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扁旦能睡二人的古代睡谷的传说中文版是比喻什么? 小时总听老人说,这么大的地方还嫌小啊,古代一条扁旦也能睡二人

有什么古代真实的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故事吗?_百度知道
有什么古代真实的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故事吗?
要的是具体的故事,越凄美越好,只有人物的请抱歉不会采纳。要人物和具体故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和范喜良、焦仲卿和刘兰芝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一同前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万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万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孟姜女一看,万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万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万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万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才,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万喜良一提,万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那年月,兵荒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两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万公子给抓走了!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孟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以为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风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万喜良在哪里吗?打听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听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听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万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万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大伙说:“是!”“万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孟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我丈夫万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万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尸首呢?”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像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盂姜女守着丈夫尸骨,哭得死去活来。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孟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千古一帝。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秦始皇说:“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殓。”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盂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秦始皇一看这架式,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它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件。快说第三件吧!”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秦始皇立刻派人给万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万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了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秦始皇一见急了:“快,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打捞的人刚一下海,大海就哗——哗——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捞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上船。这大浪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原来,龙王爷和龙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见她跳海,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随后,命令虾兵蟹将,掀起了狂风巨浪。幸亏秦始皇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刘兰芝(东汉末年),安徽庐江郡人,17岁时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焦仲卿为妻。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记叙其事的《孔雀东南飞》成为东汉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采纳率:54%
来自团队: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牛l郎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玉帝与瑶姬的女儿(这是新版《牛郎织女》电视剧篡改的,瑶姬实与牛郎织女无关!) ,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就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只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将织女捉回天庭问罪。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和美丽的爱情,由此形成了七夕节。(牛郎织女一年一相会,天上一天,地下一年,所以牛郎织女天天相会)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西厢记》,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历代同名的诗歌、小说、歌曲、影视很多。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它是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陆游与唐琬,由于陆游与唐琬父亲政派不同,相互对立,不让两人在一起。后来唐琬抑郁而死。
偶就哦if家公司软件和体检;好久哦I回家送货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仔细看一遍,不用看书就可以考过的哦,哈》
考试题型:单选、多选、简答、论述和阅读理解题。辅导以教材为序,按照知识点(单选、多选)和重要点(简 答,论述)进行编写。自学中应注意:1.对知识点重在理解和灵活运用,识记好要素,不必死记硬背。2 对重要点重在识记要点。3。要结合教材弄懂知识点和重要点的含义。4.知识点和重要点在考试中往往会 相互转化,因而全面掌握,识记要点、重在理解是考试成败的关键。先秦部分《诗经》:1.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诗 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典范。“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是形成中国诗 歌特色的要素之一。 《氓》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 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 怨”。(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 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 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简或选)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 念。言情写景,真实纯朴。君子:这里指丈夫。 《将仲子》1.选自《诗经?郑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少女劝告她的恋人不要翻墙越院与她相会,因为 害怕父母、兄长的责骂,也怕旁人的闲言碎语。 2.这首诗用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生动地展示了她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硕鼠》1.选自《诗经?魏风》,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同时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 的热烈向往。 2.诗篇整体运用借喻手法。“硕鼠”一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是借喻。诗篇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具有追求社会理想的倾向。诗中“乐土”“乐国”“乐郊”即是理想之地。 《蒹葭》1.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 的抒写不断深化。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1)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 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2)“白露为霜”“白露未”“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主人公长 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 而不可及。(简或选)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1)渲染清秋凄清气氛。(2)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 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 6.诗的起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起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 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简或选) 7.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及艺术效果:(1)采用重章叠句。