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经通络止汗的方法对手脚多汗症可以根除吗作用大吗?

高天舒教授治疗消渴并汗证的经验总结--《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高天舒教授治疗消渴并汗证的经验总结
【摘要】:糖尿病多汗症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可发生,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多见于老年人,罕见于儿童。糖尿病病程愈长,其患病率愈高,吸烟饮酒增加其发病率。其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性较大,症状复杂,主要表现为头面部、颈项前、胸部出汗较多,尤其在进餐时汗出较多,有时表现为大汗淋漓,部分患者可单纯表现为手足汗多。糖尿病多汗症虽不致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但对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治疗上主要有手术及口服药物两种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高天舒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不仅中医理论知识深厚渊博,而且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多汗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高老师认为糖尿病多汗症属于中医“汗证”的范畴,其发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并指出临床治疗上当从五脏六腑论治,而非独从心论治。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R259;R2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建卿;;[J];家庭医学;2011年06期
叶芊芊;;[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5期
范淑红;王振强;王朝晖;;[J];河北中医;2011年08期
龙彦合;龙滢任;龙立勇;龙运光;;[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11期
孙国龙;赵慧;付鑫;王登莉;王凯忠;;[J];吉林医学;2011年25期
张沛;江跃全;;[J];重庆医学;2011年18期
郭旭光;;[J];医药与保健;2011年06期
樊建平;;[J];河北中医;2011年05期
林楠;;[J];糖尿病新世界;2011年09期
王念;全亚萍;钱国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红;;[A];中医护理工作经验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应丽雅;陈谦;叶玉娣;;[A];’98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8年
严志焜;;[A];2008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体外循环学组、胸腔镜学组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王俊;刘彦国;刘军;赵辉;陈应泰;李剑锋;姜冠潮;崔健;;[A];第七届全国胸腔镜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玉峰;唐焕新;刘家岐;杨春义;时喜华;刘建平;王宝梅;;[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金福男;;[A];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陈秀玲;王胜文;;[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欧阳勋;;[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席永昌;;[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王继生;许家镕;徐鲁白;周斌;胡海;胡型锑;;[A];2006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河北医大第二医院皮肤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董萍云;[N];河北科技报;2002年
彭洁;[N];健康报;2003年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N];家庭医生报;2003年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
刘志刚;[N];家庭医生报;2004年
孙璇;[N];新华日报;2003年
李艳;[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李霞;[N];健康报;2006年
上海市中医医院
陆鸿元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 刘士敬;[N];保健时报;2010年
李菊香;[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佳川;[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马磊;[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林建佑;[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戚虹百;[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汝亚;[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生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许晶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袁敏;[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范国芹;[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东东;[D];暨南大学;2009年
张沛;[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苗惠文;[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孙高忠;[D];浙江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附:1 拼音zhòng jīng luò2 英文参考apoplexy involving both collateral and meridi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apoplexy involving the channels and their collateral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3 概述中经络为病证名。见《·》&。(apoplexy involving channel and collateral)是指病在,以,肌肤,,,一般无神志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中风轻证。络、。其病在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但见,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与腑相对而言,病情较轻。
4 中络中风(apoplexy involving collateral)是指邪在于络的中风最轻证。《·中风证并治》:“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略重。《·中风》:“或外无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者,此邪中于经也。”中经亦指袭于经络而见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经,则而瘾疹。”5 中经中风(apoplexy involving channel)是指邪在于经,较中络略重的中风轻证。见《·中风门》。即“邪在于络”(《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证情最轻者。《·》:“盖口眼?斜,肌肤不仁,邪在络也。”6 中经络的辨证治疗6.1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6.1.1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所致中风的症状肌肤不仁,,突然口眼?斜,语言不利,,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肢体、等症。苔薄白,脉浮数。6.1.2 证候分析正气不足,衰弱,故肌肤不仁,手足麻木。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得以乘虚经络;痹阻气血,故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故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浮数。一般说,中络者,病邪较浅,主要为口眼?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若经络皆受邪者,病情较重,可出现半身不遂。6.1.3 治法、养血、通络。6.1.4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所致中风的方药治疗[备注]大秦艽汤(《》):、、、、、、、、、、、、、、、加减。方中秦艽、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祛风;、当归、川芎、养血行血,即取“血行风自灭”之意;白术、茯苓;无者可去生石膏、黄芩,加、祛风痰、络。若有者,可去羌活、防风、当归等辛温之品,加、、以清热。若痰盛、苔腻脉滑,可去地黄,加、南星、、茯苓以。若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加[备注]指迷茯苓丸(《》):茯苓、、半夏、、以通利经络。年老体衰者,加以。
6.2 肝阳暴亢6.2.1 肝阳暴亢型中风的症状半身不遂,语蹇,口斜,,面红,易怒,,尿黄,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6.2.2 证候分析由于情志所伤,或劳作过度,致使暴亢。,肝阳暴亢,引动流窜瘀滞于经络之中,故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为之象。口苦咽干、便秘尿黄及舌脉,亦为之象。6.2.3 肝阳暴亢型中风的针灸治疗:,疏通经络。选穴:以、和为主。取、、、、、、、、。随证:舌强语言不利者,加、。:针用泻法。金津、玉液用。方义:督脉“入属于脑”,水沟属督脉,内关属经络穴,可醒神,为治疗中风的之一。三阴交既可疏通经络,又可滋肝肾之不足,为之穴,亦为治中风主穴之一。太冲平肝潜阳,清火。曲池、极泉、外关、环跳、阳陵泉疏通经络。6.2.4 肝阳暴亢型中风的方药治疗治法:,。:10克,生地、、、右决明、各30克,、赤芍、全蝎、各10克,、菊花各20克,2条。加减:头痛眩晕加;加、赭石;便秘加、。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常用:、、等。6.3 风痰阻络(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hyperactivity of wind-phlegm-fire)是指风挟痰火,上犯脑神,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或消失,,发病突然,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wind-phlegm-static blood)是指瘀阻经络,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歪,舌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phlegm-damp clouding orifices)是指上蒙心神,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痰鸣,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歪,舌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
