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上海书报亭都要拆了拆了,现在在哪里还可以买报纸杂志?

原标题:“您的快递已到东区书报亭”,如今书报亭有哪些生意经?

1998年,东方书报亭一经推出,立刻风靡于上海的大街小巷。

2017年,复旦邯郸校区周边的东方书报亭还剩下四家,东区学生最常前往书报亭的理由是寄收快递。

随着纸质媒体的衰落,仅销售报刊杂志难以获利,而寄收快递、售卖饮料、日用品等副业使书报亭得以生存。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的经营者在报亭做些什么?新媒体时代,谁在坚持购买哪些报刊杂志?

复旦青年记者 陈爱晨 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 夏子涵 王雪晴 报道

复旦青年记者 陈爱晨 制图

坐落于国定路政通路路口的9036号东方书报亭,由一对夫妻经营。丈夫王森一般早上七点半开门,晚上九点锁门离开。自从贴出“扫一扫向我付款”的二维码后,他甚至不需要起身找零。大部分时间,王森托着腮,坐在亭子里,安静地看向路口的车水马龙。

这个书报亭靠近东区学生宿舍,不少快递公司在它的旁边分发快递。“书报亭”也因此成为东区学生口中的高频词:“你能帮我去书报亭拿个快递吗?”

这些被漆成大红色的亭子曾被誉为“城市衣襟上的鲜花”,而它们如今却更多地被贴上了“代收快递”、“零售饮料”的标签。售卖报刊已不是书报亭的主要利润来源。

除了东区书报亭以外,复旦周边还有三家报亭仍在营业:国权路上南区学生宿舍门口的0049号、国顺路上管理学院门口的9002号、邯郸路国年路口靠近文科楼的0044号。

▲复旦(邯郸校区)周边书报亭地图

“如果想要开书报亭,需要付押金两万,随退随还。每月亭子的租金是500元,一季度一交。另外书报亭日常售卖报纸的费用,每周单独清算。”陆仁所在的上海蚕桑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上海地区部分东方书报亭的租赁。记者以租赁报亭的名义拨通了他的电话:“平时还可以开发一些房地产推广、样品派发、饮料等服务。只是卖报纸和饮料的话,能保证一月四千元的收入;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万元也是可能的。”

事实上,复旦周边的书报亭鲜有能达到这一数字的。南区宿舍门口的书报亭经营者孙晓紫“副业”不多,报刊的种类和份数倒是相对齐全。她说:“最近五六年,生意是越来越差,平时一个月大概也就赚3000元。一到寒暑假,学生们都回家了,报刊根本卖不出去,我还要倒贴钱给公司。”

1998年,为了统一报刊零售市场,同时也为了“4050”本地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上海东方书报亭应运而生。

起初,书报亭提供便民服务,包括代售邮票、电话卡、上海地图等。据书报亭经营者介绍,现在这些生意都不好做,现在就只能做点别的生意。东区报亭的王森现在偶尔兼职送外卖。由于靠近学生宿舍区,他还进了一些垃圾袋、网线来迎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开学季时,学生们甚至能在这里买到路由器。

而对于个别书报亭来说,售卖报刊更像是它们的“副业”。

靠近文科楼的0044号书报亭就是一例,和其他人相比,这家报亭的经营者对盈利情况显得更加满意。由于平时还要接送尚在读小学的孩子上下学,经营者杨悠茜经营的时间比较自由。“公司能理解我的特殊情况。也因为不能保证开亭时间,我这里几乎不卖报纸,只卖杂志。”

卖得报刊少了,为了能有进账,杨悠茜在副业上动了不少脑筋。她的报亭里处处可见赚钱的法子。随意堆放着的《经纪人》过刊和一些原版书是她通过自己的渠道弄来的;报亭屋檐上的横幅广告一个月也能给她带来千余元的进账。杨悠茜说:“我还和康师傅有个合作:他们每个月免费给我送26箱矿泉水,我卖2块一瓶,这样就又是1000多块的收入了。”

报刊生意不景气,书报亭的经营者们纷纷开拓副业补贴家用。这也让原本文化氛围浓重的书报亭,多了一丝“烟火气”。

尽管经营者们一致表示,现在书报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卖不出去、赚不到钱”,但报刊销售依旧日复一日地进行着。

