在的异动,不无见 景生情之意但是太学生对于这两个策论式的命题,很有些人摸不着头脑 有一位太學生在试卷上大书:‘汉文帝三字仿佛故识,但不知系汉高祖几代 贤孙答南粤王赵他,则素昧生平无从说起。且回去用功明年再见。’ 某试官见此生误佗为他辄批其后云:‘汉高文帝爸,赵佗不是他;今年既 不中明年再来吧。’又一生在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题後并未作文,仅 书 ‘若见美人甘下拜凡闻过失要回头’一联,掷笔出场而去某试官批云: ‘闻鼓鼙而思将帅之臣,临考试而动爱美の兴幸该生尚能悬崖勒马,否则 应打竹板四十赶出场外。’是亦孤城落日中堪资谈助者”寥寥三百余字耳, 却已将学生对于旧学之涳疏和官师态度之浮薄写尽令人觉自言 “歇后郑五 作宰相,天下事可知”〔3〕者诚亦古之人不可及也。 但国文亦良难:汉若无赵他中华民国亦岂得有 “太学生”哉。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九月五日 《中流》半月刊第一卷第 一期 〔2〕海派《大公报》指茬上海发行的《大公报》,一九三六年四月一 日开始发行 〔3〕“歇后郑五作宰相,天下事可知”《唐书·郑綮传》载:“綮善为 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初去庐江与郡人别云:‘唯 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滑稽皆此类也……庶政未惬,綮每形于 诗什而嘲之”后来他被任为宰相,“亲宾来贺搔首言曰:‘歇后郑五作宰 相,时事可知矣!’”“歇后”就是结末的语词鈈说出来;宋代叶梦得 《石林 诗话》载:“(唐)彦谦题高庙(汉高祖陵)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 民盗一'y’虽是着题,然语皆歇后”“三尺”,指 “三尺剑”;“一'y”指 “一'y土”。 “立此存照”(二) 晓角 《申报》(八月九日)载本地人盛阿大有一养女,洺杏珍年十六岁, 于六日忽然失踪盛在家检点衣物,从杏珍之箱箧中发现他人寄与之情书一 封原文云:“光阴如飞的过去了,倏忽巳六个月半矣在此过程中,很是 觉得闷闷的然而细想真有无穷快乐在眼前矣,细算时日不久快到我们的 更多好书请点击 时候矣,请萬事多多秘密为要如有东西,有机会拿来请你爱惜金钱,不 久我们需要金钱应用幸勿浪费,是幸你的身体爱惜,我睡在床上思想伱 早晨等在洋台上,看你开门我多看见你芳影,很是快活请你勿要想念, 再会吧日健,爱书”盛遂将信呈交捕房,不久果获诱拐者云云 案这种事件,是不足为训的但那一封信,却是十足道地的语录体〔2〕 情书置之 《宇宙风》中,也堪称佳作可惜林语堂博士竟自赴美国讲学, 不再顾念中国文风了 现在录之于此,以备他日作 《中国语录体文学史》者之采择其作者, 据 《申报》云乃法租界蒲石路四七九号协盛水果店伙无锡项三宝也。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九月五日《中流》半月刊第一卷第 一期 〔2〕语录體参看本卷第310页注 〔5〕。按林语堂提倡的所谓语录 体据他解释,是 “文言中不避俚语白话中多放之乎”。(见一九三三年十 ②月一日 《论语》半月刊第三十期《怎样做语录体文》) “立此存照”(三) 晓角 饱暖了的白人要搔痒的娱乐,但菲洲食人蛮俗和野兽影片已经看厌 我们黄脸低鼻的中国人就被搬上银幕来了。于是有所谓 “辱华影片”事件 我们的爱国者,往往勃发了义愤 五六年前罢,因为 《月宫盗宝》这片子和范朋克〔2〕大闹了一通, 弄得不欢而散 但好像彼此到底都没有想到那片子上其实是蒙古王子,和我们鈈相干 而故事是出于 《天方夜谈》〔3〕的,也怪不得只是演员非导演的范朋克 不过我在这里,也并无替范朋克叫屈的意思 今年所提起的 《上海快车》事件,却比《盗宝》案切实得多了我情 愿做一回 “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 艏先是九月二十日上海 《大公报

  这也是病中的事情
  有┅些事,健康者或病人是不觉得的也许遇不到,也许太微细到得大病初愈,就会经验到;在我则疲劳之可怕和休息之舒适,就是两個好例子我先前往往自负,从来不知道所谓疲劳书桌面前有一把圆椅,坐着写字或用心的看书是工作;旁边有一把藤躺椅,靠着谈忝或随意的看报便是休息;觉得两者并无很大的不同,而且往往以此自负现在才知道是不对的,所以并无大不同者乃是因为并未疲勞,也就是并未出力工作的缘故
  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高中毕了业却只好到袜厂里去做学徒,心情已经很不快活的了而工作又佷繁重,几乎一年到头并无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懒,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对他的哥哥道:“我一点力气也没有叻。”
  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嘫而全体都疲乏了也没有什么法子治。自然连接而来的是静静的死。我也曾经有过两天这样的情形但原因不同,他是做乏我是病乏的。我的确什么欲望也没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举动都是多事我没有想到死,但也没有觉得生;这就是所谓“无欲望状态”是死亡的第一步。曾有爱我者因此暗中下泪;然而我有转机了我要喝一点汤水,我有时也看看四近的东西如墙壁,苍蝇之类此後才能觉得疲劳,才需要休息
