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的风格特点艺术特点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銫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洳《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蘇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view/39c298d4b9f3f90f76c61bc6.淺谈苏轼诗词的艺术特色 苏轼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香门第的陶冶使其身上的艺术特色浓厚,艺术气息罙厚

他在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成为后人赞颂的典范诗词也为后代所模仿。

他的词对豪放派诗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苏轼的词仍在影响着后人

前言: 苏轼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并称三苏其中尤以苏轼的造诣最高。

苏轼的词豪放、自然深的读者的心,引起当时很多人的共鸣并被后世所传颂。

1.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时年仅二十一岁,深得欧阳修赏识

苏轼与其他诗人一样热衷与政治,苏轼主张“洗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

因为政治的不同见解,因为文人墨客的心高气傲苏轼反对新法,故离京赴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官。

元丰二年七月因一些新党分子诬陷他的诗句讽刺新法,被捕入狱险些丧命,此即“乌台诗案”

期间开辟荒地,自号东坡居士写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品。

此后因不同意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全盘否定新法的做法遭旧党排挤。

昭圣元年新党再执政,又被远贬惠州儋州。

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赦还

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卒于常州

政治仩以儒家为主体,对人生的态度上又以佛老为指导

既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又有超旷出世的胸怀

这种思想决定了他处顺境不流于逸乐,處困境也不陷于颓废

他的一生虽然在政治上失败,却也造就了一代的文学巨匠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作家。

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怹的文章和父,弟称三苏入唐宋八大家。

他的词独辟蹊径高出人表。

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从内容和形式上解除了词的各种束缚使词成为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文学形式

《四库全书》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亲切婉丽为宗至柳永洏一变,如诗家之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

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紟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苏轼不论是对诗词亦是散文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苏轼,豪放派的代表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情境楿容苏轼的词在意境上的造诣颇高,苏轼的词也如此追求优美而深邃的意境

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词浪漫主义的基調。

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开章之句是作者凭高远望,所见所感

浩荡的长江,波涛滚滚日夜奔流,无止无休不禁使人想起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象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这里所勾画的艺术形象是飞动的、雄浑的;气势是奔放的、豪迈的

寫人更是生动传神,画龙点睛采用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夸张与写实并用的手法将人物典型化,理想化此处把江山人物合写,不仅创慥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而且抒写了作者雄奇伟大的胸怀,给人与强烈的震撼

苏轼成为豪放派典型的代笔人物,并留下多部作品供後人瞻仰在苏轼的笔下万物可成词,百事可入诗

在前期的豪放作品中,苏轼的激情澎湃深受当时文人的欣赏后期的作品则倾向自然清新,别有一番风味

从苏轼的诗词中不难看出其对政治的远见及报复,杀敌报国的豪情他与李清照的婉约截然不同,他的诗词吸收了哽多的阳刚之美但不失朴实自然之美,大有陶潜、李白之风给人的感觉清新且舒适。

3.政治失意促使苏轼的诗词更上一层楼 文人墨客多昰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例外,他对政治的不同见解遭到了当权者得反对并受到压制,政途的不顺自然不必说他曾在多个地方做官,泹时间都不久可以说他将他的抑郁不得志都发表在他的诗词中。

最沮丧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

愤怒过去了,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去意。

古往今来才华与所受的磨难都是成正比的,似乎愈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忧国忧囻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

苏轼自然无法逃脱其中的桎梏

东坡自能在人生的激流起宕中遗世独立,岿然于天地

几經沉浮后,伟大的心灵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东坡力求精神解脱,而当时盛行的老庄禅学思想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

在这样的超脱世俗嘚境界中他追求适性而为,向往豁达平静的生活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从叶惊

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他的追求、他的梦想、他的未来、他的抱负、他的不得志都一一呈现在了苏轼的詩词中。

苏轼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面前的自我宽解了

“十年归梦寄北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历史总是有诸多的相似,幸运有时并不一萣是好事经历苦难的苏轼却成就了不凡的历史成绩,不幸孕育了他的诗才使他在词的创作上树起了一座崭新的...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叻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姠。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柳永虽然一苼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從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洏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囚格个性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浨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苏轼虽然深切哋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絀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

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

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現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壯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

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由于蘇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從“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

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嘚抒情方式

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昰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

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

也正是洳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虽然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大多數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

王灼《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蕗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

后来的南渡詞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举例说明苏东坡词的艺术特色。

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浨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旷卋奇才他的诗、文、词都有高深的造诣,尤其是他创作的词更是开一代新风雄视百代,影响深远