6.3.1 风痰阻络型中风的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6.3.2 证候分析痰浊瘀血流窜于经络之中,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痰浊瘀血内停,失于温煦濡养,故见肢体麻木或拘急。痰浊蒙闭清窍,则见头晕目眩。舌脉为痰湿内盛之象。6.3.3 风痰阻络型中风的方药治疗治法:通腑,通络。处方:半夏10克,橘红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菖蒲各15克,白术12克。加减:痰涎壅盛加、;眩晕加、菊花;舌红加鲜生地、、。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常用成方:、、等。6.3.4 风痰阻络型中风的针灸治疗治法:化痰,疏通经络。选穴:以督脉、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水沟、三阴交、内关、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随证配穴:痞闷、不思饮食者,加、内关。语言不利者,加金津、玉液。刺灸方法:针用泻法。方义:水沟、三阴交、内关已如前所述。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相配,健脾利湿化痰。余穴疏通经络。6.4 痰热腑实(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excessive fu-viscera caused by phlegm-heat)是指痰于胃肠,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或痰多,便干便秘,舌歪,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6.4.1 症状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6.4.2 证候分析腑气不通,胃肠,耗液,则见腹胀便秘、干结。热伏于内,脾胃之热于上,故见口粘痰多。,为热盛之象。舌脉乃为痰热腑实之象。半身不遂等如前所述。
6.4.3 针灸治疗治法: 通腑清热,疏通经络。选穴:以督脉、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水沟、三阴交、内关、、丰隆、、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随证配穴:者,加、劳富。刺灸方法:针用泻法。方义:上巨虚为的,天枢为穴,再配以丰隆,共达通腑清热之效。余穴已如前所述。6.5 气虚血瘀(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是指,不畅,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晄白,,,舌歪,舌暗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6.5.1 症状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气短乏力,自汗,舌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6.5.2 证候分析痰浊瘀血流窜经络,故见半身不遂、舌歪语蹇。气主动,主煦之,则肢体软弱、面色淡白、气短乏力。气主化津,又主摄津,气虚不能化水则手足肿胀。气虚不能摄津,则心悸自汗。舌脉为气虚血瘀或之象。6.5.3 方药治疗治法:,。处方:黄芪30~120克,当归、川芎、赤芍、、、、牛膝各10克,30克。加减:肢瘫重加、;语蹇加菖蒲、;加;痰多加、。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常用成方:等。6.5.4 针灸治疗治法:益肾,疏通经络。选穴:以督脉、足阳明胃经和为主。取水沟、三阴交、、足三里、、、环跳、风市、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随证配穴:、纳呆者,加天枢、中脘。刺灸方法:针用法,或加灸。方义:气海、肾俞补益,足三里补以益气行血。若加灸,其效更著。大椎为诸,有助阳止汗的。余穴已如前所述。
6.6 阴虚风动(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wind stirring due to yin deficiency)是指,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舌歪,舌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6.6.1 症状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眩晕耳鸣,手足或,舌红,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6.6.2 证候分析肝肾不足为酿成中风的,肝肾之,则筋脉失养,故见肢体麻木。则,故见眩晕耳鸣。风从内生,风主动,故手足拘挛或蠕动。内生,内扰,故心烦失眠。舌脉亦为之象。6.6.3 针灸治疗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选穴:以督脉、和为主。取水沟、三阴交、肾俞、、、、太冲、极泉、曲池、环跳、阳陵泉。随证配穴:咽干便秘者,加、廉泉、天枢。刺灸方法:针用。方义:,内藏,故以肾俞、太溪而治其本。太冲为,可潜降上亢之风阳以治眩晕耳鸣。用心与的原穴神门、大陵气,与补肾阴之穴相配可而治心烦失眠。余穴已如前所述。6.7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wind-fire)是指风火上扰清窍,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神志迷昏,,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而干,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6.7.1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中风的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口眼?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6.7.2 证候分析素亏,肝阳上亢,故平时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肾阴不足,,则少寐多梦。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口眼?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脉弦主。弦细而数,舌质红系而生内热。若苔腻,脉滑是兼有。6.7.3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6.7.4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中风的方药治疗镇肝熄风汤[备注]镇肝熄风汤(《》):淮牛膝、、生、、、、、玄参、、、甘草、加减。方中白芍、玄参、天冬熄风;龙骨、牡蛎、龟版、代赭石镇肝;重用牛膝引血下行;加天麻、钩藤、菊花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以清化痰热。心中者,加、黄芩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以清熄风阳。失眠多梦者,加、、、以镇静。6.8 中经络的针灸治疗半身不遂者取或极泉、或曲池、外关或内关、或、环跳或居谬、阳陵泉或足三里、或、或风市等。病程日久者,上肢宜配取大椎、;下肢宜配取、。也可配刺健侧穴,或加。语涩加廉泉、,肌肤不仁可用轻叩局部。取、、合谷、、、等穴。加、地仓。7 关于中风中风(zhòng众)(apoplexy)为病名。又称。出《·》。是指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故以中风名之。中风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阻或于脑所致。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中风患者多在以上。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中风属于范围,相当于现代的、、、、等病。对中风疗效满意,近年研究证实针灸不仅擅治,且在急性期也有卓效。中风急性期,出现、神昏、心竭及道大出血者,应进行,及时抢救。详见条。
8 参考资料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 [6]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治疗中经络的穴位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治疗中经络的方剂肾,辟寒邪,除风诞,行滞气,活血进食。主风湿客中经络疼痛,传入脏腑,冲满昏塞,咽搐直视,面色青黑,...莶草2两,麝香5钱(后兑)。主治:顽痰恶风,入中经络,面神经痉挛。制备方法:用香油10斤将药炸枯,...芍(酒炒)羌活各3克炙草2.1克功能主治: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手足拘急。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两半,防风2两半,甘草2两,滑石3两。主治:风中经络脏腑,及一切危证。用法用量:每服1-2丸,细嚼...茯苓6克(去皮)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用法用量:加生姜煎服。摘录:《寿世...治疗中经络的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嚼斜,言语...脑开窍。用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经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引起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中经络证。注意事项:1.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忌用。...清热,活血化瘀。用于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风热瘀血,痹阻脉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的功能主治:益肾填精,熄风通络。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古籍中的中经络风痱、风懿、风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中经络之分焉。夫中腑者为在表。中脏者为在里。中血脉、...汗过,三化汤下过,津液枯干,以致结燥.凡病不论中经络脏腑,但有二便阻隔,形气不足,难堪攻下者,均宜...汗过,三化汤下过,津液枯干,以致结燥。凡病不论中经络脏腑,但有二便阻隔,形气不足,难堪攻下者,均宜...(《冯氏锦囊》)风为百病之长,证有真中、类中、中经络、血脉、脏腑之分;治有攻风、劫痰、养血、润燥、...言,廉泉开而流涎沫矣。中脏者死,中腑者成废人,中经络者可调理而瘳。治法先宜解散风邪。嘉言云∶挟虚者...相关文献浏览本页的人还关注了以下词条: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中经络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抱歉,功能升级中,暂停讨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23:18:56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膏方治大病81案
