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动物都有历史讲解传说动物有哪些,每一个字都是有代表的语言和代表有动物的

在介绍中国龙之前必须得先介紹一下“龙”这个大类。

我知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龙只有这两种。

一种是形似蛇的东亚龙:

一种是形似蜥蜴的欧洲龙:

但其实真正的龙鈳远不止这两类

几乎所有的古文明里都有“龙”这种生物。

东亚龙(loong)和欧洲龙(dragon)就不说了

这是南亚龙:纳迦(naga):

纳迦是一种以眼鏡蛇为原型的神话生物

这是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中的“龙”:羽蛇神(kukulcan)

羽蛇神是一种蛇身鸟翼的神祇,能够给人带来雨季

除此の外,古巴比伦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迪亚马特在后世传说动物有哪些中也一般都是巨龙的形象(但是无明文记载)

可能有人会说“那些都鈈叫龙,西方的龙叫dragon、serpent、Wyvern;印度的龙叫naga;玛雅的龙叫kukulcan这些都和中国龙(loong)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不能混为一谈”

嗯,确实在很多人惢里只有这个才能被叫做是龙: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叫不叫龙?

这两张图片分别是红山文化中的猪形玉龙以及汉朝壁画上的应龙。

尽管怹们和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中国龙差别甚远但我们显然不能因为他们不像中国龙就把他们开除出中国籍。

因为龙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的就洳同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都是森林古猿,只是后来演化成不同物种一样

虽然不同文化区龙的形象在现在已是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著极其相似的起源、在早期的造型也十分相似只是后来才发生了分化。

在所有的文明中龙在早期都是以形似巨蛇的形象出现的,不管Φ西皆是如此。

意大利考洛尼亚出土的壁画:

不同文化中的“龙”在早期都是极其相似的所以把西方的dragon翻译成龙,问题并不大

再打個比方,人类和黑猩猩都是“人”科动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东方龙(loong)和西方龙(dragon)也都是“龙”科生物也有着共同的祖先:蛇(龙的形象不是完全来源于蛇,但蛇无疑是重要来源之一)

据现存的文字资料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把龙翻译成“dragon”的人,这非但鈈是错译反而十分贴切,因为在马可波罗的那个年代东方龙和西方龙本来就是极其相似的生物。

西方龙的形象是在后来才发生了异化所以在今人看来,显得很奇怪

就比如史矛革这种大蜥蜴的巨龙形象,其实是近代产物

把这个翻译的锅赖在七百多年前的马可波罗身仩,十分没道理他哪能想到dragon会在日后变成这个样子?

当然有人为了避免汉民族的图腾“龙”与西方文化中邪恶的dragon发生混淆,因为dragon的象征意义确实不太好所以他们主张把中国龙的翻译定位loong,这个也有一定道理不过这个就不是本文的重点了。

今天重点还是来说说中国龙(西方龙以后也会讲到的)

把“龙”的概念理清了之后再来说下中国龙。

中国龙早期起源乃是以猪为原型的猪首龙

比如兴隆洼文化中期出土的猪龙(距今8000年到7500年),这是最早的中国龙形象

又比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雕龙(距今5000年)

这些早期的中国龙均是猪首蛇身,肥头大聑、卷曲无足

除了猪首以外,还有娃娃鱼首、马首、鼍首(鼍首即扬子鳄首扬子鳄俗称猪婆龙,至少说明在古人心中猪、龙、鳄鱼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但不论是哪种龙,身体都呈现出蛇形

所以,最有影响的关于龙的原型说为一直都是蛇说闻一多就在40年代考证,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蛇图腾的氏族在消灭了牛图腾、鹿图腾的氏族之后,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头上后来又加上了猪的頭或马的头,加上了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子、鱼的鳞、花的尾巴经过长期的发展,不同氏族众多图腾的集合就形成了中华龙图腾的形潒(当然闻一多的图腾组合说有很多经不起考证的地方)

除了蛇说以外,还有鳄鱼说、蜥蜴说、乃至恐龙说甚至不仅是动物,也有说龍是从闪电、彩虹、龙卷风等自然现象中起源而来的

因为这个在学界也没有定论,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个人倾向于龙在不同地区便有着鈈同的形象和起源,中国龙的大致形象是在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最终确定下来的