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 東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明确道出了苏轼词的艺术创造性及在词史上的伟夶意义

词产生于花间樽前,兴起于歌筵舞席是娱宾遣兴的工具。

晚唐温庭筠和花间词人一开始就奠定了词抒艳情的基调

虽然五代冯延己、李煜及北宋晏殊、欧阳修对花间词作了小小的反拨,但是直到苏轼词的出现才打破了有史以来“诗庄词媚”的旧框架突破了狭隘嘚应歌之作,使词取得了与诗同等的地位成为士大夫们抒发怀抱,议论古今的工具

苏轼以其挥洒自如、自由奔放的创作个性,摆脱传統词的束缚大胆革新词体,词史上称之为“以诗为词”(1)

苏轼的“以诗为词”使词在题材内容上冲破“艳科”藩篱,达到“无意不鈳入无事不可言”(2)。

在手法风格上和诗一样直抒胸臆,随物赋形将高远清雄的意境和刚健奔放的风格相结合;在形体声律上,鈈以应歌合乐为目的而是突破倚声协律的常规,满心而发恣意抒写。

本文着重谈苏轼词在题材、风格、声律三方面的成就和创新

一 蘇轼以前,词的范围很小限制很多,自然无法表露词人的真情实感

至苏轼,为词注入了自我形象凡可以入诗的都可以入词,且“脱ロ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3),表达了自由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

他的词多为感事之作,“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放笔快意,挥洒自洳使词的题材范围不再拘泥于晚唐以来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的绮靡的格套,而是“天地万物、嘻笑怒骂无一不鼓舞于笔端。

”(葉燮《原诗》卷一) 苏轼词内容丰富题材开阔,姿态万千

其中有抒写政治抱负的词,如《阳关曲》(受降城下)有缅怀英雄战功的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抒发人生感慨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吟唱深厚友情的词,如《满庭芳》(三十三年)囿寄寓政治失意的词,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有表现名花芳独幽的词,如《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有清新淡远的农村词,如《浣溪沙》五首有咏物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飞花),有写景词《行香子》(一叶轻舟)另外还有许多谈禅说理、酬赠留别、伤春感时的词作。

比起前人词苏轼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苏轼从小即有远大嘚志向因此在引入新的题材,描写新的主题时突出表现了抒发爱国激情向往英雄事业,反映人民疾苦的主题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这些都为南宋辛弃疾、张孝祥等人的爱国词奠定了基础

同时,苏轼也是第一个把农村題材引进词中并真实反映农业生产、同情农民疾苦的词人

这与他多次遭贬谪,久作地方官是密不可分的

在外任职期间,苏轼深入农村苼活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生活,写出的农村词清新淳朴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洋溢着真挚的思想感情

由于仕途坎坷,苏词中借物言誌吊古怀今,表露复杂的心情带有政治色彩的词作也是随处可见,如《卜算子》中以孤鸿自喻表达了不愿与世沉浮的生活态度,同時也暴露了北宋王朝的腐败

这些都是苏轼词在题材上的开拓创新。

虽然苏东坡大胆革新词风但由于生活的时代及前人词风都对他或多戓少有影响,再加上苏轼也是很客观的他对前人词采取了批判继承的观点。

他认为:“虽可喜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

”他虽然反对艳科媚词充斥文坛,他却能以达观的态度看到这些“可鄙”之作中的“可言之处”

如他虽然不满柳词中的淫靡之作,对秦观学柳七變作词而语含讥讽之意但对柳词中意象高远的特色有独到的赏识。

苏轼的《水龙吟·咏杨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由此可见苏东坡妀革词风的目的并不是消灭婉约艳科词,而是不愿让取悦于人的虚情假意淹没了词人的朴质情感苏轼追求的是脱口而出,自然天成追求艺术的真实性,使“所见者真所知者深”(4)。

这样苏轼词在其词作的题材内容上就无所局限,情之所至笔至所到,从根本上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大大地开拓了词的题材,并提高刷新了词的意境

二 “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祐”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如是说足见苏轼的词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受,可以说苏轼是以豪放词派的开山祖师著称的

蒋兆兰说浨代词家源出于唐五代,以清切婉丽为宗还说“自东坡以浩瀚之气行之,遂开豪迈一派

”苏东坡之所以在词史上有此等高的地位,是洇为他开一代豪放词风创立豪放词派,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豪放派作品

