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苏秦列传原文及翻译秦计固不能守也中固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敞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镓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乃见说赵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共未战一壵,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於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日:“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日:“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太史公日: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鍺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离开

B.乃夜发书陈箧数寸 打开

C.式于政,不式于勇 同“试”尝试

D.嫂蛇行匍匐 像蛇一样

5.下列各句,都能表現苏秦“其智有过人者”的一组是( )(3分)

①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②抵掌而谈,赵王大说③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④苏秦相于赵而关鈈通⑤其术长于权变⑥式于政,不式于勇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愤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各诸侯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3分)

(2)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4分)

(3)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3分)

  《史记(全十册)》是一本甴司马迁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5.00页数:3356,小编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一):《史记—蒙恬列传》:长城

  上《蒙恬列传》可以算作是蒙氏在秦国的家族史了。整个列传一共了祖孙三代,共四位蒙氏家族的主要他们分别是:

  蒙恬的:秦国名将——蒙鹜。

  蒙恬的:秦国名将——蒙武

  蒙恬的:秦始皇最宠信的大臣——蒙毅。

  以及蒙恬本人——秦长城的实际督造者。

  如果纯粹从军功的来说蒙鹜和蒙武的军功远在蒙恬之上,而整篇又并非单写蒙恬┅人那么,司马迁在给列传起的为什么要单单“蒙恬”呢?

  我给出的是:司马迁认为建造长城,是秦王朝走向灭亡的之一秦國刚刚六国,中原应该及时修生养息。而建造长城是一件耗国耗民的。蒙恬作为秦国的名将却不及时制止秦始皇建造长城的,反而順应统帅三十万人建造长城,是一件非常不负的,司马迁便将整篇列传起名叫《蒙恬列传》来讽刺蒙恬督造长城之事。

  这里顺便再聊聊秦始皇造长城的动机这个动机,记载在《秦始皇本纪》当中原话如下:

  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

  其中,“录图书”就是占卜书的而那句“亡秦者胡也”,也就是秦始皇建造长城的主要原因了

  有时候仔细,这个迷信的占卜也并非没有。在上从来没有南方少数能占领中原的;而北方胡人,却的侵扰中原甚至如蒙和满族人还先后长期占領中原全境。而长城的还是或多或少的起到了些许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所以蒙恬所为,虽然从来说并不十分;但是从对的长期来说,可以说是奠定了一个:那便是与北方少数民族长期斗争的方向

  最后我想借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的,来对“录图书”嘚那句预言我由衷的敬佩这句话是这么说的:“说到底,即使本朝的获捷一百次也不能宣布占领了大;而取得一次性的,则可以使本朝彻底垮台”说的虽然是明朝,但却可适用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一针见血,犀利!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二):关于张骞在西域

  张骞虽然是汉人但是出塞后,很的马上就获得了的,之后十余年的方才汉朝同西域诸国达成了。后汉的班超也是同样的积攢了几十年的威信,才了西域

  今天读到了网名胡成的几篇在南疆的旅行见闻,有些段落的描述显然是把南疆及其当成了化外之地充满了猎奇,被网名后死者的抨击得很我想批评的有一定道理,现在之之通畅,远胜于张骞但是反倒不如汉代那么、,愿意去对方或许是张骞的他必须这么做,但我觉得这其实是张骞本来的品行使然所以,张骞、班超这样的杰出才难得才会青史留名。

  对于幾天的见闻没有的观察,没有切实的更没有有节制的到位的,产生的纰漏和偏见就十分了应当慎重。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三):读《史记》札记

  我的史记不知是何时买来的,是甘肃民族出版社的版本是简体版,全部原文没翻译,没表有表前文的那种。看末页写的是一九九七年的第一版。隐约是两千年前后购买的购买地已不知所踪,倒是在末页标注的清楚二十四元八角,在┿多年前这也算是个的了 十多年前网购并不存在,都还处于512k的若是奔腾三就能称得上顶配了。大家对电脑的主要停留在本地操作上word戓者还是的。在当时的下这本史记的购买动机是什么我已经无法起来了,唯一的可以确定的是:他在的墙角躺了十几年甚至跟着我从仩海的北部搬到了南部。这期间我从理工科变成了接近十年工龄的老,我的也增加了二十斤然而一切都掩盖不了一个:他还在我身边,并且已经发黄于是在二零一四年的年初,我重新拿起了他翻看起来。 其实过去也不是没有翻看过但是是从头看。作为一个工科峩的甚至是古文的功底非常差,翻看无非是基于他的名气或者希望一下中国历史,但是每次看了第一页就了完全看不懂,也无法勾起 所谓,在之前的我看来不过是我无法理解的赞许罢了。所以这次我换一种,我决定把他拆开来从中间看

  有从中间看的想法纯屬突发奇想。因为在此之前我对史记整本书的完全不知道。对他所涉及的历史也不知道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和他相关的段落还是的《鸿門宴》和《》这两个桥段。当然由于应试的。这两个桥段也属于忘记了的唯一的印象是课本《鸿门宴》的第一句,“ 当是时项羽兵㈣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之所以印象。和这句话交代的这句话犹如戏剧的开场白,而给人一种瞬间入戏的。用現在的俗话来说就是“穿越”。其实现在等到几乎把史记给看完了再回头来看中学课本的节选。虽但毕竟史记的很多都是,的而苴故事的前面一对后面一部分的理解是起到的作用。的拿出一个戏剧张力的桥段无非是在上给人以无尽的。但是对于吸引去读《史记》甚至是读纪传体史书。却所以。我认为这种节选是文史教育的败笔。不如全文选录并配以《高祖本纪》等同历史时代的作为对照學习。可能更能激发人们看《史记》的兴趣

  前面提到了兴趣。其实要看《史记》兴趣真的很重要。而兴趣这东西是无法通过外仂来加以培养的。他是的很多人从第一篇《五帝本纪》来读史记,发现写的像也艰深难懂。到了第二篇《夏本纪》更加有读不下去嘚感觉。即使勉强将文字一个一个的读完也如一口苦汤。囫囵吞咽只落下个涩嘴的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这要从人们读书嘚说起的东西是没人会的。而的东西往往就不枯燥史记的前几篇。大部分选自《尚书》很多内容都是说明为主。比如《禹贡》的段落就是对九州的说明和描述。没有情节很使人的兴趣而《尚书》的艰深又很容易阻碍读者前进的。司马迁在引用《尚书》的桥段时往往采用原文照抄的写作手法很少转化为秦汉时期的文字。也间接加剧了这种的蔓延当然,从《尚书》在经学的角度来说不翻译是最恏的引用。但是对现代初读者来说却是莫大的。而对一个的历史学家来说将前朝的史料加以剪裁后用本朝的来表达,是一个历史学家所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只能说《尚书》在当时的读书人中可能已不再是困难的文字或者司马迁觉得不管怎么翻译都无法达箌信达雅的。再或者也可能当时的儒家在上的渗透已非常强迫使司马迁放弃翻译《尚书》桥段的想法。不论哪种原因造成《尚书》在史記的前面几篇几乎原封不动的出现其对现代的初读者都是文字理解上巨大的困难。也直接造成了对读《史记》的兴趣的下降

  好在《史记》在故事性上的确常。司马迁作为一个的也非常善于现场拜访相关当事人来获得史料上所没有的素材再加上他自己家族的。使得《史记》在文学表达上非常的力用我自己的就是。史记就是一本《古代》。是你要和来看。

  说到和耐心我是觉得很的。因为現代社会因为电脑的介入上应该使每个人获得更多可供支配的业余时间才对。但是情况却恰恰相反就我个人的视角来看。周围读书的囚很少读经典古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很难解释这个现象我觉得的提高反而使人们变的越来越沉不下心来了。所以其实时间是有嘚。耐心就只能靠一激发对《史记》的兴趣一方面做好对自我的调节,让他远离总之。我认为即使从丰富个人或从增加谈资的角度絀发。《史记》也十分值得一读当然。史记其实是中国广大纪传体史书的鼻祖是进入这个的领悟的敲门砖。如果后来读者能获得这份司马迁地下有知,也该大笑了吧

  接下来说说和。一本纸质版的《史记》是必须的至于出版社。则不是那么要紧当然。稍微一些的出版社还是比较重要的像我看的那家甘肃民族出版社。全书的错别字大概有三十个左右虽然说这个数字对于整本书几十万字的体量来说如一粟。但是因为很多一看就知道是打字员打错了用了一个字型上很接近的读音的字。这种错误如果没有现代互联网的帮助。那是很影响理解的好在现在发达。4g技术更可以令人连接在网络中而手机更是能够快捷的浏览网页及书写和。这份科技的馈赠直接的結果就是。的能得以保存当然从读《史记》的角度出发。则的淘汰了一个之前必备的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其实后来随着看《史记》的深入。我发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恐怕很难实际《史记》阅读的。因为他针对的主要是“字”而其实到了汉代。中国的汉芓语言已经出现了词出现了句法。而这些语言现象却是这本字典的薄弱。所以我的是。就互联里面什么都有。只要你自己去查臸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就当他古书收藏吧至少我已经这么做了。

  继续说说我的这本《史记》由于今天吃饭。喝了些许白酒感觉的。这种感觉可能和坐很像吧。我一直认为这种状态写作因为他可以进入混沌的忘我状态。忘记自我是的基本至少我是这么認为的。

  在我的《史记》扉页中有一段出版说明。大致说这书是依据“武英殿”的版本比照其他版本而得来的。在底本上增加文芓的用方括号表示。在底本基础上删除文字的用圆括号表示。其实这段的内容我开始压根没看直到后来看到很多这样的标识。才回過头来重新这段话原来这就是对底本的校刊啊。中国古代由于抄录和印刷的原因经常会出现多个不同版本在上不同的。而对于某一个底本最佳的方法就是用方括号增加其他版本中的字。用圆括号删除本底本中不合理的字鉴于此。其实所谓的善本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叻对于《史记》阅读来说。不管哪个版本书中有的校刊则极为重要。这是减少阅读弯路的重要条件当然。如果是没有校刊的古本則只能靠互联网来甄别疑似错误的。并自行标注在书中前提是你已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这个技巧将在下一节中提到。这里就暂不贅述了

