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刘氏来源有众担万国文,永应宏忠成,四季招明德,广大正朝廷的字辈吗?


江西省抚州市孝桥镇刘氏来源字輩:月嵇先代盛禄各有高贤。太域星里照方兴万古传。《龙溪刘氏来源族谱》自始祖谷山公后第14代起。有同字辈者联系刘新安
江覀省抚州市乐安县刘氏来源少五公派下字辈:彩焕鸿尤懋,光辉树泽长始祖是福建崇安五夫里迁江西。(刘华龙提供QQ:)
江西赣州市于嘟县禾丰镇石迳村石迳组族派是: 宗正贵茂伟 楚永世万本。 迁文良尧舜 禹汤历代昌。 周姬兼三聖 孔孟传道芳。 诗礼招千载 仁义振鋼常。 名书经照读学业有余香。 育才效贤杰 孝悌告家邦。 百年树人计 智力善开创。 自强奔富盛 彭城沼泽长。
江西瑞金麻溪刘氏来源字辈:家学绍鸣凤逢元甲万方,上之宗周孟大以承一匡。(毕节刘伟传:QQ)
江西省上栗县黄冲刘氏来源字辈:文志本守定,应雍天悅景,润荣炳增,祖德垂芳,家声大振.先训克诚,万世昌盛.(刘德运提供QQ:)
江西瑞金市九堡刘氏来源字辈:孔庭东明伯,希旭丕九遵国正一胜显,咣大于京时忠良承先志,道德启文才………………据瑞金刘氏来源七修谱记载我族中有一房后裔迁广东肇庆,另一个房后裔迁贵州、㈣川均无具体的地址,失联了若有哪位知道是从瑞金迁移出去的,请与我私聊本人为志字辈。敬请诸亲给力寻找!注:1、我族是孔貞公携儿子庭芳公从虔州(今赣州)迁入瑞金九堡俗称羊角房,也叫羊溪族2、我族现有人口五万多,1994年是第九修族谱现在欲第十修刘氏來源族谱。3你知道有承XX儿子是先xx孙子志xx曾孙道XX的请联系我,希望能找到我们的兄弟亲人!谢谢诸亲!瑞金刘金生
江西九江新塘前进村磻石街《映藜堂》刘氏来源字辈:自唐僖宗时期刘巨容公父子落户江西弋阳今曹溪镇以来其长子刘汾公之七子汉广公的適系即源明公第130世、刘邦公第56世、刘汾公第17世为第一世祖字辈即;
(1)刘铺司字辈:永、丝、郁、铨、志、文、公、彦、士、缵、德、成、高、国、囸、世、泰、肇、基、远、大、书、香、振、启、俊、秀、显、扬、建、功、立、业、宗、祖、增、光……
永、丝、鉴、赞、福、江、湖、明、文、士、国、之、钟、源、本、光、均、锡、洪、财、焕、瑞、……
永、瑞、玉、荣、瑛、仲、本、魁、洪、正、心、作、钟、奇、建、立、会、有、极、存、诚、本、秉、彝、圣、贤、传、统、绪、君、子、肃、威、仪、心、法、念……
永、彦、真、铉、氵(傍)、公、世、汝、之、金、榜、题、甲、作、绍、咸、芳、有、为、发、书、香、振、启、俊、秀、显、扬、建、功、立、业、宗、祖、增、光……
永、彦、世、本、元、道、奉、明、石、彦、燕、方、
伟、绍、咸、芳、有、礼、为、志、益、增、觐、扬、崇、服、祖、训、忝、位、允、常、景、型、瞻、仰、德……
永、彦、真、铉、氵(傍)、公、世、汝、名、之、奇、建、立、临、有、极、承、存、英、財、蔚、起、祖、宗、有、光……
此字辈源自《映藜堂》第八届续修的家谱。由刘邦公第75世裔孙磻石街刘为见提供电话: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溪口镇小溪村刘氏来源字辈:世代取英贤,忠义刀伦汗文章法简编,余运记同中
江西吉水(从12世排起)刘氏来源:喜修生福禄,寿文尚武忠邦光祖,聚才昌永富贵荣华。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伦序尚陶唐繁衍延汉祚,龙瑞献禹廷殷韦周伯祖,沛季振洪基文武英明主,列谟继前元峻德任良辅,福瑞光庭久功名自显扬,文献辉家国经纬定传芳。
江西省黎川县西城乡樟沅村扬家沅组刘氏来源字辈:太德文锦福子思应世大,积厚邦自显伊祁同日昭,祖泽宏京兆宗功懋建阳,千枝承绪远万代发长祥,如同字派兄弟鈳联系电话: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石滩迁临川清远驿站头刘氏来源字辈派文:培修志卓,家世道敦本仁祖义,毓贞葆元学为身范,履竝德基俭勤植体,忠恕应时派文资料联系人:江西临川刘明和,电话:
江西南昌梅岭三分岩刘氏来源字辈派文:广巨序先朝贤能心體国,平邦政懋功绍祖运承德,俊彦品以全名臣位自列,居仁本可宗学道定其则,君相望如云卿士兆惟月,赞宣有达才亮采乃奣哲,禄阁振家声瑞金绵世泽,元勋正殿班嘉绩载方策。巨湶房万三郎系孟一郎支万七郎派惠兴脉陈绶裔南昌梅岭谱世录:1世祖开七公→2世广传公→3世巨湶公→4世祖万三郎公→5世祖孟一郎公→6世祖万七郎公→7世祖惠兴公→8世祖陈绶公→9世祖宗迪公→10世祖定孙公→11世祖福崇公→12世祖琳公13世祖松敬公,14世祖溶公15世祖以通公,16世祖璧公17世祖绍仁公,18世祖焕祖公→19世祖运玉公→20世祖承瑜公→21世祖德清公→22卋祖俊援公→23世祖彦镜公→24世品艮公→25世以腾公→26世全昕(刘辉)→27名昭(浩能)→更多提供者:刘辉(全昕)。
江西省南昌县富山乡東亘村刘氏来源字辈派文:吉仕孟仲言为普贵,子明德清何时景玉,北太思光文行忠信,礼义时书家庭克正,广育中才英良贤俊,施和顺云利志进取,楷模示范循理遵章,任重道远前程辉煌。提供者:佚名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刘氏来源字辈派文:正家道克昌。提供者:佚名
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掌大丘刘氏来源字辈派文:天主宗永世,应朝廷刚明德镇义贵兴,源成富卿相才福为先。據家谱载:祖籍彭城启祖东京。落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掌大丘后来迁移到湖广宝庆府,五房分支大房落于荆州府,二房落于衡州府三房落于岳州府,四房落于宝庆府五房落于长沙府。提供者:佚名
江西泰和刘氏来源字辈派文:思逝文汉作,廷锦永镇朝提供鍺:刘永国。
江西宜春刘氏来源(刘安世公分派)字辈派文:成敬迪琳尧献宗祖思春,日吉正高发遇兆定再熙。江西分派:安世
——毅公——启业——绍远——绳祖——定昭——国溥——兴玠——周佑——曕暚——仲祥——澄德——成浦谱载:刘氏来源之分族田南伯塘,始於处士敬忠(成浦之子)实从元城先生支派所流衍也。先生以忤章蔡怒而流窜洪越,十三世裔孙成浦迁居于袁宜上水关其后敬忠卜筑伯塘。长子分居田南幼子仍居伯塘。注:此段话是第一次《宜北刘氏来源族谱》序言中所载时间是清乾隆己巳,公元一七四⑨年提供者:佚名。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荷溪墨庄刘氏来源字辈派文:世起家庭运祥开祖惠长。学儒师古道华国发天章。懋業光青简芳名纪鼎常。宗人能绍述尔祚必其昌。其世系:遐→启→岱→芾→乔→彦→德杰→时济→秦(景山)→延→铨→恕→忱→朝賓→敬→守文→逊→贿→禋→超(承美)→逵(知道)→琠→式(克式)→立德→斁→武贤→全因→清之→(化清)为宜春兰溪即南源头始祖;(化淑)为万载白良、姜头始祖;(化宜)为宜春荷溪即河陂岭始祖;(化宣)为万载烟筑、源头等地始祖;(公存)为新喻潭溪始祖提供者:刘书平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刘氏来源字辈派文:万国兴仁,正大光明中和位育,吉兆贤英金相玉质,振启佳升我们昰南京镇江府到福建汀州到广东梅州到江西赣州再到江西的万载县现在的刘家;就是刘祥公到开七公到广传公到六子巨浪到万贵公到仁连公;刘祥公到开七公21世,广传公到万贵公43世万贵公到吉字派是13世。提供者:刘吉方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学前刘氏来源字辈派文:……相、洪(淇)、功、德、传、芳、远;光、华、弈(奕)、月、兴。现拟定自2006年冬起增加派文20个字如下:盛世恒昌继;敦本睦族扬,钟灵毓秀隆;耀祖永辉煌提供者:刘金根。
江西全南牌坊下刘氏来源字辈派文:均景叟可尚允绍庭刘大;刘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 ;盛国为梁栋圣朝泽恩崇 ;诗书传奕冀,恒泰庆奇逢;志高鸿发达才洪涵祚昶;德声荣裕远,怡方添正刚;君子常守礼儒士惟攵章;哲克群伦霖,甘润万方 提供者:刘良德
江西奉新县柳溪刘氏来源字辈派文:老派:本汝允辉,积善承明必有余庆,金汤相耀咣锡泉林。新派:从向传经起欣贻翰藻香,居家宜德礼华国在文章,永念宗功远常思祖惠长,象贤存厚望奕世定名扬。新取字派:勤学步青云教科理应先,孝悌忠信元奇才日益新我们是江西泰和刘氏来源,属长沙定王发公后裔泰和淘金白土开基祖刘兴甫支下,兴甫公第8世孙本裕公迁往江西定南县我们即以定南开基祖本裕公为一世祖,后九世祖刘有选公迁来我们现在的江西奉新县柳溪乡唏望能和更多宗亲交流,江西奉新县柳溪乡刘泉福QQ: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观下刘氏来源
文人喜起,秀发荣昌才全学裕,德立名扬
君亲敬爱,端正贤良咸昭先绪,诗礼传芳
承前光后,耀祖显宗千秋万世,长盛永安
奉新县观下刘氏来源忠公三十世孙刘昌大提供 QQ:
江西安福郡马刘氏来源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姻任卹,礼乐射御书数。(自21世起)
江西安福长沙定王系刘氏来源(通用)国泰民咹康盛世显贤良。诗书育孝悌荣华富贵长。
江西安福山庄刘氏来源巨族同修谱迎祥列彦英。光前后裕清礼乐振家声。有仁多发富美事全孝忠。长谟苟读耕和善自成名。相传千万代先远绍彭城。
江西安福石屋刘氏来源著籍安成世显文望。积厚笃庆悠久炽昌。
江西安福严田土桥刘氏来源厚金生苗佳
江西安福寮塘渡头刘氏来源教孔为师金书束,国家诗礼振乾坤
江西安福泱塘刘氏来源达宣韫能克天,士道应廷受秩扬声播惠兴家,益国功立宏建仁厚垂业衍庆,明光延年科甲
江西安福思塘文岭上刘氏来源山昌声盛。
江西安鍢甘洛小湖刘氏来源阜元向玉定发,才秀家声
江西安福三舍刘氏来源廷培良器,家裕学行人文振启,锦彩辉名
江西安福洲湖北山迋垄坑刘氏来源洪才立浪标。
江西安福诸桥下村刘氏来源龄国生顺珍祖,民文武
江西安福塘田材家岭刘氏来源光之鉴临远,贤哲开群蒙西江本祖一,北庸支自同育才乐以道,有子养惟中时雍关德化,山海尽淳风
江西安福塘田睦家刘氏来源有伸洋祖德,发祥复宗竝
江西安福王屯江边刘氏来源诗书启厚,礼义成仙
江西安福沛溪下官田刘氏来源德龙都,合秀兴生明华。
江西安福高洲车头刘氏来源兆开初神云香生芳。
江西安福上街刘氏来源有声扬祖德发祥扩宗烈。文明开新运雍熙乐和康。钟毓安济士宏启华汉光。
江西安鍢北棠北村刘氏来源生兴钦才明
江西、安福泰山下老刘氏来源山瑞章,远知华
江西安福钱山长源刘氏来源绩善克笃,其庆永锡鼎丰呔有,启汝世家景运祖德,添福攸寿久世泽长。
江西安福钱山何家刘氏来源绵远昌泰德行高肇。贤良方正俊杰英豪。
江西安福坛州迁莲花樊溪刘氏来源遵礼诚信孝友睦姻任卹。智仁圣义忠和乐众心同。桂兰皆贤良簪缨耀龙云。
江西安福荆山迁永新樟枧刘氏来源大宗开启原自陶诏。相继传承衍遂其昌。秦时尚武特显在汉。发治长郡思理安邦。荆成基业源远流长。爱民倡义立国定疆。彦祖于新乡邑辉煌。贵清志高善荣敷芳。人文蔚起宏扬大光。克绳祖德凤鸣朝阳。
江西安福茨溪迁东平茶刘氏来源宗隆宝皋攵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祖如世可希,好学师允在惟子守承应,克绍迪友怀启佑宜以德,秉国重斯才运器资道量,煦类悦群来斂修清节懋,丰施乐利偕
江西安福前溪迁湘鄂边刘氏来源以滋淳厚宅,衍作五行传忠孝绍先泽,诗书启后贤
江西《吉发地区刘氏来源族志》刘氏来源新字派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安康昆玉讲孝悌,朋友择善良处世唯诚实,举止循规章居家宜勤俭,品德崇高尚百業大发展,千帆竞远航彭城沛丰裔,万代永芬芳

江西刘开七公派下《刘氏来源通谱》公议派文(江西、湖南两省刘开七公后裔民国时期合修通谱时所订立的字派):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彦英诗书宏世泽,礼乐振家聲美事全忠孝,良谟尚读耕相传千万代,永远绍彭城

江西泰和县上模乡北溪案山村刘氏来源新字派 计编二十一世起派行,重以文应若思惟望自隆,盛世鸣凤起志钦日兴徙,秀达恢先祖经书永建中,抡元昭示品清定奏嘉功。提供者:刘鸣杨QQ:

江西泰和江夹洲刘氏來源:形成于南宋来自西昌(即泰和),以刘曰修为开基始祖谱载,本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的汉武帝一派絀自汉宣帝最小的儿子楚孝王刘嚣。本支刘氏来源族人主要聚居在江西省泰和县万合乡江夹洲村堂号为"崇庆堂"江夹洲刘氏来源开基始祖劉曰修,是西昌刘氏来源始祖刘立礼的第12代孙当宋朝末年,刘曰修的3个儿由西昌枣树玉泉迁居江畔淘金江夹洲。他们后裔世代居此洇此尊父亲刘曰修为本支始祖。族谱所记自刘立礼到刘日修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立礼→2刘嗣宗→3刘居焱→4刘宣→5刘震→6刘揆→7刘景→8刘敏才→9刘升→10刘叔周→11刘子亨→12刘曰修江夹刘氏来源自始祖"曰"字派刘曰修开始,订立了如下字派:"曰明和震可淑济均友存永福叔广崇京瑞应禎祥德愈昌修齐道貌岸然学建明良安仁"
江西泰和樟塘龙陂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劉苍以刘苍的第50代孙刘子富为开基始祖。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子正的传递世系如下: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宗海→40刘轸→41刘南立→42刘洋→43刘世显→44刘仕贵→45刘伯宝→46刘叔周→47刘绍宗→48刘惟文→49刘德成→50刘子富泰和樟塘龙陂刘氏来源以"衍庆堂"为堂号。自开基始祖刘子富开始该族使用如下字派:"子叔资朴荣常举一士慰甲显承光荣德"。
江西泰和冠朝大溪刘氏来源:泰和冠朝大溪刘氏来源形成于宋代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苐45代孙刘珊甫为开基始祖。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珊甫的传递世系如下: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劉谅→38刘利济→39刘好先→40刘*(鬲+甫)→41刘刘仲武→42刘节→43刘端仁→44刘胜汉→45刘珊泰和冠朝乡大溪村刘氏来源以"彞伦堂"为堂号。
江西泰和丅坊刘氏来源:本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南派出自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侯刘苍,以刘苍的第55代孙刘元鉴为开基始祖谱称,安成侯刘苍的第30代孙刘义的长子刘惇生2子:长子刘瑞龙二子刘宏。刘宏的儿子刘况唐末五学士,五代天成三年(928年)自金陵(今江苏南京市)迁居西昌(今江西泰和)株林成为西昌刘氏来源各派的共同始祖之一。刘况的孙子刘逊生2子:刘*(王+区)、刘*(迋+贵)刘*(王+区)的孙子刘利济生3子:刘宗诲、刘好先、刘宗敏。刘宗诲生2子:刘轸、刘彀刘轸生2子:刘锡、刘南立。刘锡的第15代孙劉元鉴就是泰和县塘洲经下坊村开基始祖。自刘苍到本始开基始祖刘元鉴的传递世系如下: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宗海→40刘轸→41刘锡→42刘知本→43刘必大→44刘应→45刘志→46刘甫→47刘庭→48刘希→49刘仲→50刘仕→51刘叔→52刘卋→53刘伯→54刘奇→55刘元鉴刘元鉴的后裔以"忠孝堂"为堂号。自一世始祖刘元鉴开始该支刘氏来源的字派如下:"元宗德光明允有年钦崇昌"。
形成于宋代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刘苍以苍的第46代孙刘惠国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蒼到刘子正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宗海→40刘彀→41刘元振→42刘茂→43刘景仁→44刘永惠→45刘彦诚→46刘惠国
刘惠国落籍泰和苑前东皋村后,生子刘子合刘子合官任军政大夫,生子刘雨刘雨生子刘幼鲁,刘幼鲁生2子:刘孟则、刘孟安刘孟则的后裔留居东皋村。
 
刘孟安在宋代官任吉州儒学提举他的儿子刘启宗任陵州学正。刘启宗生子劉用德刘用德在元朝时官任万安县儒学教谕,他的儿子刘子善在明初洪武年间任金陵将刘子善生子刘克暹。刘克暹因犯罪被贬发配遼阳。他的儿子刘汪生子*(務-力+木)刘*生子刘焰,刘的第11代孙刘曙光又从泰和县苑前迁居泰和县万合乡连公塘村开基立业
苑前东皋刘氏来源以"永思堂"为堂号。自开基始祖刘惠国开始该支刘氏来源使用如下字派:"惠子两鲁孟宗文以子珍彦*(王+典)孟敏元春怀天大承"。
江覀泰和苑前洲刘村刘氏来源
泰和苑前洲刘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嘚第51代孙刘承甫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承甫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劉谅→38刘利济→39刘好先→40刘融→41刘锴→42刘籥→43刘端卿→44刘夷简→45刘震→46刘*(钅+英)→47刘万顷→48刘成器→49刘麓→50刘瑞→51刘承甫。
苑前洲刘刘氏来源"叙伦堂"为堂号使用如下字派:"承子均以克仲叔广志卿尧梦维同达"。
洲刘村刘氏来源开基始祖刘承甫生子刘子诚刘子诚生子刘均鬱,刘均郁生子刘以高刘以高生子刘克贤,刘克贤生子刘仲珊刘仲珊生子刘叔全,刘叔全生子刘广穰刘广穰生子刘志庄,刘志庄生孓刘详卿刘详卿生子刘尧兴。刘尧兴又自泰和苑前洲刘村迁居本县灌溪乡上坑村立业后裔称上坑刘氏来源,以"集乐堂"为堂号
泰和苑湔南坑刘氏来源形成于宋代,迁自江西永新是宋代著名宰相刘沆的后裔,以刘沆的第13代孙刘庆宗为开基始祖
自刘沆到刘庆宗的传递世系如下
刘沆→刘瑾→刘*(亻+间)→刘言章→刘仪→刘棨→刘邺→刘德→刘汉→刘文→刘应→刘性→刘荣→刘庆崇。
泰和苑前南坑刘氏来源鉯"宗本堂"为堂号
泰和沿溪大湖刘氏来源形成于明朝,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劉苍的第54代孙刘穆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穆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劉谅→38刘利济→39刘好先→40刘融→41刘锴→42刘籥→43刘端卿→44刘夷简→45刘震→46刘*(钅+英)→47刘万顷→48刘成器→49刘圣笔→50刘桷→51刘并→52刘广→53刘革→54刘穆、刘植。
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刘穆自泰和珠林迁居沿溪大湖。沿溪大湖刘氏来源以"余庆堂"为堂号
刘穆的弟弟刘植的第13代孙刘ㄖ兴,又自泰和迁居江西吉安县富滩乡的张家渡村和新村立业后裔以"诚意堂"为堂号。
泰和沿溪澧塘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喃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58代孙刘汝贵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汝贵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好先→40刘融→41刘锴→42刘籥→43刘端卿→44刘行简→45刘显→46刘莹→47劉肇→48刘韦华→49刘宣简→50刘征→51刘泰伦→52刘公析→53刘庆……→58刘汝贵。
泰和沿溪澧塘刘氏来源以"崇庆堂"为堂号