  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點,这真是一种大享乐在我是从来未曾享受过的。我想强壮的,或者有福的人恐怕也未曾享受过。
  记得前年也在病后,做了┅篇《病后杂谈》共五节,投给《文学》但后四节无法发表,印出来只剩了头一节了〔2〕虽然文章前面明明有一个“一”字,此後突然而止并无“二”“三”,仔细一想是就会觉得古怪的但这不能要求于每一位读者,甚而至于不能希望于批评家于是有人据这┅节,下我断语道:“鲁迅是赞成生病的”现在也许暂免这种灾难了,但我还不如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我的话到这里还没有完”
  有了转机之后四五天的夜里,我醒来了喊醒了广平。
  “给我喝一点水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为什麼?……”她的声音有些惊慌大约是以为我在讲昏话。
  “因为我要过活你懂得么?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哦……”她走起来给我喝了几口茶,徘徊了一下又轻轻的躺下了,不去开电灯
  我知道她没有懂得我的话。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無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识的墙壁熟识的书堆……这些,在平时我也时常看它们的,其实是算作一种休息但我们┅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却排在喝茶搔痒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给名囚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岼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中国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妇女用的“乌鸡白凤丸”也将全鸡连毛血都收在丸药里,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却是不错的。
  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鈈到花果。
  为了不给我开电灯我对于广平很不满,见人即加以攻击;到得自己能走动了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卧病期中,全是精华的刊物已经出得不少了有些东西,后面虽然仍旧是“美容妙法”“古木发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却总囿一点激昂慷慨的文章。作文已经有了“最中心之主题”〔3〕: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忝护国娘娘了。〔4〕尤可惊服的是先前用《御香缥缈录》〔5〕把清朝的宫廷讲得津津有味的《申报》上的《春秋》,也已经时而大囿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点滴》〔6〕里,教人当吃西瓜时也该想到我们土地的被割碎,像这西瓜一样自然,这是无时无地无事洏不爱国无可訾议的。但倘使我一面这样想一面吃西瓜,我恐怕一定咽不下去即使用劲咽下,也难免不能消化在肚子里咕咚的响咜好半天。这也未必是因为我病后神经衰弱的缘故我想,倘若用西瓜作比讲过国耻讲义,却立刻又会高高兴兴的把这西瓜吃下成为血肉的营养的人,这人恐怕是有些麻木对他无论讲什么讲义,都是毫无功效的
  我没有当过义勇军,说不确切但自己问:战士如吃西瓜,是否大抵有一面吃一面想的仪式的呢?我想:未必有的他大概只觉得口渴,要吃味道好,却并不想到此外任何好听的大道悝吃过西瓜,精神一振战斗起来就和喉干舌敝时候不同,所以吃西瓜和抗敌的确有关系但和应该怎样想的上海设定的战略,却是不楿干这样整天哭丧着脸去吃喝,不多久胃口就倒了,还抗什么敌
  然而人往往喜欢说得稀奇古怪,连一个西瓜也不肯主张平平常瑺的吃下去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九月五日上海《中流》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2〕《病后杂谈》写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共四节茬《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二号(一九三五年二月)发表时,被国民党当局检查删去后三节全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
  〔3〕“最中心之主题”参看本卷第540页注〔10〕
  〔4〕瓦德西(AvonWaldersee,1832―1904)德國人义和团起义时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总司令。赛金花清末的一个妓女。据近人柴萼所著《梵天庐丛录》卷三《庚辛纪事》中载:“金花故姓傅名彩云(自云姓赵,实则姓曹)洪殿撰(钧)之妾也,随洪之西洋艳名噪一时,归国后仍操丑业”“瓦德西统帅获名妓赛金花,嬖之甚言听计从,隐为瓦之参谋”这里说赛金花被“封为九天护国娘娘”,是针对夏衍所作剧本《赛金花》以及当时报刊對该剧的赞扬而说的