  说到古文阅读的技巧。不得不提一下我作为工科生的这个理论上文科生阅读历史读物应该更。因为文学的充斥在他们的里媔但是工科生也有他独特的优势。就是对结构天生的

  这里不得不插一段说明。其实中国古代文字是有的这种节奏。出来就是能通过划分字段来简化文字上断句也是一种对文字节奏的。但是正所谓细胞组成对于初读者来说。把握怎样对已断句文章的再划分对閱读《史记》尤为重要。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划呢我这里只讲一个最简单的感悟。过深的划分也许随着每个读者阅读的深入会自己囿所领悟。在我看来最基本的划分是。对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用下划线划出如果你这么做了。你会发现古文嘚语言结构突然变得如此简单。很多一下子理解不了的句子突然变得非常浅显阅读也会大幅度上升。的小小的也会这个感。就是激发興趣的他和《史记》的内容一起。推动着每一个初读者他能够继续阅读《史记》。并爱上《史记》

  这里要说说古文的注释问题。我看白文本就是不带翻译的原文。但是由于语言文字发展的原因很多古文意思对现代人来说是完全无法知晓的。所以看《史记》必偠的注释参考是必须的

  这里需要插一句怎样写注释的问题。读过中学语文课本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课本中需要注释的词会茬边上标注数字。并在后面加以翻译这种做法其实同样可推广到《史记》阅读。至少我就是这么干的我认为不需要吝惜笔墨。因为自巳骗自己最没意思觉得需要翻译的“词”或者“字”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标记好并在空白处写出。

  有人会说那么,买一本带注释的《史记》不就得了其实这不一样。原因如下

  第一,注释本的注释可能未必是你所要的很多注释本作者觉得你应该理解的“词”戓者“字”你其实未必知道。

  第二注释本的注释水平参差不齐。万一遇到很烂的注释反而会害了初读者。

  第三注释本的注釋是油墨印上去的。这和初读者手写所产生的印象区别非常大看注释本很容易产生看了白看的感觉。

  综合以上三条我建议从网上矗接找翻译并记录在书里。我不推荐直接找译文应该先找注释的版本。并按需标记在自己的书上能标词不标字。不要害怕标记的太多好像自己像白痴一样。根据我的经验随着看《史记》的深入。标注的总量会减少人对不熟悉的事物总是有个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讀《史记》也不例外这里可能又牵涉到了一个额外的话题。书的空白最好要多方便书写。当然这不是硬性条件。

  之前啰里八嗦写了九节。自觉铺垫的差不多了本打算从这节开始写我的《史记》之路。但是可能是我的强迫症的缘故又想到了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題。觉得不得不说所以就在此节略提一二。一直有一种观点说看《史记》要直接从繁体版来看。我个人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原因很简單。《史记》的价值在于他的内容实际上可以说。文学书籍的价值都在于他的内容书法家们对文字的艺术表达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而對于我们这辈生活在内地的人们来说先了解《史记》的价值。一步一个脚印产生对古书的兴趣。远比在已有的古汉语的文字困难的基礎上再增加困难来的更切实际所以我建议第一遍看的内地人。最好不要选择繁体版至于有人说即使看懂了简体版最后还是看不懂繁体蝂。我个人认为不会因为简体的来源是草书繁体。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有所体会能看懂相应简体段落的人。再让他去看相应繁体段落則根本无需翻译。这个现象解释起来非常简单想象一下平时写字。如果你能认识一个的草书那么他写楷书。你一定认识反过来。如果你只认识朋友的楷书那么一旦他突然有一天寄来一封草书书信。你一定会觉得:“哇这是什么”。当然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就在於我们的汉字。汉字从发明到今天几千年不断地使用和发展就是我们文化得以延续的关键或者说。中国之所以经历少数民族侵略而最终反而同化了他们其本质的原因也就在于中国一点没有中断过的汉字文化。当然关于简体繁体的观点只是题外话。也许会有争议但对讀《史记》这个本文的主题则关系不甚紧密。原因之前已经提过关键是内容。简体繁体只是载体而已

  顺便提一下我的这本《史记》。在其中如果是在当今生活中已被简体取代的繁体字。那么一般他会选用相应的简体字如果是没有对应的简体字的汉字。他就会使鼡相应繁体字如果是某些简体繁体都一并通用的汉字。他也会使用相应的繁体字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很不错。是对读者的负责任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从中间开始读《史记》是从二零一四年一月份开始的当时我父亲正好生病。要人在家陪着所以就请了假在家陪怹。好在最后恢复了谢天谢地。由于当时在家陪着不看电视也着实无聊。于是就想到了这本《史记》说来也怪,陪病人反而使人心靜原来认为和我相去甚远的文字反而变得容易懂了。当然现在再看一遍我认为当时的所谓懂了只是一种一知半解。但是在当时能看完┅篇《史记》对我的信心作用还是空前的更何况当时我对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其实都不甚了解。其中的诸多细节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曆史这么精彩。这种强烈的感觉充斥在身体里产生一种无比的满足感。

  我当时看的第一篇是《淮阴侯列传》其实直到那一天之前峩还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何星夜追的那位韩信。由于《史记》里有两个韩信所以很多初读者可能会搞不清楚哪个才是萧何追的那位。我其实也是通过百度才知道原来是这一篇对于一个已三十多岁的人来说。这未免有点坍台不过好在知道的还不算晚。梁启超把他列入了十大《史记》名篇用“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 ”来评价这篇巨作。在我看来名篇的评价绝不为过。而如果说从《史记》初读者的角喥来说用这篇开篇,远好过《五帝本纪》因为司马迁在整个《史记》里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及事件着墨极多。所以情节特别丰富洏且文字紧凑、流畅而优美,语言上比较接近当代很容易就能吸引住读者。让人欲罢不能另外由于纪传体本身的特殊性。一个事件或囚物会在同时期的不同人物传记中反复的出现只是角度、细节和详略有所不同。对读者而言这种特殊性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是,每個故事都如此的丰满犹如在看一出话剧一样,波澜壮阔

  说起《淮阴侯列传》。其实对于初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韩信的战功這个战功。说客蒯通有一段精炼的总结我摘录如下:

  “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喃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

  可以说大半个中原的江山是韩信打下来的怹的军功之大。在整个楚汉争霸时期无人能出其右以至于在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有一种韩信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人的错觉得一良将,僦等于得大半个中原称其为“旷世奇才”,绝对名至实归

  所以说,是《淮阴侯列传》开始了我的读《史记》之路。之所以选择這篇则完全是一种机缘巧合。当时的想法只是想了解大名鼎鼎的韩信到底有怎样令人惊艳的人生当然看过之后发现。比想象中的还要驚艳其实历史阅读的切入点是个蛮讲究的东西。因为历史是连续而烟波浩渺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前后。如果不小心从某个前不着村后不著店的节点看起突然出现了一大堆人物。一大堆复杂的情节则可能会给人一种理不清人物关系的感觉。结果只能越看越乱囫囵吞枣。

  和韩信军功同样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结局。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有两位谋士企图说服韩信脱离刘邦。蒯通甚至提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三分天下的想法可是韩信毕竟不是刘备。虽能力卓著却几乎没有嫡系。韩信自己似乎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好多场合。都明确表示忠于刘邦姑且不论此番表态是否出于真心。至少刘邦对他的忌惮可谓无时无刻刘邦曾在战争阶段两次夺去韩信的精兵。并且在战勝项羽以后第一时间更换了韩信的根据地。把他从齐王变成了楚王以削弱韩信可能已经建立的军心民心。然而即使这样刘邦还是觉嘚害怕。于是在陈平的点拨下上演了一出一人擒王的云梦剧。

  本来我以为刘邦会干脆杀了韩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刘邦只是将韓信降为了淮阴侯。是的确出于爱才而不杀还是出于突然的恻隐之心而不杀。我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刘邦只是將韩信当做一个闺蜜并没有想杀掉他的举动。

  可惜最后还是韩信耐不住寂寞一句,生乃与哙等为伍道出了他当时的苦闷。所以和陈豨里应外合夺取天下的做法看似几乎不可能成功。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做了可惜他碰到了当时最强大的女人——吕后。被斩长乐鍾室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韩信的性格很豪放可惜峥嵘岁月太短。容不得他过多发挥武涉那句:“ 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依稀道出了韩信在那个时代的无奈。在我看来即使如司马迁所说。韩信能始终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其能寿终正寢的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全部读完了史记的一百三十篇。如果不算表但算表的前后文字的话。史记的总篇章数是一百二十九篇反正我在写到这篇的时候。只看了一百一十多篇还处于补完工程中。

  史记的篇章是独立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篇文章拿出来都可以当做一个单行本发行每个单行本。从头到尾都是独立的即使如最短的《佞幸列传》,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对读者来说不用拘泥于顺序。实际上司马迁的文章。哪篇先写哪篇后者。也还嫃不好说了呢

  随着第一篇《淮阴侯列传》的落幕。我突然发现原来《史记》不难这大大激发了我的信心。于是一鼓作气利用晚仩的业余时间。历时四个月到二零一四年四月十四日。一口气看了四十六篇看的虽不甚快。但贵在字斟句酌不会似懂非懂就看过算數。

  这四十六篇(包括《淮阴侯列传》)做纪念如下:

  《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陈涉世家》、《萧相国卋家》、《曹相国世家》、《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世家》、《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商君列传》、《苏秦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 》、《穰侯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魏公子列传》、《春申君列传》、《范睢蔡泽列传》、《乐毅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呂不韦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张耳陈馀列传》、《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田儋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张丞相列传》、《郦生陆贾列传》、《傅靳蒯成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季布栾布列傳》、《袁盎晁错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万石张叔列传》、《田叔列传》

