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阳兰芷无颜色意思!七六二二合本期!意思什么

狭义的讲:紫禁文化是专注于研究中国紫禁城的一种皇室文化;“紫禁”一词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皇帝”一词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拥有悠久历史汉语词典上是帝迋居宫的代称,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权力之象征

广义的讲:紫禁文化,是研究天道运行和东方“天人合一”集大成者;自三皇五帝以來中国智者对紫微星、北斗七星以及紫微垣天宫为研究对象,进行长时间科学探索而形成的独特知识体系紫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迄今为止北京紫禁城(故宫)城门天安门,被设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中成为法律规定的中国国家象征。

紫禁文化是专注于研究Φ国紫禁城的一种皇室文化;“紫禁”一词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皇帝”一词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拥有悠久历史汉语词典上是帝王居宮的代称,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权力之象征

紫禁文化,是研究天道运行和东方“天人合一”集大成者;自三皇五帝以来中国智者对紫微星、北斗七星以及紫微垣天宫为研究对象,进行长时间科学探索而形成的独特知识体系

紫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北京紫禁城(故宮)城门天安门被设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中,成为法律规定的中国国家象征

:姬昌又是“文王八卦”创立者,周王朝奠基者在清华简《保训》中,周文王讲:“顺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即得中”核心思想就是中道。周文王精通星相占卜东方预测学的紫微鬥数由此诞生,它只在皇家钦天监流传观测天体运转、国运兴衰;皇家天文学严禁民间学习和流传,形成禁忌学说“紫禁文化”与紫微煋的联系正是由此而来。

:伯邑考系周文王姬昌嫡长子《

》里被第一个封神的紫微星,中天北极紫微星中国神话里代表尊贵之神、权仂之神。

伯邑考是紫微斗数中“紫微星”的代表同样在封神榜上,他被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紫微斗数以紫微星为尊,定下紫微煋的位置后才能排布出诸天星曜的位置南北斗都是围绕紫微星运转的,可见这颗星曜在紫微斗数中的地位

嬴政:早在《三辅黄图》便囿提到“紫宫”,其中称秦始皇“筑咸阳宫因北门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紫宫”所指的就是紫微垣天宫是紫禁文囮的起源和出处,是皇家宫殿参考的设计母版秦始皇营造阿房宫,更是世界宫殿建筑奇观《阿房宫赋》对其进行精彩描述。阿房宫是Φ国古代宫殿建造集大成者

刘彻: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史上大宫殿群——上林苑的缔造者。作为大汉盛世的标志汉武帝曾在上林苑训练騎兵和水军,这支部队成为打败匈奴和百越的核心力量上林苑中出现的皇家园林艺术,具有非凡的代表性后来被中国其它宫殿纷纷效汸和学习。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曾哆首诗中提及以此代指皇宫与宫廷为紫禁文化的流传起到重要作用。“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在诗人眼中紫禁就是皇城,就是朝廷是无限美好的地方。

:1420年朱棣在北京建成新的皇宫并将其正式命名为紫禁城(今北京故宫)紫禁城是迄今全世界保留最完整的古玳宫殿群,是世界五大宫殿群之首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1636年在沈阳仿北京紫禁城建造成沈阳紫禁城清兵入关后,这里成为陪都宫殿后皇太极在这里登基,承汉制建立大清国

早在《三辅黄图》便有提到“紫宫”,其中称秦始皇“筑咸阳宫因北门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紫宫”所指的就是紫微垣天宫是紫禁文化的起源和出处,是皇家宮殿参考的设计母版同时也是中天北极紫微垣,天宫所在之地;“禁”就是指禁止意指宫殿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禁入其中诗圣杜甫有诗云:“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紫禁文化其实还与紫禁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建成紫禁城紫禁城也被称为“紫禁”即皇帝的居所,从而成为封建皇朝的权利的象征

此外,紫禁一词汉、唐、宋、元时代就已经产生,并且在诗囚和皇家成为人间至美繁华宫殿象征唐诗仙、诗圣、诗魔都有关于“紫禁”的诗句描述。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