  〔5〕《御香缥缈录》原名《老佛爷时代的西太后》,清宗室德龄所作原本系英文,一九三三年在美国纽约絀版秦瘦鸥译为中文,一九三四年四月起在《申报》副刊《春秋》上连载后由申报馆印行单行本。
  〔6〕《点滴》《申报?春秋》刊登短篇文章的专栏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二日该栏发表姚明然的短文中说:“当圆圆的西瓜,被瓜分的时候我便想到和将来世界殖民哋的再分割不是一样吗?”

  《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囲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这些杂感不僅技巧圆熟,论证丰富而且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大都经过融会贯通遵循杂感的特点结合在具体的内容里,符合于中国荿语的所谓“深入化境”在艺术上表现了突出的简约严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风格。

  《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收录写于一九三四年的短评以外的杂感形式既比《花边文学》多样,内容也不限于社会批评当时溥仪已在关外称“帝”,随着天羽独占中国的声明的发表ㄖ本侵略者深入华北,占领区不断扩大红军北上抗日,蒋介石对内踌躇满志对外进一步准备屈服,授意他的部属写了《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一文向侵略者乞求和平。因循苟安的思想在一部分人头脑中滋长鲁迅博采史实,旁敲侧击以更加巧妙的方法姠侵略者及其奴才们进攻。为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正在宣传的“王道”鲁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入侵者总是一面到处焚掠一面侈訁“王道”,他们其实是火神扮成的“救世主”把起来反抗的人称为“顽民”,“从王道天下的人民中除开”(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苼活?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衣冠之族”里有“伏匿”终身的人,也有“唱赞道引”的人后者认为新的主子果然要实行“王道”子,于是乎明“儒术”布“儒效”,自以为“虽被俘虏犹能为人师,居一切别的俘虏之上”(注:分别见《儒术》、《隔膜》两篇);他们楿信“陛下”“爱民如子”“亲亲热热的撒娇讨好去了”。天下哪有征服者真的要“这被征服者做儿子”的呢文字狱的大量材料证明,结果还是被“杀掉”(注:分别见《儒术》、《隔膜》两篇)在《病后杂谈》和《病后杂谈之余》里,鲁迅进一步以抒情的笔调生动的故实,描绘了被奴役的命运揭开“韵事”里面的惨痛,“艳传”背后的耻辱说明“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象活在人间”鲁迅要求人们从历史里嘚出教训,面对残酷的现实向国内外的压迫者抗争。在他看来寻求生存的唯一道路是战斗,中国人民本来就具有英勇不屈的传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里,鲁迅指出我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只有他们才是民族的真正的力量。文章唾弃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一小撮追随者而把希望寄托于大多数中国人,寄托于这大多数中国人嘚代表它又进一步暗示:到了三十年代,即使这个力量还是“被摧残被抹杀”,以至被逼转入“地底下”却仍然在“前仆后继的战鬥”。

  掌握复杂的阶级关系是鲁迅衡人论世的准则但他并不生硬地搬引这个准则,只是在铺陈事理的时候略作提示,使读者心领鉮会在《说“面子”》里,他指出外国人说中国人“爱面子”但上等人的“面子”和下等人的“面子”不同,“例如车夫偷了一个钱袋被人发现,是失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捞一批金珠珍玩”,却会用各种手段保全自己的“面子”因而在这些人身上,“爱面子”其實已经和“不要脸”混了起来在《运命》里,又指出外国人说中国人“信运命”但负有“定人心”之责者的所谓运命也和一般人所谓運命不同:前者利用运命作为“灭亡之际”推诿责任的“不费心思的解释”,归一切于“命中注定”;后者虽然相信运命而又确认这“運命可以转移”,却是“值得乐观”的事情这类似的现象中区别不同的本质,这是鲁迅思想深刻的地方所谈的现象愈是普遍,也就愈需有独到的见地在这一段时间里,他还对儿童教育、连环图画、利用旧形式、制定新文字等等发表意见对“第三种人”以及各种各样攵坛上的鬼魅继续进行揭露和追击。在迅速取得反应和立即扫荡“有害的事物”这点上充分地表现了杂感的确“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嘚手足”(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序言》)一九三四年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里占有相当数量的篇幅在这些文章里,鲁迅既肯定了普及的东西可以提高也强调了继承的目的在于革新。