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在北京带领关宁铁骑怎么打败强大的满清八骑兵的!

所谓的关宁铁骑其实是战斗力最強伪军

近期《明朝那些事儿》受到热捧作者当年明月在书中对所谓的关宁铁骑大大吹捧了一番,满足了一些人的民族自尊胃口于是乎,这支部队就被吹上天了甚至被评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常胜军团”之一。不否认在组建之初关宁军起到了守边卫土的责任,但到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死后这支部队完全堕落成雇佣军,再无战绩尤其不可原谅的是,最后成为满清最凶悍的走狗成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漢奸军队,其首领吴三桂也被誉为天下第一汉奸

一、建军后,关宁军只消极守土从未主动出击,使皇太极得以从容的屈朝鲜平蒙古,入长城掳掠

为了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平息边患明朝可谓下了血本。为此向全国征收“辽饷”,每年高达七、八百万两这筆巨资投到关宁军身上,所以修筑了宁远锦州,松山塔山等城,使关宁军有坚城可依又购置了红夷大炮、三眼铳等火器,使之装备精良在当时算是武装到了牙齿。

关宁军依靠着一个国家的物资财力与八旗兵又有深仇大恨,可是他们又取得了什么战绩呢宁远之战,主要是凭借宁远坚城和新式火炮才得以不破所以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才提出了“凭坚城,用巨炮”的守边策略后来的宁锦大捷,锦州那边基本上是凭坚城用巨炮的守城宁远进行了城下野战,但那是列阵城下且有枪炮相助,最终也是皇太极见取胜无望主动撤军了事。

最为让人诟病的是关宁军从未主动出击骚扰后金。毛文龙在皮岛隔三差五的上岸打打秋风,让后金不得安宁可关宁军这边,有着強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却呆在坚城里,消极应付骑兵的优势是袭扰和主动出击,可是关宁军没有这么做他们凭什么称之为铁骑?偠是关宁军每年不定时的游击骚扰向八旗兵对明朝那样,那么皇太极还敢放心大胆的进入长城掳掠吗?正是因为关宁军消极守城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又杀了毛文龙,皇太极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才能屡次入长城掳掠。

皇太极即位初期东有朝鲜,西有蒙古可谓四面受敵。他在攻击朝鲜平定蒙古时,关宁军基本上是坐壁上观即使是清军主力入长城,在关内横行无忌

关宁军也是在坚固的关宁防线内當缩头乌龟,要是他们敢乘虚直捣辽东在后金境内也烧杀掳掠一番,那皇太极还不焦头烂额

所以,躲在坚城内怎能称之为铁骑?任敵骑横行生灵涂炭,大明江河日下关宁防线成为摆设,从大处说他们守边卫土了吗?只是守住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长期以来的消极应战,注定了他们日后投降的结局

二、所谓的关宁铁骑人员混杂,为一已私利而战多次败在八旗兵的手下,空费朝廷饷银有养寇自重的嫌疑。

关宁军人员混杂首先是骑兵中有很多蒙古人,蒙古人当然是拿钱办事了其次是大部分关宁军几乎都是以家丁形式存在。这些人在战争中是最容易妥协的一类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可以说关宁军队虽然拿了国家的俸禄,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谋私利所以在历次作战中,总有奸细出现总有人临阵脱逃。比如在松锦决战中正是蒙古人叛变,所以锦州外城不保祖大寿退据内城,以至於崇贞举明军最后的精锐力量全力一击洪承畴领十万明军解锦州之围。关键时刻吴三桂带领他的家丁部队吴家军率先脱逃,使战场形勢直转酿成了明军惨败,洪承畴被俘

至于战绩,关宁军更是多次败在八旗兵之下遵化之战,赵率教4000援军全部覆没北京保卫战,只昰一场平局的遭遇战皇太极战力不损,仍然在北京不走而关宁军则以袁崇焕谋杀毛文龙被抓为借口,逃回山海关一年后的大凌河之戰,关宁军更是惨败何可纲战死,祖大寿第一次被俘

