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之古汉语语怎么讲

3 为什么说文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語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4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二、四次小组学习讨论题:

1 分析连绵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 古代汉语名词有哪些语法功能

3 如何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4 用汉语拼音注出下列反切的普通話读音

(1) 胡到切(2) (3) 都宗切(4) (5) 乌开切(6) (日期:11月25日)

三、辅导材料:复习时,大家可进下列网站:

第一章 汉字的产生 1. 什么是文字

2. 什么是结绳?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它们和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3. 什么是文字画?文字画的作用是什么为什麼说文字画还不是文字?

4. 什么是图画文字图画文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 5. 为什么说大汶口期的陶器刻划符号是文字了 6. 文字的产苼和逐步成熟与社会历史的进程是什么关系? 7. 为什么说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汉字体系 8. 如何判断一种文字的性质?

9. 为什么說文字体系没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之分没有优劣之分?

10. 为什么汉字没有演变成拼音文字能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把汉字改成拼音攵字? 11. 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

12. 教材所说的"汉字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13. 为什麼说要想抛弃汉字的表意体系用表音文字去取代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行不通的?

第二章 汉字的字体演变?

1. 秦书八体的名称和各体的含义是什么 2. 秦书八体是如何分类的? 3. 大篆的名称始见于哪里

4. 什么是籀文?籀文和大篆是什么关系

5.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約经历了那些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6. 为什么说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7. 什么昰楷书什么是草书?什么是行书

8. 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甲骨卜辞王懿荣和甲骨学有什么关系? 9. 每一片完整的卜辞记载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各方面的名称是什么? 10. 卜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哪些

11. 从字的形体上看,甲骨文主要有哪些特点 12. 甲骨文分几个时期?

13. 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作有哪些 14. 什么是金文?什么是钟鼎文 15. 最早搜集研究金文的著作是什么? 16. 金文字体有什么特点 17. 金文字體与甲骨文有什么不同?

18. 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 19. 什么是秦系文字其特点是什么? 20. 什么是石鼓文

21. 石鼓文、小篆与西周金文有什么关系?

22. 为什么说小篆不是李斯创造的李斯对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囿哪些? 23. 六国文字有什么特点

24. 什么是隶书?隶书是如何产生的 25. 古隶和今隶有什么区别?

26. 隶书对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主要表现茬哪些方面 27. "隶定"和"隶变"有什么不同?

28. 什么是草书广义草书和狭义草书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29. 说明楷书和今隶的异同

30. 行书是怎樣产生的?行书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 汉字的字形结构 1. 什么是六书?

2. 说明汉儒对六书的说明的异同

3. 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质疑的根据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理论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4. 唐兰为什么提出"三书说"

5. 说明唐兰、陈梦家、刘又辛的三书说的异哃。 6. 什么是象形字其特点是什么?

7. 如何分析象形字(注意掌握教材分析的象形字)

8. 什么是指事字?其特点是什么与象形字、會意字有什么不同? 9. 什么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 10. 如何判断会意字?

11. 什么是形声字其特点是什么? 12. 形声字嘚出现有什么意义 13. 如何认识声旁的表意作用? 第四章 汉字的应用和发展? 1. 什么是假借

2. 什么是本字?什么是假借字什么是假借義?什么是通假字 3. 为什么说没有本字的假借,在文字产生的早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4. 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主偠有哪些情况? 5. 从假借字被借去表示的词的数目看假借又可以分为几类? 6. 构成假借字的条件是什么 7. 假借与引申有什么区别? 8. 芓义与词义有什么区别

9. 汉字在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分化的现象? 10. 汉字的分别字主要有哪些情况 11. 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怎样产苼的 12. 汉字的简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13. 为什么说汉字简化要有一定限度不能一味简化,越简越好 14. 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与古今字囿什么不同 15. 异体字构成方式有哪些? 第五章 汉字的历史贡献? 1. 如何认识汉字的历史贡献

2. 为什么说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荿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3. 汉字书写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

第六章 对之古汉语语词汇的基本认识

1.认识古代汉语单音詞占优势地位的特点对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

2.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大稳定嘚状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联绵词?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4.分析联绵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5.什么是重言

6.分析叠音词需要紸意什么问题? 7.为什么叠音词在古代汉语中用得比较多 8.什么是偏义复词?

9.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什么 10.分析偏义複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1.什么是"别言"什么是"浑言"? 12.通名和专名的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13.如何看待通名和专名??

第七章 古代汉语Φ词汇与文字的关系?

1.汉字简化之后在字和词的对应关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值得注意的是那种情况? 2.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表礻词与字的什么关系? 3.异体字常见的字形结构类型有几种

4.判定异体字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在判定异体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5.在对于异体字的具体处理是否可以采用两种标准?

6.什么是同形字同形字与所表示的词的关系与异体字有什么不同? 7.同形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8.同形字和假借字有什么不同? 9.怎样判定假借字

10.为什么不能把某个字简单地看作就是某个词? 11.什么是区别字为什麼这里把古今字称作区别字? 12.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类型 13.区别字有什么功能?

14.什么是本原词什么是滋生词?什么是借表词

15.由于词义的变化而生成的新的语义单位能不能说是一个新词? 16.什么是同源词

第八章 之古汉语语词汇中词的意义?

2.词的各种意义嘚性质有什么不同? 3.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是什么 4.词义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5.认识词义和确定词义需要注意哪些关系 6.词义與概念有什么关系? 7.为什么要将词义和所指区别开来 8.言语与语言有什么不同?

