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第9期论文《薏仁米孕妇可以吃吗配方施肥效益试验》全文多少字啊?

薏仁米配方施肥经济效益试验--《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薏仁米配方施肥经济效益试验
【摘要】:石台县七井乡坐落在平均海拔550m石灰岩山上,盛产大量特色农产品,其中高山薏仁米50km2,品质优,价格也不断上升,但历年来产量极低,效益不高,每hmkg。2005年县土肥站通过配方施肥,使薏仁米产量与效益明显增加。
【作者单位】:
【分类号】:S51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旭;;[J];农技服务;2008年06期
王志勇;;[J];农技服务;2008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小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其广,栾翠华,崔维卷,杜昌庚;[J];河北果树;2002年04期
赵军,古成艳;[J];河北果树;2004年02期
贾永国;[J];河北果树;2004年04期
梁国云,郝宪智;[J];河北果树;2004年04期
杨同荣;张思斌;方剑;刘承军;赵秋;;[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徐东旭;高运青;尚启兵;;[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王占国;[J];河北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郑生金;[J];河北林业科技;1997年03期
井立军,邹志荣,刘建辉,张合一,刘晓辉;[J];华北农学报;1999年03期
陈建华,李卫兵,何钢,杨模华,李志辉;[J];湖南林业科技;2002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俊;王震;庞宏宇;郭晓关;任玉娟;吴旭刚;;[J];食品科学;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栗广义;谭文涛;;[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6期
贾振文;高杨;王雅维;;[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年04期
单守田;郭焕章;丁瑞军;;[J];防护林科技;2006年S1期
赵庆阳,常宗堂;[J];西北园艺;2004年01期
陈瑞芳;;[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年09期
吴明波;;[J];农技服务;2007年06期
马俊莲;;[J];青海农林科技;2009年02期
甘传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储木阳;黄国梁;;[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耿黎明;;[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冬平;;[A];2008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王冬平;;[A];基于瓦斯地质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C];2009年
唐齐福;周红梅;叶日贵;;[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汤海滨;刘畅;马彬;肖应超;刘宇;;[A];中国宇航学会2005年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发动机分册)[C];2005年
殷淑英;申学军;王绍辉;;[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黄家鑫;谈建国;;[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吴元东;;[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王秀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张立影;于今;;[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丁丽华;张茂君;王强;阎兴凯;;[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肖定怀;[N];巴中日报;2009年
王曙光 记者
刘福国;[N];大连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王艳春 通讯员 田国中;[N];通辽日报;2009年
郑丹丹?赵红梅;[N];河北日报;2007年
杜文勇;[N];临汾日报;2006年
;[N];农民日报;2005年
唐文 记者
杨津玉;[N];上饶日报;2009年
刘志强;[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又耳;[N];陕西科技报;2006年
伊少军 李卫东;[N];吉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华;[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何仿;[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袁传义;[D];江苏大学;2007年
方清华;[D];浙江大学;2009年
吴金志;[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刘振军;[D];重庆大学;2005年
王金龙;[D];吉林大学;2007年
杨逾;[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易纲;[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王刚志;[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介苏朋;[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黄冰梅;[D];广西大学;2005年
张雷;[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袁巧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刘妍;[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梁斌;[D];吉林大学;2005年
冯还红;[D];长安大学;2005年
张荣庆;[D];天津大学;2005年
毛啸滇;[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侯军;[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薏苡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定位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薏苡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定位的研究
【摘要】:
薏苡是玉米的近缘种,二者亲缘关系比较近。在起源于亚洲的玉蜀黍族的植物中,薏苡被认为最有可能是玉米的祖先。薏苡偏向于野生,具有很多优良性状,诸如耐寒、抗虫、根系发达等。我国薏苡资源丰富,被公认为是世界薏苡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但是,薏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缺少系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薏苡的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QTL定位、比较基因组研究创造了条件,这对于开发薏苡基因资源,玉米的遗传改良,以及深入研究玉米的起源进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北京薏苡和武汉薏苡组配的F_2群体为定位群体,在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AFLP标记连锁图谱的基础上,以RFLP标记为主,进一步加密薏苡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在两年一点田间试验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定位薏苡重要农艺性状QTL和分析它们的遗传效益;同时探讨利用RFLP标记,开展薏苡和玉米的比较基因组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不同来源的RFLP探针进行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共筛选184个RFLP探针,除了39个模糊不清其余均能获得较好的杂交结果,最终用于群体定位的29个,扣除不能读带的标记,多态性比例20%。其中在同为玉米探针的情况下,cDNA探针的多态性比例(21.92%)高于基因组探针的多态性比例(14.58%);在同为cDNA探针的情况下,水稻的(25%)高于玉米的(21.92%)。29个探针中有2个为显性,x~2测验在概率0.01水平5个表现偏分离,比例为17.2%;总基因型统计母本基因型比例、杂合基因型比例、父本基因型比例分别为28.16%、47.92%、23.92%,x~2测验在概率0.01水平符合1:2:1的理论比例。