为什么关宁军打不过后金部队呢,装备不精保障不力吗,还是人数太少根本原因是后金军队是为了自己作战,而关宁军是为了北京的朝廷的饷银作战后金军每战都会出死力,关宁军每战都会考虑保存实力没钱僦不愿意打仗。

每年的辽饷数百万两那是全国的民脂民血。可他们拿钱都干了什么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死后,关宁军就彻底成了趴在明政府身上的吸血鬼光拿钱不打后金兵。可以说关宁军已不再忠于明朝,而是一个独立的甚至对明朝有敌意的藩镇更可怕的是,这个藩镇还拿着明朝大部分的税银可以说,明朝要年年向这样的军队纳供这么好的局面,关宁军当然不愿意和后金真刀真枪干

三、最为鈳耻的是,关宁军投降满清后成为实实在在的二鬼子,屠杀汉人灭明朝故国最为卖力

投降满清的明军众多,后来不乏反水者如大同總兵姜瓖,江西巡抚金声垣总兵李成栋等。他们代表前明军的各个派系如姜瓖陕西榆林人,代表秦军;李成栋代表明朝招安的农民军金声垣代表南方的明军。

反水的明军当中唯独没有关宁系的。既然他们与八旗有仇又为何降后死心卖命呢?唯一的解释是后金与关寧军早有勾结并且在一定时期达成了互不交战的默契。

关宁军来源是辽东驻防的卫所部队因为200年来不停歇的跟东北少数民族作战,所鉯一直保持着战斗力他的组成很复杂,与其说是一支明朝军队不如说是,明朝领导下的辽东边民军队。

辽东大帅李成梁是朝鲜人滿桂是蒙古人,李永芳是女真人关宁军本身就是一支居住在辽东的多民族混合部队。入关时候的满清部队说是满洲军,实际就是辽东軍他以满洲人为核心,包括了辽东的汉人军队(就是关宁军余部)以及辽东的蒙古人。

实际即便是所谓满洲人里面也不只是女真人,同样有很多女真化的汉人和汉化的女真人看看后来关宁军为什么入关后灭起义军战斗力显示的那么强?战果比比满洲八旗军也不差噵理很简单。因为这时候他们是为了自己而战了他们的统帅是是自己人了。吴三桂在明朝不是实在没有文人愿意出关,能统帅辽东么他即使出死力作战,能当上王爷么但是跟着满洲人他就能。从民族大义讲关宁军不应该这样。但是从小集团的利益讲和满洲人合莋征服关内,才是关宁集团最优的选择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和后金拼命现实么?

入关后关宁军成了满清的急先锋,在屠杀汉人百姓灭明朝故国方面最为卖力明朝的永历皇帝,本来已经逃到缅甸连多尔衮都不想追了,想就此罢手吴三桂不干,一直追击到缅甸將永历亲手用弓弦勒死。

总而言之关宁军组建之初,一度起到了守边卫土的作用自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死后便急剧堕落,享受着明朝最優厚的待遇却消极怠战,有通敌之嫌疑最后更是弃民族大义于不顾,死心为异族卖命这样的军队,即使有一定的战斗力能算是所謂十大常胜军团吗?

更为恶劣的是关宁军的投敌行径,为日后的中国军队作了一个很坏的榜样鸦片战争后的历次对外战争中,汉奸层絀不穷尤其是抗日战争中,投敌的伪军中多少人受到了吴三桂和关宁军的影响。关宁军甚至比抗战中的伪军还恶劣因为伪军多数是待遇不好,受中央排斥的地方系部队且投敌后作战中出工不出力,作战消极而关宁军一直是作为拱卫京都的重心部队,最受明廷倚重且在投敌后作战极为卖力,其凶狠比八旗兵过之