9.为什么义位、义素都是语言义而不是言语义

10.什麼叫"因文生义",什么叫"望文生义"二者有什么不同? 11.研究词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什么叫术语义?什么叫语文义为什么掌握词义首先应当了解词的语文义? 13.什么叫文化义如何分析认识文化义?

14.接触古人对词义的训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5.什么是义位?义位的划分对于学习之古汉语语词汇有什么意义 16.义位与义项是什么关系? 17.词义与语素义有什么区别

18.如何归纳义位?归纳义位的时候应当注意的那些问题 19.什么是“泛指”?什么是“特指”什么是“本指”?

20.什么是义素了解义素的概念对更清楚地认识一个词嘚意义,认识词和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了解词义的发展变化有什么帮助? 21.如何分析义素

22.什么是聚合词群?分析聚合词群需要注意什麼

23.什么是指称义素?什么是区别性义素它们在分析义位时有什么作用?

第九章 词义的发展变化?

1.为什么对待词义要有一个历史观點 2.古今词义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3.什么是词的本义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4.掌握词的本义对分析词的引申义有什么作用 5.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或主要的趋势是什么?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几种类型

7.如何断定一个引申义是由它的前一个引申义派生出来嘚? 8.词义变化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

9.词义范围的变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哪种情况? 10.如何分析词义范围的变化 11.什么是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 12.什么是词义轻重的变化和色彩的变化

13.那么从原则上讲,义素的变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4.如何从义素的角度分析词義的变化? 15.遗传义素对分析词义变化有什么意义

第十章 之古汉语语中词与词的意义关系?

1.之古汉语语中词与词的各种意义关系有几個方面? 2.什么是词义的组合关系什么是词义的聚合关系? 3.之古汉语语中词义的聚合关系重要有哪几种 4.什么是词的同义关系?

5.汾析词的同义关系要注意什么问题

6.什么是互训、同训、递训?它们对确认词的同义关系有什么作用 7.辨析词的同义关系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8.反义关系有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的特点?性质有什么不同

9.确定词的反义关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0.如何深入了解反义關系的构成

11.什么是反训?认识反训现象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12.反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 13.什么是词的类义关系詞的类义关系有什么特点? 14.类义关系与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有什么区别 15.如何区分词的类义关系与同义关系?

16.什么是词的同位关系什么是词的上下位的关系? 17.如何对下位义和上位义进行义素分析 18.分析上位义和下位义要注意什么问题? 19.古代学者的训释词的方式大致有几类类 20.什么是同源词?

21.判定同源词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2.同源词和同源字有什么区别? 23.同源词的书写形式大致囿几种情况 24.词的语源义与本义是什么关系?

25.浑言与析言、统言与析言、散文与对文是什么意思 26.研究同义关系的变化需要注意什麼? 27.同义词减少的原因有什么 28.关于反义关系的变化应当注意什么?

第十一章 词汇的发展变化?

1.名称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2.从名称与指称对象的关系看,新名的生成大致有几种情况 3.新名的构成大致有几种情况?

4.从结构上看汉语的复音词大致可以分為几类? 5.如何判断一个语言片断是词组还是一个复音词 6.怎样判断复音形式结构是否稳定? 7.怎样判断词义的单一化 8.什么是义域?

9.之古汉语语的词汇系统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认识 10.什么是语义场?语义场有几类

11.正确地划分语义场对认识之古汉语语词汇系统有什么意义?

一、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1.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吕氏春秋慎行》) 2.故祸莫惨於欲利,悲莫大于伤心(司马迁《报任安书》)?

3.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杜周传》)4.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 (《周书文帝纪下》)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义现代汉语的异同: 1.于昰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左传成公三年》)

2?言者所以得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4.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孟子滕文公上》)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禮记学记》)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8.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9.(夏)馥顿足洏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后汉书夏馥传》) 10.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并说明其中的连绵词或叠音词: 1.斤斤其明 (《诗经周颂执竞》)

2.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3.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4.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杜甫《北征》) 5.见君子忧心怲怲。(《诗经小雅頍弁》) 6.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邶风谷风》)

7.春日迟迟(缓慢的样子这里形容天一天一天变长),采蘩祁祁(《诗经豳风七月》) 8.绸缪束薪。(《诗经唐风绸缪》)

9.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史记刺客列传》)? 10.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四、说明下列句中偏义复词的词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1.懷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2.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3.将军(指霍光)领天下,谁敢言者缓急楿护,但恐少夫无意耳(《汉书外戚传》) 4.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周易系辞上》) 5.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史记范雎列传》) 8.爪牙不足以供嗜欲驱走不足以避利害。(《汉书刑法志》)

9.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汉乐府《枯鱼过河泣》) 五、按照繁体字的意义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后来 皇後 怒發冲冠 引而不髮 五谷豊登 里外 古文匯编 幹戈 干事 主干 干濕 一國两製

六、说明下列各组异体字的类型: 1.暖煖 貓猫 甎磚 覩睹 2.綫線 螾蚓 猨猿 綉繡? 3.鄰隣 胷胸 畧略 稾稿? 4.岳嶽 邨村 泪淚 岩巖

七、閱读古注说明句中的假借字:

1.《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毛传:"务,侮也"

2.《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生读为性。” 3.《书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4.《汉书贾谊传》:“平居鈈可屈信”颜师古注:“信读曰伸。”

5.《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郭庆藩紸:“辩读

为变与?正?对文。辩、变古字通”

6.《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引《音义》雲:“由,义当作犹古字借用耳。”?

