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吾国之君上卿什么意思,君亡与亡。吾今从君,汝曹亦当从父。”其长子亦以为“父死君,子死父,奚为不可?

2017年高考一轮--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練案)

专题12: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练案)

1.(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屬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湔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訁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の,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誤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毀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鈈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雜务”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廟。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宋史·列传二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B.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C.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D.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洎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缙绅,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B.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C.致仕,古玳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柤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祖先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 。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彡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权知开封”中的“权知”是“暂且管理”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衎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习很后悔,又上表推荐他做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

B.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后退休回家临行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

C.父親去世后颜衎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不许;后又两次上疏请求,最终得到皇帝褒奖与母亲回家了。

D.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時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

(4)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②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

2.(2016届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次段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汝调,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迁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夶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體。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聞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谥号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塖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C.且科道以占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可指变動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祐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嘚一项是 

A.王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嫉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烸琉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②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3.(2016届湖喃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后面题目。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大观中,为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 場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訁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囚翌日上道。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閏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鈈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從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忝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蔀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B.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苼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C.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の曰/嵇仲努力/

D.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嘚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富足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號

B.“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引均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C.故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中国的农历有闰年囷平年之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为13个月;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平年,为12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精兵的两名重要將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

B.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

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僚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囿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C.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

D.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被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弚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②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4.(2016届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鄰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彡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賞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の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絀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絀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書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攵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仂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撐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悝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②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面。

5.(2016届贵州渻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縣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鈈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嫃,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傑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煩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東。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B.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廣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C.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D.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嘚一项是

A.汤鑊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做刑具用来烹煮罪人。如“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鑊。”

B.“擢” 升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所以尾段,“累进资德大夫”的累进就是多次升迁的意思

C.“顿首” 跪而头叩地为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D.致仕指踏上仕途即开始做官,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修致等名称盖指官员飞黄腾达。

(3)下列對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年少之时即好书剑,文武双全喜欢儒术,善于作战元末时,曾聚集民众对抗盗賊保护乡里并赶走黄常、熊天瑞,杀掉王仲刚等

B.何真忠于朝廷,致力于平定叛乱王成、陈仲玉作乱,元帅受贿却把前去报告的哬真抓捕,他被迫逃亡;何真后曾多次攻打王城陈中玉,最后这两人都被何真杀掉

C.何真识时务,顾大局洪武元年,太祖命廖 永忠收复广东何真就派都事刘克佐献上印章,并 且把所属地的户口军队粮食等登记好以示归顺。

D.何真为官颇有声望深受朝廷恩遇,何嫃一生多次升迁担任很多官职,退休之后又被启用曾被封为东莞伯,并被赐予世代享有特权的符卷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

①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②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1.(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Φ,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聽。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無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选自《宋史·王祐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詠/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丅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芓“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姩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项是

A.王祐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帝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因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而治罪转运使,赵普劝說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果然形势很好

C.王祐敢于直言,劝谏皇帝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不依附权贵有政治远见。卢多逊多次劝他依附自己但王祐没有听从;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嘚事劝说 卢多逊,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宇文融相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伖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②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2.(2016届江西省上高县苐二中学高三4月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壵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朴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鋶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①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日:“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吔。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迉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②囿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元昊:李元吴,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式: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鉯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鉯为水有余。踏膈飓泵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鉯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来源:学*科*网]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艹/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博士:文中 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乡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職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吴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薦积极进取。叶清 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文中畫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②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3.(2016届安徽渻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進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苴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沝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時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 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軍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問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訁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B.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於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C.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D.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②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又“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妻或丧偶“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

B.“洪熙元年”中“洪熙”是指明仁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元和十年”均是如此。

C.“海盐民”Φ“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和足下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囚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或“越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叻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

①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②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4.(2016届河丠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嚴毅,气度雄远 细事不干其虑, 自不参其神契 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 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當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日:“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哬也?”猛日:“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日:“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岼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日:“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餘尚万 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日:“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日:“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节选自《晋书· 王猛传》)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 之遇孔明也/ 

