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堂秋宴图》画的什么年代

扫一扫 下载登录app

出版:《中国书畫作品集(上)历代绘画》P15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8月
款识:《麟堂秋宴图》。思露凤池边金炬光分朵朵莲。湖上开尊涵日月座中挥落云烟大江东去通三岛钟阜南来会列僊。廿载相逢处相别不禁飞兴塞鸿前。三十年来雨露边前身词赋拟青莲。文星共集平津阁卿月遙临白下烟。霖作金秋钦得相浮银汉喜登僊。莫言宦迹同萍水且醉瑶觞玉烛前。院松亭桂月华边宫烛光分太乙莲。玉笔醉浮金掌露碧箫吹落紫霄烟。麟堂宴别钟陵客鸳侣欢从阆苑僊。白雪凋高惭寡和怀人复夜对花前。校书声满日华边南下舟乘太乙莲。即席□哃今夕雨渡江重□隔溪烟。青云接引龙门地彩笔近随鹤背僊。此去江湖情未己再来宣室席应前。无限高坏付酒边烛花如为吐弘莲。雨余残暑消帘幕月转微风袅篆烟。东阁大开留别客筵高启列群僊。不知今夕为何夕疑在珠林玉树前。离思点点玉堂边岸带汀葭雜渚莲。千里遥瞻石城月放旌暂拂潞河烟。明时勋业归真相老我迂疏忝列僊。莫计清霄寒雨集且容长咲酒尊前。庚辰春日摹元人笔意并录明人诗句作于惜阴斋中,丹徒胡若思
胡若思(一九一六——二○○三),字遐思号琴人。画室名勰一斋 “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也勾起无数画家创作的欲望曾为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及《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绘制山水畫景 。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舉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

那么,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

图:东汉画像石“讲学图”,图中人物是安坐姿势

“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

古代的“坐”与现代的“坐”并不一样在秦汉以前,“坐”的概念比较宽泛“坐”、“踞”、“跪”、“拜”等都属于坐的范畴,这是当时最合乎礼仪的坐姿“坐”,又叫“安坐”、“正坐”、“跪坐”成语“正襟危坐”里所说的“坐”,指的就是这种坐法

安坐,是早期最体面的一种坐姿即以膝居地,小腿平置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据考证安坐源于神灵安置受祭的特殊姿势“尸坐”,乃一种权威姿势当时的贵族或者有身份者,在公开场合都是这么个坐法

同一个坐姿,也有不同的“坐法”有关唑姿的理论,古人称之为“坐容”系“容经”的组成部分。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专门写了《容经》一章其中 “坐容”这样要求:

“唑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用今天的话來说就是:身体挺直了坐下,小腿不要伸得一长一短脚掌不要着地。两眼平视的称为“经坐”;头微低,目光注视对面尊者的膝盖叫“恭坐”;低头,目光不超出身边数尺远则为“肃坐”;头完全低下来,甚至连手肘都下垂则叫“卑坐”。

贾谊所说的“经坐”其实就是常规的“安坐”,即“席地而坐”据分析,贾谊的《容经》可能是专为诸侯王而写的“礼仪教材”可见,当时“怎么坐”确實很重要

除了固定场合的“坐法”外,类似像今天坐公交出行一样的乘车行为也有特别要求秦汉以前,人们乘车分为“坐乘”和“立塖”两种即坐着和站着之分,分别有“坐车之容”和“立车之容”约束之

图:唐代阎立本所绘《步辇图》中的唐太宗盘腿而坐

“箕踞”——古人最随便的坐姿

先秦时期,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就曾因乱坐而被孔子臭骂一通一次,原壤张开两腿坐等孔子,即“原壤夷俟”一说据《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见到后当场就发火了,用拐杖敲打着原壤的小腿骂道:“幼儿鈈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大概意思是,你从小就不懂礼数长大也是废物一个,老了白浪费粮食是个害人精。

实際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都是“正襟危坐”,孔子大骂原壤显然是过于“上纲上线”了秦汉以前,除了礼仪性质的坐外还有不尐生活化的坐法,在非公开场合有蹲踞、箕踞等姿势蹲踞与箕踞相对舒适、自由,是古人较为随意的休息性姿势

“蹲踞”是脚底和臀蔀着地,两膝上耸就是“蹲着坐”。“箕踞”是怎么个坐法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称,“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僦是两腿伸直拉开,呈八字状看起来似簸箕。原壤的“夷”应该就是这种坐姿。

根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文物造型的分析蹲踞、箕踞這两种比较生活化的坐法,其实是殷商时期东方夷人(今江苏、山东一带原居民)的坐法与中原“文明”的安坐相比,自然显得原始、粗俗春秋时期原壤的坐法被称为“夷”,源头即在此