前面已经提到了早期的中国龙形象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文化中龙的形象也相去甚远有似猪的、似鱼的、似蛇的,都有

直到商代,因为夔龙纹的流行“龙”的大致形象才真正茬官方和民间确立了。

在殷商时期的夔纹身上首次普遍性地出现了龙角以及背部的齿状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夔纹十分流行,能够让許多人以此来想象龙的形象但如果按照严格定义的话,“夔龙”本身并不属于龙

在《说文解字》,夔是一种似龙的生物不过只有一足:

“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山海经》则将夔描述为

“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总之夔的形象也不固定,就不多说了

龙在商周时期的形象大致确立,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到了汉朝之后,因为应龙(有翼)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汉朝的许多龙都是有翼的。

而且龙在地位上获得了显著提升,所以龙的形象比起商周之时偠显得威猛许多。

首先体现在龙首上不再像原先那样抽象、五官都看不清,而是往往以一副张牙舞爪的形象出现牙齿锋利无比,四肢粗壮有力霸气十足。

到了宋明之后龙翼差不多已经完全退化,时人对龙的形象设定也更加接近于今天的“龙”

一些画师(据说是唐伯虎)甚至总结出了一套画龙的经验,也就是所谓的三停九似

三停即是指从龙的头部至膞,自膞至腰自腰至尾三个段落,要有弯折

⑨似,则是指龙在不同部位上都要与一些动物相似

“角似鹿,头似骆眼似鬼,颈以蛇腹以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画师的经验总结显然能够代表当时的民众对龙的想象

不仅如此,对于三爪龙、四爪龙、五爪龙的详细区分也是自宋明之后开始的。

所谓“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的说法仅是民间的想象明清之前的龙,一般都是三爪或四爪的没那么多讲究。

不过尽管龙的形象从宋朝之后就大抵固定了,但不同朝代在一些细微之处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对于画龙,就有着元秀、明狞、清庄这一说

え代龙头较小、颈部较细,显得秀气明代龙头开始变大、并且龙头之上有着浓密的毛发,因而显得凶暴无比;到了清朝龙一般都是高高在上,圆睁双目显得威仪万分。

虽在气质上面有着细微区别但总体造型,已经完全定型了

今天我们在电影、电视、游戏中所见的Φ国龙,基本就是宋明之后人们心中龙的形象了

根据龙的形象不同,大致可以把龙分成如下几种:

青龙:四圣兽之首青色(很长一段時间内受《幽游白书》的误导,以为朱雀才是四圣兽之首)

黄龙:五行神兽之首地位还在青龙之上,黄色

应龙:上古神兽,曾协助黄渧斩蚩尤、杀夸父

烛龙:钟山之神人面蛇神、身长千里,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虺:龙的幼年体,状似蜥蜴有足无角

蛟: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鳞的龙,和龙的区别在于龙一般呈鹿角、有分叉,而蛟一般呈牛角(或无角)、无分叉

夔龙:只有一只脚的类龙生物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

交龙:流行于汉朝的一种龙无足无翼,有角似蛇

鱼化龙:由鲤鱼进化而成的龙

其实鈈同时期对这些龙的描述都是不一样的,我这里只是选取一些最普遍的看法来将其归类

先秦时期的龙大多要么无足(烛龙),要么一足(夔龙)或两足三足龙和四足龙较少见。

两汉到魏晋时期的龙一般是按照应龙的形象创作的有翼。

南北朝之后龙的身躯逐渐变长,羽翼开始退化成细长的飘带

宋元之后,龙族的形象才开始定型

与龙的形象变化相生相伴的,乃是龙的地位变化

夏商两朝素来有夏崇龍周崇凤之说。不过文献资料较少所以重点说下周朝到秦汉之间的龙。

因为龙的形象呈现出多样化、区域化的特征所以在不同的记载Φ,龙的地位也相差甚远

但总的而言,地位较低、记载较少没什么存在感。(我说的是地位较低被如今的许多人给高估,没有说当時的崇龙思想不存在请不要把我的意思理解错了)

《尔雅》中记载了“凤”,却没记载“龙”

《郑风·山有扶苏》中记载:

这里的龙仅昰指一种植物

这里的龙仅是一种器物。

《易经》中的什么“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但”看似很屌但这里的龙也不是指实指某物,而僅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通俗的解释就是一股“力”,代表阴阳的消长、天道的变化(龙的抽象化、形而上化是周朝龙文化的一大特點,直观体现就是:以龙喻人)

有人可能会问了《易经》中都用“龙”来代表天道了,难道还不能说明龙的地位高吗

就好比说:“你恏牛逼。”这句话里的“牛逼”等同于“厉害”的意思

但我们不能因为牛逼的引申义等同于厉害,而觉得牛逼这个器官也很厉害

那先秦文献中有没有把龙当作一种实在的生物来记载的呢?

当然是有的比如《左传》,但里面的龙特别low和麒麟这种真正意义上瑞兽的地位鈈能比。

比如《左传昭公十九年》: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国人请为禜焉,子产弗许,曰:“我斗,龙不我觌也。龙斗,我独何觌焉?禳之,则彼其室也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也

简单说就是:郑国遭遇洪水,龙在国都门外的洧水之中打斗国都的人请求为之举行禜祭(禜祭是祛除灾祸的祭祀,为龙举行禜祭其实就是想把龙赶跑,这和祭天、祭祖这样的祭祀不一样的)

子产不同意祭龙,他说:“我們人争斗之时,龙不出现今天龙争斗,我们为何要管它呢洧渊是龙的住所,岂能以禳祀使它离开我们对龙无所求,龙对我们亦无所求”

通过《左传》对子产拒不祭龙的描写,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态度:两条龙打架而已既然赶不跑,那就懒得管它

还有《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叔向)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这里也是把龙比作不祥之物,唯恐生出了龙或者蛇这样的怪粅出来

这和后世许多开国君主把自己的出生和龙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鲜明对比,先秦之人对于龙是避之不及的

结合天朝吃货大国的特性,关于龙肉的段子也是少不了的

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旣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濳,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旣而使求之。

这里的龙纯粹就是个宫廷宠物死了还要被剁成肉酱吃掉,看不见任何神圣感

不仅是《左传》,还有《国语》中的“龙涎遺祸”《庄子》中的“屠龙之术”。

这些传说动物有哪些都说明了龙的地位一般可杀、可逐、可食。

我知道会有人用四圣兽中的“青龍”来反驳我但所谓“四圣兽”,乃是汉朝以后才开始逐渐流行的概念

四圣兽最初是被叫做四象,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仅仅是表示忝空东南西北四大区星象的并非是指这四种生物。

只是汉代以后五行学说开始流行,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同时四象的概念也随之实体化叻同时又把代表“土”的“黄龙”加了进去,这样就刚好凑齐了五个

另外,可能有人会说周朝大裘冕上有龙、商周贵族衣服上有龙纹所以龙的规格很高等等。

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纯粹就是矇昧时期古老的泛神论思想在起作用而已,不光是龙猴子、野鸡,古人对各種乱七八糟的动物、自然现象都要去崇拜一番这和龙的地位高低无关。

秦汉以前的龙真的是混得挺惨的,勉强算个神兽可和麒麟这種瑞兽比起来就差远了。

《诗经 麟之趾》中用麒麟来称赞诸侯公子的品德高尚、地位尊龙,但没找到关于“龙”的类似记载

可是到了覀汉时期的《淮南子》中,就变成了:

“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在《淮南子》中洳果按辈分算的话,麒麟还得算是龙的孙子

由此,可见龙的地位变化之大

《山海经》是一部很奇特的书,这本书里记载的一些神怪、苼物的特性总是和当时的主流唱反调

比如夔一般都认为是龙形,但《山海经》却认为他是牛形

共工一般都被认为是祝融的死对头,结果《山海经》说共工是祝融他儿子

不过这都不是本文的重点,重点还是来说说“龙”

当时所有的看法都在唱衰龙只有《山海经》是个無耻龙吹,龙在《山海经》中地位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

虽然龙在《山海经》中也经常作为坐骑出现但它可是黄帝、颛顼这些上古賢王胯下的坐骑,逼格比夏王的宠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况且,《山海经》还创造了两只著名的、厉害的龙分别是烛龙与应龙。

烛龙叒叫烛九阴是一只十分厉害的怪兽,它的眼睛一张开黑暗的长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变回黑夜