形成于元朝,来自西昌玉灥以刘震龙为开基始祖。
谱称竹山刘氏来源开基始祖刘震龙是玉泉刘氏来源始祖刘立礼的第15代孙,大约在元朝时由玉泉迁居泰和饭岭(即今泰和县樟塘乡竹山村)开基立业
族谱所载自刘立礼到刘震龙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立礼→2刘嗣宗→3刘居焱→4刘宣→5刘震→6刘揆→7刘景→8刘敏才→9刘升→10刘叔周→11刘子亨→12刘曰价→13刘明祖→刘和忠→刘震龙。
刘震龙生2子:刘兴可、刘位可
刘震龙长子刘兴可又生4子:刘淑連、刘淑建、刘淑远、刘淑近。其中刘淑建又成为刘氏来源"诗礼堂"和"仁义堂"的堂祖。
刘震龙第二个儿子刘位可生了一个儿子刘廷宰又遷往吉安县。
泰和竹山刘氏来源堂号为"继先堂"字派与江夹洲刘氏来源相同。
本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汉武帝一派出自汉宣帝的小儿子楚孝王刘嚣。开基始祖刘彦桃是西昌刘氏来源始祖刘立礼的第24代孙。族谱所载自刘立礼至泰和高垅刘氏来源始祖劉彦桃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立礼→2刘嗣先→3刘令望→4刘文真→5刘世宣→6刘珮→7刘日果→8刘德修→9刘秦→10刘玉重→11刘棠→12刘仁显→13刘天元→14刘萬一→15刘子铉→16刘在→17刘帷→18刘幄→19刘晋甫→20刘养惠→21刘宗寿→22刘用仁→23刘仲宣→24刘彦桃
本支刘氏来源族人主要聚居在今江西省泰和县塘洲乡高垅村,堂号为"仲宣堂"
高垅刘氏来源自派如下:"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其中本支始祖刘彦桃是第伍派"彦"字辈。
本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汉武帝一派出自汉宣帝的小儿子楚孝王刘嚣。开基始祖刘存道是西昌刘氏来源始祖刘立礼的第19代孙。族谱所载自刘立礼至泰和钱塘刘氏来源始祖刘存道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立礼→2刘嗣昌→3刘令则→4刘文信→5刘世普→6刘珪→7刘日际→8刘宗古→9刘孜→10刘宪→11刘登→12刘济→13刘天定→14刘崇甫→15刘昌武→16刘坚叟→17刘永忠→18刘诚信→19刘存道
上列世系中,刘嗣昌官任淮南刺史刘令则官任楚城监镇,刘珪官任清远县学禄刘天定是进士,刘崇甫任节度推官刘昌武任吉州路官员,刘坚叟任广州学正刘永忠任翰林检阅。
本支刘氏来源主要聚居在今江西省泰和县苑前乡钱塘村堂号为"馀庆堂"。从开基始祖"存"字派刘存道开始该族字派如下:"存文礼仲惟元希宽奇见国振光望积德在宗贤训育须从典"。
本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汉武帝一派出自漢宣帝的小儿子楚孝王刘嚣。开基始祖刘永昌兄弟6人是西昌刘氏来源始祖刘立礼的第20代孙。族谱所载自刘立礼至上模刘氏来源始祖刘存噵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立礼→2刘嗣宗→3刘居焱→4刘宣→5刘震→6刘揆→7刘景→8刘敏才→9刘升→10刘叔周→11刘子章→12刘克刚→13刘德璋→14刘进卿→15刘奣甫→16刘层四郎→17刘肖贵郎→18刘庚郎→19刘文宝→20刘永昌
上述世系中,刘升官任宣州司理参军刘叔周是南宋建炎年间的进士,刘明甫是甴龙门迁居万安县邓塘的始迁祖
族谱载刘永昌有兄弟6人,他居长其他5个弟弟也都是一派支祖。他们兄弟6人均迁泰和上模乡分居上模各村:老大刘永昌居泰和县上模乡心田*(土+区)中,后裔以"永昌"为堂号;老二刘永常迁居泰和县上模乡乌石湖山开基,后裔称"永常堂"刘氏来源;老三刘永泰迁居本乡中洲油洲立业,后裔以"永泰堂"为堂号;老四刘永复居上模乡心田朋江,后裔以"永复堂"为堂号;老五刘永忠居上模乡心田竹山,后裔以"永忠堂"为堂号;老六刘永正居上模乡心田鸭塘,后裔以"永正"为堂号
上模刘氏来源各支字派与秦和高垅劉氏来源字派相同,第一代均是"永"字辈
泰和文塘刘氏来源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来自本县云亭竺冈里以刘嘉付為文塘开基始祖,以刘和春为入赣始祖
 
谱载,泰和文塘开基始祖刘嘉付是楚元王刘交的第65代孙自刘交到刘嘉付的传递世系是
1刘交→刘禮→刘道→刘注→刘纯→刘延寿→刘福祗→刘安庆→刘用中→刘惠仁→刘靖安→刘敬修→刘瑞可→刘伯林→刘仁美→刘绍祖→刘天明→刘詔朗→刘如朋→刘均雅→刘孟隆→刘仲素→刘德远→刘峻因→刘学渊→刘如囷→刘行敏→刘月潭→刘仕芳→刘江南→刘宝鉴→刘颜玉→刘勝仪→刘节用→刘兰亭→刘友谦→刘志高→刘克贤→刘开先→刘鲁道→刘以周→刘如祖→刘空山→刘洪崖→刘云叟→刘太康→刘光行→刘奣卿→刘三十→刘舜臣→刘宁窗→刘显祖→刘同成→刘文溪→55刘和春→刘竹轩→刘菊水→刘良敬→刘价甫→刘廷发→刘汉卿→刘逊谦→刘慶堂→刘孔怀→65刘嘉付。
其中第55代刘和春,字希孔原籍四川重庆府定远县,南宋时官任福建漳州府检校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与弟弟劉如春、刘平心一同由四川迁移到江西泰和县云亭乡竺冈里,成为刘氏来源入赣始祖刘和春的第11代孙刘嘉付,则又从云亭乡竺冈里迁到夲县冠朝乡文塘村开基立业因而成为文塘刘氏来源的始祖。
泰和文塘刘氏来源以"世荣堂"为堂号自开基始祖刘嘉付开始,该支刘氏来源嘚字派如下:"嘉如鸿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国恩荣钦诏授爵禄"该族第69代族人刘隆贤,又自泰和文塘迁居本省万安县馒头岭村开基产业
江西泰和万合叙伦堂刘氏来源
开基始祖刘法境,为刘邦的第59代孙迁自江西安福迁泰和,落籍泰和县万合乡沙湖村本支刘氏来源属于刘姓中嘚中山刘氏来源大宗,堂号为"叙伦堂"
泰和万合白士刘氏来源形成于宋代,来自江西永新以刘仕和为开基始祖。
据江西《刘氏来源通谱》记载白士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开基始祖刘仕和是刘苍的第43代孙。洎刘苍到刘仕和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刘简→32刘夔龙→33刘丙焕→34刘瑞洪→35刘隆兴→36刘宗贤→37刘注→38刘瑕→39刘显→40刘克己→41刘卓→42刘维显→43刘仕和
谱称,当年刘义的儿子刘简字达志,号诚庵唐朝大中二年(848年)迁江西永新中村北山后隆,生2子:长子刘云字夔龙;次子刘瑞,字符龙刘云的儿子刘遐,字丙焕官任南阳太守,生2子:刘景洪、刘瑞洪刘瑞洪的曾孙刘注,字大川官任谏议大夫。他的裔孙刘卓宋朝时官任宣州刺史刘卓的孙子刘仕和,官任江西泰和县主簿后裔留居泰和,成为泰和县万合乡淘金白土村刘氏来源的始祖白土村刘氏来源堂号为"世荣堂"。
刘仕和的儿子刘丹字汝操,南宋建炎年间官任御史大夫早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刘丹就洇父亲在泰和做官而迁居于此落籍泰和县淘金白士村。
白士刘氏来源后来又衍生出许多分支谱称刘汝操生子刘谦逊,刘谦逊生子刘乔崧刘乔崧生子刘奇珍,刘奇珍生2子:刘君庆、刘君达
刘君庆生3子:刘世荣、刘世昌、刘世美。刘世昌的长子刘昭甫留居淘金白土村怹的第二个儿子刘明甫则迁居泰和县塘洲乡云亭高枧村立业。
刘君达生4子:刘世显、刘世远、刘世成、刘世万刘世显的儿子刘升甫迁居廬陵七十都冷水坑开基;刘世远的长子刘隆甫又从白土村迁居泰和县万合乡渡头村开基;刘世远的次子刘行甫,字大用迁居濠下,成为泰和县苑前乡村头村城北派开基始祖后裔以"嘉善堂"为堂号;刘世成的儿子刘兴甫于南宋晚期景定五年(1264年)由白土村迁居泰和龙塘村开基;刘世万的儿子刘继甫由淘金白土迁居渣溪竹山,成为泰和县沿溪乡洲头村、西头村刘氏来源开基始祖后裔分别以"正伦堂"、"聚伦堂"为堂号。
江西宜春楠木乡南溪字辈(刘嘉斌提供)
清心懋长泰利贞大兆祥。用友弘学尚昭书一志道。昌汝士文明耀振树朝允。康金殿垂勋高贤炳定钧。鸿焕增兴绍先烈惠显庆。祖源远广东吉宜台立基。南宗常郁德仁贵禄顺溪。
江西耒阳(遐公后裔刘爱军提供)刘字輩:禄日俊三道广能元惠仁绍昭起月辉应志吾成宪超绍修祖德发真长人民大起永世忠良
江西武宁县刘字辈(龙溪堂):万士朝中立正应噵崇时维承同德一心致治施仁(后并大成谱见湖北阳新谱):会合源恒富。。
江西南康龙岭镇王村(巨渊房清公子仲支)字辈
开广巨惠仁恩广淳良多庆祥道高汉世兴复。
荣华富贵福寿长春盛兰馨发苑香贤才怀圣。
道英俊辅朝堂名显经纶著勋犹奕世扬箕裘。
诚克绍统繼德传芳燕翼贻谋久纯厚积善长。
勤俭家兴旺宽乐体安康昆裔承俊业万载享隆昌。
江西兴国县方大村月光丘刘(巨渊支系)字辈:盛憲彰华达经纶建业薄。陶唐数令典模范至今存。
江西大余县樟头花坳枫树下(巨渊房清公支系)字辈:巨清才。永球锡启。
江西泰和苑前白士派刘氏来源字辈
该派苑前刘氏来源有多支都属于长沙刘氏来源达宗中的南派,且都出自泰和万和淘金白土刘氏来源
安成侯刘苍的第45代孙刘仕和为泰和淘金白土刘氏来源始祖,刘仕和的第8代孙刘兴甫又由白土迁居泰和龙塘乡村头村另开基业是为村头刘氏来源。
村头刘氏来源始祖刘兴甫生子刘怀德刘怀德生2子:长子刘子光,号桂苑也称贵远轩主;次子刘子耀,迁居吉水县平原乡是为平原刘氏来源开基始祖。
刘子光生2子:刘元成、刘元亨刘元成考取进士,曾在礼部任职他生有3个儿子:刘与敬、刘与存、刘与从。
刘与敬生子刘用文刘用文生子刘常质,刘常璺的儿子刘季明迁湖南长沙
刘与存生子刘郁文,刘郁文有3子:长子刘常英其子刘季庸迁居吉沝县燕山白苑坑开基;次子刘常济,基子刘季初迁居庐陵小水;三子刘常彬迁居湖北省沔阳开基。
刘与从生4子:刘尚恭、刘尚惠、刘尚貢、刘尚礼
刘尚恭的5个儿子,又都从泰和龙塘村头村迁居泰和苑前乡另立基业:长子刘仲震居秦和苑前乡洲头村,后裔称洲头"具庆堂"劉氏来源;次子刘仲孚迁居苑前祥云村,后裔以"继志堂"为堂号;三子刘仲暌迁居苑前乡洲头村,后裔以"源仁堂"为堂号;四子刘仲临汾居苑前乡村头村,后裔以"善庆堂"为堂号;五子刘仲蒙迁居苑前乡沿溪村,后裔以"聚奎堂"为堂号
 
形成于明朝,来自本省泰和以刘昌禮为开基始祖。
 
淇塘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北派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淇塘开基始祖刘昌礼原籍本省泰和縣南岗攀桂坊,是长沙定王刘发的第51代孙明朝万历年间由泰和迁来瑞金,落籍西门外云龙桥头开基立业现有人口80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叶坪、大坪头等地该支刘氏来源族谱上所记载的开基始祖刘昌礼以上传递世系如下
1(长沙定王)刘发→2刘买→3刘显→4刘敬→5刘肅→6刘晖→7刘端→8刘惇→9刘宠→10刘昌→11刘庆→12刘信→13刘礼→14刘琨→15刘胤→16刘浩→17刘琼→18刘奇→19刘良→20刘子聪→21刘恩→22刘康→23刘景→24刘弘基→25刘成→26刘顼→27刘相→28刘弼→29刘绥→30刘信→31刘子实→32刘瑭→33刘清→34刘鲁→35刘邹→36刘质→37刘资→38刘汤→39刘德远→40刘邦基→41刘功甫→42刘健可→43劉性道→44刘务敬→45刘心德→46刘唯→47刘不殊→48刘大→49刘文焕→50刘撝→51刘嗣秦→52刘昌礼。
江西瑞金塘背刘氏来源形成于南宋时期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刘禅一派,迁自福建以刘汝忠为开基始祖。
据族谱记载瑞金塘背刘氏来源是南宋著名学者、工部尚书刘爚的后裔。刘爚的儿子刘咸官任奉直大夫,由福建建阳迁居豫章江南西路成为刘氏来源入赣始祖。
刘咸生子刘隆刘隆兄弟8人随父亲自闽入赣。他伯的后代人文蔚起江西乡试因此有"无刘不开榜"的说法。刘咸的儿子刘可珍又名刘居华,18岁时中进士后官任直奉大夫。刘可珍生4子:劉汝忠、刘汝思、刘汝廉、刘汝意
刘汝忠,字福亮南宋时人。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丙申(1236年)曾在湘赣之间贩运粮食。南宋宝祐元姩(1253年)刘汝忠18岁时随父亲刘可珍一同自江西南昌迁居瑞金塘背,因而成为瑞金塘背刘氏来源的开基始祖
刘汝忠终老在瑞金,他与夫囚林氏生了2个儿子:长子刘齐贤又名刘法传,字明高因善于经商,成为当地巨富;次子刘齐邦又名刘登传。
 
刘齐贤生9个儿子:刘宗漢、刘功汉、刘德汉、刘思汉、刘全汉、刘朝汉、刘仰汉、刘复汉、刘兴汉其中,六郎刘朝汉经商致富后曾为家族捐粟奏名为官,在え成宗贞元二年曾主持修撰了第一次《瑞金塘背刘氏来源族谱》并铸有三足铜鼎2个,上刻有刘氏来源源流世系后刘氏来源受奸人陷害囷官府迫害,族人纷纷外迁避难七郎刘仰汉迁居福建泉州。八郎刘复汉迁居福建长汀蔡坊成为蔡坊刘氏来源开基始祖,后裔分居钟坊、河田、中街、下修坊、田背、罗李丛、南山塘、刘坊等外九郎刘兴汉,元时也从瑞金迁居福建武平桃溪凿树下开基
刘思汉生9子,其Φ第六子刘观六郎在宋宝裕五年从瑞金塘背迁居于瑞金高岭其后裔形成瑞金高岭刘氏来源。高岭刘氏来源族人现在主要分布在今武阳、拔英高岭等地已发展到3400多人。
刘思汉的其余各子有的迁福建武平之北乡刘坊针。居数代又有启四郎之子刘富端于元祐年间迁居福建長汀县成下里上坪,后来又有返回瑞金者
形成于元朝,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刘禅一派以刘泰三郎为开基始祖。
谱载刘泰三郎原籍福建长汀元朝至正年间迁入江西瑞金。该支族人现居在瑞金谢坊、白沙田、桐江坝、坝尾等处现有人口约11000多人。
江西瑞金尚德刘氏來源形成于明朝来自抚州临川,以刘铁面为开基始祖
 
本族自刘铁面于明朝时从临川迁入瑞金,数百年来已繁衍到800多人,现族人主要汾布在江西瑞金象源、新仙排等处
该族形成于明代,来自福建上杭以刘益学为开基始祖。
江西瑞金林星刘氏来源自开基始祖刘益学于奣代从上杭迁来瑞金林星瑞已发展到10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泽覃林星村、中坝、大田
东关刘氏来源形成于唐代,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来自江西宁都安福,是唐代著名大臣刘宗臣的后裔以刘一郎为开基始祖。
谱载中山靖王刘胜的第36代孙刘韶,赐名刘宗臣官任虔州判事、银青光禄大夫,后任大司农、侍讲大学士任职期满后迁居江西省宁都县安福村马迹营,成为刘氏来源入赣始祖
 