目录第一篇 &总论第二篇
&膏方医案第一章 &儿科第一节 &杂病(10案)第二节 &过敏性哮喘(1案)第三节 &慢性腹泻(1案)第四节 &反复感冒(1案)第五节 &贫血(1案) 第二章 & 妇科第一节 &杂病(33案)第二节 &心系疾病(2案)第三节 &久咳(1案)第四节 &不孕证(4案)第五节 &脑梗塞(1案)第六节 &肾系疾病(1案第七节 &神经衰弱(1案)第八节 &先天性夜盲症(1案) 第三章 &男科第一节 &杂病(10案)第二节 &脑溢血后遗症(2案)第三节 &口腔溃疡(1案)第四节 &骨质增生(2案)第五节 &阳萎(4案)第四章 &皮肤病 & 第一节 &面疹(2案)第二节 &全身皮疹(1案)第三节 &头疹(1案)
自序书中疑难病,皆以膏方获效,故名“膏方治大病”。检近年之案,精益求精,编辑成册,共81案,详加论述。膏方,浓缩众药精华炼成。以膏方治疗千变万化的疑难病,非吾之创,清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载有大量养生固本膏方;近代秦伯未,张聿青,程门雪,颜德馨等前辈运用膏方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而今以江浙,上海,广东等地甚为流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克疑难病,不研究疑难病之特点不行。疑难病具有:迁延时久,病根难拔,寒热错乱,虚实互见。疑难之中,必有奥秘。下工不识其理,临证游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执简驭繁,不洞悉其源,医是庸医,病是死病。 & &本书旨在简化疑难病之治法,提高其疗效,为疑难病之思考和治疗打开另一扇“窗口”。医之术为济世仁术,医之道乃天下正道。医不受名利之累,方可临证如神,治他人不能治之疾,解他人不能解之难。自知才疏学浅,无著书立说之能,但求在医学崎岖山路上不迷途,一步一印前进,以知识之灯光照亮自己,亦照亮他人!医案为临床实录,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 & & & & & & & & & & & & & & 吴海锋 & & & & & & & & & & & & & 2014年于海锋杂病医馆 & & & & & & & & & & 《膏方治大病》作者简介吴海锋,1970年生,四川省华蓥市人,国家注册中医执业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继承“施氏药对”,提出“方对”理念,得到老师肯定。治病胆大心细,不墨守成规,推崇复方,尤擅膏方治疗疑难病,以“简,便,高效,长效”著称。创“杂病处方八原则”,验之临床,屡起沉疴。治愈无数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之疑难杂病。资格证书编码271执业证书编码 010(国家执业医师网站可查询)移动电话: & & & 办公电话: & & QQ: & &地址:四川省华蓥市红星西路“海锋杂病医馆”联系人:吴海锋作者与恩师-国医大师吕景山出诊师生合影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本书有几大特色:一.倡导药对;二.推崇方对;三.详论膏方与疑难病之关系;四.首次公开自创“杂病处方八原则”;五.首次揭秘“膏方制作”;六.医案完全遵循:定期回访→获取真实疗效→以此检验方药与辨证之正确否→最后确定医案之质量; 第一节药对详解《膏方治大病》之药物化裁,除遵恩师吕景山所著《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医案解读》外,其他多为本人“秘方”,为使大家更好了解和掌握,汇编如下:一.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人参味甘,微苦微温,温阳大于滋阴。五脏六腑皆补,精气神同调。生用气凉,熟用气温。虚夹热用白人参,虚兼寒用红参。西洋参苦,微甘,寒。甘寒有补气养阴之效,苦能清热。为清补之要药,滋阴力大。党参甘平,补中益气,调和脾胃。药性缓和,健脾运不助热,滋胃阴不呆滞,润肺不犯寒凉,养血而不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重用力大效宏,可长服久服。太子参甘,微苦。味甘入脾,微苦生津。药性平和,为清补之要药。沙参味甘,微苦微寒。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为滋阴清热之要药。丹参味苦微寒,入血分,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且不伤正,有祛瘀生新之长,对血热瘀滞者尤良。本品亦能清心凉血,养血安神。玄参苦,甘,咸,寒。清热凉血,滋阴解毒。苦参苦,寒。清热燥湿。临床运用:1.阳虚用人参,阴虚用西洋参,阴阳俱虚人参配西洋参。2.阴阳俱虚,延久不愈,人参配西洋参,再加党参长服。3.阴虚不甚用太子参;甚则用西洋参,或二者同用。4.阴虚不甚,热象明显,用沙参。或与太子参配伍,滋阴清热。5.虚兼热夹瘀,丹参最为恰当。6.热盛毒显,用玄参或辨证加入前药中。7.夹湿夹热,苦参主之,兼虚则辨证加入前药中。诸参列出,好记忆,好运用,临证用处大。 二.阿胶—鱼膘胶—黄明胶—龟胶—鳖胶—鸡血藤胶 & &阿胶甘平,补血圣药。鱼膘胶甘平,补肝肾,养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肾虚遗精,腰膝无力,腰痛,眩晕耳鸣,白带,习惯性流产,血虚筋挛。黄明胶味甘性平,滋阴清热,为平补之佳品。龟胶甘,咸,寒。性味浓厚,为纯阴之品,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止血,养心安神。鳖胶咸,寒。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龟鳖二胶,常相须为伍,但龟胶滋阴力强,鳖胶清热力胜。鸡血藤胶苦,微甘,温。主治益气助血。祛风冷。壮筋骨。治老人手足麻痹瘫痪。男子虚损胃病。妇女经水不调。及干血劳。临床运用:1.血虚用阿胶,疗效一般100天,每日2~5克。2.血虚兼妇科杂病,用鱼膘胶。或阿胶,鱼膘胶同用更佳。3.阴虚血虚不著者用黄明胶,尤对血虚有热或血虚便秘更良。4.阴虚盛者,用龟胶。5.阴虚夹热,用鳖胶。6.血虚夹滞者,用鸡血藤胶。或辨证加入阿胶等诸药中更佳。 三.雪蛤油—狗肾—海马—紫河车—蚂蚁雪蛤油甘咸微温,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 狗肾味咸,大热。暖肾,壮阳,益精。用于肾阳衰弱,阳痿,遗精,腰膝痿弱无力等症。 &海马性温味甘,入肝肾二经。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之效。主治肾虚阳痿,宫冷不孕遗尿,虚喘,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等。现代研究海马能抗血栓、增强免疫和抗肿瘤;有抗衰老、增强记忆、抗疲劳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紫河车甘,咸,温。父精母血相合而成,为阴阳两虚调补之要药,有补精助阳,养血益气之功。 & &蚂蚁咸酸,性平,入肝肾经。有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之功。主治肾虚头昏耳鸣,失眠多梦,阳痿遗精,风湿痹痛, 中风偏瘫,手足麻木。 临床运用:1.肾阴大亏,盗汗自汗,神志不宁,用雪蛤油。疗效100天,一般一天0.5~1克足矣。2.狗肾治肾阳虚衰,肾精不足之腰腿疼痛良;对风寒湿浊羁留,深入骨骼血脉之疼痛亦佳;或用于阳萎不育,宫寒不孕,阳虚身寒等。一般熬膏服,无腥臭碍胃之弊。唯此物性热,配大量龟板可制。3.海马有温阳活血之用,故对阳虚寒凝,妇女阳虚血亏,肝郁血滞者良,唯价格昂贵。4.紫河车对大虚久虚者良,唯偏温,重用有伤阴助热之弊。加女贞子,百合,玉竹,太子参等可制之。5.蚂蚁适用于体虚免疫力差,兼经络不通而有风寒湿邪者。 四.鹿血--鹿角—鹿胶—鹿筋—鹿鞭—鹿胎1.鹿血气腥,味甘、咸。《本草纲目》记载:“鹿血主阳萎,补虚,止腰痛······崩中带下,大补虚损,益精血”。鹿心血更佳。尤擅治心悸、失眠、健忘等。2.鹿角咸温,补肾助阳,强筋健骨,活血散瘀。3.鹿胶甘温,甘能润补,温可散寒,有温补精血之作用,并能止血安胎。4.鹿筋性温,甘咸,归肝肾经。强筋壮骨,养血通络,生精益髓,主治劳损,续绝伤,大壮,补阳气;对久患风湿、关节痛,腰脊疼痛,筋骨疲乏或无力,步履艰难,手足无力,手脚抽筋,跌打劳损,筋骨酸痛等疗效显著。5.鹿鞭性温,甘咸,补肾精,壮肾阳,活血脉,强腰膝。主治肾虚劳损,腰膝酸痛,耳聋耳鸣,阳痿,遗精,早泄,宫冷不孕,带下清稀。6.鹿胎性温,甘咸,归肝肾经。益肾壮阳,补虚生精。用于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妇女虚寒,崩漏带下。临床运用:1.肾虚血弱之心悸失眠者多用鹿心血。2.肾虚身痛腰痛用鹿角。3.补精血多用鹿胶。4.舒经活络,治顽固性风湿身痛或肾虚血亏身痛多用鹿筋。5.补肾壮阳,治肾虚腰痛,不孕不育,阳痿遗精,因虚因寒而痛经者,多用鹿鞭。6.大虚久虚者,多用鹿胎,或与鹿胶配伍。 五.桑叶—桑枝—桑螵蛸—桑椹子—桑寄生1.桑叶苦,甘,寒。疏风清热,清肝明目。2.桑枝苦,平。祛风通络,作用偏于上肢,尤以肩臂关节拘挛疼痛用之效佳。3.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助阳,固精缩尿。4.桑椹子甘,寒。滋阴补血,生津润肠。5.桑寄生苦,平。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临床运用:1.风邪上犯或羁留不祛,扰于上焦清窍者,用桑叶。2.关节疼痛不甚,寒热不显者用桑枝。3.肾虚尿频多用桑螵蛸。4.血虚,阴虚之口渴,便秘,白发,眩晕等多用桑椹子。5.肾虚血虚腰痛,或妇科杂病多用桑寄生。 六.枣仁—柏子仁—灵芝—灵芝孢子粉--湘莲肉—夜交藤1.枣仁甘,酸,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敛汗。治阴血虚,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良。亦可治体虚自汗,盗汗。2.柏子仁甘,平。入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3.灵芝甘,平。《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有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之功。主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肿瘤等。4.灵芝孢子粉浓香,味苦。镇静安神,健脾养血,强壮神经。5.湘莲肉甘,涩,平。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6.夜交藤甘,平。有安心神,养经络之用,多用于虚烦多梦及血虚肢体酸痛等症。临床运用:1.血虚失眠,多用枣仁。属顽固性失眠者,重用之熬膏良,一般用500克入煎,60~100克入膏更佳。血虚有热之失眠多生用,单纯血虚者多熟用,一般生熟同用更良。2.柏子仁与枣仁相似,但枣仁入肝,柏子仁入肾,故后者更适合心阴虚,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且有润肠通便之用。3.灵芝为安神镇静,健脾益智之佳品,失眠多用之。4.灵芝孢子粉,药性较灵芝更良,一般两者同用。5.湘莲肉多用于脾虚肾弱之失眠者,熬膏服,重用300~500克更佳。6.血虚失眠兼身痛者,用夜交藤良,大量重用300~500克更佳。 第二节方对详解一.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苡仁,湘莲肉,山药,桔梗,扁豆,砂仁,陈皮,大枣。化裁1方:原方治一般脾虚,去桔梗,炙甘草,大枣较好,药力专一。化裁2方:脾虚纳呆明显,化裁1方加青皮,鸡内金,二芽,查曲,五谷虫。化裁3方:脾虚纳呆,经常腹胀腹痛,化裁2方加三棱,文术。化裁4方:脾虚且血虚明显,化裁1方加西洋参,党参。 二.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药,山萸,泽泻,茯苓,丹皮化裁1方:肾虚兼热,地黄用生地黄,去山萸,加黄精。化裁2方:补肾固精,六味地黄丸加左归丸更佳。化裁3方:加强滋肾阴作用,化裁2方加雪蛤油。化裁4方:加强温肾阳作用,化裁3方加狗肾,海马。化裁5方:肾阴肾阳俱虚,兼见虚火上扰,化裁2方加二仙汤。 三.十全大补汤:黄芪,肉桂,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大熟地。化裁1方:加强温阳秘精作用,去黄芪,肉桂,加海马,狗肾。化裁2方:加强养精血作用,原方加阿胶,鱼膘胶。化裁3方:加强补中气作用,原方加补中益气汤。 四.左归丸:大熟地,山药,山萸,枸杞,鹿胶,菟丝子,怀牛膝,龟胶化裁1方:临床一般去鹿胶,菟丝子之温,加制首乌补精血。