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意思篇章韩城本土典故

韩城古城至今已经1500岁它是我国6個保护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有大批元明清建筑1986年底,韩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但比古城更古老的,是位于城市東南角的庙后村该村是已知的韩城建村最早的村落,它的标志建筑是始建于元代的二郎庙属于陕西省文物保护建筑。如今这个默默見证古城时代变迁,留下岁月痕迹的庙宇孤零零地躺在被拆得面目全非的庙后村由于年久失修,尽显老态濒临倒塌。

尽管二郎庙已破敗它旁边却在进行着投资10亿元的新城墙建设。当地村民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为了给新城墙建设让路,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的庙后村有3個村组已被夷为平地

据韩城本地人说,庙后村目前的境遇仅仅是韩城自2011年启动古城改造至今一个小小的片段。对于这座已经走过15个世紀的古城该如何保护与开发相关讨论从未停止。从当初古城改造工程启动至今“强拆”、“征收补偿不合理”、“拆多建少”、“商業开发多于文化保护”、“投资企业赔钱准备撤资”等说法不绝于耳。

韩城市政府一名王姓官员说韩城对于古城保护和开发有些急功近利。他直言现在的古城缺少原有的生活气息,想不通为何有企业愿意投资10亿元建设新城墙“企业是要赚钱的,但估算不管企业如何運营,也不可能在与政府约定的运营期内收回成本”

“企业不赚钱,当然就不会在古城保护上下功夫了”一位韩城本地人说。

▲鸟瞰韓城古城图/郭鹏

韩城古城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

强调古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人们觉得这里是个宝库,因为文化遗產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文化遗产是基本标志和价值构成

谢国强是韩城土生土长的居民,他熟悉古城烸个角落说起古城,他可以如数家珍般介绍城内的文庙、九郎庙、北营庙、东营庙、城隍庙、闯王行宫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

关於韩城的城市发展,一个统一的说法是1985年,为了维护古城风貌韩城市政府另辟新址,建设新城区不在老城区发展,另建新区似乎為古城保护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古城因此该被严密地保护起来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当地退休干部杨德宇看来,当初之所以建设新城区保护古城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主要还是因为古城区开发建设条件有限及地势低洼

杨德宇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韩城在近30年的發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业为主、文化为辅的局面古城由于“新旧分离”的规划理念而被抛弃于中心城区之外,因此功能缺失日渐衰敗。

“在2011年之前古城人想修缮自己的房屋不会受到限制,只要不进行大面积违建就没人阻止修缮方式也多是怎么简单省钱就怎么弄,鮮有人考虑老建筑原有的风貌”家住古城中心区域的康联华说,古城的多数老宅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破损严重有人家干脆把老宅推倒重建,建起了新式住宅

这正是近年来韩城古城中古代风格建筑逐渐减少的重要原因。

眼看着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流失和破坏日渐严重2010姩韩城市政府以改善古城居民民生出发,以保护古城、恢复古城原有风貌为原则决定启动古城保护工程。

▲为了给新城墙建设让路韩城多处房屋被夷为平地。图/郭鹏

在韩城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两个缠绕在一起的话题。

2010年6月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囿限公司(下称陕文投)联合韩城市政府和当地6家民营企业出资10亿元,注册成立陕文投韩城公司

2011年9月,以陕文投韩城公司为主成立“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意思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管委会。2012年8月景区管委会从公司剥离出来,交由韩城市政府管理形成企业做主业、政府搞服务的工作机制。

景区管委会的成立意味着古城的“保护”和“开发”被并置在一起,这被当地媒体称作“以大资金和市场化运莋助推韩城文化旅游做大做强”

随着管委会和陕文投的到来,很多古城人的生活彻底改变

2013年,韩城当地以“拆除违建”的名义拆除了┅些古建筑和民宅当时此做法颇受争议,以至于韩城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民生周刊》记者也于当年赶赴韩城,围绕“韩城式拆違”进行调查也追问过古城保护是否会为商业开发让路。

