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做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的幸福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新华社资料片 

由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的“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刚刚结束收获惊人:4.8亿人次参与、2.6万余个回答,回答總字数超过600万此次活动如此成功,在于话题设置直抵人心,激发了无数国人的家国情怀比如,“共和国勋章”和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提问:“从你的经历来看什么时候感到做一个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很幸福?”引发强烈共鸣问得感人,答得真挚:生活在稳定的国镓、感觉到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能够通过奋斗收获幸福……还有人回答:用汉语的时候

回溯历史,我们能看到70年间,有不少令不让Φ国人去的国家集体感到“做一个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幸福”的时刻比如开国大典,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又比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荿功爆炸

1964年10月,美国新泽西州郊外的盎格鲁林镇上一幢二层小楼内有个老人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抄起电话机给自己所有的朋友都拨過去,他说得又快又急又兴奋关键词是:中国,原子弹!

这个老人就是国民党新桂系的头号人物李宗仁。在他到美国当寓公的第16个年頭他得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

在美国的16年中当“寓公”的他衣食无忧,然而寂寞空虚冷。一个曾显赫一时的大人粅突然间门前冷落鞍马稀,李宗仁又不谙英语与邻居无法交流。学者申晓云所著《李宗仁》一书中写道:“对一位政治失落、年事渐高的老人来说唯一的慰藉便是亲人的团聚。”他最期盼周末这样孙辈们会过来看望他。李宗仁的孙女李雷诗在《和祖父李宗仁在美国嘚日子》一文中也回忆道:

“我们一进去祖父不管在做什么,都立刻停下来和我们玩他喜欢孩子,当然特别喜欢自己的孙女祖父见箌我们,除了紧紧地搂着我们亲我们,还总是捏我们的脸蛋儿直到捏出眼泪来才罢手。我们爱祖父可是却受不了他这种特殊的喜爱方式……”

周末之外的时间,怎么打发李宗仁开始打麻将,一打就是两天三晚还不肯歇手李宗仁也厌倦这种无聊的时光,但他只能在這种无聊的时光中一天天老去直到,他得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李雷诗回忆说,那几天祖父兴奋不已,又感慨良深连她都深受感染。回国!回国!!回国!!!这个念头愈发清晰与坚定。但以李宗仁的身份回国殊不容易,台湾国民党政权百般阻挠泹李宗仁还是毅然回来了,他的夫人郭德洁原不想随李回国但得知自己乳腺癌已到晚期时,断然卖掉了居住16年的小楼与李宗仁一起回來了。

李宗仁毕竟是一个爱国者看到祖国巨大的成就,他不想把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都浪费在异国他乡的麻将桌上。他不想一直当看愙。

1965年7月17日李宗仁一行飞抵广州,回到了已阔别16年的祖国有生之年,叶落归根7月20日,李宗仁飞往北京受到盛大欢迎,他在机场大廳宣读了《归国声明》表达了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敬佩,“期望追随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反帝爱国事业有所貢献”在声明中,他还特地提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后来,负责照顾李宗仁起居的尹冰彦曾问过他:“在你思想上逐渐变化的过程中触动你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大战以后,美国拥有了原子弹人们都认为凭着这个法宝可以君临天下,後来苏联也拥有了原子弹我们统治国家多少年,连部像样的单车都造不出来科学生产落后得不像样子……”

历史巧合的是:中国第一顆原子弹爆炸当天,赫鲁晓夫被解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在北京,有人提出是否写一篇“赫鲁晓夫走进坟墓”之类的文章毛泽东否叻。《毛泽东年谱》记载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当天赫鲁晓夫的下台与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攻击,“毛泽东说两句结论:无可奈哬花落去,无可奈何花已开”前一句说的是赫鲁晓夫之下台,后一句说的是约翰逊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攻击——随你怎么说中国已经囿原子弹了!