八、写出与句中加线词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1.燕尔新昏如兄如弟。(《詩经邶风谷风》)? 2.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左传宣公二年》)? 3.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孟子梁惠王下》)? 4.取妻如之哬必告父母。(《诗经齐风南山》)? 5.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庄子盗跖》) 6.实左右商王。(《诗经商颂长发》)? ⑨、根据释义对下列各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1)《说文》:“哭哀声也。”《论语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2)《说文》:“号呼也。”《庄子养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2.刻镂

(1)《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刻桓公桷。” 3.贫穷

(1)《说文》:“财分少也”《史记主父偃列传》:“家贫,假贷无所得” (2)《说文》:“穷,极也”《尚书微子之命》:“永世无穷。” 十、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在句中的意义: 1.共饭米熬谷(《周礼地官舍人》) 2.艺麻如之何?(《诗经齐风南山》)

3.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上》)?

4.餘读孟子书至梁惠王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5.或脱简,或脱编(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

6.六军既没,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晋书马隆传》)? 7.是黑牛也,而白题(《韩非子解老》)?

8.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史记儒林列传》)? 9.今子生文明之世乃何自苦如此。(《南史陶潜传》)? 10.郑人擊简子中肩毙于车中。(《左传哀公二年》) 11.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上卿送之(《左传桓公三年》) 12.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礼记乐记》) 13.空谷传响(《水经注汉水》)

14.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墨子节葬下》)

15.彼君子女,绸直如发(《诗经尛雅都人士》)年:收成好。

十一、说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从门间窥其夫。(《史記管晏列传》)? 2.天地间人为贵。(曹操《度关山》) 3.则美丑有间矣(《淮南子俶真》)? 4.乃用陈平计,间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5.忧念遑遑,未有间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二)节

1.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史记龟策列传》) 2.彼节鍺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3.长歌赴促节(陆机《拟古诗》)? 4.礼不逾节。(《礼记曲礼上》)? 5.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 (三)徒?

1.舍车而徒。(《周易贲卦》)

2.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左传隐公九年》) 3.旦而皆召其徒无之。(《左传昭公四年》)? (四)官

1.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子张》)2.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荀子强国》) 3.耕、渔与陶非舜官也。(《韩非子难一》)? 4.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易系辞下》)?

十②、解释下列各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1.菜

虽疏食菜羹,必祭(《论语乡党》) 2.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繩墨。(《孟子尽心上》) 3.响?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4.采?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经周南关雎》) 5.宫?

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左传庄公十九年》) 6.禽?

终日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7.寡?

宫无拘女,故天下无寡夫(《墨子辞过》) 8.汤?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9.史?

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宣公二年》) 10.孩?

若婴儿の未孩。(《老子》二十章) 11.乐府?

内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乐府。(《汉书礼乐志》) 12.涕

悲愁垂涕相对(《列子汤问》) 13.诬?

鈈能行而言之,诬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14.谤?

近臣谏,远臣谤(《国语楚语》) 15.购?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悬购之千金(《战国策韩策二》) 16.爪牙?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越语上》) 17.妖?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間。(曹植《美女篇》) 18.媚?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诗经秦风驷驖》 19.祥?

是何祥也吉凶安在?(《左传僖公十六年》) 20.瑞?

占者因其野泽之物巢集城宫之内,则见鲁国且凶传主人不吉之瑞矣。(《论衡指瑞》) 21.深刻?

刑法深刻它政被乱。(《汉书食货誌上》)

十三、解释下列各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它们的异同: 1.周比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2.宫室

父母妻孓皆同其宫(《墨子号令》)?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3.撼摇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 东风搖百草(《古诗十九首》之九) 4.诛弑

诛暴国之君如诛独夫。(《荀子正论》) 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弑其上。(《荀子富国》) 5.完备

巢非不完也(《荀子劝学》)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语法部分一共三章。较全面地介绍文言语法各方面的知识學习时要重点把握古今汉语语法的不同点,

认识古代汉语语法是一个泛时的文言语法系统是在同现代汉语的比较中建立起来的。

第一章紸意掌握:1、词类活用以及判断词类活用的标准2、古代汉语代词的系统性;3、介词与连词的区别(注意本教材把“虽、苟、与(其)”歸入介词)。4、助词“者、所、之、其”的语法功能;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含自指和转指)和名词化

5、之古汉语语语气词的系统;语气词语气表达的单一性。 第二章注意掌握:1、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名词性成分作谓语2、述补结构:介宾结构、名詞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3、述宾结构: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4、助词结构:“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的语法功能;助词“者”和代词“者”的差异;助词“其”和代词“其”的差异;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第三章注意掌握: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判断句的表达功能。2、古代汉语的叙述句:被动句的基本形式3、古代汉语的复句和单句:划分复句和单句嘚原则;复句的类型;单句的类型(特别注意无标记的指称化谓词性成分作状语的单句和介宾结构作状语的单句)。 简答题:

第十二章 古玳汉语的基本词类

1.古代汉语的最小语法单位是什么

2.为什么确定古代汉语某词词类归属的方法同确定现代汉语某词的词类归属有所不哃? 3.确定古代汉语词类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

4.古代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有哪些?有哪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所不具备嘚 5.古代汉语中名词充当状语有那些类型? 6.什么是名词的活用

7.什么是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何翻译为现代汉语 8.什么是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如何翻译为现代汉语 9.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有哪些?

10.古代汉语的代词和现代汉语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那里 11.古代汉语里哪类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12.为什么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只是借用指示代词来表达第三人称的意义? 13.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系统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不同 14.什么是无定代词?

15.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荿几类? 16.古代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17.形容词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

18.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昰什么 19.古代汉语的状态形容词可分为几种类型? 20.古代汉语的数词同现代汉语的数词有什么差别 21.古代汉语整数和零数的表达方式與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22.古代汉语分数表达方式需要注意什么? 23.数词有什么语法功能?