由于每个书报亭订购的报刊各不相同,所以在每七到八个距离相近的亭子里,会安排一个中心亭专门负责报纸分类。各亭的经营者自行前往中心亭领取分好的报刊后,即可开始营业。

新闻学院门口目前空置的0857号书报亭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心亭。负责人柴斐每天雷打不动地五点起床,准备开始当天的分报工作。而在他起床的同时,邮车也满载着当天的报刊杂志,从各区邮局出发,驶向中心亭。

当被问及负责的报刊亭时,柴扉几乎脱口而出:“政通路一个、邯郸路一个、国年路一个、菜市场一个……我给每个亭子都分好,这样大家拿的时候就不会乱。”一边说,他一边飞速地将手里两份夹在一起的《参考消息》抽离并依次叠好。

向邮局订购的报刊一般分为包销、代销、和半包半代这三种途径。包销意味着卖不出的报纸不能退款,过期的也只能自行处理,经营者自负盈亏。

王森表示,包销一般由个人决定,每个亭子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顾客群体都不一样,因此包销部分“因亭而异”。“全包销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半包半代了。即使这样,现在一个礼拜都要退掉500多块钱的报纸”,王森说。

▲书报亭进货单上的报刊关键词

“连手机都来不及看,谁还看报纸杂志呢

据负责租赁的陆仁表示,相比其他地区,复旦附近的报刊杂志算是卖得好的。“这里知识分子比较集中,也经常会有一些中年顾客。”即便如此,复旦周边书报亭的经营者们提起有关零售报刊的话题,也还是叹声连连。

“以前买《南方周末》的学生特别多,一个礼拜能卖掉200-300份。可是现在能卖出去十几份就已经很好了。”提起往日平面报刊繁荣的时代,东区书报亭的王森一时无语。

用杨悠茜的话来说,从前一口气卖掉一百本《读者》,那是“闭着眼睛的事儿”。虽然《读者》目前依旧是报亭销量的翘楚,但是数量已经从往日的一百本,降至如今的十几本。“可是上海必须有书报亭,这是大城市的硬性指标,也没办法。”她感叹道。

▲某报亭进货单统计数据

除了年龄较大的读者以外,现在依然选择前往书报亭购买报刊的顾客,往往对报纸杂志有特殊的感受。

16级新闻学院的盛瑞璇家里有订购报纸的习惯,她自己平时也会去报亭买《花火》和《漫友》。纸张在指尖摩擦的感觉让她觉的特别美好。“翻报纸的时候还会有刷拉刷拉的声音,还有特殊的油墨香,皱了以后也会产生纹理。”盛瑞璇说

课程需要也成为一些读者购买报纸的原因。不止一位经营者表示,在复旦周边最好卖的是每周三的《参考消息》。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校内同学的印证。2015级微电子系的刘宇轩表示,他这学期选了丁小龙老师的英语口译,每周三都要用到《参考消息》上英汉互译的板块,来完成课上的练习。

2016级历史学系的张赟超则表示,严肃的纸媒可以作为论文的资料引用来源,而网络媒体则没有那么严谨。

另外,杂志附赠的实体赠品也是他购买杂志的原因之一。张赟超说:“我会为了伊涅斯塔的海报买《足球周刊》。以前也会为了EVA的DVD买《动感新时代》。”但是也因为这些杂志并非“白菜价”,所以张赟超一般只会在出现他十分关心的“大新闻”时酌情购买。

刘宇轩高中时曾经有阅读《大众软件》的习惯,这份杂志会分享新面世的一些硬件,当下热门的游戏,也有电脑技术的分享,但是这样的习惯也止步于大学。他说:“主要是有了手机之后,纸质的东西就不那么方便了,而且看完之后积攒起来还占地方。”《大众软件》也在去年年底停刊了。

可以说,电子化阅读对纸质媒介的冲击几乎是致命的。杨悠茜调侃道:“大家现在连手机都来不及看,谁还有心思看报纸杂志呢?”

(文中王森、陆仁、孙晓紫、杨悠茜、柴扉均为化名)

每个报亭当天或当期的报纸没销售完都会被回收吗?具体回收到那里?想具体知道南京地区的情况!... 每个报亭当天或当期的报纸没销售完都会被回收吗?具体回收到那里?想具体知道南京地区的情况!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easy》你到书报亭里去看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书报亭都要拆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