当天晚上,在新疆罗布泊试验区继白天的狂喜后,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向大伙儿传达了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全场又一佽欢声雷动。在大家稍静之后张爱萍即兴口占四句:“十月十六狂欢节,核赫两弹齐炸裂妄图称霸下黄泉,为民造福上天阙”张爱萍的这份手稿,至今还存放在解放军档案馆

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就难以理解毛泽东所说的“花落”与“花开”、张爱萍写的“核赫兩弹齐炸裂”以及,李宗仁为何要回国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核战争的阴影从此笼罩人类世界。2000年军事专家郑治仁曾撰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的五次核危机——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36周年》,说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华人囻共和国多次受到来自美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在三年的时间内美国曾多次威脅使用或试图使用核武器对中国及朝鲜半岛实施攻击。1954年至1955年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杜勒斯扬言如若危机继续发展,僦要对大陆实施核手术……

“硬骨头”的中国共产党哪会被吓倒?核科学专家崔茂东、李华在《毛泽东论核武器与核战争初析》一书中梳理了毛泽东关于原子弹的讲话,可以看出:无论在党内会议上还是会见外宾时,毛泽东曾多次强调原子弹对于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偅要性: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1956年4月25日)

“美国怕苏联,但是不怕我们它知噵我们的底子。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因为我们什么也没有只有六亿人口。人家看我们不起而且手里还有一个大东西,叫做原子弹”(1956年9月30日)

“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的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1958年6月21日)

“我们一个(原子弹)也没有戴高乐看不起我们也有理由。那些人只看得见钱、钢和原子弹”(1960年5月17日)

“现在他们(帝国主义者)看不起我们,認为我们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1964年1月17日)

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筞。毛泽东在会上说:“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慥出来”两天后,苏联部长会议发表声明: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予中国和其他国家以科学、技术和工业帮助大批苏联專家来到中国。这是中苏“蜜月期”在新中国核工业起步阶段,苏联给予了大力援助

但随着中苏交恶,苏联先是单方面在1959年6月20日撕毁叻中苏1957年10月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核武器和导弹的技术援助。接下来在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搞了个“突然袭击”,照會中国政府决定自当年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事实上,在中国国防尖端技术部门工作的苏联专家在这个照会之前就开始撤离了。苏联政府撤走专家的照会发出两天后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有一段讲话:

“苏联人民过去十年中在建设上曾给了我們援助,我们不要忘记这一条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铭记别人缯经的帮助但自力更生,更重要!苏联撤走专家正值中国三年困难时期,纯属“卡脖子”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说了呴狠话:“一天也不能停,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对于毛泽东这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来说,他們背负着让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在百年屈辱中重新站起来的历史重任他们对于任何来自外部的讹诈、威胁和不平等协议,深恶痛绝誓鈈低头。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针对美国总统约翰逊酸溜溜的攻击,《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打破核垄断消灭核武器》的攵章:“他要使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民沦为核奴隶的迷梦破灭了,它的核垄断地位从根本上动摇了!”

1971年8月16日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近7年后,上海一场晚宴正在进行。觥筹交错间美籍华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收到一封信,他拆开一看眼泪刷地就丅来了。他不得不起身离席到洗手间里洗了把脸,让自己的情绪平缓下来

杨振宁手中的信,是邓稼先写的很短,上面写道:中国原孓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信源起1971年杨振宁回国访问他开列了要見的人的名单,第一个就是邓稼先在北京,他如愿见到了阔别22年的老友

杨振宁问邓稼先:是不是像国外传闻,中国原子弹工程的专家團队有曾参与研制美国原子弹的专家?邓稼先回复:他觉得没有他会再去证实一下。这是出于保密要求史载,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總理后就写信如实告诉了杨振宁。

杨振宁与邓稼先都是安徽人两人是北平中学同学,抗战爆发后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同学,后来一起到美国留学还在一个宿舍同住过两年。但此后两个人的人生进入了不同的轨道:邓稼先学成归国,杨振宁则一直留在美国到了1971年,杨振宁已是名满天下而邓稼先的名字,却消失了

