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四寒字开头的诗句句

带“四十”的诗句(14句)
了14句带四十的诗句。其中四十开头的诗句2句,四十结尾的诗句2句,四十在中间的诗句10句。为您整理了14句带“四十”的诗句,其中“四十”开头的诗句2句,“四十”结尾的诗句2句,“四十”在中间的诗句10句,供您参考。
“四十”开头的诗句
1、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出自唐·章八元《题塔》
2、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出自两汉·佚名《陌上桑》
“四十”结尾的诗句
1、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出自唐·《北庭作》
2、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出自唐·《自觉二首》
“四十”在中间的诗句
1、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出自宋·《沈园二首》
2、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出自唐·白居易《自觉二首》
3、二百四十年,月蚀尽不收。——出自唐·《月蚀诗》
4、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出自明·魏禧《登雨花台》
5、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出自唐·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去》
6、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出自唐·《席上赠刘梦得》
7、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出自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8、鸟外尘中四十秋,亦曾高挹汉诸侯。——出自唐·《山居诗二十四首》
9、在朝四十年,天下诵其功。——出自唐·《董公诗》
10、四十九年前及第,同年唯有老夫存。——出自唐·崔安潜《报何泽》
编辑:admin
整理了21句带昨夜的诗句。其中昨夜开头的诗句6句,昨夜结尾的诗句1句,昨夜在中间的诗句14句。
整理了21句带昨日的诗句。其中昨日开头的诗句4句,昨日结尾的诗句1句,昨日在中间的诗句16句。
整理了13句带纵横的诗句。其中纵横开头的诗句2句,纵横结尾的诗句9句,纵横在中间的诗句2句。
整理了10句带总是的诗句。其中总是开头的诗句4句,总是在中间的诗句6句。
整理了6句带踪迹的诗句。其中踪迹结尾的诗句2句,踪迹在中间的诗句4句。
整理了11句带自知的诗句。其中自知开头的诗句1句,自知结尾的诗句9句,自知在中间的诗句1句。
整理了10句带自由的诗句。其中自由结尾的诗句8句,自由在中间的诗句2句。
整理了17句带自然的诗句。其中自然开头的诗句2句,自然结尾的诗句6句,自然在中间的诗句9句。
四川话骂人的话,四川人骂人,四川方言骂人的话和含义,四川话骂人一段话,四川话骂人的要点,四川话骂人顺口溜,四川话骂人的故事,超恶毒的四川话骂人方言,四川骂人及常当前位置:
>>>以诗句的字开头分别写一个成语。千()山()鸟()飞()绝()风()雪()夜..
以诗句的字开头分别写一个成语。千(   )  山(   )  鸟(   )  飞(   )  绝(   )风(   )  雪(   )  夜(   )  归(   )  人(   )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千方百计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飞沙走石 绝无仅有风花雪月 雪中送炭 夜以继日 归心似箭 人云亦云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以诗句的字开头分别写一个成语。千()山()鸟()飞()绝()风()雪()夜..”主要考查你对&&成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特点:1、成语是我国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2、一般为四个字,也有不规则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这种比较少。 3、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①正确书写。②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正确地使用。③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不同成语列举一、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万象更新& &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二、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三、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轻深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疾眼快四、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蚕食鲸吞五、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六、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由此及彼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七、多字格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手无缚鸡之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宁为鸡首,无为牛后&&&&&&&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时地利人和& 急来抱佛脚&&&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解铃还须系铃人& &化干戈为玉帛& 习惯成自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人行必有我师&& 九牛二虎之力 