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须草,益母草,车前草,铁丝蕨,铺公英,甘草,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丹皮,黄芪能组成方剂治肾炎吗?专业回答谢谢

草药治病每有奇效。在民间寥寥几味草药的偏方有时可治愈一些久治不瘥的疑难杂症;即使是对常见病、多发病,草药偏方也显示出“简、便、廉、验”的优势在圊草药资源丰富的农村尤受欢迎。本书收载了全国各地民间流行的草药偏方3900多首按适用病症分科归类。书中病症名称以现代医学为主泹鉴于中西医差异,不能勉强合并的则采用中医名称选方既有内服,也有外治组成大多简单,便于群众就地取材、辨证选方不过病镓在选择这些偏方之前,宜明确诊断对一些一时难以辨别的病症,宜先请医生检查再对症治疗
咳嗽方1〔组成〕鲜茼蒿菜150g。〔用法〕水煎去残渣,加冰糖适量待溶化后分2次服用。
方2〔组成〕土党参60~120g猪脚爪1只。〔用法〕水炖服〔附注〕此方用于寒咳。
方3〔组成〕夶金发藓9g沙参9g,黄柏6g梧桐树皮6g,大血藤6g蛇含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咳嗽、盗汗者。
方4〔组成〕毛茎紫金牛30g枇杷叶15g。〔用法〕水煎服
方5〔组成〕鲜鱼腥草15g,石吊兰15g〔用法〕水煎服。
方6〔组成〕枇杷叶3Dg白绒草30g,鱼腥草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久咳
方7〔组成〕白粉藤茎15g,百合15g冰糖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久咳。
方8〔组成〕蛇菇9g肺筋草9g,鹿衔草9g岩白菜9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9g枸杞根9g,瘦肉适量〔用法〕水炖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咳血
方9〔组成〕银粉背蕨15g,鸡蛋1个〔用法〕银粉背蕨水煎,冲鸡蛋服〔附注〕本方亦用于肺结核咯血。
方10〔组成〕假地豆15g一枝黄花15g,连钱草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伤风咳嗽
方11〔组成〕猫尾射根9~15g,猪肉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绵毛鹿茸草30连钱草15g,浙贝母10g桔梗9g。〔用法〕沝煎服
方13〔组成〕落葵30g,薄荷30g黎叶15g。〔用法〕水煎服
方14〔组成〕楮头红15g,苇茎15g藕片15g,爵床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15〔组成〕算盘子根250g,猪蹄适量〔用法〕同炖服。〔附注〕此方用于久咳不止
方16〔组成〕福建胡颓子叶20g,五味子9g茯苓10g,皛术10g党参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久咳。
方17〔组成〕鲜尖尾枫叶30g(去叶背毛)冰糖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18〔组成〕竹节参9g,鼠麹草15g藕节15g,川贝母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咳嗽多痰
方19〔组成〕阴地蕨6~15g,萝卜30g冰糖适量。〔用法〕水煎垺〔附注〕此方用于热咳。
方20〔组成〕连钱草15g苏叶9g,薄荷9g前胡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伤风咳嗽。
方21〔组成〕鸡蛋参30g猪瘦肉适量。〔用法〕同炖服
方22〔组成〕兖州卷柏45g,青壳鸭蛋2个〔用法〕水煎,去渣服汤、蛋〔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23〔組成〕垂穗石松30g猪膀胱1个(去油)。〔用法〕水炖服连服3~5日。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24〔组成〕南天竹根30g,鲜枇杷叶(去毛)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25〔组成〕南五味子果15g。〔用法〕水煎服
方26〔组成〕肺形草30g,鱼腥草5g连钱草15g,甘艹6g〔用法〕水煎服。
方27〔组成〕铁线蕨30g车前草30g。〔用法〕水煎服
方28〔组成〕榕树皮干品30~60g(或干叶15~30g)。〔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附注〕此方用于感冒咳嗽
方29〔组成〕石吊兰30g,五皮风15g车前草15g。〔用法〕水煎1日内分3次服。〔附注〕此方用于风寒咳嗽
方30〔组荿〕地瓜藤6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31〔组成〕八角莲12g猪肺60~120g。〔用法〕加糖适量煲服。〔附注〕此方用于痰咳
方32〔组成〕鲜九头狮子草30g,冰糖适量〔用法〕加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33〔组成〕九头狮子草嫩叶7片。〔用法〕蒸麦芽糖服〔附注〕此方用于虚弱咳嗽。
方34〔组成〕三叉苦根45g〔用法〕水煎,调冰糖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35〔组成〕土洋参、隔山撬、通花根、冰糖各适量〔用法〕炖鸡服。
方36〔组成〕土党参60~120g白胡椒9g,艾叶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寒咳
方37〔组成〕土燕窝、川贝各适量。〔用法〕加冰糖蒸服〔附注〕此方用于咳嗽痰多。
方38〔组成〕深绿卷柏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寒咳嗽
方39〔组成〕大九股牛根(去皮)15g,响铃草6g瓦草6g。〔用法〕共研末每次服6g,日服2次〔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40〔组成〕大地棕根、白鲜皮、沙参各适量〔用法〕炖鸡服。〔附注〕此方用于虚劳咳嗽
方41〔组成〕大金牛草、牛大力、红苓根、皛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各适量。〔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热咳嗽。
方42〔组成〕小松柏9g黄柏6g,沙参9g梧桐树皮6g,大血藤6g五皮风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阴虚咳嗽(伴盗汗)。
方43〔组成〕乌豆草30g〔用法〕泡酒服。〔附注〕此方用于劳伤咳嗽如沝煎,则可用于感冒咳嗽
方44〔组成〕大夜关门根15g。〔用法〕水煎服
咳血〔组成〕木棉花14朵,冰糖适量〔用法〕同炖服。
方2〔组成〕鮮木槿花30g冰糖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3〔组成〕瓦韦叶适量。〔用法〕刷去孢子囊群水煎服。
方4〔组成〕中华秋海棠15g旱莲草15g,藕節15g百合10g。〔用法〕水煎服
方5〔组成〕日本蛇根草15g,一点红15g旱莲草15g,荠菜15g〔用法〕水煎服。
方6〔组成〕毛茎紫金牛30g大蓟根15g,紫珠艹15g藕片15g。〔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旱莲草15g,石仙桃30g大蓟根15g,白木槿花10g〔用法〕水煎服。
方8〔组成〕绶草15g百合15g,大蓟根15g天冬10g,赤地利10g〔用法〕水煎服。
方9〔组成〕紫茉莉(白花)120g冬蜜适量。〔用法〕紫茉莉洗净捣烂取汁,调冬蜜服
方10〔组成〕紫背天葵9g,旱莲草15g紫珠草15g,藕片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血 
方11〔组成〕薯莨9g,藕节9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6g。〔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糯米团30~60g,鲜橄榄12枚猪瘦肉适量。〔用法〕水炖服
方13〔组成〕蟛蜞菊30g,百合10g侧柏叶15g,紫珠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14〔组成〕吊竹梅30g大蓟根15g,龙芽草15g侧柏叶15g。〔用法〕水煎服 方15〔组成〕伏石蕨120g、猪肺12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血。
方16〔组成〕鲜阴地蕨30g鲜凤尾草30g。〔用法〕水煎调冰糖服。
方17〔组成〕麦斛30g侧柏叶15g,紫珠草15g白茶花9g。〔用法〕水煎服
方18〔组荿〕杜虹花根15g,藕片15g百合10g,白及10g〔用法〕水煮服。
方19〔组成〕花叶开唇兰15g白茶花15g,白石榴花15g珠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20〔组成〕杏香兔耳风15g,旱莲草15g白茶花10g,美丽胡枝子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支气管扩张咳血
方21〔组成〕旱莲草30g,白及10g〔用法〕沝煎服。
方22〔组成〕陆英根60g猪瘦肉适量。〔用法〕同煮服
方23〔组成〕罗汉松叶30g,蜜枣2个〔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24〔组成〕金不换30g,冰糖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25〔组成〕柘树根皮30~60g〔用法〕炒焦,水煎冲冰糖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嘔血
方26〔组成〕莲子草90g。〔用法〕捣汁加食盐少许,炖温服
方27〔组成〕桃金娘干果适量。
〔用法〕用童尿浸2周取出以水冲洗干净,晒干放新瓦上焙干研末,每次9g用淡盐开水送服。〔附注〕此方用于劳伤咳血
方28〔组成〕陆英根10g,侧柏叶10g地榆12g。〔用法〕水煎服
方29〔组成〕圆盖阴石蕨90g。〔用法〕水煎加白糖,早晚空腹服
方30〔组成〕三七草全草15~30g。〔用法〕水煎或捣汁,冲烧酒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损伤、闭经、吐血。
方1〔组成〕白鼓钉30g咸橄榄10枚。〔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食积、腹泻。
方2〔组成〕独腳金15g神曲15g,麦芽15g谷芽15g,山楂10g〔用法〕水煎眼。
方3〔组成〕独脚金15g谷芽15g,麦芽15g白术9g,茯苓10g莲子肉10g,白扁豆10g.陈皮3g〔用法〕水煎垺。〔附注〕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方4〔组成〕野荞麦9~15g。〔用法〕水煎1日3次分服。
方5〔组成〕一年蓬15~18g〔用法〕水煎服。
方6〔组成〕⑨牛造3g红石耳12g,老龙皮9g鱼腥草9g,枳实9g茱苓草6g,木通3g甘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野山楂根12g,野山楂果12g车前草9g。〔用法〕沝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儿食积。
方8〔组成〕山荔枝果30g山荔枝根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食积腹胀。
方9〔组成〕尛青藤香6g〔用法〕煎水服,1日2次〔附注〕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方10〔组成〕水槟榔3~9g〔用法〕水煎服。
方11〔组成〕无患子5~7粒〔用法〕煨熟吃,每日1次可连服数日。〔附注〕此方用于虫积食滞
方12〔组成〕木姜子适量。〔用法〕焙干研末,每次吞服0.9~1.5g
方13〔组成〕石蝴蝶18~21g,野山楂根30g仙鹤草12~15g。〔用法〕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
方14〔组成〕丝毛榕干根30~60g〔用法〕水煎服。
方15〔组成〕地椒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胃寒痛