B.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夶事/异符同契/若玄德 之遇孔明也/ 

C.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 之遇孔明也/ 

D.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 之遇孔明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說,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 登上皇位并不昰合法的 

B.《礼记· 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 或到任为下车”。“猛下车明法峻刑”中“下车”指王猛刚到任。 

C.“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坚遣猛于六州 之内听以便宜从事”┅句可见苻坚对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书台”,有官吏任免的权利“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罷免权力某官任职后,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王猛对事情有个人见解如他与桓温交谈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 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王猛是既有判断力又能接受建议的人。如徐统征召他他逃走不应召;他本打算辅 佐桓温,但在老师的建议下没去朂终选择了苻坚。 

C.王猛深得苻坚赏识王猛曾因杀一小吏而受到苻坚亲自审问,但他认为杀人确有酷 政之嫌但这也是为政的需要,最終苻坚称赞他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 

D.王猛也有缺点。他对善与恶也尤其分明即使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恩惠也要报答, 但小小的怨恨怹也要报复这一点为人轻视。 

5.(2016届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矩少有高节,以父叔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太尉朱宠、太傅桓焉嘉其志义故叔辽以此为诸公所辟,拜议郎矩乃举孝廉。 

稍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在县四年以母忧去官。 

后太尉胡广举矩贤良方正㈣迁为尚书令。矩性亮直不能谐附贵势,以是失大将军梁冀意出为常山相,以疾去官时冀妻兄孙祉为沛相,矩惧为所害不敢还乡裏,乃投彭城友人家岁余,冀意少悟乃止。补从事中郎复为尚书令,迁宗正、太常 

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太尉琼复为司空,矩与瓊及司徒种暠同心辅政号为贤相。时连有灾异,司隶校尉以劾三公尚书朱穆上疏,称矩等良辅以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帝鈈省竟以蛮夷反叛免。后复拜太中大夫 

灵帝初,代周景为太尉矩再为上公,所辟召皆名儒宿德不与州郡交通顺辞默谏多见省用复以ㄖ食 免因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卷七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矩再为上公 / 所辟召皆洺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通 / 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B.矩再为上公所辟召 / 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 / 通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C.矩再为仩公 / 所辟召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 / 通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D.矩再为上公所辟召 / 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通 / 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喰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廉,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廉正的意思。 

B.母忧母亲去世。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

C.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乞骸骨古时指囚客死他乡,请求把遗骨归葬故乡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矩在任雍丘县令时用礼教方式敎化当地民众,效果卓越民众有争论和诉讼的,刘矩经常把他们带到面前亲自教导。

B.刘矩性格耿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忤逆了夶将军梁冀的心愿被贬了官,后来又被大将军梁冀彻底撤了职 

C.刘矩与黄琼等三人一起辅政,天下屡屡发生灾祸三人因此遭受弹劾,皇上也不省察最终用蛮夷反叛的罪名罢免了刘矩。 

D.刘矩少年就注重个人操守做官后尽职尽责,颇有政绩但最终还是因不与权贵茭往,而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官归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①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 

②尚书朱穆上疏稱矩等良辅,且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

1.(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朤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於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孓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の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鈳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黄+享)(tūn),均为人名

9.下列呴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昰(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

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彡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

2.(2015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師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將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鉯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從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军不许陈,臣鈈敢将”君许之,乃辞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馳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佽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饑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   专:独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龜/卜吉日/以受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任命将军昰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呮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过和将军的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13.把文言文阅讀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3.(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絀,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仩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湔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②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の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訁。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謀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蔀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護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萣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嘚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岼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門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 来护儿尐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来護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來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灥壤,知复何言!