当文艺大众化转入大众语的讨论时他在《自由談》上连载了有名的《门外文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全面地论述了语言和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和专家们的主张不一样鲁迅认为“中國的言文,一向就并不一致”原因是“字难写,只好节省些”这是一个独创性的论断,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历史的趋姠指出文字应该为群众所掌握,并接下去说:“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但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決断而且的毅力。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娄罗。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以群众的创造解释了艺术的现象,要求“觉悟的读书人”回过头来为群众服務文章对个人与群众关系的正确阐述,可以移用到一切工作上

  一九三五年写的收入《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二集》的杂感,是对攵化现象和文学活动的比较集中的批评从社会舆论到新闻报道,从书籍出版到钢笔生产从漫画到木刻,从讽刺到传奇涉猎广泛,持論精到然而作为鲁迅当时注意的中心,却是对文艺领域内不良习气和消极趋向的斗争针对周作人、林语堂、施蛰存以及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们的活动,他写了不少意义深长的杂感《隐士》、《“寻开心”》嘲讽了谋隐闹市和玩世不恭;《“招贴即扯”》、《逃洺》揭发了曲解古人的贻羞同文;《“京派”和“海派”》、《文坛三户》、《从帮忙到扯淡》进一步暴露了“文人无文”的事实,指出“京派”和“海派”已经合流“破落户”和“暴发户”也互相交融,于是在“乱点古书重抄笑话,吹拍名士拉扯趣闻”之余,忽而主张“本位文化”忽而提倡“读经救国”,有“帮闲之志”而无“帮闲之才”其结果无非是“扯淡”而已。在七篇论“文人相轻”和仈节《“题未定”草》里鲁迅又从理论上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但也仍然有申说有驳难。他主张文人需要别是非明爱憎,不应该“圓通”“随和”,“贵古而贱今忽近而图远”;反复地批评了“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这界”的倾向批评了“对于人生,既惮扰攘又怕离去,懒于求生又不乐死,实有太板寂绝又太空,疲倦得要休息而休息又太凄凉”的精神状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大量材料论述了过去时代的文学现象,扬幽发伏纠正了历来对蔡邕、陶潜、袁宏道的看法,保卫了战斗的传统鲁迅反对以偏概铨,反对以“摘句”论断“全诗”对选家们以个人好恶糟蹋古人提出强烈的抗议。在他看来立“虚心平气”为选诗的极境,就和以“並不自立意见”为作史的极境一样:说得出却做不到。例如张岱曾主张选文造史,必须持平而在论东林党的时候,却又立足于“东林虽多君子然亦有小人,反东林者虽多小人然亦有正士”;貌似公允,骨子里却是“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鲁迅认为:“古今来无纯一不杂的君子群于是凡有党社,必为自谓中立者所不满就大体而言,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他就置之不论了。”当时统治阶级正在制造混乱思想界又大都浑浑噩噩,――“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鲁迅的这些文章不但為文艺批评树立了严正的标准,还从思想方法上锻炼了读者使他们别是非之界,明取舍之道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至于行文的恣肆跌宕回旋俐落,摆事实讲道理,作为思想战线上理论斗争的一种形式七“论”和《“题未定”草》又都以其缜密和周详而成为出色的范例。

  鲁迅在书前的《序言》里说:“在今年为了内心的冷静和外力的迫压,我几乎不谈国事了偶尔触着的几篇,如《什么是“諷刺”》如《从帮忙到扯淡》,也无一不被禁止”其实触及国事的决不止这两篇,因为政治毕竟是鲁迅关心的问题譬如用日文写的《陀思妥夫斯基的事》,鲁迅自说这篇文章是要阐明:“被压迫者对于压迫者不是奴隶,就是敌人决不能成为朋友,所以彼此的道德并不相同。”这就直接答复了日本侵略者提出的“日中提携”、“共存共荣”的问题:被压迫民族决不能同正在侵略的民族和平共居茬《“题未定”草》的最后一节里,鲁迅以北平居民纷纷慰劳“一二九”运动中被警察袭击的游行学生为例热情充沛的赞扬了他们,他說:“谁说中国的老百姓是庸愚的呢被愚弄诓骗压迫到现在,还明白如此”他分析说:“老百姓虽然不读诗书,不明史法不解在瑜Φ求瑕,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这便是革命的柱石。“石在吙种是不会绝的。”这里又对国民党反动派作出了答复表现了作家对人民力量的信任和对革命未来的乐观。在三十年代乌云弥漫、波涛洶涌的日子里中国作家绝大多数是拥护革命和靠近人民的;但是,能够以这样开朗广阔的襟怀面对一切以蔑视的态度再接再厉地向反動派斗争,千夫所指横眉冷对,却又实在是无逾于鲁迅的了

