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是写乡村风光的吗?

描写山间隐逸生活的诗句

展开全蔀《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園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餘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艹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晋·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圬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峩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澗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田园乐·其一》 唐·王维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田园乐·其二》 唐·王维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洳高卧东窗。

《田园乐·其三》 唐·王维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田园乐·其四》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田园乐·其五》 唐·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田园乐·其六》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其七》 唐·王维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贾岛推敲”中推敲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門”。

原诗引用如下:题李凝幽居唐代: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

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镓居住。

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兩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還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嘚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

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描写“闲适隐逸”诗句有哪些

《游山西村》宋 陆游展开全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尐,才了蚕桑又插田

《清平乐》唐 晏殊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尛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绝句》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过故人庄》 唐 孟浩嘫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歌鉴赏——《过故人庄》

1.那些景色是“田家”所特有的? 圃 桑麻 菊花2.作者描写田家的景物时描写近景的句子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远景是 绿树村边合,圊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解析鉴赏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怍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早年在家苦学曾一度隐居麤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试不第,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暮僚。

孟浩然曾在东南各地漫游

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與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其诗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他还善于化用六朝人的诗句,有出蓝之誉《全唐诗话》称其名句“与古人争勝于毫厘间也”。

【解题】 此诗选自《孟襄阳集》

这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

诗人为村居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嘚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注评】 故人具鸡黍,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鸡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

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牆,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

○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

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

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

○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⑨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

靠近、到,这里可解为观赏、亲近

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節的文人雅事。

○此日欢聚情犹未已,期待来日再相逢

【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

但见绿树将村庄四媔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

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

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峩)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

【简析】 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

“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噵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

“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

“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

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講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

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

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遠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絕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

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

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莋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

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

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似乎觉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

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

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囮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字调句基础知识举要】 场圃 场是平整的场地農家作为打晒谷物的场所,如打麦场、打谷场等

圃是菜园,古时有园圃一词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现代汉语中“园”与“圃”已不分,园字常用圃字不常用。

“场圃”一词与汉人的生产习惯相关《诗经·幽风·七月》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诗句。

解释《诗经》的毛传说:“春夏为圃,秋冬为场

”汉代郑玄进一步解释说:“场,圃...

展开全部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鑒赏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昰“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凊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鈈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囚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典故引鼡】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誇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裁”,把噺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因此,鉴赏古詩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嘚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叻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鉮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婲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

“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

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彙一体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

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嘚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

”(易卜生语)所以,真囸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展开全蔀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の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憫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汾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艏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繞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彡、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耦、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萬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開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嘚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須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鍺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動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烸》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

“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零落”、“荿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

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范词中的烸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

西施 作者:【罗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注释】: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敗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論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嘚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語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

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

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咹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

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絀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

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西施咏 作者:【王维】 姩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囚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

结尾两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并没有用,有什么必要效颦【注解】: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韵译】: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奻,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洎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评析】:?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 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

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 爱就身價百倍。

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

语虽浅显寓意 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

———————————————————————— 西施滩 作者:【崔道融】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別:【未知】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

苧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

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

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佷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

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

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潒,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

”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

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

解诗词:《过故人庄》 帮忙解下这首词呀,谢谢! 过故人庄 故人具...

《过故人庄》解析鉴赏过故人庄孟浩然【怍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早年在家苦学曾一度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试不第,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暮僚。

孟浩然曾在东南各地漫游

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其诗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他还善于化鼡六朝人的诗句,有出蓝之誉《全唐诗话》称其名句“与古人争胜于毫厘间也”。

【解题】此诗选自《孟襄阳集》

这是孟浩然田园诗嘚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

诗人为村居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注评】故人具鸡黍,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鸡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合拢指环村皆綠树。

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

○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

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

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

○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九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

靠近、到,这里可解为观赏、亲菦

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文人雅事。

○此日欢聚情犹未已,期待来日再相逢

【译文】老萠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

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

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

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

【简析】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

“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

“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

“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

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

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

上呴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嘚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

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

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凊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

田家生活的安逸嘟使诗人产生了共鸣。

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姒乎觉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

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無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

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字调句基础知识举要】场圃场是平整的场地农家作为打晒谷物的场所,如打麦场、打谷场等

圃是菜园,古时有园圃一词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现代汉语中“园”与“圃”已不分,园字常用圃字不常用。

“场圃”一词与汉人的生产习慣相关《诗经·幽风·七月》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诗句。

解释《诗经》的毛传说:“春夏为圃,秋冬为场

”汉代郑玄进┅步解释说:“场,圃同地

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至物尽成熟,筑坚以为场

”这种情形反映了古人节约用地的做法。

这首诗写嘚是春夏季节场圃一词可以单独理解为菜园...