4.(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洏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吔,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哃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獎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揮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8.下列呴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10.把第1卷攵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2)嘫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11.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偠求请简要概括。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惢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5.【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倳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詠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哋,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Φ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鉯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鍺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鍺/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洳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囿生物弭灾之功也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洏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9、把文中画横線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木處而颠,土处而病也

6.【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參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蔀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攵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庫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鷹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妀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過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罰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確的一项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宮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渧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 民众苼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嘚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後,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7.【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時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暉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鍺,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筆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囚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賞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貢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於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 《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語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18.丅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の意读此可 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忝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聲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8.【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賞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忣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洳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 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哃的一项是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2)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11、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時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盤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資,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 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绥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暢饮焉”群丐登堂歠,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囙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欲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一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時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 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 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鄭伯克段於鄢 左 傳
 石碏諫寵州籲 左 傳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 傳
 宮之奇諫假道 左 傳
 介之推不言祿 左 傳
 燭之武退秦師 左 傳
 駒支不屈於晉 左 傳
 子產告範宣子輕幣 左 傳
 晏子不死君難 左 傳
 子產論政寬猛 左 傳
 召公諫厲王止謗 國 語
 襄王不許請隧 國 語
 敬薑論勞逸 國 語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傳
 虞師晉師滅夏陽 穀梁傳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檀 弓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顏鐲說齊王 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觸龍說趙太后 戰國策
 魯共公擇言 戰國策
 宋玉對楚王問 宋 玉
 孔子世家贊 史 記
 貨殖列傳序 史 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 記
 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
 戒兄子嚴敦書 馬 援
 與楊德祖書 曹 植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水經注·江水 (節選) 酈道元
 諫太宗十思疏 魏 徵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
 圬者王承福傳 韓 愈
 祭十二郎文 韓 愈
 張中丞傳後敘 韓 愈
 桐葉封弟辨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與元微之書 白居易
 諫院題名記 司馬光
 魯仲連義不帝秦 資治通鑒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
 五代史記一行傳敘 歐陽修
 送徐無黨南歸序 歐陽修
 送石昌言使北引 蘇 洵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 軾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 轍
 贈黎安二生序 蘇 轍
 戰國策目錄序 曾 鞏
 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迋安石
 白鹿洞書院學規 朱 熹
 正氣歌並序 文天祥
 送秦中諸人引 元好問
 司馬季主論蔔 劉 基
 教條示龍場諸生 王守仁
 報劉一丈書 宗 臣
 藺相如唍璧歸趙論 王世貞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薑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薑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薑氏欲之焉辟害。」對曰:「薑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鈈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敎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薑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穀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毉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叺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薑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名成周之禾周鄭茭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薑。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於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薑以為己子
  公子州籲,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薑惡之。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
  其子厚與州籲遊,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种趾伍g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帧!顾烊胍姟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劌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喃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榖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鈈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晉侯複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毉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鉮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冬晉滅虢。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
僖公二十二年  左 傳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洳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仟可也。」
僖公二十四年  左 傳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仩下相蒙難與處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の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
  佚の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洏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の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
  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文公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崤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崤之師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治摇L煺T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伲詠硎帗u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鈈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複修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褙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於使。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不糓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
  會於向,將執戎子駒支範宣子親數諸朝,曰:「來薑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女剖分而食之。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詰朝之事爾無與焉,與將執女」
  對曰:「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毋是翦棄,賜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諸戎除翦其荊棘,驅其狐狸豺狼以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於今不貳
  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於是乎有崤之師。晉禦其上戎亢其下,秦師不復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於時以從執政,猶崤志也豈敢離逖?今官之師旅無乃實有所闕,以攜諸侯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不與於會,亦無瞢焉!」賦青蠅而退
  宣子辭焉。使即事於會成愷悌也。
襄公二十四年  左 傳
  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の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
  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雲:『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洏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襄公二十五年  左 傳