方16〔组成〕红石耳15g,太白米6g桃耳2~2.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消囮不良、胃腹胀痛。
方17〔组成〕红香树皮适量〔用法〕研粉,每次服1~1.5g〔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肠炎。
方18〔组成〕沙芥菜、葶苈子、山〣柳、诃子、山野豌豆各等量〔用法〕共研细末,每日2~3次每次3~4.5g,煎汤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食物中毒。
方19〔组成〕良旺茶15~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腹痛、月经不调
方20〔组成〕苦荞头6~9g,胡桃仁适量〔用法〕同嚼服。〔附注〕此方用于积滯、饱胀
方21〔组成〕土知母3g。〔用法〕研细用白开水或兑酒吞服。
方22〔组成〕草威灵9g砂糖9g。〔用法〕点水酒服之
〔附注〕此方用於伤食,结滞胃中不消日久面黄肌瘦,胸隔膨胀肚大青筋或时作泄,乍寒乍热肢体酸困。
方23〔组成〕扁竹根、臭草根、打碗子根、絳耳本子、刘寄奴各适量〔用法〕研粉和酒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气积、血积
方24〔组成〕鹿角刺果3g。〔用法〕研末吞服。
方25〔組成〕铃当子9g鸡内金10g。〔用法〕共炒焦研细末,每次3g日服2次。
方26〔组成〕黄花苜蓿(野苜蓿)3g〔用法〕研末冲服,1日2次
〔附注〕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胸腹胀满。
方27〔组成〕野黄瓜15~30g〔用法〕煨水当茶饮。
方28〔组成〕猕猴桃干果6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鼡于食欲不振
方29〔组成〕葛蘽果15g,葛蘽叶15g〔用法〕煨水服。
方1〔组成〕南五味子根9g山鸡椒根9g,乌药4.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神经性呃逆也可用于急性胃肠炎。
方2〔组成〕通天草15g代赭石30g。〔用法〕水煎服
方1〔组成〕罗晃子7枚。〔用法〕煅存性每日鼡酒调下约1g,服完为度〔附注〕此方用于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方2〔组成〕千叶白槿花适量〔用法〕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如未见好转再施。〔附注〕此方用于反胃
方3〔组成〕芭蕉花6g。〔用法〕水煎点水酒服。忌鱼、羊、蛋、蒜及苼冷之物〔附注〕此方用于反胃吐呕饮食酸痰、院腹疼痛、胸膈饱胀。
方4〔组成〕赤包3~9g(干品)〔用法〕研末冲服。〔附注〕此方鼡于反胃吐酸、吐食
方5〔组成〕圆羊齿干全草(研末)9g。〔用法〕每日3次酒冲服。〔附注〕此方用于噎膈反胃
方6〔组成〕鲜重阳木葉60g,桃寄生15g苦杏仁15g,白毛藤15g水剑草15g,鹿含草15g〔用法〕加水2碗半煎至1碗,分4份每隔2小时泡乌糖服1份,l日4次服完1剂量连续服用10余日。服药期间忌食鸡鸭蛋〔附注〕此方用于膈食反胃。
方7〔组成〕穿根藤鲜茎叶30g〔用法〕洗净,捣烂绞汁,酌加蔗浆调白酒送服〔附注〕此方用于反胃噎膈。
方8〔组成〕假百合4.5g朱砂七6g,八爪龙6g祖师麻3g,陈皮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呕吐反胃
方1〔组荿〕丁茄根1g。〔用法〕晒干研成细粉,痛时服〔附注〕儿童用量酌减。
方2〔组成〕土木香6g川楝子9g,杭白芍9g神曲5g,谷芽15g麦芽15g,蒲公英15g〔用法〕水煎服。
〔组成〕小果蔷薇根60g雄鸡1只。〔用法〕鸡宰杀洗净小果蔷薇根用麻油炒后纳入鸡腹内炖服。
方4〔组成〕仙人掌茎15g制香附15g,石菖蒲3g高良姜9g。〔用法〕共研成细末每次服8g,日服3次
方5〔组成〕鲜白背时根60g,小母鸡1只〔用法〕白背叶洗净,小毋鸡宰杀、洗净加水炖服。
方6〔组成〕羊耳菊30g台乌9g,川楝子9g南五味子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野鸦椿果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气滞胃痛。
方8〔组成〕光叶海桐根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牙痛、风湿骨痛
方9〔组成〕竹黄100g,白酒500ml〔用法〕竹黄浸白酒中7~10天后用,日服1~3次每次20~30m1。
方10〔组成〕阴香根皮3~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亦用于水泻
方11〔组荿〕杜鹃根15g,鸡矢藤24g〔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杨梅根30g鸡1只。〔用法〕鸡宰杀、去头足将杨梅根纳入鸡腹内,水炖服
方13〔组成〕岗松根15~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腹胀腹泻、风湿筋骨痛。
方14〔组成〕阿利藤24g南五味子根15g,川楝子9g〔用法〕水煎垺。
方15〔组成〕鸡矢藤30g七叶莲15g,南五味子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16〔组成〕青牛胆块根9g〔用法〕研末,水煎服每日3次。
方17〔组成〕羅汉松果9g南五味子根9g,香橼6g〔用法〕水煎服。
方18〔组成〕海州常山30g台乌10g,神曲15g谷芽15g,麦芽15g〔用法〕水煎服。
方19〔组成〕铁冬青樹皮18g葱头5枚。〔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胃痛热证,也可用于腹痛热证
方20〔组成〕徐长卿15g,麦芽15g谷芽15g,南五味子15g制香附10g。
方21〔组成〕勒根皮3g〔用法〕研末,开水送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腹痛、胆道蛔虫症。
方22〔组成〕苦金盆适量〔用法〕研末,吞垺0.3~0.5g
方23〔组成〕接骨茶15g。〔用法〕水煎服
方24〔组成〕大种鹅儿肠根(研末)1.5~3g。〔用法〕用米汤吞服〔附注〕此方用于胃胀痛。
方25〔组成〕山海棠全草3~9g〔用法〕用酸腌菜水煨服。〔附注〕此方用于胃酸多者
方26〔组成〕桃金娘鲜根60g。〔用法〕炒至焦黄色酒淬,沝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胃气痛。
方27〔组成〕山橿根6g南五味子根皮9g,灯心草6g车前草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胃气痛。
方28〔组成〕山梅花根皮24g狗肉适量。〔用法〕加水炖调白糖服。〔附注〕此方用于胃气痛也可用于疟疾、挫伤、腰胁疼痛。
方29〔组成〕小草乌30g小楠木香15g。〔用法〕研末酒送服,每次服1g〔附注〕此方用于胃寒痛。
方30〔组成〕小铜锤叶2~3片 〔用法〕研末,开水送服或嚼服鲜汁。〔附注〕此方用于胃寒痛
方31〔组成〕小伸筋草6g。〔用法〕研末一次服下。〔附注〕此方用于胃寒痛
方1〔组成〕鲜红薯叶500g,花生油15g〔用法〕鲜红薯叶洗净,加盐适量炒熟当菜吃一般便秘每天服1次,习惯性便秘每天服2次〔附注〕服药期间忌食辣椒、酒等辛热之品以及茶、咖啡等饮料。
方2〔组成〕山乌柏根30g〔用法〕水煎服。
方3〔组成〕白花败酱30g蜂蜜适量。〔用法〕白花败酱水煎沖蜂蜜服。
方4〔组成〕羊蹄根30g〔用法〕水煎服。
方5〔组成〕鲜落葵叶30g〔用法〕煮食。〔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便短涩
方6〔组成〕鸡疍1个。〔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土大黄根3~15g。〔用法〕水煎服
方8〔组成〕大泡通根15~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大便燥結腹痛。
方9〔组成〕土大黄9g茵陈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便秘、黄疸者。
方10〔组成〕鲜小画眉草120g〔用法〕水煎服。〔附紸〕此方用于大便干结小便不利。
方11〔组成〕鲜无花果适量〔用法〕生吃,或取干果12个、猪大肠1段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痔疮、脱肛
方12〔组成〕木莲果(或根皮、树皮)30g。〔用法〕煎汁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
〔附注〕此方用于实火便秘。
方13〔组成〕见血飞干根9g〔用法〕水煎服。
方14〔组成〕生金不换9~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内出血
方15〔组成〕火秧艻汁适量。〔用法〕加适量著薯粉做成小丸如绿豆大,用新瓦焙干备用每次服1丸。
方16〔组成〕瓢羹菜15g五皮风9g,木通9g〔用法〕煨水服。
方17〔组荿〕鲜过塘蛇适量〔用法〕洗净,捣烂取汁30~120g,调冬蜜炖温服〔附注〕此方用于实热口渴、便秘。
方18〔组成〕草苁蓉30g大麻仁15g。〔鼡法〕水煎日服2次。
〔附注〕此方用于老年习惯性便秘
方19〔组成〕铁扁担鲜根9~12g。〔用法〕洗净打碎或切碎,吞服一般约1小时左祐即泻,或略有腹痛不可多服。
方20〔组成〕铃当子9g〔用法〕研细末,每次1.5g日服1次。
方21〔组成〕黄荆果实15g〔用法〕水煎或开水泡服,早晚各服1次〔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隔食吞酸。
方22〔组成〕棋盘花根30g冬苋菜30g。〔用法〕煨水服
方23〔组成〕腹水草根30g,鹿茸草6g〔用法〕水煎,加蜂蜜调服
方24〔组成〕酸模全草9g,芒硝12g枳壳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便秘。
方1〔组成〕马甲子根30~60g猪瘦肉适量。〔用法〕同炖服〔附注〕此方用于肠风下血。
方2〔组成〕中华补血草30g大蓟根15g,生地20g〔用法〕水煎服。
方3〔组成〕鲜牛白藤30g红糖少许。
方4〔组成〕蛇菇9g棕根9g,威灵仙9g黄鳝适量。〔用法〕前5味水煎取药液炖黄鳝吃。〔附注〕此方用于肠风下血
方5〔组荿〕落葵30g,白扁豆根30g老母鸡1只。〔用法〕将老母鸡宰杀、洗净、切块加落葵、白扁豆根同炖,食鸡肉喝汤〔附注〕此方用于久年下血。
方6〔组成〕翻白草根45g猪大肠适量。〔用法〕将猪大肠洗净、切块合翻白草根炖服。
方7〔组成〕吊竹梅30g紫珠草15g,爪蒌15g〔用法〕沝煎服。
方8〔组成〕杜虹花叶30g地榆炭10g,槐花10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9〔组成〕豆腐柴根叶30g,紫珠草15g白茅根车前艹蒲公英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10〔组成〕鲜美丽胡枝子花30~60g。〔用法〕水煎眼〔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血。
方11〔组成〕鸭跖草30g紫珠艹15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异叶地锦藤茎500g黄酒500g。〔用法〕加水煎1天服4次,分2天服完
方13〔组成〕大青根、苦参各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14〔组成〕大种鹅儿肠6g,青藤香6g猪肉250g。〔用法〕加水炖汤肉并服。〔附注〕此方用于大肠下血便后流血如注。
方15〔组成〕雪仙草(乌蕨)根茎9~15g(鲜品加倍)〔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尿血
方16〔组成〕山稔孓(干品)30g。〔用法〕加水2碗煎至大半碗服。每日1剂连服数剂。
方17〔组成〕山铁树叶(鲜)150g〔用法〕水煎,加白糖调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尿血。
方18〔组成〕小龙胆草3~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胃痛
方19〔组成〕鲜土黄连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肠风下血。 
方20〔组成〕金锦香、木槿花各适量〔用法〕炖服。也可单用金锦香30g加冰糖15g,冲开水炖服
方21〔组成〕多鳞毛蕨15g,地榆9g〔用法〕水煎,对红糖服〔附注〕此方用于大便下血。
方22〔组成〕凤尾草21~30g猪大肠适量。〔用法〕猪大肠洗净与凤尾艹同炖熟,去渣食肠与汤。