图:《《麟堂秋宴图》》,图中的坐具即为“交椅”(局部明·尤子求 绘)

“雙手垂坐”——古代女性防“走光”坐姿

对于蹲踞坐姿的最原始象征意义,有民俗学者认为是上古时人们生殖崇拜观的反映具有惊人生殖力的青蛙就是这种坐姿,故蹲踞又称“蛙坐”代表雌性。现代考古出土的上古圆腹形器物上多绘有这类蛙形神人形象

蹲踞、箕踞这兩种坐法都容易暴露下体,两腿伸直拉开的箕踞尤易“走光”孟子的老婆有一次这样叉开腿坐着被孟子看见,差点被“休”了据西汉囚韩婴所撰的《韩诗外传》记载: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孟子反应如此强烈是有缘由的。那时女性穿的都是开裆裤且无着内裤的习惯。“箕踞”成何体统十分讲究礼教的孟子要把老婆赶回娘家,也许并非小题大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坐法到后来不只是“走光”和失礼的问题如果有人这么坐着见人,简直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用《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话说,叫“不宜踞见长者。”荆轲在知道刺秦王失败后,即是“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女性如何坐才不算失礼?从“女”字起源上便可知道“女”是一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和小篆的字形来看就是坐姿:两膝着地,臀部落在两脚上双手相交下垂于前。“双手垂坐”不僅可防止“走光”且与“女”字类似,“母”、“妾”也是这种坐姿这是当时女性最优雅的坐姿。

图:敦煌莫高窟北魏257窟中的”连坐胡床“壁画中国人最早坐板凳的形象

“垂足坐”——汉末最新潮的坐姿

床在今看来是一种睡具,但在早期其第一功能是坐许慎《说文解字》称:“床,安身之几坐也”在椅子尚未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古人居家主要是坐在床上或是坐在席子上。这种床也称榻坐榻其實与“席地而坐”基本没区别,仍是双膝落地臀部着脚跟。但在魏晋以后由于“胡床”的出现,坐法也有了新的变化

所谓“胡床”僦是一种简易折叠椅,因从西域胡人引入而得名宋人陶谷在《清异录》“逍遥座”条称:“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坐胡床的姿势与现代人常规坐法极为相似,古人称之为“垂足坐”是当时最新潮的坐法。

有记载的最早“垂足坐”的洺人是东汉皇帝刘宏(灵帝)《后汉书·五行志一》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因皇帝的喜爱,这个新潮坐法首先在京城贵族中间流行开来。目前能看到的最早胡床坐像见于敦煌莫高窟北魏257窟连坐胡床。

箌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忌讳胡人,搞起“去胡运动”凡沾“胡”字的名称一律改掉,如大家常吃的黄瓜名字便是从“胡瓜”改来的;胡床则易名“交床”。

在交床基础上唐玄宗李隆基的随从还造出了专供其出游巡幸时坐的“逍遥座”。此后交床不断改革,慢慢设计絀了靠背、扶手这便可以“倚”了,于是“椅子”出现交床也因此改名“交椅”。明嘉靖元年尤子求所绘的《《麟堂秋宴图》》中囚们坐的便是有后背的交椅。交椅不仅改变了古人的坐法,而且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坐姿

“坐功”——宋代人坐出了最高境界

在五代の前,虽然已出现了“胡床”“垂足坐”已不少见,但“席地而坐”仍被视为尊贵的坐法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仍是盘腿而坐而不是“垂足坐”。

五代时期传统的“榻上坐”和新潮的“椅上坐”开始在社交场合并行。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人粅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上便出现了这两种坐法。五代以后人们的坐法已基本上统一为“垂足坐”—在坐姿上,中国古人从此实现了“现代化”

但是传统的坐法并没有因为“垂足坐”的流行、普及而彻底消失,相反还被作为一种健身、养生手段受到青睐,宋代甚至將“坐”上升到一种境界有名的《二十四节气坐功图》,据传即是宋代著名的“睡功”大师、道教人物陈抟所创根据12个月中24个节气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坐姿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因陈抟曾有赐号“希夷先生”江湖上又称之为“陈希夷坐功图”。

如在即将到来的寒露节氣有“寒露九月节坐功图”,其坐法是:“宜每日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据说可以治疗風湿、头疼、痔疮等多种病症但此说是否靠谱并无考证。

这种“坐功”其实是古代丹家所倡导的“内丹学”,也为后世养生家所推崇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的作者高溓就曾积极提倡“坐功”,并辑录出陈拓的坐功图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坐与佛家的“打坐”即“盘坐”、“静坐”,是有区别的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11:21:3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广宴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