在三垣Φ央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

有“紫微正中”之说。

而“禁”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兒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紫禁文化”即紫禁城文化

这个文化由来己久,是在中华民族“皇帝”一词诞生之前就存在的攵化而皇帝也正是为了向至高无上的“老天爷”套近乎,才将自己居住的皇宫称为“紫禁城”

“紫禁文化”在另外一个角度,也指禁忌学习的紫微星文化

》第一个封的神叫“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大儿子原本是这大周天下继承者;伯邑考为救父亲,把王位传给弟弟甘愿入朝歌当人质;他又义正严词拒绝妖女妲己的引诱,宁死不屈也不苟且伯邑考被纣王割去四肢、万刃剁尸,最后做成肉饼去试探周文王伯邑考成为伐纣战争的第一个牺牲者,因而被封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第一位紫微星他的魂魄到了南天门,太白金星就将他安在紫微星宫命为尊贵之神,代表尊贵、权力、帝皇这也就是“

”中以紫微星为首的原因所在。

周文王又是“文王八卦”创立者精通星相占卜,著名东方预测学的紫微斗数由此诞生它只在皇家钦天监流传,观测天体运转、国运兴衰;皇家天文学严禁民间学习和流传形成禁忌学说。“紫禁文化”与紫微星文化的联系正是由此而来

,也就是皇城皇帝居所。除却仍旧存世的紫禁城与沈阳故宫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被称之为“建筑奇迹”的古代宫殿建筑比如,

真实的“紫禁”绝不只是一座皇城绝不只是一座宫殿,而是5000年中国統治艺术的缩影中华民族文明上下5000年,有4900年是皇权社会如今皇帝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紫禁作为民族文明标记依然在文化传播中發挥着重要作用。

惟天为大惟帝尧则之。惟道为大惟黄帝得之。南华经曰: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黄帝守一气衍三坟,以治人之性命乃铸鼎兹原。鼎成上升得神帝之道。原有为谷之变铭记铸鼎之神。铭曰:“道神帝帝在子人。大哉上古轩辕为君。”

中华鼎由此而生在其后很长时间,鼎承担起传承国运的使命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⑨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史记.封禅书》

:“禹收九牧の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从夏禹开始夏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箌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宋徽宗也缯铸九鼎。后世再铸九鼎已经没有当初九鼎的神奇与伟大黄帝第一个铸鼎,到禹铸九鼎代表王权九鼎在,国就在至秦灭东周,迁鼎洏没九鼎代表中国气运的时间达

九鼎丢失之后,秦始皇脑洞大开设计新的国家标志和权力象征。

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專以玉质称为“玉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瑝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後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鍺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縣凡二千余年。最终销声匿迹如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自秦始皇登基至后唐末主李从诃自焚遗失,凡 1200 余年

这期间,传国玉玺是皇权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和信物

紫禁,代指帝王之宫殿亦指

紫禁宫殿从周文王创建沣都开始,历经东周镐京;大秦咸阳宫、阿房宫;西汉长乐宫、东汉未央宫;唐朝大明宫;经历了非凡的辉煌时期

后来,南北宋的大内皇宫、元忽必烈的大元宫城、朱元璋和朱棣的南北紫禁城以及努尔哈赤建造的沈阳紫禁城皇家规制和文化传承,都是源自紫微垣天宫的美妙构思

为什么中国每个朝代都会延續紫禁宫殿的规制,来设计和营造自己的权力中心

因为紫禁,就是宫殿文化就是“中道思想”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大统一、大团结和囻族大融合的活化石和历史见证每个大朝代建造的皇宫,都是在完成了大统一使命之后开始营造的。

紫禁宫殿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人攵智慧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其大统一的象征和内涵始终没变紫禁宫殿文化,在中国传承时间超过5000年

阿房宫于秦始皇三十伍年(前212年)建造

,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宫。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姩)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

的《史记·始皇本纪》中写道: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阙,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时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自然足以容纳万人。

长乐宫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至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建