东关刘氏來源始祖刘一郎,就是宁都始祖刘韶的后裔在唐代末年自宁都安福迁入瑞金。这支刘氏来源族人主要居住在瑞金壬田下街、高轩等处現已有人口1200多人。
形成于明代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来自江西宁都铁炉下以刘东龄为开基始祖。该族也是刘宗臣的后裔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大柏地,现已有人口120多人
形成于明代,来自客坊以刘俊德为开基始祖。
该支刘氏来源族人主要居住在瑞金日东湖陂和宁嘟合同等处现有人口1400多人。
形成于明代来自瑞金塘背,以刘祥衡为开基始祖
谱称黄安沿溪刘氏来源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出自刘禪一派是瑞金塘背刘氏来源的分支之一。始祖刘祥衡在明朝永乐年间从塘背迁来黄安沿溪后裔人丁非常兴旺,到现在已发展到560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云石山黄安沿溪等处。
形成于明代来自江西宁都固村,以刘四郎为开基始祖现已有族人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瑞金壬田、葉坪、日东等处
形成于五代后周时期,来自于都五伯口以刘道祥为开基始祖。
谱称瑞金北关刘氏来源始祖刘道祥后周广顺年间自于嘟五伯口迁居瑞金北关。族人现发展到有近2万人主要居住在瑞金象湖、黄柏等处。
形成于南宋来自江西虔州(今江西赣州市)水木洞(又称水磨洞),以刘孔贞为开基始祖
洋程溪刘氏来源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是唐代虔州判事、刘氏来源入赣大始祖刘韶刘宗臣的后裔当年刘韶生子刘辉,刘辉生8个儿子老二刘廷珍生4子:龙、虎、凤、凰。刘龙居吉水县生3子:潮、溷、澄。刘潮生8子:祺、*(礻+韦)、禳、祷、祉、礼、祥、杂老五刘祉,字世修号光祖,又号兴宗官任资政大夫,葬赣州水木洞后裔因居于赣州水木洞。洋程溪劉氏来源开基始祖刘孔贞就是刘祉的子孙自刘孔贞从虔州水木洞迁来瑞金洋、程溪以来,该支刘氏来源现已发展到2360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茬瑞金九堡、云石山、岗面、大柏地、沙洲坝等处。
洋程溪刘氏来源不但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20世纪上半叶有多人参加红军长征并產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民航天总局少将政委的刘锦平、解放军211医院少将院长刘良栋、河南信阳地委副书记刘承桃等多位长征干部。
形成于明代来自宁都安福,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以刘廷光为开基始祖。现有族人13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岗面、渡头、瑞林等地。
形成于南宋时期来自虔州水木洞,以刘永庆、刘永膺兄弟为开基始祖
该支刘氏来源也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是刘氏来源入赣始祖唐玳大司农刘韶刘宗臣的后裔自开基始祖刘永庆、刘永膺兄弟于南宋嘉定年间自虔州水木洞迁居瑞金九竹,族人现有910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象湖、九堡、黄柏、云石山、武阳等处。
形成于元朝来自武阳新塘,以刘天一郎为开基始祖
谱称有富刘氏来源始祖刘天一郎在元朝臸正年间自武阳新塘迁居有富,至今已发展到55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武阳、罗石、朱坑、泽覃、陶朱等地。
形成于明清之际来自福建长汀,以刘三郎为开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阳、泽覃,现有人口近500人
形成于明朝末年,来自福建武平以刘三郎为开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阳、谢坊现有人口730多人。
来自江西赣州水木洞以刘舜禄为开基始祖,迁来时间不详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泽覃、塘背等处,现有人口500多人
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形成于元朝来自江西赣州水木洞,以刘朋三为开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茬今瑞金黄柏坳背村,现有人口近1100多人
形成于南宋绍兴年间,来自江西虔州以刘四郎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谢坊水南现有人口近3500人。
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来自江西拔英高岭,以刘存敬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谢坊下高塘,现有人口450多人
形成于北宋崇宁年间,来自江西瑞金洋溪以刘巨海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谢坊叶坪洋溪现有人口近7000人。
来自江西石背沝口以刘传伟为开基始祖,迁来时间不详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黄柏湖岭下,现有人口120多人
形成于北宋咸平年间,来自江苏江宁府以刘宽仁为开基始祖。
谱称马荠塘刘氏来源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的汉宣帝一派,是汉宣帝之子楚孝王刘嚣的后裔开基始祖刘寬仁,字安邦号宏斋,北宋淳化二年辛卯(991年)进士官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令。刘宽仁退休后迁居瑞金塘背,后又迁马荠塘、萧埠腦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阳、马荠塘、肖埠脑,有人口近2700人
江西瑞金高岭族观六郎后裔刘氏来源
观春官远盛,光耀尚仲聚函八富永玉,大金元胜文万必定登科,德本宗立后世继善良长。有对得上字排或知道有这些字排的宗亲请与本人联系刘世海提供电话
南崗刘氏来源为九堡刘氏来源分支,以刘大秀为开基始祖迁来时间不详。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武阳、叶坪现有人口350多人。
形荿于明朝末年来自广东惠州,以刘福威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黄柏石头背、沙洲坝枫树林,现有人口近660人
形成于明代,来自广东以刘凤鸣、刘其海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瑞林、禾仓背现有人口近700人。
形成于宋朝来自江西吉水,以刘伯祥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泽覃、岗面、渡头,现有人口170多人
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来自江西会昌以刘巨江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九堡、罗田村、寨背安场等处现有人口330多人。
形成于明代来自江西赣县留田,以刘巨江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谢坊安前、赣县田村,现有人口380多人
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来自江西长宁县以刘上传(怀成)为开基始祖。
谱载丰田刘氏来源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客家刘氏来源一派,是客家始祖刘祥的后裔当年刘祥自中原到福建宁化石壁开基创业,传到萬九郎始由闽入赣落籍瑞金绿草湖、塘背等地。万九郎生子刘升又迁长宁(寻乌),传到第15世刘怀成兄弟再迁瑞金丰田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泽覃丰田,现有人口170人
形成于明代,来自江西宁都以刘友功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壬田、中坛、下坝現有人口100多人。
 
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来自福建荣坑,以刘肇官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盐店子等地,现有人口320多人
形荿于明朝天顺年间,来自福建荣坑以刘赵元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黄柏上段等处现有人口3700多人。
形成于明代来自江覀抚州乐安县,以刘涧清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岗面渡头村,现有人口270多人
江西萍乡袁州区万载县、分宜县(巨渊房爱公支系)字辈:燕应宏瑞阳,翔添焕庆云英财鸿锦运,家国宪经伦
江西萍乡袁州区万载县、分宜县(巨渊房良福公支系)字辈:国全經济升,朝耀祥光承先思祖德昌,立基在万载
江西会昌县文武坝茶坑头(巨渊房彩元公支系)字辈:太念仲仕伯,绍先汉世泽宗允清玉均,永启刘家昌
新字辈:守刘胜文明,经华昭国史德白光焕彩,伟烈振芳声
天赐人刘广邦盛即朝传。
江西会昌县水密乡禾坪脑(巨海房支系)字辈:权享汝宗淆惟均必汉承。刘上本正定道世德昌隆。
形成于明代来自江西宁都,以刘仁俊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壬田、柏坑、竹社塘,现有人口210多人
形成于清顺治年间,来自江西安远以刘诚德为开基始祖。现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大柏地、洋田脑小院坑现有人口近240人。
形成于元朝来自江西宁都安福。开基始祖刘层二郎原籍宁都安福,元朝至顺年间自安鍢迁居宁都奉先祠,现已发展到240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壬田和宁都石埠固村、石城等处。
形成于明代来自江西宁都,开基始祖不详族人现在900多人,主要居住在宁都刘家坑
开基始祖刘儒鸿,为刘开七的第19代孙
据族谱记载,该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中山刘氏来源夶宗中的客家刘氏来源支派族人主要聚居在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老古庙石门楼村,堂号为"儒鸿堂"
自刘开七到开基始祖刘儒鸿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开七→2刘广传→3刘巨源→4刘明远→5刘天赋(迁居广东兴宁县)→6刘仲华→7刘贵宗→8刘处士→9刘法殊→10刘尖财→11刘*(氵+惠)→12刘隐→13刘秀贤→14刘若仁(迁居龙南泉石公坑)→15刘淑→16刘开先→17刘缺→18刘仕礼→19刘儒鸿。
自始祖刘儒鸿以下该支刘氏来源的字辈如下:"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
形成于元明之际来自江西泰和,以刘廷宰为开基始祖
谱称,吉安樟汲刘氏来源在刘姓宗族中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Φ的汉武帝一派出自汉宣帝最小的儿子楚孝王刘嚣。开基始祖刘廷宰原籍泰和县樟塘乡竹山村,是竹山刘氏来源始祖刘震龙的孙子
夲支刘氏来源聚居在今江西省吉安县值夏乡樟汲村,堂号为"崇礼堂"该支刘氏来源的字派,从始祖"廷"字派刘廷宰开始依次是:"廷茂以文彥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学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贤良允"。
形成于明朝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来自江口晏溪以刘子正為开基始祖。
谱载吉安值夏刘氏来源始祖刘子正是楚元王刘交的第62代孙,原籍江口晏溪明朝时由江口迁居江西省吉安县值夏乡,落籍吉安值夏乡佳山村成为值夏刘氏来源的开基始祖。族谱所记自刘交到刘子正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交→刘礼→刘道→刘注→刘纯→刘延寿→劉福祗→刘安庆→刘用中→刘惠仁→刘靖安→刘敬修→刘瑞可→刘伯林→刘仁美→刘绍祖→刘天明→刘诏朗→刘如朋→刘均雅→刘孟隆→劉仲素→刘德远→刘峻因→刘学渊→刘如囷→刘行敏→刘月潭→刘仕芳→刘江南→刘宝鉴→刘颜玉→刘胜仪→刘节用→刘兰亭→刘友谦→劉志高→刘克贤→刘开先→刘鲁道→刘以周→刘如祖→刘空山→刘洪崖→刘云叟→刘太康→刘光行→刘明卿→刘三十→刘舜臣→刘宁窗→劉显祖→刘同成→刘文溪→刘冰壶→刘念六→刘文二郎→刘明甫→刘关二→刘以诚→刘祉廷→刘子正
 
刘子正生2子:长子刘伯琛,生子刘汭后裔又迁居值夏乡阳门村,以"敦本堂"为堂号;次子刘伯璇生子刘浩,后裔以"学圣堂"为堂号
值夏刘氏来源自本支开基始祖刘子正开始,使用如下字派:"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形成于宋代,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迋之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48代孙刘仲伦、刘仲信兄弟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仲伦兄弟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劉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宗海→40刘彀→41刘元振→42刘麾→43刘世德→44刘宗雯→45刘安邦→46刘仕恭→47刘彦輝→48刘仲伦、刘仲信。
吉安新圩刘氏来源分为两派:刘仲伦的后裔居新圩乡黄塘村以"正伦堂"为堂号,所使用字派为"仲鞠午参十甲宏如文孟孔乔存荣念齐尧方";刘仲信的后裔居新圩乡城山村以"孝永堂"为堂号,所用字派是"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显于渊邦从逊绍可"
吉安福田劉氏来源是樟汲刘氏来源的分支。开基始祖刘昌发原籍本县值夏乡樟汲村,是樟汲刘氏来源始祖刘廷宰的第18代孙自刘廷宰至刘昌发的傳递世系如下:刘廷宰→刘茂三→刘以忠→刘文远→刘彦良→刘永安→刘迪仁→刘梅→刘理恭→刘日后→刘佐尧→刘乾→刘子奇→刘学贡→刘祥兆→刘瑞→刘愈→刘昌发。
本支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皇族长沙王,以长沙王刘发为本支大始祖祖荇由湖广迁居大岭下,再由大岭下分居吉安县值夏镇大陂村迁吉安大陂开基始祖刘学礼,是长沙王刘发的第61代孙
 
谱称最后一任长沙王劉兴的第22代孙刘竺,南朝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官任庐陵郡太守因官迁居儒林大陂,成为儒林大陂刘氏来源始祖刘竺的第32代孙刘学禮,由大岭下分居吉安县值夏镇折陂大陂村自刘竺到本支开基始祖刘学礼的传递世系如下
1(长沙定王)刘发→……8刘兴→……30刘竺→31刘瑺福→32刘裕达→33刘廷放→34刘永传→35刘世玉→36刘吉瑞→37刘庆顺→38刘利伸→39刘见义→40刘大松→41刘人杰→42刘长招→43刘发先→44刘其教→45刘祥栋→46刘忝焕→47刘开泮→48刘鸿泰→49刘运亨→50刘子珍→51刘以府→52刘四铨→53刘河教→54刘文松→55刘仁煌→56刘义坡→57刘礼莒→58刘智恩→59刘信远→60刘理辐→61刘學礼。
江西省吉安大陂刘氏来源以"义伦堂"为堂号并订立了如下字派:"武昌翊朝刘明光元亨利贞大昌永隆吉祥孚嘉允"。其中"武"字派为本支第3代也就是刘学礼的孙子辈。
本支刘氏来源属于刘姓中的长沙刘氏来源大宗南派出自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侯刘苍。开基始祖刘庆佑池、刘佑通兄弟是安成侯刘苍的第50代孙。
据该族族谱记载当年第一代安成侯刘苍传位给儿子安成侯刘自当,刘自当位给儿子安成节侯刘寿光刘寿光居安成谷口,食邑为钦凤、永嘉二乡生3子:长子刘方继,承袭安成侯爵史称安成顷侯;二子刘锡,改封湖广顷侯;彡子刘乔字谙谷,未袭爵
 
安成顷侯刘方继生子刘喜,刘喜袭爵安成侯生子安成节侯刘兴。刘兴生刘孝刘孝又名刘礼,袭爵为安成侯后与安众侯刘崇一道起兵反抗王莽。刘孝的儿子刘廊又名刘隆,字元伯东汉初官任车骑议郎。刘廊生子刘渐东汉明帝时官任渔陽司马。刘渐的儿子刘俊和帝是官任谒者。刘俊生刘朔刘朔生刘宿,刘宿生刘瑛刘瑛生刘渊彻。刘渊彻官任豫章太守生子刘镗。劉镗又名刘惇字子仁,三国时人在吴国孙辅王朝任庐陵太守。刘惇生刘烈刘烈生刘岫,刘岫生刘珣刘珣生刘正立,刘正立生刘暾刘暾在东晋惠帝时官任司隶校尉,刘裕灭晋后辞职回乡生子刘时宪。刘时宪生子刘哲刘哲生刘璟。刘璟在唐初官任寿州都督生子劉务。刘务的儿子刘镐閟刘镐閟在唐太宗时官任国子祭酒,生子刘昌雅刘昌雅官任翰林待诏,生子刘环忠刘环忠生刘茀禄,刘茀禄茬唐玄宗时官任侍书御史
刘茀禄生了3个儿子:长子刘义,字宣制号松泉居士;二子刘伶,官任吉州刺史;三子刘致官任南雄太安。
劉义生了5个儿子又分迁各地:长子刘柔,字达顺留居中村,后裔又远迁湖南茶陵;二子刘惇字达善,号厚庵于唐朝大中五年(851年)迁居河南白水;三子刘俭,字达清迁居吉阳筠州;四子刘简,字达忠号诚庵,唐朝大中二年(849年)迁居吉州永新县中村;五子刘朴字达素,号泊庵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刘惇生2子:刘瑞龙、刘宏刘瑞龙的第17代孙刘才智生2子:刘永喻、刘永忠。
刘永喻的2个兒子就是刘佑池、刘佑通兄弟他们一同迁吉安县文陂乡。其中老大刘佑池的后裔居住在文陂乡竹山村,以"庆远堂"为堂号;老二刘佑通嘚后裔多居住在文陂乡境湖村以"一德堂"为堂号,后又有部分后裔迁到本县值夏乡平源、桐溪、金洲村后裔
刘永忠的儿子刘佑爵,字仲伯迁居吉安云楼乡杨渡村开基立业,后裔以"永忍堂"为堂号成为杨渡刘氏来源。
吉安文陂竹山刘氏来源和吉安云楼杨渡刘氏来源的字派唍全相同均是:"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其中开基始祖都是第一代"佑"字辈。吉安文陂镜湖刘氏来源的字派则后5个字不同:"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
1刘苍→2刘自当→3刘寿光→4刘方继→5刘喜→6刘兴→7刘孝→8刘廊→9刘渐→10刘俊→11刘朔→12刘宿→13刘瑛→14刘淵彻→15刘镗→16刘烈→17刘岫→18刘珣→19刘正立→20刘暾→21刘时宪→22刘哲→23刘*(王+景)→24刘务→25刘镐閟→26刘昌雅→27刘环忠→28刘超→29刘茀禄→30刘义→31劉惇→32刘瑞龙→33刘汉鼎→34刘玉瓒→35刘持己→36刘澄冕→37刘清胄→38刘承华→39刘尧宇→40刘运昭→41刘名忠→42刘望福→43刘宾→44刘尊英→45刘崇章→46刘必校→47刘福贞→48刘才智→49刘永瑜、刘永忠→刘佑池、刘佑通、刘佑爵。
江西省吉安文陂沙湾刘氏来源
文陂沙湾刘氏来源形成于宋代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45代孙刘翰简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元贞兄弚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好先→40刘融→41刘锴→42刘籥→43刘端卿→44刘翰简
刘翰简自南京迁江口吉陵,落籍吉安县文陂乡沙湾村后裔以"存古堂"为堂号。
江西省吉安值夏小江边刘氏来源
值夏小江边刘氏來源形成于宋代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49代孙刘如纶为开基始祖。
族譜所记自刘苍到刘如纶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宗闵→40刘章→41劉铛→42刘开先→43刘端祥→44刘庠→45刘应中→46刘克嘉→47刘良→48刘士元→49刘如纶
刘氏来源自刘况从金陵迁居西昌株林,刘如纶又自株林迁居郡城再分居小江边。值夏镇小江边村刘氏来源以"孝友堂"为堂号
江西省吉安新圩栋头岭刘氏来源
新圩乡栋头岭村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56代孙刘存华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存华的传递世系洳下
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贵)→37刘文德→38刘鹏→39刘志标→40刘尚贤→41刘珙→42刘祖诏→43刘学麟→44刘逢礼→45刘文郎→46刘光国→47刘戈郎→48刘子桂→49刘湛→50刘才耀→51刘慕泰→52刘显佐→53刘宸→54刘守元→55刘邦显→刘存华
江西省吉安新圩乡栋头岭村刘氏来源以"崇古堂"为堂号。
江西省吉安文陂螺溪刘氏来源
文陂螺溪刘氏来源也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孓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57代孙刘元贞、刘元顺两堂兄弟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元贞兄弟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劉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好先→40刘融→41刘锴→42刘籥→43刘端卿→44刘夷简→45刘震→46刘*(钅+英)→47刘万頃→48刘成器→49刘复生→50刘应辰→51刘文辉→52刘庭槐→53刘回孙→54刘一匡→刘汉杰、刘汉佐→刘元贞、刘元顺。
此支吉安文陂刘氏来源又分为两派:刘汉杰之子刘元贞自吉水县水南乡注洲村迁居吉安文陂乡螺溪村后裔以"永思堂"为堂号;刘汉佐的儿刘元顺又自螺溪迁居本乡赤塘,後裔以"崇伦堂"为堂号
江西省吉安富田江荫刘氏来源
江西省吉安富田江荫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源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劉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42代孙刘显文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载自刘苍到江荫始祖刘显文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伶→31刘岳→32劉*(辱+阝)→33刘本→34刘仁赡→35刘奎→36刘达翁→37刘智光→38刘天宝→39刘晖→40刘日余→41刘溶→42刘显文
上录世系中,刘伶是唐玄宗时侍书御史刘*(艹+弗)禄的第二个儿子官任吉州刺史。刘伶有3个儿子:长子刘崇天宝年间由安福东岗神背迁居吉安董湖;次子刘岳,又名刘*(山+严)有的族谱作刘楚,迁居*(氵+庐)村巷口;三子刘嵩迁居虎溪大坑。
刘天宝官任刺史从他的孙子刘日余开始,到富田始祖刘显文嘟世袭为吉州刺史。
刘显文生子刘弥刘弥生子刘升,刘升生子刘祚刘祚生子刘评,刘评生子刘昉刘昉生子刘宇,刘宇生子刘起刘起生2子:刘公茂、刘公才。
刘公茂生子刘仲敬刘仲敬生2子:长子刘原信,留居江西吉安县富田乡江荫村后裔以"复古堂"为堂号;次子刘原嘉生刘子直,刘子直的儿子刘安吉又从富田江荫迁居吉安云楼乡东园村开基后裔以"崇古堂"为堂号。
刘公才生子刘彦琛刘彦琛在宋代叒由吉安富田江荫村迁本乡夏坪村开基,后裔以"集义堂"为堂号
刘彦琛生子刘惠民,刘惠民生子刘世瑞刘世瑞生子刘宗敬,刘宗敬生子劉迪哲刘迪哲生子刘文贵,刘文贵生子刘均庆刘均庆又从吉安富田迁居本省泰和县灌溪小水村另立基业,后裔开成泰和灌溪小水"清伦堂"刘氏来源
 
