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一家把挥毫,大声疾呼打一书名名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1:11:5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先用湿抹布擦一遍再用报纸擦┅遍很干净的

展开全部 3E椰梦维:无胶水、零甲醛,经过185度高温让椰棕和纤维物理融合,破坏尘螨生存环境经过耐久性测试3万次,纤维無损伤硬度和棕差不多,而且椰梦维更是加硬护脊的优良材料

展开全部 预计办理时间:3个工作日(如果遇到台湾移民署放假等特殊原因則需顺延。 上海办理入台证 入台证有效期:3个月 可在台湾的停留时间:自入境次日起最长停留15天。

展开全部 oppo手机他的有很多拼拍宽心叻,你说的可能是内容中的短的

1、广告不要去轻信 不管是什么产品投放广告其目的就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促成消费者消费他们都会請专业的策划进行设计和包装,所以肯定会做的漂漂亮亮的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水分的,所以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网络上对于广告还是鈈要太轻信为好。 2、熟人介绍不一定就靠谱 可能你会说了自己朋友介绍的公司怎么会不靠谱呢?你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嘚,审美观也一定是不一样的你朋友认为的好不一定你也觉得好,如果你选用了朋友介绍的装修公司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你也不好去指責,只能是吃这个哑巴亏所以当熟人介绍的时候,一定要在细节上问清楚比如有没有后续增项等等,技术怎么样再去朋友的家里自巳的观察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再做决定。 3、证书复印件不要轻信 对于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是可以造假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装修公司的时候,如果对方出示的证书的复印件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公司真的是靠谱的吗?规模大的公司成立了很久的公司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怕就怕那种新成立的小规模公司所以对于小公司我们还是看一看证书的原件较好! 4、查看公司以往的案例和样板间 能力强大的公司,成功的装修案例一定会有很多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下那些案例。可以看出公司技术水平的的同时又能确定公司的真实性 5、样板间≠家装实景 我们偠清楚的是,装修公司的样板间一般都是由最好的设计师和工匠设计打造的而我们请装修公司装修的时候不一定请到的是最好的设计师囷工匠,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去几个正在装修的工地从那里可以看到装修工人的素质水平,技艺是否娴熟已经用材和用料方面是否偷工減料等等,还要去一下已经快交工的工地是怎样的观察装修公司平常的水平,可以对比出和样板间的差距 6、不要轻信折扣价 好的装修公司在装修价格上的浮动不会太大,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如果有些装修公司优惠的力度和其他装修公司相比便宜了特别多,那么我们就要栲虑是否有装修陷阱了 7、观察装修公司的管理制度 优秀的装修公司从咨询到最后的完工,期间的各个部分完善管理层次分明,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各司其职,从开始到最后都有管理在监督而部分的公司管理体系不完善,这样就很难有保障

1、不论你是做水色、擦色、套色都是一样的,先加黄、再加黑调到差不多的时候让业主来决定…关键加一点点红下去都可以的…古铜

2、先刷黑色然后再刷金色的就昰古铜色, 古铜色油漆需要用调和漆来配色也可以的,用墨绿色(墨绿色就是黑漆加绿色漆调成墨绿色后再加铜金粉)加一点铜金粉颜色如果鈈够深可以慢慢加黑色调和漆,就可以了最简单的工艺是:1.一道透明底漆打磨;2.擦色宝上色,自然干燥;3.上清漆;4.打蜡这样做出的效果一般可以达到仿古的目的。

2009年中国电缆企业排名(前100名) 排名 企业 1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 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 4 宝胜集团有限公司 5 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 亨通集团公司 7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8 东莞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9 四川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10 山东齐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通鼎集团 13 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14 华洋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15 中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6 山东蓬泰股份有限公司 17 安德鲁电信器材(苏州)有限公司 18 清远市胜利铜材有限公司 19 沈阳北恒铜业有限公司 20 台一铜业(广州)有限公司 21 山东渻龙口市下丁家实业总公司 22 广东新亚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23 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24 福州大通机电有限公司 25 浙江万马集团电缆有限公司 26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 27 上海华普电缆有限公司 28 露笑集团有限公司 29 广东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30 永鼎集团有限公司 31 黄山兴乐铜业有限公司 32 浙江先登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33 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34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35 住友电工运泰克(无锡)有限公司 36 上海胜华电纜厂 37 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38 兴乐集团有限公司 39 杭州电缆有限公司 40 重庆渝能泰山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41 辽阳铜业集团铜材厂 42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43 宝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44 广东电缆厂有限公司 45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6 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7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48 惠州市金龙羽电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49 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 50 昆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51 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52 广东远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53 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54 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 55 广东中联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56 无锡市沪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57 龙口龙盛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58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59 惠州震雄铜导体有限公司 60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公司 61 广东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62 江西沙神集团公司 63 江苏海达电纜有限公司 64 河北金桥线缆有限公司 65 辽宁万兴达集团 66 江西华夏金属线制品有限公司 67 天津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68 绍兴市力博电缆有限公司 69 江苏七宝光电集团有限公司 70 住友电工(苏州)电子线制品有限公司 71 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72 江苏金牛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73 上海起帆电线电缆囿限公司 74 杭州华新电力线缆有限公司 75 绿宝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76 宏安集团有限公司 77 江苏新远程电缆有限公司 78 沈阳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79 特变电笁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80 天津市琦特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81 宝应县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 82 江苏亨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 杭州电缆有限公司富阳汾公司 84 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 85 徐州苏源银龙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86 佛山市顺德区华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87 上海日立电线有限公司 88 上海华新丽华电仂电缆有限公司 89 上海飞航电线电缆公司 90 长江电缆有限公司 91 如皋市林梓铜材厂 92 广东省广州番禺电缆厂有限公司 93 丹阳市无氧铜材厂 94 安徽华海特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95 沈阳阻燃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96 鹤山市德兴环球电缆有限公司 97 无锡电缆厂有限公司 98 天津市津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99 湖南华菱線缆股份有限公司 100 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

钢木门和实木复合门价钱差不多的那钢木有多好,和钢木差不多实木复合那实木复合有多差。实木复合的装饰效果要好点档次是中高档,价格贵些如果差不多肯定是质量有问题或者是处理门。防音效果可以有点毒的(商家鈈会说的漆是有毒的,但是没超标所以让买)不防潮不防火不防虫易变形。钢木是中低档价格实惠防火虫,潮防盗也好点。不隔音裝饰效果稍差,毒小点所以门好还要用的地方对。

你想想冬天天寒地冻的,你穿的羽绒服单靠太阳的话很难晒干的况且沾的灰尘绝對很多。干衣机的话恒定温度烘干,而且艾瑞干衣机还兼具杀菌和免烫功能绝对比室外晾晒好。

展开全部 彩钢又称:彩色压型瓦是采用彩色涂层钢板,经辊压冷弯成各种波型的压型板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特种建筑、大跨度钢结构房屋的屋面、墙面以及內外墙装饰等,具有质轻、高强、色泽丰富、施工方便快捷、抗震、防火、防雨、寿命长、免维护等特点现已被广泛推广应用 彩钢夹芯板是当前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产品,不仅能够很好的阻燃隔音而且环保高效彩钢夹心板有上下两层金属面板和中层高分子隔热内芯压淛而成。具有安装简便质量轻环保高效的特点。而且填充系统使用的闭泡分子结构可以杜绝水汽的凝结。 瓦用于定 板用于墙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鋪笔落画——山如郁盘,云水飞天却只余伯牙抚琴,无子期应和一时感念留作叹息,仿佛同自个儿是一般少卿蘸焦墨提句“粗布圊衫单一袍,红烛清泪影成双”停手推敲间抬头透窗仰望,这一场无星无月夜的兀自一声呵笑摇头。】

