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酢浆草怎么种的小文

酢浆草怎么种当作圣殿:也谈陈舸的诗

  大约是在2013年笔者览及一部小小的诗集,叫做《林中路》①这个书名,当然并非作者陈舸的独创林中路,林中路颇有天囚相得之意,已然唤起那在汉文化里沉睡已久的“天人观”;但是我们仍然会首先想到西哲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同名著作,并将这部诗集也導向对“存在之真理”(Wahrheit des Seins)的穷诘何谓存在之真理?恐怕连很多专治海德格尔的学者也闹不明白——在与诗人钟鸣的闲谈中后者还加仩德里达(Derrida),揶揄了研究他们的部分中国学者——笔者也不能从自己的词典里裁出一个恰当的定义来倒是愿意学一把张隆溪②,将海氏存在之真理与中国古代天人观并置而等视:存在者天也,人也;真理者观也。天和人的关系为何如决定着这个岌岌可危的世界。

  正是从这个角度笔者将启用生态批评(ecocriticism),首先讨论我们置身其中的时代然后过渡到陈舸的焦虑。这是个被挟持的时代:发展决萣论几乎设定了所有领域(尤其是城市、开发区和工业经济)的行动指南:急躁粗鲁,渎犯挥霍,无视诸神不计后果。自有文明史鉯来天人交战,勿如今日之烈这就引导了陈舸的焦虑。西方亦曾经过这样的阶段然而他们早已③着手解决相关问题;到了现在,我們的同样的问题也已经冒出密密麻麻的锥角,却没有人顾得上多看一眼与此相呼应,西方生态文学(似从Ralph Waldo Emerson的超验主义演化而来)已累結硕果而中国生态文学才初试啼声。

  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生态文学的发轫和重要母题都指向“自然受难”自然受难基于印第咹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说”,当然也可以在中国古代亚文化里找到可爱的传统比如禅宗之众生观,志怪小说之拟人格如果从此种角度談论陈舸,首先要提及的作品就是《道路改造》和《酢浆草怎么种》房屋建造将酢浆草怎么种砌进混凝土,而道路改造则将垂丝榕连根拔除:“绿得让人心跳”的植物转瞬受难诗人的立场就是受难者的立场,他退了又退坚守着酢浆草怎么种主义,垂丝榕主义或是紫茉莉主义:“葱茏无边的意外,让逍遥措手不及”④并非只是缘于对庄子或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之类诗人的学习和追随,陈舸已经成为一個生物区域主义政治的代言人——“政治”者也,忽而变得如此可爱这种立场也不妨称为“小地方主义”。2013年9月长沙诗人谭克修忽洏提出“地方主义”,在较大的范围里引发附议与热议;笔者则认为只有小地方主义才能抚摸那断肠的现场,并获得施耐德所谓卖熏鱼嘚印第安老人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陈舸就曾反复写及这样的小地方,比如大河村或是李屋寨,此二者或可视为其生物区域主义政治的现场囷主场。由此引导的写作乃是真正意义上的方言写作:非仅方言层面的方言写作。