久旱逢干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不可貌相八、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九、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十、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十一、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十二、“想”的成语苦苦地想(苦思冥想)& 静静地想(静思默想)& 想得周全(深思熟虑) 想得混乱(胡思乱想) 想得厉害(浮想联翩) 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 想得离奇(异想天开) 想了又想(朝思暮想)十三、“多”的成语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十四、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 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十五、带有“龙”字的成语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十六、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十七、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十八、首尾同字的成语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举不胜举十九、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二十、成语接龙(“不”字开头)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 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 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炸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二十一、成语之最(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 (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 (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二十二、反义成语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半途而废——坚持不懈 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博古通今——坐井观天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寂然无声——鸦雀无声二十三、近义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博古通今——博古知今东倒西歪——东扶西倒; 不名一钱——一贫如洗二十四、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二十五、三字俗语类(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二十六、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二十七、数字成语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二十八、描写友情的成语: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二十九、描写花的成语: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三十、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三十一、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翠色欲流三十二、表示稀少的成语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三十三、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三十四、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丰富多彩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星罗棋布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三十五、含有“云”字的成语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风卷残云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 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三十六、含有“雨”字的成语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风雨无阻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滂沱大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三十七、含有“水”字的成语水流湍急 水平如镜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洪水猛兽 流水无情 水乳交融三十八、描写说的成语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闲言碎语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自圆其说振振有辞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三十九、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弱不禁风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蓬头垢面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其貌不扬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四十、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四十一、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四十二、描写骄傲的成语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