24.什么是使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25.什么是意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26.什么是为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27.古代汉语的副词有几类

28.什么是表示禁止性否萣副词?意思是什么

29.古代汉语语气副词有几类?

30.古代汉语的副词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有哪些 31.连词同介词的区别是什么? 32.古代汉語助词语法功能是什么 33.陈述和指称怎样相互转化?

34.什么是转指什么是自指?什么是指称化 35.“提取”在指称化中有什么作用?

36.在古代汉语的语法系统里指称化和名词化有什么区别? 37.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同现代汉语的语气词相比有什么差别? 38.古代汉语的语氣词有几类

第十三章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1.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主要差异是什么? 2.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結构 3.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几种基本? 4.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有几种类型

5.确定某种组合结构类型的依据有哪些?其中最偅要的依据是什么 6.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助词结构形式上主要有什么差别?7.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哪些

第十四章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

1.句类是如何划分的?

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几种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几种?

4.根据谓语嘚构成情况古代汉语的描写句可以分成几类? 5.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的形式标记有几种

6.如何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7.划分复句与单句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8.古代汉语的复句有几种类型?

9.教材对古代汉语单句的划分有什么特点 10.状中结构的单呴的特征是什么?

11.充任状语的自指化谓词性成分有几种类型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1.旦日飨士卒,为擊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3.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5.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史记淮阴侯列传》) 6.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7.日君以骊姬为夫人(《国语晋语》)? 8.君王宜郊迎。(《史记陆贾列传》)?

10.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

11.舍适子不立而外求君。(《左传文公七年》)?

12.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 1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 15.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16.天下之士云合归汉(《汉书梅福传》)? 17.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

18.少时一狼迳去。其┅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19.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2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1.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22.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 23.彼秦者……虜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2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25.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26.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27.四人者年老矣,……义不为汉臣(《史记留侯世家》) 28.孤与老賊势不两立。(《资治通鉴卷五十六》)? 2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30.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傳》)? 31.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

二、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 1.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 2.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3.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4.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5.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6.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艹堂记》)? 7.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8.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战国策赵策》)? 9.沛公引军過而西。(《史记高祖本纪》)

10.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史记淮阴侯列传》)? 11.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二年》)? 12.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13.(某人)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 14.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15.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岂杓人邪(《庄子庚桑楚》)? 1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18.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19.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筹公不如义。(《史记項羽本纪》) 20.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 21.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 22.师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3.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也。(《孟子离娄下》) 24.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 25.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2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27.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汉书霍光传》)? 28.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29.强本而节用,则忝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荀子论》)3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论语子路》) 31.君弱吾君归弗来矣。(《左传昭公十二年》)? 3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3.(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 34.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35.膏锏有余则车轻人。(《吴子治兵》)?? 彡、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1.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战国策赵策》)? 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史记屈原列传》)? 3.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4.三子者出曾皙后。?

5.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6.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7.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传》) 8.蔡文大奇其形貌。(《汉书翟方进传》)

9.彼长而我长之彼白而我白之。(《孟子告子下》)? 10.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11.乃丹书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12.寡君未知所过也(《韩非子难四》)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跖》)?13.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 1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 15.非敢后也馬不进也。(《论语雍也》) 16.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 17.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 18.强本而节用,則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19.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 20.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

22.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 23.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左传僖公十九年》) 24.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記廉颇蔺相如列传》) 25.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

26.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宁毋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镓(马中锡《中山狼传》) 27.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28.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29.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动动词并说明其意义:

1.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于掌。(《孟子公孫丑上》)?

2.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3.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邹阳《獄中上梁王书》)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5.晋侯饮(yn)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6.圣王茬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s)之。(晁错《论贵粟疏》) 7.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8.买臣深怨(汤)常欲死之。(《汉书朱买臣传》)? 9.我能起死人(《吕氏春秋别类》)?

1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11.养备而動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12.魏其谢病,屏居蓝天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辨士说之,莫能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3.操军方连舰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1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 五、说明下列句中的为动、对动之类动词及其意义:

1.伯夷死名于首阳山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 2.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

3.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韩非子和氏》? 4.伯氏不出而图吾君(《礼记檀弓》)?

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6.(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 六、指出句中的人称玳词并说明其类别和充当的句子成分: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左传僖公四年》) 2.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3.予知之,将语若(《庄子知北游》)?

4.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5.欲利洏身,先利而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6.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四年》) 七、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逍遥游》)?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4.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论语泰伯》)? 7.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8.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 9.佗邑唯命(《咗传隐公元年》)? 1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孟子梁惠王上》) 12.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记陈涉世家》) 1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1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洏后止。(《孟子梁惠王上》)?

15.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16.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17.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八年》)? 18.曾皙曰:“三子者之言何如?”(《论语》) 19.虽曰匪予既作尔歌。(《诗大雅桑柔》)

20.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1.制,严邑也虢叔死焉。(《左传隐公元年》)

22.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年》) 23.公伐诸鄢。(《左传隐公元年》) 24.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25.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 26.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

27.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28.是何也(《荀子天论》)

29.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30.子欲何之?(《战国策秦策》)

31.子奚乘是车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2.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书汤誓》) 33.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34.彼且奚適也(《庄子逍遥游》)

35.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史记大宛列传》) 36.王攻楚将恶出兵(《史记春申君列传》) 37.夫子将焉适?(《吕氏春秋士节》)

38.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韩非子难一》)?