(2)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①―唱三叹,表现抒 情主人公丰富的感情。②表示时间推移。⑧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苦苦求索。(简) 屈原:1.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2.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阶段的标志性作品:《楚辞》。汉代刘向曾辑录屈原和其他楚 辞作家的作品为《楚辞》一书。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湘夫人》1.选自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组诗《九歌》,写湘君(抒情主人公,对湘夫人的期 盼与思念。是由男巫扮演的湘君演唱的迎神歌。 2.“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描写秋天景色的千古名句。 《国殇》1.是《九歌》中的一篇。“国殇”的意思是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并以此感召楚国人民同仇敌忾, 雪洗国耻。 2.本篇主题及意图: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诗中不但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 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简) 3.《国殇》为何从敌胜我败着笔:(1)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 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2)屈原写《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 雄主义精神。(简) 《哀郢》1.《九章》中的一篇。郢是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写作背景有两种说法最流行:(1)王逸《楚 辞章句》认为是屈原被流放时作。(2)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屈原为哀郢都被秦将白起攻陷而作。 2.“何日夜而忘之”是《哀郢》中直抒感情的句子。 3.含有屈原流亡到达地点的诗句是“当陵阳之焉至兮,森南渡之焉如”。“陵阳”在今安徽省。 4. 诗中符合屈原所写流亡过程顺序的诗句有“出国门而轸怀兮”“顾龙门而不见”“上洞庭而下江”“当陵阳之焉 至兮”等。 5“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中的“之”指代都城;“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中的“霰”指雪 珠。 6.《哀郢》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言辞质直激 切。(简或选) 7.诗中对比手法的诗句有:“外承欢之踬猓溶笕醵殉帧薄霸縻陈字廾蕾猓梅蛉酥慨。“众o 碟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用何种手法反映楚国怎样的现实:(1)君王痛恨忠贤之臣的美好品性,喜欢 那些表面激昂慷慨的小人。群小奔走钻营,贤者越来越被疏远。(2)忠奸善恶,对比鲜明,揭露了当时楚国 小人当道、君子失信的现实。(简) 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句用何种手法,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用的是比喻手法。(2)表现对 故都家园至死不渝的深切思念。(简或选) 《离骚》1.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篇名《离骚》,班固释为遭受忧 患;王逸认为是指离别的忧愁。 2.《离骚》的象征手法尤其值得注意。象征由《诗经》中的比兴发展而来,将创作艺术推进一步。 3.用芳草表示高超才干的诗句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示高洁品性的诗句有:“贯薜荔 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用芳草表示人才的诗句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5.表示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的诗句有:“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6.路,在诗中不是普通的道路,而是治国之道,所以,尧舜“遵道而得路”、桀纣“捷径以窘步”。党人之路 “幽昧以险隘”,诗人为国效力是“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7.表示屈原坚执之志的诗句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 《左传》:《左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晋楚城濮之战》1.“城濮”故址在今山东省。“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霸主地位的一场战争, 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双方君主: 晋国君主为晋文公(晋侯); 楚国君主为楚成王(楚王)。 双方统帅:晋国统帅是原轸(先轸):楚军统帅为子玉。双方的盟国,晋国的盟国有宋国、齐国、秦国;楚 国的盟国是陈国、蔡国、曹国、卫国。 2.《晋楚城濮之战》中提出“退避三舍”的是晋国的子犯,“晋侯梦与楚子博”中的“楚子”指楚成王。 3.子犯“战而捷,必得诸侯”揭示了争霸战争强者为王的实质。 4.分析《晋楚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1)君臣协力,上下同心。(2)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 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3)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 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4)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了作用。(简) 5.《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特点:(1)本篇描写战争不是孤立地描写战争过程,而是把战争与双方的 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写,从而展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战争胜负的原因。(2)作者还借人物主口表达 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军事思想,如“有德不可敌”“少长有礼,其可用也”等。(3)具体描写战争过程时,能以简 练的笔墨逼真地传达出战场上的气氛,清楚地交待交战的过程。(简) 6.试比较晋文公,先轸和子玉的形象: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先轸 极有见识,懂外交、懂策略,能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子玉意气用事、刚愎自用、态度傲慢、狂妄轻放。他 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的神态与晋文公、先轸等的小心谨慎,谋划再三,思虑周全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简) 《烛之武退秦师》1 选自《左传》;烛之武是郑国大夫;“焉用亡郑以陪邻”,“邻”指晋国。 2.“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今山西省),“王”指周厉王。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1.选自《国语》。邵公为邵穆公,周厉王的卿士。 2.邵公的谏词运用了比喻手法。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概括地揭示统治者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 不同态度。 战国策:先秦历史散文发展过程中达到高峰的是《战国策》。最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是《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1.选自《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史料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纵横家的活动与言辞, 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 2.苏秦是战国人,著名的纵横家。他游说秦惠王,主张连横,被秦惠王拒绝。后来,游说赵肃侯,主张合 纵,终于成功。 3.成语“前倨后恭”出自《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冯谖客孟尝君》1.冯谖:孟尝君的门客。孟尝君为齐国贵族。 2.“狡兔三窟”的具体内容:成语“狡兔三窟”出自冯谖之口。三窟指:(1)孟尝君市义于薛得到封地薛城人民 的拥护。(2)复位于齐获贤才名声。(3)立宗庙于薛使齐王不能等闲视之。 3.冯谖为何三次“弹其剑”:考验孟尝君是否真能礼贤下士,自己能否找到知己者。 4.分析冯谖的性格:冯谖是战国时期形形色色策士中的一个典型。他愿为知己者效力,有其卓识,深谋远 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的错综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简) 5.分析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对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即对冯谖的刻画:文章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 “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的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采用欲扬先抑 的手法,层层推进,不断变化。(简) 论语:《侍坐》1.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富于文学色彩,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们进行的一次 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 2.《侍坐》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3.《侍坐》中“吾与点也”,“点”指曾哲;曾皙“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4.孔子说“吾与点也”的内涵:表现出孔子对实行礼乐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淡泊的情怀,以及他理想无法实 现的悲哀和从政之态的衰退。 5.孔子也肯定了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三人的用世治国之道。子路:“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分析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个性: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于路鲁莽,不够谦虚;冉有、公 西华随机应变,谦虚谨慎;曾皙恭敬、淡泊。(简) 7.文章善于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及记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记录人物语言,能逼真地表现出入物的身份 和个性。叙述不多,但用词准确精练。