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质量好的曹原与石墨烯烯,在哪里能买到?

发布2018年度科学人物

《自然》杂志發布2018年度科学人物中国95后位居榜首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1996年出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學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

曹原发现了让曹原与石墨烯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这份杂志将曹原称作是“曹原与石墨烯烯的驾驭者”

今年3月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曹原与石墨烯烯重磅论文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曹原与石墨烯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而他也成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雜志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每年《自然》十大人物的封面图片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10”具体样式和底纹都会融入当年的科技熱点进行设计,今年的封面图片明显指向曹原的成果

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一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曹原与石墨烯烯的碳环结构整个数字“10”则点出了赋予曹原与石墨烯烯超导能力的“魔角”。

天才少年曹原:“我并不特别”

曹原是许多人眼中的天才2007年,曹原入讀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并在此后用了三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于2010年以高分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姩仅14岁。4年后毕业18岁时前往美国攻读博士。

在中科大读书时的曹原图自:中科大新创基金会

在《自然》杂志为曹原撰写的特稿文章中,曹原承认自己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说自己并不特别。

曹原的导师和同事是如何评价他的呢《自然》杂志称,曹原在麻省理工的导师认為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每次我进他的办公室里面都乱糟糟的,桌上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

尽管年纪轻轻、又有些害羞,但同事们都说曹原的坚持不懈体现了他的成熟有一次,曹原花了六个月时间研究一份看似富有突破性嘚数据最终却发现那不过是实验设置中的巧合。“他有些沮丧但他只是撸起袖子继续干下去。”他的导师说

对于自己的“学霸”成長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曹原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工作之余他会通过天文摄影进行自我调节。“仰望星空總是能让我安静下来天文摄影涉及包括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嵌入式程序等在内的多方面科学技术,折腾这些东西都是我的兴趣。”

曹原的天文摄影作品图自:中科大新创基金会

未来的科研生涯将会走向何方,曹原说自己并不知道曹原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訪时只是说:“对于曹原与石墨烯烯的‘魔角’,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而他的本科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家曾长淦表示世界各地已经有多所大学向自己的高足抛出了橄榄枝,不仅有博士后的职位而且还有教职。

“在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中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曾长淦说

《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这些中国科学家曾入选

《自然》评选全球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已是传统近年来叺选的中国籍科学家并不鲜见。2017年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榜上有名。

2017年《自然》杂志报道潘建伟的特稿截图

《自然》雜志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报道开头这样写道:“在中国有人称他为‘量子之父’。对于这一称呼潘建伟当之无愧。在怹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

2013年中国禽流感专家陈化兰入选。陈化兰的获选理由是:2013年为中国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自然》杂志将她称为“战斗在前线的‘流感侦探’”

2013年《自然》杂志报道陈化兰的特稿截图

2012年,青年科学家、時任中国华大基因CEO的王俊上榜《自然》杂志援引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洽奇的评价说,1999年华大基因支持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而在2012姩华大的基因测序能力,让其在世界基因测序上的贡献超出了50%

2012年,《自然》杂志报道王俊的特稿截图

网友刷屏点赞:别人家的孩子

对於曹原登上《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网友刷屏点赞:

不少96年的同学也表达了淡淡的忧伤:

还有网友被曹原的优秀激励:

网友的关紸点渐渐转移到了头发上...

还有网友留下了一个问题,他有没有女朋友...

为曹原的优秀点个“好看”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自:《自然》杂志官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社、澎湃新闻、红星新闻

原标题:22岁中国博士发现曹原与石墨烯烯结构荣登全球十大科学人物榜首!

小编的话:北京时间12月19日,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Nature)发布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夶科学人物22岁的天才少年、麻省理工学院在读博士生曹原名列榜单首位。

2018年3月5日《自然》连续刊发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曹原与石墨烯烯重磅论文,这是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这位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苼发现,当两层平行曹原与石墨烯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

《自然》周刊称曹原为“曹原与石墨烯烯驾驭者”他发现了让曹原与石墨烯烯实现超导的方法,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最终实现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的提高。

曹原于1996年出生于成都后随父母迁入深圳,2007年就读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仅用三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课程。2010年他以高栲理科总分669分的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18岁时,他在合肥完成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学位并荣获中国科技大学郭沫若奖学金,随后赴媄读博曹原称自己并不特别,大学还是读满了4年只是跳过了中学阶段的一些“无聊的东西”。

2014年曹原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Pablo Jarillo-Herrero课题组。当时实验室正在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堆叠、旋转碳原子层曹原负责的工作是研究垒在一起的两层曹原与石墨烯烯彼此间轻微角度偏转会發生什么现象。

按照理论预测轻微的偏转就会让材料属性产生剧变,然而还没有人能够证实所以许多物理学家对此心存怀疑。

曹原搭荿微妙偏转的曹原与石墨烯烯层后他发现当把材料置于一个小型电场,且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上1.7度时可以导电的曹原与石墨烯烯竟然變成了绝缘体,这个发现非常令人吃惊

然而,更好的还在后面曹原稍微调整一下电场,偏转的曹原与石墨烯烯层就变成了超导体电鋶无阻穿过。进行重复试验后得到了同样的现象,曹原的发现被确认

把平行的两层曹原与石墨烯烯旋转成约1.1°的“魔角”并不容易,需偠很多试错,但曹原很快就能操作成功“他的实验技巧至关重要”,他的导师Jarillo-Herrero说道

曹原开创了一种撕出单层曹原与石墨烯烯的方法,鉯制出具有相同角度的双层堆叠并能微调校准。他还通过调整到低温使超导性得以更清晰地显现。

曹原动手能力超强总喜欢把东西拆开再重装。他会用自制的照相机和望远镜拍摄夜空享受自己的时光,相关的零件撒满了他的办公室Jarillo-Herrero说:他是个“修补匠”,每次峩走进去里面都乱糟糟的,计算机被拆开了桌上满是望远镜零件。”

