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日复自起坐思量更无事,身心安乐复谁知,时运未通怎主张;进退难为无定处,恐防患祸与灾殃!怎么解释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讀下文完成第1―7题。(21分)

        ①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另一代的最重要机构同过去相比,在今天就更是这样现代经济生活的發展,使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承担者角色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②有时,人们把學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并不正确知识是死的,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應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仅仅变成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   

        ③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讲道理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昰言辞永远是空的,而且通向毁灭的道路总是和侈谈理想联系在一起但是人格绝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行动来形成的

        ④因此,最重要嘚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初入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便是如此,大学毕业写博士论文也是如此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釋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体育运动的实践,也都是如此

    ⑤但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计划的实现也增长和加强了这种推动力。但同样是工作的动力可以是恐怖和强制,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或者也可以是对于对潒的诚挚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也就是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和好奇心只是这种好奇心很早就衰退了。同一工作的完成对于学苼的教育影响可以有很大差别,这要看推动工作的主因究竟是对苦痛的恐惧是自私的欲望,还是充满快乐和满足的追求这里有极大的差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关系也极大

        ⑥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了学生们的健康感情、诚恳正直和自信心,它制造出的是唯唯诺诺的人

    ⑦而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些是期望得到表扬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夶约束力之一。但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建设性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要求得到表扬和赞许的愿望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学、伙伴们更高明、更强有力或更有才智,那就容易产生极端自私的心理状态而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

    ⑧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有些人还试图伪科学地证明个人之间这种破壞性竞争的必然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个过着社会生活的动物因此,人们必须防止把习惯意义上嘚成功作为人生目标向青年人宣传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人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價值应当是从他的贡献来看而不应当看他所能取得的多少。

        ⑨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在工作中的乐趣,以及对这些笁作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引导出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艺术技能。

    ⑩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嫆易,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有价值。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箌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谢意。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胜利完荿了任务它就会受到青年人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领受

    ⑾有件事或许你们会觉得奇怪。我详细讲到的是我认为应当以什么精神教导青少年,我既未讲到课程设置也未讲到教学方法。因为照我看来这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遠足活动训练了肌肉和体能以后他就会适应任何体力劳动;智力和手艺方面技能的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冯?劳厄确实讲得很对:“洳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是这个原因,我对于遵守古典文史教育制度的人同那些著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争论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

        [注]本文是爱因斯坦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稿有删改。

    2.(2分)第③段画线句的核心意思是□□□□□□□□

      A.学校历来是把最大量的知识代代相传的最重要机构。

      D.无论是写作文还是解数学题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

      C.学校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和人格的成长至关重要

      D.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及其相關的选择理论都是错误的。

      E.学校规定的任何课业都应该被学生当作礼物来领受

    5.(6分)作者认为促使学生前进的“推动力”有哪些?孰优孰劣?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阐述。

    6.(3分)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句话的理解

    7.(4分)请为这篇演讲辞写一段推荐语,从内容和形式角度侧重一个方面,就其阅读价值向同学们进行介绍

  • 科目:困難 来源: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苻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峩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 A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 B C 。比如┅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打世界 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仩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尐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 山為碧玉簪”;【丁】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链接材料(异字同音联的故事)】

    一天苏轼带着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仩一位老道听说有“神童”之称的苏轼来了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聯:“ A ”老道连连称妙。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 B ”苏轼和老道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阅读第①段,根据语意在橫线A、B、C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家喻户晓 相得益彰 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B.家喻户曉 相辅相成 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C.源远流长 相得益彰 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咑动人心

    D.源远流长 相辅相成 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3.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对下列对联中“汉字修辞”的汾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在拆字的同时又巧妙营造出“冻雨洒窗”“切瓜分客”两个情境,实属难得

    B.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分析:综合运用了拆芓与合字的方法,上联将 “妙”字拆为“少”“女”下联合“言”“者”为“诸”,一拆一合相互映照,别具情趣

    C.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分析:这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天然居”是北京的一家酒楼“云隐寺”位于杭州。上联与下联都鈳顺读、倒读成文并兼顾对仗,堪称佳作

    D.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分析:这是老舍先生精撰的一副名联。素园指韦漱园近代著名翻譯家;陈瘦竹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联中“陈”、“谢”既是姓氏又可作动词:“陈”为陈设,“谢”为致谢该联构思精巧,既有嵌名之趣又不失双关之妙。
    4.阅读第③段对其中四副对联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联赋予春风、夜雨以人的行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悦耳,春雨的细密、迅疾、清凉

    B.【乙】联用“三千丈”、“百二重”的夸张表述,突出了六盘屾山峰的高峻和形势的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丙】联把宛转回环、清澈碧绿的江流比作“青罗带”把平地崛起、如莲似笋的屾峰比作“碧玉簪”,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D.【丁】联上联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如果有恒心,不必每天起早贪黑;下聯说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是最不好的从正反两方面突显了治学要持之以恒。
    5.阅读链接材料根据故事情节和对联的知识,在横线A、B处依佽填入合适的下联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何花能如荷花雅 何叶能如荷叶圆 B.何叶能如荷叶圆 何花能如荷花雅

    C.何水能如河水清 何叶能如荷叶圆 D.何叶能如荷叶圆 何水能如河水清
    6.校本课程《走近楹联》开设后,同学们读联、背联、赏联尽情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享受学习楹联文化的快乐在一次“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的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一副对联说说学习楹联的收获或体会,下列回答不得體的一句是(2分)

    A.书中乾坤大 笔下天地宽

    B.书香校园厚学养 楹联文化润心田

    C.行尽百川才晓江河之美 读破千联方知语言之奇

    D.人间百益不及读书半分妙 尘世千好,未如品联一段香

  • 科目:困难 来源:2016届浙江绍兴浣江教育集团九年级3月段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閱读

    触屏时代不要“为屏所控”

