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买本关于唐朝诗人深圳趣闻轶事事的书,不知书名叫什么?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已知名叫孙钱章的作者99年出版了一本书,但不知书名及其他信息,该如何找?写出书名及出版社。
可以各种检索工具检索,比如可以用&读秀图书搜索与文献传递系统&进行检索,点击&图书&选项,在检索框中......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打开EBSCO数据库,在检索框中输入&Dolly&,点击下方的&检索选项&,在限制结果选项中选择检索的图片类型......2.填空题 商业资源全文数据库;文术期刊全文数据库3.填空题 商业资源全文数据库4.填空题 被引用文献5.填空题 莫里哀;司汤达&&&唐朝的那些诗人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7丛书名:故纸堆系列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下载当当读书APP,免费阅读万本电子书。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大唐情怀:唐代诗人的逸闻趣事》【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大唐情怀:唐代诗人的逸闻趣事
京 东 价 &
[定价 &¥]
PLUS会员专享价
您购买此商品可享受专属价
增值业务 &
重  量 &
搭配赠品 &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下载客户端,开始阅读之旅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网上学术论坛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本书读通历代趣闻轶事-在线书吧 求魔,求魔最新章节,小说阅读网,免费小说阅读网
密码:下次自动登录三国两晋南北朝在线书吧欢迎您!&&&&薄葬和疑冢曹操建72座陵寝之谜
&&&&中国古代的皇帝们,生前尽享荣华富贵,而且在死前都会给自己打造一个富丽堂皇的陵寝,以便死后继续尊荣。不是所有小说网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不过,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的儿媳妇(曹植妻)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各种用过的布料,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据传,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他生性多疑。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所以他打造了很多处陵寝。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关于曹操尸骨到底埋于何处,后人也有诸多研究和猜测。据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所以许多人由此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这也属假设。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这座墓虽然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和一些碑铭文。这些出土的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争议。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举吧。
&&&&趣味链接:曹操高陵被发现
&&&&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寝。高陵的具体位置,唐朝以后争议颇多,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确认,但仍然存在争议。高穴村高陵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78平方米。
&&&&歌女来莺儿唯一让曹操流泪的女人
&&&&东汉时,在帝都洛阳有个色艺俱佳的歌舞妓,名叫来莺儿,名气很大,来看她的人络绎不绝。来莺儿生性孤高雅洁,在台上和台下判若两人。台上,她热情奔放,能使她的听众和观众近乎疯狂;台下,她却沉默寡言,又使得想一亲芳泽的人,不得不偃旗息鼓。
&&&&曹操是个爱江山、爱人才、也爱美女的人。他久闻来莺儿的大名,也非常想见识一下。于是他乔装打扮一番就去洛阳城里找来莺儿。来莺儿婉转的歌喉与曼妙的舞姿,曹操也被征服了。
&&&&这一年,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来莺儿顿失依凭,孤苦伶仃,无处可去。
&&&&来莺儿是幸运的,因为她及时获得了曹操的赏识。否则,董卓的这把火,恐怕她就在洛阳的这场浩劫中枯萎飘零得无影无踪。
&&&&在混乱的世局中,曹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来莺儿也跟着曹操过着飘泊的生活,她成了军中歌舞姬中的一员,用她们的演出来鼓舞士气。虽然她并不喜欢,但是天下滔滔,哪里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所呢?她也只能如此。同时她也试着在战争的空隙里,以她的歌舞,为曹操调剂身心,以报答他的收养之恩。
&&&&不过感情从来不是理智的。一个英俊的身影闯进了来莺儿的眼帘,深入心底。他便是曹操府中的侍卫王图。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这个时候的曹操正忙于军国大计,也周旋于众多美女之间,无暇顾及来莺儿,所以并不知道他们俩的事情。
&&&&来莺儿喜欢的这个王图,魁梧而机警,一表人才,在丞相府中颇得曹操的赏识。曹操有意给他有升迁的机会,派他带领一组人马,深入敌境,窥探敌人的虚实以及囤粮的处所。这是一项十分危险、艰巨的任务,王图对顺利完成任务、全身而退的把握不大。王图把情况告诉了来莺儿,面对生离死别的情人,想到渺不可知的未来,来莺儿泪流满面地抱着王图,不肯放手。不觉鸡啼天晓,已然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间。
&&&&军令如山,王图被押入大牢,叛处死刑,侯令斩首示众。
&&&&人们总是讲英雄救美,当然偶尔也有美人救英雄。在曹操那里至少就有两起,一起是蔡文姬救董祀,一起就是现在的来莺儿救王图。
&&&&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显得是那样仓白无力,她反复讲:“愿代王图一死……”也说出了她与王图的私情。
&&&&死是容易的,但活着的人敢于将自己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公之于众,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曹操在他的雄才大略背后,也隐藏着极大的孤独。他对人世间的至情和至性,似乎有着超乎常人的鉴别能力。对来莺儿的真情流露,十分感动。
&&&&但曹操还出了一道题让来莺儿在一个月内训练出一个小型歌舞班,便同意来莺儿可以代情人一死。他想通过这件事情进一步测试来莺儿的真情挚爱。
&&&&开始了。来莺儿愉快而坦诚的开始,除了救情郎的命以外,她也希望在自己死后,有人来接自己的班,为曹操分忧解难,以报答曹操的恩情。
&&&&一个小型的歌舞训练班在曹操的丞相府中紧张的训练,来莺儿挑选了七位具有歌唱及舞蹈天赋的侍女,夜以继日地进行训练,从乐理、音质到舞姿、道具,尽其所知与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七位歌舞侍女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潘巧儿更是出类拔萃,几乎可以追上来莺儿的水平了。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是曹操给她的规定。本以为完成不了的,想不到都完成了。
&&&&训练结束了,她们进行了回报演出,曹操很满意。来莺儿代情而死的时机也到了。来莺儿坦然向曹操复命。这时曹操忽然有一丝怜悯袭上心头,看着这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顷刻之间即将在人间消失,不禁脱口而出地说:“其实你可以不死啊!”
&&&&来莺儿根本不曾重视曹操话里的一线生机,只是幽幽地说:“天下哪有这种道理,身犯重罪可以逍遥法外,不但本身难以自处,丞相又如何统御群下;再说贱妾有负丞相厚恩,也无颜苟活人世。”
&&&&曹操默然良久,非常激动,眼前的女子,已经大难临头,还为别人着想,为曹操着想,真是一位奇女子。
&&&&曹操默然良久,问道:“你想不想与王图再见一面?”
&&&&万万没有想到,来莺儿自有她的一套爱情逻辑,她说:“当我决心代情人一死时,我与他的情感就已经圆满地结束了,相见无补于事,不如不见!”
&&&&曹操非常感动,心想自己位高权重,却不曾找到一个可以心甘情愿为自己慷慨赴死的红颜知己。他黯然神伤,对来莺儿说:“等我放了王图后,再通知你吧!”
&&&&来莺儿走后,曹操迅速传见了王图。王图却坦率地告诉曹操,他对于来莺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曹操火冒三丈,一脚踢倒王图,本想将他处死,但又答允了来莺儿不杀他,只好将他逐出丞相府。
&&&&曹操想,如果他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来莺儿,即使能够阻止她赴死的决心,勉强地活下去,但她一定会比死去更痛苦。
&&&&曹操打定了主意,便对来莺儿说:“王图已经释放,逐回家乡。念在你一片真情,且训练歌舞妓有功,可以不死!”