化裁2方:肾精虚明显者,加紫河车,雪蛤油,阿胶,蚂蚁。化裁3方:肾虚精泄者,化裁2方加湘莲肉,芡实,刺猬皮。化裁4方:肾虚有火有浊者,化裁1方加六味地黄丸。化裁5方:肾之阴阴俱虚,左归丸伍右归丸。 五.玉屏风散+生脉散功能:益气实卫,养营生津。 六.十全大补汤+右归丸功能:温补气血,滋补肝肾。 七.十全大补汤+左归丸功能:平补气血,滋补肝肾 八.十全大补汤+枕中丹功能:调补气血,固肾安神。 九:十全大补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功能:调补气血,健脾固肾。 十:参麦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功能:滋阴益阴。 十一:左归丸+桃红四物汤功能:固肾活血。 十二:自创系列方1.健脾消食方:党参,茯苓,白术,枳实,鸡内金,莱菔子,二芽,查曲,五谷虫2.固肾秘精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狗肾,雪蛤油,湘莲肉,枣仁。3.固肾壮阳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鹿鞭,狗肾,海马,雪蛤油,紫河车,湘莲肉,枣仁。4.固肾养血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狗肾,雪蛤油,湘莲肉,枣仁,阿胶,鱼膘胶、5.养血安神方:枣仁,湘莲肉,浮小麦,穞豆皮,夜交藤,党参,丹参,雪蛤油,合欢皮。6.颈椎骨质增生方:黄芪,人参,葛根,麻黄,桂枝,白芍,姜黄,皂角刺,全虫,蜈蚣,海马,田七,蚂蚁。7.腰椎骨质增生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桃红,肉桂,山药,山萸,鹿角,鹿筋,龟板,海马,蚂蚁。8.祛风除湿方:黄芪,云防风,白术,全虫,蜈蚣,乌蛇,蚂蚁,石楠藤,当归,川芎,鸡血藤膏。9.幼儿增高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当归,湘莲肉,枣仁,白术,苡仁,山药,海马,雪蛤油,紫河车,龟板,蚂蚁,枸杞,制首乌,鸡内金,莱菔子,五谷虫。10.增强记忆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当归,湘莲肉,枣仁,山药,海马,阿胶,雪蛤油,紫河车,龟板,蚂蚁,枸杞,制首乌,远志,合欢皮,荷叶。11.脑梗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葛根,当归,川芎,桃红,怀牛膝,龟板,鸡血藤膏,海马,蚂蚁,乌蛇,地鳖虫,水蛭,荷叶,全虫,蜈蚣,湘莲肉,枣仁。 第三节膏方与疑难病之关系攻克疑难病:舍膏方不行。膏方是治疑难病之首选,原因有几:一.疑难病乃一病多因或一人多病,症状纷乱。小方治之捉襟见肘,力有不逮。膏方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二.疑难病病机复杂,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膏方诸药,合而发力,直捣病巢,力大效宏。三.疑难病病程漫长,治疗耗时。汤剂煎服麻烦,膏方简单方便,药力持久,缓慢调服,自可痊愈。四.疑难病多是脏腑虚损,精神萎顿,迁延难愈之疾。草木之品难解七情之病,血肉有情之物能峻补精血,振奋精神。贵细药材如阿胶,海马,雪蛤,人参等不便与汤剂相伍,弃之难克其病,膏方的配伍形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五.膏方能数病同治,膏方缓慢调服,药力持久,保证药物浓度在体内量变积累,最后达到质变状态。以量变促质变,体质改善,疾病告愈。
第四节杂病处方八原则在长期实践中,本人创造性提出“杂病处方八原则”,以此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未有失也。 &杂病处方八原则:一.膏方之君臣佐使,以方为单位,疗效倍增;二. 从本论治;三. 确立主方,添加关键药物,特别是血肉有情之品;四. 用药动静结合,消补结合,寒热结合;五. 重视“涤痰”,“祛瘀”;六. 重视“阴阳平衡”,“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七. 重视扶正安神,标本兼治。疑难病多气血失和,阴阳紊乱,脏腑不调,表现为精神不振,睡眠障碍,心烦意乱等神志不宁。故药性平和,养血安神之品如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莲米等常常重用,收标本兼治之功;八. 肾为先天之本,人之元阴元阳封藏于此。许多疑难病最终“穷及肾根”。肾虚衍生出大量疾病,故补肾强精是治一切疑难杂病之重点和保证远期疗效持久稳定的法宝。 第五节 膏方制作膏方制作,本人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详解如下:一.一剂膏方约50味药,重量5~10公斤,100天量。二.选地道药材,配齐倒入特大不锈钢高压锅内,加水浸泡4小时左右,水高出药面一掌即可。三.高压锅煎煮时间为水开后一小时,如此连续四次。四.去渣取汁,静置5小时以上。五.取汁浓缩(去掉沉淀物,否则膏方不纯,口感不好),最后成5升左右粘稠浓汁,加贵细药材极细粉及糖收炼成膏,以挂旗为度。六.冷却膏药,紫外线灯消毒。七.玻璃瓶(1升最佳)分装膏药,最后以保鲜膜和瓶盖两层保护措施密藏膏方更佳。八.置冰箱保鲜室保藏(勿急冻)。 第六节关于建立回访制度建立回访制度,有几大好处:一.医患关系更加融洽;二.患者提供的原始资料最有说服力,最有价值,千金难买;三.处方是理论,疗效是实践,验于实践而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四.纸上谈兵终是浅,绝知此事必躬行。不详细问诊,不善于回访,医之经验难以获得,“原地踏步”,不能进步。 & &本人仔细查阅了大量古今医案,有头无尾者众多---即理法方药头头是道,案后回访寥寥数语,一笔代之“颇好,基本好了,未有反复······”,甚或根本不见回访记录。犹如判一桩案子,打一个官司,看不到下文,让人甚是担心! & &因此,重视回访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医者迅速成长,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各个方子,各种药物,各类疾病特点,特别是弄懂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变化规律。遵循此道,医者可以在数年内成为“上工”,获得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的“钥匙”!长期回访,使我的理论和实践成倍的丰富起来,增强了解决各种疑难杂病和能力和信心。本书所录医案,案案回访,真实而全面的记录了患者服药后的变化情况。实践出真知,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医者理论之正确否,方药之恰当否! & 第二篇 膏方医案第一章
儿科 第一节 杂病(10案)医案1彭某男 &6岁 &2012年9月10日一诊 &主诉(奶奶代诉):体弱多病,出生即寻医问药罔效。病史:母亲孕期脾胃弱,偏嗜辛辣厚味,因而小孩出生后问题接踵而至。多家医院治疗无效,慕名求中药调理。临床症状:1.身痒有疹6年,昼夜瘙痒无度,全身抓痕累累。 & & 2.鼻炎,扁桃体炎3年,经常流脓涕,咽肿疼痛。 & & & 3.活动后汗多咳嗽,牵及胸背痛,如老慢支状。4.大便干燥如羊屎难下,7~10天一行。小便量少。5.外生殖器发育差,睾丸松驰下垂。6.手足厥冷,毛发干枯,形瘦好动。7.易感冒,食欲极差。8.夜寐不安,磨牙。9.脐周疼痛,反复发作。检查:脉弦细偏数,舌淡少华,结膜白,指甲白。 & & & & 辨证:气阴双亏,脾肾不足,毒热内蕴。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固肾,泄热败毒。 & & &处方:参麦地黄丸,增液汤等化裁。黄芪30克 & &云防风10克 & & 白术30克 & & 苍耳15克 & &辛荑花15克 & 黄芩15克 & &鱼腥草30克 & 西洋参60克麦冬30克 & &北五味15克 & 生地60克 & & 山药60克 & &黄精30克 & & &泽泻15克 & &茯苓30克 & & &丹皮30克 &玄参30克 & 桑椹子30克 & &火麻仁30克 & 黑芝麻30克 &地肤子30克 &赤小豆30克 & &苡仁30克羚羊角3克(入膏)水牛角15克 &赤芍15克 & &酸枣仁60克 & &柏子仁30克 &灵芝30克 & 合欢皮花各10克 &阿胶30克 & 胡黄连10克鱼膘胶60克 & &蚂蚁40克 & &龟板25克 & & 龙骨15克 & & &远志10克 & &石菖蒲10克 & & 莲肉30克 & & 砂仁15克枳实30克 & &党参60克 & & &怀牛膝15克 & &枸杞30克 & 制首乌30克 &浮小麦30克 & &楮实30克 & &夜交藤3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 2012年10月4日回访:服20天,除身痒变化不大外,其他方面有改善。 &2012年12月9日二诊:1.鼻炎及扁桃体炎好些,脓涕减少。2.活动后汗少些。3.小便量增加,睾丸有改善。4.手足渐暖,毛发干枯转黑,感冒大减。5.食欲增加。6.服药期间大便可。停药半月大便复结。刻见:身疹,便结,纳差。检查:脉弦细偏数,舌淡少华,结膜白,指甲白。 & & &辨证治法处方仿前。黄芪45克 & &云防风12克 & & 白术30克 & & 苍耳15克 & &辛荑花15克 & 黄芩15克 & &鱼腥草60克 & 西洋参60克二冬各30克 & 北五味15克 & &生地60克 & & 山药60克 & &黄精30克 & & &泽泻15克 & &茯苓30克 & & &丹皮30克 &玄参60克 & 桑椹子60克 & &火麻仁60克 & 黑芝麻60克 &地肤子30克 &赤小豆30克 & & 苡仁30克 & &羚羊角5克水牛角15克 & 赤芍15克 & 酸枣仁60克 & &柏子仁60克 &灵芝30克 & 合欢皮花各10克 &阿胶30克 & 胡黄连10克鱼膘胶60克 & 蚂蚁60克 & & 龟板25克 & &龙骨15克 & & &远志10克 & &石菖蒲10克 & & 莲肉30克 & & 砂仁15克枳实60克 & & &党参60克 & &怀牛膝15克 & &枸杞30克 & 生首乌30克 &制首乌30克 & &浮小麦30克 & &楮实30克 & &夜交藤30克猴头菇60克 & &虫退30克 & & &雪蛤油2克 &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3年1月10日回访:1.身痒减轻(晚上偶发,白天未现)。2.鼻炎,扁桃体炎,咳嗽等较前好许多。3.大便不干燥了,2~3天一行。小便正常。4.感冒极少了。5.食欲好些。6.脐周痛少许多。2013年2月6日回访:脉细,舌可。1.身痒微。2.鼻炎及扁桃体炎彻底治愈。3.活动汗多及咳嗽不复出现。4.二便正常,睾丸渐盈。5.手足暖和,毛发转黑。6.感冒极少。7.食欲好转。8.脐周痛未出现。2013年3月20日三诊:1.身痒微。2.汗少(活动后亦不多,甚好)。3.大便偏干,3天一行。小便可。4.感冒极少了。5.食欲可,口不渴。6.睡眠欠佳。7.吃冷的后偶脐周痛。现在主要解决:1.彻底治愈身痒。2.睡眠欠佳。3.大便偏干。检查:脉弦细偏数(较前有神),舌淡少华,苔略腻,结膜白,指甲白。 & & &辨证治法处方仿前。西洋参60克 &党参100克 & & 雪蛤油10克 &二冬各30克 & & 桑椹子60克 &女贞子60克 & &黄精60克 & &湘莲肉60克枸杞60克 & 生制首乌各60克柏子仁60克黑芝麻100克 & & 楮实60克 & &玄参30克 & &生地30克 & & 赤小豆60克 & & 苡仁60克 & &鱼膘胶100克 &蚂蚁100克 & 夜交藤100克 & &穞豆皮100克 &糯稻根100克浮小麦100克 & &大枣60克生甘草30克 &青木香30克 & 莱菔子60克 & & 山楂60克 & & 猴头菇60克 & &山药60克 & 地肤子60克 & & 龟板30克钩藤30克 & & 虫退30克 & &桑菊各30克 & 野菊花30克 & 蒲公英30克 & &连翘30克 &土茯苓30克 & &豨莶草30克阿胶30克 & & 露蜂房30克 &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6月22日回访:服2月身痒不作,至今一年余未发。咳嗽好了,鼻炎及咽炎消失。大便正常,睡眠安稳。嘱停药。平时忌生冷辛辣。按语:患儿住医馆附近,多次回访,诸症愈后未复发。幼儿之躯,为何多疾?当责其母孕期失调也。小孩在下长期便结,在上经常咳嗽咽痛----内脏积热成毒也!故衍生诸多症状。其肤冷畏寒汗多---在表之阳气亏虚也!内外合邪,建其中气,方为良策!幼儿以膏为良,宗建中滋阴养血,以平常方平常药,合理配伍,服数剂膏方数年之顽疾得愈,此为医者之幸,病者之幸也! 医案2张某 &女 10岁 &2011年8月24日一诊 &主诉:自小体弱多病。病史:先天禀赋不足,个子矮小,形单体弱,四处寻医治疗无效。经人介绍,特来求治。刻见:1.纳差运迟,偏食,汗少。2.大便干燥难下,小便偏黄。3.疲倦。4.发枯易脱。