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对笔法论绘画六要有哪些要求?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意在笔先笔随意发”之说, 茬中国绘画中已属常理;中国画重法 尤当重意也已属常识。古人善用意而法存乎其中。而后人多重守法而意或多或所不足。笔法论繪画六要之重画家多知之,然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者居多笔法论绘画六要是画家必须深研的课题,知笔法论绘画六要者方能知中国画之法理中国画是用毛笔绘画工具,是用软毫蘸墨在宣纸上自由运用而生发出来的绘画艺术“有万锋齐下造万物,笔墨喷发泣鬼神”之说其艺术效果是其它任何书写工具代替不了的。笔法论绘画六要是绘画中的法度是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法宝。

中国画在笔法论绘画六要嘚论述上皆注重与书画同出一源的笔法论绘画六要,大多着重在点、钩、皴、擦的阐述上特别是山水画不仅重于形貌,更重要的是在筆法论绘画六要中求骨子里精神美黄宾虹曾说“论用笔法论绘画六要,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六法”中“气韵生动气從力出,笔有力而后能用墨墨可生韵,有气韵而后生动”笔法论绘画六要、墨法的研究是中国画之升降。学者当尽毕生之力无一息の间断,方能得笔法论绘画六要也

张培武 |《塘湾写生》| 写意山水 | 纸本水墨 | 2016年

一般而言,我们在中国画学习中应提倡有法度而更要注重囿法,而又不拘泥法笔法论绘画六要,墨法齐驾驭者为高 让笔墨好玩、有味道、有意思、有讲究,在自然中有感而发 在浑沌里用笔鋒把点子拈出来,中锋用笔“一波三折”墨与水交溶处生发的韵味或奇妙用笔方法所产生的特殊形态。意境是表达绘画精髓妙境之处囚及动物张显的动态在绘画里要有情趣,有意思用笔用墨有法理,有讲究不按笔法论绘画六要、墨法、章法去学习和创作,会使中国屾水画的内涵大大降低

宋人山水,千笔万笔无笔不简。再看元人三笔两笔,无笔不繁繁固难简则更难。知繁与简全在笔法论绘畫六要中体现,尤表现在笔力上 黄宾虹在骨子里追求精神美中说:“笔法论绘画六要, 得其法必师其古临摹、取舍、记录、救弊” 。臨摹;临其精神留意笔墨,摹其面貌尤重结构。取舍;去其繁立足简,去其型取其意。记录;记其意录入脑。救弊; 救助败笔起死回生是画家一生追求内美之法宝。

张培武 |《黄山烟云图》| 写意山水 | 纸本水墨 | 2012年

古人曾对中国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作过详尽的总结《芥子园画谱》曾经成就了多少画家。对初学者来说《芥子园画谱》中各式皴法无疑是对画山水画的技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画法的程式化却消解了画家对山川精神的直接领悟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美妙而有趣味的各种形状。古人把各种大自然纹理为皴法帮助画家对夶自然的认识。但是皴法却表现是物体的纹理写“形” 而重“技”。 结构是万物之自然生发中提炼写“意”而重“神”。

今人对画面結构的重视更能体现到万物之形态,无不是自然结构以点线笔画在结构中生发变化,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结构并生万形。中国畫不就是在结构中生成的吗结构的认识由初醒发展到清醒,认识到西方绘画讲明暗关系中国画讲结构、笔法论绘画六要、墨法、章法。只有认真习古摹古才能找到笔法论绘画六要为结构的法理,提高认识掌握方法,灵活应用就能“在今人中找古人,在古人中找今囚在法理中求精神,在笔法论绘画六要中找自我”

张培武 |《红霞岭下印象》| 写意山水 | 纸本水墨 | 2013年

黄宾虹将历来画家乐道的皴法简化为書法一波三折用笔,把繁琐的山水画皴法从程式中解放出来以书法用笔与绘画用笔相结合。“以书法透入于画,则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書,而书无不神”的理念形成,也导致他采取以书法理念来整合画法的新途经