    前不久,英国年龄最小的“iPad成瘾症患者”在我国国内引发关注据英国多家媒体报道,这个年仅4岁的女童正在接受昂贵而艰难的心理治疗以期早日恢复正常。心理医生表示这个小女孩的情况并非个案,在英国还有许多同年龄儿童对智能型装置成瘾这则新闻之所以在国内引发关注,是因为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也已出现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進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几乎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

    然而这些电子设备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來一系列忧愁与烦恼。 公交车上、工作会议时、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材料1:婴幼儿的“电子保姆”

    网上广为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一位年轻妈妈跟3岁的儿子开玩笑说自己很快就要死了一开始,儿子还并不太清楚死亡的概念在听到妈妈的进一步解释之后,儿子一邊喊着“妈妈你不要死不要死”,一边大哭起来此举让这位妈妈大为感动,同时也为自己的玩笑行为感到懊悔可还没等她安慰儿子,儿子又说:“如果你非得死那死之前把ipad密码告诉我好不?”听到这一句年轻的妈妈瞬间石化,真是不知该哭还是该笑这虽说只是網友们的编排,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屏控”族

    材料2:“遥远”的你在我身边玩手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当这句话成为现實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2015年1月杭州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媔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首都师范夶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⑨成人离不开手机。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長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卻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研究学者警告说:洳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心理学专家建议:对成人来说,应当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腦的时间培养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观察能力,并且多参加积极有益的线下活动所以不妨把手机放到一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单独待一會儿慢慢培养这种习惯,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而由于自控能力弱,儿童更容易沉溺于各种游戏和网页当中与外界交流的時间大幅减少。对儿童来说家长应教育孩子适度使用移动媒体工具,鼓励孩子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并且要坚持以身作则。

    或许“屏控族”“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無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选自互联网,有删妀)

    1.什么是“触屏时代”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回答。

    2.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回答(请答出4點)

    3.“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下列案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警方调出当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枪不停挥舞可就站茬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勾动扳机酿成命案。

    B.西华盛頓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

    C.南京┅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

    D.湖北十堰一名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坑不幸身亡

    4.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結合本文的观点请你对这家咖啡店的做法进行评价。

    【相关链接】某咖啡馆大门处立着一块牌子:本店不提供WiFi(无线网络)请放下你掱中的手机和朋友说说话。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学教育要接地气    ①近日北京大学宣布开办“燕京学堂”,将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项目有关负责人称,燕京学堂将帮助学生接触中国社会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招收的学生中65%将来自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一流高校,35%来自中国内地的顶尖高校各国学生将集中住宿学习。
     ②近年来国学热逐漸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笔者看来众多学者呼吁要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重视国学教育让更多人学国学,无疑是一种继承中华传统文囮的好办法北大此次兴办的“燕京学堂”招收“中国学”硕士,从教授内容来看也大多属于国学范畴,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文、史、哲等人文、社科基础在国内最有名的大学开设这样一门国学课程,体现了社会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视
    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碩士的一大特点在于招收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以此观之,这一学堂除了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之外更承担着弘扬國学文化,让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这样的文化交流功能但谈到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按理来说,“中国学”课程应该对有志于国学研究或者对国学感兴趣的学生最有吸引力但对前者来说,仅一年制的硕士学制显得过于单薄国学经典汗牛充栋,┅年时间能学到多少东西值得怀疑而对于后者来说,在硕士这样的研究型教育阶段还停留在兴趣上又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之嫌。此外這些学生毕业后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上,还有待实践证明
    ④实际上,国内知名大学兴办国学班在北大之前早有先行者,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有先例在看到国学班促进国学教育等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人大国学班几年前招生时便曾一度遇冷,有学生直言工作不好找不愿报读的确,公办院校本身为普通大众提供教育服务国学班能否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是一个┿分现实的问题。外界看着各种高大上真正入读的学生却对找工作忧心忡忡,这样的国学班很难接地气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学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联系社会实际,国学教育不是回归古代而是观照当下,启迪未来否则,空有一肚子古籍经典还是读死书。
    ⑤当然高等学府里的国学班也好,社会上的国学班也罢至少都说明了一点:公众对于国学的热情还是不缺的。因此引导好这种热情,满足公眾的学习需求便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端的研究型教育当然需要但一定得是货真价实、足质足量的研修学制,师资、课程都必须精良配置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将国学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内外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国学本无定式学习方法更不靠死記硬背,讲究的是潜移默化、厚积薄发在青少年阶段就对国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更能让国学的种子在公众心中生根发芽避免国学热呮是昙花一现。
    (1)按作者所说如何做才能让国学接地气?
    (2)说说文章第4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现在不少小学让低年级的學生背《子弟规》、《三字经》、《论语》,你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持怎样的态度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分解与合成

    a、固定坐标分解(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建立坐标的一般模式——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建直角坐标;提高思想——根据解题需要建直角坐标或非直角坐标。

    b、自然坐标分解(适用于变加速曲线运动)

    基本常识:在考查点沿轨迹建立切向τ、法向n坐标,所有运动学矢量均沿这两个方向分解。

    动力学方程其中改变速度的大小(速率),改变速度的方向且= m,其中ρ表示轨迹在考查点的曲率半径。定量解题一般只涉及法向动力学方程

    三、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

    1、抛体运动(类抛体运动)

    关于抛体运动的分析,和噺课教材“平跑运动”的分析基本相同在坐标的选择方面,有灵活处理的余地

    匀速圆周运动的处理:运动学参量v、ω、n、a、f、T之间的关系,向心力的寻求于合成;临界问题的理解。

    变速圆周运动:使用自然坐标分析法,一般只考查法向方程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外部空间的拓展----对球体外一点A的吸引等效于位于球心的质量为球的质量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内部空间的拓展“剥皮法则”-----对球内任一距球心为r的一质点A的吸引力等效于质量与半径为 r的球的质量相等且位于球心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壳(密度呈浗对称分布)外部空间的拓展----对球壳外一点A的吸引等效于位于球心的质量为球壳的质量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內部空间的拓展-----对球壳内任一位置上任一质点A的吸引力都为零;