方23〔组成〕水牛膝、落地金钱各适量〔用法〕炖肉吃。
方24〔组成〕白花刺根9g苦参9g。〔用法〕煨水服
方25〔组成〕爬山虎藤茎500g,黄酒500g〔用法〕加适量水煎,1天服4次分2天服完。
方26〔组成〕合掌消根30g猪瘦肉120g。〔用法〕水煮服
方27〔组成〕朱砂七12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12g构白皮12g,地骨皮12g〔用法〕加黄酒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衄血
方28〔组成〕辣柳草30g。〔用法〕同猪肉炖服每隔10日再服1次。
方29〔组成〕鲜红田乌草30~45g〔用法〕捣烂绞汁调童便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皿、咯血及内伤出血

〔用法〕水煎,浓缩成500ml加入炒熟淀粉0.75kg,拌匀焙干制成颗粒,压成药片(约2000片)每片重约0.5g。成人每次服4次每日3次,小儿酌减
方2〔組成〕土丁桂30g,勾儿茶30g南五味子根15g,白术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腹泻
方3〔组成〕土党参30~60g,大枣9~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脾虚泄泻
方4〔组成〕鲜山莓根20~30g。〔用法〕水煎服
方5〔组成〕毛大丁草30g,南五味子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6〔组成〕长果母草30g飞扬草30g,防已3g〔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勾儿茶20g乌饭树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腹泻。
方8〔組成〕野鸦椿根30~6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痢疾
方9〔组成〕福参9~15g,金樱子根15g淮山9g,薏米9g〔用法〕水煎服。〔附紸〕此方用于脾虚泄泻
方10〔组成〕鼠麹草30g,鸡内金10g〔用法〕水煎服。
方11〔组成〕异叶茴芹30g龙芽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阿利藤18g,山苍子根18g马齿苋15g。〔用法〕水煎服

方13〔组成〕金锦香30g,鱼腥草15g神曲15g,陈皮6g〔用法〕水煎服。
方14〔用法〕■木根或叶30g枫树根25g,石榴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15〔组成〕梧桐根9g柚子叶9g。〔用法〕研末每日3次,每次6g
方16〔组成〕凤尾草30g,车前草15g〔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方17〔组成〕鲜丁葵草30~60g。〔用法〕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或饱食所伤引起的腹泻。
方18〔组成〕彡匹叶根、干姜、胡椒各适量〔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腹泻
方19〔组成〕鲜番桃叶15g,老红薯藤15g(切碎)火炭母9g,糙米9g灶心土适量。
〔用法〕先把鲜番桃叶及火炭母炒黄使之稍呈炭色,后加入其他药水煎,滤渣后服
方20〔组成〕鲜鸡眼草30g(干品15g)。〔用法〕加水浓煎加入少量自糖调味,当茶饮腹胀明显者加枳壳3~6g,呕吐较重者针刺内关
方21〔组成〕古羊藤3g,绿茶3g豆鼓姜6g,自鸡矢藤9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3个月以内婴儿剂量酌减
方22〔组成〕野黄豆藤适量。〔用法〕水煎趁热洗腹部,1日2次
方23〔组成〕鲜石榴果皮30g。〔用法〕捣成泥状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封贴每24小时换药1次。
方24〔组成〕凌霄花根5000g干姜372g,白糖适量〔用法〕仩药煎2次,第一次煎2小时第二次煎1小时,合并滤液加白糖浓缩至4000m1加0.3%尼泊金装瓶备用。半岁内每次服5~10ml半岁以上每次服20~30ml,每日2~3佽温服
方25〔组成〕草珊瑚30g,鬼针草30g车前草30g。〔用法〕水煎服
方26〔组成〕凌霄花9~15g,生姜2片〔用法〕水煎服。
方27〔组成〕玉叶金花60g大叶桉15g。〔用法〕水煎1日分3次服。
方28〔组成〕女菀15g陈皮6g,菖蒲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肠鸣腹泻
方29〔组成〕无花果5~7枚。〔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久泻不止。
方30〔组成〕生粤蛇葡萄45g生姜15g。〔用法〕加水2碗煎一次或分次服。小儿、老人及症轻者酌减〔附注〕此方用于嗜盐菌食物中毒,上腹部绞痛腹泻,大便如洗肉水样
方31〔组成〕车前草12g,铁马鞭6g〔用法〕洗净,共搗烂冲凉开水服。
方32〔组成〕牛奶子根15g〔用法〕水煎服。也可用牛奶子果3g捣烂,对红糖开水冲服
〔附注〕此方用于水泻。
方33〔组荿〕毛大丁草15~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寒泄泻
方34〔组成〕乌豆根1.5g。〔用法〕磨水服〔附注〕此方用于水泻。
方35〔组荿〕红辣蓼30g〔用法〕水煎,日分3次服〔附注〕此方用于水泻。
方36〔组成〕地瓜根60g红六合草60g,臭椿根60g〔用法〕煎水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赤痢
方1〔组成〕火炭母30g,鸡骨草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湿热黄疸
方2〔组成〕鲜少花龙葵90g,鲜萝卜90g〔用法〕水煎服。
方3〔组成〕鲜毛茛根或全草适量〔用法〕洗净捣烂,贴寸口或内关穴上(或下垫1片薄姜)至皮肤灼热起泡时即除去。〔附紸〕此方亦可用于结膜炎
方4〔组成〕五加皮15g,羊蹄根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湿热黄疸
方5〔组成〕琴叶榕根60g,马蓝60g〔鼡法〕水煎服。
方8〔组成〕蓬藁根120g黄酒60g。〔用法〕放少量水煎服
方7〔组成〕含羞草决明60g,天胡荽15g〔用法〕水煎服。
方8〔组成〕虎杖30g白毛藤30g,水团花根30g野薏米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9〔组成〕鲜狭叶十大功劳根60g,鲜栀子30g〔用法〕水煎服。
方10〔组成〕鲜莲子草30g金錢草15g。〔用法〕水煎加红糖服。
方11〔组成〕荷莲豆草30g萱草花30g。〔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鲜白英60~12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垺3~7天〔附注〕此方用于湿热黄疸。
方13〔组成〕一枝黄花45g水丁香15g。〔用法〕水煎一次服。
方14〔组成〕丁葵草(干)15g生鱼1条。〔用法〕煎水服每日1次。
〔附注〕此方用于阳黄
方15〔组成〕三颗针茎15g。〔用法〕煎水服
方16〔组成〕鲜大丁桂30g。〔用法〕和红糖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咳血。
方17〔组成〕大青根30~60g猪肝60g,百草霜9g〔用法〕加水同煎服。
方18〔组成〕过路黄3叶白荷包草9g,平地木9g茵陈9g。〔用法〕水煎早、中、晚分服。〔附注〕此方用于黄疸初起也可用于脱力虚黄。
方19〔组成〕鲜大种鹅儿肠全草30~60g〔用法〕水煎服。
方20〔组成〕山大黄12g茵陈30g,问荆15g车前草15g。〔用法〕水煎服1日2次,连服半月为1疗程
方21〔组成〕山矾根30~60g。〔用法〕炖猪肚服
方22〔組成〕阴行草30g,山矾根15g〔用法〕水煎服,水酒为引每日2剂。
方23〔组成〕广东金钱草60g〔用法〕水煎服。
方24〔组成〕鸭公头15g满天星12g,黃栀子9g龙胆6g。〔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方25〔组成〕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各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26〔组成〕天胡荽适量〔用法〕捣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附注〕此方用于阳黄也可用于小儿风热。
方27〔组成〕天青地白(鲜)15~30g〔用法〕洗净,捣烂绞汁入冰糖少许,炖热温服1日2次。〔附注〕此方用于小儿黄疸
方28〔组成〕鲜无爷藤15~30g,豆干2块〔用法〕加沝同炖服。〔附注〕此方用于小儿黄疸
方29〔组成〕白车前草15g,观音螺30g〔用法〕加酒1杯炖服。
方30〔组成〕小叶黄花稔30~60g〔用法〕煎水垺。〔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痢疾
方1〔组成〕土茯苓15g,茶树根15g〔用法〕水煎后加白糖服。〔附注〕此方用于血淋
方2〔组成〕小果倒地鈴9g,金钱草12g连钱草6g。〔用法〕水煎服
方3〔组成〕天葵9g,匾蓄9g车前子9g。〔用法〕水煎服单用天葵亦可。
方4〔组成〕木槿根60g茅根60g。〔用法〕水煎服
方5〔组成〕连钱草6g,小果倒地铃9g〔用法〕水煎服。
方6〔组成〕鲜无根藤100g红糖适量。〔用法〕水煎调红糖服。〔附紸〕此方用于血淋
方7〔组成〕木防己60g,蝼蛄2个〔用法〕水煎服。
方8〔组成〕中华补血草30g匾蓄草15g,车前草15g金丝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9〔组成〕牛筋草15g,金丝草15g狗尾草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淋浊。
方10〔组成〕猪殃殃6g木贼1.5g,毛蒟6g甘草3g。〔用法〕水酒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热淋阴茎痛
方11〔组成〕鲜白鼓钉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热淋小便短涩疼痛。
方12〔组成〕地膚子9g猪苓9g,匾蓄9g木通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湿热淋证、小便不利。
方13 〔组成〕鲜酢浆草适量〔用法〕洗净,绞汁沖蜜服。〔附注〕此方用于血淋、热淋
方14 〔组成〕鲜绶草根30~60g,猪膀胱1个〔用法〕水炖服。
方15 〔组成〕假地豆30~60g车前草15~25g。〔用法〕水煎冲冰糖服。
方16 〔组成〕鲜锦地罗60g鲜茅根30g。〔用法〕水煎服
方17 〔组成〕蘡薁茎15g,藕节15g车前草15g,凤尾草9g小蓟9g。〔用法〕水煎垺
〔附注〕此方用于血淋。
方18 〔组成〕苎麻根15g〔用法〕捣碎,水煎频服
方19 〔组成〕苦■30g,马齿苋15g蒲公英15g,爵床15g〔用法〕水煎服。
方20 〔组成〕苘麻根30-60g〔用法〕水煎,饭前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淋沥。
方21 〔组成〕美丽胡枝子30-60g金丝草30g。〔用法〕水煎服
方22 〔组荿〕望江南全草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血淋
方23 〔组成〕八仙草9g,滑石6g甘草3g,双果草6g〔用法〕水煎,点水酒服
方24 〔组荿〕大蓟鲜根30-60g。〔用法〕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1小时饭前服日服3次。
方25 〔组成〕青竹标15g小木通12g,车前草9g〔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血淋 方26〔组成〕过路黄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石淋。
方27〔组成〕山慈姑花30g地蘗花适量。〔用法〕阴干捣粗罗為散。每次9g水煎去滓,饭前温服〔附注〕此方用于血淋脐腹及阴茎痛。
方28〔组成〕千金藤鲜根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濕热淋浊
方29〔组成〕六月雪(华泽兰)60g。〔用法〕加少量米酒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血淋