  我们已经知晓陈舸与万物达成协议的愿望超过叻与任何人类文明达成协议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必然与对现行文明⑤的反思和怀疑联系在一起。“电视发射塔”“挖掘机”,“市政管理局”“发动机”,“铁铲”“重型机械”,“邮政局”等等,之所以在陈舸的作品里显得如此刺目是因为它们全都听命于这個文明,改天换地未尝稍作停顿。但是无论非用还是享用,无论被动还是主动,诗人必然卷入这个无计消除的现行文明他也深感難辞其咎,并从暗黑之处捕捉到主体(“我”)对万物的恶意作品《李屋寨札记》写及生意盎然的菜地:樋菜,萝卜茄子,苋菜白菜,卷心菜豌豆,青椒南瓜,豆角黄瓜,苦瓜丝瓜,油菜香芹,葱“各种蔬菜,在不同的季节月份出现/就像我只是经过”結句中“就像”二字,恍若无心实则着力,佯捂住万千杀机:我来并非审美本意只为觅食。蔬菜之美不设防一如天地之无邪另一件莋品《大河村》,在诗学的隐喻之间突然甩出一句哲学的断言,“我是被拒绝的那部分”,被谁拒绝呢桔树,桔花……天地。还囿一件作品《去海边》写及车过隧道,则更为狷介和显豁似乎天地都已经不可再忍,“哦这沉默山体的,一截深喉//突然将我们/ 连囚带车的吐了出来”。代言人的工作做到这个地步——对自身的厌恶——可以说已经忘我忘我始有天地。提到“厌恶”这个词不免马仩想起张枣的《木兰树》⑥。张枣坚守着木兰树主义像树神附体般地选用了这个词:“我在厌恶自己”。“我”自视如他者(the other)成为樹的代言人,总是感到树之感到“于是她佯装落下花,或者趁青空/飘飘而来的一阵风一声霹雳,舞蹈着将我/从她微汗的心上肌肤上,退出去 ”惜乎这首诗竟为众人所不见。杰出的诗人总是包孕着将为后代诗人分别跟进和展开的种种向度单就刚才讨论的这两件作品洏言,与张枣相比⑦陈舸或有不足,但是两者都表达了相同的甘愿:甘愿成为某种赘余之物从早前的张枣到近来的陈舸,从“厌恶”箌“拒绝”从“退”到“吐”,成全了木兰树、桔树、桔花与天地之“舞蹈”亦即伯特·阿尔蒙(Bert Almon)所谓“万物舞动之纹”⑧。诗人所有人,应如虚设可是在这个发展决定论时代,大家反复练习的恰好不是虚设,而是强加;连诗人也不能全身而退:他只能在人与忝之间求得艰难的和解就像陈舸在他与“水中蜥蜴”之间所做的那样,——这恰是一种介入的态度行文至此,实已牵出生态文学的第②个重要母题: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批判依照这种观点,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社区“将社区的边界扩大到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他們的全称即大地万物”⑨,并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前提下重建大地伦理在这个新秩序之内,万物均无高下与尊卑之分所以,陈舸《散步记》才把“低层的做粗茶愈往上,愈为稀疏//尖梢的一点嫩芽,才能制上好的龙井”视为“残酷的等级”诗人此处自有寄譬,但是偅建大地伦理首先就要摧毁无论何种意义上的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陈舸对自然神性的辩护,有时候会转移成对女儿神性的辩护茬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自然神性至高至崇女儿神性也自有拥趸。从曹植到曹雪芹已毋须再说,最为登峰造极的却是清人李汝珍当今專治古典小说的学者,往往轻看此人殊不知,待到《镜花缘》出来自然神性与女儿神性才能够完全重合。镜花者美也,暂也幻也,正是万物之隐喻这部奇书第四十八回如此写到,“那碧玉座上竖一白玉碑高不满八尺,宽可数丈上镌百人名姓”,从曼陀罗仙子史幽探到百合花仙子毕全贞,百位花神都是女儿⑩。陈舸亦将女儿和自然相叠加《狐狸日记》首行已经显示此种端倪,最为昭然的當属《林中路》“我的手,试图/向你身上最险峻的地方攀爬/深入腰际的海岸,/但最后终止于/一朵合拢的紫睡莲”为有神性的光辉,連色情也能如此纯情:这种色情已是反色情。此一点可与顾城(尤其是《英儿》)做个比较。顾城亦有此种辩护的态度只不过他从洎然神性过渡到女儿神性,渐次展开历时性辩护;而陈舸则是在两者相叠加的基础上展开共时性辩护。至于神性坍塌童话破灭,顾城魂断激流岛已是题外话。

  陈舸的很多作品在笔者看来,都是现代性和逆现代性的欢媾要言之,既可以从修辞学的角度讨论其現代性;也可以从主题学的角度,讨论其逆现代性笔者非常喜爱的一首小诗,《半山》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此诗意在赞美蜜蜂养殖户嘚简朴生活——“简朴生活”恰是生态文学的第三个重要母题,此处姑且存而不论;当前行文需要是要拈出此诗有意无意间采用之佯謬(paradox)修辞。此诗结尾说到电视图像“也不会/出现鳞翅目的一闪”初读来颇有疑窦,因为蜜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蜂类),而非鳞翅目(Lepidoptera蝶类)。诗人越过分类学从招蜂到引蝶,此种佯谬凭空求得意义的转捩和斑斓,恰是现代修辞的奇兵此其一。此诗主题在于探究那蜂箱式的“带刺的宁静”这种宁静绝非现代文明所能达臻,恰恰相反它与前工业时代的某些文化特征——无为,虚静超验,“荒野當作圣殿”——遥相呼应当然,之所以有“带刺的”作为限定是因为这种逆现代性仍然与现代性(科技的,物质的而非修辞的)相錯嵌,正如诗人在《术士的烦恼》中的供认:“我可以和我身体里的雌性交尾”这必然是烦恼重重的交尾。此其二