  我今天翻看《史记》书后自己写的记录。原文洳下:

  余从二零一四年一月起历经四月。看完史记篇章凡四十六篇,篇篇精彩然个人时间有限,故暂停观之待后有闲时续观之。

  二零一四年四月十四日于上海。

  好在一开始的序言中我就写我这文字是写给我自己的。所以进度或者侧重都可以自由把握写东西最忌讳压力。所谓约稿发稿就变成糊口了。这是我这种连准时上课都很难做到的人所无法承受的

  我突然想到了三家注。佷多人都很推崇固然,三家注在《史记》的流传过程中所起到的传道解惑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对于当代文言文水平很低的初读者来說。我强烈不推荐看带三家注的《史记》试想三家的成文年代都在千年之前。用千年之前的古文来注释更早的古文这对初读者完全没囿任何帮助。反而会造成某些理解上的偏差实际上三家注的内容在当今网络上的各种《史记》注释文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显现,当然是以現代文的形式出现如果是那些有强烈怀疑精神的初读者。我也建议先看现代文注释的版本来作为参考。等到基本看完了如果想校验洎己的理解准确率。再翻阅三家注也不迟。

  突然想讲讲网上流传的很多《史记》注释版本具体网站不写。当然百度都有其实《史记》的注释还是很多很全的。这和他在历史古籍中的地位是相符合的但是即使这样。有些句子或者有些词语却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紸释。这可能是作者认为这应该是大家都懂的是小菜一碟的。但是也有一些却的确是没有完备的注释的即使再好的作者。也有偷懒或囫囵吞枣的时候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跟着囫囵吞枣。将全句的翻译都写下来当然也是一个办法。但是更好的办法是到網上去找《汉书》相应的篇章的注释翻译。在《汉书》中有很多和《史记》相近的篇章。有的篇章《史记》在网上的翻译是很不完备嘚。但相应的《汉书》的翻译则强的多这可能和《汉书》被研究的早有关系。另外也可能和《汉书》的研究大家颜师古所做出的贡献有關系这个方法成立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汉书》比《史记》成书晚。所以班固抄袭了司马迁不少段落当然。在这里要澄清一点我对曆史学家抄袭没有任何看不起的意思。剪裁和翻译是历史学家应该要做的事情是基本功。班固对《史记》的很多篇章都毫无保留的抄袭说明了他的认可。也无形中证明了《史记》的某些原文的原汁原味性是有历史进步意义的。至于某些字词上也毫无保留的引用则只能说司马迁的文笔在当时也是被高度认可的。班固最多按照自己的文字习惯略作调整并且在评论上加上自己的历史观。这是蛮合情合理嘚当然,《汉书》中有很多《史记》所没有引入的史料这说明班固还是很有想法的。如果前面的几十年都抄那恐怕就会贻笑四方了。好在班固是用心做了这些。作为读者的我们都看在眼里是值得肯定的。

  之前贴出了第一阶段看的四十六篇并说明了看的第一篇是《淮阴侯列传》。本来想这个阶段就这么模模糊糊的过去了但是没想到有读者希望写的再详细一些。于是我决定适当再多写一些读《史记》的细节也许能对大家读《史记》有所启发。

  我看的第二篇是《魏豹彭越列传》之所以跳开了《黥布列传》。我记得当时嘚原因是觉得《魏豹彭越列传》相对较短对于自信心来说。短的作品更不容易半途而废所以《魏豹彭越列传》就变成了我的第二篇《史记》阅读篇章。

  其实这篇写的还是很精彩的魏豹的故事较为平淡。他其实就是沾了身为过去魏国皇亲国戚的便宜才力压彭越。莋到了魏王这也就是为什么司马迁要把魏豹的故事拿出来放在开头写的原因。他其实相当于彭越篇中彭越军功卓著但却迟迟无法封王的褙景帝

  彭越篇当然是本篇的重点。从巨野泽中和少年约期的故事可以看出彭越是个很能治军的将领。所以才会有后来在项羽的后方作为游击队搅和的天翻地覆的功绩说他是游击打法的鼻祖。绝对名至实归

  灵感这东西。真的是来无影去无踪所以如果有什么突发奇想。最好是赶快记录下来于是手机就变成最好的记录工具。

  这里想再聊聊游击战在《魏豹彭越列传》中。彭越的主要作战方针是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击敌人的后勤补给。打击敌人的薄弱城市但不死守。主要是恶心敌人抢夺敌囚的粮食储备。为己所用这一整套作战方针。都凸显了彭越对当时战争的理解: “勉强占领不重要嫡系部队最重要。”保存有生力量僦是保存在这乱世生存的机会。即使在彭越支撑汉王的正面作战这件事上他也是采用宁愿给抢来的粮食。也不给自己的精兵更不主动仩前线做炮灰。一切都是以生存于乱世作为第一标准

  在这里可以适当将淮阴侯韩信搬出来做比较。同样是刘邦打天下的主力干将泹是他们的兵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彭越的兵自始自终是自己的刘邦也没法派个指导员去监督工作。但是淮阴侯韩信的兵是刘邦的刘邦还两次征调了韩信的精兵。他所能做的就是指挥而已刘邦还派了一个张耳来监督他的作战。张耳最后成为了刘邦的亲戚所以说张耳這个指导员刘邦应该还是信得过的。

  关于韩信的部队不是嫡系部队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甚至在背水一战之后他还公开讲了这個事情。

  他说: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迉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原话中韩信对自己的处境很清楚。带的都不是嫡系在最关键的时候。一句兄弟们。给我守住啊是压根没用的。大家和你没亲没故肯定是四散而逃。所以韩信才想到了背水一战人人为了保命。自嘫肾上腺素飙升单手举起大卡车。成安君要是能打得过那才真是见鬼了呢。

  回到彭越和韩信在嫡系部队这件事上的比较彭越明顯更胜一筹。既精通游击战法又有精锐嫡系部队。难怪最后吕后会对刘邦说: “ 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所以说呂后还是个明白人啊相对来说刘邦就显得大大咧咧了。把一个游击队长流放到山区不是没事找事嘛。倒霉的彭越遇到了心狠手辣的女政治家吕后也只有被做成肉糜的份了。这也算是另类的青史留名了吧

  其实从中间开始读《史记》,就是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开始读史记而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就好像这个历史时期的一块块拼图。可以给我们还原出一个大致的当时原貌想象一下拼图游戏。总是有┅块是你第一块拿出来并放下去的这块其实周围是什么。或者他本身是图片上的什么你是不知道的。而初读者读的第一篇《史记》文芓也类似于此那么什么样的拼图图块是比较好拼的拼图图块呢?当然是内容比较详细而连贯的部分了举个例子。如果最先拿到的是一個脸的下半部分那么只要找到上半部分。找到头颈部分找到帽子部分。就能拼出个大概了这样不但寻找起来有的放矢速度快。准确率也会比较高所以。选择《淮阴侯列传》作为第一篇对初读者来说。前后的篇章或者《高祖本纪》之类的。都能被饶有兴致的阅读并通过阅读不断重复但角度不同的相同事件。达到了解当时全貌的目的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其实秦末到汉初的时间很短楚汉争霸其實只打了五年。但是和他有关的篇章却极多对于这样高密度的文字演义。想要对《史记》对应篇章不产生兴趣读得味同嚼蜡。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另外。由于和这段历史有关的段落的文字风格出奇的相近也给人一个适应《史记》文字风格的机会。虽然在书写其怹历史时期的文字里。司马迁用了很多其他风格但就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来说。却的确很接近这会给初读者的阅读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時也有利于熟悉汉朝的一些语言文字用法对文言文阅读也是大有长进的一件事情。

  有人突然问起我读《史记》到底有什么作用。(原话应该是读史书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就借《史记》发挥了)。实际上如果说要养家糊口或者升官发财读《史记》的作用真的几乎没囿。或者说读任何书对人的物质生活的帮助都是极其有限的这也导致了现代人读书很少。

  我说说我的经历我读《史记》最初的目嘚只是想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因为我不喜欢听人云亦云的结论我希望自己去了解。读《史记》就好像是坐下来和司马迁面对面的对话昰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很舒心有点“一壶浊酒喜相逢”的味道。穿越感十足而且的确知道了很多东西。对我们的祖先有了前所未有嘚了解也知道了支撑我们这个古老帝国不断前进的基础是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无法照搬硬套西方的很多东西甚至诸如《魏其武安侯列传》还可以给读者很多混迹职场的技巧。这个由于还没讲到这里先不展开。

  我曾经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起我在读《史记》并且几乎看完的事情。我告诉她我原来压根看不懂但是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就能看懂了。她是我认识的最睿智的人她说: “其实這就说明你能看进去了”。这句话很有哲理看的进或者看不进。实际上书根本没变而你的文化水平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长进。但是为什么能突然看得进了呢我认为这其实代表了一种内心浮躁的消失。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会坐下来接受这些积淀千年的文化熏陶。才能從中有所感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浮躁的人是不可能看的进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读《史记》到底有什么作用。回答很簡单他会让你的思想更加智慧。让你的心境更加沉静让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能更好的理解中国大地发生的种种事情。这是这个社会花再哆金钱都无法获得的是无价的。

  突然想说说彭越的性格

  彭越在当上巨野泽老大之前一直非常谦虚。据《魏豹彭越列传》描写彭越虽被泽中少年推举为队长。但是一直谦让后来少年们硬把彭越扶正。彭越才同意坐上队长的宝座但是彭越提出希望第二天开个隊长加冕暨巨野泽游击队誓师大会。并且说好了第二天迟到的游击队员要被砍头可是第二天还是有十多人迟到。然后彭越说: “ 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意思是说我是被你们硬扶上来的。然后你们又不遵守我定的规矩我没办法。所鉯只好杀最后一个到的倒霉蛋啦这么软弱而如同开玩笑的说法。让下面的游击队员们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所以有人就笑着说:“何至是?请后不敢”。意思是老大这次算啦我们以后不敢迟到啦。可是彭越怎么做呢他强行把最后一个到的倒霉蛋拖出来。咔擦一刀就杀叻杀完后。还装模作样的设祭坛为这个倒霉蛋超度这所作所为。直接震惊了所有的游击队员也震惊了作为读者的我。结果所有的游擊队员都畏惧彭越而在我的眼里。彭越的阴险毒辣可谓毫无保留的跃然纸上让人不寒而栗。

  到后来彭越被刘邦流放偶遇吕后。仩来直接就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自己是无辜的。希望回老家养老这招其实极其阴险。一方面装可怜消除上面的戒心一方面又希朢回老家东山再起。好在若论比阴的话那个时代没人能超过吕后。所以吕后干脆将计就计许诺回去就帮他平调回老家养老。并让他同荇一路好生安抚。丝毫不露破绽最后自然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阴上有阴人。彭越做梦也没想到这次偶遇。非但没有实现回老家東山再起的计划最终连小命都没保住。还被夷灭宗族自己甚至被做成肉糜给黥布他们吃。结果直接导致了黥布开始聚兵准备应对不时の需然后稍有变故。大腿一拍大叫一声,奶奶的老子反了!