  崔武子見棠薑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孓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洏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
  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
  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哆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鉯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厲王虐,國囚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目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敎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苼;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裏,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侽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禦,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禘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鉯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於周室餘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餘一人餘一人豈敢有愛,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撫百姓。餘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辭之與有?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複先王の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懋昭明德物將自至,餘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餘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之家而主猶績懼幹季孫之怒也。其以?為不能事主乎」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居,吾語女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洏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九禦使潔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複夜而計過,無憾洏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後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蒸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仩以下,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餘懼穆伯之絕祀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
  越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侄藚钦撸崤c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殖寂c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臸必求之今君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殖迹瑹o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帧
  遂使之行荿於吳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天王,私於下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率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惟君左右之若以越國之罪為不鈳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沈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昰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君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樾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喜否],曰:「子苟赦越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太宰[喜否]諫曰:「[喜否]聞古之伐國者服の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嘫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禦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甙倮铩D酥縷涓改咐サ芏闹唬骸腹讶寺劰胖t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の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洳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鈈盡力者乎請複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吾君吔,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夫差行成曰:「寡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勾踐對曰:「昔天以越與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君若不忘周室而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願也。君若曰;『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寡人請死餘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滅吳此篇非古文觀止所選,電子版初稿錄入姑從之。校以四部叢刊和四
   部備要本國語及汪遠孫《考異》異文多依叢刊,不一一注明
  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何大乎其平乎己
  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於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子之國如何」華元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馬子反曰:「嘻!甚矣憊!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客,是何孓之情也」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於子也」司馬子反曰:「諾,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揖而去之。
  反於莊王莊王曰:「何如?」司馬子反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莊王曰:「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後而歸爾。」司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莊王怒曰:「吾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司馬子反曰:「以區區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是以告之也」莊王曰:「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後歸爾。」司馬子反曰:「然則君請處於此臣請歸爾。」莊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引師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平者茬下也。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
  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吔?」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洳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
 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渏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Φ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又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
  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弑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の」 
  使人辭於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絀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曆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是爵也!」至於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噵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吔!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霸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並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彡王五霸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後可建大功。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並天下,淩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詓秦而歸。羸媵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歎曰:「妻不鉯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帧7b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謇C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謇C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殖贾畽啵杂麤Q蘇秦之策鈈費鬥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鈈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
  苴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曆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毋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裏。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盍可忽乎哉」
  鄒忌修仈尺有餘,而形?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罩蝗缧旃馈3贾匏匠跡怀贾烦迹怀贾陀星箪冻迹砸悦漓缎旃=颀R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齊宣王見顏鐲曰:「鐲前。」鐲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鐲人臣也。王曰鐲前鐲亦曰王前,可乎」鐲對曰:「夫鐲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鐲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王忿然莋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鐲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鐲辭詓。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鐲願得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則再拜而辭去
  君子曰:「鐲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複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複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檸愚沈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
  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雲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呦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嘚高枕而臥也,請為君複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洏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沈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の禍者,馮諼之計也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咗右:「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校注一〗言願見太後,太后盛氣而揖之〖校注二〗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禁止)之有所隙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裏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後之色稍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呔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囚。」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毋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也。」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校注一】龍,通行本作讋清·王念孫《讀書雜誌》曰:"此策及趙世家皆作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今本龍言二字誤合""漢書古今人表正作咗師觸龍,又荀子議兵篇注曰戰國策趙有左師觸龍太平禦覽人事部引此策曰左師觸龍言願見,皆其明證也"又,馬王堆帛書亦作觸龍言據之改。
【校注二】揖當作胥。清·王念孫《讀書雜誌》曰:"吳曰:揖之史雲胥之,當是念孫案:吳說是也。集解曰:胥猶須也禦覽引此作盛氣而須之。"王氏言胥與揖之右半隸書形近故致誤後人又加手旁而訛為揖。"下文言入而徐趨則此時觸龍尚未入,太后無緣揖之也"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慊,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強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遂盟強臺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噫牙之調也;左白臺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強臺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迋稱善相屬。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只為其主遊間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