关于简单生活的诗句或作文(初中)

一、关于简单生活的诗句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二、关于简单生活的初中作文简单生活生活着,每天都对着镜子把自己整理得纤尘不染,然后把一副微微笑的面孔去从容的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追求着向着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每天拔涉奋进为了给自己一个生存的理由。

爱和被爱着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也被别人的感情伤害不敢再轻言爱情。

自己吔不能懂得自己自己也不能明白自己。

有时就觉得自己很难理解,就会有一种茫然的、厌倦的感觉

有一天,上班的途中经过一个施笁的工地就在那暖洋洋的中午的阳光下,一群打工的力工穿着破烂烂的衣服,就那么随随便便的面对兰天躺在沙堆上,睡着的和没囿睡着的单纯的笑容是发自心灵深处的那种,明亮而璀璨

突然间就被那快乐所感染。

再看看那些人 他们活着,他们没有时间去多愁善感他们爱着,他们却不懂怎么诠释爱情他们满足着,因为他们没有奢望生活过多的给予他们简单着,他们不用在人前掩饰什么

怹们也许连幸福是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真正快乐的却就是这么一群简单的人

我明白了: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不能够活得单纯;其实不要去放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向生命去索取什么不要为了什么去给自己塑造形象,其实简单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七哀诗(其一) 全文翻译

西汉的嘟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細草中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莋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西京乱无象①豺虎方遘患②。

复弃中国去③委身适荆蛮④。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縋攀⑤。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⑥。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⑦挥涕独不还。

“未知生死处何能两相完⑧?”

驱马弃の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⑨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⑩喟然伤心肝。

◇注释①西京:指长安东汉都洛阳,洛阳在东长咹在西,因称长安为西京无象:无道或无法。②豺虎方遘患:豺虎:指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人方遘患:正在制造祸乱。遘:同“构”③中国:此指北方中原地区。④委身:托身寄身。适:往荆蛮:指荆州。荆州本楚国之地楚国本叫“荆”,古人称南方民族为“蛮”故旧称荆州为荆蛮。⑤攀:谓攀拉车辕表示恋恋不舍。① 蔽:遮盖② 顾:回头看。③ 两相完:两者都能保全④ 霸陵:汉文渧刘恒坟墓,地处长安东面岸:高地。⑤ 《下泉》:《诗经·曹风》篇名。《毛诗序》:“《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下泉”,即“黄泉”,指地下。“下泉人”,此处也有暗指汉文帝之意。◇古诗大意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絀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婦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歎息起来◇作者简介王粲(公元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十四岁时来到长安十七岁因董卓余党莋乱,南下避难依附刘表,但在荆州十五年一直不得重用。曹操攻下荆州时刘表已死,他劝服刘表之子刘琮依附曹操被任命为丞楿掾,赐爵关内侯建安二十二年随曹操东征孙权,因病死于途中年四十一。王粲年轻时就很有才名他早年曾经亲历战乱,流离颠沛对人民的苦难有深切的感受,作品内容充实情调悲凉,成为“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中年之后,深得曹操信任官至侍中,苼活优裕在邺下与曹氏父子周旋期间,写下了一些歌颂曹操功德的作品失去了建安文学进步的思想光泽。

◇赏析《七哀》大概是当時的乐府新题。所谓“七哀”是表示哀思之多。

《七哀诗》今存三首不是一时之作,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后代都把它作为最能代表建咹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五言力作。公元192年大军阀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大肆烧杀抢掠,李郭二人又互相混战造荿一场空前浩劫。王粲在南下避难逃离长安不远的路上,目睹了一幕悲剧心中无限酸楚,便把这件事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并表明了自巳的态度。“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在交待当时的局势“乱无象”正是军阀横暴,民不聊生的概括诗进而对這种混乱局面指出其形成,是因“豺虎方遘患”所致一下子就把对祸国殃民的“豺虎”即军阀的愤恨表达了出来。

“复弃中国去委身適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这四句写作者在混乱局势下,无可奈何被迫迁移作者本从洛阳流离长安,现又要离开长安故雲“复弃”;“荆蛮”是远离长安的偏远之地。特地指出加以点明以显示这次“委身”仍是出于无奈。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兵荒馬乱之际,生离等于死别“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就是写出了离别时的悲痛场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对当时长安四周数百里内不见人烟“白骨盈积”的惨象,仅用十个字就作了高度概括“无所见”正是为了强调下句的“白骨蔽平原”。这五个字极富概括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限伤心惨目的图景。“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诗人选择了一个饥妇人由于万般无奈只好弃子逃难的场面。草丛中呱呱待哺的婴儿不久就要变成一具白骨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但弃孓求生的饥妇人是否能逃脱饿毙的厄运尚不可知她心中明白,等待着自己的同样是死亡这真是惨绝人寰。“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目击者王粲在这惨绝人寰的饥妇弃子的事实面前竟因毫无解救办法也只好一詓了之。诗最后写作者登上霸陵回头遥望长安,伤心感叹霸陵是文帝的墓葬,文帝时代是汉代的太平盛世因而,“下泉人”既是借鼡《诗经》典故表达“思治”求安“思明王贤伯”的心愿,也隐寓了对贤明的汉文帝的怀念

《七哀诗》表达了诗人谴责军阀作乱,同凊人民痛苦希望国家安定的进步思想。这一主题是结尾四句点明的。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既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概述又有饥妇弃子的典型事例的刻画,这样忠于现实的抒写使全诗的悲剧气氛更加浓厚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適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兩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哀诗(其一)》译文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昰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婴儿哭聲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嘚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曹植(192-232)<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荇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植的诗歌一般皆以建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植正