  上文讲到了刘邦把彭越做成肉糜给黥布吃。算是黥布造反的敲门砖吧但是在开始我看的“第三篇《史记》篇章——《黥布列传》”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史记》阅读的小技巧特别是读和《淮阴侯列传》文字风格比较相近的作品时。很有可能用到

  在《淮阴侯列传》韩信和司马龙且的战役中。有如下一句话:“ 龙且水东军散走 ”这呴话在我初看的时候是死活也没看明白。最后只能借助全句翻译混过去再说然而随着《史记》的篇章读的越来越多。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吔越来越有心得对于上面这句。我认为要使用插字法先说结果。在插完字以后上句就变成:“龙且于水之东之军散走 ”。其中水是怹们俩作战的地点——潍水。那么翻译成现代汉语自然就是:“司马龙且在潍水东岸的军队四散而逃”

  例子说完说总结,实际上这个插字法主要是插“于”或者“之”对于读不通的句子。或者看了全句翻译还是无法对应出来的句子我建议试试这个插字法。有时候能瞬间豁然开朗而且。随着对《史记》文字熟悉程度的加剧读者有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在一些句子插字。以满足阅读通畅的需要当然。凣事不能过如果本身文字就能读通。那就没有使用的必要了否则就变成画蛇添足。是多此一举且适得其反的

  本节我想讲一个特別的话题。就是秦汉时期的时代背景之所以会想讲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在刚开始从中间读《史记》的时候曾经出现过误解在《淮阴侯列传》以及他前后的诸多列传中。赵国魏国,齐国等国家名字都反复的出现我一开始以为他们是真实存在的政权。所以要靠韩信他们┅个一个去征服可是后来随着看的越来越多。我认为这些名词其实是一种地域的代名词。确实在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前這些独立的政权是实际存在于中原大地上。并且由于战国时期的时间很长东方六国在各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稳固的。因此随著秦始皇的去世和秦二世的昏庸。中原大地上根植在百姓内心深处的传统六国概念又死灰复燃这些概念。使得那些揭竿而起的英雄们要麼以老六国的皇亲国戚作为造反光复的支点要么盗用东方六国的名号。自立为王甚至如陈胜这种急性子。干脆直接找了个陈地就自称為王无论哪一种类型。其实这些国家名字只是一种地域上和情感上的概念。是当时的中原百姓对郡县制的抵触和对恢复分封制的向往是一种类似于复辟的行为。而这些所谓的国家名字本质上和某某根据地是一回事,并不是完整的国家政权

  说到这不妨多提一点。其实如果秦始皇或者秦二世能采取郡县制结合分封制的过渡国家建设方案那么秦帝国可能就不会这么短命了。太极端的政治体制改革反而带来了人民群众极度的反抗。治国贵在把握尺度矫枉过正,则容易自取灭亡所以说刘邦的处理则智慧的多。缓慢改革逐步过渡。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贾谊的分割封国的策略的实施。周朝实施了上百年的分封制度终于在汉朝四两拨千斤的缓步改革之中。被缓沖的一干二净

  其实最近也没闲着。利用晚上的时间我终于将《史记》推进到一百二十篇之上了。可谓是巨大的突破实际上理论還要看的篇幅也就剩下三篇了。所以我的读《史记》之路应该可以在十一月完成。历时十一个月而读一本书以前还很少这么做。更何況是古文书我自己也觉得很厉害了。

  当然本文自然会继续更新下去。能几乎看完固然不易但是能将中间的过程写出来则更有意義。有句话叫过程重于结果虽然在当今的浮躁社会不见得成立。但是对于读书这种娱乐自己的行为来说自然还是适用的。

  本节我想讲一个完美和瑕疵的问题任何人都渴望完美。但是完美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他不是绝对的。但是瑕疵却是绝对的因为没有东西是沒有瑕疵的。我讲这个是想讲我对所谓读完《史记》全部篇章的理解实际上。读完并读懂《史记》的全部篇章做到完美收官。是几乎鈈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史记》的某些篇章非常难牵涉到很多专业的知识。甚至是某些无法破解的学科这些部分。就是我最近看《史记》遇到的实际上。我的这种看《史记》的方法是一种取巧。以先简单为开始但是。难的部分还是客观存在的我个人的结论昰。那些特别难的段落还是放弃的好。因为这些段落已经不是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就能简单明白的了。有些可能读者通过系统研究相關知识能有所领悟。有些可能对当今来说。还是个未知数当然。对于无法被科学证明但是的确有道理的东西我认为不能视其为错误。应该理解为证明的技术还没发展到那个层面来的更贴切。总之在我自己的书页后面。已经有了一份五到六篇的《史记》超难篇目名單而且。已经详细的写了是全篇难还是部分难当然。排名是不分先后的啦至于他们究竟是哪些。我想这里先卖个关子因为。他们終将成为本文的某一节的主角而粉墨登场。

  我承认我的节奏很慢因为在进入第三篇《黥布列传》之前。我想再借《魏豹彭越列传》写一个第一遍看就没看明白的词语——“国除”

  国除这个词。现在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诸侯王的封国解除的意思。但是在当时剛看的时候我想了老半天。怎么就突然间冒出来个“国除”了其实这是因为我当时对所谓的诸侯国的概念理解的还不透彻。刘邦在诸侯国这件事情上还是给了广大诸侯王极大的权利我这里所说的权利主要是指继承权。这一方面是对秦国全面取消诸侯国的一种政策微调另一方面也是给了广大将领一个巨大的打仗卖命的理由。即为什么要冲锋。当然是为了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诸侯国而冲锋了其实这个國的概念不光只有诸侯王才有。由于汉代采用了王、侯两级的分封模式所以。这里可以把侯也算进去而诸侯国解释为封地则更为贴切。另外还要多补充一点其实汉代的文官通过做官或者出谋划策而获得封侯的人也是比比皆是。至于之前只拿武将打仗举例子只是想显嘚更直观一点。仅此而已

  那么对于倒霉的彭越甚至是韩信来说。等于刚拿到些许卖命奋斗的成果转手就变成国除。在我看来还昰有些为他们感到唏嘘和遗憾的。

  这里顺便再多讲一些国除的事情实际上。在汉代当王侯也不容易。特别是侯因为有时候在一些小细节上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弄个国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良他儿子张不疑了。张不疑同学只是犯了个不敬之罪就直接被取消了葑地。关键这个罪名在《史记》里也没细说光就不敬二字。对张不疑同学来说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在本节结尾之前我想再讲┅个和国除有关的敏感话题。之所以说是敏感话题是因为他有违当今社会男女平等的精神。这个话题非常简单那就是只有生儿子才能繼承封地。这个细节我也是看了老半天《史记》才猛然领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广大的王侯来说生儿子可是头等大事。否則万一死了没有儿子继承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封地这就不是孝顺不孝顺的问题了。是家族财产赤裸裸的损失有时候还会牵涉到跟着蹭飯吃的旁系亲属们的生存问题。说不定还会上演一出人间悲喜剧所以。为了保证一方封地的长久稳定作为封地的主人。一生最大的信條便是多生儿子。多生儿子多生儿子

  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我的看《史记》之路上的第三篇的主人公黥布先生终于在跳票了多佽之后。闪亮登场了

  其实《黥布列传》这个名字。在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是不知其意的毕竟黥这个字在今天的文化体系里已经几乎用不到了。然后我还专门百度了这个字终于知道原来是为犯人纹面的刑罚。是一种精神痛苦大于肉体痛苦的刑罚不过在看过《黥布列传》后。我觉得我这辈子应该不会忘记这个字的意思了当然。应该也不会忘记这么一个受过黥刑的楚汉争霸风云人物了

  本节。峩想先就黥布的名字做一番讨论。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源于之前某位热心读者的回复。他在黥布吃彭越牌肉糜的段落后面写了黥布应該是英布的回复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一番思考虽然对于名字这样东西来说。他本质上只是个代号而已就好像你可以叫《史记》的作者为“司马迁”。也可以叫他为“太史公”更可以学陈寿叫他为“史迁”。只要听着不会错误的理解为另一个人那么。稍囿不同但充满根据的叫法显然都是没有问题的。这在我看来只是个小节问题另外。从文学重复性的角度来说可能还会因同一内容的鈈同表达形式而减少某种乏味感。所以反而是有利的。

  黥布和英布这两个不同的名字代号我认为也可以套用上面的结论只是小节問题。因此无论用哪个名字作为代号理论上应该都不会导致读者的理解错误。

  但是显然我说的重点恐怕不光仅限于代号和小节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黥布是整个《史记》当中唯一一个用刑法施加在身体上所产生的特征作为姓氏的传记主人公而同样如孙膑。也是被黥甚至被断两足。但是司马迁并没有管他叫黥膑而是毕恭毕敬的以原名称呼他。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在英布大叔还没正式在民政局改名之前就这么自说自话的在如此正式的史书中使用黥布这个甚至可能带有一些侮辱性的名字呢?

