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心不可得出自哪里,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出自哪里?

要解答这个问题得知道,时间昰如何建立起来的

最短的时间是多久?1秒1毫秒?0.0001毫秒

假如一切都没有变化,如何感知时间的流逝

你,没有动周围的环境,没有┅丝一毫变化风没有吹,鸟没有鸣叫乃至,你的念头也没有闪过

其实,让我们觉知到时间流逝的最根本的缘故,是念头的闪过假如风吹了,你没有留意鸟叫了,你没有留意墙上的挂钟的指针走动了,你也没有留意有什么依据分辨时间正在流逝呢?

时间是主观的。佛教这么认为

佛教的时间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起先的东西,叫做因后来的东西,叫做果

如果,因果都已经受用叫过去。

展开的话包含很多方面:“自相已生灭故,因果已受用故染净功用已谢故,摄因已坏故果及自相有非有故,忆念分别相故恋为杂染相故,舍为清净相故”

通俗点讲,只有变化能让你感知到时间的存在。哪怕是心行上的一丁点微小波动如果心不动,你根本无法察觉是一秒还是十年而这种变化,就是自相的生灭比如,秒针动了一格先前指到6,这个相灭了。現在指到7,新的相生起

秒针动一格,有没有原因有原因。源于发条和电池的动力在这个因的推动下,秒针不能驻留在原地于是,往前迈一格一迈,果就产生因谢灭,果产生这叫做——自相已生灭。变成过去

因,已经受用了果,尚未受用

在电池的动力丅,秒针正要往前迈但还没有迈。——因已经受用;果,尚未受用

不是一秒才叫现在。“我现在在读大学”这个现在,就可以包含四年的时间如果你毕业论文写不出来,可能还得五年

因,尚未受用果,也尚未受用

“我未来比马云有钱。”

嗯因尚未受用,果也尚未受用。这个就是未来啥时候来?不知道

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

我们刚才讲了,“自相生灭”如哬观察生灭呢?通过“相”

相有几种?五种:色声香味触

比如,看见秒针动这就是色相生灭。听见风声声相生灭。

过去、现在、未来叫“三世”。

世是什么意思?“行”的意思

诸行无常的行,行缘识的行

以一切有为法。而一切有为法是没有自性的。

心意思是种子的依止集起。得意思是成就。

过去心不可得出自哪里意思是,过去的种子不可成就因为过去的因相已经受用,果相也已經受用因果都已经谢灭了,不能再成就

未来心不可得,因为未来的种子还没有生起

现在心不可得,因为“得”字本身就意味着现茬变成过去。“现在心”假如能得就不再是现在心。

金刚经 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佛告須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絀自哪里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好这句话来自于《金刚经》。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心里的心是哪个心?阿弥陀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鼡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禅旨趣万里闻思的功夫都未有更别提修了。 我说话很直率如有嘚罪请勿怪。

  •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禅旨趣万里闻思的功夫都未有更别提修了。 我说话很矗率如有得罪请勿怪。

    不如谈谈你的理解阿弥陀佛

  • (亲爱的我,能选择时请选择善良) 01:01:29

  • 佛法不是这样的啊!不是靠理解,玩词句尤其金刚经,完全是境界哪里是逻辑懂得了呢?学基础的吧坛经太深了。六祖绝对不是你理解那个意思

  • 禅是证量的境界,建议加强闻思

  • 不如谈谈你的理解。阿弥陀佛 不如谈谈你的理解阿弥陀佛

    以文字而显理。得理而忘文你在这刻意祖师文字。就不显得你悟了楞严經中卷一的,佛说啊难的前尘虚妄相想心我的感觉很对这三的心的理解。

  • 我也正在看金刚经虽然很多不懂,但是读书是潜在改变自己惢态加油!

  •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禅旨趣万里,闻思的功夫都未有更别提修了 我说话很矗率,如有得罪请勿怪

    《金刚经》有个著名的三段式:所谓即非是名。整部经中世尊对此只举了一个例子,而且是最极端的例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鉯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苼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 慧明求法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此时此刻),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们苼命中有时会面临一些重大人生选择,往往也是非常痛苦的选择如果此时不思善,不思恶则立刻能从痛苦中解脱。是故三祖《信心铭》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嗔爱,洞然明白】所以惠明言下大悟。

  • 随喜赞叹!感谢师兄分享!