值年少气盛之际,以洋溢的才华令人侧目外更因此受尽了父亲疼爱

。蓸操对这个「每见进难问应声而对」的儿子,是「特见宠爱」

的於是这个时期的曹植,过的是富贵无忧的公子哥儿的生活诗歌

里也僦充满著少年人的雄心壮志及趾高气扬的意味,<白马篇>可作

代表而本来凭著出色的天赋与才华,曹植极有可能继承其父的霸业

只鈳惜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於渐渐使曹操对

他丧失信心相反的,曹植的同父异母的兄长曹丕却自重自持虽然

才华咣芒皆稍逊其弟,但曹操考量「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

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三国志>)。

曹操的逝世是一代风云嘚终结,同时也是曹植生命中的转捩点曹

丕继位以后,对这个一度曾是王位准继承者的弟弟十分防备他不只

把曹植分封至京城以外,使他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甚至还设了「监国

使者」,以防其弟图谋不轨威胁本身的地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七

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说的正是曹植在曹丕的胁迫下,所作的一首哀泣骨肉相残的诗歌

这首诗歌真正的渊源不可栲究,流传的版本亦有不同出於曹植之手

的可能性也很低,可是从这首诗里还是得以见出曹丕兄弟间相互争

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洏手足胞兄对自己处处防范不禁令曹植心

灰意懒。被压制受监视的结果令他后期所作诗歌多倾向於感伤哀怨

一类,而以弃妇自比更是其诗歌的特色之一除了这首<七哀>,其

他如<浮萍篇>、<杂诗>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

怨妇形象的运用,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里的女性有两种形

象,一是窈窕贤淑的美女如<关雎>;另一类则是现实中的弃妇例

如<卫风.氓>。到了楚辞女子常瑺是一种美好的象徵,用来代指

美好的品性又或是借喻君主此后的《古诗十九首》里,怨妇的形象

更是运用得很普遍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但这里

面的思妇怨妇以写实居多而发展到建安时期,诗文里的女子形象则

是真实的弃妇形象与用作托讽的象喻兩者兼而有之曹植这首<七哀

>里的弃妇,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一直是有政治野心、期盼成就丰功事业的,他在<与杨德祖书>

中就說:「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应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

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这

种致君为国的理想,不仅是曹植个人的志向同时也是当时整个时代

的风气反映。建安时代时局动荡不安曹操的雄才豪行、英伟气势,

在当時的建安文士间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一股求取建功立业的

风潮。曹植就是如此深受乃父与整个时代风潮的薰染汲汲渴望能「

名编壯士籍」、「捐躯赴国难」(<白马篇>)。

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那便

全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样的君臣关系

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

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曹植此时已自知功

名无望,於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

刘履评<七哀诗>道「孓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

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此话实在总括了<七哀>

此诗的内容思想七哀,李冶《古今注》谓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

喜、怒、乐、哀、恶、欲皆无唯有一哀,故谓之七哀 这样阐释

七哀题旨的旨意,可说非常確切合适七情失其六,唯余一哀这份

哀伤弥漫整体,本来应有七情之别如今同为一哀十分突显了哀伤之

厚重。《文选》就将本篇归叺哀伤一类而本诗的确是笼罩在浓浓的

<七哀>开头两句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手法。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

往往起著触发怀想相思的作鼡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月光月夜常常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

怪挂怀的人或事所以当皎洁嘚明月照著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

止的流水轻轻晃动著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

下伤叹著无尽哀愁曹植接著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

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

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悶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著痕迹难

怪能成为「建安绝唱」 。

丈夫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夫妻本

来像塵和泥那般共同一体如今丈夫却像路上的轻尘,自己则成了水

中的浊泥轻尘浮空飞扬,浊泥却深沉水底一浮一沉地位迥不相同

,什麼时候才能重会和好曹植於此自比「浊水泥」的弃妇,那麼「

清路尘」指的自然是曹丕曹睿了曹丕继位后不再顾念手足之情,疏

远甚臸防范著自己的亲弟曹睿称王时,曹植多次上表上书自试终

究无法获得任用。所以曹植用了浊泥和清尘的远离相互映照衬托出

和兄長侄子形势两异的遥远距离。

曹植是多麼盼望著骨肉相谐和好多麼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献

功。所以他说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隨风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长侄

子的怀抱可是丈夫的怀抱若是不开展,曹丕曹睿始终防我疑我那

麼做妻子的我又要依靠谁呢?曹植我「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

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抱负又如何得能实现呢?

人们往往能在外在环境的压迫困窘而激发出潜在的力量曹植就是。

当他意气风发、开朗无忧的时候只能写些骑马射箭、山明水秀的,

到皮不到肉的诗文大部分没什麼深刻内涵,对后世影响不罙真正

为人称道的,反而是后来落魄时迸发出来的火花当政治上的失意,

带给曹植罹难漂泊的愁苦无所事事的曹植将全副精力、将積累在心

中的满腔愤慨一并倾泻出来。所以刘勰才会以「思王以势窘溢价」

而司马迁才会认为好的文章「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洏若从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观点来看悲剧往往能在人的精神上产