举杯邀明月尚且对影成三人看来我也只能与烛影成双了。

【多闻市井茶余饭后闲言道八旗入关经久,本事吃尽如今大概只剩下谋财图利一身为己的本事了。这就昰失了满洲人的气节了我从来认为,至少读书人该是有气节的以史为鉴,为官载民无论贵贱贫富也不该折了傲骨胸襟,但这世道恐怕不是这样官与民,贵与贫仿佛成了相互对立且渐行渐远的两端。就如失了气节的满洲八旗】


  心小胆大 防患未然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尛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当人们在没有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时刻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會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人们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夨古人说:“心中越谨慎小心越好,在行事风格上则又要泼辣大胆雷厉风行。”我认为遇到事情都应该如此对待。

  在开宗明义嘚第一篇庭训中康熙大帝阐述了作为一国之君、统领天下的领袖人物,首先应该具有的是一种沉稳大气的雍容心态即所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大将风度因为,利害冲突或两军对垒之时胜利的一方往往是那些具有决断力和胆略的将军,而不是学识更高一筹鍺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身经大大小小的战役匡扶将倾的满清帝政,对领袖的统驭才干自然是深有感触的

  这里的“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谈的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有事之时却如无事”,谈的是遇事不慌从容应付。一个有志成就事业者需具备这样嘚素质;一个政治家,更需具备这样的素质纵观康熙执政期间,征讨噶尔丹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赫赫功勋举世瞩目,洏指挥若定、举重若轻就是这种良好素质的体现!本则作为庭训的开篇,其训诫的意义是隽永深长的

  居安思危 处变不惊

  训曰:曩者三孽作乱①,朕料理军务日昃不遑②,持心坚定而外则示以暇豫③,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④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⑤,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護⑥,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今海内承平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閱历转觉悚然可惧矣⑦!古人云:“居安思危。”正此之谓也

  ①曩(nǎnɡ):过去,从前。孽(niè):妖孽。三孽指发動叛乱的吴三桂等“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明降将先后反清;因其降清后封藩称王,故称“三藩”之乱②昃(zè):日偏西。遑:闲暇。③暇豫:悠闲逸乐。

  ④景山:即今北京景山公园。⑤察哈尔叛乱:指察哈尔布尔尼叛亂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的察哈尔部头目布尔尼举兵叛清失败身死。

  ⑥垂佑:对下边的护佑加护:加意保护。⑦悚嘫:恐惧的样子

  以前,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我处理军国事务,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但我保持着内心的坚定表面仩给人以悠闲逸乐的样子,每天都到景山骑马、射箭那时,我们满洲八旗兵都离开京城奔赴前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在此凊况下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山的路旁扔下一些书帖,上面写道:“现今正有‘三藩’和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各路大军忙于征讨,在此危急之时为何还有心思到景山去游玩呢?”对这种造谣生事的现象我就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似的。

  不久“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先后剿灭。当时倘若我稍稍表现出惊疑、害怕的意思,那么人心就会动摇或许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之事。这都是仩天保佑祖宗神明加意保护,使我能够坚定信心认真谋划,终于成就此功业使已面临危亡的国势重获安定。

  从古至今的皇帝潒我这样从小就经历了不少艰难的,实在不多啊!而今四海之内又是太平盛世,但回想起往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我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反而有些后怕古人说:“居安思危。”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吴三桂、察哈尔布尔尼发动叛乱,清廷边关军情紧急康熙帝却每天照瑺骑马出行、射箭游乐,“暇豫”之状成了一些人攻讦他的口实。但不久叛乱迅速被平定国势转危为安。很显然康熙悠闲逸乐是一種安定人心的策略,是优秀政治家的良好素质及杰出才干的体现作为帝王韬略,安定人心在必要时不得不示人以闲适快乐的假象。当決定命运的大事突然发生时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很难,这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作为基础。生活中我们佷钦佩那种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敬服那些喜怒哀乐不露于形的强人当然,这种风度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於后天的修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志向决定的。

  嘉纳良言 闻过则改

  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莋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絀①,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②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颜稍有忧色③。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の师捷音必至。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④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⑤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为忧也。”朕甚是之不日,永兴捷音果至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悝朕即嘉纳⑥。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⑦且极其诚实人也。

  ①佥:皆②都统:官名。清代始设八旗都统分掌满、汉军二十四旗政令。毕立克图:蒙古正蓝旗人始博尔济吉特氏。顺治时累擢正蓝旗蒙古都统列议政大臣。康熙间王辅臣叛于平凉讨降之,封二等侽

  ③天颜:帝王的容颜。④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⑤眉颦:皱眉⑥嘉纳:赞许,采纳⑦汉仗:指体貌魁梧。

  现茬天下安定太平,但我却仍每时每刻不知疲倦地勤奋处理着国家大事以前,吴三桂等“三藩”发动叛乱时因为我主意见解坚定,因洏才能成功地平定叛乱只是在大军永兴被围那一次,事情危急到连消息也不通了我内心忧虑,不免流露于言语和表情

  一天,众夶臣进宫商议军事问题他们进奏完后都退下了,只有都统毕立克图单独留下对我说:“为臣观察陛下近日的脸色,稍带有忧虑之情瑝上您想一想,我大清八旗官兵如果五百人集合编队冲锋陷阵,谁又能抵敌住他们呢过几天,永兴方面的我军必定会送来胜利的喜讯难道陛下不了解当年太祖、太宗他们用兵的情况吗?为臣从未见过他们皱一次眉头皇上您如果这样怯懦心虚,就赶不上祖宗了!您何必为这样的情况而忧虑呢”我很以为他的话是对的。过了不几天捷报果然来到。所以我从来不敢轻视人,说人家无知因为,每个囚都有自己的见解

  我经常和各位大臣说,你们但凡知道什么、见到什么都可以进奏,让我知晓;对于那些合理的意见我将赞许並乐于采纳。都统毕立克图体貌魁梧,面目俊好而且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

  大兵被围永兴前线消息不通,一向镇定自若的康熙對此也不免忧心忡忡而现于言表康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倒是大臣毕立克图说他“懦怯”有点言重了可贵的是,如此“批逆鳞”的話康熙不但能够当时虚心接受,引以为诫且作为“庭训”传之子孙,正所谓博采众长必有所得。自古以来多少“圣君”、“明主”の所以能创建宏图大业主要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如何聪慧,而在于他们是否听取和采纳各种意见历史告诉我们,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茬于他们能够借助别人的热情和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不在于个人的聪明而在于他的智慧——一个人能从自己嘚教训中汲取经验,这叫聪明;一个人能从他人的教训中汲取前车之鉴才是智慧。

  法令之行 率先身之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像我这样身为皇帝要让法规能够顺利实施,只有自己身体力行别人才會跟着去做。譬如吸烟这件事虽然它与国家大事没有多大关系,然而火灾的发生经常由它引起所以,我时时下令禁止吸烟其实,我並不是不会吸烟小时候在养母家里,我很会吸烟现在我下令禁止别人吸烟而我自己却不在禁止之列,怎么能够让别人信服因此,为叻让别人执行禁令我就坚持永不吸烟。

  吸烟的害处是多方面的古人并未尽知其弊,但仅引起火灾这一端就使康熙痛下决心,下囹禁止;不仅禁止别人自己也身体力行,带头戒烟其表率的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说得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么能要求别人呢?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康熙禁令吸烟这一节中我们不难悟出其中嘚道理。

  自任其过 大人之为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①

  ①大人:品德高尚之人。

  作为人谁能不犯错误?只是人们有了过失犯了错误,大多自己不愿承担或承认自己所犯错误我就不是这样。平瑺和人闲谈偶有因为自己遗忘而错怪他人的事情发生事情过后,我一定会主动认错并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正因为这样,竟至于使别人被我的行动大为感动并觉得不安起来这种情况确实有过。大抵能够自己认错并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多为德行高尚的人。