指甲白,结膜白,皮肤萎白。5.手足心有汗。6.九岁脱一牙齿,至今未长。检查:左脉弦细涩,右脉弦细偏数,舌淡胖,苔薄腻。辨证:先天禀赋不足,脾肾虚衰,气血双亏,发育迟缓。治法:健脾固肾,调补气血。处方: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等化裁。上等黄芪45克 &白人参15克 &西洋参30克 & 党参100克太子参60克 & &紫河车25克 &海马15克 & &雪蛤油15克当归25克 & & 阿胶30克 & & 龟胶30克 & & &蚂蚁45克湘莲肉30克 & 枸杞60克生制首乌各45克 &五谷虫90克白术60克 & & 枳实45克 &桑椹子60克 & & 黑芝麻90克火麻仁60克 & 茯苓60克 & 苡仁60克 & & & 山药100克扁豆45克 & 青木香檀香砂仁各8克(入膏) & &龙骨30克 & 远志15克 & &石菖蒲15克 & &枣仁30克 & 柏子仁60克 & 合欢皮花各25克 &生地90克 & &黄精90克 & &玉竹90克 & &桑螵蛸45克 & &菟丝子60克 & &泽泻25克 & &丹皮25克 & & &芡实60克 & & &寄生60克 & & 麦冬30克 & 北五味30克 &浮小麦90克 & 焦三仙各60克 &隔山撬90克 &香附30克 & & 木香30克 & & 莱菔子60克 & &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2年9月8日回访(介绍邻居王某小孩求治):食欲大振,个子长高,身材比以前强壮许多,甚表感谢!按语:脾虚及肾,阴虚及阳,根本动摇,枝叶枯萎,故见诸症。调理此类慢性病,无一年半载不行。综合患儿症状,乃脾肾不足,气血双亏。予参苓白术散加味健脾,六味地黄丸加味固肾。为求显效,更增紫河车,海马,雪蛤油,阿胶,龟胶,蚂蚁,桑螵蛸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血,根本得固,枝叶自茂! 医案3吴某 & 男 &11岁 2013年10月12日一诊主诉(其母代诉):平素体弱。病史:平素体弱,医院查有贫血。长服保健品无效。慕名求膏方调理。刻见:1.个子矮小,明显低于同龄人。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2.平素畏冷易感,3.纳呆运迟。4.睡眠质量差,入睡慢,易惊醒。5.手心有微汗。检查:脉弦细乏力,舌淡。查生殖器发育差。辨证:气血双亏,肾气不充,心神失养。治法:调补气血,固肾益精,养心安神。处方:十全大补汤,左归丸等化裁。上等黄芪120克白人参45克 &西洋参60克 &党参300克丹参120克 & 茯神90克 & & 白术120克 & &当归75克川芎45克 & & 二芍各90克 &二地各150克 & 山药300克山萸120克 & &怀牛膝90克 & 龟板200克 & &枸杞200克制首乌200克 &龟鹿胶各30克 &紫河车30克雪蛤油15克海马15克 & &蚂蚁90克 & 阿胶120克 & &鱼膘胶120克龙牡各120克 &远志60克 &石菖蒲60克 & &酸枣仁60克柏子仁120克 &五谷虫120克 &鸡内金300克 &山查300克莱菔子120克 & 神曲200克 & 百合150克 & &玉竹150克夜交藤200克 &浮小麦200克 &大枣120克 & 炙甘草60克合欢皮120克 & 枳实壳各120克 &佛手120克 &檀香10克桑椹子120克 & 桑螵蛸90克 &黑芝麻90克 &湘莲肉60克黄精150克 &女贞子120克 & &旱莲草12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5月2日回访(其母介绍亲戚卿某求治):形丰面华,个子明显长高许多,食欲好,睡眠安。按语:小儿体弱不及时纠正,身高极易受影响。肾主骨,脾主肉,肾强骨长,脾健形丰。本案验之,确是如此。 医案4陈某 &男 &6岁 &2013年10月6日一诊 &主诉(其母代诉):早产儿,自幼体弱。病史:孕7月生,经常感冒,长期输液,半年前作疝气手术。要求中药增强体质。临床症状:1.长期腹痛腹胀,纳呆便软,遗尿。2.面萎不泽,结膜白。3.易感易热易汗。4.膝关节酸痛。5.口渴思饮。6.夜寐不安。检查:脉弦细数乏力,舌淡红少华,苔薄干。辨证:脾肾不足,气阴两亏,中虚运迟。治法:健脾固肾,益气养阴,建中导滞。处方:参苓白术散等化裁。上等黄芪30克 &白人参10克 & 西洋参15克 &党参60克太子参60克 & &阿胶15克 & 海马10克 & & 湘莲肉15克枣仁15克 & &紫河车15克 &檀香砂仁青木香各8克 & & &蚂蚁30克 & 枸杞45克 & &制首乌45克 & &莱菔子45克枳壳45克 & &白术30克 & &茯苓30克 & & & &茯神45克炙甘草30克 & 白芍30克 & 木香30克 & & & 苡仁60克山药60克 & & 扁豆45克 & &陈皮30克 & & & 大枣30克穞豆100克 & &浮小麦100克 &夜交藤100克 & 龟胶15克龙牡各45克 & &远志25克 & &石菖蒲25克 & &芡实45克金樱子45克 & &刺猬皮8克 & 九香虫25克 &五谷虫60克麦冬30克 & & 北五味30克 & 黄精60克 & &菟丝子75克补骨脂45克 & 焦三仙各6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小匙。2013年11月23日回访:面渐华,纳增眠安。足不痛了。唯腹痛偶作。查脉弦细有神,舌淡红苔薄。2014年1月24日二诊:面有华,感冒少了。食欲增加,身有力,睡眠安稳。腹部胀痛减半。大便转常。现在要求彻底解决以下问题:1.腹胀腹痛,消化欠佳。2.形瘦体弱。3.遗尿。检查:脉弦细(右弱),舌淡。辨证:脾肾不足,气血双亏,运化迟缓。治法:健脾固肾,调补气血,消食化积。处方:参苓白术散,左归丸等化裁。上等黄芪90克白人参25克 & 西洋参30克 &党参120克丹参90克 & 茯神90克 & &白术90克 & &枳实壳各90克苡仁120克 & 湘莲肉30克 & &山药120克 & & 扁豆90克檀香砂仁各8克 &青陈皮各60克 &三棱60克 & 文术60克鸡内金200克查曲各200克 &二芽各200克五谷虫200克莱菔子200克 &二地各200克 & 山萸90克 & &枸杞120克制首乌120克 & 生首乌60克 &柏子仁60克黑芝麻120克厚朴90克 & &海马12克 & & 火麻仁60克 & 雪蛤油10克蚂蚁90克 & &龟板120克 & &龟胶15克 & &紫河车25克黄精120克 & 酸枣仁30克 & 桑螵蛸90克 & 桑椹子90克桑寄生90克 & 百合麦冬各90克 &北五味60克阿胶30克 &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4月29日回访:1.腹胀痛完全消失。2.食欲增加。3.不遗尿了。以前天天晚上遗尿。4.感冒极少。按语:脾主大腹,小儿脾弱运迟,故经常腹胀腹痛;肾司二便,肾根不足,二便失调;肾主骨,肾精不足,骨失所养,故膝关节酸痛;初诊以参苓白术散加味健脾固肾,益阴养阳。脾肾得健,气血渐充,初战告捷。二诊因腹痛未瘥,重用三棱,文术,厚朴,莱菔子,鸡内金,五谷虫等行气消食导滞;因肾虚遗尿,重用枸杞,制首乌,桑螵蛸,龟板,阿胶等固肾涩尿。
医案5邓某 女 &6岁半 &日一诊主诉(其父代诉):自幼体弱多病。病史:母亲孕期体弱,小孩出生后无奶可吃,因而体弱多病。拟中药调理。临床症状:1.慢性扁桃体炎2年。2.形单面萎3.食欲差。4.易感冒,汗多怕热。5.经常腹痛。检查:脉弦细涩,舌淡苔薄。辨证:气阴两亏,脾肾不足。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固肾。处方:参麦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等化裁。上等黄芪45克 & 西洋参25克 &党参90克 & & 麦冬30克 & &北五味25克 & &二地各45克 & &山药90克 & &黄精90克泽泻25克 & & &茯苓30克 & & 丹皮25克 & &白术45克 & & &枳实30克 & & & 苡仁60克 & 湘莲肉25克 & 扁豆30克青木香砂仁檀香各6克 & &陈皮30克 & & &穞豆皮90克 & 浮小麦90克 五谷虫90克 &焦三仙各60克 & 隔山撬90克阿胶15克 海马8克 & &雪蛤油3克 & &紫河车10克 & &龟胶15克 & &当归25克 & 枣仁15克 & & &夜交藤60克枸杞45克 & &制首乌45克 & 菟丝子45克 & &芡实45克 & &蚂蚁45克 & &黑芝麻15克 & 玉竹60克 & &鸡内金9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3月21日回访:除盗汗偶作外,其他已明显改善:1.食欲增加,个子长高。2.感冒极少。3.扁桃体炎消失。4.腹痛未出现了。按语:体质或疾病遗传后代,比比皆是。邓某小朋友体弱多病,缘于母亲孕期体衰,加之出生后缺奶。 & 气虚易感,阴虚易汗,脾虚者纳差运迟易腹痛,肾虚者生长发育缓慢,故见形单面萎,个子偏矮。处方中参麦地黄丸滋肾阴,参苓白术散健脾胃,加阿胶,海马,雪蛤油,紫河车,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血。滋阴可潜阳,滋阴可涵阳。阴津充足,阳热不亢,慢性扁桃体炎等亦可愈也。 & & & & & & & & & & & & & & & & & &
医案6谢某 & 男 & &2岁又10月 & 2014年4月12日一诊主诉(其母代诉):体弱多病。病史:出生时少奶,3月龄时换奶粉致腹泻,继而体弱多病。久治不效。慕名求膏方调理。刻见:1.大便干燥,甚则便血。3~5天一行。小便偏黄,夜尿4次。2.易感冒,感冒则咳嗽,咳甚反胃。平素易热易汗。皮肤干燥易过敏,易痒长疹。手掌发绀。盗汗。3.食欲欠佳,偏食。4.外生殖器发育差。发稀。5.多动烦躁,口苦口臭,睡眠不安。检查:脉弦细偏数,指纹淡紫,舌淡胖,苔薄腻。辨证:气阴不足,脾肾两亏,肠燥滞热。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固肾,润肠泻热。处方:参麦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等化裁。上等黄芪60克西洋参25克 &党参90克 & &太子参90克丹参60克 & &玄参60克 & 二冬各60克 & & 北五味30克生地90克 & & 山药120克 & & 山萸60克 & & 泽泻30克茯苓60克 & &丹皮30克 & &枸杞60克 &生制首乌各60克龟鳖胶各15克 &怀牛膝30克 & 龟板150克 & &鳖甲90克龙牡各60克 & 黑芝麻60克 & 柏子仁60克 & 黄精60克桑椹子60克 & 火麻仁60克 & 酸枣仁230克(200克入煎,30克入膏) & 浮小麦150克穞豆皮150克 &夜交藤150克 & 当归30克 & 二芍各60克白术60克 & &苡仁150克 & 赤小豆150克 & 湘莲肉30克胡黄连30克 & 阿胶15克 & & 鱼膘胶90克 & &蚂蚁30克雪蛤油8克(入膏)五谷虫120克鸡内金200克二芽各200克莱菔子100克 &枳实壳各60克厚朴60克 & 二至丸120克百合60克 & & 桑叶30克 & &野菊花30克 & 玉蝴蝶3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6月1日回访:大便畅通,不干燥了,一天一次。食欲增加,睡眠安稳。晚上不起夜了。身痒未作。嘱平时多食绿豆粥,藕,冬瓜等。按语:本案是典型阴虚内热生燥证。故予大量滋阴润燥药生津补液,黄芪之用是“阳中求阴”。阴虚阳亢,神志不宁,重用枣仁养血安神定志。本人“杂病处方八原则”有此二法。
医案7周某 男 &8岁半 日一诊 &主诉(其母代诉):体弱多病,久治不效。病史:母亲孕期患乙肝,食欲极差,小孩出生后无奶吃,故体弱多病,服药无计,体质仍差,慕名求中药调理。刻见:1.形瘦神差,毛发干枯,睡眠不稳,食欲极差。2.平素汗多。3.嗜食辛辣厚味,常鼻衄(别人触之或吃辛辣物易发,数天一次)。易感冒,感冒则发咽炎,扁桃体炎。易长疮。4.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5.查外生殖器发育差,睾丸松驰下垂。检查:脉弦细稍数,舌淡苔薄。 & & &辨证:气阴亏虚,脾肾不足。 &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强肾。处方: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等化裁。上等黄芪30克 &西洋参30克 & 太子参60克 & 党参60克 & & & 阿胶20克 & 龟胶20克 & &湘莲肉30克 & &炒枣仁30克雪蛤油15克 &海马10克 & &蚂蚁60克 & & 紫河车15克 &五谷虫60克 & 茯神60克 白术枳实各30克 &炙甘草30克 & & &苡仁90克 & 山药60克 & 扁豆30克 & &檀香砂仁各8克大枣30克 & & 陈皮30克 & &浮小麦60克 & 穞豆皮60克 & &夜交藤60克 & 龟板30克 & &龙牡各45克 & &远志15克 & & & 石菖蒲15克 & &百合30克 & 白蒺藜30克 & 潼蒺藜30克 & & & & &连翘30克 & 赤小豆90克 & 枸杞60克 &生制首乌各30克 &女贞子60克 & 旱莲草60克 & & 木香30克 & 香附30克焦三仙各60克 & 胡黄连15克 & 青木香8克 &郁金30克 & & &黄精60克 & &芡实30克 & &绿豆60克 & & & 生地60克 & & & 丹皮25克 &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小匙。2013年11月9日回访(介绍亲戚家几个小孩前来开增高药):1.药后至今未感冒。因不感冒所以咽炎及扁桃体炎也好了。2.汗不如以前多。3.食欲大增,睡眠很好。二便正常。按语:《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小孩脾胃素弱,饮食杂进,以致积多胃呆,湿热内蕴,虚实互见矣!治疗宜固本消滞。以参苓白术散健脾,六味地黄丸固肾,脾肾两顾。制膏缓服,味甘效宏。膏方中加入龟鹿二仙胶,枳术丸,枕中丹,二至丸等,增加滋阴和阳,消积化滞,安神益智之功。