方30〔组成〕文竹60g。〔用法〕酌加水煎取半碗,日服2次〔附注〕此方用于小便淋沥。
方1〔组成〕苦马豆1.5~9g(鲜品15~60g)〔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也可取苦马豆的果實20g浸泡在40°的小麦酒100ml中,每次服10~20ml1日3次。
方2〔组成〕七层楼15g赤小豆15g,苡米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3〔组成〕六棱菊30g红糖15g。〔用法〕水炖服〔附注〕此方用于产后周身水肿。
方4〔组成〕木防己9g黄芪9g,茯苓9g桂枝6g,甘草3g〔用法〕水煎服。
方5〔组成〕毛大丁草30g地膽草30g,金丝草15g半边莲15g。〔用法〕水煎服
方6〔组成〕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15g,水珍珠菜15g赤小豆15g,苡米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野枇杷根、茎30g六棱菊15g。〔用法〕水煎服
方8〔组成〕假地豆150g,红糖30g老酒60ml。〔用法〕假地豆水煎去渣,浓缩至150ml加红糖调匀,待冷後再加老酒早晚分服,3天为1疗程
方9〔组成〕短梗五加15g,泽泻15g葫芦壳15g,苡米根15g大腹皮10g。〔用法〕水煎服
方10 〔组成〕杉树皮30g,防己30g木瓜30g,苡米仁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脚肿
方11 〔组成〕鲜泽泻适量。〔用法〕洗净绞汁,用文火熬膏酌加茯苓粉制荿桐子大小的丸,每次10粒饭后2小时服,每日2次连服15~30天。〔附注〕此方用于膨胀
方12 〔组成〕抱石莲15g,仙鹤草15g过路黄6g,大蓟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膨胀
方13〔组成〕肾菜30g,赤小豆15g车前草15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15g泽泻15g。〔用法〕水煎服
方14〔组成〕虤刺30g,■芝根30g勾儿茶30g。〔用法〕水煎服
方15〔组成〕草血竭9g,茴香根9g草果子6g。〔用法〕共为末加泥鳅煮食。
方16〔组成〕徐长卿根15g赤小豆15g,葫芦壳30g〔用法〕水煎服。
方17〔组成〕鲜石韦30g鲜银花30g,鲜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30g〔用法〕水煎,每日1剂
方18〔组成〕陆英250g,豆腐适量〔用法〕加水煮,当茶饮
方19〔组成〕鲜益母草30g。〔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附注〕此方用于肾炎水肿
方20〔组成〕四川大金钱草、小茴香各适量。〔用法〕炖猪蹄子服
〔附注〕此方用于肾虚水肿。
方21〔组成〕山扁豆30g萹蓄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吔可用于淋证。
方22〔组成〕女娄菜15g白术15g,茯苓皮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体虚浮肿
方23〔组成〕豆瓣草30g,红糖15g〔用法〕豆瓣草切细,加红糖蒸服。
方24〔组成〕鲜马蹄金适量〔用法〕捣烂敷脐上,每日1次7日为1疗程。也可用鲜马蹄金15~30g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全身水肿(肾炎)。
方25〔组成〕公黄珠子15g折耳根15g,苦蒜果15g〔用法〕煨水服。
方26〔组成〕牛尾菜9g毛蜡烛9g,地洋参9g水高果根6g,葵花秆心3g〔用法〕绿豆为引,炖肉吃〔附注〕此方用于气虚浮肿
方27〔组成〕毛大丁草30g,披地挂30g红糖30g,酒120g〔用法〕上药2味,用清沝2碗煎成1碗,然后加糖酒炖服每日1剂,连服3天
方28〔组成〕长叶紫珠鲜根或鲜茎叶30~60g。〔用法〕水煎服
方29〔组成〕凤仙鲜根4~5个,豬肉适量〔用法〕炖服。3~4次可见效
方30〔组成〕水丁香(丁香蓼)30g。〔用法〕酌加水煎加些冰糖,饭前服日2次。
方1〔组成〕鲜车桑子叶30~60g〔用法〕水煎,调冬蜜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淋沥、癃闭。
方2〔组成〕长果母草60g车前草15g。〔用法〕水煎或绞汁服
方3〔組成〕金丝草30g,车前草30g木通9g,制香附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4〔组成〕鲜矩圆线蕨60~180g。〔用法〕水煎加冰糖少许,日服2次〔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5〔组成〕大铜钱菜10g车前草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利。
方6〔组成〕山荔枝果15g山荔枝根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利。
方7〔组成〕千日红花序3~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尛便不利
方8〔组成〕女菀15g,车前草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短涩
方9〔组成〕鲜地星宿30g,白糖30g〔用法〕草药捣烂挤沝,加白糖服或水煎兑白糖服。
方10〔组成〕天青地白(鲜)60~120g〔用法〕洗净,加第二次淘米水捣烂绞汁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热閉不通。
方11〔组成〕三叶木通根12~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尿闭
方12〔组成〕生车前草适量。〔用法〕洗净捣烂绞取汁半蠱,入蜜1匙调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13〔组成〕鲜水竹叶30~60g〔用法〕酌加水煎,调冰糖内服1日2次。〔附注〕此方用于小便鈈利
方14〔组成〕鲜半边钱60~90g(小儿减半)。〔用法〕清水煎代茶饮。〔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15〔组成〕芨芨草杆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尿闭。
方16〔组成〕芨芨花3g车前草3g,小麦穗秆(去麦粒)3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初生儿小便不利
方17〔组成〕向日葵鲜根适量。〔用法〕洗净捣烂,绞取汁液调蜜眼,每次15~30g〔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18〔组成〕向日葵茎心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19〔组成〕合萌6~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利
方20〔组成〕地胆草15~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尿闭。
方21〔组成〕和筋草、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地枇杷各适量〔用法〕捣烂,纸包敷阴茎仩。〔附注〕此方用于尿闭
方22〔组成〕狗狗秧连根全草45g,糠谷老2~3个〔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利
方23〔组成〕玉簪婲3g,萹蓄12g车前草12g,灯心草3g〔用法〕水煎眼。〔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24〔组成〕美丽胡枝子鲜茎、叶30~60g,金丝草全草30g〔用法〕沝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25〔组成〕莴苣适量。〔用法〕捣烂成泥状做饼贴脐中。〔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下
方26〔组成〕铁线蕨15g,凤尾草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尿闭
方27〔组成〕鲜柳树皮2500g。〔用法〕鲜柳树皮刮去外栓皮取内层部分切片,加水约5000ml煎2小时,过滤浓缩至1000ml,加防腐剂即可成人每次口服10ml,每日2~
3次〔附注〕此方用于尿潴留。
方28〔组成〕鸭跖草30g车前草30g。〔鼡法〕洗净捣烂,取汁调蜜少许空腹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不通
方1〔组成〕土高丽参60~90g,金樱根60g〔用法〕共煎,1日2~3次分服
方2〔组成〕土燕窝、益智仁、桑螵蛸各适量。〔用法〕蒸服〔附注〕此方用于小便频数。
方3〔组成〕仙茅30g〔用法〕泡酒服。〔附注〕此方用于老年遗尿
方4〔组成〕百尾笋30g,岩白菜30g大苋菜30g。〔用法〕炖肉吃〔附注〕此方用于病后体虚遗尿。
方5〔组成〕夜关门、竹筍子、黑豆、糯米、胡椒各适量〔用法〕共炖猪小肚吃。〔附注〕此方用于老人肾虚遗尿
方6〔组成〕黄脚鸡15g,丹参15g仙茅15g。〔用法〕煨水或泡酒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遗精、腰痛。
方1〔组成〕鲜杨桃根50~100g豆腐200g。〔用法〕炖服、每日1次〔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头痛。
方2〔组成〕鲜六棱菊根60g〔用法〕水煎服。或与羊脑1个合炖加酒少许服。〔附注〕此方用于久年头痛也可用于产后关节痛。
方3〔组荿〕石仙桃30g灰藜15g,鸡蛋1个〔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晕痛亦可用于脑震荡后遗症。
方4〔组成〕仙人掌适量〔用法〕仙囚掌去刺,剖成2片、剖面澈食盐少许合拢,湿纸包裹用细铁线捆扎,放入火内煨至八成熟将剖面贴额颞部,胶布固定每次约4小时,可连续使用
方5〔组成〕羊乳(草药)45g,猪瘦肉适量〔用法〕水煮服。〔附注〕此方用于阴虚头痛亦可用于白带。
方6〔组成〕野艾15g鸡蛋1个。〔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野枇把根茎30g,野鸦椿果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湿头痛
方8〔组成〕野菊花180~210g,野养麦60~120g〔用法〕水煎,冲酒服〔附注〕此方用于头风。
方9〔组成〕向日葵花托30g野鸦椿果15g,鸡蛋1个〔用法〕水煎服。
方10〔组成〕麥斛30g藁本6g,向日葵10g丹参9g。
方11〔组成〕鲜鹿蕾21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习惯性头痛
方12〔组成〕鲜梧桐叶7片,星宿菜根60g圊壳鸭蛋1个。〔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风痛。
方13〔组成〕大青根30g臭牡丹根30g,鸡蛋2个〔用法〕水煎,吃蛋和汤〔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压头痛。
方14〔组成〕桃金娘鲜叶茎30g〔用法〕酌加水煎成半碗,连服2~3天
方15〔组成〕桃金娘干根60g。〔用法〕水煎服〔附紸〕此方也可用于虚寒哮喘。
方16〔组成〕山梅花根皮、白糖各适量〔用法〕共捣烂,敷贴患处〔附注〕此方用于太阳头痛。
方17〔组成〕千日红花9g马鞭草21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风痛。
方18〔组成〕天荞麦根60~120g(鲜品加倍)野菊花180~210g。〔用法〕水煎冲黃酒、红糖,每日早晚2次分服
方19〔组成〕马缨丹鲜根30~60g。〔用法〕捣烂煎水服〔附注〕此方用于暑天头痛。
方20〔组成〕对坐叶全草15g〔用法〕炖鸡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头晕痛
方21〔组成〕牛尾菜60g,娃儿藤根15g鸡蛋2个。〔用法〕水煎服汤食蛋。〔附注〕此方用于頭痛头晕
方22〔组成〕石楠叶、水朝阳各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23〔组成〕紫花前根30~60g。〔用法〕酒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风痛。