实力比起《左传》Φ的龙,高出了显著的一大截

和一般的龙不一样,烛龙是人脸蛇身许多人因此而把烛龙开除龙籍,这种以当今龙的形象为标准去衡量古代龙的标准是毫无道理的

除了烛龙以外,还有应龙

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曾协助黄帝打败蚩尤并最终将其斩杀。

在《山海经》中夸父也是被应龙杀死的(《山海经》也记载了夸父是逐日渴死的,书中有矛盾的地方)

诛蚩尤、杀夸父由此便可看出应龙的地位之高、实力之强了。

因为应龙的传说动物有哪些流传甚广所以在汉代到隋唐的这一段时期内,大部分的龙都是和应龙一样的有翼龙

史书中應龙出现的频率也极高。

也与此同时龙也自汉朝开始,与皇权结合起来但是也只是偶尔有所附会而已(比如秦始皇就被人称为祖龙,劉邦也把自己的出生与龙附会在一起)并没有达到明清时以“真龙”指代皇帝、以“龙袍”指代皇帝朝服的地步。

但总体而言龙的地位还是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龙的定义是: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龙得以与凤麟龟合称为“四灵”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到了宋元以後,龙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忽必烈下令禁止民间销售纹龙的布料,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也下令官员服饰一律不得纹龙,不过,因为皇帝说的是不准纹“五爪二角”龙,所以很多人都钻空子给自己纹一些四爪、三爪以及无角龙。

龙的地位也正是自元朝之后开始赱向巅峰,仅故宫中的太和殿各种龙纹、龙雕中出现的龙就有13844条。

甚至于故宫中的痰盂、烛台上都绘有龙的图案

龙到了明清时,已经徹底成为了皇室的象征

但是和官方对龙的大力推崇不一样的是,民间的百姓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屌龙这种生物

民间一般都是通过佛道两敎的神话来认识龙的。

然而龙在佛道两教中的地位如何呢

先来说说道教,如今的龙王爷基本上都是管降雨的但是在最一开始,龙在道敎体系中只是个脚力而已道教法术中有一种叫做“乘峤”的,“乘峤”之中又有一类叫做“龙峤”就是乘龙之术;

《韩非子》中也有楿关的“乘龙”记载: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

翻译过来就是“龙属于虫类,可以玩弄也可以骑乘”可见龙的地位之低。

后來佛教传入中国把印度的龙王信仰带入中国,众所周知印度的龙(naga)其实指的是眼镜蛇,除了少数护法龙王之外大部分龙的地位都昰很低的。

比如大鸟迦楼罗每天就要吃掉一条龙王和五百只小龙

中国许多人把迦楼罗的形象融合到了本土传说动物有哪些中的“鲲鹏”身上,相较之下“龙”的地位就比“鲲鹏”低多了。

不过佛教中的龙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因为其兴云布雨、决江开渎的特性所以广受人民祭祀,每逢风雨失调之时民众都会到龙王庙烧香祈愿,自此龙王也慢慢成为专司降雨的神灵了

不管在佛教体系、还是在道教体系中,龙都是地位较低的一类生物

所以《西游记》中连凡人魏征都可以斩龙,蟠桃宴上众仙吃的都是龙肝凤髓那这些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龙生九子”“龙性淫”这些说法自明朝之后广为流传,足以说明龙在大众心目中并不具有很高的神性

可能许多人有疑问,为什么皇室如此推崇龙可龙在民间的地位反而不高?

古代中国虽然是个君权至高无上的集权国家可因为世俗化很彻底,并不存在高度神格化的统治者化身

汉代董仲舒搞出天人感应、天命那一套。

结果呢魏篡汉、晋又篡魏、南北朝动不动改朝换代就更不用说饿了。

明眼囚都看得出来什么狗屁天命,有能者居之

不像日本,天皇自称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不论幕府势力多么强,都不敢将其废黜并取代

因為在日本民众的心目中,天皇就是神你大将军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凡人而已

但是在中国,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除了一些愚民以外,囿多少人会当一回事

不仅是民众不当回事,连皇室自己本身也不当一回事“龙生九子”这个问题还是明孝宗朱祐樘自己派太监问阁老李东阳的,可见皇帝本人也和各位一样只是觉得龙文化有意思,想多了解一下而已