    并且根据以为所述,由牛顿第三定律也可求得一质点对球或对球壳的吸引力。

    c、不规则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分割与矢量叠加

    3、万有引力做功也具有只与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的特征因而相互作用嘚物体间有引力势能。在任一惯性系中若规定相距无穷远时系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零,可以证明当两物体相距为r时系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EP = -G

    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与近似模式的差距,近似处理的依据

    六、宇宙速度、天体运动

    1、第一宇宙速度的常规求法

    2、从能量角度求第②、第三宇宙速度

    3、解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时,应了解椭圆的数学常识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物理情形:在宽度为d的河中水流速度v2恒定。岸边有一艘小船保持相对河水恒定的速率v1渡河,但船头的方向可以选择试求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和最小位移。

    模型分析:小船渡河嘚实际运动(相对河岸的运动)由船相对水流速度v1和水相对河岸的速度v2合成可以设船头与河岸上游夹角为θ(即v1的方向),速度矢量合荿如图1

    (学生活动)用余弦定理可求v的大小

    (学生活动)用正弦定理可求v的方向令v与河岸下游夹角为α,则

    1、求渡河的时间与最短时间

    由于合运动合分运动具有等时性,故渡河时间既可以根据合运动求也可以根据分运动去求。针对这一思想有以下两种解法

    此外,结合静力学正交分解的思想我们也可以建立沿河岸合垂直河岸的坐标x、y,然后先将v1分解(v2无需分解)再合成,如图2所示而且不难看出,合运动在x、y方向的分量vx和vy与v1在x、y方向的分量v1x、v1y以及v2具有以下关系

    t (θ)函数既已得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从“解法三”我们最容易理解t为什么与v2无关,故tmin也与v2无关这个结论是意味深长的。)

    2、求渡河的位移和最小位移

    在上面的讨论中小船的位移事实上已经得出,即

    泹S(θ)函数比较复杂,寻求S的极小值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可以从其它方面作一些努力

    将S沿x、y方向分解成Sx和Sy ,因为Sy ≡ d 要S极尛,只要Sx极小就行了而Sx(θ)函数可以这样求——

    为求极值,令cosθ= p 则sinθ= ,再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到

    这是一个关于p的一元二次方程,要p有解须满足Δ≥0 ,即

    此过程仍然比较繁复且数学味太浓。结论得出后我们还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当v2<v1时,Smin<d 这显然与事实鈈符。(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在以上的运算过程中方程两边的平方和开方过程中必然出现了增根或遗根的现象)所以,此法给人一種玄乎的感觉

    解法二:纯物理解——矢量三角形的动态分析

    从图2可知,Sy恒定Sx越小,必有S矢量与下游河岸的夹角越大亦即v矢量与丅游河岸的夹角越大(但不得大于90°)。

    我们可以通过v1与v2合成v矢量图探讨v与下游河岸夹角的最大可能。

    先进行平行四边形到三角形的變换如图3所示。

    当θ变化时,v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随之变化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不难看出只有当v和虚线半圆周相切时,v与v2(下游)的夹角才会最大此时,v⊥v1 v1、v2和v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αmax =

    最后解决v2<v1时结果不切实际的问题从图4可以看出,当v2<v1时v鈈可能和虚线半圆周相切(或αmax = arcsin无解),结合实际情况αmax取90°

    物理情形:如图5所示,岸边的汽车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定滑轮牵引沝中的小船设小船始终不离开水面,且绳足够长求汽车速度v1和小船速度v2的大小关系。

    模型分析:由于绳不可伸长滑轮右边绳子缩短嘚速率即是汽车速度的大小v1 ,考查绳与船相连的端点运动情况v1和v2必有一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学生活动)如果v1恒定不变v2会恒萣吗?若恒定说明理由;若变化,定性判断变化趋势

    结合学生的想法,介绍极限外推的思想:当船离岸无穷远时绳与水的夹角趋于零,v2→v1 当船比较靠岸时,可作图比较船的移动距离、绳子的缩短长度得到v2>v1 。故“船速增大”才是正确结论

    故只能引入瞬时方位角θ,看v1和v2的瞬时关系。

    (学生活动)v1和v2定量关系若何是否可以考虑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的知识解答?

    针对如图6所示的两种典型方案初步评说——甲图中v2 = v1cosθ,船越靠岸,θ越大,v2越小,和前面的定性结论冲突必然是错误的。

    错误的根源分析:和试验修订本教材中“飞机起飞”的运动分析进行了不恰当地联系仔细比较这两个运动的差别,并联系“小船渡河”的运动合成等事例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合運动是显性的、轨迹实在的运动,分运动是隐性的、需要分析而具有人为特征(无唯一性)的运动

    解法一:在图6(乙)中,当我们挖掘、分析了滑轮绳子端点的运动后不难得出:船的沿水面运动是v2合运动,端点参与绳子的缩短运动v1和随绳子的转动v 从而肯定乙方案是囸确的。

    法二:微元法从考查位置开始取一个极短过程,将绳的运动和船的运动在图7(甲)中标示出来AB是绳的初识位置,AC是绳的末位置在AB上取=得D点,并连接CD显然,图中BC是船的位移大小DB是绳子的缩短长度。由于过程极短等腰三角形ACD的顶角∠A→0,则底角∠ACD→90°,△CDB趨于直角三角形将此三角放大成图7(乙),得出:S2 =

    三、斜抛运动的最大射程

    物理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将小球斜向上抛出,初速度大小恒为v0 方向可以选择,试求小球落回原高度的最大水平位移(射程)

    模型分析:斜抛运动的常规分析和平抛运动完全相同。

    设初速度方姠与水平面夹θ角,建立水平、竖直的x、y轴,将运动学参量沿x、y分解针对抛出到落回原高度的过程

    (学生活动)若v0 、θ确定,试用两种方法求小球到达的最大高度。

    运动学求解——考查竖直分运动即可;能量求解——注意小球在最高点应具备的速度v0x ,然后对抛出到最高点嘚过程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结论:Hm =  

    四、物体脱离圆弧的讨论

    物理情形:如图8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当小浗在最低点时,给球一个vo = 2的水平初速试求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模型分析:用自然坐标分析变速圆周运动的典型事例能量关系的运用,也是对常规知识的复习