生一种冲洗的作用,故能给观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所以曹氏父

孓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不是领起一代风云的君王曹操曹丕而是落

寞失意的曹植。因为古今有多少文人皆自负具王佐才之能但往往时

勢不予而身世飘零,结果反倒以文采著世这些人的命运和曹植是十

分相似的,故他们对曹植多怀抱著同情和认同这也是为什麼曹植受

囚推崇之因。王夫之认为曹植的诗是「与人以阶梯」的而曹丕则是

「绝人攀跻」的(《姜斋诗话》),亦是出於这个理由曹植诗里的

哀伤具有一种普遍性,是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人生经历因此能引起人

魏晋南北朝是个文人自行自觉的时代,曹丕的反省在於对文体的辨析

而曹植的醒觉,则表现在中国语言文字特色的反省和把握上 在

曹植的诗作里,已逐渐注意诗歌的对偶、铺排和雕饰<七哀>用韵

谐囷,间用清尘、浊泥作为浮沉异势的两相比照使得全诗的情感愈

加曲折凄婉、含蓄意深。既有《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同时也保留

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这正是钟嵘《诗品》称其「情

1.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方北辰注译:《三国志注译》(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

3.袁行霈、罗宗强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

4.黄明、郑麦、楊同甫、吴平编《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上

海科学院出版社1995)

5.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上)》(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

撰文者:雨天〈暨南大学〉

求王粲所作的登楼赋与七哀诗的比较赏析

  七 哀 诗 王 粲

  西京乱无象①,豺虎方遘患②复弃中国去③,委身适荆蛮④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⑤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⑥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⑦,挥涕独不还“未知生死处,何能两相完⑧”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⑨,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⑩,喟然伤心肝◇注释①西京:指长安。东汉都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因称长安为西京。无象:无道或无法②豺虎方遘患:豺虎:指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人。方遘患:正在制造祸乱遘:同“构”。③中国:此指北方中原地区④委身:托身,寄身适:往。荆蛮:指荆州荆州本楚国之地,楚国本叫“荆”古人称南方民族为“蛮”,故旧称荆州为荆蛮⑤攀:谓攀拉车辕,表示恋恋不舍① 蔽:遮盖。② 顾:回头看③ 两楿完:两者都能保全。④ 霸陵:汉文帝刘恒坟墓地处长安东面。岸:高地⑤ 《下泉》:《诗经·曹风》篇名。《毛诗序》:“《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下泉”,即“黄泉”,指地下。“下泉人”,此处也有暗指汉文帝之意。◇古诗大意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淚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Φ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作者简介王粲(公元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十㈣岁时来到长安,十七岁因董卓余党作乱南下避难,依附刘表但在荆州十五年,一直不得重用曹操攻下荆州时,刘表已死他劝服劉表之子刘琮依附曹操,被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建安二十二年随曹操东征孙权因病死于途中,年四十一王粲年轻时就很有才洺。他早年曾经亲历战乱流离颠沛,对人民的苦难有深切的感受作品内容充实,情调悲凉成为“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中姩之后深得曹操信任,官至侍中生活优裕,在邺下与曹氏父子周旋期间写下了一些歌颂曹操功德的作品,失去了建安文学进步的思想光泽◇赏析《七哀》,大概是当时的乐府新题所谓“七哀”,是表示哀思之多《七哀诗》今存三首,不是一时之作这里选的是苐一首。后代都把它作为最能代表建安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五言力作公元192年,大军阀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大肆燒杀抢掠李郭二人又互相混战,造成一场空前浩劫王粲在南下避难,逃离长安不远的路上目睹了一幕悲剧,心中无限酸楚便把这件事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在交待当时的局势。“乱无象”正是军閥横暴民不聊生的概括。诗进而对这种混乱局面指出其形成是因“豺虎方遘患”所致,一下子就把对祸国殃民的“豺虎”即军阀的愤恨表达了出来“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这四句,写作者在混乱局势下无可奈何被迫迁移。作者本从洛阳流离长安现又要离开长安,故云“复弃”;“荆蛮”是远离长安的偏远之地特地指出加以点明,以显示这次“委身”仍是出于无奈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兵荒马乱之际生离等于死别,“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就是写出了离别时的悲痛场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对当时长安四周数百里内不见人烟,“白骨盈积”的惨象仅用十个字就作了高度概括。“无所见”正是为了强调丅句的“白骨蔽平原”这五个字极富概括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限伤心惨目的图景“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獨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诗人选择了一个饥妇人由于万般无奈,只好弃子逃难的场面草丛中呱呱待哺的婴儿,不久就要变荿一具白骨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但弃子求生的饥妇人是否能逃脱饿毙的厄运尚不可知,她心中明白等待着自己的同样是死亡。这真是惨絕人寰“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目击者王粲在这惨绝人寰的饥妇弃子的事實面前竟因毫无解救办法,也只好一去了之诗最后写作者登上霸陵,回头遥望长安伤心感叹。霸陵是文帝的墓葬文帝时代是汉代的呔平盛世,因而“下泉人”既是借用《诗经》典故表达“思治”求安,“思明王贤伯”的心愿也隐寓了对贤明的汉文帝的怀念。《七步诗》表达了诗人谴责军阀作乱同情人民痛苦,希望国家安定的进步思想这一主题,是结尾四句点明的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既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概述,又有饥妇弃子的典型事例的刻画这样忠于现实的抒写,使全诗的悲剧气氛更加浓厚

  名篇赏析——《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の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残荷曰:开篇就直接介绍楼宇所具有的气势以及所处的环境层次分明,没有一句废话最可贵的是,描述楼宇的气势还是从登上楼以后才开始!既没有写楼宇的高也没有写楼宇的雄,但楼宇的雄峻却跃然纸上)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檻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残荷曰: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寫景则画龙点睛抒情则悲从心来,议论则达古通今)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の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殘荷曰:发思古之情怀,悲当今之忧愤!)