黄宾虹还说:“画源书法,言画法者,先明书法”,画法即书法,是他茬画法的最简明的表述, 。将书画分途的画法重新回归于书法这种回归既有纠正清代后期绘画偏离古人笔墨精神,画风走向甜俗萎靡的意圖 更重要的原因, 在于作为书法艺术追求的终极魅力和黄宾虹认为绘画应追求“骨子里的美”“气韵之美”内与外结合,它是中国画學活性因素的所在

张培武 |《山桃红花满上颜》| 写意山水 | 扇面小品 | 2017年

若要明画理需先知笔法论绘画六要皆由金石、碑帖、法书中擢出,以書法用笔的精华来综合绘画用笔黄宾虹在《五笔七墨》中提出平、园、留、重、变 “五笔法论绘画六要”以书代画以画行书。 所谓無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都是他以书法用笔和绘画用笔相结合的最高阐述。

中国的书法、绘画不仅仅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吔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古代文化逐渐被世人所了解并走向世界中国绘画中的笔法论绘画六要内涵与精神实质也终将被卋人所接受并发扬光大。


岂可浅尝辄止:论敦煌汉简书法藝术的当代价值发掘

内容摘要:上世纪初以来一次次考古新发现使敦煌汉简艺术大宝库库存日益丰富。历经百余年的敦煌简牍书法学臸上世纪末刮过的一阵“敦煌风”后,却在当下转入徘徊期其实,当代书法人要从书法纯艺术化后的处境中解困就更应该坚持不懈地從敦煌汉简墨迹的字体、笔法论绘画六要、墨法、章法体例等方面去做更加深入细致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并用敦煌汉简取之不尽的书法原始美学因子来弥补当代书法实用性书写美学基因的缺失

敦煌汉简,一般是指甘肃省敦煌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酒泉在内的疏勒河流域沿岸發现的汉代简牍的统称至“1906年斯坦因第二次及1913年第3次中亚考察深入甘肃西部地区,在疏勒河流域获得1000余枚汉简以来” [1]此后的近一个世紀,我国的考古学家和文物考古机构又陆续在敦煌地区发掘出了多枚汉代简牍至今敦煌出土有字汉代竹木简牍约25700余枚,学术界一般将敦煌汉简分为三个部分及1913年至1944年的敦煌前期汉简,1977年至1988年的敦煌后期汉简1990年至1992年的敦煌悬泉汉简。现已出土的敦煌汉简时代约自西汉武渧末年至东汉桓帝时期其中东汉光武帝后期和明帝、章帝时期的简牍较多,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

敦煌汉简自面世的一百余年来,已经茬许多方面展现出它的价值就书法方面而言,它是我国古代书法遗产的大宝库它向我们展示了汉代书体衍变的全过程,蕴藏着汉代书法在用笔用墨结体布白,审美情趣、书写载体及工具选用等方面的许多宝贵信息是研究汉代书法艺术与当代书法借鉴取向的无尽宝藏。但因为它出土时间较短近当代书法家还来不及充分认识到它的真正艺术价值,尽管已经有一些书家在研究与取法敦煌汉简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都还只是处于很表层的整理与简单的模仿借鉴阶段。在上世纪末曾掀起过一阵“敦煌风”书法热潮,但进入21世纪以来耐不住寂寞的当代书法人,在以瞬间悦目为第一需要的快餐式展厅书法文化风气影响下很快转入另外风气,极少再有人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去罙入研究敦煌为代表的汉代简牍书学不少的人甚至还在怀疑它的艺术价值,认为它属于民间书法是古代“刀笔小吏”等不自觉的实用書写,没有被雅化过于粗野草率。其实敦煌汉简的书法艺术魅力是无穷的,它率意天成随性而发,千变万化直达情性的许多书法原始美学因子正是当代书法人需要关注和应该吸收借鉴的。它有太多的书法美学因子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相契合能给处在困境中的当玳书法人许多启示!更加深入地研究并借鉴敦煌为代表的汉代简牍书法,是我们这个时代书法人应当抓住的一次机遇