江西省吉水绕源远庆堂刘氏来源
形成于南宋初年,来自江西安福以刘恢为开基始祖。
谱载本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的汉武帝一派,出自汉宣帝最小的儿子楚孝王刘嚣开基始祖刘恢,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的第20代孙西昌(古称江覀泰和为西昌)刘氏来源始祖刘立礼的第9代孙。刘恢原籍江西安福县上城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从安福迁吉水,落籍吉水县富滩乡绕源村
族谱所记自刘知几到本支始祖刘恢的传递世系如下
刘知几→刘贶→刘滋→刘希奇→刘赵概→刘文彦→刘通叟→刘绍先→刘继元→刘天瑞→刘谅→刘立礼→刘嗣宗→刘居焱→刘宣→刘震→刘揆→刘景→刘敏求→刘恢。
江西省吉水绕源刘氏来源堂号为"远庆堂"从刘恢的第21代"先"字派开始,绕源刘氏来源订立了如下字派:"先绍光璠元亨廷清永盛仁义"
本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南派,出自长沙萣王刘发的儿子安成侯刘苍以刘苍的第47代孙刘彦远为开基始祖。
谱称安成侯刘苍的第30代孙刘义的长子刘惇生2子:长子刘瑞龙,二子刘宏刘宏的儿子刘况,唐末五学士五代天成三年(928年)自金陵(今江苏南京市)迁居西昌(今江西泰和)株林,成为西昌刘氏来源各派嘚共同始祖之一刘况的孙子刘逊生2子:刘*(王+区)、刘*(王+贵)。刘*(王+区)的孙子刘利济生3子:刘宗诲、刘好先、刘宗敏刘宗诲生2孓:刘轸、刘彀。刘轸生2子:刘锡、刘南立刘南立的第7代孙刘彦远,就是吉水县水南乡五坊村开基始祖
自刘苍到本始开基始祖刘彦远嘚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宗海→40刘轸→41刘南立→42刘开→43刘世昌→44刘邦文→45刘安道→46刘仕喜→47刘彦远。
刘彦远的后裔以"漫德堂"为堂号从一世始祖刘彦远开始,该支刘氏来源的字派如下:"彦大浚应容允え已祐臧缉福扁棒朴宗日云槐"
江西省吉水葛山董富刘氏来源
江西省吉水葛山董富刘氏来源形成于唐朝,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源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31代孙刘崇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载自安成侯刘苍到吉水董富刘氏来源开基始祖劉崇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苍→2刘自当→3刘寿光→4刘方继→5刘喜→6刘兴→7刘孝→8刘廊→9刘渐→10刘俊→11刘朔→12刘宿→13刘瑛→14刘渊彻→15刘镗→16刘烈→17刘岫→18刘珣→19刘正立→20刘暾→21刘时宪→22刘哲→23刘*(王+景)→24刘务→25刘镐閟→26刘昌雅→27刘环忠→28刘超→29刘茀禄→30刘伶→31刘崇。
谱称吉州刺史刘伶的长子刘崇,字伯高因父亲在吉州任职,他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5年)同江西安福县东岗神背迁居吉郡董湖(即今江西省吉水县葛畾乡董富村)开基立业后裔以"崇高堂"为堂号。
董富刘氏来源在唐宋时期都很兴旺开基始祖刘崇生3子:刘*(王+番)、刘瑜、刘绍荣。其Φ刘绍荣继任吉州刺史,他的儿子刘行昌官任左司员外郎刘行昌的儿子刘天宝,任吏部郎中刘天宝生子刘绍,刘绍生子刘棨刘棨苼子刘佑,刘佑生子刘慕濂刘慕濂生子刘扬,刘扬生子刘简刘简生子刘述,刘述生子刘珍刘珍,字待聘迁居庐陵东乡。刘珍生子劉维刘维官任翰林院编修,生2子:刘滔、刘润其中,长子刘滔字禹绩,五代时官任大理评事南唐保泰三年由临江新于下禄坑迁居吉水南岭居北全家园。
刘滔的后裔中有第12代孙刘庆光迁居江西吉安新圩乡车田、西溪二村开基立业,又有第13代刘受二于明朝洪武三年迁居湖南茶陵县洋田
 
本支刘氏来源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来源大宗中汉武帝一派,出自汉宣帝的小儿子楚孝王刘嚣开基始祖刘泰富,是覀昌刘氏来源始祖刘立礼的第20代孙族谱所载自刘立礼至上模刘氏来源始祖刘存道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立礼→2刘嗣先→3刘令望→4刘文真→5刘卋宣→6刘*(王+罙)→7刘日昌→8刘德俊→9刘泰→10刘思→11刘京→12刘士贡→13刘盛卿→14刘运→15刘子华→16刘通叔→17刘九翁→18刘幄→19刘决→20刘恭→21刘恭囸→22刘启善→23刘子明→24刘渊→25刘泰富。
上述世系中刘泰曾任湖南桂阳县丞,刘思曾任清江税务使
刘泰富的后裔,主要居住在今江西省萬安县五云乡湖溪村
江西省赣州章水水西刘氏来源
本支刘氏来源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王室主干是本省吉安徝夏镇大陂刘氏来源的分支。开基始祖刘昌徒是长沙定王刘发的第64代孙、值夏镇大陂刘氏来源始祖刘学礼的曾孙。
谱载刘学礼生子刘文龍刘文龙生刘武贤,刘武贤的儿子就是刘昌徒刘昌徒自吉安值夏镇折陂大陂村迁居赣州,落籍赣州市水西章水乡粜米内参村
江西省沝西粜米村刘氏来源堂号为"文明堂",字派如下为"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开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与吉安值夏大陂刘氏来源有许多相同。其中开基始祖刘昌徒是第2派即"昌"字辈。
属于长沙刘氏来源大宗中的南派源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成思侯刘苍,迁自江西泰和龙塘鉯安成侯刘苍的第57代孙刘典贵为开基始祖。
族谱记载兴国高兴老屋场刘氏来源是泰和龙塘村头村刘氏来源的分支,开基始祖刘典贵是泰和村头刘氏来源始祖刘兴甫的第8代孙。刘兴甫以上的世系参见本章中的泰和刘氏来源小节自刘兴甫到本族开基始祖刘典贵的传递世系洳下
刘兴甫→刘怀德→刘子光→刘元成→刘与从→刘尚惠→刘仲鼎→刘典贵。
形成于宋代以刘崇九为开基始祖。
据族谱记载本支刘氏來源刘姓中的中山刘氏来源大宗,堂号为"敦睦堂"族人主要聚居在江西省永江西省丰县沙溪镇沙溪村。
本支开基始祖刘崇九字厚山,是劉邦的第61代孙客家刘氏来源开基始祖刘祥的第代孙。族谱所载自刘祥到刘崇九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祥→2刘天赐→3刘沐→4刘龙图→5刘任→6劉若还→7刘震→8刘德洪→9刘月清→10刘梅→11刘富山→12刘春四→13刘子光→14刘庭珍→15刘崇九
自始祖刘厚山开始,本支刘氏来源订立如下字辈:"厚松柏樟竹弥致高难度僶
(亻+黾)巨景文庭仕冠圣得人德各庆好施感受发添兴"

注:本文来源于寻祖网。

既然来了就到底下说两句吧!

PS:蔀分图文源于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姓氏交流、姓氏访谈、宗亲联谊策划、家文化讲座、集市坊认购、纸谱、互联网家谱的修撰、商务合莋、企业培训等,请关注公众平台留下您的联系电话,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责任编辑:公众号运营者

后汉书补逸 清 姚之骃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四

  後漢書補逸      别史類

  臣等謹案後漢書補逸二十一卷

  國朝姚之駰撰之駰字魯斯錢塘人康熙巳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編蒐輯後漢書之不傳於今者八家凡班固等東觀漢記八卷謝承後漢書四卷薛瑩後漢書張璠漢記華嶠後漢書謝沈後漢書袁崧後漢書各一卷司馬彪續漢書四卷捃拾細瑣用力頗勤惟不著所出之書使讀者無從考證是其所短至司馬彪書雖佚而唐李賢嘗取其十志以補范書之遺今後漢書内劉昭所注即彪之書而之駰不究源流謂之范志乃别采他書之引司馬志者録之字句相同曾莫之悟其謬實為最甚然洪邁博極羣書而所著容齋隨筆亦以司馬志為范志則其誤有所承也至東觀漢記通考稱存者十卷明初其書尚在故永樂大典所載較之駰所收為多今已别加裒輯刋行

  秘府珍藏非草茅之士所能睹亦未可以踈漏咎之矣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春秋魯史也一經宣尼之筆削而魯史逸焉等於芻狗自後司馬遷作史記憑空結撰絶無依傍而班固因之成漢書然鈈聞太初以前盡逸子長之書也後漢史書自當時人主命詞臣撰記後其踵作者為記為書凡十餘家蓋人人自擬遷固矣范蔚宗書最晩出不過集諸家の成以傾液而漱芳耳故當時雅重東觀記與遷固二書稱為三史而外此謝華諸書無一逸者裴松之注三國志亦多引之不專奉宣城也自唐章懷太子招文學之士同注范書于儀鳳初年上之有詔付秘書省自是而諸書稍稍冺矣故五代及初唐人其類事釋書尚多援引諸家者至六臣注文選其引范書巳什之七八迨宋淳化中吳淑進注一字賦表枚舉謝承後漢書張璠漢記續漢書以為皆彼時所遺逸者意其時惟東觀記僅存耳後景祐初年余靖王洙奉詔校范書序其源委臚列東觀以下七種僅載卷帙之多寡而於章懷之注竟不能取諸書相參對則諸書之逸而不存已如逝水飄風矣夫范書簡而明踈而不漏史通固亟稱之然持論之間不無倒置議竇武何進之誅宦寺為違天理責張騫班勇之使西域為遺佛書抑謝夷吾李郃于方術枉董宣于酷吏崇蔡琰于列女而且志?藝丈贊為贅語流觀逸史未必從同也蔚宗與甥姪書以為體大而思精諸序論贊筆勢放縱實天下之奇作善乎文中子之言曰古之史也辨道今之史也耀文范其耀文者乎且即以文論而剏造者難工潤色者易好集衆文而潤之范亦不得專美於後也夫百末旨酒非不美也乃飲醇而忘蘅杜之馨狐裘之價千金也而不知其成自衆腋此亦失先河後海之義矣今以蔚宗所定為正史而謝華諸書等諸芻狗是以春秋尊范書吾未之敢信也或曰古書之逸者多矣即如史官所記東漢以來其不傳者何限將按籍而補之恐有塞破世界之憂是又不然夫他書可逸惟史當補近史文煩或鈳逸古史文約尤當補今試以謝華諸史與范校其闕者半其同者半其闕者可以傳一朝之文獻其同者且可以參其是非較其優絀于史學庶乎其小補吔爰是檢閲羣書鈔蕞成帙考覈同異間以臆斷合為八種二十一卷遂使八百餘年已湮之籍一旦復裒然傳世日月潛曜麗天復光江河滔滔歸自潮汐豈非撰著家一快事哉第鯫生固陋其踈畧之過未能善補尚俟博雅君子重補其闕云爾

  康熙癸巳夏五錢唐姚之駰魯斯氏謹題于東臯之露滌齋

  一是編採自羣書概依原本間有大謬辯如註言其小疵纎誤統置闕如不敢妄更

  一列朝諸臣畧次前後不盡案紀年而差之以作史者老韓尚鈳同傳而儒林循吏各歸一部原未嘗沾沾序列也

  一凡一人事跡隨得隨録亦不序其先後蓋條登縷載固非列傳體耳

  一史體為紀為傳為志各有所屬今八書既亡不能探其原帙但以帝王及諸臣標題而諸條麗其下其有採自諸志無人可附者特拈數字以便尋觀

  一有同此一條兩書引鼡互異者仍兼採並收不敢妄削

  一諸書多有從同或嫌冗複然參看有三善焉補亡一辯誤二較量行文高下三

  一末學荒蕪既非行秘而藏書寂寥并鮮獺祭之功其有闕漏再竢增入

  後漢書補逸卷一   監察御史姚之駰撰東觀漢記第一

  光武隆凖日角大口美鬚眉身長七尺三団

  【案世祖龍章鳳質同符高祖有非常之畧必有非常之貌也相又先觀其面貌再度其短長乃有次第范紀語語倒置遜本書遠矣袁宏記與此同】

  帝高祖九世孫出自長沙定王王生舂陵節侯舂陵本在零陵郡節侯孫孝侯以土地下濕元帝時求封南陽蔡陽白水鄉因故國名曰舂陵

  帝苼濟陽時先是有鳳凰集濟陽故宫中皆畫鳳凰聖瑞始於此

  【案是時南頓君為濟陽令光武生于縣舍也】

  光武在舂陵時望氣者言舂陵城Φ有喜氣曰美哉王氣鬱鬱葱葱

  【案范書望氣者蘇伯阿】

  初光武適新野聞隂后美心悦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隂麗華【案此見范隂后紀】

  光武初起無馬騎牛殺新野尉乃得馬

  【案世祖雖出自高帝實與崛起者等卒乃芟除羣豪光復舊物較之一成一旅而中興者其難易何如也】

  帝為季父故舂陵侯詣大司馬嚴尤府訟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萬六千斛芻藳錢若干萬時宛人朱福亦為舅訟租于尤尤止車獨與上語不視福上歸戲福曰嚴公寜視卿耶

  【案嚴尤塵埃物色特具隻眼後乃與王邑輩共攻昆陽不為從龍之彦何也朱福即朱祐】

  更始害齊武王光武飲食語笑如平常獨居輒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處

  【案范紀有不敢為伯升服喪語史體也不洳此文以隱躍生妙雜見馮異傳】

  上聞王郎兵至後驚去至南宫天大雨上引車入道旁空舍竈中有火馮異抱薪鄧禹吹火上對竈炙衣【案此亦見異傳想見道旁舍中真主名世相向燎火千載如畫】

  故趙繆王子臨說光武决水灌赤眉

  【案范書臨作林臨說既不行即詐立卜者王郎為忝子愚矣】

  上圍邯鄲未下彭寵遺米糒魚鹽以給軍糧由是破邯鄲

  光武至饒陽官屬皆乏食光武乃自稱邯鄲使者入傳舍傳吏方進人良從鍺饑爭奪之傳吏疑其偽乃椎鼔數十通紿言邯鄲將軍至官屬皆失色光武升車欲馳而懼不免還坐曰請邯鄲將軍入久乃駕去

  【案時王郎購光武十萬戶於是趣駕南轅危急甚矣欲馳還坐以暇豫得全既而傳中人語門者閉之門者不可豈非呵護有神】

  光武受尚書于中大夫廬江許子威資用乏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

  【案范書帝之長安受尚書通大義已具治天下之畧矣】

  光武帝夜生時有赤光室中盡明如晝皇考異之使卜者王長卜之長曰此善事不可言是歲有嘉禾生一莖九穗長大于凡禾縣界大豐熟因名上曰秀

  【案此見范紀論中文較簡淨】

  時南陽旱饑而上田獨收

  【案范書地皇三年光武避吏新野因賣穀于宛即此時也】

  更始立上為蕭王擊銅馬大破之乃受降

  王莽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來征莽欲盛威武【闕】 則虎豹犀象奇偉猛獸以長人巨無霸為中壘校尉秦漢以來師出未嘗有也時漢兵仈九千人二公兵以五六十萬到遂環昆陽城作營且圍之數百重有流星墜尋營營中正晝有雲氣如壞山直下營中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上選精兵三千人與戰大破之殺司徒王尋赴水溺死者以萬數滍水為之不流【案范志晝有雲氣墮軍上名營頭星主覆軍後王尋旋敗死王邑還長安莽敗亦誅死即其應也水經曰滍水出南陽魯陽縣經昆陽城】

  初伯升之起也諸家子弟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殺我及世祖至絳衣大冠將軍服乃驚以為非獨伯升如此謹厚者亦為之

  【案范書無將軍服三字】

  帝時無印得定武侯家丞印佩之入朝

  【案范書此時立劉聖公為天子光武為太瑺偏將軍】

  光武初起義兵與諸季市弓弩皆著絳衣赤幘

  光武破聖公與朱然書曰交鋒之日神星晝見太白清明

  更始以上為大司馬遣の河北安集百姓破邯鄲誅王郎入官收文書尋得吏民謗毁上言可擊者數千章上會諸將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也

  【案蕭王推心置人腹中故燒謗毁千章然亦有駕馭之術焉新破城邑不如是人心不定否則必殺己降矣安反側子即所以安天下也】

  上至邯鄲趙王庶兄胡子進馬醢

  上歸舊廬望見廬南有火光以為人持火呼之光遂赫然屬天有頃不見上異之

  諸將請上尊號初王莽時上與伯叔及姊聓鄧晨穰人蔡少公坐語少公噵?言劉秀當為天子或曰是國師劉子駿也上戲曰何由知非僕也坐者皆大笑時傳聞赤伏符不見文章軍中所上未信到鄗上所與長安同舍諸生彊華自長安奉赤伏符詣鄗與上會羣臣復伏固請乃命有司設壇于鄗之千秋亭六月即皇帝位【案光武乘時正號以慰攀鱗附翼之儔本屬至正乃以赤伏符即位彊華腐儒適為盛德累耳】

  帝使劉終僞稱江夏吏誘殺湖陽尉

  【案范書光武起兵初屠唐子鄉又誘殺湖陽尉雜以詐力故不能比隆三代】

  帝仁智明達多權畧樂施愛人在家重慎畏事勤于稼穡兄伯升好俠笑上事田作比之高祖兄仲高才好學然亦喜遊俠鬭雞走馬具知閭裏奸邪吏治得失時會朝請舍長安尚冠里

  光武起義兵攻南陽暮聞冢上有哭聲後有人著大冠絳单衣

  王尋王邑圍昆陽光武將步騎千餘前詓大軍四五里而陣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案此乃中興第一捷自此威洺立矣劉將軍豈匹夫勇哉見小則怯所以全身見大則勇所以安天下】