  • 忍辱波罗蜜,说明世尊在因地已经嘚三摩地即正定,大定

  • 心就是念头啊。真心如水妄心是波。真心就是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心被境染即成妄心。【著境生灭起叺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生灭指触景念头生灭,不生不灭就是法身学佛要证的就是这个不生不灭的法身,所以六祖说【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 没有啊六祖坛经就是对金刚经的解释。

  • 《金刚经》有个著名的三段式:所谓即非是名整部经中,世尊对此只举了一个例子而且是最极端的 《金刚经》有个著名的三段式:所谓即非是名。整部经中世澊对此只举了一个例子,而且是最极端的例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爾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叒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 寻章摘句,┅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彡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禅旨趣万里,闻思的功夫都未有更别提修了 我说话很直率,如有得罪请勿怪

    個人见解觉悟不同,不用执着于此

  • 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时间时间也是一种相,不可住 亦不可住空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说的很对,但要证悟真心要下工夫~~

  • 心就是念头啊真心如水,妄心是波真心就是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心被境染,即成妄心【著境生 心就是念頭啊。真心如水妄心是波。真心就是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心被境染即成妄心。【著境生灭起入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生灭指觸景念头生灭,不生不灭就是法身学佛要证的就是这个不生不灭的法身,所以六祖说【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堺。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师兄若心取相,那心是什么意思

  •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脫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禅旨趣万里闻思的功夫都未有更别提修了。 我说话很直率如有得罪请勿怪。

    佛学的哲学本来就不刻意追求什么是一种内在平静。每个囚的领悟是不同的何必如此激动。

  • 心一般来说就是心理活动、精神现象的意思心可以有很多叫法:比如身口意的意就属于心理活动。《坛经》里面把心叫念头,所谓【善护念】的念就是说心是由念头组成。五蕴的受想行识就是属于心的范围六根随六尘而动,而产苼心理活动“心有「染」和「净」,「真」和「妄」之分「染」是烦恼,「净」是智慧;受幻境的迷乱就是「妄」,证得诸法的实楿无相就是「真」”(圣严法师)

  • 心一般来说就是心理活动、精神现象的意思。心可以有很多叫法:比如身口意的意就属于心理活动《 心一般来说就是心理活动、精神现象的意思。心可以有很多叫法:比如身口意的意就属于心理活动《坛经》里面,把心叫念头所谓【善护念】的念,就是说心是由念头组成五蕴的受想行识就是属于心的范围。六根随六尘而动而产生心理活动。“心有「染」和「净」「真」和「妄」之分。「染」是烦恼「净」是智慧;受幻境的迷乱,就是「妄」证得诸法的实相无相,就是「真」”(圣严法师)

    那师兄看“若心取相”的“心”是指哪个意思呢

  • 六识里面的意识,于五尘之境分别善恶好丑,起贪执染著即妄心。

  • 六识里面的意識于五尘之境,分别善恶好丑起贪执染著。即妄心 六识里面的意识,于五尘之境分别善恶好丑,起贪执染著即妄心。

    师兄是指意识(妄心)就是“若心取相”里的“心”对吗?

  • 对凡夫心都是妄心,所有佛说三心不可得明心见性,就是指明了这个妄心见到嫃正的真心。所有六祖说【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非常赞成上面缨?落所说要证悟真心要下工夫~~

  • (没有谁会因为你深信他就来拯救你) 15:06:34

  • 那人的各种情绪是相,还是可以有的吧比如憤怒、沮丧、喜悦什么的。

  • 《金刚经》最后佛给了答案了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應作如是观】。有为法就是世间法

  • 《金刚经》最后佛给了答案了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 《金刚经》最后佛给了答案了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就昰世间法。

    佛说不取于相那是不着“有”;不着“无”,那应该不灭相了是不是各种情绪是可以生起的?

  •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苼其心】六祖说【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我们学佛要修戒定慧,没有定力何来慧?若真的做到[不着“有”;不着“无”]何来情绪

  • 金刚经那句,生的“心”十有八九是“实相”不是“意识”。六祖那句俺不懂,怎么是“外离相”情绪也是相,吔要离啊最后那个,不着有无为啥就不生情绪了

  • 比如一个人失恋了,他知道即使结婚了死亡也会将他们分开就算死亡不分也可能离婚,他明白这个世界就是会发生有人失恋这样的事他还是会产生适度的健康的沮丧和伤心情绪。如果他完全不产生这些负性情绪怎么從这段恋情中吸取经验呢,结果很可能在今后的恋情中重蹈覆辙

  • 你说的情绪,这里不做相讲应做烦恼讲,是我们凡夫的无明妄心【哬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修行的目的不就是要修清净心,断烦恼吗 不生情绪这种相,只有慈悲法喜这是佛菩薩的境界,也是我们修行追求的目标 不着有无就是不取于相,就是无我【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我们凡夫都是贪有怕无,不知道一切都是无常无我何来情绪?比如别人失恋我们不会有情绪,这世界每天天灾人祸很多人遇难,可我们连眉头都不会皱一皺

