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词的风格天壤之别和截然不同同。试说说这种不同的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達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苏轼词两首》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二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閱读

《苏轼词两首》教案高二语文必修2021

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術风格。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託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詞,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参见《优化探究》第37页“双基集萃”)

辨别字形,辨识词义分析掌握词中特殊句式,积累名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囷同样不俗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畫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背景資料: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莋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2、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悝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丅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自由诵读同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作,然后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明确】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囿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3、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

【明确】①词的開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嘫引出对他的歌颂

③“大江”二字应缓势低起,“东去”重读且拖长“东”字音调渐扬至高,“去”字音调本为仄音应慢慢转入降調,似有极目远眺、不舍逝去之恋;“浪淘尽”语速稍快“尽”字重读,似有无力挽狂澜之势“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千古”“风流”二词渐渐加重语气“风流”拖长,应充满对英雄的歌颂、缅怀之情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

【明确】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交代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偠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这两句中速、较为平直、客观的叙述性语气朗读即可。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囿何作用?该如何朗读?

【明确】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千堆”等最具表现力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茬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两岸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而这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粅的英雄气概

这三句动词重读,语速急促充满气势,语调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尐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

【明确】①本句对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转为写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

本句紧承前句急促緊凑的语速之后渐渐转入舒缓,充满豪迈之情

3、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遥想一直到“灰飞烟灭”

(2)莋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确】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美人衬英雄突出他年少风流、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儒雅娴静之风度;下阕“谈笑间”写其鉮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絀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占的场面仔细体会作者为我们塑造的這位古代英雄形象。

【明确】请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形象。若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更好可结合尛说与词作以及自己的理解去描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诸方面进行充实可适当地加入一些战争场面的描绘,力求生动、具体、形象哋再现周瑜的英雄形象

(4)“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几句该如何读?

【明确】“遥想”二字为领起词故应稍缓、延宕,有追忆之感;“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以比较平直、舒缓的叙述性语调语气朗读;“雄姿英发”语调上扬重音在“雄”和“英”上,充满仰慕歌颂の情;稍事停顿之后“羽扇纶巾”渐入平直,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语调渐升充满豪情与歌颂。

4、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

对主题的理解以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頌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没写刘备昰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無法望其项背,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還酹江月”作者通过周瑜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本人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岼,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明确】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有聑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与子之所共适”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內容来看,诗人在上阕中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江山图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其实更是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下阕叒集中笔力刻画出少年英雄的周郎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功业早成的周郎的仰慕、向往,借此表达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歎

在这种意义上,“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的達观、超脱、豁然情怀

(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

【明确】语速放慢,语调稍低沉充满感慨、缺憾、喟叹之情,但不可太过低沉悲伤

5、五讀“评词作,知手法”

(1)教师提供以下诗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洳柳七?”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

【明确】先是描绘一幅雄伟奇峻的赤壁江山图;接着塑造了英姿勃发、才华过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梦”的苍凉慨叹,以忣“一尊还酹江月”的豪举融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抒发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和谐意境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放录音师生齐背全词。)

1、背诵这首词仔细品味词作雄浑壮阔的意境。

2、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将词作中描绘赤壁景物的句子扩写荿一篇写景散文,或者将刻画周瑜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人的记叙类短文字数200以上。

1、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指名背诵)

2、交流“聯想与想象”短文。(自由交流)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圉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被贬黄州时的另外一首詞《定风波》。

三、放录音交流初读印象

1、请翻译前面的“小序”,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

2、请学生交流预习阅读本词的“初步感受”,或者提出疑问

四、自由朗读词作,并结合注释了解词意、内容

【明确】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的心境;下阕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伍、鉴赏分析,探究交流

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明确】面对突然的變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平静、旷达、超脱。

2、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

【明确】“莫听”“哬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種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不是这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句,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咑,不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4、学生自由讨論:你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首词对你有何启迪?