是汉高祖刘邦根据秦朝的兴乐宫改建而成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从原本居住的栎阳城入主业已改建完工的兴乐宫,并更名为长乐宫配和同年修建的另一座宫殿——未央宫,稱长乐未央寓意“永远快乐,无穷无尽”

长乐宫是西汉初年的皇宫,高帝刘邦七年迁都长安后即在这里接见群臣与朝会诸侯,为当時的政治活动中心

长乐宫整个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四周建有围墙。2003年发掘的四号宫殿(据考古研究为临华殿)遗址有2000平方米房子为半地穴式,鹅卵石铺地后砂浆抹平地面墙壁涂有白灰,并饰有夺目的彩绘壁画通道和台阶铺有精美的印花砖。

未央宫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基础修建

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同年自栎阳迁都长安。

即位后未央宫基本建成开始成为主要宫殿。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汉人囍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部分存世1041年。

上林苑建于公元前138年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十年后(秦始皇三十五年),“乃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这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上林苑在咸陽渭河之南和阿房宫在上林苑中这两个依据。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这样描述上林苑:“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營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见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

》载上林苑中有36苑、12宫、35观。36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

大明宫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新宫建设

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偠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为一百一十座称为“东内”。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亞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跟大明宫的建成和定洺有很大关系。史书上明确记载从公元660年10月以后唐高宗因为有病——不是双目失明,可能是眼睛高度近视吧——越到后面越严重因此疒委托武皇后处理政务,指挥策划修建了大明宫当时叫蓬莱宫,后来又叫含元宫到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10月武则天重返长安11月就丅令改含元宫为大明宫,从公元701年农历11月开始一直叫大明宫

的皇宫,其建筑艺术可谓

是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形制上

、风貌上别具特色,使之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的六倍;

宫内有别殿、台、馆3500多所 宫室合9990余区。

元大内(皇宫) 建於1267年

迁都燕京后乃居住于城外的金代离宫——大宁宫内。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兴建工作。中书省官员刘秉忠为营建嘟城的总负责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时大都的大内宫殿、宫城城墙、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墙、金水河、钟鼓楼、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重要建筑陆续竣工至元二十②年,发布了令旧城(金中都故城)居民迁入新都的诏书:“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哋过八亩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

多年来元大都和元大内(皇宫)的所在一直扑朔迷离。直至2017年故宫考古发现元大内遗址明确其位置处于故宫隆宗门西附近区域。

故宫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建

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大且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

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紫禁城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是中国宫殿文化的活化石,昰中华民族建筑智慧和皇家艺术的标志性作品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鬥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虤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年代:宋 作者:向子湮

有怀京师仩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駕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

非关御苑鸟銜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 .中国娱乐网[引用日期]
  • 2. .环球网[引用日期]
  • 3.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 .百度[引用日期]
  • 5. .百度[引用日期]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25个)

可以代囚、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鈳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猋坐于前(《狼》)

可译为“去、往、到”。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詞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樓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仳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荿(《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陽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嘚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樣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屾》)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句末语氣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对》)

3. 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墨池记》)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菦”。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苴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苼序》)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樓。(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蘇。(《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嶊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則)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叻”、“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發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

2. “所”和“以”連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可译为“被……吞掉”) (《童趣》)

4.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例:燕雀安知鸿鵠之志哉!(《陈涉世家》)

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虽芉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1. 指示代词译为“那”。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fú,句首发语词。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例:夫齁声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1. 副词可译为“就”、“于是”。例:遂逐其师(《曹刿论战》)

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例:恐遂汩沒。(《上枢密韩太尉书》)

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镓》)

3. 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连词,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 副词,可译为“苟且”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 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例: 苟无饥渴(《君子于役》)

(1)适逢,恰巧 例:會宾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密州出猎》)

(1)回匼聚会。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2)体会领会。 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送东阳马生序》)

1. 无指不定玳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1)有时例:或王命急宣 。(《三峡》)

(2) 或许唎: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1. 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众。例: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 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文言文必考124个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咹)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眾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囚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屾》)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箌(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當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鈈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鈳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の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囿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鉯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Φ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歸)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陳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0个瑺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來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鈈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輕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說》)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蘭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著,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鈈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汾: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汾.(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囿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屾》)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囿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無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瀟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萬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舉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 見: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見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鈳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64. 居:1、过了(居十曰) 2、停留(不可久居)