2.利用玉米SSR引物进行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前后共筛选193对引物,其中近50%的扩增产物表现较高的非特异性,近50%的扩增产物无多态性。仅有4对引物扩增出特异性较强且有多态性的带型,3个表现为共显性,1个为显性,x~2测验均符合理论预期比例。
3.运用Mapmaker/Exp(3.0)作图软件,在LOD=3.0时,初步构建了薏苡的遗传连锁图,共划分为11个遗传连锁群。其中两个RFLP标记划在单独的一个群里。整个图谱含有61个AFLP标记和21个RFLP标记,全长1275.7cM,平均遗传间距15.6cM/Marker。根据连锁群图距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11个连锁群命名为LG1~LG11。21个RFLP标记分布于11个连锁群中,最多一个连锁群含有4个RFLP标记。
4.株高、叶长、叶宽、雄穗长和茎粗5个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2年数据方差分析表明,茎粗差异不显著,株高、叶长、叶宽和雄穗长差异极显著;正态分布检验在第一年中茎粗不符合正态分布,在第二年中叶长、叶宽不符合正态分布;在第一年中,叶长、叶宽、株高和雄穗长符合正态分布,在第二年中株高、茎粗和雄穗长符合正态分布;
2年间5个数量性状株高、叶长、叶宽、雄穗长和茎粗相关系数分别是0.785、0.820、
0 .700、0.3 13和0.737。
5.运用winQTLCart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株高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QTL扫描,
共定位31个QTL位点:茎粗8个、株高3个、雄穗长6个、叶长7个、叶宽7个,所
能解释的表型变异的方差最小的为12.16%,最大的为64.39%。两年间共同检测到的QTL
一共10个:茎粗3个,两年所能解释的表型变异的方差最小和最大分别为21.巧%与
32.51%;株高1个,两年所能解释的表型变异方差分别是37.39%和56.12%;叶长4
个,两年所能解释的表型变异方差最小和最大的分别为55.7%和62.62%;叶宽2个,
两年所能解释的表型变异方差分别是31.65%、50.24%和31.2%、50.69%。
6.基于RFLP探针的杂交位置和拷贝数的异同,开展惹芭和玉米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在统计的杂交的60个探针中,23.33%探针在惹该基因组上杂交表现为多拷贝,而在玉
米上表现多拷贝的比例为58.33%。60个探针中有16个(26.67%)在慧苗中表现为单
拷贝,而在玉米中表现为2个拷贝。慧芭一个连锁群上的3个RFLP标记的位置与玉米
对应的1个染色体可能存在同线性关系,但发生了倒位。另外有两个在玉米染色体上连
锁的RFLP标记,染色体位置均为6.05,遗传距离21.7cM,在惹芭连锁群上表现连锁更
紧密,遗传距离只有1.IcM。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S51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蒙秋伊;刘鹏飞;张志勇;;[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袁建娜;张小华;郭明晔;潘激扬;王灵芝;;[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2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念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喜瑞;[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孙昭宁;[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曾艳华;[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战晴晴;[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定中,李维明,吴为人,卢浩然,A.J.Worland;[J];高技术通讯;1999年03期
刘澍才,吴燕;[J];杂粮作物;2001年03期
李桂兰,乔亚科;[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年02期
龚成文,陈效杰;[J];甘肃农业科技;1998年03期
王洪刚,孔凡晶,刘树兵;[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赵寿元;[J];生命科学;1999年01期
侯向阳,高卫东;[J];生物多样性;1999年04期
沈利爽,朱立煌;[J];生物工程进展;1995年02期
黎裕,王天宇,贾继增;[J];生物技术通报;2000年05期
杜维俊,李贵全,赵晓明;[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传印;王玉军;李斯深;李常保;刘洪祥;田纪春;;[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董艳敏;卢金东;刘栓桃;;[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赵倩;姜鸿明;刘春蕾;;[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丁照华;吴洪飞;刘治先;汪黎明;孟昭东;杨菲;张发军;;[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张凤云;李新华;张锋;李鹏;孙明柱;;[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商伟;张彦军;魏海忠;孔晓民;蒋飞;刘保申;;[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张恩盈;魏志刚;宋希云;;[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陈新;张士刚;魏海蓉;宗晓娟;王甲威;刘庆忠;;[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潘兆婺,丁雷,王敏,马骥;[J];安徽农学通报;2000年04期
王波,刘正,郭凤娟;[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建平;张爱民;盛玮;;[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宋燕平;;[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邹鸣;彭尽晖;;[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崔世友;;[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魏昕;潘光堂;;[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刘雪;李明顺;李新海;田清震;白丽;张世煌;;[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李玉玲;王延召;吕德彬;陈绍江;汤继华;;[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张仁和;薛吉全;毛建昌;马国胜;杨引福;;[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赵久然;王凤格;郭景伦;;[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陈光尧;王国槐;罗峰;;[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英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永刚;[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白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立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林荔辉;[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张彩英;[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文亚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陈灿;[