四十三、描写谦虚的成语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四十四、描写学习的成语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四十五、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四十六、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小学常用成语集锦:&一、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二、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才华横溢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斗志昂扬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 喜笑颜开 &&&&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呆若木鸡五、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出口成章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七、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八、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十、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nngyinxn&""
Zdic.net --
发现相似题
与“以诗句的字开头分别写一个成语。千()山()鸟()飞()绝()风()雪()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122381384860285334061117023漫谈诗词的美学意蕴-菩提树下
当前位置: >原文
漫谈诗词的美学意蕴
&& 菩提树下&&
诗词之所以感人,是由于她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艺术意境,二是语言音韵。而这二者又是紧密相联的。所谓艺术意境,是由作家的主观感情与外界的客观形象有机结合而构成。感情是抽象的,形象是具体的。诗词最讲究艺术意境,其情韵、意味,就靠意境反映出来。如果没有艺术意境,则即使全合平仄格律,也不能叫做诗词。如何创造艺术意境呢?主要有几种手法。第一、情景交融,例如晏殊《浣溪沙》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俳徊。”“无可奈何”、“似曾相识”都是写情,“花落去”、“燕归来”都是写景。如何交融呢?那得细心去体会 :面对花落去,作者是无可奈何的,自愧护花无力!晏殊虽贵为宰相,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心上人——一个风尘弱女!“燕”是“归来”了,是“似曾相识”的,也许正是旧巢燕子,但故人却没有归来呀!触景伤情,怎不令人惆怅!如何排除这种惆怅呢?只好“小园香径独徘徊”了。这末句就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逼出来的。前两句重在写景物形象,其中灌以深沉的情意;后一句则重在写人物形象,其实也有景,“小园香径”不就是背景吗?这“径”为何“香”呢?由于“花落”嘛。这上下呼应得多么微妙!“独排徊”三字表面上似是写人的动作,其实是通过动作反映内心,也就是写“情”。“徘徊”已见心绪之不宁,再加上个“独”字,更突出其孤寂之感。为何孤寂?因为“花”已落去,心上人却没有与“燕子”一起归来!这三句就是这样把刻骨相思之情与春残花落之景水乳交融起来,从而创造了优美的艺术意境。第二,以景衬情,例如张继《枫桥夜泊》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十四个字中,除了“对愁眠”是写情的之外,其余十一个都是写景的。其中有形“月落”,有声“乌啼”,有色“霜满天”(白色)、“江枫”(红色)与“渔火”(闪亮的光点)。本来这些景物都很平常,几乎到处可见,若把它们孤立起来看,就会不觉得有什么意味,妙就妙在诗人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块,则构成一幅苍茫冷寂的背景画图。面对这种景色,飘泊异乡的游子能不产生羁旅离愁?故最后就得出“对愁眠”这三个写情的字来。这“愁”字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是全诗的基调。前边十一个字都是为了衬托这个“愁”字的,前边的景物都是为了烘托这种“愁”情的。第三,因情造景,诗词中的形象,有实的,也有虚的。实的是指现实的、眼前看得见的;虚的是指意念中的、想象中的,甚或是梦境。这些意念中的形象,就是所谓意象。这些意象往往是由人的感情引发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诗词中“因情造景”正是同一原理。例如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前一句是写实的,后一句则是写虚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明月照我还”未成为事实嘛,仅是作者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景,更激起了归心似箭的情绪,于是禁不住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而已。这是因情造出来的景。正是这两句话一实一虚,虚实相生,构成了美妙的艺术意境,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乡思。试想,如果把末句改成“明月今宵照我还”,就变成眼前实景了。这景色虽然也是美的,但就缺少了深邃的感情,意境也就平淡多了。第四,融情入景,诗词中有所谓景语和情语。但往往许多表面看来是景语,实际上已含蕴着丰富的感情。即所谓以景语写情意。例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后两句似乎全是景语,其中写了三样景物:杨柳岸、晓风和残月。作者为什么选中这三种景物来写?因为它们都与别离密切相关——古人送别时都折柳赠送留念,古人远行一般都在拂晓启程,而残缺的月亮又象征着人间的不团圆。作者精选了这三种与别离密切相关的景物排在一起,正是含蕴着缠绵无尽的别离之苦。不用言愁而离愁自见。这就是诗词的含蕴美。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第五,直抒胸臆,有一种手法似乎与以景语写情意这种手法相反的,这就是直抒胸臆。在有些诗词句子中似乎全不见形象,而只有感情。全首是情语而无一景语的诗词极少,但也有。例如李煜的《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个亡国之君的深哀巨痛,就寄托在这些血泪悲歌中。