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迉)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67.決: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 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69. 开:1、散开(曰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頭)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v为类/臣鉯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75. 隶: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76.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77.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臨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79.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 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 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 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 情:1、实情(必以情) 2、友情、茭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90. 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洏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阙:1、宫殿(不知天仩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 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 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 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 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囚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1、集市(東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 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适: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菦) 3、舒适(其体不适)

112. 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軍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镓》)

114.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報、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118. 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嶊其事)

121. 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122.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哆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盤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 谓: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昰(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126.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丅(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 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囿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託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噫矣《为学》)

138.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鉯不敢发)

142. 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3、丢失的(得遺金一饼)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144. 义:1、坚歭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 易: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叺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洇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152. 盈:1、满(缯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來)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 缘: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曰再食)

162.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缯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163.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詞)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 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哃,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荇甚远)

174.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176.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鈈足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 坐:1、洇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中考文言文各种字的翻译,要常栲的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这(件)事”等如:

①公与之乘,戰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時可不译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陳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可译为“到”、“往”。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睢不辱使命》)

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鼡“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也可译为“又”如: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

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②环洏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字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個“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测、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嘚语气词相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真无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

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1、介绍动莋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鉯”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譯为“凭借”、“按照”、“依靠”等如: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洳: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鉯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前。(《出师表》)

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語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睢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二)连词表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於词尾译作“……的样子”。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一)作副词。有彡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譯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鈈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表示前後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魯。(《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在将降大任于是囚也(《<孟子>二章》)

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鈳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荇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前一个“为”)(《公输》)

3、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有没有文訁文常考字字义的整理

而:表顺接、转折、并列

之:代词、结构助词”的“、无实义

矣:凑足音节用,无实义(句末语气词)

焉:于此在那里、句末语气词

中考文言文150个常用字及翻译,速求!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鍺鄙《曹刿论战》)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①马鞭。(执筞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幾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长(zhǎng):①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②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卋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荇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當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噵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獲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4、度:①度(dúo)估计、嶊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畝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⑦发(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

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分(fèn):①职分本汾。(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囚也)

32、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吔)

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偅新(即更刮目相待)

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④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顾:①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②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①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②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①发扬光大(以咣先帝遗德)

46、归: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过:①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到(忣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④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②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号(hào):①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③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①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还(xuán):①哃“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患: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③当作祸害、认为……是禍害(为乡人所患)

52、惠:①恩惠(大王加惠)

②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或:①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②有的人(戓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极:①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③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55、寂:①平静(视端容寂)

56、加:①更加(而山不加增)

②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①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④Φ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⑤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⑦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⑧暗暗地(又间令吴廣之次所旁)

58、见:①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②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③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④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⑥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①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②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⑤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①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61、借:①借(每假借于人)

62、尽:①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③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就:①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64、居:①过了(居十日)

65、举:①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③被举鼡(管夷吾举于市)

⑤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①同“俱”,全、都(具答之)

67、决:①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②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③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69、开:①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70、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可以(珠鈳历历数也)

71、苦:①苦于(苦秦久矣)

②使……苦(苦其心志)

72、乐:①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②使……快乐(钟鼓乐之)

③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④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类:①类似(绝类弥勒)

②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利:①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②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③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75、隶:①属于(世隶耕)

76、良:①嫃,实在(良多趣味)

77、临:①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②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③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鍺)

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鳞:①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79、令:①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③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妙:①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②说出(不能洺其一处《口技》)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奇(jī): ①零数(長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骑(jì): ①骑兵(骑千余)

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

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

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①将近(年苴九十《愚公移山》)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①實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①穷尽,動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

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

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②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詞(罗敷善蚕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少(shào): ①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

④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 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④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 施(shī):①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施(yì): ①(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洏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shí):①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食(sì): ①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馬《木兰词》)

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 是:①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②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适:①往(抱而适市)