&&&&来莺儿感谢曹操的成全,却不愿接受饶她不死的恩惠。她郑重地向曹操行了跪拜大礼,转身而去,去得那样坚决,去得那样坦然。望着她的背影,一生不知经过多少大风大浪的曹操,此刻也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凄切,流下了两行泪水。
&&&&这是他第一次为女人流泪,也是最后一次为女人流泪。
&&&&这在封建时代是了不起的壮举。从帝王到大官、有钱的大商人等,死后一般都会让妻妾或殉葬、或守节。曹操却让她们全都再嫁。
&&&&趣味链接:曹操著名的“二哭”
&&&&曹操在历史上留下过两次著名的“哭”。第一次是“哭典韦”,第二次是“哭郭嘉”。
&&&&哭典韦:“《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曹操“哭典韦”一则是因为典韦因为救他而死,二则是安抚军士。
&&&&哭郭嘉:郭嘉是曹操第一谋士,深得曹操的喜爱。《三国演义》记载曹操赤壁兵败后,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江东二乔嫁给短命英雄的姐妹花
&&&&二乔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对姐妹花,她们分别嫁给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两位英雄:孙策和周瑜。
&&&&乔家姐妹出生于庐江郡的皖县,她们的姓本作“桥”,不过史书没有记下她们的全名,后人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她们长得很美。见过她们的人都以为是见到了仙女,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她们的美名竟传遍了吴国,甚至传到了魏国。
&&&&吴侯孙策是当时远近闻名的“虎将”,周瑜也是当世英雄,容貌俊秀,精于音律,有句名谚叫“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他,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孙、周两位,不仅仅是有才华,而且还长得帅,前途一片光明。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了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周瑜的协助下,一举攻克皖城。乔家姐妹花的家便在皖城东郊。孙策都攻下城了,一直仰慕着两位姑娘的美名,便慕名去求亲。周瑜也跟他一道去了。
&&&&大乔、小乔都美若天仙,一般人都分不清谁是大乔谁是小乔。孙策和周瑜一看,也分不清。孙策便找周瑜商量:“公瑾,我俩一块儿长大,情同手足。我比你大几天,干脆这样,我娶大乔,你娶小乔。”周瑜欣然同意。
&&&&二乔的父亲乔公看到这两位将军器宇不凡,战功赫赫,也有意把自己的这俩宝贝闺女嫁给他们二人。于是,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热热闹闹地成了亲。
&&&&这下孙周二人也更亲了,是“连襟”。孙策还不忘调侃周瑜,说:“乔公二女虽然光彩照人,不过,得到了我们两个人做乘龙快婿,也算快慰了吧!”
&&&&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也堪称是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
&&&&孙策和大乔成亲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陪妻子的时间很少,所以大乔大部分在等待和离别中度日。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了一场,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刺成了重伤。孙策生命垂危,赶紧回到吴国,派人寻请华佗医治。不过他运气太差了,华佗刚好已离开吴国往中原去了,只有他徒弟在吴国。华佗徒弟说,孙策中的箭,箭头是有毒的,毒素已进入体内,没得治了。真是天妒英才,孙策也遗憾,自己不是死在激烈的战场,而是死在一个穷途末路的人手中。这位被曹操称为“虎儿”的英雄,死时年仅26岁。孙策死后,大乔的日子是清苦和寂寞的。她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她也只能含辛茹苦,抚育遗孤。
&&&&小乔的命要比她姐姐的稍微好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11年。孙策死的时候,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周瑜和张昭。在这11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不过他心理承受能力修炼得不好,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据说是为了荆州的借还问题,周瑜最后是活活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年仅36岁。
&&&&三国时有一场很精彩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中,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军队。三国鼎立,孙刘又如何联合起来的呢?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二乔。
&&&&诸葛亮说曹操攻江南,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得到传闻中美艳绝伦的乔家姐妹花。说曹操曾在漳河建造了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在里面。说曹操曾经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现在他挥兵江南,其实只是为二乔。
&&&&诸葛亮对周瑜说,既然曹操是看中了你们吴国的两位美女,那你干脆去把她们找来,花些钱买下她们,然后派人送给曹操呢?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称心满意,一定就会班师回朝了。这是范蠡献西施的计,你就快些执行吧。
&&&&周瑜问道:“曹操想得二乔,你有什么证据呢?”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奉曹操的命令作《铜雀台赋》,文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不明摆着么?”
&&&&周瑜已气得脸红脖子粗了。诸葛亮还故意装傻刺激他:“汉朝的天子们还经常派公主去和亲呢,你现在怎么可惜起两个民间女子来了呢?”
&&&&周瑜说道:“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就是我的妻子。”
&&&&就这样诸葛亮装疯卖傻,激怒了东吴的决策人物,把东吴拖向赤壁战场,直接承担了曹操的强大压力,才使得立足未稳的刘备,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周瑜为了保护二乔,同意了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二乔心里也是充满感激的吧。
&&&&趣味链接:曹操建铜雀台的原因
&&&&中国河北省邯郸市的临漳县,是古代三国时期曹操魏国的都城,这里有一座著名的铜雀台,楼台建筑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铜雀台是曹操于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精心建造的,传说是曹操为江东美人大乔、小乔而建。公元810年的一天,唐朝诗人杜牧携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饮酒赏月间有人提议,无诗不成宴,请杜牧以赤壁为题作诗一首,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杜牧酒酣耳热,心血来潮,用推测和讽刺的手法作《赤壁》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也许会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没有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军战船,胜利者就是曹操了;那么,周瑜的爱妻小乔和孙策的寡妻大乔恐怕就要被送到铜雀台上了。按照杜牧的说法,铜雀台是曹操为锁二乔而建,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娶妻娶贤诸葛亮的丑老婆
&&&&三国时,河南有位名士,叫黄承彦。他的闺女叫黄硕,生得容貌丑陋,所以大家就都叫她黄阿丑。丑到什么地步呢?身材和容貌都是鬼斧神工级别的。又黑又小,一头黄发,身形猥琐,俗不可耐。虽然外在形象有些惨烈,但是没办法,这是天生的,她也只能认了。既然外在条件如此不理想,那就从内在下功夫吧。于是她勤奋学习,后来能诗善文、博学多识,还对木艺有研究。后来,她嫁给了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诸葛亮。
&&&&诸葛亮出生于琅玡郡,父母死得早,他是由叔父养育大的。那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他随叔父一起来到了荆州。当时的荆州是一个避难所,各地的达官显贵、商贾士子都从关中逃来这里避难,反而使荆州这片地方在战乱中“繁荣”起来了。
&&&&这年诸葛亮25岁了,还没有娶亲。这在现在的时代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那个时候,十五六岁成亲的是比较普遍的,甚至还有十三四岁就结婚了的,所以诸葛亮在那时是单身老男人了。
&&&&诸葛亮的名气那时已经挺大了。以他的条件,成为名门望族的乘龙快婿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估计谁也不会想到,诸葛亮冲破世俗观念,最后娶了黄硕小姐。
&&&&话说,黄硕小姐的爹爹实在是位好爹爹。他亲自上门去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
&&&&诸葛亮的择偶要求跟一般人不同。他淡泊明志,所以拒绝了许多出生名门望族的大美人。黄承彦虽是名士,但他的女儿貌丑,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诸葛亮大概也是比较欣赏黄承彦。如今黄承彦亲自来介绍自己的女儿,那么就去见见吧。想来他教出来的女儿,应是德才兼备。