如用“率尔而对”表现子路直率豪爽的个性,用“夫子哂之”表现孔子听 了子路发言后的神态,用“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记叙曾皙发言之前的一连串动作,表现其从容潇洒的 气度,都十分传神,显示出遣词造句之妙。(简) 孟子:1.大力宣扬“人性善”,提出“民贵君轻”说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 2.先秦散文中,使用大量排偶句,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并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独特比喻的是《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1.记述了孟子同齐宜王的谈话。“以羊易牛”的事例采用比喻的手法。 2.内容顺序:以羊易牛的仁术,不能与不为的区别,反对霸道,仁政的内容。 3.用于反对霸道(称霸必败)的比喻是“缘木求鱼”。(就好像爬上树去捕鱼一样)成为后世的成语。 4.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5.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1)内容:①富民:一定的产业,注意养殖。②教民: 学校教育,孝悌之义。(2)民本思想,同情百姓。战国时期,分裂走向统一,战争不可避免。(3)仁政主张建 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不切实际;仁政主张脱离现实,无法实现。(论述) 6.以“以羊易牛”为例分析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 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 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咄咄逼 人,表现了高超的论辩的技巧。(简) 7.“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典新”“挟泰山以超北海”“缘木求鱼”各自喻 义和作用:“明察”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是不为;“挟泰山”说明有的事确实做不到是不能,“缘木”以战争霸道 方法统一天下之不可能。生动形象,令人警醒。(简或选) 《鱼我所欲也章》1.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观点:即人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越 其生存本能,这就是所谓“舍生取义”。文章开头用鱼与熊掌的形象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思想。 2.“嗟来之食”认为人的尊严高于肉身的需求。 3.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章》。 墨子:《非攻》1.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任贤。 2.《非攻》的论点是反对攻人之国,以为攻国是错误而不义的。 庄子:《逍遥游》1.庄子,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诸子散文中最有文采的著作是《庄子》。 2.《逍遥游》思想线索:大小之辩,达到逍遥游境界:“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逍遥游的含义即主旨:不受任何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遨游于天地之间,即蔑视一切功名利禄,追求 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而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大鹏”远飞高举, 必须凭借风力“有何持”达不到逍遥的境界。 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获得道遥游。 4.“鲲鹏展翅”“大而无当”典故都出自《逍遥游》。 5. 几个著名的寓言故事:鲲鹏变化。藐姑射山上的神人。不龟手之药。 荀子:《劝学篇》1.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劝学篇》代表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2.“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心如结”的含又是专心如一。 3.“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句所说明的是学习态度:“古之学 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的含义是取悦别人。 4.《劝学篇》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出怎样的看法:(1)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于增长才 干,修养品性,“知明而行无过”。(2)学习的态度是积少成多,持之以恒,专心致志。(3)学习的方法是从师 而学,学而后行。(简) 5.《劝学篇》中的重要譬喻及喻义:(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等,比喻学习之重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 黑”说明学习很重要,可以“防邪僻而近中正”。(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弓,功在不舍”,比喻学习积累过程的重要性。(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 要持之以恒。(简或选) 6.《劝学篇》的语言特色: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并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 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简) 韩非《难一》1.韩非,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2.《难一》(一)晋文公之赏(二)舜之救败均属驳难体的论说文。 3.本文第二部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是一则著名寓言故事,后人所说的“矛盾”就是从这里来的。 秦汉部分 李斯:《谏逐客书》1.这是李斯写给秦王(统一六国后称为始皇)的奏议书。秦王适时正驱逐客卿,李斯写 了这封谏书,秦王被说服,立即废除逐客令。 2.作品开头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也”。列举的秦国著名客卿有:百里奚、商 鞅、张仪,范睢。该文列举广招客卿而富国强兵的秦国四代君主是:穆公、奏孝公、秦惠王、奏昭王。 3.《谦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指百姓。 4.《谏逐客书》中的“书”与《与陈伯之书》《与山巨源绝交书》《报任少卿书》的“书”不同,为奏议书。 5.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即如何说明逐客之非的:(1)列举史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 (2)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取之它国,为何人材倒不能用别国的呢?(3)逐客是削弱自己、有利敌国之举。(简) 6.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重于正面评说,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 强烈,是非清楚。如第一段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卿富田强兵的事实。然后用“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客而 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田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十分醒目,发人深思。(简) 贾谊:《过秦论》1.《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均上奏汉文帝。 2.《过秦论》属史论体。结句拟括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作品描写陈涉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 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等,文采飞动,极有感染力。 4.《过秦论》“当是时,商君佐之”,商鞅辅佐的是秦孝公。 5.《过秦论》中“过”的意思是:指责过失(即指出过失)。 6.《过秦论》的题目含义及作者写作意图:(1)题目意为论说秦朝的过失。(2)是为了总结秦王朝兴衰胜败 的历史教训来作为汉王朝的前车之鉴,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简) 7.《过秦论》的结论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这一结论的:(1)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用层层对比的手法叙述历史事实,秦的发展,登峰造极而迅速覆亡。(简或选) 8.分析《过秦论》所用的对比手法及时突出主旨的作用:(1)秦统一之前秦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后登峰 造极与一介戍卒陈涉起义比;陈涉力量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前与统一后声威、力量比。(2)凡此,均更加 深刻地说明秦国灭亡主要在于自身不施仁义,发人深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论述) 9.《过秦论》以主要篇幅历述秦之强盛,最后却转入写秦亡而得出结论,这样写的好处是:欲扬先抑,对 比强烈,结论自然,令人信服。 10.语言特色: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追 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种气势和句式, 都使人读起来感觉大气磅礴,文采飞扬,非常酣畅。(简或选) 晁错: 《论贵粟疏》1.这是晁错上给文帝的奏疏,选自《汉书?食货志》。主要论说以粮食为贵的道理:“饥 寒至身,不顾廉耻”,要重视农业生产。 2. 《论贵粟疏》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 出了当时可行的具体措施。明君要“贵五谷而贱金玉”,国家要“损有余补不足”。 司马迁: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中用于记述帝王事迹的是“本纪”。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纪文学,代表汉代文学的最 高水平。 《报任少卿书》1.本篇是书信。任少卿,作者的朋友,名安。任安受牵被腰斩,曾写信向司马迁求援,司 马迁作此书回报。信中,作者自述了遭受宫刑的前因后果以及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 生的痛苦心情。这篇不可多得的“奇文”提出了“发愤著书”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 之所趋异也”的论点。 2.提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而成为“发愤著书”理论的是司马迁。(见《报任少卿书》) 3.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创作目的在于成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事业。 4.书中与“身残处秽”同义的句子是:“大质已亏缺矣”。 《项羽本纪》1. 