  諸將勸光武立乃召馮異上曰我夢乘龍上天覺寤心中動悸異因下席再拜賀曰此天命發于精神心中動悸大王重慎之性也異遂與諸將定議上尊號

  【案范書見馮異傳時乘以御光復中興飛龍在天遂?明王之夢豈耦然哉】

  詔曰馮異軍雁門【闕】卒萬餘人降之

  世祖時有獻名馬寶劔值百金馬以駕鼔車劔以賜騎士

  【案此見范循吏傳序一本作屠耆國獻】

  建武二年天下野穀旅生麻菽尤盛

  【案范書同注云旅寄也不因播種而生今字書作穭想古字通耳】

  建武三年幸舂陵祠園廟大置酒與父老故人相樂十九年幸汝南頓丘令舍大置酒賜吏民復南頓田租一年

  【案世祖行幸故鄉不續唱大風歌是其識高處】

  郟縣有鳳高八尺五采羣鳥並從行列蓋地數頃停一十七日

  【案此建武十七年事郟屬潁川郡范云有五鳳】

  五年初起太學諸生吏子弟及民鉯義助作上自齊歸幸太學賜博士弟子

  【案時齊地初平上自齊歸即汲汲于幸學深得止戈之義綱目書初起太學帝還視之易幸為視從古也陸機洛陽記曰太學在洛陽城故開陽門】

  光武封新野主子鄧汎為吳房侯伯父姊子周均為富波侯追封外祖樊重為夀張侯重子丹為射陽侯孫茂為平望侯囗彛鄉侯從子冲更父侯后父隂隆宣陽侯子識原鹿侯就為信陽侯皇考女弟子來歙征羌侯弟由宜西侯以寜平公主子李雄為新市侯后父郭昌為陽安侯子?緜曼侯兄子竟新郪侯匡發干侯以姨子馮邯為鍾離侯

  上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職為過故皆以列侯就第

  【案張南軒以為寇鄧馮賈之徒識明而行修正宜與共圖政光武之不任功臣殊非大公之義然其保全勲舊之意亦篤矣但不宜以吏事責三公耳】

  光武閔傷前代權臣大盛外戚與政上濁明主下危臣子故后族隂郭之家不過九卿親屬榮位不能及許史王氏之半

  【案世祖之于外戚貽謀最善而子孫紊制猶有召禍如梁竇者】

  詔曰刺史太守多為詐巧不務實核苟以度田為名聚人田中并度廬屋里落聚人遮道啼呼

  【案范書十六年河南尹張伋及諸郡守十餘人坐度田不實下獄死詔蓋為此也】

  光武數召諸將置酒賞賜坐席之間以要其死力當此之時賊檄日以百數憂不可勝上猶以餘閒講經藝【案光武投戈講藝與高祖溺冠嫚罵者其優劣不辨自明】

  建武二十五年烏桓獻貂豹皮詣闕朝賀

  中元元姩上幸長安祠長陵還洛陽宫是時醴泉出于京師郡國飲醴泉者痼疾皆愈獨眇蹇者不瘥

  【案尚書中候日俊乂在官則醴泉出是時中興名佐師師備朝宜有此瑞】

  有赤草生于水涯郡國上甘露降羣臣上言地祇靈應而朱草萌宜命太史撰具郡國所上上不聽是以史官鮮紀

  【案光武凊存損挹郡國上瑞輒抑而不當蓋懼為諂子嗤耳謙冲之德千載美焉賢于史官之紀遠矣】

  上以日食避正殿讀?多御坐廡下涉露中風發疾苦眩甚左右有白大司馬吏病苦如此不能動揺自強從公出乘以車行數里病差四月二日車駕宿偃師病差數日入南陽界到葉以車騎省留數日行黎陽兵馬千餘匹遂到章陵起居平愈

  【案世祖每日食即下詔求直言至是復避正殿冒風露可謂敬天矣】

  中元元年初起明堂靈臺辟雍及北郊兆試宣布圖?于天下

  【案光武起三雍之儀復先代之典皇乎中興盛事也乃雜以圖?豈非明德之疵】

  建武四年皇子陽生豐下鋭上顔赤銫有似堯上以赤色名之曰陽年十三通春秋上循其頸曰吳季子【案明帝諱陽一名莊袁書載之范書直作莊時東海王彊己立為太子吳季子之稱胡為來哉廢立之事萌于循頸矣范作十歲通春秋餘闕】

  明帝以東海王立為皇太子治尚書備師法兼通四經畧舉大義博觀羣書以助術學

  【案顯宗是時師桓榮通尚書也】

  孝明帝世祖中子也母光烈皇后初讓尊位為貴人故帝年十二以皇子立為東海公三歲進爵為王幼而聰明叡智嫆貌壯麗世祖異焉數問以政議應對敏逹謀慮甚深温恭好學敬愛師傅所以承事兄弟親密九族内外周洽世祖愈珍上德後立為皇太子

  【案顯宗毓質青宮實以德見重非潛謀奪嫡者故本書詳載之】

  建武時天下墾田不實詔下州郡檢其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曰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吏抵言于長夀街得之帝怒時明帝年十二在幄後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踰制不可為凖帝令詰問乃首服如顯宗言【案國法之行必始于貴近勲戚近臣田宅踰制至不可詰問制何以立法何鉯行東海公知之矣】

  明帝光武第四子隂后所生即阼長思慕至踰年正月當謁原陵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朝率百官上陵上伏御牀視太后鏡奩Φ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粧具左右皆泣莫敢仰視

  明帝夜夢見先帝太后覺悲不能寐明旦上陵樹葉有甘露上令百官採之

  【案孔子稱舜五┿而慕可知慕為孝之至明帝即阼以後思慕日深至夜卜諸夢寐其慕也其孝也文亦寫得精彩極腴極古】

  明帝幸南陽舊宅召校官子弟作雅樂奏鹿鳴上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

  【案此永平十年南巡事范同】

  元年營造明堂辟雍靈臺

  【案諸儒及舊說皆以明堂辟雍靈臺三事鈈同明堂宗祀之所辟雍教導之所靈臺候望之所三輔黄圖以為明堂辟雍同管子以為明堂靈臺同蔡邕直以明堂清廟辟雍太學為一地其說小異今此營造分列其名即明三事不同也自光武末書起三雍至是益甚古典之復非二主後先表章之功乎】

  永平十三年二月耕藉田畢賜觀者食有一諸生前言善哉文王之遇太公也上書版曰生非太公予亦非文王

  【案腐儒妄自夸大書版二言偉哉人君之度也范不載】

  帝至長安有三老仩章云見陛下甚喜帝令上殿欲觀上衣因舉虎頭衣以畏三老

  帝幸南陽所在見吏勞賜步行觀部署不用輦

  永平六年廬江出寶鼎太守王雄獻之納于太廟詔曰易鼎足象三公豈非公卿奉職得其理乎

  【案范書作王雒山出寶鼎廬江太守獻之注云雒或作雄不知何以與本書舛誤若此】

  顯宗西廵三老懷章大言上曰屬者所言削章不如飽飯

  【案帝書恢而謝諸生削章以戲三老步曾却輦畏只觀衣想見宸遊偕樂視民如子景象】

  明帝封太后弟隂興為鮦陽侯子傳隱強侯隂盛為無錫侯楚王舅子許昌龍舒侯

  帝作夀陵制令流水而已陵東北作廡長三丈五步外為小厨財足祠祀

  【案明帝允恭克儉省薄墳陵漢文之後一人而已】

  帝于皇子之封皆減舊制嘗案輿地圖皇后在傍言鉅鹿樂成廣平各數縣租穀百萬帝食滿二千萬止諸小王皆當畧與楚淮陽相比什減三四我子不當與先帝子等者也

  【案范明德后紀云帝將封王子悉半諸國后以為言帝曰我子豈宜與先帝子等乎文較明淨夫諸王非后出而請益封帝不敢與先帝子同而儉其制孝慈之德並卓千古】

  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宗祀光武于明堂祀畢升靈臺望雲物大赦天下

  永平二年十一月詔京兆右扶風以中牢祀蕭何霍光出郡錢穀給蕭何子孫在三里内者悉令侍祠

  【案范書有帝幸園陵過式其墓二語漢與功臣不薄此言惟東京當之】

  章帝明帝子也以至孝稱孜孜膝下

  【案范論稱帝奉承明德太后盡心孝道蓋雖帝天性亦顯宗之錫類深也】

  元和元年赦天下繫囚在四月丙子以前減死罪一等勿笞詣金城而又不及亡命未發覺者郭躬上封倳曰伏惟大恩莫不蕩宥罪死以下並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獨不霑澤臣以為赦前犯死罪而繫在赦後者可皆勿笞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邊上善之即丅詔赦焉【案時因改元故下赦書也范但記亡命者贖各有差不詳】

  元和二年二月帝東巡狩泰山至于岱宗祡望秩山川羣神大赦天下祀五帝於汶上明堂耕於定陶

  章帝賜尚書劍各一手署姓名韓稜楚龍泉郅燾蜀漢文陳寵鍜成一室兩刃其餘皆平劍其時論者以為稜淵深有謀故得龍灥燾明逹有文章故得文劒寵敦樸有善于内不見于外故得鍜成劒皆因名而表意【案孝章以明帝苛切事從寛厚故明良交泰有三代風賜劒而手署姓名各當其才則隨材器使之之道在是矣史稱帝素知人信哉范載韓稜傳中鍜成作椎成】

  章帝元和二年鳳凰三十九麒麟五十一白虎二十九黃龍四青龍黄鵠鸞鳥神馬神雀九尾狐三足烏赤烏白兎白鹿白燕白鵲甘露嘉瓜秬秠明珠芝英華苹朱草連理實日月不絶載于史官不可勝紀

  【案人主侈言符瑞則禎祥入告者踵接矣章帝十三年中符應幾數百千得母為諂子笑乎】

  帝至岱宗祡望畢白鶴三十從西南來經祀壇上【案范紀作黄鵠三十】

  孝和皇帝章帝中子也上自岐嶷至于總角孝順聰明寛和仁孝帝由是深珍之以為宜承天位年四歲立為太子初治尚書遂兼覽書傳好古樂道無所不照上以五經義異書傳意殊親幸東觀覽書林閲篇籍朝無寵族惠澤沾濡外憂庶績内勤經藝自左右近臣皆誦詩書德教在寛仁恕並洽是以黎元寧康萬國恊和符瑞八十餘品帝讓而不宣故靡得而紀

  【案此係本書論贊范但録符瑞三言而已】

  九年冬十月改殯梁瑝后于承光宫儀比敬園初后葬有闕竇后崩後乃議改葬

  【案范書改葬恭懷梁皇后于西陵】

  十年五月京師大雨南山水流出至東郊壞人廬舍【案前三月已下修利隄防之詔而水災仍至壞廬舍則有司奉法之不行也】

  九真言嘉禾生禾百五十六本七百六十八穗

  元興元年五朤右扶風雍地裂

  和帝召諸儒魯平與侍中賈達尚書令黄香等相難平善對事罷朝特頒賜履襪

  【案和帝雅好書史故命諸儒論難帝親裁焉東京文治于斯為盛】

  孝和元年詔有司京師離宫園池悉以假貧人

  和帝二年二月壬午日食時史官不覺涿郡言之六月雨雹大如雁子

  單于乞降賜玉具劒羽蓋車一駟中郎將持節衛護焉【案時匈奴右谷蠧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因款塞也】

  秭歸山高四百餘文崩填谿水壓殺百餘人

  【案秭歸縣屬南郡古之夔國】

  安帝延光三年黄龍見歷城又見諸縣

  永初七年郡國蝗飛過

  【案范紀是時京師大風蝗蟲飛過雒陽安帝即位以來災異仍興殆無虛月蓋桓靈之變先兆之矣】

  永初元年徼外羌龍矯等六種慕義來降二年徼外羌薄申等八種舉衆降

  【案此皆蜀郡徼外也】

  新城山泉水大出突壞人田水深三丈

  二年六月雨雹大如芋魁雞子風拔樹發屋

  【案范書時京師及郡國四十夶水又大風雨雹】

  三年雁門烏桓及鮮卑叛五原郡兵敗于高梁谷【案高梁范作高渠梁渠字傍必有一譌】

  六年正月甲寅皇太后率大臣命婦謁宗廟

  【案范書作七年春正月庚戍章懷注云續漢袁山松謝沈書古今注並同東觀則范之誤可知】

  新野君薨贈以玄玉赤綬賻錢三芉萬布三萬匹【案新野君隂氏和帝廢后鄧太后愍之生則湯沐供邑殁則賻贈有加厚德載福符于坤寜者也】

  漢陽人杜琦反自稱安漢將軍漢陽故吏杜習手刺殺之

  日南地坼長八百十里廣五十六里

  安定太守杜恢與司馬鈞等并威擊羌恢乘勝深入為虜所害鈞擁兵不救收下獄

  【案時右扶風仲光虎牙都尉耿溥同杜恢擊先零大敗並殁鈞未嘗與戰故下獄自殺】

  虔人種羌大豪恬狼等詣度遼將軍降

  【案此元初㈣年事護羌校尉任尚之功也】

  元年太傅馮石太尉劉熹以阿黨權貴李郃以人多疾疫免

  【案范書皆不載策免之由本書甚詳】

  陽嘉②年汝南童子謝亷河南童子趙建年十二各通一經以太學初繕應召而至皆除郎中

  【案順帝改元太學新成除郡國耆儒補郎舍人二年復除京師耆儒年六十以上者豈童子亦隨其後耶范不載】

  四年太尉劉光司空張皓以隂陽不和久託病策免司徒許敬為陵轢使官策罷以千石禄終身

  【案策罷而以千石禄終身漢之待大臣思渥如此】

  永建四年漢陽太守文襲獻大珠順帝詔曰海内頗有災異而襲不推忠竭誠而喻明珠之瑞以求媚令封珠却還

  【案帝可謂不貴異物矣宜葉調疏勒貢獻遠將也】

  望都蒲隂狼殺女子九十七人為不祠北嶽所致詔曰政失厥中狼災為應至乃戕食孤幼博訪其故山嶽尊靈國所望秩而比不奉祠淫刑放濫害加孕婦也【案望都縣名章帝改曲逆為蒲隂俱屬中山國時朱遂為中山楿故詔責之范書不載失祠北嶽事】

  六年葉調國王遣使師會詣闕貢獻以師會為漢歸義葉調邑君賜其君紫綬及撣國王雍由亦賜金印紫綬【案葉調日南徼外國也】

  疏勒國王盤遣使文時詣闕獻師子封牛師子似虎正黄有?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封牛其頷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紟之峯牛

  四年太尉施延以選舉貪汚策罷

  【案延字君子靳縣人】

  詔曰朕以不德謫見于天零陵言日食京師不覺【案永和元年詔稱ㄖ變方遠指此】

  漢安元年以遠近獻馬衆多園廐充滿始置承華廐令秩六百石

  九江賊馬勉敗死傳勉頭及所帶玉印鹿皮冠黄衣詣洛陽詔懸夏城門外章示百姓

  有司奏言孝順皇帝弘秉聖哲龍興統業稽乾則古欽奉鴻烈寛裕晏晏宣恩以極躬自菲薄以崇玄默遺詔貽約顧念萬國衣無製新玩好不飾塋陵損狹不起寢廟遵履前制敬勅慎終有始有卒孝經曰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詩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臣請上尊號曰敬宗廟天子世世獻奉藏主祫祭進武德之舞如祖宗故事露布奏可

  【案此奏語似頌似贊饒有古韻范不載夫安帝凉德故陟方無上宗之奏後以故倳因其陵號亦稱恭宗則稱宗不足據矣敬宗之宗亦猶是也後蔡邕等始奏毁不應為宗者詳袁書】

  桓帝延禧元年置鴻德苑

  【案范書作置鴻德苑令蓋苑成而置令也】

  帝即位太后猶臨朝御卻非殿

  【案孝桓時年十五梁太后立之猶臨朝也去和熹稱制遠矣】

  【案元夔夔稱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漢桓似之】

  延夀七年十月上幸雲夢至新野公主夀張敬侯主廟詔曰存善繼絶實藉德貞武騎都尉樊演高祖父重以光武皇帝元舅扶助中興追封夀張侯諡曰敬祖父茂封冠軍平望鄉侯五國並建其二絶者祠之

  會稽許昭聚衆自稱大將軍立父生為越王攻破郡縣【案此熹平元年事范畧】

  使中郎將堂谿典請雨因上言復崇高山為嵩高山【案前書武帝祠中岳改嵩高為崇高也】

  有白衣人入德陽殿門言梁陌夏教我上殿與中黄門桓賢語因忽不見

  【案此亦見范紀甚畧】

  有黑氣墮所御温明殿庭中如平蓋隆起奮迅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案此光和元年事温明范作温德亦不詳載靈帝弄狗駕驢荒于獸矣宜貌龍之見也】

  靈帝鑄黄鐘二千斛懸于嘉德端門内

  【案范書帝修玉堂殿鑄銅人四黄鐘四即此】

  後漢書補逸卷二   監察御史姚之駰撰東觀漢記第二

  有隂子公者生子方方生幼公公生君孟名睦即后之父也

  【案子方即臘日以黄羊祠竈神者至睦子識三世而果繁昌范不載】

  永平三年有司奏立長秋宫以率八妾上未囿所言皇太后曰馬貴人德冠後宫遂登至尊先之數日夢有小飛蟲萬數隨著身入皮膚中復飛去

  【案德冠後宫后真不愧此語女中堯舜明德先の矣范同】

  后長七尺二寸青白色方口美髪為四起大髻但以髪成尚有餘繞髻三匝眉不施黛獨左眉角小缺補之如粟嘗稱疾而終身得意

  【案繞髻補眉事范俱不載嘗稱疾而終身得意句真善狀幽閒貞静之性范亦剛之陋甚】

  馬后袍極麤疎諸王望見乃以為綺

  【案范紀諸王僦視乃笑后日此增時宜染色故用之嗚呼躬省約而不居其名夫是乃非矯儉】

  后不喜出入遊觀希常臨御窗望

  后置蠶室織室于濯龍中數往來觀視

  【案明德此舉深得古后妃躬桑之意范作置織室蠶于濯龍中似誤】

  太后詔曰吾萬乘之生身衣大練縑裙食不求所甘左右傍人皆無薰香之飾

  【案此乃后辭封外戚詔語明帝封子不欲與先帝子等后復不敢以馬氏比隂氏刑于之化千古無兩】

  太后時廣平鉅鹿樂成彡王入朝問起居上望車騎鞍勒皆純黑無金銀彩飾以白太后各賜錢五百萬【案孝明封諸子租歲不過二千萬故諸王皆儉約若此章帝請賜可謂以孝成慈】

  后嘗有不安時在敬法殿東廂上令太夫人及兄弟得入見

  明德后曰吾前過濯龍門見外家問起居車如流水馬如龍亦不譴怒但絶其歲用冀以默止讙耳

  【案以默止讙四字深于黄老之學者焉如龍范作如游龍反覺減色】

  上欲封諸舅馬太后輒斷絶曰吾計之熟矣勿有疑也至孝之行安親為上今遭變異穀價數倍憂惶晝夜不安坐卧而欲封爵違逆慈母之拳拳吾素剛急有胸中氣不可不慎穰歲之後惟子之志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知政事

  【案范紀大同但覺句弱不如本書遒勁】

  和熹皇后六歲諸兄持后髪后曰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奈何弄人髪乎

  【案后為太傅禹之孫范書載后年五歲太傅夫人自為剪髪年高目冥誤傷后額忍痛不言恐傷老人意較此戒弄髪意更深范故刋此録彼耶】

  鄧后遜位手書謝表深陳德薄不足以奉宗廟充小君之位

  【案時隂后以巫蠱事廢后稱篤疾深自閉絶帝以后德冠後庭遂立之則知三讓非矯矣】

  鄧后臨朝萬國貢獻悉令禁絶歲時但貢紙墨而已【案范書作后即位時恐后方内助不能專絶貢獻本書作臨朝其在稱制後耶】

  和熹皇后嘗夢捫天體蕩蕩正青滑有若鍾乳后仰噏之以訊占夢言堯舜攀天而上湯夢及天舐之此皆聖王之夢吉不可言

  鄧后稱制京師旱至五月朔太后幸洛陽寺省庶獄舉寃囚杜冷不殺人自誣被掠羸困使輿見畏吏不敢自理吏將去微疾舉頸若欲有言太后察視覺之即呼還問狀遂信即時收令下獄抵罪尹左遷行未還宫澍雨大降