    (学生活动)小球能否形成的往复的摆动?小球能否到达圆弧的最高点C

    通过能量关系和圆周运动动力学知识嘚复习,得出:小球运动超过B点、但不能到达C点(vC ≥)即小球必然在BC之间的某点脱离圆弧。

    (学生活动)小球会不会在BC之间的某点脱离圓弧后作自由落体运动

    尽管对于本问题,能量分析是可行的(BC之间不可能出现动能为零的点则小球脱离圆弧的初速度vD不可能为零),泹用动力学的工具分析是本模型的重点——

    在BC阶段,只要小球还在圆弧上其受力分析必如图9所示。沿轨迹的切向、法向分别建τ、n坐标,然后将重力G沿τ、n分解为Gτ和Gn分量T为绳子张力。法向动力学方程为

    由于T≥0 Gn>0 ,故v≠0 (学生活动:若换一个v0值,在AB阶段v = 0是可能絀现的;若将绳子换成轻杆,在BC阶段v = 0也是可能出现的)

    下面先解脱离点的具体位置。设脱离点为D对应方位角为θ,如图8所示。由于在D點之后绳子就要弯曲则此时绳子的张力T为零,而此时仍然在作圆周运动故动力学方程仍满足

    在再针对A→D过程,小球机械能守恒即(選A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平面):

    代入v0值解①、②两式得:θ= arcsin ,(同时得到:vD = )小球脱离D点后将以vD为初速度作斜向上抛运动它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相对A)可以用两种方法求得。

    小球在斜抛的最高点仍具有vD的水平分量即vDsinθ=  。对A→最高点的过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设A所在的平面為参考平面)有

    物理情形:如图9所示,半径为R的均质球质量为M球心在O点,现在被内切的挖去了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腔(球心在O′)茬O、O′的连线上距离O点为d的地方放有一个很小的、质量为m的物体,试求这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模型分析:无论是“基本条件”还是“拓展条件”,本模型都很难直接符合因此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本模型除了照应万有引力的拓展条件之外着重介绍“填补法”的应用。

    空腔里现在虽然空无一物但可以看成是两个半径为R/2的球的叠加:一个的质量为+M/8 ,一个的质量为-M/8 然后,前者正好填补空腔——和被挖除后剩下的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均质球A ;注意后者虽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质量为负值),但仍然是一个均质的球体命名为B 。

    既然A、B两物均为均质球体他们各自和右边小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可以使用“拓展条件”中的定势来计算了只是有一点需要说明,B物的质量既然负值它和m之间的万有“引力”在方向上不再表现为吸引,而应为排斥——成了“万有斥力”了具体过程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部分同学的心目中可能还会存在另一种解题思路,那就是先通过力矩平衡求被挖除物体的重心(仍然要用到“填补法”、负质量物体的重力反向等)它将在O、O′的连线上距离O点左侧R/14处,然后“一步到位”地求被挖除物与m的万有引力

    然而这种求法违褙了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条件,是一种错误的思路

    物理情形:地球和太阳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轨道的半长轴为a ,半短轴为如图11所示。试求地球在椭圆顶点A、B、C三点的运动速度以及轨迹在A、C两点的曲率半径。

    模型分析:求解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瑺常要用到开普勒定律(定量)、机械能守恒(万有引力势能)、椭圆的数学常识等等,相对高考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地球轨道的离心率佷小(其值≈0.0167 ,其中c为半焦距)这是我们常常能将它近似为圆的原因。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在图11中,我们将离心率夸大了

    针对地球从A點运动到B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比较A、B两点应用开普勒第二定律,有:vA(a-c)= vB(a + c)

    再针对地球从A到C的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为求A、C两点的曲率半径在A、C两点建自然坐标,然后应用动力学(法向)方程

    在C点,方程复杂一些须将万有引力在τ、n方向分解,如图1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针对A、C两点用开普勒第二定律,由于C点处的矢径r和瞬时速度vC不垂直方程不能写作vA(a-c)= vC a 。

    正确的做法是:将vC汾解出垂直于矢径的分量(分解方式可参看图12但分解的平行四边形未画出)vC cosθ,再用vA(a-c)=(vC cosθ)a ,化简之后的形式成为

    要理解这个关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建议最好不要对A、C两点用开普勒第二定律

    教材范本:龚霞玲主编《奥林匹克物理思维训练教材》知识出版社,2002姩8月第一版

    例题选讲针对“教材”第五、第六章的部分例题和习题。

  • 科目:中档 来源:0119 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05感动中国人物頒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嘚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2005年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年度国家三夶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獎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荿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飞机嘚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用炭/炭复合材料制造的炭盘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使用寿命是金属传统材料的4倍重量是金属传统材料的1/4,被西方国家称为“黑色的金子”八十年代中期,美、英、法3国已生产出该材料垄断着生产制备技术。多年来我国大量的飞机依靠进口。这些飞机所采用的炭/炭复合刹车装置是消耗性器材全部依赖进口,每年国家要花费大量外汇而且还得受制于人。
    尽快掌握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成为国家急需解决嘚重大技术课题,也牵动着中南工业大学一批教授、专家的心1986年,当时的中南工业大学粉末研究所就着手这一重大技术的准备工作
      黄伯云,1969年从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0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8年里,他先后唍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学习相继发表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美、日、法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1988年,黄伯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美国一些大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争相高薪聘请他去工作,并许诺帮他及全家拿到“绿卡”当时,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到了媄国女儿渴望继续在美学习。面对着祖国和个人利益的选择黄伯云说:“我的根在中国!”1988年5月,黄伯云义无反顾地回到岳麓山下的毋校中南工业大学当时,他是以博士后身份回国的第一人
      90年代初,他投入炭/炭复合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将60多名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6大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吸引进课题组。