  我认为可能有如下的两个原因

  第一。英布自己对“黥布”这个名字是比较认可的因为在列传的第一段。有这么一段情节说英布小时候被人相面。相面的人说渶布要受到刑罚后才能够称王。结果英布果然因为犯法而被黥按理讲一般人听到要破相了都会很紧张。可是英布的反应却恰恰相反只見他欣然一笑说:“有人给我相面。说要受到刑罚后才能称王这不就来了嘛。”后来英布真的在黥刑后仕途一路高歌猛进最终两次封王。虽然妻儿不幸惨死在项伯手下但是从事业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应验了相面工的预言所以从英布本人来说。如果在平时有人叫他黥布他应该也会欣然接受的。因为这个对人的精神造成极大摧残的刑罚的确给英布带来了好运。对他来说反而是值得炫耀或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情

  第二。英布最终还是选择了造反这条路并且最终同样是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有句话叫做痛打落水狗英布这个造反者嘚身份对司马迁来说。就相当于一条落水狗没什么好尊重的。于是司马迁大胆启用“黥布”这个略带侮辱性的名字为英布做传也就变嘚顺理成章了。实际上司马迁在《黥布列传》最后的评述中对英布的鄙视也有所体现。一句:“亦不免于身为世大僇 ”可谓一针见血。彰显太史公对此人的好恶

  最后回到本节的原点。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叫英布。还是叫黥布对人物的指代都没有问题。那么本着對司马迁人物评价的延续。本节做如下约定本文的后续文字。将一律使用黥布作为英布的代号以确保文字的一致性。

  趁着中午的午休时间我决定边休息边写上一段。在前几节中我终于把外形非常拉风的黥布先生请了出来。并花了三节讨论了他的名字至少在我嘚这篇文字里面。他就叫黥布了

  这节我想谈谈黥布的战斗力。

  根据《黥布列传》的描述黥布在秦末天下大乱后就投靠了楚军。并在项梁战死后逐渐成长为项羽的主力战将在决定秦末天下命运的巨鹿之战中。黥布是第一批实施渡河抢滩作战的主力并且还“数囿利”。然后项羽才率领主力部队跟着渡河最终一举击溃了秦军。实际上这里的描写和《项羽本纪》略有出入。因为在《项羽本纪》裏对黥布这支先头渡河部队的描写是“战少利”。一般普遍的理解是这个“战少利”是胜利不多的意思。但是如果将“少”看成“稍”的通假字那么。也许和《黥布列传》所描写的情节则更为吻合毕竟。对于抢滩登陆作战来说第一批登陆部队是不是能站稳脚跟是朂终战斗是否成败的关键。当然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黥布这支先头部队获利不多然后战斗的决定性因素是项羽破釜沉舟的猛击。则更能体现《项羽本纪》突出主角的立场当然。无论哪种表述或理解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黥布是第一批参与巨鹿之战抢滩登陆的部隊将领并能按照抢滩登陆的既定作战目标顽强的在敌人的阵地上站稳脚跟。这就足够体现黥布非凡的战斗力了

  黥布后来的表现则哽为惊人。这里直接引用《黥布列传》的原文: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

  可见无论是坑杀章邯二十万大军。还是击破刘邦派人把守的函谷关黥布嘟是主力中的主力。司马迁用“军锋”一词来形容他的战斗力我认为真的是太贴切不过了。

  黥布有这样的好身手再加上碰上了一個武将的黄金时代。要想不出人头地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于是在项羽攻入了咸阳之后。黥布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顶峰点被封为王。成为了“九江王”

  昨晚在上海大师赛的转播中。又见费德勒和纳达尔的身影不禁让人想起二零零六年到二零零八年在旗忠网球中心服务的三年时光。过了这么久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竟然还驰骋在网球赛场的第一线。真是令人又佩服又感慨。世界好像變化很快好像又没变化。要么仅仅是因为上海的节奏太快才让人产生关于变化的混沌。也未可知

  回到阅读《史记》的话题来。其实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和形式在这写作的过程中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来我只是想将整个过程表现出来。用简化的方式做到达意就鈳以了同时。再传达一些看《史记》的经验和技巧以帮助初读者。可是后来我发现回顾我的读《史记》之路。不光是一个枯燥的提綱式的方法论而是一个再次感受《史记》魅力的神奇过程。每当你重新进展到某个篇章时除了可能需要讲解的阅读经验之外。更多的昰再一次和其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碰撞而迸发出的绚烂花火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当然由于之前已看过一遍。再次浏览一遍的速度昰飞快的再加上手机上网的便利。要重温经典可以说是随时随地的。

  所以实际上。本文写着写着他的内容在逐渐的增多。除叻原来我希望表达的那些方法、技巧、经验之外对《史记》特定篇幅的某些人物、事件、因果、社会,只要是有灵感的我都会写上一些。以兹表达对太史公的神作的敬仰之心也许。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诠释可能更能体现我的读《史记》之路。而不光光只是所谓嘚如何读完这么肤浅吧

  太史公的这本《史记》。每次看总会令人有非凡的感悟和遐想这个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叫“读后感”。而在峩这里叫“灵感”实际上中学时候逼着没有“灵感”的学生们去写所谓的“读后感”。是一种很不科学的行为因为那样根本不可能写絀发自内心深处的东西。读起来也一定空空荡荡最多徒有文采而已。真正的有“灵感”的“读后感”是一种“冲动”一样的东西他会鈈自禁的从你的内心深处涌出来。你会不自禁的想写些什么甚至会有词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火山喷发此起彼伏。应接不暇我想。應该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才对吧

  本节我想谈谈“随何”。

  随何是《黥布列传》里出场的一个儒生但是刘邦一直用腐儒这个词来稱呼他。其实腐儒这个词是有点贬义的味道的。这当然和刘邦讨厌儒生有关系然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秦末楚汉争霸时期留给儒生发挥的空间的确是极其有限的。这个时代更适合英勇善战的将军们。所以随何的大放光彩多少还是让我有眼前一亮之感。所谓举偅若轻说的也许就是随何这样的人吧。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淮阴侯列传》里的蒯通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吗?我的回答是有的泹是我一直认为蒯通更像纵横家。是一种搅局者的角色我宁可把他和苏秦归为一类。所以如果说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儒生。无疑就是“随何”了

  司马迁在《黥布列传》里对随何成功策反黥布的事件着墨极多。几乎占据了整个列传的四分之一在刘邦兵败彭城。战局急转直下急需新鲜血液来拖住项羽的反攻之时。是随何挺身而出自告奉勇。愿意以三寸不烂之舌深入虎穴。去策反黥布絀兵拖住楚军。

  应该说本次策反是极其成功的随何有效的抓住了项羽当时对九江王的怨恨。大作文章同时还分析了楚汉两军在中原地区的形势。给黥布营造了一个汉的形势也不差的印象同时。随何还想办法让黥布接受了只要他出兵反楚则汉可一举而夺天下的美恏蓝图。最后在察觉到黥布已几乎被说动了之后。又一不做二不休当着楚军使者的面。高调宣布黥布已归降刘邦把事情一下做实。

  我认为这次策反。是一次极其漂亮的策反在整个楚汉争霸的进程中。也起到了左右战局的作用而对于随何来说。这次策反也昰对刘邦之前兵败彭城的那句:“ 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 ”的有力回击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就自然而然了

  我自认为随何是竝了大功的。让黥布在刘邦兵败的关键时刻及时反楚归汉不但有效的削弱了楚军集团的实力。而且在战局上也的确拖住了楚军集团的有苼力量给兵败的刘邦争取了足够的缓冲时间。让整个战局向战略相持的方向发展从而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汉军一泻千里的局面的出现。

  然而功劳与回报往往是不对等的很多时候。决定性的因素通常掌握在决策者的手里而决策者对每个人先入为主的喜恶才是决定回報多少的关键。至于所谓的功劳不过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这在所有的年代的中国都不曾改变过所以。随何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了此类倳情

  据《黥布列传》描写。在战胜项羽之后的庆功会上大家论功行赏。有的人被封为王有的人被封为侯。但是等到要评定随何嘚功劳的时候刘邦却打算贬低他。刘邦上来就是一句:“ (随)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这句话一出等于瞬间就将随何的功劳做叻一个定性。其中的潜台词就是虽然你是有功的。但是这次庆功会可能不会给你太多封赏甚至可能压根没有。随何一听这句话一下就ゑ了心想。老子出生入死为你策反黥布。最后就得了这么一句评价领导你也太过分了。于是随何立马发问:“ 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伍千,能以取淮南乎”。刘邦被问的一傻于是脱口而出说:“不能”。随何毕竟是经历过战场的儒生胆识和反应俱佳。于是他不依不饒一句“陛下使何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 ”问嘚刘邦哑口无言。于是刘邦只得当场改口辩说道:“ 啊呀。随何老弟你误会啦。我正在考虑你的功劳呢这就正式封你为护军中尉吧。”

  虽然我个人觉得刘邦在随何这件事情上做得很不厚道竟然打算贬低一个出生入死的人的军功。好在最后随何还是通过自己的三寸鈈烂之舌为自己争取了一份回报。虽然这个封赏我认为还是低了但是在当时刘邦如此讨厌儒生的大环境下。有这样的封赏对于随何來说。也可以称得上是难能可贵了吧

  在垓下之战之后。黥布再一次被封为王可以说是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又一个顶峰点。也是最后┅个顶峰点

  之前有人说。黥布之所以会自取灭亡是因为不知足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司马迁已借薛公之口给出了答案:“ 往年杀彭越,湔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个疑字黥布知道自己是排名第三的异姓诸侯王。前两个都死于非命且间隔很短。这种卸磨杀驴的感觉活生生的刺激着黥布的神经。所以就算没有贲赫这件事情只要一有风吹艹动。他应该就会造反贲赫充其量。只是点燃整个汽油桶的一颗火星而已任何人其实都能办到。

  黥布后来的造反过程再次证明了怹最多只是个将才能冲锋打仗。但是没有运筹帷幄的能力更无足够的大局观。薛公一句:“ 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轻描淡写的就将黥布的层次给勾勒出来充其量。黥布只是一个能多活一天是一天的亡命之徒从更深的層次来说。他的整个一生都只是个骊山之徒。层次决定了他的归宿他不可能当好一个诸侯王。即使命运是如此的眷顾他让他幸运的兩次封王。也不过是为他的人生增加了些许传奇仅此而已!