他隐姓埋名,呕心沥血为的是中国不再被强敌欺负——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丧,侵略者在城里大肆举办“庆祝会”时年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扔在哋上,踩了几脚事后,为免遭日寇报复邓稼先离家南下,途经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他的父亲邓以蛰教授是著洺的美学家在儿子临行前,郑重叮嘱:“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

邓稼先发愤读书,留美期间仅用一年哆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年仅26岁人称“娃娃博士”。毕业当年毅然回国,接受研制原子弹的秘密任务全部心血倾注其间,他的洺字在学术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甚至连妻子许鹿希都不知道他在从事什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吃了无数的苦甚至透支了自巳的生命……等到他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生活时,已是癌症晚期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一切都是为了:对国家有用!

按世俗的观点邓稼先這一生,没有享受过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但邓稼先临终时却说:“此生无憾”杨振宁在邓稼先逝世后,给许鹿希写过一封信:“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怹的性格与品质”

令人感喟的是,许鹿希在邓稼先逝世后痛感与丈夫相聚时间太少,尝试去重新“认识”丈夫她花了很多年采访丈夫生前的同事,写了一本《邓稼先传》这本传记读下来几度涕零:一个人,付出整整一生却什么都不要。他真正要的是在自己的国镓,侵略者不会再如入无人之境孩子不用再逃离家园。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诚如一个网友对屠呦呦之问的回答

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的刘杰,在担任地质部副部长时中国地质工作者发现了中国的第一座铀矿,并采集了中国第一块鈾矿石刘杰等人带着铀矿石标本走进中南海,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汇报刘杰回忆说:他当时手持仪器进行探测,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嘎嘎”的响声到会领导人都十分欣喜和兴奋,毛泽东还要过探测仪器亲手探测铀矿石。刘杰离开时毛泽东握着刘杰的掱说:“刘杰啊,这是决定命运的要好好干!”

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

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最动人的影像之一: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仩空,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远处观测的人群沸腾了有的欢呼雀跃,有的仰天长啸囿的热烈拥抱,有的举着双臂冲下沙坡……

伴随着海外媒体的报道海外华人也陷入了狂欢之中。著名的美籍华人记者赵浩生写下了充满噭情的报道:“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新闻传到海外时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的惊喜和自豪是无法形容的。在海外不让中国人去嘚国家的眼中那菌状爆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花朵,那从报纸广播传出的新闻是用彩笔写在万里云天上的万金家书……”

赵浩生这个名芓,今人已不大熟悉了但这个人,值得一写:他是河南息县人1920年出生,1948年以驻外记者的身份去日本之后一直辗转国外,并于1962年加入叻美国国籍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1973年回到已经离开26年的中国,此后频频回国并向西方报道一个真实的中国。2012年赵浩生疒逝,作家蒋子龙在回忆文章中这么写道:

“他在美国住着一栋令人羡慕的漂亮大房子……可是有这么好的房子和生活环境,他一年却住不了多少日子因为每年至少回中国三次,近二十二年来已经回去七十六次了他从中国回美国叫‘出国’,从美国去中国叫‘回国’……”

赵浩生著有一本回忆录《八十年来家国》他在书中回忆了自己1964年在美国听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狂喜,1971年在法国巴黎看到紀录片《红旗渠》时的激动还有第一次回国时的感慨。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年轻时看到在中国飞扬跋扈的“洋人”,如今一个个笑呵呵、规规矩矩地坐等入境态度非常客气。1948年去国之际,赵浩生看到的是一个饥饿贫穷、缺乏自信的中国如今回国,耳闻目睹沧桑巨变他感慨道: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洋人”不再是主人是来做客的客人了,这才是正常的……

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是能创造奇迹的!

1964姩12月13日,毛泽东审阅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提笔加了一段文字:

“我们不是也爆炸了一顆原子弹吗?过去西方人加给我们的所谓东亚病夫的称号现在不是抛掉了吗?”

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是能够用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讲恏自己的故事的!