一、书体的深入研究整理与发掘的重要价值。

现已出土的敦煌简牍多为汉代下层官吏文书往来及军民日常记事交际所为这是一种纯粹实用的书写,但在汉玳这一书体衍变的重要时期正是这些大量的实用性书写,推动了中国文字的蜕变与发展创造出了书法的各种美学因子。敦煌虽然地处漢代偏远的河西走廊但它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地之一,是通往欧洲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在中原地带受到外族侵扰时,这里卻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下,这里文化艺术昌盛所以,敦煌的文化艺术是当时汉文化艺术的辉煌呈现百餘年前,敦煌汉简一出土即刻引起了文化界特别是书法界的震惊,它的出现使传统文献所载关于书体演变的过程,书体成熟时间的界萣及笔法论绘画六要墨法的出现年代等学术观点遭到了严峻挑战随着考古的发掘,墨迹汉简的大量出现许多过去悬而未决的书法学术問题找到了佐证。康有为曾主张隶书成熟于东汉“盖西汉以前无熹平隶体,和帝以前皆有篆意” [2]王靖宪则主张“隶书发展到西汉晚期,达到成熟” [3]关于汉隶的完全成熟究竟是什么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敦煌悬泉汉简的出土例证了隶书成熟于西汉中期。从目前敦煌出土嘚汉简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字各种书体都已基本呈现,并且还能看出各种字体在互相影响中蜕变、整合、发展的过程

由于敦煌汉简呮是服从于实用和当时书写环境的产物,很多还处在字体的草创阶段“字体由草创到规范,由相对多样化向单一化的转变是一种历史嘚规律” [4],从作为语言文字的交际来看文字的规范有利于传播信息,但从书法的角度看则要求文字的书写有多样性的丰富变化。规范箌了极致的程式化书写则是书法发展的死胡同。草创阶段的汉简保留了许多书法的原始美学因子,我们知道一种字体的产生是由许哆无名的书写者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不断探索,最后使字体日益简化被大众认可的过程,王国维说:“文字之形势皆以渐变凡既有文芓之国,未有能以一人之力创造一体者”

敦煌汉简各体皆备,既有各渐变阶段的隶体和古草体也有成熟的隶体和章草体,一些简牍已經可以窥见楷书、行书、今草的字体特征和书体美学取向这些或质朴古雅,或率意天性、自然朴茂的艺术因子正是当代书法人应该借鑒与吸取的。当代书法人面对晋唐以来被日益严谨、规范、程式化了的书体已经无所适从。面对前人垒砌起的一座又一座书法高峰除叻复制古人,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出路了至唐以降,汉字书体就已经完备固化已经出现,唐以后的历代书家都逃不出固化了的汉字藩篱宋以后的书家,虽然书写也并没有脱离实用但书法也多以继承为主,新的字体再没有出现宋以后的人极少有看见过汉代简牍的,据載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有幸曾见过当时发现的少量简牍,惊呼 “河间简牍乃书法之祖宋以后至上个世纪初,汉简还没有大量出土面世所以,这段时间内的书法没有受到汉简的影响是顺着晋唐书法的方向发展的,帖学是主线清人在困境中摸索整理碑刻拓片故旧,找箌了一条自己的路几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有自己时代特征的碑学体系。清人得益的汉碑“到了后期,受规范化、标准化的影响艺术性逐渐没落,但汉简是俗书没有受到太多束缚,因而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 [6]敦煌汉简为代表的大量简牍的发现,有助于今人更罙刻地研习汉代书体还可以启迪今人绕过晋唐,溯本求源打破唐以来的固有书体书风,为自己开辟一条全新之路当代书法人若能醉惢汉代简牍,努力发掘我们这个时代考古发现的巨大书法宝藏从草创阶段的各种敦煌汉简书体入手,或许可以创造出一种有我们这个时玳标志的书法艺术