&&&&这天,诸葛亮去黄承彦家了。他兴冲冲地进去,不料两廊间突然蹿出两条大狗,直往客人身上扑来。里面闻声而出的丫鬟连忙朝大狗的头上拍了一下,两头大狗就消停下来了;丫鬟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条狗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诸葛亮仔细一看,原来这两条大狗都是木头制作的机械狗,诸葛亮不禁哑然失笑,心里暗暗佩服。
&&&&黄承彦盛情款待了诸葛亮,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诸葛亮又看到墙壁上有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接着指着窗外开得很漂亮的花花草草说:“这些花草也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的。”
&&&&诸葛亮高兴极了。黄小姐聪明贤惠,他心里既佩服又向往。于是便把黄硕娶回家了。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便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出敌致胜,魏国大将张部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实际上这些都是他丑媳妇教的。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
&&&&此外,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黄硕教给他的。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便出山了,他跟着刘备出生入死,去干他的大事业。黄硕则守在隆中的家中。她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生产蚕丝。
&&&&那么有名气的诸葛亮,娶了黄硕,也不见他出过什么绯闻。所以,其实这是一对幸福的两口子。
&&&&趣味链接:三国记载的木牛流马的制造方法
&&&&木牛流马的具体制作方法,在三国演义中有具体的描述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图片003
&&&&为夫?为国?孙尚香艰难的选择题
&&&&孙尚香是三国时的东吴郡主,她的爹爹便是曾力斩董卓部将华雄的孙坚。她的哥哥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等也都很疼这个妹妹。在这样一个“英雄家庭”成长,她自幼喜好武艺。她手下的侍女们也不是一般贵族小姐的丫鬟,她的侍女们可是都带着刀具的。她和侍女们的游戏也不是其他贵族小姐的女红刺绣之类,她跟她们切磋剑术!又是一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虎妞。
&&&&孙家的天下是用血打拼来的。在曹操欲扫平江南的时候,孙权出于无奈与刘备合作,“赤壁之战”一举击败曹军,原本无立身之地的刘备也从孙权手中借到荆州。刘备借了荆州久借不还,周瑜便以武力收复荆州,但是他斗不过诸葛亮,然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周瑜临死前跟孙权说,让他将将妹妹嫁给刘备,想以婚姻关系来牵掣刘备。
&&&&孙权听了周瑜的遗言,派鲁肃到蜀国去洽谈联姻之事。虽然刘备已经有过几个老婆了,但是那些老婆们都先后在兵荒马乱中死去,诸葛亮认为蜀国应该“联吴抗曹”,积极促成这桩喜事。
&&&&刘备猜到孙权使的是美人计,但拗不过诸葛亮的一再相劝,并有赵子龙的随身保护,终于在汉献帝十二年腊月下旬,率领一行从人来到京口。第二年春,刘备娶了孙尚香。
&&&&洞房花烛夜。刘备正准备入洞房,发现侍婢佩剑悬刀地,站在两旁,刘备看着阵势有些发憷了。吓过刘备后,侍女们解释到:“夫人从小就喜欢习武,常和我们击剑舞刀并以此为乐。所以我们就都带着刀具了。”刘备故作镇定,也很拽地说:“我都在战场上厮杀半生了,怎么可能会怕这些玩意儿?”然后昂首挺胸走进内室。
&&&&刘备在京口小住一段之后,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回到了荆州。孙尚香怀抱着献身国家的使命,带着许多侍女吏兵,无异于一支小小的远征军,又像是远嫁番邦的和亲公主,本是要去尽量感化、控制刘备的,想不到刘备在以雄才大略对付国家大事的同时,只以雄才小略就使孙夫人落入“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的世俗轮回之中。孙夫人对刘备有着相当的爱意,绝非消极的和亲公主可比。这个智勇双全的女性,追随更加智勇双全的刘备从京回到荆州,始终保持着进退自如的处境。但必竟这是孙权埋在刘备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不得不使刘备处处防范。
&&&&为国呢?还是为夫呢?这就是处在两难之中的孙夫人。为国,那是父兄的基业;为夫,那是父兄的对手,虽然有时结盟,但有时是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不久之后,刘备占领了湖南一带,接着占领益州。随着蜀国力量的壮大,蜀国占领荆州已经日益成为对吴国的威胁,孙权旧事重提,再一次强烈要求蜀国归还荆州。
&&&&还在刘备进兵益州时,孙权就想到利用刘备远涉天险,未易往返这一点,断他的归路,一鼓而下荆襄,然而为了妹妹的安全,更在吴国太的阻挠下坐失了大好时机。孙权此时知道与刘备之间一场大战已在所难免。孙权接受张昭的建议,派遣五百吏士携带一封密函,巧扮商贾模样,混进荆州偷偷地见到孙夫人,说国太病危,思女心切,请郡主星夜返吴。孙夫人眼看刘备西去蜀地,留守荆州的谋臣宿将又防她甚严,一时之间无可作为,只好扶持太子刘阿斗随着东吴密使不辞而去,张飞、赵子龙闻讯拦截,也只把刘阿斗这个历史上的蜀国后主留下。
&&&&孙夫人此去自然是“黄鹤一去不复还”,她和刘备的夫妻生活大约就是三年。
&&&&孙夫人一去,吴蜀关系恶化,围绕着荆州演出一幕幕动人的悲歌。
&&&&当时刘备镇守荆州的大将是关云长,骑赤兔马,握青龙偃月刀,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美髯飘飘,自吕布一干人死后,他就鲜有对手了,当时他刚刚水淹曹操七军,擒住曹军大将于禁,阵斩了庞德,如日中天。所以对于区区东吴,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刘备这时在蜀中站稳了脚跟,孙权又觉得要武力收回荆州比较困难,孙权又想故伎重施,希望与关云长结为儿女亲家,讨关云长的女儿做媳妇,不料被关云长拒绝,更被关云长的“虎女焉配犬子”气得昏了过去。
&&&&当时收复荆州,孙权就生怕这会使曹刘联合起来对付,东吴于是在收复刑州后,赶紧把关云长的首级送给曹操,一方面是为了讨好曹操,另一方面曹操处理得稍一不慎就会结祸刘备,从而也达到离间曹、刘的目的,要知道关云长可是当年与刘备桃园三结义的生死之交。曹操接过关云长的首级,就识破了孙权的计谋,他面对关云长的首级也是感慨万干。想到关云长帮他打败袁绍,想到华容道上放自己一条生路,他也是十分钟爱关云长的,他以王侯之礼厚葬了关云长的头颅,公开发丧,极尽哀荣。
&&&&刘备听到孙吴收复荆州、关云长被杀自然是悲不可言。但由于大军的准备工作未完,同时世局又起巨变,便推迟了出兵。
&&&&这巨变就是曹操死在洛阳,而张飞也被部将所杀。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也是个厉害角色,220年终于废了汉献帝,正式即位为皇帝,不甘居人后的刘备立即于第二年称帝。
&&&&在刘备未出兵之前,孙权曾有求和之意,孙夫人也附着密札,备述夫妻之情与相思之苦,无奈刘备要为关云长、张飞报仇,更想利用老对头曹操已死这一有利条件,先扫平东吴,再灭魏国,混一宇内,所以拒绝了惺惺作态的吴国的要求,于建安二十六年正式出丘。
&&&&吴国的历史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当年赤壁之战,青年将军周瑜用火攻打败曹军,后来青年将军吕蒙取荆州也用到火攻,这次又是一个娃娃将军陆逊,还是用火攻打败刘备。
&&&&刘备进攻吴国一败涂地,刘备退到白帝城,愧悔交加,悒郁而死。孙夫人听到刘备的死讯,百感交集,亲至江边祭奠,投江而死。孙夫人在刘备生前没有做到一心一意地关心、爱护刘备,她希望九泉之下能做到。九泉之下的事情很难知道,但至少孙夫人努力想这样做。
&&&&趣味链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三国时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此故事见于元曲《隔江斗智》第二折,又见于《三国演义》第五五回。
&&&&后世以“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钟繇教子性格迥异的两兄弟
&&&&三国时魏国的有一位叫钟繇的太傅,他有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两兄弟从小就都很聪明,但性格却不同。钟毓比较憨厚,而钟会则比较调皮,虽然做着同一件事情,弟兄俩却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有一次,父亲午睡,钟会就出主意与钟毓一同溜进父亲的房间去偷药酒喝。其实父亲是假装睡着,偷偷察看两个儿子的行动。
&&&&钟毓先向父亲跪拜,行礼如仪,然后才开始喝酒;钟会不但不拜,喝酒时,还向父亲做着鬼脸。父亲当时没有出声,事后问钟毓:“我既已睡着,为何行礼?”
&&&&钟毓答道:“偷喝药酒心中忐忑不安,不拜更觉不安。”
&&&&父亲又问钟会:“你为什么又不拜呢?”
&&&&钟会答道:“偷酒已属非礼,所以不敢行礼!”
&&&&钟繇见两个儿子回答得都很有理,满心欢喜,便没再加以责备,只是勉励他俩好好读书。
&&&&钟会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四岁的时候就学了《孝经》,七岁便会背《论语》,八岁念《诗经》,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经》,十二岁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岁诵《周礼》《礼记》,十五岁就进了太学,学习四方奇文异训。其才能技艺闻名于世,并精通玄学及辩名析理之学。就是相当于十五岁就上了大学,而且开始做起了科研。至于钟毓,可能资质要稍差些,所以史书也没有记载得很详细。但总之兄弟俩都还是挺有名气的。
&&&&魏文帝曹丕得知他们的才能,就命钟繇带着孩子来见。
&&&&钟毓和钟会都是第一次见皇帝,但神态各异。大殿上庄严肃穆,魏帝高坐龙椅,威严显赫,卫兵列队,刀戟并举,钟毓一见这阵势,紧张得满面流汗,而钟会则若无其事。
&&&&魏文帝问钟毓:“你为什么出这么多汗呢?”
&&&&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这是实话,钟毓当时确是这种心情。
&&&&魏文帝又问钟会道:“你为什么又不出汗呢?”