这是《史记》人物传中最具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作品对项羽的坑秦卒、烧秦宫、屠咸阳、 烹说者只轻轻带过,主要歌颂其作战的勇猛,同情其不幸结局。 2.项羽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学了兵法,可以抵挡万人。 3.秦始皇出巡,项羽见之曰:“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之曰:“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分析两人的不同 性格:(1)项羽与秦有仇,出身贵族,有大志,锋芒毕露;(2)刘邦出身平民,艳羡心理,有大志,性格略委 婉。 4.《项羽本纪》(节)中的主要情节:项羽小时学书学剑故事;钜鹿之战(破秦救赵的一次战斗,斩杀宋义、 击破秦军、威震诸侯);鸿门宴(项羽入关后与刘邦的一次交锋,由项羽入关受阻、项伯报信、鸿门晏饮, 刘邦脱身构成);垓下之围(叙写项羽最后结局,由别姬、东城决战、自刎乌江等情节构成)。 5.《项羽本纪》中的成语: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从壁上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羞见江东父老。 6.以“鸿门宴”为例,分析刘、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范增深谋远虑,对刘邦极为警惕,能审时度势; 刘邦工于心计,能言善辩;樊哙忠心耿耿,率直豪爽;张良有情有义,胸有成竹。(简) 7.“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常以身翼蔽沛公”者为项伯。 《魏公子列传》本文选自《史记》。魏公子即信陵君,姓魏名无忌,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表现了 他窃符救赵的壮举。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献计并自刎的人是侯生,即侯赢。 班固:1. 《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经多人之手成书。班固死前只写出《汉书》的大部分篇章, 其妹班昭在马续协助下补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名著。 《苏武传》1.《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父名苏建,因军功封侯,苏武的传记附在他的 传后。作品略写苏武出使匈奴、归汉等,而对卫律逼降、李陵劝降以及苏武卧雪牧羊剐重点详写。 2.《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 3.《苏武传》中以人情感化劝降的是李陵,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手段逼降的是卫律。 4.《苏武传》中“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北海”指今贝加尔湖。 5. 比较卫律和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感情的差异: 卫律死心塌地投敌, 满足一时的富贵荣华, 一幅叛臣嘴脸; 李陵计较个人恩怨,置民族大义于脑后,但内心尚有愧,面对苏武,痛苦而泣。(简) 6.以苏武回答李陵的劝降分析苏武的思想境界,即苏武形象:满腔爱国之情,坚持民族气节,不以个人恩 怨为转移,绝不贪图功名利禄。(简) 7. 分析文章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一般情况只作简要交待, 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而对卫律的逼降和李陵的劝降以及卧雪牧羊等,则作为重点加以详写,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富有特征的 细节来刻画,使苏武的形象鲜明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简) 8.典故“鸿燕传书”出自《苏武传》。常惠叫汉朝使者对单于说:“皇上在上林苑射猎,射中一只雁,雁足 上系着用绸子写的信,上面说苏武一行人在某个大泽里。” 张衡: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学家。诗用比兴手法,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宝比仁义,以水深雪纷比小 人。 《四愁诗》1.张衡《同声歌》《四愁诗》在五、七言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2.《四愁诗》是骚体诗,但不是对屈原作品的刻板模拟。它是中国诗史上较早的七言诗试作。最早录此诗 的是《文选》。所思:是心中思念的人;太山:即今山东泰安的泰山。本篇写怀人愁思。 汉乐府:1.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乐府”是汉代的乐府诗。叙事性是汉乐府的基本艺术特色。 2.乐府负责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供演奏之用起于汉武帝。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 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汉乐府在形式上采用杂言和五言,是一种具有口 语化特色的新诗体。其中特别是五言为汉代民间首创,后经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陌上桑》1.叙事诗,叙述太守调戏采桑女子遭到严正拒绝的故事。 2.分析采桑女子秦罗敷的形象:美丽,勇敢、坚贞;聪明机智,能说会道。(简) 3.通过夸饰秦罗敷的服饰和用具之美以及观者的反应,侧面描写其美貌,以人物对话入诗。这是民歌中常 用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喜剧气氛。 4.“夸夫”对丰满人物形象和增强诗的喜剧意味的作用:表现罗敷的聪明机智,能说会道;揭露了封建官僚 害怕上司的心态,增添了几分诙谐色彩,增加了喜剧性。(简) 《平陵东》汉乐府叙事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平白无故被人绑架去敲诈勒索,被逼无奈,只好叫家人把小黄 牛卖掉来凑钱赎身。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这是古代最长的一首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 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起兴,预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 3.主题思想:通过刘兰芝、焦仲卿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讴歌了忠 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简) 4.主要情节和结构方式:(1)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辞归,第二段送别,第三段逼婚,第四段殉情。(2)采 取双线推进的方式: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之间的关系组成;另一条线索由刘、焦夫妇同焦母、 刘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并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诗中多用照应手法,体现了结构的细密。(简) 5.以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为例,分析此诗善以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通过富有个性的人 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 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刘兰芝的外柔内刚,焦仲卿的懦弱无奈,焦母的专横,刘兄的势利,都 通过他们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简) 6.“兰芝辞别”与“太守迎亲”的作用:“兰芝辞别”表现兰芝性格坚强,不在婆婆面前露出惊慌与悲伤;“太守 迎亲”反衬兰芝不慕富贵荣华,忠于爱情。(简) 7.焦母指责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兰芝针锋相对回答“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兰芝点明悲剧原因是“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9.此诗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10.诗末段景物描写的象征意:刘、焦墓地梧桐松柏枝叶交相覆盖,鸳鸯双双日夕和鸣,象征着男女主人 公贞洁爱情的不朽,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可贵精神的赞颂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简) 古诗十九首:1.产生的年代是东汉。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 诗》。 2.《古诗十九首》艺术形式上多用五言,善用比兴寄托,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其艺术成就确 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行行重行行》1.表现思妇怀念远行丈夫的缠绵情感;“衣带日已缓”表示思妇相思之苦;“浮云敝白旦”比 喻思妇对在外丈夫的挂念和猜疑。 2.与“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哀郢》)含义和表现手法相同的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为比兴 语,托物寓意,受到历代好评。北方的马总是依恋北方,南方的鸟总是在朝南的枝条上筑巢,表示人们总 是怀念故乡。 《迢迢牵牛星》1.借织女思牛郎的神州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是最早比较完整的以牛郎织女故事为 题材的诗篇。 2.《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句运用了出自《诗经》的典故。 3.《迢迢牵牛星》中的叠字及意思: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纤纤――纤细柔长的样 子;札札――织机声;盈盈――水清澈的样子。表达感情色彩的叠字是“脉脉”。叠字互相呼应,形成和谐回 荡的节奏,增强了音乐美。(简或选) 《西北有高楼》此诗空中送琴,描摹琴声,缥渺空灵。“清商随风吹,中曲正徘徊”。(清商,乐曲名,流行 于汉代)魏晋南北朝部分概况: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史上光辉夺目的一章。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而形成“慷慨任 气”的时代风格,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曹丕《燕歌行》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 曹操:1.《步出夏门行》乐府旧题。选一、四两章《观苍海》《龟虽寿》。 2.中国诗史上现存最早的描写山水的佳作是曹操《观苍海》。 《观苍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龟虽寿》 以喻说理,理趣相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 士”指胸怀壮志的人。 《短歌行》1.乐府旧题。主要内容:感慨未能早日建功立业,渴望贤才辅佐。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的代称。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求贤之思不绝。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及。 4.“周公吐哺”用周公的典故,表达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5.