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黄明;[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叶华;[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敏;[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兵;[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健;[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家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邓姗;[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石伟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盖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董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晁园;[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永印,张时龙,罗洪发,杨远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叶敏;;[J];安徽医药;2006年10期
张于光,李迪强,饶力群,肖启明,刘丹;[J];动物学报;2003年01期
张国升,凡明月,彭代银,方方;[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7期
朱云芬;陈大清;李亚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8年01期
李桂兰,乔亚科,高书国,孟宪东,尹秀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黄致诚,梁英彩,彭家崇,石爱家;[J];草与畜杂志;1992年01期
周永红;[J];草业学报;2000年02期
杨一平,尹瑞雪,张军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陈凤英,曾科文,肖向红,赵光仪,赵博生,柳文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有禄;[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岳志芹;[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桂仁意;[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韩永华;[D];武汉大学;2003年
杨念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蕴哲;[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秦峰;[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吴菁华;[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张丽;[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曾艳华;[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仕珍;李璟;潘远智;陈其兵;姜贝贝;叶充;;[J];草业学报;2011年02期
童应鹏;朱虹;李珊;程舟;;[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10期
李慧玲;白岩;李雁鸣;;[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蒙秋伊;刘鹏飞;张志勇;;[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袁建娜;张小华;郭明晔;潘激扬;王灵芝;;[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27期
王竹林;杨睿;杨兴圣;刘曙东;胡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11期
黄锁义;李容;潘勇;朱晓莹;;[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念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卢霞;[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初冠囡;[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磊;[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喜瑞;[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杨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傅新征;[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张维;[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高远镇;[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陈春霞;[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梓辉,周世文,黄林清;[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吴为人,李维明,卢浩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阮仁超,陈惠查,杨玉顺,游俊梅,金桃叶,朱玉琴;[J];贵州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刘峰,陈受宜,庄炳昌;[J];高技术通讯;1999年06期
江雨生;高铸九;;[J];上海农业学报;1989年01期
顾万春;[J];世界林业研究;1990年03期
郑殿升,郝素琴;[J];世界农业;1990年09期
卢良恕;[J];世界农业;1998年10期
李懋学;;[J];生物学通报;1985年07期
李成东,黄正方,黄葵,谢德明,杨美全;[J];特产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天云;[J];新疆农业科技;1993年06期
张丽美;[J];福建农业科技;1998年01期
赵晓明,宋秀英,马巧珍;[J];古今农业;1994年04期
;[J];福建农业;1995年08期
龚发;[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0年09期
李国华,彭建明,马洁;[J];热带农业科技;2004年02期
李玉昌,李桂芝;[J];中国林副特产;2005年02期
李桂兰;[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刁诗冬,徐杰,徐同印;[J];时珍国医国药;1999年09期
陈清硕,刘金山;[J];应用科技;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菁瑛;陈雄鹰;苏海兰;黄颖桢;黄玉吉;陈俊平;;[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文红丽;苏昕峰;陆红佳;郑龙辉;刘雄;;[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徐延浩;胡波;李立家;宋运淳;;[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刘子会;郭秀林;马春红;李广敏;;[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胡学爱;;[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李学红;李冬玲;程贯召;尹小燕;张举仁;;[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张宽;王秀芳;王立春;谢佳贵;张国刚;;[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张志明;赵茂俊;潘光堂;;[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秦雪莲;谢秋元;;[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4年
赵娟伟;张晋国;李江国;张小丽;;[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
郭巧生;[N];江苏科技报;2002年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
郭巧生;[N];江苏科技报;2002年
南京农业大学