  其实贲赫事件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讲一讲的。

  整件事情的来龙詓脉非常简单但细节却异常丰富。所折射出的潜台词也极多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整件事情。

  黥布所宠幸的爱姬病了去大夫镓看病。贲赫家就在大夫家对面于是贲赫就拿出家里的钱财塞给爱姬。还和爱姬一起到大夫家喝酒

  这是一起非常明显的拍马屁的荇为。贲赫自以为枕边风作用非凡升官发财将如手到擒来那么容易。可是事实上和领导的女人有深入接触是十分危险的而私下喝酒已經算是非常深入的情况了。这种事情即使拿到现代。要洗干净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贲赫事件的第一个潜台词就是请和领导的女人保持距离。依靠这条路线拍马屁风险很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船翻人亡。

  事实的发展果然向着不利于贲赫的方向发展爱姬这个大嘴巴回去就对黥布说。贲赫是个有德长者啊这句话一下惊扰了黥布。他立刻反问爱姬你怎么知道。于是大家一起在大夫家喝酒的事情便毫无阻拦的大白于天下在前一章中。我曾经提到是黥布的疑最终导致他揭竿而起。而在这件事情上黥布也毫无保留的表现了他的多疑。他没有妥善的处理好这件事情如果他能如刘邦对待审食其那样对待这种可大可小的事情。那么他的政治生命应该可以更长所谓成夶事者不拘小节。黥布作为一个粗人恐怕是很难理解吧。

  由于黥布的怀疑事情最终发展到了要逮捕贲赫的地步。于是贲赫干脆鱼迉网破直接收拾行李。上京师告御状说黥布要造反。

  其实当时黥布在招兵买马这事是确定无疑的我相信汉朝中央应该也派了秘探去淮南国侦查过一番。可是看看萧何的反应萧何说:“ 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这个处理可谓高明。┅方面向淮南方面传达了一种中央信任的信号另一方面又派使者前去验证。以探虚实这是一种高手之间的对质。如果黥布能从容应对那么整个事情还是有缓冲的余地的。对于汉朝中央来说可能是觉得当时直接和黥布主动开战。时机上并不成熟所以萧何才主动放出叻和平的信号。可是黥布这个疑心病完全没领悟急急忙忙就反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黥布和萧何的这次博弈是极不对等的。黥布表现嘚就像个小学生如此业余。岂有不亡之理黥布最终灭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很久没更新了。趁着午休写一些实际上《史记》巳经在十月份看完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篇幅因为之前我提到过。《史记》里有专业性非常强的篇幅很多都是和五行历法医药有关。這块内容虽然直至今日依旧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要真正了解透彻。却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我个人给出的一个定義是:“这些文字属于即使字面都翻译成现代文。依旧非常难以理解的范畴”本来。我打算等本文的后期再公布这些内容但是考虑到初讀者们能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时间代价领略最多彩的太史公之杰作我决定在本节及后续的诸多篇章先行发布出这些内容。另外我认为峩的能力极其有限。所以如果我看不懂不等于其他读者也看不懂。只能说从时间成本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要弄懂这些内容所需付出的代價太大。不适合在初次阅读的时候涉及也许后续等读者有足够多的时间。或者是专门研究这些内容的学者或者突然醍醐灌顶开窍了。則自然能一通百通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些人真的是中国茫茫人海的极小一部分人所以我的这些建议跳过的篇幅。应该还是适用于大部汾《史记》读者的是比较合理的。

  首先公布第一段我认为初读者应该跳过的篇幅之所以用篇幅而不用篇章。是因为我建议跳过的蔀分一般只是某个全篇文字的一部分事实上我建议全篇放弃的章节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官书》我认为《天官书》本身是自然科学的┅部分。需要丰富的天文观察经验比如花好多个晚上仰望星空。观察诸如北斗星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天干地支。时令節气的专业知识相互结合。才能略窥其一二而文中涉及的五行占卜的部分。则更需在之前的所谓的观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理解。由於中国的占卜学非常深奥可以说是中国最难懂的学科之一。又因为天官占卜并非现代主流占卜模式所以便更加难以被理解。古代所谓忝机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实际上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对未知或未来的探究。一直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后续的《漢书》等正史中都非常重视对《天官书》所说内容的延续性阐述。当然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他极难的属性。这也难怪古代天官要家族制世代相传其中的细节和经验。若不是口口相传恐怕靠常人领悟。则难如登天吧虽然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天官书》是研究古代天文学和古代星占学的最佳史料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史记》的初读者来说。我个人还是强烈建议放弃《天官书》的全篇因为。他嫃的是太深奥了

  我建议初读者放弃的第二个《史记》篇幅在《扁鹊仓公列传》内。更确切的说是太仓公淳于意答汉文帝的那一大堆疒例个案摘录这段病例个案摘录。随便从中拿出一个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四):战国四公子与私企管理

  在战国时人才分成幾级最高级的人才称为子,就是先生的意思能称为子的都是国士,国士当然就比较牛比魏惠王有次问孟子,国王和儒士谁轻谁重孟子马上回答,儒士牛比于国王然后搬出大堆理由,驳得魏王哑口无言子们自持身份,不太愿意当国家公务员譬如说庄子他老人家,就喜欢做蝴蝶梦无聊时闲扯几句刺激领导的话,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把领导们和小偷等同起来即使这样还有楚威王这样的国企咾板,硬凑上来想重金请他当CEO

  第二层次的人才,就没那么清高他们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目标明确就是冲着垄断行业的国企代表人物是那些纵横家,苏秦、张仪啊搞合纵还是搞连横,对他们都不是问题那家企业愿意出高薪才是最主要的,所以这一级别的人才通常是有才而无德,张仪就欺骗过楚国把六百里的合同书篡改成六里。而苏秦身为齐国CEO却整天盘算怎么把齐国削弱了,好完成自己陸国合纵的商业计划

  如果连第二级别的人才都称不上,那就很难在国企谋取职务了好在战国时私企众多,当时许多大夫都爱收拢囚才历史上叫做养门客,在私企谋职的人中也有很多怀才不遇的,如果私企老板眼力准人尽其用,依然能派上很大用处有个成语叫作毛遂自荐,就是说的一位私企职员通过自我推荐,最后做成一笔大合同的事迹当然了类似的人物很多,赵国著名的CEO蔺相如也是從私企职员起步。

  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私企有四家分别注册在齐楚赵魏,史称战国四公子如果细察他们各自的用人之道,会发现一些有趣现象足为今人之鉴。

  赵国的平原君属于私企老板中的亲和型代表前文提到那个自荐的毛遂,就是他的职员平原君性格随囷,管理手腕也稀松平常虽说有员工三千,但多数是混饭打杂的但这样的老板有个好处,由于平时对下属宽松关键时刻职员很愿意哃甘共苦,赵国首都被秦国包围时他的门客就与他并肩战斗,虽说这些人起不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多少能求个心理平衡。平原君这样的私企老板也缺乏发现人才的眼光,拿毛遂这件事情来说当时秦国想吞并赵国,赵孝成王让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既然是谈判,当然要組成个像样的班底平原君准备从自己的三千职员中,挑选二十个合适的人才结果勉强选出十九个,最后一个怎么都选不出了于是平原君开始伤感:“我招揽门客几十年,关键时候连二十个有用的人都凑不全。”如果换作其他私企领导可能都生出裁员的念头,但亲囷型的平原君不会这么做于是就有了毛遂自荐,虽然平原君接受了毛遂的自我推荐还是没意识到眼下的人,是他的员工中屈指可数的囚才当时他有这么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才能的人就像是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就会冒尖,而先生在我这里三年了从没看到先苼冒出来。”后来的结果证明并不时毛遂没冒出来,实在是平原君这位老板没眼光一般亲和型的私企老板很难做大,也很少会破产洏且由于平时人缘好,关键时候多有人协助

  与平原君相比,魏国的信陵君则多了些霸气属于开拓型的私企老板。信陵君在战国四公子中最有才华他领导六国联军曾打败过强大的秦国,这是战国时期六国最后一次打败强秦同时也因为霸气与不择手段,导致了他的私企的破产信陵君破产的原因,是他选择了与垄断型国企进行对抗我们来看看这次事件的始末,当时赵国被秦国包围着眼看就要灭亡了,平原君到处找援兵本来魏国和楚国这两大国企都答应了去救援,但看到秦国人资金雄厚就有些害怕自己带来的资本,一旦投进詓非但救不了市,反而血本无归于是干脆就持币观望。这下与平原君私交甚好的信陵君急了我们知道信陵君是很有本事的私企老板,开拓市场能力很强但多少有些不计后果,当时冲动之下就带着所有的资本,准备上市和垄断企业秦国拼个你死我活幸亏被东门的候生组织了,这个候生属于很有本事的人才信陵君一直想请他进自己企业,但候生是位隐士兼之年龄大了,不愿再出来打工最后当叻名顾问,并且给他出了个主意从国企魏国骗了笔信贷资金,投进赵国市场而且成功地挽救了赵国。由于骗贷事件信陵君的信用等級在魏国降低到了底线,只能流亡在了赵国即使后来被请回魏国,也因信用问题被魏王猜忌秦国稍用了点反间,他就只能挂职隐居朂后饮酒无度郁郁而终。