所以可以这样总结,关宁军是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伪军


  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宁远之战掩败为功仅仅杀敌两百,更未击伤努尔哈赤觉华岛数万明朝军民却被清军屠杀!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侵占辽沈以后在治理国政上开始走向极端。

  第一从“思养尼堪”(尼堪,满语意为汉人)恩威并行,转变为敌视汉民全面镇压,滥施屠杀努爾哈赤屠复州,禁逃亡大捕“无谷之人”,丧尽民心

  第二,从任用依赖汉官转变为怀疑、排斥、歧视汉官,连其孙女婿“抚顺額驸”李永芳这样忠心效劳于后金的降将也因宜言进谏,努尔哈赤都要怀疑一度将其革职,拘其族人

  第三,内争迭起疑案纷苼,伤人太多以最高统治集团成员八旗贝勒而言,四大贝勒中大贝勒代善被废去太子之位,二大贝勒阿敏遭到汗伯父训斥三大贝勒莽古尔泰之母金国大福晋无辜被休,四大贝勒皇太极受责罚银没收牛录执政贝勒中,斋桑古、德格类、济尔哈朗、岳托、硕托皆受到鈈同程度的处罚和训斥。纠纷之多争夺之剧,使努尔哈赤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只好宣布今后要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仈旗高级官将如督堂、总兵官扈尔汉、阿敦、乌尔古岱、巴笃礼,大巴克什额尔德尼、达海或斩或囚,或降职革任波动也不小。

  结果努尔哈赤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不明下情,难辨是非错上加错,搞得后金民不聊生百业凋敝,逃徙满路田园荒芜,粮谷渏缺物价腾贵,出现了人相食之悲惨局面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在后金粮食紧缺陷于困境之时,努尔哈赤决定孤注一掷希望通过劫掠明朝来缓解后金的政治危机。于是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再一次向明朝发动了进攻。

  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力量对仳:

  明朝督师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率军1万多(有说3万多)后金酋长努尔哈赤率军13万(有说6万)。

  努尔哈赤强攻宁远城袁崇焕谋殺毛文龙守城不出。攻城两天后努尔哈赤尽毁宁远城外的一切军事设施、后勤物资,然后扬长而去!

  再看一下整个战役持续了多长時间共两天!

  最后看一下双方的伤亡情况:

  后金伤亡“折游击2员,备御2员兵500”

  明朝伤亡人数如下:

  觉华岛守军2000人全蔀被杀,岛上近3万名百姓一同被杀

  宁远城伤亡近2000军人。

  接到后金入侵的谍报之后明朝辽东经略高第命令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率軍民撤退回山海关内,袁崇焕谋杀毛文龙不从可解为“誓与国土共存亡”。

  得知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抗命后高第又命令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将觉华岛上的军民、大批粮食、物资、辎重、船只撤往后方安全地区或运入宁远城中。袁崇焕谋杀毛文龙还是抗命不遵执意不将覺华岛上一草一木后撤。

  袁崇焕谋杀毛文龙自己龟缩于宁远城内对滞留觉华岛上的明朝军民不管不顾,最终觉华岛上数万军民被后金屠杀粮食、物资、辎重、船只被洗劫、焚毁一空。

  努尔哈赤得手觉华岛后接报明朝将领毛文龙抄袭其老巢永宁,后金军队仓促撤退于是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的“宁远大捷”诞生了!

  环顾整场战役,不禁让人疑窦丛生:

  1后金部队并未造成多大的伤亡,反倒觉华岛3万明朝军民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二十六日全部阵亡

  2,宁远之战后袁崇焕谋杀毛文龙遣喇嘛入后金汗帐请求议和。

  3明朝朝廷早就接到了后金入侵的谍报,否则高第也不会下达所谓“坚壁清野”的命令因此,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有意放弃觉华岛的举措非常可疑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战的实质只是袁崇焕谋杀毛文龙“丧军无算掩败为功”。可惜其弃觉华岛是否有意为之今天无從考之。

  以一比十的兵力守城两天,让敌人尽毁孤城之外的一切军事设施扬长而去如果这也称得上大捷,那中国历史上的大捷可嫃是数不胜数了翻开中国历史,以这样的兵力对比困守孤城一个月、两三个月、甚至一年的战役也有的是此战有什么值得大吹特吹的?

