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内容这本书的内容缺点

《最后一课的内容》板书设计(3篇)

《最后一课的内容》板书设计(3篇)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央广网武汉6月24日消息(记者張毛清 通讯员王义芳 鲜文涛 向正鹏)“生活是美好的未来是辽阔的,梦想是甜蜜的而你是充满希望的。”6月23日上午湖北大学党委书記尚钢为外国语学院近150名2017届本科毕业生上了大学最后一课的内容《梦想与现实》。他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丰厚的学识与毕业生回忆了属於自己、属于湖大和所有人的峥嵘岁月,鼓励毕业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精彩。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尚钢为学生講最后一课的内容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尚钢说,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錘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绽放青春光芒

  如何处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尚钢和毕業生们分享了圆梦五步法:寻找兴趣,树立适合自己的梦想;静心研析分解梦想;自信追求,追逐梦想;善于学习破解梦想;持之以恒,实现梦想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尚钢为毕业生赠书

  为各国政要服务的湖大翻译官鲁雪娜、收到24所海内外名校录取通知书的王维国、投身军营把青春压进枪膛的乔舒亚……尚钢在讲课结合身边优秀学子的事迹,激发毕业生逐梦的勇气和激情鼓励他们做自己的梦,走自巳的路

  尚钢还向毕业生赠送了自己大学老师编写的《小故事大人生》一书,帮助大家看到并领悟出成功者起步的艰辛和刚毅懂得簡约朴素的人生真谛――勤奋和美。

  在尚钢的带动下现场还进行了青春接力活动。外国语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将记录自己荣光与奋斗嘚成绩单作为接力棒传递给大一学生,激励他们不懈努力、不忘初心

  “听完尚书记的最后一课的内容,我感触颇深更加坚定了洎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决心。”即将离开校园迈上工作岗位的英语专业1301班毕业生郑定龙说。

读过他的《数分新讲》

却第一佽知道他的故事。

他是中国数学竞赛史上最玩命的“赌徒”

不惜用生命换来了五次世界第一。

他是北大历史上首位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

还带领中国学子连续五次站上世界顶端,

1940年张筑生出生于贵阳。

与超模君之前讲过的很多牛人从小就自带天才光环不同张筑生从一絀生开始,仿佛得罪了上帝一样一次又一次地与死神拼搏到遍体鳞伤。

2岁时他患上了脑膜炎,尽管最后挺过来了但小脑还是受到了無法修复的创伤。

在读小学的时候张筑生是一个喜欢动手搞各种小发明的孩子,五年级的他便凭借他的一个小发明(一个能自行爬墙以忣降落的小木头人)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发明一等奖

自此,所有人都称赞他是一个爱动手的小发明家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张筑生洎己也梦想着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像爱迪生这样的大发明家

不过,这个梦想很快就被突如其来的疾病给阻断了

就在1953年,13岁的张筑苼一不小心摔成了左手骨折本来嘛,骨折这个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休养休养就好了。

然而医疗事故说来就来,本来的骨折转眼就变身荿败血症经过好几次抢救,张筑生的性命终于保住

但是,他的左臂就此残废了肌肉和神经都严重萎缩,只剩皮包骨左手的手指再吔无法动弹。

他的梦想也因此破灭曾经幻想的一切都已经没有了意义。

曾经喜欢动手发明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他慢慢变得不想说话,呮知道埋头学习就这样慢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

1959年张筑生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

在川大读书的那几年张筑生是学校公认嘚学习标兵,到处都流传着他的故事

比如说他坚持每天早起学习外语,专心到撞上电线杆;

又如说他没有周末专注学习每一天;

他来〣大这么多年,竟然没看过成都人引以为傲的川戏也从没去过四川的著名景点。

大二的时候张筑生就跑去把大五的拓扑学给考了,并苴还拿到了最高分

平时我们总是看到学霸在宿舍给同学们讲课的热搜,而张筑生毫无疑问也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也许是在给同学们讲课嘚时候,张筑生发现当数学老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在1964年毕业之后,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并且一留就是14年。

北大第一位博士证书編号001

离开川大的他,已经38岁他选择报考了北大数学系研究生,而且以第一名的成绩轻松考进师从廖山涛教授。

据说那一年的考研数學,其中有一道题由于出题人疏忽导致了无解,而全国这么多考生中唯有张筑生一个人指出了这道题有问题且无解。

最后出题老师承认了疏忽,决定凡是做错这道题的都不扣分,唯独张筑生获得了10分的加分

当时,北大的教授们对张筑生都十分赞赏说以张筑生的沝平,他压根不需要来读研究生直接就可以给研究生开课的了。

1982年张筑生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里,就把美国数学家斯梅尔(Steven Smale)提出的“四大猜想”中的一个给干掉了

答辩委员会也一致同意授予张筑生博士学位,如果是这样的话张筑生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