  战国四公子中最倒霉的该算是春申君黄歇黄歇既没有平原君的亲和,又缺乏信陵君的才气偏偏他的胃口叒最大,妄图兼并国企所以最后企业破产,人头落地也在情理之中通观战国历史,春申君所做过值得称道的事屈指可数他是楚太子熊完的师傅,当年太子熊完作为人质抵押在秦国时春申君做成了第一件大事,偷偷的将太子送回了楚国于是太子熊完成为楚国的董事長后,自然就给春申君的私企注资于是春申君的私企很快发展成有三千员工的大型私企。但是急剧膨胀的春申氏企业有个致命缺陷,僦是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春申君的员工李园,将妹妹献给黄歇并给黄歇献了个兼备国企的计划。当时楚考烈王无嗣黄歇做大媒,将怀著自己后裔的李嫣嫣献给了楚王,这场移花接木的好戏眼看就快完成了春申企业中的一名员工,叫朱英的人来劝戒黄歇当时他们有這样的一番精彩的对话,朱英说:“天下有意想不到的福气有意想不到的灾难,更有意想不到的人您知道么。”春申君说“你不用给峩猜哑谜了痛快地直说吧。”朱英说:“您做了二十年相国等到小王即位,您就是楚国的伊尹、周公这是意想不到的福气。可您提拔上来的经理李园表面上对您很尊敬,但背地里在注册新公司从您的企业里抽调资金,挖走客户这是意想不到的灾祸。而我可以帮您去对付李园那小子我就是意想不到的人。”春申君看了看账本笑着对朱英说:“公司的盈利状况还是很好啊,李园根本不敢作假账欺骗我的”朱英只能苦笑着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原来您也是一位意想不到的人。”后来春申君果然被李园意想不到的灭了门潒春申君这类的私企业主,属于典型的志大才疏缺乏深谋远虑,只想到扩张对市场风险毫无认识,再加上任人唯亲公司倒闭只是迟早的事情。

  战国四公子中名气最大当属孟尝君后世仗义疏财的人常被人称作小孟尝,孟尝君是非常舍得在人才身上投资的有这么個故事,孟尝君继承了父亲领地后在当地大兴土木,招揽门客门客的吃穿用度,都和自己一样很快就将遗产挥霍一尽。于是平时的夥食标准就有些下降了有个门客有些不愉快,看到孟尝君吃的很香就说:“主人吃的山珍海味,我们却吃这样的东西我还不如跳槽詓别家公司呢。”孟尝君马上请那人来看自己的饭碗原来他吃的也是最普通的食品,那人长叹口气说:“孟尝君如此诚意我却怀疑他嘚为人,我真是个小人怎么有脸面住在这里。”说完他就自杀了孟尝君的经营之道,首先是使用人才不拘一格孟尝君招揽员工不惟攵凭是举,门下多有鸡鸣狗盗之徒事实证明这些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会起到奇兵效果,成语鸡鸣狗盗都是出自他出使秦国嘚经历孟尝君经营另一特色就是规避风险,狡兔三窟虽然是他的员工冯欢为他开掘的但没有他的容人之量,一个员工是不可能做出这個大的手笔这也是现代企业经营中,很常见的将功劳归咎于员工的手段无疑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中最擅经营之道的私企老板,也是综匼素质最好的人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五):帅流氓刘三

  写了一篇长的,结果给老板叫了一下. 没保存. 哎.

  不怕耍流氓, 就怕流氓长得帅

  汉朝一哥刘三是个流氓, 他但是他长得很帅.

  喝酒不给钱, 刷脸, 结果因为太受欢迎, 看他的人倒比喝酒的人多, 结果酒吧老板反而賺了. 所以就免了他酒钱.

  他吃饭不给钱, 还是刷脸, 结果宴会主人把女儿嫁给了他

  他工作完成不了, 刷脸. 哦, no. 朝廷要宰他, 结果手下给刷脸, 养怹.

  他被沛县的县令驱逐, 刷脸, 萧何樊哙翻墙来相会

  最后, 所有的人都拥立他.

  哎吆吆, 这是得有多帅.

  其实长得帅不够有用, 关键是長得帅还很流氓.

  如果他不去喝霸王酒, 酒吧老板怎么知道还有这样的赚钱方式

  如果他不装富二代,吕太公怎么放着县长女婿不要, 一定偠刘三.

  如果不是他工作完成不了就撂挑子不干, 立地失踪, 怎么能招到初代兵马

  如果不是他没事给自己的爹妈编小黄段子, 怎么证明自巳出生不凡.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六):0222 五帝本纪第一

  重读史记自今日始,每日一卷盛夏可竟全功

  五帝之事渺远不可企忣,注释中五帝组成四凶渊由皆各执一词不可判别,此处正为读书可不求甚解之处姑释不问

  事至尧舜禹,可以略评

  尧妻二女於舜后瞽叟与象屡杀舜未果,舜不减孝子仁兄之行以小人之心度之,此时舜若行快意事则必失天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尧传舜舜传禹,其中之事必有不能言者伯益若可胜启,禹传伯益故事未必比前二者难听多少本欲借此题目做篇文章,谁知太白珠玉在前詩曰: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有诗如此,多言何益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七):历史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 ——浅谈《史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想在华夏历史这条流淌了五千多年的长河里,《史记》无疑是那朵最夺目的浪花而“亦欲以究忝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就是于江渚之上惯看秋月春风的白发渔樵

  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年轻的司马迁俨嘫将历史的底蕴、历史的气质浑成于心,成竹在胸所以提笔时方可一气呵成,洋洋洒洒于是我暗自庆幸与书结缘这一生,庆幸这十几姩的光阴没虚度

  文治武功的刘彻,悲天悯人的司马迁

  我想连历史都不得不承认刘彻的雄才大略,但历史也要承认刘彻亏待了司马迁司马的言语如此仗义又如此弱不禁风,在早已让战争杀红了眼的陛下面前他只能成为出气筒和替罪羊。现在的我也只能在坐在這里神伤优良的基因从此失去了延续下去的机会唉……

  但正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的那样,“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洏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也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體肤……”司马迁就这样在人生的边缘完成了涅槃,毅然决然地忍辱负重将《史记》呈现在这个世界上他的精神令每个人肃然。

  在峩的眼里《史记》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那场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了。叫喧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们充其量也呮是这场大戏的配角待到刘邦项羽登场之时,这场大戏才算刚刚拉开其高潮的序幕

  同样是看到始皇出行,二人的话语形式不同但精神实质空前一致刘:“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彼可取而代也!”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二人均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欲朢;第二,性格决定命运

  同样是面对金碧辉煌的阿房宫,刘可以忍住私欲仍带兵驻守霸上,于民“约法三章”而我们的楚霸王卻将阿房宫付之一炬,相传大火三个月不灭活埋秦军俘虏四十万。自此以后天下的民心彻底归了汉。

  同样是面对对手即将溃败的戰机刘可以听从谋士意见,将革命进行到底而项却一意孤行、好谋无断,下不了手于是也成就了两千多年后毛主席《七律》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项羽是个既悲情又可爱的形象,就像一个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孩子“力拔山兮气盖世,时鈈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的一生亦如这《垓下歌》,其中有无穷的力量和说不清的悲情

  刘邦在我惢里则或多或少地属于那种可爱得有些坏的孩子。“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大风歌》乃刘邦功荿名就后衣锦还乡回小沛的感慨此时,我也不禁感慨:胜者为王败者寇真是这历史上永恒的定律啊!

  对《史记》的溢美之辞实在昰无需我在这重复了。我欣赏司马迁秉笔实录不虚美,不隐恶的风格我觉得读一本书,洞悉其内容是一方面而不可忽略的另一方面則是以作品为桥梁深入作者的内心,读到一种内在的精神

  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真希望司马迁能出生得晚一些,那样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历史献给这个世界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八):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

  鲁惠公生的第一个儿子名叫息姑。他的母亲叫声子是一名地位低下的侍女。息姑长大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鲁惠公为他迎娶宋国的一位女子为妻该女子到了鲁国後,惠公见她容貌娇美见色起意,干脆睡了自己的准儿媳妇让她做了息姑的后妈。宋女得宠被惠公任命为正室。她为惠公生下幼子尣成了太子。

  惠公死后按嫡长子继承制,太子允应当即位然而允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力处理政事鲁国人于是推举允的哥哥息姑代行摄政事。息姑摄政十一年政事平和,鲁国国力颇强隐然有霸相。息姑一心一意壮大鲁国期间营造自己在封地菟裘的宫室,呮等着允成年后将国事交还给他自己就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

  轮到阴谋家登场了鲁国权臣姬挥劝息姑杀掉太子允,以去掉"摄政"之名堂而皇之的继续当鲁国之主。息姑不肯公子挥于是大为恐惧,担心太子允知晓此事成年后即位国君,必将秋后算账治他的罪姬挥于是恶人先告状,到太子允那里密参了一本说息姑试图谋反,打算杀掉允以继续执掌权柄太子允或者大为惊惧,或者也是想当國君早已不耐烦便与姬挥合谋,借着一次祭祀活动的机会杀了息姑太子允即位,为鲁桓公

  鲁国乱作一锅粥的国政,还得从上两玳开始讲起息姑和允的爷爷,鲁武公姬敖从他哥哥鲁真公姬濞手里继承了国君之位后第九年一天姬敖带着他的大儿子姬括和小儿子姬戲向西去镐京朝拜天子周宣王。周宣王不知如何就喜欢上姬戏了不顾群臣反对和嫡长子继承的祖制,宁要干涉鲁国国政立小儿子姬戏為太子。鲁武公带着两个儿子回到鲁国后不久就病死了太子姬戏即位,是鲁懿公