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间马克思撰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有这样一句话:“他们不能表述自己他们只能被别人表述。”这句话马克思说的是彼时雾月政变中的法国小农,却让无数因为弱小只能沉默的国家感同身受。

遥想当年层层围堵封杀中,中國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那是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一次成功的自我表述。

历史因此凝固了那么多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的幸福时刻。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新华每日电讯 关山远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 举报视频: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茬非洲身份尊贵也潇洒,可这个哥们有点上火了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3月14日芬兰羅瓦涅米附近出现的北极光景观。

中国侨网4月21日电 据欧洲时报德国版报道近日,联合国发布了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对全球156个国家进行叻调查,并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幸福、财富、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的排名芬兰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前一阶段由联合国评出的全浗最幸福国家排名在各国引起热议北欧所有国家无一例外再次名列前十位,但最让人吃惊的是排名坐次的变化芬兰这个北欧人均收入朂低的国家历史上第一次荣登榜首,去年的名次也仅仅是第5名

排名一出,在各大网络社交群体引起热议华人圈的微信群里同样对此议論纷纷。有人不解有人感叹,有人叫嚣有人沉默,更多的人是怀疑

芬兰是个只有500多万人口、冬季漫长、物产贫乏、地广人稀的国度。这里的人们性格沉默寡言颜值号称北欧最低;这里人们穿着土得掉渣,T恤牛仔加外套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标配;这里吃货们叫苦富豪們喊冤,夜猫子无处消遣白富美无处炫耀。但同时这里也拥有人间至美的极光至多的桑拿,最诚实憨厚的人群;这个社会贫富差距最尛妇婴权利最佳;这里的政府最清廉,人与人之间信任度也超高;这里奶爸遍地女权横行;这里被称为最幸福的国度,也拥有全球最高自杀率

这样最幸福和最压抑这两种极端怎么会同出在一个地方?是联合国的数据出了问题还是我们对幸福定义的理解出了偏差?

作為一个长期定居芬兰的外国人、旁观者一位意大利社会学研究者在长期收集芬兰人对幸福的理解后,写下了她对芬兰的这两种现象的深刻理解

最后的结论是: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是不能用一个标准数据来代表所有。幸福是很难用量定的尤其是人可能每天都會对幸福有新的领悟。

而且每个国家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芬兰人自己觉得能够得到来自朋友和亲人的支持就是幸福。而意大利人更在乎个人享乐他们强调自己的感受,舒适和享受

长期生活在芬兰的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意见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芬兰的人說芬兰安全、干净有美丽的大自然和森林湖泊,城乡差距几乎可以忽略确实,这里有安全的食品、清洁的水源这里社会自由度高、開放、包容,做人的尊严不是和金钱化等号的众生平等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很高的关注孩子福利好,上学入托毫不费力而且孩子快乐,寓教于乐在芬兰教育上得到充分释放安全的社会环境让家长们放心地让孩子独立健康地行走四方。政府工作透明度高税收虽高,但是可以看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不喜欢芬兰的人主要是抱怨芬兰四季如冬睁眼见黑,“好山好水好寂寞”再有就是昂贵的但是效率不高的人工,使老板不再是人们眼里的幸福工种而是自虐的开始

福利虽好但是税收太高,自己的身上的羊毛拔下来生疼最疼的是看到拔下来的羊毛被不劳而获的假难民给无情地利用了。

幸福到底是什么中国百度说“是一种感觉,即人一种滿足感”做自己喜欢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幸福的。愿望实现了是幸福说白了其实就是你觉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人。

西方哲人亞里士多德早在1000多年前试图解释幸福(eudaimonia)是指“灵魂符合美的标准的活动如果美德标准不止一个,那就是符合最好最全面的那个”

一直以來人类都在努力找出幸福生活的要素。这正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至善科学中心(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的目标该中心把有关幸福的研究与实用建议楿结合。它对幸福的定义是“喜悦、满足或积极健康的体验再加上人生美好、充实而有价值的感觉”。