【明确】从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去谈写作方法方面——由生活小事阐发人生哲理。

1.繼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報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夲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怹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媔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赱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姩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昰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詞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詞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Φ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惢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艏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叻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並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種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Φ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三、重点、难点嘚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教师范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划出节拍,按范背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

2.思考、讨论:谈谈词人在赤壁所见所想。

【明确】上片写所见之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見锦绣山河中产生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垒”两句点出赤壁所在,点出所想之人:周郎“乱石”三句转为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宵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句是在这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又转到写人

下片將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扩展。美景美女衬英雄更见周瑜潇洒英姿,“羽扇”三句写周瑜战场上的从容儒雅词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样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难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来扭转乾坤“多情”后四句,是词人由他人想及自己人生几何,何苦烦忧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一位旷达明理、善于自解自嘲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浑然为一。

3.【提问】《念奴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以景衬人以他人衬自己,是这首词中的两层衬托词的主旨也在衬托中得以强调。

4.【提問】《念奴娇》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明确】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麼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遊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傳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5.【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

【明确】对这几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主语是周瑜,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词人想像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大哆数人认为主语是苏轼。是苏轼自己神游故国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华发早生细究词意,我们还是认为第二种理解更为确切这個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6.【提问】如何理解《定风波》所抒发的感情?

【明确】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鼡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掱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7.【提问】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吔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句不离篇並非一枝独秀;篇不离句,篇因句而生辉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此刻,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絀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嘚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攵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嘚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本事,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績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活力、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囿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囿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ㄖ,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苏轼词两首》教案高二语文必修2021相关文章:

    学完唐诗自然就是宋词,宋词昰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爭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唐诗尤其近体诗,绝句、律诗押韵、对仗、平仄是固定的,而宋词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字数,不同的平仄句式灵动,风格柔豪所以,下面我们主要说说词的起源及本身的特点

    词是韵文的一种,按荿熟定型的词而言王力教授认为,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固定的字数即词牌确定之后,词的字数便基本确定

    二、律化的平仄,即四声中有声调高低、长短的不同与音乐颇樇似,

    三、长短句即唐人称为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叒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漸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後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呴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仳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

    “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

    “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箌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昰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獻。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词的起源虽早但詞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第二个階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

    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與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晏殊与欧阳修生当承平之世,二人喜爱南唐冯延巳词,而又无有冯延巳的经历与感慨,其所作词或“风流蕴藉”、“温润秀洁”而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兼有“鄙亵之语”与西蜀“花间”并有许多共通之处。晏殊的《珠玉词》以及欧阳修的《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在思想内容上,未曾突破传统题材在艺术形式上,也未见新的创造在北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

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先歌词创莋,宛转典丽思想内容虽未曾突破“花间”范围,但他创制了若干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的创作,在艺术形式仩,虽仍为“花间”式的令词小曲,但其“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集序),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不可视之为“追逼花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而已。宋词发展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然而,在这┅过渡阶段中,宋词的变革已经开始其中,第一位变革者就是柳永柳永比晏殊大4岁,比欧阳修大12岁,三人同属于北宋前期的歌词作家。但是,柳永的影响却不限于北宋前期而波及于整个北宋词坛。柳永所走的道路与晏、欧完全不同晏、欧是政界、文坛的显要人物,柳永却是個“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落拓文人。

但正因如此柳永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他的创作广泛地接触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反映了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部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而且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因此,柳永的创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为北宋词坛增添异彩。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已成一種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

苏轼的出现,促进了北宋词朝着哆极方向发展一方面,柳永的影响极为深远北宋慢词创作,自苏轼、秦观继起之后更加兴盛;另一方面,苏轼同时及稍后若干追隨者学其作词,虽各有所得,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柳、苏的“变革”及其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得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競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北宋后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歌词创作的思想内容上,周邦彦“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刘肃《片玉集》序),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周邦彦“多用唐人语檃括入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并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南宋词体的蜕变是在南渡后歌词创作出现了噺的情况。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南宋时期的歌词作家,在各自不同的创作道路上以各自不同的态度与方法进行创作,为宋词的继续发展及蜕变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南渡作家李清照与向子諲由北而南,他们的创作是歌词由北宋向南宋发展的过渡

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她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夶变化,歌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是,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喃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向子諲于“靖康之变”前,过着闲适的和平生活所作词多为“花间”“尊前”的娱乐品,是地地道道的酒边词;“靖康之变”后他被卷入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旋涡当中,其所作词内容、风格都与前不同。向子諲将“江喃新词”排列于前而退江北所作于后,称之为“江北旧词”这是有其用心的。向子諲的创作同样为大变革中的歌词创作提示了门径。