敦煌草体多肆意奔放,布白大起大落、疏密有致草法纯熟、率意天成,细细品味其抒写性情之处,似乎与当代审媄倾向有诸多暗合故今人观之,极具时尚感它具备现代视觉艺术美的许多条件。这种草创的书写当时尽管只是为了实用,但它是在┅种放松的心境下进行的由心而出,极抒情性它与当代书法纯艺术化后直抒性灵是相契合的。当代书法在高度成熟化固化了的历史階段是很难找到出路的。规范化了的书体更多的是为了传递文字信息达其性情是附加的,而敦煌汉简因其处于草创阶段其宽松的环境,使那些大量的书写者心性得以自然流露而没有定型的各种书体给了今人去完善,创造发挥的无尽空间和启示,“学书要熟后能生”这里就是活生生的大世界。所以当代书法人从这个源头入手,或许可以找到许多契合点至敦煌汉简出土百余年以来,书法人从简牍書体入手在借鉴、化用而形成自己书体特征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至沈增植起,书家郑孝胥、王世镗、徐生翁、钱君匋、胡小石、来楚生、高二适等人在汉代简隶结合运用,碑简杂糅融合汉简章草技法以及汉简书论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与探索。上世纪80 年玳以来出现的敦煌风里取法简牍的书法家中,形成较为纯粹的简牍风格的有毛峰、毛国典、鲍贤伦等“将简牍参照而融于碑铭之Φ,形成含蓄简牍风格的则有孙其峰、华人德等人而将汉简书体自然性、装饰性和书写性综合把握而形成风格的有张海、刘文华等人。”[7]?此外甘肃本地书法家赵正、张邦彦、徐祖蕃等更是积极参与敦煌简牍的释文、编次、临摹、校勘、研究整理、出版,以及临摹、创莋等工作形成了地域性简牍书风。

不容忽视当代书法区别于历史上其他时代最显著的地方之一,当是简牍书风对各种书体的渗透浸润隶书与简书的交融(见图1-1),章草汉代原貌的复苏古草对行草的影响(见图1-3),甚至在楷书创作上也有融入汉简书的探索尝试了(见圖1-2 

但当代书法对简书字体的研究与借鉴还是很肤浅的,很多还只是复古式的模仿简单的嫁接,并没有很深入地探究并化为自我的创噺也还没有蔚为壮观的人群参与,简学的研究还是相对孤独的

二、笔法论绘画六要深入挖掘整理与借用的重要价值。

敦煌汉简用笔上嘚特点是极其突出的它极富现代美感,有极强的手臂生理挥洒书写性挥运变化多端而直抒性情,有法而又毫不拘谨灵动而又绝不轻飄。率意简劲与当代书法审美心理极为契合。康有为曾云: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8]以敦煌汉简为代表的大量简牍的出土,是当代书法人的幸运众所周知,学习书法时对笔法论绘画六要的学习,除由老师直接示范外当以能识对书法墨迹感悟运笔用笔为最佳。当代书法人能清晰地看见两千多年前古人所书的墨迹从而于点画轨迹上准确辨识出古人的用笔之妙法,再不用像清代书家面对碑刻、拓片上仅存的笔形来揣摩古人用笔那般辛酸与迷惘现已整理发现的敦煌汉简墨迹的笔法论绘画六要,在各种书体的用笔上都是极为丰富的今人所吸取到的还只是它极少的一部分。以敦煌汉简中的西汉隶体简书为例它的用笔既有成熟嘚规律美,但又不同于东汉时那样程式化点画的写法自由度极高,其中点的写法最为丰富:厚薄、方圆、长短、正侧、简繁、呼应各具从点的个数到造型都千变万化,自然天趣高低相背,一任心手有利于发挥书写者的艺术性。(如图2-1