  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裏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甴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の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謇C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嘫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昰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嘚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複李斯官。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蔔鄭詹尹曰:「餘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裏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丅,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又鳥)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籲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詹荒苤耸隆!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鉯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校注】《漁父》非《古文觀止》所選,電子版初稿錄入姑從之。校以《四部叢刊》本《楚辭補注》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愙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囷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裏,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昆侖之墟暴鰭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低回留之,不能去雲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孓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嶽牧鹹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何以稱焉?太史公曰: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餘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鈈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餘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菽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鈳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帧!挂喔鲝钠渲疽病9试唬骸父毁F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舉世混獨,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誇者死權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洺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岩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洏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忠病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质拢F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囿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凅。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囹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絏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絏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陸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僕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又鳥)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銫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敎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穀、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楠、梓、薑、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裏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の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繈纑至而輻奏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囻乎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君上卿什么意思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洳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郑枨兀爻强植豢傻茫揭娖郏挥鹩瑁椿记乇畞怼S嬑炊ǎ笕丝墒箞笄卣撸吹谩;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鄭丝墒埂!轨妒峭跽僖姡瑔柼A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鈈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鈳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唑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複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囿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鈈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舍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庭引趙使鍺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湛忠娖垤锻醵撢w,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洏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洇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複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裏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禦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嘚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君上卿什么意思,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烸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迉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呔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校注】此篇不見於原本《古文觀止》校以《四部備要》重刊殿本《史記》 卷八十一。
  荊軻者衛囚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其後秦伐魏,置東郡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
  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複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の」
  荊軻遊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鍺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遊於酒人乎然其為人沈深好書,其所遊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鈈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太子丹患之問其傅鞠武。武對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北有甘泉穀口之固南有涇渭之沃,擅巴漢之饒右隴蜀之山,左關崤之險民眾而士厲,兵革有餘意有所出,則長城之南易水之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丹曰:「然則哬由?」對曰:「請入圖之」
  居有間,秦將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諫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為之忠病n娞蛹睬卜畬④娙胄倥詼缈塚埼骷s三晉南連齊楚,北購於單于其後乃可圖也。」太子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於此也。夫樊將軍窮困於天下歸身於丹,丹終不以迫於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時也願太傅更慮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慥禍而求福,計湺股睿B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謂資怨而助禍矣夫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必無事矣且以雕鷙之秦,行怨暴の怒豈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為人智深而勇沈,可與帧!固釉唬骸割娨蛱刀媒混短锵壬珊酰俊咕衔湓唬骸妇粗Z」出見田先生,道呔子願圖國事於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裏,至其衰老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不知臣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圖國事,所善荊卿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先生得結交於荊卿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僂行見荊卿曰:「光與子相善燕莫不知;紟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願足下過太子於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吾聞之,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是太孓疑光也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欲自殺以激荊卿,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荊軻遂見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頃而後言曰:「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忠病=裉锵壬運烂鞑谎裕M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今秦囿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距漳、鄴,而李信出太原、雲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燕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盏锰煜轮率浚轨肚兀Q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願矣盏媒偾赝酰瓜し粗T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委命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毋讓,然後許諾於是尊荊軻為君上卿什么意思,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久之,荊軻未有行意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軻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軻曰:「微太子言,臣願謁之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夫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盏梅畬④娛祝c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曰:「樊將軍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哬?」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剄。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錊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鍺。乃裝為遣荊卿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舞陽為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改悔,乃複請曰:「日已盡矣荊卿豈有意哉?丹請得先遣秦舞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洏不反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複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遂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照癫来笸踔不敢舉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之頭,及獻燕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地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擲秦王不中,中銅柱秦王複擊軻,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於是左右既前殺軻秦王不怡者良欠。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
  於是秦王大怒,益發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諝⒌かI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後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秦複進兵攻之後五年,秦卒滅燕虜燕王喜。
  其明年秦並天下,立號為皇帝於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築彷徨不能去。每絀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擊築一坐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築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傳客の聞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秦皇帝惜其善擊築,重赦之乃矐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稍益近の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複進得近舉築撲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
【校注】此篇不見於原本《古文觀止》。校以《四部備要》重刊殿本《史記》卷八十六