这里是否只有情感,没有形象呢?不,在这些纯真直露披袒肺腑的语言中,不正好塑造了一个“整日以眼泪洗面”的亡国之君的人物形象么?如果在读李煜词时,脑海里没有形成这么一个人物形象,就不可能体会到词中抒发出来的“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深哀巨痛,就领悟不到李词的深沉意境。而且,在这些情语中也含有景物形象。如“故国梦重归”“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等句,不是有很多景物么?它只是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余地罢了。第六,叙事抒情,叙事诗与抒情诗有区别,但叙事诗不能没有抒情,抒情诗也不排除叙事。通过叙事来抒情的诗词并不鲜见。象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前六句都是叙事的。作者以艺术语言概括了自己为国辛劳履险直至被捕赴死的过程,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凉慷慨的情感。末二句则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为国牺牲的决心。全诗洋溢着浩然正气,感人至深。这种手法在叙事过程中就有景物形象,也有人物形象。诗的每一句就象电影中的每一个特写镜头,全诗就象一组系列画面,创造了一个恢宏阔大、悲壮苍凉的艺术意境,惊险壮烈,动人心魄。第七,咏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诗词很多,象苏轼的杨花词《水龙吟》就很出色:“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是杨花乱飞的形象,也是弱女飘零的形象。在描绘景物塑造形象中,抒发了词人无限幽怨之情,也反映了作者不甘沦落的抗争。因为苏轼到底性格豪放旷达,兼有儒道释的思想,所以即使是“也无人惜从教坠”“萦损柔肠”。“困酣娇眼”,但还是“欲开还闭”,虽“梦随风万里”,但“又还被莺呼起”。这些感情都是迂回曲折的,其艺术意境既幽深又旷阔。到了词的末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明显的是“花人合一”的描写。以上举的,只是创造艺术意境的几种主要方法而已,也是比较常用的,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而且,在一首诗词中,往往也不是单纯用一种方法,而是交错运用两三种,甚至几种方法的。例如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气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这首词就运用了四种方法:上下片头两句均为“直抒胸臆”;上下片第三句均为“以景衬情”,而其中上片第三句为正面衬托,即以哀景衬哀情,下片第三句为反面衬托,即以乐景衬哀情;第三种手法就是上片末二句,为“叙事抒情”,直写当时的孤寂情景;第四种手法就是下片未二句,为“叙事抒情”,直写当时的孤寂情景;第四种手法就是下片未二句,为“因情造景”,“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不是眼前实景,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是李煜想到他那南唐故国今天晚上的情景。此外,这首词上下呼应也很巧妙。首先,末二句与开头“往事只堪哀”就遥相呼应。“往事”就是旧时帝王生活的荣华富贵,就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也就是这“玉楼瑶殿影”,今天,只有“空照秦淮”了,这怎不“堪哀”!而且这种“哀”情是“难排”的。为什么?因为面对着难堪的景:“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这是多么孤寂呀。正因为“终日谁来”,才会“藓侵阶”,这又是一个呼应。上片写白天的“难堪”,下片则写晚上这种哀情更难排,因为面对“晚凉天气月华开”的美景,就不禁想起故国,“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这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这种艺术意境很相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首《浪淘沙》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上下照应又很巧妙,共同创造了一个“对景难排”的深“哀”巨痛的完整而深邃的艺术意境,由此而突出了作为全词基调、全词词眼的“哀”字。诗词的美学意蕴,除了寄寓于艺术意境外,还体现在语言音韵中。从某种意义来说,其艺术意境往往也是凭借语言音韵表达出来的。因此,诗词的语言美显得十分重要。诗词的语言美包括哪些因素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形象性干巴巴的政治术语、行业俗语、生活俚语都不是诗的语言。文学作品本来就是靠形象来说话的,诗的语言更要富于形象性。所谓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与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声、色、味、形。例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为什么被人推崇?因为它写出了“春的声音”。这里有繁花盛放,斗丽争妍的无声的“闹”,更有百鸟争鸣、池塘蛙叫、田间牛喊的“闹”,还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在各种生活场景中的“闹”——这“春意”多么浓,这含义多么广,其内涵多么丰富,其艺术意境又多么深远啊!再看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为什么被引为练字的典范?因为它点出了“春的颜色”。春的底色是“绿”——山绿、水绿、草绿、树绿,连小学生都会说:“春姑娘是披着绿色轻纱登上人间舞台的”。我们再看“踏花归去马蹄香”里的“香”字,为什么有人叹为“妙绝”?因为它表达出了看不见形态的“味道”来,体现出“春的气息”。曾经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次考试,考官以这句诗为题要考生画一幅画,特别指明要表现出这个“香”字来。许多考生都只会画马蹄下堆散着花,但这也表现不出“香”来呀,总不能把香水洒在画上吧?最后,看到有一张画,画着两三只小蜜蜂,花蝴蝶追着马蹄飞。考官高兴地拍手叫好。还有,再看李煜《乌夜啼》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其中那“钩”字好在哪里呢?就好在运用比喻手法把月儿的形状准确地勾勒出来。