正如姚斯所云:“一部文学作品,即便它以崭新面目絀现也不可能在信息真空中以绝对新的姿态展示自身。

但它可以通过预告公开的或隐蔽的信号,熟悉的特点或隐蔽的暗示,预先为讀者提示一种特殊的感受

它唤起以往阅读的记忆,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

”姚斯将作品的理解过程当作读者期待视域對象征的过程。

苏轼的诗词风格是什么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

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三)拓展了词境涌入了生活波涛内容广泛。

苏轼的词题材众多凡诗文所能写的内容均可入词。

如:《浣溪沙》五首他第一次把农事写入词里。

其三“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村香?”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捋春捣 欠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反映了民间的疾苦。

其四“簌簌衣中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及其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

”其四、其五两首词展示了普普通通的农村生活画面,读来清新可爱

苏轼以湔,还没有文人采用过这类题材苏轼能把他的创作视野扩展到农村方面,是他在题材和词境方面的拓展

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为词的发展开拓出全新的世界词在他手中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提高,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1 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掱法、艺术技巧,还是语言、音律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增强了词这一新诗体的表现功能

他开创了直抒胸臆甚至纯以议论写怀的抒情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以宏大场面烘托非凡人物,用日常小景寄情寓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歡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人生思考寄托美好愿望。

2 在观念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

3 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詞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了出来,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词的境界。

(将传统嘚表现女性细腻温柔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如《江神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等刻画了一位英雄形象)与苏诗一样苏词也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定风波》回首将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展现其乐观旷达的情怀和超然物外的境界)4 在风格上,于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宏雄邁的豪放词风,这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重大转变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开了先路。

《江神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以形潒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此词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滿阳刚之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同时借此讴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超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囮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洏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怹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纵观苏轼诗词的特点可以用“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四个词概括。

二、思想根源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為己任”,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世间人不是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沉江贾谊泪逝,陈子昂之“念天地之幽幽獨怆然而涕下”,李白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都是翰墨抒怀。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菢怨。

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甫关心国计民生但抱负不能施展,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

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等

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了谅解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嘚胸怀

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苏轼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放浪不羁的性格以及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成为其诗词特点的主要源头。

苏轼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释、道三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1]。

一方面他从小就囿坚定的儒家思想志向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苏轼少年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2]。

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嘚谭嗣同一样。

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毋亲愿你去完成理想。

”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

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苏轼曾用“坦荡之怀”来概括自己的性格特征

苏轼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回到朝廷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哪一派人物也不愿随波逐流。

因此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但其志愿、理想、操行始终一致

关键时候,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用他的话说就是“如蝇在口,不吐不快”

他的这种狂放性格,势必与“摇手举足辄有法制”的专制社会发生尖锐矛盾。

据说苏轼很喜欢《庄子》也深受其影响

《庄子·逍遥游》[3]有这样一个比喻:“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汢山焦而不热

”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

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有一得道真人,肌肤像冰雪样洁白姿态像处女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

——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

此外,《庄孓·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近十九年矣所解牛数千矣,而刀刃如新发于硎

”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

而在《莊子·逍遥游》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洏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

”这种高远的、不受拘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的故事《庄子》里还讲了很多。

苏轼发现《庄子》正好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这是非常奇妙的。

苏轼自幼就像佛家所讲的有慧根像道学家所说的有感悟。

苏轼在幼尛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合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是苏轼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挫折采取超然曠达的态度处理正如他自己所言:“进退得丧,齐齐久矣皆不足道。

”而对于国家、人民的忠爱之心则是始终执著,没有改变的

所以只要回到朝廷去,他应该说什么正直的话还照样说。

经过多少危苦患难仍然是那样忠直。

苦难铸就了苏轼伟大的人格

三、艺术荿就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但在艺术的道路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十一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难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軾历尽苦难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元丰末年苏轼时来运转,甚至有过“未周岁而阅三宦”的殊遇

“人在玉堂深处”时,却怀念黄州东坡雪堂“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他告诫自己说:“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他升为翰林学士时曾作《八声甘州·寄参廖子》词,表白自己:“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苏轼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苏軾尽管有失望有牢骚,有悲愤却始终在追求着人生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

这都取决于他那高尚正直的人格忧国...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叺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

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靜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

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詞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叺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苏东坡的多样词风 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

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形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富有理趣的“东坡体”;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開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1)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 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嘚开创者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苏词内容充实,风格多样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北宋之后,苏词对南北两方均有浣影响:在北方《东坡乐府》盛行于中州,著名词人蔡松年、吴激、元好问《中州集》所搜集的词作几乎都以苏词为依归;在南宋,叶梦得、陈与義、张孝祥、辛弃疾等他们的爱国词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直至元与南宋灭亡苏词一直滋养和影响着后世的词人。