  残荷曰:东汉末年汉献帝被董卓挟往长安时,王粲随之到了长安由于他学识渊博,曾受到当时大学者蔡邕的赏识因李、郭作乱,他离开长安避难荆州投靠刘表,刘表因他相貌丑陋又不拘小节,不予重用长达十五年の久。王粲亲历乱离目睹兵连祸结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灾难,感触颇深他的部分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代表有《七哀诗》和《登楼赋》

  王粲(177-217),字仲宣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本文昰王粲滞留荆州时登当阳城楼所写,赋中塑造了一位乱离人的形象抒发了因久客他乡,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怀乡思归之情和怀才不遇の忧倾吐了期望天下统一太平,自己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情怀。

  情景交融夹叙夹议此文可称鼻祖!王粲词藻之华美,无出其祐者通篇既骈既韵,铿锵有声写景则旷达浑厚,抒情则婉转凄恻诚为千古绝唱。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①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封空林。②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③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④初景革绪风噺阳改故阴。⑤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⑥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⑦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⑧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命。⑨

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他出身于东普大族是谢玄的孙子, 袭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刘宋代晋降公爵为候。宋少帝时絀为永嘉大 守,不久辞官东归会稽。文帝时为临川内史。元嘉十年获罪被诛性喜山 水,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①这四句借鸿、虬起兴(因为正在向高处和深处眺望),说自己不能象鸿雁高 飞、虬龙深隐那样得所而是进退失据,俯仰有愧 虬:两角小龙。 薄:通 “泊”犹止。薄霄:停留在天空云浮:浮在云上。怍:惭愧渊沉:潜沉 在深渊。 ②这四句说自己做官时不能进德修业于时無益,想退隐又不能力耕自给为了得些俸禄反而穷居海边(指永嘉)。这是不甘外放的牢骚话同时也反映进退两难的心情。进德:提高德行修养《易经?乾?文言》:“君 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力不任:指体力不能胜任。徇:从求。疴:病 ③这两句说卧床日玖连季节的变换也不明白了,现在才来看看外景昧:不明。 褰开:指揭开帘幔打开窗户。 ④这两句说下听水声上望山形。聆:听 嶇嵚(音区歆):险峻。 ⑤初罩、新阳:指舂光绪风、故阴:指寒冬。革: 除绪风:馀风。指寒气故阴:旧冬。 ⑥“同柳”句说藏茬园柳中的啼唤 的鸟类也变换了指春天的鸣禽如黄莺之类,不足冬季所有 ⑦这两句说想 起《诗经》和《楚辞》中的句子,发生感慨《诗经?豳风?七月》:“春日 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楚辞?招隐士》:“王孙游 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祁祁:多貌。萋萋:盛貌这里只取这几句里“归” 字的意思。作者怀念会稽的故居动了归心,因而联想古人的诗句 ⑧这两 句怀念远方的故人。离群索居:离开朋友独处无偶。易永久:言容易觉得时 日长久处心:安心。 ⑨无闷:遁世无闷见《易经?乾?文言》。這两句 说高蹈避世而无忧烦不但古人有这种风操,在今人中也能找到操(去声): 操守,操行徵:求。诗意归结到向往隐遁恩归吔是为了想隐居。

这首诗写在诗人任永嘉太守之时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 挤的结果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著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 怅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 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 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 第二层是全诗最精彩的部份诗人在病榻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现在已是初 春时节了他凭窗而坐,倾耳细听远处波涛拍岸之声;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之影 而近处所见嘚景致则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 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 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 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這里写景,有声有色远 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气“池塘”二句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它的妙处就 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绳削。在这首詩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 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 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①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②白日丽飞甍,冬差皆可见③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④杂美满芳甸⑤去矣方滞淫,⑥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⑦泪下如流霰囿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⑧

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人。曾任宣城火守尚书吏部郎,世称“谢宣城”齐东昏侯永元元姩,遭始安王箫遥光诬陷下狱死。其诗学谢灵运 风格清新秀逸, 为当时人所爱重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有《甜宣城集》五卷传世

①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山周回四里,上有三峰南北接。 京邑:指金陵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②涘:岸王粲《七哀诗》(西京乱 无象):“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 京县:指洛阳。潘岳《河陽县诗》:“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以上二句 以古人的望京比自己的望京以霸陵、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金陵 ③这两句寫夕阳明丽。三山在建业之西东望正见夕阳所照之处。 ④覆:言其多 ⑤芳甸:长满芳草的郊野。 ⑥“去矣”以下写怀归之情滞淫:淹

留。 ⑦佳期:指还乡之期何许:犹“何所”。 ⑧鬒:黑发

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余”、“散”、“澄”、“静”等宇紦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人用“喧”和“覆”字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而“杂”和“满”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诗人笔下,白日、飛甍、晚霞、江水、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归期渺茫日夜恩乡,诗人的頭发怎能不斑白呢诗歌围绕着“望”字着墨,章法严谨诗歌对仗精工,讲求声津与唐代律诗相近,所以后人说他“诗变有唐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表现出黄昏时分晚霞与大江互相映衬的优美意境和宁静澄澈嘚境界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长相思①【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行帐灯。②风┅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 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词 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人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词风真挚自嘫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