民间的顺口溜也有这样形容月亮的:“初一一条线,初二一条弦,初三、初四蛾眉月,初八、初九月半全,十五、十六月团圆”,这不也很形象么?民歌与诗词当有血缘关系。人物形象:包括肖像、动作、神态、心理等。例如《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等句子为什么出名?就因为它运用生动的比喻给杨贵妃绘出一个倾国倾城的肖像。杨贵妃笑时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从动作、神态写她笑时的美,还以“六宫粉黛”来衬托,更突现了她的美貌超群。本来,一般人笑时美,哭时总会丑的,而杨贵妃哭时也美,竟象“梨花带雨”那么惹人怜爱!这一描画,这个美人形象就更完整了。再看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气魄多大!“醉里”“还挑灯看剑”,这神态和动作,就突出了这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忠愤填膺的爱国将领的形象。再看爱国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则明显地绘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动。醒时“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写实;梦里则见自己骑着“铁马”驰聘于冰天雪地的塞外为国戍边,是写虚。这里以虚实相生的手法生动地刻划出心理活动,从而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思,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爱国老诗人的形象。第二,凝炼性所谓凝炼,就是以最经济的笔墨、最短少的文字,表现出最丰富的内涵,含蕴最深刻的情感。例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正是由于作者以凝炼的语言把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情,给以十分具体生动的形象化了:春水已是又大、又多、又满的了,加上是“一江”的,更见其大;又是“向东流”的,不是静的,而是动的,是日夜奔流,无休止的!这就把作者那亡国之“愁”的绵远悠长,深刻地形象地表达出来了,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再看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咏梅绝唱,十四个字,就把岸上实景(下句)、水上虚景(上句),梅枝疏横之形(上句)、花朵幽香之味(下句),都凝聚于一个镜头之中。同时,“水清浅”显出的是清晰美,是动态描写。“月黄昏”显出的是朦胧美,是静态描写,这样疏密相间、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确实妙不可言。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诗词的语句,有时为了凝炼苍劲,可以突破一般的语法规律。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全为名词,无一个动词,无谓语,但也表意清楚,而且创造了一个旅途清冷的美妙的艺术意境。又如:“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按正常的语法应是“鹦鹉啄余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而在杜甫手下这两个诗句,作了巧妙的主语和宾语部分中的定语颠倒,就使句子凝炼苍劲。若按正常语法来写,则反而平淡无力。而这种凝炼苍劲的语句,正好符合杜甫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本来,文学作品的语言,都要求形象与凝炼,但诗词因为字数少,篇幅短,还有平仄格律的限制,所以比一般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要求更高。何况还有个音乐性的要求哩。下面,就来谈谈诗词语言的音乐性。第三,音乐性音乐性可说是诗词语言的主要特点,因为诗词与音乐从来就结下不解之缘。词曲本来还是专门为唱而写的,故有人称之为音乐文学。诗词语言的音乐性靠什么来表现呢?就是靠音韵格律。其中包含四个因素,就是:声、韵、对、节。声——是指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为仄声)。这是古代四声,与现代普通话的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不同,普通话没有入声。从元代起,北方语系就把入声归到平上去三声中了,即所谓“入派三声”但南方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入声。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入声。我认为,取消了入声,则既不好理解诗词格律与古人作品,又使诗词的韵味减弱多了。因为入声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音尾非常短促地收煞的。在吟诵时若把已派到平声中去的入声字读得如平声一样拖长,则显不出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来,也破坏了诗的艺术意境。比如,刘禹锡的《石头城》首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按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若把“国”字作平声,就变成“平平仄平平平仄,那如何理解这句诗格律呢?而且若把“国”字也读得如平声一样拖长,那就变成了一句之中的三个节奏点都拖长了,还有什么高低抑扬可言?岂不破坏了音韵美?要保持诗词音韵美,必须遵守声律,就是平仄律,这是格律的基础。所以学写诗词必须分清平仄,学写格律诗必须掌握诗律。诗律主要由“三相律”构成,就是“相间律”(一句之内,相邻两节的节奏点平仄相间),“相对律”(一联之内,相应的节奏点平仄相对)、相粘律(两联之内,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相应的节奏点平仄相同。例如:白日依山尽 & & 相间(“日”与“山”)黄河入海流 & & 相对(“日”与“河”;“山”与“海”)欲穷千里目 & & 相粘(“河”与“穷”;“海”与“里”)更上一层楼 & & 相对(“穷”与“上”;“里”与“层”)当然还有其他规定,在此就不详述了。但还要提醒注意的,就是写诗时要注意“两犯”:一是犯“孤平”。所谓“孤平”,就是在平脚的诗句中间,只有孤立的一个平声字(它贴近的两旁都是仄声字)。例如“恐惊月里人”,这种情况就是犯“孤平”,称为“拗句”就要设法补救,方法是在这个孤立的平声字后边找一个与之最贴近的原来格律是仄声的字改为平声,使句中有两个平声字连在一起,就不孤立了,如上面那例句就变成“恐惊天上人”(李白),这就叫“孤平拗救”。二是犯“三平调”。