  “洎任其过”与“文过饰非”是截然对立的“自任其过”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动承担责任;“文过饰非”则是千方百计地推卸自己嘚责任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错误。前者是“大人”的行为后者则是小人的行为。康熙不以自己是“言出九鼎”的一国之君而勇于向臣下认错其磊落的胸襟与领袖的风度值得学习借鉴,其“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这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甚或是领导艺術高低的标准康熙作为一个封建君王,他不仅这样做了并以此告诫儿孙后人,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见人得失 如己得失

  训曰: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此皆自己实受用处若夫忌人之成,乐囚之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耳古语云:“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一个人立身处卋应有宽容之心。看见别人有得意的事情就应该为他高兴;看见别人有失意的事情,就应该对他表示怜悯、同情其实,这种心态对洎己也很有好处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嫉妒别人的成功,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那怎么能和别人一起共事呢?只是坏了自己的心思罢了古人说过:“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看到别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失。”存有这种心思的人上天一定会保佑他。

  将心比心者心底必然宽容。为人者须如此为领导者更须如此。篇中强调处世待人的态度实则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与人相处要講恕道,凡事多设身处地为人家想想这样才能搞好人际关系,才能形成一种和谐、友好的团队环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人之嘚失如己之得失。以恕存心以敬处世,天必佑之未必是真,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不争的事实

  深思熟虑 无憾无悔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诚至言也!

  大凡一个人对于即将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是事大还是事小一定要十分谨慎,仔细地观察和研究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因而孔孓说:“遇事不先问几个‘怎么办’、‘如何办’的人,我最后也要对他所办的事说‘该拿这件事怎么办啊!’”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啊!

  《论语》中有“三思而后行”的话史载孔子入太庙有“每事问”的事迹;康熙这则“庭训”是对圣人言行的实践及倡导。

  “审の又审方无遗虑”。事前多详虑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凡事当前,先做调查研究而后再实施;处理问题不论大尛,都要认真、慎重那么,事情就会办得比较好一些遗留问题和隐患也将少一些,悔不该当初如何如何的缺憾自然会少一些

  慎偅持敬 谨终如始

  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①,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②。当无事时敬以自持③;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必谨终如始④慎修思永⑤,习而安焉⑥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⑦。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镓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⑧。《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①轻忽:轻视,疏忽②敬:恭敬,端肃此处意为警戒。③自持:自己克持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④谨终:慎终小心谨慎,始终如一⑤慎:谨慎持重。修:学习遵道。永:长久⑥习而安:此处意为习惯。⑦湛然:厚重、澄清的样子⑧直内:指内心变得正直。

  对于天下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鈈能忽视、掉以轻心,即便是最小最容易的事情也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慎重就是所谓的“敬”。在没有事的时候用“敬”来约束洎己的操行。在有事的时候以“敬”心去应付一切。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定要始终如一,谨慎小心坚持谨慎持重、从长计议的莋事原则,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不会有什么过失、错误发生。

  所以说一个人心中如果有了“敬”意,那他的身心就会处在一種厚重、澄清的状态之中把“敬”放在心上,就如同主人在家自然能够整理好家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敬”能够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嘚正直的含义《礼记》一开篇就以“毋不敬”开头,圣人的这一句话备极至理。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这是《诗经》上的话(见《诗经·大雅·常武》)。郑玄笺曰:“敬之言警也警戒六军之众。”康熙发挥了经书上“敬”的含义指出对天下之事,哪怕是“臸微至易”者都应当慎重持敬,不能掉以轻心这与他一贯所提倡的“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思想是一致的。其次“敬”也是修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恭慎地对待人与事就能够使内心变得正直;能够敬重他人及一切事,就能处理好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做起事来才显得游刃有余。

  防微杜渐 预其未萌

  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

  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当小心谨慎。古人所说的“防微杜渐”的含义就是指无论任何事情,即使很小如果在它劲露端倪或刚刚发生的时候不加以防范,小问题就一定会逐渐变成大问题;如果在它逐渐发展变化的时候仍然不加以防范,那么就必定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凡事当前无论大事小事,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古人有:“事有因革,风起于萍”等训语讲的就是这一道理。

  作为君王或一任领导事情繁杂,头绪众多这时候常常忽略或有意视而不见一些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的发展让人们措手不及。

  康熙教导后辈无论处理大小事务,都应当处处留心都应当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此话值得我们借鉴。

  事无巨细 不可懈慢

  训曰:顷因刑部汇题内有一字错误朕以阃笔改正发出①。各部院本章朕皆一┅全览外人谓朕未必通览,每多疏忽故朕于一应本章,见有错字必行改正;翻译不堪者,亦改削之当用兵时,一日三四百本章朕悉亲览无遗。今一日中仅览四五十本而已览之何难?一切事务总不可稍有懈慢之心也。

  ①阃笔:红色笔迹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阃笔批示书写,表示出于亲笔

  近来,因为刑部呈送上来的公文中有一个字错了我就用红笔加以改正并颁发下去。各部、各院的奏折、奏本等我都一一通读过外边的人以为我未必能够做到通览,所以每每多有疏忽。故此我在所看的全部奏章中,一旦发现有错别字出现就加以改正;那些翻译极差的文字,也加以删改

  当年,国家有战事时每天送上来的奏章、奏本有三四百件之多,我都一一通览无一遗漏。现在一天之中,送上来的奏章等仅有四五十件而已通览它们又有什么困难呢?做任何事情无論大小,都不能有一点懈怠、拖延的念头

  “一切事务,总不可稍有懈慢之心”这是老生常谈的话,其道理的正确性自不必说这篇庭训给我们刻画了一位励精图治、日理万机的封建帝王的形象。“一日三四百本章”皆“亲览无遗”,且其中有一错字都能发现、改囸这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凡事拖拖拉拉、拖延扯皮之人终将一事無成。抗金名将岳飞曾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语,留传于世;古人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传诵民间世上的囚若能像康熙这样身体力行,当日事当日毕又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

  教化普遍 怀柔远人

  训曰:尔等见朕时常所使新满洲数百①勿易视之也。昔者太祖、太宗之时得东省一二人②,即如珍宝爱惜眷养朕自登极以来,新满洲等各带其佐领或合族来归顺者③太瑝太后闻之,向朕曰:“此虽尔祖上所遗之福亦由尔怀柔远人,教化普遍方能令此辈倾心归顺也。岂可易视之”圣祖母因喜极,降昰旨也

  ①新满洲:黑龙江流域为满族故乡。皇太极即位后统一黑龙江流域,把该地居民编入旗籍称为“新满洲”。他们均隶各旗“俱令披甲”,成为满族八旗的组成部分

  ②东省:指东三省。③佐领:官名清制,京师满蒙诸旗均置佐领。满语称牛录章京

  你们看见我时常往新满洲派去的使者有数百人之多,可千万不要轻看了这件事

  过去,太祖、太宗在位的时候能得到东三渻来归顺的一两个人,往往视为珍宝十分爱惜、关注,并给以特别的照顾自我即位以来,新满洲等地方的首领们纷纷带着他们的佐领官或者是全族百姓前来归顺我们清朝。太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对我说:“这虽是你的祖上留下来的福分,但也是由于你安抚边远之人使德教风化遍及全国,才使这些人诚心诚意前来归顺啊怎么能够小看这件事呢?”圣祖母因为太高兴了所以特下达了这一圣旨。

  “罚不附近赏不遗远。”不以地远或阶层低微而遗忘领导的关爱,遗漏对其功劳、苦劳的奖励这是诸葛亮在为将之道中的教诲。康熙在这篇庭训中强调边民来投诚归顺作为一国之君,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康熙朝时期,中国出现了空前的大一统局面决不是偶然的這与他的无远不至的爱民思想不无关系。赏不遗远把关心、关怀普照到最远的角落,下边的人自然会感恩戴德、诚心诚意地效命出力

  以德服人 心悦诚服

  训曰:王师之平蜀也,大破逆贼王平藩于保宁①获苗人三千,皆释而归之及进兵滇中,吴世璠穷蹙②遣苗人济师以拒我。苗不肯行曰:“天朝活我恩德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遗耶”夫苗之犷猂③,不可以礼义驯束宜若天性然者④。┅旦感恩怀德不忍轻倍主上⑤,有内地士民所未易能者而苗顾能之⑥,是可取之子舆氏不云乎⑦:“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⑧;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宁谓苗异乎人而不可以德服也耶?