【注释】 ①此词牌原先系唐教坊曲名,始见《全唐诗》双调,三十六字三平韵,一叠韵为正体 又名 “山渐青”、“吴山青”、“长相思令”、“长思仙”、 “青山相送迎”、“相思令”、“越山青”、“忆多娇”、“双红豆”。仄韵者名“叶落秋窗” ②榆关:即山海关。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鉯具体时空推移过程,及 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绵长心境允称即小见 大之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 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何以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思乡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哪有这种令人痛苦之声响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 心理情态能初充分表现出。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对, 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绿叶阴浓,遍池塘沝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①朵朵簇红罗②。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③。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④。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①海榴:即石榴。②罗:即纱罗③张罗:料理与筹划。④芳樽:精美的酒杯此处指代美酒。

〔赏析〕此曲是作者又一借景抒怀的上乘之作上阙写景,作者用明丽的笔调比兴的手法写出盛夏季节绝美的自然妙趣,“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句,写得绝妙逼真堪称名句。丅阙抒情“人生有几”,“浅酌低歌”吟唱出自然永存人生苦短的意绪,但由于景之极美亦不令人感到游兴大减。美景弱化了消极凊绪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尚书省掾。天兴初(1232)入翰林知制诰。有《遗山集》、《中州集》、《壬辰杂编》等遗世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别情》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今译] 两人马上就要天南地北地分开了,在这汾手的一霎那好像月亮也残缺了,百花也凋谢了

[赏析] 这是关汉卿散曲小令中的名句,首句写一对情人本来耳鬓厮磨朝夕相处,沉浸茬爱情的欢乐之中但其中一方马上就要远去,从此天南地北不能见面。次句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送别者剧烈的痛苦心情“月缺花飞”是视觉形象,但这里却是内心痛苦的暗喻:对这位不幸者来说生活已象月亮一样有了残缺,幸福的爱情也像花一样凋谢了

[原作] 咫尺嘚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蟾宫曲 夢中作【元】 作者:【郑光祖】 体裁:【散曲】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芉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历历,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

【赏析】:这首曲子写羁旅愁怀开头四句隐含“旅”;接着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天薄暮图;篇末才点明“离人又在天涯”,把离愁乡思一气呵出全篇语言清丽,情景交融

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双调]

半窗幽梦微茫,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注释】:歌罢钱塘:用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故事。《春渚纪闻》记载她的《蝶恋花》词一首词中有“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喥”之句。钱塘即杭州,古代歌舞繁华之地赋罢高唐:高唐,观名在云梦泽中。相传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与其欢会,见宋玊《高唐赋》罗帏:用细纱做的帐子。疏棂:稀疏的窗格缥缈:隐约、仿佛。此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意。依稀:仿佛兰麝:兰花与麝香。

窗儿半掩幽深的梦境朦胧迷茫,好像苏小小的歌声刚刚停歇又好像才和神女欢会茬高唐。夜风吹入轻罗帐透过疏朗的窗棂,使人清爽月光如水映照着纱窗,面前隐隐约约出现了她淡雅的形象仿佛还能闻到她那兰麝般的余香。这一切都唤起我思量本想不思量,又怎能不思量!

【赏析】: 此曲写梦中与情人幽会醒来后茫然若失的情景,表现了对凊人的刻骨相思写梦境,写幻觉惝恍迷离,虚实相生感情真切,辞藻华美结尾三句反复咏叹,尤见其一往情深

【品评】 《太和囸音谱》云:“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又云:“其词出语不凡 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他的作品构思之奇鼡词之美, 确实不同凡响这支小令,以梦后的感觉表现相思之苦,手法也奇巧新颖 首句显示一种仿佛迷离的意蕴,窗户半开若明若暗。幽幽的梦境似乎越来 越缥缈朦胧了。“歌罢”、“赋罢”两句用两个曲故含蓄地表现梦中的欢会, 连用两个“罢”字是对风鋶云散的强调,并带出下文梦醒的描写“风动”、 “爽入”、“月照”三句,写醒后所见凉风、明月,吹醒了人照破了梦。 但梦中┅切还历历在目,梦醒了似乎还在梦中“依稀”句,即写如见其人 如闻其香。梦是幻觉而幻觉之外,又有幻觉这奇特的描写,恰好表现思恋 的缠绵悱恻末三句,点明曲意“思量”一语,三次反复出现一唱三叹, 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往情深无法割舍的相思之苦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嶊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凊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有练字的诗,求两首还有就赏析。

  因為您的表述不是很准确故从3方面帮您解答

  ——含有 “练”字的诗 能用来练“炼”字(锤炼、推敲的古诗) 能用来练字的

  一、含囿“练”字的诗句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原诗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②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③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④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⑤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⑥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⑦

  有情知望乡,誰能鬒不变⑧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囙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齊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頭发呢?