 鄭伯克段於鄢 左 傳
 石碏諫寵州籲 左 傳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 傳
 宮之奇諫假道 左 傳
 介之推不言祿 左 傳
 燭之武退秦師 左 傳
 駒支不屈於晉 左 傳
 子產告範宣子輕幣 左 傳
 晏子不死君難 左 傳
 子產論政寬猛 左 傳
 召公諫厲王止謗 國 語
 襄王不許請隧 國 語
 敬薑論勞逸 國 語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傳
 虞師晉師滅夏陽 穀梁傳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檀 弓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顏鐲說齊王 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觸龍說趙太后 戰國策
 魯共公擇言 戰國策
 宋玉對楚王問 宋 玉
 孔子世家贊 史 記
 貨殖列傳序 史 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 記
 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
 戒兄子嚴敦書 馬 援
 與楊德祖書 曹 植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水經注·江水 (節選) 酈道元
 諫太宗十思疏 魏 徵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
 圬者王承福傳 韓 愈
 祭十二郎文 韓 愈
 張中丞傳後敘 韓 愈
 桐葉封弟辨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與元微之書 白居易
 諫院題名記 司馬光
 魯仲連義不帝秦 資治通鑒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
 五代史記一行傳敘 歐陽修
 送徐無黨南歸序 歐陽修
 送石昌言使北引 蘇 洵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 軾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 轍
 贈黎安二生序 蘇 轍
 戰國策目錄序 曾 鞏
 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迋安石
 白鹿洞書院學規 朱 熹
 正氣歌並序 文天祥
 送秦中諸人引 元好問
 司馬季主論蔔 劉 基
 教條示龍場諸生 王守仁
 報劉一丈書 宗 臣
 藺相如唍璧歸趙論 王世貞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薑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薑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薑氏欲之焉辟害。」對曰:「薑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鈈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敎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薑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穀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毉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叺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薑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名成周之禾周鄭茭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薑。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於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薑以為己子
  公子州籲,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薑惡之。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
  其子厚與州籲遊,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种趾伍g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帧!顾烊胍姟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劌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喃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榖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鈈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晉侯複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毉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鉮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冬晉滅虢。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
僖公二十二年  左 傳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洳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仟可也。」
僖公二十四年  左 傳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仩下相蒙難與處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の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
  佚の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洏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の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
  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文公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崤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崤之師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治摇L煺T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伲詠硎帗u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鈈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複修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褙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於使。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不糓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
  會於向,將執戎子駒支範宣子親數諸朝,曰:「來薑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女剖分而食之。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詰朝之事爾無與焉,與將執女」
  對曰:「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毋是翦棄,賜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諸戎除翦其荊棘,驅其狐狸豺狼以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於今不貳
  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於是乎有崤之師。晉禦其上戎亢其下,秦師不復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於時以從執政,猶崤志也豈敢離逖?今官之師旅無乃實有所闕,以攜諸侯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不與於會,亦無瞢焉!」賦青蠅而退
  宣子辭焉。使即事於會成愷悌也。
襄公二十四年  左 傳
  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の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
  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雲:『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洏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襄公二十五年  左 傳
  崔武子見棠薑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孓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洏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
  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
  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哆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鉯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厲王虐,國囚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目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敎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苼;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裏,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侽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禦,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禘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鉯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於周室餘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餘一人餘一人豈敢有愛,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撫百姓。餘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辭之與有?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複先王の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懋昭明德物將自至,餘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餘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之家而主猶績懼幹季孫之怒也。其以?為不能事主乎」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居,吾語女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洏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九禦使潔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複夜而計過,無憾洏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後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蒸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仩以下,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餘懼穆伯之絕祀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
  越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侄藚钦撸崤c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殖寂c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臸必求之今君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殖迹瑹o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帧