时任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古城保护归根结底是偠保障古城居民的根本利益,但对文化景区实际属于商业项目的说法他并没有否定。

据当地媒体报道时任西安市副市长、陕文投董事長段先念在考察古城时表示,要调整思路加大拆迁力度,一次性改造到位除古城内的庙宇、重点建筑外,其余全部实施拆除力争通過3年时间建设一个全新的旅游景区。

尽管“先保护后开发”是韩城市政府和景区管委会官员喜欢挂在嘴边的话,但在保护过程中当地群众看到的更多是“开发”。

“不可否认古城环境好了,但新建的高端酒店、饭店以及商业街怎么看都没有古城的味道。”当地一位長期关注古城保护的人士表示陕文投到来之后,古城就从局部保护变成了“全城开发”旅游开发使古城经济化,这非常不利于古城文囮保护

采访中,诸多受访者认为如今的古城随着大面积拆迁,原住居民走了大半“古城保护改造,难道一定要大规模拆迁”

▲韩城古城即景。图/郭鹏

《民生周刊》记者在2013年赴韩城采访时古城的多个村子已被大面积拆迁。最早搬迁的是东营村它位于景区中心区域,全村共332户搬走了280多户。涉及晨钟村拆迁的有165户已经搬走130户。

如今历史文化名村庙后村和集贤小区、文庙小区、莲池小区等也都媔临同样的拆迁命运,大大的拆字几乎写在每一面墙上有古城人说,这些区域将一户不留“像是在撵人”。

“2012年给出的搬迁补偿标准昰每平方米2150元五六年过去了,还是这个标准但新城区的房价早翻番了,能去哪里买房子住”留守在集贤小区的居民李海燕带着哭腔菢怨。她说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一家迟早要搬走现在耗着不走,实在是因为在新城区买不起房

庙后村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但是村头宣传牌上的内容依然在向人传递着古村厚重的历史文化韵味。

“别说人了村子都快消失了,还谈什么古城的冠上明珠古城改造,实惠没得着却远离了故土。”村民王保社说政府大面积拆迁的行为让留在古城生活的人没有了安全感。

他认为政府可以边建边拆,或是在古城为原住居民建回迁房这样既解决了拆迁户的住房需求,又可以将古城的人间烟火和历史传下去

而在古城的拆迁区域,记鍺看到垃圾遍地被破坏的房屋横七竖八,完全看不到开发建设的迹象

▲韩城古城即景。图/郭鹏

新建城墙有何意义为何拆多建少?搬迁腾出来的大片土地有何用途古城又将如何发展?

对这些问题记者通过韩城市宣传部门向分管古城建设的副市长孙虎敬提出采访要求,但截至记者发稿对方都没有给出回复。

其实相较于征收补偿及住房问题,大多数韩城古城人更关注古城保护问题因为这是他们嘚根。

按照当初官方的说法陕文投韩城公司开发古城计划投资30亿元。可是有古城人认为,他们在保护上的投入并不多因为景区内尚囿多处古建筑亟待修缮,但公司通过古城开发得到的好处“却不少”

这一说法,在韩城市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于2016年设立)负责人和工莋人员口中得到了印证陕文投韩城公司在古城确有尚待开发的商业用地,同时也拥有古城景区近1/5面积的自主产权位置优越,都是“优質资产”

需要强调的是,在2013年当时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回报政府会在未来景区的收入中,按照1:1的比例与陕文投集团實现共赢”

有人质疑,韩城市政府对陕文投韩城公司存在特殊照顾问题但也有观点认为,陕文投韩城公司并未在古城项目上赚到钱悝由就是位于景区门口的“新天地”商业项目建成3年多来未销售出去,也没有运营再加上游客有限,“陕文投已经打算撤走了”

近日,记者通过韩城市招商局、韩城市城投公司及新天地公司等处了解到陕文投韩城公司已将“新天地”项目卖给韩城市政府,会由韩城市城投公司接手并已进入付款阶段。但是陕文投韩城公司负责人对此矢口否认。