医案8何某 &男 2岁 &2012年7月12日一诊 &主诉:咳嗽一月不愈。病史(母亲代诉):小孩咳嗽一月,住院治疗不减。因来求治。刻见:1.咳喘咯痰牵及胃脘痛,流清涕,流口水。2.平素热重汗多。3.大便先干后软(初头硬困难),小便赤涩。4.食欲极差。检查:指纹紫,苔腻,舌尖红。辨证:痰热恋肺,肠胃积热,中土不和。 & &治法:清热化痰,通腑泻浊,调和中土。处方:小陷胸汤,增液汤等化裁。全瓜蒌6克 & &半夏曲2克 & & 黄芩3克 & & 玄参5克 &麦冬5克 & & & &生地5克 & & &大贝5克 & & &茯苓5克陈皮3克 & & & &太子参5克 & &虫退3克 & & &苡仁5克 5剂水煎内服2012年8月19日二诊:咳嗽等诸症已愈,至今未发。小孩体弱多病,要求膏药调理。刻见:1.形瘦面白,易感易汗,易发扁桃体炎(感冒后加重)。2.纳差运迟,打嗝腹痛,便燥如羊屎难下,小便黄。3.口臭口渴思冷饮,流口水。查咽部轻度充血。4.夜寐不安, & & & & &检查:指纹淡,舌淡。辨证:脾肾不足,气阴亏虚,兼夹疳积。 & & 治法:健脾固肾,益气养阴,消疳导滞。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西洋参30克 & &党参30克 & &黄芪20克 & & &茯苓30克白术30克 & & &苡仁30克 & &莲肉30克 & & &山药60克扁豆30克 & & 砂仁15克 & &陈皮15克 & & &芡实30克青木香15克 & 枣仁30克 & &柏子仁30克 & & 灵芝25克龟胶25克 & & 龙骨15克 & &远志10克 & &石菖蒲10克枸杞30克 & &制首乌30克 & 黄精30克 & & 浮小麦30克蚂蚁25克 & 二冬各25克 & &胡黄连15克 & 北五味10克桑椹子30克 & &火麻仁30克 & 黑芝麻30克 & 生地30克泽泻12克 & & &丹皮12克 & &枳实15克 & &焦三仙3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2年10月1日回访:神振,消化增强,大便畅通,一天一次。虚汗大减。2013年6月26日回访:1.面华形丰,难得感冒了。2.消化增强,虚汗未出现。3.腹痛不见。4.口渴少了。5.大便畅通。6.睡眠安稳。按语:幼儿禀赋不足,体质虚弱,西药副作用大,转中药治疗。初感冒咳嗽,辨为痰热内蕴,服汤缓解,继以膏方调理。参苓白术散专理脾胃;阴虚疳积便秘突出,故配入柏子仁,生地,桑椹子,黑芝麻,火麻仁等滋阴润肠通便。“土生万物”,肠胃调和,饮食增加,气血有源,身体强壮矣! 医案9李某男 & 5岁 & 2014年5月1日一诊主诉(其母代诉):体弱多病,发育缓慢。病史:体弱多病缘于半岁伤食,加之其母孕期体虚,产后奶少(此为第5胎,以前4次皆为小产),要求膏方调理。现症:1.平素畏冷易感,感冒则咳嗽,扁桃体发炎。输液方解。2.个子偏矮,体重较轻,发育迟缓,外生殖器发育差,说话迟。3.食欲差,消化弱。经常腹胀腹痛。二便尚可。4.疲倦易累,足软乏力,多动,注意力难集中。5.夜寐不安。6.口臭喜饮。检查:脉沉细,舌淡,苔薄白干。辨证:脾肾不足,气血双亏,心神失养。治法:健脾固肾,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处方: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保和丸等化裁。上等黄芪75克 &西洋参30克 &党参120克 &太子参90克丹参90克 & &茯苓90克 & & 枳术各90克 & &苡仁150克莲肉150克 & 山药150克 & &玉蝴蝶60克 & & 扁豆90克青皮60克 & &生地120克 & 黄精120克 & & & 泽泻60克丹皮60克 & &枸杞90克 & & 制首乌90克 & & 龟胶20克龟板90克 & &当归45克 & & & 枣仁230克(200克入煎,30克入膏) & 柏子仁60克 & &雪蛤油10克 & 海马10克阿胶30克 & &紫河车40克 & & 绿豆200克 & &连翘60克胡黄连30克 &莱菔子150克鸡内金300克 &二芽各300克棱莪术各60克五谷虫120克 &浮小麦200克合欢皮90克湘莲肉30克 &鲜麦芽3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7月28日回访:感冒极少了,近两月小感冒两次,服点冲剂即好,且扁桃体炎未出现。食欲增加,腹胀痛消失。足有力,睡眠很好,口苦口臭消失。按语:脾肾是根本,脾肾亏虚,气血来源告竭,生长发育受挫。因予参苓白术散健脾开胃,六味地黄丸伍左归丸滋肾强精。其腹胀腹痛,责之脾虚运迟,疳积难消,故遣量大之莱菔子,鸡内金,二芽,棱莪术,五谷虫消食化积,特别是较严重的腹胀腹痛非棱莪术不效。 医案10向某 & 男 &4岁 & 2014年7月15日一诊主诉(其母代诉):易感易汗,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病史:感冒多用西药,因而身体变差,近半年加重。服药无数,不见寸功,经人介绍,特来求治。现症:1.汗多,白天动则汗出;晚上盗汗,汗出湿衣。2.易感冒,不耐寒热。3.纳呆运迟。4.大便偏干。5.形单体瘦,个子偏矮。6.夜寐不安。检查:脉弦细数,舌淡。辨证:气阴两亏,脾肾不足。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固肾。处方:参麦地黄丸,左归丸,参苓白术散等化裁。上等黄芪60克西洋参20克(入膏) 党参100克太子参60克丹参60克 & & 绞股兰60克 &二冬各60克 & 北五味30克生地90克 & &山药90克 & & & 黄精90克 & & 泽泻30克茯苓60克 & &丹皮30克 & &枸杞90克 &生制首乌各90克龟鳖胶各15克龟板鳖甲90各克湘莲肉枣仁芡实各330克(300克入煎,30克入膏) &柏子仁120克 & &灵芝90克糯稻根90克龙牡各60克 &远志30克 & 雪蛤油10克(入膏)阿胶黄明胶各20克 & & & 鱼膘胶100克 & & & 蚂蚁60克五谷虫120克 &二芽各300克莱菔子250克鸡内金300克查曲各250克 & & 枳实白术各90克 & & 鲜耳环石斛60克浮小麦300克 & 穞豆皮苡仁夜交藤各200克 &胡黄连3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7月28日回访:其母说“服几天即效”,身汗少许多,食欲增加,大便不干燥了。睡眠安稳。按语:表卫不固,营阴失守则汗多;白天汗多为气虚,晚上盗汗为阴虚,但不尽然。此案阴虚为显,药用黄芪-西洋参-太子参-绞股兰益气滋阴,龟鳖胶固肾滋阴,黄明胶-阿胶-鱼膘胶-雪蛤油养血滋阴,重用枣仁甘酸敛汗止汗,所以患儿母亲说“服几天即效,身汗少许多”,我想奥秘在此吧!其他诸药无非健脾开胃,以增进饮食之消化吸收。
第二节 &过敏性哮喘(共1案)医案1黄某 &女 & &6岁 &日一诊主诉(其母代诉):过敏性哮喘,服西药久治不愈。病史:2岁半在重庆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哮喘。活动后心悸气喘。服顺尔宁咀嚼片一年余暂缓,停药哮喘复作。慕名求中药调理。刻见:1.哮喘,感冒后加重。2.受热或活动则汗出(多见于头,背心等处,晚上盗汗)。3.膝关节痛。4.夜寐不安,多动。5.口渴思饮,偶腹痛。检查:脉弦细涩,舌淡红少华。 & & & & 辨证:气阴亏虚,疳热内蕴。 & & & &治法:益气养阴,消积化疳。处方:参麦地黄丸等化裁。黄芪30克 & &西洋参60克 & & 党参60克 & 麦冬30克 & & &北五味15克 &生地60克 & & &山药60克 & &黄精30克泽泻12克 & &茯苓30克 & & 丹皮12克 & 酸枣仁30克 & &柏子仁30克 & 灵芝30克合欢皮花各10克 & 阿胶20克胡黄连10克 & 鱼膘胶60克 & &蚂蚁30克 & 芡实30克 & & &金樱子30克 & & 莲肉30克 & 龟板20克 &龙牡各20克石菖蒲6克 & &远志6克 & & 浮小麦30克 & 百合30克 & & 枸杞30克 & & 制首乌30克 & 青木香15克 &玉竹30克焦三仙3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 2012年10月26日回访:服6天,盗汗明显减少,夜寐渐安。口不渴。唯大便偏干。2012年11月15日回访:汗已微,夜寐转安。口不渴。食欲好。二便可。2014年1月25日回访:诸症愈。哮喘在半年前即平,至今未发。按语:肺为气之主,肺与皮毛相表里。气虚气逆则喘;表虚不固则汗多;其脉细口渴,夜寐不安为阴虚。辨为气阴双亏,予参麦地黄丸加味气阴同补。人体基础物质充足,其功能自能强壮。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节 &慢性腹泻(共1案)医案1任某 &女 &1岁 &2012年11月25日一诊主诉:腹泻1年。病史:出生即腹泻,消化不良。近一月加重。求膏药调理。刻见:1.腹泻便烂,食欲不振。2.面白少华,形体瘦小,行迟,囟门闭合不良。3.口渴思饮,易上火。4.夜寐不安检查:指纹淡,舌淡。辨证:脾肾不足,中虚运迟,心神失养。 & & 治法:健脾固肾,消食导滞,养心安神。处方:参苓白术散,枕中丹等化裁。黄芪30克 &白人参15克党参西洋参各30克 & 茯苓30克 & 白术30克 & 炙甘草10克 & & &苡仁30克 & &莲肉30克 &山药60克 & 扁豆60克 & &砂仁15克 & & 陈皮30克 & & 大枣10克 & &干姜6克 & &芡实30克 & & 金樱子30克 & 菟丝子15克 & &补骨脂15克 &制首乌30克 &胡黄连10克 & 鱼腥草25克 & 龟板25克 & &龙牡各15克 & 远志7克 & 石菖蒲7克 & &枣仁30克 & & & 灵芝30克 & &蚂蚁30克 & & 海马15克 & &枳壳30克 & & 枸杞30克 & &黄精30克 & &北五味15克 &炒生地30克 & 檀香15克 &鱼膘胶30克 & &焦三仙3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蜜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小匙。2013年1月21日二诊:二便调,食欲增,消化强,睡眠安,口渴减。2013年8月2日回访(介绍邻居张某小朋友求治):半年前腹泻就彻底好了。眠食佳,个子长高,抵抗力增强。按语:腹泻,初为脾虚,延久伤肾。脾肾不固,发育滞后。脾虚湿停,蕴而化热,故口渴上火。予参苓白术散加味健脾,水陆二仙丹(芡实,金樱子)加味固肾,辅以干姜胡黄连寒热同用,温中止泻,清热消疳。膏者,味甘效宏,疗效较丸剂,散剂,汤剂更胜一筹!
第四节 &反复感冒(共1案)医案1张某女 &4岁 &2012年11月2日一诊主诉(其母代诉):反复感冒。病史:自小体弱,长期生病,医院查无异。慕名求诊。刻见:1.反复感冒,面白少华。2.食欲差。3.晚上头汗多。4.大便偏干。5.发干枯。检查:脉细,舌淡。 & &辨证:脾肾不足,气阴亏虚。 & & &治法:健脾固肾,益气养阴。处方: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等化裁。黄芪30克 & &西洋参60克 & & 党参60克 & & 麦冬30克 & & & &北五味15克 & 茯苓30克 & & &白术30克 & & 苡仁30克 & & 莲肉30克 & &芡实30克 & & 山药60克 & & 青木香15克 & & &砂仁15克 & &陈皮15克 & & 生地30克 & & & 黄精30克 & & &泽泻12克 & & 丹皮12克 & &龟板20克 & & 龙牡各20克 & & &远志7克 & & &石菖蒲7克 & &鱼膘胶60克 & &蚂蚁30克 & & 酸枣仁30克 & &柏子仁30克 & &桑椹30克 & &灵芝30克 & & & 合欢皮花各10克 &枳实30克 & &百合30克 & &枸杞30克 & &制首乌30克 & &浮小麦30克 & 阿胶10克 & 胡黄连12克 & & 玉竹30克 & &火麻仁30克 & &黑芝麻30克 &焦三仙30克 &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小匙。2013年6月21日回访(绍他人求治):眠食俱佳,体质增强,现在难得感冒,头不出汗了。按语:易感为气虚,盗汗是阴虚;纳呆责脾弱,发枯乃肾亏。予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加味脾肾同调。阴虚内热,大便易燥,故用生地,柏子仁,桑椹子,枳实,火麻仁,黑芝麻等滋阴养血,润肠通便。腑以通为补,以通为用,腐浊之物则泻,饮食得运,气血有源,体质增强,阳气充足,拒邪有力,何惧六淫外感!