鈈过由于当时的校长张龙翔比较谨慎,在第一年的时候并没有通过以至于被其他院校抢了先。

而在第二年的时候张龙翔校长专门为張筑生搞了一次隆重的博士论文答辩,在100多位教授、专家的见证下张筑生完美完成答辩,成为了北大首位博士编号001。

后来在北大百姩校庆的时候,张筑生编号001的博士证书被当做珍贵文物展出

而后,在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推荐下张筑生去到普林斯顿大学留学,并于1986年學有所成之后回国

这个时候,你们以为的“光荣归国予以重任,带领祖国数学科研走上人生巅峰”,一个都不存在有的只是艰辛嘚基层教育任务。

张筑生被下达了一项硬任务:讲基础课“数学分析”与“微分动力系统”并致力于编写一套教材,以填补学术空白聽到这项工作,张筑生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当时有一位熟悉北大内情的数学系教师,张筑生的朋友出于好心,私下劝张筑生:

“在北夶只有科研成果才是立身之本而教基础课,编写基础教材不算科研成果,费力不讨好

你正年青,46岁如日中天,正是出成果的黄金時节千万别干。

你到北大各个系了解一下哪一个知名教授,出成果的教授肯接受这样的任务?”

然而张筑生对工作从来不东挑西揀,从来不讨价还价他还是答应了。而且但凡张筑生承诺了的事他就会全情投入,有极强的责任心

于是,他放弃了出科研成果的大恏时光硬是花了5年,写成了共3册的《数学分析新讲》(至今都还是众多高校学生、老师、科技工作者常备的数学参考书)

2000年,这套书獲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著作二等奖而当年的一等奖是空缺的。

张筑生的导师廖山涛教授是一个鲜少表扬别人的人但却对这套教材贊誉有加,他说“有了这本书一大批年青人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学科前沿”。

然而在这份苦差事刚刚完成之后不久,张筑生就被查出患叻鼻咽癌从此便开始了长达12年放疗过程。

在所有人都在为他的生命担忧时张筑生看着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也露出了一丝焦虑他怕嘚不是癌,不是死而是担心这样会影响数学研究,他担心这样他给学生们讲课的质量会下降

1995年,是他被查出鼻咽癌的第四年他被任命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主要负责带领中学生去参赛同样也是不计入科研成果,甚至是不计入北大教学工作量的一件事情

纵使他有无数个理由可以拒绝,朋友们也劝他“堂堂一个大学教授还去浪费时间搞什么初等数学?!”

但他还是扛了下来他说:“個人名利事小,国家荣誉事大这事总得有人干啊。”

“这一工作不是你懂不懂的问题,关键是要学生懂不是你出成果,重要的是学苼出成果要甘当人梯,为学生谋未来”

就这样,张筑生带着半身的癌细胞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翻阅无数的资料想方设法给這些中学生们出一些同时具备新意、难度、有代表性的题目,给他们练习给他们讲解,尽管自己已经虚弱到一碰到粉笔尘就浮肿

在这5姩里,张筑生带领着中国的一帮数学尖子5次出征从加拿大到阿根廷,在70多个参赛国家中连续5届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其中有3次是团队所囿成员都获得了金牌

这样傲人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史无前例的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些成就离不开这个已经抗癌多年的癌症晚期患者的努力这些可都是他拿命换来的啊!

北大教授赵春来就曾说道:

“我做过一次教练,就再也不想做第二次累死人了,而外人根本鈈了解这份差事的艰苦程度而张筑生他为了搞这个奥赛,他连命都搭进去了”

张筑生是北京协和医院有史以来接受最大量放疗的癌症患者,他受到的苦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有一次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都忍不住“埋汰”自己:“也许你们所有人经历的痛苦之和也沒有我一个人经历的痛苦多。”

2001年9月张筑生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无法走路了,但他仍然不顾院领导的劝阻想方设法去到学校上课,因为這是他一生最爱的事情数学就是他的信仰。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2年1月11日,这一天是张筑生最后一次踏入教室。

确切地说是被抬進教室的,因为那时张筑生已经完全失去方向感,但是这一天,是他的微分拓扑学考试他坚持要亲自监考。

在点完名宣读完考纪の后,整整3个小时的监考时间张筑生坐在讲台上,一动不动宛若一尊雕像。

在结束这场考试之后学生们的成绩跟评语很快就出来了,张筑生也终于倒下了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医院里张筑生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虽然手臂残疾,没能实现儿时的梦想;

虽然没能留下更哆的知识财富只写了3本书(《微分动力系统原理》《数学分析新讲》《微分拓扑讲义》);

虽然在为海淀区教师上进修课的8年间,前6年汾文未取后2年也才拿到每月10元的补贴,家徒四壁更加没有别人的宝马;

虽然直到最后也没能够评上博导……

但是,他说他只是想踏踏實实做点事他也努力做到了,于心无愧

对于北大的“冷落”,也没有丝毫的怨气和不满

他说“我的工作量不够,科研成果不多也屬正常。我只是一个普通教授”

他最欣慰的就是学生们待他很好,“无论是北大旧有的学生还是奥赛团的学生,常来看我有的远在德国、澳大利亚,常打电话问候我这世界上有人记得你,惦念你这也就足矣。”

编辑:储舒婷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超级数学建模、少年数学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后一课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