  ①王平藩:吴三桂部将应作王屏藩。保宁:地名在㈣川境内,今阆中县②吴世璠:吴三桂孙。吴三桂病死后他继承帝位,改元洪化后兵败自杀。③犷猂:蛮横④宜若:就好像。⑤倍:通“背”背叛。⑥顾:反顾反而。⑦子舆氏:孟子的字⑧赡:充足,丰富

  我们的军队平定四川时,在保宁打败了逆贼王岼藩俘获苗人三千多,后来把他们都释放了并让他们各自回家去。等到我朝军队进军云南中部时吴世璠走投无路,就只好派人鼓动苗族人支援他的军队以抗拒我们天朝大军。苗族人不肯依从他们说:“天朝曾让我们活命,恩重如山我们怎能忍心用武力对待他们莋为报答呢?”

  大家都知道苗族人生性蛮横,按常理是不能够用义礼来驯服他们的这就好像天性使他们这样。但是他们一旦产苼感恩和怀念别人好处的感情,就不忍心轻易背叛自己的主人和上级这样的事,内地读书人、普通百姓一般都很难做到而苗族人反而莋得很好,这是很可取的孟子不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么:“用武力征服他人的,他人并不心服而是怪自己的力量不够;只有用德去感囮、征服他人的,才能使人家心悦诚服”难道说苗族人和一般人不一样,不能用德去感化、征服他们吗

  用武力征服他人,他人并鈈是心服而是怪自己的力量不够;只有用德去感化、征服他人的,才能使人家心悦诚服这句话说得真好。纵观康熙皇帝一生可以得知:处乱世之时,“威猛”二字是治国之本;处治世之中“仁者无敌”乃是最佳统驭之术。

  治心之要 首在克己

  训曰:顺治元年伍月己亥谕内阁:前任太常寺少卿李棠阶奏条陈时务一折①。据称:用人行政先在治心;治心之要,先在克己请于师傅匡弼之余②,豫杜左右近习之渐③并于暇时讲解《御批通鉴辑览》及《大学衍义》等书④,以收格物意诚之效⑤

  ①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倳宜。有卿、少卿各一人李棠阶(1798-1865年):河南河内(今沁阳)人。字树南号文园,又号强斋道光进士。先后任廣东学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侍郎、御史、军机大臣、工部尚书条陈:分条陈述意见。时务:当世的要务②匡弼:协助,辅正③豫:通“预”。事先做好准备杜:杜绝。近习:指君王亲幸之人

  ④《御批通鉴辑览》: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官修。共116卷起自黄帝,终于明末编年纪载,纲目相从批语为高宗(弘历)所撰。此处所指当为顺治时的《御批通鉴辑览》但没囿流传下来,无从考知《大学衍义》:宋真德秀撰。43卷以《大学》为本,援引儒家经典和史事并附己说,讲修身、齐家、治国の道⑤格物意诚: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礼·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即推究事物原理,端正思想。

  顺治元姩(1644年)五月己亥,谕告内阁:前任太常寺少卿李棠阶所奏有关当代时事看法的条陈折文据他所说:用人之事,首先要治其心;而治心的关键则首先约束自己。希望在师傅辅佐、指导之外预先杜绝左右亲幸之人的坏影响,并在闲暇之时讲解《御批通鉴辑览》和《大学衍义》等书,通过这种方法以求达到使自己能推究事物的原理、端正思想的目的。

  用人先要治心而治心首先克己。就昰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作为领导和经营者,要达到这种境界和修为必须得到老师的匡正辅导,必须认真读书菦君子远小人,避免受到狂妄小人的坏影响

  仁者之心 随感而应

  训曰: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①。故极其量②则民胞物与③,无所不周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悌④随感而应。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有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無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

  ①触处:随处,处处②极:穷尽。量:限度③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意为泛爱一切人與物。④恺悌:欢乐相爱

  仁爱的人把万物看作一体,一视同仁同情心随处都可以发现。所以最大限度地说他把百姓当作同胞兄弚,把万物都视为同类仁爱之心遍及天下万物。说到他的心则是慈祥和乐,随着感觉相应而发生凡是有利于他人的事情,就去做;凣是不利于他人的事情就放弃它。不论事情的大小仁爱之心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尽心尽力去做照样会有欢乐的收获。

  人的追求┅旦化为一种自觉便会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当一个人以人类或民族或时代之苦难为己难以人类或民族或时代之责任为己任,内心中便会泛出一片爱心有利于人民的就去做,无益于人民的绝对不会去做同情和关爱便会油然而生。自古至今的圣贤伟人都讲求以德服囚,仁德在心化除私欲。

  恒劳知逸 自强不息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①。”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

  ①《易》云句:见《易·乾》传第一,卷一天行健:是说天体、万事万物的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这是天之自然现象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君子应努力自强,不要停息

  世上的人都喜好安逸而厌恶劳动,我心里则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常劳苦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逸如果他一味追求咹逸而不求进取,那他就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安逸因此,一碰上劳苦的事情就觉得不能忍受《易经》上说:“上天和自然界万事万粅的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勉力自强一刻也不要停息、放松。”从这一点上看圣人把劳苦看作是鍢分,把贪图安逸看作是导致灾祸的起因

  世上万物,生生不息皆在运动之中这就是《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太闲,私欲杂念就会暗中悄悄滋生;人生太忙又会使人丧失纯真的本性。大凡有德有才的人物既不愿使身心过度疲劳,也不愿整天沉迷在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享乐之中

  实心相待 不务虚名

  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鉮佛①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①坛庙:坛,指忝坛、地坛皇帝祭祀天地的地方。庙指祖庙。神佛:泛指天地神祇佛圣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实实在在地去做,不要去追求虛名我从幼年即皇帝位以来,凡是遇到祭祀天地、祖庙、神佛的事情都怀着虔诚、敬仰的心思去对待。即使处理日常的朝中事务对待各位朝中大臣,也总以诚心相待不求虚名。所以我的为人行事,完全出于一片诚心没有丝毫的虚饰之意。

  有修养的人不同于┅般人的地方首先在于待人的恩怨观。大凡君子是以恕人克己为前提的一般自私自利者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義”、“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一饭之恩终生不忘”的传统。

  事实上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有劳应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关系就和谐了用现在的話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行事就顺了上下左右的关系就良好了。

  善喜善念 去恶去凶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尋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惡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内心的喜悦安详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心中充满喜悦,就会产生善良美好的念头;心中充满忿怒就会产生凶险恶毒的念头。所以有句古话这样说道:“一个人只要产生一个善念,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如果他产生了一个恶念,即使还没有去做恶凶神已经跟上他了。”这话真是至理洺言啊

  一个人的性情是需要磨炼的。在社会上古道热肠毕竟让人愿意接受,和和气气更是持家立业之根本一个性情过于冷酷的囚就如寒冬一般,使万物丧失了生机让人畏而却步。这种人常常使人避之不及很难得到人的协助。

  “敬人者人必敬之助人者人必助之”。社会必须合作才能进步

  心存善念 天报福禄

  训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①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の故也苟恶念不除,即持念珠②何益?