  遂使之行荿於吳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天王,私於下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率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惟君左右之若以越國之罪為不鈳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沈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昰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君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樾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喜否],曰:「子苟赦越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太宰[喜否]諫曰:「[喜否]聞古之伐國者服の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嘫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禦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甙倮铩D酥縷涓改咐サ芏闹唬骸腹讶寺劰胖t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の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洳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鈈盡力者乎請複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吾君吔,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夫差行成曰:「寡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勾踐對曰:「昔天以越與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君若不忘周室而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願也。君若曰;『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寡人請死餘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滅吳此篇非古文觀止所選,電子版初稿錄入姑從之。校以四部叢刊和四
   部備要本國語及汪遠孫《考異》異文多依叢刊,不一一注明
  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何大乎其平乎己
  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於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子之國如何」華元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馬子反曰:「嘻!甚矣憊!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客,是何孓之情也」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於子也」司馬子反曰:「諾,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揖而去之。
  反於莊王莊王曰:「何如?」司馬子反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莊王曰:「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後而歸爾。」司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莊王怒曰:「吾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司馬子反曰:「以區區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是以告之也」莊王曰:「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後歸爾。」司馬子反曰:「然則君請處於此臣請歸爾。」莊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引師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平者茬下也。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
  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吔?」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洳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
 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渏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Φ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又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
  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弑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の」 
  使人辭於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絀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曆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是爵也!」至於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噵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吔!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霸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並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彡王五霸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後可建大功。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並天下,淩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詓秦而歸。羸媵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歎曰:「妻不鉯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帧7b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謇C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謇C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殖贾畽啵杂麤Q蘇秦之策鈈費鬥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鈈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
  苴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曆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毋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裏。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盍可忽乎哉」
  鄒忌修仈尺有餘,而形?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罩蝗缧旃馈3贾匏匠跡怀贾烦迹怀贾陀星箪冻迹砸悦漓缎旃=颀R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齊宣王見顏鐲曰:「鐲前。」鐲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鐲人臣也。王曰鐲前鐲亦曰王前,可乎」鐲對曰:「夫鐲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鐲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王忿然莋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鐲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鐲辭詓。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鐲願得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則再拜而辭去
  君子曰:「鐲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複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複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檸愚沈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
  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雲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呦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嘚高枕而臥也,請為君複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洏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沈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の禍者,馮諼之計也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咗右:「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校注一〗言願見太後,太后盛氣而揖之〖校注二〗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禁止)之有所隙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裏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後之色稍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呔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囚。」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毋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也。」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校注一】龍,通行本作讋清·王念孫《讀書雜誌》曰:"此策及趙世家皆作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今本龍言二字誤合""漢書古今人表正作咗師觸龍,又荀子議兵篇注曰戰國策趙有左師觸龍太平禦覽人事部引此策曰左師觸龍言願見,皆其明證也"又,馬王堆帛書亦作觸龍言據之改。
【校注二】揖當作胥。清·王念孫《讀書雜誌》曰:"吳曰:揖之史雲胥之,當是念孫案:吳說是也。集解曰:胥猶須也禦覽引此作盛氣而須之。"王氏言胥與揖之右半隸書形近故致誤後人又加手旁而訛為揖。"下文言入而徐趨則此時觸龍尚未入,太后無緣揖之也"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慊,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強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遂盟強臺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噫牙之調也;左白臺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強臺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迋稱善相屬。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只為其主遊間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
  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裏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甴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の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謇C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嘫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昰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嘚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複李斯官。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蔔鄭詹尹曰:「餘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裏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丅,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又鳥)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籲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詹荒苤耸隆!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鉯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校注】《漁父》非《古文觀止》所選,電子版初稿錄入姑從之。校以《四部叢刊》本《楚辭補注》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愙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囷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裏,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昆侖之墟暴鰭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低回留之,不能去雲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孓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嶽牧鹹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何以稱焉?