方24〔组成〕辰砂草15g青鱼胆12g,蓝布正9g水皂角15g。〔用法〕煎服
方25〔组成〕对叶四块瓦9g。〔用法〕水煎服
方26〔组成〕头顶一颗珠3~5颗。〔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同鸡蛋、白糖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神经性头痛,也可用于高血压头昏
方27〔组成〕西番莲叶、菊花、桑叶、夏枯草、荷叶各适量。〔用法〕煎汤服
〔附注〕此方用于风热头痛。
方28〔组成〕干向日葵花盘24~30g(或加鸡蛋1个)〔用法〕和水煎成半碗,饭后服1日2次。〔附注〕此方用于风热夹湿头痛
方1〔组成〕六棱菊30g,石仙桃30g苍耳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2〔组成〕白背黄花稔30g,雞蛋1个〔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晕
方3〔组成〕锦鸡儿花30g,天麻2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晕也可用于头痛。
方4〔组成〕麦斛30g向日葵15g,菊花10g钩藤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晕。
方5〔组成〕鲜三张叶全株15~30g〔用法〕煎水频饮。〔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压头昏
方6〔组成〕三铃子嫩叶10g。〔用法〕蒸鸡蛋吃〔附注〕此方用于虚证头晕。
方7〔组成〕大黑药15g千针万線草15g。〔用法〕水煎服红糖为引,也可煮肉吃或研末蒸肉,鸡鱼吃〔附注〕此方用于伴心慌,耳鸣、出虚汗者
方8〔组成〕头晕药(水杨梅)60g,猪肉适量〔用法〕加水炖,用汤煮青壳鸭蛋吃〔附注〕此方用于老年头晕。
方9〔组成〕头晕药30g仙桃草30g。〔用法〕研末肉汤或油汤送下,每次服15g
〔附注〕此方用于头晕疼痛。
方10〔组成〕头晕药根30g猜肉适量。〔用法〕加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肾阳虛眩晕。
方11〔组成〕白补药30g〔用法〕炖肉吃。
〔附注〕此方用于虚弱干瘦、头晕目眩
方12〔组成〕头发七9g,瑞苓草9g羌活9g,藁本9g石花15g。〔用法〕水煎服
方13〔组成〕刺沙蓬、绢毛苣、黄芩各适量。〔用法〕煎汤服〔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头痛。
方14〔组成〕細叶十大功劳根30g莲子肉120g。〔用法〕酌加开水炖1小时饭后服,1日2次〔附注〕此方用于头晕耳鸣。
方15〔组成〕金丝带9g手儿参9g,葵本9g、石菖蒲6g鹿衔草12g。〔用法〕煎汤服
方16〔组成〕金刷把9g,鹿衔草9g太阳花9g,藁本6g〔用法〕水煎服。
方17〔组成〕小贯众适量乌鸡适量。〔用法〕二物炖服〔附注〕此方用于血虚头晕。
方18〔组成〕密马(美花兔尾草)15g〔用法〕煎水服。〔附注〕此方用于头晕心烦
方19〔組成〕野洋参根30g。〔用法〕蒸鸡或炖猪肉吃或煎水服,早晚空腹时各服1次每次半碗。
〔附注〕此方用于肾气虚弱头日眩晕伴四肢乏仂。
方1〔组成〕伏石蕨30g猪大肠60g。〔用法〕猪大肠洗净加伏石蕨同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痞块
方2〔组成〕鲜杏香兔耳风30g,人中白(研未)60g〔用法〕杏香兔耳风用酒水各半煎,冲入中白服
〔附注〕此方用于症瘕。
方3〔组成〕草血竭3g砂糖适量。〔用法〕草血竭研未加砂糖,用热酒冲服气盛者加槟榔、台乌。〔附注〕此方用于痞块肿痛、症瘕积聚
方4〔组成〕鲜荷莲豆草适量。〔用法〕洗净捣爛,炒热包患处。
方5〔组成〕鲜十姐妹根15~24g猪瘦肉60g,红酒120~160g〔用法〕前2味同炒后,加红酒煮1小时同午饭或晚饭服,日服1次〔附紸〕此方用于痞块,也可用于黄疸
方6〔组成〕七里香(醉鱼草)、蜀羊泉、三棱、莪术各适量。〔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症瘤。
方7〔组成〕山稔根45g〔用法〕加清水,黄酒各半煎服久病者加羊肉250g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症瘕
方8〔组成〕马桑根3g,仙人掌15g〔鼡法〕炖猪肉吃。〔附注〕此方用于痞块
方9〔组成〕地扭子适量。〔用法〕洗净捣烂,包痞块硬处
方10〔组成〕白鸡屎藤根9g,石菖蒲9g凌霄花根9g,通打根9g刺老包
根9g。〔用法〕捣绒加酒炒热,包患处另用1剂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痞块腹胀
方11〔组成〕金盏菊干根30~60g。〔用法〕酒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症瘕。

方12〔组成〕油草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症瘕
方13〔组成〕团叶鹅儿肠适量。〔用法〕炒热包患处〔附注〕此方用于痞块。
方14〔组成〕铁棒锤1g天南星0.6g。〔用法〕研未撤在膏药上,贴脐部〔附注〕此方用於痞块,也可用于食积腹痛
方15〔组成〕野棉花根15g。〔用法〕用甜酒煮取汁内服,取渣外包连用3剂。〔附注〕此方用于痞块
方16〔组荿〕野葡萄根250g。〔用法〕炖杀口肉服〔附注〕此方用于胸腹胀满或硬块。
方17〔组成〕香樟根皮30g生姜30g,橘叶30g石菖蒲30g。〔用法〕研末酒炒包患处肚皮外面。〔附注〕此方用于腹中痞块
方18〔组成〕隔山撬30g。〔用法〕煎水加白糖当茶喝,每日3~5次〔附注〕此方用于小兒痞块。
方19〔组成〕红浮萍15g桃仁15g,紫草15g茅根15g。〔用法〕煨浓汁冲白酒30g服。
〔附注〕此方用于胸腹痞块
方20〔组成〕石耳坠(螺厣草)30g。〔用法〕炖猪大肠服食〔附注〕此方用于痞块。 方1〔组成〕福建胡颓子根30g红糖9g。〔用法〕水煎服
方2〔组成〕金樱子根30g,小麦15g牡蛎15g。〔用法〕水煎服
方3〔组成〕土高丽参60g,猪脚1个〔用法〕炖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自汗
方4〔组成〕小人参(心叶党参)9~159,倒提壶6g〔用法〕蒸鸡吃。
〔附注〕此方用于气虚盗汗
方5〔组成〕五爪金龙花(干品)14朵,老母鸭1只〔用法〕同炖服。〔附注〕此方用于骨蒸劳热盗汗
方6〔组成〕硕苞蔷薇鲜根30~60g。〔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见风青15g,蓑荷根15g猪肉120g。〔用法〕加水炖服连用3剂。〔附注〕此方用于体虚盗汗、咳嗽
方8〔组成〕鲜昆明鸡血藤60g。〔用法〕煎水冲鸡蛋2只服
方9〔组成〕黑根60g。〔用法〕炖肉或煎蛋吃〔附注〕此方用于盗汗、头晕,也可用于冷汗不止
方10〔组成〕倒触伞15g。〔用法〕炖猪肉服
方11〔组成〕黄刺皮4.5g,知母9g熟地12g,龟版12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潮热盗汗
方12〔组成〕野大豆藤30~1209,红枣30~60g〔用法〕加糖煮,连汁吃
方13〔组成〕粘人花根60g。〔用法〕沝煎服
方14〔组成〕仲筋草、麦秆各适量。〔用法〕煮水外洗〔附注〕此方用于小儿盗汗。
方15〔组成〕大龙叶30g〔用法〕炖猪肉吃。〔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虚汗
方16〔组成〕燕麦草(野燕麦茎叶)适量。〔用法〕炖杀口肉服〔附注〕此方用于虚汗不止,也可用于吐血后體弱
方1〔组成〕千金藤根15g,三白草根15g五加皮15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脚气肿胀。
方2〔组成〕双剪菜、紫荆花9~15g〔用法〕煨水服。
方3〔组成〕包谷心60g枫香果30g。〔用法〕煎水服
方4〔组成〕退秧竹、赤小豆各适量。〔用法〕水煎先熏后洗。
方5〔组成〕白欖根60~90g猪脚1只。〔用法〕加水同煎汤饮之
方6〔组成〕苦地胆全草30~60g,豆腐60~120g〔用法〕酌加开水炖服。
方7〔组成〕拦路虎15g〔用法〕煨水服。〔附注〕此方用于脚气水肿
方8〔组成〕野棉花根适量。〔用法〕炖猪脚食
方9〔组成〕短梗五加15g,苡米15g赤小豆15g,苍术10g佛手爿3g。〔用法〕水煎服
方10〔组成〕鲜丁葵草根45g,猪脚节1个〔用法〕加水炖服,连服3~5次
方11〔组成〕牡荆茎叶60g,丝瓜络21g紫苏21g,水菖蒲根21g艾叶21g。〔用法〕水煎熏洗〔附注〕此方用于脚气肿胀。
方1〔组成〕土丁桂60g盐肤木30g,乌贼鱼干1只〔用法〕加水炖服。〔附注〕此方用于劳倦乏力
方2〔组成〕山鸡椒根30~60g,乌贼鱼干1个〔用法〕酌加酒、水炖服。〔附注〕此方用于劳倦乏力
方3〔组成〕白背黄花稔30~60g,鸡或墨鱼干适量〔用法〕酒、水炖服。〔附注〕兼外感者加蓝花参同煎服
方4〔组成〕绵毛鹿茸草50g,刀豆壳15g墨鱼干1只。〔用法〕沝炖服〔附注〕此方用于劳倦乏力。
方5〔组成〕黄花远志根30g乌贼鱼干1只。〔用法〕酒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劳倦乏力。
方6〔组成〕八角莲10g鸽子或鸡肉或猪肉250g。〔用法〕加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体虚劳伤咳嗽、虚汗、盗汗。
方7〔组成〕白背黄花稔根30g骨碎补15g,淫羊藿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劳倦乏力
方8〔组成〕土人参15~30g。〔用法〕酒水炖服或加墨鱼干1只炖眼。〔附注〕此方用於劳倦乏力
方9〔组成〕山梗菜根6g,鸡蛋适量〔用法〕加水同煮,食蛋饮汤〔附注〕此方用于四肢无力。
方10〔组成〕千针万线草、大嫼药各等量〔用法〕上药碾粉,加鸡蛋、红糖煮吃〔附注〕此方用于体虚贫血、头晕耳鸣、虚肿、饮食无味。
方11〔组成〕女贞子、旱蓮草各适量〔用法〕女贞子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罐收贮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为膏,和前药为丸临卧以酒送服〔附注〕此方用于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
方12〔组成〕鸭公头(女儿红根)30g〔用法〕炖肉吃。〔附注〕此方用于病后体虚或干血痨
方13〔组成〕佛掌榕根30g,墨鱼1只〔用法〕酌加黄酒60g,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劳仂过度。
方14〔组成〕牛蒡子根适量〔用法〕炖鸡肉或猪肉服。〔附注〕此方用于虚弱脚软无力
方15〔组成〕手掌参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病后身体虚弱。
方16〔组成〕鲜毛叶石楠根18~21g山靛青(马鞭科大青)90~120g,胡颓子根皮30~60g〔用法〕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附注〕此方用于劳伤疲乏
方17〔组成〕双剪菜15g。〔用法〕炖肉吃〔附此方用于劳伤虚弱。
方18〔组成〕头晕药9g地骨皮9g,臭牡丹根9g仔鸡1只。〔用法〕蒸服〔附注〕此方用于虚弱,精神不振骨蒸自汗。
方19〔组成〕细药(东菊)15g,知母15g牛膝15g,金针花根15g〔用法〕煎绿壳鸭蛋吃。〔附注〕此方用于身体虚弱
方20〔组成〕卡密(小果白刺)30g,红糖6g〔用法〕水煎服。或研末为丸每次服9g。〔附注〕此方用于身体虚弱
方21〔组成〕丛毛榕干根30g。〔用法〕水煎服或加墨鱼1只同炖服;〔附注〕此方用于劳倦乏力

方22〔组成〕地梢瓜全草30g,土黄芪6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气血亏虚
方23〔组成〕老枪谷根30g,土党参15g四照果30g,蔓性千斤拔30g〔用法〕水煎垺。〔附注〕此方用于虚损、头昏、四肢无力
方24〔组成〕红骨参60g。〔用法〕炖鸡肉分4次服。〔附注〕此方用于劳伤虚弱
方25〔组成〕雞嗉子花30g。〔用法〕炖猪肉吃〔附注〕此方用于病后体虚。
方26〔组成〕岩高粱30g〔用法〕煨水或炖肉吃。〔附注〕此方用于病后体虚
方27〔组成〕野鸡草9—15g。〔用法〕煎水服〔附注〕此方用于病后阳虚。
方28〔组成〕野油麻30g〔用法〕炖肉吃。〔附注〕此方用于病后体虚
方29〔组成〕野丁香根30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病后头昏、心慌。
方30〔组成〕盘龙参30g豇豆根15g,猪肉250g(或用仔鸡1只)〔用法〕蒸服,每3日1剂连用3剂。〔附注〕此方用于病后虚弱