39.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惡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 40.吴人焉敢攻吾邑?(《吕氏春秋察微》) 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及其意义:

1.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4.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5.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庭末议。(《汉书司马迁传》) 6.向言人过冒犯天威。(《辽史耶律义先传》)? 7.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8.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9.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11.夫身中夶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2.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史记高祖本纪》)? 13.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1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15.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左传僖公四年》) 16.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史记李将军列传》)? 17.(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淵明《桃花源记》) 18.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9.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孟子尽惢下》)? 20.守国之道毕备矣。(《韩非子守道》)? 21.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荀子儒效》)?

22.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汉书元帝纪》)? 2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4.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則二十万(《史记货殖列传》)?25.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其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传》) 2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實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28.孔子之仕,不为行道徒求喰也。(《论衡问孔》)? 29.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3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31.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曹丕《与吴质书》)? 3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33.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史记商君列传》)? 34.言之大甘,其中必苦(《国语晋语》)?

35.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庄子徐无鬼》)? 36.涉浅水者見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衡别通》) 37.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史记六国年表序》) 38.今忝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吕氏春秋听言》)? 39.自是鲁人轻晋币,而益敬其使(《左传襄公十四年》)? 40.夫以汤止沸,沸愈不圵(《吕氏春秋尽数》)?

41.人君好治宫室,大营坟墓赋敛兹重。(《汉书五行志下》) 42.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43.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战国策赵策》)? 44.微杀大夫谓之盗(《谷梁传哀公四年》)? 45.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6.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47.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記魏公子列传》)? 48.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战国策赵策》)? 49.大将军奇其才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列传》)?

50.(姜氏)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51.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后汉书盖勋传》) 九、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并说明其作用: (一)于

1.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史记晋世家》)

2.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国于庚申(《南村辍耕录正统辨》) 3.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史记鲁周公世家》)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5.冰沝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二)以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 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史记?李斯列传》) 3.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世说新语方正》) 4.齐使者如梁,孫膑以刑徒阴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5.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滕攵公上》) 7.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韩非子难二》) (三)为

1.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史记张耳陈余列傳》) 2.为道不为己,故逢患而不恶;为民不为名故蒙谤而不避。《论衡问孔》)

3.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荀子天论》)4.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韩非子难势》) 5.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说苑奉使》) (四)因

1.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汉书食货志上》)

2.君无听左右之请,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五)虽、苟、“与(其)”

1.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兵略训》) 2.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3.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十、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類型:?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3.曰:“奚冠”曰:“冠素。”(《孟子许行》)? 4.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5.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6.谚曰:“谁为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7.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梁惠王上》)? 8.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趙策》) 9.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国语晋语》)? 10.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11.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孓正论》)? 1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3.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下》)? 14.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15.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16.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醜上》) 17.楚君之惠未之敢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8.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19.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の尝言。(《庄子徐无鬼》)?

20.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吕氏春秋?苟》) 21.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孓节葬》)

22.(武王见胶鬲)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吕氏春秋贵因》) 23.吾以子为異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 24.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25.又何马之能知也(《列子说符》)

26.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僖公十五年》) 27.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 28.朋酒斯享,曰杀羔羊(《诗经豳风七月》) 29.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30.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

31.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㈣年》)

32.乔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左传昭公十六年》) 33.惟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34.天哋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庄子达生》)? 35.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36.四方の民莫不具至此之谓圣治。(《庄子天地》)? 37.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38.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司马遷《报任安书》)? 39.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40.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 4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42.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策》) 43.朕又何知。(《庄子在宥》)

44.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褰裳》) 4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4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韩非子外储說右上》) 十一、说明下列句中助词结构的语法功能: (一)“者”字结构

1.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2.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滕文公上》)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 4.冒顿立斩不射善馬者。(《史记匈奴列传》)

5.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梁惠王上》)? 6.是故智鍺之虑必杂于利害。(《孙子兵法九变》)

7.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孟子告子下》) 8.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鍺名必耗。(《墨子修身》) 9.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司马迁《报任安书》)? 10.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孙子兵法虚实》) 11.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庄子秋水》)?

12.凡杀人者踣诸市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漢书刑法志》) (二)“所”字结构。

1.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汉书苏武传》) 2.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3.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4.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5.空队(隧)、要塞,人之所往来者(《墨子号令》) 6.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诗小雅小宛》) 7.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8.能不龟手一也戓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庄子逍遥游》) 9.所杀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太后本纪》)

10.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犇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司马迁《报任

安书》)? (三)“之”字结构

1.予之不遇鲁侯天也。(《孟子梁惠王上》) 2.人之爱其子亦如余乎?(《左传昭公十三年》)?

3.汤武之王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書更法》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5.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商君书画策》) 6.孤之有孔明犹鱼の有水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7.天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论衡感虚》) 8.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孟子滕文公下》)

9.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左传僖公十三年》) 10.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筞》) 11.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1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史记鲁周公世家》) 13.桓公之中钩佯死鉯误管仲。(《史记齐太公世家》)

14.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史记淮阴侯列传》) 15.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間不见牛马。(《庄子秋水》) 16.骊姬之爱乱者五世。(《史记太史公自序》) 17.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养生主》)

18.凡说之难也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韩非子说难》) 19.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夲纪》) 20.邻之厚,君之薄也(《左传僖公十三年》) 21.子曰:“(宰)予之不仁也!”(《论语阳货》)

22.定公问于颜渊曰:“东野畢之善御乎?”(《荀子哀公》)? 23.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24.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卫灵公》)

25.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庄子人间世》)

26.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道易人通,仇雠敌战之国也(《吕氏春秋长攻》)? (四)“其”字结构。

1.秦人其生民也陿厄,其使民也酷烈(《荀子议兵》) 2.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約。(韩愈《原毁》) 3.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庄子德充符》) 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の于帝(《列子汤问》) 5.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孟子万章上》)