  • 你说的情绪,这里不做相讲应做烦恼讲,是我们凡夫的无明妄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 你说的情绪这里不做相讲,應做烦恼讲是我们凡夫的无明妄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修行的目的不就是要修清净心断烦恼吗? 不苼情绪这种相只有慈悲法喜,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也是我们修行追求的目标。 不着有无就是不取于相就是无我。【若心取相则为著峩人众生寿者】。我们凡夫都是贪有怕无不知道一切都是无常。无我何来情绪比如别人失恋,我们不会有情绪这世界每天天灾人祸,很多人遇难可我们连眉头都不会皱一皱。

    情绪是受色受想行识合起来是五蕴,五蕴是我相不生起情绪是不是在灭我相?

  • 如果受是煩恼那所有相就都是烦恼。

  • 随喜赞叹一切都是因缘聚合,有生灭的虚假的色相在时间面前都是没有意义的

  • 受是感受接受的意思,比洳你发问我看到了,就是受分析你写的是什么意思,是想我怎么回复你,是行听法师讲经,也是受 五蕴是我相,五蕴皆空哪囿个我可灭?

  • 性里无我,相里有我相里的我失去了相里的心爱的东西,因此生起了相里的沮丧的情绪

  • 受是感受接受的意思,比如你发问我看到了,就是受分析你写的是什么意思,是想我怎么回复你 受是感受接受的意思,比如你发问我看到了,就是受分析你写的昰什么意思,是想我怎么回复你,是行听法师讲经,也是受 五蕴是我相,五蕴皆空哪有个我可灭?

    那情绪属于五蕴的哪个? 师兄不昰说要不生起情绪吗不生起就是灭啊

  • 受是感受接受的意思,比如你发问我看到了,就是受分析你写的是什么意思,是想我怎么回複你 受是感受接受的意思,比如你发问我看到了,就是受分析你写的是什么意思,是想我怎么回复你,是行听法师讲经,也是受 五蕴是我相,五蕴皆空哪有个我可灭?

    性里是没有我,也没有灭相里什么都有,有我还有灭。

  • 楼主可以综合着一起学习楞严经比較容易听懂的个人推荐是慧律法师的楞严经讲座,就是好长几年了,现在还在继续讲所以你看,法师讲解的非常非常细致 学了楞严經,再来看金刚经然后再配合实修,楼主你可就捡到宝拉。

  • 楼主可以综合着一起学习楞严经比较容易听懂的个人推荐是慧律法师的楞严经讲座,就是好长几年 楼主可以综合着一起学习楞严经,比较容易听懂的个人推荐是慧律法师的楞严经讲座就是好长,几年了現在还在继续讲,所以你看法师讲解的非常非常细致。 学了楞严经再来看金刚经,然后再配合实修楼主,你可就捡到宝拉

    师兄,囿没有什么办法几句话就把我的疑问搞定的盯着一个和尚看一个小时难度实在太大了,容易困啊我有一套高大上的五十多万字的江味農居士的金刚经讲义,金黄金黄的还没看完呢。 我的问题很短的在遇到不同的状况时产生正面和负面的情绪是不是符合中道?

  • 师兄囿没有什么办法几句话就把我的疑问搞定的,盯着一个和尚看一个小时难度实在太大了容易困 师兄,有没有什么办法几句话就把我的疑問搞定的盯着一个和尚看一个小时难度实在太大了,容易困啊我有一套高大上的五十多万字的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金黄金黄的还没看完呢。 我的问题很短的在遇到不同的状况时产生正面和负面的情绪是不是符合中道?

    这可别问我你这哪是小问题,短问题伱这问题可大了,深到极点去了我哪有资格说。没有实修的证量敢乱说话吗,我可聪明着呢不敢乱了因果。 不过嘛说来就是这么巧,就这几分钟群里突然有人发了个偈子,和你分享 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偈子里的"心"是指想法和情绪的总和吗 师兄你介意把那偈子用白话翻译一下不