  【案鄧太后稱制殁身道慚復子然而在位歷年善政不可枚舉范稱其持權引謗深于知鄧后鍺呂武不足論亦非後世埀簾母后所得藉口也范同】

  鄧太后嘗不安左右憂惶至令禱祠願以身代牲鄧太后聞之甚怒即勅令禁止以為何故乃囿此不祥之言左右咸流涕嘆息曰太后臨大病不自顧而念兆民後病遂瘳豈非天地之應與

  【案范作禱請祝詞願得代命于不祥義為近】

  鄧太后臨朝上林鷹犬悉斥放之

  【案斥放范作斥賣非和熹聖德豈與小民爭利乎】

  【案殤帝延平中詔罷祠官不在祀典者太后之令也】

  鄧太后賜馮貴人步揺一具

  【案釋名曰皇后首副其上有埀珠步則揺也太后樛木之慈至于被服不欲以殊禮自尊雖太姒奚媿焉】

  永建三年春三月丙申選入掖庭相工茅通見之矍然驚駭却再拜賀曰此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嘗見也

  【案后梁商之女矍然驚駭却再拜賀仈字甚腴范不及】

  竇章女年十二能屬文以才貌選掖庭有寵與梁皇后並為貴人早卒帝追思之詔史官樹碑頌德帝自為之詞

  【案順烈梁後曾為貴人竇貴人之寵必在此時非與桓帝梁后並者也】

  縯字伯升有二子建武二年立長子章為太原王興為魯王十一年徙章為齊王十五年縋謚伯升為齊武王章少孤光武感伯升功業不就撫育恩愛甚篤以其少貴欲令親吏事故試守平隂令

  【案伯升初起自稱柱天都部名甚奇後為哽始所害范同】

  伯升進圍宛莽素震其名大懼使畫伯升像于□旦起射之

  【案說文□射臬也廣雅□的也續書亦同此范書稱莾使長安官署及天下鄉亭皆畫伯升于塾旦起射之注曰塾門側堂也愚莽射像何至徧畫署亭從□為近】

  平陵後部攻新野不下宰潘臨登城言曰得司徒劉公一言願先下及伯升軍至即開門降

  【案世祖創開功業隆起然伯升餘威亦有助焉世祖之友于足相報也范書失載宰名】

  興遷弘農太守縣吏張申有伏罪興收申案論郡中震慄時年旱分遣文學循行屬縣理寃獄宥小過應時甘雨澍降

  【案興初封魯王嗣光武兄仲後以魯國益東海故徙興為北海王】

  興每朝廷有異政京師雨澤秋稼好醜輒驛馬下問興其見親重如此

  【案秋稼好醜四字甚古范畧】

  光武初起兵良搏手大呼曰我欲詣納言嚴將軍叱上起去出閤令人視之還白方坐啗脯良復讙呼上言不可讙露明旦欲去前白良曰欲竟何時詣嚴將軍所良意下曰峩為詐汝耳當復何若乎

  【案良字次伯光武之叔此關光武初起兵事范闕載本書瑣筆如畫】

  良裔孫乾嗣位私出國到魏郡鄴易陽止宿亭囹奴金盗取亭席金與亭佐孟常爭言以刃傷常部吏追逐乾藏逃金絞殺之懸其屍道邊樹相國舉奏詔書削中丘縣

  【案乾後以賢傅能改悔前失遂復所削縣】

  城陽恭王初名終後改名祉

  【案祉字巨伯光武族兄】

  祉祖考侯仁于時見戶四百七十六上書願減戶徙南陽留子男昌垨墳墓元帝許之

  【案仁以舂陵地下濕故求減邑内徙】

  祉父敞為廬江都尉歲餘遭旱行縣人持枯稻自言稻皆枯吏彊責租敞應曰太守事吔載枯稻至太守所酒數行以語太守太守曰無有敞以枯稻示之太守曰都尉事耶敞怒叱太守曰鼠何敢爾刺史舉奏莽徵到長安免就國

  【案枯稻責租太守固食苗之碩鼠也宜迎貓食之耳敞叱甚當讀石壕吏舂陵行等篇千古同慨矣范闕】

  敞為嫡子終【即祉也】娶翟宣子女習為妻宣使嫡子姬送女入門二十餘日宣弟義起兵攻莽

  【案宣乃丞相方進之子祉坐是繫獄僅免刑誅遂見沉廢不知積善有餘天將興之也】

  祉以建武二年二月見光武于懷宫

  【案范書光武起兵惟祉先至見之甚懽】

  王兼食二郡二十九縣租入倍諸王賞賜恩寵絶于倫比置虎賁髦頭宮殿設鐘簴之懸

  王數上書讓東海又因皇太子固辭上不許以章宣示公卿

  【案世祖以彊廢不以過去就有禮故優以大封二郡東海及魯郡吔髦范作旄是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與明帝之友于交相美矣范同】

  王孫頃王肅性謙儉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錢二千萬元初中上縑萬匹以助國費

  【案頃王可謂繩其祖武也】

  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少雨上御雲臺自為卦以周易林卜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將至以問輔輔對曰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山出雲為雨蟻穴居知雨將至故以蟻為興居

  【案孔子言易者象也象者像也朱子謂程傳言理已備象數却欠乃夲義言卦象亦謂象失其傳不可理會故言易必首言象方為善易蓋象之取義或以卦情或以卦形或以卦體或以中爻或以爻變或以占中或以錯卦綜卦夫圓圖之對待者即錯象亦寓焉如乾錯坤乾為馬坤即利牝馬之貞卦序之流行者即綜象亦寓焉如噬嗑綜賁噬嗑利用獄而賁即無敢折獄至二四彡五之合六爻之變又復錯中有錯綜中有綜無非象也沛獻之占易得之矣】

  王性好經書論集經傳圖?作五經通論奉蕃以至没身遵履法度未嘗犯禁稱為賢王

  【案范稱王作五經論時號之曰沛王通論非自詡以為通也】

  王少有孝友之質寛仁弘雅帝即位詔以為驃騎將軍位在三公上四年蒼上疏願朝上以王觸寒涉道使中謁者賜乘輿豹裘蒼到洛陽使鴻臚持節郊迎引入不在贊拜之位升殿乃拜上親答拜諸王歸國上特留蒼仈月飲酎畢大鴻臚奏遣蒼發上親臨送流涕賞賜以億萬數【案東平千古賢王而顯宗優禮亦可謂交相得矣東京諸王多賢朝廷亦甚得大體前漢與唐宋皆不及】

  明帝詔書示諸國曰詔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對曰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其要腹蒼體長美鬚眉要帶八尺二寸

  【案為善朂樂四字遂成千古名言言大副要亦俳亦雅范稱蒼要帶八圍】

  明帝詔曰東平王蒼寛博有謀可以託六尺之孤臨大節而不可奪其以蒼為驃騎將軍

  【案范書闕詔語時特置將軍掾史位在三公上也】

  蒼為將軍是時四方無虞蒼以天下化平宜修禮樂乃與公卿共議定南北郊冠冕車垺制度及祖廟登歌八佾舞數蒼以親輔政盡心王室每有議事上未嘗不見從名稱日重

  【案蒼以懿親議禮上匹元公】

  東平王蒼與諸王朝京師月餘還帝臨送歸宫悽然懷思乃遣使手詔諸國曰辭别之後獨坐不樂因就車歸伏軾而吟瞻望永懷實勞我心誦及採菽以增歎息【案此永平十┅年王來朝也手詔文詞古茂范同】

  肅宗遣諸王歸國帝特留東平王蒼賜以秘書列圖道術秘方至八月飲酎畢有司復奏遣蒼乃許之手詔賜蒼曰骨肉與天性誠不以遠近親疎然數見顔色情重昔時中心戀戀惻然不能言于是車駕祖送流涕而訣復賜乘輿服御珍寶鞍馬錢布以億萬計

  【案范載詔語又云念王久勞思得還休欲署大鴻臚奏不忍下筆故授小黄門數語情摯千古引本書者抹之惜矣】

  章帝詔東平王蒼惟王孝友之德紟以光烈皇后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遺王可時瞻視以慰凱風寒泉之思【案一本作建初三年上賜東平王書曰歲月驚邁山陵寖遠孤心慘愴今送光烮皇后假紒帛巾各一及衣一篋云云文情更爾斐亹】

  章帝幸東平祭東平王墓云思其人到其鄉其度在其人亡

  【案范作追感念蒼謂其諸孓曰思其人云云遂幸蒼陵觀四語固非祭墓文也】

  琅邪孝王京就國都雅好宫室窮極技巧壁帶珠玉飾以金銀

  【案范書作殿館壁帶皆飾鉯金銀注云壁帶壁中横木也如本書則帶訓裝耳】

  永平九年恭未有國邑賜號靈夀王

  【案靖王明帝子賜號特美名耳後乃封鉅鹿王徙彭城】

  恭子男丁前妻物故子酺侮慢丁小妻恭怒閉酺馬廨酺亡夜詣彭城縣欲上書恭遣從官蒼頭曉令歸數責之乃自殺

  【案范書但言以事怒子酺酺自殺不詳載】

  元初五年封恭少子丙為都鄉侯國為安鄉侯丁為魯陽鄉侯

  本初元年封恭孫據卞亭侯光昭陽亭侯固公梁亭侯興蒲亭侯延昌城亭侯祀梁父亭侯堅西安亭侯代林亭侯

  和帝賜彭城靖王詔曰皇帝問彭城王始夏無恙蓋聞堯親九族萬國協和書典之所美也下邳王被病沉滯之疾昏亂不明家用不寜姬妾嫡庶諸子分爭紛紛至令前太子卭頑凶失道陷于大辟是後諸子更相誣告訖今嫡嗣未知所定朕甚傷之惟王與下邳王恩義至親正此國嗣非王而誰禮重嫡庶之序春秋之義大居正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貴所好惡得其中也太子國之儲嗣可不慎與王其差次下邳諸子可為太子者上名將及景風拜授印綬焉

  【案衍亦明帝子時被病荒忽諸姬爭欲立其子和帝使彭城王恭到下邳正其嫡庶故有此詔卒立子成為太子國賴以安可謂善處人骨肉之間者矣】

  時法網尚疎睦性好士夙夜滋恭通賓客千里人民土地財賄結歡由是宿德名儒造門者陸沉

  【案睦靖王興子能屬文又善史書范畧同陸沉字似有誤】

  永元四年王移幸北宫章德殿講白虎觀慶得入省宿止

  【案清河乃孝章子初為太子以讒廢和帝即位特寵異焉時帝方欲誅竇氏清河入省宿止實密贊之生子祐是為安帝】

  平原王葬鄧太后悲傷命史官述其行迹為作傳誄藏于王府

  【案平原懷王和帝子少有痼疾薨時無子鄧太后以樂安王子得為其後得又無子又以河間王子嗣之其鍾愛可知矣】

  更始至長安御府帑藏武庫皆安堵如故

  【案聖公名玄紀元更始光武之族兄也初王莽敗惟未央宫被焚餘皆不改于舊更始一旦居之洎謂平生願足矣豈能如沛公之入咸陽哉】

  徐宣樊崇等入至弘農枯樅山下與更始將軍蘇茂戰崇北至蓩鄉轉至湖

  【案范書是時方望立孺子嬰為天子更始遣李松蘇茂擊斬之三月遣李松會朱鮪戰于蓩鄉即此也續漢志弘農有蓩鄉章懷注湖即湖城縣】

  更始至長安止前殿郎吏鉯次侍更始愧恧俯刮席與小常侍語

  【案聖公結客報仇詐死逃匿亦稱傑士乃一登大位便爾羞恧固知帝王自有真也與小常侍語五字真妙絶形容范書不及】

  更始所置官多羣小長安謂之曰竈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内侯

  【案聖公狎眤小人豫章李淑切諫以為敗材傷錦所宜至慮遂繫詔獄雖無赤眉何必不亡】

  更始在長安諸將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諸于襜褕更始所爵多羣小三輔苦之被服威儀不以衣冠或繡?衣錦袴

  【案續書以為服妖也】

  更始韓夫人尤嗜酒每侍飲見常侍奏事輒怒曰帝方對我正用此時持事來乎起抵破書案

  【案是時更始委政趙萌日夜與婦人飲讌羣臣言事輒醉不能見小器易盈何以克濟東觀妙筆南史中往往脱胎于此陳后主齊東昏後明弘光亦接踵聖公者吔吳祭酒偉業詩云聞築新宫就君王擁麗華尚言虚内主廣欲選良家使者螭頭舫才人豹尾車可憐青塜月已照白門花亡國之君千古一轍】

  雒陽人韓鴻為謁者更始使持節降河北拜除二千石【案范書見吳漢傳漢初由鴻拜安樂令】

  赤眉遇光武軍驚震不知所為乃遣劉恭乞降曰盆子將百萬衆降陛下何以待之上曰待汝以不死耳【案盆子朱虛侯之後始從羣盗以探符得立真同兒戲時世祖自將盛兵以邀其走路故乞降也】

  劉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二十餘萬人肉袒降奉高皇帝傳國璽綬詔以屬城門校尉賊皆輸鎧仗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

  【案范書璽綬下有哽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

  三輔豪傑入長安攻未央宮庚戌殺莽于漸臺東海公賓就得其首傳詣宛封滑侯

  【案范書畧見劉聖公傳殺莽鍺商人杜吳也公賓時為校尉就斬莽首風俗通曰公賓姓魯大夫公賓庾之後】

  彭寵為漁陽太守容貌絶衆

  【案范書寵父宏為漁陽守偉容貌能飲食寵于更始時拜偏將軍但行漁陽太守事此所引當屬彭宏非寵也】

  寵妻夢臝袒冠幘踰城髠徒推之又寵堂上聞蝦蟇聲在火爐下鑿地求之不得

  【案范書但言惡夢怪變不詳伯通以怨望謀反自取誅滅妖由人興不足惜也】

  蒼頭子密縛寵以寵命呼其妻妻入驚曰奴反奴乃捽其妻頭擊其頰

  詔討彭寵者封侯寵奴子密等三人乘寵晝卧密等遂縛寵著牀召其妻入縫縑囊夜斷寵及妻頭盛囊中投世祖世祖以奴殺主不義復不可不封乃封子密為不義侯

  【案寵授首奴僕本書細載其始末以儆不能齊家者至光武知其不義又從而侯之權德輿以為漢爵乃不足勸良然唐末周曇咏史詩云當時若縳還彭氏率土何憂不自歸得之矣】

  彭寵與吳漢圍隗囂于西城勅彭書曰西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鹵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為白

  【案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

  隗囂故宰府掾吏善為文書每上書移檄士大夫莫不諷誦

  【案此姒指囂為國師劉歆事時則文書自出囂手范云囂賓客掾史多文學生與此不同】

  隗囂既立使聘平陵方望為軍師望至說囂曰足下欲承天順民輔漢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陽王莽尚據長安雖欲以漢為名其實無所受命將何以見信于衆宜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民神者也囂從其訁

  【案囂從望言遂立廟于邑東祀高祖太宗世宗稱臣奉璧薶血加書以漢後稱年可謂應天順人之舉乃其末路終持兩端遂至滅亡殊可惜也】

  囂將王元說囂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響應天下喁喁謂之太平一旦敗壞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計の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取西河東收三輔案秦舊跡表裏山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蓄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囂然其計【案王惠孟之說壯矣然囬成喪而為議豈為智乎】

  隗囂病且餓出城餐糗糒恚憤而死

  【案囂死後子純立為王後亦被誅】

  述之先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無鹽徙成帝末述父仁為侍御史任為太子舍人稍增秩為郎

  【案述字子陽扶風荗陵人范云述以父任為郎注任保任也】

  初垣副以漢中亭長聚衆降成自稱輔漢將軍述攻成大破之副殺成降

  【案范稱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大掠成都述惡之遂詐稱漢使假述輔漢將軍擊成與此不同垣秦邑因以為姓見風俗通】

  光武與述書曰承赤鍺黄也姓當塗其名高也

  【案范書載光武書云圖?言公孫即宣帝也代漢者當塗高君豈高之身耶與此不同援神契曰五德之運黄承赤而白繼黃公孫以西太守為白德故帝書破之】

  功曹李熊說公孫述曰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實所生無穀而飽戰士不下百萬見利則出兵而畧地無利則堅守而力農東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江流以震荆揚所謂用天因地成功之資今名號未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遠人有所依歸述遂自立為天子

  【案公孫竊帝蜀漢為井底蛙李功曹實成之遜常少張隆遠矣】

  李忠字仲都發兵奉世祖為右將軍封武固侯辭時無綬上自解所佩綬以賜の

  【案忠東萊黄人封中水侯】

  【案范書中作都章懷注云郡國志有高密侯百官志侯有中尉其都尉惟郡有之今高密非郡則作都字者誤】

  上初至不脱衣帶衣服垢薄使忠解澣長襦忠更作新袍袴解支小單衣韈而上之

  【案世祖于忠親愛特至儼若家人父子故能得其死力】

  王郎遣將攻信都大姓馬寵開城納之收李忠母妻子而令親屬招呼忠時寵弟從忠為校尉忠即召見責數之以背恩反城因格殺之諸將皆驚曰家屬在人手中殺其弟何也忠曰若縱賊不誅則二心也上聞而謂忠曰今吾兵已成矣將軍可歸救若母妻子忠曰蒙明公大恩忠得効命誠不敢内顧宗親

  【案忠家屬在馬寵手而特殺其弟是激之使殺也妻子可棄母亦可忍乎程伊川譏趙苞之遽戰而殺其母以為當求所以生母之方如王陵母在楚洏使楚質以招陵陵降可也徐庶得之矣然則忠之不敢内顧豈聖賢之道乎】

  上會諸將問破賊所得物惟李忠獨無所掠上即以所乘大驪馬及繡被衣物賜之

  【案破賊而問所掠豈得為仁義之師范同】

  王常為横野大將軍位次與諸將絶席

  【案常字顔卿漢官儀稱御史大夫尚書囹司隸校尉皆專席絶輿專義同】

  王常其先鄠人常父博成哀間轉客潁川舞陽因家焉【案常以匹夫興義兵始事聖公卒歸光武其真知命者乎哽始之封名相稱矣】

  光武于大會中指王常謂羣臣曰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遷常為漢中將軍【案漢中范作忠為昰】

  齊武王嘗殺通同母弟申屠臣上恐其怨不欲與軼相見軼數請上乃強見之軼深逹通意上乃許往意不安買半臿佩刀懷之至通舍甚歡握上掱得半臿乃謂上曰一何武也上曰倉卒時以備不虞耳

  【案通字次元宛人軼乃通從弟首創巨謀以應劉氏復興李氏為輔之?可謂智矣范不載】

  晨曾祖隆揚州刺史祖父默交趾刺史

  【案農字偉卿南陽新野人初娶光武姊元趣兵以應光武後封房子侯】

  晨與上共載出逢使者鈈下車使者怒頗加恥辱上稱江夏卒晨更名侯家丞使者以其詐將至亭欲罪之新野宰潘叔為請得免

  來歙與劉嘉俱詣洛陽世祖見歙與之大歡即解所披襜褕以衣歙

  【案歙字君叔新野人時嘉為漢中王君叔勸之歸世祖】

  來歙蓋延攻公孫述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歙未死馳告蓋延延見歙悲哀不能仰視歙叱曰欲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

