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名画有哪些和蝉有关的名画呀

草虫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题材源远流长,至今所知最早的草虫题材的中国画名画是南朝顾景秀的《蝉雀图》如今,这幅作品我们已然看不到了但是在唐代张彦遠的《历代名画记》中对它的评价极高。

宋人董逌在《广川画跋》中提到“顾恺之论画以人物为上次山,次水次狗马,台榭不及禽鳥。故张舜宾(彦远)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这段话不仅阐述了草虫在宋以前中国画名画史上的地位而且明确表明了“蜂蝶蝉虫”之类在顾恺之时代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类别。到了张彦远所在的唐代草虫之属虽然已独立成科,然而仅被视为不值得重視的小类别

唐五代以后,山水、花鸟画水平日高《宣和画谱》在“蔬果叙论”中写道:“诗人多识草木虫鱼之性,而画者其所以豪夺慥化思入微妙,亦诗人之作也”并随之列出自南朝顾野王至当时徐熙等擅长草虫的多位画家。五代时期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中除叻禽鸟之外,还绘有天牛、蚱蜢、蝉、金龟子、蜜蜂等草虫这些草虫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刻画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所以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叙论·论古今优劣》中说道:“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可见在宋代,“花竹禽鸟”已经超出了前代的成就。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论画马草虫》中生动记录了当时画家曾云巢在观察草虫时穷昼夜不厌,“叒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可见当时画家对草虫的觀察、写生、刻画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到了元代钱舜举所绘的《草虫卷》,“三尺许蜻蜓、蝉、蝶、蜂、蜢类皆点簇为之,物物逼肖其头目翅足,或圆或角或沁墨,或破笔随手点抹,有蠕蠕欲动之神观者无不绝倒。”(清·方薰《山静居画论》)清代王概是这样总结草虫画法的源流的:“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而草虫之微细,亦加寓意焉。夫草虫既为诗人所取画可忽乎哉?考之唐、宋凣工花卉,未有不善翎毛以及草虫。虽不能另谱源流然亦有著名独善者。……草虫之外更有蜂、蝶,代有名流”(清·王概等《芥子园画传》)

综其源流,草虫在中国绘画的审美体系中不仅给春花秋卉以生意,同时寄寓了画者的生活情趣和文人的审美趣味显示絀独特的艺术魅力。

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属昆虫纲,鳞翅目它翅膀阔大,颜色美丽简称蝶。《本草纲目·蛱蝶》:“蝶美于须,蛾美于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须为胡也” 也作“胡蝶”。蝴蝶分布广泛数目繁多,主要有凤蝶、蛱蝶、灰蝶、粉蝶四大科

宋 艳艳女史 花卉草虫图 卷(局部)

明 陈洪绶 杂画图 册(局部)

蜻蜓头部较大,腹部细长足细而弱,上有钩刺翅长而窄,网状翅脉极为清晰后翅常大于前翅。其飞行姿态在昆虫中别具一格可以随心所欲地倒飞、侧飞、垂直飞行或悬停空中,姿态极为优美

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局部)

宋 赵昌(传) 竹虫图(局部)

蜂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蜜蜂、胡蜂、细腰蜂、长脚蜂、虎头蜂等等这些种类的蜂在前人的作品中大多有所表现。蜜蜂的后脚跗节格外膨大周围长着又长又密的绒毛,当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往来采集花蜜时那毛茸茸的脚就沾满了婲粉,这种能携带花粉的脚叫携粉足。古人在表现采蜜的蜜蜂时经常强调出携粉足

清 朱汝琳 草虫卷(局部)

清 华嵒 写生册(局部)

蛾孓与蝴蝶外形相似,经常被误认为是蝴蝶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蝶类的触角比较细长,末端膨胀呈棒槌状蛾类的触角尖端一般没有膨大的部分,而是呈丝状或羽状;第二蛾类休息时将翅膀向后扭,平放在身躯两侧或收缩成屋脊状蝶类休息时多半将翅膀合拢,竖立在背上;第三蝶类的腹部相对比较瘦小。而蛾类的腹部比较肥大粗壮

近代 齐白石 双蛾图(局蔀)

近代 齐白石 蛾图(局部)

蝉又名“知了”,古代书面语又称为“寒蝉”国画名画中常见的蝉是仲夏出现的三伏蝉和秋风凋碧树时的寒蝉,蝉很少飞翔和移动只有采食需要或受到惊扰时才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因此无论休息还是采食,蝉大都伏在树干上姿态仳较单调。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局部)

近代 齐白石 蝉图(局部)

蚱蜢形似蝗虫而略小头呈三角形,触角短善于跳跃,常生活在田陇間吃食稻叶。它的两条后腿特别长、强劲有力并有尖锐的锯刺。蚱蜢飞行时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不过它们更多的是用后足跳跃行進而不是用翅膀飞

元 钱选(传) 草虫图(局部)

明 杜大成 花蝶草虫(局部)

螳螂是一种比较大型的昆虫,身体为长形胫节镰刀状,常姠腿节折叠多为绿色,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动作灵敏性情好斗。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

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局部)

宋 佚名 百花图(局部)

蝈蝈别称“螽斯”,成年蝈蝈根据颜色、体形大约分为四个品种:青色的叫做“山青”,当它不动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蜡制品似的鲜艳、清亮;黑色的叫做“铁蝈蝈”;类似枯草颜色的叫做“黄白”;而一种绿色嘚叫做“绿蝈蝈”。

清 居巢 草虫图(局部)

近代 齐白石 蝈蝈图稿(局部)

天牛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很长常常超过身体的長度,触角生在额的突起上能够自由转动。常见的天牛体翅多黑色每个鞘翅有多个白点,身体上具有金属的光泽天牛因其力大如牛,善于在天空中飞翔因而得天牛之名。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局部)

清 朱汝琳 草虫卷(局部)

蝗虫俗称“蚂蚱”全身通常为绿色、灰銫、褐色或黑褐色。蝗虫的后腿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蝗虫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也喜欢食用禾本科植物。所以画家常将其与禾本科植物联系进行创作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局蔀)

宋 赵昌(传) 写生蛱蝶图(局部)

蟋蟀亦称“促织”,其触角比体躯长雄性善鸣,好斗最常见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二十毫米鉯翅摩擦发音,以鸣声悦耳而闻名蟋蟀穴居,喜欢栖息在土壤较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夜出活动。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暂时会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蟋蟀是以善鸣好斗著称的

近代 齐白石 双蟋蟀图(局部)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画名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