唐晓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樊天林;[N];中国医药报;2002年
衡水药材采购供应站
励宏;[N];河北科技报;2005年
时光;[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尹平孙;[N];广东科技报;2002年
宫光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尹平孙;[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黄瑚 通讯员
翁旭欧;[N];温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俊品;[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高树仁;[D];吉林大学;2005年
陈荣军;[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高洁;[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王振华;[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张方东;[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滕文涛;[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田秋英;[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马金霞;[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荣湘民;[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峰;[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李雪峰;[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张喜瑞;[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田松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苏新宏;[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覃兰英;[D];广西大学;2005年
沈亚欧;[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朱朝辉;[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熊伟;[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车永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闽南尾巨桉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闽南尾巨桉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
【摘要】:
合理施肥是定向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重要技术措施,开展林木施肥和营养诊断研究是进行合理施肥的前提。桉树是目前世界上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超过200万hm~2。福建闽南地区桉树造林已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和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桉树人工林施肥方面的系统研究,导致生产上出现了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和盲目施肥现象,成为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本研究以福建桉树的主栽品种—尾巨桉无性系(DH-3229)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建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的全面调查,研究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的土壤肥力、施肥状况、林木生长、营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P、K配比施肥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揭示尾巨桉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建立尾巨桉营养诊断指标体系,筛选出适合闽南地区应用应用的桉树施肥配方,以指导福建尾巨桉人工林的科学施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土壤的调查表明:目前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一般介于Ⅲ~Ⅳ类地之间,在福建属中等偏下肥力水平。总体上,林地土壤呈酸性,林地土壤全N、全K和有机质含量中等,全P含量不高,速效养分含量均偏低,其中速效P缺乏严重,可能成为桉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一般,土壤较为紧实,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闽南6个不同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长泰、南靖种植区林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云霄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较差。与南方主要桉树种植区相比,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林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与广西桉树种植区土壤肥力较为相近,优于广东和海南桉树种植区林地。
2、对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施肥的调查表明:在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经营者均已认识到了桉树施肥的重要性,所有的尾巨桉人工林经营均有施肥;施肥方式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施肥时间多集中在桉树种植后的前两年,施肥以复合肥、钙镁磷和桉树专用肥为主,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较少,目前施肥仍处于无序的盲目状态,对施肥肥料的种类和施用量均存在很大随意性,急需科学的施肥和营养诊断体系。
3、对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生长的调查表明:闽南尾巨桉人工林生长迅速,特别是在种植后的前三年均处于速生期,16月龄尾巨桉树高月均生长量可达0.49 m,胸径月平均增长量为0.4128月龄尾巨桉生长速度变缓,树高和胸径月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42 m和0.34 cm。在闽南6个主要桉树种植区中,长泰的尾巨桉人工林生长最好,其次为南靖、仙游和平和,南安和云霄种植区生长较差。
4、DRIS营养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的营养平衡处在亏缺状态,其对N、P和Ca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K、Mg等营养的需求量较小。因此尾巨桉施肥时应注意适当加大N肥、Ca肥和P肥的施用量;尾巨桉人工林叶片N、P、K养分浓度的最适比值范围为:P/N=0.9,N/K=0.7,P/K=0.3。
5、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土壤肥力、叶片营养与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桉树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与桉树树高、胸径、材积的相关性均较大,叶片中N、K、Ca含量与桉树生长量的相关性也较大,其中Ca含量与生长量呈负相关;当土壤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比例为6:1:3或5:1:5,或叶片中N在10.63~12.74 g/Kg、P在1.00~1.42 g/Kg、K在10.64~14.42 g/Kg、Ca在3.52~7.02 g/Kg、Mg在1.93~3.62 g/Kg时,16月龄尾巨桉人工林可获得较好生长量:当土壤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比例为5:1:4或4:1:4.5,或叶片中N在10.69~12.28g/Kg、P在1.20~1.67 g/Kg、K在12.79~14.73 g/Kg、Ca在5.34~6.42 g/Kg、Mg在2.29~4.10 g/Kg时,28月龄尾巨桉人工林可获得较好生长量。