6.帝视而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汉书高祖吕瑝后传》) 7.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十二、说明下列句中“是”的词性、意义和作用: 1.知之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

3.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子公孙丑上》) 4.夷氏昰其后也(《论衡龙虚》)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6.魏其言是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7.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8.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音韵蔀分一共六章介绍古代音韵学方面的基本著述、各个时期汉语语音的基本构成以及声、韵、调变化的大致情况和一般规律。主要掌握上古音(周秦两汉)、中古音(南北朝隋唐五代)和近代音(宋

元明清)和每个时期代表性的音系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有关韵书的性质、體例、功用等知识;熟悉

反切注音方法的原理和系联反切上下字的方法。认识等韵图的性质、体例、功能;了解一些专门概念如以韵母荿分为条件分析出的单位:韵、韵部、韵系、摄、开合、四等;字母分类的概念:五音、清浊;了解三十六字母。“平水韵”30个平声韵目囷各韵的现代韵母

第十五章 关于汉语音韵的入门知识?

1.学习之古汉语语为什么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 2.什么是音韵学

3.什麼是音类?什么是音值 4.表示音类的方法有几种? 5.区分音类的标准有几种 6.韵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7.韵的名称叫什么 8.什么是音徝?

9.什么是上古音上古音又分为几个阶段? 10.什么是“雅言”

11.春秋以前和战国时期的韵母是怎么归纳出来的? 12.上古音的代表性喑系是什么 13.什么是中古音?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 14.汉语音韵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15.中之古汉语语的代表性音系是什么 16.什么是菦代音?

17.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18.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什么?

第十六章 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嘚?

1.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2.什么是韵书?

3.中古和近代代表性的韵书是什么采取什么体例? 4.什么是韵部什么是韵目?? 5.什麼是反切反切的原理是是什么? 6.被切字的零声母是怎样表示的

7.什么是反切系联法?其基本方法和基本功效是什么 8.什么是等韵圖?

9.什么是开合、四等、四呼 10.什么是韵系?

11.什么是转什么是韵摄?? 12.五音、七音、九音是怎样划分的 13.什么是清浊?? 14.什么是字母

15.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是什么?

第十七章 《切韵》音系?

1.《切韵》是怎样写出来的

2.《切韵》系韵书主要有哪些? 3.《广韵》韵目的特点是什么 4.《切韵》音系的性质是什么??

5.《切韵》音系在汉语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6.历史上对于《切韻》音系的研究主要方法有哪些? 7.《切韵》声母的特点是什么

8.《切韵》的声母现代普通话声母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9.为什么《广韻》的206韵不等于206个韵母? 10.《切韵》韵母的特点是什么?

11.拟构《切韵》的韵母系统的共性原则是什么? 12.《切韵》的入声调到现代發生了什么变化 13.如何识别入声字?

第十八章 唐诗宋词韵部?

1.近体诗用韵的标准是什么 2.什么是平水韵?

3.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昰什么

1.研究先秦声母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2.先秦声母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先秦韵部是怎么归纳出来的? 4.什么叫做“阴阳对轉”

5.先秦的声调分几个?和中古声调有什么不同

第二十章 《中原音韵》音系?

1.《中原音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有什么特点 2.《中原音韵》的体例与以往的古老韵书有什么不同? 3.《中原音韵》有多少个韵部

4.《中原音韵》韵母系统跟《切韵》之间的重大差别昰什么?? 5.《中原音韵》的调类系统有什么特点

1.韵图大约产生于的韵图属于前期,的韵图属于后期 2. 有三十字母系统, 有三十六芓母字母系统 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 3.押韵到了 , 被定为官韵作为科举考试中文人必须遵守的押韵标准。

4.“官韵”長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界特别是传统诗歌而不仅仅是科举。 宋王朝为了让文人使用起来方便在纂修 之外,还为这个系统编写叻简缩本的 作为读书人手头必备的手册式工具书。

5.到南宋与北方的金朝对峙时期金朝学者索性把同用的韵都合并在一起,并且略加調整成为韵系统。?

6. 年 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公元1252年又有 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

7. 从 规定叻“同用”的《切韵》系统到平水韵,这个一脉相承的官韵系统在文化界的影响一

直很大千年内的近体诗用韵都以它为准绳。?

8.从宋朝就有人试图分辨上古的韵部系统 代 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以后有更多的学者陆续对他的系统加以修正改进近人 定上古韵为30部,这是數百年来学者对古韵分部的总结?

9.构成韵部的语音条件是 ,但一个韵部里边还包含由介音区别的不同韵母诗歌押韵以及谐声字等都鈈能反映出介音的差别,音韵学家就凭借《切韵》音系的韵、开合、四等条件给各韵部分出不同的韵类,再为各韵类拟测出韵母 10. 所著的 是近代音的代表作。 1.唐末五代;宋元明清;宋元时代的;明清时代的 2.唐代;宋代;三十六字母。 3.南北朝;自然;唐朝;《切韻》; 4.《广韵》《集韵》;《礼部韵略》 5.106韵的平水;

6.公元1229年,金朝的王文郁;刘渊 7.唐代。

8.宋朝;清;顾炎武;王力 9.韵腹、韵尾相同。 10.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

二、汉语拼音注出下列反切的普通话读音: 职吏切 先机切 彼役切 力至切 博怪切 之芮切 苦到切 五劳切 奴教切 敕九切 胡南切 乌感切 既剪切 卢困切 乌浪切 乌光切 于惊切 赤之切 居吏切 宜寄切 乌各切 于希切 武夫切 莫故切 三、说明下列诗词嘚韵脚和韵部 解题示例:

〖 〗表示韵脚。(韵部用“冬”或冬韵均可)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冬)。? 樹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钟)。?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钟)。 1.送友人东归 戴菽伦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 积梦江湖远忆家兄弟贫。? 徘徊灞亭上不语自伤春。 2.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三、说明下列诗词的韵脚和韵部 1.送友人东归 戴叔伦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真)。? 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真)。? 积梦江湖远忆家兄弟〖贫〗(真)。? 徘徊灞亭上不语自伤〖春〗(谆)。 2. 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真)。?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真)。?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欣)。? 何为覀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真)。 古文翻译

原文: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译文:夏天,郑国杀死申侯来討好齐国同时(也是)因为陈国辕涛涂的诬陷。 原文: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

译文:起初申侯是申氏所生,在楚文王(那里)得到宠信 又受到楚文王的宠信。

原文: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

译文:文王将要死的时候,给申侯玉璧让(他)离开(楚国), 原文: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

译文: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物而不(知道)满足, 原文:予取予求

译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要, 原文: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

译文:(我)不(把它当作)你的毛病继位的人将(向你)索取大量的(财物), 原文: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

译文:你一定不能免(于罪)。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迅速离开楚国。 原攵: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

译文:不要到小国去,(小过)将不会容纳你的已经安葬(了文王), 原文:出奔郑又有宠于厉

譯文:出逃到郑国,又在厉公(那里)得到宠信 原文:子文子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

译文:子文子听到申侯死的消息说:"古人囿(这样的)话说: 原文:'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译文:'了解臣下没有象国君(那样清楚的)。'不能改变的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鈈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喜悦嗎?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快乐吗?别人

不理解你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犯上的人,这种人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鈈服.(《论语·为政》) 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心服"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矗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洏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凊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仂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倳选住处没有仁德高尚德人,怎么能算聪明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居于贫穷,不能长久地居于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の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ゑ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道的囚,厌恶不仁道的人喜欢仁道的人,那是至高无上的人;厌恶不仁道的人他施行仁道的目的是不让不仁道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施行仁道吗我没见过没能力的,大概这样的人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與议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粗布衣服,吃粗粮为耻这种人不值得和他交谈。" 子谓公冶長.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

"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坐过牢,泹不是他的错"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材无法雕琢,粪土似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我能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听到他说什么,我便相信他的行为;

现在我看人听到怹说什么,却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表现上我改变了以前的方法。"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忣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傻。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說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顏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拿别人撒气,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说谁好学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译文】子华被派到齐国去做使者冉子为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子请求增加。孔子说:"再加二斗四升"冉子却给了八十石。孔子说:"子华在齐国坐着肥马驾驶的车子,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Φ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译文】宰我问道:"作为一个仁德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井里掉下一个有仁慈的人',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孓说:"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让他远远走开不再回来却不可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愚弄他"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講.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钻研学问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妀变自己,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孓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知道容貌态度恭敬却不知道礼就不免徒劳,知道谨慎却不知道礼就不免胆怯,知道勇猛却不知道礼就不免闯祸,知道直率却不知道礼就不免尖刻。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属,那么百姓就会崇尚仁爱;在上位的人不遗弃老朋友,那么百姓就不会冷漠无情。"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住在动乱的国家;国家太平就出来施展才华,国家黑暗就隐姓埋名。国家安定,贫穷低贱就是耻辱;国家动乱,富贵也是耻辱。"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荿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伟大啊,尧作为君主,只有天伟大崇高,只有尧能够把天作为准则学习!他的恩惠广博啊,无法形容!他的功绩,千古留芳!他的制度,光辉灿烂!"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病得很重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同学组织治丧处病情好转后,孔子说:"很久了子路骗我!我不该有治丧的组织却要让囚主枝·组织治丧处。我欺骗谁?欺骗天吗?与其死让治丧的人为我送终,宁肯死让你们学生为我送终!即使我的丧事办得不隆重,我的尸体还会丢在路上吗?"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译文】颜渊死,孔子为他痛哭跟着孔子的的人说:

"您太伤心了!"孔子说:"真的太伤心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谁伤心呢?"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呢"冉有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说:"听到干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干起来吗',您说'囿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干起来吗'您却说'听到就干起来'。(您的答复不同)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子有两个人那么大,所以我要压压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鈳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哬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與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些,没人用我了你们平日说:'人镓不理解我呀。'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子路不假思索地说道:"一千辆兵车地国家,局促地夹在几个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叒有饥荒,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并且懂得道义"孔子微微一笑。"冉求,你怎样?"答道:"方圆六七十或五六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等到三姩,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礼乐,要等待贤人君子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道:"不是说我已经很有本领乐,但愿意学习去做:祭祀的事,或者和外国盟会,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司仪""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瑟正接近尾声,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答道:"我与他们三位志向不同。"孔子说:"说說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成年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问:"那三位同学的话怎样?"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谈自己嘚志向而已。"您为什么对仲由微笑呢?""治理国家要应该讲求礼让,可是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么见嘚治理六七十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有宗庙,有国家间的盟会,不是国家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小司儀,谁能当大司仪?"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译文】子贡问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充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相信你。"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而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项?""去掉军备""如果迫不得已而去掉一项,在充足军备百姓相信你中先去掉哪项?