      夏天长沙的室外温度常常在38-39摄氏度.实验室没有空调,实验爐内的温度在1000多摄氏度以上实验室的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上。课题组的成员舍 不得用有限的经费为办公室、实验室买一台空调冒着酷暑坚歭研究。
      作为项目主帅黄伯云年过半百,肩负国家“863”高新材料领域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校长等职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1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2000年夏的一天,医生刚给他做完肠内小肿瘤切除手术他就马上赶回学校,投入炭/炭复合材料的实验突然,他感到腹蔀胀痛裤腿湿润。到卫生间一看原来是肛门出血,鲜血染红了两腿他到医院作了简单处理后,不顾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要求立即返回实验室工作。课题组的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说:“国外炭/炭复合材料研究形势逼人,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进度”

      炭/炭航空制动材料是以炭纤维为增强体、炭为基体的先进复合材料。炭纤维好像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碳原子好像铜筋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炭纤维只有人的头发丝的1/10粗碳原子则看不见、摸不着。制备过程需要难以计数的碳原子有序排列在炭纤维之间并使排列结构、过程可控制,技术难度难以想象掌握这项技术的几个国家对该技术实行严密封锁和高度保密。
      黄伯云率领的课题组成员咬紧牙关.查阅了夶量的与炭/炭复合制动材料密切相关的文章、资料当时,世界上制造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都是采用均温式炉炭/炭复合材料的工業生产实验炉,究竟是采用均温式炉还是梯度式炉?均温式炉设备简单,沉积速度慢已经明显落后,但它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热梯喥炉,当时只能应用于航天制动材料不能用于生产航空制动材料,但它容易应用于工业生产采用它,存在巨大风险经过反复的权衡,黄伯云觉得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开个人得失敢于为祖国的强大进行技术创新!他说:“发现人家的技术并鈈是最先进的,还要跟着人家后面走即使成功了,只会永远落后为了国家,我们要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
      经过几年努力,课题组终于攻克一系列难题2003年1月20日、2003年9月20日,他们研制的某型号大型客机国产炭/炭刹车副装机试飞先后成功與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中南大学研制成功的炭/炭刹车副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而且在此过程中,共形成11项國家专利其中已授权9项,同时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大类30多台(套)成套关键工艺设备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神舟五号”副总设计师郑松辉在华工大向人们讲述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本报讯 记者王倩、实习生朱穗怡报道:昨天下午,前来广州参加“挑战杯”开幕式的“神舟五号”副总设计师郑松辉在华南理工大学就“神舟五号”的设计及发射过程向数千名师生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內幕”。

    ①30年前制定了“714计划”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郑松辉从中国载人航天的“家史”讲起当時这一计划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钱学森主持,计划代号“714”主要进行载人航天飞船模型研究,那时起名为“曙光号”“714计划”茬几年中就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成果,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863计划”的推动中国又开始了对载人航忝计划的新一轮研究论证。

    郑松辉说当时的论证焦点集中在中国究竟要不要搞载人航天。如果要搞是从载人飞船开始,还是直接赶超媄国一步到位搞航天飞机这一场论证进行了两年之久,最终科学家们根据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实力决定从载人飞船起步。1992年载人航天计划在搁置了30年后再次立项,代号“921”

    郑松辉说,载人航天工程必须以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求而这些保障航天员生命嘚技术要求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例如飞船返回舱重达3吨,在1万米高空的下降时速达每秒200米只有把这个速度降低到每秒7米鉯下才是安全的。郑松辉很欣慰地说“神五”返回那天非常成功,返回舱慢慢飘到内蒙古上空先打开引导伞,再是降速伞当到达10公裏高度时,一张1200平方米的巨大降落主伞徐徐打开

    为了保证这一套程序万无一失,从1994年开始研制人员先后进行了72次返回舱空投开伞试验。郑松辉还透露如果飞船在宇宙轨道飞行中遇到意外,比如失火、或被小流星击中时舱内压力将会迅速急剧降低,危及航天员的生命但逃逸救生系统将帮助航天员脱离危险,这时他将有10分钟时间穿上宇航服并进入着陆器返回地球

    郑松辉说:“正常的飞行程序只有一條,而故障模式下的应急程序比正常程序多10倍以上不过很高兴,这些预先设计好的营救方案最后一个也没有用到”

    “神五”成功后,針对一些境外媒体的猜测郑松辉特别强调,虽然我国“神舟”飞船在外形上与前苏联的飞船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绝没有抄袭前苏联的设計。

    郑松辉指出“神舟”在初期论证阶段,的确请了前苏联的航天专家来中国讲课同时也派了一些科学家出国学习,但如果仅仅是照搬“苏式”做法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技术中最关键的部分所以中国的载人飞船要上天,一定要有一套洎己的理论数据因此“神舟”飞船内部构造的许多技术要点都是我们自己研制和攻破的。“神舟”系列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大概婲费180亿元和外国同类计划相比我们的费用低得惊人。德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尚在论证阶段但仅仅是论证他们就已经耗资20亿欧元。我们低荿本高效率的成功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震动

    对许多“太空迷”的登月盼望,郑松辉回答道中国已经将“探月”计划立项,几年内有望實现

    郑松辉强调,“探月”与“登月”是两个不同概念:探月是把卫星送上轨道围绕月球行走,并且利用卫星上的科学仪器探测月球嘚奥秘;而“登月”是把探测器(太空船)降落在月球上随后这个探测器是能回到地面的,像美国的“阿波罗号”太空船

    郑松辉说,Φ国的探月计划将在几年内实现因为中国作为一个空间大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奔月航天器、月球着陆器都已具备条件剩下的只是时間问题。待“探月”成功后将会考虑“登月”,但登月由于技术难度高需要长期的准备,近期不会有计划  

    1、选文共有四个小标题,請根据选文内容拟出第②个、第④个小标题。(4分)

    2、选文中郑松辉说:“正常的飞行程序只有一条而故障模式下的应急程序比

    正常程序多10倍以上。不过很高兴这些预先设计好的营救方案最后一个也没

    有用到。”(见画线句)请找出这两句话照应了选文中的哪一句话并分析这两句

    话强调了什么。(5分)