“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句为《诗经》成句应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思念贤才,渴望来归;“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来归之后盛情礼遇。 6.《短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是担忧功 业无成,是要珍惜光阴,想趁有生之年招纳贤才,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简) 7.引用《诗经》成句表达的意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表达对贤才的殷切期待之心;“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表达求贤既得,尽礼娱宾。(简或选) 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所用的手法及其喻意:用得是比兴手法。以生动的乌鹊南 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简或选) 曹丕:《燕歌行》1.乐府旧题,原为燕地音乐,后来曲调失传。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在诗 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作者曹丕。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出自曹丕《燕歌行》。 3.诗的主要内容:写一个女子深切怀念客居远方的丈夫。其中运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明月皎皎照 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星汉”指银河。 曹植:《白马篇》1.一作《游侠篇》,以首二字名篇,是曹植自己创造的乐府新题。作品以铺叙的手法热 情赞美边塞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勇敢机智和忠勇爱国。 2.《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乐府诗,写于曹丕即位之前。诗中的侠儿形象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赠白马王彪》并序 1.作品为谁而作,即写作背景:白马王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黄初四年五月,曹植 与曹彪、任城王曹彰同到京师洛阳朝会。曹彰暴死京都。七月,曹植与曹彪返回封地,想同路东归,以叙 友情,但监国使者不许,曹植便写此诗以泄悲愤。(简) 2.“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玄黄”指马病;“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句中的死者是曹彰;“年在桑榆 间”指人到老年。 3.将曹植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提炼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 诗人是王勃。 4.诗的思想感情:大部分章节抒写兄弟之间的离合之悲和生死之感,但并非全为与曹彪分别而发。诗人感 情激愤是自身受朝廷猜忌、压迫的怨愤。透过对谗巧之徒的怒斥,不难体会到诗人对曹丕的怨愤。(简) 5.结构特点:章与章之间用首尾相接的辘轳体(顶针)形式加以蝉联。(简) 6.“鸱枭”“豺狼”“苍蝇”句指什么?用了何种方法?(1)鸱枭、豺狼、苍蝇喻弄权的、花言巧语的奸邪小人,谗 巧搬弄是非的小人。这些坏人造成了兄弟失和、骨肉疏远。(2)用比兴手法。(简或选) 《吁嗟篇》1.曹植后期诗作,为咏物诗。诗中作者以“转蓬”(随风漂荡的蓬草花)自喻,写因封地屡次迁徙, 生活飘泊无定,发抒“宕宕当何依”的感叹和“长去本根逝”的悲哀。如沉痛抒情诗句“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 燔”。 2.分析本篇通篇名为咏物,实为咏怀的比兴手法:通篇运用比兴。(1)“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表达诗 人宁愿毁灭,不愿飘飞,沉痛呼号的情感。(2)诗中的“转蓬”系诗人自喻,转蓬飘泊无定的景象正是诗人迁 徙不定的生活际遇的写照,转莲的悲辛也正是诗人的痛苦。 《洛神赋》1.洛神相传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谓之洛神。本篇写的是以纯洁深挚的 感情为基础的人神相恋的故事。不同于《湘夫人》(写配偶神之间的约会与期盼)。 2.《洛神赋》是受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的启发而创作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写人、神恋爱。 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形象,表达了曹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曹植“君臣不得遇合,抱负无法施 展”的苦闷心情。 诸葛亮:《出师表》1.又名《前出师表》,此表为诸葛亮于公元 227 年驻军汉中准备北伐时所上。 2.《出师表》与《谏逐客书》属于同一文体,为奏疏。 3.“营中之事,悉以咨之”的“之”是指向宠。向后主推荐向宠掌管“营中之事”,郭攸之、费t、董允掌管“宫 中之事”。 4.成语“作奸犯科”“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出师表》。 5.分析《出师表》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表明个人情志,充满感情色彩。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 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不渝。披肝沥胆,痛切陈说,十分感人。(简) 6.主要内容,即向后主刘禅提出哪些要求:国家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 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简) 7.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和作用: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情。这样写 也在激励后主,给以帮助,切望他真能继承、光大刘备的遗业。(简) 李密:《陈情表》为奏疏。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伪朝”指蜀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圣朝” 指西晋;“死当结草”,“结草”指报恩。 2.《陈情表》形成的成语有:“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 不虑夕”等。 3.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语言形象生动。用“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用“急于星火”形容情况紧急; 用“狼狈”形容进遇两难;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刘氏生命垂危。(简或选) 4.分析《陈情表》以情动人,委婉陈辞的特点:(1)开端概括自己坎坷不幸的遭遇。幼年父死母嫁,缺亲 少故,自己体弱多病,孤苦零丁,只有与祖母相依为命。(2)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在朝廷征召下进退两难的 境地,申诉自己矛盾委屈的心理打动人心。(3)接着在陈情的基础上说理表态。以实际情况而言,忠孝可以 两全,先尽孝后尽忠,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合情合理,令人感动。(简) 王粲:“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 《七哀诗》1.是乐府歌辞,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关系。 2.写作的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初平三年。当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唷⒐嵩诔ぐ沧髀遥笏辽丈鼻缆印 王粲不得已离开长安往荆州避难,在悲痛的氛围中与亲戚朋友识别。 3.“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泛指战乱造成的惨象,与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同 为反映时代真实的名句。 4.写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诗句的诗人是王粲。 5.分析诗中“母亲弃子”的描写:细致描写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可悲事例。母爱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感情, 慈母弃子,乃是感情的扭曲。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时代的动乱。战乱不息,生灵涂炭。 6.《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 运用《诗经?曹风?下泉》之典。作者登上霸陵,思念汉文帝时代的太平盛世,体会到《下泉》作者思念明 王贤君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明主拯救世乱的愿望。(简或选) 《登楼赋》1.所登之楼或指当阳城楼,或指荆州城楼。从赋中所写地理环境看,应为麦城城楼。 2.抒发了乡土之思和怀才不遇之感,是魏晋抒情小赋的名作。 3.《登楼赋》所用的铺叙手法:赋中铺叙登楼所见白天丰饶的原野,傍晚的萧条景象。不枝不蔓,且都适 应抒情的需要。前者引出对故乡的怀念,后者强化忧伤情怀。(简) 4.《登楼赋》典故的含义和作用:(1)昔尼父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孔子在陈绝粮。曰:归欤,归欤, 借此表示希望返回故乡。(2)“钟仪幽而楚秦兮,庄舄显而越吟。”钟仪被俘,操琴仍演奏祖国――楚国乐曲: 庄舄在楚任职,病中呻吟仍是祖国――越国的方言:表示怀念故乡之情始终不变。(3)孔子曰:“吾岂匏瓜也 哉,焉能系而不食”。《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侧”:表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徒有修身洁行、怀 才立德而不被任用。(简或选) 5.《登楼赋》表现作者积极用世之志的句子是“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惧匏瓜”,意为徒有才 能而不被任用;“畏井渫”:意指修身洁行、怀才立德仍不被任用。 6.《登楼赋》运用的手法:铺叙、用典、写景、抒情。 陈琳:陈琳,“建安七子”之一。 《饮马长城窟行》乐府古题。假借秦朝大征民役筑长城的史事,揭露东汉末年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主要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对话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的民歌色彩。“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 夫子!” 阮籍:《咏怀诗》阮籍五言《咏怀诗》现存八十三首。“咏怀”就是长言抒怀之意。 《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主旨:“忧思独伤心”,表达忧郁悲伤孤独痛苦的情绪。《咏怀诗?驾言发魏都》全篇 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书信休散文,作者嵇康。山巨源:山涛,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 后来能坚持隐退而依附司马氏集团。他想荐举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嵇康遂写了这封有名的绝交书表示坚 决拒绝。