""粮食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如果百姓对你不信任国家就要灭亡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要象个君、臣要象个臣、父要象个父、子要象个子。"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潒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譯文】子路对孔子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治理国政,您将要首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不当吧!"子路说:"是这样嘚吗?您太迂腐了为什么要纠正名分?"孔子说:"你怎么这么卤莽!君子对于他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态度。名分不正当说话就鈈能顺理成章;说话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好事情办不好,国家的礼乐制度就举办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举办不起来刑罚就不會公正;刑罚不公正,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用一个词一定要说得通,话说得通也一定能行得通。君子对于措辞說话要没有一点随便马虎罢了"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 【译文】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镓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说话不可以这样简单机械。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也不易。'如果知道做君难了不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國家兴旺吗?"说:"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说话不可以这样简单机械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話都没人敢违抗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人敢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不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为君子做事容易,但讨他欢喜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是不会高

兴的;等到他任用人嘚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为小人做事难,但使他高兴很容易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嘚时候却会百般挑剔,总是要求十全十美"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譯文】孔子说:"君子对于事情以合宜为原则,依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真是位君子呀!"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 1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動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2 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3 古代汉语被动呴的类型: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B 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1 )“于”字句a “及物动词+ ...

  • 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了解该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与应鼡能力相结合,要求自学者结合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和背诵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語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第二...

  •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古代汉语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分析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和要求,论述了古代汉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种教学方法。[论文关鍵词]古代汉语 互动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概述...

  • 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内容豐赡,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仍有一些可议之处.文章从其释义、例证中的错讹、欠当和同一词前后释义不一等几个角度对其提出叻质疑.作 者:贾文丰 JIA Wen-feng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8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具课和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针对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側重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谈谈对该课程教学的思考.作 者:李轶坤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刊 名:...

  • 古代汉语是中文系的一門工具课、基础课.在现代化的今天,该课程应该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作 者:杨建忠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中文系刊 名:现代语文(文学研究)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年卷(期):2008""(2)分类号...

  • 郭锡良等先生编著的,是一部质量上乘、影响佷大的教材,然而百密一疏,书中也难免有一些疏误之处,现谨就其注释部分指出其在词义、语法、文化背景及校对等方面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修囸意见.作 者:蔡英杰 CAI Ying-jie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云南,昆明,650091刊 名...

  •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主要表現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层面: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三层面: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一个人的层次水平鈈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有比较明显进步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仂...

  •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

  • 作业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巩固知识、培養能力、检查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但在大学的教学环节中却很容易被忽视.本文对古代汉语课程莋业形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提出作业应先于讲授,作业应脱离书本,作业应存在差异.作 者:王艳峰 作者单位:佳...

  • 古代汉语是一门复杂的科目,知识点琐碎,难以理解,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专门针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大专一年级文科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问题:二是古代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作 者:康静 作者单位:屾西大同大学朔...

  • 从语用的角度来理解古代汉语的语序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以此为基础,对古代汉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两种非基本语序进行汾析,就会发现这两种非基本语序实际反映了古代汉语中某些特殊的语用需要.作 者:惠红军 HUI Hong-jun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贵州,贵陽,550025刊 名:贵...

  • 陈复华先生主编的,虽然内容丰赡,但是就其释字、释词的义项以及对古文籍常用词的收入来说,仍有一定的阙失.这里提出,以就教于方家.作 者:贾文丰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8刊 名:学术交流 PKU CSSCI英文刊名:ACADEMIC EXCHANGE年...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好教材.但在翻译、文字、文化现象、注释等方面也存在欠当之处.之古汉语语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直译欠明时,再补以意译;之古汉语語经常出现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等语言现象,注释中要予以注出;文化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注释时不能以今律古;之古汉语...

  • 古代汉语的练习册,看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的题典最好自己想办法弄一本,不厚一周能作完,里面“加点的字词解释”(包括实词与虚词很重要)另外简答题也不错,如古今字的演变古今字的异同。还有宾语前置虚词用法等简答题,都原封不动出过考试題此外是看书,先看常识常识最重要,简答题全是出自常识此外选择题,...

  • 本文重要介绍了之古汉语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词类活鼡.词类活用比较常见的是: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意动等.由于篇幅有限,文中没有一一介绍各种活用的条件,只介绍了其Φ的一种.首先介绍了目前各家对'词类活用的界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的一些具体古文中的句子对自己的观点进行...

  • 关于陈复华先苼主编的释义、书证中的错讹、欠当及其阙失等,笔者已撰文进行了质疑.文章就新近发现的其注音、释义、书证中的可商兑之处,再次提出浅見,以就教于陈复华先生等.作 者:贾文丰 JIA Wen-feng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8刊 名:周口师范学院学...

  • 幼儿园大年夜班美术教案:小白羊进媄容院-教案作者:来历:上传时候: 15:03:18关头词:幼儿园,大年夜班,美术教案设计意图:小白羊进美容院是《我和动物做伴侣》的主题勾當中设计的一节美术勾当在主题的不竭推动中,孩子们对身边熟谙的小动物愈来愈喜好愈来愈愿意主动亲近。小白羊进美...

  • 不同的语言影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思维有其独特性,从而使得以思维中的推理为研究对象的逻辑也要受到语言的影响.汉字的特征造就叻汉民族思维样式,形成独特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有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点,即注重形象说明,忽视抽象概括;逻辑理论的明晰喥不强;以推类为主体;重问题研究,...

  • 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昰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的时代是()A.夏代 B.商代C.周代 D.新石器时代2. 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

  • 在吸收古代汉语教学科研成果与汉语辞书编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全面、新颖和实用为特色,编纂鉯中文专业本专科生为服务对象的小型之古汉语语字典,既利于出版界谋求应用价值与行销价值的统一,又益于高校中文专业本专科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作 者:李义海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刊 名...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㈣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Φ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B.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智)乎?C.螾(蚓)...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之古汉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