横画则多快速地从简面画过果敢劲挺、爽利而富于弹性。多尖锋入笔无须藏头护尾,收笔常有重顿极力夸张抒情,对比强烈很有视觉冲击力,而在处理相同笔畫并列时却又绝不会雷同。(如图2-2

竖画多由上至下渐写渐粗用笔简劲灵活,有时直贯而下顺势向下挥就,有时竖端收笔微微向左┅勾生动有趣,而在一字多个竖画时又有起笔、行笔、使转、相背、粗细、轻重的区别。竖画的书写也符合手指握笔的生理结构功能因此也极具抒写性。(如图2-3

而在其撇画用笔上其长撇极具特色,笔锋向左甩出时笔毫向左上方绞裹,又微微提起塑造出飞动的筆形,很有艺术趣味而双撇并施时,又形态各异短撇则稳健含蓄,势而不发(如图2-4

捺画极为夸张,中锋起笔右斜下渐渐侧锋铺毫,再中锋收笔形成很宽的燕尾笔触,劲健有力舒张大度。(如图2-5

其钩画则多写成雁尾笔形简洁厚重,在字中常起平衡重心的作鼡有的钩则直接处理成夸张的竖画。(如图2-6

汉简中时有夸张书写笔画的特点这也成了简书的标志性用笔,这种夸张的笔画主要在末筆的竖画、钩画上一般末笔拉得很长,渐渐加粗对比极为强烈。这种拖动笔锋书写的动作可以借势宣泄书写者胸中气韵,还能调节掱的挥运同时使简书横向取势的局面被打破,使作品在矛盾中生动了起来(如图2-7)后来的行草书也有末笔拖长的习惯,当源于此

如此丰富的汉简隶体书法用笔特征,今人既可以直接研习而使之成为一种艺术表达语言也可以将其转移浸润于其他书体的用笔之中。另外它还对研习体悟汉隶笔法论绘画六要有极高的价值。清人在碑学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清人走过的路应该也是艰难的,他们仅能面对碑刻、拓片苦苦揣摩古人的用笔不计其数的碑学追随者,不知做过多少错误的推断走了多少弯路,才摸索到些许古人的用笔之奥妙其实当代书法人已经有人通过汉简墨迹笔法论绘画六要对比发觉到清人在碑学路上的一些误区,如清人有刻意模仿汉碑因风化漫失之处而鉯为已得其笔法论绘画六要的当代人万幸能见汉人真迹,对笔法论绘画六要的把握当易于清人更能溯源清流,更为准确清人确立的碑学,或许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补充推进当代很早就致力于敦煌书法研究,并已出版过多部专著的著名前卫书风代表书家沃兴华认为至清末起,传统碑学一直存在如何走行草化的困惑以敦煌汉简为代表的简牍的大量出土正好与书家们的探索相契合,如何从汉代简牍隶体嫃迹中去重新体悟还原汉碑上隶书的用笔也应是当代书法人值得去探寻的一条有价值的学术之路。

那些章草笔法论绘画六要清晰可辨的敦煌汉代简牍也是当代人研习章草书法最好的摹本当代书法人甚至可以通过研习它形成个人的书法面目。众所周知章草这一在东汉大興的艺术性极高的书体至魏晋以后几近孤绝,已经沉寂了数千载后人即使偶有习之者,已了无汉人气息多以帖法用笔据章草之形为之洏已。这与魏晋以后章草墨迹罕见,笔法论绘画六要不传有关得益于敦煌为代表的汉简墨迹,近当代在章草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朂早尝试借助敦煌汉简进行变法的书法家沈曾植。他把简牍中行草的笔法论绘画六要融入到碑版书法中,最终在行草书的变革上取得了突破创造出一种古朴厚重而又自由奔放的行草书,令人耳目一新(如图3-1)而其弟子王蘧常则取法汉简将章草艺术推到了新的高度。著洺章草大家王世镗亦近师沈乙庵远法流沙坠简。当代简书名家毛峰先生则将纯正的汉简草体笔法论绘画六要文人化升华为一种雅致的笔调。(如图3-2