嵇康因此被杀。 左思:《咏史》1.作者左思。借史事抒发怀抱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2.《咏史》(弱冠弄柔翰)“作赋拟于虚”句指《子虚赋》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3.《咏史》(郁郁涧底松)典故:“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金张”是西汉人, 两家子孙凭祖先功业,世代都做过大官。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才能出众。金张与冯公对比,揭露庸 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 4.《咏史》(郁郁涧底松)主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对西晋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 5.说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喻意:世家大族凭藉出身高贵而窃居高位, 阻挡了才士贤者施展抱负的机会。“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门贤士。“山上苗”比喻才拙位高的世族庸才。 (简) 6.全诗全用对比,松与苗、世胄与英俊、金张与冯公。 刘琨:《重赠卢堪》作者刘琨。这首诗是拘系之中写给他原先的僚属卢谌的。因先前已有赠诗,所以此题 作“重赠”,希望卢谌以先贤为榜样,完成救国的使命。 葛洪:《画工弃市》小说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以为昭君出塞的原因是画工作祟。 陶渊明:《归园田居》1.共五首,写于辞去彭泽县令归田的次年,为田园诗,是陶渊明的名作,对后世山 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2.《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主旨:回归田园,脱离仕宦羁绊,官场污浊,摆脱了尘俗杂事,生活悠闲, 心情愉快。结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开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呼应,揭示主旨。 3.诗中运用的比喻及其含义:(1)“尘网”“樊笼”比喻的含义:尘世(指官场)如罗网;关鸟的笼子(指官场)。 表示陶渊明唾弃官场,视官场为害人的罗网、束缚人的樊笼。(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含义:关在 笼子里的鸟思恋故林,池中的鱼总是思念原先生活的池塘。以羁鸟、池鱼比喻仕途拘束身心,以旧林、故 渊比喻诗人思念的家园。(简) 4.诗人如何用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第二段,描写田园的宁静风光。有近景有远景,既有清静景象,又 有充满生气的狗吠鸡鸣,将平平常常的田园风物絮絮道来,一一展现。 5.《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叙述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决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愿”指归隐 躬耕的愿望.“南山”指庐山。 6.《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富有情趣的优美、表现诗人劳动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锄归”。 《饮酒》(结庐在人境)1.与“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饮酒》的意旨:乐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 3.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采菊、见山是极平常的动作,但诗人表达了主观心境与客观环 境融为一体的境界。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见”是无意而为,不同于“望”。菊花又是 高洁品格的象征,采菊表示人品高洁。(简) 4.“此中有真意”,“真意”指真趣。一任自然,万物和谐,恬淡宁静。 《咏荆轲》1.诗的类别与风格:咏史诗。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抒发了诗人愤恨强暴者的反 抗精神,诗人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和环境渲染,塑造了不畏强暴、英勇牺牲、具有侠义精神的荆轲形象。 具有豪放风格,属于“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中“壮土”指的是荆轲。 2.《咏荆轲》赞扬报答知己,置生死于度外,敢于反抗强暴的精神。 3.《咏荆轲》中的人物有:荆轲、燕丹,高渐离、宋意,豪主指秦始皇。 4.《咏荆轲》“易水饯行”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渲染激昂悲壮的离别氛围;暗示此行失败的结局。(简) 5.“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暗示荆轲此去的结局;“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图穷而匕首现。豪主 指秦始皇。 《读山海经》1.写诗人居所的恬静幽美,耕作之余饮酒读书的陶然自得,泛览图书的体会和乐趣。《山海 经》,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和海外异物的书。 2.“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既有拟人写法,又有比兴含意,诗人归田后 的欢快心情;“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旨意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相近。 《归去来兮辞》并序 1.这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序文叙述了就任彭泽令和弃职归家的原因和 经过。辞则叙述归田后的心情和乐趣。归去来兮,即“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本文属抒情小赋。 2.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陶渊明 41 岁那年担任彭泽令,在任 80 多天即辞官归田,从此不再出 仕。这篇《归去来兮辞》抒写了诗人厌恶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宁愿归隐躬耕,享受田园生活 的情怀,反映了他厌恶俗世生活,回返自然的人生观。(简)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象征意义:(1)云无心出岫,人无心 出仕彭泽令。心为形役迷途知返,似鸟倦飞知还。(2)暮色苍茫中,似孤松而品节自在。(简) 4.文中写道“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菊与松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格。“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语意双关,“无心出岫”的云象征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倦飞知还”的鸟比喻作者终于归隐。 5.“请息交以绝游”“悦亲戚之情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如何理解:息交绝游的对象是达官贵人,所以与亲戚、 农人来往,谈的都是真情话(与官场的矫情异)、庄稼话(与专言名利异),表现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简)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现作者什么情怀:不愿富贵,不慕神仙,秉性而行,徜徉田园之中。 《五柳先生传》为史传体。五柳先生是虚拟人物,实为作者自况,寄寓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清高脱俗 的人生态度。 《桃花源记》1.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陶渊明提出的理想社会是:没有战乱,没有官府和剥削,人 人劳动,丰衣足食。(简) 2.“不足为外人道也”、渔夫复往“不复得路”、刘子骥欲往“未果”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桃花源的理想社会只 是虚构的,并不存在。 谢灵运:《登池上楼》1.谢灵运,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本诗作于永嘉。题中的池是 诗人居住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2.此诗除“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二句不作对偶外,其余都是两两相对。 3.作品中意思完全重复的诗句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4.“徇禄反穷海”中的“穷海”指永嘉。 5.诗中多处用典;“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典故出自《易经?乾卦》:“遁世无闷”表示大德之人避世隐 居而无所烦闷;“祁祁伤豳歌”句用《诗经?七月》,表示伤悲之意;“萋萋感楚吟”句用《楚辞?招隐士》,表 示伤悲;“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出自《礼记?檀弓》,表示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子长久,难以安心。 6.“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潜虬”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以“飞鸿”句 喻奋进高飞、声名远扬的境界。诗人既不能像潜虬,又不能像飞鸿,进退失据,无奈来到永嘉。(简或选) 7.分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的妙处:名句被历来传诵,主要是清新自然,亦由诗人久病初起,即 目所见,特感新鲜,故有此敏锐的感觉,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而无限欣喜。 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 1.这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由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杂采众书编纂润色 而成,凡三卷。 2.《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 3.《过江诸人》反映了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感伤颓丧,一种是奋发图强。 4.王徽之是东晋名门贵胄,曾身居显位,又负一时才名。《子猷访戴》描写了他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他 的任性放达,是当时名士风度之一。 鲍照:《拟行路难》其二 1.杂言诗《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反映的社会现实:门阀统治下,出身低微 的才士仕途的失意和坎坷,内心的苦闷。 2.“弃置罢官去”六句的含义:写弃官闲居的无聊生活。铺叙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 之乐,而是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 3.“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出身孤寒。 《代东武吟》拟乐府民歌体,代即“拟”的意思,代言体即代人立言。东武,泰山下的小山名。