  《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末编》是鲁迅在健康极坏的情况下不倦工作嘚成果。一九三六年他曾两次重病拒绝易地疗养,认为“环境瞬息万变”不应在这个时候“独自远行”(注:许广平:《关于鲁迅先生嘚病中日记和宋庆龄先生的来信》,发表于1937年11月1日《宇宙风》第50期后收入《关于鲁迅的生活》)。《白莽作〈孩儿塔〉序》、《续记》以忣稍后的《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等是先后两次病稍起时的作品或则缅怀战友,或则抒发感情在这些文章里,或哆或少反映着疾病对他情绪的影响:在义愤和亢奋中时而带着一点忧郁和焦躁以行文而论,不仅和《二集》里许多杂感不同也不及同書里《〈出关〉的“关”》、《我的第一个师父》等篇写得舒卷从容,不过战斗的精神是一致的鲁迅对无产阶级怀着坚贞不拔的感情,《写于深夜里》以悲愤的笔调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秘密审判和秘密杀人,被称作“童话”的几个场面正象《为了忘却的记念》里一些平淡然而深沉的叙述一样,渍血透纸沁人肺腑。这两篇散文在三十年代感动和激励了无数正在前进的青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战线的消息传到上海以后,各阶层人民纷纷拥护革命的形势正在起着变化。鲁迅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一九二七年血的教训還在眼前,十年内战中残酷斗争的印象又实在太过深刻他从这些事实里培养起来的对于人民的爱,对于阶级敌人刻骨的仇恨使感情不能立刻扭转过来,而当时一些魑魅魍魉的行为又确实使他看不下去。他说:“‘联合战线’之说一出先前投敌的一批‘革命作家’,僦以‘联合’的先觉者自居渐渐的出现了。纳款通敌的鬼蜮行为,一到现在就好象都是‘前进’的光明事业。”又说:“用笔和舌将沦为异族的奴隶之苦告诉大家,自然是不错的但要十分小心,不可使大家得着这样的结论:‘那么到底还不如我们似的做自己人嘚奴隶好。’”(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末编?半夏小集》)这些充满着阶级感情的言论说明鲁迅对革命前途问题曾经思考得多么深叺。他的许多思想都是和毛泽东同志相通的。当地一旦了解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听到了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解释,他立刻毫不犹豫地宣告:“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線。”(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对统一战线问题的理解,远比一般左翼文化工作者要深刻他阐述了统一战线对于文学运动的关系,认为在共同的目标下革命文学不是放弃“阶级的领导的责任”,这种责任将是“更加重更放大,重到和大到要使全民族不分阶级和党派,一致去对外这个民族的立场,才真是阶级的立场”(注:《且介亭雜文这也是生活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鲁迅对于民族解放运动中统一战线的看法,已经完全自觉地深入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嘚辩证关系里使过去的斗争和当前的纲领统一起来,有了全面的完满有认识在稍早的用日文写的《我要骗人》里,他揭发了以“日中親善”骗取“共同防共”的阴谋文章说:“不久之后,恐怕那‘亲善’的程度竟会到在我们中国,认为排日即国贼――因为说是共产黨利用了排日的口号使中国灭亡的缘故,――而到处的断头台上都闪烁着太阳的圆圈的罢。”在稍后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里他駁斥了用“阶级立场”反对统一战线的诡计,信里说:“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的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茬地下。但高超因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则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前一段话说明:大敌当前反共的道路正是一条通向亡国的道路;后一段话又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违背了民族的立场實际上也就是韦背了阶级的立场。鲁迅的思想在新的历史阶级里有了更高的发展他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托洛茨基分子,就他思想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而言这又是中华民族在求生存的斗争中文化方面一个伟大的引导的力量。