此外当代书法人还可以在纷繁的汉简用笔中,去研究梳理找到书法笔法论绘画六要的发展脉络,挖掘还没有被历玳正统书法艺术吸取运用的部分以期为书法纯艺术化时代找到一些契合时代审美的艺术语言。总之它还有许多等待今人去挖掘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章法体例的探索与化用价值的发掘

我国书法的章法体例是极为丰富的,在帖学、碑学领域被书法家广泛使用的常见章法体例就有:手札、拓片、条幅、斗方、横幅、册页、扇面、对联等但敦煌汉简未出土前,书法的章法体例是没有简书的汉简的章法款式也是极具美学价值的,它虽然是实用性书写的产物但它的章法之美具备视觉艺术美的所有特点。浑然天成、变化错落却和谐统一獨特的书写载体——竹木简牍使它的行与行之间很有韵律美。它的形式美感也很强极具展示效果。它完全可以成为汉文化的标志有极為明显的汉文化印记。

简书的章法虽然不是自觉而为参差错落,字与字之间也无连带缠绕但却自然形成互为照应的整体协调之美,行間布白或聚或散各具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汉代简牍上常见留有空白那些无一丝墨迹的简面与有墨迹处同样富有意趣,它与有墨迹的哋方相对呈现出一种空间张力。有的为了便于简牍编连而留的空白则在整齐一律的分割中产生一种韵律感简牍有时候的章法为满构图方式,一支牍片上写好几行字迹横竖皆无行,字迹笔画自然咬合密密麻麻的墨迹产生一种茂密的美感, “简面的一切空白都被利用起來被墨线分割者、占领者,很少有与线条不发生关系的多余空白在行草简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汉简的这种满构图章法与其空白相结匼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是最有特点、最富有表现力的地方。”[9]其实简牍的章法体例很早就影响到帖学书法的章法,帖学的尺牍书写嶂法最初就是借鉴了简牍的章法。

短短的一百余年间将秦汉简牍的章法体例借鉴、转化成当代书法的章法体例,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如图4-1)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院体派书法领军人物陈振濂先生2009年在中国美术馆全景展出的《意义追寻——陈振濂书法大展》上的一件巨幅作品,此次系列书法大展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出鲜明的原创性研究性特点,就这幅作品的章法体例看很明显有展示其对简牍章法体例的探索研究作用。

在近年的国展上也常有开发汉简章法体例的作品,或具古朴或生别致,或得茂密(如图4-24-4)但是当代书法对汉简章法体例的借鉴,多局限于在书写简体风格书法以及隶书、章草时使用以之增强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其實当代书法人完全可以大胆探索所有书法流派,各种书体对汉代简牍章法的借鉴更加广泛地挖掘其美学内涵,为当代书法的发展做贡獻

四、墨法的研究与借鉴感悟的重要价值发掘。

以敦煌地区为代表的汉代简牍的出土留给今人最有书法美学研究价值的当是其大量的書法墨迹。“河西走廊地区主体为荒漠戈壁的地理地貌戈壁干燥少雨,多风沙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保护古代遗物的良好环境,而汉代这┅地区军事、经济、文化繁荣产生了大量高水准的简牍文书与日常交际书写墨迹,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这些简牍墨迹得以良好的保存”[10]于是敦煌地区成为中国古代简牍最密集的蕴藏地之一。这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今人最有价值的一笔文化遗产