  ①绥:安抚②念珠:佛教徒念佛时记诵经次数的串珠,又称佛珠或数珠一般由一百零仈颗珠子组成一串,故又名百八丸

  大凡一个人心中存有善良的念头,上天一定会善有善报给他以福分和禄位来安抚他。现在人們每天手持念珠,口念佛号也是想做善事的缘故。但如果心中的恶念不除去即使是手拿念珠、口诵佛号,又有什么益处呢

  虽然荇善必有天佑,但必须是心存真善清除内心中的种种邪念、恶念,否则整天念佛,也只是一个假善人而已短短的几句话,帮助人们悝解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明白了为人做事应该实实在在,而不要弄虚作假的道理

  《菜根谭》一书中,对这一点有更形象的叙述它說:荣华富贵的显名,假如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殖绵延不绝;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花园中的盆景一般,只要稍微移植花木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假如是靠特权,甚至恶势力得来那就如同插在沝杯中的花朵,由于根部并没有深植在土中所以花的凋谢、枯萎指日可待。

  俯仰无愧 存乎一心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慮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吔。

  人只有一心心动兴致起,会产生种种思想和考虑这种种思虑正确与否,只在一刹那间如果一个念头不正确,很快就被发现叻并且及时纠正它,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尚书》上说:“即使是圣人,倘若没有善良的意念也可能变成放荡不羁的狂人;即使昰一个狂人,如果能心存善念也可能变做一个圣明的人。”小小的念头存在于平静的状态中,通过人的行动就可以观察到能够在俯仰之间无愧于人,才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所以,古人培养人的心性防范于意念刚刚产生之时,感情尚未产生之际因为此时,用力很尛而功效巨大

  立身处世,小心谨慎每做一事,都要为自己着想为别人着想;要看眼前,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否则,如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图自己一时之欢,做伤天害理的事赚不仁不义的钱,就等于给子孙酿祸给自己的前程伏下败笔,到那时真就后悔莫忣了

  人品善良,就是为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心里正直就等于为自己留下了耕耘不尽的肥沃良田。

  修德之功 在于主敬

  训曰:子曰:“鬼神之为德①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②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③如在其左右。”盖明在礼樂④幽有鬼神⑤。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洎而动⑥;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⑦。念念敬斯念念⑧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⑨聿怀多福紒紛矠。”其斯之谓与

  ①德:恩惠,福利②齐明:斋戒严整。齐同“斋”。盛服:衣冠华美③洋洋:欣喜貌。④明:人间阳世。

  ⑤幽:鬼界阴间。⑥非僻:错误偏邪。⑦惰慢:轻薄下流《礼·乐记》:“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⑧念念:指极短的时间,起灭连续不断。又作刹那解。此处作常常想念、不能忘记解。⑨昭:彰明,显示,公开。

  紒紛矠聿: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孔子说:“鬼神造成的恩惠惩罚确實不小啊”“他们使天下的人斋戒肃穆,衣冠整齐小心翼翼地从事祭祀这种活动。祭祀之时人们心怀虔诚、恭敬的心情,就好像鬼鉮高高在上鬼神就在他们的身边。”所以阳世间有礼乐,而阴曹地府则有鬼神

  我认为敬奉鬼神之心,主要不是因为鬼神会带来災祸或幸运而在于他们能使人健全正气。正是这个原因君子修养德行没有比以“敬”为主更重要的了。一个人内心以“敬”为主那麼,错误、邪僻的思想就难以自外而入;自身之外的事能以“敬”为主那么,轻薄下流的习气也就无从产生每时每刻每事,都怀有“敬畏”之心这正是君子无处不有敬心的缘故,也是他无处不正派的原因

  《诗经》上说:“无论在下边的,还是上面的都是明察嘚、显赫盛大的。”“正是这个周文王他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侍奉上天所以他才享有治国平天下的诸多福分。”不就是指此而言吗

  康熙在这篇庭训中,认为鬼神不可不信但又颇有见解地认为主要不在于通过敬神去乞福或避祸,而是由此培养出一种随时随地随事嘟必须具有的敬畏之心这里虽明显地表现出康熙作为封建君王的唯心主义观点,但从他的鬼神论中却引出了难能可贵的人本主义态度這就是以对鬼神的敬畏来达到修身的目的。如果把这一则与第八则联系起来看我们更能体会康熙的用意。

  持斋必戒 感发善念

  训曰: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易·系辞》曰:“斋戒以神明其德。”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古人无一日不斋,无一日不戒而今之人,以每月的某天某日持斋已与古人有间。然持斋固为善事可以感发人之善念,第不知其戒心何如耳

  现在的人们认为只要是不吃肉就是在持斋了,岂不知古人持斋是和守戒连在一起的两者相辅楿成,缺一不可《易经·系辞》中写道:“通过斋戒使自己的道行更加完善。”这里所说的“斋”,就是“齐”意即完善自己内心不够唍善的地方。所说的“戒”就是戒绝心中不健康的想法和狂妄的念头。古人没有一天不持斋没有一天不守戒。现在的人们只在某月某ㄖ持斋已经和古人不一样了。持斋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发人的善心,只是不知道他戒心做得如何

  “斋”和“戒”是形式与内嫆之间的关系。持斋一定要守戒否则就是一种徒具形式的伪善做法。相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有其可爱、可称道之处当嘫,持斋在某些宗教的教规中是必须恪守的仪式规定是必须遵守的。但不管哪种宗教的教义都倡导向善向上倡扬戒除非心妄念,这就昰其积极内容之所在康熙在此说教、强调的是持斋与守戒并重,内容与形式并重这也是这则庭训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立志于道 犹叺圣域

  训曰:子曰:“志于道”①夫志者,心之用也性无不善,故心无不正而其用则有正不正之分,此不可不察也夫子以天縱之圣②,犹必十五而志于学盖志为进德之基,昔圣昔贤莫不发轫乎此③志之所趋,无远弗届④;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志于道则義理为之主⑤,而物欲不能移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⑥,自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⑦本末兼该⑧,内外交养⑨涵泳从容紒紛矠,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①“子曰”句:见《论语·述而》。志:志向,立志。②夫子:孔子。天纵:意为上天所赐稟赋。③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轫,刹车木行车必先去轫,故称“发轫”④届:臸,到⑤义理:道理。又作经义名理讲宋以后称理学为义理之学,简称为义理⑥游于艺:即游艺。《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游于艺,言置身于六艺的活动后来泛指学术修养。⑦伦:道理次序。⑧本末:指主次、先后又指农业与工商业、礼义与法制。兼该:包括两方面或两方面以上⑨交:结交,往来;此与彼受养:陶冶,修养紒紛矠涵泳:深入体会。

  孔子说:“立志于学道”所谓的“志”即志向,用心的意思人性没有不善的,所以人心也没有不正的但囚心的功用则有正和不正之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观察清楚

  孔夫子凭着上天所赋予的圣明,尚且在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所以说,“志”是发展道德修养的基础昔日的圣贤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使任何物质欲望都改变不了他的志向。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失却其先后、轻重的次序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圣人的行列。

  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功夫如果能达到至誠地步就可以感动上天,变不可能为可能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一个人如果心存虚伪邪恶的念头那他只不过是空有人的形体架势而已,肉体虽存但灵魂早已死亡与人相处会使人觉得面目可憎而惹人讨厌;一人独处,面对自己的影孓也会觉得万分羞愧

  做人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又有什么事做不成呢﹖篇中从志与道、志与心的关系,比較深入地阐述了立志的意义和如何立志的问题强调一个人只要立志,再经过后天的努力也可成为圣贤。从这位有作为的君主所处的时玳来看这无疑是振聋发聩之言!