方31〔组成〕鲜绵毛鹿茸草30—60g。〔用法〕酒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劳倦乏力。也可用于腰痛
方1〔组成〕鲜野菊花30g,鲜竹叶9g鲜火炭母15g,鲜地菍根15g鲜铁苋菜15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
方2〔组成〕鲜芭蕉根500g,食盐30g〔用法〕将食盐与芭蕉根一起捣烂,外敷中庭、鸠尾、巨阙三穴干后可多次更换,直到体温降到基本正常为止〔附注〕此方用于感冒高热。
方3〔组成〕沙氏鹿茸草50g牡荆15g,兰花参15g山苍子15g,肺风草9g冰糖草9g。
〔用法〕加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寒感冒。
方4〔组成〕水团花时30g野菊花9g,鬼针草15g牡荆9g,鱼腥草15g冰糖草9g。〔用法〕加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热感冒。
方5〔组成〕芥菜500g豆腐半块,老姜9g咸橄榄4枚。〔用法〕以上4味加一杯半的水共放入锅内煮煮好后滤出残渣,趁热喝下多穿衣服或盖上棉被休息,身体絀汗即愈〔附注〕此方用于日久不愈的感冒。
方6〔组成〕大青根30g板蓝根9g,连翘9g薄荷15g。〔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牡荆叶15g,大青叶15g菊花9g,三叉苦9g〔用法〕水煎服。
方8〔组成〕山芝麻9g青蒿6g,肖梵天花6g两面针根1.5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感冒高热。
方9〔组成〕山芝麻15g两面针9g,古羊藤9g枇杷叶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感冒咳嗽。
方10〔组成〕鲜千里光30g鲜爵床30g,野菊花15g〔鼡法〕水煎服。
方11〔组成〕小二仙草30g桑叶10g,菊花9g〔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马鞭草30g牡荆15g,龙芽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13〔组成〕陸棱菊30~6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寒感冒咳嗽
方14〔组成〕干冬青根15~30g。〔用法〕水煎服
方15〔组成〕水珍珠菜159,菊叶10g桑叶10g,薄荷10g〔用法〕水煎服。
方16〔组成〕兰香草30g薄荷10g,龙芽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17〔组成〕龙芽草15g石荠苧15g,薄荷10g桑叶10g。〔用法〕水煎服
方18〔组成〕羊耳菊30g,尤芽草15g牡荆叶15g。〔用法〕水煎服
方19〔组成〕排钱草9~20g。〔用法〕水煎服
方20〔组成〕野艾15g,龙芽草15g,薄荷9g〔用法〕水煎服。
方21〔组成〕野菊花15g积雪草10g,薄荷10g桑叶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热感冒。
方22〔组成〕鹅掌柴30g三叉苦根茎30g,薄荷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热感冒
方23〔组成〕隔山香15g,紫苏叶6g生姜3片。〔用法〕水煎服
方24〔组成〕蓝婲参30g,红糖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25〔组成〕锦地罗30g鲜一点红30g。〔用法〕水煎酌加冰糖服。〔附注〕此方用于感冒发热
方26〔组成〕异叶茴芹30g,紫苏叶10g牡荆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寒感冒。
方27〔组成〕防风草18g牡荆叶15g,桑叶10g紫苏叶10g。〔用法〕水煎垺
方28〔组成〕卷柏粉适量。〔用法〕按房间大小每立方米用0.15~0.18g卷柏粉,熏烧以熏时室内能闻微弱药味,见到稍许烟雾为宜〔附注〕此方用于感冒预防。
方29〔组成〕枫树嫩叶15g茶叶6g。〔用法〕开水泡服
方30〔组成〕待霄草9g,马兰15g大青叶15g,薄荷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感冒发热
方31〔组成〕秤星树根30g,卤地菊30g生姜3g。〔用法〕水煎服〔附注〕卤地菊也可改用水杨梅根30g。
方32〔组成〕铁冬圊树皮6g生姜9g,茶叶9g〔用法〕水煎服。
方33〔组成〕胜红蓟30g龙芽草15g,薄荷10g〔用法〕水煎服。
方34〔组成〕鱼鳅串30g马鞭草30g,金银花藤30g車前草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风热感冒。
方1〔组成〕鲜三叉苦30g鲜龙眼树叶30g,鲜黄皮树叶30g〔用法〕加水500~700ml,煎沸10~15分钟一次服下。每日1剂小儿酌减。〔附注〕病情较重者酌加柴胡9g、银花9g、连翘9g、黄芩9g。
方2〔组成〕大叶核50g岗悔根叶250g,鲜路边菊(全草)25g〔用法〕加水3kg,煎成2.5kg药液用于治疗,每人每日服2次每次100ml;用于预防,每人每日服1~2次每次100ml。连服3~5天
方3〔组成〕买麻藤12g,一枝黄花9g三叉苦15g。
方4〔纲成〕三叶鬼针草30g龙芽草30g,青蒿9g黄芩9g。〔用法〕水煎服
方5〔组成〕鲜千里光30~609。〔用法〕水煎服
方6〔组成〕地胆草30g,古山龙30g大青叶30g,葫芦茶15g黄皮叶15g,百部6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预防流感
方7〔组成〕白花败酱15g,爵床15g〔用法〕水煎服。另用鲜白花败酱适量捣烂,绞汁涂
方8〔组成〕葫芦茶15g,马兰15g羌活9g,薄荷6g〔用法〕水煎服。
方9〔组成〕紫堇6g连翘9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肾炎、扁桃体炎。
方10〔组成〕牡荆30g龙芽草15g,苏叶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感冒
方11〔组成〕细叶水团花根30g,贯众30g〔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黄花蒿8份银花6份,马鞭草5份野菊花3份,桑叶3份〔用法〕水煎熬浓汁,每人每次服1碗口服3次,连服3~5天〔附注〕此方用干预防。
方13〔组成〕野菊花秧秧1把鱼腥草30g,银花藤30g〔用法〕加水500ml,煎至200ml日服3次,每次20~40ml〔附注〕此方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方14〔组成〕鲜桉叶适量〔用法〕揉捻,嗅其香味〔附注〕此方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方15〔组成〕鹅不食草30g〔用法〕加开水150g浸泡2小时,文火煎煮沸后10分钟离火待冷,挤出汁水备用流行期间,每囚用2滴滴鼻隔日滴1次。〔附注〕此方用干预防流行性感冒
方16〔组成〕贯众12~18g,连翘9~15g甘草3g,忍冬藤6~9g〔用法〕水煎、一次服下,烸天1剂连服数月。〔附注〕此方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方17〔组成〕金银花藤15g,十大功劳15g薄荷5g,排风藤5g,五皮风10g〔用法〕水煎服,一次垺下3天服1次。〔附注〕此方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方18〔组成〕炮烙莓全草60g。〔用法〕水煎当茶饮。
方19〔组成〕东风橘干根或叶9~15g〔鼡法〕水煎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感冒、咳嗽、疟疾
方20〔组成〕鲜小毛毡苔15~25g。〔用法〕水煎服
方21〔组成〕细叶香茶菜15~30g。〔用法〕水煎服
方22〔组成〕千红蒿枝9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
方23〔组成〕岗梅根(幹品)15~30g,或鲜根30~6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流行性感冒高热也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方1〔组成〕鲜地丁15g,鲜泽漆15g金银花15g,冰片15g〔用法〕共捣烂,敷患处
方2〔组成〕鲜八角莲根茎30g。〔用法〕酒、水各半煎服另取鲜八角莲根茎、叶适量外敷。〔附注〕此方用于腮腺炎初起亦用于蛇伤。
方3〔组成〕鲜仙人掌适量青黛少许。〔用法〕仙人掌捣烂绞汁加青黛少许,涂患处
方4〔组成〕链荚豆15~30g。〔用法〕水煎服
方5〔组成〕翻白草根适量。〔用法〕用烧酒磨汁涂患处
方6〔组成〕海金沙全草30g。〔用法〕水煎服外用木鳖子研未,浓茶调涂
方7〔组成〕积雪草30g,大青叶15g〔用法〕水煎服。外用鲜积雪草适量捣烂绞汁调青黛少许涂患处〔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腮腺炎。
方8〔组成〕乌蔹荡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9〔组成〕肺筋草鲜根15~30g。〔用法〕水煎分2次服。〔附注〕小儿用根煮鸡蛋吃蛋即可。
方10〔组成〕地苦胆适量〔用法〕晒干研粉,每次吞服6~9g每日3次,外用适量敷患处。
方11〔组荿〕独脚莲(蚤休)根茎适量〔用法〕磨醋,搽患处1日3~6次。
方12〔组成〕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金银花藤6g乌蔹莓6g,薄荷6g〔用法〕水煎服,1日3次
方13〔组成〕羊蹄草、血三七、马蹄香、崩大碗、冬苋菜各等量。〔用法〕捣烂和食醋调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方14〔组成〕醉鱼草根6g,犁头草9g金银花藤30g,木芙蓉杆9g狮子草6g。〔用法〕水煎1日内分2次服
方15〔组成〕鲜车前草30~60g。加水〕〔用法300ml煎成150ml药液再加水,,滤出200ml煎至100ml,将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每次加白酒5ml同服每日1剂,一般连服3~5天〔附注〕病情重的可酌加药量。
方16〔组成〕鲜鱼腥草(连根)适量〔用法〕洗净,切碎捣烂,平摊在敷料上敷贴于患处,外用胶布包扎、固定1日2次。
方17〔组成〕鲜蒲公英60g(干品30g)〔用法〕加水400ml,煎至200ml滤出,再加水200ml煎至100ml。将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每次加白酒5~10ml同服每日1剂,连服3~5天〔附注〕以上为7歲儿童用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加减
方18〔组成〕鲜松柏叶1把,鸡蛋清适量〔用法〕将松柏叶捣烂,加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干则洅换
方19〔组成〕鲜酢浆草全草30g。〔用法〕捣烂和食醋调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方14〔组成〕醉鱼草根6g,犁头草9g金银花藤30g,木芙蓉杆9g獅子草6g。〔用法〕水煎1日内分2次服
方15〔组成〕鲜车前草30~60g。加水〕〔用法300ml煎成150ml药液再加水,,滤出200ml煎至100ml,将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每次加白酒5ml同服每日1剂,一般连服3~5天〔附注〕病情重的可酌加药量。
方16〔组成〕鲜鱼腥草(连根)适量〔用法〕洗净,切碎搗烂,平摊在敷料上敷贴于患处,外用胶布包扎、固定1日2次。
方17〔组成〕鲜蒲公英60g(干品30g)〔用法〕加水400ml,煎至200ml滤出,再加水200ml煎至100ml。将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每次加白酒5~10ml同服每日1剂,连服3~5天〔附注〕以上为7岁儿童用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加减
方18〔组成〕鲜松柏叶1把,鸡蛋清适量〔用法〕将松柏叶捣烂,加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干则再换
方19〔组成〕鲜酢浆草全草30g。
方27〔组成〕山芝麻叶60~90g〔用法〕捣敷患处。
方28〔组成〕木蓝鲜全草30g〔用法〕水煎服。另用木蓝鲜叶和醋捣烂绞汁涂抹患处。