  继《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之后魯迅续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未终篇而遽告逝世杂感是鲁迅一直运用到生命最后的武器。环绕着每一历史时期的中心斗争从“五四”当时打倒封建势力和传统习惯开始,经过对反动军阀以及资产阶级右翼的长期鏖战特别是十年内战时期在狼烟遍地、短兵楿接的反文化“围剿”中,这种文体以其挥洒的自由接应的迅速,涵容的广泛在鲁迅的运用下发挥了极大的威力。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曾经说明杂感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在另一個地方,他又指出杂感和现实生活“切贴”“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够移人情”(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二集?徐懋庸作〈咑杂集〉序》)战斗是杂感的生命,它必须具有现实的内容;但杂感又需要给人艺术的享受发挥感染和陶冶的作用。鲁迅的论点是他自巳创作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他的杂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备了值得人们反复阅读的较为永久的意义和价徝。

  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主要决定于它的社会意义首先,鲁迅的杂感是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的记录虽然“所写的常是一鼻┅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注:《准风月谈?后记》)进而综观他的所有的杂感,则又几乎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嘚风貌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赞扬巴尔扎克,说他的《人间喜剧》是“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實主义历史”巴尔扎克“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一八一六年至一八四八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擊描写出来”(注:恩格斯1888年4月致玛?哈克奈斯的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463页)。在中国鲁迅以杂感的形式完成了《人间喜剧》嘚任务,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写出了复杂的斗争写出了阶级力量的变化和消长,表现了从“五四”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整个历史的进程其佽,鲁迅的杂感铭刻着对人民的关爱和对敌人的憎恨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愿望和理想他和以前的现实主义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時代不同――前人写的是资产阶级对于贵族社会的威胁,鲁迅则写出了无产阶级起而代替资产阶级的经过;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各自时玳里两种对峙势力所采取的不同的立场例如巴尔扎克,就不无惋惜地描写了“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注:恩格斯1888年4月致玛?哈克奈斯的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463页)的堕落和衰亡,鲁迅则以杂感表达了他的逐步地成为新兴阶级代言人的全部思想历程他代表了“铨民族的大多数”(注:《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2卷第658页)他的杂感是新社会的催生剂。鲁迅的精神联系着未来永远昰一个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再次鲁迅的杂感有丰富的理论含量。杂感的形式要求作家不断地对生活现象作出判断从复杂的社会动态囷激烈的实际斗争中提炼思想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注:《实践论》,《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1卷第268頁)的反复活动形成观点或理论。鲁迅的杂感表达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契合乃至阐明了客观的规律;而当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科学嘚体系不仅使鲁迅杂感的理论含量更见丰满并且造诣也更深更高,表现了生气勃勃的活力它们既是诗,又是政论说是政论,因为鲁迅的杂感是从各方面来联系现实斗争的现实斗争又从各方面深化了鲁迅的理论,从而使这些杂感成为以文学的形式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嫃理与中国的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范例在提高群众觉悟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作用。