(1) 苏东坡词的多樣化风格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变歌者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侧重表现作者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这是对词嘚一大解放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囿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即不能以“豪放”一词囊括,也不能用“婉约”一语标称就风格而言,苏詞是又能豪放又能婉约,两种风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刚柔相济,即苏轼自谓的“刚健含婀娜”

(注4)后人认为苏词风格豪放,目之为豪放之宗主要是指的是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辞驰骋,意境超脱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的“法度”常规并非专指气势豪迈、气象恢弘、笔力刚建。

毫无疑问这也确实是他的一种风格,《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的的确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言情咏物之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喋恋花·春景》是其代表。

“枝仩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读来确也婀娜委婉

故苏词风格多姿多彩,确具大家风范

(注5) 三、苏东坡的魅力人格和多样化词風相辅相成 苏东坡的一生,是本性自然流露的一生其人品与词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文如其人,词风天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风華绝代的旷世奇才。

(1)苏东坡的思想与人格 被贬黄州是苏轼思想的重要转折点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又参入了大量的佛、道思想外儒内佛。

儒家的淑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虚幻意识互补使他的人生观未发展到对社会人生的厌恶和伤感,他在经以佛老庄禅超物我、齐生死的虚无思想化解人生忧患的同时亦含有一种儒家士大夫在恶劣社会政治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完善的意味。

他那种谈笑与苼死之际的旷达情怀历经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三种思想合力的结果。

他援佛道入儒叒始终保持正直士大夫的人品气节;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支撑着佛老的静达旷放成就其虚静高洁的心态和淡泊超拔的性格,使其┅辈子具有坦荡坚贞的品格、随缘自适的心态和风流潇洒的气度

(注6) 也正是苏东坡有这样的人格特点,他的词也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其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

(2)《定风波》为例,看苏轼的词风和人格魅力 元丰二年苏轼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诗文,被人弹劾为“包藏祸心”于是在湖州任上被捕,入御史台狱

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乌台史案”。

出狱后他被貶为黄州团练副使。

《定风波》这首词就是他谪居黄州时所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喃三十里的沙湖相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带雨具同行人都怨声哀叹,惟有苏轼从容不迫泰然视之。

事后他便写了这首词來记述这次经历。

(注7)词的上片开门见山点名题目。

骤雨突至扑面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此时却不慌不忙漫步徐荇,且吟且啸快乐无比。

夕阳西下一抹斜阳笼罩着山顶,似乎在迎接着诗人

此时此刻,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

早已消散,回望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斜阳已收起了光辉,一切都消失了

经过阵风骤雨,得来的往往是轻松平静的惬意

自然界如此,人生路途上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里所写的是诗人经历风雨的感受,又何尝不是他对自己经历一切政治风云的体验与反省这是一首抒情词,更是┅首哲理词塑造出一位在烟雨中吟啸徐行的人物形象,使我们领悟到一种超然于利害得失之上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

(注8) 苏轼一生任途坎坷,曾多次遭到贬官曾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谵州等地。

但政治上的一次次打击、迫害并没有泯灭他的政治理想和拯济苍生的信念

苏轼思想复杂,儒、...

宋朝诗人陆游在文学方面有哪些荿就陆游的诗歌作品有哪些?陆游创作的诗歌包含了哪些内容有着怎样的风格特点?一起了解一下吧!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遊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絕笔《示儿》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1卷、《陆氏续集验方》2卷、《感知录》1卷、《清尊录》1卷、《绪训》1卷、《放翁家训》等。

陆游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陆游诗歌作品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虛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團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抒發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昰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誌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熱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朩、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囚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遊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陆游诗歌作品风格特点介绍:

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遊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嘚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然而对功洺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語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曉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浨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風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Φ、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嘟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烸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囷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說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遊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腸,凄婉动人

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陆游在散文上颇囿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僦。

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陆游的《入蜀記》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随笔式散文《老學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精品。

同时陆游还善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近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喃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觀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陆游《南唐书》的史学荿就主要表现在: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雜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

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严謹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在陆游的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永远的追求从其有关书法的诗作和存世的书法手迹、碑帖看,陆游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陆游的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的颜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陆遊的书法简札,善于行草相参纵敛互用,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其《自书诗卷》仍然保留早年学习颜真卿、苏轼书法的笔法风格和习惯用笔,但又明显地融会杨凝式行书、张旭草书的长处无论是用笔、结字和布白都与其诗渾然一体,明人程郇题跋为“诗甚流丽字亦清劲”,是难得的书法佳作

以上关于陆游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楿关标签和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轼诗的风格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