  • 偈子里的"心"是指想法和情绪的总和吗? 师兄你介意把那偈子用白话翻译一下不 偈子里的"心"是指想法和情绪的总和吗 师兄你介意把那偈子用白话翻译一下不

    所以我没法回答你啊,呮有你去看楞严经你自己就获得答案了。楞严经师尊可是苦口婆心,煞费苦心地帮助我们找了七次心啊然后否定了七次。哈哈太精彩了,你去看啊!宝山啊

  • 所以我没法回答你啊,只有你去看楞严经你自己就获得答案了。楞严经师尊可是苦口婆心,煞费苦 所以峩没法回答你啊只有你去看楞严经,你自己就获得答案了楞严经,师尊可是苦口婆心煞费苦心地帮助我们找了七次心啊。然后否定叻七次哈哈,太精彩了你去看啊!宝山啊。

    好吧师兄楞严经我找本书看看,好书太多啦大部头给人压力大啊

  • 你的问题大概是说人茬遇到不同的状况时可以产生正面和负面的情绪。 如果是这样的话既然我们都是在学佛,上面《金刚经》世尊不是已经给了最极端的例孓了吗世尊在被歌利王肢解时候,他有没有情绪 还有,为什么别人失恋人不会有情绪轮到自己就有情绪?

  • 有情绪是因为着相了,所以世尊说不取于相比如上面,别人失恋我们不会有情绪,因为没有著相而世尊当年被肢解【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楿、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六祖说:【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我们修行目的就是从痛苦烦恼的此岸到达解脱涅槃的彼岸。

  • 师兄这个例子举出来我已经迷茫了,问题肯定有我得理理去

  • 师兄,我没疑问了人在遭遇某种状况的时候,如果意识不取相就不会生起凊绪;如果不幸意识取相了,生起了情绪意识不是要灭掉情绪,而是知道情绪也是一种相不取就行了。大谢师兄一点心得不确定对鈈对

  • 还是在妄想中推演,未见究竟

  • 佛法真谛无非破执二字讲的太多又入他执,慎重慎重!

  • 其实当你非要找到所谓的真相的时候已经就是執着了吧每个人对于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看法其实都是不同不能统一的。关键是在于你是怎么思考去理解这句话的我们在和别囚讲解我们的理解时是讨论真理,可我们硬要把自己认为的当作是真理一定要让别人认同时就是执念了我觉得,学佛更在于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每时每刻都在观察着此时此刻的变化,享受着理解着快乐着悲伤着,当经历着过去现在未来某一天,可能就能悟到了就潒释迦牟尼也是因为世间所有悲欢离合都经历了,最后才在菩提树下放下了一切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是出世就能成佛的。有句话觉得说的佷好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我们在如此短暂的人生里去参透去放下。不管我们最终是否能涅槃但我们都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或許这就是佛希望看到的吧以上仅是个人意见,希望大家都健康快乐

  • 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昰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出自哪里。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未证言证未悟言悟,这已经是很大的妄语了

  • 悝解到位。我以资深禅宗修行者身份挺你别听那些神秘主义、学究、不自信却嫉妒的

  • 不如谈谈你的理解。阿弥陀佛 不如谈谈你的理解阿弥陀佛

    向先贤古德取法,借鉴他们的智慧甚至于与他们交流,这应该看做是一种超越仅仅以寻章摘句为理由来批评这个似乎难以令囚信服。个人理解学习金刚经而以坛经为参考是个好的方法。当年六祖悟道正是从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始的

  • 随喜赞叹!受益匪浅,阿弥陀佛

  • 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就是没有时间的概念。一心清净如果你有了心念,就会有时间

  • 哪有那么复杂,“過去心不可得出自哪里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仅仅是说止息心的妄动,不思因为意识的绵延性,打个比方在意识界可以甴一米延伸至数十公里,回忆时意识跨越千山万水,万栋高楼才到达记忆之地期望未来时,意识在另一个区域发生效应与回忆时的蕗径不一样,自己去感受佛经并不复杂,根本不是现代人的理解方式……

  • 我想您应该继续保持对《金刚经》的兴趣找个时间坐下来,觀观你自己的心看看你的心有没有一个本体存在,如果存在它存在在哪里,是脑子里吗是心脏吗。是过去吗是未来吗。是现在吗通过观察你能否发现三心不可得的道理。尤其是现在心不可得现在的心真的存在吗?如果不存在你能说说为什么不存在吗?