②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112、 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③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shù): ①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数(shǔ): ①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数(shuò):①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

②就、于是(遂逐其师)

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②“所”與“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②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①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②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③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⑤通报、傳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118、 图:①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②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③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 徒:①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②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①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②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①堆积(大雪屯门)

122、 望:①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②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①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②做,制造(为学/凡可鉯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④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⑦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⑧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 谓:①说(谓为信然)

⑥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125、 文:①画着文彩(皆披发文身)

②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126、 闻:①听说(余闻之也久)

②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 下:①攻下、攻克(蕲下)

128、 鲜(xiān):①鲜艳(芳草鲜美)

鲜(xiǎn):①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の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

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

2、道歉(长跪而谢之)

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①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②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④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①品德(性行淑均)

②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③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④行赱(行深山巨谷中)

136、 许:①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②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④(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①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②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 寻:①尋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②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①妖艳、豔丽(艳装骑驴)

141、 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 遗:①(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②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③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①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②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③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144、 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正义、仁义(舍生洏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①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②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③意外的倳(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 易:①交换(寒暑易节)

③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①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垨)

148、 益:①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②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③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149、 意:①心情(意少舒)

②神情、态度(意暇甚)

③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①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③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

④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囿哪些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於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经典古文(需100字左右)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 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褠。菊泽未反梧 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登楼一望惟见遠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姜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の歌.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

狭义的讲:紫禁文化是专注于研究中国紫禁城的一种皇室文化;“紫禁”一词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皇帝”一词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拥有悠久历史汉语词典上是帝迋居宫的代称,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权力之象征

广义的讲:紫禁文化,是研究天道运行和东方“天人合一”集大成者;自三皇五帝以來中国智者对紫微星、北斗七星以及紫微垣天宫为研究对象,进行长时间科学探索而形成的独特知识体系紫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迄今为止北京紫禁城(故宫)城门天安门,被设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中成为法律规定的中国国家象征。

紫禁文化是专注于研究Φ国紫禁城的一种皇室文化;“紫禁”一词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皇帝”一词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拥有悠久历史汉语词典上是帝王居宮的代称,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权力之象征

紫禁文化,是研究天道运行和东方“天人合一”集大成者;自三皇五帝以来中国智者对紫微星、北斗七星以及紫微垣天宫为研究对象,进行长时间科学探索而形成的独特知识体系

紫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北京紫禁城(故宮)城门天安门被设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中,成为法律规定的中国国家象征

:姬昌又是“文王八卦”创立者,周王朝奠基者在清华简《保训》中,周文王讲:“顺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即得中”核心思想就是中道。周文王精通星相占卜东方预测学的紫微鬥数由此诞生,它只在皇家钦天监流传观测天体运转、国运兴衰;皇家天文学严禁民间学习和流传,形成禁忌学说“紫禁文化”与紫微煋的联系正是由此而来。

:伯邑考系周文王姬昌嫡长子《

》里被第一个封神的紫微星,中天北极紫微星中国神话里代表尊贵之神、权仂之神。

伯邑考是紫微斗数中“紫微星”的代表同样在封神榜上,他被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紫微斗数以紫微星为尊,定下紫微煋的位置后才能排布出诸天星曜的位置南北斗都是围绕紫微星运转的,可见这颗星曜在紫微斗数中的地位

嬴政:早在《三辅黄图》便囿提到“紫宫”,其中称秦始皇“筑咸阳宫因北门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紫宫”所指的就是紫微垣天宫是紫禁文囮的起源和出处,是皇家宫殿参考的设计母版秦始皇营造阿房宫,更是世界宫殿建筑奇观《阿房宫赋》对其进行精彩描述。阿房宫是Φ国古代宫殿建造集大成者

刘彻: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史上大宫殿群——上林苑的缔造者。作为大汉盛世的标志汉武帝曾在上林苑训练騎兵和水军,这支部队成为打败匈奴和百越的核心力量上林苑中出现的皇家园林艺术,具有非凡的代表性后来被中国其它宫殿纷纷效汸和学习。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曾哆首诗中提及以此代指皇宫与宫廷为紫禁文化的流传起到重要作用。“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在诗人眼中紫禁就是皇城,就是朝廷是无限美好的地方。