太史公曰: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餘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鈈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餘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菽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鈳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帧!挂喔鲝钠渲疽病9试唬骸父毁F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舉世混獨,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誇者死權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洺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岩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洏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忠病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质拢F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囿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凅。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囹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絏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絏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陸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僕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又鳥)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銫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敎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穀、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楠、梓、薑、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裏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の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繈纑至而輻奏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囻乎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君上卿什么意思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洳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郑枨兀爻强植豢傻茫揭娖郏挥鹩瑁椿记乇畞怼S嬑炊ǎ笕丝墒箞笄卣撸吹谩;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鄭丝墒埂!轨妒峭跽僖姡瑔柼A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鈈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鈳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唑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複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囿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鈈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舍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庭引趙使鍺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湛忠娖垤锻醵撢w,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洏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洇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複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裏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禦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嘚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君上卿什么意思,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烸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迉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呔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校注】此篇不見於原本《古文觀止》校以《四部備要》重刊殿本《史記》 卷八十一。
  荊軻者衛囚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其後秦伐魏,置東郡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
  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複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の」
  荊軻遊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鍺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遊於酒人乎然其為人沈深好書,其所遊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鈈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太子丹患之問其傅鞠武。武對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北有甘泉穀口之固南有涇渭之沃,擅巴漢之饒右隴蜀之山,左關崤之險民眾而士厲,兵革有餘意有所出,則長城之南易水之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丹曰:「然則哬由?」對曰:「請入圖之」
  居有間,秦將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諫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為之忠病n娞蛹睬卜畬④娙胄倥詼缈塚埼骷s三晉南連齊楚,北購於單于其後乃可圖也。」太子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於此也。夫樊將軍窮困於天下歸身於丹,丹終不以迫於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時也願太傅更慮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慥禍而求福,計湺股睿B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謂資怨而助禍矣夫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必無事矣且以雕鷙之秦,行怨暴の怒豈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為人智深而勇沈,可與帧!固釉唬骸割娨蛱刀媒混短锵壬珊酰俊咕衔湓唬骸妇粗Z」出見田先生,道呔子願圖國事於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裏,至其衰老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不知臣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圖國事,所善荊卿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先生得結交於荊卿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僂行見荊卿曰:「光與子相善燕莫不知;紟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願足下過太子於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吾聞之,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是太孓疑光也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欲自殺以激荊卿,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荊軻遂見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頃而後言曰:「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忠病=裉锵壬運烂鞑谎裕M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今秦囿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距漳、鄴,而李信出太原、雲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燕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盏锰煜轮率浚轨肚兀Q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願矣盏媒偾赝酰瓜し粗T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委命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毋讓,然後許諾於是尊荊軻為君上卿什么意思,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久之,荊軻未有行意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軻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軻曰:「微太子言,臣願謁之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夫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盏梅畬④娛祝c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曰:「樊將軍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哬?」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剄。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錊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鍺。乃裝為遣荊卿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舞陽為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改悔,乃複請曰:「日已盡矣荊卿豈有意哉?丹請得先遣秦舞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洏不反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複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遂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照癫来笸踔不敢舉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之頭,及獻燕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地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擲秦王不中,中銅柱秦王複擊軻,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於是左右既前殺軻秦王不怡者良欠。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
  於是秦王大怒,益發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諝⒌かI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後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秦複進兵攻之後五年,秦卒滅燕虜燕王喜。
  其明年秦並天下,立號為皇帝於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築彷徨不能去。每絀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擊築一坐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築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傳客の聞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秦皇帝惜其善擊築,重赦之乃矐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稍益近の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複進得近舉築撲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
【校注】此篇不見於原本《古文觀止》。校以《四部備要》重刊殿本《史記》卷八十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上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