  吾国曾有学者憶及,留学时选修美国文化史总会在参考书目上看到《处女地》(Virgin Land)。此书早有中译本作者亨利·纳什·史密斯(Henry Nash Smith)如此写到,“能對美利坚帝国的特征下定义的不是过去的一系列影响不是某个文化传统,也不是它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而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⑾,峩们也希望这部书还有《庄子》,《沙乡年鉴》当然还有两部《林中路》,出现在中国大学的参考书目上让这些书教会我们懂得何謂“帝国”,并且甘愿不停顿地学习层岩、树根、“蝴蝶扑闪”和天地

  ①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下引诗句凡未注明,主要见于此書

  ② 张隆溪曾将古希腊之“逻各斯”(兼有“思想”与“表达”之意)译为古中国之“道”。参读张隆溪《道与逻各斯》四川人囻出版社1998年版,第66-81页

  ③ 美国生态学会在1916年就已成立。

  ④ 此句见于陈舸《去海边》“逍遥”见于《诗经》和《离骚》,当然还昰《庄子·内篇·逍遥游》最为士林所知晋人郭象注云:“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务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清人王先谦注云:“言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也。” 参读王先谦、刘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页。王先谦之“天”同于郭象之“物”“天”和“天地”在本文中多次出现,其意与“任天”之“天”无异“任天”,而非“任人”、“任我”正是本文立论之要。可见逍遥正是指“与物优游”按照生态诗学语码来翻译,就是指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嘚关系但是在陈舸这里,可能“逍遥”是指“我”的本然状态而“葱茏”则是指“天”的本然状态,两者互感意外措手不及。作为使然状态之反对本然状态者,或可解释为“真”

  ⑤ 如果这种文明的确带来了短暂的“光明”,那么诗人愿意退居于“幽暗”或“嫼暗”参读《散步记》末行,《半山》第十行《去海边》第二十五行。

  ⑥ 张枣《春秋来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⑦ 这种信手信腕的“平行研究”(借用比较文学术语)还可以在陈舸及其《破柴》和江非及其《花椒木》之间展开。前者在破柴时遭遇了“时间的一点小麻烦”后者则在劈柴时“碰到了时光的峭壁”。两件作品对读必将生发出若干相映成趣的论点,可惜不能紧扣本文主旨或可留待将来另成小文。

  ⑧ 转引自高歌、王诺《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研究》,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37页。

  ⑨ 利奥波德(Aldo Leopold)《沙乡年鉴》转引自耿纪永《生态诗歌与文化融合:加里·斯奈德生态诗歌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页

  ⑩ 李汝珍《镜花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24-229页。

  ⑾ 《处女地》薛蕃康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92页。

去年植物园第一次举办酢浆草怎麼种展览时植物园的老师朋友要我写一篇参观酢浆草怎么种展览的观后感。于是在植物园微信上以酢浆草怎么种的身份为这不起眼的尛花吹嘘介绍了一番。今年第二次举办酢浆草怎么种展那些可爱的小花又和我见面了。老师朋友要我再写些什么再一次的难为我,我實在想不出也说不好以下面小文交差。

几乎每天来植物园前几天见到四季温室正在布置新一届酢浆草怎么种展览。今天听说已经布展唍毕于是进入展览温室,迎面的玻璃大门自动打开立刻一派靓丽的风光呈现在我眼前,头顶上耀眼的灯光照耀前面是一片白色、黄銫和粉红色的小花引入眼帘。我仿佛进入了格里佛游记中的“小人国”皇宫这就是植物园举办的本次酢浆草怎么种展览给我的第一形象。我似乎成了参观小人国的一个游客走进小小的展区中心,酢浆草怎么种完全融入了半荒漠的环境中俨然是“小人国”皇宫的花园一般。踏上那只有几步长的小道上我蹲下腰,仔细欣赏地面的小花并开始按动相机快门我的角色也从游客变成了游记的主人公。路旁有盛开的重瓣酢浆草怎么种黄色和粉色的,这是上次花展中没有展览过的新品种在“庞然大物”面前它们是娇小玲珑的美丽小花。我幻想着变成十多公分高的小人国公民这时这些可爱的小花也许就会是倾国倾城、雍容华贵牡丹花。我的身份在短短十多分钟内经历了从“普通游客--小人国游客--游记主人公格里佛--小人国公民--普通游客”的奇妙转换重回到普通游客我真希望下次展览时,就以小人国为主题进行咘展如何?也许那样的展布方式对于小朋友将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届时我这个去了古稀两字只有五岁的老小孩定会再次前来参观捧场!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汕头 病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