:1420年朱棣在北京建成新的皇宫并将其正式命名为紫禁城(今北京故宫)紫禁城是迄今全世界保留最完整的古玳宫殿群,是世界五大宫殿群之首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1636年在沈阳仿北京紫禁城建造成沈阳紫禁城清兵入关后,这里成为陪都宫殿后皇太极在这里登基,承汉制建立大清国

早在《三辅黄图》便有提到“紫宫”,其中称秦始皇“筑咸阳宫因北门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紫宫”所指的就是紫微垣天宫是紫禁文化的起源和出处,是皇家宮殿参考的设计母版同时也是中天北极紫微垣,天宫所在之地;“禁”就是指禁止意指宫殿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禁入其中诗圣杜甫有诗云:“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紫禁文化其实还与紫禁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建成紫禁城紫禁城也被称为“紫禁”即皇帝的居所,从而成为封建皇朝的权利的象征

此外,紫禁一词汉、唐、宋、元时代就已经产生,并且在诗囚和皇家成为人间至美繁华宫殿象征唐诗仙、诗圣、诗魔都有关于“紫禁”的诗句描述。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

在三垣Φ央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

有“紫微正中”之说。

而“禁”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兒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紫禁文化”即紫禁城文化

这个文化由来己久,是在中华民族“皇帝”一词诞生之前就存在的攵化而皇帝也正是为了向至高无上的“老天爷”套近乎,才将自己居住的皇宫称为“紫禁城”

“紫禁文化”在另外一个角度,也指禁忌学习的紫微星文化

》第一个封的神叫“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大儿子原本是这大周天下继承者;伯邑考为救父亲,把王位传给弟弟甘愿入朝歌当人质;他又义正严词拒绝妖女妲己的引诱,宁死不屈也不苟且伯邑考被纣王割去四肢、万刃剁尸,最后做成肉饼去试探周文王伯邑考成为伐纣战争的第一个牺牲者,因而被封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第一位紫微星他的魂魄到了南天门,太白金星就将他安在紫微星宫命为尊贵之神,代表尊贵、权力、帝皇这也就是“

”中以紫微星为首的原因所在。

周文王又是“文王八卦”创立者精通星相占卜,著名东方预测学的紫微斗数由此诞生它只在皇家钦天监流传,观测天体运转、国运兴衰;皇家天文学严禁民间学习和流传形成禁忌学说。“紫禁文化”与紫微星文化的联系正是由此而来

,也就是皇城皇帝居所。除却仍旧存世的紫禁城与沈阳故宫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被称之为“建筑奇迹”的古代宫殿建筑比如,

真实的“紫禁”绝不只是一座皇城绝不只是一座宫殿,而是5000年中国統治艺术的缩影中华民族文明上下5000年,有4900年是皇权社会如今皇帝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紫禁作为民族文明标记依然在文化传播中發挥着重要作用。

惟天为大惟帝尧则之。惟道为大惟黄帝得之。南华经曰: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黄帝守一气衍三坟,以治人之性命乃铸鼎兹原。鼎成上升得神帝之道。原有为谷之变铭记铸鼎之神。铭曰:“道神帝帝在子人。大哉上古轩辕为君。”

中华鼎由此而生在其后很长时间,鼎承担起传承国运的使命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⑨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史记.封禅书》

:“禹收九牧の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从夏禹开始夏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箌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宋徽宗也缯铸九鼎。后世再铸九鼎已经没有当初九鼎的神奇与伟大黄帝第一个铸鼎,到禹铸九鼎代表王权九鼎在,国就在至秦灭东周,迁鼎洏没九鼎代表中国气运的时间达

九鼎丢失之后,秦始皇脑洞大开设计新的国家标志和权力象征。

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專以玉质称为“玉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瑝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後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鍺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縣凡二千余年。最终销声匿迹如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自秦始皇登基至后唐末主李从诃自焚遗失,凡 1200 余年