&&&&钟会应声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这是虚言,但回答得比哥哥巧妙,有胆有识。他的回答使魏文帝和百官都惊奇不已,齐声夸奖兄弟俩聪明过人。
&&&&钟会长大后,官拜秘书郎、镇西将军,和邓艾一起进兵四川,灭了蜀国,事实证明他是个有才能的人。不过这位才子和后文即将讲述的才子阮籍也有过一些交集,可以说他的嫉恨也是残杀阮籍的刽子手之一。
&&&&趣味链接:钟会的书法造诣
&&&&钟会的字写得非常漂亮,有他父亲(大书法家钟繇的风范)。据说他是“美兼行草,尤工隶书”。
&&&&梁武帝萧衍称其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古今书人优劣评》)。
&&&&唐代张怀瓘《书断》赞其“书有父风,稍备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帅哥才子愿作打铁匠的名士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时的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他们经常在山阳(今河南修武)的竹林搞聚会,所以得名“竹林七贤”。这些人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尽管如此,他们在政治上却并不是站在同一阵线的。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采取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嵇康、阮籍成就最高,艺术上也如此。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年轻时代的嵇康是个帅哥兼才子,是偶像派与实力派的结合。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是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英俊青年。他才华横溢,“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但又“恬静寡欲,宽简有大量”。他的学识和品德俱佳,这使得他在七贤中特别出众。
&&&&他的出类拔萃使曹魏皇室对他很垂青,他24岁的时候,皇家就把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嫁给了他。不久就拜中散大夫。与曹魏皇室结亲,无异于把自己投入当时的曹、司马两家的权力斗争的旋涡之中。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同流合污。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不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
&&&&嵇康的好朋友吕安被他哥哥污蔑为不孝,在当时不孝顺是大罪名,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司马昭则下决心趁此机会除去他们俩。如今有个现成的吕安的案子,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
&&&&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原来学生运动的历史在“五四”之前早就有了)。但学生们的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司马政权接纳。所以判定了他的死刑。
&&&&这时候的嵇康很郁闷很担忧,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死担心他弹奏的那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刑场上,他要了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嵇康弹奏了最后一曲《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赴死,那年他才三十九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这首曲子,经常弹奏它。很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后来他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嵇康作《风入松》,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嵇康除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其《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
&&&&只是我们不解的是,为何之前嵇康一直不将《广陵散》传授给其他人呢?也许,他的孤高和狂傲,他的天赋与才情,便都是那般不可复制的吧。
&&&&趣味链接:《广陵散》的艺术价值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单曲之一。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现流传的《广陵散》,是我国著名艺术家管平湖,根据《神奇秘谱》复原出来的,虽不能找到真正古老的广陵散,但也能体会其中的一些意蕴。
&&&&胆识过人荀灌娘单骑闯重围
&&&&晋代有一位很厉害的将军叫荀崧,被誉为“履孝居忠,无惭往烈”。他世袭侯爵,当过襄阳太守,又升为平南将军,坐镇宛城,都督江北诸军事,后封曲陵公。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荀崧有个女儿,叫荀灌娘。这孩子从小不喜欢读书写字,也不喜欢做针织女红,偏爱舞枪弄剑,打拳踢腿,比男孩儿还要顽皮。荀崧夫妇也没有办法,索性顺其天性发展,并聘请名师授武艺。荀灌娘十岁以后已经能骑马张弓,一杆小银枪更是挥舞得出神入化,俨然就是个小女侠。
&&&&晋愍帝建兴元年,荀崧驻军宛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南阳是一片平原地区,荀灌娘整天驰骋在广漠的原野上,射飞鸟,猎狐免,常常满载而归。城里城外只要一看到一骑骏马奔驰而过,大家就都知道这是荀灌娘。此时她论枪如游龙飞虎,论箭已能百步穿杨,父母爱如掌上明珠,满城军民更是交相赞誉,而她才十三岁。
&&&&这年,春耕刚过,几万贼兵在匪首杜曾的带领下由西域流窜到宛城。这位杜曾原本也是官宦子弟,但是被坏人陷害,全家遭难,杜曾侥幸得以逃脱,一心想报仇,于是投奔了土匪(黑社会)。一开始他也就想报完仇以后就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但是后来却因招募的匪徒成份复杂,他退也退不了了,就当起了黑社会老大。带领他的小弟们骚扰州县,奸淫掳掠,所过之处,庐舍为虚。朝廷连番围剿,他们就流窜到了宛城,想取得这个富庶的地区,作为根据地,休养整备,再图大举。
&&&&当时宛城守军不多,仅有千人,又是在春耕刚过,青黄不接的时候,贮存的粮草十分有限,势难长期固守,情况非常危急。
&&&&荀崧当然明白城中的兵力薄弱,防守很成问题,更不可能轻言出击了。但是若是长期困守在这地方,到弹尽粮绝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派遣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突围出城,往附近的襄阳搬救兵。襄阳的太守石览,原先是荀崧的手下,这时他正驻守襄阳,兵强粮足。只要他能发兵前来,必可解救宛城之围。
&&&&荀崧把自己的计划部下们宣示以后,大家都十分赞同。但问到谁能身先士卒担任突围求救任务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个都把头埋得低低的,不肯做声了。
&&&&荀崧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荀灌娘忍不住了,她从屏风后冲出来,朗声说道:“女儿愿往襄阳投书请援!”荀崧大惊,加以拒绝:“满庭文武都不敢担此重任,你一个小小女孩子,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又如何能够抵挡贼兵的追杀!”不料荀灌娘却答道:“女儿虽然幼小,但却习得一身武艺,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必可突围而出。与其坐以待毙,何不冒险一行。倘能如愿,不仅可以保全城池,买际上也拯救了黎民百性的生命财产,如果不幸为贼兵所阻,顶多也不过是一死而已,同是一死,何不死里求生,冒险一行呢!”
&&&&那些埋着头的部将们这时纷纷抬起头,煽风点火地夸小姐武艺高强云云。荀崧考虑良久,又作了一番研究与安排,终于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于是他选派了壮士十余人,组织了一支闪电突击队。
&&&&突击队借着浓浓的夜色作掩护,一涌而出,向襄阳城飞奔而去,马快情急,穿垒而过,贼兵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队人马消失在黑暗的远方。
&&&&一路奔波,第三天的午后,荀灌娘抵达襄阳。襄阳太守石览看到老上司的求救信,又听到荀灌娘的慷慨陈词,对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甘冒矢石,突出千军万马包围的精神和胆识,不禁大为感动。当即发兵,而且还顺便修书一封给荆州太守周仿,请他协同出兵解救宛城之围。
&&&&大军赶到,如火如荼的战斗展开,荀灌娘挥舞银枪左冲右突,大获全胜。
&&&&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子,能力排众议,突出重围,以其勇毅与纯诚,搬来大军救援。又以奋不顾身的胆识与豪气,连番击杀贼将。宛城千千万万的军民赖以保全,整个国家也深受其利,荀灌娘能够名垂千古,实非偶然幸致。
&&&&荀灌娘好像一颗耀眼的彗星,又像是昙花一现般的作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壮举,正史上却没有提及她尔后的一切,稗官野史中也找不到一点儿蛛丝马迹。这是很奇怪的。
&&&&趣味链接:京剧《奇女福》描写的是荀灌娘
&&&&京剧传统剧目,描述的就是“东晋时杜曾围困襄阳。太守荀崧女灌娘突围去请救兵,请来石览及荆州刺史周鲂兴兵解围。后经陶侃撮合,灌娘与周鲂之子成婚”的故事。《奇女福》由荀慧生演出,1959年编演。1960年赵燕侠又改编演出。
&&&&以死酬情绿珠魂断金谷园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恶搞,如有人在填“清水出芙蓉”的下句时,接了个“山村出美女”。不过仔细查查,历史上倒确实有许多著名的美女,像是西施、貂蝉、王昭君等,都是生在穷乡僻壤的。本文的主人公梁绿珠也是这样,她生长在边陲地区的白州(今天的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
&&&&先说一下石崇。石崇是历史上有名的富翁。他本身投胎也投得不错,是世家子弟,承祖先余荫,曾任荆州刺史。他很会投机取巧,擅长钻营,又特别心狠手辣。一方面他结交权贵,一方面贪赃枉法,甚至有人说他在荆州刺史任内,除凭恃权势和地方之便,强取豪夺外,甚至还劫掠客商,就是土匪行径。于是凭着几年的经营,慢慢地就发达了。家里金银如山,珍宝无数。等他卸任以后,像所有的大款购置别墅一样,石崇大老板也在洛阳城郊的金谷园中,耗费巨资构筑亭台楼阁,栽种奇花异草,养鱼植荷,蓄猿饲马,过着人间天堂的幸福生活。
&&&&西晋太康年间,石崇为交趾(今天的越南)的访问使者,途经白州,夜宿双角山下的盘龙洞畔。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绿珠。他惊慕绿珠美貌,用十斛明珠把她买下来做小妾。绿珠跟石崇回去后,石崇在金谷园里建了一座百丈高的崇绮楼,说是让绿珠登楼远望可以看到她的故乡,以慰她思乡之愁。
&&&&绿珠非常漂亮,笛子吹得很好听,还长袖善舞。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别有宠爱。石崇在金谷园每次宴客,都会让绿珠出来表演歌舞,在旁作陪。看到绿珠姑娘的人都为她的美貌倾倒,失魂落魄,于是绿珠的美名闻于天下。
&&&&石崇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喜欢炫富。他经常与皇亲国戚比谁更富有,竞奢赛宝,每每争奇斗胜,弄得不可开交。有一次晋武帝赐给舅父王恺一株珊瑚树,大概有两尺那么高,王恺以为是天下至宝,兴致勃勃地跑到金谷园中向石崇夸示,谁料石崇却嗤之以鼻,漫不经意地用铁如意敲击,结果三下两下被打得粉碎。
&&&&王恺勃然大怒:“击碎吾宝,何嫉妒之甚也?”