6、尾巨桉不同盆栽施肥的试验表明:不同N、P、K配比施肥对尾巨桉树高和地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N、P的影响最大,K的影响最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N>P>K。N、P、K营养在尾巨桉不同器官中的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叶中的积累量最大,其次是干,根的积累量最少,表现为叶>干>根;三种营养在根和叶中的积累规律表现为N>K>P,在干中的积累规律表现为K>N>P。不同施肥处理尾巨桉根、干、叶N、P、K的积累量与施肥量密切相关,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及施肥配比不合理均会影响尾巨桉对养分的吸收和积累。
7、盆栽条件下尾巨桉叶片DRIS营养诊断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尾巨桉的需肥顺序与施肥处理基本一致;尾巨桉叶片中N、P、K养分的适宜比值范围为:P/N=0.5,K/N=0.4,K/P=5.4。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尾巨桉生长的N最佳施肥量为5.48~6.27g/盆,P的最佳施肥量为2.94~3.10g/盆,K的最佳施肥量为1.98~2.31g/盆,此时盆栽土壤中的速效N、速效P、速效K比例为3:1:3或3:1:2.6。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S792.3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健骅;余文;丛日晨;;[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秋夏;[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刘志龙;[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卓;[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荣贵;苏智良;段翔;王志和;谢培信;马显旺;陈德艾;;[J];桉树科技;1995年01期
祁荣频;曾芳群;陈德艾;;[J];桉树科技;1997年01期
卫茂荣;张新华;徐爱军;徐德琴;;[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范少辉,俞新妥;[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李倘弟;[J];广东林业科技;1999年04期
林义辉;[J];广东林业科技;2001年04期
周文龙,杨曾奖;[J];广东林业科技;1994年04期
杨曾奖,郑海水,翁启杰,何克军;[J];广东林业科技;1997年03期
董三凤;[J];广西林业科学;2003年02期
吴立潮;[J];广西林业科学;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佳,闫田力,赵善仓,赵新节;[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赵增建;刘振伟;李立国;赵济红;马强;;[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安呈峰;郝巧梅;毕建杰;叶宝兴;;[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杨晓玉;胡淳淳;王秀峰;史庆华;魏珉;杨凤娟;;[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王冬;李建华;祝锡键;相启森;;[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陈元镇;范金帅;;[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俞立烜;张宏梓;罗雪妹;;[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刘春华;;[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张友育;;[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代惠萍;冯佰利;高小丽;高金锋;王鹏科;柴岩;;[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朱京涛;郭明军;黄云祥;王瑞娟;;[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朱引根;池旭娟;刘艳艳;谈建中;;[A];中国蚕学会桑树病虫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罗应华;温远光;;[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陈洁;林栖凤;;[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林栖凤;方清;邓用川;陈菊培;李冠一;;[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陈洁;林栖凤;;[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林栖凤;方清;邓用川;陈菊培;李冠一;;[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徐荣;马玉;熊德平;于红立;贾秀香;付怀军;;[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舒健骅;余文;丛日晨;;[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延平;[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贺春燕;[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张顺恒;[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王宏;[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陈少雄;[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文仕知;[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张敬敏;[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王兴翠;[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康瑶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杨自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孔飞;[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李晓东;[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杨利;[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安宏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杨阳;[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宗芹;[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井大炜;[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徐爱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谭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魏猛;[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泽强;刘法舜;王学君;郑东峰;董晓霞;国金义;王明霞;隋连江;;[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姜国清;赵学诗;肖斌;;[J];安徽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周守海;祝清芳;;[J];安徽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于一苏;于光明;李丛;肖正东;吴中能;王新洋;陈素传;刘俊龙;蔡新玲;;[J];安徽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丁勇;;[J];安徽林业;2008年05期
王媛媛;;[J];安徽林业;2009年02期