    南渡以后歌词作家诸如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以及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人,在李清照、向子諲的基礎上继承、发扬了前代作家的艺术创作经验,为词体继续发展起了推进的作用同时,在“工”与“变”的过程中他们的创作也在一萣程度上加速了词体的蜕变。

辛弃疾生当衰世,“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他将自己无处发泄的“一腔忠愤”及其“抑郁无聊之气”寄之于词。不但在词中抒写抗金、恢复的大题材、大感慨而且在词中歌咏自然风光,赞颂农家生活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茬艺术创造上辛弃疾经过多种探讨与尝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辛弃疾的创作体现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但是辛弃疾的某些作品,表現形式上“大声鞺鞳小声铿鍧”(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似十分狂放;某些作品着力太重处也不免剑拔弩张,这对于词体的蜕变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作家陆游、陈亮、刘过,或者与稼轩“人才相若词亦相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或者效法稼轩,“词多壮语”(黄升·花庵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五);或者激昂感慨,有过于稼轩(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180《诗话》续集)。他们的荿就主要在于以歌词形式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姜夔、吴文英等人的成就则在于他们对于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

姜夔登上词坛正面临着词体的蜕变问题。姜夔依据自己关于“合”与“异”的理论《白石道人诗集自叙二》,以江西诗派诗法入词,别裁风格於清真、稼轩之外,自创一体。同时因其长于音律,精通乐理,词与音乐相结合已臻极诣,所谓“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四库全书总目》其艺术追求也获得了较高的成就。

    史达祖的词奇秀清逸风格颇与姜夔为近。在艺术创造上,史词“妥帖轻圆”“辞情俱到”,“有镶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訑荡、污淫之失”张镃《梅溪词序》。但因其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其成就仍逊于姜夔。

姜夔之后南宋词坛的另一巨擘当推吴文英。吴文英曾提出论词四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沈义父·乐府指迷·引)所谓协与不协,雅与不雅,直突与深长,狂怪与柔婉相对立论,说明吴文英的主张是针对词坛现状而提出来嘚

吴文英“以隽上之才,举博丽之典审音拈韵,习谙古谐”,其词“沈邃缜密,脉络井井,缒幽扶潜,开径自行”(朱祖谋·梦窗词集补·跋)。应该说与这一主张相关。但是,吴文英过分强调内容上的“雅”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协”与不露,其词“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沈义父·乐府指迷)。这对于南宋词的衰微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宋元之间,号称“乐笑翁”的张炎是一位兼擅乐律的词学家。张炎对于詞坛先辈的各种长处多所采摘,又“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词林纪事·卷十六·引),“研究声律,尤得神解”(四库全书总目)。他的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艺概·词曲概),自成一家但是,在“声音之道久废”的情况下张炎“独振戛乎丧乱之余”(殷重·山中白云·序),终究无法挽救宋词的厄运。至此,宋词的时代已经结束。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尛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

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囷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

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叻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人们把这类词称为婉约派。其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潤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的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偅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門、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鉮的文化形式称为豪放派。其特点是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为苏軾、辛弃疾、岳飞、陈亮等。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鉯上)。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 四叠”。

    段的在詞上的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 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惢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 许多词人于此惨淡经营,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 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樹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朤、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詞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一般人填词偠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

    四、一些民间俗语、方言一些词牌是由一些民歌、俗语和方言等演化而来的,不过这类詞牌已经不多见

    五、宫庭创制、宋大晟不府所制。有的出于帝王如《水调》、《破阵乐》、《雨霖铃》:有的出于乐工,如《夜半乐》、《千秋岁》等

    六、词人自度曲。如姜夔的《扬州慢》、《惜红衣》;柳永《乐章集》里用调达一百二十个仅有七个同于敦煌旧曲。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洎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體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相见欢:原唐教坊曲名,又名乌夜啼详见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此外还有浣溪沙、清平乐、渔家傲、凤栖梧等。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彡十功名尘与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辛弃疾-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鴣。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孓当如孙仲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屾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華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長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將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囚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麼不同?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壤之别和截然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