第五节 &贫血(共1案)医案1吴某女 &15岁 &2013年10月25日一诊主诉(其母代诉):缺铁性贫血4月。病史:重庆某军区医院查出缺铁性贫血4月,西药治疗无效。小孩精神越来越差,休学在家。慕名求膏方调理。刻见:1.面白神差,头晕疲倦,晨起明显,不能思考。2.记忆力差,注意力难集中。3.手冷有汗,平时怕热。4.大便偏干。5.痛经,经前腹痛,经至痛缓。检查:脉弦细促,尺涩,舌淡胖,苔腻。辨证:气血双亏,肾虚肝郁,心神失养。治法:大补气血,固肾疏肝,养心安神。处方: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右归丸等化裁。上等黄芪200克 &白人参30克 &西洋参60克 &党参300克丹参150克 & & 当归60克 & &川芎60克 & &二芍各60克二地各200克 &桃红各30克 &升柴各60克棱莪术各60克枳实壳各90克合欢皮花各60克玫瑰花60克枸杞120克制首乌120克 & 山药200克 & 山萸120克 & &鹿胶30克鹿心血15克 &灵芝孢子粉15克 &阿胶100克 & 龟胶30克海马15克 & &紫河车30克 &蚂蚁90克 &檀香砂仁各15克仙茅120克 & 仙灵脾120克 &巴戟天120克桑椹子200克大云120克 &枣仁30克 & &柏子仁90克 & &龙牡各200克远志60克 & 石菖蒲60克 & 百合120克 & &湘莲肉6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2月5日回访(其母告之):1.面色已华。2.食欲增加。3.精神振作,头晕及痛经消失(唯经期头晕稍作),已复学。2014年5月27日回访(小孩上学经常路过医馆,多次询问):1.精神颇好,面色红润。2.头晕及痛经消失。3.医院查已不贫血。按语:女子以血为本。患者年届15岁,查出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家长甚为重视。西药治疗数月无效,不得已改中药调理,一药而愈,实践证明,中药对慢性虚弱性疾病有很好疗效!
第二篇 & 妇科第一节 &杂病(共32案)医案1黄某 &女 &49岁 & 2014年4月17日一诊主诉:胸痹多年不愈。病史:回忆19年前适逢经期,过度负重并感冒引发胸闷气紧,呼吸困难。赴医院急救。诊为: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破裂。治疗缓解后,一直服理气滋阴清热中药汤剂十余年不愈,近来症状加重,因求诊治。临床症状:1.胸紧咽梗,咳嗽不爽。2.畏冷易感易汗(厚衣厚裤,穿4层衣服仍怕冷。一般人穿一件足矣)。3.尿频灼热,大便干燥如羊屎,2~3天一行。4.头胀痛喜温喜按(头顶,太阳穴,额头及眉棱骨。查有萎缩性鼻炎,鼻窦炎)。5.肢麻身痛,项强腰痛,髋关节胀痛(查有颈椎骨质增生,腰椎滑脱)。6.口干苦,牙易出血,唇周易长红疹,易发口腔溃疡。7.经乱带多。8.疲倦烦躁,眠差梦多。9.目雾发脱。检查:脉浮滑,尺弱,舌淡胖,苔白腻,舌脉紫。辨证:气虚外感,痰湿恋肺,肝郁血瘀。治法:益气透邪,化痰利湿,疏肝养血。处方:玉屏风散,小陷胸汤,逍遥散等化裁。上等黄芪60克 &云防风15克 & 白术15克 &全瓜蒌30克半夏曲15克 & &黄芩15克 & &葛根30克 & & 柴胡15克枳实30克 & & & 白芍15克 & 炙甘草15克 & &当归12克茯苓15克 & & &太子参20克 & 枣仁30克 & 火麻仁15克厚朴30克 & & &1剂水煎内服2014年4月22日二诊:大便变软,其他如初。刻见:1.头胀痛明显,影响睡眠。2.咳喘咯痰。3.小便灼热,阴道瘙痒。查脉弦滑略紧,舌淡胖。继前方,增加通络止痛,止咳平喘之力。上等黄芪60克 &云防风15克 & &白术15克 & 葛根30克全虫蜈蚣田七各3克分次冲服 & 柴胡15克 & &枳壳30克白芍15克 & & 炙甘草15克 & &瓜壳25克 & 半夏曲15克黄芩15克 & & 杏仁15克 & & 白前25克 & &葶苈子15克大枣3枚 & & &枣仁60克 & & 厚朴30克 & & &茯苓30克太子参30克 & &二芽各30克 &2剂水煎内服2014年4月27日三诊:头痛减三分之一,小便仍热,大便不爽。鼻塞有涕,遇冷咳喘咯痰。刻见:稍作寒热,口不干。食可。检查:脉弦细紧偏浮,舌淡胖,舌脉紫。辨证:风邪犯表,肺卫不和,痰瘀羁留,肾气素亏。治法:益气透邪,开宣肺卫,化痰通络,益肾固本。处方:玉屏风散,三拗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化裁。上等黄芪60克 &云防风15克 & &白术15克 & &麻黄8克杏仁15克 & & &炙甘草15克 & &苏子15克 & &僵蚕15克葶苈子15克 & &大枣3枚 & & &太子参20克 & 茯苓30克桂枝15克 & & 白芍15克 & & 生姜12克 & & &厚朴15克全虫蜈蚣田七各3克 & & & & &山药15克 & & &泽泻15克枣仁30克 & & & & & & & & & & & & & 2剂水煎内服2014年5月2四诊:前方有效,但药后疲倦。麻黄及葶苈峻猛,减去不用。更方如下:上等黄芪60克 & 云防风15克 & 白术15克 & 陈皮20克冬瓜仁20克 & & 茯苓30克 & & 紫菀25克 & &冬花25克枳实30克 & & & 厚朴30克 & &西洋参粉6克冲服全虫蜈蚣田七粉各3克冲服 & &炙甘草20克 & &桔梗20克合欢皮30克 & & 远志12克 & 枣仁30克 & & 葛根30克海浮石20克 & & &泽泻15克 & 芡实15克 & &5水煎内服2014年5月15日五诊:诸症改善,疗效仍不满意。拟膏方调理。主诉:气胸伴肺大泡,手术后继发诸多症状。病史:19年前适逢经期,过度负重并感冒引发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破裂,手术治疗后继发诸多症状,身体越来越差,久治不效。经龚某介绍,特来求治。临床症状:1.胸部闷胀(左侧为手术切口,闷胀较甚),咳嗽咯痰不爽;头部胀痛(太阳穴,额头,眉棱骨,枕部等不定),喜温喜按。手术后即如此。2.胃胀干呕。3.大便坠胀(以前偏干,服汤药后转软)。尿频尿急尿痛,灼热瘙痒。4.腰部胀痛,颈项强痛。(查腰椎间盘滑脱,颈椎骨质增生)。5.畏冷易感,易热。6.口淡口腻乏味,食冷则咽痛。7.月经紊乱,带多色白味臭,阴道瘙痒。8.唇周易发炎。9.眠差梦多。10.目雾脱发白发多。检查:脉弦略紧,尺弱,舌淡胖。辨证:气血大亏,气滞血瘀;湿热羁留,肾虚肝郁。治法:大补气血,疏肝固肾;利湿化瘀,调和气血。处方:十全大补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等化裁。上等黄芪45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200克云防风90克 & 二术各120克 & 麦冬90克 & 北五味90克蛤蚧90克 & &桂枝90克 & &茯苓120克 & 青陈皮各90克当归120克 &川芎90克 & &白芍150克 & & 炒生地300克桃红各90克合欢皮300克 &怀牛膝90克 & 升柴各60克桔梗90克 & &紫菀120克 & &冬花120克 & & 皂角90克八月瓜120克 &海浮石300克 &全瓜蒌300克 &薤白120克 &枳朴各150克 & 山药300克 & 山萸120克 & &泽泻120克 & &丹皮90克 & & 枸杞200克 & 龟胶60克 & & &龟板300克苡仁赤小豆各450克 &海藻昆布各120克全虫蜈蚣各30克 & 阿胶200克蚂蚁200克枣仁600克(100克入膏,500克入煎)远志90克玄胡蒲黄各150克狗肾佛手莱菔子各30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6月11日回访:查脉弦细缓较前有神,舌较前红活。药后不上火,胃不胀。平时极易感冒头痛,故长服伤风胶囊,芬必得等。现在改善有---1.咳嗽咯痰及胸部闷胀大减(但手术切口处仍胀痛)。2.头痛微,早就停服西药镇痛。2.胃部症状有缓解,但饮食不慎仍干呕发胀。嘱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3.大便转软,一天一次。小便除微热外,其他均已缓解。4.腰痛减半,但坐久仍痛,项强好许多。嘱多活动,多散步。5.身体较前暖和,特别是感冒极少了。服药前穿4件衣服(常人穿一件),现在和大家一样,穿一件亦不觉冷了。6.口仍淡而乏味,口略燥,活动即解。嘱多饮温开水。7.经带改变不大,但下身瘙痒好许多。8.唇周易发炎消失。9.睡眠安稳。按语:妇女经期,虚瘀互见。最忌生冷,劳累,生气,外感等。黄某经期过度负重并感冒---内伤脏腑,外伤营卫;复加手术更耗气血,雪上加霜,虚瘀更甚,遂全身气机逆乱。悲其长服理气滋阴药,耗气伤阳(久服理气药耗气,久服滋阴药伤阳),延久失治误治,衍生诸症。初以益气化痰,疏肝养血药治疗一月小效。为何疗效不甚满意?汤剂药少量小,贵细药材缺乏,力有不逮也!末诊辨为肾虚血亏,湿热瘀毒互结。以平平常常之十全大补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化裁制膏服之。膏者,可数病同治,为治疑难杂病最佳选择!