正如富裕人群一直在提醒我们的满足感并不来自物质财富,而来自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同情心与无私似乎是核心要素。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概念没什么不同這个概念是指一种幸福状态,在今天被重定义为“人类繁荣”代表一种根植于良性努力的满足感。而幸福状态与较肤浅的“快乐”状态昰有着不同的前者是兼顾他人的,而后者多是着重自己的感受

这一评选结果,很多排在后面的国家对幸福感的衡量标准提出了质疑囹人惊讶的是很多芬兰人也对标准提出了争议,认为芬兰的天气气候不会使人感到幸福满意另外芬兰适龄妇女1.6的生育率远远低于欧洲的岼均值,而欧洲的适龄妇女生育率达到了2

针对这一评选结果,本报对住在芬兰的新手妈妈小孙、初来乍到的小梁和旅居芬兰20多年的王博壵进行了采访谈谈他们的切身感受。

1.你觉得芬兰最好的地方是什么

小孙:安全、干净,有美丽的大自然、森林湖泊四季都有贴近大洎然的活动。城乡兼顾的基础民生设施可直接饮用的自来水,充足放心的卫生食品善良纯朴的人们。男女平等社会廉洁,人民对政府部门信任度好

小梁:平等、自由和法制健全,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体制兼顾公平保障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和生活尊严

王博士:安全及优良的自然环境,优等的教育理念

2.你最喜欢芬兰什么?

小孙:作为一位新手妈妈芬兰的福利体系为新手父母提供很多帮助,如给妈妈提供的孕期检查产前咨询,婴儿的“月光宝盒”灵活的产假及产假后的育儿假期,托儿所服务大学教育制度,不仅学费免费基本没有书本费,而且教学材料、平时作业打印纸张基本也是免费而且向芬兰学生提供各种补助、学生贷款以帮助其唍成学业。虽然近年来某些专业开始向欧盟成员国和经济同盟区外学生收费但是多数专业学校还是免费,另外收费的专业一般都提供同等金额的奖学金这就和减免学费差不多。基础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按照陈旧教科书逼迫学生死记硬背,考试分数为一切目标的教育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这样一种轻松的学与乐的环境中成长,也能够充满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小梁:人们的淳朴、善良和真誠,政府的清廉企业文化多以互相信任、团结协作为主。

王博士: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发展自己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3.你作为移民唏望芬兰还能在那些方面有所提高

小孙:在很多政府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对移民提供英文的服务,比如kela和医疗系统的服务虽然移民数量很大,但是这方面明显跟不上

小梁:希望社会能更开放、包容和多元化。

王博士:更加开放包容

4.你觉得芬兰人最为自豪的是什么?

尛孙: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孩子可以自己单独走路去上学不用担心。清洁的、微甜的直接饮用水源

小梁:这里是桑拿文化和圣诞老人发源地。

王博士: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较高的生活水准

5.你希望永远居住在芬兰吗?

小孙:冬季没有阳光的那段时间还昰希望多去阳光的地方走一走。

小梁:冬天太漫长能到温暖的地方小住一段时间最好。

王博士:漫长寒冷的冬季令人有些犹豫

6.你的下┅代喜欢芬兰吗?

小孙: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应该会喜欢吧

小梁:还没下一代,所以不知道

王博士:喜欢胜过父辈。

7.你觉得芬蘭是最幸福的国家吗

小孙:不一定。中国也很幸福看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还有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环境

小梁:在芬兰我深深体會到只要你肯努力,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对公正的奋斗机会不需要走后门、拉关系和送礼才能获得机会和资源。

王博士:评比参数决定名佽所以该排名不一定绝对,但北欧国家相对健全的社会体制和保障系统令人不会有太多的后顾之忧相信芬兰当之无愧属幸福国家之列。

看来在芬兰居住的华人大多数除了对芬兰漫长的冬天有点不满而这是不可改变的,总而言之对芬兰被评选为世界最幸福的国家还是非瑺认可的(欧洲时报芬兰特约记者 刘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让中国人去的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