此诗假托一 个汉代老兵的自白,讽谏当时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谢x:《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本篇为谢x山水诗名作,谢灵运和谢x并称“大小谢”。“京邑”指金陵。 2.开头两句“灞逋ぐ玻友羰泳┫亍比诨叭耸涞挠靡猓憾溆玫浞直鸹猛豸印镀甙贰澳系清 陵岸,回首望长安”;潘岳《河阳县》“引领望京室”的句子,表达思乡之情。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对此二句赞美道: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4.诗篇思想感情:离开故乡(京都)的伤感,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亦包含向往朝廷任职,施展抱负的感情。 (简或选) 5.诗篇景物描写特征: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尤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 想象奇妙,精警工丽,韵致悠扬,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简或选) 丘迟:《与陈伯之书》1.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书信。陈伯之,齐末为江州刺史,丘迟奉命给投降北魏的陈 伯之写信,劝他反正归来,陈果然率兵八千归梁。 2.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驾乱飞。”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孔稚:《北山移文》1.属骈文。本文假借山灵之口,讽刺周J一类假隐士的虚伪情态。北山即钟山,今 南京紫金山。 2.《北山移文》是六朝骈文中的优秀之作。与此文体相同的文章还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3.《北山移文》的拟人化手法:“秋桂遣风,春萝罢月”运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钟山之英,草堂之灵。 驰烟驿路,勒移山庭”,表示钟山神灵发布文告,声讨假隐士。也是拟人化手法。 4.本文意旨:以山灵的口吻讽刺“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的虚伪,揭露某些封建士大夫伪 装清高,实则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简) 5.简述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和景象:第一段先写真隐士,再写“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的假 隐士,通过对比揭示假隐士的“何其谬哉”;第二段先写假隐士始至时的“风情张目,霜气横秋”,再写朝廷诏 书下达后“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深刻揭露假隐士表里不一的虚伪面目;而后再以假隐士出 山后“绸缪于结课,纷纶于折狱”的繁忙得意与山林的寂寥悲愤作对比,对假隐士进行谴责。(简) 江淹:《别赋》1.江淹的《别赋》《恨赋》都是抒情小赋中的创格。《别赋》并非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 而是对人间种种别离作类型化的刻画。 2.“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江淹的《别赋》。 吴均:《与宋元思书》1. 作者吴均。作品属于山水小品,是一篇骈文,多以四字成句。写富阳至桐庐一段 富春江的山水景色,抒发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富春江在今浙江省。 2.南北朝时,散文领域也出现了山水游记,北朝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多山水小品,以陶宏景的《答 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为代表。 郦道元:《三峡》1.选自《水经注》卷三四《江水注》。作品所写的季节顺序是夏、春、冬、秋。 2.“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沿溯:意思是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中“奔”指马;“清荣峻茂”分指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 3.《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后有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本文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如描写三峡春冬之时一段:因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 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以“绝”状山;以“怪”写柏,写出了景物的神韵。(简或选) 5.秋天是渔者的活动和悲叹。“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三 峡》。 6.“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形容三峡秋天的景色;“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形地势的句子。 7.《三峡》所写各个季节景物的重点:夏天水势浩大,交通断绝;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山是“清荣峻茂”; 秋天突出“高猿长啸”“哀转久绝”。 庚信:魏晋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1.写作背景:庚信出使北朝无法返回,在北朝虽有高官厚禄,但内心十分悲痛, 念念不忘乡国。《拟咏怀》为羁留北周时所作。 2.“枯木期填海”典出《山海经》,意谓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海;“青山望断河”典出《水经注》, 由青山断河一样不能再重合,不可能实现了。 3.《拟咏怀》(榆关断音信)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以古喻今表现南北断绝的寂寞。“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 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以闺怨表达故国之思,诗人自比红颜,因思念故国而消瘦,因永远别离而 流泪。(简) 《拟咏怀》(日晚荒城上)通篇用对偶,希望战事平息,自己可回故里。 《哀江南赋》1.骈文,庚信代表作之一,写于晚年,所哀的江南故国是梁。写一个朝代(梁)的盛衰。 2.主旨:“悲身世”“念王室”,充满危苦之辞和伤悼之意,情致哀婉,凄楚动人。 3.长于用典,借汉代和亲女子的哀怨表达故国之思,故取《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为题。 南朝民歌:《西洲曲》1.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作品的情感内容:这首抒情长诗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 3.“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的是顶真、比喻和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4.修辞手法:(1)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青 如水”比喻所欢的爱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 (2)顶针:“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杆头。” 5.《西洲曲》如何表现季节更替:用人物形象和物候现象表现。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春天;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夏天;采莲、鸿飞――秋天。(简或选) 北朝民歌: 《木兰诗》1.这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归来,立功不受奖。 作品充满传奇色彩,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所用修辞手法是排比;“爷娘闻女来”一段所用修 辞手法是复叠。叙事简明的事件是十年征战,得胜而归。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敕勒歌》1.敕勒族民歌。敕勒是中国古代北部的少数民族,它的后裔融入今天的维吾尔族。 2.《敕勒歌》通篇写景,无一情语,语言自然质朴,风格雄壮豪迈。 3.本诗旨意:赞美草原的辽阔和游牧生活的自在。 4.民歌表现的生活场景:大草原的开阔景象,草原人民的生活场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简或选)唐五代部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这是一篇送别之作。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源于曹植《赠 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但王诗比曹诗更精炼,可谓出蓝之青。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城阙指长安,五津指蜀中。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李》1. 这是一篇赠序,属骈文。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赣江边。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特点和作用:色彩鲜明,动静相衬而富有诗意。作为全段景物描 写的总体背景,整个画面显得统一、和谐,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堪称全段的文眼。(简) 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用了什么典故:前一句用屈原的《离骚》,是暗用,后一句用汉文帝于 宣室见贾谊事,“奉宣室”指贾谊。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用何典,表何意:前一句为吴隐之饮贪泉事;后一句用《庄子?外物篇》 之典。这两句表示廉洁的人绝不会受外界污浊的侵蚀;处境艰难但能自得其乐。 5.“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所用典故出自《论浯》:“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所用典故出自钟嵘《诗品》。 6.“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用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列传》和《史记?李将军列传》。以冯唐的遭遇自叹年 华易逝,老之将至;以李广的遭遇自叹功业难成,地位卑下。 7.《赠白马王彪》中“年在桑榆间”,《滕王阁序》“桑榆非晚”均指晚年。 8. 《滕王阁序》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不失志气的执着态度。 既体现了朝气蓬勃、昂扬前进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作者不甘沉沦、自我振作的个性。(简) 9.本文形式语言的特点:(1)本文是骈文,通篇均是四六句,且以对偶贯穿始终,形式整严精美。(2)笔致 自然流利,情感起伏跌宕,使文章显得气势通畅而全无一般骈文难免的板滞之病。 杨炯:《从军行》乐府旧题,五言律诗。作者杨炯的生活时代是初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百夫 长指下级军官。 卢照龄:《长安古意》1.七言古诗。卢照邻的生活年代是初唐。作品沿用传统体裁描绘当时社会现实。 2.“古意”名为托古,实在刺时。艺术上采用铺陈的笔法。 骆宾王:《在狱咏蝉》1.