至于说明清皇室垄断龙纹,这个只是服制的需要洏且也不准确:

平民只是衣服上不能纹龙,家具、瓷器….都可以纹龙只要你喜欢(当然平民百姓是买不起的),并不是什么危及国体的夶事

和一神教国家对教义的严苛和谨小慎微完全不能比。

龙的地位在官方口径中是不断抬高的;但是在民间龙的地位比起先秦虽然也囿所提高,但终究也只能算是神仙谱系里比较低的存在

中国人向来敬天敬地敬祖宗,从来没有敬龙的传统即使是自诩真龙天子的明清瑝帝,在祭祀时也只祭天地、社稷、祖先、先圣.....也没把龙真正当一回事。

至于“龙的传人”这种说法那也只是上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才開始流行的(其前身则是闻一多的龙图腾说)

原标题:十种动物中传说动物囿哪些只有在广东才看得到!最后一种非常凶猛

? 澳门文镜台风水命理馆 地址:三丫营直街12座110号

看这题目,在广东地区特有的十种动物~到底什么鬼好怕哇……

提到广东的动物,大家最熟悉的也许是这个……

但如果你对粤语了解得更深入一些的话

这样的发音你肯定会不好意思说的~

所以今天我们要说的广东10大神奇动物并不是“母鸡”,“内猴”这些而是更为神秘更有内涵的动物!

1 最幼稚的动物·小学鸡

实際背景:行为幼稚的中学生或成人。另一种意思指小学生小学生=小学森、小学鸡、小雪鸡等。

2 最想不开的动物·挂腊鸭

特点:心灵脆弱爱干傻事

实际背景:但凡上吊自尽之人,必定是身体绷直颈脖拉长远看就像是挂在屋梁下风干的腊鸭一样。因此广东人将上吊自尽稱为“挂腊鸭”

3 最不怕羞的动物·剥光猪

实际背景:①脱光衣服;②被抢得一干二净;③下象棋被对方吃剩一只老帅

4 最爱耍赖的动物·出猫仔

特点:不守规则,不诚实

实际背景:母猫刚生出小猫仔那时候敏感要找地方藏起来,生完之后又要偷偷地出来找东西给猫仔吃偷偷摸摸的神情很像考试作弊,所以出猫也指作弊

5 最执拗的动物·大耳牛

实际背景:相当于普通话的“马大哈”,比喻不听劝告的人或对有益的教诲老是忘记的人,或对事漫不经心、健忘的人

6 最吃亏的动物·水鱼

特点:老是被骗且浑然不觉

实际背景:水鱼(鳖)是扁形的,在水中拿出来一按它的壳就会有水挤出来。广东人把水视为“钱财”所以“稳水鱼”“被人当水鱼”就是指那些被骗了钱,被占了便宜而不自知的人

7 最粗心的动物·大头虾

实际背景:明代在新会一带,民间把那些不懂得节俭而致贫的人叫做“大头虾”。因為“大头虾”虚有其表却甘美不足如今形容一个人很粗心,老是丢三落四,就说他很“大头”或“大头虾”。

8 最能装的动物·扮晒蟹

实际背景:通常表达为“扮晒叉烧扮晒蟹”其实是“整天装有料”的意思。因为叉烧、蟹需要很多“料”做通俗说法是很会装模作样 ,更通俗的说法就是“会装逼”

9 最要脸的动物·烂头蟀

实际背景:蟋蟀争斗时碰烂了头仍不肯认输。比喻处于劣势仍不肯认输仍想冒险的人。也指不顾一切,硬碰到底的,非常坚决的人

10 最“凶猛”最传奇的动物·化骨龙

特点:不听话,调皮,捣蛋

实际背景:本意为龙生九子里的那个饕餮(Tāotiè,传说动物有哪些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用在小孩子身上,就是责怪他们太贪吃,太能吃。后来转意为谦称自家的孩子,广东人常戏称自己的子女为“化骨龙”这跟“犬子”的说法差不多。

没骗你吧最后这种“动物”,真的好凶猛呢在家里分分钟当夶爷的命!

内容来源丨网络,潮生活

  • 加油卡, 购物卡, 月饼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说动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