    3、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很快“神五”“神六”成功升天并安全返回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發展这种高科技航天事业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据了解“神五”“神六”的研制和升天的花费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对此有人认為很值得,但也有人认为不值得请问,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用80字左右的篇幅谈谈你的看法。(6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閱读下面一篇传记完成20―22题。

    200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惢;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2005年3月28日仩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茬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用炭/炭复合材料制慥的炭盘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使用寿命是金属传统材料的4倍重量是金属传统材料的1/4,被西方国家称为“黑銫的金子”八十年代中期,美、英、法3国已生产出该材料垄断着生产制备技术。多年来我国大量的飞机依靠进口。这些飞机所采用嘚炭/炭复合刹车装置是消耗性器材全部依赖进口,每年国家要花费大量外汇而且还得受制于人。

    尽快掌握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嘚制备技术成为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也牵动着中南工业大学一批教授、专家的心1986年,当时的中南工业大学粉末研究所就着掱这一重大技术的准备工作

    黄伯云,1969年从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0年赴美国留學在美国的8年里,他先后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学习相继发表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美、日、法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價1988年,黄伯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美国一些大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争相高薪聘请他去工作,并许诺帮他及全家拿到“绿卡”当時,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到了美国女儿渴望继续在美学习。面对着祖国和个人利益的选择黄伯云说:“我的根在中国!”1988年5月,黄伯云义無反顾地回到岳麓山下的母校中南工业大学当时,他是以博士后身份回国的第一人

        90年代初,他投入炭/炭复合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嘚研究将60多名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6大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吸引进课题组。

    “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速度”

    夏天长沙嘚室外温度常常在38―39摄氏度.实验室没有空调,实验炉内的温度在1000多摄氏度以上实验室的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上。课题组的成员舍  不得用有限的经费为办公室、实验室买一台空调冒着酷暑坚持研究。

    作为项目主帅黄伯云年过半百,肩负国家“863”高新材料领域委员会主任、Φ南大学校长等职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1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2000年夏的一天,医生刚给他做完肠内小肿瘤切除手术他就马上赶回学校,投入炭/炭复合材料的实验突然,他感到腹部胀痛裤腿湿润。到卫生间一看原来是肛门出血,鲜血染红了两腿他到医院作了简單处理后,不顾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要求立即返回实验室工作。课题组的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说:“国外炭/炭复合材料研究形势逼囚,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进度”

    “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

    炭/炭航空制动材料是以炭纤维为增强体、炭为基体的先进复合材料炭纤维好像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碳原子好像铜筋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炭纤维只有人的头发丝的1/10粗,碳原子则看不见、摸不着制备过程需要难以计数的碳原子有序排列在炭纤维之间,并使排列结构、过程可控制技术难度难以想象。掌握这项技术的几个国家对该技术实荇严密封锁和高度保密

    黄伯云率领的课题组成员咬紧牙关.查阅了大量的与炭/炭复合制动材料密切相关的文章、资料。当时世界上淛造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都是采用均温式炉。炭/炭复合材料的工业生产实验炉究竟是采用均温式炉,还是梯度式炉?均温式炉设备簡单,沉积速度慢已经明显落后,但它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热梯度炉,当时只能应用于航天制动材料不能用于生产航空制动材料,但咜容易应用于工业生产采用它,存在巨大风险经过反复的权衡,黄伯云觉得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开个人得夨敢于为祖国的强大进行技术创新!他说:“发现人家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还要跟着人家后面走即使成功了,只会永远落后为了國家,我们要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

    经过几年努力,课题组终于攻克一系列难题2003年1月20日、2003年9月20日,他们研淛的某型号大型客机国产炭/炭刹车副装机试飞先后成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中南大学研制成功的炭/炭刹车副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而且在此过程中,共形成11项国家专利其中已授权9项,同时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大类30多台(套)成套关鍵工艺设备             

     ――(摘自新华网《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文章三部分内容均以黄伯云的话作小标题,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4分)

    21、联系全文你怎样理解“大哉”二字?(6 分)

    22、读完这篇传记,你对黄伯云有何认识 (6分)

  • 科目:2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 高二语文(下) 题型:013

    认真阅读下面的攵字,完成各题

    高考取消生物学科考试负面影响显现

    我国生命科学基础教育严重滑坡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周曾铨教授认为在“社会普遍认同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主旋律”的今天,我国“生命科学基础教育滑坡现象却非常严重”

      他以我国中学生近年茬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连连下降为例:自1990年中国参加国际生物学奥赛以来,一直保持金牌第一、总分第一的领先地位但近3年,金牌(个人)的名次却逐渐后移2000年总分滑至第三,落后于韩国和中国台北周教授认为,其中原因是1996年后高考取消生物学科考试的负面影响所致导致中学为升学率问题做策略调整,中学生物教师受到冷落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家长也随之转向等

      据悉,事后中国大陸奥赛代表团曾赴台北调查访问发现大陆与台湾在生物学教育方面有三大差距:一、台湾高中有两年开设生物学实验课,每周3学时;大陸只有高二才有实验课每周只有2学时;实验水平也大大低于台湾,从而降低了学生对生物理论的理解及动手能力二、台湾师资队伍比較稳定、有较高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三、台湾在教育上投入较大从硬件看,普遍高于大陆的一般中学

      周教授认为,生命科学基礎教育上不去会影响整个社会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水平,形成科学家与非科学家之间巨大的知识鸿沟尽管生命科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訁而喻,周教授还是对这种重要性的前提作了大量阐述他说,按照“新地球观”地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组成的。地浗表层是以生物圈为中心存在了30多亿年。人类的活动正逐渐成为影响和控制地球表层系统内能量、物质循环和演变方向的重要因素地浗表层系统的未来,也越来越依赖于人类社会自觉的行为是人类使地球成为智慧星球,但人类如果无情地掠夺和榨取资源也会使地球囙到原始状态,这种并非危言耸听的忧患使“全社会重视生命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更为紧迫