刘天仪;;[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杨同辉;陈婷婷;黄宗兴;李修鹏;;[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9期
阮淑明;;[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杨克美,何小东,唐伟;[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宏;[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白尚斌;[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李谦盛;[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王继永;[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范志强;[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乌丽雅斯;[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徐程扬;[D];北京林业大学;1999年
郭晓敏;[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谢会成;[D];南京林业大学;2002年
孙启武;[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修胜;[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黄广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滕汉书;[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杨传强;[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孙海龙;[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魏焕勇;[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王自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何宝华;[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王友凤;[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翟学昌;[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海涛;陈秋夏;卢翔;王金旺;郑坚;李效文;;[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钧淞;[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王素娟;[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建举;;[J];桉树科技;1998年01期
曾亮忠;[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范少辉,俞新妥;[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竹之下纯一郎;[J];福建林业科技;1993年03期
隆学武,江心,杨冬生;[J];福建林业科技;1996年02期
周东雄,卢健,张清;[J];福建林业科技;1997年03期
黄当亮;[J];福建林业科技;1998年04期
林义辉;[J];广东林业科技;2001年04期
李倘弟,吴泽鹏,叶淡元,何克军,吴清,陈永信,谭荣;[J];广东林业科技;1999年01期
李倘弟,叶淡元,吴泽鹏,何克军,吴清,陈永信,谭荣;[J];广东林业科技;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友育;;[J];福建热作科技;2006年02期
高炳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李如平;冯加才;米瑞贤;;[J];广西农业科学;1990年03期
黎天义;[J];广西农业科学;1995年04期
王正国;[J];云南农业;1995年03期
刘秀玲;[J];河北农业;1998年03期
曾希柏,关光复;[J];土壤通报;1999年01期
陈晓红,邹志荣,李军,杨旭,贺忠群;[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张志敏;王高民;;[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6期
陶勇;;[J];中国农业信息;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武璋;;[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陈信忠;龚艳清;苏永全;王军;;[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C];2004年
吴德清;胡盛平;刘静文;李飚;林峰;林元益;;[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林华东;徐贺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赖亚生;;[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林秀敏;陈美;陈清泉;;[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黄洁琼;;[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荣薏;何斌;秦武明;陈玉萍;韦中绵;;[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宋宏伟;宋小菊;孙晓薇;;[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陈玉萍;何斌;秦武明;荣薏;韦中绵;;[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肖定怀;[N];巴中日报;2009年
王曙光 记者
刘福国;[N];大连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王艳春 通讯员 田国中;[N];通辽日报;2009年
郑丹丹?赵红梅;[N];河北日报;2007年
杜文勇;[N];临汾日报;2006年
;[N];农民日报;2005年
唐文 记者
杨津玉;[N];上饶日报;2009年
又耳;[N];陕西科技报;2006年
刘志强;[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伊少军 李卫东;[N];吉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炎和;[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刘晓丽;[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张竹青;[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姚春丽;[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罗建中;[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杨钙仁;[D];广西大学;2012年
李新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叶绍明;[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邢书亮;[D];复旦大学;2007年
张宁南;[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臧国长;[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张仲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王三秋;[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覃引鸾;[D];广西大学;2011年
陈小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林国祚;[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江伍雅;[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彭江;[D];西南大学;2010年
贺亮亮;[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于彬;[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薏仁米的功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