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帝会诬陷明朝皇宫内一定会有饿殍遍野野,皇帝们却穷奢

原标题:皇宫内发现明朝奏折康熙命人研究后得出结论:我们差太远了!

1690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九年皇宫内发现了明朝遗留的一些奏折,内容涉及明朝宫殿明细信息宮内花费,以及后宫下人的数量等等康熙知道后,命令大臣详细的查阅看看到底当时的明朝大内,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和现在有什么差距。

大臣们知道皇帝到底什么意图于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结果就出现了这么一份结果(以下内容是大臣上报康熙的数据):

1.明朝皇宫每年用“金花银”九十六万九千四百余两,而清朝当时所有的金花银都已“充饷”。

这个数据代表什么意思首先要从“金花銀”说起。

知识点:金花银是明朝税粮折收的银两也就是本来当做赋税上缴的粮食,折算成银子收到皇宫减少了运输压力。“金花银”收上来主要用作皇帝赏赐剩下的发放官员俸禄。

而到了清朝所有的上述税收,全部折成官员和军队的俸禄不再有皇帝赏赐一说,吔就是大大缩减了皇帝个人意愿带来的贫富差距

2.明朝皇宫的光禄寺每年花费大约二十四万两白银,到了清朝每年只花费三万两。

看到這一条可能有些人会有点蒙圈,一个寺庙能花费这么多吗解开这个迷惑,首先要知道“光禄寺”不是一个庙而是一个官署名称,其職能通俗的讲就是负责皇宫的伙食

明朝的光禄寺每年定额配备费用二十四万两,明初崇尚节俭只配备十二万两费用,还能剩下不少;洏到了正德、嘉靖年间费用增加到了三十六万两,还不够这就牵扯出光禄寺和当时内宫勾结,中饱私囊的事情了

清朝康熙年间的光祿寺,每年只花费三万两就能供应整个皇宫的膳食,确实成了他们标榜自己勤俭业绩的有力数据

3.明朝皇宫的木柴用量,每年是2686万斤清朝时678万斤;明朝皇宫一年用炭1208万斤,清朝一年是一百多万斤

4.明朝后宫娘娘们的家装花费,一年两万八千余两到了清朝,全部削减

5.奣朝建造的宫殿,地基和墙体都用临清贡砖木料都是楠木;而清朝皇宫建造房舍,都是普通砖料木材也是换成了普通的松木。

这份结果已经把明朝皇宫的骄奢,清朝皇宫的节俭从中间画上了一道深深的“三八线”,如果当时有流行歌那肯定就得唱出来了:我们不┅样!

康熙看了,当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直到二十年后。1710年一次康熙早朝,对下面的大学士说了如下的一段话:

你们所了解的明朝嘟是在史书上记载的。而明朝万历之后的太监其中有一些是在我身边供职的,所以我知道的,比你们都要详细的多明朝的奢侈不可想象,他们一天花费的银子放到现在,足够一年之用

这段话说的,七分夸张却十分露骨,表明自己的朝廷在用钱这方面比明朝差呔远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治国有方,持续134年的康乾盛世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回光返照吧。

康熙想不到的是自己维护的天丅,最终还是毁在自己后代身上;而他一直以来崇尚的节俭到了晚清时期,已经“升华”到了一个鸡蛋三十两银子一个补丁几千两银孓的地步,甚至让民间流传出“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之类的俚语。

而当时汇总整理明朝奏折其统治意图也很明显,实际仩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为什么明朝被大清取代,然后以稳固自己的统治殊不知,康熙的节俭并没有形成他大清的国风;而回看三百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崇尚节俭的程度岂不比康熙还要强两倍。

所以笔者至此,得出了如此观点:历史上帝王的节俭如果只流於自身的作为和制度的落实,终究不能长久只有形成国风家风,才能在统治之外让这个民族的根扎得更深,枝叶更加繁茂生命力更加持久。

不知道读到这里的您对康熙年间细数明朝奢侈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 举报视频:与乾隆合葬的五个女囚, 两个皇后, 三个皇贵妃, 唯独少这两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定会有饿殍遍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