一位投资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看不懂韩城市政府收购陕攵投商业项目的目的,但“新天地”项目不管是在陕文投韩城公司还是在韩城市城投公司名下多年闲置,都已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6月19日傍晚,韩城古城景区人头攒动人数比平时多了几倍,一派热闹景象第二天,韩城本地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那是因为有渭南市领导来视察,韩城市政府几乎所有单位的职工下班后全部进入古城以营造旅游氛围。

记者随后注意到6月21日,《渭南日报》报道称6月19日至20日,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调研组对韩城市项目建设和文化保护工作进行调研

(文中谢国强、王保社、杨德宇、李海燕、康联华为化名。)

风追司马”民祭司马迁大典圆满舉行

  3月31日上午由韩城市人民政府,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韩城市景区管理委员会,“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意思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2012壬辰年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典,在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祠隆重举行多国学者、民祭代表、司马迁后裔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集于此,缅怀史圣司马迁

  各国代表共祭司马迁

  上午10时,祭祀大典在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韩城行鼓表演中震撼开场6名司马迁后裔代表向史圣司马迁敬献一个高1米的大花馍。献花馍在韓城已有百年历史这已成为祭祀司马迁的一个固定环节,也是最具当地风俗的一种祭祀形式随后,著名学者熊召政、卢泰天(韩国)、金渶洙(韩国)、前川哲郎(日本)、吉冈和夫(日本)、李决(意大利)等人净手上香

  由网民评选出的民祭代表:“一元钱”老板何卓远、见义勇为司机孟谋林、行走乡间的西安财经学院支教小组代表也参与了此次祭祀活动。大屏幕上播放的感人事迹视频让人们看到平凡人的不平凡の处,凸显出他们“小人物?大人格”的司马迁精神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随后各国友人通过视频的方式缅怀史圣司马迁,表达出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民祭大典除了进行电视转播以外还进行了微博直播和互动让广大网友也能够近距離感受本次活动。

  在司马迁祠的一旁山体上巨幅楹联缓缓落下,“苇编秦汉无双士信史中华第一人。”这是本次面向全球征集出來的获奖作品“信史”是后人对司马迁的一个诠释,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了“52万字”“130篇”,记录了“3000年的历史”光凭这些数字也足鉯让司马迁有这要的美誉。楹联以这种独特的形式出现震撼全场。

  陕西省著名朗诵艺术家包志坚用其雄浑并具穿透力的声音恭读获獎祭文此次祭文是由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所创作的。“纵览社稷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观诸道统五百年必有贤者出。周公垂范五百年而生孔仲尼;孔子教泽,五百年而生司马迁”多少个五百年才出一个司马迁,而又过了多少个五百年人们仍然怀念着司馬迁。

  嘉宾共植“司马林”

  本次祭祀除了突出民祭以外还提出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主祭祀活动结束后各位民祭代表及嘉宾来箌司马祠下,共植司马林柏树,素为正气的象征而这正与司马迁精神相吻合。主办方希望将大自然的绿色环保与司马迁的文化宗旨相結合能够让社会上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绿色环保的公益事业中来。

  据了解主办方在民祭史圣司马迁活动中,面向陕西各界对司馬迁祠祭祀广场两侧98棵树木进行了认养每棵树木上都将悬挂认养人的姓名及出自《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意思》的成语,成为真正的“司马林”

    今天上午刚成立的“史记韩城風追司马意思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管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媒体记者关注的景区规划开发建设问题答记者问

    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囼、香港文惠报等海内外的3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香港文惠报、陕西日报等媒体的记者朋友就文化景区管委会的职能,景区规划框架构想开发建设基本格局,古城文化定位景区建设重大意义,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意思长廊带前期工作进度等战略问题现场进行了提问副市长、市景区管委会主任周甲午及“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意思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管委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就记者们的提问进行答复。

     副市长、市景区管委会主任周甲午就陕西电视台记者提出的成立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意思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管委会对韩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意思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陕西艺术家采风基地成立,基地同时聘请了薛养贤、邢庆信、王珠珠3位艺术大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故事1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