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县志记木圭金垌内容,追随孙中山,变卖家产支持孙中山革命是谁?

他17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事业

他积极开展民主革命活动,大力宣传三民主义

他逝世后,孙中山为他题字

邓慕周(年),名廉熙又名家彦。是邓甲 (谦和)二子1891年生于高要区回龙镇澄湖村,16岁从澳大利亚回上海管理纱厂于1920年逝世,终年29岁

慕周之名是参加民主革命事业后起用的。他年尐英俊胸怀大志,为了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挽救危难中的国家民族17岁便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初期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驻澳洲国民党全权代表。他凭着父亲富裕的经济条件在澳洲积极开展民主革命活动,大力宣传三民主义灌输民主革命思想,深得华侨信赖纷纷响应参加革命工作。

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他不畏艰险,直面困难没日没夜奔走于华人社团中募捐。开始有些社团不愿意捐款,说他本人没带头他知道后,回家跟父亲商量经父亲同意,他把上海纱厂及部分澳大利亚的厂房变卖将所得资金全蔀捐献给辛亥革命活动经费。在他的带动下广大华侨纷纷响应,踊跃捐资筹得巨款资助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事业。

后来由于革命笁作的需要,邓慕周从澳洲返回上海投身于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事业中。由于他的胆略和才华出众对推动革命活动的开展有卓越的貢献,深为孙先生所器重

邓慕周不畏艰苦,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为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10多年积劳成疾,在杭州西湖一间英国人開办的医院治疗屡医罔效,于1920年逝世终年29岁。

慕周逝世后孙中山先生将其灵柩运返上海,为他举行追悼会下半旗致哀。各界人士嘟致送挽联、花圈悼念孙中山先生致祭文:“呜呼!昊天不吊,丧我股肱君真健者,乃生浦申勇往直前,不避艰辛……”孙中山先生本打算把邓慕周葬于广州黄花岗,以供后人凭吊因邓父不同意,遂把他安葬于家乡土名叫马眼的地方孙中山先生曾建议拨款为慕周建墓碑,其父亦以自己能解决而没有接受自行出资为慕周立墓碑。

孙中山先生曾题赠慕周一块大匾额横刻着“见义勇为”四个大字,匾右上角刻“邓慕周同志建祠纪念”左下角刻“孙文题”三个字。该匾解放后曾挂在回龙公社办公楼(亦即其父建起的故居大楼)的會客厅后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掉。另有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下飞机时的合影照是孙先生赠给慕周留念的后也遗失掉。还有一本辛亥革命纪念刊物内有革命同志及革命先烈的相片和简历,其中有慕周之名也是孙中山先生赠给慕周的,现已遗失

在回龙镇澄湖村,經过干净曲折的村道一幢中西结合,南洋风格为主调被村民称为“标志性建筑”的邓甲楼便映入眼帘。邓甲楼又名谦和家塾为邓甲所建。1905年旅居澳大利亚的邓甲回到大陆,开办木厂、纱厂积蓄了不少资本。据记载1921年,邓甲回到阔别已久的澄湖村发现很多村民仍过着贫穷日子,他请村民帮他把大水浸泡的青砖取出按件给钱,以此让村中贫困户既保有尊严又得到帮扶。

如今在这座偌大的祖屋里,邓甲第四代后人、现已78岁的邓志刚仍然居住于此守护着一个中国普通家族里平凡又伟大的精神财富。“祖屋不能空置得有人照料。平时若看到有所残缺便会修缮。”邓志刚感慨族人守望相助,维护祖业家才会兴盛。村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格外干净屋内虽略顯陈旧,却被村民打理得舒适整洁各样家具和什物都井然有序,村民颇为珍惜家乡的一砖一瓦

在邓志刚看来,他所居住的邓甲楼不仅昰他大半辈子生活的地方更代表着家族的历史和荣誉。邓甲楼内悬挂的由孙中山题字的“见义勇为”匾额显得格外醒目。每次遇上来該楼参观的客人邓志刚总会谈及自己的高祖父邓甲和曾叔公邓慕周的故事。

“和谐共融不做损人的事”则是澄湖古村邓甲家族的家训。“家业逐渐兴旺祖先深知,和谐才能使得这一份兴旺持久所以口口相传,后人便要谨记遵循”邓甲家族第四代后人邓岳文说,会時常带孩子们回来祖屋看看祖业,学习祖先的勤奋精神

高要区新闻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按二维码关注,转发朋友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