&&&&石崇却心平气和地说:“不必紧张,照原样赔偿你就是了!”于是他命仆从把家中藏的珊瑚树全部取出来罗列在桌子上,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王恺看得目瞪口呆,随便抱了一株,离开了金谷园。
&&&&石崇还是一个非常懂得享受的大款。他结交了许多公卿名流,还能够谱“明君之歌”,教“亡忧之舞”,设计美姬的眼饰,铺排特殊的气氛。使得川流不息的宾客,人人尽兴而归,都以作客金谷园中为荣。
&&&&据说石崇的宴客之道也是非同寻常的。他会分别派遣美艳姬妾在旁殷勤劝饮,如果宾客拒绝不饮,就会被认为是劝酒者的诚意不够,怠慢了客人,家丁便会将劝酒的美人儿推出去砍头。有一次将军王戎和杜预受邀去金谷园中宴饮。王戎不胜酒力,但是旁边的美姬盈盈劝饮,他也只得强撑着喝,最后终于喝醉了倒在桌上。杜预却不一样了,不管美女们如何劝酒,他就是不喝。果不其然,由于他的铁石心肠,石崇竟然连杀了三位美姬。像这样的待客之道,古今中外,实属罕见。
&&&&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贾谧,他为逢迎贾谧费尽了心思。比如贾谧出门的时候,他竟然会站在路边,看着车尘也揖拜。他的这种行为很多人都看不惯。后来贾谧被诛,石崇当然也跟着遭殃了被免官。
&&&&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司马伦有个心腹叫孙秀。这孙秀暗慕绿珠,过去因石崇有权有势,他只能意淫一下而已。现在石崇一被免职,他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
&&&&那时石崇正在金谷园与群妾饮宴,吹弹歌舞,正玩在兴头上。忽见孙秀派人来要美人,石崇想胳膊拧不过大腿,就将他的婢妾数十人叫出来,让使者挑选。这些婢妾都很漂亮,打扮得花枝招展。石崇说“看上哪个你们随便挑吧。”
&&&&使者却说:“这些婢妾个个都艳绝无双,但小人受命索取绿珠,不知道哪一个是?”
&&&&石崇火了,这也未免欺人太甚了。他怒道:“绿珠是我最爱的,要我送给别人,那是做不到的。”
&&&&使者说:“石公你博古通今,还请三思。”其实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应该识时务。
&&&&石崇很气愤。想起以往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如今竟然受辱于一个小小的使者。石崇越想越气,于是双手一摆,命令家人送客。
&&&&孙秀的使者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然离开了金谷园。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司马伦干掉石崇。
&&&&孙秀带领大队人马,来势汹汹地将金谷园团团围住。石崇正在崇绮楼上与绿珠开怀畅饮,忽闻缇骑到门,料知大事不妙。他对绿珠说:“我今天为你获罪了,怎么办呢?”
&&&&绿珠哭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说完,她朝栏杆下纵身一跃,石崇慌忙拦阻,可惜还是晚了,他只在拉扯时扯下绿珠的一片衣裙,再看楼下已经是血肉模糊了。
&&&&石崇垂泪道:“我罪不过流徙交广而已,卿又何必如此呢?”喃喃自语,伤心不已,但已于事无补了!
&&&&“财色”二字,均为人所同好,也为人之所同祸。石崇又有钱又有美人,失去了可以庇护的权势,自然是免不了被人整的。绿珠虽是边陲僻乡的女流之辈,却毅然决然地坠楼自尽,不止是保全了自身的贞节,更明确地诠释了“以死酬情”的至高意义。在石崇与绿珠死后,当时的人们为了吊唁绿珠的节义,便将崇绮楼唤作“绿珠楼”,以示对她的怀恩。
&&&&我们现在看这个故事,也许会对绿珠效死的行径不以为然,甚至怪她幼稚。倘若绿珠跟了孙秀,也许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过着更逍遥快活的日子但是如果这样,我们也许就会鄙视她了。
&&&&趣味链接:孟姜女哭长城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五废六立命运最坎坷的皇后
&&&&羊献容是晋朝时泰山南城人,爹爹是一位尚书郎,外祖父也是一位刺史,所以她是官家的小姐,出生高贵。这个女人被几度立为皇后,她不但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但却也是坎坎坷坷,如果当时我们在看她的戏码,一定暗暗捏了好几把汗了。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年表:
&&&&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十一月,羊献容被立为皇后。
&&&&永兴元年(304年)二月,成都王颖废羊皇后为庶人。
&&&&同年七月,左卫将军陈眕等复后位。
&&&&同年八月,河间王颙大将张方又废后。
&&&&永兴二年(305年)四月,洛阳“留台”荀藩、刘暾等复后位。
&&&&同年同月,张方又废后。
&&&&同年十一月,立节将军周权诈被檄,自称平西将军,复后位。
&&&&同年同月,洛阳令何乔攻杀周权,又废后。
&&&&光熙元年(306年)六月,东海王越迎惠帝返洛阳,复后位。
&&&&晋怀帝元嘉六年(311年)六月,刘曜、王弥攻破洛阳,掳怀帝及惠羊皇后北去,羊献容沦为囚虏。
&&&&晋元帝太兴元年(318年)十月,刘曜称帝于长安,国号赵,立羊献容为皇后。
&&&&五废六立,共11次。
&&&&一开始,晋惠帝的皇后就是历史上也极具知名度的悍妇贾南风。后来贾皇后被废死,孙秀决定给晋惠帝立一位新皇后。羊献容的外公是孙秀的同族,他的儿子也多与孙秀结交,于是在永康元年(300年)立羊献容为皇后。但是将要入宫之际,却曾发生过衣服著火的不祥之兆。
&&&&八王之乱中,羊献容这个皇后被五废六立。成都王司马颖想讨伐长沙王司马乂,便以讨伐皇后之父羊玄之当名义。司马乂战败,司马颖便上奏废羊皇后为庶人,将她关在金墉城。后来陈眕等人讨伐司马颖,恢复羊皇后的地位。等张方进入洛阳,又废羊皇后。后来张方逼惠帝到长安留台,恢复羊皇后地位。一代国母,就这样的被几个武夫说立就立,说废就废,甚至一个小小的洛阳县令,也都能够废掉她。永兴二年,张方再次废后。河间王司马颙拟了一份诏书,表示皇后多次为奸人所立,派尚书田淑到留台赐死羊皇后。诏书不断送来,司隶校尉刘暾与尚书仆射荀藩、河南尹周馥急忙上书表示羊皇后无辜,不该被杀。此举使司马颙相当愤怒,派陈颜与吕朗去逮捕刘暾。刘暾逃到青州,羊皇后才免于一死。惠帝回到洛阳以后,重新迎立羊皇后。之后洛阳令何乔又废羊皇后,等到张方前来洛阳时,恢复后位。
&&&&惠帝过世,羊皇后担心如果由皇太弟司马炽继位,他们的关系为叔嫂,自己就不能称为皇太后,便催前太子清河王司马覃入宫,想立他为皇帝,但是没有成功。晋怀帝即位后,称羊氏为惠皇后,居于弘训宫。311年,刘曜攻入洛阳,得到羊皇后,对她相当宠爱,也立她为皇后。刘曜问她:“我比起那司马家的小子如何?”羊氏回答:“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陛下您是开国圣主,他则是个亡国暗主,他连自己跟一妻一儿三个人都不能保护了,贵为帝王却让妻儿在凡夫俗子手中受辱。当时臣妾真想一死了之,哪里还想得到会有今天?臣妾出身高门世家,总觉得世间男子都一个模样;但自从侍奉您以来,才知道天下真有大丈夫。”于是刘曜更爱她了。
&&&&刘矅和羊献容是一对恩爱夫妻。据当时皇宫婚俗,羊氏入宫时当在十五六岁,十一年后再嫁刘矅,已是二十六七岁的女人,且和前夫有过一次生育。但这丝毫未影响刘矅对她的感情,这也使得羊氏为刘矅生下多子。她不但相当受宠,平日也参与朝政,与刘曜之间生有刘熙、刘袭、刘阐三子。死后葬于显平陵,谥号献文皇后。羊氏死后,有人劝刘矅改立太子,刘矅思念羊氏,坚决不改初衷。羊氏去世,刘矅非常悲痛,亲自去察看墓地建造,并背土覆坟。
&&&&羊献容命途之大起大落,起落无常,真正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这在中国封建史是个典型。
&&&&单纯从作为一个男人来讲,古人笔下的刘矅也的确是招女人喜欢的:身长九尺三寸,性格拓落高亮,与众不群。读书志在广览,尤好兵书;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难怪对于深受汉家传统伦理“一女不嫁二夫”影响的羊献容来说,能情不自禁了。
&&&&然而,古人对羊氏此话颇有微辞。对羊氏的评价,多有贬侮。这并非因其嫁了二夫,“一女不嫁二夫”在中国封建史上,从来都是约束平民女的,对达官贵人家及皇家女性,从来无此禁。对羊氏指责主要因她嫁给了一个匈奴人,说她无民族气节。到清代编撰《新泰县志》时,虽颂羊徽瑜为“贤后”,对羊献容竟只字未提。
&&&&许多当代学者认为,从先秦开始,外族不断内迁并陆续汉化,才形成了当今的中华大民族。刘氏虽为匈奴血统,但早已在今山西一带居住并汉化。刘氏所建前赵政权,也是匈奴与汉人合建政权,所辖百姓多是汉族人,这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羊献容嫁给刘矅就等于汉女嫁给满清人,谈不上无民族气节。
&&&&趣味链接:古代立后也要婚前体检
&&&&我国古代皇帝立正妻(即皇后),也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婚前体检制度。
&&&&据记载,东汉桓帝要立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女莹为皇后。成婚前,桓帝派官员陪同女官吴婀来到梁大将军府上。一进门先观察梁女莹的走路姿势,接着,便跟梁商一家说,要请梁女莹进闺房,脱衣仔细检查身体和各个部位。
&&&&出身豪门贵族的梁女莹死死不依,吴婀只得出示“尚方宝剑”,吓唬说:这是皇上的圣旨,也是皇家选后的规矩。
&&&&进房后,吴婀先伸手摸梁女莹的两个**,看看有没有肿瘤包块,同时又用鼻子嗅嗅有没有狐臭,有没有鼻炎气味。这两股气味非同小可。若一旦有异味而入宫,也会被打入冷宫。接下去检查的项目是:看看肚脐的形状深浅,肩膀的宽窄,腰的粗细,臂的弹性,大腿小腿的肤色、长度以及手掌十指、脚板平凹与脚趾等,最后是妇科检查及病史询问。待这一切都查毕后,吴婀要梁女莹三呼“万岁”,以检查声带发音如何。全部未见异常后,又重新检查五官与头发浓密颜色,查耳朵、牙齿、鼻梁、眼、眉。几经反复,凭借“目测法”与“望、闻、问、切、触”等手段,完成了婚前体检。