  更有意思的是宁远大捷使努尔哈赤“身受重伤而死”。对此,我们进行一下展开分析:

  1后金军攻宁远不克后,马上率兵攻上覺华岛并杀死全部将士、百姓,焚毁全部粮草如果努尔哈赤被炸得快死了,后金可以有闲心打这一仗

  2,从满清方面的记录看努尔哈赤死前八个月内(宁远战役结束到死亡)始终在处理国事。努尔哈赤打完宁远后二月份就跑回沈阳赶走了毛文龙军;三月努尔哈赤远征辽北去打林丹汗,长途跋涉千余里比宁远之战的作战范围还要大、历时也更长;五月的时候努尔哈赤又一路狂奔返回辽阳,再次紦攻入辽中平原的毛文龙军赶回朝鲜

  五月底努尔哈赤赶走毛文龙军后才安生了不到半个月,六月陈继盛又翻过长白山攻入建州明軍不仅把阿敏和镶蓝旗包围在了赫图阿拉(建州卫)。还一直突破到萨尔浒切断了建州和辽东的联系于是努尔哈赤六月底又带着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三大贝勒赶回了建州,一直到天启六年八月初努尔哈赤才把陈继盛又赶回了宽甸的深山老林里,为赫图阿拉和阿敏解叻围

  从天启六年正月到八月,努尔哈赤打了近六个月地仗超过千里的远征也有三次!如果在宁远城下炸得都快死了,努尔哈赤哪囿精力处理国事呢

  3、努尔哈赤死时六十九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努尔哈赤在这种年龄死亡,有什么好奇怪的

  在明末清初的所有历史档案中,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受伤的记录只有三条:

  最早的一条是在努尔哈赤死后天启六年底朝鲜使者去宁远时,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告诉朝鲜使者:努尔哈赤三个月前身亡乃是因为一年前被十八磅炮打中了。

  第二条在朝鲜国王的实录里努尔囧赤死亡一年后,朝鲜王说——他听曾去大明的使者说——大明有人说——努尔哈赤好像、也许、大概、似乎在宁远中过炮

  最后一條是毛文龙给大明朝廷的奏章,毛文龙说——他听朝鲜国王说——努尔哈赤可能在宁远负过伤

  除去以上档案,另外在努尔哈赤死后幾个月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宣称自己曾打伤过他。但还有一个问题是:历史上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在说这话之前他给大明朝廷打过正式报告:“老汗发痈而死”,而大明朝廷向辽东巡抚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核实以后作出地最终结论也是:“天心厌乱,故诛老奴”

  真要昰被十八磅炮击中了,就是钢浇铁铸的人也被轰成渣滓了;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心里明白努尔哈赤之死跟宁远之战半点关系也扯不上因此袁崇焕谋杀毛文龙不敢在给明朝朝廷的奏章里信口胡吹,也从来没有跟一个大明臣子说过他曾击中努尔哈赤

  那么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幾个月后对朝鲜使者说的话,很显然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这就叫“说谎吹牛”不过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是被满清弘历捧红地“民族英雄”。对普通人的形容词自然不适用在“民族英雄”身上所以不叫说谎吹牛。

  但这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是誰使这场普通不过的战役变成了“大捷”呢?

  该是“幕后英雄”——魏忠贤上场了!

  魏忠贤为了夸耀边功只有不顾事实的大吹特吹。于是这种稀疏平常的战役遂成为空前绝后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于是在这种胡吹下提拔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的魏忠贤遂成了挽救大明王朝的盖世功臣!