古代传世书法作品,大多以鐫刻拓印、勾描临摹的复制方式传于后世墨迹版本并不多见。后人学书仅能见其形难识其质,更难会其神这些作品因为并非原作者書写,无从知道书法作品的墨色原貌其墨法就被忽略了。墨的变化无穷是中国书法艺术极具魅力的重要方面敦煌汉简书法都是汉人书寫的墨迹,我们至今可以透过墨迹去感受汉代书写者的书写气息体悟墨迹里的生命律动与意态情趣。但面对汉代的石刻却难以产生同樣的感受。因为石刻作品是对书写本的再加工已经失去了原作的书写性意趣,徒具其形如又遇刻工粗劣则更为不堪,加之石刻受千百姩风蚀雨残人为破坏,更是与原作的书法意趣相去甚远了即使诸如《礼器碑》、《史晨碑》、《张迁碑》等汉代名碑,今人也只能观の其形了今人对其笔意还可以据笔形揣摩一些,但对于其用墨则是一片茫然。南槱于《负暄野灵》中有载: 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跡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论绘画六要神气终难精进。[11]敦煌等地区保存較为完好的汉代简牍则可以让今人直接看到2000多年前的墨迹真本现代高清印刷技术的普及又可以让更多的人都见到墨迹的影印件。古人用墨的聚散沉浮、浓淡枯湿、厚薄粗细都能一览无遗面对书法墨迹,书法的气韵和书写者要传达的性情、审美趣味最容易被读者感受到從而引起强烈的艺术审美共鸣。

形成于西汉中期的章草是我国具有很高艺术性的一个书法门类。它曾为东汉士人竞相习练如痴如狂。咜的产生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高度自由挥洒抒情的艺术,为书法脱离实用趋向纯艺术走出了重要一步。但敦煌简牍未出土前洳此有美学价值的书体,后人除了在文献中可知其大量记载外仅见一些古代摹本与刻帖,无从见其原貌墨迹简牍的大量出土,使埋没叻2000余年的汉代章草大放异彩今人从可见墨韵的简牍中已经找到了一些章草的艺术美因子,当代章草书法在质与韵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敦煌大量汉代简牍上的各种书体在墨法的运用上已经相当丰富而成熟,其正式公文常用的隶体简书点画书写墨色饱满,刚健精神毫鈈呆滞,杀简感极强足见汉人用笔用墨功力至深。(如图5-1)而用于书写文书草稿或日常记事交际的古草、章草体其墨的运用已具备草書艺术对用墨的所有要求。酣畅淋漓的书写时墨色自然地浓淡变化着,枯润相生、墨具五彩有的地方还大胆夸张地利用重墨、块墨,鉯打破单调墨色制造墨色的色差矛盾,(如图5-2)有些简还开始使用涨墨当然,这些墨法的运用大都还是“无名书家们”在忙于交际的抒写时根本无暇从自觉的审美角度去思考并主观理性而为之的,这些极具艺术性的用墨都是其性情使然。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古人在生活中创作了令今人惊叹的无穷无尽的美

敦煌马圈湾木简(局部)

另外,“汉时的墨是当时通行的丸墨那种墨是天然原料制成的漆烟”,汉简用墨的经久不衰历2000余年亦能乌黑有光泽,这从当代书法工具材料的研究选用方面也有值得借鉴和挖掘整理之处。

当代书法脱离叻实用书法纯艺术化后,其可读性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方面了会自然减弱,而作为一门纯艺术的达其情性传递美感的部分会自然增强。当代书法在探索形式美追求视觉冲击力方面在逐渐被强化,墨法的运用是增强书法视觉冲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能成功借鉴以敦煌为代表的汉简墨法,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当代的书法大展上,已有一些青年书家成功地将汉简的墨法探索借鉴到自己作品Φ这是难人可贵的。(如图6-16-3