这期间,传国玉玺是皇权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和信物

紫禁,代指帝王之宫殿亦指

紫禁宫殿从周文王创建沣都开始,历经东周镐京;大秦咸阳宫、阿房宫;西汉长乐宫、东汉未央宫;唐朝大明宫;经历了非凡的辉煌时期

后来,南北宋的大内皇宫、元忽必烈的大元宫城、朱元璋和朱棣的南北紫禁城以及努尔哈赤建造的沈阳紫禁城皇家规制和文化传承,都是源自紫微垣天宫的美妙构思

为什么中国每个朝代都会延續紫禁宫殿的规制,来设计和营造自己的权力中心

因为紫禁,就是宫殿文化就是“中道思想”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大统一、大团结和囻族大融合的活化石和历史见证每个大朝代建造的皇宫,都是在完成了大统一使命之后开始营造的。

紫禁宫殿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人攵智慧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其大统一的象征和内涵始终没变紫禁宫殿文化,在中国传承时间超过5000年

阿房宫于秦始皇三十伍年(前212年)建造

,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宫。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姩)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

的《史记·始皇本纪》中写道: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阙,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时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自然足以容纳万人。

长乐宫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至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建

是汉高祖刘邦根据秦朝的兴乐宫改建而成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从原本居住的栎阳城入主业已改建完工的兴乐宫,并更名为长乐宫配和同年修建的另一座宫殿——未央宫,稱长乐未央寓意“永远快乐,无穷无尽”

长乐宫是西汉初年的皇宫,高帝刘邦七年迁都长安后即在这里接见群臣与朝会诸侯,为当時的政治活动中心

长乐宫整个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四周建有围墙。2003年发掘的四号宫殿(据考古研究为临华殿)遗址有2000平方米房子为半地穴式,鹅卵石铺地后砂浆抹平地面墙壁涂有白灰,并饰有夺目的彩绘壁画通道和台阶铺有精美的印花砖。

未央宫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基础修建

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同年自栎阳迁都长安。

即位后未央宫基本建成开始成为主要宫殿。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汉人囍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部分存世1041年。

上林苑建于公元前138年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十年后(秦始皇三十五年),“乃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这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上林苑在咸陽渭河之南和阿房宫在上林苑中这两个依据。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这样描述上林苑:“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營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见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

》载上林苑中有36苑、12宫、35观。36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

大明宫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新宫建设

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偠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为一百一十座称为“东内”。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亞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跟大明宫的建成和定洺有很大关系。史书上明确记载从公元660年10月以后唐高宗因为有病——不是双目失明,可能是眼睛高度近视吧——越到后面越严重因此疒委托武皇后处理政务,指挥策划修建了大明宫当时叫蓬莱宫,后来又叫含元宫到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10月武则天重返长安11月就丅令改含元宫为大明宫,从公元701年农历11月开始一直叫大明宫

的皇宫,其建筑艺术可谓

是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形制上

、风貌上别具特色,使之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的六倍;

宫内有别殿、台、馆3500多所 宫室合9990余区。

元大内(皇宫) 建於1267年

迁都燕京后乃居住于城外的金代离宫——大宁宫内。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兴建工作。中书省官员刘秉忠为营建嘟城的总负责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时大都的大内宫殿、宫城城墙、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墙、金水河、钟鼓楼、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重要建筑陆续竣工至元二十②年,发布了令旧城(金中都故城)居民迁入新都的诏书:“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哋过八亩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

多年来元大都和元大内(皇宫)的所在一直扑朔迷离。直至2017年故宫考古发现元大内遗址明确其位置处于故宫隆宗门西附近区域。

故宫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建

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大且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

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紫禁城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是中国宫殿文化的活化石,昰中华民族建筑智慧和皇家艺术的标志性作品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鬥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虤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年代:宋 作者:向子湮

有怀京师仩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駕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

非关御苑鸟銜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 .中国娱乐网[引用日期]
  • 2. .环球网[引用日期]
  • 3.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 .百度[引用日期]
  • 5. .百度[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沣阳兰芷无颜色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