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横桥堡中村南中村有什么新闻

西周时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為郇侯辖今新绛地,为侯国春秋时期,郇国为晋所灭地属晋。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

秦仍属河东郡。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侯,为侯国东汉改为长修镇。

三国时属魏置临汾县,隶平阳郡西晋时,临汾县属平阳郡

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于柏壁镇置东雍州分临汾县为太平县和南太平县。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正平郡北周明帝武成②年(560年)改东雍州为绛州,徒闻喜县龙头城(今礼元镇龙兴堡)武帝时复移于柏壁。建德六年(577年)再徒稷山县玉壁

隋开皇三年(583姩)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废正平郡改为绛郡,领正平(今新绛)、龙门、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垣曲等8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等5县。武德三年(620年)罢总管府称雄郡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贞观中绛州属河东道,领治仍旧五玳袭唐制。

宋为雄州置绛郡防御,辖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绛、垣曲等7县

金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年)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兴定三年(1219年)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平水等8县。

元初为中州置絳州行元帅府,辖河、解二州各县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

明为绛州,屬山西布政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

清初属领仍旧。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绛等5县。

民国元年5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邻近的绛县相区别,始改称新绛县属河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道直隶省府。1937年(囻国26年)新绛县属山西省第九专员公署1939年(民国28年)民国县政府移驻乡宁县下川村,1945年(民国34年)迁回日伪县政府仍驻旧城。1945年(民國34年)5月新绛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开(属晋冀豫边区太岳三专署),驻文侯村同年8月,改称新绛县民主政府仍驻文侯村,兼辖闻喜北原28村

1947年(民国36年)4月,新绛县城解放成立新绛县人民政府。以汾河为界南为绛南县,属太岳三专力量驻文侯村,仍辖闻喜北塬一帶;北为新绛县属晋绥吕梁十专署。1948年8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同属晋绥器梁十专署专署与县治均驻今县城。

1949年2月成立晋南行政公署,驻新绛下设3个分区。新绛分区辖新绛、稷山、河津、曲沃、乡宁、吉县、汾城等7县1949年6月属晋南专署。1949年底属运城专署

1958年11月,新絳并入侯马市属晋南专署。1961年11月从侯马市析出,恢复新绛县建置仍属晋南专署。

1971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新绛属运城地区

1979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行政专员公署新绛仍属之。

2000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市,新绛仍属之  

至2014年,新绛县辖8个镇、1个乡、1个区分别是: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横桥乡、商贸经济开发区。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地区北部,东临侯马市西接稷山县,南连闻喜县东北与襄汾县接壤,西北与乡宁县相邻县境轮廓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593平方公里南北最长41公里,东西最宽处25公里  

辖区南北高中间低,县境北部为吕梁山区南部为峨眉岭丘陵区,中部为汾河高低阶地构成的沖、湖积平原区总的地形是南北两侧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全县一般海拔为400~600米,最高处为县西北的姑射山峰海拔。

西周时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為郇侯辖今新绛地,为侯国春秋时期,郇国为晋所灭地属晋。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

秦仍属河东郡。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侯,为侯国东汉改为长修镇。

三国时属魏置临汾县,隶平阳郡西晋时,临汾县属平阳郡

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于柏壁镇置东雍州分临汾县为太平县和南太平县。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正平郡北周明帝武成②年(560年)改东雍州为绛州,徒闻喜县龙头城(今礼元镇龙兴堡)武帝时复移于柏壁。建德六年(577年)再徒稷山县玉壁

隋开皇三年(583姩)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废正平郡改为绛郡,领正平(今新绛)、龙门、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垣曲等8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等5县。武德三年(620年)罢总管府称雄郡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贞观中绛州属河东道,领治仍旧五玳袭唐制。

宋为雄州置绛郡防御,辖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绛、垣曲等7县

金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年)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兴定三年(1219年)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平水等8县。

元初为中州置絳州行元帅府,辖河、解二州各县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

明为绛州,屬山西布政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

清初属领仍旧。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绛等5县。

民国元年5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邻近的绛县相区别,始改称新绛县属河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道直隶省府。1937年(囻国26年)新绛县属山西省第九专员公署1939年(民国28年)民国县政府移驻乡宁县下川村,1945年(民国34年)迁回日伪县政府仍驻旧城。1945年(民國34年)5月新绛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开(属晋冀豫边区太岳三专署),驻文侯村同年8月,改称新绛县民主政府仍驻文侯村,兼辖闻喜北原28村

1947年(民国36年)4月,新绛县城解放成立新绛县人民政府。以汾河为界南为绛南县,属太岳三专力量驻文侯村,仍辖闻喜北塬一帶;北为新绛县属晋绥吕梁十专署。1948年8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同属晋绥器梁十专署专署与县治均驻今县城。

1949年2月成立晋南行政公署,驻新绛下设3个分区。新绛分区辖新绛、稷山、河津、曲沃、乡宁、吉县、汾城等7县1949年6月属晋南专署。1949年底属运城专署

1958年11月,新絳并入侯马市属晋南专署。1961年11月从侯马市析出,恢复新绛县建置仍属晋南专署。

1971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新绛属运城地区

1979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行政专员公署新绛仍属之。

2000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市,新绛仍属之  

至2014年,新绛县辖8个镇、1个乡、1个区分别是: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横桥乡、商贸经济开发区。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地区北部,东临侯马市西接稷山县,南连闻喜县东北与襄汾县接壤,西北与乡宁县相邻县境轮廓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593平方公里南北最长41公里,东西最宽处25公里  

辖区南北高中间低,县境北部为吕梁山区南部为峨眉岭丘陵区,中部为汾河高低阶地构成的沖、湖积平原区总的地形是南北两侧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全县一般海拔为400~600米,最高处为县西北的姑射山峰海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绛县横桥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