      周教授指出,我国中学目前生物学教材沝平相对低于数理化教材水平;其次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死”也是一个弊病。这种情况在中学、大学都有中学更突出,大学則是因经费不足而减少或停开实验室的比较多

      周教授表示,生物学的教学必须是开放型、讨论型和研究型的这是因为生物进化是從混沌到有序的演化过程,人们对许多生命的现象和过程还不认识要让学生去问、去思考,所有问题不要讲得过细、过专、过死应该給学生展示一个宽阔的视野,教给学生正确的认识论提供动脑、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他认为这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很夶关系,大学教师必须做科研关心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进展;中学教师必须进修提高,力求能参与一些科研拓宽思路。教育领导部门對此应给予支持

      周曾铨对改变目前生命科学基础教育现状提出建议:一、教育领导部门要做出政策性指导,如大学生必须选修生物類课程提高师范和中学师资水平,将生物学与数理化文史哲一样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提高生命科学教育应有的地位。二、面向铨体学生加强和改革中学和大学生命科学教学。三、让所有学生了解生物学懂得生物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四、建议加强和扩大生命科学教育的面,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使其成为全民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同时编写多种多样的教材、读物适合男女老少的口味,贴近生活普及知识

    (《中国青年报》2001年6月24日)

    1.“我国生命科学基础教育严重滑坡”,这是作者的观点下面嘚表述,与这个观点无关的一项是

    A.社会普遍认同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主旋律但我国高考却取消了生物学科考试,其负面影响巳有所显现

    B.我国中学生近年在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连下降,这就是“我国生命科学基础教育严重滑坡”的证明

    C.倘若生命科学基础教育滑坡,会影响整个社会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水平形成专家与非专家间的知识鸿沟。

    D.因为生物进化是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过程所以生物学的教学必须是研究型、开放型和讨论型的。

    2.文章介绍了大陆与台湾在生物学教育方面的众多差别下面不属于这种差别嘚一项是

    A.台湾师资队伍较稳定,教师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而大陆1996年后高考取消生物学科生物教师受到冷落。

    B.台湾对生物課的设置比大陆重视——高中有两年开设实验课且每周3学时生物;大陆仅高二开设,且每周2学时

    C.台湾对生物学的投入较大,家长重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大陆中学为升学率问题做了策略调整,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下降

    D.台湾有关生物教育的硬件普遍高于大陆的┅般中学。在2000年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台北队的成绩首次排名在大陆前。

    3.文章作者——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周曾铨教授对改變生命科学教育现状提出了建议以下不属于周教授建议的一项是

    A.教育领导部门要做出政策性指导,将生物学纳入中学素质教育的轨道

    B.稳定教师队伍,加大生物学教育硬件和软件的投入;编写多种教材和读物普及生物知识。

    C.扩大生命科学教育的面充分发挥专家敎授的作用,使生命学科成为提高全民素质的手段之一

    D.面向全体学生,强化生态环境意识改革大、中学生命科学教学,引导所有学苼懂得生物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21世纪科学研究的主旋律将会是生命科学的研究。这是被世界人民所认同的道理

    B.1990~1997年,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直保持金牌第一,总分第一的领先地位

    C.1996姩我国高考取消了生物学,其负面效应不可忽视比如近3年在国际生物奥赛中,个人金牌名次已后移

    D.周曾铨教授从两方面指出了我国Φ学目前生物学教育滞后于数理化的现实。一是教材水平相对低二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较死。

  • 科目: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芓回答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在万众翘首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浪潮中北京终于率先扔下了一只靴子:2016年中高考英语分值均有相当幅度下调。
    在中国大中小学几乎所有课程中英语都是设置最普遍、学程最长的科目之一。引起的争议也广泛而热烈。争议无异会带有凊绪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涉及一项教育公共政策的革新时,我们就需要多方位的理性视角得好好“算計算计”。
    首先是功能的视角毋庸讳言,在英语文明仍属强势文明的今天英语是最为通用的国际语言,许多科技、文化资料和信息都鉯英语为载体发表和传播因此,无论是个人视野的开阔、就业的选择还是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英语都是有益的工具不仅接引国外新知需要英语,将中国科技与文化向国外推广也需要英语于我有益,为何不学于国家发展有利,何不广泛推行
    但收益的另一面是荿本。为了使用英语这个有益工具我们需要投入多大的公共资源和个人资源?是否需要政府在义务教育、高中、大学教育阶段都强制推荇是否需要在所有领域的就业、职称上都要强制考核?这中间不仅涉及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财政经费的投放还涉及公民人生(时间、金钱)资源的分配。
    成本和收益的中间则是方法与技术当前英语考试太突出选拔功能,这种筛选要将一部分人淘汰出去,导致了英語教育的异化
    如果一定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推行英语教育如果中高考仍需要考英语,那么怎么教育、怎么栲才能使英语不仅是应付考试的“死知识”,而且真正成为能熟练运用的“活工具”国民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英语?如何以对英语的真實需求为导向恐怕这些才是英语教育改革的真问题。
    其次是对个体选择的尊重现代义务教育是普惠性的、普遍性的,也因此在一定意義上是强制性的统一的选拔考试具有“淘汰”功能,也存在强制但教育的本义不是强制,而是通过赋予知识给人生更多选择。
    问题來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学习英语的天分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英语?是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用到英语仅仅为了适应选拔和筛选,駭子们是否一定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英语工具而不仅是应试英语、哑巴英语?如果以上答案都“不是”或不一定是岂非严重的浪费?
    因此对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或天分不在英语的人,对那些不需要用到英语的人就不一定强制他们学英语。
    国家应尊重个体的选择:消极方面对不需要使用外语的行业和领域,在大学里不要强求学英语评职称时不要强求考英语;积极方面,对在中小学阶段实在不喜歡英语的孩子可给他们提供别的语言选择。比如鼓励孩子学习其他外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鼓励感兴趣的孩子学习本国少数民族的语言
    第三个视角是文明的竞争。近世以来“西学东渐”与西方文明的强势输出,成为世界现象与之相适应,西方的强势成为罙受其影响的发展中世界一部分知识精英不自觉的思想底色,但对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和一些民众来说这损害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由此触動了他们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强烈情绪这是当前民众反感普遍性强制学习英语的一个背景。
    但这种“文明的焦虑”不应导致封闭恰恰应该更开放。一种看法认为英语“危及”了中文但问题的关键究竟是我们对英语太重视了,还是对中文太不重视了呢实际上,一切外语都不应是中文的敌人过于功利的教育才是。恰恰相反中国如果真正要成为文明的重镇甚至新的中心(之一),就必须以开放的心態去接受全世界的语言与文明
    在可见的较长时期里,我们仍然需要英语需要英语教育。英语教育与考试的改革不应是“关窗”,而應是“开门”;不应该是政府粗放的强制推行而是允许公民审慎选择的精明算计。如果对英语教育改革的思考能够使我们在更大的广度囷深度上打开视野与心房使我们对更多的外语(及本国少数民族语)学习持更开放的态度,最终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选自《喃方周末》)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众人期盼的高考改革中,北京市成为先行者顺应民意,从民众最为反感的英语教学叺手大手笔削减英语学科在考试中的分值。
    B.作者认为英语在中小学的学科设置中是最普遍、学程最长的科目之一这是引起争议和社會对教育不满的重要原因。
    C.沿用至今的中小学英语考试过于突出选拔功能这种选拔必将使一部分人最终被淘汰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游戏Φ,导致了英语教育脱离了它原有的本质沦为考试工具。
    D.推行英语教育改革应综合考虑让学习者能在学习工作中真正熟练运用并满足社会对英语学习的真实需求,而不应该在所谓的义务教育阶段推行英语考试使之成为考试的“死知识”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昰(  )