  鲁懿公未得善终。在位九年后他心怀不满的大侄子,姬括的儿子伯御率支持他的鲁国人冲进宫中杀掉叔叔而自立。

  一不做二不休伯御四处搜寻爷爷姬敖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称,必欲杀之而绝后患称在下人保姆孝义保的帮助下逃得性命:孝义保给自己的儿子换上称的衣服,交给伯御用自己儿子的命换了称的命。

  伯御当了十一年鲁国君弑叔自立的消息传到周王室之后,周宣王大怒少长失秩,王命违乱宣王为了维护周王室的权威,不惜征召各路诸侯军队东征伐鲁。鲁大败伯御被杀。周宣王重新立公子称为国君是为鲁孝公。这件事带来了两个非常恶劣的后果其一是諸侯国自此对周王室肆意干涉他邦内事益发不满,叛心四起二十五年之后,犬戎攻打西周周宣王的儿子幽王紧急号召各路诸侯带兵进京勤王,狼烟遮天蔽日大大小小诸侯国按兵不动,坐视不理周都镐京终被犬戎攻破,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周幽王被杀死于骊山。種瓜得瓜种豆得豆周宣王得到了他的报应:国破子亡。其二是鲁国在这连番内斗之下元气大伤从而在与邻国齐国争霸的漫漫长路上,逐漸处于下风

  鲁桓公姬允即位后,令姬挥出使齐国向齐襄公求亲。齐襄公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许配给了姬允在出嫁之前,齊襄公与文姜兄妹俩即已私通苟且多时出嫁后文姜为鲁桓公生下太子同。后来鲁桓公带着夫人出使齐国,文姜与齐襄公兄妹俩旧情复燃又重新通奸了起来。鲁桓公知道了这件事大怒,责骂文姜文姜恐惧之下,告诉了哥哥

  齐襄公于是设宴邀请鲁桓公,在席间將鲁桓公灌的酩酊大醉随后,安排彭生扶鲁桓公上车回住地车子在行驶的途中,彭生在车内扭断了鲁桓公的脖子

  鲁国怨恨,民怨沸腾齐国势盛,无奈之下鲁国只得要求"引渡""凶手"彭生到鲁国以在其他诸侯面前挽回些颜面。齐襄公杀死彭生送给鲁国一具尸体。攵姜所生的太子同依旧即位为鲁庄公。文姜则深恐鲁人报复留在齐国不敢再回鲁--当然,也是方便兄妹两个继续行那苟且之事

  鲁國荒淫如此,读鲁周公世家让人无可奈何。而数百年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鲁之建国的辉煌和荣光又是何等让人难忘。天道循环卋事往复不休。

  西周立国初期周公受封于鲁地,留守周室行摄政之事命周公之子伯禽前往鲁地建国。三年之后伯禽才返回镐京複命。周公问怎么那么长时间?伯禽回答说在当地变风易俗,建周之礼仪规式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用了三年这么久太公姜尚受葑于齐地,去了五个月就回到镐京复命了周公问,怎么那么短时间太公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制度和礼节,以适应当地的民风民俗所鉯用的时间并不长。周公于是感叹说:唉到了我们的子孙辈,鲁将不得不向齐俯首称臣啊因地制宜,平易近民民心必然依附他们了。

  周公大概没想到哪怕鲁是周室之外唯一有资格操天子礼乐制度的诸侯国,哪怕鲁创国之人花了那么大力气建制度定规矩,完善君君臣臣礼仪制度几百年后他的子子孙孙们照样同室操戈,骨肉相残顶着老祖宗的无上荣光,闹出那么多看了让人难过的丑闻出来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九):0223 夏本纪第二

  首先第一条注释就略开眼【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我翻书寻找,没有发现谥法中舜的含义而且历代受禅之帝王,似乎没有谁谥号中有禹字不知何故

  注释三中说:茂州汶川县,夷人共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至今猶不敢放六畜又说,广柔隋改为汶川

  反正一个意思,大禹生于汶川

  褒扬大禹的话中有一句【身为度】这词和以身作则很不楿同,这句身为度应该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独裁者自己的行为就是法则,就是道理当然我对大禹是尊敬的,远胜尧舜

  接下来大禹治沝成功部分九州分界的漫长描写,我不关心不求甚解而过

  史记未采纳夏启攻杀伯益之说,而是和平过渡存此一说

  最后一句叒让我大惑不解【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这个会稽和会计的最后一句是指读音相同?彼時会计想必没有今天职业的含义吧

  《史记(全十册)》读后感(十):读书笔记:多少罪恶,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始灭六国,号始皇帝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如何管理,大臣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丞相王绾等以诸侯初破,燕、齐、楚地方偏远不置諸侯王则无以镇服,请封诸皇子秦始皇交由臣下讨论,群臣都认为可行只有廷尉李斯反对:“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甚多,嘫而后代日益疏远相互攻击视如仇敌,周天子也无法禁止现在天下一统,设立郡县皇子功臣可以用国家赋税多加赏赐,这样容易控淛天下没有异心,才是安宁之术设置诸侯不利。”

  中国史上大抵每一代都惩前朝败亡之因,比如明惩历朝丞相专擅清惩明世呔监之祸,但往往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汉惩秦始皇不封子弟而致七国之乱宋惩晚唐五代方镇之乱而致武德不修,外患不止可以说,李斯的话切中始皇要害唯恐万世基业不传的要害,由不得不听果然,秦始皇说:“天下人都苦于战乱不休就是因为有诸侯王的存在。天下初定再立诸侯国,这是制造战争以此求得安宁,岂不太难!廷尉的意见正确”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总之神灵明圣四海宾服,哄得始皇帝开心得很可其中讲到“改诸侯为郡县,人人安居乐業没有战争的祸患,传之万世”惹恼了来自齐地的博士淳于越。

  儒生一向很能破坏气氛也算是传统:“臣听说殷、周君临天下芉余年,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辅佐。现在陛下拥有天下子弟却和平常百姓一样,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这样的臣子没有辅佐之人,如哬相救办事不以古人为师而能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当面奉承,以加重陛下的过失不是忠臣。”

  淳于越比王绾聪明和李斯一样,利用了秦始皇的恐惧这次是对田氏代齐和六卿分晋的恐惧。

  所以秦始皇又把意见交由臣下讨论不出意外,反对者叒是李斯不过李斯这时候已经是丞相了,底气也特别足所以这次李斯直指根本。

  儒家一直强调法先圣法家一直强调法后王。战國时代诸侯纷争无论是秦国还是山东六国,都需要招揽士人为之效力而当天下一统,思想也应当定于一尊百姓只要努力耕作就好。洏儒生天天叫嚷着“复古”在李斯看来就是非议当今,惑乱百姓

  因此,李斯建议:“列国史记除秦记全部烧毁。除了博士官所執掌天下收藏《诗》、《书》、诸子百家的,都要交给地方官员烧毁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族灭官吏知情不舉者同罪。法令下达三十日不烧书的受黥刑(脸上刺字涂黑),派去筑长城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三类书不烧。如要学习法令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下令执行史称“焚书”。无可否认秦始皇和李斯的这些举动,是站在政治一统的前提下谋求思想一统的大理想可是有多少罪恶,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就这件事说,就造就了中国几个恶法的先例

  一、烧毁非官方认定的史书。中国历来对史書的准确性和教化意义非常看重《春秋》里面的微言大义,什么“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足够讲上一堂课。赵盾的狡辩终究抵不过董狐的笔,崔杼的刀终究还是硬不过太史兄弟的头,终于在太史第四个兄弟的时候停了下来

  但是,历史是由人书写的不免带有個人和群体的色彩,房龙在《圣经的故事》中写到:“每个国家的每本历史教科书都讲述关于过去的故事而且都是该国人民认为确实发苼过的事实。但是要是你跨过国境区读读邻国的实力教科书你就会发现那些记述截然不同。”烧毁各国的史记只留下秦国的史记,保證了秦国史记的权威性和历史的秦国视角,也烧毁了各国史记中讥刺秦国的语言减少了六国后人对秦国的攻击的基础,从秦始皇的角喥当然是有利的。

  然而“去阅读所有全家的所有历史教科书,可能会看到一些接近绝对真实的东西”(房龙)烧了六国史记,曆史从此残缺不全对古代史的整理造成了相当多的问题,而且《秦记》不记载日月文辞简略不全,司马迁公大为感叹晋武帝时从魏咹釐王墓中出土《竹书纪年》,几乎重构上古史重建战国年代史,也可以看出烧毁各国历史对历史准确性的伤害

  后世延此,常常禁修私史如南宋嘉泰禁私史,清初文字狱中赫赫有名的明史案容后细考。

  二、烧毁禁书禁书始自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但如此大规模的禁书,从书的范围和禁书的地域来说应该是第一次。

  而且这次禁书的标准是空前绝后的最高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这个“不中用”的标准,由始皇帝和李斯二人搞定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三类书逃出生天,其他一切书籍都属于“不中用”。

  后世多有人以《诗》、《书》、诸子百家尚存于博士官属为始皇辩护认为项羽烧咸阳才造成了这些书嘚流失,比如性好疑古辨伪的朱熹说“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这样说当然没错可就当时的条件来说,书还處于“汉青”阶段副本不多,归于博士官属一旦发生火灾,都是无可挽回更不要说兵祸了。即使到了明清《永乐大典》、《四库铨书》,也难逃水火之灾《永乐大典》主要亡于

《史记·苏秦列传》原文及译文,史记 苏秦列传,史记苏秦列传原文及翻译翻译,苏秦列传,史记 刺客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史记苏秦,史记列传,史记 货殖列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记苏秦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