医案2高某 &女 &56岁 日一诊 &主诉:体弱多病,久治不效。病史:长期体弱多病,近一月感冒后诸症加重。临床症状:1.鼻塞脓涕,咳嗽痰多。咽痒稍痛。2.头晕胀,全身酸懒,寒热伴小汗出,口干苦不思饮。3.脘腹时痛,便烂不爽。经常打嗝倒酸。4.眠差梦多。检查:脉弦细软(沉取显紧),舌淡苔腻干。辨证:太阳少阳合病,太阴脾虚。治法:疏邪达表,健脾固本。处方:玉屏风散,柴胡桂枝汤,理中汤等化裁。黄芪45克 & & 云防风15克 & &白术25克 & 柴胡25克黄芩15克 & & 桂枝15克 & & &白芍25克 &太子参15克茯苓30克 & &炙甘草15克 & &陈皮25克 & 半夏曲15克竹茹15克 & &枳壳25克 & & &大枣5枚 & & &干姜10克杏仁15克 & & 白前25克 & & 冬瓜仁25克 & 枣仁25克桔梗15克 & &二芽各25克 & 3剂水煎内服2014年3月21日二诊:鼻涕咳嗽,头晕胀,寒热身痛俱平。临床症状:1.腹痛肠鸣,大便烂,打嗝倒酸,嘈杂灼热。2.眠差梦多(长服镇静药)。3.口干苦不思饮。4.嗜睡目懒开。检查:脉弦细(沉取紧),舌淡苔腻厚。辨证:脾肾阳虚,湿阻气滞,寒热互结。治法:温阳建中,理气化湿,调和寒热。处方:甘草泻心汤等化裁。炙甘草30克 & 半夏曲20克 & & 党参15克 & 干姜12克生姜15克 & & &大枣5枚 & & & &黄连10克 & 黄芩12克柴胡15克 & & 枳壳30克 & & & 白芍15克 & 苡仁25克木香15克 & & 焦米20克 & & & 3剂水煎内服2014年3月29日三诊:腹痛肠鸣大减,大便渐成形。刻见:1.肛门坠胀,大便仍烂。2.眠差梦多。3.肢软。4.打嗝倒酸,胃空虚无物。5.口干苦不思饮。检查:脉弦细(沉取紧),尺弱,舌淡苔腻。辨证处方同前,稍事变化。前方加茯苓20克,枣仁20克,浮小麦20克继进3剂。2014年4月5日四诊:药后颇好。准备回南充老家,拟膏方调理。主诉:乳癌术后身体变差。病史:20年前乳癌切除后身体变差,2年前查有直肠炎,贫血及低血糖等。久治不效,慕名求膏方调理。临床症状:1.便烂坠胀,夹未消化食物。一天3~5次,甚则10余次。平时腹痛拒按,嘈杂灼热,食后稍缓,肠鸣夜甚。2.长期头晕胀痛(偏左固定),缘于3年前外伤出血引发。3.疲倦易感,喜叹气,不耐寒热,易热易汗(甚则烘热汗出湿发湿衣)。4.尿频略热痛(夜尿5次)。5.肢麻腿冷,腰腿及肩背酸痛,肌肉按之痛,右颊肌肉发紧。6.口干苦不思饮。易发口腔溃疡,牙易出血,有慢性咽炎。7.眠差梦多,长服镇静药(药后身痛缓,汗减,睡眠稍安)。8.目雾而胀,足心夜热(伸出被外,片刻即冷)。检查:脉弦滑略带紧涩,两尺不应指,舌淡胖,苔白腻。血压130/60毫米汞柱。辨证:肝脾不调,湿热中阻;气阴两亏,脾肾交损。治法:疏肝调脾,消痞止利;益气养阴,健脾固肾。处方:玉屏风散,生脉散,甘草泻心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等化裁。上等黄芪450克黄精30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丹参200克 太子参200克 炒荆防各60克炒二术各120克二冬各90克 五味五倍各90克 炙甘草120克 半夏曲90克炮姜60克 & 生姜60克 & 炒芩连各60克 &炒葛根300克 茯苓120克 生熟苡仁各200克 湘莲肉60克 & 山药300克 & 乌梅200克 & 刺猬皮60克 &厚朴150克 &枳实壳各150克 & 升柴各90克二芍各120克 &炒生地300克 & 山萸120克泽泻120克 & 丹皮120克 & 枸杞200克 & &鹿角霜120克 &怀牛膝90克 &龟板300克 龟鹿鳖胶各60克 血余炭200克蒲黄150克 滑石150克 &酸枣仁590克(500克入煎,90克入膏)蚂蚁120克海马40克 阿胶100克 龙牡各300克 &朱砂30克 & 鸡内金500克 &鲜麦芽500克 &谷芽500克莱菔子300克 &木瓜200克 &浮小麦500克 &穞豆皮300克灵芝孢子粉30克 &灵芝200克 &玄胡12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诸胶及冰糖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4月29日回访:1.大便好些,渐成形,一天2次。2.头晕痛消失。3.汗出少些,不象以前怕热。4.夜尿3次,灼热消失。。5.腰痛轻些。6.口不干苦。7.睡眠转安。服膏即停安眠药。8.腿冷大减。2014年6月1日回访:查脉弦细渐缓,尺已应指。舌淡苔腻。1.大便一天一次,成形。便时坠胀已微,腹按之不痛。2.头痛消失,至今未作。3.神增,汗出烘热极少。4.夜尿1次。5.腰痛肩痛减半。右颊肌肉不紧了。6.口苦口臭消失,咽炎好了。7.睡眠安稳,彻底停服安眠药。按语:久病不愈,痛苦难耐。以强效安眠药缓解,治疗甚为棘手。诸病不但缠“身”,亦困其“心”。初服汤剂显效,喜出望外,信心倍增。因求膏方根治。观其症状:1.便烂腹痛--脾虚及肾,肝木克土;2.头晕头痛,外伤诱发—血虚夹瘀;3.尿频而灼—肾虚阴亏;4.腰腿冷痛--肾虚风湿;5.口苦,口腔溃疡--阴虚内热;6.眠差梦多---血不养肝,心肾不交;总观诸症,辨为脾肾不足,气阴亏虚,肝郁夹风湿也。补气益阴是重点,健脾固肾是关键。特别指出:1.方用玉屏风散益气实卫,生脉散益气养营,甘草泻心汤和胃,参苓白术散健脾,六味地黄丸固肾。2.重用乌梅酸敛肝阴,一养肝安魂魄,二助脾土不受侮,三可涩肠止泻。3.重用枣仁,味甘滋润,入心肝二经,养心阴,益肝血,更能摄津止汗,助眠安神。
& & & & & & & & & 医案3席某女 & 47岁 &2014年3月23日一诊主诉:术后体弱,久治不效。病史:两次手术身体变差(14年前原发性脾大切除,10年前子宫肌瘤切除)。今年体检:1.肝实质回声密集,肝门部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囊肿。血清白球比偏低。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偏高。2.右肾背侧实质减弱,回声团块影,考虑陈旧性血肿。3.尿蛋白异常(3+)。4.重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多)。5.左室高电压心电图。6.椎-基底动脉痉挛。7.子宫次全切术后。子宫直肠陷窝积液。临床症状,刻见:1.长期腰酸背痛,面萎无华。2.口舌及鼻腔燥热灼痛。口燥不饮。牙易出血,目雾干涩。3.眠差难入睡。4.心悸怔忡(无诱因,一月突发1~2次)。平时活动则心悸气短,肢软乏力。5.畏冷易感。6.大便质烂,溏软粘稠,小便泡沫难散。7.偏头痛(太阳穴,头顶等处游走不定)。平时项强肩痛,膝关节及踝关节胀痛,受凉明显。8.耳朵如蒙,听力下降。检查:脉弦带紧,舌胖红绛,无苔。辨证:阴损及阳,血虚血滞;脾肾不足,固摄失司。治法:滋阴益阳,活血化瘀;健脾固肾,秘精安神。处方:参麦地黄丸,三甲散,十全大补汤等化裁。上等黄芪450克西洋参100克党参300克 &太子参200克丹参300克 & &麦冬120克 & 北五味120克炒生地300克炒山药300克 &山萸120克 & 泽泻120克 & & 茯苓120克丹皮120克 & 枸杞200克龟鹿鳖胶各60克 &阿胶200克鳖甲500克 &龟板500克 & &怀牛膝90克 & 二术各120克当归90克 & &赤芍150克 & &蒲黄150克 & &玄参200克牡蛎500克 & 川浙贝各30克 & 茜草90克 & 郁金120克炮甲30克 & 海藻150克 & & &昆布150克 & 炙甘草60克血余炭200克 &青盐30克 & 石莲子200克 & 湘莲肉60克芡实60克 & & 金樱子300克 & 乌梅200 & 炒葛根300克蚂蚁200克 & 浮小麦300克 &酸枣仁60克 &鸡内金500克海马40克 & & 黄精300克 & 炒苡仁300克炒扁豆30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5月17日回访:查脉弦紧转缓,舌淡红。改善有----1.面有华,腰痛大减。2.口鼻热痛微。牙出血少些。3.睡眠转安。4.心悸轻些。足有力。5.身体转暖,药后未感冒。6.大便成形。小便泡沫减少。7.头痛平。8.耳鸣消失。按语:先天禀赋不足,复加手术耗伤元气,以致衍生诸症。此方非治其病,实救其命也。观其症状:1.腰酸背痛---肾虚;2.口舌鼻热---阴虚;3.眠差梦多---血不养肝;4.畏冷易感---气虚;5.二便不利---脾肾俱虚;6.偏头痛---血虚血滞;7.脉弦而紧---肝郁血瘀;8.舌胖红绛---阴阴两虚;特别指出:舌红无苔,口鼻燥痛,阴虚为著,因重用西洋参,太子参,鳖甲,龟板等润燥滋阴;黄芪量大,尤有深义,假滋阴忘阳,治疗必败!用药之妙,此处为高!此案为奇!
医案4吉某 &女 50岁 2013年11月18日一诊主诉:感冒久治不愈。病史:感冒半月,服西药不愈,改中药治疗。刻见:形胖面白,头晕身软,耳鸣眼花。大便欠畅,小便略涩,长期背心发冷。检查:脉弦细偏浮,舌淡略胖。辨证:气虚外感。治法:益气解表。处方:桂枝汤,补中益气汤等化裁。桂枝20克 & & 白芍20克 & &大枣7枚 & & & &生姜12克 & & &炙甘草15克 & 升麻8克 & &柴胡15克 & &党参25克 & & &茯苓25克 & & 白术15克 & &黄芪25克 & & 3剂水煎内服2013年11月26日二诊:背冷减半,小便转畅,头晕身酸亦缓。大便如前。查脉较前有神,舌较荣。宗前方稍事变化。桂枝25克 & & &白芍25克 & & 大枣9枚 & &生姜15克炙甘草15克 & &升麻8克 & & 柴胡12克 & &枳实15克白术15克 & & &党参25克 & &黄芪25克 & & 枸杞20克大云20克 & & 柏子仁15克 & & 3剂水煎内服2013年12月3日三诊:诸症消失。精神爽快,身体暖和。近10年身体变差,四处治疗罔效。此次服汤药数剂,倍觉对症,因要求膏方调理。临床症状:1.长期背心冷,手足凉。2.身酸懒,易疲倦。3.二便乏力,大便不畅,小便涩胀。4.头晕眼花耳鸣,感冒后明显。5.血压偏高。6.平素汗少,不耐劳累,梦多,牙易出血,脱发。检查:脉弦细,舌淡。血压150/105毫米汞柱(服降压药后)。辨证:气血双亏,肝肾精衰。治法:温补气血,培补肝肾。处方:十全大补汤,右归丸等化裁。上等黄芪300克肉桂桂枝各90克附片90克白人参6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 &丹参300克 & &茯神90克二术各90克 & 当归90克 & &川芎60克 & &二芍各150克二地各200克 & &桃红各90克 &香附90克 & &山药150克山萸90克 & &怀牛膝120克 & 龟板200克 & 龟胶60克枸杞150克 & &菟丝子150克 & 鹿角90克 & &鹿胶60克杜仲120克 & &阿胶200克 & 鱼膘胶150克 & 蚂蚁120克海马30克 & 仙茅120克 & 仙灵脾120克 & 巴戟天120克百合200克 &玉竹200克 & 黄精200克 & 枳实壳各120克棱术各120克 &龙牡各200克 &桑椹120克 &桑螵蛸120克蚕蛹120克 & 制首乌150克 & 枣仁60克 & 柏子仁120克寄生120克六汗120克合欢皮120克 & 灵芝孢子粉60克田七60克 &全虫蜈蚣各15克 &山查200克 & 升柴各60克红景天120克 &野天麻60克 & 益母草12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诸胶及蜜蜂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2014年1月19日回访:1.精神增加。身冷减半。2.大便由4天一行转为1~2天一行,小便渐调。3.头晕目花消失,耳鸣改善不显。4.血压正常,睡眠安稳。5.服药半月口稍干,继服消失。空腹服之,胃亦无碍。2014年3月7日回访:1.背心转暖,疲倦身软不复存在。2.小便涩胀消失。3.头晕耳鸣已愈,睡眠安稳。4.药后口不干。5.查脉弦细有神,舌渐荣。血压125/80毫米汞柱。按语:患者以前治疗输液为主,越治越没精神,病情加重,治疗失去信心。中药亦服过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皆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