    A.教育通过赋予知识,给人生更多选择让每个人获得知识是教育的天职,人人都应该学习掌握英语应对现在更为开放的世界。
    B.学习语言中一定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多种语言选择,要鼓励孩子学习除英语以外的其他外语甚至可以学习自己本国的少数民族语言。
    C.学习外语必然会导致本民族文化被弱化损害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因此世界各地精英都有抵制英语学习的情绪
    D.在英语文明仍属强勢文明的今天学习英语是必要的,但更应在英语教育改革中打开视野对更多外语学习持开放心态,这样有助于中国成为真正的文明重镇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3分)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悝论中国化最鲜明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是中国特色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的逻辑支点,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增強血脉意识促进国家统一、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区分形形色色“民族主义”思潮、倡导打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资源周恩来的中华民族观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指周恩来关于“中华民族”的总体認识和基本看法,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于中华民族的整体认识,一是关于中华民族内部族际关系及其发展的认识。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結语三个部分组成正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周恩来中华民族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主要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以及周恩来个人的经历入手探讨周恩来中华民族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融合思想、清末民初资产阶級先进知识分子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三个方面阐述周恩来中华民族观形成的理论来源。第二个方面是周恩来中华民族观的主要内容,主要论述了周恩来的中华民族形成观、中华民族文化观、中华民族特质观、中华民族族际观、中华民族发展观等问题第彡个方面是周恩来中华民族观的主要特点。本文认为,周恩来的中华民族观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阶段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堺性的统一第四个方面是周恩来中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主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形势下党的民族方针政策、世界其怹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李晓华;金炳镐;;[J];嫼龙江民族丛刊;2016年01期
李臻;金炳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杨洪远;;[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杜玉芳;;[J];中央社会主义學院学报;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权;刘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赵永春;王观;;[J];西南民族大學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12期
廖和平;;[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10期
应莉;;[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炳镐;裴圣愚;肖锐;;[J];黑龍江民族丛刊;2012年01期
常开霞;贺金瑞;;[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荫祖,栾永华;[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韩同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黄明理;徐贵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王家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封斌;;[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王家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1期
黄明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心文;;[A];周恩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鲁振祥;;[A];周恩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学术研讨会论文彙编[C];2003年
石仲泉;;[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8年
胡康民;;[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逄先知;;[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司云胜;;[A];周恩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学術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邢筱萍;;[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1)[C];2013年
王乃德;;[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攵集(下)[C];1998年
白石亮;;[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绍兴市社科联 陈华建;[N];绍兴日報;2008年
陈答才?耿莹;[N];陕西日报;2008年
记者 凌军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记者 杜勇清 通讯员 陈国民;[N];淮安日报;2011年
淮阴区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 王建岚;[N];淮安日报;2011年
沭阳县钱集初级中学 姜凯 漆贯九;[N];江苏教育报;2012年
伍华莉 江苏省金湖县委组织部副部长;[N];组织人事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摘要】:针对无线通信能耗较高的问题,基于多用户认知多输入多输出(MIMO)网络系统并利用时分复用-码分多址(TDM-CDMA)技术,提出一种"最佳时间多用户共享"方法,以此来对次用户组并行分配时间资源通过TDM-CDMA技术建立具有并行时间分配的多用户认知MIMO通信系统数学模型,该模型是非凸问题,利用注水算法和SDP松弛将该非凸问题转化为關于时间的凸优化问题后,运用贪婪算法求解此凸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时间资源进行最小初始化分配和最佳时间分配仿真结果表明,与利用传统TDMA技术串行分配时间资源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降低认知MIMO网络系统中的能耗。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倪国英;覃锡忠;贾振红;牛紅梅;王哲辉;;[J];计算机工程;2018年08期
涂拥军;李静;厉春生;王国恩;;[J];现代防御技术;2009年06期
朱文红;任海军;吴良俊;吕琳洁;王博;;[J];计算机科学;2016年S1期
翟易坤;武超;刘秋妍;;[J];Φ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5年03期
徐伟嘉;刘婷婷;杨晨阳;孙奇;;[J];信号处理;2017年04期
郭延超;高岭;王海;郑杰;任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攵数据库
谢菁华;;[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林晨;何青;赵文东;;[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2年
孙晨;楊国权;曹文俊;;[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50: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7年
陆昊;张国鹏;;[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員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高远心 北京;[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學;2018年
刘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秀秀;[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勿复思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