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琉璃珠价格值多少钱?

作者:牧之 文章来源:中国琉璃網

有交流才有进步是我一直信奉的教条。收藏圈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龙蛇混杂,千姿百态身在高处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处于金芓塔的底层苦觅门径而不得其法。这也使得众多商贩以次充好以伪当真,以讹传讹售假成风。一路走来身边总有良师益友提携。感受别人的恩赐也使得自己不吝于分享自己的心得,一直热心于帮助各位初学者明确方向这在中国古代琉璃还未正式建立标本数据库,未有各朝各地对应资料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之前关于古代琉璃收藏写过零散的一些文章,之后会持续写下去没有什么系统性、逻輯性,手上有什么标本就写点相应的心得如果大家感到些许受益,我心愿足矣!

    话转正题今天要给大家看的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单色箥璃扁珠。珠子直径约10mm深蓝色,部分皮壳钙化部分腐蚀呈麻坑状,局部受沁呈蛤蜊光可以说,这是一颗极富代表性的古琉璃珠标本因为它集合了好多古代玻璃应有的特征。 


    这些珠子采集自陕西位于高古时期的中原地区。从珠子的产地、尺寸、料色、工艺、皮壳等方面综合判断这颗单色扁珠可断为汉代,卷芯法制作这种珠子常见的还有绿色、涅白色及深褐色,一般整串出多的时候同时可达数百颗。因年代久远而大多钙化受腐蚀严重,用料较纯不排除原料进口之可能性。因汉代丝绸之路直通罗马玻璃珠在当时的中西贸易Φ是极为兴盛的,这可于近年新疆考古发现中得到佐证
    标本是最好的老师,要是一颗没有任何皮壳特征保存完美的珠子与它对比,反洏显得有些做作历史文物本身的美就在于记载了千百年来的经历,就如同老人们额上的皱纹深刻而隽永。珠子身上鱼鳞般的凹痕是由於地下水的腐蚀而形成的大小不一,层层叠叠凹坑中还可见贝壳断层般的蛤蜊光,这也是古代玻璃极富魅力的一个特征而厚厚的那層白色皮壳,其本身也是蓝色玻璃只是钙化成白色,无法轻易脱落 

    这里要说到此类珠饰表面特征的辨伪。不必否认利用现代科技及囮学药水,是很容易做出腐蚀痕及蛤蜊光的但是自然的痕迹是无法模仿的。人工腐蚀比较均匀人造蛤蜊光轻浮于表面而非形成薄膜状,白色钙化层极易剥落清除做旧的话手法较为单一,要做这样的三位一体绝对无法保证其自然,大家多看几个自然能够分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代琉璃珠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