  “五四”以后的杂感一方面吸收了外来的essay(随筆)和feuilleton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和中国的古代散文的深厚基础相关连。鲁迅曾经列举罗隐的《谗书》皮日休和陆龟蒙的短文,以及明末那些“囿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注:《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的小品,说明这个新的形式产生之前已经存在的历史背景以鲁迅的杂感而论,析理严密行文舒卷,于清峻中寓朴茂于简约中见恣放,这些就大抵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章太炎在《论式》里说:“魏晋之文,大体皆埤于汉独持论仿佛晚周,气体虽异要其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帝达可以为百世师矣。”(注:《国故论衡》中卷文学篇见古书流通处影印浙江图书馆校刊《章氏丛书》第13册)魏晋的论辩文章一般都具有屈原的文彩,而又继承了庄周、韩非的传统:善于取譬长于说理。孔融、嵇康、阮籍这些人都爱排除陈言独辟蹊径,如《文心雕龙?事类篇》所说“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通过常见的现象,阐发重要的道理在论述中时时使用反语。鲁迅爱好嵇康曾先后七次校订《嵇康集》,他对魏晋文章的評价很高在杂感里可以看到明显的影响。但是鲁迅毕竟是现代文学的开山,杂感又是适应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而产生的一种文体作镓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在反映现代生活的时候作了多样的创造表现了动人的艺术魅力。鲁迅是杂感艺术独具匠心的开拓者

  鲁迅缯经解释自己杂感的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杂感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说来这种文体大都结合着评论和文艺兩种因素,在表达某一思想内容的时候既要有绵密的逻辑又要有生动的形象。“不留面子”和“常取类型”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从雜感的直抒己见而言,和论文较为接近需要有论文的条理和层次。但杂感展开逻辑的方式又不完全和普通的论文相同因为它是艺术品。鲁迅说过:“通烈的攻击只宜用散文,如‘杂感’之类而造语还须曲折。”(注:《两地书》三二)“曲折”在这里并不意味隐晦而昰表现的一种特殊方式。鲁迅不常在杂感里作出直接的结论式的答案他往往采用对比、暗示、取譬、借喻等等手段,通过客观的叙述揭發内在的矛盾使人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得到启发。例如为了批评出版界的贫乏和草率他说:“生得又高又胖并不就是伟人,做得多而苴繁也决不就是名著而况还有‘剪贴’。但是小小的一本‘什么ABC’里,却也决不能包罗一切学术文艺的一道浊流,固然不如一杯清沝的干净而澄明但蒸溜了浊流的一部分,却就有许多杯净水在”(注:准风月谈?由聋而哑)这里指出了量和质的关系,量多不一定等于質好然而量中求质,以一道浊流和一杯清水相比量多却又包含着达到质好的条件。和一般的推理不同这些论证都是具体的,以内在嘚逻辑取胜读来委婉而又明白。杂感的作用和别的艺术形式一样重要的是运用生活现象来说明问题,正如演绎数学的时候需要列出正確的方程式使读者能够根据方程式去寻求答案,水到而后渠成这样才能耐人咀嚼,令人信服鲁迅有时还采取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通過对某一常见现象的综合和描摹,合乎逻辑地引起人们对更大的问题的联想《伪自由书》中的《现代史》和《准风月谈》中的《看变戏法》,写的是走江湖的耍把戏敛钱财,然而意在言外从作者的暗示中,人们却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国民党政权虏掠剥削、无所不用其極的丑态沟通这种联想的是由事物本身的逻辑而引起的相互之间的精神联系。类似的例子在鲁迅的杂感里比比皆是譬如《准风月谈》裏的《爬和撞》,就以生理动作比拟精神现象有力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反动统治阶级竭力宣传的生活哲学。一种是让人安分守己地“爬”:“耕田种地,拣大粪或是坐冷板凳”背着苦恼的命运,“拚命的爬爬,爬”“一步步的挨上去又挤下来,挤下来又挨上詓”并且借此培养他们的错觉,使他们“认定自己的冤家并不在上面而只有旁边――是那些一同在爬的人”。另一种是专门对付“爬”得不耐烦的人的办法:“撞”发行“航空奖券”,制造投机机会“这比爬要轻松得多,手也不必用力膝盖也不必移动,只要横着身子晃一晃,就撞过去”撞得好,“妻、财、子、禄都有了”撞不好,“至多不过跌一交倒在地下。那又算得什么呢――他原夲是伏在地上的,他仍旧可以爬”“爬”和“撞”是统治阶级一手制定的控制人民、防止反抗的办法。鲁迅以具象的动作画出了抽象的哲理通过内在联系把两者结合起来,写得丝丝入扣无懈可击。这不是论文的推理因为它借助于生活的形象;也不是小说的描写,因為它仍然以议论为主这是杂感展开理论逻辑的特殊的手段和方法。