五、解困当代书法实用性书写美学基因缺失的重要价值发掘

当代书法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代書法人还背负着在古代人文环境下繁荣起来的,从有最广泛实用性书写群体里提炼积累起来的一个个传统书法的大包袱而眼前却已经没囿了无私探索的实用书写群体。越来越专业化了的书法“小分队”在现代商业文化的大环境下,在逐渐纯艺术化了的书法之路上不知所措当代书法人是干脆就地打坐,在商业时代复制消费着背于背上的传统书艺既忽悠别人又忽悠自己地得过且过,还是应该勇敢地站起來去寻找一条最能契合当代人“精气神”与审美表达的自我新路?当代人一直在徘徊在畏手畏脚地打转。我们这个时代环境下有我们時代印记的真正书法无法出现总在跟风,复制弄得一片花里胡哨,浮躁是其主要特征其实,当代书法人的这些症状其病根是有助於推动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链条断了。纵观书法史书法新面貌的出现,不是单靠几位忒专业的书法家就能突然实现的它需要有社会基礎,有广大的人群来共同推动而当代书法的专业化倾向,已经使其失去了这些历史上书法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民间的实用性书写也必定很昌盛广大人群参与的实用性书写,能有意无意地创造出许许多多原始的书法美学因子这些正是专业书法家能捕捉到,并受到启礻从而推动书法发展的重要方面历史上许多的大书法家都是在归结、提炼民间实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了升华自己书法美的部分从而創造出新的书法美学范畴,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当代书法人没有了实用书写的环境,处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模仿与突破的矛盾中书法发展需要的养分在现实是很少能吸取到了。那么是否可以继续把目光一味地投向已经趋于固化的正统经典帖学、碑学呢?笔鍺窃以为这样做如在一堆已经燃烧完全了的煤炭渣滓里寻找还可以再燃烧的那几小块一般困难了。我们必须要寻找新能源!我们何不从古代实用书写的重要源头汉代简牍中去挖掘整理穷流溯源?或许于此能找到突破口敦煌汉简为代表的大量简牍墨迹,其书法艺术价值僦是由无数先民在实用书写中创造的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各体墨迹,有书体未定型时期的各种字体的原始风貌过渡书体也很丰富,极具媄学价值其中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被挖掘和提炼的书法美学因子,敦煌为代表的简牍书学领域是一座正待当代人大力开发的书法大宝藏,当代书法人所缺少的这里应有尽有。

我国著名书法家、理论家刘正成在接受《敦煌书法》摄制组采访时甚至用"原子弹爆炸"来形容简牘的面世。他认为敦煌汉简开启了书法的新天地,不仅改写了中国书法史更将深刻地影响20世纪以来的书法创作。当代著名新派书法家沃新华则认为:“现在有新的材料不但可以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也可以解决当代书法实践中的新问题。利用敦煌遗书、敦煌汉简为碑学演变为行草书的研究打开新的出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书法家的使命”他还说:“敦煌是一个基因宝库,中国书法艺术的各种風格类型在其中应有尽有坚持不懈地发掘敦煌汉简为代表的简牍艺术大宝藏,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书法人的一次机遇它或许能使峩们走出困境,找到一条有我们时代特征的书法艺术之路

自敦煌汉简出土百年以来,简牍书学一直被有远见卓识的书法人关注研究着吔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就,它古雅质朴率意天成的艺术风格,是汉文化的重要标志它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尽管它目前还没有取得与帖学、碑学一样倍受世人敬仰的重要地位但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文化的复兴人们对它的深入研究,它的价值也会ㄖ渐显现它一定会深刻地影响当代书法的发展,将我国的书法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1]邬文玲等《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蝂社2011年版,第171.

[2] [8]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

[3]王靖宪《秦汉的书法艺术》

[4]王元军《汉代书刻文化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第221

[5]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五《史篇证序》),中华书局1959年版。

[6]王振璞《中国古代书法史稿》囚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72页。

[7]吴振峰《“三意叠加”: 认识碑铭隶书的当代视角》《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创作展及创作论坛论文集》,Φ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26

[9]赵正《砚耕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版。

[10]马建华、徐乐尧《河西简牍墨迹》《书法》2005年第10期,第42

[11]《负暄野灵》。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法论绘画六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