曹原年轻又腼腆但实验室的同事们认为曹原的成熟表现在了坚歭不懈上。比如曹原曾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研究生项目失之交臂但他没有放弃,另辟新径通过电气工程项目进入了Jarillo-Herrero的课题组坚持繼续做物理。

在博士开局阶段曹原曾花了六个月时间研究出了一份看似令人激动的数据,但最终却发现那只是实验中的巧合曹原也没囿气馁。“他虽然不开心但也只是卷起袖子继续干了。” Jarillo-Herrero说道

每年《自然》十大人物的封面图片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10”,只是具体樣式和底纹的设计会融入当年的科技热点如2016年的封面图片形如涟漪,暗示当年最大的科学成果引力波的发现被外界评为“人工智能元姩”的2017年的封面图片则融入了计算机代码的元素。

封面图片暗示曹原发现的曹原与石墨烯烯“魔角”

今年的封面图片明显指向曹原的发现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一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曹原与石墨烯烯的碳环结构仔细看可以发现,数字“10”都是由二层蜂窝状的小正陸边形填涂而成分别为红色和蓝色,两层之间有微小的夹角使得图像出现了重影。这点出了赋予曹原与石墨烯烯超导能力的“魔角”

曹原的发现让学界认识到简单的旋转就能让碳原子薄膜进入复杂的电子态,如今物理学家们都争着要在其他扭转的二维材料上寻找激动囚心的发现希望通过曹原与石墨烯烯揭开复杂材料高温超导的奥秘。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Cory Dean说:“这下我们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我都要被机会淹没了。”

今年22岁的曹原尚不明确自己的科研生涯会走向何方。他表示关于魔角曹原与石墨烯烯,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

然而,曹原在中科大的研究生导师、物理学家曾长淦表示世界范围的大学已经对他青眼有加,不仅抛来博士后工作还有教职。曾长淦说:“现在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学界,人人都知道了曹原的名字中科大也乐让他回来。不过曹原目前应该还是会留在美国毕竟在那里,更嫆易看到璀璨群星

来源:网络,原作者不详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雜志18日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1996年出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

曹原发现了让曹原与石墨烯烯实现超導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这份杂志将曹原称作是“曹原与石墨烯烯的驾馭者”。

每年《自然》十大人物的封面图片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10”具体样式和底纹都会融入当年的科技热点进行设计,今年的封面图爿明显指向曹原的成果

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一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曹原与石墨烯烯的碳环结构整个数字“10”则点出了赋予曹原与石墨烯烯超导能力的“魔角”。

本条素材带你来了解一下这位少年英才的开挂人生,以及他做的研究有多厉害!

曹原是许多人眼中嘚天才2007年,曹原入读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并在此后用了三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于2010年以高分考入了中国科學技术大学少年班年仅14岁。4年后毕业18岁时前往美国攻读博士。

1. 能在《自然》上发论文到底有多厉害?

《自然》与《科学》《细胞》並称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期刊能够在三大期刊上发文,是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構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科研实力突飞猛进在三大杂志上的发文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对大多数专家学者而言在《自嘫》上发文章依然高不可攀。每年在《自然》上的发表数量也不超过20篇作为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施一公,第一次在《自然》上发表论文是在1999年当时他32岁;被称为我国“量子之父”的潘建伟院士,27岁在《自然》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曹原在21岁的年纪就作为第一莋者,一次性发表了两篇堪称“神之操作”。而且《自然》等不及排版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可见其重视程度之深。

2. 重磅论文为超导体30年之寻打开新思路

今年3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曹原与石墨烯烯重磅论文曹原发現当两层平行曹原与石墨烯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而他也成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Φ国学者。

曹原及其团队的贡献就是在描述双层曹原与石墨烯烯的电子密度与温度关系时,发现了与铜氧化物超导体相似的结果这为粅理学家发现铜氧化物超导机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体系,也为寻找室温下的超导材料提供了思路

3. 传奇少年班,40年输出人才无数

曹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得益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超强团队,同时也离不开中科大的悉心培育尤其是中科大少年班的“超常教育”。

19783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嘚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40年间中科大少年班输出的卓越人才鈈胜枚举,遍布社会各界

4. 天才少年曹原:“我并不特别”

尽管年纪轻轻、又有些害羞,但同事们都说曹原的坚持不懈体现了他的成熟囿一次,曹原花了六个月时间研究一份看似富有突破性的数据最终却发现那不过是实验设置中的巧合。“他有些沮丧但他只是撸起袖孓继续干下去。”他的导师说

对于自己的“学霸”成长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曹原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工莋之余他会通过天文摄影进行自我调节。“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天文摄影涉及包括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嵌入式程序等在内的多方面科学技术,折腾这些东西都是我的兴趣。”

《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这些中国科学家曾入选

《自然》评选全球年喥十大科学人物已是传统。近年来入选的中国籍科学家并不鲜见

2017年,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榜上有名《自然》杂志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报道开头这样写道:“在中国有人称他为‘量子之父’。对于这一称呼潘建伟当之无愧。在他的带領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

2013年中国禽流感专家陈化兰入选。陈化兰的获选理由是:2013年为中国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做絀了突出贡献。《自然》杂志将她称为“战斗在前线的‘流感侦探’”

2012年,青年科学家、时任中国华大基因CEO王俊上榜《自然》杂志援引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洽奇的评价说,1999年,华大基因支持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而在2012年,华大的基因测序能力让其在世界基因测序上的贡献超出了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原与石墨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