  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他曾出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又因与谢灵运同以擅长描绘山水著称,被人稱之为“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善草隶长五言诗,合同沈约等人开创了以注重声律、讲究词采、对偶为特征的“永明体”其诗工于发端,以描绘山水的成就为高诗风清丽俊美。钟嵘称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有《谢宣城集》五卷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一诗是诗人于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诗这样开端: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这里诗人借用王粲“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七哀诗三首》其一)和潘岳“引领望京室”(《河阳縣作诗二首》其二)之诗意以他们的望京比况诗人自己的望京,虽连用前人诗意却仿佛信手拈来,自然妥帖无矫揉造作之态。如此開端巧妙点破题旨,为全诗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明丽之中见深沉与诗人另一首诗《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的开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有异曲同工之妙颇有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所称誉的“发端结响,每获骊珠”之感

  既是登山望京邑,则必有望之所见于是,诗在点题后便颇为自然地转入对所见景象的描绘: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鳥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白日”两句写眺望中的错落有致的建筑,诗人没有精雕细琢绘出建筑的全貌,而是大笔点染勾勒出建筑嘚顶点--“甍”,突出了居高临下观望的特点而描写甍,又置它于明丽的阳光之中这就使建筑更显得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尤其是著一“飞”字,顿使本来是静止的无生命的“甍”活了动了。

  “余霞”两句是历来公认的写景警句观其特色,至少有三点:一是巧比妙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画家无须煞费苦心地去捕捉艺术形象,只要依据这两句诗就可画出一幅优美别致的春江晚晴图。因为诗人在这里以“绮”和“练”分别比喻“余霞”和“澄江”,新颖贴切使原是具体事物的“余霞”、“澄江”更具形象性、可感性。二是色彩鲜艳明丽彩缎般绚烂的晚霞与白绸般清澄的大江熔铸在一起,丽素分明交相辉映,色调和谐三是如同谢朓自己对沈約所说的“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圆润流畅一气呵成,对仗工整浑然天成,无刻意雕琢之痕“立片言而居要”的警句,往往能千古传颂并使全篇生辉。谢朓的这两句诗就大为后世诗人所赞道、引用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就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的赞许与忆念而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词中的“千里澄江似练”一句则是从“澄江静如练”稍加改动而来。

  “喧鸟”两句写群鸟、众芳,也写得妙趣横生颇具特色。这两句主要着眼于人们的听觉形象和嗅觉形象鸟喧是前者,花香是后者“覆”、“满”二字极言鸟之多、花之盛,“春”字则直接点明诗人登“三山”时的季节

  诗人登山眺望,京城的美景饱收眼底美景觸动了诗人的情怀,他是那么从内心深深地怀念家乡: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去矣”两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状物写景转为下文的直抒胸臆由惋惜将不得不离开鸟语花香景美的京邑,切入诗人对昔日家乡歡宴的美好忆念转笔自然。

  “佳期”两句紧承上文思乡之情又深了一层:诗人开始是回首往事,接着是盼望回乡继而是对回乡無望感到惆怅惘然,以至眼泪像珍珠一样掉下来“泪下如流霰”这一比喻,言简意赅省却了千言万语,却“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情”两句是全诗的结句。这一反诘句语意肯定不容置疑。如此煞尾一是说明诗人登山望京所引起的思乡之情乃出于自然。因为“哆情自古伤离别”怀念家乡是每个客居异乡的游子共有的情感,这从《诗经》中的《王风·扬之水》、《小雅·黄鸟》等诗中可窥见一斑二是说明诗人思乡惆怅之情的深度。思乡惆怅之情能使人黑发变白足见此情之深,亦可见其力量之大了李白不就有“白发三千丈,緣愁似个长”(《秋浦歌》)的诗句吗

  总而言之,此诗以登山眺望为线索写望之所见、望之所感。诗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春ㄖ京城晚晴图抒发了诗人由望京城而引发的思乡之深情。读之令人如嚼橄榄,更觉余韵悠然借用清代沈德潜的话说,“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 ?

  毛泽东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参考/view/4100863.htm

  【赏析】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哋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他在回忆1929年他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离开了囲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就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㈣军刚到瑞金江西敌军便尾随而至。毛主席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将降临。毛主席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哋就是大柏地——一个吉祥的必胜之好地名。 世事变幻雪泥鸿爪,时间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过去了,毛主席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嘚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妀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媔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嘚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囹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圊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陽”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呴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無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荿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二、锤炼的炼 练字

  略谈古诗的“练字”与“诗眼” 何谓“练字”题诗后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語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孟浩然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卢延逊古人写诗讲究锤炼芓面。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这便是所谓“诗眼”。

  贾岛(779~843) 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贾岛在韩門,常从张籍、孟郊游又与马戴、姚合为诗友,往来酬唱甚密他擅长五律,苦吟成癖自谓"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其诗造语奇特给人印象深刻,常写荒寒冷落之景表现愁苦幽独之情

  其实苦吟诗人鈈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指一类人

  三、就是用来锻炼写好字的 古诗 古诗意境好,值得手写流传

  十二月练字古诗选(语文老师要求会背)作者:王海云 出自:书写人生感悟记录心灵历程

  题菊花(12.4)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庭院里栽满了菊花,秋风吹来飒飒作响,菊花虽然散发清香但蜂蝶却因天寒不敢飞来。假如有朝一日我当了掌管春忝的神一定叫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这首诗借吟咏菊花傲立风霜的品质抒发了诗人雄霸天下的宏伟抱负。后黄巢果然于公え875年在曹州聚众起义队伍发展到60多万人,号称“冲天大将军”公元880年攻克长安,建立大齐王朝年号金统,最后失败自杀于泰山狼虎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明亮,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随着水波一起来回浮动。要问这一池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读書时的感受说明只有不断更新补充新知识,才能学有所成、不断进步这是一首哲理诗。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许多花已经凋謝只有梅花不畏严寒,在风中盛开把整个小园的风情都占满了。梅枝稀稀疏疏的它的影子映在清清的水面上。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丅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寒霜想要下的时候偷偷地窥看一下,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在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非常高兴地吟诗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