所谓“三平调”,就是在诗句的末尾一连三个平声字。“三平调”。是不可救的。“三平调”是古风尾,是古体诗句的特点,例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然,有关诗律问题还有许多东西,在此就不能细说了。至于词律和曲律则有词谱和曲谱,每个字的平仄声全由谱定。词曲是不讲“拗救”的。韵——中国传统诗歌都有韵。从最古老的《击壤歌》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那“息、食”就是韵。《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有句句用韵的,有隔句用韵的,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途转韵的,等等。这就开了古体诗押韵的先河。到了格律诗用韵方式就固定了:隔句押韵、偶数句用韵、首句入韵式第一句也用韵。古代无固定的韵书,韵书是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步形成的。后来写诗就一直沿用“平水韵”,填词则用《词林正韵》。到了现代,语音逐渐变化,韵书也在试图改革中。但无论怎么改,我认为入声字都不能作平声韵脚。读诗词时入声韵脚也不能如平声字那样拖长,不然就显不出原作韵味。特别是入声字作韵脚的词,如《忆秦娥》、《雨霖铃》、《满江红》等,往往是借助入声韵脚来抒发一种悲凉苍莽之慨或缠绵悱恻之情的。如李白的《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岳飞的《满江满》中“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这里边的“别、节、绝、歇”等都是入声字,若读如平声字来拖长,又如何表达出原作的韵味和意境来呢?有些人认为写诗不用押韵,认为用韵太拘束,说有许多自由诗不用韵的也是好诗。我认为,,现代自由诗那是另一种诗体,在此不去论。其实用韵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无韵不成诗。直到今天,仍然继承着这个传统。连儿歌也有韵,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这里的“五、虎、鼠、数”不就是韵吗?儿歌多数用韵,因为有韵才琅琅上口,易读易记。优秀的现代流行曲也有韵,如《祖国颂》《洪湖水浪打浪》、《十五的月亮》、《红梅赞》、《血染的风采》等等。对——在《诗经》中已有很多对偶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一副很优美的扇面对。只是古体诗中的对偶句没有固定位置,要求也不甚严。上述的这个对偶句的平仄就对不工整。到了唐代,格律诗形成,律诗中间两联就规定要对偶。称为对仗,要求也严了。构成对仗的基本条件是:出句与对句的相应部分,一节奏相同、二词性相同、三平仄相反。而且律诗中间两对仗句的平仄是按诗律规定的,不能像一般对联那样可自由对。例如杜甫〈春望〉中间两联是:感时花溅泪 & & 第一联: &1/ &同为“二三”节奏| — — | &|恨别鸟惊心 & & & & & & &2/ 词性同为“动名名动名”| &| &|— — & & & & & & &词组性质同为“动宾、主谓”3/ 出句与对句相应的节奏点平仄相反(“时”与“别”,“溅”与”惊”)烽火连三月 & & 第二联: &1/ &同为“二三”节奏| — — |家书抵万金“ & & & & & &2/ 词性同为“名名动数名”— — | &|— & & & & & & &词组性质同为“偏正、动宾”3/ &相应的节奏点平仄相反(“火”与”书”,“三”与”万”)词中的对偶句多是约定俗成或修辞需要,而不是格律要求的。因此,往往同一个词牌,同一个地方,有些是对偶,有些不是。例如,同是《忆江南》中间两句,白居易的是对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温庭筠的却不是对偶:“过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而且词曲的对偶句平仄不一定相对的,例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末字同为仄声。又如晏殊《破阵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上下句的节奏点均为“仄平仄”。律诗中的对仗句就绝不容许这样。还有一点要注意,不管诗词曲联,凡是对偶句都最忌“合掌”就是说,上下句相应部分的词意义不能相同或相近,如“神州”对“祖国”、“禹甸”对“尧天”;若全句意义相同更不行。节——诗词语言是有很强的节奏感的。平仄节奏和句式节奏(语法结构)有区别也有联系,这里讲的是平仄节奏。什么叫平仄节奏?就是一个句子中,一般是两个字为一个节奏,第二、四、六等偶数位置上的字称为节奏点。诗词句子的节奏是有规律的。五言律句一般是“二二一”(如“白日依山尽”、“千山鸟飞绝”),而没有“一二二”或“三二”节奏的。七言律句是“二二二一”(如“山围故国周遭在”),也没有“一二二二”节奏的。从句式节奏来说,五言可以有“二三”节奏,如“白日依山尽”,七言可以有“四三”节奏,如“相见时难别亦难”。却没有“三四”节奏的。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基本上也按这个规律,如四言的有“二二”节奏,如“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六言的有“二二二”节奏,如“梦后楼台高锁”,却没有“三三”节奏的。但词的句子有“一字领”,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八声甘州》,这“望、对”二字,都是占一个节奏的,称为“一字领”。诗没有一字领的。曲有“三四”节奏,如王实甫的“柳丝长玉骢难系”。诗词的节奏本身,就表达着微妙的感情,它有助于创造特定的艺术意境。因为诗词都讲究抑扬顿挫,声(平仄),体现出“抑(仄)扬(平)”仄声短促(特别是入声字),平声长远(阴平,阳平都可拖长);而节(节奏)则体现出“顿挫”(停顿时间之长短反映着各种不同的感情)。例如上述的“望”停顿一下,再接诵下去,可表恢宏之慨,豪迈之情;“对”顿一下,再吟下去,可表达一种萧索凄迷的羁旅离愁;“相见时难”拖长之后一顿,有如咽气,可表缠绵悱恻之情;“柳丝长”拖长之后一顿,可抒发幽怨之恨等等。当然,这些都要靠读者在反复吟咏中细心体会。诗词格律就是由声、韵、对、节这四种因素按一定规律作有机的组合而成的,由此构成诗词语言的音乐性。正由于诗词语言富于音乐性,故可以吟唱,也只有通过吟唱,才能更好地领悟诗词的美学意蕴,才能真正步入诗词的艺术意境。所以说,吟唱乃诗词之本色。&&&&&&&&&&&&&&&&&&&&&&&&&&&&&&&&&&&&&&&&&& & & & & & & & & & &&
点击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分类:
昵 称 必填
◎已有 0 人评论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开头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