&&&&公元147年,梁女莹被立为皇后。
&&&&小脚美女潘玉儿步步生莲
&&&&“三寸金莲”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国粹了,评审女子的眼光,重点便是在脚只要脚能做到小、尖、软、巧,就算是皮肤皱巴巴,嘴里长狼牙都是美的。这是一种非常病态的审美,古代的女子被放在这样一种审美关系品评,她们应该是饱尝痛苦的,因为小小年纪开始就要缠足。
&&&&缠足的陋习开始于五代,但“金莲”一说却从潘玉儿开始。潘玉儿是齐少帝肖宝卷的爱妃,以一双柔弱无骨、状似春笋般的美足而名传千古。
&&&&齐政权是南朝四国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享国仅二十四年。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原籍兰陵,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峄县,在晋室东渡的时候,萧家就已勋绩卓著,到宋武帝刘裕开国,萧家更为显赫,萧道成也由右将军、中领军做到大尉、相国、齐王,终于逼宋顺帝下诏禅位,改国号为齐。
&&&&萧道成就是齐高祖,深沉有大量,博学能文,性情清俭,曾说:“假如让我治天下十年,我就可以让黄金与土地同价。”可惜他只当了四年皇帝便挂了,太子萧颐继位而为齐武帝,留心吏治,政绩突出,形成了一个小康的安定局面,史称“永明之治”。齐武帝在位也只十一年,他崩逝时太子萧长懋已死,就由皇长孙萧昭业继位,不久又由萧始文继位,两个小皇帝在位均不及一年,便被他们野心勃勃叔祖萧鸾所篡,自即帝位而为齐明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萧鸾大肆屠杀宗室诸王,在齐高帝、齐武帝时所封的宗室诸王,虽能保全,但也管制严厉。当时各王多在外担任刺史,镇守一方。齐明帝不放心,就由朝廷另设一“典签”来管理州政,并监视诸王,以至各州只听说有签帅,而不知有刺史。齐明帝于此处心积虑,也只不过享国五年就一眠不起,长子长期患有废疾难当大任,次子肖宝卷就成了少帝。
&&&&肖宝卷继位后狎匿群小,荒嬉无度,后宫佳丽多达万人。其中他却特别宠爱潘玉儿,形影不离地天天和她腻在一起。
&&&&潘妃皮肤美,他叫她“玉儿”或者“玉奴”。他特别喜欢潘妃的一双小脚,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玉寿殿”,壁嵌金珠,地铺白玉,又凿地为莲花,用粉红色美玉装饰。潘妃赤脚在上面行走,婀娜多姿。萧宝卷眯起双眼,恍惚看到一个绰约的仙女,遍地莲花绽放,因而大发感叹“仙子下凡,步步生莲”。
&&&&萧宝卷为了讨好潘玉儿,在内延之中,时常以奴仆自居,小心翼翼地来侍候他的“太上皇妃”,端茶送水,捏脚捶背部都做得心甘情愿,赏心悦目。每当外出总使潘玉儿坐卧轿中,自己则骑马相随,朝臣们以为不成体统,萧宝卷却始终习以为常。
&&&&为了进一步博取爱妃的欢心,肖宝卷先后大兴土木,建造了仙华、神仙、玉寿三座华丽巍峨的宫殿,穷极奢侈。据《南齐书》记载:“玉寿殿刻画雕彩,居香涂壁,锦馒珠帘,穷极绔丽。”
&&&&潘玉儿原是商贩的女儿,非常喜欢市场买卖的气氛。为了哄她高兴,萧宝卷特地命人在御花园中搭建了一条小型街道,仿照民间市集模样,由宫人分别设置日用杂货及酒肉等店铺,所有六宫的日常用品都在此处购买。让潘玉儿担任“市令”,萧宝卷自任“市魁”,如果发现市场里有人不守规矩,或发生争执,就由“市魁”派人拘束听候“市令”发落,具体再由“市魁”执行,居然进行得有模有样。但毕竟是十分荒唐的事情,宫人们不胜其苦,大臣们更是群情哗然,老百姓听到后,尤为不满。
&&&&齐少帝肖宝卷永无二年,崔慧景造反,废萧宝卷的帝位,改为吴王。萧懿为豫州刺史闻讯率军入援,崔慧景兵败,逃到江边被渔人所杀。
&&&&萧懿护驾有功,出任尚书令。但是问题来了,他遭到了肖宝卷的宠臣茹清珍的妒忌,茹清珍便向少帝进谗言,结果这萧懿糊里糊涂地被萧宝卷毒死了。
&&&&萧懿的弟弟萧衍就不干了,少帝竟然诛杀了有功劳的哥哥,那还不得报仇?萧衍当时任雍州刺史。他不满少帝,于是拥戴萧宝卷的弟弟萧宝融为齐和帝,在江陵称帝。接着统率大军,直接打到建康。
&&&&齐少帝萧宝卷拥兵十万,固守建康,萧衍大军将建康团团围住,城中粮尽。
&&&&萧宝卷欲杀大臣以立威,将军王珍国恐怕大祸临头,密遣心腹送明镜给萧衍,以明心迹。后来王珍国打开城门,萧衍大军直入建康,萧宝卷被废为东昏侯。不久萧衍正式称帝,齐灭,萧衍称梁武帝。
&&&&萧宝卷只当了两年皇帝,便把大好江山断送,而自己也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南齐亡后,梁武帝将潘玉儿赐给了有功的将军田安启,田将军不解风情,而潘玉儿更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于是自缢而死,结束了她荒唐无比的一生。
&&&&趣味链接:关于缠足的记载
&&&&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和尚皇帝”饿死于僧寺的佛教徒皇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佛教为何会如此兴盛呢?这与当时的统治者是分不开的。
&&&&神奇的是,有一位统治者,他不但信佛,还曾多次舍身当和尚。更神奇的是,他最后竟死于僧寺之中。他就是南朝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即位之初,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冬夏春秋,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未能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没有良才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就是一顶帽子可以戴三年,一床被子可以盖两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估计是历史上最清苦最节俭的皇帝了。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政令执行起来后,梁的官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历史上的皇帝都猜疑心较重,萧衍也没例外他对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非常照顾,甚至有些徇私护短。但他的照顾反而使他自己受到了打击,主要是下面这俩人: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萧综。
&&&&萧宏在窝藏杀人凶手时,萧衍也不加惩罚,反而加封官职,妄加纵容。萧宏也不知恩,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最后,竟和萧衍的大女儿私通,两个人还谋划着要篡夺萧衍的皇位,结果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刺客被抓,最后处死。萧衍的女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没脸再见父亲,于是自尽。萧衍没有怪罪萧宏。后来萧宏得病而死。
&&&&萧综则是萧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前面提到的肖宝卷)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萧综并没有受歧视,萧衍还封他为王。但吴淑媛自己失宠之后,由于对萧衍的怨恨,就把七个月生萧综的事告诉了萧综。从此,萧综就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和萧衍更为疏远了。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督率各军作战。但萧综却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兴,授予高官厚禄。萧综还改名为萧缵,并表示为东昏侯服丧三年。萧衍听说后,非常生气,不但撤消了给他的封号,还把吴淑媛废成庶人。后来,萧衍听说萧综有回来的意思,就让吴淑媛给他送去小时候的衣服。但萧综却不愿意回来。不久,吴淑媛病逝,萧衍又起了恻隐之心,又下诏恢复萧综的封号,给吴淑媛加了谥号为“敬”。
&&&&这两次打击对于萧衍来说是很大的。建国开始的时候,萧衍重视儒家思想,还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直接倡导了好的学习风气。但老年后,特别是上边这两个事后,萧衍看破了红尘,从儒家转向了佛家,还几次入寺庙做了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
&&&&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舍身第一次是4天,最后一次长达37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重金将其赎回。寺庙因他又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他在位时,佛教在梁朝盛极一时,光当时的建康城内外就有佛寺500多所,僧尼10万余人。公元504年,他亲自率领僧俗2万人在重云殿的重云阁,撰写了《舍道事佛文》。
&&&&梁武帝一心崇佛,国事多流于形式,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酿成了“侯景之乱”。
&&&&梁武帝早年无子,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做太子。后来梁武帝生了儿子萧统,有了亲生的当然就立亲生的为太子,过继来的侄子萧正德就改封为西丰侯。这萧正德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了。正在此时,东魏大将侯景与政敌高欢不合,转投了梁朝,梁武帝封他为河南王。侯景为人阴险奸诈,他看到皇族矛盾重重,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勾结萧正德起兵发动政变,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