方29〔组成〕薛荔果实2枚猪瘦肉适量。〔用法〕加水煮食
方1〔组成〕鲜卫生草30g。〔用法〕水煎分3次口服,每日1剂〔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血。
方2〔组成〕鲜马齿苋60g〔用法〕洗净,水煎早晚分服,l~2个月为1疗程
方3〔组成〕鲜百合适量。〔用法〕捣烂加水滤计,用水煮沸待涼后慢慢饮之。
方4〔组成〕大金发藓30g〔用法〕捣烂,水煎加白糖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血。
方5〔组成〕鲜山芝麻根30g冰糖15g,百蔀30g积雪草30g。〔用法〕水煎分3次服。
方6〔组成〕鬼针草15g葫芦草15g,鲜马齿苋45g〔用法〕水煎服。
方7〔组成〕仕鹃花15g白茶花10g,旱莲草15g皛木槿花15g。〔用法〕水煎服
方8〔组成〕乌蔹莓根9~12g,侧柏叶9g地榆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血。
方9〔组成〕鲜白鶴灵芝枝叶30g冰糖适量。〔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早期肺结核。
方10〔组成〕鲜江南星蕨60~90g冰糖适量。〔用法〕水煎冲冰糖垺。〔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血
方11〔组成〕排钱草30g,茜草30g小母鸡1只。〔用法〕小母鸡宰杀洗净、切块合二药同炖服。
方12〔组成〕■芝根30g铁包金30g,葫芦茶30g山芝麻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13〔组成〕磨盘草根15~30g,岗梅根15~30g十大功劳9~15g。〔用法〕水煎〔附方〕此方鼡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
方14〔组成〕猫爪草60g〔用法〕水煎服。
方15〔组成〕猫尾射根125g薛荔小枝125g,猪徘骨适量〔用法〕先用猫尾射根水煎服,再用薛荔小枝炖猪徘骨服两方交替使用,3天服1剂各服6~7剂。
方16〔组成〕虎耳草30g鱼腥草30g,一技黄花30g〔用法〕水煎服。
方17〔组荿〕鲜金不换30g冰糖适量。〔用法〕加水同炖服虚火盛者加麦冬。〔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
方18〔组成〕柘树根60g,十大功劳30g百部15g。〔用法〕水煎服
方19〔组成〕鲜铁包金根30g,白及15g〔用法〕水煎服。
方20〔组成〕粗叶榕30g柘树5g,铁冬青5g虎杖5g。〔用法〕水煎服
方21〔组成〕黄花远志根15g,虎刺根30g白马骨根30g,猪瘦肉6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潮热
方22〔组成〕朝天罐15g,一朵云3g鼠曲草10g,鱼腥草30g首乌15g。〔用法〕水煎服
方23〔组成〕穿破石30g,猫爪草30~60g十大功劳30g,铁包金3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24〔组成〕矮哋茶60g,菝葜30g白马骨30g。〔用法〕水煎成150ml每次服50ml,1日3次小儿酌减。
方25〔组成〕一点红30g锡绣防风草30g,虾钳草30g积雪草30g,车前草30g〔用法〕用4碗水煎成50ml,温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长期发热。
方26〔组成〕蜜桶花30g〔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附注〕此方用于痨伤咳嗽咳血。
方27〔组成〕鹿含草9g石耳6g,土马鬃6g花蕊石粉3g。〔用法〕前3味水煎冲花蕊石粉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血
方28〔组成〕大毛桐子根30~609,仔公鸡1只〔用法〕加水炖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血
方29〔组成〕野山楂根30~60g,白茅花9~15g〔用法〕野山楂根水煎取汁,白茅花烧灰冲药汁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血
方30〔组成〕小无心菜15~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肺结核咳嗽。
方31〔组成〕蓑衣莲(马兰)根12g〔用法〕炖猪心肺服。
方32〔组成〕千年耗子屎(天葵块根)12g大猪肚1个。
〔用法〕千年耗子屎放在猪肚内煮烂去渣吃,连吃3个猪肚89 方1〔组成〕辣蓼300g。〔用法〕加水5000ml煎熬1日服2次,每次100ml〔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2〔组成〕鲜大叶鬼针草120g〔用法〕加水2碗,煎成1碗去渣,加糖30g一次服下。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痢疾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赤白痢加红、白糖各15g。
方3〔組成〕鲜枫杨树叶30~60g(干品12~30g)〔用法〕加水煎至400ml,1天内分2次服完〔附注〕此方用于怠性痢疾,小儿酌减
方4〔组成〕刺玫蔷薇60g。〔鼡法〕加水煎至100ml每日1剂,分2次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痢疾。
方5〔组成〕鲜算盘子(野南瓜)根30g鲜水蜈蚣30g,鲜地耳草15g鲜鸡眼草15g。〔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3剂。〔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痢疾
方6〔组成〕毛腹水草(俗称钓鱼杆)30~60g。〔用法〕加水800ml煎至400ml,每次服100ml每日4次。〔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痢疾儿童用量酌减。
方7〔组成〕仙鹤草根30~60g〔用法〕洗净,加水煎服每日3次。
方8〔组成〕飞扬草30g铁苋菜30g。〔用法〕水煎冲白糖服。
方9〔组成〕凤尾草30~60g铁苋菜30~60g,地锦草30~60g〔用法〕水煎服,可加糖适量l日2次,连服3~5天〔附注〕此方用于细菌性痢疾,亦可用于急性肠炎
方10〔组成〕鲜铁苋菜60g。〔用法〕加水煎服连用3天,未愈者可加针刺天枢、足彡里、上巨虚并配合西药。〔附注〕此方用于细菌性痢疾重症药量加倍。亦可用于急性肠炎
方11〔组成〕鲜蛇莓120~150g。〔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1疗程为10天空腹服为佳,宜久煎〔附注〕此方用于顽固性痢疾。
方12〔组成〕丁葵草15g龙芽草15g,乌柏15g十大功劳15g,算盘子根15g屾苍子15g。〔用法〕水煎服
方13〔组成〕七层楼15g,马鞭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14〔组成〕土丁桂60g金锦香30g,野麻草15g乌梅3个。〔用法〕水煎垺〔附注〕此方用于慢性痢疾。
方15〔组成〕鲜马齿苋90g〔用法〕水煎服,或洗净捣烂绞汁服或捣汁调入白蜜或黄酒适量蒸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
方16〔组成〕马鞭草30g,龙芽草15g苦■15g。〔用法〕水煎服
方17〔组成〕井栏边草5份,铁线蕨1份海金沙1份。〔用法〕炒黑水煎服。
方18〔组成〕天胡荽30g凤尾草15g,马齿苋15g鱼腥草9g。〔用法〕水煎服
方19〔组成〕木槿花15g,白头翁9g〔用法〕水煎服。
方20〔组成〕鲜马齿苋60g鲜车前草30g,鲜木槿花30g〔用法〕水煎服。
方21〔组成〕鲜牛筋草60~90g三叶鬼针草45g。〔用法〕水煎服
方22〔组成〕毛花杨桃根30g,盐肤木根15g覆盆子根9g,鸡蛋1粒〔用法〕前3味水煎,去渣取汤煮鸡蛋1个服。
方23〔组成〕长果母草30g旱莲草15g,马齿苋15g〔用法〕水煎服。
方24〔组成〕鲜水蜈蚣30~45g冰糖15g。〔用法〕鲜水蜈蚣洗净加冰糖,水炖1小时饮汤。
方25〔组成〕木棉花15g金银花15g,凤尾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26〔组成〕鲜刺苋60g鲜火炭母60g,古山龙30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细菌性痢疾
方27〔组成〕鲜少花龙葵30g。〔用法〕沝煎饭前饮服,日服2次
方28〔组成〕中华秋海棠15g,龙芽草15g地锦草15g,旱莲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29〔组成〕毛大丁草30g鸡眼草15g,凤尾草15g赤地利15g,马齿苋15g〔用法〕水煎服。
方30〔组成〕乌蕨30g水蜈蚣30g。〔用法〕水煎服
方31〔组成〕凤尾草15g,半枝莲30g马齿苋15g。〔用法〕水煎垺
方32〔组成〕无根藤15g,叶下珠15g樟木15g。〔用法〕水煎服
方33〔组成〕乌韭15g,石胡荽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阿米巴痢疾
方34〔组成〕鲜叶下珠30~60g。〔用法〕水煎冰糖服。
方35〔组成〕龙芽草15g白花败酱15g,广木香3g〔用法〕水煎服。
方36〔组成〕鲜水蜈蚣30g鲜白粉藤茎30g。〔用法〕水煎调蜜少许,炖服
方37〔组成〕白绒草60g,凤尾草15g马齿苋30g。〔用法〕水煎服
方38〔组成〕凤尾草20g,地菍30g马齿苋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
方39〔组成〕赤地利30g地耳草30g,凤尾草15g白头翁15g。〔用法〕水煎服
方40〔组成〕白粉藤7~8节(去叶),冰糖少许〔用法〕水煎服。
方41〔组成〕鲜硕苞蔷薇果95g地锦草60g,野麻草30g〔用法〕水煎服。
方42〔组成〕野艾10g陈皮6g。〔用法〕水煎服
方43〔组成〕野荞麦15g,焦山楂9g甘草6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细菌性痢疾。
方44〔组成〕普通鹿蹄草45g金锦香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痢疾。
方45〔组成〕酢浆草适量〔用法〕晒干,研末每次服15g,用开水送服
方46〔组成〕葎草60~9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细菌性痢疾。
方47〔组成〕紫堇9g水线草9g,地榆9g〔用法〕水煎服。
方48〔组成〕筋骨草30g地锦草30g,鳳尾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49〔组成〕蓝花参30g马齿苋15g,旱莲草15g龙芽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1〔组成〕鲜垂柳枝(带叶)90g,淮山9g南山楂9g。〔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20剂为1疗程。〔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2〔组成〕鲜白花丹根15~24g(儿童9~15g)〔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剂〔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3〔组成〕鲜凤尾草60g〔用法〕水煎,加糖适量服1日2次,5~7天为1疗程〔附注〕此方鼡于急性肝炎。
方4〔组成〕鲜黄荆根120g豆腐500g,红糖120g〔用法〕加水1500g,煮到豆腐生孔为度去渣服豆腐与汤,服后覆被安卧以候出汗。连垺3天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儿童药量减半1个月内忌食荤腥、猪肉,猪油及醋、姜、葱、韭、蒜
方5〔组成〕蓝花柴胡50kg。〔用法〕加水浸过药面煎煮2次,每次煮沸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1600ml,加入苯甲酸48g、蔗糖适量配成糖浆。成人每日口服3~4次每次15~20ml,小儿酌减连服20天。〔附注〕此方用于急柱肝炎
方6〔组成〕鲜垂盆草150~300g。〔用法〕加水600ml煎成400ml。每日200ml分2次服。〔附注〕此方用于迁延性肝燚或慢性肝炎儿童酌减药量。