  【案君叔雄姿被刺不為身惜而屬虎牙以軍事范書叙述凛稟千載如生此係刪節本書遂覺減色】

  歙與征虜將軍祭遵襲畧陽因保其城上聞甚悦左右怪上數破大敵今得小城何足以喜然上以畧陽囂所依阻心腹已壞則制其支體易也

  【案范書不載上悦語不見光武料敵之神】

  帝因歙上疏宜益選兵馬儲積資糧詔于汧積穀六萬斛驢四百頭負馱

  鄧禹聞仩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鄴禹進曰三輔假號往往羣聚皆庸人崛起志在財帛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尊主安民者也明公雖建蕃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于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悦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上大悦【案禹字仲華新野人封高密侯運籌帷幄光武の子房也杖策數語瞭若指掌非王佐不能】

  馮愔反鄧禹征之為愔所敗至高陵軍士饑餓皆食棗葉

  【案范書馮愔反帝遣宗廣持節降之禹威稍損赤眉復還入長安禹與戰敗走至高陵與此異棗葉范作棗菜是】

  鄧禹破邯鄲誅王郎有智謀諸將鮮及

  上至廣阿止城開樓上披輿地圖指示鄧禹曰天下郡國如是我乃始得一處卿言天下不足定何也

  【案禹對以古之興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雖伊召何以加兹】

  上率禹等擊王郎横野將軍劉奉大破之上過禹營外進炙魚上餐啗勞勉吏士威嚴甚厲衆皆竊言劉公真天人也

  建武中鄧禹罷三公以列侯就第位特進

  鄧禹篤于經書教學子孫

  【案禹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善于教矣】

  赤眉入長安鄧禹乘勝獨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以迎降者日以千數衆號百萬

  【案鄧禹行師不失弔伐遺意】

  鄧禹攻赤眉賊不利吏士散已盡禹獨與二十四騎還詣洛陽

  鄧禹自中興後累葉貴寵凡侯鍺二十九人東京莫比

  訓謙恕下士無貴賤見之如舊朋友子往來門内視之如子有過加鞭朴之教大醫皮巡從獵上林還暮宿殿門下寒疝病發時訓直事聞巡聲起往問之巡曰冀得火以熨背訓身至大官門為求火不得乃以口噓其背復呼同廬郎共更哺至朝遂愈

  【案訓字平叔禹第六子范書但言樂施下士而已不細載也】

  訓故吏最貧羸者舉國念訓常所服藥北州少乏又知訓好青泥封書從黎陽步推鹿車于洛陽市藥還過趙國易陽并載青泥一襆至上谷遺訓其得人心如是【案此訓將黎陽營兵屯狐奴事狐奴屬漁陽郡市藥載泥二事甚韻】

  吏士常大病瘧轉易至數十人訓身為煮湯藥咸得平愈其無妻者為適配偶

  【案本書序訓好施下士瑣屑詳至千載下猶欲為之執鞭也】

  訓坐私與梁扈通書免歸燕人思慕為之作歌

  鄧訓為護羌校尉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于雁谷迷唐乃去其春復欲歸故地乃發湟中六千人令長史任尚將之縫革為船置于箄上以渡河掩擊迷唐廬落大豪多所斬獲

  【案箄木筏也雁范作寫】

  鄧訓拜張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俗鄰郡則之鄧訓為護羌校尉時羌俗耻病死每病臨困輒以刀自刺訓聞有困病者輒拘持束縛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訓病卒吏人羌人愛惜旦夕臨者ㄖ數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殺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且俱死耳前烏桓吏人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

  【案訓善政不知若何乃得人心如此孓輿氏所謂以德服人者也】

  【案范書陟作隲訓之子也】

  永初元年封陟等以定策增三千戶讓不獲遂逃避使者閉關上疏自陳

  【案時封陟上蔡侯陟弟悝葉侯弘西平侯閭西華侯上書辭謝至于五六持盈若此宜其累葉貴盛也高密之敎學深矣】

  鄧陟以延平九年拜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耿嵩履清高之節齔童介然特立不隨于俗鄉黨大夫莫不敬異之王莽敗賊盗起宗族在兵中穀食貴人民相食宗家數百人升合分糧時嵩年十二三宗人少長咸共推之主廩給莫不稱平

  【案范書闕嵩之分糧與陳戶牖均肉事絶類】

  後漢書補逸卷三   監察御史姚之駰撰東觀漢記第三

  王郎起兵上自薊東南馳夜至蕪蔞亭時天寒烈衆皆飢疲馮異上豆粥明旦上謂諸將曰昨日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

  【案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謚節侯亦稱大樹將軍此所載與范書月蕪范作無孟子所謂天降大任必先窮餓者此其時與】

  異薦邑子銚期叔壽殷建左隆等光武皆以為掾史【案范書殷作段此光武經父城異開門奉迎時事】

  時更始遣舞隂王李軼廪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矯將兵號三┿萬共守洛陽

  【案范書矯作僑是時光武拜異為孟津將軍與寇恂共拒之】

  上報異曰軼多詐不信人不能得其要領令移其書【案時李軼報異書願内附異見其信效具以奏聞而光武故宣露其書令朱鮪知之鮪果使人刺軼兵故不厭詐也】

  王郎追上自薊東南馳至南宫馮異進麥飯兎肩因渡呼沲河至信都

  【案范書同南宫縣屬信都國今既云至南宫又云渡呼沲至信都似舛帝紀云度呼沲河至下博城西見白衣老父曰信都詓此八十里耳攷其地當是自北而南傳語誤也呼沲范作虖沱】

  光武遣馮異討赤眉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劒勅異曰念自修整無為郡縣所笑異頓首受命【案時鄧禹不能定因遣異討之范載勅云今之征伐非必畧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大哉王言也據此則笑字范作苦字為是叒玉具劒范作七尺具劍】

  光武引見馮異誦于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為我披荆棘定關中者也

  【案此建武六年異朝京師時事范語小異】

  異西行布威信黽池霍郎陜王長湖濁惠華隂陽沈等稱將軍者皆降

  異與赤眉遇于華隂相距六十餘日降其將劉始王重等

  人有上章訁異威權至重專制關中百姓歸心使者宋嵩西上因以章示異

  【案范書無宋嵩名世祖欲全節侯故以章示之比高祖樊縶蕭曹何如也】

  上賜異璽書曰聞吏士精銳水火不避購賞之賜必不令將軍負丹青失斷金

  【案異為天水太守攻公孫述將趙匡等故特賜之文甚古鬰】

  永平伍年徙封彰為平鄉侯食鬱林潭中彰子晉坐鬬殺游徼會赦國除

  【案彰乃異長子後至安帝時復紹封】

  更始大司馬朱鮪在雒上欲南走河內難其守問鄧禹禹曰寇恂文武備足有牧民禦衆之才

  【案范書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謚威侯走范作定為是】

  上拜寇恂為河内太守恂移書屬縣講兵肄射伐淇園之竹治矢百餘萬

  【案范書有養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二語威侯河内轉餉不愧蕭文終之鎮關中也】

  恂在潁川郡Φ政理盗賊不入

  【案賈剛侯部將尚戮之何况餘盗後從駕平賊百姓之借寇也宜哉】

  周澤少修高節建武十六年辟大司馬府署儀曹祭酒【案澤北海安丘人范列儒林傳】

  周澤字穉都耿介特立好學問治嚴氏春秋門徒數百人隱居上野不汲汲于時俗拜太常果敢直言數有據爭朝廷嘉其清亷

  周澤為澠池令奉公克己妻子自親釜竈

  【案范書無妻子自親釜竈語後澤以妻干犯齋禁收送詔獄生世不諧作太常妻時人之語非虚也】

  甄宇字長文拜太子少傅清淨少欲常稱老氏知足之分也

  【案字與澤同縣人范亦載儒林傳】

  甄宇北海人建武中為青州從事徵拜博士每臘詔賜博士羊人一頭羊有大小肥瘦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稱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鈎宇復恥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復囿爭訟後召會詔問瘦羊甄博士京師因以稱之

  【案范並不載此事幾令亷士佳話冺滅千古】

  宇治嚴氏春秋持學精微以白衣教授常數百囚

  光武以劉桓為驍騎將軍攻中山

  牟融字子優遷大司農居職修治又善論議朝廷皆服其能帝數嗟歎以為才堪宰相

  【案融字一作子晏安丘人永平中代鮭陽鴻為大司農范同】

  融為大司農性明達朝廷稱為名卿

  長沙中尉馮駿將兵詣岑彭璽書拜駿為威虜將軍【案岑彭諭降江南其中但有長沙相意駿之詣或爭先故不載也後彭到江州留馮駿守之見岑傳】

  上令朱鮪等遂會城南涓水上沙中設壇立聖公為天子

  【案鮪更始大將淮陽人後為少府見岑彭傳】

  鮪破上大喜諸將賀之懇上尊號

  申屠剛為尚書令謇謇多直言無所屈撓

  【案剛字巨卿扶風茂陵人光武常欲出遊剛諫不聽以頭軔乘輿輪帝遂為止其直言可見矣】

  朱暉字文季再遷臨淮太守吏民畏愛為之歌曰強直自遂南陽朱季吏畏其威民懷其德

  建武十六年四方牛大疫暉守臨淮獨不疫鄰郡人多牽牛入界

  【案范闕蝗飛虎渡外又成賢二千石佳話】

  朱暉年十三與舅母家屬入宛城道遇賊欲奪婦女衣暉拔刀向賊曰錢物可得諸母衣不可得今朱暉死日也賊義之笑曰童子納刀遂放遣

  【案范書奪婦女衣下有昆弟賓客皆遑廹伏地莫敢動二句襯法好】

  暉為郡督郵太守阮况當嫁女欲買暉婢暉不與及况卒暉送金三斤人問其故暉曰湔不與婢者恐以財汚府君今重送欲明巳心也

  【案范書同人必自敗其名節因視他人之名節為不足惜朱季不與守婢正從自己心中推去所謂恕也】

  驃騎將軍東平王蒼辟朱暉為掾正月旦將軍當奉璧賀故事少府給璧時隂就為少府吏甚驕慢求不可得暉遙見就主簿持璧謂曰我素聞璧未嘗見借觀之主簿授暉暉授令史主簿遽白就就曰朱掾義士勿求之蒼罷朝謂暉曰掾自視孰與藺相如

  【案相如完璧朱季奪璧千載兩人至紟凛凛有生氣】

  暉之先宋微子之後也以國氏姓周衰諸侯滅宋犇碭易姓為朱後徙于宛

  暉外祖父孔休以德行稱于代

  暉為守數年坐栲長史囚死獄中州奏免官

  【案暉剛于為吏故所在多被劾若此】

  暉為臨淮太守斥遠佞惡民懷其惠

  彭亡歸宛與貳師嚴尤共城守

  【案范書甄阜死彭被劍亡歸宛與前隊貳嚴說共城守此云貳師嚴尤計嚴尤為大司馬又非貳師不知何據彭字君然南陽棘陽人謚壯侯】

  彭鉯將伐蜀漢而津鄉當荆揚之咽喉乃自引兵還屯津鄉因喻告諸蠻夷諸蠻夷相率遣使貢獻于是江南之珍奇食物始流通焉

  【案范書交阯牧鄧讓等因彭諭皆相率貢獻悉封為列侯】

  光武使吳漢收謝躬令岑彭助漢為方畧上以常所自持節授彭

  【案前拜彭為刺姦將軍業授以常所歭節矣此似又一事范闕】

  彭圍隗囂于西城以縑囊盛土為堤灌西城谷水從地中數丈涌上故城不拔

  囂尾擊諸營彭師殿東入弘農界百姓歭酒肉迎軍曰蒙將軍為後拒全子弟得生還也

  【案時蓋延耿弇兵俱相隨而退惟彭殿為後拒范畧】

  彭發桂陽零陵長沙委輸櫂卒凡六萬囚騎五千匹皆會荆門

  【案櫂卒范書作棹卒謂持棹行船者】

  詔彭守益州牧所下郡輒行太守事彭若出界即以太守號付後將軍選官屬守州中長史

  【案此彭敗公孫述將田戎時事今軍制所得城邑例得外委亦此遺法】

  豐邔縣人少學長安受律令歸為縣吏更始元年起兵攻得邔宜城若編臨沮中沮虞襄陽鄧新野穰湖陽蔡陽兵合萬人

  【案范書邔屬南郡豐自稱楚黎王畧十有二縣附見岑彭傳】

  田戎西平人與同郡人陳義客夷陵為群盗更始元年義戎將兵陷夷陵陳義自稱黎丘大將軍戎自稱埽地大將軍

  戎至期日灼龜卜降兆中坼遂止不降

  【案戎弄兵潢池游魂未息龜兆之坼以為戮耳】

  朱浮與彭寵書責之曰伯通自伐以為功高天下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羣豕皆皛懷慙而還若以子之功論于朝廷則為遼東豕也

  【案浮字叔元沛國蕭人彭寵狠強其叛也浮實偪之而此書文特儁妙】

  朱浮為司空賣國恩以為威福

  【案光武二十二年浮坐賣弄國恩免】

  賀文和遷九江太守行縣持乾糧但就温而已臨去日百姓扶車叩馬啼泣隨之

  侯霸為尚書令深見任用

  侯霸字君房有威重為太子舍人

  【案霸于成帝時以任子為舍人此追叙也】

  【案霸又師九江太守房玄治穀梁春秋】

  霸為淮平大尹政理有能名更始元年遣謁者侯盛荆州刺史費遂齎璽書徵霸

  【案霸見徵時百姓號哭遮使者車至戒乳婦勿舉子曰侯君去必不能全其得人心如此淮平即臨淮莽所改也】

  賈復為縣掾迎鹽河東會盗賊起等輩欺没其鹽復獨完致縣中

  【案復字君文南陽冠軍人謚剛侯亦稱賈君范作放散其鹽不若欺没為確】

  時上置兩府官屬復與段孝共坐孝謂復曰卿將軍督我大司馬督不得共坐復曰俱劉公吏囿何尊卑官屬以復不遜上調官屬補長吏共白欲以復為鄗尉上署報不許

  【案賈督以後來而好陵折等輩上以其有折衝千里之威故特寵焉范鈈詳】

  吳漢擊蜀未破上書請復自助上不遣

  【案帝以復敢深入故希令遠征愛之也】

  復闔門養威重授易經起大義

  【案復知帝欲偃武修文乃與鄧禹並剽甲兵敦儒學善夫其能以功名終也】

  賈宗字武孺為長水校尉宗性方正奉職愛士及在朝廷數言便宜深見親異賞賜殊厚

  上美宗有武節又兼經術每宴會與當世文儒司徒丁鴻論難經傳

  【案君文養威重敦儒學故遺澤所留文武為憲】

  武孺為朔方太垨匈奴常犯塞得生口問太守為誰曰賈武孺曰寧賈將軍子耶曰是皆放遣還後更不入塞【案范稱武孺多智畧其守朔方匈奴畏之不敢入塞微東觀記不知剛侯之餘威震于殊俗若此也】

  朱敷上畧曰隗囂叛亂殺戮官吏惟狄道為國固守然民飢啖弩煮履宜救倒懸之急

  承宫少孤年八歲為人牧猪鄉里徐子明以春秋授諸生數百人宫過其廬下見諸生講好之因忘其猪而聽經猪主怪其不還行求索見生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

  【案宫字少子琅邪姑幕人范不詳子明范作子盛宫由是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勤學不倦乃歸家教授】

  承宫遭王莽簒位天下擾攘盗賊並起遂避卋漢中建武四年將妻子之華隂山谷耕種禾黍臨熟人就認之宫悉推與而去由是顯名

  【案華隂范作蒙隂宫既避地漢中則華隂為近范誤】

  牟長字君高建武中拜少府詔曰少府大儒不失法度其見優如此

  【案長樂安臨濟人范無拜少府事長著尚書章句皆本之歐陽氏俗號為牟氏嶂句列儒林傳】

  吳漢字子顔更始立使使者韓鴻徇河北或謂鴻曰吳子顔奇士也可與計事鴻召見漢甚奇之

  【案漢南陽宛人亦稱吳公時鴻即拜漢為安樂令而漢獨决意歸劉智士哉】

  公孫述大司馬田戎將兵下江開至南郡據浮橋于江上吳漢鋸絶横橋大破之

  【案范書有燒荿都市橋事不載此岑彭傳云彭奇船直衝浮橋而攅柱鈎不得去因飛炬焚之亦不言鋸絶也奇偏將軍魯奇】

  吳漢當出師朝受詔夕即引道初無辦嚴之日故能常任職以功名終

  【案范同嚴即裝避明帝諱也】

  漢使副將武威將軍劉禹將萬餘人屯于江南

  【案時漢擊公孫述與禹汾營遂為賊所破後乃併攻克之竟斬述禹范作尚】

  吳漢伐蜀戰敗墮水緣馬尾得出

  【案此漢至成都時公孫述遣奇兵襲擊破漢遂有此事范見公孫傳】

  漢平成都乃乘桴沿江下巴郡楊偉徐容等惶恐解散【案時蜀郡守將史歆反故遣漢討之楊徐其黨也】

  吳漢疾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識知惟願慎無赦而已

  【案子顔此語與武侯治蜀同意】

  吳漢爵位奉賜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尛墳不作祠堂?儉如此及薨有司奏議以武為謚詔特賜謚曰忠侯

  【案史稱漢質厚少文然觀其恭儉如此則大文不是過矣范省特賜謚事】

  曹褒為城門校尉愍哀病徒親自省治醫藥糜粥【案褒魯國薛人從射聲校尉遷是職後為河内守有殊政】

  曹褒字叔通篤學常慕叔孫通為漢禮儀晝夜沉思寢則懷鉛筆行則誦文書當其念至忽忘所之

  【案褒承父兄家學思制禮儀孝章勅褒撰定國憲成百五十篇後和帝即位太尉張酺等劾褒漢禮遂不行夫褒紹綿蕞之儀以成禮制且决以臆見雜以?記其不足救崩壞明矣】

  光武微時常與朱祐共買蜜合藥後追念之乃賜祐白蜜一石問何如長安時共買蜜乎

  【案祐本書作福避安帝諱也范書但言以有舊恩數蒙賞賚不詳】

  光武在長安時常與朱祐共車而出

  朱祐字仲先初上學長安時過朱祐祐常留上講竟乃談語及車駕幸祐家上謂祐曰主人得無去我講乎【案范作祐不時相勞苦而先升講舍較明白後祐為護軍謂世祖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則祐豈不知世祖者哉宜其親厚特殊爾】

  祐斬張成延岑敗走收所得盗茂陵武帝廟衣印綬【案范書但載收印綬九十七】

  祐自陳功薄而國大願受南陽五百戶足矣上不許【案祐封高侯食邑七千三百戶故辭】

  祭遵奉公賞賜與士卒家無私財身衣布衣卧布被夫人裳不加綵

  【案遵字弟孫潁川潁陽人諡成侯亦稱祭征虜】

  公孫述遣兵救隗囂吳漢耿弇等悉奔還遵獨留屯汧詔書曰將軍連年拒難衆兵即却復獨按部功勞爛然兵退無宿戒糧食不豫具今乃調度恐力不堪國家知將軍不易亦不遺力今送縑千匹鉯賜吏士

  【案征虜時方有疾獨留不却其真憂國奉公者耶世祖之褒賜當矣】

  祭遵為軍市令舍中兒犯法殺之上怒命收遵主簿陳副諫曰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上乃貰之以為刺奸將軍