&&&&侯景在公元549年三月围攻建康。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饿与疾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
&&&&最后叛军攻进了建康城。梁武帝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宫里一筹莫展,也没有人去过问他。侯景还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口中苦涩,喊着想吃蜜,却再也没人能给他蜜吃了。他忧愤成疾。五月,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净居殿,享年八十六岁。萧正德最终也没做成皇帝,事成后就被侯景杀死了。
&&&&趣味链接:梁朝重视文化
&&&&梁武帝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也使得举国上下充满了文化气息,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都以儒雅为荣,都在努力提高著自己的文化素质。所以,萧梁一朝在统治时间不算太长的五十五年裏却涌现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比如《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南齐书》的作者萧子良、《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文学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瘐信、刘昭、刘峻、陶弘景,当然还有后来成为皇帝的萧衍的两个儿子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还有许多在历史上不太知名的文学名人,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萧梁一朝的文学之盛,在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盛唐和北宋可与之相比肩了。
&&&&徐娘半老嫁给淡定皇帝的美人
&&&&南朝梁元帝有个漂亮的妃子,叫徐昭佩。徐妃年轻时确实是一位颠倒众生、艳光四射的大美人。
&&&&但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美丽的徐昭佩在时间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岁月催人老,妙龄一过,她的姿色已大不如前。但她依旧浓妆艳抹,保留下一点风韵。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用“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徐妃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就嫁给了萧绎。
&&&&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不感冒。并且受他父亲的影响,节俭得不行,不追求华丽的服饰,也不喜欢吃山珍海味,整天就穿着平凡的布衣,饮食则是豆羔粗粒。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但是她很苦闷,因为虽然她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萧绎却始终也对她不来电。
&&&&她想来想去,认为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于是她开始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身边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到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她怒了。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开始嘲弄他。萧绎有一只眼睛有缺陷,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渲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其他人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就一直这样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非常迂腐。
&&&&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也没什么好折腾的了。在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这位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最后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趣味链接:大作家梁元帝
&&&&萧绎一生著作等身,著有《孝德传》《忠臣传》《丹阳尹传》《注汉书》《内典博要》等400余卷。他既是作家,又是藏书家,还是学问家。除了著书立说之外,萧绎还利用“职务”之便,广罗遍搜天下典籍,共得图书十四万卷,堪称皇家私人藏书第一。可惜的是,他**藏书和著作,仅存《金楼子》一种。
&&&&承圣三年腊月,即公元555年之初,西魏军队合围攻城,主将战死,军中大乱,昔日誓死效忠之将领也纷纷降敌。正在呤诗的元帝,眼看大势已去,急忙躲进内城,并下令焚烧所有藏书,自己也准备**。被左右劝阻之后,他欲投降求和。臣子劝他趁乱突围,过江与援军会合。可他坚决不从,还怀疑臣子的忠诚,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匆匆忙忙出东门投降。后被俘在魏营,问及为何焚书,萧绎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最牛母亲生了四位皇帝两位皇后
&&&&娄昭君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的传奇,不仅表现在她帮助高欢开创了北齐王朝基业;还在于她为高欢生育的六子二女中,有三个儿子登基称帝,一个儿子被追谥为皇帝,两个儿子封王,两个女儿均成为一代皇后。作为一位母亲,娄昭君所经历的这种传奇,获得的这份荣耀,即使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那么,是她有一套教子秘方还是上天赐给她的特殊幸运呢?以古代母以子贵的传统,娄昭君会不会是一个隐藏颇深的武则天呢?
&&&&高欢共有一妻十妾,十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从娄昭君一人独生八个孩子的骄人战绩上,不难看出高欢对她的宠爱。说来也奇,娄昭君每次怀孕都会做怪梦,“孕文襄则梦一断龙;孕文宣则梦大龙;孕孝昭则梦蠕龙于地;孕武成则梦龙浴于海;孕魏二后,并梦月入怀”。《北史》上面的这种记载虽然荒诞,但她的儿子高洋、高演、高湛先后称帝,高澄被追谥为文襄皇帝,两个女儿分别成为北魏孝武帝和东魏孝静帝的皇后,却是不争的事实。
&&&&娄昭君(501562),鲜卑族人,北魏司徒内干之女,权臣高欢之妻。高欢、长子高澄死后,娄昭君作为高欢的遗孀,作为孝静帝的岳母,作为继任丞相高洋的生母,逐步把持了东魏朝政大权。天保初年,娄昭君次子高洋即位北齐皇帝,尊她为皇太后。居宣州宫。高洋在位初期,尚能励精图治,后来却嗜酒残暴,滥杀无辜。娄氏忧心如焚,一再苦劝,并以杖击之。但高洋始终执迷不悟,终因酒色过度不能进食而亡。
&&&&洋死后,高洋的儿子高殷即位,她被尊为太皇太后。高殷即位后,北齐转入了胡汉两族的火并当中,国力逐步衰弱下来。由于高殷的母亲李太后是汉族大地主赵郡李氏的女儿,李氏家族开始昌盛,感到汉族文化威胁的娄氏说:“怎能使我母子受汉族老婆子的摆弄!”当时,尚书令杨愔辅政,它也代表汉族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太皇太后于乾明元年(560年)八月下令,废高殷为济南王,由高欢第六子,常山王高演即位。这就是孝昭帝。
&&&&孝昭帝高演去世后,娄昭君诏令高湛登基,即武成皇帝。期间,娄昭君作为皇太后一直临朝听政。她的另外两个儿子高淯、高济分别被封为襄城景王、博陵文简王。
&&&&三立一废,展示了娄昭君这位传奇女性在驾驭政局方面的过人之处;而之前她对高欢的慧眼独具,为国家的自我牺牲,更让人刮目相看,拍案称奇。娄昭君虽然生于贵族人家,但她自幼“明悟”过人,尤其是婚姻大事上极有个人主见,为此,很多“强族”都遭受过她的白眼。一次机缘巧合,娄昭君慧眼独具,看到在城墙之上服劳役的将领高欢相貌奇伟,面带忠厚,虽然目前贫穷,但料定他是个英雄,日后必然发迹,于是产生爱慕之意,暗地赠给高欢金银财物,决定非高欢不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背景下,娄昭君自主选夫的雷人佳话,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二人结成美满姻缘之后,娄昭君又拿出全部家资,让高欢结识天下英雄豪杰,并参与出谋策划,使高欢屡立战功,官居东魏丞相。
&&&&娄昭君平日柔顺勤俭,谦卑自守。亲自纺织针补,视姬妾所生诸子均十分慈爱,不异己出,对诸子每人必赐一袍一裤。时常向高欢进言,有才必用,不能以私废公。
&&&&一次,高欢一在沙苑之战中败给了宇文泰。部下侯景请求出兵两晚,西击宇文泰。高欢十分高兴。娄氏却冷静地说:“侯景得到精兵,无论胜败,都不会再来服从你!”高欢这才作罢。