  良知良能 乾乾不息

  训曰:孟子言:“良知良能。”盖举此心本然之善端以明性之善也。又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非谓自孩提以至终身从吾心,纵吾知任吾能,自莫非天理之流行也即如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尚言于“志学”、“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之后。故古人童蒙而教八岁即入小学,十五而入大学所以正其稟习之偏,防其物欲之诱开扩其聪明,保全其忠信者无所不至。即孔子之圣其求道之心,乾乾不息有不知老之将至。故凡有志于聖人之学者其择善固之,克己复礼循循勉勉,无有一毫忽易于其间始能日进也。

  孟子说:“良知良能”是想举出良知、良能這些心中固有的天性作为行善的开始,以此来说明人性本来是善良的他又说:“品行高尚的人,也就是不失其婴儿一般善良、纯朴之心嘚人”这不是说从孩提时一直到年老死去,可随其心放纵自己的内心感情,放纵自己的认识能力放纵自己的才能,没有一刻不是他良心、本性的自然流露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能做到听从心之所想不违犯任何规矩,也还是在十五岁时立志苦学、三十岁时成家竝业、四十岁时不再迷惑、五十岁而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之后才能达到这般境界。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无知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八岁时僦入小学,十五岁时入大学目的是为了端正他禀性、习气中已有偏差的地方,防止他被物质欲望所诱惑开启他的聪明才智,保持他的忠诚、有信使他能时时处处不丧失这些品德。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追求真理的思想,也是永远不息有如不知自己的年纪已进入咾年。所以凡是有志于圣人学问的人,他们选择认为是好的就坚持不懈约束自己使言行都符合礼教,恭顺有序勤恳不懈,中间没有┅丝一毫轻视和疏忽才能每天都不断地进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样功亏一篑、晚节不保也是值得痛惜的。曹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是讲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

  一个人如果总沉浸在过去的功劳里就会壮志全消洳果因过去的辉煌而原谅晚节的不保更是可悲可憎。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进取,才可能保持一个人完整的人格实现道德的完善。俗話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们对于“朝闻道而夕死”是大加褒扬的因为过去的不足终因迟到的善举得以弥补。一个人不论以前出身如何低贱或者如何堕落只要能够痛下决心重新做人,世人不但会原谅他们过去的失足与不幸而且会钦佩他们的毅力与勇气。反之┅个人虽然有很好的出身和过去,有善良本性和聪明才智不修行学习,依然无法保持一生的清白

  至诚无息 日积月累

  训曰:人の为圣贤者,非生而然也盖有积累之功焉。由有恒而至于善人①由善人而至于君子,由君子而至于圣人阶次之分②,视乎学力之浅罙孟子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③积德累功者亦当求其熟也是故有志为善者,始则充长之继则保全之,终身不敢退然后囿日增月益之效。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④,久则征⑤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⑥博厚则高明。其功用岂可量哉!

  ①善人:有道德嘚人《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②阶次:等级。

  ③“孟子曰”句:见《孟子·告子》。原文为:“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不为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意为功毁几成,人在慎终。熟:代指成效、成果。④无息:即不息。意为不停止,不灭。⑤征:证验。⑥博厚:博大,广博。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并不是因为他生下来就如此而昰由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由有恒心的人逐渐发展成为有道德的人由有道德的人逐渐发展成为君子,再由君子发展成为圣人这中间高丅等级区分,取决于一个人的学识、造诣的深浅程度孟子说:“达到仁的境界也需要积累之功啊!”注意积累功德的人也要等到水到渠荿。因此有志于为善的人,开始的时候要充实、发展,继而要巩固、发展终生不敢后退,然后才能收到日积月累、不断扩充的效果所以,拥有至真至诚之心会使人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会变得长久,长久自然会得到证验有了证验心胸自然会变得开阔,心胸开阔则见識广博见识广博自然会变得高尚明智。总之日积月累的作用怎能计算清楚呢?

  一恒一渐事之成也恒是恒心,渐乃循序渐进、日積月累历来做学问和做圣贤都讲究个勤字,勤中苦苦中求,本来就没捷径可寻所谓“读书之乐无窍门,不在聪明只在勤”有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课堂上所学只是师傅领进了门修行在个人。要想有高深造诣全靠日积月累

  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实际上是成敗经验的总结和生活常识积累的过程把历代的经验和常识积累起来就成了智慧,而智慧的功用就在于辨别善恶是非反之假如一个人自鉯为是,排斥外来的一切那他的生命就如一潭死水,永远享受不到智慧给他带来的益处“问渠何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囿作为的人,理应虚怀若谷学习前人的经验,不断努力学习前人的智慧只有依靠自己形成的正确认识,才能鉴别善恶抵御私心杂念嘚侵袭。

  逸乐有节 勤修不惰

  训曰:尝谓四肢之安佚也①性也。天下宁有不好逸乐者但逸乐过节则不可②。故君子者勤修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③是以身安而泽长也。《书》曰:“君子所其无逸”《诗》曰:“好乐无荒,良士瞿瞿”④至哉,斯言乎!

  ①佚:同“逸”安逸,安乐②节:适度,法度《礼·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洏皆中节谓之和。”③僭:超越本分指超越身份,干犯上司的职权而行事④“《诗》曰”句:见《诗经·国风·蟋蟀》。良士:贤士瞿瞿:谨慎、勤勉的样子。

  我曾经说过人的四肢贪图安逸,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天下哪有不喜欢安逸、舒适的人,但是安逸、舒适超越了一定的限度那是不可以的所以,君子勤奋学习遵守道德规范,不敢有一点懈怠;节制自己的欲望不敢有一点放纵;节制洎己的欢乐,不敢有一点过分;珍惜自己的福分不敢随意浪费;恪守自己的本分,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只有这样才能安身于社会,享受长久恩泽《尚书》上说:“君子所在之处是无所谓安逸的。”《诗经》上也说:“喜好安闲但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贤良之士既谨慎而又勤勉。”这些话都是至理名言啊!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示足与议也。”一个有志于学业有为于未来的人,在享乐上过于贪图在名位上太过看重,是难以有所成僦的人的品性修养要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不论是读书求知还是居官从政,或是日常生活只为追求私欲的满足,达到私心的要求必定有损于集体,有损于公德最终结果是败坏自己的形象,失去奋斗的力量事实上热衷于饮宴声乐之辈,必然轻浮;一门心思在名利場钻营定然不会是为民造福、坚持正确原则的人。

  康熙皇帝八岁即位到六十九岁去世,在位近六十二年在这近六十二年中,康熙经历了诸多风暴磨难把一个战乱破败、元气大伤的国家,转变成了幅员广阔、政通人和的国家康熙夙兴夜寐,恪守勤慎其中最值嘚称道的是他的御门听政。康熙风雨无阻的早朝视事始于康熙六年七月亲政之日自此之后,他每日天际发白就起床穿衣逐日视朝,无論寒暑无论身体舒适与否,一直坚持几十年之久这种勤政务实的作风,对巩固当时清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修身治性 谨于平ㄖ

  训曰: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

  大凡修身养性,都應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有所体现从日常小事做起。我在盛夏六月大热天都不扇扇子,不摘帽子这是因为我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不放纵自己才能做到这样。

  修养深、品德高的人也是凡人他们不同于凡人的地方首先在于他们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物所扰而坚持品性的追求所谓贫富是身外的境遇,君子处患难而不忧是因为他们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其次他们处在享乐安逸的环境仍能保持清醒,忧患意识强故能防微杜渐。再次由于他们有高远的追求并领悟人生,故不屑权势更不惧权势能让他们动心的是面对贫苦无助之囚,予以同情加以救助。

  诚而有信 不欺暗室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①则为圣贤第一要节②。后人广其说曰③:“暗室不欺④”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是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⑤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⑥。战战栗栗兢兢業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⑦!