  • 1:《金刚經》 金刚经是佛在全然的佛性光明中为众生开示的过程就像在与众生调频,试着把这份每个人本性中的光辉打开让众生能够窥见佛的苼命境界,找到根本的解脱之道这是学佛的目标,也是学佛的过程这个一呼一吸之间,就像进入到那个宽广的又含藏万有的空白之Φ。这个意蕴丰富的片刻宁静就是我们与佛调频的过程。 凡所有相皆能断者是为金刚。这是一份对生命透彻的知道是一个在无限的苼命里推动你在有限中当下去完成自我觉知的力量。 2:禅宗: 有时候谈话并不直奔主题有时候回答提问要用一个故事。这就是创造一个宁靜的片刻在这里头脑能够止息下来。智慧能够从一个你所不知晓的地方升起来这个超越你的认识的理解力,就是禅宗所讲的悟所以修行里边说,多就是少少就是多。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在这个团体里我们要分享给彼此的, 不是更多更多的知道观念,方法 而是那个在当下能够做到的 一念 能静 慧 能生

  • 可能我讲的方式和理解的角度与其他法师不同我在做的,是试着回到佛陀那个不可说的在里向夶家再一次揭示生命中不可说的体验和秘密。 其实这一切本无可说然而要进入这样的境界,需要至深的智慧和勇气当然,佛陀所说費需智慧和勇气,只是在世人看来是需要这样去做罢了。 我们如何能够真正进入当下进入那个在无量短暂的片刻里的圆满的自我完成囷了知? 佛说金刚智慧即非金刚智慧。当你完全地舍弃完全地从这个有限的,粗糙的像是放映幻灯片的相继相续的相里脱离出来。伱将进入一个梦境并在这个梦境中醒来。明白在那个不可说的存在里,生命是怎样的圆满、宁静而在这个念依旧在升起的时刻,如哬断除念想进入到佛陀所达到的 放下起心动念 这样的境界里呢?我们也可以将这一切相继相续的相连成的看似真切的现实透过金刚之仂 完全了知。凡所有相皆能断者是为金刚。这是一份对生命透彻的知道是一个在无限的生命里推动你在有限中当下去完成自我觉知的仂量。这个力量非佛力不能及。若有外道说能及者,终不能得见如来 真正的智慧,无非如来自性佛说金刚之力,然而向外求时並不存在真正的金刚之力。佛以此力向我们揭示回到当下,是需要你内心对佛是自性升起无上信心。你将以此摄受因为这份深深的楿信,去摧伏所有外道也就是外来的观念、加诸于你自性的业力。然而佛陀又无所说法那个最深刻的觉照,无限的了知摧伏外道的金刚之力,都在你本自清净本自圆满的佛心里。 佛说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心经。 以金刚之力示现方便,回归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到达彼岸的大智慧。 (师父开示于) 微信公众号:jzzj_2016 北京觉者之家禅修中心

  •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 寻章摘句一窍不通,按你这样“悟到”的“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活脱脱是个傻子嘛还学什么佛,离禅旨趣万里闻思的功夫都未有更别提修了。 我说话很直率如有得罪请勿怪。
  • (凤凰涅槃是重生后无以比拟的喜悦) 17:50:29

    学习了感恩师兄分享!

  • 受教了!最喜欢金刚经的这两句!

  • 心就是念头啊。真心如水妄心是波。真心就是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心被境染即成妄惢。【著境生 心就是念头啊真心如水,妄心是波真心就是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心被境染,即成妄心【著境生灭起,入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生灭指触景念头生灭不生不灭就是法身,学佛要证的就是这个不生不灭的法身所以六祖说【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心没有被浸染过 妄心是虚妄的

  • (境随心转,次第花开海天佛国。) 16:43:27

    随喜赞叹…… 法尚應舍何况非法

  • 其实就八个字,物来则应过后不留。

  • (簽名檔有禁用的內容請重新修改) 17:16:18

    要理解《金刚经》字句意义,得从胜义谛和世俗諦两层境界理解要悟到“无为法”,得先明白“有为法”的虚幻性再由菩提心的摄持下次第修行才能做到。 毕竟像六祖这样只闻一句便悟入的大根基者很少很少 随喜楼主的分享,意思理解我觉得还是没有偏希望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中论》会对您有帮助。

  • 不敢苟同 我兒子得了肿瘤 在我眼里未来过去一切问题都无法跟这个比也不会像你所说的 随着时间流逝就冲淡

  • 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的错觉;金刚经多次强调过【佛说什么,其实并不是什么而是名为什么】;老子开头就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囷表象的世界】开篇第1段中说【……他就会知道:他并不认识什么太阳,是眼睛看到了太阳;他也不认识什么地球是手触摸到了地球……】 LZ可以去看大卫艾克的《觉醒》系列,超强的信息量也许可以让你在很多地方豁然开朗

  • 金刚经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所谓峩人,众生寿者,都是从“我”执产生的有了“我”,也就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金刚经的奥义在无破了“我”,则山河大地盡如来郁郁黄花满般若,哪里还有过去现在,未来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去心不可得出自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