&&&&不仅如此,娄昭君处事能够顾全大局,委曲求全,为丈夫的事业做出牺牲。
&&&&当时高欢为了与少数民族茹茹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算纳娶茹茹公主,因考虑娄昭君而犹豫未决,娄昭君便以国家利益为重,劝谏高欢说:“国家大计,不要迟疑。”高欢娶回茹茹公主后,她自动腾出正室,让高欢合婚。此举受到举国上下称赞。
&&&&还有一次,娄昭君分娩双胞胎时遭遇难产,当时正值北魏分裂后,东魏、西魏两国之间战事不断,高欢带兵攻打西魏。宫人要将娄昭君难产的消息送信给高欢,让其回宫照看,昭君制止不让,说:“王出统大兵,何得以我故,亲离军幕。”后来终于忍痛生出一男一女的双胞胎。日后高欢听到以后,很受感动。
&&&&趣味链接:娄昭君做梦生子
&&&&《北史》记载,娄昭君怀这八个孩子的时候都会做梦,而且每次梦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太后凡孕六男二女,皆感梦。孕文襄则梦一断龙;孕文宣则梦大龙,首尾属天地,张口动目,势状惊人;孕孝昭则梦蠕龙于地;孕武成则梦龙浴于海;孕魏二后,并梦月入怀;孕襄城、博陵二王,梦鼠入衣下。后未崩,有童谣曰:“九龙母死不作孝。”及后崩,武成不改服,绯袍如故。未几,登三台,置酒作乐;宫女进白袍,帝怒,投诸台下。和士开请止乐,帝大怒,挝之。帝于昆季,次实九,盖其征验也。“
&&&&美男名将面具下的悲情王子
&&&&北朝时期的北齐有位名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大帅哥兰陵王。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神秘的身世、风光的战役、盛年时的含冤而死。美男竟也有如此坎坷的命运?
&&&&兰陵王,原本的名字叫高长恭,因为他的封地在徐州附近的兰陵,所以叫他兰陵王。北齐的始祖是高欢,高欢的大儿子就是兰陵王的父亲,兰陵王是他的第四个孩子。兰陵王这样的出身可算是显赫了。但这里有一个很奇特的情况:兰陵王有六个兄弟,其他五个兄弟的母亲是谁,史书上都记载得明明白白;唯独兰陵王的母亲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当时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没有什么避讳的,即使母亲是妓女也没什么关系,他的一个弟弟的母亲就是妓女。兰陵王母亲的地位难道低得连妓女也不如吗?历史记载没有给出答案,他的身世也因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兰陵王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北齐和北周在芒山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场恶战。兰陵王率领五百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脱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美丽绝伦的脸来。上面的人就认出了是兰陵王,群情激愤,万箭齐发,射向了北周的军队。下面的五百将士在兰陵王的带领下更是越战越勇,结果北周的军队在这上下夹击之下溃败而归。兰陵王打仗自不在话下,问题是他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总戴着面具呢?这恐怕还是漂亮惹的祸。史书上说他貌柔心壮,白得像个美妇人。他的美貌不是历来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非常女性化的美。这样征战沙场,自是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戴上个面目狰狞的面具(或说以铁甲遮面),就能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他的画像流传下来,这倒也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他也有个缺点:贪财。在他家门口,行贿的人络绎不绝,这点是很遭人非议的。他的部下相愿曾经问他,你已经地位这么高,这么富有,你干嘛还要去贪财?兰陵王默不作声。相愿接着说,大概你是怕自己功高盖主,所以特意想要弄出点污点来吧。但你现在想往自己脸上抹黑,实在是没有用的。皇上要害你的话,这正好是个把柄。兰陵王流着泪跪下说,你说得对。相愿说你应该功成身退。兰陵王听取了他的建议,变得消极起来,打仗也没这么起劲了,生了病也不去治疗了,想把病搞大一点,可以早点退休。但是就这样还动作太慢,不久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兰陵王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战功赫赫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死时的年龄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估计是正当英年。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趣味链接:古代四大美男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向来有多种版本和说法,但较为集中的意见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这些美男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才貌双全,文学、音乐修养极高。
&&&&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粉丝追着他,又是献花,又是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他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九辩》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
&&&&大帅哥卫玠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壁人”。这位帅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的粉丝多得可以组建一个正规师,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
&&&&北齐后主被魅惑亡国的白痴皇帝
&&&&北齐建国十七年后,高纬即位,就是北齐后主。他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美酒美人、声色犬马,过着豪奢浪漫的生活。
&&&&当时高纬的皇后姓穆,但是那时他并不喜欢穆皇后,而是宠爱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仪。穆皇后为了争宠,想尽了办法。穆皇后身边有一位漂亮的侍女,叫冯小怜,穆皇后知道高纬好色,就把冯小怜送给他,结果冯小怜不但打败了曹昭仪,还顺便把穆皇后也打败了,宠冠后宫。
&&&&除了历朝历代常见的盖豪华宫殿、铺张浪费之外,齐后主高纬就连与大臣们议事的时候,也常常让冯小怜腻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使议事的大臣常常羞得满脸通红,话说得语无伦次,无功而返。
&&&&北周武帝继位之后,看到高纬**昏庸,于是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平阳(今临汾)和晋阳(今太原)。北周占领平阳后,北齐高纬居然讲出这样的话来:“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
&&&&“独乐不如众乐乐”,北齐后主高纬确实很傻很天真。他认为像冯小怜这样可爱的美人只让他一个人独享有些太自私了,她的天生丽质应该让天下所有的男人知道。于是经过一番设计与安排,他让冯小怜玉体横陈在隆基堂上,以千金一观的票价,让有钱的男人都来一览秀色。这一个脑残的游戏,使北周武帝暗笑不已。
&&&&高纬仍然带着冯小怜我行我素地浩浩荡荡出去狩猎了。臣下向他奏告:“严冬将届,北周军队已经退回长安,正好利用此时收复平阳。”对此高纬犹豫不决。
&&&&冯小怜猜想战争和狩猎一样好玩,于是怂恿高纬亲自带兵反攻平阳。高纬自然言听计从,于是冯小怜也戎装随行。
&&&&北齐兵把平阳城团团围住,北齐兵为收复失地,士气如虹。留守平阳的北周大将梁士彦虽然率领有限的士兵拚死守城,但在北齐兵奋不顾身的冲锋下已岌岌可危。眼看高纬即将下达总攻命令,平阳即将收复时候,冯小怜却认为天色已晚,使她无法看到攻城之战的盛大场面,而要求在第二天天明以后再行攻城。
&&&&第二天天昏地暗,北风怒吼,初雪飘落,大地渐渐一片银白,冯小怜又觉得这天气不好玩,要求暂停攻城。
&&&&殊不知夜暗之际或天气不佳正是军事作战进攻的最佳时机,囿于妇人之见,北齐大军竟然平白无故地丧失了两次大好时机。等到天晴,北周武帝已亲率大军赶到平阳,两军连日血战,齐军大败,退入晋阳,轰轰烈烈的平阳之战又以齐军惨败而告终。
&&&&平阳之战结束后,北周武帝认为将士在严寒中作战特别艰苦,准备带军队退回长安休整。梁士彦叩马苦谏,认为机不可失,应该直捣北齐重镇晋阳。北周武帝采纳了梁士彦的意见,自统大军追迫齐军,直逼晋阳城下。周武帝的行事与北齐后主高纬形成鲜明的对比,知道紧紧把握时机,并且他首先的准备休整也是出于对将士的爱护,不象高纬只是为了满足冯小怜的妇人之见。
&&&&晋阳战役开始,晋阳是北齐经营多年的北方重镇,城高壕深,守备严密,城中粮谷器械充裕,支持一年半载决无问题。周兵远来,又值严冬,要不了多少时日便会知难而退。高纬等着北周军队自动撤走。不料事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国珍趣闻轶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