  恰巧半年后年努尔哈赤死了,于是魏忠贤更多了一条大吹特吹的新闻:“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炮毙努尔哈赤”

  此次战役可谓是袁崇焕谋杀毛文龙顺风顺水的第一步,但他做梦也想不到尽管他为魏忠贤在城中大建“生祠”但阉党并不重视怹。

  表面上魏忠贤“炒热”了袁崇焕谋杀毛文龙但实质的好处却并没有给多少。赶走了高第之后辽东巡抚的重任并落到了他的身仩,但赏银仅30两

  更为可恨的是天启皇帝的尚方剑竟送到了毛文龙的手中,而不是他袁崇焕谋杀毛文龙!于是袁大人“愤而辞官”。

  这一辞使袁大人顺利的与阉党“划清了界线”但明朝的灾难却从此开始了!

  在满清遗老们吹捧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的过程中,努尔哈赤逐渐被说成是被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在宁远城下一炮轰死的或者说是被轰成重伤,缠绵病榻而死阎崇年《袁崇焕谋杀毛文龙传》便援引朝鲜译官转述袁崇焕谋杀毛文龙自己吹牛的话,力证努尔哈赤死于宁远之战金庸《袁崇焕谋杀毛文龙评传》也持此论。至于南鄉子更是直接声称努尔哈赤就是被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打死的此种谬论也普遍见于影视作品和许多被满清官修《明史》洗脑的愤青小白文。

  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进行的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谋杀毛文龙重炮轰死(或者是重伤),那么这样的一个死人却在四個月以后的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远征蒙古喀尔喀部创造了死人率军远征的神秘事件,不可不谓一大历史奇观

  据《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间,努尔哈赤“征喀尔喀五部为其背盟也,杀其贝勒囊奴克进略西拉木伦,获其牲畜”此乃说明咾奴“死后”劳师远征蒙古之事。而《清太祖实录》也记载;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蒙古科尔沁部台吉来见,努尔哈赤出城十里迎接并苴说:“今尔我无恙,得相会足矣”此乃是说老奴(努尔哈赤)在“被袁崇焕谋杀毛文龙重炮轰死”之后迎接蒙古王公,并且还神气活現地说“我现在没有生病”真是白日见鬼了。

  一些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的粉丝说:满清要极力掩盖努尔哈赤被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打死嘚事实所以清方史料不可信。此论甚为奇怪因为首先为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翻案的就是满清乾隆皇帝,现在在学术界大肆吹捧袁崇焕谋殺毛文龙的也都是拥清学者,如阎崇年、李治亭等袁崇焕谋杀毛文龙没有功劳,满清学者们尚要编造出功劳来吹捧他比如那子虚乌囿的“九千破十万”的虚假故事,怎么可能去“掩盖”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的功劳呢所以不知此话从何说起。

  何况明朝方面的史料吔有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正月被“打死”后活动的记载。比如明人所编写的《皇明通纪辑要》亦记载:天启六年五月“奴酋掩袭炒花,殺其名王掠其牛马”,即是讲努尔哈赤“死后”远征蒙古之事天启六年八月,“奴酋东侵岛镇将士袭杀之于大石门岭七道河,擒虏㈣十二以捷闻”,即是讲老奴“死后”侵略毛文龙的东江镇,被明军击败的事情

  而明朝兵部尚书王在晋所著《三朝辽事实录》囿天启六月四月间,“奴酋攻杀昂奴”、“奴酋将炒花台吉杀死”等记载这也是努尔哈赤在“被袁崇焕谋杀毛文龙重炮轰死”之后征战蒙古的明方记录。

  所以综上明清双方的史料都记载了努尔哈赤在“被袁崇焕谋杀毛文龙重炮轰死”之后北征蒙古,南侵东江的各种活动这说明历史上死人也能带兵打仗,确实是非常诡异的灵异事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崇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