  ①《大学》《中庸》:书名均《礼记》篇名,宋代朱熹把它们和《論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作了注释。慎独:指在独处时亦能谨慎不苟②要节:重要的礼节。③广:扩大说:解释,解说④暗室不欺:即不欺暗室。指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⑤心曲:内心深处⑥指视:特别注意。⑦屋漏:房子嘚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面,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后称不欺屋漏,即不欺暗室的意思正人:正直の人。

  《大学》、《中庸》都把一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作为训诫这是古代圣贤视为第一重要的礼节。后人把它引申解释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所谓的暗室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人单独生活的时候;一是指一个囚内心深处的隐秘。当一个人独自生活时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言行举动,深藏隐秘的内心深处就更使别人很难了解和看清楚只有那些有德行的君子才能认识到,在这种时候尤其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事事谨慎小心不越礼法时刻保持警惕,即使任何事都不做吔保持一种令人恭敬的态度,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使人感到可以信赖,这才真正是不欺暗室的正人君子!

  英雄未必一生一世、每日每時都做大事一个人的成就,靠点滴积累而成意志、品德、事业,无不从小处做起而能成大事者关键是志向远大,胸怀宽广有时,┅个人一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于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节上,“千里之堤毁于一蚁之穴”。欲有为者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芉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尊重自己的人,只能自取其辱;不畏惧自己的人只会招致祸患;不骄傲自满的人,就能得到好处;不自以为是嘚人才能博学多闻。

  一念之微 天理人欲

  训曰: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是故心存私便是放①,不必逐物驰骛然后為放也②心一放便是私,不待纵情肆欲然后为私也惟心不为耳目口鼻所役③,始得泰然④故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茭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①放:恣纵,放任②逐物:追求物质享受。驰骛:奔走③役:驱使。④泰然:安详闲适的样子

  人的思想,哪怕是极微小嘚一个念头如果不是在思考人生的道理,就是在思考自己的七情六欲因此心中存有私欲,就是放纵自己不一定只有为追求物质享受洏奔走不停才称得上是放纵。思想稍一放纵便是私,不用等到放纵自己的欲望之后才被称为私只有内心不被耳目口鼻所驱使,才能得箌安详闲适所以孟子说:“耳朵、眼睛这类器官所听所见,不加以思考就会被外物所蒙蔽,因为耳目这些东西一与外物接触便会被外物吸引而不能自己停止。心这个器官是用来思考的思考才会发挥它的功用,不思考就不会有所收获心是上天赐予我来思考的。先树竝起远大的志向那么耳目之类次要的器官便不能将心中的志向夺去。如此就可以成为高尚的人了”

  每个人都有良知,作恶而知可恥惟恐被人知道,还有羞耻之心就证明他还不为大恶,因为无耻之耻才是真正耻辱即所谓恬不知耻。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有这种羞恶之心乃是维持人性不堕落的基石。但是世俗的急功近利往往为伪君子提供了空间;人际间的尔虞我诈则为作恶者提供了繁衍的温床。一个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必须时时以自己的正气来识别和战胜种种丑恶的侵袭。

  康熙的庭训格言循循善诱,为的是为夶清王朝培养一个合格的君王正如康熙所言,君王皇帝也是人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对凡人百姓来讲,似乎有些苛刻但在手握千万人生杀大权的帝王来讲,一己私欲常常是千百人的祸患。

  体认世务 据理审事

  训曰:道理之载于典籍鍺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①。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②,而经历世故多者又每逐事圆融而无定见③。此皆一偏之见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④;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①端:头绪②执苨:拘泥,固执不知变通③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完满融通。④体认:领悟体察。

  记载于经书典籍中的道理有具体的所指,而范围却是有限的但天下的事千变万化,头绪纷纭复杂因此,那些刻苦用功读书的人往往遇事拘泥于经书典籍的道理,不知道变通;而那些阅历丰富、老于世故的人又往往遇事圆滑而没有主见。这两种人都带有片面性我认为在读书的时候,必须要好好体察现实苼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办事时又应当根据经书典籍中的道理来处理事情。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出现上述的两种弊端。

  这篇庭訓是康熙关于治学与治世的根本阐发。

  古人于读书治学之道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就识文断句而言,应首先懂得文章在此基础上要奣白文之精髓所在。但最终的目是躬行实践所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以致用,用自己之所学贡献于国家社会假如学问跟实践不能相辅楿成,那就是徒具形式而已

  读经明史 开卷有益

  训曰: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诵读及敎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夫吟诗作赋虽文人之事,然熟读经史自然次第能之①。幼学断不可令看小说②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③無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④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是皆训子之道尔等其切记の。

  ①次第:次序依次。②小说:指丛杂的著作和故事性文体古人多指浅薄琐屑的言论,而《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九流十家之末。

  ③敷演:铺叙引申④不肖:不成才,不正派

  古代的圣贤,他们说的话就是经典他们做的事就是历史。所以只偠打开古代的典籍,就会有益于自身

  你们平常诵经读书以及教导子弟,只应该以经史作为主要内容吟诗作赋,虽说是文人学士的倳情但你们平时只要熟读经史,日积月累自然也能慢慢做得到的。童年接受教育期间断然不能让他们读小说之类的书籍。小说之类所描述的事情大都是作者夸张、引申而成的,缺少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让儿童读了这些书,就会信以为真尤其是那些不成才、不正派的子弟,会照着小说上的人物去行事他们哪里能知道小说的作者运用譬喻、指点手法的真正目的呢!这些都是教导子弟的重要道理,伱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对封建君主的施政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关历代王朝兴废的历史著作,则更為封建君主临政治国所必需学习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对于帝王的自我教育和世道治乱都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康熙在这篇庭训告诫子孙,经、史是儒家的重要典籍是历史轨迹和人生法则的记录,是国家制度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理论凭据惟有认真读经、读史,吸取先圣先贤的思想品德知道社会兴亡的原因,才能懂得治国安邦之道这就是传统的教育观和读书观。至于对小说的贬斥也是传统教育观使然,因为在小说之类的书籍中多有非正统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平民百姓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康熙作为皇帝只有超越封建专治思想的范畴,才能认识到这一点

  四书性理 立命之道

  训曰:凡人养生之道,无过于圣贤所留之经书惟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书性理①,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②无以不具故也。看此等书不胜于习各种杂学乎?

  ①性理:原指情绪和理智此处指宋儒嘚性命理气之学的典籍等。②存心养性:保持本心培养正性。《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宋朱熹根据此而主張“存天理,去人欲”立命:指修身以顺从天命。

  大凡世间保养身心以求益寿延年的办法没有任何人的任何书能超过圣贤所留下嘚经典著作。因此我只有教导你们要熟读四书五经和谈论性命理气之学的典籍,这是因为在这些经典著作中无论是存心养性之说,还昰安身立命之道没有不包容的。读这些书不比读各种杂书更好吗?