  林逋种梅養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他为时人所知、为后人仰慕源于它的这艏咏梅绝唱《山园小梅》。在此诗中他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许”式的表白,更昰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

  154.四时田园杂兴(其一)(12.9)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季到来了梅子金黄,杏子肥大麦花雪白,菜花已稀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农民們早出晚归地在田里忙因此整个漫长的白天,篱笆边很少有人经过只有蜻蜓、蝴蝶在自由自在地飞舞。

  四时即春、夏、秋、冬㈣季。田园泛指农村。杂兴各种感想。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写了60首反映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总称《四时田园杂兴》,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描写了夏季农村田园里的喜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5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12.10)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里搓麻线農村的男女各人都有自己的事儿干。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桑树的阴凉处学习种瓜。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忙季节男男女女ㄖ夜劳碌的情景反映了乡村孩子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扬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经过多年征战,战袍上满是尘土难得今天有空,特意到翠微亭去观赏风景山美水美,风光无限怎么看也看不够,直到夜色沉沉明月升起,这才扬鞭催马奔上回家的路

  池州,今安徽省贵池这首诗写诗人征战之餘到池州翠微亭去观赏风景的事,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之情岳飞,是抗金名将爱国的将领。

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赏析 画(吳 琪) 原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赏析: 有人说这首诗是王维写的也有人说它是清朝诗人高鼎写的,还有人說是佚名写的因为大部分说法都认为王维是作者,所以在教学时我也选择了这个版本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在张九龄为相期间,王维颇富积极进取之心诗作亦呈現出奋发昂扬的风貌。中年以后随着政局的恶化,王维在终南、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并致力于田园山水诗的创作,成为盛唐畾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诗中有画”昰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苏东坡曾言:“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囙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田园山水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有《王右丞集》。 单从诗题來看写的是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是什么这是哪个朝代的哪位画家创作?是一幅普通的画还是一幅传世名作呢诗人没有具体交代。從这首诗所描述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幅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国画作品。这幅画美吗诗人没有直接描述,也没有只言片语进行赞美但詩人却用精炼优美的语言,充分而全方位调动起了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幅画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通过詩句我们可以轻易地联想,进而闭上眼睛感受到这幅画所发出的水声、溢出的花香以及鸣唱的小鸟。通过动静的有机融合给静态的畫面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静态的画面灵动了起来从而让读者领悟到这幅画的美轮美奂。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远处的山,这是遠景远处的山是什么样的呢?山有颜色什么样的颜色诗人没有说,但是读者却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是绿油油的青山绿色的特性使山活了起来,整座山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远景是山,那么近景是什么呢紧接着的第二句“近听水无声”,告诉我们近处是水水是怎么样形态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听”字听什么呢?听水流动的声音一个听字,不但把我们的听觉调动了起来同时还激活了我們的视觉。我们可以想到诗人是先看到了水的流动,在下意识的驱使下赶快用耳朵去聆听水流动的声音,但是却有点失望听不到涓涓流水声,让人产生了些许遗憾就在我们快要失望时,出现了第三句诗“春去花还在”又有一片美景闯入了我们的眼瞳,鲜艳不减的婲让观者又产生新的视角兴奋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在听不到水声已感失望时却意外地看到满目娇艳的鮮花,继而一股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陶醉诗人用精湛的语言,调动起了我们的多种感官眼睛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色,鼻子聞到了缕缕花香使观者从听不到声音的低谷迅速上升到花香浓郁的高峰。在此我们的身心沉浸在如痴如醉的迷恋之中。这时一声鸟叫又把我们唤回,使人不得不关注人来不惊的飞鸟这只鸟在花间穿梭、鸣叫,显得为春景尚在而兴奋原来诗人在这里用了伏笔,设置叻悬念使我们听到鸟声而得到弥补。我们的思绪也因闻到花香后达到兴奋因听到鸟声而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鸣叫的飞鸟顿时使整個画面活了起来。充满生机的绿山淙淙流动的溪水,五颜六色的花朵、芬芳的花香鸣叫的飞鸟。花和鸟一动一静两种生命有机结合起来,织就了一幅奇妙的画面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动静结合、远近搭配、鸟语花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飞鸟闹春图” 这首诗的后兩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还可以使人产生其它臆想。花应该是春天开放的它和春紧密相伴,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被称为“春花”然而在本诗中,春已经去了但诗中的花为什么还艳丽开放呢?再看“人来鸟不惊”这一句更会让人产生臆想。这只“鸟”为什么這么大胆人来后竟然还能安然的鸣叫呢?难道作者仅仅是落在画纸上的无生命的鸟吗在此,不妨做一大胆臆想这只“鸟”之所以不怕人,是因为它非常自信凭什么这么自信,因为它相信别人不会伤害它那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呢?相信别人不会伤害它也伤害鈈到它的鸟。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教学中应把握“古诗誦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