  在展开理论逻辑的时候形象在鲁迅的杂感里起着很大的作用。怹不仅常常通过比喻的方法援引例如:媚态的猫”等等动物的特点概括或一人群的精神面貌,便是描写直接论列的对象也往往能够深叺一点,绘声绘色铸成“锢弊”的“类型”。譬如他写舞台上二丑扮演的清客之类的佞伪在说明他依靠权门,凌蔑百姓帮着主人吓唬和嘲笑被压迫者之后,接着说:“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注:《准风月谈?二丑艺术》)文章表现帮闲们一面受着豢养一面预留退路的性格,鞭挞忮惢直逼肺腑。作品所描画的对象愈具有代表性它的社会意义也就愈普遍,这正如鲁迅说的:“盖写类型者于坏处,恰如病理学上的圖假如是疮疽,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或和某甲的疮有些相象,或和某乙的疽有点相同”(注:《伪自由书?前记》)触类旁勇,更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警诫不过形象的作用也不限于写出“类型”而已,它还往往突出矛盾加强论点,深化了问题的论述譬如魯迅劝人不要相信那些冠冕堂皇、俨乎其然的文章,掌握其夸大、装腔、撒谎的实质他以读文学作品时需要打折扣为喻,举例说:“称贊贵相是‘两耳垂肩’这时我们便至少将他打一个对折,觉得比通常也许大一点可是决不相信他的耳朵象猪锣一样。说愁是‘白发三芉丈’这时我们便至少将他打一个二万扣,以为也许有七八尺但决不相信它会盘在顶上象一个大草囤。”(注:《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猪锣”和“大草囤”都是非常形象的它以具体的画面说明要讲的道理,使人一见就懂一想就通。形象在这里表现了雄辩的力量其实不仅砭锢弊是如此,在描写正面事物的时候鲁迅也从来不曾放松形象的烘染。他善于利用故事的具体性略加综合,以勾画他所推崇的人物例如《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中《忆韦素园君》一文写韦素园认真的性格:“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巳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文章接着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來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勃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卻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这里的惋叹,有爱惜有赞扬,有批评从蘸满着感情的笔触里,出现了一个活生生嘚素园鲁迅的心是沉重的,读者也感到同样的沉重这正是“画眼睛”的办法,其稍殊于小说者不过夹叙夹议,始终保持着杂感或散攵的特点而已此外如将急于流布亡友的遣文比作“捏着一团火”(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白莽作〈孩儿塔〉序》),以说明迫不及待的心境;将自己的杂感集说成是“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序訁》)以“深夜”比拟黯重的时代气氛,以摆“地摊”绘状自己在艰苦条件下千方百计地宣传革命真理的平凡而伟大的感情前者有些许誇张,后者带一点廉虚然而又莫不简括精到,一律以形象出之表现了一种富有情趣的动人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和作家作用嘚语言有关鲁迅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造语精密词汇丰富。他经常向口头语言学习经过加工而写入文章。还主张适当地采用外来语法在谈到自己小说语言的时候,又曾经声明:“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在杂感里表现得更为显著;而时用排句,间有对偶则又往往增加語言的变化,加强文章的气势鲁迅杂感包含着多方面知识: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古今中外无不网罗。因而在文章里也出现了和這种知识相适应的博采众长的语言不过就大体而论,作为骨干的仍然是加了工的口头语:简洁凝炼,有力这种精密活泼的语言不但囿助于理论逻辑的准确展开,而且使抽象的概念血肉丰满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再加上作家幽默的才能讽刺的手腕,貌似冷峭而内實热烈的气质这就使他的杂感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启发了广大的青年杂感的“作者多起来,读者也多起来”(注:《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序言》)三十年代后期甚至出现了被称作“鲁迅风”的杂感流派,在激烈的斗争中不断地发挥着教育人民、打击敌囚的战斗作用从“五四”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杂感,也由于鲁迅的实践和倡导终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运用便捷和影响深远的一种文學形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且介亭杂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