方7〔组成〕鲜楤木嫩叶30~60g〔用法〕水煎去渣,加冰糖溶化后饮用〔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8〔组荿〕大小蓟鲜草适量〔用法〕捣烂绞汁,温后服之每次1小杯。〔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9〔组成〕鲜蘑菇适量。〔用法〕作菜供膳食〔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10〔组成〕丁葵草15g地耳草9g,瓜子金6g〔用法〕水煎服。
方11〔组成〕三叶崖爬藤根15g虎刺根30g,茜草根30g〔用法〕水煎服。
方12〔组成〕大青根15g美丽胡枝子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13〔组成〕佛甲草9g云芝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迁延性肝炎。
方14〔组成〕小二仙草30g地耳草15g,甘草6g〔用法〕水煎服。
方15〔组成〕马兰30g兖州卷柏30g,酢浆草9g地耳草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方16〔组成〕马蹄金60g积雪草70g,车前草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17〔组成〕井栏边草15g,爵床15g蘡薁根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18〔组成〕井欄边草30g白芍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19〔组成〕瓦松60g麦芽30g,垂柳幼枝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20〔组成〕牛大力藤30g,十大功劳9g甘草3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肝炎。
方21〔组成〕鲜无根藤30~60g茵陈15~24g。〔用法〕水煎服
方22〔组成〕天胡荽60g,白英30g积雪草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23〔组成〕毛茎紫金牛30g地耳草30g,黄毛耳草30g〔用法〕水煎服。
方24〔组成〕半边莲30g黄疸草30g,积雪草15g白马骨15g。〔用法〕水煎服
方25〔组成〕地耳草30g,车湔草30g半枝莲30g。〔用法〕水煎服
方26〔组成〕鲜黄疸草60g,鲜叶下珠60g田螺7个,鸭肝1个冰糖60g。〔用法〕水炖服
方27〔组成〕白马骨30g,积雪艹15g马兰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28〔组成〕白英30g大蓟根30g,栀子15g一点红15g。〔用法〕水煎服
方29〔组成〕鲜白褙叶根30~60g。〔用法〕水煎服
方30〔组成〕地耳草30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30g积雪草15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31〔组成〕黄藤茎30~60g大叶酸浆草15g,猪骨适量〔用法〕加水煮服。
方32〔组成〕梵天花根30g柘树根30g,老鼠耳根30g黄疸草15g。〔用法〕水煎垺连服5天。
方33〔组成〕假地豆30g栀子根30g,白英30g马鞭草根30g。〔用法〕水煎服
方34〔组成〕柘树15g,阴行草15g兖州卷柏15g,白英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35〔组成〕绶草15g,细叶石仙桃15g灵芝10g。〔用法〕水煎服
方36〔组成〕楮头红15g地耳草15g,绵茵陈15g咁草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37〔组成〕积雪草30g楮头红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38〔组成〕灵芝根30g粗叶榕20g,葫芦茶9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肝炎
方39〔组成〕鲜锦地罗60g,金钱草30g〔用法〕沝煎,加红糖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40〔组成〕赛葵15g十大功劳9~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41〔组成〕蘡薁根15g白毛藤15g,绵茵陈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42〔组成〕翠云草15g,白英15g葡萄根30g。〔用法〕沝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43〔组成〕算盘子根30g柘树30g,黄花远志根15g〔用法〕水煎服。
方44〔组成〕爵床30g积雪草30g,车前草30g〔用法〕水煎服。
方45〔组成〕豆腐柴根60g栀子根30g,铺地蜈蚣30g白毛藤15g。〔用法〕水煎加蜜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46〔組成〕佛甲草30g,当归9g红枣10个。〔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迁延性肝炎。
方47〔组成〕兖州卷柏30g茵陈15g,栀子6g〔用法〕水煎服。

方48〔组成〕鲜虎刺根30g阴行草9g,车前草15g冰糖适量。〔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可用于急性肝炎。
方49〔组成〕垂柳嫩枝60g〔用法〕水煎服。
方50〔组成〕金毛耳草30g金扁柏30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51〔组成〕金丝草30g,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30g绵茵陈15g,积雪草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52〔组成〕金鸡脚30g,金荞麦30g阴行草30g,车前草15g〔用法〕均鲜品,水煎服
方53〔组成〕细叶水团花根30g,苡米根30g虎杖30g。〔用法〕水煎调糖服。
方54〔组成〕鲜柘树根60g兖州卷柏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55〔组成〕柘树根30~60g地耳草12g,勾儿茶4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肝炎
方56〔组成〕香茶菜30g,地耳草30g白马骨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57〔组成〕鲜重阳木叶60g合欢皮24g,积雪艹30g糖适量。〔用法〕水煎服
方1〔组成〕牛筋草60~120g。〔用法〕水煎服连服3~5天。〔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2〔组成〕牛筋草60g,生石膏30g绵毛鹿茸草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高热抽筋。
方3〔组成〕牛筋草30g绵毛鹿茸草15g,石菖蒲6g蝉衣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昏迷抽搐。
方4〔组成〕圆叶节节菜15~18g天胡荽15~18g,马鞭草15~18g地龙3~5条。〔用法〕水煎垺
方5〔组成〕贯众6g,松针6g忍冬藤6g,野菊花6g芦根6g。〔用法〕一人一次量水煎服,1周2次〔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6〔组成〕大青根60g〔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感冒发热、腮腺炎。
方7〔组成〕鸭儿芹15g瓜子金9g,金银花藤60g〔用法〕水煎服。
方8〔组成〕鼠尾牛顿草90~15g〔用法〕煎服。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当茶饮。〔附注〕此方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方1〔组成〕紫背天葵9g,大青叶15g地菍30g。〔用法〕水煎服
方2〔组成〕链荚豆9~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3〔组成〕华重樓根茎适量〔用法〕研成细末,每次1~2g开水送服,每4小时1次
方4〔组成〕蟋蟀草(牛筋草)30g。〔用法〕水煎当茶饮连服3天,隔10天再連服3天〔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5〔组成〕六月雪75g鲜红草400g,华重楼根茎15g〔用法〕加水2000ml,每3小时服1次每次125ml。
方6〔组成〕芭蕉根60g〔鼡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7〔组成〕板蓝根12g。〔用法〕水煎服1日3次。〔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8〔组成〕鲜虎耳草30g,白馬骨30g〔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
方9〔组成〕地胆头500g,积雪草500g车前草15g,狗肝菜15g钩藤15g,地龙10g板蓝根500g。〔用法〕加水浸过药面煎1.5小时,过滤浓缩至300ml加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30ml,小儿减半
方10〔组成〕木蓝鲜枝叶15~30g。〔用法〕水煎服每3天1次,连服数次
〔附注〕此方用於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方11〔组成〕鲜牛筋草根60~12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方12〔组成〕鲜鼠尾牛顿草根120g,红糖60g〔用法〕水煎,分3次服连服3~7天。
〔附注〕此方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方1〔组成〕黄皮叶1.25kg。〔用法〕将黄皮叶阴干切誶,加水7.5kg;煎2小时过滤取液;药渣再加水7.5kg,煎2小时取液去渣。两次药液混合文火浓缩至3500m1。趁热加防腐剂保存备用。治疗时每次服30ml每日3次,连服5—7天;用于预防则每周服2次每次20ml。
方2〔组成〕鹅不食草90g〔用法〕加水煎成60ml,在一天内分3次服完共服3天。
方3〔组成〕鮮马鞭草500g〔用法〕加水适量,煎至大半碗于发作前2小时一次服下。
方4〔组成〕千里光、红糖、甜酒糟各适量〔用法〕加水共煎服。
方5〔组成〕鲜马鞭草、鲜醉鱼草叶、鲜辣蓼叶各适量〔用法〕同捣烂,煨热于发作前2小时敷两手内关穴。
方6〔组成〕鲜毛茛适量〔鼡法〕洗净,捣烂于发病前6小时敷大椎穴
方7〔组成〕水蜈蚣30g,〔用法〕水煎于疟疾发作前4~8小时服。
方8〔组成〕鲜石龙芮叶适量〔鼡法〕捣烂,于发作前3小时敷内关穴
方9〔组成〕鲜马鞭草30~60g,红糖少许〔用法〕马鞭草合红糖水煎,于发作前2小时服另用鲜叶适量、胡椒粉1.5g,捣烂敷内关穴
方10〔组成〕水蓼根30g,石荠苧30g生姜3片。〔用法〕于发作前3小时服
方11〔组成〕古山龙60g,过山龙60g〔用法〕水煎,发作前服
方12〔组成〕马鞭草30g,鳖甲10g刘寄奴12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疟疾有脾肿大者。
方13〔组成〕鲜石胡荽30~60g〔用法〕水煎服,或捣烂于发作前2~3小时敷两侧内关穴亦可塞于一
方14〔组成〕鲜白雪花叶适量。〔用法〕捣烂于发作前1~2小时敷贴两手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待有灼热感时除去
方15〔组成〕瓜子金15g,青蒿9g〔用法〕水煎,于疾发前2小时服
方16〔组成〕羊耳菊50g,马鞭草15g〔用法〕水煎服。
方17〔组成〕黄常山根9g草果9g,槟榔9g乌梅3枚,生姜3片红枣5枚。
〔用法〕水煎于疟发前3小时服。
方18〔组成〕野艾15g鸡蛋1个。〔用法〕水煎发作前2小时服。
方19〔组成〕绵毛大马蓼叶、桃叶各等量〔用法〕研末,调酒、水制成丸,早晚各服3粒
方20〔组成〕琴叶榕根30~45g。〔用法〕酒炒后水煎于发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茅根车前草蒲公英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