作者骆宾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咏物诗,所咏之物为蝉。 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是季节名,指秋天;“南冠”指囚犯,乃诗人自称。 3.完全写蝉而寄寓自己情感的诗句是“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 4.“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玄鬓”指蝉。 5.《在狱咏蝉》借咏蝉寄寓境遇,抒写衷曲:通过咏蝉抒发诗人品性高洁却被诬身陷囹圄的郁愤,充满了 对人世不平的哀怨,也表达了辩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简) 6.艺术特点:形神兼备,寄托遥深。诗人咏蝉确是写实,而其旨又不在于单纯模写物态。诗中蝉的形象既 是自然之物,又是作者人格、遭际和思想感情的化身。出色地处理物我关系是这首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 处。(简)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1. 骈文、檄文、声讨书。声讨对象是武则天。“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 下”(意谓天下必将归属李唐)。 2.文中斥责武则天废弃唐中宗的句子是:“一g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沈缙冢骸抖啦患1.沈诗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2.本诗为乐府旧题,写少妇愁苦之情。思妇内心独白:“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3.诗中义兼比兴的诗句;“海燕双栖玳瑁梁”。 宋之问:《度大庾岭》五律,写远谪的忧伤。大庚岭,在江西大庾县南,为五岭之一。传诵名句:“魂随南 翥鸟,泪尽北枝花”属对精巧。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陈子昂是初唐著名诗人,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2.陈子昂登临的幽州台的建造者是燕昭王。幽州台在今北京市郊。 3.作品主旨:以歌当哭,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为登临诗。 4.“念天地之悠悠”的作用,以广袤无垠的空阔背最,有力地突现了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诗人自我形象, 从而抒发了天地虽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和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沉重感喟。(简) 5.分析视野开阔、气象宏大的特点:作为一篇登临之作,作者没有对所见之景进行具体描绘,只是致力于 自身感情的抒发。尽管意在抒写一己之悲哀,但作者视野开阔,气象宏大、托意深远,体现出穷通古今之 变、尽阅人世沧桑的深刻见识,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简) 《感遇》1.五言古诗《感遇》的主旨:以兰若自比,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2.“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表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 3.托物寓意,比兴手法的特点:“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兰若丽质,是诗人出众的才华;秋风袅袅、 芳华摇落是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写照。(简或选) 4.《感遇》《登幽州台歌》之比较: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登幽州台歌》直抒胸臆,感 情激越,大声疾呼。《感遇》托物寓意,纯用比兴,委婉表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乐府旧题,七言古诗。作品景物描绘中起统摄作用的是月;作为结构线索的景 物是月。 2.表示音讯不通的诗句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表示作者不再沉浸于人生短促的悲叹之中的诗句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表示月亮开始西斜的诗句是“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5.写游子思妇的诗句是“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6.表示思妇无法排遣离愁的诗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7.表示天南海北,路途遥远:“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指北方,潇湘指南方。 8.作品如何将诗情、画意、哲理相结合:(1)首先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为抒情说理提 供背景;(2)然后由“江月”联想到“人生”,写景转入抒情并深入到哲理的探寻;(3)然后再转入春宵月夜游子 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情;(4)最后仍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落叶摇情满江 树”,既是月落,结束写景,亦是同情,布满江树。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塑造出空 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简) 9.分析月亮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1)在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色中,以月为中心。在写景、抒情、 哲理的关系上,月起了关键的作用。望月怀人,对月遥想。(2)整首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先后来安排的。以明 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西移(可怜楼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 藏海雾)作为全诗展开的线索。(简) 10.作品在人生哲理的探索中提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人相似”有何新意:改变了自然永恒、人生 短促的传统观念。人生代代相传,个体消失而人类绵延不绝,不同时代的人都能见到相似的江月,自然永 恒,人类也永恒。(简) 1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含义:(1)鸿雁远飞也不能穿越月亮,传递音信;鱼在深水跃动 仅激起阵阵波纹,也无法传递音信。(2)反用传书的典故,鱼雁也无法传递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孟浩然:《过故人庄》1.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作者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 名,并称“王孟”。 2.本诗意旨: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情。 3.表现主观情志淡泊、热爱田园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场圃:打谷场;话桑麻:闲话农作 之事。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意义:表现“过故人庄”后情谊更加深厚。故友相聚,更增情谊,这次故人 相邀,下次不请自至;也是对田园的热爱之情。(简) 5.这首诗是五律,风格却近古体。其质朴的风格与所描写的对象、诗人的朴实情怀和谐―致。这是一种混 然天成的艺术美。语言风格:亲切省净,质朴自然。 《宿建德江》:五绝。建德江即新安江,是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江面。本诗借山水景物写羁旅愁思。“野旷 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被历代诗家推举的名句。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1.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的丞相。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3.希望执政者礼贤下士,使贤士出山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垂钓者”指“执政者”。 4.诗歌主旨:表露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 5.诗歌情景是如何连结在一起的,即“欲济无舟楫”的枢纽作用:诗歌前四句写洞庭湖景象,后四句由眼前 景象抒发情怀,但句句不离湖水。欲渡无舟,意为欲出仕而无人援引;坐观垂钓者,意为执政者如能礼贤 下士,贤者才能为朝廷效力。寄希望于张丞相。(简) 6.诗歌的比兴手法:巧用比兴。前四句所赋洞庭湖波涛浩淼、气势蒸腾的景象,似又是作者自负不平之心 态写照。兴象悠会,旨余言外;后四句就眼前景象顺势作譬设喻表达心曲,据典实抒其牢骚,含而不露, 雅驯得体。(简) 王维:《渭川田家》1.此诗为五古,田园诗,作者王维。王维以五言律绝最为出色,有《王右丞集》。 2.“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归”字为全篇诗眼;“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写出田园人生和谐的人情 美;“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篇名:“式微式微,胡不归”,揭明旨意,这 里是借以表达希望归隐田园的心情。“吟”:一本作“歌”。 《终南山》 五言律诗。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 和感受。 《山居秋暝》1.五律。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中虽有躲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 2.评价诗中归隐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题旨。典出《楚辞?招隐士》,“王 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反用其意、表示乐于归隐的意愿。“王孙”:诗人借指自己。 3.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描写秋日傍晚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 动――清泉、荷花、渔舟;静――明月、松树、竹子;视――明月、松树、荷花、渔舟:听――清泉、浣女 笑语。(简) 《观猎》1.这是一首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五言律诗。 2.表示狩猎场景并暗示丰收的诗句是“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3.“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在细柳营屯兵的汉代名将是李广。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句的妙处:推出打猎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镜头,上句写鹰眼的锐利,不 用“锐”而用“疾”;下句刻画马驰之迅疾,不用“疾”而用“轻”,其中妙处大可玩味。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ndertale睡眠传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