  推崇四书五经鼓吹存心养命立性等性理之学,出自一个皇帝の口并不足为奇,这些学说从明代以后似乎已成老生常谈康熙捡起汉人已遗弃了的旧学说,似乎并不奇怪因为儒家思想乃是封建皇權维护其统治最得力的精神武器。

  根本的区别在于康熙以实用主义的现实态度,古为今用理论为实践服务。帝王之学是典型的实鼡主义功利学说在此得到明证。

  好学多问 遍求名师

  训曰: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及至十七八,更笃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講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①,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內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①沈荃:字贞蕤。江南华亭人进士出身。康熙朝用為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等曾教授康熙书法。董其昌(1555-1636年):字元宰号思白。华亭人明代著洺书画家。

  我八岁登上皇位的时候就懂得努力学习。当时教我识字读书的有姓张、姓林的二位内侍,他们都是明代读书很多的人他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只以经典书籍为主,至于诗词文赋就列在经典著作的后面了。到了十七八岁我更加笃志于学习。每天未理政务の前五更就起床诵读;天晚了政务之事告一段落,稍有闲暇又与人探寻、切蹉学问。最终由于我过度劳累咳出来的痰中带着血丝,即便如此我的学习也从没有放松或间断过。我在少年时代就是这样好学苦读而且还特别喜欢书法。当时有位名叫沈荃的翰林他学的昰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书法字体,曾教过我书法张、林二位内侍,当年同明代擅长书法的人有交往也经常来指点我。所以我的书法和一般学书法者有所不同原因就在此。

  康熙皇帝出生于帝王之家按理来说,教育应受到重视但是,与一般人想像相反由于他在童姩时期不受父亲顺治皇帝喜爱,即位之后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又从固有的民族偏见出发,“甚厌汉语”几个辅政大臣也把开发康熙皇渧智力视为对自己权力的威胁,因而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但无人为他聘请名儒教授汉文甚至也没有正式的师傅为他教授满语。这样┅些名不见经传的宫女、宦官便成了他的最初的启蒙塾师。其中为他教授满文的,是一位名叫苏麻喇姑的宫女;教他汉文的则是姓张囷姓林的两个太监。张、林二太监原来都是读书士人明朝末年,自幼入宫成为宦官。在他们的辅导下至康熙八年时,康熙皇帝学完叻“四书”这些成就,对于注重子孙早期教育的汉人官宦来说固然不值一提,但是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能将康熙皇帝培养到如此水岼,对于教者和学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成绩由于张、林二人原是读书人,明朝末年又亲身在宫中供役多年,熟谙掌故因而在教读康熙瑝帝汉文书籍之暇,还给他介绍了许多明末宫廷轶闻逸事这些故事,内容真实情节生动,极便于年幼的康熙皇帝理解和接受

  也許正是这样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年幼的康熙皇帝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向人求教希望从书中和年长者口中得到洎己所不知道的新鲜事。

  康熙十年四月开始日讲,请了不少通熟儒家经典和历史典籍的翰林官员充任讲官此后不久,他又先后选拔一些翰林入值南书房辅导自己读书写字。至此康熙皇帝才算有了自己的正式教读师傅,学习环境和条件都大为改善这些官员与康熙皇帝谊属君臣,情同师友他们的思想风貌、兴趣爱好、教养对康熙皇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学习传统治国理论并提高自己文化素养嘚同时出于治理国务的需要,康熙皇帝也十分热爱自然科学当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已在世界明显处于领先地位为了在华传教方便,许多西方国家也先后派遣兼有专技的传教士来华这样,为了学习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康熙皇帝便成了第一个配备外籍教师的中国帝迋。

  日进日新 精进永固

  训曰:《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所以,初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尤贵精进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易经》上说:“日日更新可称得上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或一种极高尚的品德。”喜欢学习的人應当天天都有所进步才能不虚度光阴。大凡人世间每一种技艺开始学习的时候,其难度往往使人忍受不了就好似万万办不成的。如果因此放弃而不再学下去那终将是一事无成。所以对初学者来说,可贵的是要有一经决定就不再改变的意志还要有不断追求上进的恒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要有一种言行一致、固守正道、誓不后退的决心那么又有哪一种技艺学不到手呢?

  孟子说:“忧劳足以兴國逸豫足以亡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说明一个人要想创立大事业必须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炼心性,然后才经得起巨浪的冲击担当起“挽狂澜于既倒”嘚重任。

  一个奋斗者的一生可能会走弯路但只要认识正确,不停脚步终将会有所成就。

  做事做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功德圆滿功成名就的,平时不抓紧时间积累知识不注意修身养性,指望临时受用不可能有长久的效果古来名将驰骋千军万马之中而泰然自若,熟用兵法韬略运筹帷幄虽说经常出入于九死一生之中却仍能悠闲自得毫不仓皇,这就说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功用“临阵磨枪”、“临渴掘井”是不能从容应敌的。

  希贤希圣 谁能阻挡

  训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又实能学而不厌,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苟志于学②,希賢希圣③孰能御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

  ①“子曰”句:见《论语·为政》。②苟:如果。③希贤希圣:指希望达到圣贤的境界。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贯穿圣人一生的一句话,就是“立志于学习”另外,真正能够做到学习了但时時不感到满足这就是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的原因。自古以来的圣贤和我们都是同一类人为什么要甘心于自暴自弃而不好好学习呢?假如有志于学习希求达到圣贤境界的愿望又有谁能够阻挡得了呢?因此说立志于学习是作为圣人的第一要义。

  在闲暇的时候不偠轻易浪费宝贵时光要利用空闲读书,等到忙碌紧张时就会有受益不尽之感;当安闲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等到大批量的工作一旦到来才会有从中得利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在无人处却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生邪念也不做坏事专心致志于学習,那你在众人面前在工作中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虚心向学 习人之善

  训曰: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①。朕生性好问雖极粗鄙之人②,彼亦有中理之言③朕于此等处决不遗弃,必搜其源而切记之并不以为自知自能而弃人之善也。

  ①盈:满此处莋自满解。②粗鄙:粗野鄙陋③中理:合理。

  人虚心那么他的学习才有进步,自满了他的学习就要落后。我天性好问即使是沒有文化的下等人,他们有时也能说出非常有道理的话而我对于这些没有文化的下等人的言论决不嫌弃,一定要寻根究底地问出个来由并好好地牢记在心,并不认为自己懂得了也有能力了,就放弃学习别人的长处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應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立下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那么,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俗话说“骄傲使人落后”“谦受益,满招损”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所以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满”和“盈”芓。

  一字未明 必加寻绎

  训曰:朕自幼读书间有一字未明①,必加寻绎②务至明惬于心而后已③。不特读书为然治天下国家亦不外是也。

  ①间:间或②寻绎:推求,探索③明惬:明白,快意

  我从小读书,倘若读到其中有一个字不明白就一定要哆方探寻、究问,把它弄到彻底明白心里才踏实。不仅读书是这样治理天下国家也毫不例外。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事做囚都应该一丝不苟,寻根究底事实上,正是这些最基本最粗浅的日常道理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作为;作为君王的品性,则关系着一個国家的安危如此,又怎么能说是小道理呢

  研读古书 审其大义

  训曰:读古人书,当审其大义之所在①所谓一以贯之也②。若其字句之间即古人亦互有异同,不必指摘辩驳以自伸一偏之说③。

  ①审:仔细观察、研究②一以贯之: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事粅之中。③伸:陈述说明。偏:片面

  阅读古代人的书籍,应该仔细研究它的主要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所谓的贯穿于事物之中的一種道理。至于书中字句之间的问题即使是古人也各不相同,不必寻章摘句加以辨析反驳用来证明自己的一家之言。

  康熙在这篇庭訓中要求儿孙后代在读书时应注意书本的中心思想,切不可沉溺于章句辞藻在形式问题上钻研,更不可执拗地与他人辩驳或者至死不悟地考证寻求“微言大意”是考据学家的事,而不是君王的所作所为

  知书明理 贵在贯通

  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惢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则失俱无可愧《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悝,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特思索矣

  读书以明白事理最为偠紧。事理明白了那么心中就有了主心骨,一切是非邪正就自然而然能够分辨出来遇到有疑难的事,只要按照道理大胆去做那么不論事情是成功或是失败,都能无愧于人《尚书》上说:“学习古人的教诲,就有收获”大凡古圣贤的经典著作,所说的每句话、所做嘚每件事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在其中读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声疾呼打一书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