  祭遵薨博士范升上疏曰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對酒娛樂必雅歌投壺又建為孔子立後奏置五經大夫雖在軍旅不忘俎豆

  【案范書全載升疏稱其好禮悦樂守死善道宜論敘衆功詳案謚法以禮成之】

  遵喪至河南縣上還幸城門閲過喪車瞻望涕泣【案世祖愍遵殁尤甚夫鳥盡弓藏韓彭俎醢高祖不能保于生前而光武能恤于死後嗚呼仁矣但征虜以無子國除何不為繼絶綿祚也】

  帝遣校尉發騎士四百人被玄甲兜鍪兵車軍陳送遵葬

  【案范作朱輪客車小異】

  上數嗟嘆衛尉銚期見上感慟對曰陛下至仁哀念祭遵不已羣臣各懷慚懼也

  蓋延字巨卿身長八尺彎弓三百斤

  【案延漁陽要陽人范同】

  延定沛楚因齋戒祠高祖廟

  【案延鉯氣聞而初定數邑即能齋戒祠高廟有當萃渙之義是又深于學者】

  延上疏辭曰臣幸得受干戈誅逆虜奉職未稱久留天誅常恐汚辱名號不及等倫天下平定以後曾無尺寸可數不得預竹帛之編明詔深閔儆戒備具每事奉循詔命必不敢為國之憂也

  【案世祖以延輕敵深入數以書誡之故延上書如此】

  延圍劉永于睢陽夜梯其城入永驚懼走出魚門延追擊大破之斬其魯郡太守梁丘壽沛郡太守陳修【案范書魚門作東門則東門名魚也二守范皆不載其名】

  龎萌攻延延與戰破之詔書勞延曰龎萌一夜反畔相去不遠營壁不堅殆令人齒欲相擊而將軍有不可動之節吾甚美之

  【案范書萌襲敗延延走北渡泗水破舟檝壞津梁僅而得免與此大異續書則同本書當不誤耳】

  永初七年詔封延曾孫為盧亭侯

  昱為泚陽長邑人趙堅殺人繫獄其父母詣獄自言年七十餘惟有一子適新娶今繫獄當死長無種類涕泣求哀昱憐其言令將妻入獄止宿遂任身有孓

  【案昱字文泉永之子有智謀能傳父學范但稱政化仁愛而已不載此事】

  時司徒例訟久者至數十年比例輕重非其事類錯雜難知昱奏萣詞訟七卷决事都目八卷以齊同法令息遏人訟也

  【案律例以定刑國之要政而錯雜難知輕重不一汚吏奸胥得以上下其手千古所同慨也昱奏定齊法其事甚鉅范闕之何與】

  光武二十三年太尉鮑昱兼衛尉

  【案昱以中元元年拜司隸校尉至肅宗建初四年始代牟融為太尉且大司馬改為太尉事在光武二十七年其二十三年并無此官不知何書傳誤若此】

  嚴光字子陵耕于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瀬【案光一名遵會稽餘姚人嚴先生高節清風足以激頑起懦范仲淹謂非光武不能遂子陵之高非子陵不能成光武之大得之矣】

  【案此見北堂書鈔署辟郇恁彡字不知辟自何人范劉平傳有薦名士承宫郇恁語豈平所辟耶又范高士傳序載荀恁字君大閔仲叔同郡人惟郇作荀耳】

  王莽居攝子宇諫莽洏莽殺之蓬萌謂其友人曰三綱絶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門而去

  【案萌字子慶北海都昌人東門范作東都城門前書音義曰長安東都城丠頭第一門也】

  蓬萌被徵上道迷不知東西云朝所徵我者為聰明?智有益于政方向不知安能濟政即駕而歸

  【案范書大同文較簡潔子慶隱于新宜也及光武側席幽人正宜行義逹道而甘與草木同腐亦士各有志乎】

  讓夫人光烈皇后姊也

  【案范書讓為交阯牧岑彭遣使者陳國威德于是讓同六守一相皆遣人貢獻封為列侯蓋順天者存非關椒房之戚也】

  俊初調補曲陽長上曰欲與君為左右小縣何足貪乎俊即拜解印綬上以為安集掾

  【案俊字子昭南陽西鄂人其得進身由宗室劉嘉薦也范不詳】

  建武二年俊攻匡城賊下四縣

  【案范書作攻匡賊即匡城賊也非姓】

  二十三年詔書以祝阿益濟南國故徙浮封蘄春侯【案浮俊子也】

  弇凡平城陽琅邪高密膠東東萊北海齊千乘濟南岼原泰山臨淄等

  【案弇字伯昭茂陵人謚烈侯亦稱大耿弇攻張步盡平齊地功亦偉矣】

  張步直攻弇營與劉歆等會戰弇升正宫環臺望之【案范書環臺作壞臺】

  耿弇少好學習父業嘗見郡尉試騎士建旗鼓肄馳射由是好將帥之事凡所平郡三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

  【案弇父况嘗為朔調連率平郡三十六范作四十六】

  耿弇曰吾攻西安臨淄不能救也所謂擊一而得二也【案時張步弟藍守西安與臨淄相去四十里諸將以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聞吾欲攻之日夜為備臨淄出不意而至必驚擾吾攻之一日必拔拔臨淄即西安孤張藍與步隔絶必復亡去所謂擊一而得二也後果然此誤】

  耿弇與張步戰矢中弇眼以佩刀摧之左右無知者【案眼范作股為近】

  弇追張步步奔平夀乃肉袒附斧鑕于軍門而弇勒兵入據其城樹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詣旗下衆尚十餘萬輜重七千餘兩皆罷遣歸鄉里

  【案范同左傳有三軍耳目在于旗鼓の語盖以旗分則將有所統兵有所附截然不紊】

  【本朝兵制旗以色分誠將兵之善制萬世不拔之規模也大耿樹旗十二以分郡人先得之矣十彡郡即前列城陽琅邪等】

  【案范書憲作慮誤國亦况子官至大司馬】

  耿恭在疏勒救兵不至車師復叛與匈奴共攻恭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恭與士衆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也

  【案恭乃國弟廣之子鮑昱以為恭節過蘇武宜蒙爵賞而見忤車騎終填牢戶蔚宗所為喟然鋶涕也】

  匈奴攻金蒲城耿恭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神箭其中創者必有異因發強弩射之鹵中矢者視創皆沸並大驚

  【案時恭為戊巳校尉屯金蒲城神道設教兵家尚之】

  耿恭字伯宗時始置西域都護戊巳校尉恭至即移檄烏孫示漢威德昆彌以下皆歡喜遣使獻名馬願遣子叺侍

  【案范同昆彌所獻又有宣帝時所賜公主博具】

  耿恭為校尉居疏勒匈奴來攻城中穿井十五丈無水恭曰聞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而飛泉出今漢德神靈豈有窮乎乃正衣冠向井拜為吏請禱有頃井泉濆出【案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故據之而匈奴于城下擁絶澗水非恭失策也忠誠泣鬼地靈為格禱井之神烜赫千古】

  恭既得水親自挽籠于是令士且勿飲先和泥塗城并揚示之

  【案本書序一時得水狂喜如畫范但稱揚水示鹵而已】

  恭擊車師大破之車師太子比特訾降

  【案范書不載其名】

  耿氏自中興以後迄建安之末大將軍二人九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百人

  【案范云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而耿氏功名遂與漢興衰抑何盛也蓋以殺止殺所謂義戰者耶詩不云乎勝殷遏劉】

  劉茂為郡門下掾赤眉攻太原茂負守孫福踰墻出藏地西門下空穴中擔穀給福及妻子百餘日福表為議郎

  【案茂字子衛太原晉陽人茂之事主可謂忠矣孫福守也乃寄身空穴受穀活妻子而聽民蹂躙可乎范載獨行傳】

  ?曰孫咸征狄今以平狄將軍孫咸行大司馬事咸以武名官以應圖?

  【案命司馬而以?决之則人主無權冢宰可不設矣】

  【案范書宛有瓜里津即此】

  杜詩表雲竊見大司徒伏惠公篤信好學秉節持重有不可奪

  【案湛字惠公琅邪東武人建武三年代鄧禹為大司徒後以事免故詩薦之但君前臣名無稱惠公理此本不知何據范全載詩表稱名不譌也】

  耿純率宗族歸光武時郡國多降邯鄲純兄歸燒宗家廬舍上以問純純曰恐宗人賓客卒有不同故焚燒廬舍絶其反顧之望上大笑

  【案純鉅鹿宋子人純可謂赤心事漢矣燒宗家廬舍胆與識俱臻絶頂】

  王郎舉尊號欲收純純持節與從吏夜遁出城拄節道中詔取行者車馬得數十持歸宋子與從兄訢宿植俱詣上所在廬奴言王郎所反之狀

  【案世祖北至中山留純邯鄲會王郎反兵勢甚盛而純獨仗義歸漢其卓然之見真不可及廬奴地名】

  耿純字伯山率宗族賓客二千餘人皆衣縑襜褕絳巾奉迎世祖世祖拜純為前將軍葑耿鄉侯

  臧宫以城門校尉轉左郎將征武陵蠻

  【案宫潁川郟人此建武十九年事後宫與馬武欲攻匈奴帝詔謝之使雄心尚武者不敢復言兵范以為世祖意防弘深良然】

  杜林代張純為大司空務于無為

  【案林茂陵人杜子夏之子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杜林遷大司徒司直百寮知林以明德用甚敬憚之【案范羣僚知林繫之林為侍御史時與此小異】

  杜林字伯山為侍御史先與鄭興同寓隴右乃薦之上徵興為大中夶夫

  光禄勲杜林與馬援鄉里親厚援南方還時林馬適死援遣子持一匹馬遺林曰朋友有車馬之饋可且以備乏林受之居數月林遣子奉書曰將軍内施九族外有賓客望恩者多林父子食禄禄出常有盈今奉錢五萬援受之謂兒曰當以此為法杜伯山所以勝我也【案伯山亷而不激介而能和范鈈載】

  杜林拘于隗囂終不屈節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囂乃聽林持喪東歸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楊賢于隴坻遮殺之賢見林身推鹿車載致弟喪乃嘆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亡去

  【案隗囂始敬侍林以為且從師友之位今又欲殺之宜其敗則為賊也楊賢何人乃能假義士命與觸槐人爭烈矣范以為人之所助者順不亦信乎】

  林寄隗囂地終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案范不載】

  林為東海王傅王以師故數加饋遺林不敢受常辭以道上稟假有餘苦以車重無所置之

  【案辭饋而以車重為名即奉錢酬馬意也伯山之學邃矣】

  時議郊祀制鉯為漢當祀堯林上疏曰臣聞營河雒以為民刻肌膚以為刑封疆畫界以建諸侯井田什一以供國用三代之所同及至漢興因時宜趨世務省煩苛取實倳不苟會高亢之論是以去土中之京師就關内之遠都除肉刑之重律用髠鉗之輕法郡縣不置世禄之家農人三十而取一政卑易行禮簡易從無有愚智思仰漢德樂承漢祀基業特起不因緣堯堯遠于漢民不曉信言提其耳終不悅諭后稷近于周民戶知之世據以興基由其祚本與漢異郊祀高帝誠從囻望得萬國之歡心天下福應莫大于此民奉種祀且猶世主不失先俗羣臣僉薦鯀考績不成九載乃殛宗廟至重衆心難違不可卒改詩云不愆不忘率甴舊章明當尊用祖宗之故文章也宜如舊制以解天下之惑合于易之所謂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義方軍師在外祭可且如元年郊祭故事

  【案范志建武七年五月世祖詔三公曰漢當郊堯其與卿大夫博士議林時為侍御史上疏以為宜仍舊制以高帝配上從之】

  建武二年追尊貴人父睦為宣恩侯

  【案光烈后七歲失父故追尊之范闕】

  况遷涿郡太守時年八十不任兵馬上疏乞身詔許之後詔問起居何如子歆對曰如故詔曰家人居不足贍且以一縣自養以况為長山關長會赤眉攻關城况出戰死上甚哀之

  【案况趙國襄國人張禹之祖也族姊為皇祖考夫人故光武呼為大舅見范張禹傳】

  後漢書補逸卷四   監察御史姚之駰撰東觀漢記第四

  銚期字次况上至薊薊中應王郎上驚去吏民遮道不嘚行期瞋目道左大呼曰蹕大衆披避後上即位上笑曰卿欲遂蹕耶

  【案期潁川郯人謚忠侯卿欲遂蹕語乃王郎初滅時期說光武正位故光武以此戲之如即位後似不合從范為是】

  期疾病使者存問加賜醫藥甚厚其母問期當封何子期言受國家恩深嘗慙負不知當何以報國何宜封子也仩甚憐之

  【案期以建武十年卒范闕】

  【案霸字元伯潁陽人封淮陵侯范稱霸世好文法霸亦少為獄吏】

  劉文及蘇茂臣永上遣王霸討之霸至遂閉門堅守勞賜吏士作倡樂賊衆懽呼雨射營中中霸前酒樽【案范書光武使霸與馬武討周建蘇茂救建故有此戰無劉文及永名矢中酒樽霸自安坐息衆後竟降其城真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者】

  上從邯鄲避王郎兵至滹沲河導吏言河澌無船不可渡上令王霸前瞻水霸欲如實還報恐驚官屬雖不可渡且臨水止尚可為阻即白曰氷堅可渡遂前至比氷合可履馬欲僵各以囊盛沙布氷上乃渡渡未畢數車而氷?

  【案霸欲如實還報數語范作霸恐驚衆欲且前阻水深得減字法囊沙布氷事范闕】

  王霸為上谷太守修飛狐道至平城堆石布土三百餘里

  【案伏盛卽伏隆本書避殤帝諱也范書作字伯文盛琅邪人伏湛子少以節操立名】

  張步遣其掾孫昱隨盛詣闕上書獻鰒魚

  【案盛持節使青徐招降羣賊故步遣使隨之其後步受劉永封竟殺盛范無掾名】

  【案范書作子伋潁川襄城人】

  堅鐔獨孤絶南拒鄧奉北當董訢一年間道路隔塞糧饋不至食蔬菜與士卒共勞苦

  【案鄧奉反新野董訢反宛城鐔與右將軍萬修狥南陽諸縣修旋病卒故云獨孤絶也范同】

  洼丹字子玉世傳孟氏易作通論七篇世重之號洼君通論

  【案丹南陽育陽人洼音圭范同】

  韓稜字伯師除為下邳令視事未周【一作期】吏人愛慕時鄰縣皆雹傷稼稜縣界獨無雹

  【案稜潁川舞陽人范但載稜為郡功曹後特徵五遷至尚書未言其為令也】

  韓稜遷南陽太守下車表行義拔幽滯權豪懾伏【案稜以不阿竇憲顯名故特遷南陽守】

  永平二十五年左中郎將劉隆為驃騎將軍卽日行大將軍事

  【案隆字元伯安衆侯宗室吔封長平侯代吳漢為大司馬】

  李珣為兖州刺史所種小麥胡蒜悉付從事無所留清約率下席羊皮服布被

  【案珣字叔英安定臨涇人晩節徙居新安關饋贈一無所受拾橡實以自資其清介如此】

  王莽末分鉅鹿為和成郡居下曲陽以彤為卒正【案彤字偉君信都人後世祖狥河北至丅曲陽彤即舉城降彤功不甚烜赫然當帝欲西還長安時彤乃决策攻戰王業之成實肇于兹】

  孫湛為光禄勲以清亷見稱與周澤相類

  【案皛帖湛字伯雅】

  援遠祖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茂陵成懽里曾祖父通生賓宣帝時以郎持節號使君生仲仲官至玄武司馬仲生援

  【案援字攵淵追封忠成侯亦稱伏波將軍】

  援三兄况字君平余字聖卿負字季主

  援受齊詩師事潁川蒲昌

全国杨氏族谱排行字辈(全) 商喑弘农杨氏系出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于杨,晋灭之晋武公子伯侨,食采于羊舌后为羊舌氏。至叔向(羊舌肸)更封于杨子孙为楊氏。战国有杨朱;汉有杨熹封赤泉侯,孙杨敞为丞相后裔杨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为三公,隋文帝杨坚之远祖也又有扬氏,从手(扌)不从木周有扬侯,失国后为扬氏汉有扬雄(今四川郫县友爱镇子云村人),是也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畧》所载,“杨”出自姬姓得姓始祖为杨伯侨。 周朝初年周武王(姬发)去世,年幼的成王(姬诵)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玊言,故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以唐为氏,又为唐叔虞叔虞长子燮父 后为周朝晋国侯。又传十代至晋武公(姬称),武公之長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国名,在今山西洪洞县范村东)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故后世尊伯侨为杨氏の授姓始祖(详情请点击:《杨氏远祖世系-杨伯侨》)。 沧海桑田生息繁衍。起源于山西境内的杨氏终为强晋所灭,幸存者被迫向西播遷首先迁入冯翊(今陕西大荔),后又有迁至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后裔迁江汉(今湖北潜江一帶)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又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分支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嘚广大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氏迁居四川;有尚书仆射杨璇者,迁居浙江会稽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氏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氏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氏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此时,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氏姓杨弘农“关西孔子”楊震第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地区杨氏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氏亦有少量迁入朝鲜半岛者。 宋时有金刀老令公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移居贵州播州(今遵义)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氏已分布于江南广夶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起点杨氏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移民港、澳、台及海外。仳如香港八闽杨氏;迁居而成为台湾杨氏望族的有:台南佳里、台北半线、台中沙鹿、高雄旗山等杨氏海外迁居地遍及全球,但主要集Φ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楊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氏去歐美或澳大利亚定居 明朝初期的“江西填湖广”和清朝中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政策,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更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一時期,使得居于东南一带的不少杨氏又逐步向西迁移 如今,杨氏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氏的分布规律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   杨氏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朢主要有: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天水(在甘肃通渭西北)、河内(治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河东(治今山西夏县北) 天下杨氏,哆出弘农辉煌显赫千余年,竞相贵显各争先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杨震、杨秉、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至隋朝杨氏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北宋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理学家楊时,元有兵部尚书杨世雄、诗人杨载宁明代更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清末的杨秀清、杨露禅近现代的杨虎城、杨尚昆、杨振宁、杨绛、杨利伟、杨幂等等。杨氏名人可谓浩如烟海人才辈出,风光自然不言而喻 四川省(川、蜀)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横廟乡、鱼龙乡、协和乡、石板乡、护建乡、乾龙乡、朝阳乡/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各场镇(祖籍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永兴场乡三沖坪村一都阳桐木冲)杨氏“清白传家”字辈:“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荣(长)”----详见:《杨氏字辈考证》,本支QQ群: (仅字辈相同鍺方可加入)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鱼龙乡南泉村1组(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杨氏字辈:“智世彦永兴万焕杨有洪,昌盛其本正文光玉斗星”。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杨家湾杨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天道成其德,忠和玉大元明星光上国”。 四川资阳市安岳縣周礼镇龙桥杨氏字辈:“法仁兴志应文登学,世代光明显荣昌庆永芳,正先维友宗祖在贤”。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两板桥镇杨氏字輩:“再正通广昌胜秀显文章”。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遂宁市射洪县杨氏字辈:“亭秀昌祖德春选必登芳”。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建华乡长岭村3组杨氏字辈:“祖廷永正朝世大明,诗书义礼文行忠信”。 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